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重癥監護室護理新技術

篇1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重癥監護室的72例患者家屬,所有家屬神志清醒,無認知智力功能障礙;男性有38例,女性有34例,年齡在26-47之間,平均年齡為(36.5±2.8)歲;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家屬有31例,重癥肺炎患者家屬有20例,風心病行瓣膜置換術的患者家屬有5例,肺癌術后患者家屬有6例,食管癌術后患者家屬有10例;所有患者均為直系家屬,同時家屬文化程度分布:本科的有16名,高中有52名,初中的有4名;所有家屬的年齡、文化程度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所有家屬均行量表調查:

1.2.1采用簡體中文版CCFNI表調查:分為5個方面,即醫護人員支持(SS)、家屬舒適(CS)、獲得信息(IS)、探視患者(PS)、病情保證(AS)。SS有15個條目,說明家屬望能獲得支持的心理需求;CS分為6個條目,說明家屬在患者患病期間維持自身舒適的需求;IS分為8個方面,說明家屬希望獲得有關患者的信息;PS分為9個條目,表達家屬希望探視患者的心理需求;AS分為7個條目,說明家屬希望獲得患者病情保證??偣?5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重要程度不同賦予4個不同分值,4分為非常重要,3分為重要,2分為有點重要,1分為不重要。該量表主要用于測量某一人群群體各因子評分的傾向性,不計總分,根據各因子的均分判斷所測量人群在某一特征性性質方面的需求【1】。

1.2.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要求患者家屬在30min內完成,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分4個等級,計算標準分,將標準分乘以1.25,得出T分,50為界限,分值越高,則焦慮程度越高【2】。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完成,采用t檢驗統計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  72例患者家屬CCFNI表調查情況:排在第一位的為獲得信息的需求,其次是患者的病情保證需求,而家屬舒適需求排在最后一位,同時對各個條目得分情況分析,發現家屬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能及時解釋病情、知道患者預后、感到醫院工作者關注患者。詳見表1、2。

          

2.2男性、女性患者家屬焦慮評分情況,男性、女性患者家屬焦慮評分分別為(51.2±1.6)、(54.2±2.3),t=6.48,p<0.05。

3.討論

重癥監護室患者由于監護的特殊性,患者家屬往往不允許進行探視,并且患者進入監護室后需要待病情穩定后才能送出監護室,進行下一步的康復治療。因此患者在重癥監護室進行特殊監護期間,患者家屬往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手術情況、術后病情發展及見到患者的時間等問題,家屬急切想了解。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較易產生焦慮和過于擔心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對患者家屬進行護理,以緩解患者家屬的焦慮及擔憂情緒【3】。

本文研究72位家屬的心理,發現家屬對患者的病情和預后了解率較高,同時家屬存在焦慮心理,不同性別的家屬焦慮程度存在差異。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家屬進行焦慮時,要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并根據不同性別家屬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解答患者疑問,運用積極聆聽、耐心的方法與家屬進行交流,使家屬心情穩定,利于家屬對患者出重癥監護室后的監護

【參考文獻】

篇2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036-01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主要負責接收病情危重的患兒,治療與觀察過程中需使用各種導管,由于新生兒身體各器官組織較為脆弱,機體內環境穩定性不足,故在置管及導管維護時操作較為困難,易引發非計劃拔管,中斷治療,增加院內感染風險,危害生命健康[1]。集束化護理是利用一系列護理措施處理難治性疾患,最大程度的優化醫療護理服務,提高醫療質量[2]。本研究將集束化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患兒,旨在探討其對非計劃拔管的影響?,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治療的5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胎齡34-41周,平均(3741±207)周。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間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治療的50例患兒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胎齡35-41周,平均(3753±212)周。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書。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管道護理,胃管留置患兒佩戴小手套、喂養前檢查胃管刻度并通過回抽內管觀察其內容物,做好交接班工作。觀察組采取集束化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培訓:加強對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培訓,學習最新管道護理技術與并發癥預防;②導管標識改進:由醫院統一制作導管標識紙,不同導管以不同顏色代表,并備注藥物名稱、日期等,并規定標識紙貼放位置;③中心靜脈管理分級護理:由專人負責更換敷貼,由高資歷護理人員正確掌握脈沖式沖管手法實施日常護理,并在患者床頭粘貼不同導管維護方法與使用注意事項,正確使用管道安全評估表評估其風險,做好評估記錄,加強管路巡視;氣管插管時,患兒出現煩躁、哭鬧等情況時,應輕輕撫摸其背部,并用輕柔的語言安撫;根據需要,及時吸引清理口腔與氣道分泌物,及時更換有松動現象的固定膠布。

13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不同類型管道非計劃拔管率,包括輸入性管道、輸出性管道及綜合性管道。②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Ⅱ度臀紅、鵝口瘡、七部感染、管道堵塞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21非計劃拔管觀察組輸入性管道、輸出性管道、綜合性管道的非計劃拔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篇3

1.1心理因素 重癥監護室病人病種多,病情復雜且變化快,長期處于危重病的包圍中,護士每天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隨時監測病人和各儀器的各項指標,為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身體始終處于應激狀態。面對急、危癥病人極易造成護士的身心疲憊。長期的壓力可以導致護士性格改變,情緒不穩,工作效率低,差錯事故發生率增加。

1.2生物性因素 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期接觸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及排泄物等,這些潛在的感染都會產生極大的威脅。護士常在患者未明確有無潛在傳染病前即投入對患者的搶救和處置;常忽視了自身的防護,這些均使護士極易被感染疾病,不僅造成自身感染,還會成為疾病傳播的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險的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徑常見于:針刺傷;通過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膚接觸引起的感染;進行日常護理操作后手的帶菌等。

1.3化學性因素 重癥監護室需頻繁接觸各種濃度較高的消毒液,如各種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機器表面的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加上環境封閉,一些藥物和消毒劑的揮發氣體在重癥監護室通風系統和空調系統中循環,直接影響護士的健康。

1.4物理性因素 (1)放射線導致的輻射損傷。重癥監護室患者經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檢查,護士需協助拍片;護士不可避免要接觸放射線,長期過量照射會使人產生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內分泌紊亂和造血功能損害,甚至致癌。(2)噪聲。重癥監護室擁有眾多的監護搶救設備,各種儀器工作時發出的聲音如呼吸機壓縮機發出的聲音、監護儀等發出的報警聲, 加上患者的聲,噪聲可達45-80dB。

高分貝的噪聲可引起護士聽力下降、煩躁不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反應,使工作效率顯著降低,特別是降低精確度和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3)職業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護士的職業性腰背痛大約有2/3是在搬抬患者時發生的。而術后轉科、外出檢查搬抬患者是護士的常規工作,因此,ICU護士較易發生職業性腰背痛。在搬抬過程中若協助不當,則會導致危險性增加。

2 防護對策

2.1心理因素防護 加強護士業務能力和??浦R的學習、培訓,提高護士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搶救水平, 減輕護士因新技術及知識更新造成的心理壓力,重視身體素質鍛煉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學會自我調節心理技巧,提高職業道德及個人文化素質修養,提高溝通能力和心理耐受力,降低心理、社會因素對護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心身狀態。在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與休假,勞逸結合,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2生物性因素防護 嚴格執行空氣消毒、物體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終末消毒、預防院內感染及消毒隔離等有關規定,是預防生物因素傷害的最有效措施。體液隔離除能阻斷血源性疾病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感染HBV、HCV、HIV外,還能阻斷化療病人體內物質所含的化療藥物原型及代謝物對護士的損害。因此,當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黏膜、破損的皮膚或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時,一定要戴手套。一旦被病人的血液或體液污染及每次摘下手套后,都要對手進行徹底清洗。

篇4

1.1護理人員編制不足由于兒科重癥監護室是一個全程病室,護士每天不僅要完成大量的基礎護理技術操作,還要完成所有的生活護理,這就突現出其特殊性:煩瑣而精細;但現在大多醫院床位比例不合理,護理人員缺編導致大多數護士不愿意去監護室輪轉導致兒科重癥監護室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直接影響護理質量。

1.2專科理論知識技術的缺乏由于護理隊伍年輕化,很多護士對業務不熟練,護理技術生疏。護理工作由于缺乏工作經驗遇到緊急情況時應急能力差,特別是在搶救危重患兒的過程中手忙腳亂,極易造成身心壓力。有研究顯示[1]:長期在ICU工作的護士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甚至出現抑郁。

1.3緊張的醫患關系在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中,護患關系是重要的醫患關系內容之一,現在患兒大都是一個家庭的中心,父母溺愛有加,當患兒病情變化,家長往往情緒激動,比如給患兒留置靜脈針時,如一次不成功,本來很正常,往往家長心疼,甚至指責、謾罵護士,更甚者毆打護士情況也常常發生,此時護士也沒有選擇余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保持冷靜平和、理解的心態,并幫助解決問題,以維護良好的護患關系。

1.4不良的工作環境由于兒科重癥監護室患兒欠缺主動交流,需要各種監護儀器監護,各種監護設備,如微量泵、呼吸機、心電監測等儀器發出的工作聲響及報警音,尖銳刺耳,患兒的哭鬧聲,長時間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增加護士的壓力,導致心理煩躁,緊張,心緒不寧、心情緊張、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

2應對措施

2.1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兒科監護室應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現高中低年資護理人員的協調合作。俗話說“無老者做不穩,無中者做不大,無少者做不活”,現在較高年資護理人員大部分都已轉崗或晉升,有些醫院一線很難找到較高年資護理人員;有些管理者甚至認為高年資護理人員年齡大了,跑不動了,應驗了“醫生的嘴,護士的腿”那句老掉牙的話,甚至有些管理者人為較高年資護理人員不好管理,需要較多的資源,較多的投資。其實這些較高年資護理人員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協助管理人員更全面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生活的磨練讓她們具有更高的情商,具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更好地協調各種關系。

2.2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提高護士的適應能力護士應學會自我調節,處理好自己的家庭及工作關系,不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工作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認真對待每個患兒,以保證良好的護理質量,為患兒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2]。護理人員在提高業務能力的同時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加大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修養。護理人員不僅僅如鮮花一樣美麗,更重要的是具有較高的內涵,有些能力是學校里學不到的,所以奉勸我們的護理精英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改變在父母面前是小公主,在老師面前是小大人的習氣,不可以再把父母和老師搞難過,學會孝親尊師,給身邊的人樹立很好的榜樣。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2.3加強新業務新技術的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是護理工作之本,護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積極參與搶救,比如針對本科室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方法,我們編制了相應的操作規程,對各種規章制度強化落實到每個護士,并定期舉辦講座,學習別人好的經驗和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求每個護理人員自己不斷學習,強化業務知識,對新招聘的員工做好崗前培訓,上崗后采取一對一的帶教,即由一名中級以上職稱老師幫帶新來員工。只有不斷的獲取各種護理新知識新理念,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2.4上級領導部門應注意到護理工作壓力對護士工作的不利影響,合理調整科室人員配置,增加護士編制,合理排班,可采用彈性排班制[3],在工作忙時,增加人員,以減少工作壓力。同時盡可能地在物質和精神上給加班加點的護理人員補貼,讓她們樂意辛苦付出。

3結論

兒科重癥監護室護士工作是充滿高壓力的工作,如果護士長期處于高壓力中,會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導致工作疲憊感,從而影響護理質量。因此,面對工作壓力要有的放矢,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需要及時采取各種措施,使自己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更好地服務于護理工作。管理者可以增加較高年資護理人員的比例,護理人員加強自身的修養,可以汲取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努力通過自身的身體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和情緒智力,并與身邊的人共同進步,達到良性互動。肩負的不僅僅是兒科重癥監護,而且是護際關系、護患關系、兒科患者身心社會整體的關照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關系。任重而道遠,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抗高壓能力,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把自身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篇5

Lehigh Valley Health Network(LVHN)是一家頂級的美國醫院,從事醫療工作的員工有1100多名。LVHN需要??漆t生對重癥監護室(ICU)的病人進行全天候監護,并把上百位病人身上的醫療設備傳輸過來的信息整理得正確無誤,這樣才能降低重癥病人的并發癥和死亡率。

LVHN需要一個高效率、安全的解決方案把床邊監護設備的信息自動傳輸到中央臨床信息系統(CIS),幫助醫生對病人進行實施監護。CIS將重癥監護系統集成在一個平臺上,并可創建電子醫療記錄,使醫生可以提前對病人進行護理。但是要使該系統發揮作用,并使信息方便、安全地通過LVHN的網絡傳輸,就需要一個穩健的串行轉以太網轉化器將床邊監控設備獲取的病人數據轉化為TCP/IP通信。

LVHN最終選擇了使用Lantronix的EDS――一種混合式以太網終端、多端口設備服務器。LVHN在ICU部署了新的CIS,每張病床都配備計算機、Lantronix的EDS、高分辨率視頻和雙向音頻。EDS將實時收集到的病人數據通過網絡安全地傳輸到醫院數據中心,經過CIS處理,并由遠程重癥監護醫生團隊實施持續監控。

這樣這些遠程重癥監護醫生就能實時跟蹤病人數據,并將他們的任何不良情況馬上通知醫院現場的ICU團隊。通過視頻和音頻,遠程重癥監護醫生就能像在場一樣協助現場的監護團隊。而且重癥監護醫生還能設置自定義報警,以便在病人病情發生重大變化時自動發出警報。

新技術革新了LVHN監護重癥病人的方式:重癥監護醫生們可以通過虛擬方式同時在不同的地方進行監控,這樣他們就能更快發現病情變化,挽救更多的生命。各種ICU設備收集的病人數據會被自動記錄下來并整合,可以大幅減少文檔編制時間,提高文檔編制質量。這樣,臨床醫生也有更多的時間與病人在一起了。

篇6

持續質量改進(CQI),為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發展的。其中,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三分靠治療、七分靠護理。重癥監護病房,為危重患者以及現今設備儀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應的監護,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并將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出來。所以,強化對ICU患者實施的安全管理,提升護理質量監管。因此,本文針對持續質量改進在重癥醫學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如下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室共有24名護理人員,主管護師2名,護師共8名。其余人員為護士職稱,??谱o士一共為6名。平均工齡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為10人。所以,護理人員的年輕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復雜以及多樣化,需要經驗十分豐富的高年資護理人員對其給予強化監督,對護理進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屬更加滿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張,為兩組,2名??谱o士擔任護理組長,護士長以及護理組長,需要做好相應的監控護理質量[1]。第一組人員應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護理人員對1-2名患者負責,這些患者的治療以及相應的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該護理人員負責。其中,需要精準、完善的對護理記錄進行書寫,將??铺卣鬟M行體現,組長以及??谱o士需要對年資低的護士給予指導,幫助其完成相應的護理工作等,并定期學習和反思。第二組應用統一管理制度,所有護理對全部病房進行管理,組長以及專科護士實施相應的健康監獄工作等護理內容,護士負責護理工作,記錄護理過程等。持續質量改進涵蓋了危病患者護理質量、環境監管、技術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適等。結合每一項護理環節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質量控制,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控制,并確定質控點,將理論和技術操作培訓進行強化。利用有組織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對搶救措施的落實有效性給予保證。護理組長和相關專科護士,針對重危患者搶救工作、重癥患者的臨時處置,需要快速、正確、果斷,及時采取相應的搶救任務。

每日需要對兩名激動護士進行安排,以便幫助兩組護士,對相應的護理工作完成。夜間護理,需要高年資的護士帶領兩名低年資護士。年資低的忽視,分別管一組,高年資護士對護理質量實施全面系統的質量監控、將參與性、監督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等職能進行了發揮,使得低年資值班護士減輕了自身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避免了有差錯產生[2]。

針對有著疑難病例的患者,需要組織全科護士對其實施每月1次的護理病例查房,責任護士匯報護理患者的床號、基本情況等,其中要包括飲食要求、護理級別等。之后,科室人員給予補充和完善,最后護士長和護理責任組長提出問題,全員進行討論,護士長最后給予相應的講評。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要有耐心以及愛心、理解等,關心患者。所以,要強化護理責任心,正確處理護患關系。

2結果

兩組工作不同的小組,對于質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措施,對于管理以及環節的質量控制更加注重,為新質量管理理論,護理質量可對患者的病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特征為組織性強、參與面廣的不間斷活動,護理效果質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護理人員需要對質量意識進行強化,堅持質量標準,強化質量監控,以便將質量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對于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需要護理人員不斷的學習以及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護理人員要做到技術精湛、技術操作規范、創新求實。積極主動學習更多的新技術,對新的領域進行開拓??傊?,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護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靈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護士長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對人才和勞動力方面出現浪費情況,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要所減輕,有效提升了重癥監護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認真履行工作職責,任勞任怨,努力拼搏。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護理工作中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呵護著每一個生命,用愛心和溫柔幫助患者減輕恐懼和疼痛,用細心和責任心贏得患者的信任,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深受患者、家屬及同行的好評。

二、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專業技術嫻熟。經過多科室的輪轉,最后我選擇了ICU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當走進ICU監護室,看到因為病痛恐懼或者因為上了呼吸機不能準確表達自己需求的

患者,我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深知,面對把生命完全交托給護士的ICU患者,除了責任,我還需要有過硬的??萍夹g和??浦R。為盡快更熟練地掌握心電監護儀、除顫器等儀器的使用,在到上級醫院進行短期培訓期間,我抓住各種學習機會向同行資深老師請教,并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相關儀器的操作,好學、認真的態度深受老師的好評。除了參加短期培訓、我利用不同機會向各位醫生請教相關??浦R,并利用班外時間自學本專業基礎理論及重癥監護的相關知識。但是護理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即使具備了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帶著不解和疑惑,我選擇外出進修。曾于2000年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綜合ICU短期進修、2005年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綜合ICU及神經外科ICU進修6個月等。通過努力和學習,我熟練掌握了重癥監護護理技術,如心電監護儀的使用、人工氣道管理及神經外科重癥病人的護理等。護理知識日新月異,尤其是ICU的相關理論,我能通過各種方式及時了解國內本專業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技術,并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應用于臨床,如頭部亞低溫治療儀、人工呼吸鼻、腸內營養加溫器的使用等。積極配合醫師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經驗,熟悉搶救程序,熟練掌握搶救技術,遇到搶救病人,做到爭分奪秒,忙而不亂,各種操作準確到位,能處理科室護理方面較復雜的疑難問題。具有指導下級護理業務、青年護士、帶教護理大專實習生的能力。

三、履行主管護師職責,參與科室帶教工作。

1、認真履行主管護師職責,積極參與科室護理人員培訓工作。負責護理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在帶教過程中以身作則,倡導人本服務理念,鼓勵護生積極參與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嚴格要求護理實習生按規范執行各項護理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配合對新入伍人員進行“三基”知識及??萍寄艿呐嘤柵c考核工作。參與科室護理技能培訓工作,組織本科護師、護士進行業務培訓,擬定培訓計劃,編寫教材,負責講課。主動學習護理新技術、如: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中心靜脈壓的監測,橈動脈置管及動脈測壓,動脈血氣分析采血,心電監護儀的使用等技術。

2、經常參與科室疑難病例、危重病歷的討論分析,協助組織護理查房。善于在工作中發現護理缺陷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堅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工作,工作認真,開拓進取,深受科室各級人員的好評。

3、參與科室護理科研工作,主動參加護理專業知識的繼續教育,通過不同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經常了解國內外護理專業信息,把相關知識應用于護理臨床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撰寫了《不同階段顱腦外傷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改良清潔灌腸法在結腸癌術前準備中的應用》等護理論文先后發表在護理界影響較大的護理刊物。

篇8

1 合理選擇血管和靜脈留置針

常規根據血管情況選擇與肢體縱軸平行長度再2.5cm以上、彈性號、無靜脈瓣且遠離關節、不影響活動、固定良好的血管為最佳穿刺血管[3]。選擇血管及靜脈留置針史穿刺成功的關鍵,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血管情況合理選擇清晰可見、血管充盈良好、直徑粗大、彈性好、無靜脈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來說,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側,不扎患側。據血管粗細選擇留置針型號。

2 穿刺方法

常用穿刺方法為進針見到回血后,再進0.2cm,然后退出針芯送套管;江燕在臨床工作中將常規穿刺法與改進穿刺法對比發現,在穿刺見回血后稍退針芯,左手固定皮膚,右手連同針芯送套管[4]。這種操作避免在送套過程中針芯刺破或損傷血管壁,使套管在針芯導航作用下順利的進入血管;避免了常規穿刺方法中因邊送套管邊退針芯,固定皮膚不佳而導致皮膚形成褶皺,影響送管效果,從而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3 封管方法

封管時不可用力過猛而使血管內壓增加,。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外滲、腫脹。封管過程中先將針頭拔去,拔出至僅剩針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邊推一邊拔出針頭,使留置針腔內充滿封管液[5]。輸液過程中液體滴入不暢時,應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到3mL連續滴注,回抽凝血塊,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擠壓輸液管[6],以防小血凝塊擠入血循環而發生栓塞。

4 留置時間

對于留置針的留置時間,無明確的說明。有報道為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常規為3天,最長時間為7~10天[7]。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留置深度也影響留置時間,常規操作是將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內,而其建議在靜脈留置針將導管完全進入后再后退1~2cm,避免針尖緊貼血管壁或靜脈瓣,更好的保護了患者的血管,從而降低了靜脈炎的發生率,延長留置針的保留時間。

5 并發癥的原因及預防

靜脈留置針的常見并發癥有靜脈炎、導管堵塞、液體滲漏、靜脈血栓形成、皮下血腫。

5.1靜脈炎

靜脈炎是靜脈留置針最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達2%~26%[8],許燕等認為輸液種類和套管針穿刺部位的選擇是影響靜脈炎發生的重要因素[9]。除此之外,靜脈炎的發生與操作技術有關,如操作者進針角度小、進針時用力大造成血管損傷,或尋找血管時損傷血管,隨著留置針在血管內時間延長,發生局部滲漏及靜脈炎的頻率增多[10]。另外,輸液量與靜脈炎的發生也有關,使用靜脈留置針一次輸液量>1500ml患者,靜脈炎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輸液量

5.2 導管堵塞

導管堵塞的發生常與封管操作不當有關。因其可導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其次,封管后患者過度活動或局部肢體受壓引起靜脈壓力過高導致血液反流、不同藥物混合產生微粒、患者的凝血機制異常等都可導致導管堵塞[12]。因此,每次輸液完畢,要根據患者及輸液的具體情況,選用正確的封管液并使用正確的封管方法。盡量避免肢體下垂,以防導管堵塞。

5.3 液體滲漏

導致液體滲漏的原因可有導管脫出靜脈、穿刺過度、損傷靜脈后壁、長期輸注刺激性液體等。為避免出現液體滲漏,護理人員應仔細固定導管,囑患者避免過度活動,同時注意操作方法,并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

5.4 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多見于血流緩慢的靜脈內。據報道,久病臥床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幾率高3倍。另外,反復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針進行靜脈穿刺導致血管壁損傷,也是血栓形成的促發因素,表現為穿刺側肢體腫脹、疼痛,可伴有皮溫升高或降低。套管針在血管內留置時間一般以3到5天為宜,時間過長可導致套管針機械性損傷血管壁而形成血栓。保護好留置針肢體,避免肢體下垂。

5.5 皮下血腫

為靜脈穿刺失敗所致。靜脈穿刺失敗,造成靜脈留置針刺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腫,因此要求護理人員要有過硬的技術操作能力,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規程及技巧,穿刺時動作要輕穩、準確,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留置針,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

靜脈留置針是一項新的護理操作技術,在重癥監護室及臨床被廣泛應用,所以,在臨床操作中應讓患者了解有關留置針的護理知識,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方法,避免肢體過度活動,密切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使患者在整個輸液過程中感覺舒適,且能夠保持靜脈管道的持續通暢。再使用留置針輸液過程中,護士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輸液管理,完善輸液體系,持續保持靜脈通路,減少靜脈穿刺的次數,提高護理質量,確保及時、合理、足量用藥[13]。同時又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可隨時打開靜脈通道及早用藥,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紀曼芬,秦秀群,蔡珊等.嬰幼兒靜脈留置針間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09210:331.

[2] 董淑華,王建榮,潘慶聯等.靜脈輸液相關新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9:719.

[3] 吳柳春.靜脈留置針穿刺部位的選擇與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9,623:375.

[4] 江燕.靜脈留置套管針的不同穿刺方法與并發癥的相關性研究[J].淮海醫藥,20092,74:368.

[5] 梁燕.生理鹽水用于靜脈留置針封管液的臨床觀察[J].山西護理雜志,1988,122:80.

[6] 王小蓮.靜脈留置針常見并發癥預防及護理[J].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6,310:381-384.

[7] 楊華,殷理嘉.燒傷患者切痂術中痂下靜脈穿刺輸液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2:121.

[8] 陳明.靜脈留置針在SICU患者輸液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5:3.

[9] 許燕,趙艷偉.頭皮套管針留置時間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實用護理學雜志,1999,152:3.

[10] 藥晉紅,胡牧,張平.靜脈留置套管針與靜脈炎[J].實用護理雜志,1997,137:365.

[11] 黎勝紅.靜脈留置針導致靜脈炎原因分析及對策[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1:31.

[12] 王瑩,霍正娟,瞿玉霞,等.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中的應用及并發癥的護理對策[J].醫護論壇,2011,811:184.

篇9

1 一般資料

作者先后在神經外科,骨科,婦產科和重癥監護室擔任護士長。在神經外科7年,現任重癥監護室護士長。

2 查房的形式和內容

2.1 護士長自查

每日提前20~30min鐘到崗,上午,下午上下班之前先后對護士站,治療室,病房進行巡視。

①問候住院患者及陪護患者。了解情緒和需求。

②重點觀察和了解危重,疑難,新入院患者的診斷,護理措施,心理狀態及基礎護理情況,為晨交班收集資料,便與評價和指導。

③了解病區物品損壞情況并及時報修。

④檢查病床單元,物品擺放情況,環境衛生等。

⑤了解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并觀查病情及患者用藥的反應。

⑥邊巡視邊問候邊觀察邊進行健康教育。同時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

2.2 護士長帶領護士進行質量查房 每天晨間交接班后,護士長帶領護士進行質量查房:

①詢問患者夜間休息情況,病情變化情況。

②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知識宣教,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③重點檢查危重,特殊病例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并及時評價。

④檢查基礎護理是否到位,物品擺放是否整齊。醫療垃圾處置是否合理規范。是否實行標準預防。

⑤檢查責任護士健康教育執行及患者掌握情況,同時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

2.3 隨同科主任,管床醫生查房

①聽取醫生和主任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②聽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③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治療效果,用藥效果,疾病的病理生理等,全面掌握本病區危重疑難患者診療計劃,把握護理難點。提高業務水平。

3 體會

3.1 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防范護理差錯

護士長作為一名護理工作的監督者,能夠通過日查房及時預見性地發現一些問題,防止不良事件發生。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如:一天下午剛上班,作者我習慣的走進護士站對面病房巡視,見有一位剛入院的患者較煩躁,詢問陪護人情況,陪護說:“沒事,他喝多酒摔了一跤?!弊髡吡晳T性地看了一下患者的瞳孔,患者雙側瞳孔已經散大。立即報告醫生并做好CT檢查的準備。患者矢狀竇破裂。立即入手術室行開顱手術?;颊咝g后恢復良好。當時詢問陪護:“當班護士是否來看過患者?”陪護說:“護士剛走大約10 min!”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需及時觀察患者病情,及時處理,確?;颊呱踩?。防范護理差錯的發生。

3.2 以人為本,和諧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理糾紛

護士長日查房,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適時給予關心和問候,指導其飲食,活動及功能鍛煉,讓患者及家屬感到備受重視,愛護,尊重,使他們產生安全感和信賴感,增強了護患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構建了和諧的護患關系。

3.3 提升了自身及科室護士的業務能力

護士長日查房就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及時了解本專業的新業務,新技術,新理論,新方向。通過跟隨醫生和主任查房,也提高了自身和護士們的知識和理論水平,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使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更充分。

3.4 繁瑣,細微是護理工作的特點,容易被忽略和遺忘,及時的督導和檢查成為各項工作質量的保障[2]。護士長日查房,有效的督促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如:是否按時翻身,是否霧化及其效果怎樣。各種標示是否清晰正確。搶救物品,搶救藥品是否定點放置,是否處于備用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反饋及時制定改進措施。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3.5 提高管理水平和護理服務質量

護士長通過查房收集了很多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合理的調整護理人員,加強責任心教育和人本位醫療的學習,有效協調全科護理工作,充分發揮護士長管理支持作用。增強了護理人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4 小結

通過護士長日查房,能夠體現人本位醫療,層層檢查,嚴把護理質量的各個環節,對改進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確保護理安全,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篇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f junior nurses and their effect. Methods: Nursing department arranges for 48 nurses who have got nurse certificates to work at intensive care units and emergency rooms by turns for advanced training of one month, with different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the nurse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The chief nurses with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took charge of training the nurses in the first aid theory and first aid skills. All these nurses were asked to take examinations in the theory and the skills given by the departments in which they worked for advanced training. Result: 48 nurses' results of theory exams average 91.8 points and their results of skill exams average 88 points. Conclusion: Developing training programs and training evaluation pla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nursing can greatly contribute to fixing the training direction, to making continuous progress in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o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f junior nurses.

Key words Improve; Junior nurses;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戰,現代醫學模式對疾病的治療及指導意義日益被人們所接受,這就要求護士的知識更加豐富,不僅要掌握醫學、護理學知識,還要掌握護理應急、急救等多學科的知識,只有在熟練掌握護理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人性化護理。因此,探索和嘗試多途徑培訓方法,使之適應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是醫院管理者應解決的問題[1]。院內培訓具有投資少、時間短的特點,是節約有效資本、提高資金投入效益的最好辦法。為提高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本院實施低年資護士院內進修制度,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取得護士執業注冊3年內的內外科護士48人,其中內科15人:護士12人,護師3人,大專 8人,中專7人;外科33人:護士20人,護師13人,大專 21人,中專12人。

1.2 進修科室及時間

進修科室為ICU、急診科,進修時間1個月。由護理部統一安排,每次1~2人。對自身基礎好、統招大?;虮究谱o士實行重點科室的輪崗,如ICU室、急診科及醫療重點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護理方面的不同點,培養護士綜合分析、判斷和處理能力,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實用性護理人才,以適應現代醫療護理工作的特點。

1.3 進修目標

通過進修,提高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內科目標包括:掌握各類搶救儀器的使用,如呼吸機、監護儀等;熟悉危重患者的搶救程序及病情觀察;掌握常用導管的護理,如氣管切開、中心靜脈置管等;外科目標包括:掌握各類搶救儀器的使用,如呼吸機、監護儀等;熟悉危重患者的搶救程序及病情觀察;掌握常用導管的護理,如氣管切開、氣管插管、腦室引流、中心靜脈置管等;熟悉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的攝入方法。

1.4 實施方法

護理部根據內外科的工作特點制訂內外科低年資護士院內進修計劃。進修科室護士長安排帶教老師,選拔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具有教學經驗的主管護師作為帶教老師,負責對進修護士培訓急救??评碚摷凹寄?。原科室人力不足時,由護理部協調,采取科室護士短期互換或分段學習(即將預定進修時間分為若干段完成,原科室忙時可返回科室上班)。護士在規定時間內未能達到進修要求時,在科室人力安排許可的條件下,延長進修時間或以后再安排到該科進修。

1.5 考核方法

進修結束后護士自我鑒定,進修科室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由帶教老師及進修科護士長評定。

2 結果

48名低年資護士,通過院內輪流到重癥監護室、急診室進修1個月,帶教老師按計劃完成帶教任務,進修結束后對48名低年資護士進行考核,全部合格。回到原科室工作其專業技術水平及應急能力均顯著提高。

3 討論

3.1 重視低年資護士的進修可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特別是應急能力。近幾年由于醫院的快速發展,聘用大批新畢業護士,工作經驗和業務能力相對較弱,單獨值班時,存在基礎護理不到位和危重患者病情觀察不及時、應急處理能力差等問題[2],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疾病譜的改變,急、重、危患者的比例較前增加,由于患者經濟條件所限,仍有較多的危重患者分散在各個病區。因此,醫院管理層應給護理人員提供進修提高的機會。本院低年資護士經ICU、急診科進修,將學習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應用于臨床,能夠對常見重癥患者進行正確的護理,提高了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和病死率。

3.2 護士院內進修利于人力資源合理使用。院內進修有效利用了內部的人力資源,使帶教老師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技術操作更加熟練、規范,并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進修回來的護理人員可以在原科室進行知識、技能傳授,達到知識共享,同時將進修科室的好經驗、好作風帶回本科室,達到科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效果[1]。另一方面,采取靈活的原則安排院內進修人員,科室在患者人數少、工作量少時安排院內進修,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當科室患者多、人員緊張時,進修人員返回科室上班或暫緩進修,以緩解人力資源不足,ICU在患者人數多、人員緊缺時,抽調進修過的人員支援,有利于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篇11

    icu的設置應根據醫院規模、病種、技術和設備等條件而定[2]。我科icu共設有床位32張,分為三個區域。一區為重患但病情相對穩定者,在環境上也相對安靜;二區為重患但病情欠穩定有隨時發生意外的可能,例如突發意識障礙、呼吸功能惡化、腦挫傷水腫高峰期、癲癇持續發作者等;三區為全麻手術后恢復區。三個區域在空間上相對獨立,三區之間有通道連接、且各自都有通道進入普通病房,方便患者的運送。在二、三區外設有緩沖區域,并設有家屬接待處。

2  醫護人員配備   

2.1  醫生設置:由于神經外科醫生專業化分組,每位患者由具體醫療組內的醫生負責,在nicu內我們還專設二位醫生值班以處理主管醫生不在時的緊急狀況。在每位患者的床頭設置了醫-患認知卡片,上面填寫著患者的姓名,主管醫生姓名,醫療組別等,為責任護士及值班醫生工作帶來極大方便。

2.2  護理人員配備及素質要求

2.2.1  護理人員配備:設護士長1名、組長2人皆由主管護師以上人員擔任,責任護士10人,我們按照nicu床護比設有助理護士64人,護理員及清潔員10人。

2.2.2  護理人員業務素質要求:我科nicu配有4名重癥監護??谱o士、1名picc專科護士、1名心理治療師、1名營養師,選拔學歷高、素質佳的護士在無陪護nicu工作。所有護理人員定期參加多樣化的??婆嘤栆赃m應日新月異的神經外科專業化發展要求。為了提高護士的應變能力,我們還不定期對護士進行各種風險預案、急救流程的抽查考核。例如:護士在值班期間遇突然停電、供氧障礙、患者墜床、猝死、氣管套管意外脫出等的預防及處理等,常抓不懈,做到人人參與,提高護士的應急意識及應變能力,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助理護士在上崗前經過醫院統一考核,進科后再由高年資護士進行神經外科??浦R培訓,并教授生活護理方法,例如翻身、叩背、吸痰、口腔護理等技術示范,再由小組長進行??苾x器使用方法及常見故障分析等的培訓以協助護士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3  儀器配備 

    呼吸機、多功能監護儀、除顫儀、顱內壓監測儀、顱腦降溫儀、排痰機等,做到專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時檢查維修及保養。其中萬元以上設備均設有專門的使用保養及維修記錄。護士長定期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4  建章建制并在工作中不斷完善以保證護理安全

 

    規范化管理對nicu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科制定了無陪護nicu患者入室標準,重病患者轉入、轉出流程,家屬探視制度及管理制度,危重病情上報及護理會診制度,崗位人才培養制度,神經外科重病患者護理質量檢查標準,空氣培養及微生物監測標準等,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

5  管理體會   

5.1  加強床位周轉,有效利用資源:我院神經外科擁有病床126張,日均手術量5~7臺,急診入院、病重需要搶救的患者及病情轉重需要由普通病室轉入nicu的患者每天數量不同,為了有效的利用現有床位,我們的做法是每天早間護士長帶領責任護士床頭接班,給予護理指導,并且對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在醫生查房時為其提供患者信息,醫護共同決定可搬出nicu的患者,將全麻手術后氣管插管拔除且病情穩定的患者及原有重病患者病情轉輕者及時搬出無陪護nicu,加快了床位的周轉將床位讓給更需要的患者,這樣不僅提高了床位的使用價值,也使轉出的患者能更早與家屬長時間相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5.2  醫-護-患加強溝通:由于是無陪護nicu,對于家屬來說2次/d,30min/次的探視時間有限,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有著強烈的知曉欲望,多與其溝通十分重要,由于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我們為安全起見,在患者入室前與家屬至少確認2種聯系方式,保證其隨叫隨到。醫護人員隨時對于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加強醫-護溝通,在與家屬溝通過程中采取協商、友善的態度,坦誠相待,不僅增加了家屬的信任度,也保證了醫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5.3  持續質量改進,加強應急、突發事件的管理:我科成立了nicu質量控制小組,組員由護士長、組長、辦公室護士、服藥護士、病例質量控制護士組成。定期召開質量控制會議,對工作中發現的護理缺陷或問題及時分析原因,找出最佳解決方案或提出整改措施,給予及時糾正,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并在措施實施后及時給予效果評價。對應急或突發事件及時處理,例如:我科采取護士彈性排班制,設有備班,護士保證手機24h開機,隨時待命,在患者激增時及時補充人員,確?;颊甙踩?。另外我科作為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助理護士培訓基地在其他科室護士短缺的情況下派出助理護士支援,護士的業務素質得到了其他科室的肯定。

5.4  加強安全意識: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3]。nicu是對急,危重患者進行集中治療及護理的場所,具有更多潛在的護理安全問題、法律問題,更容易產生醫療糾紛。護理記錄是病歷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以客觀資料作為法律性文件,為護患雙方提供了法律保護及舉證依據[4]。我們要求護士必須做到:實事求是“記你所做的,做你所寫的”,確保護理資料的真實、客觀、準確、完整。在護理操作上要求護士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對于躁動患者或麻醉未完全清醒患者、昏迷患者適當給予保護性約束以防止墜床、意外脫管等護理缺陷發生。在患者入室前與家屬簽定nicu家屬告知書、自費項目知情同意書等,入室須知在門外粘貼在醒目位置,患者每天所發生的費用及時通知家屬,遇緊急情況及時與家屬在緩沖區溝通,減少誤會、糾紛的發生。定期舉辦安全講座,做到警鐘常鳴,增強責任心及法律意識。

5.5  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業務水平 :“監護”是nicu的精髓,集中處理危、重患者的任務又決定了它的多專業性。因此,要求醫護人員不僅要掌握各種復雜監護儀器的使用還要具備對臨床監測參數進行綜合分析的本領,及具備多學科醫療護理知識,我們的經驗是醫護人員除經過??戚嗈D學習和嚴格訓練,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使專業護理能力持續提高,更好的適應神經外科專業化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蘇鴻熙.重癥加強監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78.

篇12

1 ICU病人疾病嚴重程度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ICU是危重癥患者的集中地,研究表明[1]不同特征患者其護理工作量也有所不同,對護理人員各方面要求也很高。ICU患者病情重,變化快,醫療干預措施多,護理工作量也相對較大。我國的護士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治療性護理,尤其是昏迷、呼吸科、意識障礙或頭顱手術患者,病情變化快給予機械通氣的頻率及次數較多、吸痰、呼吸機管路護理等占據了護士大部分時間,同時,由于各種治療手段的干預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或缺失,用于生活護理的工作量也會增加。隨著入住ICU時間的延長,患者的護理工作量隨其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增加。部分患者大多無法接受手術治療,保守療法又無法較快去除病因,因此病程較長[2],且隨著病程的延長,其病情逐漸加重,各種侵入性操作和支持治療導致的醫院感染、繼發性疾病成為危害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治療護理難度較大,護士工作量必然增加。

2 ICU病人意識程度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ICU工作中基礎護理工作占較大的比例,ICU病人因有各種監護儀器及導管而不能自行活動,病人床上活動大多由護士協助。同時患者自理能力差,生活護理相對較多,護理工作相對繁重。而清醒病人基礎護理工作量明顯低于昏迷病人。清醒病人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自理活動,例如刷牙,進食進水,床上活動等,有利于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復,向正常人過渡。昏迷患者的基礎工作量相對較大,必須全部由護士完成,且有的操作比如協助翻身、洗頭擦身,人工氣道病人進行口腔護理時等需2人甚至以上同時操作,更占據了護理大量的時間,與國外報道[3]一致。

3 ICU病人不同轉歸方式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預后不良的患者護理工作量顯著多于預后較好的患者。一般而言,患者瀕死前,各種特殊治療、搶救以及與其相關的檢驗、輸液、處置等救治措施較多,其護理工作量亦相應增加,加之某些患者病情反復變化,搶救次數的增加更增加了護理工作量[4]。死亡病人的平均每天的護理工作量顯著高于好轉病人的護理工作量[5]。

4 ICU病人不同治療方案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工作技術要求也隨之提高,并不僅限于發藥輸液等基本操作。ICU患者的治療方案逐漸多樣化,護理操作項目也逐漸增多。多種新業務新技術的廣泛開展,新儀器、新設備的更新應用,如胸外科使用振動牌痰機進行肺部體療,床邊血濾機的使用,支氣管顯微鏡進行深部排痰,大多需要護士來完成具體的操作、配合操作或清潔處理,使護士工作量增加。手術患者工作量低于非手術患者,其原因可能:ICU已提前獲得手術患者必要的信息,因此有足夠時間進行準備,患者被送至ICU時,大部分病情處于穩定狀態,且ICU醫護人員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病情變化有所預防和準備,隨著患者清醒以及循環功能、呼吸功能的恢復,出血、栓塞等各種危險因素的減少,護理工作量就會隨之減少。而非手術患者轉入ICU時病情多復雜,伴隨呼吸、循環等多系統功能方面問題,患者需要進行各種檢查以及獲得呼吸、循環等系統的支持,護士必須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隨時準備搶救患者的生命,因此伴隨的藥物、物品、儀器設備的準備和各種急救技術的實施,護士工作量必然增加。護理服務范圍的擴大,護理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不但要完成醫囑以內的各種治療任務,還要求護士積極開展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等。

5 ICU病人不同住院時期與護理工作量的相關性分析

不同的入住ICU時間段所需要的護理工作量不同。病人入住ICU當日的護理工作量與次日和最后一日相比,有顯著差異[4],這一結果與國外研究一致[6]。病人入住ICU當日大多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需要較多的監護措施,如各種監護儀、呼吸機、引流裝置的連接和觀察等,而即將離開ICU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轉需要撤去各種非必須的儀器與搶救、治療設備,還要將病人送回其所屬病房,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工作量.。

ICU的護理質量是危重患者能否救治成功的直接影響因素,能體現醫院的救治水平[7]。國外研究顯示,護理人力配置與護理質量及醫院效率密切相關,護理人力的配置方法大都根據護理工作量來決定,護理工作量的計算是護士人力配置的基礎[8]。護理管理者應該根據護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各班次護理人員,以保證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櫻.ICU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護理工作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0):26-27.

[2] 郭浩然.綜合醫院臨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合理計算的探討[J].中國醫院統計,2002,9(3):167-168.

[3] Miranda DR,deRijk A,SchaufeIi w. 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rm The Tiss-28 items-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Crit Care Med,1996,24:64-73.

[4] 蘇蘭若,沙麗.護理活動評估量表在ICU護理工作量調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9):2329-2331.

[5] 沙麗,蘇蘭若.應用護理活動評估量表對ICU護理工作量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7):591-594.

篇13

Li QiaoLi

【Abstrac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ten product except for medical other than some problems such as human nature, ethics, as a caregivers should correctly weig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spect the interested patients with independent right, fair to assign the use of public health resources, thus make the nursing work in critical patient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Key words】In critical patients: care: ethical principles

【中圖分類號】R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1-0082-01

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會面臨比較復雜的倫理問題,除應遵守普遍的醫學倫理準則如:“人道主義,以患者為中心,生命第一”的原則外,還應遵守自主原則、無害原則、以及誠實、守信、公正等原則。如果應用不同倫理原則產生沖突時,護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權衡利弊,然后選擇對患者最有利的方面,更恰當地做出倫理決策。

1 倫理原則

護士應根據《國際護理學會護士倫理法典》,遵守護士“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協助康復和減輕痛苦”的基本職責,并遵守以下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1.1 自主原則強調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價值觀和掌握的信息資料,自主地做出決定并采取行動,其實質是對人的尊重。最能代表尊重患者自主的方式就是知情同意。

1.2 有利原則強調一切為患者的利益著想,盡量做對患者有利的事。由于醫/護患之間在掌握醫學/護理知識上的不平等,患者處于脆弱和依籟的地位,醫護人員應該幫助患者治療和治愈疾病,恢復健康,避免過早的死亡,解除或減輕痛苦。

1.3 無傷害是指不給患者帶來本來可以避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損失、疾病甚至死亡。無害原則主張不應對別人施加傷害,特別是無力保護自己的人們(如昏迷患者,精神病患者等)。

1.4 對患者講真話是醫護人員的一種義務,也是尊重患者自的表現。對患者講真話后患者才可以知道某種監護措施的所有潛在風險和利益。然后,做出決定,否則,患者的自主原則就不可能實行。

1.5 守信原則包含了保密和保護患者的隱私。保密是指有關患者的信息只能讓參于該患者醫護人員知道。對患者忠誠和守信是作為護士的基本要求,是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的紐帶和基礎。

1.6 公正原則是指在醫護過程中物品和服務的公正分配。人人平等是傳統以來醫護人員對待患者的態度,并體現到倫理守則和工作中。

2 危重患者護理中的倫理原則

2.1 護理行為遭到患者的拒絕的倫理決策。重癥患者病情危重,由于軀體嚴重不適或強烈的不良心理反應,常會拒絕各種護理操作。如護士為了幫助術后患者盡快恢復,要鼓勵患者翻身、咳嗽、深呼吸和早期活動,而患者卻因疼痛、睡眠不足或希望獨處而拒絕時,會產生有利原則經常會與自主性原則的沖突?;颊哂袑ζ鋫€人健康問題做出決定,對醫護人員所采取的治療方案和措施進行取舍的權利。在重癥監護室,護士的許多護理活動都可能存在這種沖突。此時護士必須權衡利弊,把有利原則排在優先地位。

2.2 隱瞞實情行為的倫理抉擇。護士是否有時需要向患者隱瞞實情呢?對于患“不治之癥”且預后不良的疾病,危重疾病和需要做大手術的患者,如果患者心理承受力較差,告知實情反而引發患者的悲觀、絕望心理,此時應該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即對患者從輕告知或保密。如果這種傷害比告知實情造成的傷害要輕,根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對患者保密可以得到倫理辯護。另外,對患者保密,雖然違背了護士的義務和尊重患者自的原則,多數患者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因為他們認為家屬完全可以代表自己的利益。

另外,護士是不是為了替患者保密就可以對患者家屬或他人隱瞞實情呢?如果為患者的信息保密會傷害到他人時,則應另當處理。比如為艾滋病或其他傳染病患者的病情保密時,就可能造成其家人或其他人的利益受到損害。護士必須權衡各種倫理原則并分析行動結果可能帶來的危險和利益。有些特殊情況下的行動可起到指導作用。

2.3 有創監護技術應用中的倫理問題。由于有創血壓監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可能比無創血壓監測對患者更有利。然而,這種方法對患者也有不利的因素,如插管導致疼痛,費用比無創血壓監測高,還可能發生穿刺部位感染、敗血癥、空氣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并發癥。醫護人員在選擇應用這些高新監測技術時,應用于確實能從中獲得益處的患者,應用過程中還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一般而言,如果患者可由監測中受益且在知情同意下接受某種監護措施,既不構成傷害,反之有益。無害原則應作為醫護人員首要的倫理原則。

2.4 生命是否繼續維持的倫理依據?;颊哂袑ψ约杭膊〉恼J知權,也有對自己疾病處理措施表達意愿的權利,面臨死亡的患者有選擇死亡狀態的權利。從實質上說,自是患者權利中最為基本的一種權利,是體現患者生命價值和人格尊嚴的重要內容。如果患者家屬或其法定人以表明患者在某一倫理問題中的價值觀與主要愿望,而醫護人員未將患者的愿望或利益列入倫理決策時,即構成對患者的傷害。如果患者已事先表示能安詳無痛苦的走完人生旅程的意愿時,根據我國“新世紀護士倫理守則”,護士可尊重瀕臨死亡者的意愿,提供可增進其身心舒適的措施,不再施行創傷性的治療,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幫助其安詳而尊嚴地離世。危重患者如果意識失,成為腦死亡、植物人或不可逆昏迷,則只能由家屬代替。

2.5 資源分配是否合理問題。在開放市場經濟條件下,可得資源的分配方法常由金錢所決定。護理人員不得過分關心患者的經濟狀況,不是根據病情的需要而是對不同支付能力的患者,從態度上,設備使用上區別對待,個人如果有錢就能獲得最好的服務。膽是,對沒有經濟能力的患者拒絕救治卻違背了人道主義的原則。護士應根據公正的原則,使每個患者都受到平等對待,公平地利用衛生資源,獲得平等的照顧和治療,以及整個過程中得到生理和心理需要方面的支持。如何保護患者的自,如何公正分配護理保健資源等,對倫理原則在重癥監護的應用進行初步探討,為臨床護士進行護理倫理決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Linda DU.Joseph KD,.lynne AT,et al..Essentials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St.Louis:Mosby-Year Book,1992.15~29

[2] 蘭禮吉.應用護理倫理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307~311

[3] 邱仁宗.護理倫理學:國際的視角..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69~573

[4] 葛洪剛,蘭迎春,王書福等,醫學高新技術應用的社會效應與倫理原則.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13(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