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教育評價的內容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評價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學起點,也是教學終點。一方面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學目標是檢驗教學實施效果的依據。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目標
任何教學的高級目標都是建立在認知目標的基礎上,沒有認知目標的目標體系是不屬于教學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目標要確定為是否能夠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能促進其認知的發展,是否能夠促進學生在面臨心理問題之時選擇合適的心理應對策略。比如,學生掌握一些行為心理學的知識,對于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能夠根據行為主義的療法進行自我矯治。
2.非智力性目標
除了關注認知目標,我們還應該發展學生的非智力性目標。非智力品質是指人的智力行為之外的一些個性品質,如意志品質、合作態度、生命熱情、創新精神等,它對一個人的智力行為有著巨大的支撐作用。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是簡單的認知教育,而是夾雜著很多非智力性品質的教育。例如,在挫折教育中,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分析挫折的原因和學習應對挫折的方法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樹立一種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發展性目標
一般地說,課堂教學既要制訂基礎性目標,又要制訂發展性目標,兩者要密切配合。基礎性目標是大學生明確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和處理危機的一些方法等等,而發展性目標是對學生心理成長起潛移默化作用的教育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目標是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上三類目標并不是簡單的獨立關系,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關系。評價目標包括五個方面,一方面看該教學目標是否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相一致;二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三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充分考慮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現有水平;四要看教學目標是否具有可評估性;五要看該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否準確。[3]認知目標、非智力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符合以上五個方面才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目標。
二、評價教學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內容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其選擇得恰當與否以及是否與目標一致,將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學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設計不能等同心理學的內容設計,其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非結構性、非學術性、非結論性的特點[4],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設計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是否是貼近學生需要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內容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問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也是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好的教材。
2.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心理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認為教學要想對心理的發展發揮主導和促進的作用,就必須走在發展的前面。為此,教師必須首先確立個體發展的兩種水平:一是個體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一是個體在他人幫助下能夠達到的發展水平。個體在他人幫助下表現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與其已經達到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一段差距,維果斯基將這一差距稱為“最近發展區”。大學生的認知發展也在經歷一些細微的變化,從最初對學校的迷茫,專業學習的困惑,到最后對自己的學業清楚認識和未來發展的準確定位。這之間的落差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作用。
3.教學內容具有生命意義
如何選擇貼近學生心理需求又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同時促進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呢?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容選擇上應該回歸生活、聯系生命,使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建立直接的關聯,能夠激發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現象、意義以及價值。二是必須克服以心理知識為中心的傾向,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性質,促進個體對自己人生價值、生命意義、人的尊嚴的關懷。因此,在評價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時候,我們也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否具有生命意義的元素,例如,我們在人際關系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能夠應付人際沖突,而是應該培養學生對于他人或者整個人類具有尊重的情懷。
三、評價教學過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教學方式,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體系。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評估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課堂心理氛圍是否融洽
心理氛圍是心理教學過程中相對穩定的集體情緒狀態,它是集體心理動態結構的特點之一,是教學活動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在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會進行頻繁的交往,交往時每個個體本身都帶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個體之間的情緒互相交流,互相感染,才會造成認知上的共鳴,情緒上的共鳴,進而達到思想上的升華,從而形成某個時刻的集體心理氣氛。學生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才能加快思維進程,所學知識才能加以鞏固并快速轉化為能力。合諧的心理氛圍是教學任務順暢完成的有力保障。那么怎么才能判斷心理氛圍融洽呢?其指標是教師積極投入,學生全神貫注,師生之間交流融洽,學生思維活躍,知識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饋及時等。
2.師與生、生與生是否充分溝通互動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主要形式。課堂教學活動也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種特定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應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分享和傾訴的巨大功效,而分享和傾訴來源師生和生生之間的充分溝通。教師要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自然地、和諧地結合起來,以促使課堂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達到較佳狀態。要關注溝通者之間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溝通者之間心理交往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吸引。
3.活動是否具有深入性和分享過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關懷,學習過程就是一種享受心理活動帶來快樂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要求師生和生生之間要有充分分享的過程。我們總是強調傾訴在心理咨詢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同樣需要有傾訴的過程,但是這個心理教學中的傾訴往往稱之為分享。生活中的許多快樂,都是互相分享得來的。如果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沒有分享的過程,只是一味由老師的引導,那么心理教學教育也只是單一影響過程,而不是一個多面影響狀態。當然分享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再由深到淺的過程,只一味停留于表面的分享無法引起學生們的共鳴。
四、構建質化評價為主的評價方法
縱觀評價方法的發展歷史,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由以量化評價為主,質化評價為輔,發展到質化評價為主,量化為輔。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很多,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兩個不同側重點進行評價時,又各有不同的適用方法。在這些方法中,量表法、隨堂聽課評價法、情境式評價法等是主要的方法。量表法是指通過編制評價量表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方法。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使用量表評價法時,量表中的指標或指標體系是評價的基礎。指標是指具體的、行為化的、可測量或可觀察的評價內容,即根據可測或可觀察的要求而確定的評價內容。但是,量表法往往在指標范圍內進行,對于一些不在指標內的因素無法納入考核范圍之內。隨堂聽課評價法可以彌補量表法的缺陷。評價者抓住任何一個細節,對一些特殊行為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對這些行為進行及時的記錄和分析。通常這種方法要求觀察者有熟練的觀察技能和豐富的觀察經驗。這種方法的難度較大,為了簡化難度。教師有計劃在課堂上創設某些片段,也就是創設某些情景來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和知識去應對這個情景。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在情景中做出的反應做出客觀地評價。
總而言之,教學質量評價的最終目的是以評促建,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過程以及評價方法及時反饋給心理健康教育者。這對未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Z].北京:教育部,2001.
[2]布盧姆等著、邱淵等譯:《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人學出版社,1987.
[3]董曉星,陳家麟.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評價的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4,6:24-26.
篇2
1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指標的制定
1.1目的及意義
護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我國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雖然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但客觀地評價其水平大體上處于初始階段。要使健康教育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建立一套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探討制定具有理論依據、適合中國護理的腹部手術病人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指標,指導護理人員在護理腹部手術病人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護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腹部手術病人的手術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發癥。同時也為護理管理者評價臨床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提供參考。
1.2內容及特征
本標準計劃參照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及北美護理評價標準和分類系統,對腹部手術病人的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3方面的內容,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評價標準進行探討和研究。通過規范化的護理健康教育手段為腹部手術病人健康知識的改善、健康信念的建立及健康行為的改變提供幫助。
1.3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的內容
1.3.1健康知識1疾病知識:疾病名稱、發病因素、癥狀、治療方法。2手術前檢查:心電圖、胸部
1.3.2健康信念能表達自我感受;對手術及治療信心;對家屬的依賴;對醫護人員的依賴;尋求術后康復信息的意愿;尋求術后康復知識的意愿;接受各種術后康復鍛煉的意愿;對出院后社區醫療服務的信任感。
1.3.3健康行為參與制定術后康復計劃;尋求術后活動方式)如早期下床、功能鍛煉*;尋求控制疼痛的方法;傷口自我監護;定時有效咳嗽;主動早期活動)床上、下床活動*;洗漱與保持口腔衛生;沐浴、更衣及上廁所)病情穩定情況下*;配合藥物治療計劃;合理選擇術后營養食品的攝入;康復與功能鍛煉。
1.3.4其它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的特殊計劃內容。
1.4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的制定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的制定是以上述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為基礎,設置效果等級評定,每一項目分4級。健康知識評定,明確:全部能敘述/描述/演示;比較明確:大部分能敘述/描述/演示;不夠明確:少部分能敘述/描述/演示;不明確:不能敘述/描述/演示。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評定,積極:全部能主動參與/執行;比較積極:大部分能主動參與/執行;不夠積極:少部分能主動參與/執行;不積極:不主動參與/執行。
2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臨床應用的效果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3家省級、1家市級綜合性三甲醫院,2002年8月—2003年3月期間,外科整體護理模式病房、腹部切開手術、手術后5-7天的住院病人共180例。其中實驗組80例,對照組100例;男性82例,女性98例;年齡20歲-75歲;文化程度:大學17例、高中36例、初中56例、小學41例、文盲30例;職業:工人86例、農民41例、干部43例、教師7例、學生3例。
2.2研究工具
1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其內容包括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和病人對自己所患疾病知曉情況調查兩部分。該問卷采用1998年10月中華護理學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健康世紀行”活動指定使用的調查表。分別用于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的調查,旨在評價兩組病人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2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表。3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
2.3研究方法
調查表由病人或家屬填寫;效果評價由護士長和研究者采用訪談觀察法進行評價。評價者前往病人房間,首先請病人填寫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然后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健康信念,觀察病人的行為,對照效果評價表進行評價。對照組:護士按常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護士按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2.4結果
2.4.1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分析兩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結果為:對照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為87. 25%,實驗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為98. 20%。實驗組病人比對照組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
2. 4. 2兩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結果兩組病人均使用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進行評價,其結果采用卡方檢驗,顯小有極顯著差異,x2= 239. 637 P
2. 4. 3相關因素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年齡沒有差異,F= 0. 032 , P>0. 05 。
卡方檢驗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職業沒有差異,X=10. 87,P>0. 05。
卡方檢驗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文化程度沒有差異,X=8. 983,P>0. 05。
3討論
3.1病人教育程序與計劃、評價指標內在聯系病人
教育程序是健康教育的基礎,它遵循從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的過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教育過程,通過這種系統的教育過程來幫助人們形成正確行為和觀念[1]。程序中的5個步驟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一環緊扣一環,缺少一個步驟都將使該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而達不到健康教育效果。
3.2健康教育標準計劃的使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標準計劃的制定為護士的健康教育工作即內容、要求、結果提出了方向,為護士對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的自我監測提供工具,為護理管理者的健康教育質量、效率提供指導標準[2]。可以保證護理工作有序地進行,降低人力、物力的損耗,提高護理質量與效率,以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7。本研究調查資料表明:實驗組病人的健康教育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兩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結果,有極顯著差異,P
參考文獻
篇3
1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對象越來越廣泛
現代醫學模式中,護理對象包括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四個層面,健康教育的對象也進一步擴展,不再局限于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屬、陪護及朋友、同事等探視人員也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常常以提問題、提要求等方式來向護理人員索取健康知識,進行健康咨詢,希望掌握一些衛生知識,既有利于護理患者,也能促進自身健康。
2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需求增多
以往的臨床健康教育內容局限,僅圍繞疾病護理展開,健康教育方式單一,護士憑日常的工作經驗進行簡單的口頭宣教為主,這已不能滿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調查[5]顯示,住院患者需要健康教育的內容因人因病種而具體化和專業化;健康教育的內容系統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樣化。多位學者[5~9]調查顯示,住院病人認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對健康教育的需要程度高,而且較為迫切,主要體現在對相關疾病知識、治療方案、用藥常識、飲食護理、手術效果、檢查結果、心理健康知識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導等方面的需求。文化程度高的病人較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需求更為強烈。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患者已經不愿意再接受過去那種“無言的操作”、“無言的護理”了。文獻[10~12]顯示,教育方式上94.4%患者希望與醫生口頭交流獲得健康知識,91.7%患者希望進行一對一床邊指導,聲像資料和患者現身說法也比較受歡迎。患者對出院后的健康指導也有需求,張坤、周蘭姝等[13,14]人調查顯示:患者希望出院后打電話咨詢,護士家訪也是最受患者歡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3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3.1 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認知不足
護士注冊法明確規定健康教育是護士應盡的義務。在美國,護理人員從學校到臨床均系統接受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的學習,護士的健康教育服務理念已成為工作行為準則[2,3]。在我國護理人員同樣認為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很重要。鄭海燕等人[15]調查顯示,95.7%護士認為開展健康教育很重要;馬玉潔[16]對基層醫院調查顯示,88.4%的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持積極態度。調查[16,17]顯示,護士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已達到較高水平,但實際上健康教育的信念還沒有真正納入護理人員的價值體系中,缺乏自覺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護理人員仍存在護理觀相對滯后,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清,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認識不清,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在健康教育中對承擔的角色認識不清等問題。
3.2 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知識和能力欠缺
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當今護士主要的工作內容,但我國護士健康教育知識儲備和能力相對患者的需求欠缺。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還沒有獨立的健康教育課程,多數護理人員沒有系統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識學習和培訓,臨床健康教育能力有限。鄭海燕等人[15]調查顯示,46.4%護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識;包家明等人[18]調查顯示,92%的護理人員對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區別點認識不清,81%的護理人員不能有效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馬玉潔[16]對基層醫院調查結果顯示, 37%的護理人員認為缺乏健康教育知識和技巧,30.4%的基層臨床護理人員不進行效果評價;在徐進、徐迎春[19]的研究中,24.5%的護理人員沒有進行效果評價。由此可見,臨床護理工作人員健康教育知識欠缺,缺乏系統性地繼續教育培訓,健康教育能力有限,患者的護理質量大打折扣。
3.3 健康教育內容及形式較單一
美國健康教育的研究已從疾病知識教育、健康教育形式拓展到對健康教育信念、態度、行為、評價手段、倫理道德以及健康教育與經濟發展、社區護理、預防保健和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研究。我國目前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健康教育上[24],并且護理健康教育缺乏個性化教育,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時機把握不當,健康教育形式單一,病人收效不理想;健康教育內容簡單,對不同需求病人缺乏系統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個性化需要的內容;護士在對病人健康教育時語言缺乏藝術性和吸引力;因為健康教育的不得當,護士還可能涉及法律問題[20]。
3.4 護理健康教育模式未完善
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構主要包括建立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組織管理體系、質量評價體系、護士工作職責條文及記錄表格[26]。我國護理健康教育模式還未完善。
3.4.1 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未形成
在我國,大多數醫院臨床科室無統一的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無健康教育規范,未制定標準化健康教育路徑,從入院、住院到出院缺乏連續性的全程健康教育,未設置專職或兼職健康教育護士,安排健康教育班,無健康教育工作職責條文,缺少落實具體措施記錄、定期督促檢查和記錄等,健康教育隨意性大,健康教育效果不良。
3.4.2 缺乏健康教育管理體系
一個科學化、規范化的健康管理體系,可以保證工作有效、健康持續的發展。美國各醫院均設有健康教育委員會、健康教育網絡、健康教育質量控制標準、健康教育科或專職健康教育護士,形成了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為健康教育有效地開展提供基本保證[27]。我國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因此,影響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26]。
3.4.3 健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健全
發達國家有相關評價標準體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對保障護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獲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滿意度具有較好的指導和管理作用[27]。美國護理認證委員會已制定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如健康教育從患者行為改變、健康狀態、自我照顧技能、生理健康狀態、精神健康狀態及使用專業知識資源等不同層面設定評價標準,它為醫院提供了一個以標準化為基礎的客觀、詳細的質量評定監測工具,也為護理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工作指導方向,保證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健康教育工作[24]。我國健康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尚不健全,缺乏統一的效果評價標準,鄧麗金[22]等人調查顯示,現行的健康教育重視普及率,而不重視效果評價,主要評價方法是口頭提問法和觀察法,未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無法真正反映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體現在護理人員缺乏有效評價健康教育效果的能力;重視病人知識掌握程度,缺乏病人態度改變、健康行為形成的指標;評價時間重視終末評價;評價方法多以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評價表進行量化評價;以護理人員評價為主。更有甚者,護理人員不進行效果評價。
4 對策
我國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大體上還處于初步階段。還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管理體系來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24],借鑒國外經驗,著手建立科學的本土化的健康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制定健康教育規范及標準化健康教育路徑,設置專職或兼職健康教育護士。強化護士健康教育服務理念,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包括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營養學、康復學、預防保健學、人際溝通等多學科知識。在臨床實踐當中,健康教育的內容上仍需要進一步地拓展,臨床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尤為重要,既要護士能掌握、能做到、能堅持,又要患者易掌握、樂于接受,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25]。
健康教育作為保護和促進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對病人及其周邊人群的健康促進起重要作用。我國臨床護理健康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需借鑒國外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長處,結合我國護理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滿足病人及周邊群體的需要,提高護理質量。護理健康教育工作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8]。
【參考文獻】
1 馬驍.健康教育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22.
2 余小鳴.國際健康教育發展概況.中國學校衛生,1999,20(3):185-188.
3 鐘勤.社會發展對醫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487-488.
4 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第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79.
5 張珂.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3):391-392.
6 高早瓊,張敏,黃友梅.住院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與對策.護理學報,2008,15(5):30-32.
7 程曉紅.腫瘤化療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3,3(3):14-17.
8 袁凌.腦卒中患者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4,4(6):9-11.
9 陳健.住院患者護理需求的調查與分析.東南國防醫藥,2006,8(4):125-126.
10 王璟,方鵬騫.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05,21(8):632-634.
11 譚衛仙,楊引,張良清,等.圍手術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現代臨床護理,2004,3(2):52-54.
12 吳婷.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調查分析及對策.四川醫學,2003,24(1):110.
13 張坤.肝膽手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2,24(5):536-539.
14 周蘭姝,李樹貞.骨科患者入院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2,37(5):326-328.
15 鄭海燕,張少濃.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調查.護理研究,2004,18(5):863-864.
16 馬玉潔.基層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4,4(8):45-47.
17 吳艷芳,安新莉,劉萍,等.我國開展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9):94-96.
18 包家明,顧惠娟.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認識誤區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48-450.
19 徐進,徐迎春.716名臨床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社區醫學雜志,2005,3(1):7-9.
20 王井霞,唐四元.健康教育方式的分析及我國健康教育現狀與展望.現代護理,2006,12(16):1501-1502.
21 bosworth h b,olsen m k,gentry p,et al.nurse administered telephone intervention f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a patient-tailored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patient educ couns,2005,57(1):5-14.
22 鄧麗金,陳錦秀.我國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護理管理雜志,2008,8(1):23-24,27.
23 ithinsons.a review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beliefs of traditionl and preject2000student nurse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5,21(2):356-363.
24 包家明,華小芬,李劍媛.中美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的比較與思考.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0):3-4.
25 壬兆愛.護理人員對住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現代護理,2007,13(1):85-86.
篇4
1.1相對滯后的護理觀
由于長期以來受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制約,護士普遍對現代護理觀缺乏全面的認識。多數護理工作者還沒有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觀念轉變過來。董霞等對254名護士現代護理觀的調查結果表明,17.3%的護士認為護理是非獨立學科,從屬于醫療;66%的護士認為生物學因素是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護士認為社會環境與人的健康無關[8]。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體護理實踐成功的最重要環節之一[9]。相對滯后的護理觀影響整體護理的開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識的宣傳上。
1.2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清
較多的作者認為護理人員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認識不清,將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傳的概念混淆[10-13]。衛生宣傳是知識的單向傳播,接受對象比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饋和效果評價。健康教育以個人、集體的行為改變和環境改變為著眼點,根據健康問題特征和角色變化而采取各種教育形式,其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是連接衛生知識和健康行為的橋梁,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是全球推進“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14]。
1.3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認識不清
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病人及其家屬確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為[15]。調查顯示,85.5%的護士對這一概念認識不足,多數護士認為進行健康教育以病人或家屬掌握疾病知識為目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人不健康的行為[11],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護理的根本目的(恢復、維護和促進健康)的一致性認識不清。
1.4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清護理程序是一種科學地為護理對象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不僅適用于臨床護理工作,同樣適用于護理健康教育。實踐證明,健康教育程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種有效工作方法。調查表明,84%的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16],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有效的開展。
1.5對護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掌握不足健康教育是一門牽涉多學科的應用學科,其學科基礎包括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傳播學、行為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等,這些學科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但是我國的醫院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系統[18]。調查表明,87.5%的護士明顯缺乏護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特別是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發展[11]。通過抽查反映出的問題,可以看出一部分護士在專業知識、人文科學知識、溝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還遠遠不能滿足病人的需要[18]。
1.6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對承擔的角色認識不清包家明等調查得出,80%的護士在健康教育中對承擔的角色認識不夠明確[11]。護士對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角色認識不夠明確,僅僅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疾病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計劃者和評價者。
2護理健康教育程序中的問題及對策
護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集思維、判斷、決策于一體的護理,它不同于一般的護理操作,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和運用[19],護士在開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運用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2.1評估
評估是了解教育對象需要學習什么知識或者獲得何種技能的過程,是實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有效實施健康教育的關鍵[3]。
2.1.1評估的內容在評估時護士要從整體入手,既要考慮健康教育對象的生理(是否有體力學習)和心理(有無學習的愿望)兩方面的學習能力,又要考慮感情狀態(動機)和經驗狀態(以前的經歷、技能、態度和學習能力),還要評估家庭的狀態(家庭教育情況、生活方式、信仰、家庭成員的關系、對目前狀況的了解等)。一些護士只是將疾病的知識灌輸給病人,對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夠的認識與了解[1]。
2.1.2評估的目的目前許多臨床護理健康教育不符合現代質量觀的要求,沒有滿足護理健康教育對象明確的和隱含的需要,沒有考慮病人的動機和需要,沒有把病人最明確的需要放在首位。
2.2計劃
計劃過程即確定教育目標、內容、形式和方法。
2.2.1護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擬定目標時應考慮到病人缺乏哪些知識和技能,病人的態度與興趣,病人的文化程度與接受能力,完成目標的難易程度,完成目標的順序。確定的目標不僅要符合病人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其可行性,施教者的教學能力、知識水平以及教學條件、設備等[20]。
2.2.2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教育內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21]。護士對住院病人實行的健康教育多為疾病教育,以病人和家屬掌握疾病知識為目的,對心理護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導病人消除疾病的危險因素,建立健康行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關注。
現階段大部分醫院的做法是常規性的,缺乏個體針對性,流于形式,資料沒有量化,內容不具體[16,22,23]。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條文,很多護士在工作中機械地執行,把它作為護士長布置的一項任務來完成,停留在衛生知識的單向傳播上[24]。護士在對不同需求的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時,缺乏系統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個性化需要的內容[25]。羅洪等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關于病人護理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較多局限在疾病相關知識、用藥指導、了解住院環境規則和出院指導等方面[22]。
由于健康教育中“重護輕醫”,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覆蓋面太寬,超出了護理的職責范疇,違背了護士的職業要求,容易引起醫護患矛盾;健康教育的內容超出了護士的知識能力范疇,影響了護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同時,護理人員沒有建立與醫師合作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宣教的內容與醫師的不統一,也影響了病人對護理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
2.2.3護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目前護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單一,健康教育大多存在內容相同,針對個體的少;讀的多,講解的少;書面的多,操作指導的少;灌輸的多,注重反饋的少;單向傳播多,雙向交流少[16,24]。護士采取的教育形式是口頭式教育方式為主和輔助宣傳資料方式[25,26]。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個人宣教、小組宣教和病人座談會,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形式上不規范,隨意性大[25]。包家明等調查80.5%的護理人員缺乏選擇最佳健康教育方法的能力[11]。南秀榮等研究認為采取宣講加卡片、圖畫、示范、錄像等組合形式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26]。
2.3實施
評估和計劃是健康教育的準備階段,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實施是具體實施健康教育計劃的過程。護士在實施過程中對健康教育時機把握不當,護士只重視給病人做健康教育指導,而忽視了病人的感受,影響了護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6,27]。黃儉強等對五種主要護理雜志1998年至2003年發表的、經過篩選符合研究要求的248篇與健康教育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定性分析,只有19.8%的健康教育研究較好地遵循了健康教育的程序進行實施[28]。
2.4評價
護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應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其目的是測定教育對象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以便修改原有的計劃,改進教學工作。包家明等調查的結果顯示,有81%的護理人員不能有效進行健康教育效果評價[11]。一些護士不重視、缺少教育計劃實施后的評價[10,16]。
2.4.1評價形式和方法護士要根據教育計劃和實施情況,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類型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直接觀察病人,對病人進行提問,與病人家屬交談,聽取病人復述及自我評價,觀察病人的記錄,書面評分和小測驗小結,由病人和家屬演示護理技能等,了解其掌握健康知識和自我護理技巧的程度[23]。
目前研究多采用問答、問卷等主觀測量方法進行評價,注重實施過程的評價,缺少護理健康教育對象的反饋,缺乏細化、量化、客觀的評價指標或標準,難以統一和比較。
2.4.2評價內容與指標在整體護理中開展的健康教育評價應突出以病人為中心,即由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評價轉變為對病人的實際效果評價。以往健康教育的評價指標多是從醫療護理的角度出發,如病人滿意度的提高和護患糾紛的減少等[17]。
2.4.3評價效果病人教育的目的是增進病人健康知識,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因此,應評價病人的健康知識是否增加,態度及行為是否朝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轉變,并通過教育-評價-反饋-再教育的過程達到教育目標[29]。
3結論
護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顯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觀地評價其水平,大體上還是處于初始階段[9]。為進一步促進護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如何在護理職責范圍內開展護理健康教育,醫護人員應具備豐富的知識體系和良好的人文素養,嘗試建立適合我國目前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形式及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楊廷忠,鄭建中主編.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
[2]程金蓮,韓世范,喬玫,等.實施整體護理后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15(6):348-350.
[3]呂姿之主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第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79.
[4]周廣海,孫加富.鹽城市臨床醫生參與健康教育調查分析[J].交通醫學,2002,16(1):92-93.
[5]劉蓓.上海市區醫院健康教育現狀與改進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1999,15(4):43.
[6]劉西京,米光明,甄會斌,等.石家莊市萬名醫務人員健康教育在職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1999,15(12):21.
[7]陳桂蕓,劉軼,齊興蘭.醫院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01,4(9):729-730.
[8]董霞,吳欣娟,田俊英,等.245名護士現代護理觀認識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9):533.
[9]左月燃.對護理專業開展健康教育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5-327.
[10]徐連文.護理健康教育所面臨問題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12):1582-1583.
[11]包家明,顧惠娟.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認識誤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48-450.
[12]張雅詩.國內開展護理健康教育的現狀[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56-57.
[13]汪鳳蘭,何英,王桂生.影響我國護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5):12-13.
[14]包家明,霍杰主編.護理健康教育臨床問答[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137.
[15]張王月,高德彰,吳光煜.病人教育的起源、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66-367.
[16]徐燕.關于醫院健康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8):52-53.
[17]黃津芳,劉玉瑩主編.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99-123.
[18]陸烈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0,15(11):691.
[19]包家明.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7):375.
[20]張王月,龐潔,高德彰,等.病人教育的程序[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8):347-348
[21]周蘭姝.整體護理中健康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0):776-777.
[22]羅洪,陳偉菊,何金愛,等.護理健康教育規范化的再思考[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3):232-233.
[23]宋麗華,張香琴.22所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0):65-66.
[24]胡容.護士長對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認識情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1,16(1):687.
[25]張鎮靜.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健康教育效果及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6):439.
[26]南秀榮,李新霞,曹燕,等.整體護理中健康教育方法探討
[J].齊魯護理雜志,2002,8(6):403-404.
篇5
1.1 什么是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目的是發動和引導社區居民樹立健康意識,關心自身、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問題,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活動,養成良好衛生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體健康水平。
1.2 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 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預防控制和干預工作的開展;有利于社區居民健康素質的提高;是社區衛生服務的強大支持;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樹立良好的衛生服務形象。
2 社區健康教育的工作內容
2.1 社區組織與動員 社區健康教育決策機構應由社區政府承擔,這是社區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區組織與動員工作中首先要開發領導,實現行政干預;其次要注意動員社會力量,聯合社區各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統籌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要發揮家庭作用,廣泛動員群眾,促使人人參與,實施健康教育。
2.2 制定社區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規劃 是科學管理、規劃是行動指南、規劃是行動綱領、規劃是評價尺度。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進行科學的設計,以明確目標,合理科學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計劃、有步驟、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既要講究科學,又要結合實際。應根據當地的健康影響因素、需求、資源、衛生服務的利用、社區力量、群眾參與的可能性等來分析考慮。
2.3 采取干預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健康教育活動過程,達到改善、維護、促進個體和社會的健康狀況和文明建設。在開展社區健康教育中,要特別樹立多部門協作的大衛生觀,采取多層次干預和多種干預方法選擇并用的綜合策略和方法。要盡可能多的部門和單位參與;要根據目標人群、工作內容等特點,綜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預方法,從而最有效的發揮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監測與評價 為保證社區健康教育規劃的實施和落實,評價規劃的目標是否達到,建立經常性的監測評價體系是十分重要的。監測評價工作有助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借以改進當前規劃的不足之處,并可成為今后決策的依據。因此無論是業務部門還是行政部門都應十分重視監測評價工作,把評價結果與制定政策結合起來。
篇6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心理潛能,從而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思考、感悟而獲得心理成長。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劉華山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特別注重開放性、實踐性、親歷性、活動性、體驗性。”對心理健康教育課評價的重點不在于教師對知識點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在于學生是否充分參與、深刻體驗和感悟,心理素質是否有所增強。實施形成性多元評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要求,但形成性多元評價對心理健康教育課而言,過于籠統模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性質比較特殊的課程,和一般學科課程不同,它應該有自己科學的評價標準,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目前,新課程中尚沒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具體評價標準,實踐中也一直處于研討狀態,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造成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一直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例如,目前一些學校的教務部門仍然沿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心理健康教育課進行評價。因此,我們認為只有建立了科學的評價標準,才能進一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的規范性和科學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有效教學評價的內容
要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實行有效教學評價,必須突破以定性為主、固定單一的傳統方式,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層次、評價內容的側重,注重并提倡過程的、發展的、多角度和多視野的評價手段。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分配各項權重,進行綜合評估。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目標的評價
一定的教學目標既是一定教育價值觀的體現,也是一定教育思想的反映。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就是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目標是否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為宗旨,學生的所學所感是否能促進其心理認知的發展、心理品質的提升以及是否實現心理問題的矯治,而不是以達到對心理學系統知識的掌握為目標。一般而言,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評價,一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相一致;二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具有現實可行性;三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充分考慮了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現有水平,是否遵循了“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四要看該教學目標是否將知識界定為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知識;五要看該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否準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標不宜過多、過大,切忌泛泛地把“提高心理素質”“培養良好心理品質”作為一節課的目標,要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為課堂中可以訓練、培養和評定的目標,課堂教學目標要小而實,越具體明確越便于操作,要力避課堂目標沒有可操作性,或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和為活動而活動的做法。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內容的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改善、學生心靈獲得成長為標準。即看學生是否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和信息,擴展了視野,改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是否了解了自身心理素質發展的現狀;學生是否有情感投入,獲得了有益的情感體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有用的生活技能;學生是否有決心完成某種有意義行為的“行動意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求主題明確,內容簡潔、不復雜,一節課的教學只圍繞一個主題有層次地開展活動。教學內容應體現出非預定性、非結構性、非學術性、非結論性的特點,應該以“問題”為邏輯,而不是以“學科”為邏輯。這里的“問題”不是指少數學生的心理疾病,而是全體學生成長中面臨的發展性問題。因此,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的評價,一要以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問題為重點;二要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三要緊扣活動課目標,循序漸進,按照年齡階段設置內容。
(三)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它較少采用靜態知識傳授的方式,而更多是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必須堅持活動為主,注重體驗和感受,學生通過體驗,從而建構一些自我發展的方法,能親歷“感受―分享―感悟”這一心理成長過程。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指標進行評價:
1.組織嚴密,注重創設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使參與者有安全感、親切感。
2.活動貼近學生心理需求,學生對活動感興趣,有自覺的活動感悟。
3.活動過程體現對培養學生陽光心態的有效引導。
4.活動形式靈活多樣,能充分滿足活動的實施完成,激發學生興趣。
5.活動過程體現師生雙方相互尊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6.活動過程呈現心理感悟的環節,重視分享交流,讓學生充分表達,分享自己的看法。
7.教師恰當運用心理引導的技巧,啟發學生的心動,激發學生的情感。
8.教師善于抓住活動進程中的發展心理感悟點,根據活動生成及時調整活動思路,展現教師靈活有效的指導藝術。
9.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0.面向全體,兼顧個別,能關注和調動自卑、內向的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都是主角。
(四)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實施后效果的評價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實施后效果的評價,我們應弱化其甄別功能,強化其發展功能,提倡形成性評價。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張揚人性、促進發展的教育,對教學實施后效果的評價,不能以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指標,而應以學生的心理是否得到成長,心性是否提高作為其價值判斷的標準。在形成性多元評價體系指導下,一方面教學評價要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另外一方面,要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為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評價:
1.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方法通常記錄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作品或思考等描述性的內容,而不僅僅是一個分數;質性評價方法多以描述和記錄為主,即可真實、深入地再現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相比之下,量化的評價方法更多地表現為數字,反映的是學生發展的結果。質性評價方法頗多,如評語、行為觀察、成長記錄袋以及情境性測驗,等等。具體來講,質性評價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實行:第一,要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學會并掌握了自我調控、自我疏導、自我消解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說,多數學生能夠理解、接受和應用當堂課的基本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學生能夠利用課上的空白時間自省自己的思想、行為或寫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體會。第三,學生在心理健康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率、興趣度以及問題回答的合理性、發散性較高,達成了當堂活動課的目標。第四,教師留有課外延伸和實際應用的實踐訓練項目,并有隨時對活動目標進行反饋調控和鞏固強化的措施。只有將質性評價方法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評價方法相結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狀況。
篇7
Zeng Lan
Abstract:Objective:The discussion impleme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way implants in the patient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ermanent actuator the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Design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table,strictly carries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way.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health education the usability,the rationality,the validity,have solicited faculty doctors the opinion,and unifies the patient to the healthy knowledge demand,after has formulated 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way.The content includes: Health education time,education content,implementation time,signature.The education way carries on the appraisal by the tube bed nurse after the patient special details or the demand,but adopts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ral,written,multimedia) gives the propaganda.The appraisal tube bed nurse acts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table formulation the time appraisal before,nurses group leader to carry on the appraisal non-periodically,head nurse leaves the hospital 1~2 day in the patient to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appraisal.After finally the patient can grasp 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ation comprehensively th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thus improves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is advantageous in promotes the patient and the family member to nurses the work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Conclusion: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is the implementat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The permanent actuator Implants The health education way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022-02
目前,植入永久起搏器作為治療嚴重緩慢型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永久起搏器一旦被植入患者體內,它將成為患者生命與健康的重要保障,對患者進行正確、詳實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康復和提高生存質量,我科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有21例患者安置了永久起搏器,其中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20例,有18例患者植入起搏器類型為DDD,2例患者植入起搏器類型為VVI,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例,植入起搏器類型為ICD。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為保證健康教育的實用性、合理性、有效性,征求了專科醫師意見,并結合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制定了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的健康教育路徑。內容包括:健康教育時間、教育內容、實施時間、簽名。教育方式由管床護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或需求進行評估后,而采取合適的方法(口頭、書面、多媒體)給予宣教。見表1。
1.2.2 評價。管床護士根據健康教育路徑表制定的時間定期評價,護理組長不定期進行評價,護士長在患者出院前1~2天進行全面得評價。
2 結果
患者能夠比較全面牢固的掌握永久起搏器植入后的健康教育知識。
3 護理體會
3.1 健康教育路徑實際上是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1],可以彌補年輕護士因業務水平低,經驗不足而造成的低效性宣教,可避免同一內容重復宣教,也可避免將教育內容一次性灌輸給病人,而病人卻受益不多,甚至產生反感情緒。護理人員可以根據路徑表有預見性的安排宣教時間及內容,可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3.2 健康教育路徑表要求護士定期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滿足了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增加了護患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增進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3.3 健康教育路徑表規定了講解的時間、順序、內容,避免了各種原因造成的時間浪費,同時要求護士及時評價、必要時反復進行,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記憶,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篇8
2.提供幼兒足夠活動空間,保障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幼兒園不斷改善健康教育條件,擴展和軟化了戶外活動場地, 安裝了校園廣播,進行了時間調控分年齡段堅持每天的早操和戶外活動,積極創建了有利于幼兒健康教育發展的物質環境。
3.教師健康教育意識與時俱進,有效開展安全保健活動。各年齡班將安全保健納入健康教育活動內容,每周堅持安排兩次安全教育活動,幼兒的安全意識得到增強。
4.培養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形成了積極鍛煉身體的良好情感態度。一是根據幼兒喜愛游戲的特點,通過各種新穎有趣的體育游戲,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二是我們將社區實驗挖掘的民間游戲融入課程供教師選擇,并自制多種數量充足的體育小器械,滿足幼兒活動需要。
二、當前我園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在基本動作發展和技巧方面呈現發展不均衡和不穩定性增長趨勢。造成該結果的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班額大,老師指導難度大,幼兒活動隨意性較大。
二是專業器械投入不夠。盡管有數量充足的小型器械,但供幼兒進行鉆爬投擲的體育器械嚴重不足,幼兒體育活動中幾乎沒有開展這些方面的活動,導致幼兒的鉆爬投擲技能差,動作發展較弱。
三是過于重視興趣而忽略體育基本技能的教學。目前,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似乎走進了一個怪圈:“就是興趣為重”,多以游戲形式開展,基本上看不到體育教學活動。
2.幼兒園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不全面性。在幼兒健康領域發展水平評價中,評價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體現出評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
三、努力方向及對策
(一)以一日活動為依托,加強精細化管理,促進我園健康教育基本性的發展
1.深化宣傳教育。幼兒園對教師、家長、幼兒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與教育,舉辦家長學校,邀請兒科專家做講座,利用宣傳窗、家園聯系欄、班級論壇等做好預防幼兒各種季節常見病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
2.強化日常管理。認真落實《重慶市幼兒一日活動行為細則》,注重學習與督促相結合,堅持行政領導每周進三次以上班級督察保教常規、每月一次保教常規大檢查、每期一次飯堂評比。
3.各年齡班有目的、有計劃、較為系統地安排或滲透健康教育的內容,豐富幼兒有關健康的常識、健康的情緒體驗。
4.提升保教人員素質。幼兒園積極開展各崗人員的學習研討活動。
(二)在現有健康教育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建立多角度健康教育評價新機制
1.對環境的評價。(1)符合健康衛生要求的幼兒生活活動的物質環境。(2)提供、創設豐富的健康領域教學的機會、情景、環境。(3)提供豐富的器材、寬闊的場地。
2.對幼兒的評價。以現有評價標準為主,修改完善評價內容。
3.對教師的評價。以自評為主,園評以自評為依據,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及日常保育崗位檢查、幼兒健康狀況及家長反饋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評價。
(三)以戶外體育活動為突破,挖掘本土教育資源,在優化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凸顯本園健康教育的特色
1.統籌安排健康教育活動,均衡體育活動形式,保證體育課的有效開展。根據各年齡班的課程容量,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內容,均衡體育活動形式,堅持按規定嚴格保障體育課的活動次數,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保證幼兒各種基本動作和技能的發展及健康快樂的情緒體驗。
2.挖掘本土資源,優化幼兒戶外活動環境,保障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創設能滿足幼兒全部需要的、進一步體現現代復合型的活動場地,添置固定的大型器械作為整體環境中的一個要素,構建一個具有農村特色的復合型幼兒活動環境。如,將活動區域可劃分為:平衡區、鉆爬區、跳躍區、玩沙區……并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鼓勵教師從木頭類、竹子類、稻草類、民間類等,自制多種數量充足的體育小器械,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
篇9
1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指標的制定
1.1目的及意義
護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我國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雖然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但客觀地評價其水平大體上處于初始階段。要使健康教育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建立一套對臨床有指導作用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具有重要意義。本課題探討制定具有理論依據、適合中國護理的腹部手術病人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指標,指導護理人員在護理腹部手術病人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護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腹部手術病人的手術適應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發癥。同時也為護理管理者評價臨床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提供參考。
1.2內容及特征
本標準計劃參照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及北美護理評價標準和分類系統,對腹部手術病人的健康知識、健康信念、健康行為3方面的內容,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評價標準進行探討和研究。通過規范化的護理健康教育手段為腹部手術病人健康知識的改善、健康信念的建立及健康行為的改變提供幫助。
1.3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的內容
1.3.1健康知識1疾病知識:疾病名稱、發病因素、癥狀、治療方法。2手術前檢查:心電圖、胸部<線、超聲波檢查;三大常規、肝腎功能、生化檢查。3手術前準備:手術方法、麻醉方法;手術前用藥:如鎮靜藥、等;;備血目的、血的來源;個人衛生準備:包括皮膚、胃腸道的準備;;禁食目的與要求;貴重物品保管:如飾物、假牙等;;術后特殊臥位與床上大小便訓練。4手術環境及時間:手術小組成員;手術時間及等待地點;手術準備室、手術室、手術恢復室環境;手術所需時間及術后麻醉清醒的時間。5術后鎮痛方法: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藥物鎮痛方法:如麻醉鎮痛包、止痛藥物的使用方法;;非藥物鎮痛方法:如加壓法、放松療法等).6術后功能康復方法:有效咳嗽、咳痰方法;早期床上活動及下床活動方法;術后功能鍛煉方法及進程;自我照顧:如飲食及生活起居護理、傷口護理等)。7術后進食:進食時間及方式;膳食調理過程。
1.3.2健康信念能表達自我感受;對手術及治療信心;對家屬的依賴;對醫護人員的依賴;尋求術后康復信息的意愿;尋求術后康復知識的意愿;接受各種術后康復鍛煉的意愿;對出院后社區醫療服務的信任感。
1.3.3健康行為參與制定術后康復計劃;尋求術后活動方式)如早期下床、功能鍛煉*;尋求控制疼痛的方法;傷口自我監護;定時有效咳嗽;主動早期活動)床上、下床活動*;洗漱與保持口腔衛生;沐浴、更衣及上廁所)病情穩定情況下*;配合藥物治療計劃;合理選擇術后營養食品的攝入;康復與功能鍛煉。
1.3.4其它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的特殊計劃內容。
1.4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的制定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指標的制定是以上述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為基礎,設置效果等級評定,每一項目分4級。健康知識評定,明確:全部能敘述/描述/演示;比較明確:大部分能敘述/描述/演示;不夠明確:少部分能敘述/描述/演示;不明確:不能敘述/描述/演示。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評定,積極:全部能主動參與/執行;比較積極:大部分能主動參與/執行;不夠積極:少部分能主動參與/執行;不積極:不主動參與/執行。
2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臨床應用的效果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3家省級、1家市級綜合性三甲醫院,2002年8月—2003年3月期間,外科整體護理模式病房、腹部切開手術、手術后5-7天的住院病人共180例。其中實驗組80例,對照組100例;男性82例,女性98例;年齡20歲-75歲;文化程度:大學17例、高中36例、初中56例、小學41例、文盲30例;職業:工人86例、農民41例、干部43例、教師7例、學生3例。
2.2研究工具
1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其內容包括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和病人對自己所患疾病知曉情況調查兩部分。該問卷采用1998年10月中華護理學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健康世紀行”活動指定使用的調查表。分別用于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的調查,旨在評價兩組病人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2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表。3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
2.3研究方法
調查表由病人或家屬填寫;效果評價由護士長和研究者采用訪談觀察法進行評價。評價者前往病人房間,首先請病人填寫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然后與病人交談,了解病人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健康信念,觀察病人的行為,對照效果評價表進行評價。對照組:護士按常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護士按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計劃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2.4結果
2.4.1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分析兩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結果為:對照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為87.25%,實驗組病人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為98.20%。實驗組病人比對照組的護理健康教育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
2.4.2兩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結果兩組病人均使用腹部手術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進行評價,其結果采用卡方檢驗,顯小有極顯著差異,x2=239.637P<0.01.其中在42項評價項目中:18項有極顯著差異,P<0.01;10項有顯著差異,P<0.05;14項沒有HV著差異,P>0.05.
2.4.3相關因素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年齡沒有差異,F=0.032,P>0.05。
卡方檢驗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職業沒有差異,X=10.87,P>0.05。
卡方檢驗顯示使用計劃前后兩組病人文化程度沒有差異,X=8.983,P>0.05。
3討論
3.1病人教育程序與計劃、評價指標內在聯系病人
教育程序是健康教育的基礎,它遵循從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的過程,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教育過程,通過這種系統的教育過程來幫助人們形成正確行為和觀念[1]。程序中的5個步驟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一環緊扣一環,缺少一個步驟都將使該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而達不到健康教育效果。
3.2健康教育標準計劃的使用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標準計劃的制定為護士的健康教育工作即內容、要求、結果提出了方向,為護士對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的自我監測提供工具,為護理管理者的健康教育質量、效率提供指導標準[2]。可以保證護理工作有序地進行,降低人力、物力的損耗,提高護理質量與效率,以獲取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6(7。本研究調查資料表明:實驗組病人的健康教育滿意度有明顯的提高;兩組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結果,有極顯著差異,P<0.01.42項評價項目中#,項有極顯著差異(P<0.01)、10項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可以認為該計劃及評價指標對提高健康教育質量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篇10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呈實踐性特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而活動課程符合人的心理形成、發展的規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針對性地開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實施的原則
(一)活動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以現代活動課程理論為依據,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活動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突出特征,表現為教師根據心理知識并圍繞學生生活組織相應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心理體驗、發展心理素質。
(二)系統性
活動理論認為人的活動具有客觀現實性、社會歷史性和主觀能動性。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時,要有明確的活動目的,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活動的內容應該豐富多彩,形式應多種多樣、生動活潑,以適應學生成長的多樣性要求。
(三)主體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是以活動為中介的課程形式,通過課程實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得到啟示,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認識的來源,找回個性的位置。實施活動時,應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主動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優勢所在。
(四)互動性
學生之間由于年齡相近,心理特點相仿,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容易理解溝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能調動學生自身的教育資源,在平等協商對話中有效培養溫暖感、信賴感、親切感,形成互相尊重、獨立自主等人際關系和良好人格,發揮積極的雙向互動的人與人之間的群體動力效應。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評價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特點,課程評價主要集中以下三個方面:
(一)課程起始評價
課程起始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評價。它的主要任務是評價學生進入新的教學活動前所具有的前提條件,包括對學生能力、個性特點、各種優點和缺點、各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類型等了解。其目的是把握學生所具有的不同學習準備狀態,進而確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選擇有針對性的活動內容。起始評價還包括對課程目標進行評價,即評價老師設定的目標是否明確具體是否針對學生的心理實際,是否偏離總目標的方向。
(二)課程實施過程評價
實施過程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即形成性評價。注重實施過程評價的目的在于對正在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時進行監控和評定,對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的實施情況進行診斷分析,找出哪些地方偏離了教學目標,哪些地方還需進一步完善,從而為課程的調整提供及時的反饋信息。
篇11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多年實施,在全社會范圍內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健身氛圍,但是我國知識分子的身體健康現狀卻不容樂觀。據統計,我國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為58歲,比普通人平均壽命少10歲,中國高級知識分子中出現的“過勞死”現象也越來越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中健康教育的弱化和缺失。而高校作為我國知識分子的主要培養陣地,其公共體育課是培養知識分子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有必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健康教育的投入。
1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缺失上的現狀
1.1 正確健康理念的缺失
在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實踐中,公共體育課的地位和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以及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也常常不夠全面和深入。通常情況下,教師和學生對健康的理解主要體現在生理健康方面,容易將體育、健康、體質等概念混為一談,而對于體育意識、健身觀念、健身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認識常常容易忽視,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并沒有真正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觀念。
1.2 健康教育內容的缺失
在當前的高校公共體育課堂上,各項教育活動主要是以運動技術為主,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素質和體育技能為導向的,雖然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理論課堂上會涉及到體育健康、科學健身方法、運動損傷處理等健康教育方面的內容,但是顯然不夠全面,在大學生的體育課堂上,關于大學生心理障礙與心理健康的指導還是相對欠缺。此外,在課外實踐課堂上,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是以競技體育為主,快樂體育、休閑體育等項目則是相對缺失,很難滿足學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的個性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健康體育的良好發展。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一樣,都是高校公共體育課健康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容易造成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很多實踐已經證明,心理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亞于疾病的危害,而良好的心理狀態反而有助于疾病的減少或恢復。新時期的高校大學生,多是以90后的獨生子女居多,家庭和社會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但同時也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在社會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上的弱化,隨著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的比例的進一步上升,在高校的學生群體中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悲劇。
1.4 健康教育評價機制的缺失
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旨在以恰當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對教學的成果進行考核和確定,是公共體育課程得以實施和教學質量得以改進的主要途徑,而當前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多是局部性的評價、靜態的評價或結果性的評價,但,主要是考核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情況和達標程度,忽略了健康教育評價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健康行為習慣的養成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2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加強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 首先要實現教學中心從競技體育向健康教育的積極轉變,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為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將競技體育課程同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有效的融合,要充分認識到生理上的健康并沒代表著真正的健康,只有實現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生活方式、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在整體上的健康,才能夠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大學生的生活質量。
2.2 構建以健康教育為主的公共體育課程體系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課程內容體系的建設是強化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尤其是自體育健康教育目標和課程標準的頒布以來,高校的公共體育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科學化。高校體育教師在優化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體系時,應當堅持以健康育人為重點,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能夠切實提高大學生體質水平和健康水平的課程內容新體系,個人覺得至少應當包括健康理論、體育理論、體育鍛煉衛生、體育鍛煉醫務監督、運動損傷防治以及醫療醫院等方面的內容。
2.3 明確公共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
基于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目標應當以強身健體、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為主,明確增強學生體質、樹立健康意識、掌握終身體育方法、完善個人意志品格、修身塑形等多元化的健康教育目標和任務體系,充分挖掘大學生的潛能,建立以發展個性、強身育人、增強健身意識、培養體育能力、養成鍛煉習慣為中心的體育健康教育新模式。
2.4 創新考核評價體系
基于當前高校健康教育中考核評價體系的缺失或存在的缺陷,公共體育教學要強調“知、信、行”的統一, 著眼于學生的行為改變, 重點在提高學生衛生知識及提高個人健康技能。因此,對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評價,不僅僅要對學生的運動技能等表面成績進行考核,還必須對學生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心理狀況等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以求更加科學的檢驗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教學水平,促進全體師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作為基層的體育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結合公共體育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探索出能夠真正適應我國高校體育健康教育需求的教學模式,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素質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篇12
住院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流程的重要環節,《2011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指出,應把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康復指導?提供心理護理作為重點工作來落實[1]?系統化的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因知識缺乏而帶來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早日康復[2]?
外科手術病人需經歷圍手術期的不同階段,各階段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為了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確保健康教育的質量,我們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設計了健康教育執行表,于2013年2月在普外科病區中應用,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的設計
1.入院健康教育包括:
A病區環境介紹 B住院規章制度介紹 C 安全教育 D病房設備與使用 E主管醫生介紹
F責任護士介紹 G便民措施介紹
2.效果評價包括:A掌握 B了解 C 部分了解 D 不了解
2 方法與管理
2.1 健康教育執行表的使用方法
2.1.1 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我們根據普外科30余種常見疾病的治療進程,從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康復指導等6個方面著手,編寫了標準的健康教育單?護士會在病人確診后發放相關疾病健康教育單,實施健康教育時,
護士圍繞該健康教育單上內容,并結合病人實際進行講解和演示?
2.1.2 在健康教育方式上,采用個別指導法[3]?這種方式比較生動和具體,護士可以近距離與病人接觸,能收集到更多的護理信息,從而促進健康教育的實施和反饋?
2.1.3 入院健康教育因為病人病情急或者責任護士忙等原因不能一次完成者,可分兩次進行,將每次健康教育的內容代碼記入表內,以備下次參考?每次進行健康教育者需記錄執行時間并簽名?進行下一次健康教育者,需對前一次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如患者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應再次進行健康教育,進行二次評價,直到患者達到為止?
2.2 健康教育執行表的管理
2.2.1 科室為每個責護組建有健康教育文件夾,健康教育執行表在病人入院后當天由責任護士建立,放于文件夾中?每一班的護士可參照執行表并結合疾病健康教育單進行相關內容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時,將健康教育執行表從文件夾中取出存檔?
2.2.2 責護組長和護士長可隨時對已經進行過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效果抽查,根據檢查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評價和分析,采取措施,確保健康教育目標的落實?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控制 健康教育為無醫囑的護理項目,執行時隨意性較大,應用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后,該護理項目變成了必須實施的護理工作[4]?由于受護士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溝通技巧?語言能力等因素影響,導致護士在實施健康教育時水平不等?科室編寫的疾病健康教育單按照6大模塊對專業知識進行了整合,與健康教育執行記錄表結合起來,讓護士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既定的內容進行講解和宣教,既規范了護士行為,又保證了健康教育的落實?同時,在實施健康教育時,采用教育一評價?反饋一再教育一再評價?反饋的質量控制模式,確保了健康教育的質量?
3.2 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健康教育執行表在設計上要求病人在住院期間
護士需對其進行9-10次健康教育,要對其治療過程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護理?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加強了與患者的交流,促進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士的理解,使病人認識到護士除了打針做治療,還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能夠為患者解決更多的問題?加深了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提高了滿意度?
3.3 表格簡明?實用,健康教育的實施情況一目了然?護士應用時可按患者的需求安排健康教育的順序,省時?省力,體現健康教育工作的全程性,還具有保存及反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2011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
篇13
1.1體育教學是實施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都是為學生身體健康服務的,二者不可分割。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可以促進學生健康,體育新課程目標體系劃分為五個目標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新目標體系確立了體育教學在促進學生健康領域的重要意義。教學中體育教師可采取信息傳播、行為干預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引導使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增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1.2良好的健康教育對體育教學有促進作用
體育教學中通過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和健康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對其身體、精神和社會相協調的三維健康產生的積極變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體育教學是培養體育興趣、形成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是全民健身體系的重要環節,可以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健康教育觀念較為淡漠
體育教師對“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理解不夠深刻,對體育教育思想和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對體育與健康的密切聯系理解不夠,體育與健康教育整體化觀念淡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運動技能的傳授,卻忽視了運動過程中體育人文素質的傳承,忽視了學生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因此,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無法真正體驗到成功與喜悅,無法真正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往往出現了“喜歡體育怕上體育課”的現象,對這部分學生來說,體育課就成了負擔。
2.2體育教學師資情況無法滿足健康教育的實施
學校領導對體育重視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健康教育各環節的實施。部分學校為了節約開支,體育師資欠缺,造成體育課開不齊、上不足的現象。體育教師缺乏健康教育知識的積累,單一傳授簡單的運動技術與技巧,忽略體育的健身功能和生活價值。因此,提高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師資的綜合教育素質非常重要。
2.3教學內容與手段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實施
在教學過程中單純重復運動技術教學,強調運動技術的掌握和競技能力的提高,缺乏對健康知識的傳授。學生所掌握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較難達到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方法仍沿襲舊的教學模式,一貫采用講解與示范、練習與糾錯的教學手段,學生被動的去學去做。這種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手段的實施不利于健康教育的開展,與新課標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要求相差甚遠。
2.4體育課程評價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體育評價仍以設定考試項目為主,從項目的設定到測試內容的選擇,始終沿襲舊的單一評價模式。這種評價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體育文化素質,更不利于激發自主學習和自發參與鍛煉的興趣。
3體育教學中滲透與實施健康教育的對策
3.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以“終身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在體育教學中積極滲透與實施健康教育。
3.2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師資建設
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不斷提高貫徹“體健”結合的自覺性,并把它作為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重視對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鼓勵他們通過自學、教研活動、培訓、函授等多種繼續教育的形式,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從而適應健康教育要求。
3.3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