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互聯網醫療行業背景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互聯網醫療行業背景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互聯網醫療行業背景

篇1

0 緒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社會地位的提高,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中占據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步較晚,相比發達國家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就醫療設備的管理技術和管理模式來看,它們在醫療業的發展中占據的重要的作用,對我國城市和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目前醫療行業大多還在采用傳統的技術形式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1 我國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社會地位的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已位于世界前列,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各行業的應用中已實現了相當了突破。可是由于技術的落后和傳統的管理模式的原因,互聯網技術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出現了如下的一些問題:

(1)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互聯網技術不達標。對于目前我國互聯網時代背景醫療設備管理行業下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達標。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負責人和操作主體就是指工作人員,因此,他們的技術水平的能力大小決定著互聯網與現代先進的醫療設備的結合效果和發揮作用的大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醫療設備設備也了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復雜化,國內為同行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不僅是醫療設備的競爭,更是技術人才的競爭。如果只懂醫療專業卻不懂互聯網技術,那么我國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競爭力將不會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工作技能素質以及工作人員的心情態度都會影響著管理成本。

(2)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管理模式過于傳統。除了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低下這一方面原因,醫療設備管理行業的管理模式也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和壯大。當前是信息化時代,而大部分醫療設備管理還運用傳統的舊管理模式和套路,因此,這必定會在管理上造成重大紕漏,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因此,應當結合時代背景,盡早研究和制定適合自身并結合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3)互聯網技術與醫療設備管理的結合力度不夠。傳統的醫療設備管理主要靠人力來完成,因此,在管理效率和管理力度上非常低下。如今,國家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引進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可是設備大部分都是與計算C結合來使用的,需要互聯網技術專業的人員來操作才能發揮其應有的醫療作用。然而在現階段的醫療設備管理人員并未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握程度不深,因而無法充分地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醫療設備的管理工作當中,從而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浪費了互聯網資源,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和提高。

2 互聯網技術下醫療設備管理的的新型模式的建設

(1)加強互聯網在醫療設備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的應用。 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將嚴重限制醫療設備管理工作的突破性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強大與智能是眾所周知的。充分發揮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在醫療設備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從而能夠起到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互聯網不僅可以在醫療設備的操作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它還可以在醫療設備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節中發揮其強大的作用,比如,在醫療設備的采購、出入庫甚至在醫療設備的維修中都可以完全使用互聯網技術[1]。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智能性和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達到完美的配合。除上述以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醫療設備管理的效率,以及延長了工作持續時間,從而保證醫療事業的安全性,降低了醫療事故發生的概率。

(2)實現新型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醫療設備管理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步階段,因此先進、完善的醫療設備管理模式是創新醫療設備管理發展模式的直接保障。醫療設備管理模式的設計還保留著傳統的模式和套路,傳統陳舊的方法顯然是不適合現階段的醫療設備的管理與發展的,因此,必須摒棄傳統的工作特點,充分適應時展的需要,將醫療設備管理與新的信息時代相結合,這樣更會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國家城市文化建設的需求。因此醫療設備管理業一定要實現新型的管理和建設模式,建立和完善與信息時代結合的醫療衛生管理系統,實現醫療設備的一體化管理,促進城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提高。

(3)提高醫療設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互聯網技術。由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醫療設備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技巧的考驗,因此,引進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提高醫療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素質成為信息時代醫療設備管理工作創新的重要舉措。醫療設備管理管理的工作人員是工作的執行主體,不僅要其重視醫療專業的素質培養,還應當盡可能提高他們的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操作能力,只有他們這兩個方面的素質同時得到提高,才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從而節約工作成本。

3 結論

篇2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Internet plus "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integrates the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eaking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reducing cost, deepening division of labor, and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consensus. Internet medical is a medical service mode that is emerging under the modern information era, applied to community service of internet medical industry in China is not mature enough. Due to internet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s facing all sorts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its development pace is still in the midst of slow moving, should be let people fully accept and frequently used in everyday, need a buffer process, or a successful precedent as a leading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mprov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model discussed below.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Regional medic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sharing; Health services model

“互聯網+”是利用信息通信網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互聯網也為社區健康教育的改革、創新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健康教育開展新模式。并利用“互聯網+”的設計理念,搭建針對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的服務平臺,依托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療實力,輻射并服務社區民眾,最大程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問題。同時,對社區居民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由專家通過遠程醫療平臺進行答疑解惑,提高居民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新興的科學技術和思路給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個創新變革的難得機遇。面對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健康教育將互聯網的技術手段思維與社區居民的健康需要相結合,實現“微時間”健康教育新模式。

“互聯網+”下的社區健康教育新模式,就是把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雜志、健康教育問答、健康教育電臺、健康教育視頻、健康教育測試等內容,通過手機接入這些健康教育服務。廣大群眾可以利用茶余飯后秒點、秒看、秒做,就像我們每天都在瀏覽網頁一樣,隨時打開,隨時觀看,讓居民更直觀地體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互聯網+”下的社區健康教育新模式,居民們通過微信或手機APP足不出戶便可自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糖、心功能等,隨時隨地監測自身健康情況,在異常情況下可以發送給社區醫生,尋找咨詢、援助。在此基礎上,探索建設基于社區居民學習特點的遠程醫療形式。同時,面向養老服務,開設老年服務、老年護理、老年健康管理等培訓項目。

2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提升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共享社區健康教育新模式

傳統社區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健康教育板報宣傳、健康教育講座、義診三大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對人們生活的滲透,“互聯網+”下的社區健康教育找到新的平臺,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把所有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和服務分模塊輸入手機服務,居民只要“掃一掃”關注他們喜歡的社區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就可以輕松地閱讀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部分手機APP還可以輕松地觀看健康視頻,體驗生活和生命的樂趣;可以輕松地自我測試,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探索基于互聯網的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無縫銜接的學習模式。有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打造一體化的醫療信息支撐平臺,開發基于移動客戶端的APP應用,微信訂閱。整合開發健康養生等方方面面的優質醫療資源,突破時空限制,促進“人人、時時、處處”泛在學習的實現。

3 “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區域醫療信息資源共享信息服務新模式

借助遠程醫療平臺,通過與大型醫院以及健康服務機構合作,建設“互聯網+”下的“微健康”網絡醫院,打造創新式全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對居民實施全程健康管理。在“互聯網+”“微健康”健康教育新模式下,從而進一步配合社區工作,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為主的一大批社區群體享受到互聯網技術發展帶來的成果,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指數,充分發揮媒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互聯網+”“微健康”健康教育新模式下,社區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也得以開展,如:青春期衛生常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遠離的教育等等。在“互聯網+”“微健康”健康教育新模式下,專業醫療健康服務延伸到社區、企業、學校等場所,能夠為居民提供近距離、易獲取、高質量的醫療健康服務,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互聯網+”“微健康”健康教育新模式下,居民們還可以輕松地在手機微信里進行一些簡單的健康測試和心理測試,然后下載測試結果,給自己做一個健康檔案,隨時動態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情況。在對這些醫療大數據進行監測和分析,手機服務還能夠及時發現問題,預防極端事件發生,讓工作更有效果。在“互聯網+”“微健康”教育新模式下,居民們還可以進入微信健康課堂,學習健康知識,與名醫名家交流互動,咨詢健康問題,解除心理困惑等。

在“互聯網+”“微健康”健康教育新模式下,由大型醫院選點建設,與網絡保健中心互聯互通,實時接收院內輸送的診后、出院、檢后的患者和轄區慢病居民,借助遠程醫學的手段,對患者進行醫療健康跟蹤管理,并將院外需要就診的患者及時輸送回院內進行診療,由此形成院內、院外全程醫療健康服務。

唯有創新才能極致,在“互聯網+”背景下,信息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很多不可能的成可能。“三微”健康教育新模式根據“互聯網+”下社區居民對健康教育產業的新需求和各種信息通信技術的適用性,推出“三微”健康教育新模式。但“三微”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推廣和應用還需要實踐的檢驗,同時展望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未來,為我國健康教育產業帶來更多的實惠。

4 “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區域遠程醫療信息資源共享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

目前,隨著醫療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醫院已廣泛使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有些甚至都有幾十個信息系統,這些系統大多應用于日常醫療處理,這樣的數據組織方式具有分散性、獨立性的特征,不利于數據的集成與分析,難以提供有效的醫療信息。比如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醫院信息系統(HIS)、檢驗信息系統(LIS)、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都有各自的平臺,無法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缺乏統一規范的數據平臺。

醫療信息化發展到今天,醫院內部發展出眾多信息系統,面向不同專業領域,主要包括HIS系統、EMR(電子病歷系統)、LIS、醫學影像系統、手術麻醉等信息系統中。由此醫院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但投入了大量資源建設的信息系統卻總是難以融入到醫生的日常工作,共享過程中,需要展現匯總患者各方面的病歷信息、檢查結果、影像圖片;醫生需要反復打開不同的數據來源信息系統,調用需要的數據,調整不統一的數據標準,最后自行手工匯總,完成工作。這不僅沒有解決醫生實際的工作問題,反倒加重了醫生的工作負擔。由于存在以上種種現狀,就需要一個平臺能快速實現醫院現在系統的互連互通,構建數據中心,統一規范接口,開放數據共享。傳統集成方式系統間實現互連呈現網狀布局,耦合強擴展新系統工作量巨大,無法滿足現有需求。利用異構集成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醫院這些問題,同時提供良好的系統擴展功能,保障后續新系統的快速接入,總技術框架見圖1。異構集成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各大系統的數據通過清洗、轉換、標準化后匯集到數據中心,實現系統間數據的互連互通,降低系統間的耦合程度。同時通過可視化工具自動生成標準的數據共享服務接口向第三方提供數據服務,具體流程見圖2。遠程醫療信息服務平臺信息來源于醫療眾多業務系統,只有將這些分散在不同地點、以不同形式表示和存儲的數據信息通過統一的標準匯集和交換,才能形成統一和完整的患者信息全貌。研究制訂遠程醫療信息架構,就是為了讓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平臺系統建設者,依照統一的建模方法和技術路線,把分散的、不一致的信息資源,規范和整合為一個完整的邏輯主體。為了支撐遠程醫療信息服務平臺運行系統需要架設異構集成服務、通訊中間件服務、前置雙向網關服務、患者主索引服務、工作流引擎、數據效驗服務、公共管理等服務。

5 總結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遠程醫療信息服務平臺能很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日常健康及醫院遠程醫療平臺存在地獲取患者數據困難、信息滯后等信息數據交換問題,將在院的所有診療數據很好地應用到遠程醫療活動中去,為專家會診、教學、監護、診斷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平臺基于互聯網構建,徹底解放傳統的專線模式,以“互聯網+”的精神將醫療及健康帶入到人民群眾的身邊,讓人民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參與到遠程醫療活動中來。另外通過“三微”健康教育新模式將傳統的遠程醫療模式轉變為以患者信息為主、手段為輔的靈活的衛生宣教平臺,為廣大社區居民帶來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 馬云,曾明.讀懂互聯網+[J].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

[2] (美)通用電氣公司編譯.工業互聯網[J].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5-20.

[3] 王晨.劉男.互聯網+教育[J].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35-48.

[4] 金圣榮.顛覆世界的互聯網思維[J].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4-10.

[5] 馬化騰.我的互聯網哲學[J].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 96-124.

[6] 吳大鵬.移動互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J].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31-46.

[7] 廖生武,陳,梁有麗,等.信息視角下區域醫療遠程診治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119-122.

[8] 廖生武,劉天峰,趙云,等.歐美發達國家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8(10):730-732.

[9] 李美瑜,甘清鑫,廖生武.心電管疾病遠程醫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6):144-147.

[10] 伍星,廖生武,黃曉梅,等.大型綜合醫院利用遠程模式對山區基層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1):163-165.

[11] 李艷,尹繼業,李丹.面向社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醫療的實踐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1,67(9):67.

[12] 田東超.遠程醫療系統圖像壓縮及傳輸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5.

[13] 廖生武,陳,梁有麗,等.信息視角下區域醫療遠程診治服務模式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 19(1):119-122.

[14] 廖生武,劉天峰,趙云,等.歐美發達國家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328(10):730-732.

[15] 李美瑜,甘清鑫,廖生武.心電管疾病遠程醫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6):144-147.

[16] 伍星,廖生武,黃曉梅,等.大型綜合醫院利用遠程模式對山區基層醫院開展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1):163-165.

[17] 金桂秋.張可經.崔大祥.遠程醫療的現狀及未來應用方向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01,11(3):211-213.

[18] 梁永華,于家新,賴遠全,等.南寧市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運行現狀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 13(34):3934-3936.

篇3

1 “互聯網+醫療”技術的背景

近幾十年,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21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并逐漸廣泛應用到了各個行業中。在這種形勢下,“互聯網+醫療”逐漸成型。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相對不足,隨著人們健康和保健意識的提升,使得人口和醫療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出來。“互聯網+醫療”體系有效的解決了我國人口和醫療資源之間存在的矛盾,有助于我國民眾的便捷醫療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

2 “互聯網+醫療”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進一步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互聯網+醫療”體系取得了較為喜人的結果。該體系可以使患者更加便捷的就醫,使得疾病得到更好醫治。然而,在當前“互聯網+醫療”體系建設中還具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1 “互聯網+醫療”所面臨的機遇

互聯網醫療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拓展了醫患之間的溝通渠道和空間,尤其是當前一些知名的的付費醫療網站,不但使得醫患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而且能夠很好地保護患者的隱私。同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也為患者尋找相關的醫治方式和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方便。通過“互聯網+醫療”,只要患者可以自由的使用網絡,就能夠從互聯網中尋找到自身身體不適或者所患疾病的信息。這樣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減輕線下醫院中醫生的工作量,還能夠使得患者得到更合理的治療,對于構建新型醫患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2 “互聯網+醫療”面臨的一些挑戰

從當前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狀況來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缺陷與不足。相對而言,醫療行業是一個非常復雜并且需要受到政策管控的行業,醫療技術和信息的準確性直接與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因此,僅僅只是理解了微分細分市場尚且不能掌控大的趨勢。我國應改變現在政策和市場的大趨勢來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價值醫療推動了市場對于互聯網醫療特別是遠程醫療的需求程度。這是由于價值醫療是通過結果來收取費用的,不僅加強了醫療機構對于醫治療效的強調,而且促進了醫療工具的使用。其次,我國的醫保體系還是以保基本為主要的核心內容,自己本身控制費用的能力比較弱,并沒有能力去監管醫院對企業繳納的醫保進行管理,這也就造成了雇主和醫保沒有動力和一定的能力去管理醫療療效,從而去控制醫療費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經是我國國家政策的一大難題,這就造成了患者在看病的過程中健康管理環節的空白情況。我國在醫療服務鏈條最核心的醫生、患者、醫院三個環節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就目前來看,因為我國醫療領域的特殊性,互聯網企業并沒有徹底的打開中國的醫療市場,醫療核心的診療服務也沒有被打開。最后,我國的“互聯網+ 醫療”也需要關注醫務人員的需求。醫療行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行業,擁有很高的專業技術,沒有醫務人員的加入,互聯網與醫療就實現不了更好的融合。因此我們更應該好好關注醫務人員的需求問題。

3 “互聯網+醫療”的當前環境

鑒于互聯網本身的特殊性,它和線下醫院擁有者本質的區別。因此,在“互聯網+醫療”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尋找到合適的模式來解決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醫患關系緊張、以藥養醫、醫生科研壓力重、公私醫院無法進行公平競爭等。還有,“互聯網+醫療”體系中,非常重要和關鍵的一點是如何識別和確認互聯網醫生的任職資格、從業經歷等信息是否真實準確。比如,2016年被曝光的“莆田系”醫院以及百度搜索引擎對互聯網醫療實施的“競價排名”等問題,都說明了“互聯網+醫療”發展中對醫生任職資格等信息準確辨別的重要性。假如未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就必然會更加曲折。

3.1 政府政策扶持

“互聯網+醫療”在發展過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非常重要,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政策的扶持直接決定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速度。鑒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互聯網+醫療”的建設以及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同時,政策支持還可以提升“互聯網+醫療”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和可信度,從而使互聯網醫療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3.2 強化“互聯網+醫療”的規范性

互聯網醫療體制的發展離不開醫療行業協會的自身規范作用。醫療協會將地方的醫生納入進來通過簽訂互聯網醫療從業承諾書,定期舉辦有關的業務培訓和相應的講座,通報互聯網醫療中醫生的不當從業行為來推動醫生群體的職業道德水平對互聯網醫療體制的發展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互聯網+醫療”發展形勢來看,其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其必然具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有力措施,來促進“互聯網+醫療”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爭榮.“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的創新與機遇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5(05)

[2]王安其,鄭雪倩.我國互聯網醫療運行現狀――基于3家醫院的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6(01).

篇4

四大維度進行篩選,我們認為旅游、房地產、汽車、金融、醫療健康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改造的五大傳統行業。

互聯網旅游:看好度假游,但2015年仍以價格戰為主。

互聯網地產:看好社區O2O和家裝建材互聯網化。

互聯網汽車:以政策風為主,看好汽車后市場。

互聯網金融:看好PaaS層(平臺)和SaaS層(應用)。

互聯網醫療:以政策風為主,看好重度垂直、醫藥電商、醫療信息化。

B2B:B2B電商2.0搶占制高點

小B用戶的核心需求是盈利,而提升盈利的來源在于銷售和采購環節效率的提高。在B2C電商解決銷售環節后,采購環節的互聯網化是B2B電商產生的核心根源。隨著移動互聯網對各傳統行業進行滲透,B2B電商也進階成為打通交易閉環的重度垂直電商平臺。

B2B電商2.0打通交易閉環,解決小B企業的采購需求,價值維度最高;供應商格局、品類/渠道分布、小B用戶量是決定B2B垂直電商平臺發展速度的三大要素

投資建議

篇5

(訊)本周觀點:上周計算機板塊整體上揚,領跑大盤;市場熱點主要集中國產化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等細分領域。我們建議投資者站在“互聯網+”、國產化信息安全等領域風口布局優質個股,把握投資大機遇。

繼續看好計算機板塊表現,互聯網將是最大投資機會,尤其看好移動醫療、互聯網金融和企業互聯網等細分領域;此外,我們重點看好國產化、信息安全領域。近期,大市值公司我們重點推薦航天信息,看好公司向企業互聯網轉型;細分子行業重點推薦移動醫療,2015年將是醫改大年,政策松綁將給全行業帶來機遇,網絡醫院、醫藥電商、慢性病管理以及醫保控費值得重點關注,我們獨家推薦宜華健康,看好公司向網絡醫院轉型發展;

繼續重點推薦運盛實業,看好公司全面轉型醫療健康,布局遠程醫療,有望成為下一個“宜華”!互聯網金融領域,繼續重點推薦安碩信息,公司參股銀行并合資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未來有望主導開展互聯網銀行業務;已經布局銀行、小貸等資產端,預計未來將與更多金融機構合作實現資產端全覆蓋;未來或將對接流量資源成為大資產交易平臺,通過已經布局的征信和數據服務變現!

2015年是互聯網模式從消費級向企業級延伸的一年,計算機行業內大市值白馬股面臨價值重估。在產業升級、萬物互聯大背景下,計算機行業許多公司正從軟件工具與應用服務提供商轉型為平臺入口、服務運營商,依靠行業化應用深耕形成的壁壘,進而提升估值的邏輯依然不變。在國產化替代、商業模式升級、并購預期等多重驅動下,行業趨勢依然向好。我們建議投資者優選泛互聯網化(尤其是移動醫療和產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金融IT、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和智慧城市四大領域,兼顧潛在并購機遇,尤其是跨界并購以及有助商業模式升級的并購預期事件!

大市值公司,我們重點推薦航天信息、萬達信息、金證股份、四維圖新、用友軟件、浪潮信息、太極股份等公司;中小市值公司,我們重點推薦宜華健康、運盛實業、安碩信息、長亮科技、捷順科技、漢鼎股份、佳都科技、飛利信、東方國信等公司。 (來源:銀河證券;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篇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1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資源配置和廣大民眾就醫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銳,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智能硬件終端普及、傳感器技術進步、互聯網基礎設施改善,互聯網醫療成為未來醫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 “互聯網+”行動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改進研究產生背景

我國目前整體醫療服務行業環境仍存在較大挑戰,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

1.1 互聯網+醫療相關概念界定

(1)“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提供或改善衛生服務與信息交流,不斷推動互聯網創新技術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廣泛形成以互聯網為基本平臺的創新技術與效率變革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樣態。

(2)“互聯網+醫療”: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3)移動醫療:運用移動通信技術――如PDA平臺、移動終端和衛星通信數據來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服務,深入到移動互聯網領域,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動終端系統的醫療健康服務類App實踐應用為主體。

(4)遠程醫療:以計算機技術、遙感、遙測、遙控技術為載體,充分發揮高端醫院或專業醫療優質資源,輻射支撐醫療條件相對落后的邊遠區域、海島或流動艦船上的傷病員,實現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服務。

(5)網絡醫院:田軍章(2016)認為網絡醫院是以醫療機構為依托,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構建醫療機構之外的服務對象開展專業在線互動診療、咨詢預診等遠程服務的互聯網醫療平臺。

1.2 “互聯網+”行動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研究背景

醫療服務,特別是我國的醫療服務具備互聯網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間、低效率、多痛點、長尾特征。

1.2.1 醫療服務空間巨大

2014年我國衛生費用總支出將近3萬6千億,近10年來,一直保持近20%增長速度,預測2020年中國醫療衛生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萬億。

1.2.2 醫療服務效率低下

根據彭博社的世界各國醫療系統效率排名,在被調查的500萬以上人口,人均GDP至少5000美元,預期壽命至少70歲的47個國家中,中國排名第36。

1.2.3 醫療服務痛點較多

從患者角度,看病難、看病貴是一個長時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院內醫療服務質量低下,院外跟蹤病情空白問題凸顯;從醫生角度,醫患矛盾日趨尖銳,醫生職業工作強度大、收入較低、風險較高。從醫院角度,三甲醫院超負荷運營,醫療被迫擴張成管理難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醫療資源大幅浪費。

1.2.4 醫療服務長尾顯著

我國人口空間分布呈不均勻態勢,存在大量長尾人群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三甲醫院分布格局過于集中,多數高端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數城市,大部分地區罕見病難以滿足治療需求;衛生部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同2009年版對比,藥品品種增長迅速,藥品產品數量驚人,僅2013年,就批準藥品注冊申請416件,新藥長尾特征明顯。

2 “互聯網+”行動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現狀分析

吉林省擁有相對完善的醫療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衛生技術人員15.09萬人,實現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100%,但在全國互聯網醫療蓬勃發展的大環境下,面臨著融入全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與升級問題。

2.1 吉林省互聯網+醫療發展現狀

2.1.1 政策環境

吉林省于2016年4月26日《關于積極推進吉林省“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強調完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吉林省醫療健康信息平臺,促進區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和綜合管理等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推進我省優質醫療資源、居民健康、醫療檔案等信息共享。推動吉林省人民醫院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第三醫院等大中型醫院開展在線預約門診、遠程醫療、健康管理等業務。加快智能心電監控、生物芯片、智能眼鏡、智能手環、嵌入式人體傳感器等可穿戴設備產業化。鼓勵省內醫療健康企業與百度、華為等互聯網龍頭企業開展合作,運用大數據、云技術等開展健康預診、實證服務,實行長期跟蹤、定期更新、預測預警等特色化管理服務。

2.1.2 醫療狀況

智慧醫療未來強調協同統籌平臺和運用平臺形成不同區域間的互相聯通。當前吉林省正在積極打造醫院信息化三級管理平臺,省、市、縣三級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與公共衛生服務和醫院有機結合;吉林省民營醫院部分已開設遠程診療中心,對接優質資源;長春北部建立了全國區域性數據中心。

2.1.3 存在問題

吉林省互網醫療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發展主要集中在醫院信息化建設這一初級階段,醫院聯網服務形式主要表現為網上掛號、預約問診等基礎服務,對“互聯網+”深刻含義的正確理解和逐步實現對當前吉林省互聯網醫療發展非常重要。

2.2 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國際經驗

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互聯網醫療產業距今已發展多年,擁有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布局。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發展成果和經驗,增強我國在互聯網醫療發展領域的預見性、先進性和創造性,有助于我國的互聯網醫療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2.3 吉林省與國內其他地區比較分析

吉林省近年來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與浙江等省相比,互聯網醫療發展模式和現狀,醫療資源配置與互聯網結合都有待進一步發展。

3 “互聯網+”行動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改進對策及建議

吉林省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問題,包括目前移動互聯網醫療產業的技術難題、商業模式建構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供不應求等問題,擬解決病患信息不對稱、醫療資源浪費、增加醫院社會效益、包括緩和醫患之間尖銳矛盾等問題。

3.1 互聯網+醫療發展模式

隨著醫院信息化系統的進一步完善、醫療在線服務行業逐漸崛起、醫療服務開始由PC端向智能移動端的轉變,并形成五種發展模式:互聯網+醫院形成智慧醫院;互聯網+硬件形成智能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醫藥形成醫藥電商;互聯網+保險形成個性化商保服務以及互聯網+基因形成精準醫療。

3.2 “互聯網+”行動與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改進策略

(1)在醫院方面,建設智慧醫院。加強醫院與科技公司合作,從多個維度構建基于診療病例和持續監測的病患數據,通過智能算法和數據挖掘形成精準、高效的診療實證,形成診療方法論上的創新,實現移動全流程無紙化、智能指引信息透明化、掛號費用優惠差異化、支付方式多元化、安全部署獨立化。

(2)在患者方面,優化App界面及環節構成。可參考“掌上浙一”APP軟件將界面分為手機掛號、智能分診、取報告單、醫院導航、健康資訊等板塊的做法,讓患者根據人體模型選擇不舒服的部位,顯示相關部位易發疾病及主要癥狀和伴隨癥狀,使患者能夠進行初步自診,并提供相應醫院及科室建議,進行線上智能分診,完善“就診卡”模式并拓寬服務,延展至院內可能活動,開設支付寶就診預約、就醫流程指導、醫藥費移動支付等功能。

(3)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醫療糾紛責任認定制度。將責任具體化,明確到醫院、個人及第三方平臺,建立醫療糾紛調解機構或部門,進行賠償判定與事后調解,重塑公信力,緩和醫患矛盾。

(4)在信息方面,建立信息聯網云平臺。可參考浙江省中醫院“醫聯體”云平臺,整合優質資源、有效分配,通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線聯動的分級診療,建立有效機制與法律法規以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加強信息提供與使用的監管與約束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5)在藥企和保險公司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共享院內、院外可持續監測的大樣本數據,輔助醫藥企業有針對性的藥物開發,為保險公司提供可供追溯的客戶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醫療及社會資源配置合理化。

4 結語

在互聯網醫療產業中,我國醫療行業蘊藏著重大技術創新等巨大的潛力,國內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作為發展經濟和保障民生的重點行業,創新發展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模式一定會對未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醫療衛生發展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國強,由麗孿,陳思等.互聯網+醫療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6):1518.

[2]王晶,朱慧穎.“互聯網+醫療”重構醫療五大產業鏈的分析[J].互聯網醫療中國會.互網天地,2015,(08):15.

[3]閔杰.互聯網+醫療的探索與痛點[J].吉林醫學信息,2015,31(4):2729.

篇7

互聯網+;康復醫療;網絡信息能力

1“互聯網+”時代下的康復醫療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康復醫療已逐步成為常規性的服務。康復主要是指通過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消除并減輕人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錯誤觀點,認為病人一旦能夠成功出院就代表完成了整個治療過程,殘疾人才需要進行康復治療,而在現代的社會中,亞健康人群越早開始進行康復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才會更好。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相應的不同程度的功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功能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加,康復醫療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項日常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也日趨明顯,康復醫療已經越來越被社會所廣泛關注。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現正以每年800多萬的速度在快速遞增,老年病的發病率也越發明顯。截止到2050年,我國將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會步入了老齡化階段,康復醫療的需求率將達到井噴的態勢。而對于中年人而言,健康狀態也不容樂觀,據統計,全國的亞健康人群已達總人口的70%,腰、頸椎病呈多發態勢,但大量的中青年人群對于早期的治療不重視導致了醫療時機的錯失而久拖成病。我國現有的康復醫療主要是由公立醫院的康復科及社會化的康復企業所組成,康復技術人員的缺乏和康復治療效果的不理想也導致了大量的亞健康患者缺少自動就診的意愿,同時由于自身康復醫療的缺乏,致使病情日趨嚴重。“互聯網+”的出現,為康復醫療的改革和深化開啟了多方的新模式。傳統的康復醫療方式正在被新的信息手段所融合,大量利用“互聯網+”新模式的開創已經讓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康復治療。在線診斷、掛號等新康復醫療平臺的出現標志著“互聯網+”康復醫療時代已經來臨。隨著網絡交流的便捷性,大量的亞健康人群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得各種有用的康復醫療信息,通過康復醫療網上平臺的在線專家咨詢、在線自我康復指導、預約上門服務等多途徑的交流,使得患者自發性地增加了康復醫療的需求,而網上交流的一對一模式使患者的康復醫療體檢更加的完美,人文關懷也更加明顯。網上免費服務催下了線下收費服務的發展,有效完成了網上網下的服務對接,使得康復醫療人員的服務效果也得到了全面的認可。

2康復技術人員的網絡信息能力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互聯網+”康復醫療APP或平臺設計,主要是從線上交易對接線下服務的模式。康復技術人員可通過網絡對康復醫療平臺或APP進行實名制注冊,管理個人界面,向患者和關注的對象隨時推送相關的康復醫療服務信息,以此來增加相互間的交流,也可在APP或平臺上與病人進行實時的交流,利用文字、語音、視頻和圖片等途徑對患者進行在線的初步診斷,為患者提供便捷的線上服務,從而為患者下一步的線下服務提供對接。這樣的操作結果優化了整個康復醫療服務的流程,使得就診程序變得更加的人性化,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互聯網+”下的康復技術人員只有具有良好的網絡信息能力,才能充分的使用好康復醫療網絡平臺或移動APP,真正達到患者和康復技術人員之間的無障礙交流,也有助于同行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學習。在“互聯網+”康復醫療時代,康復技術人才應具備以下網絡信息能力:對“互聯網+”下的康復醫療時代的信息新知識的了解,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意識。能在“互聯網+”時代下通過各種網絡信息渠道獲取到各種有關康復醫療行業的相關信息,并有熟練操作網絡的能力。能鑒別各種網絡信息的真偽,并準確地為病人和家屬提供服務。合法使用網絡信息,保證病人的隱私,不能有觸犯法律的行為。具有維護計算機安全的能力,能做好數據的備份和管理工作,有效防止黑客攻擊或病毒入侵的意識與能力,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

2.1信息意識

2.1.1對“互聯網+”的了解程度

調查顯示,有23%的康復技術人員對“互聯網+”非常了解,有40%的康復技術人員對“互聯網+”比較了解,說明在“互聯網+”這個大背景下,康復技術人員的信息意識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有37%的調查顯示,康復技術人員對“互聯網+”的了解在聽說過和不清楚的程度,這說明還有部分康復技術人員的信息意識十分薄弱。

2.1.2獲取“互聯網+”康復醫療信息的途徑

針對“互聯網+”下的康復醫療信息的獲取途徑,排名前列的是綜合性網站、各類康復專業的論壇或貼吧,選擇書籍和文獻數據庫的比例較少。這說明康復技術人員對于圖書館書籍和文獻數據庫資源不能進行有效運用,缺乏必要的圖書館檢索技能。

2.2信息技能

2.2.1“互聯網+”康復醫療新模式的了解程度和網絡信息操作能力的應用

調查顯示94%的康復技術人員對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醫院康復科和民營醫療機構可能會出現的“互聯網+”新模式都有認知,但是調查也顯示,63%的康復技術人員的對于行業的信息系統使用不足,對網絡信息操作多停留在各種日常軟件表面居多,這說明大多數康復技術人員對“互聯網+”下康復醫療行業需要掌握的必要信息技能的學習和知識擴充的方法并不了解。針對這種問題,“互聯網+”時代下康復技術人員一定走在康復醫療行業的前沿,積極接觸各種“互聯網+”康復醫療新模式下產生的APP或與康復醫療網上信息平臺進行合作,做到與“互聯網+”新職業信息化平臺的無縫銜接。網絡的廣泛運用,使各類信息的數量得到了無限的擴張,只有具有運用網絡信息的操作能力才能在軟件紛繁的“互聯網+”時代中,游刃有余地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康復醫療應用軟件APP。良好的學習能力能讓康復技術人員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以應對將來“互聯網+”下康復醫療行業的各種新軟件和新平臺的發展。

2.2.2網絡信息能力的專業性

35%的康復技術人員認為現在所具有的信息技術能力與“互聯網+”的行業需求不能有效融合,存在脫節的問題。康復醫療的網絡信息能力應包含康復醫療行業軟件的屬性,能與康復醫療行業軟件或網絡平臺有效結合,才能有助于康復技術人員在將來的“互聯網+”環境足夠應對各種新興康復軟件或網絡平臺,并具有知識的自我學習和擴充能力。

2.3網絡信息法津

作為康復技術人才在“互聯網+”下更應注重對于病人隱私方面的尊重,保守病人的秘密,并且具有防止黑客入侵和病素攻擊的意識,防范于未然,才能更好可能地減少可能的信息損失,并自覺抵制網絡上的不健康信息。調查數據顯示,99%的康復技術人員對于信息倫理的意識很強,基本上都能正確認識到網絡法律法規的重要性。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康復技術人員的網絡信息能力,需具有對大環境的意識敏銳性,有對信息的篩選能力,能從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到康復醫療行業的有用信息,并對信息的收集具有持久性,能保持長時間的關注,并及時做到新知識的主動學習擴充,才能始終走在康復醫療行業的前沿。同時應加強對網絡信息法律的認知,不論何時都能及時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自覺增強對于不良網絡信息的抵制能力。

參考文獻

[1]尹新,董可男,孟群等.互聯網+康復醫療的新模式探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3(02):115-118.DOI:10.3969.

[2]王玲,彭波.“互聯網+”時代的移動醫療APP應用前景與風險防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5(01):157-160.

[3]王青春,周娟,穆曉倩等.基于“互聯網+”的護理信息素養探討[J].護理雜志,2016,33(22):40-42.DOI:10.3969.

篇8

天弘基金還表示,明年相對看好以“科教文衛”為主導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國企改革領域。鑒于短期漲幅較大,明年有調整的概率,一、二季度之間擔心通縮加劇,但經濟沒有系統性風險,可以此積極儲備投資標的。2015年建議關注環保、醫藥、信息安全、體育、資源價格改革、券商等行業或主題。

華商基金:

互聯網因素成選股新指標

互聯網對不同公司和行業的影響是不同的。以往上市公司最愛講互聯網故事,如今故事還在繼續,不同的是,互聯網不僅存在于故事之中,還穿越到故事之外,影響到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發展。

華商基金認為,傳統企業規模太大、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通過互聯網提高效率、挖掘潛在客戶需求,是突破自身瓶頸的重要方式。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變革,對企業而言,是一個價值自我發現和機會自我挖掘的過程。在行業景氣度上升的背景下,一定要發掘具有獨特性的上市公司,他比較看好互聯網醫療、環保、信息化、高端旅游等。

農銀匯理:

互聯網改變生活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在消費領域的滲透和創新速度逐漸由原先的爆發式發展演變至較穩定的快速成長。而同時,實體經濟整體依然處于信息化不足的粗放型發展狀態,互聯網的滲透發展為企業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平臺。

農銀匯理認為,在產業升級、萬物互聯的大背景下,計算機行業許多公司正從軟件工具與應用服務提供商轉型為平臺入口、服務運營商,依靠行業化應用深耕形成的壁壘,進而提升估值的邏輯依然不變。在國產化替代、商業模式升級、并購預期等多重驅動下,行業趨勢依然向好。

南方基金:

篇9

一組數據顯示,從2015年年末到2016年末,資本方對移動互聯網的平均投資額度縮減近4-5成。對于投資人來說,2016年的投資更為謹慎。

不過,《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調查發現,盡管行業投資趨于理性,但并不影響行業中依然有一些發展較為穩定的優秀企業獲得資本的矚目。縱觀全行業來看,2016年互聯網行業融資總規模占全行業的20.98%,融資案例數量占全行業的35.35%,占據了整個市場的核心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互聯網行業雖已進入發展增速放緩的寒冬期,但是發展前景依舊較為廣闊,互聯網行業依舊為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領軍力量。本期,《中國經濟信息》特別與中國新興的一級市場研究咨詢機構FellowPlus攜手,共同對互聯網行業中的一些熱門領域加以調查分析,分別探究下企業巨額融資背后的領域發展以及未來趨勢。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事物,政府監管相對寬松,直至2016年8月出臺相關管理暫行辦法,使得行業進入“合規之年”,監管收緊和行業清理整頓進入實戰階段。而互金平臺也紛紛向資產管理端、小額信貸業務等方向轉型。其中,FellowPlus認為,得益于互聯網的海量用戶數據,消費信貸在2016年中取得了較大突破。特別是互聯網上的消費大數據,很好地解決了傳統借貸的征信問題,降低了征信平臺獲取數據的成本和運營成本。同時根據消費數據評估,能夠實現消費資產的風險可控。消費金融的興起表明,金融產品和服務場景化已是大勢所趨。

FellowPlus經過對進入融資榜單的企業加以調查可知,這些項目都在市場上獲得了比較穩定的優質口碑,它們或已從細分領域升級為平臺型企業,或正在打造平臺雛形。當然,這與家裝領域的特點有關,設計、施工、材料、驗收、監理……成為企業競爭過程中可以產生“大市場”的細分領域,但每個細分領域間又呈現出“隔行如隔山”的行業壁壘,就像做軟裝的企業并不具備水暖設施鋪設的能力一樣。另外,行業中早已有壟斷優勢的傳統企業選擇“觸網”,而直接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團隊在細分行業中也開始小步快跑,如此一來,FellowPlus認為“亂象”即成――專注某一細分領域的項目很難把天花板做高。未來,互聯網家裝領域中能有效整合多個環節、多個行業、多個工種的平臺型產品或將獲得資本的青A。

體育內容具備內容質量較為恒定、受眾忠誠度高、用戶對賽事付費欲望較強等特點。雖然體育賽事的直播性限制了它的時效性,但在付費轉化層面,這個領域具備高用戶粘度和付費的優勢。FellowPlus分析指出,在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深耕細作互聯網體育細分領域和有版權賽事的直播,是在該領域突破的關鍵。

互聯網體育細分領域能夠精準凝聚流量,并產生UGC和巨大的用戶活躍度,創業者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以社區和互動的方式提升產品內的用戶付費意愿,從而持續提升相關項目的商業價值;和版權相關的互聯網體育相關產業都屬于重資產模式,因為版權價格一直在提升。涉及到版權,會比較需要資本的支撐,但產生的收益也是比較穩定客觀的,這也是熱錢涌入這個領域的關鍵原因之一。與此同時要重視賽事版權的配套包裝,包括解說嘉賓、節目制作、流媒體支撐平臺等。

憑借自身低成本、便利性、開放性的特征,共享經濟在2016年得以蓬勃發展,即使在資本寒冬的背景下依舊狂奔不息,從共享單車到租房租衣到知識共享等,一切可以拿來共享的資源領域,用戶群體與日俱增,整個市場規模也愈發變大。

FellowPlus強調,龐大的資源支撐以及平臺化商業模式,給共享經濟提供了一個大舞臺,讓其背后的巨大潛力備受資本與市場的關注。不過,信任安全顧慮、低成本引發的素質拷問以及社會治理問題或病癥也伴隨共享經濟業態的發展產生。不同于傳統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在社交、情感等方面使人際關系更緊密,FellowPlus建議,除卻對產品入口、盈利計劃層面的思考,相關企業應該把目光投向對共享價值理念的傳播和規則的制定,真正塑造一個信任與規則并舉的業態。

互聯網醫療一直是資本虎視眈眈的領域,但移動醫療真正實現“叫好又叫座”, FellowPlus認為還需要更多政策紅利引導,比如針對移動醫療的醫保報銷體系,遠程醫療全面納入醫保體系,電子處方的開放等。只有政策扶持能讓移動醫療真正盤活優質醫療資源,讓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實現完整的遠程問診、開方、購藥、取藥閉環,才能真正服務廣大患者。

篇10

互聯網正在從以消費互聯網主導時代向產業互聯網主導時代轉移,互聯網經濟開始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產業互聯網的產生和迅猛發展,推動著傳統工業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的變革,同時不斷向物流、交通、金融、傳媒、教育、衛生等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從改變消費者的個體行為習慣向改變企業的運作管理方式與服務模式的發展模式轉變。

二、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移動化加速向傳統行業滲透,各行業對于信息化建設和接軌互聯網的需求顯得異常迫切。2014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全球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者。預計到2017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增長4.5倍,接近6000億元,是信息產業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伴隨著移動互聯網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業級應用逐漸起步,移動金融、移動教育、移動醫療的領域將會產生新的發展動力。

三、產業互聯網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地位

移動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點和促進信息消費的核心產業,已成為我國轉變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新熱點;成為信息通信領域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業務領域。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換能力和快速滲透能力,通過定向整合生產要素,來擴展新的創造空間,從而改造甚至兼并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國家出臺“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引領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展,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發展迅猛,帶動軟件、存儲、和顯示等產業發展,借助政策和發展東風,互聯網+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大有可為。

四、移動互聯網趨勢研究

4.1智能手機增速放緩但應用高速增長,產業從技術驅動向需求驅動演化

移動互聯網保持高速增長和創新態勢,預計未來智能手機將逐步增速放緩,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加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移動化不斷加快,在全球移動互聯網更新換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聯網內容形態發生深刻變革,社交多媒體應用快速擴張,移動互聯網內容分享迅速從文字快速過度到圖片和視頻。

4.2可穿戴設備將使智能終端多元化發展,新的終端與應用初步醞釀

隨著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現,智能終端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隨著新一代iPhone升級,智能終端進入創新瓶頸期,但可穿戴設備帶動第二輪硬件創新潮。2014年以來,主要的跨國企業利用其產業生態系統優勢加快組織硬件與應用產業鏈,共同推動可穿戴設備商業化發展,并帶動新興可穿戴應用服務,創造新業態,帶動移動醫療、移動健身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4.3移動互聯網進入企業級應用時機已至

傳統企業已經開始利用互聯網實施跨界融合,O2O市場成功沉淀大量用戶,用戶對移動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長。憑借便攜、觸屏、高清的豐富體驗,移動設備正悄然改變著企業的商務運行,人們開始將金融服務、圖表、設計、個人事務管理等遷移至移動端,企業級應用廠家將研發重點轉移至移動應用平臺,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移動解決方案”與客戶溝通,移動互聯網產品成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業級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堅實基礎。

4.4網絡安全將產生新的商業機會

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滲透及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用戶迅猛增長,移動設備存儲了大量的隱私數據,安全隱患逐漸暴漏出來,網絡威脅帶來的負面事件也頻頻發生,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產業發展、個人隱私的重大隱患。未來幾年,伴隨著云計算大規模應用,移動互聯網市場蓬勃發展,網絡安全建設將成為全球的關注重點,提供數據備份與恢復、云系統、數據加密等服務的公司會越來越多,將助推網絡安全領域新商機不斷產生。

結束語:現在移動互聯網已進入蓬勃發展期,PC互聯網加速向移動端遷移,移動互聯網產業也已經成為整個信息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競爭激烈的領域,用戶規模不斷擴張,產業格局日趨合理化,新的終端及應用醞釀而生,新業態逐漸顯現,未來移動互聯網將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并將逐漸延伸到更多產業領域,滲透到各行各業。

參 考 文 獻

[1]馬敏,王旗. 中國移動互聯網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互聯網天地2014

篇11

(2)互聯網教育,2016年預測GDP為72.1萬億,財政性教育經費GDP占比按4.2%估計,則教育信息化投入將達2422.56億元,空間巨大。相關標的:文化長城(轉型教育信心堅定,增發股份繼續收購聯汛教育剩余80%股權的方案已被證監會受理,預計大概率1到2個月完成交易,2016-2018年聯訊教育承諾業績分別為6000萬元、7800萬元和1億元)。

(3)消費金融,2015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達到18.9萬億,預計2019年將超過37萬億,相較于2015年將增長1倍。場景、風控是消費金融的核心要素。相關標的:銀之杰(消費金融規模化爆發最基礎核心-征信提供商,擬參與發起設立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征信+券商+保險金融布局日益完善)。

(4)國產化(信息安全)被國家高度關注,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軟件作為各行業提升效率的直接工具將愈發受益,外加國產替代的趨勢,國產化軟件公司迎來更廣闊空間。相關標的:中國軟件(國產化業務國內剛剛開始,從國家安全來看,重點行業的設備系統國產化先行是必然,重點行業幾乎公司已經全面介入,公司這塊業務的盈利空間巨大。預計公司2018年開始,公司的利潤率將大幅提升)。

細分行業重點推薦觀點:

消費金融:場景、風控是消費金融的最核心要素。各公司都在全面介入各個場景,從服務對象來分:如買單俠為藍領群體提供分期貸款消費,分期樂專注于大學生分期購物的在線商城,提供貸款消費。從垂直行業來分:如裝修分期,土巴兔的“好期貸”提供裝修貸款服務,最高可貸20萬,旅游分期,去哪兒與閃白條合作提供旅游分期貸款服務,租房分期,京東金融聯手鏈家旗下“自如友家”推出,租戶在支付首期款之后,按月分期支付房租即可入住。場景變現的邏輯為通過產品設計尋找資產端,獲得高收益資產端減去低成本資金端的差價收入。擴大資產端同時也意味著壞賬擴大的可能,消費數據沉淀,大數據模型挖掘和應用,成為消費金融風控的關鍵。消費金融規模化爆發最重要的底層核心工具-征信是未來永紅的主題,我們關注底層征信+上層金融業務結合的公司邊際變化,推薦銀之杰。

互聯網教育:互聯網的維度看,布局的重點首先在于流量的持續積累;第二步逐步豐富產品矩陣,加強付費用戶轉化率及ARPU值提高,或通過平臺廣告、增值服務等方式流量變現;最后取得足夠市占率及用戶粘性形成生態的格局則將成為獨角獸公司。教育的維度看,賽道選擇將是最重要的未來盈利核心變量。互聯網教育B2B升級的路徑:一是教育集成項目->教育運營服務,二是教育集成項目->軟件產品開發/技術服務。尋找在互聯網教育路徑升級中的標的。推薦文化長城。

互聯網醫療:醫療的供給端存在瓶頸,在于稀缺的醫生資源、醫藥價格不透明、醫保支付有壓力,而醫療的需求端有持續擴容的市場,在于人口老齡化、生活質量提高對優質醫療資源同步要求提高、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療有效促使供給需求兩端撮合配對,提升健康效益、減小付出成本。處方外流是醫藥分開背景下的必然趨勢,將激活遠程醫療和醫藥電商兩大市場。網絡醫院模式運營,城市智慧醫療建設(PPP模式)在未來3年都將是持續的熱點,推薦深天地A,達實智能。

篇12

健康管理于上世紀作為全新的學科和行業出現在美國。目前尚未有去那面系統的權威理論研究,對此也缺乏統一公認的定義。當前我國醫藥領域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檢測、分析和評估,并且干預健康危險因素、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的全過程。

1、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其核心是對個體和群體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控制預防,落實三級預防,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并且針對不良的生活方式,要及時的改正。健康管理在對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預防、控制以及自然進程的阻斷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使得醫療費用顯著降低。

2、健康管理的優勢。健康管理的對象是個體和群體,能夠對該群體提供針對性的科學健康信息,并且創造條件采取行動,對于有限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以求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的是通過對社會個體和群體的積極性的調動,基于有效資源取得最大健康效果。

3、具體開展健康管理的方式。當前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是開展健康體檢,然后根據體檢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健康評估,然后開展健康干預工作,最終實現健康促進的目的。整體可以歸納為:掌握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對其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和信息收集;然后借助健康風險評估以及健康評價對個體或群體健康進行關心和評價;最后通過健康危險干預以及健康促進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改善和促進。

4、信息化下的健康管理。依賴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才能夠開展健康管理,借助計算機收集、存儲、分析以及應用健康信息數據,開展健康動態管理工作,可以使得醫生的工作效率以及健康管理的準確性都得到顯著地提高,而且還借助科學的數據資源幫助健康管理手段進行改進,形成了開展規模化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礎。

健康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自于健康管理信息化,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個性化且完善的服務程序,可以實現對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全面檢測患者健康狀況,并且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分析、評估以及干預,通過適當的健康管理方案,確保患者能夠盡早的接受健康指導和健康治療。信息化的健康管理,其能夠實現結合電子健康檔案以及電子病歷的健康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提高健康信息采集的西悉尼化程度,加強信息傳輸對于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等。

二、互聯網醫療定義及相關信息

1、互聯網醫療的定義。互聯網醫療,是指基于互聯網所開展的健康咨詢、疾病評估以及電子處方等醫療健康服務的新興產業。

2、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背景。1.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幅改變了傳統的健康醫療模式,移動互聯網賑災逐漸與醫療保健相結合,借助互聯網數字化信息平臺以及智能手機客戶端,都可以進行看病問診、住院檢查以及日常性的健康管理和監測。2.當前我國人口老齡比例逐漸提高,所以在醫療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并且因為環境污染,導致很多人都開始患慢性病,但是當前的醫療健康條件有限,而且社會顯著地存在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所以互聯網醫療應運而生。3.因為我國在持續的開展醫療政策改革,所以智能醫療以及健康管理都被國家衛生部納入重點關注對象:于2003年《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以求對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活動加強管理,確保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于2009年《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活動進行規范,確保互聯網醫療保險信息科學準確,促進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健康和有序的發展。

三、我國目前在健康管理以及互聯網t療未來發展及當前問題

1、健康管理在我國還處于發展的初期。1.我國在健康管理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以及相關的技術方法,健康管理醫學服務模式還不夠完善。當前國有有三類健康管理機構,但是絕大部分都還是偏重于對疾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尚未能夠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目標。2.當前我國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較為單一,基本都是生搬硬套發達國家健康管理經驗模式,導致該行業競爭無序,但是沒有建設有中國特色健康管理創新服務系統以及運營模式。

2、互聯網醫療在我國依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因為互聯網技術以及醫療改革的共同推動,所以互聯網醫療廣泛出現,并且有大量資本投入,因為醫療產業鏈、政策以及技術等多種阻礙因素的存在,所以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依然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并且在短期內無法規模化,所以我們需要清楚認識到互聯網醫療當前的發展方向,規避發展風險。

篇13

美國健康網站WEBMD,HEALTHON,DRKOOP等收獲了成功喜悅,這些網站通過提高醫院的信息化程度,建立醫院內部醫生、護士工作站,從病人掛號、醫生診斷、 差距,包括網絡規模、用戶數、接入帶寬等。處方、到病人付款、配藥、化驗等,實行網上數據傳輸,極大地提高了效率,節省了人力并減少了人為失誤。“內容”指向醫生和病人傳播的醫藥信息。據統計這在互聯網應用最發達的美國是最熱門的信息領域之一,有16000多家網站,其中大部分以消費者信息為主。訪問人數最多的是那些針對諸如糖尿病人等特定病人群體的網站。病人希望對自身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并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學習。

醫網所處的市場環境,需要把國內現有的健康門戶進行對比、分析,長期趨勢的判定,以及中期趨勢的認識與背景分析,內容建設定位、深廣度、方法于表達,技術策略和市場推廣模式得失探討等等,都是需要進行更加深入、嚴謹和細致地對照、挖掘和分析的。

隨著信息科技的進步,國際互聯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對中國傳統醫療行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通過搜索,利用sohu的搜索引擎,輸人“醫學or保健”,搜索到網站6478個。新浪網(http://省略):在新浪網的醫藥衛生子分類下,根據列表共有網站6921個。中華網(http://省略):收錄醫學健康網站1417個。導醫搜索(http://省略/search):共收錄醫學網站3334個。包括一部分繁體網站和英文網站。

健康產業并非一個新興的行業,但隨著資本的涌入,健康產業正在迅速/升溫。2006年,IDG3000萬美元收購39健康網的消息引起了極大關注。這筆投資讓人們看到了健康市場的發展潛力。而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應用和發展,健康網站的整合也已開始。在各健康網站的角力中,優勢網站實力突顯,39健康網、中國健康網、搜狐健康躋身中國健康網站第一集團。

醫網( 省略)的投資方是廣東天枝實業有限公司,公司07年投資兩千萬在醫網,公司也有強大的醫療集團做背景,比三九健康網、飛華健康網等相比,醫網有通暢的客戶渠道及醫學專家團隊。做為網站資訊來源及咨詢互動的醫學資源。

醫網在推廣上采取頻道合作的方式,洽淡中有騰訊、網易、tom等門戶網站,這些網站的健康頻道采取外包形式,在網站認知程度方面,騰訊目前排在第一位,騰訊網的總體認知度已經超過了搜狐。騰訊網在廣州(67.6%),成都(67.6%)和西安(56.3%)擁有最高的使用率。

總體來說,門戶的使用率以騰訊網、網易和新浪的顯著性最強。三者之間總體的差異性不大,但是具有地域性。這與認知度的結論一致。

從整體市場環境來看,當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競爭變得異常充分時,企業之間相互模仿的速度定會驟然加快,進而催生“戰略同質化“現象。“戰略同質化”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企業戰略的缺位,每一家企業事實上都沒有戰略,大家只是在戰術層面拼命廝殺,玩一場看不見未來的“狩獵游戲”。醫網導航以女性、男性、、新聞為主打頻道,疾病、護理等資訊頻道為輔助頻道,這些頻道內容界定與其它健康門戶網站并沒太特別明顯的區分。而內容大多來自轉載,也令頻道同質化嚴重。

無論是Web瀏覽、電子上網還是其他應用,都以國內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標準化為基礎。如果醫療衛生信息資源不能完全實現數字化、標準化,則其在互聯網上的應用將會大打折扣。醫網的硬件設施(服務器托管)與軟件設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品質不夠穩定。日pv流量超過一定數量就會發生網頁打不開等現象,影響口碑。

醫網在技術的開發研究上都明顯的落后于其競爭對手。這種高新技術的影響力要遠遠大于技術本身。所以技術研發的滯后,對醫網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醫網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雖然目前日平均流量有十幾萬,但在用戶黏度及反向鏈接上遠沒有對手多。醫網要達到如下幾條。

1.強化正的網絡外部性是取得競爭的關鍵因素

2競爭中強調服務的用戶化和靈活

3競爭激烈且方式多樣電子商務

4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融合在一起

5門戶網站之間的競爭是一種高風險的競爭。

6門戶網站的競爭策略要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劉杰克著《營銷力》

[2] 《互聯網網民生活形態及媒體影響報告》

[3] 周子安《健康資訊類網站Alexa排名的整體分析》

[4] 汪向東《中國: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