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法律法規的應用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中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不得泄露患者隱私。手術室護士在接送患者、術中護理、訪視患者時,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有關病情及治療護理的問題有告知的義務,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既要體貼關懷,又要掌握原則,注意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未經患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隱私,更不能惡意傳播。保護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是手術室護士的責任和義務。
3手術室查對的法律問題
查對制度是手術室核心工作制度之一,包括患者查對、手術部位查對、物品器械查對、輸血輸液查對。手術室護士對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避免發生差錯事故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引起醫療糾紛,如手術患者在麻醉前、手術前、離開手術間前由手術醫生、手術護士、麻醉師共同進行三方核查;器械物品由當臺手術護士進行四次清點;輸液應三查七對一注意;輸血應三查八對等[1]。
4手術中患者物理損傷法律問題
手術中常見的物理損傷包括:手術安置不當導致損傷、患者墜床、摔傷、氣囊止血帶及高頻電刀使用不當導致損傷,因此應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章制度及注意事項。
5手術標本管理的法律問題
手術標本病檢結果確定病變的性質,關系到患者進一步的診斷、治療、護理、預后,其留取保存送檢等過程至關重要,因此術中取下的任何有價值的組織均應保留,嚴格按照標本留取制度進行處理,未經醫師許可,護士不可私自丟棄,術畢由手術護士親自與術者核對無誤后方可由醫生填寫檢驗單,送檢人員核對無誤后送至病理科,與病理科人員詳細交接登記雙方簽字。
6術中醫務人員語言的法律問題
手術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都處于清醒狀態,對手術進展情況,尤其是醫護人員的語言交流十分關注。有些醫護人員在手術中忽視患者的狀態,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手術不順利或儀器設備出現故障時進行討論;有些帶教老師在帶學生上臺時,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大聲呵斥;有些醫護人員在術中用急躁、粗暴、惡劣的態度對待患者;在回答患者或家屬的問題時不慎重,過于武斷,這些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引起患者對手術質量和醫生技術產生懷疑,一旦術后效果不好,成為患者投訴的依據[2]。因此醫護人員應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提高語言的審慎性,不討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保證手術進程的嚴肅性。
7手術護理記錄中的法律問題
手術護理記錄單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遺漏記錄已實施的護理措施;記錄內容欠準確;護理記錄有涂改;護理記錄與醫生記錄不符。手術護士應組織學習手術護理單的書寫規范,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規范用語,應客觀、真實、準確、完整、字跡清楚工整,不得漏項、涂改、刮貼,加強與醫生溝通,保證醫療護理記錄一致,并由多級人員嚴格把關,以免由于手術護理記錄的缺陷引起法律糾紛。
8手術室感染控制的法律問題
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患者的預后及醫院的醫療效果。手術室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是:手術室布局不合理;防護意識薄弱;屏障隔離缺陷。因此手術室布局應合理,采取手術室和供應室一體化管理,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執行環境清潔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提高手術人員的無菌觀念及自我防護意識[3];加強手術所用一次性物品和無菌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用后必須毀型,做到無害化處理,嚴禁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而導致疾病傳播;加強手術污物的管理,對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手術器械、醫用垃圾應嚴格消毒處理。
篇2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發展項目(建設期2011-2013)研究成果、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院級重點課題《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的設計研究》(課題編號為JG2011002)研究成果。
引言
十七世紀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其最大局限是不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且課堂氣氛十分沉悶[1,2]。而分組教學法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變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3],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能力。
《EHS法律法規》是我校新開專業“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為后續專業課程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了解和學習,為專業課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該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門課在我校也是首創的,那么如何上好這門課成了我開學初最經常思考的問題。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采用了分組教學法,并在應用過程中根據本課程的特征進行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
一、分組教學法簡介
分組教學法就是把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則,在班級內部將學生分散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應的教學和學習任務[4]。
二、分組教學法案例
本學期《EHS法律法規》課程中的《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兩部法律的講授采用了分組教學法,本文僅以此案例闡述分組教學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分組
在教學前將學生分組是一個基礎,分組的成敗與否將直接決定在后續教學中的效果。通常分組的方法有自愿組合和指定組合。
自愿組合就是根據學生的意愿自由組合,其優點在于同學之間比較熟悉,在完成任務時會比較放松,其缺點是由于彼此之間太熟悉,導致組內約束力較弱,完成任務時不能保證每個成員都努力,這樣就無法完成當初分組時的目標。
指定組合就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學生進行分組,比如按照學號或宿舍進行分組。按照學號指定組合時,組內成員彼此之間相對不熟悉;而按照宿舍進行指定分組時,缺點也很明顯,如組內成員性別單一,或者宿舍內部個別人有矛盾等。
而本人在《EHS法律法規》的實際教學中,創新了傳統的分組方法,采取了抽簽的分組方式,抽簽是采取隨機的方法任意抽取號碼,抽到相同號碼的同學就分在一組。這種方法比較隨機和公平,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一個50人的班級為例,每組7人,共7組,在上課之前準備好撲克牌,號碼1-7,每個相同的號碼準備7張,最后還有一位同學落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決:準備1張大王(或者其他有特色的號碼),在抽簽之前告訴大家,抽到大王的同學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她)可以選擇去任意一組。這種抽簽分組方式氣氛活躍,也是課程開始前調動課堂氣氛的好方法。本人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抽簽分組的方式非常適合于分組教學法。
分好組后,分別確定各個組員的身份,比如組長、計時員、觀察員、演講者、一般成員等,并明確相應職責。
(二)組內合作完成任務
分組完成并確定各個成員的身份后,組長在老師指定的任務中隨機抽取一項任務。抽到任務后,在組長的帶領下,各組員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共同完成此項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應該經過合理的篩選。以本人其中的一次課堂“安全生產法”為例,經過認真思考合理篩選,本人確定任務如下:①找出學校現存安全隱患,拍照并做ppt演講;②任選一種消防器材,演示其使用方法,可現場講解,也可做成video;③結合身邊實例,自編自導小品,主題是《安全生產法》;④去學校建筑工地實地勘察,講解《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這些題目是本人深思熟慮想出的題目。經過實踐發現,這些題目組員內都能很好的合作完成。
(三)成果匯報與評價
小組成員必須向教師及其他組員匯報組內活動成果,并且可以針對學習情形和活動結果,討論在小組合作的歷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心得體會,以及如何解決和改進提高。
成果匯報完畢,需要及時對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一般來說,成果評價可采取教師評、組內自評、組間互評的方式來進行[5]。本人采取的評價方式是組間互評,具體做法是每位同學把手中的小紅花(提前發給他們)貼給他們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小組(不能貼給自己小組)。貼完小紅花后,各小組的成績一目了然。最后老師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各組的協作意識與組員的參與程度等對各組進行點評,以鼓勵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議。老師的點評旨在畫龍點睛,重在鼓勵。
三、取得的效果
分組教學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順利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不僅如此,小組的分工體現了學生接受教育的平等互利的原則,每個學生,不分優劣,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給我和學生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讓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分組微生物學網絡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法探討教學策略
總之,分組教學法徹底打破了“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注意力的中心,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開發潛能,培養能力,收獲快樂。
參考文獻
[1]丁瓊.水工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學園(教育科研),2012,(12):57
[2]侯占峰.[J].山西電教,2011(01):12-15
篇3
關鍵詞 :中職;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 2014) 02-0070-03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的倡導者羅杰斯提出,學習是人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是個人潛能和人格的充分發展。它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包括“傾聽、尊重、開放的心態以及多維的視角”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而教師充當引導者,用開放的心態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不同維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獨立性,為學生主動學習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專業知識,同時在小組活動中鍛煉團隊合作能力。
常見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包括體驗學習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和技能訓練等。這些教學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八個原則:教師應該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呈現者:使用活動和資料激勵、幫助、挑戰學生;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就業技能:形成性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對學生有幫助;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愛好。克伯( Kolb)的“體驗學習圈”將體驗學習設計為包括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及主動實踐四個階段的環形模型(如圖1所示)。具體體驗是指讓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指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指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主動實踐是指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教學現狀
“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是食品專業的基礎課,理論性較強,且與食品生產實踐聯系緊密,是食品安全控制技術的前導課程,在食品類專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該課程目前大部分教材為高等教育用書,針對的讀者是本科院校及大專院校的學生,如吳曉彤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周才瓊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課程建設教材《食品標準與法規》、張建新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法規》、艾志錄主編的《食品標準與法規》等,上述教材的理論教學主要包括食品法律法規基礎知識、我國食品法律法規、國際和部分發達國家食品法律法規、食品標準知識、我國的食品標準、國際食品標準、食品生產市場的市場準入、食品認證管理、食品質量管理體系等內容。這種課程體系理論知識繁雜,缺少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以解讀標準和法規為主,枯燥且實用性不強,不符合中職畢業生的行業崗位需求,但目前暫無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的相關教材。因此,應根據社會、企業和學生的需求,以夠用、通俗為原則,對該課程的內容進行調整。另外,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聽講,壓抑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也是單一的,教師是唯一的評價者,只強調知識水平的掌握,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等方面的評價。因此,必須對現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就業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筆者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理論對該課程進行教學設計,在了解行業崗位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實踐,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思考、分享、評價、反饋,系統地完成該課程的重點知識學習,達到崗位的任職要求。
(一)教學內容設計
進行課程設計前,首先要了解行業崗位需求。食品類專業的中職畢業生一般從事生產操作、品質控制、在線質檢、食品標簽設計等崗位工作。這些崗位承擔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負責食品的安全生產、質量管理、查閱國標、編制企業標準、許可證管理、設計食品標簽等,根據這些崗位的用人要求,通過該課程的系統學習后,不僅要求對《食品安全法》有全面、清晰的認識,具備食品質量安全的意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食品企業實際生產中進行應用,還應該會查閱食品安全標準,能根據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能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鑒別和設計食品標簽等。所以,筆者在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中,以項目為主線、以學生活動為導向,開發了3個教學模塊、6個項目、10個學生活動,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二)教學方法設計
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體驗學習圈”理論設計學生活動,用學生熟悉的案例通過情境模擬、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合作學習等方法引導他們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讓他們實現“看后能記住,做后能明白”。下面介紹三例學生活動的教學過程。
法律的特點及立法程序學生活動是“制定規范性文件——××宿舍管理規定”。(1)具體體驗階段。播放《食品安全法》立法過程的視頻,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宿舍組長組織組員制定本宿舍管理規定,并記錄制定規定的過程。(2)反思觀察階段。各組展示宿舍管理規定的內容,并介紹制定過程,教師以宿舍管理規定的內容及制定過程引出法律的特點及立法的程序,其他學生指出展示組存在的問題,并在不同顏色的便條紙上歸納規范性文件的特點及制定程序。(3)抽象概念階段。教師將大家的發言、便簽紙進行歸納和補充,并總結出法律的四個特點及立法的四個程序。(4)主動實踐階段。設立遞進式的學生活動“食品檢驗室管理規定”。學生可以驗證第三階段學習到的法律的四個特點及立法的四個程序,并將其運用到“食品檢驗室管理規定”的實踐中去。
食品安全法——從業人員良好衛生習慣學生活動是“我是一名講衛生的食品生產工”。(1)具體體驗階段。播放從業人員良好衛生習慣的視頻,以年齡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分組,各組選出1—3名學生扮演食品生產工人,組內其他學生通過文字、圖畫的方式描述從業人員應該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并在黑板上展示。(2)反思觀察階段。各組扮演者根據展示的內容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出這些生產和生活習慣,其他學生觀看展示和表演。教師根據各組的表現引出食品從業人員應該具有的良好的衛生習慣,其他學生指出展示組存在的問題,并在不同顏色的便簽紙上歸納食品從業人員的行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3)抽象概念階段。教師將大家的發言、便簽紙進行歸納和補充,并總結出食品從業人員應該養成的衛生習慣。(4)主動實踐階段。很多中職學生在寒暑假都有到食品企業短期實踐的機會,對于在真實工作崗位中從業人員是如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食品安全主管是如何監督管理的,學生可以通過實踐驗證第三階段的知識,并將它們運用到真實工作崗位中去。
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學生活動是“認識和設計預包裝食品外包裝”。(1)具體體驗階段。播放“食品標簽知多少”視頻,以喜歡的零食種類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組,給出任務:收集5件本組喜歡的零食,指出它們的外包裝標簽標識上有什么內容,是否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要求。各組將收集到的食品或圖片進行展示并作說明。(2)反思觀察階段.教師根據各組的表現引出預包裝食品標簽中應包裝哪些內容,其他學生指出展示組收集的預包裝食品外包裝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改正的意見,并在不同顏色的便條紙上進行歸納。(3)抽象概念階段。教師將大家的發言、便簽紙進行歸納和補充,并總結出預包裝食品標簽的要求。(4)主動實踐階段。給出遞進式任務:“假如你是一個××食品廠的食品工藝員,請為出廠的××食品設計一個外包裝,要求有合格的標簽標i只。”各組可經過查閱資料、討論、圖畫或模型做出食品外包裝并在黑板上展示,配以說明。學生可以驗證第三階段的知識,并將它們運用到真實工作崗位中去。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準備好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利用顏色、道具、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教學內容。設計多種多樣的分組形式,讓學生有機會與不同的合作對象交流、溝通、合作。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啟發性教學、學生自學后進行課堂討論、學生經過調研后上講臺講述等方式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傾聽分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加深對食品法律法規的理解。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程的教學評價以教學活動的價值性判斷為依據,形成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其中以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為主。
診斷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課堂提問上,對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課堂提問和討論,診斷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分析盡快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可采取不計分方式。形成性評價主要體現在學生活動和課后作業上,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進行評定,形成“組織計劃+自我評估+小組評估+教師評估”的評價成績,以正確判斷學生身心發展的價值所在。對重要的知識點可布置課前或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50%。終結性評價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
篇4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70-02
政策法規知識是導游人員的工作方針,旅客在旅游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導游人員要以國家的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予以正確處理。導游人員自身的言行更要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要求。因此,熟練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政策法規知識,對將來從事導游工作的中職旅游專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以廣東省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探討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旅游專業政策法規教學中的運用。
一、中職旅游專業政策法規課程教學現狀
廣東省陽春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旅游專業政策法規課程使用的是廣東省導游人員考評委員會辦公室2011年編寫的教材。該課程是以旅游活動領域中各種法律關系為研究對象,以法學理論為基礎;以現行旅游法律法規為核心,將法學理論與旅游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該課程探討了旅行社管理、導游人員管理、旅游安全與保險、旅游交通與出入境管理、旅游住宿與食品、旅游資源、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旅游合同諸方面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由于政策法規課程中法律條文較多,教學內容相對單調、枯燥,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過多抽象的法律條文的講述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容易產生消極厭學情緒,缺乏學習熱情,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欠佳,因此,必須找到適合政策法規課程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指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媒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即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的要求,組織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調查、閱讀、分析、討論和交流,學習掌握知識,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第二,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提供真實的案例。第四,注重學生思辨和推理過程。從案例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可發現,在中職旅游專業政策法規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案例教學法在旅游專業政策法規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準備階段
任何一次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不應是隨意的。為了確保教學的規范,以及保證教學效率,在課前,教師應精心地做好準備。
1.確定教學目標。案例教學中,首先要落實具體的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師對案例的收集、選擇、組織才有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也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和談論提供了方向。
2.精心設計案例。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因此,在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就應編寫和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案例。教學用的案例既要與教學目標相匹配,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相銜接,還應是教師能把握得了、學生易于接受的案例。
案例的編寫是課堂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需要注意的是,編寫的每一個案例都必須是帶有問題的,沒有問題的案例是沒有用的。下面是筆者在講授“旅客航空運輸管理”這個內容時編寫的一個教學案例:
一次狀況不斷的旅行
陽春中職“超人氣”組合一行人準備選擇坐飛機去哈爾濱旅行。A帶了女生化妝用的修眉剪,B帶了陽江的一套名牌刀具。C據說帶了給黑龍江一個網友的當地特產,但拒絕接受安全檢查。D的機票是其媽媽幫買的,機票上是媽媽的名字。到了機場E發現自己的機票丟失了,怎么也找不到。F帶了40公斤的東西(包括滑雪用的雜七雜八的東西)。由于大霧,飛機的起飛時間由原定于上午九點推遲到下午三點。
經過千辛萬苦,這一行人終于登上了飛機。其中D不知通過何方法竟然登上了飛機。飛機起飛時,空姐吩咐乘客系好安全帶,A沒聽,因為A是標榜自由不受束縛的,結果飛機在起飛過程中,受氣流影響顛簸,A被撞傷;B雖系安全帶但在飛機顛簸過程中也被撞傷。同時,機上一人據說有心臟病,飛機發生劇烈顛簸使該客人摔倒,病發身亡。C本人頭部被撞傷,無顏見網友,倍感心情低落。據說C還為自己的行李辦理了托運,其中有專為其網友帶的廣東產的煲湯瓦罐,因為顛簸而破裂。D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在這次顛簸中也被摔壞。
這個案例涉及禁運規定、旅客運輸憑證、行李運輸憑證、承運人對旅客的責任、承運人對旅客隨身攜帶和托運的行李的責任、承運人對延誤旅客和行李運輸的責任、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的賠償責任等七個旅客航空運輸法律規定。
3.設計教案。準備好了教學案例,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學要求以及所準備的案例來設計教案。
(二)課堂實施階段
1.呈現案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呈現案例的時間。什么時間呈現案例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對教材、學生、教學環境的認識,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思想水平和藝術風格,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常用的呈現方式有:(1)給每一個學生發放一份文字案例;(2)生動形象地描繪案例中的內容;(3)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案例;(4)利用即時的刺激或環境制造真實的案例或學生自己表演案例。
2.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中心環節。教師將案例交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分析討論案例可分小組進行,分析結束后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組織與引導學生,教師充當討論的配角。教師應善于創造良好的討論氣氛和環境,學生的位置可打亂,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在討論中不宜過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免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如果小組成員之間觀點不一致,或者學生的分析判斷有錯誤,教師可采取啟發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
3.教師總結歸納。在學生的分析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應對案例分析和討論的全過程進行歸納與評價。對學生的各種觀點進行正確評價,對討論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補充,說出教師本人對案例的看法。最后,教師系統介紹相關法律法規在旅游實踐中的應用,傳授給學生系統化的知識。通過總結,幫助學生思考問題,以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
三、在旅游專業政策法規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案例教學法不能完全替代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講授。第二,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成功的案例教學中,教師實際扮演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多種角色,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第三,教師應不斷提高案例教學水平,建立和完善案例教學庫。
總之,在中職旅游專業政策法規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者變為主動的學習參與者,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篇5
在許多高職學院當中,旅游法規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課或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各地導游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該課程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旅游法規的內涵和精髓,強化學生日后在旅游行業從業的法律意識并能初步分析解決實際旅游案例,同時鍛煉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看待社會紛雜事物的全面性,為將來的實習和工作奠定基礎。但由于該課程理論性較強,需要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而讓學生親身經歷一次旅游糾紛又是不現實的,所以利用案例進行教學成為了該課程教學中效果最為明顯的手段之一。
一. 案例的優化選擇是取得良好教學成效的前提
(一)案例的選擇需要針對學生群體的現實狀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進行講解。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親切易懂,樂于接受。例如,在講解合同法章節中有關民事主體的締約資格這部分內容時,不再舉“無證導游”“無照旅行社”不能與旅游者簽訂旅游合同這樣的例子,而是換成未畢業的大學生與旅游社簽訂勞動合同是否成立這樣的案例,一方面使學生覺得的與自己的處境很相似,另一方面也學生在學習中受益,避免自身以后出現類似的情況。
(二)案例的選擇應結合學生年齡的特點,選用具有明顯時代性的案例。這種案例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也是學生樂于去分析的社會熱點問題。例如,在講解合同效力這一重點章節時,結合目前海南房產發熱,交易市場頻出亂象這一現實,舉出小產權房在交易時存在無法過戶的情況,交易雙方受到市場價格影響極易出現糾紛,而雙方小產權房交易合同本身由于不符合國家現行房產政策法規導致無效,使得交易雙方的利益無法受到保護。學生聽完這樣具有現階段社會特征的案例,很快便會理解知識難點,并留下深刻印象。
(三)案例的選擇應該具有地域性。這種案例就發生在學生日常生活的熟悉環境里,而且極有可能就是學生今后實習工作的場所,學生一般都會對這樣的案例投入相當的關注。例如,在講到旅行社條例中有關導游最低工資保障和不得低于成本價接待旅游團時,便可結合海南近幾年來出現的頻進購物店,海鮮宰客事件以及填坑團之類的現象,幫助學生分析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折射出旅行社條例對這種問題的防范及處罰條款。
二. 選用多樣化的案例講授方法
(一)引導法。這是最為常見的案例講授方法,由教師根據案例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各組提出自己的論點和意見,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分析各組學生形成這種論點的知識來源并一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關于這個知識點掌握的深淺情況,最后由教師提出解決方案,學生最終有目的的掌握了知識。在這種方法中,教師的授課魅力至關重要,風趣的語言,洞悉一切的氣場以及掌控全局的能力是成敗的關鍵。
(二)視頻講解法。這是目前較為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方法,視頻案例的來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師從網絡下載,數量較大,獲取較為容易,但往往存在成像不夠清晰,教師必須按照視頻情節的發展來設計教案等缺點;另一類是教師自己制作,這類視頻播放效果較好,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過程制作視頻,缺點是素材不易獲取,技術要求較高,備課時間花費較長。但從提高教學質量的長遠角度來看,后一種視頻案例將會是今后發展的主流。
(三)情景演繹法。這類案例講授方法需要課前進行演練,教師可選擇對法規感興趣、能夠表演的學生參與,在課前師生共同對案例進行分析,確定角色分配,設置好情節和臺詞,學生根據案例排演小品,時間控制在5—7分鐘以內。正式授課時,教師根據教學設計環節請學生臺前表演,其他學生則作為觀眾觀看,演繹結束后,學生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表演者自身對知識要點則印象更深,同時也會促進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演繹中來。
(四)行業企業人員開展案例講座。教師在課程設置時,分配出約4個課時,邀請行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來課堂給學生開展案例講座。在人員的選取上,首先是來自系部的校企合作單位的行業人士優先考慮,其次,行業人士須選用那些演講能力較強、整體形象易于學生接受者,再次,所講授的案例教師在課前應與行業企業人士進行溝通,使其明確教學目標和知識要點,在講座時更易于做到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采用簡潔明確的解析方法和案例為主的考核方式
篇6
筆者經過多年觀察發現,一些書法作品功夫不可謂不深,認真態度不可謂不到家,字正墨飽,一絲不茍,但缺少變化,神彩盡失。觀之不能駐足細讀,品之不能回味無窮。那么,怎樣才能將字寫好,并創作出一幅好作品呢?筆者以為:除書寫工具得心應手,勤學苦練,名師指點等因素以外,還應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藝術中的應用。
1 對立統一規律的涵義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它是反映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與同一及其相互關系的哲學范疇。是事物矛盾所固有的兩種相反又相成的基本屬性。它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特別是揭示了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因;是貫徹于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體現了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
因此,書法可從自然現象、社會活動、文學藝術等方面汲取營養,得到啟示;對立統一規律是認識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價值規律等規律的金鑰匙;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的武器;要求我們普遍聯系的、動態的、全面的、由表及里的看待事物和問題。
對立統一規律告訴我們,學習書法藝術,創作優秀作品,就是一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過程;就是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就是一個解決矛盾,發現矛盾,再解決矛盾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對立統一規律亦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當然包括學習書法藝術,創作書法作品),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對于書寫者而言,要考慮所處的歷史時代、社會制度、個人經歷、興趣愛好、藝術修養、環境氛圍、心情好壞、書寫工具等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
2 從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理解對立統一規律
太陽系中各星球與太陽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既不能離得太遠,又不能離得太近,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個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統一體。
自然界中,一年四季分明,又緊密聯系,不能分割;有陽光燦爛之日,必有陰云密布之時;有高山之巔,定有深谷之幽。江河縱橫,必歸大海。陰陽交替,遵循規律。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各家庭既獨立生活又和諧共存。
國家之間有國境線相隔,有自己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但國與國之間又不是孤立存在的,為各自的利益和共同發展,建立互信機制,進行各種政治、經濟和文化往來,形成一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
項穆在《書法雅集――常變》說:“宣尼疾固,規矩諸說無乃固乎?古人有缺波折刀之形,畫沙印泥之勢,無乃越于規矩之外?夫字猶用兵,同在制勝。兵無常陣,字無定形,臨陣決機,將書審勢,權謀妙算,務在萬全。然陣勢雖變,行伍不可亂也;字形雖變,體格不可逾也。譬之青天白云,和風清露,朗星皓月,寒雪暑雷,此造化之生機,其常也。迅霆激電,霪雨颶風,夏雹冬雷,揚沙霾霧,此陰陽之殺機,其變也。凡此之類,勢不終朝,四時皆然,晦冥無晝矣。”在講到篆籀、古隸、飛白時說:“若眾獸駭首而還N,群鳥舉翅而欲翔,猿猴騰掛乎叢林,蛟龍蟠蜿于山澤。隨情而綽其態,審勢而揚其威。每筆皆成其形,兩字各異其體。”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表現的一些現象,及其和書法藝術的聯系與啟示,對理解書法藝術中的對立統一規律,具有重要作用。
3 從各姊妹藝術與書法藝術的緊密聯系中體會對立統一規律
繪畫和攝影中的主次、大小、遠近、濃淡、虛實、濃密、干濕、明暗等等;歌曲和京劇中聲調的長短、高低、急緩、快慢等等,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整體上,有的繪畫直抒胸臆,任意揮灑,如黃庭堅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有的繪畫精工細描,寫實傳神如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有的歌曲高亢激越,激動人心,如張旭的狂草。有的歌曲舒緩悠揚,沁人心脾,如楊凝式的《韭花帖》。因此,理解各姊妹藝術中所包含的對立統一規律,對加深書法藝術的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 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藝術中的應用
4.1 對立統一規律在筆畫中的應用
篆書(包括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包括章草、狂草、今草)、行書、楷書、魏碑諸體,皆由點畫組成。各點畫之間皆應講究大小、長短、粗細、欹正、向背、分和,特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筆畫組成的字,如點、橫、豎、撇、捺、鉤等等都要講求變化(秦篆部分筆畫講求對稱)。各點畫本身亦講求對立統一,亦有由細到粗或由粗到細,由圓到方或由方到圓,由濃到淡或由淡到濃,由干到濕或由濕到干等的變化(秦篆變化不明顯)。這些變化是對立統一規律在點畫中的表現。
4.2 對立統一規律在偏旁部首間的應用
獨體字講求找出主筆,寫好主筆字就重心平穩;偏旁部首之間更講究主次、寬窄、長短、大小伸縮、離合關系,即使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結構各部分相等的字,也不能寫成大小、長短、寬窄一模一樣,否則,將失去書法藝術的迷人魅力。那么,這里的主筆與次筆(亦稱余筆)之間,偏旁部首之間就是一對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吸引又相互保持一定距離,統一在一個和諧共榮的獨體字或合體字之中。
4.3 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作品中的應用
各種書體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正文與提款之間均應講求大小、欹正、疏密、干濕、濃淡、主次、虛實、黑白(計白當黑)的變化。魏鍾繇《宣示表》,東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明王寵小楷等因字立形,參差錯落,天真爛漫。魏碑《瘞鶴銘》雄強恣意,欹正自然,開合有度,后世寡能傳之。漢隸《石門銘》開合有度,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唐張旭、懷素、宋黃庭堅、明徐渭等草書動如疾風閃電、靜若待獵雄獅,斜如黃山瀑布云飛、正若岱宗雄峙東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均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作品中的具體應用。
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作行草最貴虛實并見。筆不虛,則欠圓脫;筆不實,則欠沉著。專用虛筆,似近油滑;僅用實筆,又形滯笨。虛實并見,即虛實相生。書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
康有為提出“尊魏卑唐”之說,還專門對唐以前和唐以后書法進行了對比,認為自唐為界,唐以前之書密,唐以后之書疏;唐以前之書茂,唐以后之書凋;唐以前之書舒,唐以后之書迫;唐以前之書厚,唐以后之書薄;唐以前之書和,唐以后之書爭;唐以前之書澀,唐以后之書滑;唐以前之書曲,唐以后之書直;唐以前之書縱,唐以后之書斂(《廣藝舟雙楫.余論第十九》)。這種對比是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藝術風格中的體現,尊卑之意盡管明顯,也為喜歡不同風格的書法愛好者提供了借鑒。
由此可見,在書法藝術中注意理解和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對于陶冶情操,繼承傳統,不斷創新,提升質量,奉獻社會,服務人民,創作出無愧時代的優秀作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篇7
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教師進行的是教授給學生的正確答案、下定結論的教育,重視的是結果。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啟發式教學,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單純由老師唱主角、講授知識、學生當觀眾、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往往不給學生下定結論,不讓學生尋求唯一的正確答案,活躍思路,得出不同的觀點,重視的是過程。
(二)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思維習慣、提高思維能力,是擺在教學、教師面前的現實而重要的課題。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幾乎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上的內容及教師的答案成了“學術權威”,學生根本就不敢也沒有信心對這些“學術權威”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所有這些,不僅在無形中違背了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的觀念,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也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使學生在一種安全的心理環境下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同時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發現成功與不足,進而針對漏洞尋求填補方法,因此,通過案例教學既可以把握理論的精髓也能夠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通過討論還可以使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培養交流和合作的意識,強化競爭意識。
(三)案例教學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容易記憶
教師通過案例可以很清晰地將難點內容內化成自己的語言講解給同學們聽,課堂教學內容能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學生要想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必須預先充分準備,認真分析弄懂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并站在決策者的角度進行決策。在課堂上他要積極參與討論,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就將對自己親自參與的課堂內容深刻理解并銘記在心。
(四)案例教學可以促進教師的發展
要講好一個案例并不容易,需要真正的理論修養和相應的領域知識。如何以小見大,如何于細微處見精神,如何多視角多側面地剖析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又能做到收放自如,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切實解決的問題,在案例分析上是最能檢驗一位教師的“功力”。案例的運用促使教師很好地掌握理論,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得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學中那些“不確定性”的知識。同時,案例教學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興趣,增強其對教學工作的滿意度。眾所周知,人長期從事某―特定工作,會形成工作倦怠。教師也不例外。如果課堂教學只是靠書本理論來進行,不僅學生不愛聽,長期如此,教師也不愛講。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有所學。因此,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們愛聽了,教師也就更愛講了。教師接觸到活生生的案例后,講課興趣必將大為提高,從而,其對工作的滿意度也將隨之提高。
二、案例教學的局限性
(一)案例教學的課堂上容易出現“冷場”
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的,但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長期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成長起來,出現了或重或輕的迷信權威、教師的行為,面對新的教學方法常表現出保持原有的“惰性”,采取了冷眼旁觀態度,被動接受、機械記憶的方式,參與課堂討積極性、主動性會受到限制,而一但學生沒有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課堂上就容易出現“冷場”。
(二)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運用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工作態度及教學責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要求具備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既要求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修改教案,又要求教師更加重視改革開放的社會經濟實際和科技的高速發展變化,對現實問題保持高度敏感,不斷地從社會實踐中求索適宜教學的案例,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案例選擇費時費力
案例教學是以精選出來的能說明一些問題的案例為材料的。案例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而設置的線索、背景,案例選擇是否恰當是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所選案例不僅不能脫離教材內容,要同教材內容“接近”,而且還要使其具有一定的通俗性、簡潔性、疑難性和典型性,要通過案例選取將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從案例中準確地理解教材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案例要力求簡潔,要將主要時間用在講授理論和學生思考、討論上,不能把整堂課變成故事會,避免沖淡授課的重點。選擇案例還應考慮疑難性,給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供多種意見。而要做到這些方面的有機結合往往較為困難。
(四)案例可能使學生形成一些不正確的概括化認識
篇8
中圖分類號:E9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4)22-0047-02在現代防空戰中,目標為了躲避防空導彈的攻擊,多采用低空或超低空飛行進行突防。在此情況下,導彈按傳統的三點法導引迎擊目標時,由于其發射角很小,離軌時的飛行速度也很小,操縱效率比較低,空氣動力所能提供的法向力比較小,所以導彈離軌后可能有很嚴重的下沉現象。在初始段彈道比較低的情況下,若又存在較大下沉,則會引起導彈碰地而導致攻擊失敗。為了克服這一缺點,特采用能抬高導彈初始段彈道的小山法導引規律來攻擊低空目標。
1小山法數學模型
圖1小山法遙控導引時的導彈彈道
小山法是用于對付低空目標的一種遙控導引方法。其導引過程為:在垂直平面內,導彈先在開始的一半彈道上完成爬高,而在后一半彈道上下降(見圖1)。在下降段形成彈道的補充條件時在遭遇點以要求的彈道傾角接近水平線。導彈的飛行彈道形狀與小山相似,本遙控導引法由此得名。
在垂直控制通道上實行的小山法數學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1)
式中:
(2)
為導彈相對于目標的最大瞄準角,該瞄準角應處在防空導彈系統信息方向圖允許寬度的范圍內。在彈道第一段內(上升到小山)按式(1)的第一個條件完成控制;在彈道第二段內(從小山上下降)按式(1)的第二個條件完成控制。當達到式(3)的條件時,在小山頂上完成從第一個條件到第二個條件的過渡:
(3)
其他補充數學模型如下:
(4)
(5)
(6)
當時,則,,。
2小山系數的確定
在防空導彈的制導過程中,是否采用小山法是根據發彈時刻的目標高低角εm0來判斷的,此處取時用小山法。在式(5)中,是導彈在一定高低角發射時,在射入段結束時刻的導彈高低角,此處引用的目的是為了在起控時刻導彈的位置關系與射入段結束時重合,從而使整個彈道連續。在式(1)中,Kτ為小山系數,它與導彈的最大飛行高度和彈道的抬高量密切相關。Kτ取值越大,則導彈飛得越高,反之亦然。所以在小山法導引規律中,確定一個能夠應用于全空域并且比較合理的Kτ值是非常重要的。
以攻擊某低空目標為例,在遭遇點要求以不小于-20°的彈道傾角接近水平線,需用法向過載不大于1。選取低遠界和低近界特征點進行彈道計算,并對小山系數Kτ的取值進行分析比較。
由表1可知,隨著小山系數Kτ的增大,遭遇時間tmz、導彈最大飛行高度ydmax和導彈遭遇速度νdmz也隨之增大;而導彈遭遇彈道傾角θdmz、導彈遭遇攻角αmz和
圖2理論彈道曲線(Ymz=50m,Rmz=15000m)
圖3彈道曲線(Ymz=50m,Rmz=5000m)
導彈遭遇法向過載n*dmz隨之減小。當Kτ<0.18時,n*dmz已大于1;當Kτ=0.28時,θdmz已小于-20°,均不符合要求。根據圖2的彈道曲線并結合表1的數據,認為在Kτ=0.18時的彈道比較平滑,各遭遇參數也符合要求,是一條比較理想的彈道。
由表2可知,對于低近界彈道,遭遇時間tmz和導彈最大飛行高度ydmax仍隨小山系數Kτ的增大而增大;導彈遭遇彈道傾角θdmz和導彈遭遇攻角αmz仍隨之減小;但導彈遭遇速度vdmz是先增大后減小。Kτ=0.18時的彈道也基本符合設計要求。
3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所選取的特征點彈道計算結果可知,各遭遇點參數隨小山系數Kτ的變化規律基本相同。為保證導彈在遭遇點的速度更大、需用法向過載系數和彈道傾角符合設計要求,認為Kτ取0.18時的理論彈道為攻擊該低空目標的理想彈道。
參考文獻
[1] 錢杏芳,林瑞雄,趙亞男.導彈飛行力學[M].北
篇9
二、森林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方向
1、從觀光型向參與體驗型發展
森林旅游業可謂是在生態園林中發展起來的,通過對森林林場和保護區的改造,為人們創造了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并且在未來的發展中,森林旅游要逐步的打破傳統的開發形式,將觀光型向體驗型轉變,不僅要看到壯闊的自然景象,還要通過觸覺、嗅覺和聽覺的體驗,同自然環境真切的融會,真正的舒緩心情,達到返璞歸真的效果。同時,這一轉型也是現代生活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精神生活的構建中加強了重視,并在較大的生活與工作壓力中,需要全方位了融入在自然環境中,體驗型的旅游方式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2、從人工景觀向生態景觀發展
在傳統的森林旅游開發中,都是在旅游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對森林環境進行改造,并實現人們觀賞的目的,雖然創造了精致的景區,但是對于生態環境卻造成了一定的破壞,沒有結合森林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未來的森林開發中,需要將人工景觀向生態景觀轉型,以原有的自然環境為中心,通過人為的設計與施工,合理化安排動植物的分布情況,利用栽種不同種類的樹木,改善當地的土質環境,并進行人工湖、水上樂園等施工建設,為動物和昆蟲們提供更加適宜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豐富了森林的旅游項目。
3、從單一景觀向整體多樣化景觀規劃發展
整體設計是以對森林景觀進行全面分析和設計,是多目標多功能的設計。既為區域內的風光進行設計,也為森林內影響景觀的保護、管理等進行設計。它將取代單一的、孤立地對某一景觀元素而忽略其它因素進行設計的單一景觀規劃設計。
4、從盲目追求大而全向主題特色公園發展
森林旅游在早期的景觀開發設計中,對景觀資源的平等對待現象導致了把任何景觀與旅游項目都列入規劃中,造成主題分散、雜亂無章、毫無特色的景觀組合。經過十幾年的摸索總結,景觀規劃設計己逐步走出大而全的誤區,規劃更講究對森林旅游資源特色評價和客源特點的分析,以此來確定森林公園的主題和個性。
5、從功能理性向公眾參與性發展
在森林旅游的開發中,都是設計人員根據目前的旅游動態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這種在少數人參與的設計中,存在功能理性的特點,并沒有在公眾的實際需要中獲取開發靈感。在未來的森林體驗型景觀的設計中,就要打破傳統的設計觀念,通過在民眾中采取意見的形式進行人性化的設計,滿足人們的森林旅游要求。
三、體驗型景觀規劃設計在森林旅游開發中的應用
森林旅游體驗感知方式主要通過五味,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動覺感知。
1、視覺設計應對策略
(1)文化景觀體驗化規劃設計
首先是歷史文化,文化景觀以各朝代遺留景觀為主,眾多的歷史文化景觀將成為吸引大量游客的關鍵因素之一;其次為宗教文化體驗,宗教朝覲活動(如進香、朝圣、拜佛)產生大量的旅游流量,吸引了宗教信仰者的參與,也引來游客觀看、駐足,體味宗教文化韻味,即使不是宗教信仰者,人們對宗教圣地的建筑、雕刻、石刻藝術及特殊的宗教氛圍也十分感興趣。
(2)環境景觀體驗化景觀規劃設計
環境景觀設計涉及地貌景觀,生物景觀,氣象景觀,天文景觀等。作為設計者的主要任務是發現、挖掘、提煉、提高、命名、解譯、展示任務。熟知游客心理、民族文化,同時注意把環境(物質的)與文化道德倫理(精神的)結合起來,使游客在享受審美體驗的同時,也能享受教育體驗與娛樂體驗。
(3)視線走廊體驗化景觀規劃設計
進行視線走廊設計,要讓游客在游覽、體驗過程中有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猶如音樂史詩般,有序、起迭、漸變、、尾韻等完整的符合心理審美要求的景廊系列。根據大圍山的景觀特點,充分考慮游客的需要,兼顧所有景點,盡量形成旅游環線,不走回頭路。以景區為單位,景點多或路程遠的景區,設計多條環線,滿足各種類型的游客。同時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不破壞景觀。
2、聽覺設計應對策略
風聲、雨聲、瀑布之聲、流水的聲音、蟲鳥鳴叫的聲音、雞犬鳴吠的聲音;寺院鐘聲、現代科技術利用電子設備模擬的公園背景音樂、現代科技術利用電子設備模擬的其它聲音等都是聽覺設計考慮的元素。
3、嗅覺設計應對策略
嗅覺景觀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森林植物設計來體現。同一地區不同植物品種的花期不盡相同,而植物在開花期間所發出的氣味也不相同,如丁香帶給人的是濃郁的芳香氣味、玫瑰給人以清香的感覺、百合更給人以淡淡的清香的感覺。即使是同一植物品種在不同地區開花期間所發出的氣味也會因為溫度、濕度、日照、土壤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同一植物品種的園林植物在整個花期的不同階段所發出的氣味也帶給人以不同的嗅覺感受。
篇10
1背景
軟件規模的度量一直是業界難題,政府投資的軟件開發和維護項目在預算、招投標、項目計劃等活動中因為缺乏科學統一的軟件規模度量標準,較大程度導致項目做預算時無據可依,咨詢或設計公司僅僅參照類似歷史項目規模,或直接用工作量人月來描述項目規模,進而造成預算浪費或預算不足。在軟件項目招投標過程中,也因為缺乏軟件規模的量化描述,惡意競標、低價中標現象屢屢發生;軟件服務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依據,經常出現時間滯后、費用超出預算的情況。因此,迫切需要在軟件開發和維護項目中引入科學的規模評估體系。
近些年國內軟件開發的企業僅少數通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4級評估,推進了量化管理,但多數企業的開發估算還停留在“拍腦袋”階段,很多管理人員認為估算不就是大概估計一下,沒必要搞那么麻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適合的工具和專業人員,靠經驗不同的工程師估算出來差別很大,難以有說服力。典型的軟件規模度量方法有LOC(Line of Code),Delphi法、類比法、Putnam法、功能點法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已的以下四種功能規模度量標準,即:
ISO/IEC 19761:COSMIC-FFP方法;
ISO/IEC 20926:IFPUG方法;
ISO/IEC 20968:MkⅡ方法;
ISO/IEC 24570:NESMA方法。
根據相關國際標準中的方法適用范圍聲明,COSMIC方法適用于商業應用軟件和實時系統,IFPUG方法適用于所有類型軟件的功能規模度量,MkⅡ方法適用于邏輯事務能被確定的任何軟件類型,NESMA方法與IFPUG方法非常類似,但對功能點計數進行了分級,以便在估算的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精度的方法進行估算。根據我單位項目的特點,選擇IFPUG法對軟件項目規模進行評估。
2功能點估算法
IFPUG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s Users Group)即國際功能點用戶組是一個致力于功能點分析研究的非營利性組織。IFPUG的功能點分析(FPA)方法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關于軟件規模度量的方法。
FPA是從用戶角度出發度量軟件規模的一種方法。它將系統分為數據功能和事務功能兩大類,根據各自的規則計算功能點,然后結合軟件系統的特征因子來調整功能點數,從而得到最終的軟件規模。他將把用戶的業務功能需求分為:
IFPUG法的主要步驟:
1)功能定義
在估算前應明確項目范圍及系統邊界。軟件需求描述文檔中應進行初步的子系統/模塊劃分,繪制ILF和ELF的數據流圖,并對每個功能項的IPO(輸入、處理邏輯、輸出)進行描述。
2)計算未調整的功能點
根據數據流程圖,識別每個數據功能的數據元素類型( DET )數和記錄元素類型( RET )數確定ILF、EIF的復雜度,每個事務功能的DET和引用文件類型(FTR)來計算EI、EO、EQ的復雜度,根據每個數據功能和事務功能的功能點,求和即為未經調整的功能點數(Unadjusted Function Point)。
3)確定值調整因子
項目的早期階段可以根據行業數據、經驗值等確定調整因子。對系統進行細化分析后,可以根據數據通訊、分布式數據處理、性能、資源需求、事務頻率、在線數據輸入、終端用戶效率、在線升級、復雜處理、可重用性、易安裝性、易安裝性、易操作性、多點運行、易變更14個系統特征對系統的影響程度確定調整因子。
4)調整功能點數
根據功能點調整系數計算已調整功能點數。
IFPUG法針對新開發類型、增強類型、應用系統這三種類型的系統在計算功能點的時候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其中新開發類型就是開發一套全新的軟件,增強類型是修改、新增、完善及刪除已有軟件的功能,應用系統則是對已存在的軟件統進行功能點計數。
3綠色出行系統
綠色出行系統是“愛我深圳、停用少用、綠色出行”自愿停駛申報與履諾管理系統的簡稱,系統主要包括申報、布控信息、管理、數據交換和共享、數據校驗和處理、數據統計與分析、信息共七個子系統構成。
申報子系統包括集體用戶和個人用戶,申報方式包括短信、網站、移動PDA、熱線電話和辦事窗口申報。布控系統包括停車場布控、移動警務PDA和電子警察。信息子系統包括短信、網站、媒體等方式。管理子系統主要用于對用戶信息進行管理,匯總數據,評定獎勵,并具備對數據進行定期統計和分析等功能。
該系統作為面向公眾服務的系統,用戶多,關聯的系統多,不同的承建單位采用了不同版本的開發工具、應用架構、數據庫系統、中間件、操作系統以及硬件環境,這些系統通過不同的網絡環境、不同的方式與廣東省公安廳、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等單位的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因此準確的評估軟件規模,對后期估算軟件的工作量、成本和進度非常重要。
4綠色出行系統規模分析
綠色出行系統的規模評估分為兩個項目立項階段和采購兩個階段。其中立項階段,完成項目建議書的編制,對項目進行粗略估算。采購前,按照深化的技術方案進行較為細致的估算。限于篇幅,本文僅對管理子系統中星級管理模塊進行分析評估。
星級管理是為對停駛時間達到30天及以上的車主,按照停駛天數發放1~3星級或更高星級榮譽。獲得星級榮譽的,車主可獲得相應的激勵。星級管理包括星級定義管理、星級升級管理和星級信息查詢。
4.1 立項階段評估
本例中,ILF文件包括:星級(ID、等級、期限、起始日期、結束日期、停用標志),星級評定(序號、日期、車牌、車類、星級、評定人),星級升級審核(車牌、車類、申請理由、申請文件、錄入人、錄入時間、錄入人IP地址、備注信息、審核人、審核時間、審核結果、審核IP地址);EIF包括:車主信息(車主姓名、車牌號、車牌類型、車架號、電話、地址等),停駛登記信息(序號、車主、登記日子、停駛起始日期,停駛天數),綠諾情況(車牌號、車牌類型、日期、違諾地點、違諾時間、違諾圖片、來源)等。
功能
類型 不同重用
度文件數 功能點數
ILF 低__1__
中_____
高__2__ ×1×35=35
×2/3×35=
×1/3×35=23
ILF計數合計:58
EIF 低_____
中_____
高__3__ ×1×35=
×2/3×35=
×1/3×35=35
EIF計數合計:53
UFP(ILF計數+ EIF計數):93
規模變更調整因子:1.5
S(調整后的規模總計):140
調整后的功能點數:S=UFP*CF,其中:
S:調整后的軟件規模,單位為功能點;
CF:規模變更調整因子,依據行業數據,預算階段通常取值為1.5。
4.2招投標階段評估
招投標階需對系統做盡可能準確的評估,為項目成本和進度評估奠定可靠的基礎,我們在分別識別并計算了數據功能(Data Function)和事務功能(Transaction Function)的復雜度之后,利用下表計算出未經調整功能點數:
功能類型 個數 功能點數
ILF 低__1__
中_____
高__2__ ×7= 7
×10=
×15=30
EIF 低_____
中_____
高__3__ ×5 =
×7=
×10=30
EI 低_____
中__2__
高__2__ ×3=
×4=8
×6=12
EO 低_____
中__2__
高_____ ×4=
×5= 10
×7=
EQ 低__1__
中_____
高_____ ×4= 4
×5=
×7=
UFP(ILF計數+ EIF計數):101
規模變更調整因子:1.13
AFP(調整后的功能點數):114
其中EI包括星級錄入、星級申請錄入、審核錄入,查詢輸入等;EO包括星級定義、申請、審核等;EQ:履約情況。
FPA調整因子基于14個系統特征來的影響程度來確定,我們定義影響程度為以下的6個等級:
0:毫無影響
1:偶然影響
2:偏下影響
3:一般影響
4:重大影響
5:強烈影響
調整后的功能點數:AFP =UFP* VAF,其中:
AFP:調整后的軟件規模,單位為功能點;
UFP(Unadjusted Function Point):未調整的功能點數,單位為功能點;
功能點調整系數(Value Adjustment Factor, VAF)=(TDI×0.01)+0.65。
其中TDI指以上14個特征因子影響程度分值的和。根據上式可以知道,VAF的值在0.65~1.35范圍內。
3結論
本文在綠色出行系統項目立項階段和采購階段分別對軟件規模進行了評估,在此基礎上,評估的評估了工作量和工期及進度,為項目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系統如期上線。然而由于對方法的掌握還不夠深入,歷史數據的缺失,如規模調整系數,僅參考一些文獻資料完成,因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算法模型,并在項目實踐中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曹濟等著.軟件項目功能點度量方法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幟,林立新,曹亞波.軟件工程項目管理功能點分析方法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系統與軟件過程改進分會.軟件研發成本度量規范:應用指南-預算場,2012.
篇11
旅游法規課程中,旅行社、導游員、旅游合同等方面的法律內容較為繁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較為枯燥,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職院校旅游法規的教學需要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精心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旅游法規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通過案例教學,可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查找和學習法律條文來解決問題,擺脫了被動接受的局面,激發了學生吸取知識、探索知識的興趣。
(二)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
案例設置是對理論知識的詮釋和補充,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模擬、案例討論、辯論等方式,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和傳統的講授相比,案例教學法更有利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設置的情景案例,讓學生在相互的合作過程中運用理論去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及實踐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與純理論型的講授教學相比,是用鮮活的現實案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教學的內容和重點,讓課堂活了起來,無疑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五)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使用案例教學法,首先需要教師儲備更多的知識,通過各種途徑找到適合教學的有針對性的案例;其次,在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的過程中提高了老師教學組織能力,現場管控能力;最后,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的分析、歸納和總結,無形之中也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
三、目前高職院校旅游法規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適案例缺乏
案例教學法需要能夠反映當代法律現象的典型案例,但是目前市場上的案例材料卻很匱乏,一是數量少,二是案例陳舊。尤其是新旅游法實施以后,此問題尤為突出。因此,案例缺乏已成為案例教學實施的主要障礙。
(二)案例選取不當
案例選取不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學生參與程度會大打折扣,因此,案例的選擇要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因材施教。對高職生來講,應該多選擇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實用性的案例,以拓寬知識面和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因此,應精選描述型或技能型案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由于案例缺乏、準備不足等原因造成選取案例不當,造成案例教學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三)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經驗不足
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缺乏帶領學生討論的經驗和技巧,不是以“總導演”“主持人”的角色,而是以“控制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這就造成難以啟迪學生主動思考,導致案例教學無法順利進行。
(四)教學手段單一
由于教學資源匱乏、教師組織案例能力較低等原因,大多教師仍采用講授的方式向學生來展示案例,這就降低了學生對案例的關注度、積極性和參與性。
(五)實施過程受課堂人數限制
目前,很多高校班級人數較多,或者采用合班上課的方式,上課人數遠遠超過30人,分組討論很難深入進行,學生很少主動發言,趁機聊天的現象較多。
四、提高高職院校旅游法規教學中案例教學法效果的對策探討
(一)重視案例庫的建設
鑒于目前案例數量不足且陳舊的現狀,我們應不斷收集和編寫案例,重視案例庫的建設,這也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因此,教師應通過報紙、雜志、新聞、今日說法、法律大講堂、旅游頻道、旅游企業、旅游行政部門等多種途徑,廣泛收集有利于高職教學的典型案例。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根據自己在企業或他人在實踐過程中的經歷來自行編寫案例。
(二)提升教師的能力素質
在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是“控制者”和“講授者”,而帶領學生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是“總導演”和“主持人”。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必須通曉本課程、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同時要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要具備較強的反應能力、駕馭課堂和總結歸納能力,使案例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豐富案例展示方式
高職生相對來說學習注意力持續性較差,傳統的案例展示方式已經不能讓學生完全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應盡量采用圖片、視頻、動畫、情景模擬、辯論等方式來展示案例,這樣會增加案例的感染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
(四)改變傳統考核方式
篇12
學習活動是興趣和認知的統一。“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布魯納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學才能善求。有了興趣,才能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才會鍥而不舍,孜孜以求。
幾年來,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注重研究和實施興趣教學法,圍繞教學目標,在引發學生興趣上下工夫,努力創設一種使學生的認知與興趣互相促進、和諧發展的學習環境。下面《價值規律的作用》為例結合興趣教學法進行探討:
一、備課 —— 重視設“趣”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興趣教學法,備課是前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共五冊)內容涵蓋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是一門思想性強、實用性強的社會科學。它與現實社會的政治、經濟、倫理、道德,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聯系,內容豐實、覆蓋面廣。教者認真鉆研大綱,吃透教材,引趣的材料隨處可見。譬如:①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有趣資料。新編思想政治教材體系嚴密,圖文并茂,每課編有名人語錄、小資料、漫畫、“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統計表等小欄目,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②善于捕捉與授課知識點相關的時事政治、社會現象、學生思想實際的趣聞軼事。③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巧設音樂、畫面、圖表、名言、故事、游戲等,讓學生愛聽、愛看,耐人尋味,寓教于趣。
我在備課中注重把住“整體思考——材料準備——課堂設計”三個環節。現以經濟常識(上)教案:《價值規律的作用》為例:
(一)整體思考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客觀規律,同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核心。企業的興衰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的結果。讓學生掌握價值規律的作用的原理,必須聯系國家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發展狀況。要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一是最好聯系當前我國經濟實際,因為在現代信息溝通快捷的今天,多數學生十分關注經濟的變動。二是對原理部分的講解要深入淺出。
(二) 材料準備
課前我們各組都分別針對手機行業、電視行業、房地產業、保險行業進行了調查,課堂由各組代表匯報本組的調查結果,每組限時2分鐘(通過各組代表的匯報不僅使學生對社會熱點有所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為后面學習價值規律的作用準備充分的材料,作為貫穿這節課的主線,把學生認為枯燥理論性強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便于學生理解與應用)。
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提問:(1)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為什么很樂觀?
(2)現在北京的房價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諾基亞手機以及長虹彩電是怎樣在競爭中取勝的?
(4)為什么很多彩電企業轉產?
這些問題提出目的是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不必要求學生現在回答,但是教師指出這些問題都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我們現在就來了解價值規律都有哪些作用。
(三)進行課堂設計、授課——善于激“趣”
實施興趣教學法,激趣是關鍵。回顧實踐,我總結出授課“三激”法:幽默的語言、詼諧的表情、適當的手勢為“一激”;教法的不斷變化和創新,讓學生保持新鮮感為“二激”;主動駕馭課堂進程,有“笑”有“鬧”,有分有合,動靜結合,適時掀起為“三激”。
在經濟常識(上)教案:《價值規律的作用》的課堂教學中,教者先放五分鐘錄相導入新課。錄相內容是《焦點訪談》的片斷:關于近期房價變動情況。看完錄相,學生興趣來了。教者簡要介紹了我國房價上漲的現象。提問:回憶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什么?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學生回答)
1. 價格的波動主要受什么的影響?供求關系。(出示課件)
引用馬克思的話“資本是不斷從一個生產部門向另一個生產部門流出或流入的。價格高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入,價格低就引起資本的過分激烈的流出。”
第一、 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各生產部門的分配。無形的指揮棒(板書)
理解:怎樣理解市場經營中的這句話“人無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轉”?(根據價值規律,價格波動,爭取領先于市場。)
應用 材料分析:(學生討論后回答) 1. 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為什么很樂觀?
2. 現在北京的房價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為什么很多彩電企業轉產?
(教師歸納)保險行業正是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保險的需求增加,因此發展前景樂觀,使一些資金和勞動力不斷流入保險業;而北京房價高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外來人口多,因奧運工程拆遷的人多,再加上國家貸款買房政策的實施,使買房的人不斷增加,對商品房的需求增加,導致房價過高,從而使房地產開發商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資金和勞動力流入房地產業;人們對普通彩電的需求已飽和,使得許多彩電企業開發新的產品或轉產,資金和勞動力由彩電行業流出;這也是價值規律這一調節作用的體現。通過這些熱門話題的討論,學生興趣高漲,學起來卻貼近了生活,又在老師的引導下,了解生活,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也非常了解了,真正樂于學。
在講第二個作用時
篇13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1,2]
資料源于2000~2005年北京和成都部分區縣婦女病抽樣調查結果,兩地均采用整群抽樣,調查項目基本一致,數據資料準確可靠,見表1。表1 2000~2005年北京和成都部分區縣婦女乳腺癌(略)
1.2 研究方法
表1顯示觀察人數多,但是發病人數少,可以認為該病發生是小概率事件,且具有獨立性,而possion分布作為二項分布的一種特例,已發展成為描述小概率事件發生規律性的一種重要分布,它可以用來分析醫學上諸如人群中遺傳缺陷、癌癥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情況,同時,每個樣本都是相對獨立的,這些都符合possion回歸模型分析的應用條件,所以,我們采用此方法分析數據。本研究為了分析乳腺癌發病的地區差異和年份變化,以發病情況y為應變量,設y=1表示發病,y=0表示未發病;以年份x為協變量,由遠及近分別賦值1,2,…,6;同時,城市z也為協變量,設z=1表示北京,z=2表示成都。采用SAS編程分析數據,在SAS數據步中建立了6個啞變量。方法介紹如下:
1.2.1 possion回歸模型[3]
Possion 回歸模型是用來分析服從possion分布的隨機變量y的均數與協變量之間變化關系的一種回歸模型。記p個協變量為x1,x2,…,xp ,則possion回歸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μ=eβ0+β1x1+β2x2+…+βpxp=eβ0+pj=1βjxj
其中,式中參數μ為總體均數,β1,β2,…,βp 是模型中待估計的未知參數。顯然,eβ0 表示當所有的協變量均為0時,相應的possion分布的總體均數。
1.2.2 模型的參數估計
根據函數關系表達的形式,式μi=∏kj=1exp(βjxji)和lnμi=∑kj=1βjxji 分別被稱作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Possion乘法模型與possion加法模型的最大區別在于自變量對事件發生數的影響形式,前者是指數相乘的,后者是線性疊加的。前者將自變量的線性預測區間(-∞,+∞) 變換到(0,+ ∞),保證了平均事件數的估計為正數;而后者所得平均事件數的估計就是自變量的線性預測,因此可能是負的,特別是在平均事件數較小的情形。故在應用上受到限制。實際應用時多采用possion乘法模型[4]。其中,這兩者都僅βj 是未知參數,可采用最大似然法進行估計[5,6]。似然函數的構造如下:
L=∏f(Yi)=∏(eβ0+∑βjxj)yie-eβ0+∑βjxj∏Yi !
將式兩邊取以自然數e為底數的對數,并就lnL分別對β0,β1,…,βp 求偏導數,并令其等于零得到p+1個方程,采用迭代法解此方程組,即得參數β0,β1,…,βp 的估計b0,b1,…,bp 。
1.2.3 模型擬合優度評價與模型選擇[3]
實測數據擬合模型的好壞,可通過如下的x2 統計量進行檢驗:
χ2=-2{ lnL(當前模型)- lnL(飽和模型)}
它的自由度df=(樣本容量-當前模型中獨立參數獨立參數的個數) 。擬合優度χ2 統計量值越小,對應的p值越大,表明數據擬合模型的效果越好。一般而言,p>0.05即可認為所給資料擬合相應的possion回歸模型是合適的。這里,式中的飽和模型是指模型的自由度等于模型中獨立參數的個數。
1.2.4 Possion回歸模型的相對危險度估計
根據相對危險度的定義,在其他協變量不變的條件下,協變量xj 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引起相對危險度的估計值為:
RRj=ebj
而RRj 的95%置信區間為:ebj±1.96SE(bj) 。其中,SE(bj) 是bj 的標準誤[3]。
2 SAS分析結果及解釋
表2中,應變量Y的取值排序是1和0,所以擬合的是y=1的概率模型,即擬合的是乳腺癌發病的概率模型。表2 應變量取值排序(略)
表3是對模型成立與否進行檢驗。首先,若總體之間無差別,則不拒絕原假設,即可認為該模型擬合的較好。其次,結果中似然比的χ2 值為291.7072,score的χ2 值為328.4739,p值均小于0.05,故可推翻無效假設,認為模型成立。即協變量z 起作用,即地區差異明顯,表明北京和成都兩地部分區縣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有顯著性差異。表3 模型是否成立檢驗表(略)
表4給出了模型參數的估計,對于模型的截距intercept(即b0 )和協變量z 、x 分別給出了自由度DF、參數估計值、標準誤差、wald χ2值、概率。表4 模型參數的最大似然比估計(略)
這里,協變量均有P
變量z 的回歸系數估計值是-1.9716,說明成都相當于北京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的相對危險度為RR=e-1.9716 =0.1392,即成都部分區縣的發病率比北京部分區縣約低86.08%。
3 討論
本研究以2000~2005年北京和成都部分區縣婦女病抽樣調查結果為特例進行乳腺癌的possion回歸模型分析發現,北京和成都部分區縣婦女乳腺癌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前者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后者。這一結論與當前多數學者認為的“滬京津和沿海地區是我國婦女乳腺癌的高發地區”相符。同時,兩地婦女乳腺癌的發病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應引起相關單位的重視。
目前,女性惡性腫瘤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尤其是乳腺癌,其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多數循證醫學及流行病學的研究已表明,乳腺癌可通過有效普查及早發現[7]。因此,婦女病普查的重要內容是早期篩查乳腺癌及其癌前病變,建議在今后的婦女病普查中,加強對良性乳腺疾病的治療和隨訪,不斷改進對乳腺癌的檢查技術和手段,同時,要加強乳腺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加強高危人群管理,使廣大婦女掌握乳腺的自檢方法,這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麗,丁輝,王連英,等.北京地區2000~2005年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06,8:1275~1280.
2 劉莉,李瑋.2000~2005年成都地區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9:2924~2925.
3 張家放,主編.醫用多元統計方法.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58~159.
4 陳峰.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