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設計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設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設計

篇1

隨著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日益深入,社會對既懂外語又懂商務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很多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以外企為主要就業方向。《商務英語口語》是一門典型的“英語+商務”綜合性技能課程,該課程與教學的相關研究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基于職場實際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是近年隨著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而發展起來的。高職院校該如何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才能使學生在異常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呢?筆者以任務型教學法和合作學習理論為指導,以高職英語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工作的真實職場情境為依據,設計適用于《商務英語口語》課程課堂教學的任務活動,并對相應的教學組織與實施進行探究。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應當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以凸顯他們獨特的優勢。對于商務專業知識的講授,應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

2.理論基礎

職業教育的最終產品即職業能力,不但是個體學習成果的體現,而且從社會和個人需求以整體行業來說,更是實用性成果的具體體現。由于職業能力存在于具體的職業行動中,因此,僅僅傳授基本的、原則性的知識是不夠的。要想全面培養和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只能通過符合職業活動規律的課程模式實現。這是我國未來職教課程開發的價值取向所在[1]。

筆者試圖探索如何基于真實的職場情境設計本課程的教學任務。任務型教學法主要起源并盛行于語言教學領域,強調在實踐活動中習得語言,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了眾多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師的關注和實踐。關于任務的定義,學術界在表述方面雖存有一定的差異,但拋開文字表述,在分析任務的內涵及本質時,大多認為任務應主要包含以下要素:情境、目標、活動及意義。高職商務英語口語教學的任務設計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考慮高職教育及課程本身的特點,讓學生在完成口語任務中習得實用、有意義的語言。

另外,合作學習理論也是高職《商務英語口語》課程任務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指導思想。合作學習,又稱協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等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3]。

3.任務設計原則

3.1體現高職教育“職業性”的特點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人才時崗位針對性強,屬于針對某一崗位或崗位群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這就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選擇必須進行創新,突出其職業性。因此,在設計適用于高職商務英語口語課程的學生合作任務時也應遵循高職教育“職業性”這一特點。高職《商務英語口語》課程的教師必須根據本專業畢業生的反饋信息準確地捕捉學生未來職場的交際需求,辨別哪些技能是必須掌握的,從而設計出“活靈活現”的教學任務,提高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競爭力。

3.2符合《商務英語口語》課程的特點

《商務英語口語》是一門英語語言與商務知識、商務溝通相結合的,以英語口頭表達為主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本課程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因而在任務設計過程中應兼顧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他們畢業后主要從事的實際工作緊密相關的情境,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任務活動。比如,在筆者所執教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職位是外企或者一些對外機構的業務員、文秘及客服專員。所以,在設計課程任務時應有所側重,任務的難度也必須拿捏得當,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3遵循任務相依性原則

英語分為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GE)和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我國中學階段的英語屬于通用英語,剛剛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認知有限,所以,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時應當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依,步步深入,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習得商務語言并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比如在課程的初始階段,可以設計諸如自我介紹(self-introduction)、問候公司同事(greeting colleagues)及談論公司基本情況(talking about your company)的任務活動,而在課程的尾聲,可以設計類似薪資福利談判(negotiating a better job package)或提出反建議(making counter-proposals)的任務活動。

3.4注重合作學習理論的應用

在“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的商務英語任務活動必須以“合作”思想為主導。共同的學習目標是合作學習賴以形成的前提,因此,商務英語教師設計的口語活動必須有明確的任務,只有通過師生配合及小組內的組員合作才能完成該任務,合作精神應貫穿整個任務的始終。合作學習強調多方面的合作,從教學環節的開始到結束,從觀摩或閱讀真實的商務情境到通力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活動的整個過程。

4.任務的設計策略

根據高職商務英語口語專業針對性強、語言知識及商務技能涉及面廣等特點,結合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筆者多年的從教經驗,筆者認為教師在《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設計任務時可以使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他們的學習效果及綜合能力。

4.1通過使用各類圖表增強任務的多樣性

教師可以將任務涉及的基本信息濃縮在一張或數張圖表上,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獲得相關的商務信息。比如某個公司自創辦至今的發展軌跡可以顯示在如下的一張表格內。

另外,其他各類圖表,比如柱形圖、餅圖及線形圖都可以被商務英語口語教師用來設計任務。

4.2通過設計開放型任務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運用預測和猜測技巧設計開放型任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認真投入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比如通過觀看短片或聽一段對話,猜測事件的后續發展。

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項目、計劃、方案進行協商討論并做出決定的開放型任務能增強任務本身的趣味性。例如在觀摩完三家星級酒店的宣傳短片之后,各小組從價格、設施、環境、交通等方面進行對比、討論之后,由小組長匯報決定入住哪一家酒店及其原因。

4.3通過設計演說任務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師在設計演說,或者匯報(presentation)任務時需注意增強其趣味性。比如設計一個新產品會的任務,可以安排董事長致歡迎辭、產品演示、答記者問等諸多環節加強組員間的合作。

另外,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通過演說達到某個目的的項目。比如設計這樣一個任務,公司內部進行銷售經理競聘,兩至三名候選人可以輪流向董事會成員發表演說,爭取機會。

4.4通過設計談判任務培養學生的談判能力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談判任務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其談判能力。談判是商務環境中頻繁使用的一種溝通方式,比如入職時的薪資談判、入職后的加薪談判及貿易中的價格談判。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之后能夠全面掌握商務談判的準備、開局、協商、達成一致及履行等程序及技巧。以入職后的加薪談判為例,員工在與老板談判之前需要了解公司的加薪政策、公司的贏利情況及羅列自己為公司帶來的價值與貢獻;在談判時員工需努力說服老板同意自己的加薪請求,經過真誠地協商之后,如能就加薪達成共識,則需向老板表示感謝并承諾自己將更加努力地為公司效勞。

4.5通過設計辯論任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可以就觀看的一段短片衍生出一個辯論的話題,要求學生進行辯論。比如觀看商業短片,關于使用非正當手段戰勝對手牟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辯論話題:“在商業競爭中,誠信是否比商業利益更重要”(Does honesty outweigh profits in business competition?),以此培養學生快速整理語言的能力。

4.結語

商務英語口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基于真實職場情境的基礎上設計教學任務,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另外,這門課程在給予教師較大“行動自由”空間的同時,要求教師從以前的習慣于注重內容教學轉變為主動地考慮學生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一方面要開展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論”的培訓學習,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或者邀請企業職工兼職教學,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96-97.

[2]滿長君,及進革.高職商務英語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及實施[J].考試周刊,2011,3.

[3]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篇2

一、活動教學法理論及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設計

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是皮亞杰依據他的發生心理學原理提出的教學理論。一般是指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根據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去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或過程。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學生參與活動,通過聽覺、視覺、空間知覺、觸覺等在大腦指揮下協同活動而獲取知識。

由于受大班教學方式和課時的限制,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很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表達的機會。因此,本文針對以上情況,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采取了角色扮演、小組競賽、完成故事、個人信息交流等多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口語課堂教學,增加英語口語課的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有機會展示自己、表達自己觀點,通過模擬的交際活動來實踐運用并掌握英語,從而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口語水平。

二、活動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1.扮演角色的活動

在高中英語口語課堂教學中角色扮演活動是指教師根據英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情景,之后學生在這個情景中進行角色扮演,進而實現交際訓練。學生的角色扮演可以是由教師指定,也可以學生們通關自薦等形式確定。教師在整個角色扮演活動中擔任的是一個設計者和導演的角色。

以Unit 5 First aid 這節課為例,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在黑板上展示出圖片,進而設計相應的情景:你在家里照顧妹妹,怎樣保證妹妹不出意外,如果妹妹出現意外,首先你應該做什么?

Teacher: IF you are a looking your sister,what do you do to prevent her being injured?

Student: Make sure that electric wires are safe。

讓學生在講臺中進行演練,使得學生成為這個角色扮演中的主體,在課程教材的內容基礎上,學生能夠發揮想象,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打破傳統的模式,不要局限在教材的內容中,學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學生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能夠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和演繹,在英語語言的音調以及語氣方面都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鍛煉和提高。教師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中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語言學習的快樂,進而能夠欣賞語言之中所蘊含的魅力。

2.小組競賽活動

蘇聯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這樣的說法:教師只有想法設法的激發學生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興奮的狀態,才能夠使得學生學習到很多的知識,如果只是沒有情感的一些動腦思考,學生在感到疲倦的同時也不會學習到一些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在英語口語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使得學生的情緒能夠被這個競爭機制所帶動,進而能夠在課堂中感受到英語口語學習的樂趣,在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

比如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教師給學生展示一些未來社會的照片,讓學生進行想象,使得學生將未來生活與現在進行對比,讓學生們認識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Teacher:In the year of 2200,the world will totally changed。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ve changed ?

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成小組,對教師的話進行繼續,每一個小組回答一次,如果一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里回答不上來就給另外的小組加分,直到最后每一個小組都回答不上來問題。最后將小組的得分進行計算,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得勝利。通過這種競賽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使得學生的英語能力能夠有所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培養集體合作的能力。

3.完成故事的活動

學生學習不是一個機械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吸收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對新知識進行主動獲取和吸收時,才能夠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系,進而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更是如此,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首先應該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然后對學習的英語語言知識進行主動吸收,進而能夠對英語語言進行良好的掌握。完成故事的活動就是這樣一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原本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相互關聯的方法,將一些生活案例和情景引入到教學中,對這些情景進行再現。

還是以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 作為例子,教師給出學生一些設想,之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完成這個故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能力,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進行完整的補充。其次,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一些方面的設想作為例子,之后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不要局限于教師給舉得這幾個例子中,可以隨意想象。最后,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的想象要完整富有故事情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將一些新舊知識進行融合,之后通過練習,學生能夠很好的進行語言表達。教師通過這種故事完成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

三、結語

活動教學法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教學方式,非常適用于語言課堂教學,在當代高中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活動教學法,通過合理組織口語訓練活動,使學生們感受到英語口語學習的魅力,并愛上口語學習,進而主動進行口語鍛煉,提高我國高中生總體口語水平。

篇3

1.1 廣大師生對于口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高中學習的應試性太強,高考英語只考筆試和聽力,對于口語沒有硬性規定,因此許多學校認為教口語浪費了時間, 是一件沒有收益的無用功,因此忽略了對口語的教學。學生也以取得高分為學習目的,對口語不十分重視,認為只要能讀課文就足夠了。正是由于這些錯誤觀點導致了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對口語教學比較輕視, 阻礙了口語教學的發展,也進而影響到了學生對外語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英語重在"說"出來,聽說讀寫四個環節不管哪個環節減弱了,對于整條英語鏈都是很不利的。我們首先要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

1.2 啞巴英語現象普遍

啞巴英語的出現是由于某些學校在口語教學中對一些英語日常用語、俚語、中西文化差異和交際策略等方面的教學不夠重視,而導致的學生口語學習環境狹窄和口語學習內容單一的現象。許多學生可以考試得高分但是表達能力非常差,只能說出課本上的對話范例,無法與生活中的英語應用接軌。啞巴英語的現象在條件落后的地區更加明顯。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師生對于學習英語的目標認識的偏差。

1.3 口語教學缺少科學的方法,效率較低

1.4 學生在課堂處于被動地位

在英口語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是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學習行為決定了學習效果。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始終是課堂的主體,擁有知識的權威性;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機械的教與學單向傳播方式,缺乏學生對學習情況的反饋過程,師生之間也很少開展情感交流,造成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壓抑情感,難以真正掌握知識,再加上英語口語的特殊性,學生的主動地位更不容忽視。

1.5 學生的口語參與度不高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但是由于口語并不屬于考試范圍內,因此學生對口語學習的重視度不高,再加上高考負擔的加重,學生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有效,直接造成學生口語水平的下降。另外,在口語教學課堂中,由于口語交際具有一定靈活性,因此出錯的可能性高,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心理障礙。

1.6 口語的語音語調不標準

由于學生自學習英語以來,多重視考試型教學,因此對英語發音掌握不足,尤其對元音與輔音的發音不標準,雙音節、多音節的重音與次中音沒有準確掌握。在朗讀詞組或者詞匯時,不能做到連讀,語調不準確,也成為口語交流的障礙。

2.提高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質量的策略

基于廣西高考英語聽力口語考試中已有體現模仿朗讀和口頭表達兩節,由考生口述、計算機錄音完成答題。那么,該如何組織開展行之有效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2.1 語音和語調

語音重在三點:一是單音發音。除了聽老師講解舌位模仿練習之外,還可采用繞口令法專門練習難發的音,比如Lily ladles little Letty's lentil soup.和Nine nice night nurses nursing nicely.兩則繞口令可以精練[l]和[n]這兩個某些地區同學容易混淆的輔音。二是英美通用。英音和美音中個別發音會有差別,比如字母"r"出現在元音字母組合中時,美音會出現獨特的卷舌音,比如"bird"這個詞,英音發成[bE:d],而美音實際上發成[bE:rd],但只要不造成溝通障礙,操英音或美音,甚至二者混合使用皆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發出"四不象"的音,比如famous中本沒有字母"r",發音只能是[5feimEs],如果非要加入卷舌音,變成[5feimEr s],則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了。三是熟悉吞音、連讀和失爆等語音現象。前面介紹聽力學習法時已經指出,以上現象都是英語說快時的自然結果,可以通過由慢到快的變速朗讀自然習得。

語調重在兩點:一為單詞重音,就好比漢字聲調,讀錯的時候聽者就很難理解。尤其是兼具多個詞性的單詞,各詞性發音有明顯差別,比如"記錄"record這個詞,當美音發音為[5rekErd]時,是名詞,而發音為[rI5kC:d]時,則是動詞。二是句子語調。口語學至高級階段,在發音標準的基礎上,更要重視語調變化,西方人說話通常高低起伏明顯,如果用一馬平川的語調和西方人交談,無異于在不斷提醒對方"我是外國人"。

口語詞句積累注意兩點:一是重正常表達而非習語、俚語。筆者接觸過的許多外國人與中國人交流時用的都是最平實的英文,很少習語(idiom,即習慣用語,其真正含義往往不同于其組成單詞,比如廣播中常用wrap up,字面意思是"包裹",來表示"結束"),更少俚語(slang,既非正式習語,因地區、職業不同會產生不同含義,比如街頭語言中的"bro"就是我們常說的"哥們")。二是為便于迅速理解,優先小詞短語,避免書面大詞;句式以短句為主,避免書面用語中的冗贅長句。口語中通常短語優于單個詞匯,比如"進來"是"come in"而不說"enter",突破短語應以點帶面,集中突破一些小的核心詞匯,如get, turn所組成的常見表達,像"相處"get on,"集合"get together,"克服"get over等等。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英語標點的具體使用規律加以整理,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了解英語的句式的使用規律,有助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本文總結了英語中最常見的幾種標點的常見用法,通過地道的英語句式展示了英語標點的使用規律。

【關鍵詞】完整 句子 成分 謂語 動詞

眾所周知,所有的語言都是有功能分段的: 口語中表現為話語的頓或停,語氣及語調的輕重或升降;書面語則反映在標點符號上。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標點符號往往被許多教師一帶而過甚至忽略不計。筆者認為這對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理解的深度是大有影響的。標點符號無疑是構筑語言的重要骨架,明確標點在英語中的使用規律必將大大幫助學生了解這門語言的結構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門語言的建構方式--既英語標點符號的具體使用規律,從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收放自如,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英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標點符號有逗號 ","、句號 "."(英語中的句號是用實心圓點來表示的) 、引號 " "、分號 ";"、冒號 ":"、破折號 "____"、問號 "?"和嘆號 "!"。當然也有省略號 "――“和 單引號”。本文筆者重點旨在探討對句號,逗號,分號,冒號和破折號的使用情況,這幾種標點在學生閱讀和寫作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混淆的。

在實際用英語交流中,無論聽說讀寫哪個方面,無疑構成具有實際意義的最小單位應該是單個的單詞或以意群為單位的短語搭配。這些最小的單位是不能夠傳達完整的信息的。完整信息傳達的最小單位我們稱之為句子,即一句話是最小的語言交際單位--包含最小完整語義單元。換句話說,一個句號(加上問號和嘆號)就表示英語的最小交際單位。那么什么情況下我們必須使用句號呢?(注:下文只講述句號的使用,因為問號和嘆號具有完全相同的句法功能。只不過嘆號是表達強烈的情感,問號表達好奇或疑問等某種語氣而句號表示一個最小單位的結束,弱化了或者是干脆不表達情感或語氣,是陳述的結束)

請看下面的例子:

He went to Qingdao last week.

Walking has always been good exercise.

The teacher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What I need is more practice.

I don't know when he will come.

Chinese is being learn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You)Get out!

Did you use to play soccer?

一個句子中必須要有完整的謂語動詞(上文例句下劃線部分),即句子中的動詞形式和結構要完整規范。完整性是指英語中謂語動詞要反映各種時間關系,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表現在英語中成為各種不同的時態或語態形式,如will + v 表示動作發生在將來;have/has + v-ed 表示動作發生在過去,但影響到了現在。(另外,動詞也存在主謂一致的問題;例如,have的主語成分是第一、二人稱或復數概念,而has前的主語形式則需要單數第三人稱。這里不再累述)只要句子中存在了這樣完整的動詞形式,我們就可以稱其為完整的句子,就可以使用句號了。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謂語動詞的功能分類: 行為動詞和聯系動詞。絕大多數動詞都是行為動詞;如,sing, dance, come, go, jump等。還要幫助學生理清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意義。聯系動詞主要說明主語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即聯系動詞是用來定義主語的;如appear, see, remain, get, become等。

1.英語中句號的使用規律

1.1 在敘事性句子的結尾使用句號

Mos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ride bikes to school.

We can be successful if we make efforts.

1.2 命令,指令

Hand in your homework no later than noon on Friday.

In case of fires, leave the building immediately.

1.3 在間接問句的結尾

The teacher asked why Maria was late again.

My father wants to know weather I really enjoy collecting stamps.

1.4 縮寫字之后。

Dr. Espinoza arrived from Washington, D.C., at 6 p.m.

Did you enjoy living in Washington, D.C.?

(縮略詞出現在句尾,不再重復使用句號。但是問句和感嘆句還要在縮略詞的后面加上問號或感嘆號。)

2.逗號的句法意義

2.1 逗號用來分割句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列成分

My favorite uses of the Internet are sending e-mail, surfing the Web, and using chat rooms.

Willy used a hammer, saw, and nails in his work.

Look out ! /Watch out! It's my/your fault.

I didn't do it on purpose.

You must pay for…

You'll need to …

Be careful when…

You'll have to say sorry to …..

You'll be fined (200) yuan .

2.4.3 角色扮演(Role-play)

角色扮演(Role-play)是要求學生扮演特定環境中的特定角色,談話的內容、方式必須與角色的身份相吻合(Richards,1985)。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及在特定語境中的反應能力。也是一種最能調動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主動參與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設計。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向學生明確任務(task)。

例如,NSEFC Student's Book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的Speaking 部分設計了這樣一個角色扮演活動:Imagine you are with the dodo and you try to hep it. Talk in pairs about what you might do. 如果僅給這樣幾個活動要求,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找不到合適的詞語或討論的要點。此時,筆者利用了如下提示表格以降低難度。

Intention Purpose

I'm going to help the dodo

I intend/mean/plan to hide it in a cave

I will trap man as he kills a dodo

I feel like attack man myself

I'd like to teach man how to be friends

I'm ready to what I think of man

篇4

英文原聲電影;高中英語教學;應用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各國人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由于英語在國際交流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有效的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就顯得尤為必要。高中英語教學主要是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水平,使得學生對英語的整體掌握水平得以提升,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合理的利用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經教學實踐證明,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的應用,不僅使得學生的知識范疇得到了有效的拓展,還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掌握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優質應為原聲電影資源,有助于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1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的特殊性

首先,缺乏大語言環境的支撐。英語學習與母語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母語是國家的主要溝通語言,在學習母語的時候,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母語的學習相對來說更為容易,在學習中也更加容易理解。而英語教學則沒有較好的大環境的熏陶,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也不經常用英語溝通和交流,在語言環境并不支持的情況下,英語的生命力逐漸減弱,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有著很大的困難度。現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無法得到有效的水平提升,也是因為受到了大語言環境缺乏的影響。其次,受當前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高中英語教學會不自覺地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怪圈”,過分地關注讀和寫,而忽視了聽與說。這樣必然會偏離了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高中英語教學的狀態依舊是“帶著鐐銬跳舞”。

2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在高中英語教學應用的意義

2.1身臨其境———創設真實的英語情境。

英文電影不僅真實而立體地展現了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語言交際的情景和跨越時空的實際生活場面,而且電影中的會話語言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其對話的環境及人物表情、行為等比較真實和鮮活,能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直觀效果。

2.2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英語聽說的興趣。

英文原聲電影富有感染力的情節容易吸引學生,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看電影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英語單詞、句子,學生們可以形成一種語感,一些句子不用背語法,聽英文就能脫口而出。特定的英文電影片段帶來的豐富詞匯,有些在課堂上是接觸不到的,但卻是經常使用的并且非常地道。

2.3與時俱進———聆聽地道的口語表達。

課堂上學習的東西大多以書面語為主,不大適合平時口頭交流。電影中所展現的是非常口語化的東西,且清晰明白而發音標準。學生在欣賞電影情節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模仿和學習電影中的語音語調和常用口語,輕松體會到學習語言的樂趣,聆聽到地道的英語口語,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3高中英語教學中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的具體應用情況

3.1聽說訓練有的放矢。

將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主要的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在應用電影的時候,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選取適宜的電影類型,并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電影,學到教學目標中所提高的英文詞匯以及語句等。教師要提前指導學生做好相應的單詞準備,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注意電影中出現的既定詞匯,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聽力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要求學生跟著電影進行閱讀,這樣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使得學生的發音更加的準確。選擇一些動畫片如TheLionKing《獅子王》、Shrek《怪物史萊克》、IceAge《冰河世紀》作為開始的電影,會將學生導入一個虛幻的語言環境,培養其英語思維。

3.2指導精彩詞句。

針對我國的高中生來說,對于英文影片在理解上最為困難的就是對語言的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截取電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片段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基本上對該電影場景有著一定的掌握,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電影的觀賞,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英文電影中出現的語句,從而使得學生對其中的重點語句以及詞匯加深印象,在理解上更加的容易。如《愛情故事》,其中男主人公Olive有一句話:“Youcandishitoutbutyousurelycan’ttakeit.”(你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你其實不是那回事)仔細聽這句話可以發現can’t中有一個吞音動作,這是美式英語。在此要提醒學生,在肯定句中can通常不重讀,而是重讀其后的動詞。把握這一特點,學生才能清晰地辨別話語中說的是can還是can’t,否則就會把can’t當成can,聽不明白。

3.3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要想使得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可以合理的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就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將教學活動與英文電影有效的結合在一起,科學的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使得教學效果可以有效的提升。針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就不會使得教學活動流于形式,通過靈活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選取適宜的英文電影,使得學生在了解電影英文語言的過程中,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英語教學提供相應的動力。另外,學生在充分感受英文電影中的語言魅力的同時,能夠有效的發現英語的實際內涵。筆者認為,高中生必看的英語電影有:《阿甘正傳》(ForrestGump)、《肖申克的救贖》(TheShawshankRe-demption)、《放牛班的春天》(LesChoristes)、《勇敢的心》(BraveHeart)等,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這些電影來培養學生執著、信念、善良、勇氣等良好品質。

4結語

總而言之,合理的應用優質的英文原聲電影資源來進行高中英語教學,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同時也使得教學的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而要想能夠使得優質英文原聲電影資源可以合理的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就需要針對相關的教學活動進行精細化的設計,對精彩的語句進行講解,同時要針對聽力和口頭表達進行雙重訓練,這樣才能夠使得高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得以提升,從而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賓良生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篇5

英語語交際教學經歷了由“聽說”教學到口語“交際”教學的轉變,這也是使英語教學界人士的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關注。但是現在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學了這么多年英語的高中生為什么和外國人簡單交流都很難,或者當被問到“how are you”的時候他們盡管特別生氣還會說“I’m fine,thanks”為什么我們不能用“心”去交流英語?帶這么多的問題,我們要了解怎么理解英語交流內容,怎么用情感交流英語。本文大概從高中英語現狀,理解力的培養、理解力應用和提高方面來分析英語口語與理解力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理解力培養

隨著新課標不斷的調整,理解力也不斷地被強調。威金斯(Wiggins,G.)(2003)認為理解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們需要從一定的角度去理解語言,比如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廣度就是從橫向上理解事物,找出與之相關卻又不同的觀點和事實等,就是把觀點或事實的范圍拓展。在我們學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把各科知識,閱讀材料都應用起來。深度就是“深入探究”,學生在學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需要在基礎了解之后在內部升華,如果在學會“how’s going”的時候也要知道“what’s up”的相同用法。還有我們在學習口語的時候一定要想到相應的場景,這樣才會在理解上更深刻。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就要注重學生的理解程度,做到適度而教,在教的時候注重學習的內容,根據挖掘的深度與拓展的廣度使學生在學習中學到適當的點。

三、口語理解力提高的方法

老師們往往有一種想表達的欲望,這也是她們所擔心的地方。其實學生所接受的東西是有限制的,并不是簡單的“強罐式”教學就可以使學生學習很多知識,因為在有限的知識范圍內她們用到了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這樣效果將會是不可小覷的。那么,怎么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呢?

首先,概念圖的使用可以提高理解力,一天在網絡授課的時候,為了解釋 except,besides 的區別,圖一的的解釋就是except,除了大圈還有小圈,兩個主題是不同方向的;圖二的解釋是besides,除了小圈在,大圈也在,兩個主題是同一方向的。在隨后的練習中,大部分學生對于這兩個詞都運用自如。概念圖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發散思維。另外,學英語的過程中令廣大學子恐懼的內容中,單詞就是最棘手的之一了,中國孩子還有另一個背單詞的缺陷,就是單詞記憶純屬僵化,比如:當他們背library這個單詞時,腦中一直想的是“圖書館”而不是“圖書館是充滿書的地方”或者是一個圖書館的圖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圖片關系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每個單詞的關系,用概念圖把同一詞匯表,或者單元中有關系的詞放在一起,分裂,組合。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都得到了激發,單詞自然記憶就加速了,詞匯量也會得到提高和擴展。

其次,在英語口語的表達中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釋。一種表達式對方不懂,換另外方式讓對方理解。語言的母的就是交流,怎么交流?聽懂了,會回復就是交流。詞匯量沒有那么多,怎么用已知的詞去替換未知的詞?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僅僅個別詞的簡單的替換,比如,I’m sad(我很傷心)。按我們教學的替換方法就把sad換成unhappy。而是高一層的思維上的替換,如果替換為“真的想哭”,把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不是廣義描述性句子告訴對方,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而且,要有本語言和目標語的轉化能力。因我們的母語是漢語,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其實這兩種語言是有內在的聯系的,其使用的廣泛性作為原因之一,還有就是與漢語的語法結構相關性。在學習英語口語的過程中,考慮到其相關性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變化方式,英語中時間地點一般往句子后放,比如“我要打籃球明天早上在操場上”。但是在中文中我們會說“明天早上我要在操場上打籃球”所以在語言轉換的時候一定要理解目標語言的特點。

四、結論

理解力培養高中英語現狀,理解力的培養、理解力應用和提高方面來分析英語口語與理解力密不可分的關系。基于以上分析,理解力對高中英語口語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理解力英語口語教學設計中,恰當的英語課程教材對口語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教學環境的理解對于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感知。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事先設計一些相關知識內容,利用課間的形式,多媒體的渠道,這樣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就會增強,學習興趣也會大大加強。總之,理解力的培養對口語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解好才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英語口語,并克服英語口語說不出口或者“啞巴英語”問題。

參考文獻:

篇6

我國的教育對教材的選擇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所以,教學設計必須要緊緊圍繞教材展開。但教學設計在圍繞教材展開的同時,也可以向教材知識以外的一些知識拓展。如果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過于死板,沒有靈活性,沒有突破性,對課外知識的涉及較少,教學沉悶、效率低下,那么就應該立刻反思,做出改變,在教學設計時,不妨多加入一些課外的內容,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充實現有的教材資源,讓學生更多地接觸一些其他方面的英語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長學生的見識。

高中英語教學設計應該多參考一些英語參考書或者輔助資料,雖然現在使用的牛津英語教材非常有權威性,應用也很廣泛,而且一些牛津英語的系列資料質量也很高,普遍受到學生和教師認可的,但也并不就是非常切合教學實際、非常充實。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時,一方面要合理地引用或者收入一些牛津英語的知識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敢于在這些權威的基礎上做到對課外知識的拓展,打破以往墨守成規的習慣,加深英語內容的深度,拓寬知識面,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多地接觸教材以外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英語。

二、 教學設計要實現突破和創新

教學設計是整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的核心,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有什么質量的教學設計就會出什么層次的教學效果。如果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是從網上搜索的資源、直接用于課堂教學,這種教學資源并不一定就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很有必要對教學設計中涉及到的教學安排或者其他教學活動作出一定的突破和創新。

教學設計一定要嚴格要求,不能馬虎地做一份教學設計就來進行課堂的教學,更不能沒有教學設計就進行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的要求應該根據階段教學的情況做出一些實質性的改革,不能一成不變,可以更多地結合當前社會出現的新現象、新事物、新思想等開展英語語言的教學,進行英語知識框架的構建。例如,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聽力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一些調整。譬如說,對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就可以通過一些英文歌曲來實現聽力的教學工作,這樣做一方面能夠調動課堂的氣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 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明確且要能夠達到

教學設計中的目標設定也是教學設計能否高效執行的關鍵因素。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統率下,每堂課教學設計的具體目標,除了在后兩者上可以有略微相同外,在知識與能力上基本是不一樣的。教學設計要重點把握教學目標并科學地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應嚴格按照教學設計來進行,通過教學來達到教學設計所定的目標。

現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圍繞教學設計來完成,因此,教學設計的目標設定一定要明確且實際,這樣才能夠按照既定的目標來完成課堂教學。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教學問題其實都離不開教學設計的影響,只有一個好的、全面的、可行的教學設計才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成功。好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或者教學備課組進行教學方案探析,教學備課組討論并制定正確的、客觀的教學大目標,然后教師個體嚴格按照教學標準和大目標來進行教學設計。譬如,在英語寫作方面,教學目標要能夠實現學生對英語作文模式的認識,要求學生盡量多地運用英語詞組或者特殊句式,這樣,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才好圍繞這一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方法無論怎樣創新,教學內容和重點必須要符合教學標準和大目標的要求。這樣,有了明確的教學設計,每節課的教學才會有一個系統的教學方案,才會有明確的活動、訓練,才會有系統化的教學定位。總的來說,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明確和可行。

總之,在探索保障課堂質量之時,我們必須做好對當前英語教學設計的反思。針對當前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我們要探索提高教學設計質量的方法和措施,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求,全面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一、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1.重視共同基礎,構建發展平臺

“英語課程教學的共同基礎,不僅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的基礎,也包括情感態度基礎、

學習能力基礎和文化意識的基礎,沒有了這些,英語學習也就沒有了持久的驅動力。”該理念的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學生的學習及就業創造條件。

2.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優化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盡最大可能得到完善,使其產生最高的效率。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助于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讓學生改變傳統的機械訓的學習方式,進而采用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3.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對學生情感的關注是新課程改革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能促使他們更好的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如果學生的情感是消極的,將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要在學生中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增進他們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的理解和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二、高中英語學習方式優化的具體建議

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教學對象及教材,對英語教學的總體結構、具體環節等,預先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劃。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的去尋覓知識,以下是針對英語學習方式優化所提出的幾條建議: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

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引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情境學習的能力,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教學環境來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英語學習。

2.注重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英語教師在做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問題,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問題,并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解決問題。因為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問題積極思考的興趣,并且能夠鍛煉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學生只有在積極的思考問題之后才會具有極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所以,英語課堂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問題的設計,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到學生在語言能力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實際存在的差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當考慮英語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征;在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課程及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方面設計上應當盡量靈活多樣,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總結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目標,以獲取語言經驗為主要途徑,以學生主體的語言交際活動為主要構成,以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充分激發為前提,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來提高其綜合語言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認知、動機、情感、興趣、意志等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實現高中英語學習方式的優化。

參考文獻:

篇8

思維導圖這種教學方法的原理是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來表現教學內容。在思維導圖模式之下,學生的思維模式得以發散,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并與其他思考內容繼續聯想,如此一來就取得了舉一反三的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的引用,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而言有著積極影響。目前,西方國家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上已經趨于成熟,并針對相應的教學體系進行了建設,在基礎教育中這種方法的價值與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然而根據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思維導圖模式的應用依然有待改進,這就需要高中英語教師針對此展開研究與創新,以此推動教學發展。

二、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依然非常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被動,整個課堂教學氛圍顯得過于拘謹,對于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而言有著不利的影響。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與提升成為了現代教育工作者的重點研究課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之下完成教學任務,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而思維導圖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則正好適應時展需求,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而言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策略探討

1.思維導圖在備課中的應用策略。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備課工作。在思維導圖模式之下,教師應以思維導向圖為參考,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與優化,不斷完善英語?淇偽始恰O嘟嫌詿?統英語教學的備課方式,思維導圖模式下的備課方法在質量與效率上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能夠為學生在課堂教學知識內容的全方位理解提供可靠的支持與幫助。與此同時,通過思維套圖教學策略,教師能夠以教學實際需求進行考慮與分析,對教學設計進行有效調整與優化,對于提高備課筆記的時效性而言有著積極作用,能夠將教學前準備工作成果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此外,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年度技術中,思維導圖策略的滲透還能夠使教師對教學任務目標予以明確,并針對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彌補與調整,使整個教學任務的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

2.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的應用。站在學生的角度,思維導圖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在單詞記憶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幫助。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入,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效果將會得到改善,對于他們未來英語學習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換言之,在思維導圖模式之下,英語單詞的構成形式與發音規律得到了有效整合與分類,并在圖片形式之下展示給學生,如此一來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為其詞匯量儲備量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又比如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在思維導圖模式之下,英語寫作的目標與要求得到合理規劃,同時也幫助學生明確寫作中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與重點,引導學生對寫作思路進行梳理,并結合聯想的方式,表現出寫作中的相關內容,如此一來,思維導圖的放射性功效就得到充分發揮。

篇9

高中學生應該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討論、合作的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取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和其它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要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教師應該堅持課堂內與課堂外一起抓,搭建形式多樣的課外平臺,為學生鍛煉英語口語提供充分的條件。比如:可以建立英語視聽資料庫,建立英語廣播系統,組織“英語角”、“口語大賽”、“英語活動周”,舉辦英語晚會,演英語小話劇等。這樣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口語學習環境,還可以交流學習經驗,開拓視野,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學生搭建理想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參與者,激發了學生內在動力,在愉快的學習中提升了口語能力。

2 運用各種方法法,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2.1 模仿法:這是指跟著錄音、廣播或原聲電影等練習口語的一種方法,反復跟讀,模仿其中的語音、語調,會提高流利程度,培養語感。模仿時切忌畏畏縮縮,一定要大大方方,口齒清晰明朗;重點把握語音、語調和語速;模仿時要用心揣摩、體會,并且要有恒心。比如:我們可以剪輯名片Titanic中游船下沉時的片斷,反復播放Lucy的Jackie生離死別時的對白,然后讓學生模仿和表演。這樣就會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口語的教學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2.2 復述法:請學生復述英語文章或者英文電影片斷也是進行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一個好辦法。復述的材料必須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內容要具體生動、有明確的情節、詞匯量適中。為使學生適應這一教學方法,開始時可以先讓學生練習復述課文。有了一定基礎后,復述的題材可選擇錄音剪輯、電視錄像、佳片欣賞等。現行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這些故事情節曲折動人、人物性格豐滿,很受高中學生喜愛。教師可帶領學生先進行泛讀,然后請學生復述主要故事情節,若有需要,教師可把一些生詞、關鍵詞或詞組寫在黑板上,以免學生遺漏主要情節。這種做法不僅大大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而且還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2.3 自語法:練習自語法時,為了能有話可說,應認真選擇練習內容。可以選擇自己熟悉或喜歡的內容,語言力求生動、簡練,有一定的情節,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語言的連貫性;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語言環境,例如:在自己的房間里,在散步時,在欣賞影片時,跟著主人公傾訴喜怒哀樂;在睡前或一覺醒來時描繪自己的夢境等。總之,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采取適當地語速和音高,自己跟自己用英語交流,多數學生在公眾場合羞于開口,缺乏自信,而自語法恰恰有利于克服害羞心理,樹立自信,從而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嘗試該法。

篇10

英語課程是高中生的必修課程。大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大量時間記憶單詞與語法,然而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卻沒有相應提高,英語成績也沒有提升,使得許多學生感到極為苦惱。近些年來,人們對英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英語交流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并非是僅僅利用單詞以及固定短語便能夠實現,大部分是由半固定詞塊構成。由此可見,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應用詞塊法進行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1詞塊的定義

人們進行語言交流過程中,并非隨心所欲,其交流方式必定遵守著固定的語言模式或語言程序,且該模式或該程序的出現頻率較高,所表達的意義以及出現的形式也基本固定,存在于固定的語境當中,仿佛一個版塊,該語言交流的方式或模式便可稱之為lexicalchunks,即詞塊。通常情況下,一種語言形式能否被稱為詞塊,應根據其在語料庫當中出現的頻率或是概率作為標準。若從機構以及功能方面對詞塊進行分類,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聚合詞。通常情況下,該類詞語為固定詞組,且具有一定的習語性質,如bytheway、ontheotherhand、breadandbutter。第二,搭配詞,該類詞并非是固定詞組,但兩者搭配出現的頻率較高,如動詞之后搭配名詞,有catchacold、putforwardasuggestion。或是形容詞之后搭配名詞,有abrokenhome、aheavysmoker。第三,常用話語。該類詞塊形式包含有固定詞組和半固定詞組,具有一定語用功能,如kickthebucket、howareyou、IfIwereyou、I’d...!第四,句子框架以及引語。該類詞塊只限于書面表達,具體有Chancesarethat...、Firstly,secondly...andfinally、Couldyoupass...?

2詞塊法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當中的實際運用

2.1詞塊法在模塊Welcometotheunit教學中的應用

該板塊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引導學生進入該單元的學習,同時向學生簡述整個單元的主題。主要通過口語交流,通過教材當中的畫面以及問題,將學生已有知識與該單元話題相關知識相聯系,從而令學生能夠盡早進入學習狀態,也減輕了學生學習壓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會出現無法口語交流或是不敢開口語交流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生詞匯量不足以及并沒有熟練掌握詞塊,導致學生難以完成口語交流。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運用詞塊法進行教學,替學生收集部分與Schoollife相關的短語或是句型,從而減少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時,所產生的膽怯心理,也避免學生表述過程中出現詞匯量不足的現象。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可借助教材中的問題:“DoyouknowofanydifferencesbetweenthelivesofChineseandBritishhighschoolstudents?”在黑板當中羅列兩列表格,分別標為IntheUK和InChina。并于IntheUK底部書寫幾個詞塊:hugecampus、low-risebuildings、rowsoflockers,、puttheirstationary、books,andotherbelongings,之后在InChina底部書寫詞塊:enoughspacetostudyandplayin、alargeenoughcampus、aller、atleastthreestoreys。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利用上述詞塊組織對話,并抽取若干個小組上臺進行表演。通過上述詞塊的幫助,學生只需掌握部分較為基礎的句型,便能夠表述其所希望表述的內容。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的練習,可有效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英語成績。

2.2詞塊法在模塊Reading教學中的應用

教材當中的課文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最重要的版塊,大部分課程內容都集中于這一版塊。課文內容包括了實際生活當中的各方各面,且課文語言優美、地道。高中英語傳統教學方式較為呆板,即逐詞逐句為學生分析課文當中的生詞、語法以及句型結構,針對部分難度較大的語句,教師還會幫助學生翻譯。學生在學習Reading這一版塊內容時,往往以做筆記為主,有時會向教師提出疑問。這種教學方式效果不佳,學生課堂學習完成之后,對單詞或是語法的記憶依舊單純地依靠自身記憶力,將復習重點放置于單詞表當中,并不能將詞匯與課文相結合。使得學生無法運用自身所記憶的單詞,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便會將單詞遺忘。即使學生沒有遺忘單詞,但也僅僅會拼寫,卻并不了解如何運用。課文當中不僅包含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同時也包含了知識點的實際運用。學生如將背誦單詞表的時間放置于課文復習之上,學生的復習效果會更為良好。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課文的過程中,便可要求學生利用特殊符號標記下列詞塊:highschool、behappywith、anenjoyableexperience、achievehighgrades、soundlike、laterthanusual、tellsb.aboutsth.、attendassembly、getup、inthepastyear、notasheavyas、usedtodosth.、spend(time/money)indoingsth.、atlunchtime等。至于其中的生詞,教師可單獨進行講解,并通過練習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詞匯在文章中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述意思。因此,教師授課時,也可以于課文當中,尋找部分較為常用的詞塊或是常見的句子框架,如:Itisdifficulttodo...,I’mgladthat...I’mluckytodo...,Ihopethat...。教師通過詞塊的角度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對課文的利用率,將詞匯整合為一體,便于學生進行記憶。同時,教師利用詞塊法開展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2.3詞塊法在模塊Wordpower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通過詞塊法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歸納與分類,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量。不僅如此,學生在對詞語進行分類以及歸納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對詞匯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掌握大量相關詞匯。其中,學生整理常見話語類詞塊過程中,教師可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鍛煉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使其能夠將新學的詞匯運用于實際情景當中,從而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該板塊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豐富學生關于某一話題的詞匯,令學生、整理并學習有關這一話題的詞匯。該板塊的主題是學校基礎設施。教師根據課本內容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可羅列以下詞塊,要求學生集中記憶。Canteen、garden、library、store、dormitory、cafeteria、officebuilding、readingroom、gym、carpark、artroom、teachingbuilding、sciencelaboratory、lecturehall等。學生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拼寫,而是需要在實際生活當中應用。為此,教師可將班級內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根據某一主題編排對話。如設定一個場景:某人在學校內迷路,向學生詢問去某處的方式。借此,學生不僅掌握了校內建筑物英文表達方式,也了解如何運用英語問路與指路。如:Excuseme,doyouknowwhereis...?Excuseme,canyoutellmethewayto...?Whatisthequickest/nearestwayto...?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的英語成績有所提升。

3結束語

詞塊法能夠有效降低大腦處理信息過程中的負擔,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在英語教學當中的應用逐漸變得廣泛。教師在開展《牛津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使用詞塊法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袁國華.詞塊法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設計[J].英語教師,2013,2:50-54.

篇11

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學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總體結構、具體環節及其有關層面,預先做出行之有效的策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和培養。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需要遵循的要求:

1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與優化。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情境學習、接受學習相結合,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英語學習。

2 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學生的差異性,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為了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設計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學生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實際存在的差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考慮到英語學科的特點和高中學生年齡的特征,英語教師在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時,不僅要考慮課程及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還要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征及對要學內容的愛好程度和態度,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方面設計上應盡量靈活多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營造寬松氣氛,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處處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由于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要在保證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同時,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

3 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問題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課程強調把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作為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加以突出,努力營造多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掌握和確立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設計時要學會思考如何使學生在課堂學習與交流中產生問題,并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鞏固并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問題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情趣,使他們充分集中學習注意力,誘發他們進行積極地思考,培養他們獨立的思維能力,并訓練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只有在洞察問題之后才會具有極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使其學習方式得到優化,問題始終是課堂運行的主要動力,而且是內在的動力,同時也是轉變學習方式的動力。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問題的設計,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4 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的情境學習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習英語缺少學習漢語的真實的語言環境,要讓學生靈活的掌握和使用英語,非常有必要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客觀真實的語言情境

然而,傳統的英語課堂多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具有極強的被動性,學生對學習缺乏熱情,課堂缺乏活力。新課程提倡英語教學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身臨其境,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創設學習情境,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然而,學習情境的創設并非盲目的、隨意的,這給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特點、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創設,并且創設的情境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

5 課堂教學設計考慮課堂活動的安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的學習過程,其實質在于交流和交際。英語課堂設計要豐富英語活動的設計,使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學生在活動中平等、民主的交流與互動,從而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英語課堂教學并非單單是教師講,學生學,而是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活動要通過交流使學生學習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采用任務型教學思想,注重設置有意義、生動的、真實的語言情景,安排各種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真實地使用英語將所學的語言和知識加以運用來進行交際。有課堂活動,就會有師生交流及生生交流,有了相互交流就會有相互合作。科學合理的課堂活動安排,能夠使學生接觸社會實踐,激活自己的真實經驗,具有很強的真實性、交際性、互動性、合作性及創造性,既能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又能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極大熱情,使英語課堂產生活力。

總之,在整個英語教學設計中,要始終堅持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高中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目的,以獲取語言經驗為主要途徑,以學生主體的語言交際活動為主要構成,以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充分激發為前提,以學生對語言的親身體驗為基本要求,以真實的語言交流為表現特征,以學生認知、思維、動機、情感、興趣、意志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最終效果。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的真實的教學情境下,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 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黃自成.普通高中新課程英語教學與評價指導[M].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2006

[3] 程可拉等.中學英語新課程教學論[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12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高校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條件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方法,只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把學生當作聽課的機器,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試想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所以,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前提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學生在學習Good Friends這一課時,我就沒有像大多數教師那樣,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英語單詞、語法等,而是要求學生以英語口語的形式對他們最好的朋友進行簡單的描述,內容可以包括外貌特寫、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這樣一來就極大地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覺得對高中英語課堂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這就充分調動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實現高中有效的英語課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是打造高效英

語課堂的必要補充

在中國,英語學習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語法、句型掌握得很牢靠,在英語考試中能夠獲得很高的分數。但是當與老外進行交流時,卻是磕磕絆絆,想說的話不能正確的表達出來。我們必須明白,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在課堂上靈活采用教學方式,為培養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水平和能力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比較偏向于運用“英語情境教學法”這一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Festival這一單元時,我會讓學生用英語口頭表達自己喜歡的節日及原因,并讓學生分組進行中外節日對比,并用英語表達出來。因為這個話題跟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學生不會沒話說,在表達自己見解的同時鍛煉了口語表達的能力。學生如果說錯不要急于批評,要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贊美。我們可以在學生表達完自己見解以后說一句:“Very good!How smart you are!”這樣既讓學生消除了怕說錯的顧慮,有了想說、敢說英語的自信,又為以后學好英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與教師本身的素質修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教師只有自己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質修養以及淵博的英語知識,才能起到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心理素質在其中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當一個孩子跨進學校的大門成為你的學生時,他無比信任你,你

的每句話對他來說就是智慧,是理智和道德的典范。”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時保持樂觀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向學生傳達正能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獲取英語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篇13

在新形勢下,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改革逐漸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成為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熱點。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英語學習顯得枯燥和無味,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足,整個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不融洽。這就需要教師發揮其指導和引領作用,改變教學模式,采取自主學習探究模式,提升學習效率。具體來說高中英語中實施自主學習探究模式的方式有以下幾點:

1 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

按照新課標要求,對高中英語的新一輪改革使用的新的英語教材從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從學習興趣入手,加上教師的積極引導,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于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是門語言,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關于英語的素材,學習一門語言,基礎的入門就是從身邊的最簡單的事物入手,記住單詞的結構以及如何發音。自主學習是種能力,學生有了這種能力就能無時無刻地獲取新知識。生活中日常的交際用語是我們學習語言最基本的基礎,因此高中的英語教學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幾個能力:(1)培養學生在人際交流場合能夠得體的使用英文進行交流,滿足日常用的基本交流要求;(2)擁有利用英語獲取及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閱讀英文書籍報刊等;(3)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2 采用情景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學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的轉變,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運用實驗操作、視覺效果、語言表達、動作模擬、情感渲染等形式創造出來的一種教學情景,進而通過這種綜合型的情景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授Lesson 1 Tomorrow’s World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授課,把理論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抽象化,課前找好能夠典型表達人們生活的圖片,例如找好幾張二十歲左右人們在大城市生活的圖片,然后找幾張三十歲左右人們全家游玩的照片,再找老年時候悠閑的照片等。在講課時,首先讓學生們想象自己未來生活的樣子,也可以挑幾個學生回答以后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增加學生的自動探究性,然后教師分析,為學生分享照片,讓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之后再依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講課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音樂調動學生積極性等。

3 運用“表演型”模式的教學方法,提倡多樣化教學形式,提升探究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教師對課堂的安排,以及教師授課的方式。依據研究可知,很多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在上課時照念教材知識點,這樣容易導致學生的興趣降低。要想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其探究能力,必須要采創新型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 實基礎,優化學習方法

要想進行自主學習,就必須掌握堅實的基礎知識,包括詞匯、句型、語法知識等。因為有限的語言知識將會大大阻礙學生的語言學習活動。所以,教師要教學生不斷充實自身的語言知識,博覽群書,開闊視野,不斷充實深化廣義的知識背景,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基礎。另外,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反思,讓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 讓學生處于課堂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編練習題,提高主動探究性

高效課堂追求的是課堂效率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傳統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主導地位的模式轉化一下,讓學生處于主導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課之前,讓學生在課下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并針對教材內容出幾道題。可以首先把所有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上課之后用幾分鐘的時間促使小組學生進行討論,然后教師講課,課程當中抽檢學生的習題,并當做問題提問,讓另外一些學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讓出題學生進行評述,之后教師對評述進行補充,這樣就容易增強學生的主動探究性,調動學習積極性。

6 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

課堂的氣氛對學習的效果會有直接的影響沉悶無趣的課堂教學讓很多高中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加入一些課外教學,激發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例如,可以在教室外開展英語詞匯游戲,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適當的娛樂活動不僅能調節學習的方式,還可以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張弛有度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英文短片,觀影的同時學習英語口語,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條件的學校應該聘請一些外教來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增強學生對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認識。外教的教課方式一般都為小班,這樣可以照顧到每位同學,增加學生與外教的交流機會。

總之,作為一個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熟悉語言的應用規律,通過將英語內在化,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分析,不斷創新。在英語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適合語言學習的環境和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挖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總結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這樣對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