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圖書管理系統概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此系統使用Oracle數據庫,并在數據庫表級對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進行約束,保證數據庫中數據的正確性和安全性。后臺及部分前臺使用了Java語言進行編碼,用JQuery技術進行用戶前臺驗證和頁面的樣式設計,使用JS技術用于頁面功能的完善。系統主要實現對圖書館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為管理有關讀者、書籍、借閱和管理者的信息等。讀者信息管理既可以瀏覽讀者的信息,也可以對讀者信息進行維護;書籍信息管理可以瀏覽書籍的信息,可以對書籍信息進行維護;借閱信息管理可以顯示當前數據庫中書籍借閱情況,可以對借閱信息進行維護;管理者信息管理可以顯示數據庫中管理者的情況,可以對管理者信息進行維護。系統主界面模塊圖如圖1所示,分為圖書一覽、用戶管理、圖書管理、借書、還書、借書查詢功能,圖書管理分為增加圖書和修改刪除圖書。
2系統設計
2.1數據庫建表
根據系統概述中的各模塊需求,設計中主要創建了用戶表,圖書表及借書表。表1是用戶表及字段,主鍵是Id,usernae是用戶名,Password是密碼,Email是郵箱,In_dentify是身份。表2是圖書表及字段,主鍵是Id;bookname是書名,Author是作者,Classify是類別,Price是價格,News是介紹,Lendnum是可借本書,Lendys是可借天數。表3是借書表及字段,主鍵是Id;Book_id是書的ID,User_id是用戶ID,Borrow_date是借書日期,is_back是是否歸還。
2.2登錄頁面設計
圖2是登陸頁面設計流程圖,在登錄頁面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行判斷,驗證正確判斷身份,如果是管理員進入管理員頁面,如果是學生跳到學生頁面,如果驗證不正確,進入錯誤頁面,在錯誤頁面可以返回主頁面和進入注冊頁面。在注冊頁面也可以進入登錄頁面,同樣在登錄頁面可以進入注冊頁面。
2.3主頁面設計
2.3.1圖書一覽圖書一覽可以查看圖書館里的圖書信息情況,包括編號、書名、作者、類別、價格、簡介、存放位置、可借數量和可借天數。圖書一覽模塊通過form表單的action后的URL判斷交由Bookservlet處理,Boookservlet通過“/”截取最后一個字段,根據字段判斷交由對應的tobooks方法,tobooks方法查詢a_book表的圖書信息,然后反饋到圖書頁面,將數據庫信息陳列出來。2.3.2用戶管理用戶管理是管理員專有的一個功能,專門來進行用戶的信息管理。用戶管理頁面包括用戶編號、用戶姓名、用戶郵箱、操作,可以通過不同按鈕實現增加、修改和刪除用戶。增加和修改用戶通過輸入對應的user_id,判斷用戶id是否存在,不存在則重新輸入,如果存在,經過URL判斷交由Userservlet處理,增加用戶則在數據庫a_user中增加一個用戶的信息,修改用戶則在數據庫修改a_user中對應的用戶信息,然后跳轉到用戶管理頁面并顯示獲取到的用戶信息。刪除用戶直接點擊對應的用戶信息,同樣經過URL判斷交由Userservlet處理,在數據庫刪除a_user中對應的用戶信息。2.3.3圖書管理圖書管理頁面分為增加圖書和刪除圖書,修改圖書在刪除圖書里面。增加圖書模塊需要添加編號、書名、作者、類別、價格、簡介、存放位置、可借數量、可借天數。刪除圖書模塊會展示一些圖書信息包括編號、書名、作者和操作。圖書管理通過輸入對應的book_id,判斷書的id是否存在,不存在則重新輸入,如果存在,同樣經過URL判斷交由Bookservlet處理,增加圖書時在數據庫a_book中增加一個圖書的信息,刪除圖書時在數據庫修改a_book中對應的圖書的信息。2.3.4借書模塊和還書模塊借書模塊和還書模塊是圖書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都需要操作幾張表,不同的是還書會在數據庫刪除a_borrow中對應的借閱信息,并且在對應的圖書表里的可借數量加上一本,2.3.5借書查詢借書查詢展示的就是哪位用戶借的哪本書的數據,主要包括借書流水號、讀者姓名、圖書名、歸還日期、結束日期、是否歸還等信息。借書查詢交由Borrowservlet處理,分為管理員和學生,如果是管理員,在數據查詢中查詢所有的借閱信息,反饋給頁面。如果是學生,只查詢當前學生的借閱信息,反饋給學生頁面。
3結論
本文設計了一款較為實用的圖書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圖書查詢、圖書管理、用戶管理、借書、還書和借閱信息查詢的功能,提高了圖書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篇2
1 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管理現狀
在當前,傳統圖書館普遍將工作的重點放置于對知識、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等方面,并沒有認識到知識信息傳播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在信息時代環境下,如何將知識信息實現有效傳播是非常重要的。寧夏固原圖書館,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只能夠向一定范圍內的群眾提供服務,所服務的讀者較為有限。但是隨著網絡系統平臺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局限性,使得圖書館大大拓展了自身的服務范圍。但是隨著而來的問題,信息大爆炸使得現在網絡信息繁雜多亂,用戶需要在眾多信息來源中精挑細選,甚至無從下手,常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對象。這種信息泛濫的現象使得人們對于高質的信息服務有著迫切的需求。寧夏固原圖書館應該抓緊這次機遇,實現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向讀者提供高質服務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 寧夏固原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⑴展開讀者調查,優化資源配置。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對象,是圖書館開展活動所圍繞的重要主體。圖書館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對讀者展開各種調查,比如問卷形式、采訪形式,深入了解讀者的心理和需求。圖書館還能夠在讀者群中組建一些團隊,比如讀書協會,在這些團體內部發放調查問卷表,采取多樣化的措施來落實讀者調查工作,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匯總,持續性提高固原圖書館的工作效率,保證圖書館能夠更好地完成調查工作,得到足夠的反映信息和措施建議,為圖書館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⑵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寧夏固原圖書館來開展數字圖書館研究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吸取發達國家地區建設數字資源庫的經驗,要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手段,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找到適合自身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途徑。圖書館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盡量的采用國際化標準,對于并沒有根據相關標準組建的資源庫,需要充分的考慮數字項的描述,設置靈活的接口,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保證以后的數據信息轉換和銜接工作。圖書館在對數字資源庫進行整理加工的時候,需要注重其版權問題,真正的在根本上尊重知識產權,為我國數字圖書館體系的規范化、標準化和法制化管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⑶提升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指的是人們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水平,它不單純是一種能力體現,同時也是一種基礎素質。可以這么說,信息素質是信息時代環境下,圖書館館員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首先,圖書館員在信息獲取、收集、整理、使用、下載的相關信息活動過程中,需要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要自覺地抵制不良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環境中,圖書館員需要培養優秀的信息意識,才能夠更準確的把握信息,加深對信息的認識,不然將會對圖書館的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快速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寧夏固原圖書館需要定期的對圖書館員展開培訓,提升他們的信息應用水平,提高他們對信息的鑒定能力,更好的解決圖書館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圖書館培養高素質的館員,能夠更出色的識別網絡信息,能夠有針對性的對信息進行篩選和加工,向廣大讀者提供更為適用的服務,使得圖書館真正成為讀者獲取數據資源的導航者。⑷加強對多種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圖書館的根本在于信息數據。在現代化社會中,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是豐富多樣的數字資源庫,離開了數字資源談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無異于空口白話,沒有實際意義。寧夏固原圖書館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實現自身館藏資源的數字信息化,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庫不僅要包含中文信息資源,同時也不能放輕對國外專題數據的引進力度,明確自身館藏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建立相應的特色資源庫,才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贏取更多讀者的選擇。⑸樹立人文管理理念。在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中,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人文化管理。要構建和諧的管理文化,固原圖書館需要樹立人文管理理念,從根本上講人看成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對象,要注重對人本體價值的挖掘,要采取多樣化的措施來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圖書館內外部營造和諧的管理文化,以讀者作為圖書館服務中心,明確圖書館所開展的各項工作根本出發點是為讀者提供便利,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圖書館要樹立以圖書館員為本的管理理念,要培養服務創新的態度,要充分的尊重和關心圖書館員,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良好的治學態度來落實圖書館各方面的工作,解決管理運作過程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塑造良好的管理環境,不斷推動圖書館的信息化發展腳步。
3 總結
傳統圖書館的管理運作模式已經逐漸不適用于信息社會的發展需求,信息的傳播獲取變得更加便捷快速。寧夏固原圖書館需要緊緊跟隨時代,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能夠展開讀者調查,優化資源配置,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加強對圖書館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圖書館館員的信息素質,同時加強對多種數字化資源的開發,樹立人文管理理念,真正的使得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能夠實現共享,為廣大讀者所接收。
[參考文獻]
[1]鄧尚民,劉文云.信息資源規劃的重要性及其對策[J].情報科學,2002年06期.
[2]張玉鳳,梁曉天,王鳳翠.圖書館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年01期.
篇3
圖書館作為一種信息資源的集散地,圖書和用戶借閱資料繁多,包括很多的信息數據的管理,現今,有很多的圖書館都是初步開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計算機進行管理。根據調查得知,他們以前對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紙介質的手工處理,對于圖書借閱情況(如借書天數、超過限定借書時間的天數)的統計和核實等往往采用對借書卡的人工檢查進行,對借閱者的借閱權限、以及借閱天數等人工計算、手抄進行。數據信息處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錯;由于數據繁多,容易丟失,且不易查找??偟膩碚f,缺乏系統,規范的信息管理手段。盡管有的圖書館有計算機,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沒有發揮它的效力,資源閑置比較突出,這就是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的基本環境。
基于這種問題,有必要建立一個圖書管理系統,使圖書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程序化,避免圖書管理的隨意性,提高信息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能夠及時、準確、有效的查詢和修改圖書情況。圖書館必須進行信息化管理。
二、圖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2.1社會環境對圖書管理活動的要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豐富了現代生活,特別是電子產品的逐漸豐富,更是直接淘汰了部分傳統生活方式,比如電子書的應用就直接威脅著傳統書籍的發展。不管是隨身攜帶的手機,還是包括Kindle在內的專業電子閱讀工具,與傳統書籍相比,其便捷性和高存儲性的優勢十分明顯,所以社會對傳統書籍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少。面對這種狀況,一些新的電子書籍開始逐漸走進傳統圖書館,所以現在的圖書借閱已經由單純的傳統書籍借閱向傳統書籍和電子書籍并行過渡,如此一來,過去以傳統書籍為管理對象的圖書管理活動顯然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圖書管理活動中自然需要增加針對以電子書籍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活動,那么圖書管理自然需要創新。另一方面,科技創新與社會生活的融合,已經使如今的社會成為科技帶動的社會,掃碼、電子查閱等現代技術手段也正逐漸影響圖書管理活動,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技術的應用,實現與社會同步發展,圖書管理也需要創新??傊鐣h境對圖書管理活動的要求,是今天圖書管理創新的必要性體現之一。
2.2圖書管理活動發展的基本需求
我們一直在強調社會發展對圖書管理活動的影響,而事實上,圖書管理創新不只是社會環境下圖書管理活動的被動選擇,還應當是圖書管理活動發展的主動選擇。上文我們也已經提到,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的出現直接沖擊著人們的視覺感官,與傳統書籍相比,電子書籍的優勢較多,一是攜帶方便,二是存儲空間大,三是動態及聲音閱讀。這些優勢對于現代人的生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書籍面臨的壓力就比較大。傳統書籍管理是圖書管理活動的基本內容,所以利用圖書管理活動吸引讀者選擇傳統書籍,也是圖書管理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過去的圖書管理活動通過圖書細化及圖書便捷檢索等形式來吸引讀者,但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方式已經很難吸引讀者。所以說,從圖書管理自身的角度來說,圖書管理創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積極主動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管理水平
想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就離不開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圖書館的宗旨在于為教學、科研服務,應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并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圖書館適時服務和發展的關鍵就是圖書館館員,圖書館館員的自身水平直接影響到為讀者服務質量的基本素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圖書管理員,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充實和完善自己,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必須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能夠提高自己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為讀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做到使讀者滿意。同時,作為文獻信息中心前沿的圖書館館員,必須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涵蓋面,不斷完善自我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的實體或是虛擬資源,結合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圖書館提供全面的知識服務。知識服務主要是由基于分析和基于內容的參考咨詢服務、專業化信息服務、個人化信息服務幾方面構成的,使知識能夠綜合化、系統化、深入化,并能在此基礎上形成針對性和適應性更強的再生知識。
四、以館員為主體建立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
隨著圖書館服務水平的不斷進步,其衡量標準已不能僅限于圖書館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獻資料這些基本職能上。在現在信息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只有不斷的提高所有館員的知識及服務水平,才能做到使讀者滿意。館員提供知識和檢索的過程就是知識檢索技術的傳授過程及文化修養、服務水平的展示過程。為了保證讀者獲得有技術含量的文獻知識,圖書館館員必須充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包括圖書館學跟情報學兩方面。在整個互動過程中,館員跟讀者之間有非常特殊的關系,兩者既是相互教育與被教育,又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館員在其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其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讀者對圖書館服務水平高低的評價,所以一定要加強對館員的培訓,提高館員的管理水平。館員既是圖書館的主體,也是信息資源與讀者之間的傳遞者。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由于館員自身的修養跟能力不同,由此在工作上達到的效果也有很大差異,因此館員的作用不可忽視。為了使館員起到應有的作用給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就必須建立“以館員為主體”的現代圖書館管理理念。
參考文獻
篇4
RFID課程;應用型;課程改革
自2009年國務院將無錫列入國家物聯網創新示范區后,物聯網產業呈井噴態勢發展;伴隨著物聯網產業不斷擴大的規模,隨之而來的是對物聯網應用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持續增加的需求量。同時,在物聯網被國家納入“十二五”規劃之后,各地高校從2010年起相繼開設了物聯網相關專業,而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物聯網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
1RFID課程目前的狀況
RFID課程作為物聯網工程這種新興專業的核心課程,開課歷史很短,很多高校對其課程的建設也還在不斷地探索中,當前,一些重點本科院校將物聯網專業劃為自動控制類別,作為其核心課程的RFID課程也多是傾向于理論研究及其芯片設計方面,這需要學生有很好的電子電路等電子類課程的基礎,而我們學院是將物聯網專業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子學科,并且傾向于應用型本科教育,這就需要我們探索一種更合適應用型物聯網本科教育的RFID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2課程規劃
本課程是面向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本科生,RFID課程講解的內容以實用為主,在課程的建設中減少理論推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全面了解RFID基本理論,通過RFID系統的組成部件來掌握RFID應用技術及方法,能夠構建RFID應用系統。逐步培養學生掌握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系統集成設計及分析能力,并通過典型案例來了解RFID射頻識別技術在社會生產環節中的應用,為未來參加工作、增加就業競爭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1課程基本情況
武漢工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自2012年開始招收物聯網技術及應用方向的本科生,并于2014—2015學年春季開始開設了RFID原理及應用課程;從2013年起開始招收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至今開設了兩年。RFID原理及應用課程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踐實驗訓練有機結合,對學生的成績評定采用平時成績(占40%)和期末考核(占60%)相結合,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了考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以及實驗成績,期末考核以閉卷筆試為主。實驗教學以RFID的典型案例為研究目標,二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在教學手段上,采用PPT課件與黑板板書相結合,物聯網設備與模擬軟件相結合。根據每學年度的學生學習情況,年度期末考試情況,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時更新補充教學內容,尤其是實驗教學的內容,針對物聯網專業的學習,要為后期的專業課程做好鋪墊,同時充分利用學院網站,實現該課程的網上資源共享,網站包括的內容有教學大綱、教學課件、部分章節內容的教學PPT、習題庫及解答、微課錄像、課程錄像及課程討論等環節,通過網上資源共享以及學生的反饋信息完善課程的教學效果。
2.2課堂講授的內容及安排
本課程的課堂講授以理解并掌握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為主,目前本課程為40學時,其中24學時的理論課時,16學時的實踐學時。第一講,緒論(2課時)主要內容包括認識RFID技術,RFID識別技術與其他自動識別技術,RFID技術的發展;無線電信號的特征,無線電頻率;無線電頻譜的概念、特征,無線電傳輸的基本原理。這次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總體上了解什么是射頻識別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穿插一些圖片及公司產品和宣傳片,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并且激發學生對RFID技術的興趣。第二講,射頻識別系統(4課時)主要內容包括射頻識別系統的組成、工作過程,射頻識別系統的關鍵技術;電子標簽的組成、工作原理;讀寫器的組成、工作原理??紤]到學生對象是屬于計算機學科的,故而將工作原理部分更側重于基本概念的介紹。第三講,電磁場與電磁波(4課時)主要內容包括電場的概念、分類;磁場的概念、分類;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概念及其關系。這部分內容概念性比較強,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到RFID無線傳播媒介。第四講,天線基本概念與原理(2課時)主要內容包括三種典型天線的諧振電路,天線的作用,天線的工作原理;耦合天線的概念,耦合天線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場合;輻射天線的概念,輻射天線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場合。第五講,數據通信技術(4課時)主要內容包括編碼的定義,常用的編碼方法;數據和信號,信道,調制和解調;數據通信協議,數據加密與解密,數據的完整性;防碰撞算法,防碰撞協議,碰撞檢測。這講的前部分內容涉及到通信和電子專業相關課程,在這里主要是讓學生對這些基本的概念有所理解,課上重點講述防碰撞算法的思想和分類。第六講,射頻識別應用系統(4課時)主要內容包括應用系統分析,識別系統分析;實施策略,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應用系統運行與維護。本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應用系統中的一些基本的技術參數和應用系統的一些構建,尤其在實際操作中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參數,而要綜合考慮系統性能。第七講,典型應用案例(4課時)主要內容包括低頻RFID應用案例,高頻RFID應用案例,超高頻RFID應用案例,有源RFID應用案例;鐵路車號自動識別系統概述,系統意義以及系統方案設計。在這一講中會結合實驗項目中幾個比較典型的系統——考勤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和圖書管理系統。
2.3實驗教學的內容及安排
本課程的課堂教學積極采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授課,側重于實踐教學,物聯網工程實驗室配備了20臺武漢創維特CVT-IOT-V綜合實驗平臺以及20臺電腦,有125kHz、13.56MHz與微波應用下閱讀器、應答器和天線的設計,并提供了軟、硬件的實現方法等,在實際教學中,按照課時的需求,精心挑選了四個實驗內容,分別是125KHzRFID實驗、13.56MHzISO14443實驗、900MHzRFID實驗和RFID系統應用實驗,能滿足學生基本實驗的要求,也能為學生提高和設計性實驗提供環境。實驗內容的安排如下:
1)125KHzRFID實驗(4課時)125kHz卡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只讀卡,一種是可讀可寫卡。這個實驗包括通過使用CVT-IOT-V綜合實驗平臺識別125kHz只讀卡卡號,觀察只讀卡讀卡協議;對125kHz讀寫卡進行數據讀寫操作,觀察讀寫卡讀寫數據協議。實驗操作不是很復雜,通過成功實驗可以讓學生掌握125kHz只讀卡和讀寫卡操作基本原理,了解125kHz只讀卡協議和125kHz讀寫卡協議。在實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讀寫卡片的數據區分為16塊,每一塊有32位;塊0存放卡片信息及通用碼等,該塊為只讀塊;塊1存放卡片的身份識別碼(UID),該塊為只讀塊;塊2存放卡片密碼,該塊為只寫塊,為了保護卡片密碼,該塊在本平臺中不開放寫權限;塊3存放卡片保護字,用于控制卡片每塊的讀寫權限,該塊每一位都是一次性寫入,寫入后不可修改,為保證卡片正常使用,在本平臺中不開放該塊的寫權限;塊4存放卡片配置字,用于配置卡片每塊的加密情況,該塊可讀可寫,為保證卡片正常使用,在本平臺中不開放該塊的寫權限;塊5-塊15為用戶數據區,可讀可寫。
2)13.56MHzISO14443實驗(4課時)13.56MHzISO14443實驗包括ISO14443標簽尋卡操作實驗、ISO14443標簽密碼下載實驗、ISO14443標簽數據讀寫實驗以及ISO14443TYPEB讀取身份證卡號實驗等。通過實驗認識Mifareone卡;理解Mifareone卡操作基本原理;了解Mifareone卡通信協議和身份證卡通信協議。在實驗過程要注意的是:此處讀出的身份證卡號并不同于實際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已被公安部加密,需要相應的權限才能實現。
3)900MHzRFID實驗(4課時)900MHzRFID實驗包括了900MHz標簽功率設置實驗、對900MHz標簽進行標簽識別、對900MHz標簽進行數據讀寫。通過實驗可以了解到900MHzRFID卡的通信協議。
4)RFID系統應用實驗(4課時)RFID系統應用實驗包含了考勤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這三個應用系統的使用,分別針對125kHz只讀卡、ISO14443標簽、125kHz只讀卡/讀寫卡的應用。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三種應用系統的使用,同時能夠深刻理解到RFID卡在社會生產中的應用。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也可以增加一些擴充實驗內容,結合C#和數據庫的知識,開設RFID綜合課程設計,讓學生優化已有的應用系統或是開發出新的應用系統。前三個實驗主要是通過對三種不同頻率和協議的RFID卡讓學生熟悉幾種典型RFID卡的通信協議,第四個實驗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這幾種卡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可以利用CVT-RFID-III實驗系統開發實現各種自動化智能管理系統和物品跟蹤、識別、防偽、監控系統。在每次實驗教學中,都會花費將近1個學時的時間給學生講解有關實驗中涉及到的相關專業知識用來補充課堂教學內容,并會對實驗的相關內容及步驟進行說明。
3總結
通過一學期的課程教學,使得學生能夠較輕松地掌握教學內容,并且激發了他們對RFID應用的興趣,為后續地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只是從考核和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由于RFID技術是跨學科知識,其中有關原理和標準的部分包含了很多無線通信技術內容,學生們接受起來比較慢,而對于應用方面的內容,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相對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RFID技術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一個階段,這也為我們的課程內容的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還要不斷地補充本領域內新的研究進展和應用實例,并結合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反饋情況不斷地修正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不僅要加強實踐教學,同時也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競賽,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作者:肖丹丹 劉芳 單位:武漢工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系
參考文獻
[1]武漢創維特物聯網實驗箱實驗手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