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醫學基礎認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醫學基礎認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醫學基礎認識

篇1

二形成以平臺為基礎的實驗教學功能區

利用和完善實驗中心內中醫基礎、中醫診斷學、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等實驗室的教學用局域網絡,整合構建中醫學、形態學與機能學及現代生物技術四大實驗區,逐步規范多媒體教學課件,各分區內的相關學科教師形成課程組,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整合和交叉融合,重新組織和編排實驗教學課件,使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每年通過學院學術委員會論證新的實驗項目,逐步提高現有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逐步完善中醫院校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目標;通過基礎實驗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過功能區內的創新實驗區培養學生綜合和創新實驗能力,建立新分類體系和多站式考核體系,深化改革實驗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完善學生客觀實踐技能綜合考核機制;利用實驗區局域網絡,打破實驗室固態格局,實現室間無障礙交流討論、典型案例遠程交流、疑難問題自助解決等,使學生逐漸降低對教師的依賴,進而轉向自主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科研訓練項目及其他活動,鼓勵學生獨立設計研究課題和創新型實驗。在實驗中心門戶網站中開辟學生實驗設計研討空間,促進不同年級、學科、專業學生及教師協作,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協助。設立學生創新實驗和研究項目申報論證審批的專用通道,組織課程指導小組對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行設計的課題和申請的業余科研基金項目進行評議和輔導,通過后即可申請實驗資源開展研究工作。此外,教師可將自己提出的有一定科學價值的科研小課題放入門戶網站交流區,吸引或邀請學生參與研究。

學生通過課題研究,完成文獻資料查詢、開題報告、研究技術路線設計、實驗研究以及論文寫作全過程,每個步驟均在實驗交流區域報備,做到有始有終。課程指導小組對此全程進行多站式考核,用以衡量學生的實驗能力。

三實施實驗資源超市化管理,提高師生科研和創新效率

通過整合建立三大實驗教學區后,在各分區中將相同類型的儀器和設備放在一起建立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實驗室,如動物飼養中心、細胞培養中心、生物信號采集中心、組織切片制備中心等。通過調整,確保實驗室的功能性、相關性和綜合性。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教師根據自身新分類等級選擇可獲準操作的實驗資源,在門戶網站上提交申請。由實驗中心核準后,在既定時間段內持準入證明進入實驗室開展教學和科研實驗。如師生亟待使用的設備實驗中心并不具備,則可協助申請者聯系其他學院實驗室。

建立開放式實驗室能夠改變現行實驗室的管理體制,相對靈活自由的教學方式使實驗室的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精選實驗項目,改革了傳統的教學內容;綜合設計實驗的開設帶來了實驗教學質的變化,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開放實驗室、多實驗室間的合作,要求每個實驗室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實驗室的建立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產生和科研特色的形成,實現了研究范圍的不斷拓展和研究內容的不斷深化,研究項目的特色明顯,研究成果的檔次提升,對學科優勢的形成具有奠基和促進的雙重作用。學生通過參與實驗室開放項目及創新能力培養計劃項目,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連續舉行的省級舉辦的各種生物及醫藥類競賽中取得了一、二等獎的好成績。

四培養優秀而穩定的實驗教師隊伍

建立實驗課程組及輔導教師制度,培養優秀而穩定的實驗教師隊伍,全面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及產學研水平。隨著實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信息化的實現,自動化運行的有效性要求高校實驗室要實行科學管理。

首先,應配備具有一定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實驗技術人員。實驗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他們應該是懂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實驗管理者。實驗技術人員是搞好實驗室管理的保證。實驗技術隊伍是高校教學科研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搞好實驗室建設的中堅力量,能否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穩定的實驗技術隊伍將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學校及實驗中心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定期培訓考核等有效措施來穩定這支隊伍。

其次,加強對實驗教師的培養。主要通過加強教學能力,增加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利用資源潛力,提供多元的學習選擇、便捷的學習方式,輻射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索滿足新時期中醫藥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中心建設和教學改革途徑,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提升學校產學研水平和教育質量。在政策上,學校給予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同等的政策,鼓勵實驗教師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和嘗試,進行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方法上,實驗中心針對實驗教學的特點,提出掌握方法、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思想,根據不同課程實驗類型的差異,采取不同的實驗方式,開展基礎實驗、擴展實驗、綜合實驗和開放實驗相結合的多層次教學,鼓勵學生自由組合,自主設計,一題多解,百花齊放。

五加快實驗教學體系改革

通過打破分支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完整性,追求科學技術的綜合性與整體性來實現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使實驗教學內容突出重心低、知識新、面向寬的特點。在教學組織實施方面,形成由多模塊或多門課程組成的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實施基礎性實驗必做、綜合性和設計探索性實驗選做,適合因材施教的分層次教學模式等改革。

篇2

這篇關于人教版初一數學下期中試卷及答案,是

20.已知:AB∥CD,OE平分∠AOD,OFOE于O,∠D = 60°,求∠BOF的度數。

四、解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21.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A(1, 3)、B(0,1)、C(1, 1)、D(2,1)四點,并指出順次連接A、B、C、D四點的圖形是什么圖形。 22.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四邊形ABCD各個頂點的坐標分別是A( 2, 3)、B(5, 2)、C(2,4)、D( 2,2),求這個四邊形的面積。 五、解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3.已知:如圖,∠B =∠C,∠1 =∠2,∠BAD = 40°,求∠EDC的度數。

24.如圖,六邊形ABCDEF中,∠A =∠D,∠B =∠E,CM平分∠BCD交AF于M, FN平分∠AFE交CD于N。試判斷CM與FN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六、聯想與探索(本大題滿分10分)25. 如圖①,將線段A1A2向右平移1個單位到B1B2,得到封閉圖形A1A2B2B1(即陰影部分),在圖②中,將折線A1A2A3向右平移1個單位到B1B2B3,得到封閉圖形A1A2A3 B3B2B1(即陰影部分)。 (圖①) (圖②) (圖③)(1)在圖③中,請你類似地畫一條有兩個折點的折線,同樣向右平移1個單位,從而得到一個封閉圖形,并用陰影表示;(2)請你分別寫出上述三個圖形中除去陰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積(設長方形水平方向長均為a,豎直方向長均為b):S1 = ,S2 = ,S3 = ;(3)如圖④,在一塊長方形草地上,有一條彎曲的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寬度都是2個單位),請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積是多少? (圖④) (圖⑤)(4)如圖⑤,若在(3)中的草地又有一條橫向的彎曲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寬度都是1個單位),請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D、A、C、B、C、D二、填空題7.60°8.∠1 =∠2或∠3 =∠5或∠3 +∠4 =180°9.60°10.兩個角是同旁內角,這兩個角互補,錯誤。11.(2,0)12.313.A( 4,8)14.1415.60° 16.80°三、解答題17.36°18.對頂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C;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19.65°20.30°21.圖略,菱形22.32.5(提示:分別過A、B、C作x軸、y軸、x軸的平行線,將原圖形補成一個矩形)23.20°(提示:設∠BDC = x,∠B =∠C = y,則由∠ADC =∠B +∠BAD得:∠1 + x =y + 40°,得∠1 =y + 40° x,又∠2 =∠EDC +∠C得:∠2 = x + y,又由∠1 =∠2得x = 20,所以∠EDC = 20°。24.設∠A =∠D =α,∠B =∠E =β,∠BCM為∠1,∠AMC 為∠3,∠AFN為∠2,由六邊形的內角角為720°得,2∠1 + 2∠2 + 2α + 2β= 720°得:∠1 + ∠2 =360° α β,又在四邊形ABCM中,∠1 + ∠3=360° α β故得:∠2 =∠3。25.(1)略 (2)均為(a 1)b。(提示:去掉陰影部分,則剩下部分可以拼合成一個矩形) (3)(a 2)b; (4)(a 2)(b 1)。

篇3

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要經歷各種人際關系,怎樣正確的分析和處理各種關系,對醫學生的實習效果至關重要。下面著重探討實習生對醫際關系和醫患關系的處理。

一、醫際交往

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首先要面對的老師、同學的相處相融。在這里要說明一下,這里所說的“老師”其實是包含了醫院所有的已經工作的醫生、護士、工作人員等。之所以這么分類,是秉承醫學院對學生臨床實習前一貫的教育思想,即“先工作一天就是老師,不管他(她)的身份、角色和職務”,在醫院里面,他們都比實習生先到醫院工作,至少在某些方面都懂得比實習生多,也值得實習生學習,所有都是“老師”。

在實習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很重要。實習生應客服膽小和自卑心理,克服不喜歡或不敢大膽向老師問問題和不敢在病案討論中發言的弱點。實習期間的學習不能只寄希望于老師單方面的講授,主要還是靠自己把教科書和病例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收獲更大。實習中若能經常和同學一起討論問題,交換經驗,一起翻閱文獻學習一些典型和特殊的病例,既輕松,印象又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習中,很多同學比較在乎老師對自己的印象,甚至一些同學因此還處于應激狀態,這其實是不必要的,應該平常心、放輕松去對待老師對自己的評價。下面幾點是實習生在處理醫際交往的幾點基本原則:

(一)學會尊重人、關心人獲得尊重和關心是人的基本素養之一。實習生在臨床上無論對帶習老師還是護理人員、進修醫生以及服務的工人均應從內心尊重他們,叫他們老師,均應以和善和謙虛的態度向他們請教。即使有時在具體問題有矛盾沖突,實習生也應擺在自己的位置,不和他們頂撞,更不能有任何過激言行。當然實習生之間理應互相尊重和關心,尤其是對兄弟院校的實習生,應和他們保持友好,互相學習。要誠懇待人,注意對他人進行誠意的贊美和善意的批評,言而有信,不要虛偽做作,待人以誠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升華的保證,真誠是友誼的基石。實習生各有優點和缺點,應承認和學習別人的優點,認識和客服自己的缺點,相互鼓勵和幫助,不斷增強自己的協作精神。

(二)在交往中要善于自我暴露,消除封閉心理,多和別人溝通意見有些實習生一天中很少和老師以及同學說幾句話,整天埋頭干自己的事。其實,有時和同學、老師一起聊天,對一些話題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是師生和同學問一種很好的溝通方法。

(三)把握交往適度的原則即要遵循人際交往中暴露的安全性和對等率。醫院的人際關系很復雜,很多科室老師間存在一些矛盾,為了不被卷入進去,此時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度,敏于思而慎于言就很重要了。

(四)保持自己的個性,保持豁達的風度實習生在與老師和同學交往時,保持自尊、自重、自信的同時,但對一些問題的觀點,不應固執已見,白以為是,也不應與別人發生爭執。對別人的缺點以及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意見,要正確對待。

(五)保持良好的儀表實習生應衣著整潔大方,白大褂應經常保持整潔,而有的實習生的白大褂常懶于洗而太臟。這對實習生的形象的影響應引起實習生的重視。

二、處理醫患間交往關系

實習生能與病人較好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不僅是實習期間應努力培養的至關重要的能力,也是鞏固和深化基本理論和技能、鍛煉臨床思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臨床實踐中,最適用的方法有:

(一)耐心傾聽這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項技巧。醫生必須盡可能耐心、專心和關心的傾聽病人的傾訴,并有所反應。飽受各種痛苦折磨的病人常擔心醫生沒聽清他的病情而不能給他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有時,病人可能答非所問,說跑了題,這時醫生可以禮貌的引導病人回到主題上來,醫務人員耐心聽取患者及其家屬的傾訴,這樣不僅能疏泄他們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對治療產生積極影響,而且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更加信任的醫患關系??傊?,醫生不要干擾病人對身體癥狀和內心痛苦的訴說,尤其是不要武斷、突然的打斷病人的說話。

(二)善于肯定、解釋這是指醫務人員應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實性。即理解病人痛苦,不對病人的感受妄加否定。假如醫生輕易否定病人的感受,病人會認為醫生不理解他的痛苦,對自己缺乏同情心。醫學對病人的多種奇異的感受仍然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因此即使病人想法是明顯的病態,也不可采取否定的態度,更不要與病人爭論。醫生應努力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病人的內心痛苦體驗,并流露同情。否則,很難與患者進行順利的溝通。

(三)樂于接受即不分病人貴賤、美丑、職業、群體及信仰等都應無條件的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絕、嫌棄和不耐煩的表現,醫生要努力營造一種氣氛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尤其是對一些現在社會上因缺乏道德約束而患病的人或殘疾的病人,醫生切不可對他們有歧視態度,不僅要作為病人同等的對待他們,而且還要更加的關注他們,因為他們的心理扭曲往往比一般病人還嚴重些;所以切忌不能因自己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態度對他們產生情緒化偏見,否則更易釀成嚴重的醫患沖突。

(四)鼓勵病人表達這種技巧與病人溝通有多種方法。(1)用未完成的句子,意在使病人接著說下去;(2)用正面的敘述啟動病人進一步發揮以解除壓抑在心理的情緒;(3)與病人產生共鳴。努力與病人產生共鳴,可以繼續與病人溝通、交流,如此等等。只要醫生能捕捉病人某些煩惱、顧慮的苗頭,便可以不同方式鼓勵病人表達。

(五)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好意思或不便說出來,而憋在心理卻是一種不快,對此醫生可試探的問病人,若病人表示同意,這就使病人內心的顧慮或隱憂等到了表達和理解,當然醫生就可以就此對病人作出適當解釋,以緩解或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緒。

參考文獻

篇4

基本事實就是:原子質量=原子個數x一個原子質量

同理: 物質質量=分子個數x一個分子質量。

利用第一個事實就能解釋為什么能用一個分子內原子質量比來計算元素質量比,例如Fe2O3,一個分子中鐵原子質量=鐵原子個數x一個原子鐵質量即2Fe,同樣一個分子中氧原子質量是3O,所以鐵原子與氧原子質量比是2Fe:3O即2X56:3X16.而Fe2O3中所有鐵原子的質量即鐵元素質量與氧元素質量之比與一個分子中鐵原子質量比氧原子質量比相等,所以才有鐵元素質量與氧元素質量之比可以認為是2Fe:3O這樣的計算方法。

另外可變形為:原子個數=原子質量/一個原子質量。

例1:X、Y兩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為7:2,在他們組成的化合物中X與Y的質量比為7;3,則它們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什么?

分析:根據公式原子個數=原子質量/一個原子質量,X原子個數為7/7.

Y原子個數為3/2,所以X.Y原子個數之比為1:3/2為2:3,化學式為X2Y3

還能變形為:一個原子質量=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例2.已知M的氧化物的化學式是M2O3.其M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計算M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分析:根據公式一個原子質量=原子質量/原子個數,M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9/2.O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8/3,所以M:O=9/2:8/3=M:16,求得M為27.

接下去說說物質質量=分子個數x一個分子質量的應用,可推理為

反應物質質量=反應分子個數x一個分子質量。例如2CO+O2=點燃=2CO2,

2CO表示反應物質量即為2X28,有二層意思一為微觀2個一氧化碳的質量,

例3在反應3X+4Y=2Z中X.Z的式量分別為32、102,Y的式量為多少?

分析:微觀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所以3X32+4XY=2X102,Y的式量是27

又可表示宏觀28克,此觀點在化學方程式計算中得到大量應用。

可變形為一個分子質量=物質質量/分子個數。

例4.在反應A+3B=2C+3D中http:///q/javascript:;http:///q/javascript:;12克A和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8.4克C和9.9克D。若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0。求B的相對分子質量

分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得B的質量為6.3克,然后利用微觀A與B反應滿足A:3B=12:6.3,在實際計算中很多學生往往把3忘了除,就是因為反應物

質量怎么產生不清楚造成的。

還可變形為:反應分子個數=反應物質質量/一個分子質量。

例5.10克H2和O2點燃充分燃燒,可生成多少克水?

分析:這種題目首先判斷誰過量的問題,而這是學生最怕的,其實從反應分子個數角度來解題,顯得既簡單又好理解。

2H2+O2=點燃=2H2O

2 32

10克/2 表示氫分子個數,10克/32表示氧分子個數

因為10克/2 :10克/32>2:1(反應分子個數比)所以氫氣過量

例6.相同質量的SO2和SO3,兩者所含氧元素的質量比是多少?

分析:質量設為m,SO2的分子個數為m/SO2,SO3的分子個數為m/SO3;所以SO2中氧原子個數為2Xm/SO2,SO3中氧原子個數為3Xm/SO3,氧元素的質量比2Xm/SO2:3Xm/SO3=5:6,解題過程通俗易懂。

例7.SO2和SO3中所含氧元素質量相等,則SO2和SO3質量比是多少?

分析:設SO2的質量為m1,SO3的質量為m2,SO2的分子個數為m1/SO2,SO3的分子個數為m2/SO3,所以2Xm1/SO2=3Xm2/SO3

得到m1:m2=3SO2:2SO2=6:5

例8.現有6.4克未知物質在氧氣燃燒,生成4.4克二氧化碳2.8克一氧化碳和 7.4克水,求出該未知物所含原子最簡個數比.

解法一:利用原子個數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C元素之和質量為2.4克,水中H元素的質量是0.8克,所以未知物中氧元素質量為6.4克-2.4克-0.8克=3.2克。根據原子個數=原子質量/一個原子質量

解法二:求反應分子個數,二氧化碳分子個數為4.4克/44,一氧化碳分子個數為2.8克/28,水分子個數為7.2克/18,參加反應氧氣為4.4克+2.8克+7.2克-6.4克=8克,分子個數是8克/32.

再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算出未知物各原子個數是C:4 H:16 O:4.

篇5

1、下列運算正確的是( )

A. B.  C.  D.

2、如圖,下列推理錯誤的是( )

A.∠1=∠2, ∴c∥d B.∠3=∠4,∴c∥d

C.∠1=∠3,∴ a∥b D.∠1=∠4,∴a∥b

3、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4、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 B、

C、 D、

5、汽車開始行駛時,油箱內有油40升,如果每小時耗油5升,則油箱內余油量

Q(升)與行駛時間t(時)的關系用圖象表示應為圖中的是( )

6、若 ,則 等于( )

A、1 B、 C、 D、

7、如果一個角的補角是150°,那么這個角的余角的度數是( )

A、30° B、60° C、90° D、120 °

8、如圖,有一塊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兩個頂點放在直尺的對邊上.

如果∠1=20°,那么∠2的度數是( )

A.30° B.25° C.20° D.15°

9、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內錯角相等. B.同旁內角互補.

C.同角的補角相等. D.相等的角是對頂角.

10 、如圖,下列條件中,能判定DE∥AC的是 ( )

A. ∠EDC=∠EFC B. ∠AFE=∠ACD

C. ∠1=∠2 D. ∠3=∠4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1、用科學計數法表示0.0000907 =

12、一個角的補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則這個角是_________度。

13、若x2+mx+25是完全平方式,則m=___________。

14、已知 , 那么 a = 。

15、已知:a+b=1.5,ab=﹣1,則(a﹣2)(b﹣2)= _________ .

16、如圖 , ∥ , , 平分 ,

則 的度數為 。

17、若 ,

18、計算(x2+nx+3)(x2-3x)的結果不含 的項,那么n= .

19、校園里栽下一棵小樹高1.8 米,以后每年長0.3米,則n年后的樹高L米與年數n年之間的關系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0、觀察下列各式:(1)42-12 =3×5;

(2)52-22=3×7;

(3)62-32=3×9;………

則第n(n是正整數)個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題

21、計算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 (2) (2a+b)4÷(2a+b)2

(3) (4) (15x4y2-12x2y3-3x2)÷(-3x2)

22、利用乘法公式簡算(每小題4分,共16分)

(1) 1102-109×111 (2) 98

(3) (x+3y+2)(x—3y+2)

(4)化簡求值: ,其中 ,

23、作圖題:(3分)

如圖,一塊大的三角板ABC,D 是AB上一點,現要求過點D割出一塊小的角板 ADE,使∠ADE=∠ABC,請用尺規 作出∠ADE.(不寫作法,保留作圖痕跡,要寫結論)

24、(10分)如圖是甲、乙兩人同一地點出發后,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1)此變化過程中,__________是自變量,_________是 因變量.

(2)甲的速度是 ________千米/時,乙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時

(3)6時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路程為150千米,甲行駛了____小時,乙行駛了_____小時.

(5)9時甲在乙的________(前面、后面、相同位置)

(6)分別寫出甲乙兩人行駛的路程s(千米)與行駛的時間t(小時)的函數關系式(不要求寫出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S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5分)已知∠1=∠2,∠D=∠C 求證:∠A=∠F

26、(4分)如圖所示的長方形或正方形三類卡片各有若干張,請你用這些卡片,拼成一個面積是2a2+3ab+b2長方形(要求:所拼圖形中每類卡片都要有,卡片之間不能重疊。)

畫出示意圖,并計算出它的面積。

27、(10分)已知直線l1∥l2,且l4和l1、l2分別交于A、B兩點,點P為線段AB上.的一個定點( 如圖1)

(1)寫出∠1、∠2、∠3、之間的關系并說出理由。

(2)如果點P為線段AB上.的動點時,問∠1、∠2、∠3之間的關系是否發生變化?(不 必說理由)

(3)如果點P在A、B兩點外側運動時, (點P和點A、點B不重合)

①如圖2,當點P在射線AB上運動時,∠1、∠2、∠3之間關系并說出理由。

②如圖3,當點P在射線BA上運動時,∠1、∠2、∠3之間關系(不說理由)

初一下冊人教版數學期中測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D B C C D

二、填空題:

11 9.07*10-5 12 60

13 +10,-10 14 3

15 0 16 60°

17 35 18 3

19 L=1.8+0.3n 20 (n+3)2=3(2n+3)

21.(1)原題=1+1-(-3)=5

(2) 4a2+4ab+b2

(3) -(a+b)10

(4) -5x2y2+4y3+1

22.(1)=1

(2)=9604

(3)=x2+4x+4-9y2

(4) 化簡=3xy+10y2

值=37

23、略

24.(1) 時間 、路程

(2)50/3 ,100/3

(3 )乙追上甲

(4)9, 4

(5)后面

(6)S甲=

S乙=

25. ∠1=∠2,

∴BD∥CE

∴∠3=∠D

∠C=∠D

∴∠3=∠C

∴AC∥DF

∴∠A=∠F

26. 略

27.(1)∠3=∠1+∠2 理由:略

(2)不變

(3)∠1=∠2+∠3 理由:略

(4)∠2=∠1+∠3

看了“初一下冊人教版數學期中測試卷”的人還看了:

1.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測試題

2.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卷及答案

篇6

(2)-2 0142 015與-2 0152 016.

篇7

1.改變了一言堂的授課方式,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老師講課的時間占一多半以上,余下很少時間給學生復習、練習;整個教學過程是圍繞老師展開的,并且老師多半是站在講臺前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與學生融為一體。這種以老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客觀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完成任務活動為主,老師起指導作用。通常在一節課的時間里,老師一般用十幾分鐘的時間來講授,余下的時間全部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某項任務。并且老師的大部分時間是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密切配合,縮短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學生通過自身獨立完成任務,能夠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2.根據實踐的需要組織教學內容,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講授的是在理論上成為體系的理論知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時,還要有一個相當長時間的適應過程。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以工作任務為參照對象設置整個課程體系,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基本順序編排課程,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學生直接從自己的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3.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老師講授,學生偶爾也參加實驗或者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把所有的學習內容都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學生主要是通過記憶的方式掌握知識。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也要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學生獲取理論知識是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探索活動中獲得的,每位學生都獨立承擔一項或多項具體的子任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工作責任心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親自操作,自己動手,加強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過程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實施過程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施過程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因素來決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如下:

1.設計任務及課前準備

任務設計的好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任務設計要符合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根據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結合生產實際和學校的教育資源,開發、設計適合學生完成的教學任務。根據《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總體目標,可設計若干個任務,來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對于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可單獨設計一個任務,對于內容相互關聯,可設計成一個綜合的任務。同時,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課前準備階段,老師為使學生能在一種與本節課教學內容一致的情景中學習,還必須進行相應場景的準備;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要設計、繪圖、歸納、總結等,必須為學生準備各種工具及各類規范性材料。如:進行曲柄搖桿機構部分的教學時,可單獨設計一個任務――汽車發動機活塞連桿組的任務;而在進行螺紋連接、螺旋傳動、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滾動軸承、軸系設計、聯軸器、與密封等部分的教學時,可設計一個涵蓋上述教學內容的綜合任務――數控車床的設計,并將該項目分解成與各部分教學內容相對應的任務,即主軸法蘭盤與三爪卡盤的螺栓組連接的設計、滾珠絲杠螺母副的設計、進給電機軸與滾珠絲杠間的減速齒輪的設計、滾珠絲杠軸承的設計、電機軸與滾珠絲杠間的減速齒輪軸系的設計等任務,便于完成各部分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分散知識的重點、難點。

2.布置任務,明確目標

任務設計后,要把任務布置給學生,明確任務要完成的目標。這時,老師一定要將所要完成任務的名稱、目的為學生講清楚,使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具體的任務。任務的布置分課前、課上兩種情況,如果完成任務需要到圖書館等地方查資料的,應在課前布置,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查資料,到上課時去完成任務;如果不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查資料,則可以在課上布置。若在課上布置任務,老師不要急于講解,否則又進入傳統的教學模式了。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分析,試著去完成任務,由于這些任務中有很多是以前沒學過的,隱含了新的知識點,學生有完成的積極性,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也正是老師要求學生去解決的問題。如,在布置數控車床設計中滾珠絲杠軸承的選擇任務時,教師事先一定要向學生講明滾珠絲杠軸承承載情況、轉數、工作條件,常用滾動軸承的類型、主要性能和特點等,避免學生在選擇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自主學習,完成任務

任務布置后,學生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去完成任務。學生會很自覺圍繞任務查閱資料,嘗試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時,老師起引導作用,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地用“任務”來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來學習,變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尋求知識,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由“學會”到“會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更要鼓勵互相合作,協作學習,共同來完成任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布置數控車床設計中滾珠絲杠軸承的選擇任務時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掌握滾動軸承的結構,滾動軸承的類型、性能和特點,滾動軸承的代號等相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4.學生總結反饋

任務完成后,由學生組織討論,分析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經驗與出現的問題及問題的解決方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向老師匯報,如,答辯形式、演示形式等,通過匯報一方面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

5.老師總結講評

老師根據學生匯報的內容及當次完成的任務,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評價學生完成當次任務的情況,強調完成任務關鍵,總結經驗,幫助同學找出還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篇8

一、引言

武昌理工學院自2011年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任務以來,開始逐步實行以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課堂授課做到講重點、講難點,還課堂于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開發內化教學模式既對教師的備課、課堂提問、講授、輔導答疑以及批改作業練習設置等環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對學生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科學有效的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級英語》課程的教師和學生而言,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既對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為教學質量的改善、學生素質的提升帶來了機遇。

《高級英語》課程在我國各高校英語專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武昌理工學院2012版的 《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高級英語》被確定為該專業兩門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將文化知識融入課文講解中,注重培養高年級學生的人文精神,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吃透課文中精深的語言及其深刻的寓意。這一教學理念符合教育部新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即高級英語的一個重要培養目標是:“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鑒賞能力?!蓖瑫r,也符合新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大綱》的要求,即從2005年3月開始,英語專業八級考試試題中取消了快速閱讀,代之以人文知識的考察。這也體現了現階段大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學正由功用主義向人文主義轉變。

二、《高級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與技巧

雖然教授高級英語的教師越來越重視教授人文知識,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方面有以下困惑:人文知識哪些部分可以有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把人文知識安排在什么時候講解更合適?以什么的形式來呈現人文知識能達到絕佳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以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為基礎的《高級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宜安排在教學導入環節,重點是學生在完成教師設置的思考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人文知識的精髓;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安排學生就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討論,教師最后點評和總結,使人文知識真正成為學生的知識素質。筆者以總結《高級英語》教學實踐為基礎,結合教學督導的指導意見,談談以開發內化教學模式為基礎的《高級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方法與技巧以及應注意的問題。

(一)背景知識導入法

《高級英語》這門課程在英語專業高年級教學階段中占據核心地位,因此編者在課文的選材上花費較大的功夫。以張漢熙主編的《高級英語》(2011年修訂版)這套教材為例,不難看出有不少篇章選自英美知名作家的作品。當教師在講授這類篇章時,可以采用背景知識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可從作家生平,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品產生的影響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對名人名篇的關注導入新課。

如討論張漢熙主編的《高級英語》(2011版)第一冊第6課“Mark Twain: Mirror of America”時,教師布置自學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馬克.吐溫的生平以及影響。在課堂上隨機安排學生進行展示,并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其他同學展示馬克吐溫的背景信息,例如:

1 Early life

2 Writing career and success

3 Awards and other recognition

4 Controversy and criticism

5 Selected works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其他人的展示和教師講解會全面了解馬克吐溫的生平、寫作生涯以及文學影響。本文認為,在此基礎上,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表現的主題。

(二)師生互動導入法

師生交流導入法是比較常見,通用的一種方法,關鍵在于教師要善于運用簡練的語言展現文章中重要的文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新課前開始前十分鐘左右時間和同學進行自由交談,或者順著學生課前做的Oral Presentation 進行交談,這樣不知不覺地把文化背景知識滲透給學生。這種方法比較自然,而且有利于學生接受。 如教張漢熙主編的《高級英語》第1冊第1課“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時,筆者首先與學生對文章的體裁進行了討論,并對課文的背景知識設置了如下的自學任務:knowledge of American states and cities; information of hurricane;并讓學生在自習并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繪出颶風行進路徑。教師可以采用英語專業八級考試歷年真題中的相關的人文知識部分來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這樣做既做到了檢測的科學權威性,又體現了任務設置的針對性,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重視。另外,第1冊第3課“Blackmail”,第14課“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等課文亦可采用此種方法進行人文知識的導入。

(三)課堂討論導入法

設置問題和情景是激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科學的提問會讓學生產生懸念效果。例如講授 “Every Use”和“Way to Rainy Mountains”時,教師可以提出“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frican American and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這樣開放性的問題,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來學習和理解美國少數民族文化。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本課中出現的大部分與非裔美國人以及印第安人有關的文化知識被學生挖掘出來,并在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被消化吸收。筆者認為,文化信息不僅可以被記憶,也可以被吸收理解。通過這種開放式的討論,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英美文化,成為更成功的跨文化學習者。

(四)學生表述導入法

學生表述導入法充分體現了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一方法的運用如下:在新課之前,教師把要講授文章中的文化信息歸納出來,布置給學生查找,并要求課上向同學們做講解。這樣做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例如:在講授第1冊第4課“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時,將每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從課文中挑選出相應數量的文化知識,每組負責準備一個知識點。由于課時限制,課上選取3-6名同學講授文化知識,其余制成講義發到學生電子郵箱,供其參考和自學。

三、《高級英語》教學中運用文化導入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中重點的文化知識

教師在選擇文化知識點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選擇那些干擾句意理解甚至篇章理解的知識點。例如很多學生不理解,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每頓飯勇于吃“雞腿”的家庭主婦怎么就具備了犧牲精神?他們認為這里Virginia Woolf用到了Irony的修辭手法。其實,如果學生了解一定的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他們就知道雞腿在西方并不像在中國一樣受歡迎。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剛一開始就向學生大量灌輸深層文化知識,否則文化教學就成了高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因此,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意識要適度,要考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級英語課中文化輸入不能獨立于語言教學之外,講授的重點、份量和方法要和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及教學目的要求相符合。

(二)注重文化導入方法的靈活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文化導入環節中,教師的語言要有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沉淀教學的藝術魅力,使自己的課堂能引人入勝。因為《高級英語》中蘊含大量有深度的文化知識,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研究,精心準備,講解時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把復雜的人文知識簡單化,做到深入淺出。注意文化導入方法是靈活多變的。文化導入,“導”無定法,切忌鸚鵡學舌,東施效顰。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變的文化導入方法。即使是同一本教材,同一個教學內容,文化導入也要因時因地因對象的不同而不同,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在進行文化導入時,應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以及網絡來豐富教學資源,增加文化導入的趣味性,使得該環節具有新鮮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注意課堂文化導入與課外自學文化知識相結合

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人們言行舉動無不表現出其民族的文化特征?!陡呒売⒄Z》課堂學習時間畢竟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多途徑、多方法、多側面實施文化教學計劃。教師應該以檢測為手段,以學生內化為目的,鼓勵學生課外大量閱讀英語國家文學作品,積極參加文化專題講座,觀看英語影視作品等,使文化輸入成為課堂的延伸和補充。

四、結束語

本文認為,文化導入是《高級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人文知識的有效途徑??茖W有效的文化導入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精彩的人文知識導入能夠為學生理解文章主題思想、習得語言知識掃除障礙。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嘗試有效的文化導入方法。經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探索,筆者相信科學的文化導入一定能幫助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開闊眼界,擴大視野,增長人文知識,為學生通過英語專業八級考試以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做好充分的準備,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

參考文獻:

[1] 曹英華. 人文教育與高級英語課程教學[J]. 雞西大學學報, 2010(10).

[2] 豐玉芳. 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英語專業《高級英語》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 外國語文, 2011(12).

[3] 李巧麗. “讀者接受”理論與《高級英語》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 2011(2).

[4] 肖肅. 高級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探索[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5).

篇9

這個故事與數學教學有什么關系呢?我們還是轉入正文——《認識11~20各數》一課的教學思考與設計。這是“高效課堂·新修訂課程標準全國培訓活動”(徐州站)中的交流展示課。

一、教學目標的思考

對于《認識11~20各數》一課,蘇教版小學數學教學參考上擬定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1)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讀出11~20各數,初步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2)初步認識計數單位“十”,初步了解十進制,知道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3)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數感。這個目標明確而詳細。對于課時目標,這樣擬定應該說也是可以的;不過,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都如此具體而確定的話,那累積下來會怎么樣呢,能累積下來嗎?

筆者曾經問過一名教師:“教學《認識11~20各數》,你期待學生最久遠的收獲是什么?”“數感、十進制,還有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位教師的回答簡練而深刻。可是筆者并不滿足,繼續追問:“你期待學生最本質的收獲是什么呢?”這位教師啞然……

當然,“本質”肯定不是考試的分數,而且,我們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說是學生的數學素養。筆者在思考:通過《認識11~20各數》一課,學生有了知識(計數單位、十進制),有了能力(數出11~20、讀出11~20、掌握數的順序),也有了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之后,那更深層、更久遠、更本質的收獲是什么呢?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筆者深知學生不能成為知識信息的“儲蓄”者,也不能僅是前人技能的再現者,而應是智慧的創造者。于是,我們遵循“智慧數學”的理念,凸顯智慧的萌生、發展、生長和創造,設計了《認識11~20各數》一課。教學過程通過三個板塊展開:

(一)第一板塊:從小石子數起

教師和學生一起追溯人類智慧的萌生與發展,從小石子,到小棒(算籌),再到計數器,記數實物的簡化是工具創造的過程;最突出的創造是“以一當十”,從1個大石子(重量與1個小石子不一樣),到1捆小棒(形狀與1根小棒不一樣),再到1個珠子(完全一樣的珠子),學生沿著先人智慧的歷史足跡成長。

師(出示10個小石子)瞧,老師這兒有一些小石子,咱們也來數一數有多少個。

師今天的課呀,我們就從這些小石子數起。(展示幻燈片)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以打獵為生,他們捕獲1只獵物后就在地上放1個小石子,2只獵物呢?3只呢?(出示10個小石子)10只呢?就這樣,獵物越來越多,小石子也越來越多了,數得過來嗎?怎么辦呢?聰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演示10個小石子換1個大石子)看,你知道他們是怎么做的嗎?

師小朋友們,這個大石子就是多少呢?

師這是古人用的方法,可是石子畢竟太重了,古人又想到了用算籌,也就是小棒,工具就越來越輕便了。(出示若干小棒)看,這兒有多少根小棒?

師10個小石子可以換1個大石子,那10根小棒怎么辦呢?(演示動畫)10根小棒就可以捆成1捆小棒。小朋友們,你會像這樣先數出10根,再捆成1捆嗎?動手試一試。

師捆好了嗎?這1捆是多少?對,它就是1個十。1個十里有幾個一呢?好,10個一就是1個十。

(教師出示“智慧心語”:記數的工具越來越輕便了。)

師請同學們用捆好的和散著的小棒表示出12。

師(出示1捆帶2根小棒)剛才,小朋友們用小棒表示出了12?,F在,想看看老師是怎么表示12的嗎?(出示計數器)認識嗎?它叫計數器,右邊這一位是個位,左邊這一位是十位,計數器上的算珠也可以表示數呢!看,這是12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大家看,十位上這1顆珠子表示多少?哦,十位上這1顆珠子能表示1個十。真厲害,能以一當十?。ò鍟阂砸划斒┮黄鹱x一讀。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師瞧,人們多聰明啊!從小石子到小棒,剛才我們又認識了什么?從計數器上我們感受到了以一當十。

(教師出示“智慧心語”:以一當十。)

(二)第二板塊:“十”就在我們身邊

第一板塊追溯先人智慧的歷史足跡,讓學生從中感悟智慧的萌生、發展,第二板塊則回歸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與認知基礎,通過身邊的1捆、1包、1盒、1袋、1份等感受“十”,理解“十”是計數單位,理解十進制,理解十個十個地數的優越,讓學生從中體驗智慧的生長。

師“十”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出示1包餐巾紙)看,這是什么?老師把它打開,數1、2、3……多少?

師(出示1盒餅干)再看這1盒有多少?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老師這兒有“十”,你們的學具里說不定也有“十”呢,趕快找找吧。

師誰找到了“十”?請起立。你的“十”在哪?數給我們看看。

……

師大家看,十個是1包,十個是1盒,十個是1袋……身邊的“十”還真不少?。。ǔ鍪?捆鉛筆)看,這是多少?為什么?

師(出示多捆成捆及多支散裝的鉛筆)想拿50支鉛筆,你準備怎么拿?

師為什么不一根一根地拿呢?

師拿62支怎么辦?如果拿100支呢?

師看來,十個十個地數還真快呀!

(教師出示“智慧心語”:十個十個地數還真快呀,以后我們還會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

(三)第三板塊:從小石子中“走出來”

“走出來”是指從實物到符號。數字符號的發明是人類的偉大創造,因此,這一板塊中,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感受智慧的超越。

師“十”就在我們身邊,但記數時我們總不能把計數工具一直帶在身邊吧。于是,人們就設法從石子、小棒、計數器中“走了出來”,創造了圖形和符號。(出示數字“0、1、2、3、4、5、6、7、8、9”)瞧,阿拉伯數字就是人類偉大的創造。會數嗎?我們一起數一數。有了這10個數字,我們就可以組成很多很多的數啦!

師(出示數字“12”)這是多少?對,它就是12。

師現在我們知道石子、小棒、計數器、數字都能表示12,你知道它們的“十”都在哪嗎?

師(指著數字“12”)這里的“十”在哪?這個“2”表示什么呢?

師比一比,你覺得哪一種表示方法更簡單?是呀,用符號表示更簡潔了!

篇10

眾所周知,早年的美術學校就已經有了相對完整的基礎教學,畫家劉海粟建立了相對明確的教學思路,開創了以西洋寫實造型觀念為主體的訓練模式,主要以培養現代新型美術人才為目的。徐悲鴻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和體系化,同樣以寫實造型訓練為基本的教學方式,其目的也是培養擅長主題性、寫實性的藝術創作人才。

近年來各美術院校也都在發展建立有特色的教學體系。例如中央美院基礎部教學強調學生掌握造型藝術形式規律,提高色彩修養,了解空間與結構關系,推動想象力與創新意識的發展;中國美術學院在教學中強調對基礎教學中縱向歷史與橫向宏觀的把握,在實踐中拓寬學生的視野,掌握造型的一般性規律,加以創造與變化。各院校設計基礎課的教學也是沿用包豪斯藝術設計學校的教學思路,“教授學生基本的設計原理,為其未來的職業生涯做準備?!雹佟俺橄笮问綐嫵傻木毩曞憻捔藢W生的思維能力,并同時發掘了新的表現手法。”②可以說,這一系列的教學理念、方式的實踐對培養現當代藝術家、設計家、藝術工作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正因為基礎教學的重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深感這一教學階段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有一種因素十分關鍵,卻由于沒有直接而相應的參照標準,往往較難把握,容易被師生忽視,這就是人文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結合與滲透。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藝術與設計在人類社會中與人們生活日趨深入地融合在一起。現當代藝術與設計理念的拓展與變化,使得當代藝術從業者的思維模式與感悟方式發生了改變。藝術與設計生活化,生活亦藝術化、設計化。藝術工作者、藝術家不但美化著人們的生活,亦從觀念到思想上承擔著引領大眾、啟悟大眾的責任。藝術與設計中的人文精神越來越突顯出它的重要性。這就為培養全面素養的藝術人才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在基礎教學實踐中應該更加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強化人文素質的滲透,以圍繞文化內涵的教學模式為導向來指導學生的造型訓練與創作實踐。如果理順這樣一條思路,就能在一定范圍內對創意性的基礎造型練習提供相應的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不合理的教學傾向,同時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形態塑造與創意并非是某種籠統與膚淺的樣式,并非是簡單地進行抽象與變形,也并非是材料的簡單堆疊與并置,而應有相應的內涵性成分。在寫生與臨摹的過程中也能有選擇地進行針對性練習,在一定的程度上領會藝術大師作品中更多的內涵。筆者認為,這種內涵性的培養在教學中有助于人文素質的提升。

人文素養的提升對學生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現今的藝術院校、綜合性大學普遍開設了文科類的公共科目。但本文強調的視覺藝術造型基礎課的“人文素質”的成分有其特有的專業背景和方向,有其應該相對重視的落腳點和指向性。這與普通的文科教學科目(如歷史,文學,乃至藝術史,藝術哲學等)是有所不同的。因為這里更強調的是與操作性和實踐性的結合,與更細化更直觀的感性體驗相結合?!皾B透”一詞更能體現其感性實踐內涵,這里的“人文素質”的培養體現在實際操作性上,與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與志趣發生聯系,落實在一切細化的直觀形態描繪上,而且與每一個學生的造型能力與色彩感悟能力相互關聯,這一點不易操作,但十分重要。滲透于內的“人文”素質是核心,造型技術的涵養是內核的外在表現。兩者缺一不可,互為表里。

如何將“人文素質”的培養滲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首先是對教師的內在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自身有了相應的高的業務水平與教學水平,這樣對提升教學質量就有了基本保證。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在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即對視覺藝術中造型的理解領會能力、對造型特征的分析鑒賞能力、對造型文化的綜合判斷能力。

在《羅丹藝術論》③中,有一段羅丹與其學生著名的對話,即羅丹與其學生爭論是藝術創造的形態真實,還是以嚴格按照科學的計量方式得出來的數據為準的形態真實的問題。實際上這是由兩種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觀念差異造成的結果。在羅丹看來,真正好的藝術形態離不開人的主觀感悟,人的情感和體悟在藝術創作中發揮著主導性作用。羅丹的藝術作品多以人物人體為其表現對象,從人體塑造的動態到軀體結構的夸張變形無不體現出藝術家強烈的個人情感的抒發,體現著藝術家浪漫氣質的張揚。在科學解剖的意義上講,“不準確的”結構和形態特征恰恰表現了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準確性”,每一種造型特征恰恰反映了藝術家個人的體會。

在浪漫主義潮流盛行的時代,藝術家大多帶有這一種對創作主體主觀表達的強烈訴求的因素。教師可通過講解羅丹創作時期的背景知識,羅丹等浪漫派藝術家創作的目的、藝術家的情感特質、作品意蘊,通過觀摩相關羅丹生平的史料與紀錄片,比較同一時期的其他文化藝術作品,強化學生領會在藝術創作中夸張變形的根據,加深學生對造型藝術中情感參與過程的印象,在作品的細節處多做分解性講述,對學生講解在具體作品中的夸張變形部位等等。訓練的過程中,帶著這樣的理解,在領會形態的能力上就能有一個較有針對性和較為深入的維度,在實際繪畫訓練操作上就能進一步加深其總體印象,提高其形態的塑造能力,而不是空泛地簡單描摹。這一點也是站在羅丹這一藝術家的理解角度和范疇中去看藝術創作的問題。

對藝術形態的創造內涵的理解十分重要,這是造型藝術基礎訓練中的基礎。培養一個好的形感與色彩感需要看學生能否有恰切而深入的理解。羅丹與學生對話這一例子啟發我們如何去提示學生對藝術造型形態的理解方向,教師可以在課堂訓練中通過更多的實例參考去激發學生對形態人文內涵的研究,在臨摹與寫生的過程中去有步驟地觀察和體會,一點一滴地進行揣摩。

在鑒賞分析能力的提升上,教師可通過做更多的對比細節性解析而達到這一目的。在分析與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具體作品上進行分辨,引發學生們在“人文”層面上的思考。在這一要點上引導學生思考乃至爭論。在更廣泛的層面加強學生的鑒賞分析能力,通過對比的強化訓練激發學生對造型觀念的擴展,其在實踐創作時就更有主觀能動性與針對性。

分析鑒賞能力的培養可以細化到具體的作品中去,在比對不同藝術家的不同風格作品做出具體分析,也可以針對學生的某一件作品與其余作品乃至其他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找出可以對比的同異因素。這些方法不一而足,教師和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促進學生進一步進行探討和領會。

簡單來講,綜合判斷能力就是憑借良好的藝術直覺能力對藝術作品進行價值判斷與評價。其實,一件藝術作品能否打動藝術作品的欣賞者,除了其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技巧與感染力外,藝術作品與其欣賞者在品位上具備某種共鳴也十分重要。經過藝術訓練與培養的藝術院校學生在品鑒與判斷的水平上理應達到一個更高的階段與層次。因此,好的判斷是基于恰切的理解與敏銳的鑒賞之上的。審美的判斷從何而來,就在于基礎課堂中、課余之外的一種綜合能力的提升。好的判斷力需要學生有更高的專業眼光與感知水平,這對現代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現今的藝術環境與藝術市場中藝術作品的樣式多元繁雜,品位與價值水平參差不齊,藝術市場中充斥著數量龐大的魚龍混雜的作品。學生面對這一切往往會無所適從。因此,如果其能夠有效建立起良好的感知標準,評價系統乃至認知立場,將會對其專業選擇、藝術方向的認定產生積極而又決定性的作用。這一切都需要學生具備綜合的人文素質作為其基本的認知參照與價值尺度。學生在有了較為深入而全面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去進行有效的自我判斷,具備了有效的判斷能力,也就能獨立地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而不再依賴教師或其他人的判斷。

最后,筆者認為,人文素質教育在視覺藝術基礎課教學滲透取得良好成效的理想狀況是:學生養成賞鑒與研究視覺藝術作品的習慣,同時保有良善的人文價值尺度與恰當的人文觀照方式,以進行藝術創作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提高人格修養品性,在對一切未知領域抱有好奇態度的前提下,積極投身到自己的藝術與設計創造專業領域中去。

注釋:

篇11

一、網絡遠程培訓管理與教學管理方式

(一)課程的項目管理分為省、市、縣(區)三級管理體系。

(二)各級課程教學組織管理方式:省項目辦負責組織各市網絡遠程培訓課程輔導教師和教學監督(管理者)人員培訓和研修活動;市級項目辦負責組織和管理本地輔導教師和教學監督人員,并組織開展一線教師的培訓工作;縣(區)級項目辦負責組織本地中小學教師的遠程學習與管理。

(三)課程的教學活動通過網絡課程平臺在線進行。網絡課程平臺概述詳見項目專題網站:資料下載。

(四)培訓采用班級學習方式進行,班級組成要求為:

1 每個培訓班學員人數為50~100人。

2 每個培訓班設1~2名輔導教師。

3 每個培訓班設教學監督員2~3人,分別由各級項目辦指定專人具體負責。

(五)課程結業與證書

1 學員逐次完成相關模塊測驗、討論和作業后,提交結業申請。

2 輔導教師完成對參訓學員作業、討論等評價后,平臺將生成各學員的培訓成績。

3 省項目辦審核后,將培訓成績反饋各市項目辦。

4 結業證書由省項目辦統一向培訓合格學員頒發。

二、各級項目辦具體職責

(一)省項目辦職責

1 負責全省教師培訓組織管理工作,制定各年度培訓計劃和方案,監督指導市、縣級培訓日常工作。

2 逐年完成各市輔導教師、教學監督員的培訓和研修工作。

3 按照各市上報的培訓計劃完成開班工作(詳見附件:網絡課程開班流程)。

4 采取必要措施,協調、檢查、指導、評估各市網絡培訓課程的實施情況。

5 定期在項目專題網站上通報每期參訓學員學習情況和輔導教師教學情況。

6 負責參訓學員的結業審批及頒發結業證書。

(二)市、縣(區)級項目辦職責

市、縣(區)級項目辦將在省項目辦的指導下,負責網絡課程培訓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

1 了解網絡遠程剖11的目的和宗旨。

2 了解網絡課程的內容和平臺的管理要求。

3 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研究本地區網絡培訓的發展規劃、方案,確定培訓對象和培訓點。

4 按照網絡課程必備的硬件及網絡環境要求(具體要求詳見項目專題網站:資料下載),為順利開展培訓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務。

5 市、縣(區)級項目辦在省項目辦的指導下,完成輔導教師、教學監督等人員的組織、管理以及研討備課等工作,并完成學科教師的培訓與管理、名單的匯總與上報等工作。

6 負責為每個培訓班選派1~2名輔導教師和2~3名教學監督人員在線組織、監督管理參訓學員的學習情況。

7 負責完成開班前各個角色名單的登記、匯總、上報、下發等工作,確保參訓學員、輔導教師、教學監督等人員在開班前能夠進入網絡課程平臺。

8 協調、檢查、指導、評估各培訓班網絡培訓課程的實施情況。每期培訓班結束后,及時完成學員學習評價和輔導教師教學評估等工作,并及時匯總、上報省項目辦。

三、輔導教師工作職責

輔導教師服從各級項目辦的安排,認真負責地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承擔培訓任務。在網絡遠程培訓期間,輔導教師須按照工作規范要求(詳見項目專題網站:資料下載),保證在線輔導時間,有效引導參訓學員學習,指導學員按照課程要求完成學習內容和相關作業。積極與教學監督和學員保持聯系,及時反映并解決學員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和其他情況。

四、教學監督人員基本職責

各級教學監督員必須按照操作指南(詳見項目專題網站:資料下載),嚴格對課程開展情況、學員在線學習情況、輔導教師教學情況等進行在線了解、監控和督促。

(一)培訓進程的管理與評估:檢查培訓前各項準備工作情況;掌握課程計劃實施進程;根據要求組織輔導教師進行開班前準備工作;收集、保存并分析培訓過程中各模塊的調查反饋數據;了解本地參訓學員培訓結業情況。

(二)學員學習情況的管理與評估:組織和監督參訓學員在線登錄和學習情況;了解和評估學員的學習進程、活動參與程度及作業完成情況;審核學員學習成績。

(三)對輔導教師教學的管理與評估:通過多種方式檢查、了解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評估輔導教師教學指導和協調能力,及時解決輔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

(四)教學監督員要及時將各方面情況向項目管理部門匯報,并就其中重要問題開展討論,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

五、輔導教師、教學監督員選拔要求

(一)輔導教師選拔要求

1 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有較為便利的上網條件,并能保證培訓期間每天登錄教學平臺的時間。

2 參加省級網絡輔導教師培訓并合格者,以學科教師為主。

3,熱心于項目教學工作并具備相應的教育技術指導能力,能夠承擔本地區的網絡課程培訓任務。

(二)教學監督員選拔要求

1 具備網絡學習的環境與條件。

2 參加過省級骨干教師培訓并合格者,已深入了解網絡課程教學和管理要求。

3 具有項目教學和管理工作經驗并具備較高的指導能力。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篇12

近20年來,中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據報道,僅國家“973”計劃中醫理論基礎研究專項5年共投入近3億元科研經費,171個參研單位、超過2000名參研人員攜手攻關,在中醫理論基礎研究領域展開深入研究[1]。在這個過程中,中醫學學術爭鳴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本研究就近20年的學術爭鳴進行了歸納整理,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基本資料

1.1 時間

文獻資料搜集時間從199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1.2 文獻來源

公開發表的期刊、報紙、碩士、博士論文和會議資料。

1.3 文獻檢索工具

知網、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檢索系統。

2 入選標準

只要涉及中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科學與偽科學、解構與反解構、繼承與創新、標準化與泛化、中西醫結合與純中醫爭鳴的論點都納入本綜述。

3 方法

運用關鍵詞搜索法及主題搜索法。關鍵詞或主題有但不限于詞語:唯心、唯物、科學、偽科學、解構、反解構,搜集相關文獻進行分類處理,將作者的觀點按照爭鳴的歸類,不限文章出處和內容。同類文獻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獻摘錄,觀點涉及到多個爭鳴分類的,分別納入相關類別。

4 結果

本研究共檢索了300篇相關文獻,引用文獻18篇次,涉

及中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科學與偽科學、解構與反解構爭鳴的主要論點。三個方面引文觀點分布均勻,觀點明確。結果如下。

4.1 中醫學理論的唯心與唯物之爭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