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計算機數據庫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Sybase。最新版本的SybaseAdaptiveServer與以前的版本相比,具有更豐富的功能設置,Sybase比較強大的地方在于它對資源的低占有率上。在這一方面,Sybase15還引入了新的“專利查詢過程技術”,顯示了增強的性能和降低的硬件資源消耗。
3.MicrosoftSQLServer。MicrosoftSQLServer是一種典型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可以在許多操作系統上運行,它使用Transact-SQL語言完成數據操作。由于MicrosoftSQLServer是開放式的系統,其它系統可以與它進行完好的交互操作。
4.MicrosoftOffice。作為MicrosoftOffice組件之一的MicrosoftAccess是在Windows環境下非常流行的桌面型數據庫管理系統。Access既擁有用戶界面(VB可以用來開發用戶界面);也擁有邏輯、流程處理,即VBA語言(VB也可以用來做邏輯處理);又可以存儲數據,即在“表”中存儲數據。使用MicrosoftAccess無需編寫任何代碼,只需通過直觀的可視化操作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數據管理任務。在MicrosoftAccess數據庫中,包括許多組成數據庫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是存儲信息的表、顯示人機交互界面的窗體、有效檢索數據的查詢、信息輸出載體的報表、提高應用效率的宏、功能強大的模塊工具等。
5.VisualFoxPro。VisualFoxPro是Microsoft公司VisualStudio系列開發產品之一,簡稱VFP是Xbase數據庫家族的成員,可以運行于Windows9X/2000和WindowsNT平臺的32位的數據庫開發系統。VisualFoxPro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的集成化開發環境,采用可視化和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使數據管理和應用程序的開發更加簡便。VisualFoxPro是數據庫管理軟件,可實現數據與應用程序獨立。
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數據庫軟件
1.按性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
(1)構造數據庫的難易程度;(2)程序開發的難易程度;(3)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性能分析;(4)對分布式應用的支持;(5)并行處理能力;(6)可移植性和可擴展性;(7)數據完整性約束;(8)并發控制功能;(9)容錯能力;(10)安全性控制;(11)支持漢字處理能力。
2.按需求來選擇
選擇一個數據庫的主要理由就是它的功能是否可以很好地支持你的應用程序。人們通常使用數據庫來完成的任務有:支持Web、事務處理、文本搜索,有的情況下復制也是一個重要的要求。在事務處理方面,Oracle看上去更有領先優勢,接下來是微軟的SQLServer。沒有一個開源數據庫具有可以與Oracle相媲美的事務處理功能。
3.按易用性和管理來選擇;
4.按支持性來選擇;
5.按成本因素來選擇。
三、結論
Oracle是商業數據庫的代表,具有非常豐富的功能、廣泛的平臺支持和大量的附加功能。目前Access更常用一些,Access不是一種存儲格式,是一種軟件。ACCESS這個軟件本身就具有開發者使用的界面和適合于“最終用戶”的界面。但學習FoxPro可為學型數據庫管理軟件大典基礎。微軟的SQLServer只可以運行在其Windows操作系統平臺上。不過由于Windows操作系統的廣泛普及,缺乏對其他系統的支持并沒有阻擋SQLServer的市場份額的增長。SQLServer是真正的中大型數據庫,VFP是桌面數據庫,使用方便、易學,但實際上犧牲了真正數據庫的一些功能,如安全性;此外,VFP既是數據庫又是編程語言(開發工具)。SQLServer是中大型數據庫,VFP是帶有自身數據庫的編程語言。
總體來說,選擇什么樣的數據庫要看你的應用程序的需要。如果它是以閱讀數據庫為主的Web應用,MySQL無疑是最佳選擇。而如果需要那些事務處理和復雜的數據庫功能,那么可選擇Oracle和微軟的SQLServer。如果你需要一些商業數據庫的高級功,但又不想支付授權費用,那么可以考慮PostgreSQL或Ingres。對于嵌入式數據庫應用,MySQL和Sybase所占有的系統資源最少。總之,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劉守根.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現狀和發展方向初探.內江科技,2006,(2).
[2]陳業斌.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安徽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
[3]姬志剛.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社會.科技咨詢導報,2006,(20).
[4]薛向陽.數據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程序的設計.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2)
篇2
計算機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相應的,也出現了包括網絡安全問題在內的很多問題。對于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發展而言,安全系統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據庫技術要想實現更好地發展,必須先解決可能會出現的數據安全問題。業內人士開展了大量關于計算機數據庫的探究,而且在信息管理中數據庫技術的應用性能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在信息管理中處理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企業的數據資料都具有機密、敏感的特點,他們非常關注數據資料的安全性,因此其具有較高的信息管理技術要求。對信息的管理是數據庫管理技術的主要功能,而建立有效的數據模型是對信息進行管理的主要特點。以建立的數據模型為根據,可將數據庫體系劃分為層次型數據庫、關系型數據庫以及網狀型數據庫。計算機技術與數據庫技術之間的結合具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其已經在包括農業、工業以及其他產業中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兩種技術結合使很多行業信息管理的條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極大提升。在信息管理中充分運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除了能使信息管理變得更加方便外,還可以有效保證信息的安全管理。與此同時,信息系統還具有備份和恢復信息的作用,這可以在數據遭到破壞的時候,實現對有用數據的無成本恢復,從而解決誤刪資料的問題。如今,數據庫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企業機構不僅能更好地保護數據庫,還能有效避免信息系統被黑客侵入,防止機密信息流失。
3計算機數據庫技術在信息管理中應用的前景分析
3.1安全性越來越高
篇3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數據庫技術存在著眾多的種類,其中根據數據庫模型的運行模式可以分為:網狀模型數據庫技術、層次模型數據庫技術以及關系數據模型數據庫技術。這些數據庫技術在不同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有各自的優勢,其中關系數據模型數據庫技術,以其完美的數據連結技術和高度的數據模型適應性,成為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通用的一種數據庫技術。其在運行過程中展示出的完善的數據連結性,能夠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對任何相關的計算機網絡數據進行關聯,并能夠在一定數據基礎上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性的關系鏈接。這種數據信息服務的全面性和數據鏈接服務形式的多樣性,能夠極大的滿足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多樣化的數據信息需求,所以在具體的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成為使用者首選的數據庫類型,被廣泛的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設計中。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工程性活動,在其運行活動中要求下屬的各個模塊都要最大程度上的兼具數據信息服務的全面性和便捷性。在關系數據庫中這一系統要求被很好的體現了出來,關系數據庫擁有自己管理信息交互平臺,能夠基于C語言等網絡編程語言與使用者進行數據庫信息的交流,提高了數據庫使用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在計算機數據庫軟件系統結構中包含著兩個數據庫訪問系統,一個是開放數據庫連接性(ODBC),一個是數據訪問對象(DAO),這兩個數據庫訪問系統相互獨立,能夠單獨向用戶提供數據信息服務。其中ODBC不僅能夠基于SQL語言與使用者進行數據信息交互,而且對C語言和SQL數據庫之間的訪問機制進行了定義,讓使用者可以通過C語言這樣一種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常見的語言形式與數據庫進行信息交互,保證了關系數據庫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數據信息交互,讓計算機網絡設計人員能夠通過其最常用的信息交互方式與關系數據庫進行交流,保證了關系數據庫與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積極、有效的互動。DAO為計算機網絡設計提供了數據庫機制,這一機制是從關系數據庫的整體出發對關系數據庫內部組成部分和內容的一種規范。當一個關系數據庫體系結構由多個DAO構成時,DAO自身的數據庫管理機制就會發揮作用,從DAO自身的數據資源特點出發,對關系數據庫整體進行協同管理,保證整個關系數據庫的數據信息服務的高效進行。DAO的這種自我管理機制和其自身的數據訪問對象本質是相互分離的,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自我管理機制和數據訪問對象能夠進行各自獨立的管理,讓每一個DAO都可以在保證自身數據訪問對象性質的基礎上,同時實現自身和DAO群體的管理,這種各自獨立的數據訪問對象管理和運行管理,在保證DAO數據服務對象專業性的同時,也方便了自身的升級改造。而且在關系數據庫運行活動中,DAO可以鏈接相應的網絡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源的網絡化共享和管理。
3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的優勢
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具有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以及簡便的數據轉換功能等強大的優勢,以下將對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中的優勢進行詳細的闡述。
3.1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
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是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運用的主要優勢。隨著計算機網絡設計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內容含量越來越大,內容的組成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面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這樣一種發展趨勢,相應的關系數據庫的數據儲存能力和數據管理能力變得極為重要。關系數據庫的應用,不僅能夠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需求和產生的大量計算機網絡設計數據進行及時的存儲,而且能夠借助內部管理機制的幫助,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準確的規劃和管理。關系數據庫的應用讓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數據管理環節,成為計算機網絡設計環節的一個效率增長點。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計算機網絡設計人員,可以利用數據庫強大的數據存儲功能將設備參數輸入到網絡拓撲結構中,進而借助網絡拓撲結構對關系數據庫進行高效、快捷的操作。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關系數據庫的輔助作用,有效管理復雜的數據信息,那么計算機網絡設計勢必會陷入困境中。
3.2簡便的數據轉換功能
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優勢,還體現在不同數據之間的轉換功能。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因為設計活動本身可能會涉及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自身的設計形式也會因為網絡設計目標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計算機網絡設計的數據從呈現形式和傳遞方式上都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的,所以在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數據進行管理的時候,不同數據之間的轉換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數據轉換和數據轉換效率的問題,才能促進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高效進行。關系數據庫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關鍵性問題,因為關系數據庫本身存在的關聯性,就是要從兩組不同數據中尋找共同點,并基于這些共同點建立二者之間的普遍聯系,關系數據庫的這種工作機制,在不同形式的數據之間的轉換活動中也有積極的作用。數據的兩種不同呈現形式本質上也是兩種不同數據之間聯系的一種體現,二者之間本質內容和內在邏輯的聯系是普遍存在的。關系數據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結合自身的工作機制,對二者進行本質上的聯系,這樣一種在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復雜無比的問題,在關系數據庫的參與下立刻變得可實現、可操作。關系數據庫的存在只是解決了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數據轉化能力的有無問題,只有強化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數據轉化能力的效率和便捷性,才能在網絡設計的實際工作中起到更加積極的效果。所以在關系數據庫的建立健全活動中,對其自身的數據轉換能力的強化,是關系數據庫發展完善的未來方向。這一改進必須要將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轉化能力與關系數據庫的信息交互系統結合起來,保證使用者對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轉換能力有更加直接的參與和應用,同時要結合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發展的實際,對網絡設計活動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系統、詳細的統計,并在關系數據庫中對這些數據的呈現形式進行廣泛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要在關系數據庫中,對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定義,并設置相應的數據轉化機制,在對數據信息進行存儲時,盡量選擇應用范圍最廣的數據呈現形式進行存儲,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數據需求,同時也要定義好各種數據呈現形式的轉化機制,在使用者產生特殊的數據呈現形式需求時,能夠運用相應的數據轉換機制,進行數據呈現形式的轉換,以保證計算機網絡設計活動的高效進行。
篇4
目前,隨著工具軟件的發展和廣泛采用,使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如虎添翼,其中PowerBuilder以其獨特的數據窗口(DataWindow)倍受歡迎。
PowerBuider是美國著名的數據庫應用開發工具生產廠家Powersoft公司于1991年6月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異的開發工具,它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具有可視圖形界面的、快速的交互開發工具。智能化的數據窗口對象是其精華所在。利用此對象可以操作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而無需寫入SQL語句,即可以直接檢索、更新和用多種形式表現數據源中的數據。但要注意,必須使數據窗口成為窗口(Window)下數據窗口控制的一個連接對象,數據窗口才能使用戶在應用執行期間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
利用PowerBuilder提供的內部查詢機制,我們即可以讓數據窗口作為查詢條件的輸入,又可以讓該數據窗口作為查詢結果的輸出,這樣就可以使數據窗口中的所有數據項進行自由組合的查詢。例如:在窗口W_que上建立兩個數據窗口控制dw_1和dw_2,分別連接兩個數據窗口對象dw_que1與dw_que2,其中dw_1用于輸入查詢條件,而dw_2用于顯示滿足查詢條件的所有元組。事實上條件的輸入及元組的顯示完全可以在一個數據窗口中實現,考慮到這兩種操作的差別(例:條件輸入可編輯,而元組顯示不可編輯;條件輸入可為某一范圍,而元組顯示僅為滿足條件的所有紀錄……)將其用兩個數據窗口控制來實現。這就要求dw_2與dw_1數據共享,即要求dw_que1與dw_que2兩數據窗口的數據源完全相同。
用這種方法實現查詢優點突出,例:通過設置數據窗口中對應列的編輯風格(EditStyles)為相應的下拉式數據窗口(DropDownDataWindow),使顯示的元組文字化。注意,這要事先建好下拉式數據窗口。設置數據窗口中對應列的編輯風格同樣可滿足其它顯示需要。利用數據窗口的風格特點:查詢表的列寬、列序可自由改變,甚至可以覆蓋掉一些列,以達到更滿足查詢顯示的需要。綜合查詢的信息來自多個表,改變數據窗口的數據源,采用多表連接的數據源即可實現。但是如我們問題的描述,如果我們需要的查詢項隨機地來自這43張表中的數據項,顯示項也是隨機地。這種任意條件的組合,可選輸出項的顯示稱為動態查詢(DynamicQuery)依然采用上述方法,數據窗口dw_que1與dw_que2的數據源將是這43張表的連接,先不說效率問題,單從這426個項中輸入查詢條件,又顯示這426個項,就使人敬而遠之。因為,在每一次查詢前,都不了解此次查詢的要求是什么,這樣,每張表中的每一個數據項都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每一次的查詢,一旦查詢條件確定、顯示條目也確定后,我們會發現,每一次有意義的查詢并不是需要全部的43張表,換言之,每一次查詢沒有必要將43張表全部連結,而應只連接那些被選中數據項所在的表,即數據源是動態產生的。由于數據源不確定,數據窗口就無法設計,動態查詢無法用這種方法實現。
2、計算機動態查詢的實現
在某些實際的應用系統開發中,由于用戶在開發前提不出查詢的需求,而在系統運行中希望能夠對所有的數據項任意組合進行查詢,以滿足來自多方的需求,實現動態地查詢(即隨機地從43張表中選擇數據項進行組合作為查詢條件并任意地選擇數據項作為顯示條目)。對于此類查詢的實現要利用PowerBuilder通過編程的方式在運行時動態地創建數據窗口,并動態地控制數據窗口。
動態地創建一個數據窗口,應用程序需要執行下列任務:
•動態地構造SQL語句。
•用符合數據窗口語法的字符串,為現在的數據窗口控制創建一個數據窗口對象。具體實現如下:超級秘書網
2.1動態地生成SQL語句,根據SQL的語法:SELECTstringaFROMstringbWHEREstringc也就是動態地生成stringa,stringb,stringc.由用戶輸入要顯示的列,一旦輸入完畢,列名就隨之確定,將所有列名拼成一個“串”,中間用“,”分隔,形如“columm1,column2,column3,...,columnr”,則動態地生成stringa;同樣由用戶輸入查詢條件,包括相應的列、滿足的條件或范圍、邏輯關系等,將這些條件拚成一個串,即為stringc,顯然,所有的列名都確定了,他們所在的表名也確定了,按照stringb的語法規則即可構造。
注意:上面的stringc由兩部分(表間關系stringc1及查詢條件stringc2)組成;表名串stringb與表間關系stringc1、查詢條件stringc2及顯示條目stringa均有關。
在實現的過程中:為貼近實際應用,習慣上,先輸入查詢條件,再輸入顯示條目。即在輸入查詢條件后,生成strinc2,stringb,stringc1;然后,再在輸入顯示條目后生成stringa,并修改stringc1,stringb。最后形成SQL語法:
str="select"+stringa+"from"+stringb+"where"+stringcl+stringc2
2.2在現在的事物對象里利用相關的SyntaxFromSQL()函數生成符合數據窗口語法的字符串:
exp=syntaxfromsq1(sq1ca,str,strsty,error)生成數據窗口的源代碼
其中:strsty為數據窗口的顯示風格,例:
strsty="style(type=grid)datawindow(units=lcolor=12632256)text(font.face=''''system'''')"
2.3創建數據窗口對象
dw_que.create(exp)
這樣就實現了用戶要求的隨機查詢。
在真實系統中,用戶在輸入查詢條件時希望通過選項方式錄入查詢信息,由于庫表中存放的大量信息為代碼,這就需要在程序中先把錄入的文字信息轉化成相應的代碼再連接到查詢條件中。為簡化輸入,提高準確性,可采用代碼輸入,即動態地嵌套下拉式數據窗口。在顯示查詢結果的數據窗口中,事先不能嵌套下拉式數據窗口,可預先做一個函數,在程序運行中根據所選的列把代碼轉化成所對應的漢字顯示,這樣更完善了用戶要求的隨機查詢。
篇5
2、目標和功能
網絡教育網站的基本功能就是滿足教學雙方的根本需求,在能夠為教師提供備課和課堂教學參考的同時,還能偶為學生的課程學習服務;應該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非常便利的網上學習和討論交流的學習環境;比外,還應該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方便使用的資料查詢和檢索功能,便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使用。
所以,為了能夠滿足這些要求,就應該使教學網站具有如下幾個主要的功能部分,即:
(1)、學習功能。教學網站的學習功能主要是針對學生設計的。學生通過該功能模塊,可以對各種課程的電子教案進行在線學習,了解相關的學習方法、課時分配和教學計劃等等跟課程相關的內容;還可以開設各種跟學習相關的論壇;具有即時和錯時的交互式學習界面;能夠通過對共同關心問題的深入討論,引導學生參加在線的交流、評價和調查等,將網絡構建成課程學習的另一個戰場。
(2)、教學功能。網站的教學功能主要是針對廣大的教師隊伍而設置的,能夠為教師提供結構化的系統平臺,便于教師將各種跟課程教學相關的電子和聲像資料上傳到網站中,還應該便于教師進行動態的網上交流、和答疑,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動態進行及時地了解和掌握。
(3)、資源整合跟查詢功能。作為網站建設中的主要工作和功能模塊,網絡資源的整合和查詢可以通過建設一個對本地站點進行搜索的引擎,對互聯網上的運行環境進行模擬,提高上網查詢資料和訪問的效率,從而構建出比較完備的信息資料收集和查詢系統,對網上的資源進行整合和查詢,構建出簡單實用的專題數據資料庫。
3、教育網站建設
3.1 系統結構及平臺
本文系統實現中,主要采用基于B/S的網絡構建模型,也就是常用的瀏覽器/服務器模式。該網絡構建模式可以將應用邏輯跟用戶界面和數據的訪問分割開來,便于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此外,利用各種組件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數據庫的訪問壓力,提高系統的運行性能。訪問者可以通過本地瀏覽器對網絡服務器進行登錄訪問,由于網絡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都屬于應用邏輯層,這樣,網絡服務器在接收表示層所提交的訪問申請之后,就可以通過調用服務器中的相關模塊,對具體的邏輯操作和運行進行執行,并數據庫服務器提出及時的數據請求,得到結果之后,就可以將結果返回到網絡服務器,最后,網絡服務器就可以將結果數據提供給訪問者。
3.2 技術方案
現在,可以用于網站開發的技術和手段主要有:基于HTML文件的開發技術、基于CGI的動態頁面生成技術以及基于ASP的開發技術。下面對這幾種技術體系進行簡介和說明。
首先,就是基于HTML文件的網站開發。作為第一種通用的頁面描述型的開發語言,HTML簡單易學,且具有非常強大的超媒體支持能力,便于在超媒體的信息網中進行使用。通過HTML語言就行網站的開發,其特點為速度比較快,且不需要高水平的技術力量。不過,有優點肯定就有缺點,缺點是在使用過程中的網站維護工作量比較大,及時進行小范圍的修改,也需要對整個網頁進行操作。
其次,基于CGI的網站開發技術。傳統的靜態網站構建技術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網站的訪問需求,所以,基于CGI技術的動態交互式網站就開始逐漸興起和發展。這主要是由于采用CGI技術構建網站,可以大大提高網站的交互性能,便于用戶和網站管理人員以及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過,這種網站構建技術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就是這種開發技術跟操作系統的關系緊密,所以,使得利用該技術所構建的網站的可移植性能比較差。
第三,就是基于ASP技術的網站開發技術。作為一種新開發的網頁開發技術,ASP技術是一種動態服務器網頁,能夠很方便的對數據庫進行訪問。現在的網頁設計中,采用ASP進行功能實現的越來越多,可以利用ASP技術來創建動態的網絡頁面,或者功能強大的網絡應用程序。此外,ASP技術可以通過ADO控件對象來實現對數據庫的訪問,ADO的特點為高效、簡單和內存開銷較小,更加適用于基于B/S的客戶端模式或者其他基于網絡應用的開發。
基于ASP技術的網站工作方式可以描述為:瀏覽器通過向網絡服務器發送訪問請求,激活ASP的腳本運行程序,之后,網絡服務器就可以通過調用ASP來對請求的文件進行讀取,并同時執行腳本的命令,最后將網絡的頁面傳動給瀏覽器。此種模式下,網頁的腳本運行主要通過服務器來完成,所以,從瀏覽器上所看到的網頁是在網絡服務器上生成后傳送過來的,瀏覽器不用負責對腳本的處理。網絡服務器能夠實現所有的腳本處理,且能夠將標準的HTML頁面傳送到瀏覽器。瀏覽器所接受的只是腳本運行的結果,并不對服務器端的腳本進行復制,所以難以得到支持其頁面內容的腳本命令,這樣,系統的訪問和運行安全性就可以得到保障。在該方式中,用戶可以通過目錄來進行邊界的定義,以以此作為應用程序的作用域,使得在每個網站站點都可以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且在服務器端并沒有實際的頁面存在和出現,任何網頁都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動態的實時生成和運行的,在用戶訪問結束后就自動消除。
3.3 服務器與數據庫的連接
現在,能夠實現網絡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之間通信和數據交換的技術主要有:動態數據交換技術、SQL技術和ODBC技術等。
篇6
一、我國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歷程
自古以來,歷代學者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一直沿襲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后,計算機技術開始涉入到古典文獻研究中,對傳統的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方法(自然也對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獻資料的專業研究)起到了極大沖擊。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內發展的歷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圖書館、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陸續開始大規模地利用計算機設計并建立數據庫。大致說來有兩類數據庫,一類是書目數據庫,一類是文獻數據庫。南京圖書館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書目數據庫,對讀者檢索有關書目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之后,各地圖書館紛紛效尤,類似的書目數據庫很快就普及了。雖說至今各地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的檢索方式,仍存在機讀編碼格式不統一的問題,然而書目數據庫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對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具體到學術研究來說,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方便的查找有關古典文獻的實用工具。
在建立書目數據庫的同時,一些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開始研發各自的文獻數據庫。從數據制作格式來說,大致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圖像格式,即將按原著內容掃描成PDF圖像文本,另一類是元數據格式,即錄入文獻文本內容(或掃描并轉化為電子文本)導入數據庫,并轉換成可閱讀與檢索的數據庫機讀格式。一般說來,無論是PDF格式還是元數據格式,它們數據庫容量都較大,也提供了較為原始的檢索方式,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從上述兩類制作格式的數據庫來說,PDF圖像文本可以直接閱讀圖像文字,但總體說來不太適應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需要。而元數據格式較為精致,初步具備了較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檢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獻數據庫從收錄的文獻內容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類目數據庫,即按“類”收錄有關圖籍,如經學類、史學類、文學類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獻資料、石刻資料等等,另一類是綜合數據庫,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國學寶典》之類數據庫。
大陸最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是河南大學的《宋人筆記檢索系統南宋主要歷史文獻》,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種數據庫紛紛涌現,比較重要的有南京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聯合研制的《計算機甲骨文信息處理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唐詩》、《先秦魏晉南北朝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十三經》、《全唐文》、《諸子集成》等數據庫、北京大學《全宋詩》數據庫、南京師范大學《全唐五代宋詞》數據庫、四川大學《宋會要輯稿》數據庫(與海外合作)等等。港臺古籍數字化起步較早,均采用繁體字形式。1984年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研發《漢籍全文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則有《漢及以前全部傳世文獻》、《魏晉南北朝全部傳世文獻》、《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數據庫等等。其中《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收錄《馬王堆漢墓帛書》、《武威漢簡》、《睡虎地秦墓漢簡》、《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及其它散見簡牘共140多萬字的竹簡帛書出土文獻,價值頗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庫主要是提供給本單位研究人員使用的,當然也有部分數據庫對外開放,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幫助。雖然這些數據庫有種種限制,但它們無疑為古典文獻的研究(當然包括其它專業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方的圖書館、以及其它數以百計的網站向用戶提供收費或不收費的古籍文獻檢索服務,甚至還提供古籍文獻的下載服務。顯然,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學術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至今為止,據筆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圖書館數據庫之外,提供各種文獻下載的中文網站至少在200個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獻下載的網站。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或有關網站的建立,確實為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幫助。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獻數據庫大量涌現的同時,一些潛在的問題與數據庫本身的缺陷嚴重地制約著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
從古典文獻數據庫技術發展角度來說,筆者認為大致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PDF圖像文本數據庫,其數據來源主要是以掃描方式獲得,形成PDF圖像文本。這種圖像文本優點是直觀,與原書分毫不差,但它的缺點是功能極其單一,僅可供瀏覽圖像和簡單地檢索書目。雖然第一階段的數據庫功能極少,但畢竟能方便而直觀地閱讀文獻了,因此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興趣。必須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這類數據庫難以進一步發展。
第二階段是元數據數據庫,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資、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庫全書》、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設計、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的《四部叢刊》、尹小林《國學寶典》、南開大學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陸、港臺等大專院校或科研機構制作的較大型的數據庫為代表。它們的優點是具有較多的基本功能,如檢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還附加了日歷查詢、字典、音樂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們都不允許對數據庫內的文本錯誤進行修訂、沒有圖表處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級服務(某些軟件提供所謂新版本,實際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獻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軟件服務功能)。而且由于各自為政,開發者大都采取自定義方法來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詞,因此各種數據庫之間字庫不能相互兼容。這一階段的古典文獻數據庫也有吸收第一階段數據庫有圖像的優點,如上述提及的《四庫全書》就附有圖像,以利研究者核對文字。該階段絕大多數數據庫注意到版權問題,但仍有一些數據庫在版權上出現較大問題,乃至引起法律糾紛。
計算機技術廣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領域,各種古典文獻數據庫紛紛建立,當然給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幫助,然而,在筆者看來,目前計算機技術在這一領域中的運用形成紛亂無序的“戰國時代”,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將會影響或說削弱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中巨大作用。對此弊病,筆者擬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關部門、數據庫開發者及使用者的重視,以期真正使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大致說來,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缺乏整體領導與規劃,國家投資與收益不對稱。當然,首先應該看到,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著手做了一些規劃,也實施建立一些比較大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如2002年10月,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牽頭聯合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啟動了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建設項目。這一項目的目的就是力圖建立我國比較統一和規范的數字圖書館標準,自然也會對建立古典文獻數據庫有較大的借鑒與參考的價值。又如北京大學《中國基本古籍庫》、上海圖書館《古籍影像光盤制作及檢索系統》等等,也由國家有關部門投入大量資金,而且已經啟動并完成了部分內容。不過也應該強調,由于國家沒有制定出一個比較符合國內數據庫發展狀況的真正有價值的規范體系,因此這些項目的承擔者仍是各自為政,數據庫之間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術“合力”。再從所取得的社會效益或說實際使用價值來看,也不盡人意。因為至今為止建立的各種數據庫仍人為地設置許多障礙,無法使它們實現較大的使用價值。數據庫由國家投資,收益自然應該歸國家,或者成為不收費的公益數據庫,但目前收益既不歸國家,又未能成為公益數據庫,這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實際上,數據庫制作者無償利用國家投資進行了開發,制作完成后卻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國家投資,個別單位圖利”的印象。筆者不反對交納一定使用費用,但收費單位一定應該說明收費后去向,絕不允許產生國家投資而由個別單位乃至某些個人得利的情況。
其二,開發商嗜利忘義,數據庫錯誤嚴重。除上述由國家投資開發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外,還有一些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軟件開發商加入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開發中來了。比較而言,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及各地圖書館建立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質量較高,而開發商則很少關注數據庫中的文獻質量。我們承認確有少量開發商制作的數據庫質量較高,如迪志公司開發的《四庫全書》之類,然而象《四庫全書》這樣的數據庫確實鳳毛麟角,難以尋覓。我們發現,甚至有些開發商僅僅是把文本進行文字掃描導入,疏于校對,因此文本錯誤百出,難以卒讀。由于利益驅使,絕大多數開發商都以“獨自開發”為己任,數據庫設計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戶深感不便。這些問題已嚴重地影響到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正常發展了。
其三,熱門文獻數據重復,冷門文獻數據罕見。雖說目前數據庫品種繁多,但由于考慮到使用者對文獻內容的需求,因此許多開發者熱衷于開發那些熱門數據,而一些比較冷門的文獻則鮮有人問津。實際上,冷門的文獻并非是沒有學術價值的文獻,只是使用人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數據庫中文獻內容重復現象極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數據庫也有不少,如《四庫全書》就出現了武漢大學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數種不同版本。且不說那些數量繁多、質量也不甚高的數據庫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實也使用戶陷入無可適從、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戶往往為了某些少量文獻內容不得不購買和安裝整個數據庫操作系統,而且這些龐大的數據庫大量占據硬盤空間,導致計算機運行速度大為減慢。而那些允許網上檢索的文獻數據庫又往往容量極大,上網檢索者多,導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術關卡重重,難以互相兼容。各開發者既鑒于不同開發目的與技術條件,又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在數據庫某些程序中人為設置技術障礙,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損害。自然,開發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損害是無可非議的。然而也由于人為地設置了障礙,卻使各種文獻數據庫之間不能兼容,無法形成合力,先進的技術反而成為技術壁壘。實際上,這一情況大大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與財力,對古典文獻的開發與利用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由于技術壁壘,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文字方面更導致許多問題。我國古籍常用漢字大約為4萬余個,這還不包括超過2萬個異體字及數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國目前在計算機上采納的國標字庫(GB)和擴展字庫(GBK),兩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這與我國古籍常用漢字數量相比,實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庫與需求相比確實是捉襟見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些軟件設計者就采取在自定義區自造字(乃至占據字庫中擴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圖片方式來填字。而這些自造字、圖片字,拷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內碼位置的差異就變成其它字了,從而導致文本錯誤。
其五,功能單調,難以真正為科研服務。建立較早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功能比較單調,只能做些簡單檢索、拷貝,沒有更為先進的功能,不能適應學術研究的需要。后來的一些古典文獻數據庫也存在類似問題,例如《四庫全書》的檢索功能,雖說可以采用添加“作者”、“書名”等限定條件,但檢索結果只是羅列一排出處,無法直觀地了解檢索到的具體內容。而且《四庫全書》也沒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給用戶,因此這一巨大的工程仍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況且這一數據庫目前已經“定型”,不再繼續開發,使用戶對此深感遺憾。而其它古典文獻數據庫設計者的思維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爭”當中,重復著原來設計思想的錯誤,沒有更多地開發為科研服務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筆者看來,這一做法顯然不可能真正擺脫古典文獻數據庫目前面臨著的困境。
其六,學術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難用。解放后,一些國家級出版社化費了極大的精力,組織專家點校了不少重要古籍,為學術研究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然而時至計算機時代的來臨,卻出現了“版權”的問題。一些制作者忽視了國家有關版權法規,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來牟取經濟利益,理所當然地會產生版權糾紛。筆者以為,保護版權是每個學者乃至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根本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然而問題是,現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對自己已出版的點校過的古籍進行開發,而愿意開發這些古籍資源者卻無法涉入其中,導致他們處于既想開發這一寶藏又無法回避版權問題的尷尬境地,這就使眾多需要使用者望洋興嘆。如果有關出版社不愿授權,那么想要開發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沒有標點的原始文本中去。這種情況確實使每一個希望使用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用戶感到極其失望,而且嚴重影響了古典整理與研究的現代化進度。
上述種種現實情況,已經是制約計算機技術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支持的瓶頸了,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計算機技術即使再發達,恐怕也難以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予以真正意義上的支持與幫助。
三、如何解決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
古典文獻數據庫存在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利學術研究(當然包括文獻研究)的迅速發展?筆者以為現在應該設計和開發出新一代文獻數據庫的軟件。按照筆者設想,這代軟件應該以建立能自由升級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為目的,是一種以提供強大功能為主、徹底解決版權問題的數據庫,實際上是建立一個規模巨大的功能相對完善的學術研究資源庫。所謂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是綜合性數據庫,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作為主要規劃者,它應該盡可能地包羅我國傳世古典文獻、碑刻資料和出土文獻等。在此基礎上允許建立適應每個研究者研究范圍的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是指每個具體研究者所擁有的安裝在各自計算機上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擁有一定數量的適合自己研究的范圍的古典文獻文本。其實,各個研究者并不需要一個“包羅萬象”的規模極其巨大的數據庫,即使象占據6至7個G硬盤的《四庫全書》,具體到一個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內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問題的關鍵在于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兩者之間的技術“契合”,即兩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與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有所區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側重于文獻數量的完善、完備,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則應該考慮其功能強大。因此,從本質上說,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是一個統一的設計比較周密、與其它個性化數據庫在技術上能實現良好兼容的的數據庫;而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應該是“百花齊放”式的但必須能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兼容而非各自為政的小型數據庫。兩者關系是源與流的關系。鑒于此,筆者以為目前應該從兩個層次上來解決問題,一是盡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一是繼續開發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
根據筆者近幾年的實踐,感到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不可能的。其實只要認真對目前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作一分析與梳理,重點突破一些瓶頸問題,應該說是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這些瓶頸呢?筆者以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其一,加強總體規劃,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作為一個具體單位來說,誰也沒有可能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古典文獻數據庫,因此,這只能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人力物力來完成。其實,就目前來說,國家投入資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點院校或科研單位、向重點項目投入巨資,而這些單位建立起各自為政的古典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雖然也為學術研究作了一些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各自設計思路不同,相互之間不能兼容,已經妨礙到數據庫進一步發展了。以筆者愚見,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負起責來,加強領導,重新考慮古典文獻數據庫的立項問題,組織力量、投入資金,真正建立起一個規模巨大、能為絕大多數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同時也應該考慮所立項的古典文獻數據庫與其它數據庫(如現代文獻數據庫、當代文獻數據庫、期刊數據庫等)之間的兼容關系,只有這樣,或許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個價值極大的能真正為學術服務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乃至包羅一切文獻的數據庫。當然,就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說,可以進行適量收費服務,但主要仍應該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為主,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有價值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來。
其二,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這個問題與上述問題是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數據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那么目前“列國紛爭”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的。
我們知道,一個古典文獻數據庫實際上是兩大部分組成的,一是古典文獻數據庫內容,即數據庫所包括的文獻文本,二是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其實目前所見有關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是“兩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獻數據內容,又有具體的操作服務系統。事實上,這些古典文獻數據庫在功能上明顯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管理形式來說,一是網絡管理,一是個人管理。前者是網絡數據庫,一般是單位所擁有的數據庫,即我們所說的網絡版,后者是安裝在個人電腦中的個人版。就功能來說,網絡版沒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訂、書簽等個性化的功能,個人版應該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訂、書簽、文獻管理等個性化的功能。就文獻數量來說,網絡版自然力求文獻內容豐富,盡可能包羅文獻文本,而個人版實際所需要的文獻數量是根據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強行“規定”使用所有文獻內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獻內容來說,網絡版與個人版都應該允許不斷地增加其數據庫文獻內容,但不同的是,網絡版應該是只增不減,而個人版應該允許用戶根據研究需要自由增減文獻內容。
在筆者看來,應該從單純的文本內容競爭的思維中解脫出來,進入以文獻檢索服務系統競爭為主,文本竟爭為輔的體系,或許是解決古籍文獻數據庫的出路。也就是說,擅長計算機技術的開發者(開發商)應該注重文獻檢索服務功能的開發與完善,而具體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學術的專業人士來完成。這樣,開發者就可能開發出比較成功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而數據庫中的文本也由于專業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準確率,然后合成為一個規模較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當然,輸入和整理古典文獻文本可以采用投標(或以申報項目形式)來確定,規定統一格式,要求保證文本的正確率達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別導入這一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中;經過若干年努力,最終能形成一個規模巨大、適應于學術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我想,采取這種措施不但節省了大量重復投資,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這個規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可以解決了目前數據庫泛濫、文本錯誤太多、重復勞動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廣大學者對古典資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礎上,各個開發商可以力求開發學者們個性化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它無須考慮文獻文本內容,但必須功能強大、操作方便,并與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完全兼容,學者們通過“購買”文本或其它方式來方便地組建自己的數據庫,這樣或許會給學術研究帶來真正的方便。
還須補充的是,我國的古典文獻中有大量表格與圖片,而由于技術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獻數據庫都沒有導入原著的表格與圖片,極個別數據庫有少量圖片也是不能檢索,這是目前眾多古典文獻數據庫的重大失誤之一。其實只要真正化力氣去探索,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因為筆者曾作過設計并反復試驗,只要設計合理,圖片與表格不但可以導入數據庫,而且都是可以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
其三,加速確定字庫方案,以利數據庫健康發展。當然,要真正解決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問題,還必須解決字庫問題。目前,國家雖然組織專家在論證有關字庫問題,然而由于進程不快,遠遠落后于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需要。按照筆者的看法,應該建立一個以Unicode字庫為基礎的、適應漢語古籍需要的、并與國際接軌的真正有中國特色的字庫。這就需要抓緊工作,迅速落實擴展字庫B的內碼。同時根據我國漢字的具體特點,對自定義區域的6400字的內碼配置也應該有所規范,這樣才能使漢語字庫統一問題落實到實處。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決目前古典文獻數據庫之間字庫互不兼容問題。
與字庫相關聯的是字體問題。古典文獻數據庫應該考慮到古代文獻對文字的特殊需要,筆者以為凡是古代文獻數據庫中的文本應該保留繁體字,以防繁簡不分而導致文義偏差。就目前計算機技術來說,解決這一問題是毫無困難的。其實用繁體字輸入文本早已不是問題,而掃描古籍文本再轉換成文字的技術也十分成熟,如北京書同文公司的“數碼翰林”OCR識別系統,應該說是極有價值的識別軟件,對絕大多數繁體文字能夠正確識別。如果能再進一步加以改進,使擴充字庫數量并與Unicode字庫兼容,那么古代文獻的文字識別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應該強調的是,古代文獻以繁體字導入數據庫,但應該允許在數據庫中自由進行繁簡轉換,換句話說,若需要使用繁體字時,文本可以保留繁體字,而需要簡體時,可以十分方便地轉換成簡體,這樣就適應用戶對繁簡體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徹底解決古典文獻版權問題。這是困撓計算機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的重要難題之一。自然,這一問題要真正得到落實確實存在相當困難的,因為版權保護工作任重道遠!不過,即使困難再大,古籍文獻數據化的發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筆者以為,有關出版社在維護自身法定的版權權益的前提下,應該從大局出發,在收取一定數量的報酬前提下,允許制作有關古典文獻的數據庫,以利學術研究的發展。至于報酬多少可以也應該實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國家有關部門應該主動與那些出版社協調,亦可將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課題中的資金中抽出部分來補償有關出版社,雙贏互利,以求突破版權瓶頸,早日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
與此相關的是古典文獻電子文本的版權問題,這也是個極難處理的問題。因為用戶若貪圖小利,版權意識不強,不愿化費代價使用電子文本,就容易產生“盜版”問題,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正當利益大受損失。按筆者設想,如果真正能夠由國家有關部門主管古典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那么就可以設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規定導入數據庫的文獻文本都給予一個“統一編號”,沒有統一編號的文獻就不能直接導入公共古典文獻數據庫和個人使用的文獻檢索服務系統中,也就是說,個人使用古典文獻電子文獻必須化費一定的代價才能取得使用權,這樣就可以保證制作古典文獻電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權意識不強者侵權使用。同時由于古典文獻電子文本都有了統一編號,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體文獻文本重復錄入的問題。即使有部分重復,古典文獻電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戶選擇過程中優勝劣汰。
篇7
1 計算機數據庫的概念及其意義
微觀上的計算機數據庫內容就是指計算機的內存,也就是能夠有目的的合成集合體,實現相關的數據規劃,也就是能夠處理相關的數據并且進行整合,實現科學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整體化的管理,對于信息數據庫也有了更好的系統基礎,實現數據的分配和整合,以便于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對于計算機網絡和相關的影音內涵來說需要傳遞相關的資源,整合計算機的力度,以便于適應數據庫的需要,進一步探索相關的功能,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說,計算機數據庫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 目前計算機數據庫管理現狀及特點
現在我們對于計算機的意義要加強認知,尤其是數據之前落實形成的數據問題,其之間可以有著很多的繼承優勢,進一步能夠實現相關的特點落實,對于很多的問題來說,不能夠簡單從層面上理解,要完善對于數據庫的全部參考。
2.1 要理解事物的存在情況,就要由淺入深,一點點進行研究,需要進一步找到問題的關鍵,實現安全方面的保護,對于計算機來說,上網的人很多,也就是能夠占據大部分的數目,對于這些人來說,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計算機網絡病毒的意義和風險性質,所以,計算機的病毒方面漸漸就成了一種漏洞性質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于病毒的防止,要加強實現相關的措施,改善數據庫的管理。
2.2 當我們在面對計算機的使用問題時,解決問題才是能改變計算機的運行效果的,所以,要加強傷害的防護,加強管理的措施,提高風險意識。
2.3 計算機數據的處理本身就存在著風險問題,雖然發展很快,但是風險也是比較大的,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抵抗力,改善不足的方面,將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實現數據的高速處理,進一步改善功能和外觀雙方面的問題,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效率的提高。
3 計算機數據庫管理技術存在的問題
處理計算機的數據需要加強安全的證書管制,保證計算機數據庫安全是開展計算機工作的基礎,計算機數據庫中有很多的系統都是有著比較大的風險的,所以,需要改善這種情況,使得各種步驟都能夠完善,加強安全處理的力度,實現數據庫的完善,風險是很大的,但是不安全因素會時刻威脅計算機,數據系統的正常使用對于計算機來說,數據庫是一種基礎,建立這種基礎才能夠展開實踐的力度。下面進一步改善其中針對數據庫的風險管理問題。
3.1 來自操作系統的問題
相關計算機的內容要針對數據庫實現良好的模式,才能夠完善數據處理,實現操作系統的關聯性和安全性,進一步完善數據庫的需求,實現風險的管理需要,操作系統需要一定的支持,實現相關的風險控制,躲避木馬程序的入侵,進一步實現對計算機的保護,實現數據庫的完善,木馬程序一般會對計算機造成很大的傷害,并且入侵的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要注重保護密碼,實現對數據庫系統后門的勘察,進一步完善對漏洞補丁的安裝,需要改善這種情況,即使不能夠避免,也應該將安全上升到最大值,對于黑客來說,很多的內容都是通過數據庫的漏洞實現的,加強信息的防護來說,需要加強相關的操作措施,加強其中關聯認知,進一步加強安全的認知和操作權限的處理整合,以便于能夠實現相關系統的風險性,例如對于操作系統來說,用戶的權限是需要進一步確認的,就算有著很多的安全措施也不能夠彌補,會使得系統出現危機。
3.2 來自管理方面的問題
對于數據庫的管理來說到底還是人來控制的,因此對于人來說,需要加強安全的意識,進一步改善對于信息安全問題的認知程度,實現相關的內容落實到位,進一步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改善這樣的安全管理模式,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責任要求,改善其中的管理模式,不要。
3.3 來自數據庫系統自身的問題
對于數據庫,關聯有著好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說,漸漸已經開始趨于成熟,不過比較起國際計算機數據庫信息處理系統來說,我國的現狀還是比較落后的,要加強吸取經驗,因為很多的計算機漏洞和風險問題都是數據庫本身的系統不完善造成的,因此,需要加強計算機系統自身維護的能力,這也是如今廣泛使用的關系數據庫系統中不成熟的部分。
4 計算機數據庫管理技術分析
對于上述問題,筆者提出相關的拙見,認為展開技術的分析,主要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完善對加強計算機的數據庫認知,需要完善其中的數據管理系統,實現技術分析。
4.1 適當利用加密技術
數據庫安全性需要進一步加強認可,因為很多的黑客問題都是來源于網絡內部和當事人的疏忽造成的,對于那些非法竊取號碼和其中的一些內涵來說,需要加強對用戶的管理,加強對數據庫的管理。 對文件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實現數據庫的利用并改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加密,實現對數據庫的信息妥善管理,進一步加強計算機風險的控制,自然數據信息就能夠在加密的條件下,被妥善保存,一些比較重要的文件不能夠輕易泄露,比如商業秘密、金融數據或是游戲網站玩家的虛擬財產等,這些文件我們應該養成加密的習慣,用密碼對其進行關系處理,以便于授權的安全性保障,這樣才能夠保障賬號和相關的密碼在系統癱瘓的情況下仍然能被服務器認可和保存,體現數據安全的處理力度。
4.2 利用存取管理技術
技術管理需要加強處理措施:用戶認證技術和訪問控制技術。所謂的用戶認證技術也就是實現對于數據庫外部保護的特征,才能夠進一步實現相關的用戶身份驗證,這樣才能夠完善技術需求,改善內部的控制和用戶訪問的權限以及力度。對于其中的技能能夠加強訪問,實現技術的加強,需要加強相關的技術改善,實現其中的過程控制,實現數據庫的保密,進一步加強數據庫的提升,實現對于數據庫保密的加強,僅有的內容現在還不能夠了解,對于準確性的實現也是為了能夠提升可信的力度,進一步完善對于數據庫的共享處理,是很重要的。
4.3 注意備份與恢復技術的應用
數據應該形成備份的習慣,才能夠實現對數據庫的妥善保護,進一步改善系統的運行狀況,實現數據庫的妥善處理,也就是要進一步實現備份,實現數據庫系統的故障處理內容,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數據保護,能夠防止很多的數據丟失帶來的麻煩,也就是一種防患于未然的表現。進一步實現管理員職責的落實,完善對于數據庫的處理,實現數據庫的恢復情況,改善估算狀態,數據的完整性和一直性就得到了保證。 需要加強網絡的備份和管理的數據,也就是能夠將相關的數據上傳到其中,相關的內容和客戶端能夠改善軟件的處理相關內容,改善其中的服務需要,改善進一步的要求,實現計算機的處理和備份的資料,進一步加強連接,能夠減輕相關的負擔,完善其中的安全性操作,進一步加強備份工作的分流,這樣無形中就減輕了負擔,實現了安全性質的提高,改善了其中的計算機交往技術,完善對于人之間的資源分配,這樣可以改善其中的備份時間,使得數據庫更加有實際的意義。對于備份管理來說,能夠給數據庫相應的保障,能夠實現其中的增量問題,改善其中的備份差異,隨著現在不斷增長的網絡需求和信息需求,計算機的數據會占據很多的空間,這樣就會影響傳輸的速度,對于相關的網絡問題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實現分級的處理很重要,這樣也就是要歸檔,就好比收拾同類的東西并進行打包,所以對于相關的文檔來說,需要進行復制和粘貼,打包成文件并進行比較妥善的管理,實現其中的內容保存和良好的數據完善。
5 計算機數據庫的實踐方向
計算機管理的方向也漸漸開始拓展,有很多的不同理論指出,數據庫的發展一定要根據時代的意義來進行拓展,實現相關的文字整合,完善對于教育教學內容的提升,進一步改善應用的比例,實現實踐活動的管理和支持,完善數據實踐的力度,加強管理的職責。
對于實踐來說,要進一步改善相關的基礎,實現教學的時代化要求,加強計算機的處理,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內涵,實現重點的支持,使得網絡的發展有著更加充分的土壤和依托的環境,需要改善網絡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的實踐力度加強,進一步改善其中的優越措施,完善數據傳輸的速度。對于管理來說,更加重要,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操作人員的素質問題,改善人員的管理政策并提高用人的門檻。很多的計算機問題,需要加強其中的數據庫實踐和內容的管理。
6 總結
計算機數據庫管理技術需要進一步完善生活中的應用推廣,實現相關的內容改善,進一步加強不足之處的問題處理力度,需要加強數據庫的管理認知力度,實現其中的改善原則,進一步加強安全性的處理以及應對的技術處理,能提升相關的技術,實現觀念的成熟,進一步完善人們的信息時代需求,改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瑾,劉自偉,黃曉芳.數據庫加密中的加密算法與密鑰技術[J].兵工自動化,2004,06.
[2]莫嵐.基于ASP的查新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8年年會暨第26次科學討論會論文評選集[C].2008.
[3]李健,唐文忠,宋長福.角色訪問控制技術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3,06.
[4]強士中,唐繼舜,鄭凱鋒.橋梁工程智能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0.
[5]趙慧,陳丙森,劉方軍,左從進.電子束焊接工藝計算機管理和參數設定系統[A].第九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2冊)[C].1999.
篇8
計算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計算機網絡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卻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因此改善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機制、加強對信息基本設備的安全保護相當重要。現在很普遍的“防火墻”雖然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然而還是扛不住各種各樣的干擾因素。因此,想要強化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性,還需從檢測技術和安全機制等方面入手。使用戶能夠一邊使用計算機一邊抵抗安全入侵,這不僅能確保系統的安全,還能使數據的完整性不受損害。
1 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性
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分為兩種,一種是設備安全,另一種是信息安全,其中信息安全主要是保護用戶的隱私,以及保證其網絡信息的可用性,因此無論那種安全遭到破壞都將會對計算機數據庫造成巨大的威脅。當計算機遭到安全入侵時,首當其沖就是數據庫,病毒和黑客是保證數據庫安全的兩大主要威脅,就近年來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天會有兩萬多網頁遭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這不僅給社會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還給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帶來了很多損害,因此,保證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2 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的界定
所謂的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就是通過對計算機訪問者進行身份、信息、資料等多方面的驗證來判斷訪問者是否合法,一旦有非法分子強行進入或者出現異常狀況,入侵檢測技術就會做出相關回應,以保護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我們所知的網絡陷阱其實就是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所設置的一種關卡,其工作原理就是通過網絡運行環境來檢測遭受非法入侵時所收集到的有關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后判定其行為是否合法,最后做出相關防御措施。
3 常用的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
3.1誤用檢測技術
感知節點功能單一化,利用電池提供能量,攜帶能量不足使這些感知節點的自我安保能力大大降低。感知網絡多種多樣,從道路導航到自動控制,從溫度測量到水文監控,不同類型的感知網絡傳輸的數據類型也不盡相同,標準也無法統一,因此,要建立統一的安全保護體系并不容易。傳統的認證是區分不同層次的,網絡層與業務層都只負責各自的身份鑒別,兩者是相對獨立的。物聯網中的很多設備都是區分用途和工作順序的,需要業務層與網絡層捆綁在一起,因此,可以根據業務的提供方和業務的安全敏感程度來設計業務層與網絡層的安全聯系。誤用檢測技術的主要檢測對象是已知病毒、入侵活動和攻擊模式等等,工作原理是把一切網絡入侵活動或者異常行為假設成一種特征模式,在已經把已知入侵活動建立好特征模式的基礎上,將今后所發生的異常自行進行相應的匹配,即二者會自動找出相似的特點,如果二者的特征相匹配,系統則會將之視為異常入侵行為,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種技術的檢測準確性相當高(主要在已知入侵特征方面),然而對未知入侵活動的檢測卻起不了作用,尤其是對新的病毒以及攻擊體,因此,系統中的數據需要時時更新。
3.2異常檢測技術
一般情況下,核心網絡的自我保護能力是相對可靠的,但是由于物聯網中很多節點是以集群的方式存在,在信息輸送時常常會因數據發送量巨大而出現網絡擁堵現象,導致拒絕服務攻擊。此外,現有通信網絡的安全架構大多是按照人的通信角度設計的,并不能很好地適用于機械通信,那么這種網絡通信的安全機制可能會割裂物聯網中各設備之間的邏輯關系。異常檢測技術比誤用檢測技術的檢測準確性高,而且檢測范圍更廣,異常檢測技術是以用戶平常的習慣行為為模型,并建立到數據庫中,然后再將此與計算機用戶的操作行為進行對比,在詳細分析用戶的操作活動后,計算出用戶活動的異常狀態的數目,若偏差較大則說明計算機遭到了非法入侵。異常檢測技術不需要經驗,只要有大量的信息并且掌握它們之間的規律就能進行檢測。除此之外,異常檢測技術還能檢測到未知類型的對象,不管是已識別的還是未識別的非法操作,都能將其實行監控。相比于誤用檢測技術,它不僅檢測效率高,操作起來也更加簡便。
4 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4.1 計算機入侵檢測結果的準確率低,誤報漏報率高
數據庫信息分為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信息的安全是否有保證是信息所有者最為關心的,因此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的研發人員在研發過程中對某些關鍵點設置是非常苛刻的,生怕造成一絲錯誤。然而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會吸引大量外部病毒,使得檢測結果的準確率大大降低,同時,為了提高準確率而采取的某些措施又會對數據庫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4.2 計算機入侵檢測的效率不高
不管是數據入侵還是反入侵,想要有效運行就一定要進行大量的二進制數據運算,龐大的計算量不僅浪費時間,還會加大檢測的成本,再加上異常檢測技術也會增加計算代價,因此造成入侵檢測的效率一直偏低,這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今網絡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
4.3 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沒有足夠的自我預防能力
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上設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有限,造成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的自我防御能力低下。當入侵檢測技術受到某些病毒或者非法行為攻擊時,它無法將它們進行有效的檢測。時間久了,數據庫的安全就會遭到威脅。
4.4 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的可擴展性差
這是入侵檢測技術中是該重視的問題,因為檢測技術沒有自動更新的特點,無法判別新的病毒與異常行為,導致病毒蔓延,數據庫的安全防線被破壞。
5 加強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
加強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的方法有很多,如減少入侵檢測的計算量、建立數據庫知識標準、創建新型的系統模型等等。這里簡單講述一下可以減少入侵檢測計算量的優化Apriori算法,優化Apriori算法是一種在Apriori算法進行進一步改進的一種算法,這種算法中的剪枝候選集功能是減少計算量主要工具,并且以基于兩階段頻集思想的遞推算法為核心,它在各個領域都有較廣泛的使用。
總而言之,該文主要提出了關于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的幾點思考,首先簡單介紹了保護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然后提出了兩種常用的檢測技術,并重點探討了現如今入侵檢測技術存在的幾點問題,最后介紹了幾種加強計算機入侵檢測技術的方法。計算機數據庫入侵檢測技術在保護計算機信息安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提高該技術是創建一個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蘭世龍,譚艷,羅緋,童玲,孟剛.“軍衛一號”數據庫的網絡安全監控研究[J].醫療衛生裝備,2009(2).
篇9
一、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計算機操作系統方面的問題
一般來說,操作系統方面的問題主要就是病毒、后門以及數據庫系統和操作系統的關聯性引起的。
病毒方面:在操作系統中很可能有特洛伊木馬程序的存在,這對操作系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這種木馬程序可以將入駐的程序的密碼加以修改,一旦密碼更新,入侵者就會獲得信息的密碼,使信息內容被竊取、破壞等。
后門方面:雖然數據庫系統的特征參數讓數據庫的管理員操作起來更加方便,可是與此同時,這些參數也為數據庫服務器的主機操作系統留下了后門,所以后門也成了訪問數據庫的通道。
數據庫系統和操作系統的關聯性方面:數據庫和操作系統之間的關聯性非常強,操作系統中文件管理這個功能可以通過存取控制對各種文件進行續寫和執行等操作,所以數據庫文件也存在這方面的威脅;同時,操作系統中的監控程序也能夠對數據庫中的用戶登錄和口令鑒別進行控制。所以,數據庫的安全與操作系統和硬件設備所組成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2、管理方面的問題
很多用戶都沒有真正意義上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就使得實施的管理措施強度不夠,就使得數據庫的安全事件經常發生。因為限制數據庫服務器的訪問權可以減少數據庫遭到攻擊,所以很多用戶都懶得進行補丁的修復,這就在數據庫的管理上造成了嚴重的失誤。想要數據庫絕對的安全,就必須進行補丁的修復,因為經常修復補丁可以不因為很久以前沒有經過修復的漏洞而遭到攻擊。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沒有進行修補的系統安全漏洞和所設的登錄密碼太過簡單或者沒有進行修改,所以,用戶應該建立一個測試環境,進行補丁修復,然后確認補丁修復,再修復生產環境的補丁,提高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加強管理措施。
3、數據庫系統本身存在的問題
關系數據庫這個系統已經使用了很多年了,擁有自身強大的特性,產品也非常成熟,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其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中并沒有被提供,特別是一些比較關鍵的安全特征。所以,很多關系數據庫系統都不是很成熟,還有待改進。
二、強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的有效措施
計算機數據庫的安全性是數據庫發展的根本,所以,做好數據庫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數據庫發展的需要。強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不僅要提高用戶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也要從管理技術方面出發,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
1、安全模型
給數據庫建立安全模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對成功實現關鍵安全需求的理解層次,安全模型有兩種:多級安全模型和多邊安全模型。
⑴多級安全模型:此模型最早是用以支持軍用系統以及數據庫的安全保密的。一般來說密級從高到低可以分為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這樣分級的意義在于使各級的秘密只能讓各級的有權限的人知道,這樣可以防止高級的信息流入低級,信息所傳遞的范圍始終在控制之內。
⑵多邊安全模型:這也是保護數據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信息的橫向泄露,盡可能的確保數據庫信息的安全。
2、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主要是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功能的方面對數據庫加以保護,其訪問控制的對象主要是數據庫內部已經進入系統的用戶,對數據的安全保護形成一個自訂屏障。計算機系統進行活動的對象主要就是主體進程、用戶以及客體(資源和數據),而確保主體對客體的訪問的合法性就是計算機安全的關鍵問題,通過管理數據的讀出、寫入以及修改、刪除和執行來保證主體訪問客體是被允許的,沒有被允許的訪問將被拒絕,這樣可以確保信息的機密性以及完整和可用性。
訪問控制又主要分為兩種:自由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
⑴自由訪問控制:這種控制方法又叫做任選訪問控制,被廣泛得到應用。運用這種控制方式,資源的擁有者就是創建者,有權利選擇可以訪問其資源的用戶,所以這樣就使得用戶和用戶進程之間可以有選擇的與其他的用戶進行資源共享。這是對單個的用戶所執行的訪問控制的過程及措施,而每個用戶的權限則是根據系統來確定的。
⑵強制訪問控制:在這種控制方式中,系統分配給了主體和客體不一樣的安全屬性,而用戶是不能對自身或其他的客體的安全屬性進行更改的,就是不允許單個客戶來確定訪問權限,用戶與用戶組的訪問權限只能是通過系統管理員來確定,系統是通過對主客體的安全屬性進行比較來確定主體能否對客體進行訪問。數據管理員應該提前將數據進行備份處理,在發生故障數據遭到破壞或丟失時就可以使用備份的數據使其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這樣就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3、安全審計
安全設計功能就是監控和記錄指定用戶在數據庫中的操作行為,其實就是對安全方案中的功能提供持續的評估。在安全審計過程中,管理員應該掌握一組可以進行分析的數據,用來發現合適何處出現的違反安全方案的一些操作行為。通過分析安全審計的結果,及時對安全政策進行調整,修補出現的漏洞。所以,安全審計可以記錄關鍵事件、提供容易操作的軟件工具和可進行集中處理審計日志的數據形式、發現威脅時進行安全報警等多方面的功能。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數據庫已經是社會中各企業所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了了非常可觀的價值利益,所以其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強化數據庫安全管理技術措施的同時,企業的各方面都應該積極配合,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數據庫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馬濤,秦軼翠,吳寶珠等.試論計算機數據庫安全管理[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14):153-153.
篇10
Disaster Recovery for Financial Industry Technology Based on Database
Su Peicheng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Computer database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now widely used,the computer database of disaster recovery technology is a relatively high-tech work,in order to better use the database,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sector database update and maintenance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and safe financial industry database operation.Safeguard financial security an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By analyzing the disaster recovery technology to further discuss the safet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database technology.
Keywords:Financial sector;Data;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Disaster recovery technology
計算機數據庫是計算機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實現對數據的組織、存儲、管理等功能的有效形式,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及計算機數據庫技術的快速升級,數據庫目前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金融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對數據安全的特殊要求,災備技術是基于數據庫的一種災難恢復和最少成本的投入。
一、數據庫的災備技術
數據庫的災備技術是一種存儲在計算機內,為了在關鍵時刻能夠達到一定的目的而進行組織的有結構數據的一種集合形式。是數據庫在計算機操作系統下,利用計算的運算來達到數據庫安全管理和集中系統零散的數據進行資源結構化,從而實現了數據的安全保障。
二、金融行業數據庫災備技術的構建
在金融行業里,因其對數據安全的需要與災難應急的特殊要求,人們一直在研究能夠保證金融數據安全,不論在發生災難和臨時事故時都能從容應對的技術。金融行業應用的數據庫分類很多,如文獻數據庫、數值型數據庫、事實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各媒體數據庫等。而金融行業的數據庫的是一種投入大、技術性強,周期長和見效慢的基礎工作,金融行業的災備技術建立的原則是既要考慮到節省數據庫的內存空間,又要保障數據的絕對安全,采用科學化的方法,使數據庫的災備技術盡可能簡單,通過分析數據來源及數據之間的關系,確定該系統要涉及到的每個實體安全。
數據庫的災備技術系統,是為數據庫其中的數據與信息關聯提供的一個能應付各種災難的環境。如當金融行業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在遭遇到突然襲擊、火災、水災、地震、戰爭等不可抗拒的災難時以及出現了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網絡/通信失敗、硬件/軟件錯誤和人為操作錯誤等人為災難時,數據庫的災備技術將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不受影響,同時還能一直提供不間斷的數據應用的服務。金融行業對于計算機的災備技術的應用是非常迫切的。
金融行業數據庫的災備技術實現中最重要就是利用現有的網絡的連接,將金融機構的本地端的數據復制一份到遠程進行保存,這在復雜的計算機技術的架構下,其災備的實現是不容易的。其中比較常用的方式是,利用金融機構中數據庫主機型和存儲型兩大類金融災備技術,在數據庫的備份技術方面,比較節省資源的方式是運用具有更強能力的計算機數據存儲網絡型的虛擬化災備技術,使得金融行業的災備技術逐漸夸大。尤其是計算機的CDP連續備份技術更是使災備技術的逐漸發展的標志。
數據庫災備技術的主機型遠程是利用安裝在金融機構數據服務器的數據復制軟件,或者是直接利用數據程序提供的數據復制/災難恢復的工具,通過網絡TCP/IP的連接遠端的數據庫的容備服務器,這樣就順利的實現了異地的數據備份。金融行業的數據庫數據制作的主機型遠程災備的優勢是能夠在金融機構的服務器比較繁忙的情況下,能夠利用少量的資源進行大量的數據備份,耗費的成本較低,而對于金融機構這樣大型的數據庫用戶來說也不用更換太多現有的數據系統架構,更不用兼顧數據的存儲系統兼容性的問題,只需開支災備端的硬件設備費用。但如果是此時金融機構的服務器數量較多的環境,數據庫在管理上的復雜程度也就相應的提高了,計算機數據庫的整體的投入成本成也緊隨著增加。而且在軟件安裝在金融機構的數據庫主機應用程序上時,運行會消耗主機的運行大量資源,而當此時的計算機硬件的等級與之不匹配,就可能給應用程序帶來巨大影響。
金融行業的災備技術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其存儲系統型異地備份是基于存儲系統的模式而進行的。通過金融機構的存儲系統內建的固件或操作系統,利用現有的金融機構的IP網絡或DWDM、光纖通道等傳輸介面進行聯接,把數據用同步或異步的手段進行復制到遠端服務器。在平常比較常用的存儲系統型遠程容災方案有SRDF、TrueCopy、PPRC等。虛擬化備份方式一種網絡存儲型遠程備份結構,是在前端應用服務器與后端存儲系統之間的存儲區域網絡,加入一層存儲網關,結合金融機構中IPStor專用管理器,前端連接服務器主機,后端連接存儲設備,所有的I/O都交由它來控制管理,對于IO流量進行旁路監控和分流,實現異地數據復制。虛擬化遠程容災的優點是功能強大。由于數據復制是通過存儲網關來運行,服務器只需數庫執行程序,相對于主機型遠程容災來說,它的性能影響十分低。另外,通過存儲網關的虛擬化技術,可以整合前端異構平臺的服務器和后端不同品牌的存儲設備,本地端和災備端的設備無需成對配置,用戶可以根據RTO和RPO,在遠端建立完整的熱備份中心,當本地端發生災難時可以立即接管業務運行;首先保護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然后在本地端修復完成后再進行恢復。
三、金融行業數據庫的災備技術的管理
(一)重視對數據庫用戶的災備技術重視教育
數據庫建設成功后,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需要經過用戶培訓方能達到便捷方便的使用目的,因此數據庫災備技術的應用系統建立后,向使用者普及數據庫知識以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應編制用戶使用手冊,在用戶上網的地方貼出相應的操作步驟,并可以在前期投入使用的時候安排若干人員進行義務幫助指導。
(二)提供方便快速的上網服務,加強數據庫更新和維護
數據庫災備技術應用程序建立后,其投入使用必然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運行正常計算機,而且需要對計算機的運行速度、計算機的軟件與硬件進行定期的檢測和維護,以保證其能夠被正常的使用。此外,數據庫災備技術應用程序完成后,要對數據庫輸入信息的準確性進行詳細全面的檢查,并建立嚴格的定期檢查制度保障數據庫的質量,數據庫災備技術應用程序后要進行及時準確的更新。
1.備份系統數據。
SYBASE系統的備份與恢復機制保證了在系統失敗時重新獲取數據的可能性。SQL Server提供了兩種不同類型的恢復機制:一類是系統自動完成的恢復,這種措施在每次系統啟動時都自動進行,保證了在系統癱瘓前完成的事務都寫到數據庫設備上,而未完成的事務都被回退;另一類是人工完成的恢復,這是通過DUMP和LOAD命令來執行人工備份和恢復工作。因此定期備份工作事務日志和數據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備份數據庫。每一個數據庫都應在創建之后卸出,從而提供一個裝入基點。在此之后按排定的時間周期表卸出。除了按計劃周期卸出數據庫之外,還需在每次運行沒有日志的操作后卸出數據庫。
(2)備份事務日志。如果事務日志與數據庫放在同一個設備上,則事務日志不應與數據庫分開備份,master數據庫和小于4M的用戶數據庫就是這種情況。一般數據庫系統的數據庫和日志分別放在不同的設備上,因此,可以用DUMP TRAN命令單獨備份日志。
2.系統失敗時恢復數據庫系統。
如果用戶數據庫存儲的設備失效,從而數據庫被破壞或不可存取,通過裝入最新的數據庫備份以及后來的事務日志備份可以恢復數據庫。假設當前的事務日志存在于一個并沒有毀壞的設備上,帶著WITH NO_TRUNCATE選項的DUMP TRANsaction命令卸出它。要恢復數據庫按以下步驟來做:
(1)如果日志存在于一個分離的設備上,用帶著NO_TRUNCATE DUMP TRANsaction命令卸出被毀壞的或者不可存取的用戶數據庫事務日志。
(2)用下面的查詢檢查設備分配已毀壞數據庫的設備使用情況,必須為同一目的賦同樣的空間塊。下面的查詢顯示了分配給數據庫mydb設備使用和尺寸情況:
SELECT segmap,size FROM sysusages
WHERE dbid=(SELECT dbid FROM sysdatabases WHERE name="mydb")
(3)檢查查詢的輸出。在segmap列的‘3’代表數據分配,‘4’代表日志分配。size列代表2K數據塊的數目。
(4)用DROP DATABASE命令刪除毀壞設備上的數據庫。如果系統報錯,用DBCC DBREPAIR命令的DROPDB選項。刪除數據庫后,用Sp_dropdevice刪除毀壞了的設備。用DISK INIT初始化新的數據庫設備。
(5)重建數據庫。用CREAT DATABASE命令從老的sysusages表拷貝所有的行,并包含第一邏輯設備。用ALTER DATABASE命令重建其余入口。
(6)用LOAD DATABASE重新裝入數據庫,然后用LOADTRAN裝入前面卸出的日志。卸出數據庫和事務日志的缺省權限歸數據庫所有者,且可以傳遞給其他用戶,裝載數據庫和事務的權限也歸數據庫所有者,但不能傳遞。
3.系統運行狀況監視。
(1)監視系統運行情況。監視當前用戶以及進程的信息使用系統過程:sp_who,該命令顯示當前系統所有注冊用戶及進程信息。如果監視時發現進程總數接近最大連接數時,應下調不活動或無關進程,以保證系統正常運作,另外亦可監視非法用戶或用戶使用不屬于自己使用范圍的數據庫等情況。
(2)監視目標占用空間情況。使用系統過程:sp_spaceused,該過程顯示行數、數據頁數以及當前數據庫中由某個目標或所有目標所占用的空間。日常要監視的主要目標有:用戶數據庫、數據庫日志表(syslogs)以及計費原始數據表等。如果發現占用空間過大,對日志表要進行轉儲,對其他目標則應擴充空間或清楚垃圾數據。
監視SQL Server統計數字使用系統過程:sp_monitor,顯示SQL Server的歷史統計數字,系統本次運行統計的上一次時間、本次時間、間隔秒數、CPU占用、IO占用、收發包情況、系統讀入寫出情況等信息。
4.保證系統數據安全。
為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系統管理員必須依據系統的實際情況,執行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中,周期性的更改用戶口令是比較常用且十分有效的措施。更改用戶口令是通過調用系統過程Sp_password來實現的,其中caller_password是登錄口令(老口令),new_password是新口令,loginame是登錄名稱。
四、結論
金融行業的數據安全逐漸成為其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而金融機構數據庫日常維護工作和災備技術是系統管理員的重要工作,也是金融行業得以正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上述手段可以更好的加強數據庫系統的災備技術的管理,有效保證金融行業數據庫的高效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張曉偉.信息安全策略[M].機制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4
[2]托伊戈,連一峰.災難恢復規劃(第三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5
[3]彭澎,周湛.信息安全團隊構建與管理[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1
[4]桑海.災難備份系統的風險防范[J].中國金融電腦,2007,5:67-68
[5]付文娟.InstLink系統的安全技術研究與實現[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
[6]林水城.期貨交易系統平臺中負載均衡與災難備份的研究與實現[D].浙江大學,2006
[7]張艷.信息系統災難備份和恢復技術的研究及實現[D].四川大學,2006
篇11
在21世紀科技日益更新的年代,隨著網絡計算機的迅速普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數據庫的日益成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數據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隨著行業的不同,大量的數據庫被用于商業管理、政府辦公、科學研究和工程開發等各個行業。在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困擾。在這些困擾中,其核心在于數據豐富而知識貧乏。由此人們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很難取得有價值的知識。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研究應用,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直接提高檔案信息的管理效率。在此,本文從數據挖掘的概念與技術、數據挖掘的形式分析以及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信息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等三個方面出發,針對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做以下分析。
1數據挖掘的概念與技術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數據收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有的社會發展需求,而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在提高數據收集質量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而在數據挖掘的相關應用中,具體分析如下:
1.1數據挖掘的概念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發展,數據挖掘(DataMining,DM),是一種決策支持過程,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統計學技術,高度自動化地分析企業原有的數據,做出歸納性的推理,從中挖掘出潛在的模式,幫助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一般認為數據挖掘是數據庫中知識發現KDD的一個環節,是KDD中采用具體的數據挖掘算法從數據中自動高效地提取有用模式的最重要的步驟。然而,在產業界、媒體和數據庫研究界,“數據挖掘"比“數據庫中知識發現”更流行,由于DM的廣泛使用,我們也對DM和KDD不作嚴格區分,而認為是等價的概念,在這種意義下它們的定義是一致的。KDD(DM)是從數據集中識別出有效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并最終易于被人們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處理過程。
1.2數據挖掘的技術
在數據挖掘技術運用的過程中,一般所采用的是數學方法,然而在情況特殊的狀況下,也可以采用非數學的運用方法。除此之外,在整個數據挖掘技術運用的過程中,除了以上兩種方法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運用演繹與歸納的方法進行數據收集。數據挖掘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中,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挖掘、收集以及分析等得出一定的結果,而這一挖掘結果在某些狀況下可以直接運用于信息管理、查詢優化、決策支持、過程控制以及數據維護等多個方面。與此同時,數據挖掘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鑒于數據挖掘技術特性,不僅涉及到多門學科,同時還涉及到數據庫、人工智能、數理統計、機器學習、可視化、并行計算等領域。且在很大程度上,數據挖掘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技術主要包括人工神經網絡、決策數、遺傳算法、規則歸納以及可視化等相應的技術。
2數據挖掘的形式分析
數據挖掘在其使用的過程中,基于不同的數據收集,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與之相符的數據收集方法。在確保數據收集資質量的同時,還能確保計算機整個系統的順利運行。而在數據挖掘形式分析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具體分析如下:
2.1分類
在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分類作為計算機挖掘技術中的核心形式,不僅關系著數據收集的質量,同時還關系著數據的收集屬性分析,因而在整個挖掘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分類作為整個數據挖掘技術中的核心部分,在其運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分析相關程序的數據庫,將元組分為與之相對的幾個小組。而在其劃分的過程中,針對部分數據,則尤其根據相關人員的操作,對其進行集中處理劃分,在系統程序對其分析之后,由相關程序對剩余的數據進行最終檢測,在達到檢測要求之后,按照相應的規則進行分類。在其具體分類的過程中,典型的分類過程包括了確定分類范圍、選取目標屬性、形成訓練集、屬性分析、選擇算法、分類運算、顯示結果、抽取測試集、驗證分類規則、分類規則輸出等l0個步驟。
2.2相關規則
在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運用的過程中,相關規則作為整個技術中既簡單又實用的關聯分析規則,不僅能將程序中產生的相關數據準確的描述出來,同時還能針對相關數據資料進行仔細的分析。而在其具體運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描寫, 將同類事物中相同屬性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歸納總結,得出他們共有的屬性與模式。在關聯規則使用的過程中,一般將其直接用在事物的數據庫中,不同的事物在產生數據的過程中,都由同一個記錄將其記錄集合。而這種事物數據庫通常被概括為龐大的數據。由此就需要關聯規則在其使用的過程中,應恰當的進行數據記錄,在減少數據占有空間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整個系統的數據運行。
2.3粗糙集
在整個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粗糙集作為一種研究不精確、不確定性知識的數學工具,在整個系統使用的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整個粗糙集運行的過程中,無需知道相應的信息,且在整個運算的過程中,算法簡單且易于操作,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計算機用戶的青睞。其次,在整個數據挖掘研究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數據庫多為一系列的型號數據庫,而這種數據庫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粗糙集收集方法的使用,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所有數據庫的規律,并通過相應的表格歸納,將其列為決策表,方便了計算機用戶的查閱。最后,即使在現實世界,一些規則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發出不確定性,更何況虛擬的網絡世界。而在數據庫使用的過程中,也會發現一些不確定性的知識,而這些都需要粗糙集方法對其進行解決。
3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信息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檔案信息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不僅關系著相關人員的歷史記錄,同時還是相關人員智慧成果的最終反映。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在檔案信息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從根本上提高檔案信息數據的管理效果,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創新檔案管理模式。針對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信息數據處理中的應用,具體分析如下:
3.1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中應用的重要性
3.1.1增強了檔案實體與內容的安全保護
檔案信息關系著當事人過去的勞動成果,同時還關系著相關人員的隱私信息,一旦泄露,不僅侵犯了相關人員的隱私權,同時還對其今后的生活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而檔案管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針對檔案信息,除了保密性嚴之外,還應注重檔案的長期保存質量。針對一些利用率較高的檔案,壽命必然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縮短,而針對檔案資料中的相關信息,若缺乏完善的監控設備,將直接造成檔案內容的泄密。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檔案信息效據管理,通過對異常借閱行為的分析統計,可以防范非正當的利用行為發生。從而更好地保護檔案實體及檔案信息內容。
3.1.2提高檔案的利用服務水平
檔案工作人員在檔案管理的過程中,針對檔案的保密性,在其使用的過程中,其涉及的范圍往往比較小。如果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檔案信息數據管理中,通過檔案利用情況分析,就可以加強與利用者溝通,發現潛在的用戶和利用方向。并通過針對性地提供檔案、加強相關檔案的收集、數字化和編研等形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提供檔案利用服務。
3.1.3加強檔案鑒定工作的水平,降低檔案的收集、保管成本
在檔案業務的整體工作環節中,檔案鑒定不僅關系著檔案的真實程度,同時還關系著檔案管理工作的整體性。然而在我國檔案鑒定中,所憑借的都是檔案管理人員的相關業務經驗來實現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主觀因素。數據挖掘技術應用檔案數據處理中后,通過對利用情況和檔案情況的分析,了解各單位檔案形成特點、規律和檔案利用范圍,從中發現檔案收集工作的薰點。為檔案鑒定工作提供了一種的定量化方法,使檔案鑒定工作真正實現有據可依。
3.2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數據挖掘(data mining)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提取隱含在其中的、潛在有用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在檔案信息管理中,數據挖掘技術可以通過自身特有的信息分析能力,對檔案信息的調閱以及操作等各個流程產生的數據進行仔細的分析,在充分掌握各單位檔案形成的特點、規律以及檔案利用范圍之后,針對檔案信息活動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將其中的重點進行集中歸納。而這些重點,都是檔案鑒定的基本依據。
另一方面,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在檔案信息管理的過程中,針對大量的有聲信息、不完整信息、模糊信息以及隨機信息中提取人們不知道的或者潛在有用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及時的反饋到檔案信息的整體管理系統中,使其在處理的過程中及時的采取措施,避免檔案信息的流失而造成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運行的過程中,能夠針對檔案信息管理中出現的大量數據進行相應的管理以及維護,在確保檔案信息數據順利進行的同時,還能針對檔案信息自身存在的管理系統進行整理,以便能及時的發現檔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及時的采取相關措施,避免相關檔案信息的流失。
4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促進了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檔案信息管理中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的運用,在提高檔案信息管理水平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檔案信息管理,方便了檔案信息的保存。由此就需要相關人員在檔案信息管理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的使用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確保檔案信息管理質量的同時,還能創新檔案信息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羅艷,黃明初,陸旭安,潘雄偉.簡述數據挖掘在數字檔案館中的應用實現[J].廣西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 .
[2]黃華.數據挖掘分析在檔案管理方面的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9,( 4).
[3]藍天,劉劍,王蘭成.數據挖掘技術在信息管理領域中的應用[J].情報探索,2009,(2).
[4]房紅菊.數據挖掘技術在檔案個性化服務中的運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0).
[5]王銳,馬德濤,陳晨.數據挖掘技術及其應用現狀探析[J].電腦應用技術, 2007,(2).
篇12
0.前言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數據安全問題成為了日益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數據的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到系統數據和用戶數據遭到邏輯級別或物理級別的損壞威脅,而且涉及到敏感數據通過網絡泄漏的威脅。如何保護計算機數據安全已經是重大的戰略問題。
1.對計算機數據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來源
用戶誤操作引起的數據丟失、系統崩潰等。免費論文參考網。病毒等惡意程序對數據的破壞。敏感數據(如財務報表等)和各種賬號(如郵箱賬號和密碼;網上銀行的賬號和密碼、網上股票交易的賬號和密碼等)的安全。
2.數據保護的基本原理
對于數據的保護,本質上是通過數據冗余方式來實現的,但不同的保護算法,產生的數據冗余程度會有很大的差別,如基于文件的備份方式,如果不使用壓縮算法,文件的每個備份就會額外需要和原文件相同大小的存儲空間。
在現代操作系統中,數據的邏輯存儲方式是以文件形式進行組織和存放的,文件在存儲介質上的組織和結構依賴于具體的文件系統,不同的文件系統在存儲介質上的組織和結構會有不同的形式。
在計算機中,數據的訪問方式主要以文件的形式進行,但也可繞過文件系統直接存取存儲介質上的數據。計算機中數據的組織和存放形式決定了在計算機上實現數據保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從實現的層次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2.1基于文件級的數據保護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加密軟件多數是文件集的數據保護。以北京億賽通文檔安全管理系統CDG為代表。
基于文件級的數據保護,其算法的實現主要通過軟件進行實現,具體實現的層次一般位于文件系統的內部或外部,一般以文件為單位對數據進行備份處理
2.2基于存儲介質的數據保護
市場上磁盤級加密軟件,以北京億賽通磁盤全盤加密系統DiskSec為代表。基于存儲介質的數據保護,其算法的實現可通過純軟件或硬件實現,也可軟硬件結合進行實現,如常用的磁盤冗余陣列磁盤RAID,其實現方式有基于硬件的RAID卡,也有軟件實現的軟RAID。具體實現的層次一般位于存儲介質控制器或存儲介質驅動程序層中,由于在這一級別難以獲得文件的有關概念,因此其實現基本上均以存儲介質的基本單位為單位進行數據備份. 基于這一級別現實的算法主要有以容錯為主的RAID0-RAID5,以系統保護為主的磁盤雙工等。免費論文參考網。
3.計算機數據文件安全性的防護措施
3.1限制系統功能
可通過來取一些措施來限制系統可提供的服務功能和用戶對系統的操作權限,以減少黑客利用這些服務功能和權限攻擊系統的可能性。例如,通過增加軟硬件,或者對系統進行配置如增強日志、記賬等審計功能來保護系統的安全:限制用戶對一些資源的訪問權限,同時也要限制控制臺的登陸。可以通過使用網絡安全檢測儀發現那些隱藏著安全漏洞的網絡服務。或者采用數據加密的方式。加密指改變數據的表現形式。加密的目的是只讓特定的人能解讀密文,對一般人而言,其即使獲得了密文,也不解其義。
加密旨在對第三者保密,如果信息由源點直達目的地,在傳遞過程中不會被任何人接觸到,則無需加密。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穿梭于其中的數據可能被任何人隨意攔截,因此,將數據加密后再傳送是進行秘密通信的最有效的方法。
3.2計算機信息系統必須使用正版軟件
并及時進行系統升級或更新補丁;計算機信息系統必須裝有防毒殺毒軟件,并定期進行病毒檢驗;與互聯網相聯的計算機信息系統要有防止非法入侵措施。計算機信息系統必須有全面、規范、嚴格的用戶管理策略或辦法。重要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必須有雙人互備做為系統管理員,系統管理員必須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各種服務器加設口令,嚴禁采用系統默認超級管理員用戶命或口令;由系統管理員對用戶實行集中管理,對用戶按職能分組管理,設定用戶訪問權限,嚴禁跨崗位越權操作;嚴防非法用戶或非授權用戶對非授權服務、數據及文件的訪問、使用和修改等。
3.3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用戶身份、主機身份、事件類型等應進行安全審計
并留存審計日志,審計日志應進行妥善保存。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主要硬件設備、軟件、數據等要有完整可靠的備份機制和手段,并具有在要求時間內恢復系統功能以及重要數據的能力。免費論文參考網。對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及設備要有應急處理預案,數據安全管理小組要對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并每年定期舉行數據安全應急演習。
參考文獻
[1]王俊. EDI數據安全性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 2009,(05):123-125.
[2] 向明浩, 楊黎, 黃金峰. 數據加密技術——人民銀行信息安全的利劍[J]. 華南金融電腦, 2007,(08):118-119.
[3] 施晶, 段朝暉. 淺談數字簽名技術的現狀與應用[J]. 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1,(01):106-108.
[4]高恩林. Progress數據庫管理系統是什么?[J].管理科學文摘, 2006,(01) :120-123.
[5] 王軍.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系列報道 北京將建成“信息安全城市”[J].信息網絡安全, 2004,(05) :108-109.
篇13
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其中計算機信息技術中的數據庫技術也開始進行廣泛的運用和學習,并且高職院校的數據庫課程也在不斷的改革和更新。高職院校培養是實用型人才,正好數據庫也是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實用系統,所以高職院校對于數據庫的學習和研究也在加大力度。目前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課程中都開展了數據庫的相關學習安排,并且在高職院校中著重強調了計算機數據庫的學習和研究。
一、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分析
(一)高職院校數據庫的教學內容改革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這門課程的開設目的和學習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計劃。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以及社會中需要的高職人才的標準來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正確取舍教材中的知識和材料,只有培養適合社會的優秀人才,才能保證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報效祖國和社會。
高職院校數據庫課程的開設也是為了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中的要求,符合社會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標準。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設置過程中,需要考慮不同專業中對計算機水平以及數據庫要求不同等等這些客觀因素。高職院校在設置數據庫課程的時候,如果能將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相同的數據庫課程,并且在最后的考核中的要求也采用同樣的標準,那么這種錯誤做法不僅會使有些學生學習數據庫的過程中,感覺這門課程對自己而言要求太高了,并且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后根本用不到這種類型的數據庫,最終只會導致學生在學校白白浪費了那么多精力和時間去學習一些對自己工作沒有幫助的知識。不僅僅對于高職院校的數據庫教學內容設置需要考慮這些,其他的一些本科學校對于工科生和經濟類的學生所安排的數據庫就有所差別,比如:大部分的工科生學習的數據庫相對于經濟類的學生都比較難,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經濟類的學生所使用的數據庫與工科生從事的工作所運用的數據庫是不一樣的。
1.高職院校進行數據庫教學內容設置時需要考慮的內容或者因素
在高職院校進行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時候,需要時刻注意的問題就是不能夠過分注重課本或者教材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社會實踐中需要的計算機人才的要求和標準。應該將數據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工作進行聯系并且將社會中需要的技能在平時的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講解。除了考慮上面的問題之外,還應該結合高職學校的學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學生對于數據庫學校的興趣、愛好,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量身定做屬于他們自己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學習中能夠更加熟練、自信的操作數據庫技術。
2.舉例說明應該怎樣恰當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變革
我們在這里用數據庫系統概論這門課程為例子進行講解,應該怎樣才能恰當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數據庫系統概論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數據庫的根底理論、數據庫的應用模塊以及數據庫的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這三大部分。這三部分中包括的內容都很多,其中就需要將這些內容中的細小問題進行適當的取舍,從而制定出適合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數據庫課程。比如:在數據庫應用模塊中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主要包括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對于經濟類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只有Visual Foxpro即可,因為他們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學習中一般只會遇到關于這個的問題;如果學校將這些知識都安排給經濟類的學生,這些學生不僅不能夠很好的掌握這些系統,只能是無故增加學生的工作量和學習壓力,從而阻礙學生更好地學習數據庫的課程。
在進行數據庫教學內容變革的同時,需要將數據庫的所有內容進行有序的組合,將有關聯的或者有先后順序的知識點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否則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混亂。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應該適當的增加一些數據庫的學習,讓他們所涉獵的范圍擴大,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對于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只要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數據庫操作以及一些數據庫的基本概念即可,不需要涉及太多的知識點。
(二)課堂授課內容的改革
數據庫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并且它的主要內容都比較抽象、難懂,很多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仍然不明白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習的主要內容。高職院校要想在一定的學時和學生的有限能力之內很好地完成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最主要的改變數據庫的教學模式以及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的方式。課堂教學的質量上去之后就能夠提高課程的實施效果,相應的數據庫課程改革就能夠圓滿的完成。
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改善是師生的關系,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善于和老師進行交流和互動。教課老師應該經常與學生進行交談或者溝通,并且聽取他們關于課程內容的一些意見或者問題,善于傾聽學生對自己課程的評價,將學生的意見進行仔細的思考,對于那些有用的建議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以采用,讓學生們能夠更加輕松的學習數據庫這門課程。數據庫課程的實驗需要依靠計算機進行,其中計算機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那么我們的數據庫老師就應該鼓勵學生能夠對出現的問題積極的進行思考,并且老師需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使得學生能夠在探索中學習,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并且經常向老師請教相關的數據庫問題,才能培養出高職院校所希望的實用型人才。
數據庫的教學質量沒有顯著的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授課老師進行知識講解或者實際操作的方法不對。所以要想讓高職院校的數據庫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就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觀念。
二、提出了有效的數據庫教學方法:
(一)實際案例教學實驗法
數據庫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比較抽象、難懂,也就使得很多同學只通過老師的理論講解是不能夠實際掌握相應的技能的。所以我們應該結合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的特征以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這些綜合因素,運用相應的實際案例進行知識講解,從而讓學生更加具體的接觸數據庫原理的知識。數據庫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是這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SQL的學習內容,那么數據庫老師就應該盡可能的搜集有關SQL的案例程序分析以及相關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大量的案例講解分析中慢慢的理解SQL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際操作進行實驗來學習數據庫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學習數據庫這門比較難的課程。
(二)小組訓練法
高職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與其他隊友的團結協作能力,有些數據庫需要很多學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團結合作才能夠順利完成,所以高職院校的數據庫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其中可以采取小組訓練的方法,也就是說老師將3-4個人分為一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完成一個項目的建立。在每個小組中設立一個組長,讓小組組長組織大家查找資料以及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最后大家一起進行項目的設計與開發。老師可以在學生工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工作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互相評價法
在老師完成一定課時的教學之后,讓學生對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實際操作水平進行總結和自我評價,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價。也可以讓學生或者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評價,指出對方的優缺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陷,能夠及時地進行改正缺點或者完善自我,同時也能夠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了解和協作能力。
這三種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不同的高職院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將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會更好。
我們只有經過不斷的改革數據庫的教學情況,讓數據庫的教學內容保持與時俱進,時刻與社會需求相對應,才能真正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數據庫水平。高職院校的數據庫教學過程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為目的,建立一個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數據庫教學體系。我們需要建立的教學體系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中的工作,也應該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增強對數據庫課程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翟中.數據庫教學辦法變革的探究與理論[J].黑龍江高教研討,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