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社交媒體的未來實用13篇

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社交媒體的未來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交媒體的未來

篇1

目前,新浪微博可以在媒體和社交上進行搖擺和試探,但需要明確自身用戶平臺的唯一主題屬性。一旦確定方向,就開始在產品(而不是銷售)上聚焦、專注、深挖、死磕!

以下是筆者為新浪微博構想的,在兩種不同路徑下的商業(yè)化可能性:

媒體道路

新浪微博一開始就走的是媒體道路——自媒體聚合平臺。這條道路最符合新浪自身的媒體基因和資源稟賦。媒體對應的平臺就是廣告為主的模式。其中,展示廣告太簡單,而且想象力有限。資本市場對這個不興奮。新浪需要的是精準的廣告模型,這需要建立在大數據的挖掘分析基礎上,涉及到對用戶行為和用戶喜好的判斷。新浪微博需要建立精確的流量導航和廣告展示。

可以劃分一下新浪微博容易賺的快錢:展示廣告、營銷活動、社交游戲分成、無線增值服務。難賺的慢錢:互動精準廣告、數字內容收費、搜索、電子商務平臺。

快錢容易賺也容易一下子把潛力挖沒,增長率曲線屬于一步到位就停滯型的。拿游戲來說,游戲是中國互聯(lián)網最大變現(xiàn)方式,騰訊、搜狐和網易的營收最大比例無一不是游戲,唯獨新浪沒把自己的游戲做起來。新浪如果想在游戲上分得更多的錢,在媒體模式下很容易遭遇瓶頸,其轉化率不會比垂直的游戲網站高。就連電子商務的轉化率也會比游戲樂觀。

從慢錢來看,新浪可以做的事情有:

互動精準廣告技術。這是全球互聯(lián)網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其難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只劃分一下性別、地域、收入等就算是達到“精準”的程度,那太初級了。真正的精準要可以準確的掌握用戶行為心理,以及猜你喜歡。此領域可謂路無止境。

谷歌、Facebook、亞馬遜、百度和阿里都在此領域上下求索。而新浪在這一方面并不領先,如果自身開發(fā)不順,進行收購也是不得已的方向之一,好耶和易傳媒太貴了,真正有技術含量的中小企業(yè)是可以考慮的方向。至于阿里是否能夠給新浪帶來這方面的技術提升,要看雙方合作深度到底能到何種程度。

搜索。這其實也是新浪微博的突破點之一,連360都敢于嘗試,新浪微博也應該勇于亮劍。而搜索技術,阿里巴巴本來是可以很好對新浪進行支持的。因為淘寶的搜索量估計可以進入前三,僅次于百度和谷歌中國。新浪內部人士透露,新浪微博每天的搜索請求量,跟搜索引擎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也可以爭奪前五名。而且這還是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并沒有被重點打造和加以很多限制的情況下。只要略加提升,改善搜索體驗,搜索量就會有明顯提高。這就要看阿里跟微博的合作可以談到什么程度,是否肯毫無保留的將五年摸索的搜索利器授予新浪微博。

既然新浪隨便在微博上弄了個站內搜索的搜索框就有如此自然流量,設想一下,如果新浪微博可以開放搜索框的合作,將會多有吸引力。事實上,新浪微博完全可以將搜素從一個站內搜索拓展成幾個垂直領域的搜索,如涵蓋音樂、新聞,甚至電子商務,再向通用搜索發(fā)展。

總之,在媒體模式主導決策下,新浪微博在廣告產品方面所需要花的力氣并不需要很大,因為媒體模式廣告位相對有限(多為展示),廣告主相對有限(多為大型品牌商),廣告模式相對簡單(按時間和位置收費)。新浪需要將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媒體內容的聚合,發(fā)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內容搜索產品。事實上,李彥宏就指出,百度的本質是媒體。這個媒體應該如此理解:通過搜索入口讓更多的用戶更長時間的停留在自身平臺,來了就不要走,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內容。而不是來了就走盡快走。

對于以媒體為導向的搜索,用戶發(fā)起搜索請求就自然暴露了其訴求,比如一個用戶搜索某種疾病,最有可能就是有治療需求。如果一個廣告主只需要少量的關鍵詞,這就并不需要復雜的挖掘和匹配技術。

電子商務平臺。新浪應該不會也做不到打造自主電子商務,仍只是通過廣告、導航、搜索等方式從電子商務處獲取廣告費和分成。

社交道路

在社交道路下,新浪就要充分借鑒Facebook的做法,并與QQ和微信進行更直接的碰撞。新浪微博正在推進的新版改版,也是向更社交屬性的方向進行探索,這受到了不少喜歡舊版跟媒體化界面的用戶的反感,但新改版確實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廣告位。新浪微博已經掌握了用戶的主要屬性數據,這都是更多借鑒Facebook進行社交平臺廣告投放的基礎。

精準廣告系統(tǒng)。在社交模式下,更需要精準廣告系統(tǒng),而且任務比媒體模式艱巨,更龐大。媒體模式下,廣告體系可以更多采用按位置和按時間收費。而且主要鎖定小幾千家左右的大型品牌廣告主。而在社交模式下,新浪需要容納更多的中小企業(yè),廣告主數量級可以達到幾十萬家,納入按點擊、按效果甚至按銷售收費等一系列廣告模式,并可以讓企業(yè)主像投放搜索引擎關鍵字一樣自助下單,實現(xiàn)從品牌廣告模式到社交廣告模式的轉型。

在這方面的技術挑戰(zhàn),新浪在短期內沒有給外界看到可以拿出成熟方案的希望。

社交IM平臺。在社交道路下,新浪微博需要發(fā)展的另一大平臺是,將私信功能拓展為類似QQ、微信等橫跨PC和移動互聯(lián)網的社交IM平臺。新浪推出過微博客戶端,也推出過微友,但因為缺乏產品經理文化,目前還無力將產品打造成可以與騰訊對抗的程度。

適逢MSN退出市場,其實對新浪來說是很好的市場拓展機會。如果這個IM客戶端能借助新浪微博對中高端城市人群的覆蓋,取代MSN在白領和城市工作人群中的地位,微博就有了跟QQ對抗的基礎。進而,在移動互聯(lián)網端也能跟微博協(xié)同聯(lián)動,有所作為。

明顯可以看出,在社交道路下,新浪需要應對的技術挑戰(zhàn)更大。

向阿里巴巴借力?靠不住

可以預計,阿里巴巴即使入股也不可能主導新浪微博(何況當下號稱資本合作已經中止),雙方的合作能否超越阿里巴巴跟搜狗的合作深度,并不樂觀。

事實上,就算資本合作有實質進展,阿里巴巴的投資甚至都不太可能換來微博上更多更便宜的廣告位。比如核心數據方面,阿里巴巴的投資想換來新浪微博用戶數據對其開放,這更加不太可能。因此,阿里巴巴必定會看重財務回報,價格方面不能指望阿里巴巴頭腦發(fā)熱不計代價。

篇2

2016年,出現(xiàn)了一場由技術推動的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媒體轉型。在這樣風卷云涌的變革之下,多樣的趨勢、迅疾的變化越來越匯聚出一個共同的特點:智能終端的發(fā)展普及、碎片化信息的海量鋪展和360度包裹式的信息,讓用戶沉浸于茫茫的信息海洋,浸媒體成為今年傳播創(chuàng)新不可不提的熱點。

浸媒體是在新浪新聞舉辦的2016未來媒體峰會中出現(xiàn)的概念,本次峰會即以“迎接浸媒體時代”命名,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葆華和硅谷精神布道師皮埃羅?斯加魯菲等大咖以此為題發(fā)表了主題演講。

關于浸媒體,目前尚無統(tǒng)一而明確的定義,筆者粗淺地認為,“浸”是沉浸的意思,浸新聞就是沉浸式新聞體驗,浸媒體時代即是要滿足人們對于沉浸式新聞的體驗。這種與新聞事件同在的“在場性”,讓用戶隨時隨地得到浸入式體驗――讓觀看者得到更加真實的親臨現(xiàn)場感,正是“浸入”的意義所在。

談到浸媒體,移動直播和虛擬現(xiàn)實是當下繞不開的兩個話題。

目前正在流行的網絡直播,應當稱之為網絡互動直播,它是依托移動互聯(lián)的網絡環(huán)境基礎,以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和直播應用程序為軟硬件支撐,基于興趣形成的網絡視頻信息實時呈現(xiàn)和交互傳播模式。

從傳統(tǒng)媒體的實時聚合向移動媒體實時呈現(xiàn)的轉變,才是讓用戶沉浸其中的關鍵。其實直播聚焦的就是實時呈現(xiàn)的能力表達,旨在為用戶創(chuàng)造沉浸式的場景。彭蘭教授曾在《場景:移動時代媒體新要素》一文中提出:“與PC時代的互聯(lián)網傳播相比,移動時代場景的意義大大強化。移動傳播的本質是基于場景的服務,即對場景的感知及信息(服務)的適配。”?q?

直播當之無愧地可以被看作浸媒體時代的入口之一。因此,用場景理論觀照網絡直播,以網絡直播反觀場景傳播,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把握當前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和未來發(fā)展趨勢。

二、直播+全場景,浸媒體時代打造全新媒介生態(tài)的動力

當前,傳媒業(yè)邊界正在消失,格局正在重塑,媒介生態(tài)正在重新構建,媒體逐漸將用戶的生活緊緊包圍。場景時代的到來指日可待,美國科技作家羅伯特?斯考伯和謝爾?伊斯雷爾著作的《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認為,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定位系統(tǒng)構成了場景的五種原力,同時提出,五種原力正在改變用戶作為消費者、患者、觀眾或者在線旅行者的體驗。它們同樣改變著大大小小的企業(yè),正在推動建構一個未來真實可感的場景時空。此情此景下,無論是技術還是用戶都已經準備好迎接如此全新的浸媒體時代。

在技術方面,媒體與人工智能正在融合碰撞。一方面,網絡高速互聯(lián)、4G、wifi覆蓋首先為其提供了技術基礎。另一方面,依托移動設備技術的力量,未來直播的應用場景正在大幅拓展。例如:在今年北京車展期間“花椒”曾首次嘗試VR直播,用戶打開直播,即可看到立體的車型、配置等情況,改變了以往“二維圖片+文字”的呈現(xiàn)方式,借助虛擬現(xiàn)實技術引爆直播臨場感,帶來全景視頻體驗。同時,為這些智能技術提供支撐的大數據、云計算更是功不可沒。事實上,場景理論賦予直播全新的意義,在網絡互動直播中,通過大數據、傳感器等在內的技術的進步將促使其更精準地進行服務適配,能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務,推動專業(yè)的、優(yōu)質的內容融入到直播當中。

在用戶方面,中國互聯(lián)網用戶已經基本完成了從電腦端向移動終端的遷徙,企鵝智庫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天使用移動終端超過1小時的用戶比例在81.5%,長達3小時的用戶比例達到46.6%。以上數據充分表明當前的用戶注意力已經發(fā)生轉移,全身心投入到移動終端。注意力就是用戶黏性的源泉,移動終端的用戶黏性一旦形成,移動直播就擁有了大規(guī)模的潛在用戶。在這其中,使用社交媒體應用獲得新聞的比例更是高達49.4%,不難看出,社交媒體是目前移動用戶與媒體接觸的首要入口。社交媒體培養(yǎng)出用戶樂于分享、樂于交流的社交氛圍,超大的社交平臺培養(yǎng)了用戶的使用慣性,但現(xiàn)有的社交媒體多為簡單重復的交流模式,用戶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完全的滿足。目前,以微博、微信為首的超大社交平臺,資訊形式多為文字、圖片、短視頻等,關注對象相對固定,用戶得不到真正意義上個性化、參與感的滿足,這樣的推送終有一天會被用戶所排斥。

三、直播+全場景,如何打造媒介全新生態(tài)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形式,依托于移動互聯(lián)技術、立足于人人皆可參與的UGC模式,通過實時呈現(xiàn)、在線社交及全景體驗等方式,給新聞生產、社交環(huán)境等方面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直播+全場景,重塑新聞生產生態(tài)鏈。以直播方式報道新聞由來已久,以往的電視直播,受眾的視角會受導播機位的限制,而當移動直播進入視野后,從新聞生產過程到用戶體驗完全被改變,各種個體或自媒體從自身視角出發(fā)提供的碎片化新聞素材,為用戶呈現(xiàn)了多元的思考角度。移動直播的優(yōu)勢尤其在突發(fā)新聞的處理上意義重大,特別是借助VR/AR等技術,用戶在體驗直播的同時完全沉浸在新聞現(xiàn)場中,不僅僅是身臨其境的感受,更是用戶選擇觀看角度的完全自主。

因此,全場景直播完全改變了以往的新聞生產生態(tài),新聞制作者與用戶的界限逐漸消融,用戶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主選擇視角。未來技術發(fā)展將會進一步將直播推向更多領域,而直播的意義不僅僅作用于新聞生產方面,更會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改變未來的媒體生態(tài)。

直播+全場景,打造新型社交環(huán)境。現(xiàn)實生活依托具體場景互動社交,而在線上傳播過程中,作為場景五原力之一的“社交媒體”是移動傳播生態(tài)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更是整個傳播過程中的內容平臺。網絡直播平臺的互動頻率高,社交氛圍濃郁,高質量互動的新“玩法”使用戶和主播對直播產生依賴。相比單純的文字、圖片、視頻,網絡直播擁有更深入的交互體驗與在場參與感。比如,用戶樂于運用趣味性極強的虛擬道具作為禮物,通過這種符號化的方式表達觀感和情緒。同時,主播可以根據直播平臺的功能開展多人參與的互動,主播與主播之間、主播與用戶之間,甚至用戶與用戶之間,都可以建立起親密的互動行為,營造一個虛擬但可感的社交場景。在這里,直播已經演變成一種社交方式,直播間變身為社區(qū)。

直播驅動媒體煥新思維,賦予情感和創(chuàng)意。迎接未來的媒體時代,“浸媒體”是傳播的關鍵詞,媒體要給用戶提供沉浸式的資訊內容、思維方式,讓用戶有沉浸式的思維表達和思維模式,有沉浸式的體驗,在此過程中,直播需要借助虛擬現(xiàn)實、算法、大數據等技術來實現(xiàn)。未來的直播不可或缺的是技術動力,但更需要的是藝術驅動,這種藝術是思維和表達的藝術,需要情感、需要創(chuàng)意?!都磳⒌絹淼膱鼍皶r代》也曾經提到:社交媒體作為場景時代的一個重要元素,隨著社交媒體與其他四種技術的結合,它將成為極富個性化內容的源泉。這些內容使得技術可以理解你是誰、你正在做什么以及你接下來可能做什么等場景。預測用戶未來的想法與期待,引導用戶需求與行為才是移動傳播的落腳點所在,更是“浸媒體”時代全新生態(tài)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 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 新聞記者,2015(3).

篇3

1.社交媒體的定義與分類

社交媒體的原始技術是web2.0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了大量的與網絡相關的應用。主要是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和移動平臺技術實現(xiàn)公司組織機構、政府機構、社區(qū)和個人之間的溝通聯(lián)絡,用戶可以達到創(chuàng)建、交流、消費等目的。Wikipedia網站上對于社交媒體是這樣定義的:社交媒體其實是一個虛擬的社區(qū)和網絡平臺,用戶借此來實現(xiàn)創(chuàng)作、交流彼此觀點和意見。相較于一般常見的社會大眾媒體,社交媒體的顯著特點是可以讓用戶享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權及言論自由權,自由進行各種編輯創(chuàng)作工作,并可以進行相互交流、分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日趨成熟,社交媒體可以以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當今國內比較流行的社交媒體的形式十分眾多,諸如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支付寶、微信、QQ等。國外比較流行的社交媒體的形式主要有Facebook、Twitter、Line、Google+等。

根據奧美中國對社交媒體類別進行的研究,社交媒體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專業(yè)社交網絡(professional SNS);移動聊天(Mobile Chat);即時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線交易(Online Trade);微博(Micro-blogging);博客(Blogging)圖片分享(Photo Sharing);視頻分享(Video Sharing);知識問答(Q&A);百科知識(Wikis);在線音樂(Online Music);簽到(Check-in);留言板(Message Board)等。

2.企業(yè)社交媒體營銷的特點

企業(yè)社交媒體營銷通常以微博、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為基礎,通過社交媒體企業(yè)需求或企業(yè)產品信息,從而達到市場營銷的目的。企業(yè)社交媒體營銷通主要有以下特點:

2.1自媒體化

企業(yè)的客戶不再只是局限于受眾群體,客戶同樣可以參與產品的營銷。

2.2互動化

企業(yè)與消費者之間可以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互動交流。

2.3全媒體化

企業(yè)、客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對產品進行描述、營銷。

2.4信任化

社交媒體特有的性質使得企業(yè)和消費者建立起彼此間的信任。

2.5關聯(lián)化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環(huán)境下,社交媒體可以實現(xiàn)多種媒體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

3.企業(yè)社交媒體營銷的實際應用

3.1展示企業(yè)品牌

口碑傳播的力量是在營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口碑傳播更貼近于日常生活,是人際溝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形式的廣告,而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因此,相比于廣告的信息,我們更傾向于相信口碑,尤其是來自親朋好友的推薦。當我們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上有人曬出自己使用的并且覺得很好的某種產品或服務時,我們大多數人如果自己有需要都會去進行購買或嘗試。所以說通過社交媒體可以廣泛展示企業(yè)品牌、營銷企業(yè)產品或服務。

3.2 創(chuàng)建忠實用戶群

企業(yè)可以依靠社交媒體的營銷方式檳勘昕突Т罱ㄒ桓齬餐的交流平臺,即忠實用戶群,使目標客戶群能夠從中得到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比如企業(yè)相關的行業(yè)新聞、企業(yè)動態(tài)、生活小貼士等信息內容。從而企業(yè)可與目標客戶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消費者可以快速準確的獲得企業(yè)相關消息。忠實用戶群的創(chuàng)建有助于企業(yè)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尊重。

3.3 提升企業(yè)服務水平

社交媒體平臺使得企業(yè)與客戶間的交流更為透明化,客戶可以對企業(yè)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得企業(yè)可以對自身進行及時改正和產品升級優(yōu)化,提升企業(yè)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3.4 提高企業(yè)銷售業(yè)績

企業(yè)中一個合格的銷售人員不可能離開社交媒體的幫助。每個銷售人員都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并幫助企業(yè)獲得更多的潛在客戶,不斷提高企業(yè)的銷售業(yè)績。

3.5 降低企業(yè)運營成本

廣告費用的投入是企業(yè)進行產品服務宣傳必不可少的,而通過社交媒體軟文、廣告等信息內容可以幫助企業(yè)節(jié)省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和回報。因而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廣告宣傳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

結語

社交媒體由于平臺的廣泛性、自由性、不受制約性等優(yōu)勢特點,為企業(yè)社交媒體營銷工作的開展及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了最堅實、最便捷的基礎。因此,未來的企業(yè)營銷必將會以社交媒體營銷作為營銷的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淼.社會化媒體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研究――以消費電子行業(yè)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彭蘭.社會化媒體與媒介融合的雙重挑戰(zhàn)[J].新聞界,2011(01)

[3]斯科特 斯特萊登.強關系――社會化媒體營銷制勝的關鍵[M].魏微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鄒立清.論社會化媒體發(fā)展趨勢下的營銷變革[J].科學科技社會,2012(01)

篇4

社交狂飆

無論從信息傳播還是營銷角度看,社交媒體都有著極強的爆發(fā)力。

DCCI研究發(fā)現(xiàn),2011年上半年,微博已經躋身中國互聯(lián)網應用前十位,用戶占網民總數的37%。使用微博時間越長,微博上的社會關系對用戶的黏性也就越大。

而微博傳播與傳統(tǒng)的網絡營銷方式不同,具有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內容一經發(fā)出,就能在短時間內通過粉絲傳向陌生人。這塊傳播效果顯著的“自留地”由此成為網絡營銷重點瞄準的對象。

此外,相比傳統(tǒng)媒體,眼下社交媒體的商業(yè)模式更為豐富。

在去年的移動互聯(lián)網大會上,新浪CEO曹國偉就曾明確指出新浪微博六大商業(yè)模式,即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和數字內容收費。曹國偉說,他希望新浪微博的發(fā)展會對新浪整個數字媒體業(yè)務帶來積極影響。如今,新浪微博已成立獨立公司,其分拆上市被業(yè)內視為只是時間問題。

同時,其行業(yè)生態(tài)也更為廣泛發(fā)達,社交網絡、社交媒體營銷服務商、應用開發(fā)商、廣告主、用戶等各方均可分食蛋糕。這一龐大生態(tài)也帶來了更多的財富機會。如社交游戲開發(fā)商Zynga憑借Facebook平臺發(fā)展,目前估值達200億美元。社交媒體營銷服務商Buddy Media近日又募集資金5400萬美元,迄今融資總額接近9000萬美元。

工具性競合

美國互聯(lián)網廣告公司胡佛斯有限公司(NetPlus Marketing Inc)總裁Robin Neifield表示,靠社交媒體,而沒有其他數字和離線戰(zhàn)術的支持,要同時吸引、激勵消費者,與其互動并將他們進行轉換,這是非常少見的。

她表示,因為即使以社交媒體為中心討論,仍需考量其他問題,如用戶通過何種途徑進入你的社交網站;用戶離開社交環(huán)境后,又將如何繼續(xù)與他們在適當的范圍內、以適當的節(jié)奏進行互動。而這些也不是社交媒體所能包打天下的。

視頻垂直廣告網絡商、分享傳媒CEO江瀾對本報表示,目前社交媒體與其他形式數字媒體正呈現(xiàn)出競合態(tài)勢。

他同時指出,就目前數字媒體行業(yè)演化方向看,社交媒體或行業(yè)的社交化已成進化主流,畢竟門戶品牌廣告等發(fā)展受限于展示位置和價格空間的有限性,增幅顯然不及社交媒體。

篇5

社交媒體是指大批網民利用社交工具,如微博、博客、SNS、個人空間等,自發(fā)貢獻、提取、創(chuàng)造新聞咨詢,然后傳播的過程。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報告,中國的網民已達5.38億,其中超過4億用戶分布在社交媒體上。這些社交媒體用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具有消費潛力的年輕郵箱用戶群體。

社交媒體按鈕對于品牌郵件營銷產生作用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帶來郵件打開率、點擊率的提升;其次,通過用戶點擊分享等行為,擴大品牌及產品影響力;再次,通過點擊社交按鈕,直接帶來銷售轉化。

存在哪些風險?

并不是任何郵件進行社交媒體引用都能帶來有利影響。

據郵件營銷服務商webpower中國區(qū)的一項內部調查顯示,目前在郵件營銷中對于社交媒體進行得淺層次(即在郵件頁面設計中加入社交分享按鈕的基本運用)運用大概占到約60%-70%,而深層次的運用可能不到5%。這表明目前在國內,社交媒體在郵件營銷中的應用廣度上還有一定距離,而在應用深度上暫處于初級階段。

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強調了“雙向”、“雙線”的特點,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發(fā)信人和收信人的“對稱”與“對等”。與郵件在“人際獨立”、“半對稱”的媒體特性相比,兩者在未來還將會有更進一步的融合。(參考筆者文章《從媒體特性看郵件與社交媒體整合之勢》)而目前國內郵件營銷和社交媒體的融合,主要集中在以抽獎送禮等郵件營銷活動,吸引用戶關注品牌社交媒體;同時利用品牌社交媒體渠道,設置郵件訂閱口,吸引用戶注冊等簡單方式的整合。郵件營銷與社交媒體的整合之路任重道遠。

未成熟的市場和應用環(huán)境,加之社會媒體對用戶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品牌郵件主在社交媒體應用上的經驗不足,可能影響銷售轉化,錯失良機。

實際應用中的解決策略

品牌亟待更好的郵件營銷和社交媒體整合方案。作為行業(yè)從業(yè)人士,依據行業(yè)經驗,特別提醒品牌郵件主在目前環(huán)境下的實際運用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原則:

明確目的原則

根據不同營銷目的,以確定社交媒體在郵件營銷中的運用方式。如對于以擴散產品,提升品牌形象為目的品牌郵件主應在郵件策劃、設計、活動中更為凸出社交媒體按鈕,以達到刺激用戶采取社交分享行為。而對于以銷售為目的社交媒體應用,郵件主應該更為重視社交媒體的銷售轉化。

區(qū)別行業(yè)產品原則

不同產品及行業(yè)的郵件在社交媒體應用上也不同。如對于教育咨詢服務類的品牌郵件,通過郵件的社交媒體按鈕,用戶可以實現(xiàn)與品牌的直接溝通,這要求品牌郵件主做好線上與線下的對接,以獲得用戶銷售轉化。而對于快消品類的郵件,則要求利用優(yōu)惠促銷、新產品信息等利益驅動點,吸引用戶進行主動社交分享,增加品牌口碑影響及產品曝光率,同時優(yōu)化社交媒體上的郵件訂閱入口,以獲取訂閱用戶,爭取新的營銷機會。

篇6

社交網絡與線下的沙龍一樣,都是人的聚集和交互對話,但網絡開放又使它比線下沙龍更開放,信息能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而且信息傳播成本很低。這里的核心的就是基于“人”的自媒體,信息傳播是在人際間交互,而線下的信息往往是在媒體與媒體間傳播,如報紙雜志電視、路牌墻體廣告等,人在這些傳播環(huán)節(jié)中的介入很弱。所以社交網絡是基于人的營銷,信息是在人際間傳播?,F(xiàn)實中一個人不會天天像做廣告一樣傳播信息,除非他是銷售,促銷員,更多時候我們會用自己的感受和評價這樣社會化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對企業(yè)產品和服務的態(tài)度。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社交網絡,我們更容易相信他人的評價和口碑,而不是某一個廣告。所以社交網絡中企業(yè)也要學會用社會化的語言,而不是純粹廣告內容來傳播。理解人,社交網絡才能,把握社交媒體營銷。

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優(yōu)質的產品+服務

我們講過社交媒體營銷的核心是人,那么這個人首先是消費者,產品服務的購買者。我們希望它們可以關注企業(yè)的社交媒體賬號或者自己通過社交媒體來傳播企業(yè)信息,那么前提一定是消費者的認同,對于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在實用價值和體驗上都比較好,它們才會傳播正面口碑。所以企業(yè)好的產品和服務是做好社交媒體營銷的關鍵第一步,如果你的產品和服務不能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認可,那么你將離失敗不遠。沒人去宣傳一個糟糕的產品服務,即使有,也會是負面的信息。希望在社交媒體營銷中獲得成功的企業(yè)一定要有絕大部分消費者認同的優(yōu)質產品或服務。沒有完美的產品,但有更好的服務,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來彌補一些用戶對產品的瑕疵負面印象,那么你的企業(yè)能夠做到嗎?

我近期就遇到了兩家企業(yè)a和b,a的產品和服務經常受到消費者微博微信的投訴,但是他們人員告訴我他們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一次買賣,并且投訴的一些質量問題是本身存在的,但是他們也沒有通過服務區(qū)完善彌補,而是躲避推脫,我相信如果不改a在未來不久一定會失敗。b就完全不一樣,產品本身就不錯,而且在售前售中后都有人員耐心的服務,他們承認一些不足,并且愿意接受意見并反饋公司改進,那么我看到仍然有很多人通過微博來表揚感謝他們,這樣的企業(yè)我相信它就能夠在社交媒體上容易獲得成功。所以第一是讓消費者認同,產品加服務要好。

篇7

“社交媒體絕不可能為一條微信或微博收錢,也不會因為明星賺走千萬元而改變策略?!蹦抽T戶網站公關告訴記者,燒錢養(yǎng)著,或者以“創(chuàng)新空間”吸納各種創(chuàng)業(yè)者,社交媒體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用戶的黏性,也就是忠誠度?!跋啾仁召M和分成,社交媒體更在乎‘粉絲’的數量和在線時間?!?/p>

業(yè)內人士透露,“免費”和“體驗”是社交平臺“黏”住用戶的關鍵。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人平均6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于是某些社交平臺就設置自動更新的間隔為兩分半鐘。用一位社交媒體推廣人員的話說,你得告訴用戶我們不僅免費而且干得很賣力。

最快年底推出盈利應用

“擁有了龐大的客戶群,并了解他們關注什么、在哪里、有什么樣的朋友,社交媒體即將靠數據分析獲得巨大的商業(yè)利益?!苯鹣壬嬖V記者,社交媒體很可能變成一個按需供應的“大超市”。而國內一家知名商業(yè)網站,則以“微信下的電商新機遇”設置專題,認為從廣告營銷到支付平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微信的盈利空間。

篇8

在全球,雖然人口增長速度趨緩,互聯(lián)網的增長速度卻不斷加快,目前這個星球上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擁有手機,全球有將近三分之一擁有社交網絡賬號,目前互聯(lián)網的滲透率在42%左右,隨著手機的不斷普及,互聯(lián)網滲透率有望在2016年達到50%或以上。

2、全球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概要

全球接近42%的人口使用互聯(lián)網,而去年全球使用互聯(lián)網的人口比例僅為35%,這說明全球互聯(lián)網滲透率一個很大的提高。

從地區(qū)來看,北美、西歐和大洋洲的網民比例最高,分別高達88%,81%,69%。

從國家來看,網民比例前三甲的國家是加拿大(93%),阿聯(lián)酋(92%),韓國(90%),中國位于中上水平,大概為47%,除了朝鮮和南蘇丹不到0.1%的人口接觸到互聯(lián)網以外,最低的網民比例是印度,為19%。

3、移動互聯(lián)網

在2014年9月份的時候,手機用戶就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口的一半,達到36.5億,從用戶年增長率超過5%的情況看,未來一年內將會有超過2億的新手機用戶。

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手機超過70億部,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手機用戶大概擁有兩部手機。

在移動端,智能手機是一個很重要的增長點,目前智能手機所占全球手機比重約為38%。

在2014年,全球網絡流量中有31%是由移動端貢獻的,相較去年增長了39%,增速十分迅速。然而全球不同國家的移動端流量占比也是千差萬別,從最高的尼日利亞占比75%,到俄羅斯僅占12%,甚至到加勒比島嶼的某些地區(qū)移動端流量占比僅有0.1%。

不得不提的是印度,這個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移動端流量占比竟高達72%,可見移動互聯(lián)在印度有著相當大的市場。

4、社交媒體使用

社交媒體的用戶數量和活躍度依然在高速增長,目前活躍社交媒體用戶占全球人口比重約為29%,目前月度活躍用戶(MAU)已達20.8億人,相較2014年1月增長了12%。

同時,報告指出平均每個用戶每天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約為2h25min,對社交媒體最為依賴的國家是阿根廷和菲律賓,每天將近有4個小時在社交媒體上,最少則為日本,僅有0.7小時,中國網民則為1.7小時,略低于平均水平。

從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來看,F(xiàn)acebook依然在全球社交媒體陣營中占據主導地位,截止到2015年1月份,F(xiàn)acebook已經擁有13.66億活躍用戶,值得注意的是,這當中有83%的用戶是通過移動設備登陸Facebook。

另外,騰訊在漢語區(qū)社交媒體的統(tǒng)計地位依然在不斷擴大,QQ空間已經擁有6.29億網民,但由于每個人可能擁有不止一個賬號,因此實際的用戶數可能要打一個折扣。

5、網絡流量占比

pc端貢獻的網絡流量份額在不斷減少,雖然現(xiàn)在為62%,但相較去年已減少了13%,移動端增速強勁,相較去年增長了39%,占網絡流量的31%。

中國地區(qū)數據

1、數字中國概覽

這份報告還著重介紹了關于中國的互聯(lián)網數據,總體上看,現(xiàn)在全國人口有13.67億,網民約有6.42億,滲透率高達4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2%),中國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依然處于健康的蓬勃發(fā)展期,不管是社交媒體、電子商務,還是移動互聯(lián),在中國依然有很大的機會.

2、媒介停留時間

目前而言,我國網民在pc端上的瀏覽時間依然是最長的,接近4個小時,手機上的瀏覽時間也在不斷增加,現(xiàn)在每天網民在手機上的停留時間已經超過2.5小時。

3、互聯(lián)網使用

互聯(lián)網在國內依然不斷升溫,目前網絡普及率為47%,高于國際平均水平,在手機用戶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內全國網絡普及率將很快突破50%大關。

4、網絡流量不同載體所占份額

雖然pc端依然輸出大部分的網絡流量,但是從增速上看,手機端貢獻的網絡流量勢不可擋,增長速度高達121%,在未來幾年里,移動互聯(lián)依然會是大家爭奪的一個重點入口。

5、社交媒體使用情況

全國現(xiàn)約有6.20億人使用社交媒體,接近人口總數的一半,移動端使用社交媒體的用戶也在不斷增加,截止到目前已有5億左右的移動社交用戶。

6、社交平臺活躍度排名

微信依然坐緊國內社交平臺活躍度頭把交椅,活躍度高達30%(一個月內有30%的網民是其用戶),緊隨其后的是微博和QQ空間,分別都是25%,短期來看,微信在國內的社交地位難以撼動。

7、手機使用情況

目前全國已有13億手機用戶,普及率高達95%,3G和4G的普及率已達46%。

8、手機活躍度

篇9

同日在紐交所上市的樂居上市首日的表現(xiàn)與新浪微博相仿:發(fā)行價定于10美元,以10.8美元開盤,以11.86美元收盤,漲幅約為18.6%。

新浪微博與樂居是今年上市的第三、第四家公司,于4月8日上市的愛康國賓目前股價為13.59美元,已經跌破發(fā)行價(14美元),于4月2日上市的達內科技目前股價為6.74美元,跌破發(fā)行價(9美元)。在前兩家雙雙破發(fā)的情況下,新浪微博首日的表現(xiàn)多少讓人松了一口氣。

15年前的新浪上市,被形容為趕上了“最后的好時光”。新浪之后,搜狐勉強上市,網易流血上市,8848則上市流產;15年后的微博上市,吸引了全行業(yè)的關注:是趕在了最好的時光,還是最后的好時光,對于行業(yè)意義重大。

門戶模式已經式微,從雅虎創(chuàng)立到如今的互聯(lián)網媒體,其發(fā)展已經歷了三個階段:門戶時代、搜索時代、社交媒體時代。新浪微博以“中國首家社交媒體”為標簽赴美上市,需要重新思考未來。

今年3月29日,新浪微博改名為“微博”,去新浪化體現(xiàn)了其在中國微博市場上的“一哥”地位。微博還能照耀新浪多少?不僅是新浪的問題,也是所有媒體人的問題。

微博照耀新浪

曾經人們用“微博再造新浪”形容微博的重要性。意思很明顯,新浪這家曾經作為中國互聯(lián)網標志的網站險些淪為二流公司,是微博讓新浪重新回到行業(yè)巔峰。

新浪于2009年推出微博測試版,引發(fā)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微博熱”,最多時有十余家互聯(lián)網企業(yè)推出微博產品,包括騰訊、搜狐、網易等。經過四年多的激烈競爭,新浪微博的用戶規(guī)模、活躍度和營收已經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社交媒體與生俱來的開放性讓微博成為中國的“公共議事廳”,是公眾了解和討論熱點事件的重要渠道。新浪提供的資料顯示,馬航飛機失聯(lián)事件中,微博是最早信息的媒體平臺,20多天里相關話題的閱讀量達到18.1億。

另一個例子則是,文章“出軌門”后的道歉微博互動總量超過400萬,直逼奧斯卡“最強合影”在Twitter的轉發(fā)量。微博同時還是聚集專業(yè)人士最多的社會化平臺,在大事件中發(fā)揮了輿論引導和信息放大的作用。

新浪招股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微博月活躍用戶1.438億,日活躍用戶6660萬,是中國活躍度最高的社交媒體。微博上有超過8萬個政府機構和官員的微博賬號、70多萬個個人認證賬號和40多萬家企業(yè)認證賬號。

眼球經濟曾經是門戶時代、搜索時代的商業(yè)邏輯,這一邏輯同樣適用于社交媒體時代。招股書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微博整體營收達到6750萬美元,其中主要為廣告,同比增長160.6%,新浪微博2013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590萬美元。

新浪在探求超越眼球經濟的模式。近期,魅族、極路由等多家企業(yè)在微博發(fā)起售賣活動,通過與一系列廠商的合作,微博“瀏覽-興趣-下單-支付-分享”的營銷閉環(huán)已經成型,新浪希望企業(yè)會把客服、CRM方面的預算投入到微博。

微博照耀新浪。以上市首日收盤價計,新浪微博市值約為41億美元,而新浪市值約為38億美元,微博市值一舉超過了母體公司新浪網。

有分析認為,上市之后,新浪微博將更加獨立于母體新浪網。上市當天晚上,新浪董事長兼CEO、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微博上市后還是新浪控股的一個子公司,就像新浪網是新浪集團下面的一個子業(yè)務,關系不會改變。

曹國偉說,微博發(fā)展初期,新浪動用了所有的資源來推廣新浪微博,當時新浪門戶網站很多員工都借調到新浪微博,以支持新浪微博的發(fā)展。

社交再造媒體

新浪微博上市的前一天,曾經的新浪微博大V薛蠻子取保候審。新浪微博大V是門戶時代,以及門戶之前傳統(tǒng)媒體時代不可能想象的現(xiàn)象,正是無數大V與他們的粉絲創(chuàng)造了微博,這是社交媒體時代的標志性產品。

這不僅是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微博在美國對標的社交媒體Twitter已經于去年11月上市,股價最高時接近75美元,公司估值最高則超過400億美元。

社交媒體最早需要追溯到2004年:那是互聯(lián)網泡沫崩盤后的第二次互聯(lián)網,第一次以“.com”為標簽,第二次以“web2.0”為標簽。自那以后,“社交思維”成為互聯(lián)網思維的一部分。web2.0已經產生了兩波上市公司,一波是“社交網站”,包括美國的Facebook,中國的人人網,騰訊自2010年后股價迅速上漲,也與社交推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有關;第二波則是“社交媒體”,在中國的標志型公司是新浪微博,在美國則是Twitter。

社交還會照耀哪些角落?目前眾說紛紜。包括張瑞敏、雷軍、馬云等在內的中國企業(yè)家在公司管理中充分利用社交思維,比如小米的論壇開發(fā)模式;馬云在公司組織架構調整時,也是打破科層管理邏輯,建立社交型公司;張瑞敏在公司內部打造“自經體”(自主經營體),意在將海爾打造成一個社交型平臺。

社交再造媒體帶來了很多結果,比如更多人參與媒體內容的生產,內容生產的權力從機構向個人轉移;比如資訊成為普及消費品,非某些階層的消費品,所有人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激情與狂歡造就新的媒體盛筵。

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全民參與,信息消費普及的同時,導致一個“娛樂至死”的媒體消費趨勢:任何重大事件在短時間迅速普及,群眾的智慧對這一事件進行各種升級、改版、再造,嚴肅的東西被消解,一切向娛樂方向發(fā)展。

薛蠻子現(xiàn)象就是這一社會背景下的產物:社交再造媒體跟所有新事物一樣,帶來了新的可能,也帶來新的問題。

藍港在線CEO王峰在微博上市當日這樣感嘆:15年前,新浪成為中國網絡第一門戶,而今天的微博成為社交媒體時代的弄潮兒,直面后來者微信的競爭。

“從PC門戶到移動社交,相隔近乎一代人,歲月流逝,令人感嘆??纯垂雀?、雅虎、與FaceBook的成長歷史,就知道長守基業(yè)談何容易。誰沒有老的這一天,但那又怎樣。順勢者昌,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孩子吧”。

社交再造媒體,必然會革門戶的命。王峰的觀點是,新浪微博上市是新浪的終結,幸運的是,是新浪終結了自己,新浪因此獲得了新生。

讓新浪化身微博,成為自己的孩子,這是曹國偉對新浪的最大貢獻。

媒體的新世界

歷史已經終結?創(chuàng)業(yè)者任何時候都不能有這樣的僥幸,特別是在以創(chuàng)新驅動、快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行業(yè),搜索媒體取代門戶媒體,社交媒體崛起就是例子。

去年底,新浪網開始了一場并購談判,即對手機媒體“今日頭條”的談判。新浪網開出了2億美元的價碼,但今日頭條沒有接新浪的茬,將價格提到了4億美元。新浪網放棄了,覺得太貴。但這一決定讓新浪后悔,因為當最近重啟談判時,今日頭條將價碼提到了5億美元。

新浪網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價收購今日頭條?業(yè)界一直認為,新浪是一家媒體屬性的公司,曹國偉也多次強調新浪的媒體屬性。新浪過去是一家吃媒體飯的公司,未來仍然只能吃媒體這碗飯,收購今日頭條的目的是收購媒體的未來。

今日頭條在兩方面存在潛能:一是移動性,與微博或者新浪網不一樣,這是一家完全基于手機終端的媒體;二是社交性,今日頭條跟評的活躍程度令新浪網吃驚:在今日頭條的后臺,很多新聞動輒上百條、上千條的跟評。如果說微博是社交媒體,那么今日頭條則是“移動+社交媒體”。

這還不是全部原因:每一個用戶看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今日頭條根據讀者的訂閱標簽,瀏覽的新聞類別,以及點、評、贊等行為,了解用戶的需求,然后針對這些用戶推出不同的新聞。今日頭條還是一款“個性化媒體”。

社交性、移動性都是手段,卻不是目的。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談及未來媒體形態(tài)時說,無論移動性、社交性都要達到的目的是“讓不同的用戶看到不同的內容,讓每個用戶看到的新聞就是最重要的新聞”。他認為,如果社交、移動手段達不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引入其他技術。

對于微博來說,騰訊微信已經是浮云:微信的封閉性決定了其只能是一款社交產品,而不是社交媒體,即使在其平臺上生長了自媒體這樣妖冶的花朵;另外微信的贏利方向有三,一是游戲,二是020電商,三是互聯(lián)網金融,尤其是互聯(lián)網金融,馬化騰下了很大一盤棋,互聯(lián)網金融是中遠期目的。

新浪微博的上市也是新浪微博的終結,寶寶樹創(chuàng)始人王懷男認為,微博代表的社交媒體已經“告別了那些真正影響中國社會的日子,走向平庸與無奈,恢宏的夢想,過眼煙云了,此次IPO是百味雜陳的終結”。

王懷南的觀點很明確:社交媒體的時代已經終結,媒體則仍然快速進化,未來在誰的手里還說不定。

篇10

日前,品牌價值評級機構BV42012年全球社交網絡排名,F(xiàn)acebook以$290億占據榜首,YouTube($181億)和Twitter($133億)分列二、三位,騰訊Qzone($112億)和微博($35億)列第四和第八,新浪微博($39億)名列第五。本次,中國共有8家入選前30,依次是騰訊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騰訊朋友、開心網、土豆網、優(yōu)酷。其中,新浪微博自推出以來,使用者的數量以幾何遞增速度增長,新浪公布的2011年第二季財報中顯示其微博注冊用戶已超2億。目前,新浪微博的發(fā)展狀況和商業(yè)模式正在引起專業(yè)內外人士的關注。

二、新浪微博非財務信息會計計量的必要性

作為國內社交媒體的佼佼者,縱然是業(yè)內龍頭的新浪微博,自公測至今仍處于虧損之中。2010年新浪微博高層曾經多次言明“2年之內不考慮盈利問題”。這說明新浪目前的關注點是業(yè)務增長率而非現(xiàn)實的盈利能力,故而單純考慮財務報表中的信息對決策是有偏頗的,因為任何人都不能夠否認新浪微博的成長性與前景。

未來資產互聯(lián)網分析師Eric wen與Vincen Sun在《新浪微博研究報告》(2011)中認為,新浪微博具有其他微博產品不能復制的獨特性,在市場份額及產品上具有3到6個月的先發(fā)優(yōu)勢,允許其在微博盈利方面做更多的探索,此舉將為新浪微博贏得更多的活躍用戶,故新浪通過微博賣廣告不會是件困難的事;新浪微博在考慮賺錢之前,更重要的是擴大規(guī)模?;贔aceb00k與騰訊空間的已有經驗,Ericwen與Vincen sun認為未來新浪將從微博產品中獲益。在評估新浪微博的價值時,投資者難免以最低分母為基準評價參數,Eric wen與Vincen sun以(1)通過更多銷售實現(xiàn)微博市場價值;(2)通過顯示廣告和長尾廣告形式實現(xiàn)盈利;(3)在顯示廣告和長尾廣告客戶間進行調整重組;(4)分享來自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收入等4個條件為基礎,認為新浪微博將會實現(xiàn)盈利,并得出新浪微博估價20億美元的結論。

若依據傳統(tǒng)的會計原則對新浪微博進行財務分析,其肯定是不盈利的,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社交媒體活躍用戶數量的驚人擴張,品牌影響力、點擊率、網站評分(如Yelp網站的評分)、廣告投放度及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應用數量等非財務信息已顯得愈來愈重要。為了真實地反映新浪微博的商業(yè)價值,非常有必要對新浪微博財務和非財務信息使用一種現(xiàn)有會計原則計量之外的新財務行為評價系統(tǒng),即社交媒體會計系統(tǒng),來對社交媒體的非財務信息進行計量及評價。

三、社交媒體會計系統(tǒng)的應用

如何將新浪微博的用戶點擊率,活躍用戶數量,用戶瀏覽時間,網站流量,品牌影響力,客戶資源數據庫,網站評分,廣告投放度及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應用數量等能夠為企業(yè)帶來潛在收益的非財務信息量化,納入財務報表的范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當今會計界對該領域的研究仍處于空白狀態(tài),為此,筆者希望能夠創(chuàng)建除傳統(tǒng)的美國公認會計原則計量之外的新的統(tǒng)計技術,它可以融入社交媒體信息、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財務行為評價系統(tǒng),也即社交媒體會計,構建其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理論基礎及具體方法,通過應用該系統(tǒng),為包括新浪微博在內的社交媒體企業(yè)提供更加公允、恰當的會計信息,使?jié)撛谕顿Y者的決策行為更加理性。

經過初步設想,我們認為社交媒體會計系統(tǒng)應包括:

(一)社交媒體會計假設:社交媒體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社交媒體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非財務信息的復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說明。

(二)社交媒體會計目標:在決策有用觀看來,社交媒體會計的目標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決策的會計信息,它強調社交媒體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有用性。

(三)社交媒體會計的一般原則:我們認為,與傳統(tǒng)會計系統(tǒng)的一般原則相比,社交媒體會計原則應將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排除在外,以避免將權責發(fā)生制運用于社交媒體會計系統(tǒng)后不能確認資產類賬戶的局限。主要包括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配比原則、謹慎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

(四)社交媒體會計要素:根據設想,我們設置了6類基本項目:資產類項目,即用戶點擊率、用戶轉發(fā)量、用戶瀏覽時間、活躍用戶數量、名人微博數量、企業(yè)用戶數量、網站流量。品牌影響力、客戶資源數據庫、網站評分、廣告投放度及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應用數量;負債類項目,即預收廣告收入、應付分成額度;所有者權益項目,即社交媒體資本;收入類項目,即網絡廣告收入、分成收入、在線游戲服務收入、互聯(lián)網增值服務收入、企業(yè)品牌服務收入,費用類項目,即系統(tǒng)運行費用、維護費用、廣告費用;利潤類項目,即社交媒體利潤等。

(五)社交媒體會計的確認:社交媒體會計的確認是按照規(guī)定的標準,將相關經濟業(yè)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并列人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

(六)社交媒體會計計量:社交媒體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準確有效的會計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在企業(yè)的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中具體披露企業(yè)本期發(fā)生的社交媒體資產,社交媒體負債,社交媒體收入及社交媒體費用。

(七)社交媒體會計報告:在財務報告及附注中披露用戶點擊率、活躍用戶數量、用戶瀏覽時間、網站流量、品牌影響力、客戶資源數據庫、網站評分、廣告投放度、第三方應用程序的應用數量及其增長率等非財務信息,引起其利益相關者對這些非財務信息的關注,更加真實地反映其商業(yè)價值。

四、結語

篇11

在用戶、銷售商和企業(yè)的面前也存在著眾多的干擾。只要出現(xiàn)一個新的應用程序,就會出現(xiàn)另外一個應用程序幫人們管理它。雖然“眼球經濟”一直令人們垂涎,但廣告者和出資人都已經認識到,精準投放比大力推廣獲得的回報更高。

意義(Meaning)和鏈接(Connection)是所有社交媒體生存的兩個關鍵因素。隨著人們組織信息以及尋找與自己相關網絡難度的增大,這兩個要素被逐漸淡化。事實上,社交媒體正在沖破自己的天花板。因為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要了?;谶@些因素,我們認為社交媒體正在發(fā)生變革。

社交媒體正在變革

社交媒體正逐步以新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體驗。如果你是一家初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CEO,如果你希望在2009年著眼于下一代社交媒體,你就需要考慮以下10個趨勢:

1、著眼于人

我們現(xiàn)在已經從“用戶”、“客戶”和“消費者”的身上脫離開了:社交媒體將人的因素帶回到了所有的數字化的互動中。人們開始越來越謹慎,比如在尋找有用連接和具有相關性的社區(qū),或者在尋求自我表達的方式時。

網絡研究公司Altimeter的創(chuàng)辦人莎琳?李(Charlene Li)和美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副總裁約什?貝爾諾夫(Josh Bernoff)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全新的行為驅動模式引入了社交媒體。盡管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但如果想要獲得成功,人們還需要將這一理論進一步推進并更加接近于人的需求。

2、創(chuàng)造意義和價值

社交媒體與功能和應用不再有關,而功能和應用已經沒有價值了。人們希望獲得有與社交媒體相關的有意義的價值。人們希望自己的社交活動能夠更有目的,同時有條不紊。

在線社交媒體與線下社交媒體沒有什么不同,無論使用什么樣平臺,人們都會想辦法維護自己的網絡。這些人將會被一些有意義的話題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在自己制定的范圍內開展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就能夠在互動中找到相關性。

3、聚合平臺

FriendFreed是一個為用戶提供訪問目的地和應用程序借口的平臺。盡管它的界面和交互性與維基百科一樣差,但這個平臺仍然在迅速成長。這是因為。當人們面對來自多種渠道的交流時會感到困惑,所以必須要對它們賦予含義。

那些能夠將精美的設計、易用性和可搜索性整合在一起的公司將比其他社交媒體工具更重要。網絡戰(zhàn)略專家戴伯?舒爾茨(Deb Schultz)將社交媒體和藝術展進行了比較,他認為,人們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在網絡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尋找自己生命的表現(xiàn)。

4、建立一個真正的跨平臺體驗

iphone的體驗讓所有用戶、企業(yè)和開發(fā)者眼前一亮。僅在2009財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銷量就達到了440萬部。與此同時,谷歌的Android和Palm也都在努力提供跨平臺的應用以及服務。在這個社交媒體的全新領域中,人們正在尋求將手機、網絡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無縫切換的解決方案。

5、建立相關的社交網絡

人們將會創(chuàng)建、加入并尋找能夠為他們提供有意義且具有相關體驗的社交網絡。人們還會對自己的投資回報(花費的時間和披露的程度)、獲得的答復、評論以及社交網絡的影響力和價值等進行衡量。

社交網站Ning.省略在2008年全年實現(xiàn)了388%的增長。

6、在廣告中創(chuàng)新

只有當廣告者及其相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真正理解,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人們交流、尋找連接并進行表達后,他們才會不虧損下去。社交網絡的下一個金礦就是定位特定人群。以色列創(chuàng)業(yè)公司Nuconomy能夠提供定位精準的動態(tài)顯示廣告。

Nuconomy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沙哈?納什麥德(Shahar Nechmad)認為,利用Nucomony的定位廣告的點擊率要比非定位廣告高出6至9倍。那些能夠迅速改變觀念并創(chuàng)造新穎且相關產品的廣告商和者將會更具優(yōu)勢。

7、幫助人們組織“舊”的社交媒體生態(tài)系統(tǒng)

由于社交媒體的存在,人們需要對原本無窮無盡的信息進行梳理。而為視頻添加標簽、歸檔對話內容、加大對云計算技術的利用,并使得搜索結果具有更高的相關性都將成為需求。為這些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企業(yè)將獲得重要的機會。

8、取消地域

也有一些例外,今天社交媒體用戶都屬于早期用戶。未來的一到兩年當中,社交媒體將跨越鴻溝并吸引更多的用戶,最終將自己變?yōu)橹髁鲬谩2粌H在美國,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東南亞國家以及巴西、俄羅斯和德國這些容易推動的地區(qū)。企業(yè)需要理解不同國家之間存在的差異,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9、為社交媒體準備新的崗位

2009年是營銷公司尤為嚴峻的一年。各大公司都在將預算轉移到目標更明確的社交媒體上,而且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媒體解決方案供應商Spark的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斯巴克(David Spark)認為,企業(yè)不應該只是在Twitter信息中以及Face-book的頁面上廣告。社交媒體創(chuàng)造的新崗位要求人們具有很多技能,比如針對社交網絡和聚合平臺制定相關的活動。同時將產品、服務和人聚合在一起。

10、賺錢

社交媒體的下一階段就是帶來大量的獲利的機會。隨著聚合平臺、社交網絡新型移動設備以及定位功能的出現(xiàn),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定位和個性化廣告出現(xiàn)。此外。合作伙伴之間將會引入更多的分成模式,而線下生活也將與在線社交媒體更好地融合,例如利用虛擬產品為真實的產品進行補充。

篇12

當然,支撐新媒體發(fā)展的技術支撐源自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所以,新媒體同時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通過某種技術終端能夠向用戶提供信息或者其他服務形態(tài),嚴格地講,新媒體應該更適合稱作數字化新媒體。當然,新媒體的形式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并且相互之間不斷的借鑒和學習,最終形成了一種以用戶體驗和社交為主的新型溝通方式。同時,新媒體帶來的巨大的信息流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對其他行業(yè)形成了變革。預期收是一場變革,倒不如稱之為一種最時尚的交流工具,對于每個行業(yè)來講,新媒體是現(xiàn)階段最有效的交互工具,這對于每個行業(yè)意味著是一種社交紅利。

三、新媒體融合下新聞傳播的特征和趨勢

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fā)展,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也逐漸加深,新舊媒體傳播形式在最開始的對抗轉變成目前的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為廣大受眾提供了最具新聞價值的信息。

1、新媒體融合下新聞傳播的特征

(1)高效性

新媒體融合下的新聞傳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高效性。這種高效性是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體單獨無法爆發(fā)出來的能量。在過去,傳統(tǒng)媒體對于突發(fā)新聞的播報是具有時效性的,新聞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失去了作為突發(fā)新聞播報的價值,而在與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這種突發(fā)新聞播報會以幾乎同時的速度想廣大用戶進行推送,能夠在段時間內聚集大量的受眾,新聞編排上,新媒體并不需要很復雜專業(yè)的編輯方式,往往通過幾張圖片就能把新聞時間闡述清楚,省去了傳統(tǒng)媒體下各種編排耽誤的時間。

(2)多元性

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是跨媒體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多元化也就成為跨媒體合作的一個重要特征。分析多元性,我們就需要從新聞的呈現(xiàn)形式談起。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對新聞時間描述主要以報紙和廣播的形式呈現(xiàn),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圖文和語言,這其中除了時效性帶來的缺陷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不足就是無法提供真實的現(xiàn)場還原,這樣并不足以使整個事件對公眾產生更加強烈的感知。相反,對于新媒體融合下的新聞傳播,其傳播方式和傳播維度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人們在獲取新聞事件的時候,往往都是以動圖、視頻甚至直播的方式,更加真實的反映客觀的新聞事件,這樣會使新聞報道更加的真實。

(3)娛樂化

這里指的娛樂化并不是指的是網友熱衷的跟帖或者評論,而是站在豐富新聞類別的層面上闡述的。在過去,人們獲取新聞事件往往是被動發(fā)生的,這是因為報刊雜志的版面有效,無法加入更多的新聞維度,但是在互聯(lián)網告訴發(fā)展的今天,信息的流動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其實仔細觀察每個新聞門戶網站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對新聞進行歸類,比如時事類、經濟類、體育類、國際類、國內類、本地類、生活類等等,并且在每個分類下的新聞素材是非常眾多的,采集的范圍也是非常的廣泛,并且,基本上每位訪客都能夠在網站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板塊。最重要的是,新媒體融合下的新聞采編改變了原來字正腔圓的風格,在扭曲新聞事實的基礎上,都運用了下的流行用語,一下子拉進了與讀者的距離,這種略帶娛樂性的風格是傳統(tǒng)媒體根本無法想象的。

(4)互動性

互動性,可能是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最具社交屬性的一個特征。無論在歷史的哪個時期,大眾對于表達訴求的愿望都是非常強烈的。隨著媒介資源的越來越豐富,不少媒體,甚至新媒體對于用戶社交這塊早已非常看重,并且作為運營優(yōu)先處理的工作之一。而在新聞傳播領域對于社交的開放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媒體的發(fā)展,伴隨著受眾的關注度,也就使得新聞媒體在對于網絡輿論的監(jiān)控下有了更多的挑戰(zhàn)。在某些新媒體平臺,用戶表達觀點是極其活躍的,這使得用戶評論成為新聞媒體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一些新觀點新看法時常被提出,這也是在以往無法想象的,這也就是更加增加了新聞的價值點和真實性,同時也保障了網友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

四、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傳播的趨勢

前文提到,新媒體的發(fā)展源自于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撐,所以要通過當前預測未來新媒體環(huán)境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趨勢,其實質就是探討互聯(lián)網技術是怎樣通過新媒體改變未來新聞傳播的方式的。

1、新聞傳播全球化程度更深

新媒體其實也就是社交媒體,在國外,社交媒體的發(fā)展規(guī)模和程度都遠遠超過中國,并且他們并沒有在的明顯限制,所以在內容豐富性上看,中外社交媒體的差距還是挺明顯的。當然,這并不影響新聞傳播的全球化趨勢。單就目前新聞傳播的廣度而言,早就已經實現(xiàn)了全球化,只是在傳播的規(guī)模上看,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中外企業(yè)也正在推動這一進程而努力,中外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不斷通過合作,推出更加方便的體驗,實現(xiàn)越來越多新聞的共享,從而在不斷融合做產生新的媒體形式,推動新聞傳播全球化的發(fā)展。

2、互聯(lián)網技術推動新聞傳播進一步發(fā)展

新舊媒體形式的合作與發(fā)展,歸根結底就是兩種技術的融合和發(fā)展,現(xiàn)在的新聞傳播已經不能按以往的經驗進行,當然,傳統(tǒng)業(yè)態(tài)下的報紙技術并未走向消亡,它會在未來以一種新的形式呈獻給讀者,比如時下非常流行的虛擬顯示技術,就如同開始新媒體剛好出現(xiàn)的時候,很多人都爭先去研究他的發(fā)展形式,虛擬現(xiàn)實就是也是如此,如果說從傳統(tǒng)的紙媒到現(xiàn)在的新媒體,已經是一種巨大的進步,那么未來在虛擬顯示技術推動下,新聞信息的流動就更加智能化,新聞事件的代入感也就會大大增強。

3、理性互動成為新聞傳播的主流

篇13

社交網絡的服務商承諾為公司的營銷部門建立一個內部的社交網絡——這個網絡僅供公司內部員工交流使用。旨在促使員工減少乃至完全放棄使用電子郵件。通過這種系統(tǒng),員工不需要在數以千計的消息中篩選有用的相關信息,也不用再疲于應付紛繁復雜的,回復各種電子郵件的工作。

Slack(一款企業(yè)聊天工具)出現(xiàn),使情況開始慢慢發(fā)生了變化。Slack的聊天界面十分直觀,并且支持記錄搜索。這些優(yōu)點使Slack僅僅在兩年內就擁有了超過100萬的活躍用戶,用戶人群則從NASA(美國宇航局)工作人員一直到路邊小餐廳的員工。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Slack還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激烈競爭,比如還處在測試階段的Faceook at Work項目。這一項目已經在一些公司開始進行測試。幾個月內,我們可能就會看到Facebook at Work向所有組團體織開放其服務。Facebook會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提供免費而優(yōu)質的功能。由于Facebook在社交網絡領域的領先地位,F(xiàn)acebook at Work在測試完成后,很快就被廣泛應用應當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2.員工就是最好的推銷員

盡管絕大多數的大型公司已經創(chuàng)立了社交媒體的管理團隊,但是只有少數公司真正地展現(xiàn)出了真正想利用好這一資源的愿望。最近,有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利用他們最重要的資源——他們的員工。

這些公司通過各種方法,支持員工在社交平臺發(fā)聲。他們鼓勵自己的雇員使用自己的賬戶,在社交媒體上更新公司的新聞或者對公司的新聞予以支持。自2013年以來,使用這種策略的公司數目已經增長了200%。

如果這種方法使用得當,公司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這使得公司可以在使用較少的營銷部門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社交受眾群體。其內在邏輯也十分清楚,獨立個體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的內容,對潛在受眾的價值遠遠超過品牌分享的內容。另外,不斷發(fā)展的新的工具則可以使得這種方法更加簡單快捷。

3即時通信類軟件開始成為新“寵兒”

研究表明,有將近40億活躍用戶在使用即時通信類app,其中包括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Kik和微信。同時,全球五大最常用的智能app全部都是即時通信類app,人們在這些app上花費的時間比在任何其他社交網絡上都多。

所以今年,這一趨勢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呢?目前看來,答案是不太大。即時通信類app在社交類app中仍然比較私密。公司和品牌通過這些app分享的信息,對轉化率、銷售和站點流量產生的影響很難估計。許多在這方面早有嘗試的公司也仍然在試水階段。

不過今年,關于即時通信類app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的更為深刻。大型社交網絡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即時消息app,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推出利用這些數據來進行商業(yè)營銷的方法。這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利用社交信息所帶來的機會。

4.社交網絡付費廣告時代已經來臨

你是否注意過你的社交網絡新聞推送中有多少廣告?相比于傳統(tǒng)廣告,社交媒體廣告更多的具有自媒體的屬性,比如用Twitter發(fā)送Tweet,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贊助廣告,這些社交網絡的更新過程,就好像在與朋友進行分享。

現(xiàn)在,公司已經可以通過年齡、性別、地理位置、興趣愛好來縮小潛在客戶群體。這些廣告的目標則是進一步提升準確性。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你將只會看到那些真正可以吸引你的廣告。

今年,社交媒體廣告費支出增加了240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30%。與此相對應的是,三年前基本沒有公司推出社交媒體廣告。社交廣告的高速增長也得益于社交網絡廣告工具的發(fā)展。使用這些工具,小型公司只需要點擊幾下,需要通過簡單的幾步,就可以設計廣告并支付廣告費用。

5.社交視頻分享成為主流

社交視頻分享是時下的大熱門。2015年,F(xiàn)acebook每天的視頻瀏覽量超過80億次,據稱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視頻網站YouTube。Twitter去年也開辟了了視頻專欄,Snapchat每天的視頻瀏覽量也猛增至60億次。而且這些數字今年還有可能繼續(xù)增長。

Faccebook正在開發(fā)新的板塊——Suggested Video和其他可行的視頻服務。毫無疑問的是,超過50%的公司認為視頻將會成為最有效的在線營銷手段。三分之二的公司計劃將視頻內容制作作為2016戰(zhàn)略中的主要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