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三年級語文教學金點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抓好校級語文教學研究課。本學期共上了5節公開課,王靜燕老師執教了縣級錄像課《人人爭當安全使者》,還上過一節校級公開課《奇怪的大石頭》,李月微、陳笑珍、陳俐老師分別執教校級公開課《富饒的西沙群島》、《孔子拜師》、和《趙州橋》。執教者認真備課、上課、說課。與會教師認真聽課、記錄、集體評議,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相互研討,共同促進,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每位語文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研究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促進了基礎性課程的研究,并能把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促進教研和科研結合,提升了教研活動質量。在評議中,我們對教學進行探討式評課,反思:假如我來教,這個環節會怎樣處理,怎樣去評價肯定學生,怎樣進行文本、學生、教師間的互動,怎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真正讓課堂充滿文化魅力、思想的魅力、藝術的魅力。你有什么金點子,我有什么好主意,他有什么新創舉,都會在評課中各抒己見。
篇2
一、輔助式構圖教學策略
“輔助式構圖教學策略”是一種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美術作品構圖,掌握表現對象主體的結構和大小位置的教學策略,就好比語文教學中的列提綱。作為低段的小學生,他們在創作中構圖能力不強,常常會出現構圖偏離,主體太小等現象。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嘗試用撕貼的方法來輔助畫面的構圖,并以拼貼加添畫的形式幫助學生創作出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
以小學美術第五冊第5課《自行車的故事》為例,學生對自行車結構把握很不理想,即使寫生,學生也很難把自行車的結構畫正確,為此,提出了輔助式構圖策略(如圖1),利用兩個手撕的圓形來輔助學生畫自行車。1.將兩個圓形和一個車座構成三角形構圖貼于紙中,固定車輪和車座的位置;2.尋找到三個中點,分別是兩個車輪的中點,以及兩個車輪之間的中點;3.利用簡筆畫的方法聯系兩個圓形車輪和車座,畫出最基本的自行車結構,簡明扼要的將整輛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呈現在作業紙上,4.通過添畫完成整輛自行車的加工,并利用點、線、面進行車身的裝飾。
三年級的學生,對造型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同時又富有一定的想象力。他們開始追求表現事物的真實性,但又在創作上缺乏對表現對象結構的把握能力和整體畫面的構圖能力。導致學生在創作時因為構圖和造型不合理而使美術作業最終效果不理想。而應用了“輔助式構圖教學策略”之后,在豐富了作業創作形式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作業的完整性。
二、計劃式創作學習策略
元認知策略的三大功能是計劃、監控和調節,通過對學生平時美術學習情況的觀察,發現他們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對于一件作品的制作缺乏計劃性,常常做到哪里算哪里,雖然有時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作品效果,但更多的時候是作品的有頭無尾。“計劃式創作學習策略”是讓學生有計劃安排自己的學習過程,根據計劃中安排的步驟逐步完成繪畫任務。這一策略較適合小學高段的美術教學活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美術作業的完成質量。
在六年級第十一冊的美術教學中,筆者將美術教材中的《美麗的家鄉》、《街市新貌》、《電話亭》和《路燈設計》進行了整合,給學生的任務要求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最終完成一條擁有電話亭、路燈、商鋪店面,并且具有家鄉特色的街市街貌。要完成這樣一份作業,并不簡單,如果不進行周密的計劃和安排,很難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于是筆者在美術活動前指導學生先完成一份制作計劃表(表1),要學生對各組的制作情況進行安排。
《家鄉的街市》制作計劃表
活動小組 頂呱呱小組 街道名稱
具體內容 (需要制作哪些東西)
負責組長 作品保存方法
制作目標 (做一條怎樣的街市)
時間安排
4個課時
時間 任務
第一課時 完成計劃表,每個人畫好店鋪的設計圖(課堂上不能確定的內容可以放到課外再去實地觀察)。同時準備好第二節課要用到的材料。
第二課時 制作店鋪,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幫助其他同學,爭取組內每人都能完成一家不一樣的店鋪。
第三課時 周邊環境的設計和制作,包括路燈、電話亭、垃圾桶、休息座椅、公車站、綠化等。
第四課時 將所有的東西進行組合,并將完成的作品放到茶藝教室進行展示,思考如何讓作品站立的方法。
組內分工 人員 主要任務
…… ……
通過表格的填寫和討論,各小組呈現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創作金點子。有一個小組將制作的街道命名為“天堂街”,而這條街上的每一家店的店名都是帶有天字的,比如“天天飯店”“天堂傘”“天翼手機”“天天營養”等(圖4)。這些好的創意被記錄在制作計劃表中,供學生隨時參考和隨時的修改,同時組長還為每個組員落實了任務和要求。有了文字的記錄,學生在一系列的制作中既有了目標和依據,同時還可以利用表格來相互監督自己的制作任務。
在實際的操作中,學生對于自定的計劃在執行時必然出現變數,個別小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實踐中未能達到自定的要求。于是筆者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后,做及時的調節,將計劃進行修正。幾個負責組長相互溝通,將任務簡化成兩組合作完成一條街道的制作。通過計劃和調節,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得到了提升,面對事情有了應變能力。學生在本次制作活動中,因為有了計劃和安排,促使本次制作非常成功,筆者在校園里進行了學生作業的展覽(圖5),通過展示學生的成果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全局式監控學習策略
“全局式監控學習策略”是依據元認知策略中的自我監控策略提出的,教師引導每個學生對自己一學期的美術學習制定一份計劃和一個學習目標,通過目標的設定對自己一學期的美術學習進行監控,進而選擇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同時目標的設定也能讓學生有一個學習的方向,有效改善盲目學習和無所謂學習的態度。
一直以來,小學生對美術學習都抱著輕松且隨意的態度,很多學生甚至把美術課作為可有可無的休閑課。學期初,我們對小學高段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美術學習情況調查。調查顯示:有15%的學生對美術學習無計劃和安排,也從不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5%的學生認為美術學科根本不重要;有20%的學生在生活中意識不到美術知識的應用,這與學生不明確美術的學習目的有一定的聯系。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采取分組自定學習目標的形式來督促一個小組以及小組內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并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目標選項,可以從紀律、材料準備、美術創作等方面來自定目標,比如:爭做全班紀律最佳的小組;每節課都能帶好美術學習用品的小組等等。同時筆者也為學生提供了各類目標達成的參考標準(表2)。以五角星、勾和叉來表示學生完成目標的情況,在期末進行一次總結和點評,并以簡單的小獎品作為鼓勵,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表2:( )小組成長記錄冊
姓名 課題(成果登記)
……
……
組長 小組目標
小組口號
成長記錄
優秀
良好√
需努力× 課堂紀律
材料準備
理論學習
美術作業
總評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發展尤為重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就是強調學生成為美術學習的主人,能自覺地管理調控好自己的學習,而這正是元認知的功能。在美術學習中介入元認知策略和元認知訓練,可有效激發學生潛力,發展學生創造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美術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我們就應好好利用元認知知識,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從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