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研究性課題可行性分析

篇1

Key words: membrane structure;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feasibility study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1-0127-02

1 某膜結構工程施工狀況

某膜結構工程分為兩種膜結構施工類型區域,分別為中央全天景式天窗區和入口懸挑式雨篷區,中央全天景式天窗部分為雙層ETFE充氣氣枕式膜結構,入口懸挑式雨篷區為單層PTFE張拉式膜結構。工程目前中央天窗區域的ETFE氣枕已基本安裝完成,而入口懸挑式雨篷區的天溝已完成安裝以及部分雨篷的PTFE單層膜處于安裝施工準備階段。由于業主和總承包方提出,擬定將入口雨篷處的膜結構形式,由PTFE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ETFE雙層充氣氣枕式,現就這一實際工程情況,對膜結構由單層張拉式改變為雙層充氣氣枕式所帶來的具體問題,分別從施工組織及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2 某膜結構工程施工組織可行性研究分析

某膜結構工程的實際工程變更問題如上所述,如果按照業主的具體要求進行工程更改,則在施工組織方面將會對工程帶來的實際問題如下:

2.1 由于膜結構從PTFE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ETFE雙層充氣氣枕式,則工程需要額外增加兩組風機以滿足膜結構正常的工作使用要求,而目前國內尚不具備此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能力,風機還主要是依賴于從國外進口,通常訂貨周期需要4~6個月的時間,因此將會大大影響工程的正常施工進度,增加整體工程工期;

2.2 工程如果變更,不僅僅只是從原先的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雙層充氣氣枕式,而且要將PTFE膜材更換為ETFE膜材,這兩種膜材的性能有較大的區別,不能夠互換使用。因此如果要更改,原先按原設計所采購來的膜材PTFE不能繼續使用到工程相應結構部位中,則需要補充采購ETFE膜材,材料為國外進口,采購期一般需要2~3個月,同樣會對工程的正常施工進度帶來影響,使工期滯后;

2.3 如果膜結構從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雙層充氣氣枕式,膜材與結構連接邊界將產生本質的改變,如果工程要變更,不僅要增加雙層充氣氣枕式連接邊界所需的二次鋼結構、鋼索、膜材、鋁型材等材料,而且由此還會帶來的材料以及人工等方面的問題;

2.4 如若變更,工程部分已經安裝完畢的膜結構則需要全部拆除,不僅施工拆除工作量大,而且施工條件極為危險,也將會帶來工期延長的問題。

3 某膜結構工程施工技術可行性研究分析

3.1 連接節點構造變化 由于膜結構從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雙層充氣氣枕式,這兩種類型的節點連接形式,對節點構造上的要求自然不同,氣枕節點形式構造較為復雜,為了適應氣枕結構的特點,上、下層膜材的連接焊縫壓在上、下鋁合金之間防止撕裂,需設置EPDM橡膠條保護膜材并密閉防水等,所以更改為氣枕后,現有的單層膜鋁合金并不適用于氣枕節點,必須進行更換,而且所有已經安裝完畢的雨篷處的二次鋼結構也全部需要更換。

3.2 供氣管道、電源及充氣設備信號布置問題 因較好的隱藏效果,入口雨篷處可采用與中央天窗同樣形式的供氣管道布置構造。如更換天溝,則按照中央天窗的方法進行施工即可;如不更換天溝,則敷設管道難度較大,一種做法是將一側天溝支架割去,然后固定供氣管道,再將其重新焊接上,但其施工工作量大;另一種做法則是將供氣管道懸于支架一側,但是很不美觀,影響膜結構建筑效果;還可將充氣管道放置在天溝里面的做法,但是難以保證氣密性。

3.3 膜材強度分析 由于此處位于室外,采用單層因有鋼索加強,可以保證在強風情況下的結構穩定,但如果改成氣枕,此處的荷載只有通過氣壓以及膜材本身來承擔,需要改成三層氣枕才可以滿足結構計算。

由于入口雨篷處的風荷載較大,在先前設計單層膜時,在每個單元膜內埋設了數根鋼索用于加強??紤]換成氣枕后,鋼索不必使用,但如果采用與中央天窗同樣矢跨比(中央天窗的矢跨比為上層15%左右,下層8%左右)、同樣厚度ETFE的氣枕,則強度不能滿足要求。有兩種方法可以采用:一是:加大氣枕上、下層的矢高,即提高矢跨比。經過試算,上層需達到20%左右,下層需達到10%左右。對于上層,20%的矢跨比是個比較大的數值,膜材在進行三維裁剪分析時會產生較大誤差,安裝后有可能發生褶皺現象,有必要進行試驗確認。

二是提高膜材厚度。下層采用250微米,提高矢高即可,而對于上層膜則采用500微米厚度膜材——由于膜材供應商并不生產500微米的ETFE膜,可將兩層250微米的ETFE疊加在一起使用,即采用三層膜結構。

3.4 膜單元劃分 由于入口雨篷處的膜單元劃分,是在主結構網格的基礎上,對一些邊緣單元進行了拆分合并,是在考慮單層膜的特性基礎設計的,如果更換為氣枕的話,有部分單元則會不再符合要求,如單元過小,某些角落過于尖銳,都不適于氣枕成型,或會造成褶皺發生。因此需要更改部分單元的劃分形式,即重新安排部分天溝線路,使其更為符合氣枕的要求,最終就需要將原來做好的二次鋼結構變更的形式,重新進行加工和安裝。

總之,如果將膜結構從PTFE單層張拉膜式更換為ETFE雙層充氣氣枕式,則需要對二次鋼結構進行重新計算加工安裝;要采用新型鋁型材;安裝供氣管道的工作將會比較艱難;為了保證結構計算,如果只提高氣枕膜面矢高,膜面會發生褶皺現象;或者采用三層膜結構,但是膜材用量將會增加很多。

4 某膜結構工程變更問題施工優化技術措施

綜上所述,通過對本膜結構工程在施工組織和施工技術可行性的研究分析,提出對現有單層膜結構進行優化,以保障工程的工期節點和施工進度。具體優化措施如下:

①原有鋼索為不銹鋼材質,可采用白色PE鋼索,淡化鋼索的視覺效果;②減少鋼索數量或者減小鋼索直徑,經過結構計算,現在的鋼索數量以及鋼索直徑并未達到最為優化的狀態,因此可適當減少;③縮短鋼索耳板:適當縮短鋼索的耳板,從而起到一定的優化作用;這種措施只需要拆除部分已經安裝的膜結構,雖然原先已經采購進場的鋼索無法使用,需要重新采購,但耳板更改工作量與膜結構更改工作量相比較小。

參考文獻:

[1]王海明.ETFE膜結構主要形式及ETFE工程難點[J].世界建筑,2009,(10):105-109.

[2]黃建鷹.淺談骨架支承式膜結構工程的質量控制[J].福建建筑,2007,110(8):70-72.

篇2

課前準備是化學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一定要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并制定出詳細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師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化學方程式”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我這節課應該完成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如應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質量守恒定律,并能夠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主學習還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等)、學生可能會提出什么樣的疑惑(反應前后明明是不一樣的物質,為什么還要質量守恒呢?)教師把這些方面全都要在課前進行考慮、總結,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課堂進度,提升教學效率。

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它能夠將復雜的知識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還原,從而創設出教學的情境,例如,在進行“酸和堿”的教學時,教師不可能把實驗室里所有的酸、堿都拿到課堂上讓學生感受,而且有的酸堿還具有腐蝕性,很危險,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常見的酸、堿以及酸堿反應的視頻來讓學生觀看,這種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肯定要比教師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效果好得多;其次多媒體也具有可保存性,教師利用多媒體來提前制作教學的PPT、視頻在課堂上的時候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下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把這些資源分享到網絡上,如果學生有上課沒有聽懂或者是有疑問的地方可以下載下來進行二次學習,這樣的方式間接提升了教學效率,保證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

三、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有很多的知識點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如果要求W生獨立完成的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證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進行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教學時,很多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疑問,他們不理解究竟什么是溶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每五六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要分享自己的觀點、見解,最終把大家的建議進行總結、整合,這樣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可能會更透徹一些。但是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也要注意這幾點:首先就是小組內的成員分布要均衡,小組內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有“學困生”,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合理,難度過大的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探究不出來,難度太小又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但是一定要遵守合作學習的原則。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每個人天生都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千差萬別,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設置統一的要求、教學方法的話,那么總有一部分學生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化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比較困難的教學任務并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對普通的教學任務并重點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對于化學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置相對簡單的教學任務,并重點對他們進行指導,保證他們在教學中能夠有所收獲。分層教學并不是對學生的歧視,而是采取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五、多元化評價,重在鼓勵

在傳統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教師往往是根據學生的化學成績來進行,這種形式太過片面。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呢?首先,教師要少批評、多引導,保證學生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引導學生改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再次,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看看學生自己的認知中有哪些缺陷并引導學生進行改進。這樣多元化的評價形式才更能激發學生改進現有的問題,提升學習的效率。

總之,近幾年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越來越注重教學的額實效性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證教學的實效性呢?今天我們就如何保證化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做了一下研究,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相信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能夠有所提升。

篇3

一、理論概述

供電可靠率是考核供電企業持續供電能力的主要指標,也是供電企業網架結構建設的最終效果的體現,更是電力供需雙方關注的重點。供電可靠率是體現供電可靠性的綜合性數據指標,影響該數據指標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人員素質、管理措施、技術能力、網架結構等方面。因此我局為實現年度可靠性計劃目標任務,對供電可靠性數據進行科學的、系統的統計,并分析的基礎上,找出最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并加以改進,。

二、保證供電可靠性意義

供電可靠性是供電企業持續向用戶供電能力的體現,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考核供電系統電能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對供電企業供電能力的滿足成度?,F已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標準之一。供電可靠性一般是用供電可靠率進行數字化指標考核。

供電可靠率是供電可靠性的定量表示,記做RS-3。RS-3(%) =(1-(用戶平均停電時間 - 用戶平均限電停電時間)/統計期間時間) × 100%,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電可靠率就要盡可能縮短用戶平均停電時間,這電力用戶對供電企業的期望相一致。

三、提高供電可靠性主要措施

(一)組織措施方面

1、優化企業管理模式

調整垂直管理模式,對用電營銷、配電業務進行整合優化,形成已服務為重點、面向用戶、反應迅速、“配電營銷合一”的組織管理結構,提高故障響應速度。加強對可靠率的指標考核,層層落實,引導職工樹立自身的責任感,從而管控年度目標的落實。

針對近年來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我局積極探索需求側管理方法,廣泛應用負控系統等技術手段,深入了解錯綜復雜的用電環境,通過改善用電環境,減少限電拉路,線路掉閘,最大限度的保障電力用戶的生產生活用電。

2、停電計劃剛性執行

加強停電計劃剛性執行,推行每月上報下月停電計劃,按照工程建設和生產檢修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安排停電檢修及施工的工作方法。減少重復停電,最大限度縮短停電時間,壓縮停電區域。

3、強化優質服務

為提高職工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要加強相應的培訓教育工作。大規模開展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培訓,提高員工職業技能水平和操作水平。同時,加強員工的思想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增強對工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樹立以服務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全局各部門間要樹立優質服務的意識,在停電、送電管理各個環節中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縮短停電時間。

4、充分利用春秋查開展外部消缺

用戶側要加強對新接入的用戶設備提出重點要求,規范用戶設備的入網標準。針對故障多發的老用戶和區域進行細致檢查整治,完善用戶端設備缺陷管理監督流程和缺陷定級的標準,督促用戶做好設備維護和消缺。

加強電力設施、輸電線路的運行與維護,使其安全穩定運行,從而降低由自管設備引起的停電幾率。供電企業應當積極加大電力設施保護的宣傳力度,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到電力設施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共同長期有效地保護電力設施,降低外力破壞導致的安全隱患,減少停電掉閘事故的發生。

(二) 技術措施方面

1、網架結構合理

首先要重視電網規劃,從根本轉變電網發展觀念和工作方法,通過深入分析當前電網的實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政府各部門建立暢通的合作機制,保障了電網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緊密結合。按照未來5年測算的經濟發展局勢與市規劃局共同開展編制電網規劃,預先將城市范圍內規劃的變電站選址和線路走廊在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中進行項目儲備,并每年進行滾動修編。

網架架構重點加強 220 千伏變電站雙環網的網架構建,實現已500kV變電站電源點的全市布局。110kV輸電線路以220kV變電站為電源點進行區域性分布,通過供電營業區域劃分來分片供電。各供電區域相對獨立,但在發生突發事故的情況下,具備負荷轉移接帶的能力。城區配網主要是理清配電網結構,按照解決局部供電緊張的同時全面提升配電網的環網率和負荷互帶能力,對故障率高、運行不穩定的老舊設備線路進行改造升級。建立堅強電網,供電可靠性將得到提升。

2、提高設備運行可靠性

供電企業電力設備主要有變壓器、斷路器等一次設備及相配套的二次保護控制設備。如設備發生故障,將影響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對用戶正常供電。推廣配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多采用免維護設備,做好預防管控工作和事故預想是保證設備安全運行,減少設備故障的有效辦法。

繼電保護裝置是保護電氣設備、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主要裝置,所以加強繼電保護裝置的管理是尤為重要的。同時建立完善的繼電保護管理制度,加強對繼電保護專業全過程管理,對不穩定的繼電保護裝置及時進行更換;建立檔案制度管理開關定值檔案,依據用電負荷性質情況和大小動態調整保護定值。確保繼電保護設備運行情況的可控、在控,使繼電保護的投入率達到100%,真正起到保護電網安全運行的作用。

3、提高運行維護水平

合理調整電網運行方式,加強電網調度管控,及時轉移、調整重載、過負荷的線路。即時監控線路負荷的變化情況,對超溫、過負荷的電力設備進行及時檢修,確保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建立電網事故應急搶修預案,對負荷高峰期有可能出現的電網事故,開展有針對性的演練,已檢驗調度人員的事故應變能力,提高電網運行安全的可靠性。

篇4

Key Words: innovative;Children's sports games;cas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G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8-207-2

幼兒是我國的希望,幼兒是我國的未來,幼兒體制問題近年來一直被各方面的專家和學者所關注,并一直以來對我國幼兒體質的提高進行多元化的研究和實驗。本文為推動幼兒園陽光體育活動的科學化、有效性,實行幼兒創新性體育游戲干預研究,以求從根本上改善幼兒的體質與身心健康發展狀況。一年多的實踐探索中該幼兒園的陽光體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實促進了教職工、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身心和諧發展。本文從中選取一次創新性體育游戲進行案例分析,希望幼兒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們能從中得出一些啟示,并未創新性幼兒體育游戲的推廣可行性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幼兒體育游戲小動物搬家、少林小子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園組織管理學、幼兒園體育、健康教育學等有關的國內外文獻,為本文分析提供學術背景和科學依據。

2.觀察分析法

觀察海淀區太月幼兒園大班一次創新體育游戲,進行分析總結。

二、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開展現狀

現在提出開展幼兒園陽光體育活動、提倡整合教學活動,但惟獨體育優質課活動卻很少,只是扮演其他活動中的一小部分。在調查中,教師也覺得體育活動難得開展,對體育活動沒有信心。許多幼兒園過度要求安全問題,每當進行體育游戲活動時,許多老師生怕學生發生人身意外傷害,無形中剝奪了孩子活動的權利。由于教師長期缺乏新的體育理論的學習,對體育活動的認識不足,造成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幼兒體育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減弱的傾向,教師往往忽略體育活動的本質屬性,不考慮活動的強度和密度,致使活動量小而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在幼兒園管理新規要求幼兒戶外活動每天保證兩小時(其中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1小時)下,各幼兒園大都例行此規定,但體育活動形式單一,多以集體活動為主,使體育活動缺乏兒童化、趣味化、個性化;教師多為體育指導無目的,僅僅是帶到活動場地自行游戲,多數無集中安排,更談不上合理科學的體育游戲指導。很多成為零星式、散漫式、加上游戲本身等待時間過長,孩子們真正有效的鍛煉時間卻很短。在家庭中,幼兒家長對體育健身益智的作用認識不清。幼兒在優越的物質條件和周圍人的過度關心下,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三、5-6歲大班幼兒身體發展特點

(一)動作的準確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動作的協調性不端正。

(二)比較明確各種動作的基本要求,能很快理解動作要領。

(三)喜歡各種未經嘗試的新鮮玩具,獵奇心強。

(四)幼兒在此階段,發育還未完全,抵抗力較弱,易感染各類傳染疾病。

(五)動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漸提高。

(六)初步具備情緒的調節和自控能力。

四、案例分析

表1 課程設計表

幼兒園創新性體育游戲課程設計

大 班 上課時間: 2010年 月 日

上午 下午

小動物搬家

1發展目標

發展往返跑能力和靈敏素質;培養幼兒競爭精神。

2.游戲準備。場地和器械放置方法如圖。右側椅面上各放一小動物玩具。

3.游戲方法

(1)游戲組織

將全班幼兒平均分成若干組,每組在平均分成兩小組,每小組成一字縱隊站于起跑線后。

(2)游戲內容

聽到開始口令后,第一組第一名幼兒跑出,依次將右側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左側椅子上。跑至對面起跑線后拍同組對面第一名幼兒的手,該幼兒繼續跑出,依次把左側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右側椅子上依次進行,先跑完的隊獲勝。

4.規則和要求

(1)物品必須全部按要求移動到指定位置。

(2)物品如果掉地要撿起歸還原位。

(3)往返跑時最好是步幅較大、步數穩定、重心稍低,這樣便于停止、轉身、取物和起動。轉身時以后腿為軸向前轉,重心偏于后腿。

少林小子課程設計

1.發展目標

提高幼兒手臂肌力量及身體平衡能力

2.游戲準備

用粉筆畫一相距相距8――10米左右的平行線,用幼兒器械分別設置小山、懸梯、獨木橋、梅花樁等情境

3.游戲方法

(1)游戲的組織

游戲開始后,幼兒分為兩隊,成兩縱隊站在標志線處 ,老師發出指令后,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重量的水瓶“雙臂負重側平舉”,依次走過小山、懸梯、獨木橋、梅花樁,把水倒到大缸里

(2)游戲的規則

雙臂要像扁擔一樣平,并要堅持很長時間

4.要求

1.雙臂負重側平舉”動作的幼兒進行示范,幼兒討論如何做好這個動作,并學做。教師平等參與示范,隱性指出動作要領:“雙臂要像扁擔一樣平,并要堅持很長時間。并學習在平衡木上走過,走過梅花樁等

2.可分組接力比賽若干次

(一)課程設置與解析

設置:本課次時間為60分鐘,5分鐘幼兒操,兩競賽游戲時間安排約40分鐘,游戲結束后讓孩子們進行15分鐘的戶外自由活動。本次大班幼兒體育課安排兩個游戲,游戲練習時采用分組輪換形式,然后把兩個游戲合并成綜合性游戲比賽,既是將本班幼兒分為兩組,一組做小動物搬家,另一組做少林小子,按教師時間指令再交換游戲做,最后將兩游戲綜合為一體,兩組幼兒以體育游戲競賽形式進行比賽,教師給予獲勝隊禮物獎勵或口頭表揚。

(二)游戲解析

1.小動物搬家游戲解析

該游戲主要是發展孩子們反應速度、靈敏素質等方面。根據5-6歲大班幼兒動作的準確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動作的協調性的特點所設計,該游戲符合該階段幼兒特點。

2.少林小子游戲解析

該游戲設置不僅提高幼兒手臂肌力量及身體平衡能力,還運用設置障礙物小山、懸梯、獨木橋、梅花樁等情境教學,提升了游戲的趣味性,并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設置情境,極大提升了游戲的參與度與孩子們的積極性。

(三)整堂體育游戲課的效果分析

整堂體育游戲課,內容豐富、運動量適中,最后的綜合游戲更是讓整節游戲競賽活動推到,孩子們快樂的叫喊著、為自己的隊友加油助威、隊友不小心摔倒,孩子們上前攙扶,看著他們微微出汗的稚嫩的漫著微笑的臉,我們可以得出,尋找出最適合孩子們自己的游戲是幼兒體育游戲研究者們最大的收獲與欣慰。

五、案例得出的反思與建議

(一)反思

如何開展切實、有效的體育活動呢?首先,教師要有專業的體育知識,全面發展幼兒體質。采用適合幼兒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比如,將游戲以競賽的形式用于幼兒班孩子們的體育游戲上,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強孩子們的興趣。其次,將戶外活動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增強幼兒體質,編選適合孩子們的體育游戲才能真正實現體質與智力的綜合發展。

(二)建議

針對現階段幼兒體育游戲開展的現狀,如何在陽光體育活動下,切實有效的開展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的問題,特有以下建議:

1.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首先,要提高對體育活動的認識,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其次,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改革要向整體方向發展,把園內體育活動與園外家庭體育活動相結合,充分調動教師與家長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三,應給予幼兒體育教師適當的培訓進修機會,培養一支高素質,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能過硬的幼兒體育教師隊伍。

2.創新形式,激勵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一切事物的出發動力,要培養孩子的興趣關鍵在如何先激發出興趣。如在游戲前可以適當地介紹一下游戲背景,根據游戲特點編排合宜的小故事。又如在游戲時,準備多種卡通服裝,讓幼兒進入角色,仿佛置身故事當中。總之,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體育興趣。

3.改革體育課結構,提高幼兒體育活動效率

在體育活動中,必須改革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并為之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和條件。在游戲內容上,應該敢于創新,不拘泥于以往的游戲內容,如體操,跑步等等。還應注意季節差異,體現不同季節的特點,設計出適宜的體育游戲。在形式上,不應只局限于某一單一的模式,可采用一物多玩,使游戲更加多樣化。在方法上,要在充分了解現代幼兒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法,如對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多的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教學法,而對于大班孩子,競賽的游戲方式更加能吸引他們的活動興趣。

4.鼓勵游戲創新,逐步挺廣科學的創新小游戲

通過此次研究,可以深刻感受到幼兒對于創新小游戲的喜愛。今后,應鼓勵幼兒體育教師積極進行創新游戲的工作,并進行科學的實驗研究,對于內容幼兒喜歡,形式安全易行,效果經過科學檢測有積極意義的創新性體育游戲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小娟.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蘭州大學學報,2000,28.

篇5

[

關鍵詞 ] X線計算機;泌尿系結石;雙能量;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9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027-0003

Feasibility study of components in stone by DSCT dual energy judgment

LIU ZongcaiFU JunZENG XianchunWANG YuquanTANG Lei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rodidogy ,guizhou 550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dual energy DSCT judgment component calculus in vivo.MethodsFrom 2012 September to 2013 June underwent CT scan in dual energy urinary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118 patients with infrared pop analysis (stone 12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DSCT dual energy scan on the post, in the workstation (MMWP) on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analysis and DSCT spectra comparison dual energy scan results.Results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accurate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pure uric acid calculi and non uric acid calculi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was 100%), to distinguish pure calcium oxalate stones accurately (sensitivity 100%, specificity 89.8%), pure hydroxyapatite (sensitivity 84.6%, specificity 100%). Conclusion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carry on the composition of urinary st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calculi.

[Key words] X-ray computed;Urinary calculi;Dual energy;Component analysis

泌尿系結石?。║rinary stones disease)作為泌尿外科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又簡稱尿石病,其患病率在1%~5%,且在治療后容易復發,甚至在治療后10年內的復發率高達50%[1-2]。治療好泌尿系結石的關鍵是制定一個好的治療計劃,而制定一個好的治療計劃的前提是在術前確定尿路結石的化學成分。目前,檢測尿路結石化學成分的方法多為傳統方法,即將結石取出后進行體外分析,但這種傳統方法不利于尿路結石治療方案的預先確定。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CT技術越來越成熟,雙源CT雙能量結石成分分析國內外文獻偶有報道,歸納后存在不足:①絕大部分研究為體外模型研究[3];②體內結石成分分析或因樣本量小、或因結石成分單一[4]而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紅外波普分析尿路結石的結果作對照,研究DSCT雙能量判斷體內尿路結石可靠性和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掃雙能量泌尿系檢查并經手術證實,紅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結石共127顆),所有患者均來自我院住院部,其中男性71例,女性47例,年齡7~69歲,平均(49.3±12.6)歲。就診主要癥狀為血尿、腹痛。排除兒童、哺乳婦女、孕婦及屏氣時間<10 s的患者。118例患者均進行紅外波普分析和雙能結石成分分析,并將兩種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 雙能結石成分分析

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雙源CT機加上雙能量掃描模式。雙能量掃描模式即A管球管電壓為 142 kVp、參考管電流為50 mAs而B 管球管電壓為80kVp,開啟CARE Dose 4D,球管旋轉頻率為0.30s/圈,螺距、準直、重建層厚、掃描野以及重建間距分別為0.8、64 mm×0.6 mm、1 mm、210~250 mm和0.7 mm,卷積核B30f smooth。掃描方向為從上而下。卷積核D30f medium smooth。圖像重建層厚1.0 mm,間距0.75 mm。后處理工作站為Siemens Syngo Multi Modality 工作站(Syngo MMWP, version 2008A,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經雙能量掃描后得到140kV的薄層圖像和80kV的薄層圖像以及一組融合圖像,這組融合圖像是通過特殊計算按照70% 140kV的數據與30% 80kV的數據比率融合后得到的。將圖像調入雙能卡,啟動Kidney Stones應用程序,對所需分析層面以及結石分析曲線中的藍色斜線的位置(系統默認該斜線斜率為1.15)分別作出選擇和調節,點擊“calculate”,結石樣本則被用紅色和藍色標記,所在點的斜率決定了分析結果中結石的顏色。藍色斜線位置調在尿酸點,則尿酸結石被標記為紅色,非尿酸結石被標記為藍色;若斜率被調節至胱氨酸為結石點,如果結石含胱氨酸成分為紅色,不含胱氨酸成分為藍色;若斜率被調節至羥基羥基磷灰石為結石點,如果結石含羥基羥基磷灰石為紅色,不含羥基羥基磷灰石為藍色;如果調節斜率,結石始終被標記為藍色,結石則認為含草酸鈣鹽成分。每一例結石均按上述步驟進行結石成分分析。

1.3紅外波普結石成分分析

將結石標本沖洗干凈后,自然干燥,將其放入瑪瑙研缽中,再加入200~300 mg烘干的溴化鉀晶體粉末,將其混合反復攪拌研碎。 將研碎后的樣品倒入樣品板,置于液態加壓器上壓片,加壓至20 kPa。同時點擊計樣品采集確定鍵。結石紅外光譜曲線可通過將壓片放入結石分析儀器卡槽中由計算機工作站自動得出,完成進行結石成分分析。對于混合成分結石,依據各種成分吸收峰的強度確定,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根據結石主要成分含量是否達到70%為標準,若達到70%則為為純結石,若未達到70%則為混合結石[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分析,統計指標為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紅外光譜結果

118例127顆結石中,103顆純結石,24顆為混合結石。結石包括草酸鈣68顆、羥基羥基磷灰石13顆、尿酸19顆、胱氨酸1顆、磷酸銨鎂2顆。24例混合結石包括一水草酸鈣、二水草酸鈣及羥基羥基磷灰石混合結石11例;一水草酸鈣、羥基羥基磷灰石混合結石7例;尿酸、一水草酸鈣混合結石4例;尿酸、羥基羥基磷灰石2例。

2.2 雙能與紅外光譜對比結果

全部127顆結石均被標記顯示,雙能結石成分分析結果(表1),草酸鈣結石:雙能顯示純草酸鈣結石74顆,約占全部結石的58.3%,光譜證實68顆,約占53.3%。雙能顯示純草酸鈣準確性為95.3%,敏感性為100%,特異度為89.8%,陽性預測值為91.9%(表2)。羥基磷灰石:雙能分析顯示純羥基磷灰石結石11顆,光譜顯示13顆結石含羥基磷灰石,另外2顆結石雙能量顯示為羥基磷灰石和草酸鈣混合結石。雙能顯示純羥基磷灰石的準確性為98.4%,敏感性為84.6%,特異度為100%,陽性預測值為100%(表3)。尿酸結石:雙能顯示純尿酸結石19顆,光譜證實19顆。雙能顯示純尿酸結石的準確性為100%,敏感性為100%,特異度為100%,陽性預測值為100%(表4)。胱氨酸結石:雙能顯示2顆純胱氨酸,但紅外光譜未發現含胱氨酸的結石,故均為假陽性。

3 討論

泌尿系結石成因復雜,且不同成分結石成因不同[6]。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結石是根據結石的成因給結石分的三種類型。由此可見,了解泌尿系結石成分對臨床上治療泌尿系結石意義非凡。首先,在結石診斷的時候,就可以根據結石成分來推測結石的成因,進一步還可以推測體內代謝情況,然后便可以針對性的選擇治療計劃,最后研究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可見其對指導治療方式的合理選擇、患者的治療和預防復發及評估治療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將結石取出體外分析是檢測泌尿系結石化學成分的傳統方法。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CT技術的進步,多層螺旋CT已能夠通過測定結石的 CT 值來予以鑒別,但遺憾的是對成分混合復雜的結石尚不能夠區分[7]。在DSCT的雙能量掃描模式下,A、B球管通過對球管電壓、參考管電流的濾過和設置的不同,使得雙能量 X 線的掃描與數據采集能夠同時完成,這樣一次掃描采集便能夠得到兩組數據,而且這兩組數據的電流值和采集背景電壓都不同。其原理是在不同的 X 射線能量照射下不同成分的泌尿系結石的X線吸收率都是不同的,這樣就導致表現出的 HU 值也不相同,最后經過后臺處理軟件 Syngo Dual Energy 處理之后利用圖像融合重建技術進行有效地圖像融合,于是能體現結石化學成分的DSCT雙能量特征性重建圖像便被構建出來[8]。不僅如此,DSCT雙能量掃描的優點也很多,首先便是時間短,一個熟練的放射影像科技師從患者上檢查床開始,到掃描結束,可將掃描時長控制在3min左右,這樣掃描帶來的輻射劑量便被有效降低,并且操作步驟易行、簡便。本研究結果顯示,DSCT雙能量可以準確區分草酸鈣、羥基磷灰石尿酸、尿酸結石和胱氨酸類結石。以紅外光譜比較,DSCT雙能量對于純草酸鈣結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5.3%、100%、89.8%、91.9%;對純羥基磷灰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98.4%、84.6%、100%、100%;對純尿酸結石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度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100%、100%、100%、100%;說明DSCT雙能量對泌尿系純結石的診斷與金標準紅外光譜法一致性強。與周長圣等[11]利用雙源雙能量 CT 鑒別尿路離體結石成分的研究報道相一致。但對純胱氨酸結石的診斷,存在假陽性,分析原因可能因本組資料中純胱氨酸病例較少所致,將在今后研究中進一步擴大樣本量研究。

綜上,雙源CT雙能量技術能在治療前對尿路結石的成分進行初步分析,對尿路結石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參考文獻]

[1] 張劍飛,邱建宏,丁紅,等.尿路結石成分分析 (附326例報告)[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3,28(5):381-382.

[2] Alaya A, Nouri A, Najjar M F.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5 cases[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11,49(2):243-248.

[3]Basiri A, Taheri M, Taheri F. 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Stone Analysis Techniques in Urolithiasis[J].Urology journal, 2012,9(2):445-454.

[4]石華,徐述雄,李凱,等.貴州省708例尿路結石成分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35(7):657-660.

[5]Ramakumar S,Patterson DE,LeRoy AJ, et al. Prediction of stone composition from plain radiographs: a prospective study[J].J Endourol,1999,13(6):397-401.

[6]顧方六.尿石癥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3,24(10):717-719.

[7]Boll D,Patil N,Paulson E,et al.Renal stone assessment with dual-energy multidetector CT and advanced postprocessing tyechniques: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pilot study[J].Radiology, 2009,25(6): 813-821.

[8] Hidas G, Eliahou R, Duvdevani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 with dual-energy CT: in vivo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X-ray diffraction[J].Radiology, 2010,257(64):394-401.

[9]Stolzmann P, Kozomara M, Chuck N, et al. In vivo identific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 with dual-energy C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patients[J].Abdom Imaging, 2010,35(17):629-635.

篇6

在高中教學中習題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習題課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做習題進行講評,能夠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彌補學習新課時的不足,解除心中疑惑,并且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下,習題教學已經逐漸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怎樣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事。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習題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習題量大不精,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方法指導等,這些問題都影響了習題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對習題教學進行思考和研究,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得到解題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做好以下幾點能夠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習題教學的效率。

一、精心選擇習題,做好備課工作

習題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載體,學生做題能夠對他們所學成果進行檢測,但是不同質量的習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做得多才能學得多的思想,總是給學生準備很多習題,而且這些習題類型比較單一,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壓力,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單一的習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甚微的,因此,教師在習題教學中要做好備課工作,對習題進行精心選擇。習題課是對知識結構的重新梳理,而不是機械、重復的訓練,需要教師對習題進行精心選擇。

首先,教師要注重常規題。常規題比較簡單,一般來說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現了問題和知識的通性和通法,學生通過這部分習題練習能夠為之后的訓練打下基礎,但是常規題的數量也不宜太多,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進行適當安排即可。 其次,教師要注意對習題進行歸類。數學習題比較龐雜,如果不注重分類,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就容易陷入一種迷茫,做完了都不知道考查的重點在哪。因此教師要對習題進行認真研究,對習題進行歸類,把同一個類型的或者接近的習題放在一起,讓學生做集中性的訓練,并且在做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思想和方法,從而能夠觸類旁通,之后遇到這樣類似的問題能夠舉一反三、輕松應對。最后,教師除了備習題,還要備教學方法。對不同的習題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發展學生的解題能力。

除了精心選擇習題,教師所要做的備課工作還有很多。例如在習題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狀況等;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每節課都應該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習題課之前,教師要明確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學到些什么,掌握哪些知識,學會哪些題型等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盡量安排一些體現教學重點的習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在習題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教師要秉承這個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首先,教師要改進習題教學形式。傳統的習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講練結合,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然后讓學生做適當的練習。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夠提高講題效率,但是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對這樣的模式逐漸感到疲倦,沒有興趣,學生容易處于被動地位,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對此教師要對習題教學形式進行改進,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習題課堂,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主講人,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在習題課上讓學生講題,主講人讓學生輪流充當,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多人,先讓主講人課下進行準備,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其余同學認真聽,并且可以向主講人提問題,與主講人隨時進行交流。學生主講的教學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夠鍛煉學生在公共場合開口說話的勇氣,。其他有效的習題教學形式還有討論式、提問式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選擇,多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習題課充滿活力。

其次,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重要目的,在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別是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理解和分析問題,教師盡量不要直接給出答案,當學生遇到“瓶頸”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直至問題得到解決。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思維的全過程,對問題理解和分析更加透徹,這種方式比他們直接得到答案要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以用變式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了一個問題后,教師可以給出變式訓練,讓學生進行進一步開放的思考,在這樣的訓練過程能夠讓學生形成全面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篇7

1 引言

DotNetNuke(DNN)是一個免費、開源、可擴展的CMS系統??蓮V泛應用于商務網站、企業內網(Intranet)和外網網站、在線內容網站等,幾乎可以用來構建任何Web 2.0應用。DNN最迷人的地方是其所擁有的幾乎完美的可擴展性和通用性。

DNN5.X是目前的最新版本,該版本在技術和設計理念方面體現出了不小的先進性。其中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其真正實現了插件式機制,除了核心之外所有的皮膚,容器,業務功能模塊,語言包,Provider 都視作為插件,可隨時卸載或安裝而不影響核心機制的運行,并統一安裝,統一部署,統一管理,這也讓DNN的產品線得到了完全的擴展。在DNN強大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背后,需要非常優良的體系結構設計作為支撐。本文將就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概述

DNN是目前微軟社區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個開源項目,DNN是基于來進行構建的,其官方站點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開源項目他同樣造就了一個良好的商業市場,目前在國外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dnn皮膚市場,模塊市場,咨詢市場,培訓市場。DNN在國內的市場發展雖然相對滯后,但是隨著需求的增長,DNN應用在國內這一潛在市場正在形成。

DNN的框架易學易用,利用DNN進行Web站點的建設效率很高。使用官方或第三方提供的DNN模塊及其皮膚資源可以非??焖俚亩ㄖ谱约旱腤eb站點。在最新版本的DNN5.X中,除了核心之外所有部件包括皮膚、容器、業務功能模塊、語言包、Provider 都被當作插件,可以隨時安裝,卸載和使用,這一過程中并不需要關閉服務器,不會影響服務器的正常運行,真正實現了功能擴展部件的“熱拔插”。DNN也因此具有了強大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開發人員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開發業務功能模塊,然后以插件模塊方式添加到DNN站點就非常方便的實現了功能的擴展。相比于目前很多Web應用框架,DNN在技術和設計理念方面體現出了不小的先進性。目前,對DNN系統架構進行分析的資料還相對稀少。本文將就DNN支持高度模塊化和可擴展的系統架構進行研究和分析。

3 系統架構

DNN是一個相對比較龐大和復雜的項目,從體系結構上看,他仍然是一個比較典型的3層結構(圖1)。在這3層結構中,DNN給開發者提供了相當大的自由度。開發者可以自己編寫業務邏輯對象和數據訪問層,也可以使用DNN自帶的工具類進行開發。

在表示層(UI),DNN的定制方式比較特殊,所有的模塊在加載之后,其表示層都要求使用的控件頁(ASCX)進行頁面展示。因為控件頁(ASCX)本身是中專門用于頁面重用的一種文件,這樣的設計將非常有利于同一個模塊在不同頁面上的多次加載。中間業務邏輯層,DNN類庫內建了很多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常用函數和工具類。利用這些工具開發者可以大大減少業務功能開發的代碼量。在數據訪問層,結構設計上使用了提供者模式和工廠模式。該設計的關鍵是讓接口(API)和具體實現分離??梢钥吹綌祿峁┱叱橄箢?Abstract Data Provider)結合工廠模式的設計,客觀上保證了DNN在數據訪問層(DAL)對多數據庫的支持。

除了水平層次的3層結構,在縱向層次上DNN提供了一個貫徹3層的工具類---自定義業務對象(Custom Business Objects)CBO。CBO本質上類似一個超輕量級的ORM映射,他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方便的將業務數據映射為數據對象,其原理是利用.net中的反射機制,動態的從DataReader中讀取數據,并給相應的對象屬性賦值,從而起到實例化對象的效果。當然為了起到通用作用所填充的對象都是object類型的,所以需要用CType進行轉換。CBO的使用為開發者提供了不少便利,可以省去不少業務邏輯對象定制的代碼量。

從類層次結構和命名空間上看,主要又由以下部分組成。

mon: 可被用于整個DNN應用程序的所有類,比如其中的global實例就是薈萃了所有DNN全局的靜態方法,可被直接用于整個DNN應用程序,而global就位于命名空間mon.Globals之下。

DotNetNuke.Data: DNN核心數據層,可被用于擴展數據層,比如我們最熟悉的DataProvider基類及其API就位于命名空間DotNetNuke.Data之下。

DotNetNuke.Entities: DNN核心實體類,主要負責實例化和管理組成DNN Portal的核心實體,其中包括Host,Portals,Tabs,Users,Profile,and Modules。 每一實體都獨立分支并形成自己的二級命名空間,比如負責管理模塊的實體類位于DotNetNuke.Modules之下。

DotNetNuke.Framework: DNN框架類,主要管理一些DNN框架的擴展輔助類,比如DNN對Ajax的支持,對CDefault的衍生等等。

DotNetNuke.Security: 主要用于DNN的授權及其驗證. 其中包括了頁面權限(tab permissions),模塊權限(module permissions),文件夾(folder permissions),角色管理(roles manage)等等。

DotNetNuke.Services: DNN核心服務,比如異常處理,本地化支持,用戶定制(personalization),搜索引擎,緩存優化,Mail分發等等。

DotNetNuke.UI: DNN核心UI,比如DNN特有的Skin 和 Container就分別位于DotNetNuke.UI.Skins.Skin 和 DotNetNuke.UI.Containers.Container之下,除此之外,還包含一些UI設計擴展的輔助類。

4 核心功能的擴展

示意圖2中可以看到每一個層次的內部結構和各個基本模塊相互協作的工作狀態。其中在表示層,不同類型的模塊:用戶控件、皮膚資源、容器都被統一當作插件來進行處理。這些不同類型的資源都可以當作模塊,然后方便的進行裝卸和使用。

研究DNN的擴展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著手分析,一方面是基于DNN核心框架的功能擴展,而另一個是基于業務功能模塊的擴展。首先,DNN核心框架功能的擴展性主要指的是DNN作為一個Web開發的框架,可以根據開發者需求對Web站點進行基礎功能的定制和擴展。包括數據訪問層的基本功能,目前DNN系統內的DataProvider只提供SQL Server的訪問支持。但是開發者可以根據需求擴展其他的數據庫支持。除此而外還可以根據需求定制和擴展站點緩存機制、認證機制、站內搜索規則、站點活動日志等等。這些能為站點的架構師提供友好擴展接口的特點,主要得益于DNN組件模型(ComponentModel)的優良設計。DNN組件模型其實本質上是一個抽象基類和接口的集合。在DNN中,為了保證功能模塊的可擴展性,在整個架構設計中貫穿始終的用到了提供者(Provider)模型。這種設計模式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分離系統內核和的功能性。

內核與功能直接由Provider來進行掛接。Provider的頂層只保留相對穩定的抽象方法和接口,這些抽象方法和接口只關注功能定義,而不關心具體實現。而Provider的底層則使用具體的實現類。頂層與底層之間則是一個契約(contract)層,而Provider的工作核心就是如何根據契約(contract)的指示來選擇相應的實現類,然后完成具體功能需求。在具體的實現上,就是通過實現類對象向接口的向上轉型來完成和實現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發現,在這樣的結構設計中想要完成功能模塊的“可拔插”,只需要在契約中進行定制就可。這樣一來,系統的層次就顯得非常清晰,而且可以讓系統具有幾個比較明顯的優點。

首先,內核和功能性的模塊可以做到相對分離、松散耦合;系統內核可以做的比較緊質,只保留抽象層次較高的方法和接口,而且內核功能的添加和刪減比較容易;另外,的功能模塊可以完全獨立的開發和單元測試;極大的提高了整個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進入到2009年,DNN也更新到了5.X的新版本,與以前的老版本相比,5.X在核心結構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對于提供者(Provider)模型來說,過去在系統中添加一個新功能的Provider,需要對契約進行描述和定制,這樣才能讓系統知道Provider的功能。對于開發者來說,手工的撰寫配置文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新版本中,DNN重構了一些Provider模型所依賴的核心類使用了接口并且增加了簡單的原件工廠模式,為Provider模型添加了依賴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的支持,同時核心構架也提升了對單元測試(Unit Testing)的支持。在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可以直接對Provider進行測試,而不需要依賴Web環境和配置文件。這不得不說是DNN新增的一個亮點,對于一個開發框架而言,這樣的設計將更符合現代軟件開發的思想,對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友好將有利于推動DNN進入更多大型應用開發的場景。

5 業務功能擴展

DNN中另一個方面的擴展指的是業務功能擴展,這也是更為常用的一種擴展方式。它主要面向系統功能的開發人員,系統功能的開發人員將業務功能以控件頁(ascx)的方式實現然后封裝到DNN的模塊中,那么這一功能模塊就可以當作一個功能單元在DNN站點上進行安裝或卸載。安裝之后的模塊可以在站點的任意一個門戶(Portal)、任意一個頁面上自由的。這樣的設計為開發人員帶來不少的便利,首先,他大大提升了業務功能的模塊化程度,利于單獨的開發和測試。另外,他也有利于站點對各功能單元的部署和管理。

在框架的UI層,DNN將業務功能的開發主要劃分成了幾個方面。也就是:用戶控件、皮膚包模塊和容器(Container)。

容器在這里是被當作功能模塊在門戶或者其他頁面上呈現的一個邊界。其中可以填入模塊的描述信息、行為定義、皮膚文件以及嵌套其他的子容器。

皮膚文件是一個封裝好的CSS模塊,對模塊的呈現效果進行渲染。從下面的關系圖(圖5)可以看到UI層模塊加載的一個具體流程。首先,要先載入模塊信息,然后創建容器實例,接著將兩者注入到皮膚面板中,皮膚面板主要負責樣式外觀的表現。最后將功能相關的模塊行為加載進去。

在DNN的設計中,每一個皮膚文件就是一個外觀的渲染方案;每一個容器就是一個功能模塊的呈現窗口。這樣的設計方式,將非常有利于業務功能開發和外觀美工設計的分離。不同的開發人員只需要開發自己所屬的功能,而不用考慮其他的模塊。而對于站點的部署也有著極大的自由度,因為每一模塊都可以加載自己的皮膚,所以部署者可以為每一個門戶、每一個頁面甚至每一個模塊以及模塊內部的子模塊選擇不相同的渲染方案。而且部署的過程也十分簡單,只需要加載皮膚模塊并在需要它的地方選擇使用它就可以。如此動態的部署方式也為各種個性化站點定制的需求提供了便利。

6 改進

DNN雖然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框架,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表現出了一些不足。

首先,DNN的功能部件都是以模塊方式存在的,而模塊之間的協作離不開模塊之間的通信。DNN中模塊的通信依賴于IMC(Inter Module Communication),因為IMC在原理上是使用廣播――監聽的方式進行通信。所以當模塊很多,而且這些模塊在工作過程中又需要不斷相互通信時,通信將很容易阻塞,系統的性能也會大大減低。隨著.NET的發展和WCF技術的成熟,筆者實驗,使用WCF+Service的方式進行模塊間的點點通信可以達到高效得多的通信效果。

另外,DNN中的自定義業務對象(Custom Business Objects)CBO,作為DNN中自有的一個超輕量級的ORM映射工具,在遇到比較復雜的業務數據時并不能夠滿足需求。CBO對象利用.net中的反射機制,動態的從DataReader中讀取數據并給相應的對象屬性賦值,從而起到實例化對象的效果。然而,反射機制和動態構造會占用很多的系統開銷,從而影響性能。這個時候開發者可以使用.NET 下Linq to SQL或者 Entity Framework來完成更為復雜的工作。

DNN作為微軟.NET框架下一個成功的開源項目,隨著.NET技術的發展,DNN也在不斷的發展。DNN框架中的很多東西會因為.NET技術變革的需要而不斷調整。

7 結束語

本文從整體結構入手,介紹了DNN的系統架構。重點對DNN支持高度可擴展的核心設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DNN支持系統功能和業務功能方便、高效的擴展,把所有資源都視為模塊,同時實現插件式管理和“熱拔插”。與其他Web框架相比在技術和設計理念上都體現出了不小的先進性。DNN還在不斷的發展,并不斷完善著自身的設計。深入的分析并學習這些優秀的設計可以給架構師更多的啟示和靈感。DNN的特點也代表了門戶網站未來技術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

參考文獻:

[1] Walker S,Santry P J,Brinkman J,et al.Professional DotNetNuke Portals[M].Indianapolis: Wiley Publishing,2005.

篇8

1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原則

為了健康,科學、規范的開發研究型體育課程需要遵循一定得原則,按照一定的要求來選擇與組織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具體如下:

1.1自主性

研究型體育課程開發的自主性體現在尊重學生對體育課題或項目的自由選擇,鼓勵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所熟悉的社會生活中去選擇體育課題或項目的內容并做出最后的決定。只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內容,才能使學生傾注全部熱情,認真的學習,研究型體育課程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當然,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體育教師的指導,忽略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內容選擇往往會缺乏規范陷入誤區,所以在學生自主選擇體育課題的前提下,體育教師可以采取提供體育研究課題指南的形式,供學生自主選擇。

1.2開放性

學生在選擇體育課題或項目時不設限制條件和具體指向,往往打破體育學科知識序列的藩籬。比如,從來源說,學生可以到社會上做調查,可以外出到體育院校、體育科研機構等訪問請教,也可以在學校中查閱資料、上網、觀看比賽錄用及同學老師討論之中獲得。從形式上看,可以是應用性體育課題,也可以是理論性體育課題。從研究意義上看,可以是目前有結論的體育課題,也可以是目前暫時還沒有結論的體育課題等。

1.3可研究性

內容的可研究性是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前題。課程開發的“可研究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體育課題與項目本身要有可供研究的價值。第二,體育課題或項目適合學生已有體育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基礎,也具有學生參與研究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第三,體育課題或項目的研究過程有利于學生獲得很多方面的積極體驗。第四,體育課題或項目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

1.4實踐性

體育本身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加之研究型體育課程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體育科學精神、態度、行為和習慣。學生必須參與體育實踐且通過體育課題研究的實踐來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和研究能力。

1.5層次差異性

層次差異性一方面體現在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開發在不同學習階段要各有側重,使之不斷提高、深化,可通過對研究的體育知識、方法、過程和實踐等要素的不同強調來實現。另一方面更應體現在同一學習階段甚至是同一年級的不同學期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構建上。

1.6可行性

要保證研究型體育課程能夠順利的開展,必須考慮課程內容有較多的可操作性。如體育資源的可利用性:一是物質資源,如學校的體育設施設備、體育經費支持、時間保障等條件的具備;二是人力資源,特別是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是否具有組織和指導研究型體育課程的能力,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術能力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現有的學生水平能否通過努力使課程有效地實施;此外,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設是否影響其他課程的整體實施。

以上都是研究型體育課程開發時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忽視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幾大特點就預示著課程的失敗,課程開設的意義亦隨之消失。

2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

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動員準備階段、學生自主選題階段、教師審閱,合并相近題目階段。(見圖2)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圖1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程序

動員準備階段。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始,首先要由學校領導對參與試驗的學生進行動員,主要闡明本課程的目的和意義,特別強調本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方面的價值。其后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啟發學生選題,為學生自主選題作準備。比如可以通過邀請有關專家開設講座或組織學生參觀訪問等方式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

學生自主選題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課題設計要進行適當指導。然后學生提交課題開題匯報,向老師報告自己的初步設想。學生所選的課題,不受學科的限制,可以是運用體育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是需要綜合運用幾門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審閱,合并相近題目。體育教師通過審閱學生提交的開題報告,對學生所設計的明顯錯誤或不合理的課題提出意見,要求學生作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為止。但是體育教師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設想,對淘汰的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說明。學生的初步設計方案無論是成功的,還是不成功的,學校最好將其原始資料予以保存,以便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將學生合理的選題收集到后,體育教師要將相近的題目合并,公布給學生,學生自己協商后做出選擇和決定人員的組合。

經過上述三個步驟,研究型體育課程的內容大體上就確立下來。

3小結

研究型體育課程內容開發的關鍵就是要尊重上述原則和步驟確立出科學合理的研究型體育課題,它直接影響研究型體育課程的開展是否成功,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來完成。

參考文獻

[1] 張武升.創造教育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教育研究1999,08:16-19.

篇9

做好研究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需要幫助研究生充分了解自我,特別是了解自我的性格,這樣可以有助于研究生更好的認識到怎么樣的工作環境、怎么樣的工作伙伴、怎么樣的工作內容是與自我最合適的。這對于研究生探索自我的職業發展道路特別重要。因此,在對研究生進行職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自我的性格,這不僅是對研究生進行職業指導的重要依據之一,還是研究生自我職業規劃的重要依據之一。

鑒于此,本研究嘗試以電子科技大學工科研究生為對象,借助專業的職業測評工具,探索工科研究生的職業性格特征,并對如何提供給研究生有效的職業指導,提供有益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電子科技大學工科專業研究生共395人,其中男生308人,女生87人,年齡分布在23~29歲,平均年齡25.91歲?;厥沼行柧?87份,回收率為97.97%。其中男生301人,女生86人。

(二)統計方法

統計結果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

(一)職業性格傾向的基本情況

MBTI中四維度兩級傾向的內涵分別是,外傾的個體其能量和注意力集中指向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在行動中和與人交往獲取動力。內傾的個體其能量和注意集中指向內心世界,從對情感、思想和回憶的反思中獲取動力。感覺型個體是利用自己的感官來獲取信息。直覺型個體是通過無意識的想象等超感覺的方式來獲取信息。思考性個體是通過分析某一選擇或行動的邏輯結果來做決定。情感型個體偏好考慮什么是對自己和他人來說更為重要的。判斷型個體偏好井井有條,偏好有序和有機會的生活。知覺型個體偏向于以一種靈活、自由的方式生活。

通過對測評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發現四維度兩級傾向的人數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別。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其中偏好I,N,T,J的學生所占比例較高。這說明在接觸信息時,更多的學生心理能量指向內部世界(I),更傾向于通過想象、無意識等超感覺的方式來獲取信息(N),喜歡通過客觀分析作決定,重視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T),喜歡按照計劃,有條理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做事(J)。

(二)工科研究生職業性格類型分布特征

本研究對工科研究生的職業性格類型分布情況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人數分布情況見表2。結果發現,INTJ(內向、直覺、思考、判斷)是最典型的性格類型,占比例達到41.09%,其次是ENTJ(外向、直覺、思考、判斷)類型,占比例為11.37%。ISFJ(內向、感覺、情感、判斷)的人群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52%。其他性格類型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ISTP(6.72%)、ESTJ(6.20%)、INTP(5.94%)、ISTJ(5.43%)、ESTP(5.43%)、INFP(3.62%)、ISFP(2.84%)、INFJ(2.58%)、ENTP(2.58%)、ENFJ(2.58%)、ESFJ(1.03%)、ENFP(1.03%)、ESFP(1.03%)。

3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工科研究生中最常見的性格類型是INTJ、ENTJ

(一)INTJ型

INTJ(內向、直覺、思考、判斷)型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強烈地要求個人自由和自身能力,同時在他們獨特的思想中,穩固的信仰迫使他們完成目標。他們有邏輯性,并且思維嚴謹,足智多謀,能夠預見到新計劃實施后的結果以及在生活中轉變為真實存在的物質的理論體系。然而他們對自身和他人都很苛求,常常基本上用同樣強硬的方式去逼迫他人和自己。同時他們并不十分受批評和冷漠的干擾,作為所有性格類型中最獨立的一類,INTJ型的個體更偏好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遇到不同意見,他們往往會特別堅定和堅決地持懷疑態度。權威本身不能制約他們,只有當他們覺得這些規則會對自己更重要的目標有利時,才會促使他們去遵守。

科技領域抓住了INTJ型個體對邏輯體系的興趣。這些領域提供了大量高速更新發展高科技產品及設備的工作機會。INTJ型人往往能夠利用他們豐富的創造力來開發天才和富有創造性的系統。

INTJ型的人具有獨特的思想、宏偉的遠見和遠大的夢想。這種類型的個體天生精于理論研究,遇到復雜而綜合的概念思維可以靈活運轉。在對于感興趣的問題時,他們會是很好的組織者,同時具有遠見和獨到的見解。對于他們自己產生的看法和制定的計劃,他們反而會投入不可思議的專心、注意力和前所未有的能量、積極性。依靠到達甚至超過自己的高標準的決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他們就能獲取諸多成就。

這種類型的人也與工科專業的學習特點相匹配。

(二)ENTJ型

ENTJ(外向、直覺、思考、判斷)型的人是偉大的領導者和決策人。他們能夠輕易地觀察出事物發展具有的可能性,同時很樂于指導別人,幫助他們使得個人想象成為現實。他們是頭腦靈活的思想家和長遠計劃的偉大規劃者。

因為ENTJ型的人思維很有條理,而且具有很強的分析能力,所以他們往往對需要推理和才智方面的任何事情都很精通。他們通常會很輕松地指出當前狀況下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且立即產生改進方案。他們著力追求精通整個體系,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把它們作為存在的事實接受而已。同時樂于完成一些亟待解決的復雜問題,并且致力于大膽地嘗試掌握使他們感興趣的任何事情。ENTJ型的人會把事實看得高于一切,這類人思維嚴謹,所以只有通過邏輯的推理才會確信。

ENTJ型的人渴求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他們系統性地制定新計劃和研究新情況。他們樂于研究復雜性的理論問題,力求精通所有他們有興趣的事物。同時他們對于行為產生的未來結果更感興趣,而不只是事物現存的狀況。因為他們具有預見事物未來結果的能力,并且致力于向別人傳播他們的觀點,感染周圍的人,所以他們是出色的組織者,他們往往依照一套相當嚴格的規律生活,并且希望別人向他們一樣。因此他們往往最具有挑戰性,同樣艱難地推動自我和他人共同前進。

ENTJ型與INTJ型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精神能量的指向,這說明無論是外傾還是內傾的性格特征,都不影響工科專業的研究生的職業性格的培養。

4 基于性格類型上的職業指導

(一)性格的多樣性

性格測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個體更好地了解自己,熟悉自己的行為特點,并根據自己不同的特點去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然而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豐富而且多面的,單一性格或典型性格的人很少,從而大部分人都是混合型性格,只是存在程度上有所差異,測試得出的性格類型只是被測試者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征罷了。然而即使在已經標準化的量表里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個體應該結合自我綜合評價,從而可以更全面地看待MBTI測評結果。

(二)性格與職業的彈性匹配

研究發現,職業上的滿足會使個體的工作主動性更強,積極性更高,所以更愿意去工作,效率也更高。但是,性格與職業的匹配是相對的,具有一定的彈性,世界上沒有完全適合某種性格的職業,也沒有完全不適合某種性格的職業,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性格發展的時期是終身的,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即使當下性格上與職業匹配性不高,但是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得到提高。工科專業的研究生要懂得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完善性格中的不足。性格與職業的匹配選擇,只能在職業選擇上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而遇到個體在其實際的職業選擇和自我定位過程中這種情況中,我們還應該考慮個人的具體情況,比如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因素。除此之外,如果學生性格特別適合某項職業,還可以選擇與專業完全不相關的職業。這都要綜合考慮自身的因素和工作世界這兩個方面后作出的職業選擇。

(三)職業生涯指導方向

作為職業生涯指導教師,我們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調整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的內容和重點。以本研究結果為例,針對那些與電子技術方向職業匹配度高的性格類型學生,教師可將職業生涯指導的重點放在認識自身性格優勢、堅定職業理想、了解工作世界、提升職業素質和能力上。而面對那些性格類型與電子技術方向職業匹配度不高的學生,在職業生涯指導中,重點可放在學生自我探索、確定職業目標、完善自我管理和個性發展上。

針對職業性格特征的分析并不是為了簡單的了解某種工作適合某一類研究生,而是為了更加細化的幫助研究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性格,在看到自己性格優點的同時,也應該完善性格上的不足,從而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自我,找到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篇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6-0000-00收稿日期:2006-12-04作者簡介:張福遠(1978-),男,河北廊坊人,教師,碩士研究生,從事比較高等教育、教育社會學研究;宗淑花(1969-),女,河北香河人,講師,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如果撥開美國高等教育的美麗光環,籠罩在下面的本科生教育質量問題就會暴露出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會各界對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指責就不絕于耳,而其中批評最多的則是忽視本科生教學的問題。

一、功利主義的驅使

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之所以將本科生的教學置于邊緣地位,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惟利是圖”。這種功利主義的驅使讓學校和教師對本科生的教學都無法熱衷起來。

1.對經費和排名追求―――忽視本科教學的幕后黑手

美國研究型大學經費來源主要有五條渠道:聯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學費、私人捐贈以及學校的銷售和服務。以1995年為例,聯邦政府及他渠道對大學投入的研究經費總共為269億美元,而大學本身的投入為39億美元,只占總投入的14.5%[1]。可見,研究經費主要來自大學外部的支持。大學在獲得外部經費支持的同時,一些不利影響也相伴而生。其一,外部對大學的投入明顯帶有實用主義傾向。這迫使大學潛心于見效快、易贏利的應用型研究,從而忽視了基礎研究。其二,效益至上企業精神被貫穿到大學的管理之中。大學過分強調這種精神勢必會導致教師太注重個人可見業績,而忽視教學。其三,聯邦政府對大學研究經費的資助大幅縮減。據統計,自20世紀80年代后聯邦政府對研究型大學的經費資助不到以前的60%[2]。為了緩解財政危機,研究型大學不得不以更快更多的研究成果來換取外界的經濟援助。然而,本科教學與外界的經濟支持沒有直接關系,這也是忽視本科教學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了獲得更多的經費,大學必然要施展渾身解數。其中開展研究項目、建設一流的學科、追求大學的排名為各大學所熱衷,因為這些與研究經費的申請直接掛鉤。于是申請項目、引進知名教授,以此來提高學科和大學的排名,就成了大學獲取研究經費的主要手段。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Clark Kerr 認為,這種盲目的追求是造成本科教學被荒廢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他的著作《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中寫到:由于一個學校的品牌是爭取科研經費的門面,這就需要引進一流的研究教授。于是造成了大學花大價錢去挖“明星研究員”的情況[2]。然而,這些重金聘請來的大牌教授不愿意從事本科教學,大學只好再聘請專門的“教書匠”來應付本科生的教學。由此可見,研究型大學為了在研究經費的競爭中獲得更多的份額,紛紛將精力投入到研究項目的建設、學科排名的提升等領域中。而對于本科生的教學,因為不能得到實惠就自然居于次要地位了。

2.不合理的晉升與報醚機制―――教師遠離本科教學的“罪魁禍首”

人們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追求更高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這本來無可厚非,美國大學的教師對此也同樣津津樂道。問題并不在于此,而在于研究型大學不合理的晉升和報酬機制,使教師在追求這些目標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

首先,來看晉升機制。在美國許多大學教師夢寐以求的是能夠獲得一個“終身教授”的職位。然而這極為困難,申請者需要做多項獨立科研、發表高水平文章、指導博士生等工作才有機會爭取到“終身教授”的職位。這些晉升的條件中,科研和學術是最重要的因素。2001年美國博耶本科教育委員會對研究型大學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中教師在回答“你為何重研究,輕教學?”這個問題時,許多教師都提到:感覺教學并未被領導給予足夠的重視―――獎勵太少、在晉級中分量太輕[3]。這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研究型大學的教師要想獲得晉升機會就要在科研和學術上大做文章,本科生的教學自然就受到了冷落。再來看教師的報酬與學術和教學的關系。在研究型大學研究者與“教書匠”的收入差別很大,研究型教授年薪可以到20萬美元,但是以教學為生的“教書匠”教一門課只有三千美元;還要面臨失業的危險。所以在研究型大學,同事們將專心于本科教學的教師戲稱為“奉獻型教師”[4]。這種不合理的晉升與報酬機制長期存在,教師的思想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功利主義傾向,即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收入與威望,就要以研究為重。長此以往,對本科生的教學重視―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分類和評價機制的偏好

1.缺失的分類標準―――本科教學遭遇冷落的隱患分類機制會使事物產生一種“升級效應”,也就是說會產生一種追求更高類別的趨勢。美國大學的分類機制,也同樣對其產生著“升級效應”。但是,由于這種分類標準將某些重要的因素排斥在外,于是造成了在追求升級過程中的一些隱患。1900年美國大學協會確立研究型大學的兩條標準:一是該大學是否設有研究生院,二是該大學是否為大學協會會員。1970年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機構分類》的報告,其中提出了研究型大學分類的兩個量化指標:博士學位的授予數和科研經費的數量。1994年,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在1987年的分類標準基礎上,制定了新的分類標準。新標準將研究型大學區分為研究型大學I 類和研究型大學Ⅱ類。[1]

從卡內基教學促進會對美國研究型大學分類的不斷修正中,可以看出雖然分類的量化指標系數在不斷變化,但是主要是以博士學位的授予權和數量,以及得到研究經費的數量兩個方面作為標準。而分類標準中對本科教育的相關條件卻只字不提,這無疑為美國大學在追逐研究型的過程中忽視本科教學埋下了隱患。

2.有失偏頗的評價機制―――把本科教學導向低谷的無形之手美國大學的評價在世界上是最豐富的,其中以《美國新聞》的評價被認為最具權威性。筆者就以《美國新聞》的大學評價指標體系為例來說明評價機制對研究型大學本科教學的影響。其大學評價指標包括7項指標,分別是:同行評價和學校聲譽(25%)、師資質量(20%)、在校生的回返率和畢業率(20%~25%)、新生質量(15%)、學校資金(10%)、畢業率的增長(5%)以及校友捐款人數的百分比(5%)。從這7項評價指標中可以看出,沒有一項指標是直接將“本科生的教學質量”作為衡量標準。只有在“在校生的回返率和畢業率”這個選項中提出兩個維度:“其一是一年級新生的回返率;其二是6年的畢業率。”第一年的退學率往往是4年中最高的,回返率占這一標準的20%。另外,美國大學實行學分制,學生畢業少至3年,多至七八年。因此,6年畢業率成為衡量大學質量的另一重要標準,占此項的80%。于是,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回返率和畢業率,就成為了能夠代表學校教學和服務質量的標準。在這樣的評價機制下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準確的評估,也就是說本科生的教學對于大學評價影響不大。

三、學術觀念的偏差

大學是學術的圣地,教師或多或少都擺脫不了對學術的傾慕,而學者型教師正是美國所倡導的大學教師形象。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絕大部分教師都贊同這樣的觀點:學術起始于對知識的發現,即研究。因此,研究成了學術的最初含義與重要內質。教師往往把研究等同于學術,由此導致學者的職責就是研究。進而推之,學者的責任感越強,就越樂于把研究視為個人之事,就越易于出現自己埋頭搞研究的現象。美國大學的大批教師正是因為有此學術觀,才表現出重研輕教的行為。從另一方面而言,把學術等同于研究的學術觀是排斥學者以教學為重的,因為教學不是研究,本科教學尤其與學者的研究存在著諸多差異。

然而,“學術二研究”嗎?對這個概念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大學教師的職業認同。如果將學術與研究劃等號,則無法解除大學教師認識的內心矛盾。因此,必須建立新的學術范式,重新界定學術的內質。基于此,博耶先生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術觀,即學術包括發現、綜合、應用知識與教學四個方面[7]。這種新的學術觀,將學術看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發現―綜合―應用―傳播,四者交替進行、相互作用、不斷循環,構成了學術健全的身軀。而教學就是一種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于是教學就成為了學術研究過程的一個環節,也就不能被排斥在學術研究之外。如果研究型大學的學者們都能以博耶的范式來界定學術,把教學看作學術研究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給教學以足夠在重視,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學就不會受到今天這樣的冷落了。

綜上所述,美國研究型大學對功利的追求導致的短視效應,缺失的分類與評價機制以及狹隘的學術觀是造成許多研究型大學教師只顧研究不重本科教學問題的深層原因。

參考文獻:

[1]沈紅.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形成與發展[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篇11

Keyword:The new lesson mark, interest in the athletics, research, measure

前言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體育教學的目標進一步明確——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主要目標;以提倡堅持“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但是據了解,近幾年來,有很多老師都說中學生不怎么喜歡上體育課。這種現象屢見不鮮。而且素質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流。多數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也沒有多大地減少。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欠佳。有些地方的教學改革卻是做形式上的架子,而忽視了實際教學效果。而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要清楚導致這種局面的因素,下面介紹一下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因素及對策。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增城市華僑中學高一、高二、的部分學生

(二)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 觀察法3、歸納分析法

三 結果與討論分析

(一)增城市華僑中學學生對上體育課興趣的情況

通過對增城市華僑中學的1280名觀察。對體育課感興趣的男生有450人左右,約占人數的35.2%。女生有154人左右,約占人數的23.7%,感興趣人數約占整人數的29.8%;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男生有830人左右,約占人數的64.8%,女生有496人左右,約占人數的76.3%,不感興趣人數約占整人數的65.3%。

(二)影響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原因:

教材問題

教師問題

教學條件問題

學生個人因素

教學組織中的創新問題

家庭因素

(三)教材的更新改革不能符合每一個學生。

教材的更新改革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更要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在教材內容結構、目的的選擇與構建方面,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但問題就在教材的改革不可能都符合每個學生的興趣,從而就影響到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的厭學。

(四) 教師的自身問題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有關,而且與體育教師關系還大。教師因素可以分為體育教師因素和其他任課教師因素。體育教師因素主要有教師業務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新穎、教師自身的責任心不強和教學重點不在體育課教學上等因素。其他任課教師,不支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象是影響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的重要原因。使學生同他們一起認為,學習體育是沒有用的,而且會影響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

(五)教學條件的限制

在同等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和教法上,如果教學條件差,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場地、器材的數量和質量與場地、器材安排適當等,還要考慮到學校的周圍的環境問題之類的教條件。這些都是體育課堂教學的前奏;是否上好一節體育課的前提;是否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建立快樂氛圍的前提;是學生完成技術動作、掌握技能的前提。

(六)學生個人因素的問題

在體育課中,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除了客觀因素外,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往往表現為:

其一,由于學生自身的體育意識淡漠,可以說學生就沒有主動參與體育訓練的想法;

其二,由于應試教育一直占主導地位,學生平時絕大部分時間被占用,想玩不能玩;

其三,身體發展的性別差異大于智力發展的性別差異,男女學生在身體發育的不同時期,身體形態、機能水平、運動素質、運動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而且男女學生在運動中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緒影響而淡薄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七) 在教學組織方法上不夠創新

常言道:“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是行為的動因”。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該在教學上有所創新。因為:1)教師創新方法能為學生提供多種練習方法和供學生參考,使其擇優而行,以適應學生運動能力,使每個學生在生理上獲得,在心理上獲得滿足。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2)教法創新應重視對學生個性培養與發展,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抒發不同的感受。3)教法創新應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4)教法創新與學法創新相結合,對學生來說,“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對于教師來說,教會學生鍛煉比帶著學生鍛煉更為重要。5)教法的創新要注意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以獲得藝術地創造和諧愉快教學環境,使學生既喜歡體育課又喜歡體育教師。

(八) 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影響著一個孩子的成長。社會學認為,少年兒童的知識、技能、行為規范、人生目標、價值觀念乃至人格特質等,都可在家庭環境中得以初步形成。一些家長不喜歡體育鍛煉,也不喜歡過問孩子的體育活動情況和子女一起進行家庭式的體育活動。而且有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認為:體育鍛煉會分散孩子的學習注意力,無心向學,倒不如多的看書為好。大多數家長、老師認為體育學好學壞無所謂,導致學生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被剝奪,學生上體育課往往不思進取、好惡厭勞、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對完不成學習任務缺乏應有的恥辱感,更不要說培養起體育興趣了。久而久之,學生就對運動產生消極的作用,從而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而至厭學。

四、提高學生體育課興趣的措施

(一)在教材方面要進一步完善

在這個方面里,教師應怎樣抓好呢?一般來說有幾點:1,體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教師在備課鉆研教材時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娛樂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因此,教材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籃球的投籃、足球的射門、跳遠的遠度、投球的命中率等等。2,鉆研教材不僅要把握教材的魅力,還要鉆研教材的價值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等。在鉆研教材的同時,備課的結構也要很注意,在教材的娛樂性同時,將興趣導入到課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特別重視課的開始部分的心理活動,在處理教學起點時常采用趣味濃厚的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結束時設置懸念于課尾。一堂課的結束并不是知、技能傳授的終止,特別是體育知識、技能有特殊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教師在課堂尾設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實踐。

(二) 教師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等要自我增值

1、教師的職業水平: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運動能力,才能保證示范動作的準確規范,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準確而規范的示范動作,就能準確地感知動作表象,從而達到示范教學的目的。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體育應充分發揮其多種教育的功能。同時,也給我們的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目前,在原有的運動項目中,增加了羽毛球、網球、棒壘球、地擲球、門球、輪滑、獨輪車、攀巖、健身操等這一內容的變化,就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新的動作,掌握多種技能,自我提高。

2、教師自身的形象: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形象對學生有強烈的影響力,學生會模仿教師示范的技術動作,學習教師的言行舉止。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學生就對教師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在教學上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體育教師的威信:1)加強自身各方面的修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2)體育教師要具備較好的運動能力和淵博的知識并善于傳播知識。3)要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4)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熱愛本職工作。5)有敢于拼搏、不斷創新的積極進取的精神。6)要成為出色的社會活動家。體育教師只有具備以上方面條件才能樹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教師的威信是教育,教學工作獲得成功的無形巨大力量,才能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和體育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體育教師在上課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模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結構由于對課的幾個部分限制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養作用,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是在應試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生長并形成的一種固定模式,片面強調了身體鍛煉,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數學生為主要教學目標,這與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任務是不相符的。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充分利用體育教育自身的優勢,轉化限制條件為有利條件,正視自己,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大膽突破,既尊重傳統,也不要被傳統所拘束。既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要創造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課都做到教法新穎,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面向跨世紀的青少年,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每節課都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特點,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四) 讓學生了解到上好體育課的重要性

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上好體育課的重要性,才能逐漸培養出學習體育的興趣來,使學生認識到,上好體育課不僅僅是為了身體好,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質。在培養學生的正確觀念的同時,加大對體育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家長和其他任課教師也能充分體會到這一點,成為學生學習體育的有力后盾和積極擁護者,真正從思想的深處接受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

(五)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穎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步驟、程序、規則、方式等,包括教法與學法。教法起著組織、控制、激發、引導、示范、說明、概括、評價等作用,學法起著主體、目的、內化、發展等作用。教法和學法是有機聯系不可侵害的整體,有什么樣的教法,就會有某種相應的學法,或者為了建立某種新的學法,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教法。

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穎體育教學方法:一是要堅持內因(學生)與外因(教師)的辯證統一;二是要堅持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三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教學手段為核心,以教學組織為主線,以教學策略為龍頭;四是要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選擇,合理地組合,正確地運用。

五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要求體育課的課堂效率有普遍提高 ,提高學生上好體育課的積極性和興趣是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2 、教師和家長對體育學習的重視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3 、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手段。

4 、 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是提高學生體育興趣的基礎。

(二)建議

1、 加大素質教育的宣傳廣度的和深度,切實使全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2、 采取新型的學生成績考核制度,使學生認識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擺脫傳統觀念的不良影響。

3 、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切實了解學生想干什么想學什么,靈活機動的安排教學內容,切合本校的實際,開展具有自己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

4、 加強教師基本功的鍛煉,加強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在科研中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廣州體育學院2004—1饒紀樂

2、《高中女生厭學體育課行為的歸因研究》體育函授通訊2002-18(2)84-85楊莉敏

3、《淺談體育教師的身心素質》體育師友 2001(2)21吳杰嬋

4、《體育教學中的形象教學》體育師友羅宏中

5、《談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體育師友2001(4)7高松、楊渝晴

6、《高校田徑選修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體育師友2000(1)鄧澤祥、李志敏、崔曼峰

篇12

一、課堂問題行為的類型

結合奎伊(Quay,H.巴)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國心理學家根據調查研究把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向性攻擊型的問題行為,如上課愛出風頭、與同學不能和睦相處等行為;另一類是內向性退縮型問題行為,包括過度的沉默寡言、膽怯退縮、過度焦慮等。后一類課堂行為如上課時凝神發呆等注意渙散行為,抄襲作業等草率行為,膽小害羞、不敢回答問題的退縮行為等,雖然不會直接干擾課堂秩序,但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我們不少教師比較重視直接干擾課堂秩序的問題行為,卻比較輕視沒有直接干擾課堂秩序的問題行為。其實,后一類問題行為更值得引起教師們的注意,因為這些問題行為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為此,對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了很多問題。

二、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歸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1.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歸因分析

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有與其他課表現共性的方面,結合英語課程的特點,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問題行為也有其相應的特點。誠然,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形成一般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通常,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教師方面。在新教材《GO FOR IT》的使用中,出現了較為普遍的問題,如:提早出現分化,個別學生對英語學習持放棄態度;教材篇章少,文本缺乏,不利于初一學生課堂學習中有所依靠;每個單元的詞匯量大,增加了記憶難度;教材的語法分布較分散,缺乏系統性等等。教師由于缺乏對教材的理解,教育理念的深入,備課時的預設不夠等,在課堂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行為。因而絕不能把學生的問題行為完全看成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師的失策主要表現為:

①教學方式方面

教師教學方法呆板、枯燥,不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過難或過易,講課速度過快或過慢;表達能力較差,課堂語言含糊不清;教師缺乏活力,精神不振等等。在課堂上,你跟我讀,我說你答的對話交際,也局限于機械性的,更談不上意義操練或實際運用了。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產生較嚴重的對抗。這些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問題行為。如果教師缺乏正確的課程觀以及教育觀,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們產生消極對待,引發畏難情緒,由此誘發他們的問題行為,甚至會導致外向性對抗行為,直接于擾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使教學變為無效、低效活動。

②低效的課堂管理行為

教師在課堂中缺乏適當的管理,也是引發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教師放棄管理的責任,放任學生,使課堂未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和教學環境,學生也因缺乏指正的機會而出現違反課堂規則的行為;二是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做出過敏反應,對學生大加訓斥,甚至體罰,讓學生在課堂里感到冷酷,從而誘發學生攻擊性問題行為。教師一味的放任自流或課堂管理不當,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卻是一生的影響。作為教師,要的是責任心和愛心。在課堂上,多一份愛心去關注你的學生,獲得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生對你的愛戴,少一些問題行為,少一批問題學生。

為了更進一步分析研究學生課堂人際交往的特征,筆者設計了《課堂行為觀察記錄表》,把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的各種行為表現歸納為8個大類,具體為:聽課、回答、質疑發問、討論、思考、操練或交際、做小動作等,來觀察問題行為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行為。

按設計的方案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觀察,觀察任務具體由任課教師承擔,該教師觀察記錄20多節課,重點分析5位有明顯的課堂問題行為的學生和12位其他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統計結果見下表:

注:課堂教學時間為40分鐘,以上數據為觀察對象在課堂上的平均數。

(2)學生的身心因素。課堂中大量的問題行為還與學生的身心狀況直接相關,可能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主要有:

由于教學內容太難或太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或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學生感到厭煩。另外,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學習、行為方面的各種要求,有的學生順利地達到了教師的要求,頻頻成功;而有的學生則連遭挫折,面臨失敗的威脅。再則,一些英語學習差的學生,發現自己無法從學習或競賽中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時,常以問題行為來尋求教師和同學的注意,爭得自己在班級集體中的位置。

2.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應對策略

(1)教師方面

①合理運用課堂評價,促成學生的成功經驗,實現教學互動的雙翼

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的教學方法,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巧妙的駕馭課堂,這是避免新課程下大量的問題行為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主要的途徑。在英語課堂上,合理運用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另外,學生的成功經驗,通常會激發他們的愉悅情緒,降低挫折水平,從而避免或減輕問題行為。學生的失敗所導致的挫折感往往是有些問題行為產生的原因。因此,教師要確保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適當的成功率,尤其是將課堂活動規劃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難的適度范圍。教師對學生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的適度選擇,有助于學生的成功感受,進而減少問題行為產生的可能性。通過教師的“善教”和學生的“樂學”,實現教學互動的雙翼。

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學充滿童話色彩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充滿關愛,尤其要關心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因為師生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可以縮短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因此,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不同層面協調師生關系。

(2)學生方面

①選擇有效方法,及時終止問題行為,提升教師教育智慧

學生的問題行為,大多以輕度為主,因而大部分問題行為只需教師運用一定的影響方法便可得到制止。在英語課堂中,結合英語學習特點,通??梢圆捎冒凳?、轉移注意、創設情景等方法有效制止學生的問題行為,既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又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真正實現教學互動,把教師的教育智慧提升到新的高度。

②對學生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指通過改變學生的認知、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來改變學生外部行為的一種方法。其主要任務是排除阻礙個人潛能實現的障礙;調整個人的自我意識,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心理輔導的成敗取決于師生向認識距離的縮短和情感隔閡的消除。教師應該對學生充滿信心,誠懇待人,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和鼓勵。還要尊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從學生的感受出發去看待問題,調動學生自主地、積極地矯正自身的課堂問題行為。

參考文獻

[1]鄭金洲,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篇13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9)01-0081-04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產業安全鏈重構:突破跨國“鏈主”縱向控制的理論和對策研究》(08BJY08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長江三角洲地區R&D的行為模式和技術轉移問題研究》(06JJ790018)。

一、引言

區域性貨幣一體化,指的是某一區域內有關國家和地區在貨幣金融領域中實行協調與聯合,形成一個統一體,最終實現統一貨幣體系的過程。它是以歐元之父蒙代爾等人提出的“最優貨幣區理論”為指導而進行的一場貨幣體制革命。該理論認為,最優貨幣區是指由一些彼此間經濟比較開放,商品、勞動力、資本流動比較自由,經濟發展水平和通貨膨脹率較為接近,經濟政策比較協調的地區所組成的獨立的貨幣區[1]。這種最優貨幣區的主要特點是,在該貨幣區內,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區內各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比較協調,各成員國之間采用固定匯率制并保證區內各種貨幣的充分可兌換性[2]。目前,將區域貨幣一體化變為現實的是歐洲,1999年歐盟的建立和2002年歐元的正式流通,標志著歐洲大陸已經成為一個經濟貨幣聯盟。

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前,亞洲地區的貨幣金融合作幾乎為零,亞洲各國也正是從東南亞金融危機慘痛的后果中認識到了亞洲進行貨幣合作的必要性。2000年5月,在泰國清邁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上,東盟10+3的財政部長通過了日本提出的東亞貨幣互換協定,其主要內容是建立一筆備用貸款基金,各國出資額將按照其外匯儲備額比例分攤,在亞洲地區發生短期資本急劇流動等情況下相互提供干預基金,建立一個預防新的貨幣危機的監督機構?!扒暹~協議”是一個以雙邊貨幣互換為核心的緊急融資框架,按照這個協議,亞洲地區已經締結了多個貨幣互換協定,其中,2002年3月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之間締結的日圓與人民幣之間的互換協定意義最為重大。在2002年7月召開的亞歐財長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提出一項提案,為未來以單一貨幣為目標的亞洲貨幣體系描繪出大體的輪廓,這項提案認為大約到2030前后出現單一亞元、亞洲央行和貨幣同盟。2008年5月,第十一屆東盟+中日韓(10+3)會議集中討論了“清邁倡議”多邊化的資金總規模,東盟和中日韓的出資比例,并于會后發表了《第十一屆10+3財長會議聯合聲明》。擬構建“東亞外匯儲備基金”,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地區金融危機。

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動蕩正在逐步蔓延,亞洲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因此,研究利用區域貨幣一體化和經濟政策協調來遏制金融危機對區域經濟的沖擊,保護區域內經濟的健康發展,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嘗試引入經濟特征指數,并采用層次賦權方法(AHP)計算經濟一體化指數,對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程度進行定量評價。通過與歐洲共同體建立之初的經濟一體化程度進行比較,結論表明,盡管亞洲最優貨幣區的建立尚存在大量障礙需要克服,但東亞地區已經初步具備經濟一體化的基礎。

二、東亞貨幣一體化的可行性分析

1.最優貨幣區理論

分析一個區域經濟能否實現貨幣一體化,首先必須了解該地區的經濟同一化程度。一個國家或地區要加入最優貨幣區,必須對加入后的收益和成本進行權衡,這是因為,統一貨幣區的形成,一方面能給參與者帶來匯率穩定的好處,但另一方面,也會使參與者失去一定的經濟自[3]。我們以某國加入最優貨幣區的決策過程為例,來說明經濟一體化程度對加入貨幣區決策的重要性。如果某國與一個已經建立的貨幣區中各成員國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資金流動十分暢通,那么,某國加入這個貨幣區后,通過穩定匯率和統一貨幣的發行,可以使某國與貨幣區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資金往來減少不確定性,這將為某國帶來極大的收益。也就是說,某國與貨幣區內成員國的經濟貿易一體化程度越高,加入統一貨幣區給中國帶來的收益也越大。

另一方面,某國加入貨幣區后,必須讓渡一部分經濟自。假設出現一個未預期的供給沖擊,使某國國內出現失業率上升和消費萎縮的局面,但某國又不能夠自主調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就是加入貨幣區所導致的損失。但是,如果某國和貨幣區內其它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在其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比較大,那么,國內的通貨緊縮可以通過出口商品價格的下降而成為拉動區域內貿易的有利因素,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可以使資本流出,在貨幣區內其它國家找到投資機會,失業的狀況也可以通過勞動力流動而得到緩解。因此,某國與貨幣區內成員國的經濟貿易一體化程度越高,加入統一貨幣區的損失也就越小。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圖形表示這個結論。

圖1、經濟和貿易一體化程度與加入貨幣區的收益和損失

如圖1所示,收益曲線的斜率隨著經濟和貿易一體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損失曲線的斜率隨著經濟貿易一體化程度增加而減小,兩條曲線相交處(G點)就是收益與損失相等處,一國從此處開始可以做出加入貨幣區的決策。因此,G點也是形成最優貨幣區的臨界點。

2.東亞建立最優貨幣區的現實可行性

在亞洲,東亞、南亞、西亞和中亞地理上相對獨立,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風俗習慣上都有明顯差異,經濟發展也各有特色[4]。既有中國、印度這樣的傳統農業大國,也有韓國、新加坡這樣的新興工業化國家;既有以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要經濟支柱的東盟國家,也有以出口石油資源為主的西亞“歐配克”。從經濟合作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基礎來看,東亞經濟一體化程度在亞洲來說是最高的,因此,亞洲的貨幣一體化,應當從東亞的貨幣合作出發,走次區域一體化向區域一體化過渡的道路,而不可能像西歐那樣一次性地全盤一體化。

考察東亞經濟一體化程度,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包括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其次應當考察各國產業結構的差異,最后是分析東亞各國的貿易依存度狀況。

(1)宏觀經濟基本面

東亞共有10個經濟體,既中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國土總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9億。從人均GDP來看,在東亞地區屬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有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新加坡,當然,韓國作為“四小龍”之一,其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視。除以上幾個經濟體外其他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差距比較大,其中,日本的人均GDP是人均GDP最低的印尼的40倍。從經濟發展態勢來看,近十年來,經濟增長率比較高的國家有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而且這幾個國家的通貨膨脹控制的也比較好。從總體上來說,除日本外,東亞各國的經濟增長率比較一致,但在通貨膨脹方面,各國差異比較大,印尼和菲律賓的通貨膨脹明顯過高。通貨膨脹率的不一致,表明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存在較大差異,這給貨幣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政策協調方面增加了難度。

(2)產業結構趨同程度

除了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等指標,各國的產業結構也是經濟一體化程度的重要標志。這是因為,一國產業結構會極大地影響其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的實施,如果各國的產業結構相差太大,相同的政策措施會對各國產業造成截然不同的影響,那么各國進行宏觀政策協調就會遇到很多障礙,也就相應加大了政策聯動的成本。

20多年以來,東亞各國的產業結構變遷都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傳統農業大國如中國、印尼、菲律賓都基本了工業化進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急劇下降。其次,除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以外,東亞各國基本形成以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最后,服務業在東亞各國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在一些國家已經超過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傊a業結構趨同化是東亞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東亞實現貨幣一體化最為有利的一個先決條件。

(3)國際貿易依存度

實行區域貨幣一體化,最直接的動因是實現各國貨幣之間匯率的穩定,以促進各成員國之間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因此,成員國之間貿易依存度的高低,是衡量建立統一貨幣區是否必要的根本標準。同時,成員國之間貿易依存度的高低,也直接關系到加入貨幣區的收益和成本問題,因此,任何區域共同體的設立都必須考察區域內貿易在本國貿易中所占比重。東亞各國的區域貿易依存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進口和出口的區域內貿易已經達到了貿易總額的45%以上[5],而且,在貿易依存度指標上,東亞各國體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各國數據都達到了很高的趨同度。與西歐1979年時的狀況相比,東亞區域內貿易依存度已經基本達到了當時西歐的水平[6][7],不僅在貿易比重上相差無及,在占GDP比重上也僅是稍微落后。

三、東亞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定量測度

為了進一步定量測度東亞經濟一體化程度,我們采取層次分析方法計算綜合反映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一體化指數”,并將其與1965年歐共體成立時經濟一體化水平相比較。

在經濟一體化程度測度方面,由于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特征是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因此,要得出綜合性的經濟一體化指數,必須對選定的經濟特征變量設定權重。在這方面,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個較好的工具。層次分析法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A. L. 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在能源政策分析、產業結構研究、科技成果評價、經濟發展規劃、人才考核評價以及發展目標分析等許多方面,AHP應用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我們利用AHP設定指標權重的思路是:首先建立地區經濟特征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各個經濟特征變量在指標體系中的權重;最后,計算綜合經濟特征評價指數。

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根據前面對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定性分析,我們宏觀經濟基本面、產業結構和國際貿易依存度三方面來描述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特征,而三大一級指標內部又包括一些二級指標(見表1)。

2.確定各指標權重

設定各指標權重的方法是,在判斷矩陣中對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根據設定的標度為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打分,通過得分加總就可以得到指標權重。首先給出判斷矩陣標度的含義(見表2)。

接下來,我們分別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打分(見表3、表4、表5、表6)。

通過打分,可以計算得到各個二級指標的權重(見表7)。

3.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指數的計算和比較

通過計算各經濟特征指標的權重,可以得出區域內各國家的經濟特征指數值,進一步來看,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可以由區域內各國家經濟特征指數值的差異來確定,因此,經濟特征指數的方差就成為度量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可行指標。該數值越小,表明各國之間的經濟特征差異越小,經濟一體化程度越高。具體方法是,首先計算各國家的經濟特征指數值Ei:

然后再計算Ei的方差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指數:

結合東亞的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數據,我們計算得出其2006年經濟特征指數值分別為27.14、34.55、26.44、32.19、35.20、20.59、22.28、17.89、34.17、23.89,區域經濟一體化指數為39.52。應用同樣的方法,我們計算出1965年歐共體成立時,其成員國法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指數為34.93。由此可以發現,目前東亞(包括東南亞地區主要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程度,已經接近歐洲共同體成立時的水平,可以加快經濟一體化進程,并在時機成熟時考慮發行僅在東亞內部流通的共同貨幣。

四、結 語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重新引發了人們對區域經濟政策協調的討論,這不僅需要我們對衍生品金融創新的風險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同時,也對各國在危機爆發時的區域政策協調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一輪的金融危機風險,作為全球矚目的新興經濟體,東亞地區在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金融風暴之后,更有理由著手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和貨幣一體化進程。我們認為,東亞區域貨幣體系的形成大致應有三個層次:一是建立區域內的危機解救機構,例如東亞貨幣基金EAMF(East Asia Monetary Fund),用以應對類似目前的全球金融風暴和流動性緊縮危機;二是建立起類似歐洲匯率機制EMR的東亞匯率聯動機制EAERM(East Asia Rate Mechanism),初步實現區域內貨幣政策協調;三是最終過渡到東亞單一貨幣區EACA(East Asia Currency Area)[8]。

總之,雖然現階段建立起完善的單一貨幣區的條件還不具備,但東亞各國可以循序漸進地構建區域貨幣體系,通過區域層次的貨幣合作,確保穩定的外部金融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最終實現貨幣合作的目標。盡管東亞地區的相互貿易依存度還處于起步階段,資本、勞動等要素自由流動尚需進一步的發展,經濟貨幣政策有待進一步協調,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東亞正在成為本世紀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區域內各國的經濟聯系正逐步加強,尤其是貿易自由化進展迅速,這些都為貨幣合作以及建立貨幣區提供了經濟基礎。貨幣合作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貨幣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的互動作用也已經被歐盟一體化的經驗所證明,因此,東亞地區貨幣合作的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參考文獻]

[1]徐明棋.最優貨幣區理論:能否解釋東亞貨幣合作?[J].世界經 濟研究,2003,(10).

[2]Tamim, Bayoumi. A Formal Model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1994, 41:537-554.

[3]Mundell, Robert.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51:509-17.

[4]顏華國,蔡宏波,林舒.東亞貨幣合作的經濟基礎――基于Frankel-Rose內生性假說的新檢驗[J].國際貿易問題,2008,(3).

[5]林樺.從成本與收益看東亞貨幣合作的前景[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6]Goodhart, Charles.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J]. EuropeanEconomic Review, 1996, 40 :1083-1090.

[7]Martin Feldste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and Monetary Union: Political Sources of an Economic Liabil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7, 11:23-42.

[8]陳淼鑫.最優貨幣理論及東亞單一貨幣區的構想[J].財經研究, 2002,(2).

Feasibility Study of East Asia Monetary Integration: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Xu Bin1,Zhou Shaodo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