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長期臥床的病人護理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長期臥床的病人護理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長期臥床的病人護理

篇1

本組10例病人,女性3人,年齡72-80歲;男性7人,年齡71-84歲。其中帕金森2例,阿爾茨海默病3例,腦梗塞合并腦出血3例,腦梗塞2例。

2.護理

2.1壓瘡的預防

2.1.1保持床鋪平整、清潔 床鋪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無皺褶,清潔干燥。如遇尿濕,便跡應及時更換。做好患者的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做到勤洗勤更換,早晚兩次給病人擦洗。

2.1.2局部皮膚防止受壓 臥氣墊床,每兩小時翻身一次。在骨隆突處置支撐物,以減少局部受壓,經常按摩骨突出處及受壓部位。

2.1.3減少摩擦力和剪力 搬動患者時或使用便器時,動作宜輕柔,不可強行推、拉、拖等,用海綿圈保護肘部、足跟部等。避免長時間頭部抬高大于30度,以免尾骶部、足跟部承受大壓力和剪力。

2.1.4增進營養 加強飲食補充,如進食困難,予鼻飼或靜脈營養支持。

2.1.5嚴格交接班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2墜積性肺炎的預防

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減少人員探視。對于氣管內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間斷氧霧化吸入。每兩小時翻身叩背一次,由下至上叩背。指導病人有效咳嗽,給予正確方法進行床上功能被動鍛煉。加強基礎護理,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逆流及防止胃液反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3泌尿系感染的預防

穿寬松透氣吸濕性良好的棉布衣褲,戒除不良憋尿習慣。協助病人床上排尿,訓練膀胱反射性動作。鼓勵病人多飲水,并保持會清潔。需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妥善固定好導尿管,做好尿道口護理。同時注意多飲水或靜脈補液,保證入量充足,保持出入量平衡。認真觀察尿量、顏色、性質,必要時進行膀胱沖洗,導尿管定時夾放。

2.4心理護理

長期臥床病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思維能力喪失,應24小時陪護,用肢體接觸病人,使其有安全感。對焦慮、恐懼、失落甚至絕望的病人,態度和藹、誠懇、耐心、仔細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做好心理疏導,改善不良情緒,使情緒穩定平和。

2.5飲食護理

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就餐,要細嚼慢咽,以防誤吸。鼓勵病人自己進食,少量多餐。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以利大便通暢。忌辛辣、刺激性、油膩等食物。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注入營養液及流汁食物,并做好鼻飼管護理。

2.6促進肢體的功能鍛煉

篇2

(1)晨間護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環和保持口腔衛生,使病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于預防并發癥;能通過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為診斷、治療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內容包括:口腔、臉、手、足、皮膚、床單的清潔以及頭發梳理(男病人剃須)和按摩受壓處。

(2)晚間護理:可使病人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在晚飯后為病人做一次晚間護理。內容包括:除重復晨間護理內容外,給病人擦背與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沖洗會陰,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狀應與指尖相同,足趾應平剪,剪后應磨平),整理床鋪,注意保暖。

(3)協助病人進餐:先排尿、洗凈雙手,用棉被或大枕頭托住病人腰部,雙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協助病人進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對于不能取坐位進餐者,可采用側臥位進食方法。

長期臥床病人主要合并癥

的家庭預防護理

(1)主要合并癥: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瘡、靜脈血栓炎和繼發功能損害。

(2)家庭護理中的預防

A.預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稱垂足畸形,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頭等物,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預防跟腱攣縮。冬季保暖時,應注意到棉被對足部壓迫,可用支架或干凈硬紙盒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和幫助病人鍛煉踝關節,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直。

B.膝關節畸形的預防:膝關節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過度伸展(膝反張),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次去墊平臥,防止膝關節屈曲攣縮。

C.肩、髖部關節預防:

a.平臥:肩關節下方放墊子,以防止肩關節脫位;腿、臀外側放毛巾卷,防止關節外展、外旋。防止床墊太軟,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長期處于屈曲位而發生畸形。

b.偏癱病人健側臥:患側上肢內收于胸,肘下放置墊子;患側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墊子;背后放置枕頭,防止軀干痙攣。

c.偏癱病人患側臥:患側上肢伸展位,健側上肢屈曲于胸;患側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墊子。

d.半坐位:兩臂離開軀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墊子,防止肩關節內收畸形。

D.運動鍛煉:防止關節僵直、肌肉萎縮、廢用性退變,這是保證康復期到來時關節活動的重要條件。

口腔護理與預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護理中,要注意到刷牙與漱口的關系。對于臥床的病人,有時漱口比刷牙顯得更重要。因此,要求臥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飲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難的病人(中風、腦癱、口腔內腫瘤術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飲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時社區護士需親自做或指導家屬做口腔護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約10ml)溫開水用水沖洗牙齒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潔牙齒面上和牙縫內的殘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將齒面、縫內刷出的殘留物通過漱口,清出口腔(徹底清潔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刷牙漱口后應飲一到兩口溫水,以沖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將該部位的細菌總數的數量減少,是將細菌稀釋后吞咽至胃內由胃酸殺滅。如遇疾病限制飲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飲水總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飲水,達到清潔口腔、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皮膚護理

對于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定時翻身和有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一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附以表格讓執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病人飲溫開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護理對策

篇3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6年4月-2007年4月共收治護理了40例長期臥床并發肺部感染患者,臥床時間1-20月,平均臥床時間6個月,年齡在45-78歲,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其中3例骶尾部已形成褥瘡,1例尿路感染,尿液呈乳糜尿,40例患者經過精心護理、治療,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均好轉出院。

2護理

2.1 心理護理患者長期臥床,突出的心理表現是恐懼、焦慮、悲觀、孤獨、壓抑。他們一方面害怕家庭嫌棄,一方面擔心預后,對死亡存在明顯的恐懼。因此,要求護士要關心、愛護、尊重患者,勤巡視病房,親切的稱呼患者,主動與其交談,詢問患者情況,有問必答,耐心解釋病情,細致入微的照顧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打消他們的顧慮,安撫他們的情緒,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疾病,此外,護士還應與其家屬溝通交流,讓他們在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之外,多抽時間來醫院探望老人,讓他們感受到大家的關愛和重視,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療。

2.2 皮膚護理長期臥床患者機體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皮膚營養和彈性隨之降低,極易發生褥瘡,針對褥瘡形成的原因,在護理工作中,抓住保持皮膚清潔,減少局部受壓,促進血液循環,以杜絕褥瘡的發生。具體做法:(1)每2-3小時為患者翻身叩背一次,并觀察皮膚情況;(2)保持皮膚清潔,每日用溫水為患者擦洗皮膚1-2次,擦洗完后用50%紅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3)保持病床單位清潔,平整,干燥;(4)及時處理大小便;(5)在肌肉包裹較薄的骨隆突處墊以海綿墊、氣圈或褥瘡墊[1]。

2.3 促進痰液排出患者臥床后,呼吸道的自凈作用和咳嗽反射減弱,極易并發墜積性肺炎,應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濕式掃床和地面,保持老人病房內溫濕度適中,室溫保持在22-24攝氏度,相對濕度50%-60%。空氣清新,做好空氣消毒,指導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同時輕叩患者背部,根據病情定時更換臥位,以促進痰液排出,痰液粘稠者,囑患者多飲水,也可以用慶大霉素、糜蛋白酶等藥物超聲霧化吸入,以達到消炎、稀釋痰液及促進排痰的目的。對排痰困難者,可指導患者雙手按壓上腹部或用拇指按壓胸骨上凹的氣管處,用力咳嗽,將痰液咳出。必要時使用吸痰器協助排痰,吸痰時應注意壓力不可過大,以免造成呼吸道粘膜的損傷,同時注意患者觀察面色,呼吸,以免發生窒息。

2.4 做好會陰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2000ml以上,保持內褲清潔干燥,每日專用會陰護理液擦洗會2-3次,指導其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對于因不習慣床上排尿的患者造成尿潴留,協助患者去合適,幫助其床上排尿,可按摩熱敷膀胱區,以刺激膀胱產生尿意,亦可讓其聽流水聲。確需導尿者,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注意觀察有無尿頻、尿急、尿痛及發熱等癥狀,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對于長期留置導尿的病人,做好尿管留置的護理。對已發生尿路感染者,每日二次尿路膀胱沖洗,同時觀察尿液情況。

2.5 注意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患者因進食困難,多采用鼻飼,食物不經口腔咀嚼直接進入胃內,口腔內唾液腺分泌減少,細菌容易繁殖,常易繼發口腔炎、牙齦炎等口腔感染。因此,口腔護理不可忽視。具體做法:(1)保持口腔清潔,每日用口腔護理液棉球清潔2-3次。(2)保持口腔腺體分泌暢通。

2.6預防便秘因臥床患者攝入不足,活動減少,致使腸蠕動緩慢而便秘,因此,要注意飲食調節,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指導患者自我按摩腹部,順時針做環形按摩,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保持1-2d排便1次,囑患者每日清晨空腹喝溫水300-500ml,定時收縮和放松肛提肌,刺激腸蠕動,每天晨間為其放置大便器,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

2.7 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臥床患者肢體應保持功能位,并做適當運動鍛煉,按摩四肢,這樣有利于防止肌萎縮及關節僵硬[2]。

3結果

40例患者中,3例入院時帶有褥瘡,及時處理后好轉,1例尿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外,其余37例均未發生褥瘡及其他并發癥,肺部感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

4小結

臨床實踐證明,對于長期臥床患者只要對其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嚴格執行護理措施,就能有效減輕他們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篇4

1.1日常護理

晨間護理可促進病人血液循環和保持口腔衛生,使病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于預防并發癥,能通過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為診斷、治療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內容包括:口腔、臉、手足、皮膚、床位的清潔以及頭發梳理和按摩受壓處。

晚間護理: 可使病人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在晚飯后為病人做1次晚間護理。除重復晨間護理外,給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沖洗會陰等。整理床鋪,注意保暖。 協助病人進餐: 先排尿,洗凈雙手,用棉被或大枕頭托住病人腰部,雙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協助病人進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對不能取坐位進餐者,可采用側臥位進食方法。

1.2預防功能傷害的擺放

下肢癱瘓者極易形成足下垂,足部應給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頭等物,使足與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預防跟腱攣縮。冬季保暖時,應注意棉被對足部的壓迫,可用支架支撐被子,避免壓迫足背,指導幫助病人鍛煉踝關節,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等。

膝關節畸形預防 膝關節下放墊子,可防止膝腫脹和關節過度伸展,時間不可過長,每日數次去墊平臥。防止關節屈曲攣縮。

肩、髖部關節的預防。(1)平臥:肩關節下方放墊子,以防止肩關節脫位;腿、臀外側放毛巾卷,防止髖關節外展、外旋。防止床墊太軟,臀部凹陷,使臀部長期處于屈曲位而發生屈髖畸形。(2)健側臥:患側上肢內收于胸肘下方置墊子;患側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墊子;背后放置枕頭,防止軀干痙攣。(3)患側臥:患側上肢伸展位,健側上肢屈曲于胸,患側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墊子。運動鍛煉可防止關節僵直,肌肉萎縮,廢用性變,這是保證康復期到來時關節活動的重要條件,可根據病情設定關節運動計劃。

被動運動:病人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可進行床上被動操鍛煉。活動順序由大關節至小關節,運動幅度從小到大。各關節各方向運動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緩慢,手法輕柔,循序漸進。主動運動: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對不限制活動部位都要保持活動,進行鍛煉,可鼓勵病人做床上操,手關節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關節、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動,并經常保持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如書寫、用筷子進餐等動作。

2 個別護理

2.1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臥床病人體弱,免疫減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預防功能減退,易發生吸入性和墜積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機體的途徑,口咽部細菌的吸入是產生細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徑,因此,臥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時社區護士要親自或指導家屬做口腔護理,如遇限制飲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飲水總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飲水,達到口腔清潔、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膚護理防止褥瘡

對于癱瘓或床上運動困難的病人,要有定時翻身和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1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1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執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夜間翻身可根據家屬或照顧者睡眠習慣安排翻身時間。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對于在床上能活動的病人,視病情和耐受情況制定和指導自行翻身的護理計劃,計劃要切合實際,訓練要循序漸進。

2.3針對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護理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長期臥床老年病人60例分析研究,隨機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年齡在65~80`歲之間,對照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齡在60~85歲之間。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一般的護理,觀察組采取社區家庭護理。社區家庭護理具體措施是:(1)基礎護理。1)晨間護理。晨間護理主要護理病人的頭發、口腔、面部、皮膚等,并協助病人排便。有效的晨間護理不僅能夠促進老年人的血液循環,還能夠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2)晚間護理。晚間護理主要包括口腔、面部、足部等。晚間護理是在晚飯后進行護理的。3)協助進食。在病人進食之前,先給他們洗手,進食時使用枕頭托住他們的腰部,并協助其進食,在餐后,給他們洗手并整理物品。對于不能做起來進食的病人,采取側臥的方法進食。4)環境護理。房間經常通風,以保證室內空氣清新度,經常整理床鋪,以保證室內清潔、干凈的環境,同時注意室內流動的人流量,給病人安靜舒適的環境,以利于病人休息。5)作息護理。督促老年病人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以防止病人晝睡夜醒,在白天護理人員多與他們進行交流,鼓勵他們多多的聽音樂,在他們睡前給予熱水足浴,對于夜間失眠的病人,適當作出調理,但不能讓他們長期的服用安眠藥[2]。(2)并發癥預防護理。1)預防肺部感染護理。預防肺部感染護理的具體措施:①對于有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經常幫助翻身,對于有一側肺部感染的病人,需要讓他們側臥,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痰液積聚。②幫助病人坐位、曲膝以協助病人有效的咳痰。③護理人員手空心握拳。有節奏的自上而下、由外向內輕輕的拍打病人的背部,反復的拍打十分鐘左右,最后讓病人用力咳嗽,以便將痰排出體外。2)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護理的具體措施:①鼓勵老年病人多多的飲水,每天飲水量最好保持在兩千毫升范圍內,對于昏迷留置胃管的老年病人,可以同時胃管給水。②經常換洗床單,對于女性病人每晚需要清洗外,以保持病人外的清潔、干燥,對于男性病人可以使用套將尿液引流至尿袋內,并且定時取下套,以保持局部清潔、干燥,從而很好的防止尿道口、包皮糜爛及感染[3]。3)預防壓瘡護理。預防壓瘡護理的具體措施:①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極易發生壓瘡,因此需要選取合適的墊子,以減輕病人的身體的壓力,保證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②定期的幫助病人翻身,一般情況下,白天兩個小時幫助翻一次身,晚上三個小時幫助翻一次身。在翻身的時候注意觀察受壓部位的皮膚的變化情況,如果發現有發紅的情況,可以使用京萬紅軟膏涂抹發紅的部位,并按摩五分鐘。③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皮膚極易干燥、干裂,因此需要經常用溫水擦拭,擦拭后按摩十分鐘的皮膚。④對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在清洗后更換護墊,并保持肛周及骶尾部皮膚透氣,同時使用鋅氧油保護肛周及骶尾部皮膚。(3)大小便護理。①為了避免病人在排便時損傷皮膚,給予的便盆需要保持清潔、干,在病人便后,及時的用溫水清潔,清楚異味。②對于大便干燥的病人,記錄他們大便的日期,并在每天的晨間給予淡鹽水或蜂蜜水;對于五天沒有大便的病人,適當的使用緩解藥或開塞露,對于使用藥物仍不能排便的病人,在使用乳膠手套的情況下,由食指插入由淺入深摳出大便,以便病人養成排便的習慣。(4)康復鍛煉指導。在床上協助病人訓練關節,以防止病人肌肉的萎縮。對于全身癱瘓的病人,翻身的時候適當的給予功能位,以防止關節變形。(5)心理護理。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情緒波動較大,需要護理人員適當的安慰和鼓勵病人,在進行護理操作時盡量動作輕柔、準確,并指導應用意念、深呼吸等方式,從而保證他們平穩的情緒,適當的放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使病人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1.3 護理效果評價

觀察對比兩組老年病人出現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統等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對社區家庭護理效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 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表1可知,兩組不同的護理方式并發癥發生率有明顯的差異,常規護理并發癥發生率為30%,預見性護理并發癥發生率為1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社區存在因各種原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他們在臥床期間有可能發生各種各樣的并發癥,病人接受治療、護理和康復的主要場所就是他們的家庭,在治療、護理、康復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社區的醫護人員需要根據病人及家庭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以減少并發癥,提高生存的質量。

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老年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病人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篇6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the honey oil on constipation of elderly bed-ridde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120 cases of over 65 years old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oney oil to prevent constipation,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to prevent constipation(e.g,crude fiber foods,fruits,more water,effective abdominal massage and training,etc.).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constipation(P

Key wordsfemoral;neck fractures;constipation;honey oil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股骨頸脆弱自身防御能力差而引起。因局部血運差,體質虛弱,骨折愈合相對緩慢,老年人長期臥床易患便秘。文獻報道:由于臥床時間長,活動受限,使患者腸黏膜應激性減退,腸蠕動反射功能障礙等原因導致便秘[1]。

我院對120例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針對長期臥床便秘產生的原因,采用口服蜂蜜油預防便秘,取得了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120例,臥床時間30~65天,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120例。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齡70.12歲。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72.2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一般情況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方法:住院期間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傳統護理基礎上,給予蜂蜜15~20ml、芝麻香油4~6ml、溫開水150ml,2次/日,晨起和睡前用溫開水沖服,護理人員嚴格配制量,患者服用時取半坐位或坐位,平臥時可用吸管服用。有效腹部按摩。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預防便秘,如粗纖維飲食、水果、多飲水、加強營養等。

效果評價:標準依據基礎護理制訂的療效判定:①顯效:24~48小時內有排便,排便次數1~3次,便時通暢。②有效:>48~72小時內有排便。便時欠通暢。③無效:>72小時內無排便,腹脹伴有不適感,食欲減退。

統計學方法:兩組采用計數資料X2、P值。

結 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排便情況比較,見表1、表2。

討 論

便秘是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之一,老年人骨折后由于損傷、疼痛、臥床、排便姿勢改變、排便環境改變、心理因素、飲食因素等原因,極易發生便秘,據統計我國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約為20.3%[1]。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疼痛應激時交感神經興奮,可使腸蠕動減弱,往往引起或加重便秘[2];加之骨折后長期臥床、食欲下降、焦慮、睡眠差等而發生便秘。

護理干預如粗纖維飲食、水果、多飲水、腹部按摩和訓練等可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是一種有效預防便秘的方法。中醫認為蜂蜜可以潤腸通便,營養心肌,保護肝臟,潤肺止咳,還具有較強的殺菌抑菌作用,并可調節人體神經系統、滋養消化器官[3]。芝麻香油可補肝腎,潤五臟,能治療腸燥便秘、病后虛弱等,還含葉酸、煙酸、卵磷脂、蛋白質和多量的鈣,利于骨折愈合[4]。本研究適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長期臥床致便秘,可有效地預防排便困難、腹脹、乏力的發生,避免長期用灌腸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此方法為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長期臥床所致的便秘提供了一個新的預防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崇文,謝勇.慢性便秘的診斷與治療.中華消化雜志,2004,24(1):41.

篇7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人體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體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動中或多或少都保持著一定的運動量,長期持續的制動及臥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會對全身各系統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應,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態反應。康復醫學特別是骨科康復的重要任務正是補充必要的運動刺激,防治長期制動和臥床的不良生理效應,也是提倡康復治療的重要依據之一。住院患者長期制動及臥床除對前述的運動系統、器官的局部影響外,還會對全身其他各系統、器官造成不良影響。

1 骨科臥床長期臥床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

1.1 心血管系統的改變。

1.1.1 心功能減退:長期臥床可使靜態心率增高,心臟每搏量,每分鐘輸出量減少,左心室功能減退。有報道稱,完全臥床休息時,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臟對容量負荷的反應也變差。

1.1.2 血容量改變:持續臥床時循環血容量減少。長期臥床休息,可在30d內引起血容量進行性減少,其程度以第6天為最顯著。有報道,臥床4d血漿容積減少12%,也有報道,臥床7~l0d后循環血量減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壓:正常人由臥位坐起或站起,通過活躍的交感神經反射使血漿內腎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腸系膜血管收縮,使體內血液立即重新分布,從而維持血壓以保證較高位置的臟器如腦、心臟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臥床3周后(有嚴重疾病、損傷者及年老體弱者則在數天后),此種適應能力就完全喪失,在由臥位坐起或站起時,體內血液不能即時產生重新分布,出現血壓下降,心、腦等組織出現供血不足,發生眩暈、心慌甚至暈厥、跌倒等,稱為直立性低血壓[2]。因此,對這種患者,在恢復活動的早期如離床活動時應注意緩慢坐起,加強保護,防止跌傷。

1.1.4 深靜脈血栓形成:由于長期臥床會導致血漿容量減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運動,靜脈血流速度緩慢甚至淤滯,易致深部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尤為常見。

1.2 呼吸系統改變:長期臥床使呼吸變得淺、快,潮氣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殘氣量減少15%~30%,同時,還使膈肌活動范圍下降,呼吸動度減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墜積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墜積性肺炎發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對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統疾病者的威脅將更大[3]。

1.3 泌尿系統的改變:泌尿系統的感染及結石形成是長期臥床患者容易發生的問題。長期臥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過長,易于尿液中細菌的生長繁殖,導致泌尿系統的感染。長期臥床還會使骨質吸收活躍,引起高尿鈣癥,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滯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統結石易于形成,而結石刺激損傷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細菌的過度生長和感染的發生,兩者互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形成的發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統的改變:長期的臥床及缺乏運動會使食欲減退,攝食減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體萎縮,腸道吸收功能減退,易導致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此茆,長期臥床還會引起腸道蠕動減慢,造成腹脹不適、便秘,甚至糞石嵌頓,增加腸道內毒素的吸收,惡化機體內環境,對體質衰弱者甚至還可能出現腸道內細菌移位進入血循環,引起菌血癥、敗血癥等。

1.5 代謝的改變持續:制動和臥床會出現負氮平衡。臥床不動的患者每天損失約2g氮,臥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時達到高峰[4]。此外,尿鈣流失增加并出現負鈣平衡,平均每周損失鈣量約為1.5g,以第4、5周損失鈣量最為明顯。

1.6 神經系統及精神心理的改變:長期臥床會引起幻覺和定向障礙等神經系統功能的改變。嚴格臥床休息數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間和時間定向力等方面的明顯改變。此外,還會出現緊張、焦慮、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緒方面的改變。

2 骨科臥床患者護理方法

因各種原因需長期臥床的病人,護士應積極努力幫助病人,預防因臥床引起的各種并發癥,減少傷、病、殘者的社會功能障礙,維持傷、病、殘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臥床病人病而不殘,殘而不廢。

2.1 晨、晚間護理。

2.2.1 晨間護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環和保持口腔衛生,使病人感到清潔舒適,有利于預防并發癥,能通過觀察疾病的進展情況,為診斷、治療和制定護理計劃提供依據。晨間護理的內容包括:口腔、臉、手、足、皮膚、床單位的清潔,以及頭發梳理(男病人剃須)和按摩受壓處。

2.2.2 晚問護理:可使病人舒適、清潔,促進睡眠。在晚飯后為病人作一次晚間護理。其內容包括:除重復晨間護理內容外,給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熱水泡腳;女病人沖洗會陰、剪指(趾)甲、整理床鋪,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簽樯眢w虛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體清潔舒適,促進血液循環和皮膚排泄功能,同時也可借此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和身上有無皮膚破損等。擦浴前先調節好室溫防止病人著涼,助病人小便;將大毛巾鋪在病人頸下,遮住枕頭和被頭,把小毛巾折成三層纏在護理者手上浸蘸熱水,按需要用肥皂,為病人洗臉和頸部。洗眼時由內眥向外眥,鼻孔亦要洗干凈;清洗頸部時注意脖子皮膚皺褶處和耳后,用稍濕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擰干的熱毛巾擦洗干凈。一般情況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溫以41~43℃為宜,關照病人浴室門不要栓上,照顧者應隨時關心病人,并給予必要的幫助,防止病人因體弱而發生意外。

2.3 口腔護理:臥床病人體弱、免疫力減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減低或減退,易發生吸人性、墜積性肺炎。長期臥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內的細菌攜帶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內的條件致病菌的攜帶率也比正常人高??谇皇遣≡⑸锴秩霗C體的途徑之一,口、咽部細菌的吸入是產生細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會嚴重影響病人食欲,因此,對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須注意口腔衛生,以防并發癥。

2.4 皮膚護埋:對于癱瘓或床上活動困難的病人,要定時翻身和有具體的翻身計劃,白天每2小時翻身一次,夜間不超過3小時翻身一次。計劃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付以表格讓執行者記錄,以保證計劃的實施。夜間翻身可根據照顧者睡眠習慣,安排翻身時間,如照顧者11點睡覺,可在睡前給病人翻身,晨2點前家中誰起夜,由起夜者再為病人翻身一次,5點前給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應先拍背,囑其咳嗽,再讓病人飲溫開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應檢查受壓的骨突部,以便及時了解皮膚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受壓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氣墊等措施以預防褥瘡。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護理:長期臥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護理中對感染性疾病應及時抗感染治療,要做好心理護理和基礎護理,同時要分析病人的年齡、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時間(晨間、晚間)等,根據病人情況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

2.6 并發癥的護理:褥瘡預防護理:保持床鋪的清潔、平整、干燥和舒適度,適當變動間歇解除身體壓迫;防止患者身體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膚的干燥和清潔;經常按摩患者受壓部位,改善血液循環;不讓出現受壓反應性充血的皮膚再次受壓,以酒精濕敷。

呼吸道并發癥的預防護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潔,進行深呼吸運動訓練,鼓勵病人適當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聲霧化吸入,有呼吸障礙的患者可采取吸痰護理。

泌尿系統感染預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潔和消毒,如留置導尿管注意選擇適當的規格,并定期檢驗尿常規,必要時行無菌操作下的膀胱沖洗,排尿困難的患者進行反射排尿訓練,注意變換,行被動鍛煉或能力以內的主動鍛煉。

3 結束語

護理的對象是病、傷、殘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礙,康復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靈活運用康復護理技術,精心的護理,耐心的引導、鼓勵、幫助、監督和指導病、傷、殘者,詳細制定并執行護理計劃。只有將骨科臥床患者的護理工作做好,才能夠為預防傷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或恢復病、傷、殘者的身體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歸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丁新.臥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長期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7):214~215

[2] 胡銀華.護理干預對骨科臥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信息:醫藥版,2008,(11):54~56

篇8

保證病人全身營養的供給

長期臥床病人需要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營養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質的補充更為重要,因為它是組織生長、修復所必需的營養。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長期臥床,腸蠕動減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補充營養的同時,要注意粗纖維食物的補充。

做好口腔、皮膚、頭發等的清潔護理

篇9

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骨折需臥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齡45歲,平均臥床時間14天;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齡43歲,平均臥床時間13天。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方法

2.1分組方法: 將100例臥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氣墊床組)50例,實驗組(水袋組)50例,都進行常規的護理,觀察時間都為兩周。

2.2對照組病人給予氣墊床預防褥瘡,給以常規護理措施。

2.3實驗組病人給予水袋預防褥瘡。

方法一:將一次性乳膠手套裝水大約至2/3滿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壓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撐的作用。在手套頸部打上死結,一定要系緊避免水外滲。方法二:市面上也能買到水袋,將準備好的水袋分別由兩個或者三個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單包裹嚴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墊子,將其放在骨突兩側。同時為了滿足病人的舒適度,可以將準備好的水袋加熱到成人體舒適的水溫,放在骨突部位兩側,同時也應該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天氣情況和室內溫度等來調整水袋的溫度,如果水袋的溫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燙傷,而太涼則起不到促進局部組織的血運循環的作用,并且還有可能將病人的褥瘡加重的后果。

2.4效果評價:按照褥瘡評價標準進行觀察兩組病人褥瘡的發生情況,比較兩組病人使用兩種方法的舒適感體驗,以010級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

2.5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t檢驗,以P

3結果

表1兩組病人褥瘡發生率及舒適感測評結果(n=100)

4討論

4.1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發生的原因及機理:長期臥床患者體力極度虛弱、氣血虧虛,又因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氣血運行失暢,加之護理不當,致位于體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間的皮膚組織,甚至肌肉,因持續受壓,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組織壞死腐脫而形成的潰瘍。骨折臥床病人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性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是臨床常見并發癥之一。褥瘡本身不是原發疾病,大多是原發疾病未經良好的護理而造成的損傷,加重病情,延緩病程,嚴重者可一起敗血癥。褥瘡好發于受壓且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層較薄的骨骼隆突處,以及皮膚皺褶處,同時與臥位有著密切關系。褥瘡發生的原因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濕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營養不良或者水腫、感覺與運動障礙或者受限制病情、醫療護理措施的使用不當和護理過程中的不正規操作和翻身過程中用力過大造成皮膚破潰等等有關。都是造成臥床的骨科病人發生褥瘡的原因。

4.2基礎護理:隨時保持患者床單元清潔、干燥、平整,傷口滲液、滲血者應該及時跟換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氣墊床氣體的飽和,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應盡量使患者全身放松,減小心里壓力,除患側肢體制動外,指導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動水平移動更換,增加肌力恢復,指導家屬每隔1h2h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鐘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4.3水袋及氣墊床對預防褥瘡的作用及護理:本次試驗結果顯示,水袋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發生褥瘡的作用效果中與使用氣墊床的效果比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水袋預防褥瘡仍應注意加強觀察護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種骨骼牽引、石膏托固定、夾板固定的病人只能處于平臥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處,每兩小時更換一次部位,將骨突出處懸空。在肢體與肢體之間的骨突也應高度重視,需要用水袋墊在其肢體的骨突部位兩側,以防褥瘡的發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軟枕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切觀察受壓部位的血運情況外,還應注意水袋的質量,隨時注意水袋有無滲漏現象或者其他的問題,防止水袋內的水流出影響病人的病情,增加并發癥的發生。而氣墊床對有些部位不能夠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間,加上氣墊床的材質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時特別是體虛或者肥胖患者長時間臥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氣墊床的透氣性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時的排除,引起并發癥的可能,同時也間接性的增加了護理時間和難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傷口、小關節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膚組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護理。在預防骨科臥床病人褥瘡的作用中與使用水袋組的實驗組進行對比,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的作用相似。但對照組病人對使用氣墊床的舒適感體驗與實驗組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5小結

綜合來講褥瘡的好發部位與壓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濕、營養不良、感覺與運動障礙、醫源性有關。水袋靈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來靈活性大,隨著而變化,適用于各種骨折長時間臥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組織皮膚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進組織血液循環加快、減少局部組織持續長期受壓造成的缺血、缺氧、壞死現象,改善了骨科臥床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皮膚長時間的受壓,消耗大量的營養而引起軟組織皮膚壞死潰爛,大大改善了護理的工作量和護理質量,適合于各種長時間臥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適,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優點,適合各層次醫院的推廣應用。

篇10

寧養服務是由李嘉誠基金會在創辦的慈善醫療服務計劃項目,其宗旨是對晚期家居癌痛患者進行人文和醫學的關懷[2],它包括對患者癌痛的控制、其它癥狀處理及舒適護理、家庭社會支持以及家屬的照顧等,以緩解患者及家屬身心靈痛苦,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維護患者生存的尊嚴。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09年1~6月接受我院寧養服務的患者中隨機抽取139例,其中長期臥床(1-3個月)患者62例,具體情況見表1如下

1.2 方法

1.2.1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通過對護理活動和舒適的研究,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交往、靈性等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1.2.2 家居長期臥床癌痛患者常見護理問題(舒適問題)和舒適護理主要如下:

①接受寧養服務的病人都是經濟困難者,因無錢住院往往只能長期在家里調養,家境貧寒居住環境條件都比較差,特別是受傳統觀念和醫療知識缺乏的影響,家屬擔心癌癥病人會傳染,或者是顧慮患者枯槁的形象會影響家人的顏面、生活、心理等,而往往把病人安置在與家人或鄰居隔離甚至遠離的老房子里,這些房子很多為長期沒有人居住的平房甚至是泥房,里面陰暗且潮濕,再加上患者臥床不起,大小便不能自理,而家屬不懂得如何搞好患者清潔衛生以致房子里氣味難聞,家屬因此更加不愿接觸患者,這些行為不但影響患者的身體,對患者的心靈也造成嚴重的創傷,身心的痛苦形成了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適。我們上門探訪時,首先用誠摯的態度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向家屬宣教相關知識如癌癥是否傳染、癌癥晚期的表現、環境對患者心理和身體的影響等,增長家屬的護理知識和消除家屬的顧慮,宣教有利于病人安養的環境條件,說服家屬利用有限的條件創建一個清爽、采光和通風都良好的舒適環境供患者渡過人生最后的階段,使患者活得有尊嚴,生命有意義。

②晚期癌癥患者疼痛會直接影響其生理、心理、社會功能,而長期臥床又會進一步加重對患者的影響。因此,對晚期腫瘤患者控制癥狀、保持舒適已成為他們最基本的需要,而且有效的癥狀處理在改善晚期腫瘤患者QOL中最為關鍵[2]。依此必須按三階梯止痛原則給予疼痛的控制,在第一次上門探訪時即給予正確的疼痛評估,免費提供止痛藥,利用上門回診、電話巡診、再次探訪等方法進行治療跟蹤,以達到有效、持久的止痛效果。

③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家屬護理病人的護理知識不足或缺如,患者的衛生狀況差就會增加病人的不適和痛苦,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所以我們在床邊向家屬(主要照顧者)示教生活護理如口腔、床上頭發和床上擦浴等護理操作方法,督促主要照顧者按護理指導為病人進行護理以保持患者的清潔舒適。

④患者長期臥床不能自我調節,特別是肢體功能位置,必須要專人照料,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發生并發癥和肢體功能的退變。為此我們著重教會主要照顧者進行舒適護理,要求他們嚴格按舒適原則進行擺位、移位和翻身,維持肢體功能位置,促進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維持皮膚完整,避免壓瘡的發生。

⑤部分病人由于家屬護理不周使病人局部長期受壓產生壓瘡,對已產生壓瘡的患者,詳細地向主要照顧者教會創面護理方法,促進傷口盡快愈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2.3 效果評價 對患者接受服務前和服務2周后的生活質量進行測定,生活質量調查表采用我國孫燕教授改編的腫瘤病人生活質量調查表QOL評定標準進行測評[3]。

1.2.4 資料處理全部數據資料輸入SPSS9.0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2 結果

通過舒適護理后,家居晚期長期臥床的癌痛患者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見表1和表2如下。

3 討論

臥床癌痛患者由于癌痛的折磨而長期臥床以致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如飲食、起居、如廁等必須依賴他人來完成,也就是說需要家屬陪同照料,但由于大部分的家屬缺乏護理知識,對患者的護理無從下手,對患者的照顧無法到位,患者的身體不適得不到改善,甚至加劇,這就會對他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擊,惡劣的心情又必然加重身體的不適,這種身心的痛苦折磨形成了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擾亂家人的生活秩序,累及家庭生活質量的下降,甚至加速患者生命的結束。因此,進行舒適護理是提高臥床癌痛患者及其家屬生活質量的必要措施,通過寧養護理對主要照顧者進行舒適護理知識教育、指導、監督從而緩解患者的癌痛,解除患者由于臥床而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達到自我感覺舒適,防治并發癥的發生和加重,有效提升生存質量,改善患者自我形象,使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維護生命的尊嚴。同時,提高家屬對患者的護理能力,消除家屬的心理負擔,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維持家庭生活的有序和穩定,使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維持在能夠達到的最佳狀態。

總之,晚期癌痛患者,特別是臥床患者,在其生命末期實施舒護理使患者心情舒暢,自我感覺身體舒適,維持全身處于最基本的舒適狀態,從而提高生命質量,它可使逝去患者死而無憾,又使生者問心無愧,達到了生死兩相安的全人和全家的人性化的關懷,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玉,李金祥,陳偉,等,寧養療護[M]姑息醫學―晚期癌癥的寧養療護;2008:10-20.

[2] 閆玲,姜永親,王瑛.對249例癌癥患者癥狀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83-285.

篇11

根據臨床情況,本課題對一組病例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通過對20位病例的觀察、訪談、調查、總結,對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發現這些病人的手術及藥理治療很重要,而護理工作也同樣不能輕視。只有護理得當才能為他們的康復創造更好的條件。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護理要點

2.1 心理護理。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2.2 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 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 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創痛。

2.3.2 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 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 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予他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預防各種并發癥

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癥。

3.1 預防肺部感染?;颊哂捎陂L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進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 預防泌尿系感染。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 預防褥瘡。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 預防便秘。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颊邞喑运⑹卟撕透缓w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及營養,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 預防關節攣縮。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

3.6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對這些病例的成功護理,也為如何正確做好長期臥床患者的護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更多人做好這項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彩云,趙銀連.外傷性截癱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2年06期.

篇12

結論:維生素E按摩皮膚+按時更換可預防臥床病人褥瘡的發生。

關鍵詞:維生素E 更換 臥床病人褥瘡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069-02

褥瘡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發生褥瘡是護理工作中較棘手的問題,不僅因為它使局部組織損壞會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當其發展至壞死潰瘍期損壞可深達骨面,細菌極易進入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病人生命,影響患者后期治療,所以采取有效措施預防褥瘡的發生是臨床醫護人員對長期臥床病人急需解決的問題,我科對褥瘡高發人群在入院后采取用維生素E按摩容易受壓部位皮膚,按時翻身,避免褥瘡發生,效果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我科于2010年2月—2012年5月收住需長期臥床患者78例,年齡在60至78歲,平均住院天數33天,男性病人42例,女性病人36例,其中癱瘓患者患鼻癌2例,肺癌晚期3例,糖尿病1例、腦血栓后遺癥25例、老年性癡呆2例,腦出血15例,帕金森綜合征1例,肝癌5例,左心衰8例,肺心病失代償期16例,大小便失禁2例,均為褥瘡高發人群,入院時患者皮膚完整無受損情況。年齡,營養,家屬及護理人員對褥瘡重視性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按時翻身,注意病人營養,保持床鋪干燥,試驗組實驗組在上述方法基礎上用溫水洗凈雙手后,用溫濕毛巾擦凈患者皮膚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均勻涂摸于褥瘡好發部位骨突處,如臀部、兩側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結,肩胛骨、股骨大轉子、坐骨結節、膝、踝、足跟等部位,再取維生素E注射液2-3毫升于手掌心與另一手掌摩擦,摩擦至發熱發燙用大小魚際肌在以上部位輕輕按摩1-2分鐘,按摩過程中注意保暖,整個過程10-20分鐘,每日4—6次,4小時翻身一次。

2 結果

篇13

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 護理要點

2.1心理護理 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2.2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痛創。

2.3.2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他予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 預防各種并發癥。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癥。

3.1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預防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行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預防褥瘡 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預防便秘 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颊邞喑运?、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及營養,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預防關節攣縮 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3.6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