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危害稅收征管罪的主要特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稅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各個法律之間,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有其密切相關性。涉及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除稅法本身直接在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稅收爭訟法、稅收處罰法中規定外,在某種情況下也需要援引一些其他法律。因此,稅法與其他法律或多或少地有著相關性。
稅法與憲法的關系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它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規的依據和章程。稅法是國家法律的組成部分,當然也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制定的。 憲法第5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這里一是明確了國家可以向公民征稅;二是明確了向公民征稅要有法律依據。因此,我國憲法的這一條規定是立法機關制定稅法并據以向公民征稅以及公民必須依照稅法納稅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據。
憲法還規定,國家要保護公民的合法收入、財產所有權,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因此,在制定稅法時,就要規定公民應享受的各項權利以及國家稅務機關行使征稅權的約束條件,同時要求稅務機關在行使征稅權時,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等。 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凡是中國公民都應在法律面前處于平等的地位。我們在制定稅法時也應遵循這個原則,對所有的納稅人要平等對待,不能因為納稅人的種族、性別、出身、年齡等不同而在稅收上給予不平等的待遇。
稅法與民法的關系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也就是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故民法調整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平等、等價和有償。而稅法的本質是國家依據政治權力向公民進行課稅,是調整國家與納稅人關系的法律規范,這種稅收征納關系不是商品的關系,明顯帶有國家意志和強制的特點,其調整方法要采用命令和服從的方法,這是由稅法與民法的本質區別所決定的,因此,稅法與民法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