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數字經濟與醫療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數字經濟與醫療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數字經濟與醫療

篇1

數字化為強化醫療質量管理、保持醫療質量穩定、促進醫療質量提高提供了先進、科學的平臺, 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的重要作用, 有的還發揮著根本性、革命性的作用。

1 建立完整的數字平臺, 提升醫療質量

1.1 診斷治療及時準確:通過建立集合化數字平臺, 改變檢驗和各種輔助檢查流程、數據后處理, 提高診療效率, 帶動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檢查、檢驗實現聯機及條碼采集, 無需人工轉抄及分診, 使檢驗和檢查更快速; 檢驗、檢查報告及影像結果網絡傳遞實現了零時間送達, 使結果更準確、更可靠。PACS 系統使不同的影像資料如 B 超、胃鏡、MRI 及 CT等資料可以網絡傳輸, 每個計算機終端都可以調閱, 進行對比, 為臨床醫生診療提供有效、準確的客觀依據。

1.2 醫療文書標準規范:醫療文書的電子化雖未改變其內容, 但其書寫形式發生改變。傳統手工模式下醫療文書的書寫的 “文字游戲”令管理者、工作人員頭痛。一些醫院門診處方、治療單、檢查報告單、申請單、住院醫囑、住院病歷等電子化模版的設計與使用,和無紙化傳遞徹底解決了由于書寫不清造成的收錯費、發錯藥的難題, 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減少了差錯, 使醫療文書更加科學、客觀。

1.3 醫護溝通清晰直觀:傳統模式下醫護之間只能靠書面或口頭溝通, 增加了溝通環節, 耽誤了工作時間, 影響了病情診治, 而利用數字平臺實現網絡溝通, 能達到清晰直觀, 不易遺漏、節約工作時間的效果。一些醫院將醫、護工作站連接在同一終端上, 醫生與護士不用見面就能完成醫囑的快速傳達和準確執行, 同時將移動醫生護士工作站 ( 移動 PDA) 引入臨床, 使醫護網絡化溝通更加快捷、便利, 整體效能達到最大化。

2 依托數字平臺, 自主創新, 變革醫療質量管理模式

2.1 流程最優化:信息化管理徹底改變了傳統作業流程, 為醫務人員提供網絡化工作模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了患者; 同時, 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獲取各種醫療信息, 及時做出科學決策。

2.1.1 掛號、咨詢、劃價、收費一體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 進行診療流程再造, 病人從掛號到出院結算、病案歸檔實現全程數字化管理。

2.1.2 分診排隊科學有序。為優化門診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一些醫院與北京聯信永益公司聯合開發分診系統。該系統集“患者隊列管理、醫生出診信息管理、醫護對講、信息顯示、自動語音合成播放、門診信息數據處理”等功能于一體, 消除了就醫排隊管理中存在的混亂無序現象。

2.1.3 患者候診時間縮短。影像報告集中打印, 集中領取,檢查檢驗報告單患者自助打印, 縮短病人就診等候時間, 提高工作效率。

2.2 全程可控化:規章制度與信息系統地有機結合, 使規章制度由 “墻化”變成強化。如醫生工作站的病歷質量監控、網上會診等功能,“迫使”醫生的醫療文書書寫、醫囑下達、診療操作、應邀會診等必須規范、及時、準確。

2.2.1電子病歷全程質控。病歷質控系統包括書寫時限和書寫質量監控兩個子系統。質控系統真正實現了病歷終末質控向全程質控的轉變。一是時限監控。自病人入院起就自動采集各項監控項目的時限數據, 持續在線跟蹤, 實時把各項監控項目的開始時間、截止時間、剩余時間、超時時間、完成時間、超時完成率反饋給醫生和質量管理科, 并可產生醫生、核算小組、科室的時限統計表和時限分數。二是質量監控。三級病案監測人員查閱醫生病歷時, 可將發現質量問題及時發送給醫生和護士, 醫生修正后再反饋給質控員, 質控員再次審閱和確認醫生的修正。

2.2.2 網上會診全程可控。一些醫院自行研發的會診系統, 解決了以往會診不及時或者不能達到會診目的的問題。會診申請由病人所在科室的醫生通過會診系統發往應邀會診科室,發出會診申請的同時, 系統自動開放病人的電子病歷, 應邀科室及相關人員當即收到會診邀請的提示。會診醫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用戶名和口令登錄會診系統, 調閱會診病人的電子病歷資料, 通過會診系統書寫會診意見之后, 會診醫生將會診意見發回申請會診科室。

2.3 安全最大化:

2.3.1加強藥品的使用管理。首先是根據抗生素特點、臨床療效、細菌耐藥性、不良反應以及本地社會經濟狀況、藥品價格等因素, 將抗生素分為三級使用和管理, 并設定不同級別醫師使用抗生素的權限, 系統限制每個醫生只能使用規定的抗生素。其次是在線提供權威的用藥咨詢。將“合理用藥監測系統”集成到門診醫生站和住院醫生站, 為醫生提供權威的在線藥品咨詢, 包括配伍禁忌、不良反應、作用、用途、劑量、禁忌癥、注意事項等, 保證合理用藥。

2.3.2 切實落實臨床科室醫療制度。利用數字平臺加強對醫務人員的管理, 如醫生值班排班表、醫生交班登記表、醫生接班登記表、疑難 ( 死亡) 病例討論登記表、病人出入院登記表、醫療事故 ( 差錯) 登記表等在網上進行, 便于管理部門全面掌握醫療制度落實情況。

3 結語

一些醫院運用醫療質量管理的軟件系統, 解決了傳統醫療質量管理模式下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足, 使得整個診療過程達到流程最優化、全程可控化、安全最大化和信息關聯化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1年3月~2014年3月住院的80例此類病癥患者進行研究。采用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Groh-a組和孕三烯酮組(每組40例)。排除其他高發率疾病患者,研究對象都符合手術指征,獲得患者與其家屬的同意。孕三烯酮組年齡30~49歲,平均(34.50±10.37)歲,Ⅲ期25例,Ⅳ期15例;GnRH-a組年齡(35.81±10.55)歲,Ⅲ期23例,Ⅳ期17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配合治療。

1.2方法 80例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儀器為storz電視腹腔鏡系列,使用雙極電凝刀進行解剖。術前要禁食禁飲,進入手術室后要建立靜脈通路,同時時刻觀察患者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手術中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病變位置和粘連程度進行治療,盡量保證盆腔內結構,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要疏通輸卵管,術后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所有術中獲取的組織送病理學檢驗。在術后組織病理學檢驗中得出結果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隨開始藥物治療,用藥前肝功能正常且無用藥禁忌證。GnuRH-a藥物治療。肌肉注射共3次,注射1次時長為4 w,3.75 mg/次;若注射治療后療效不佳可改為相同劑量4次,縮短注射時間,為每3 w注射1次。孕三烯酮治療,連續口服用藥6個月,2.5 mg/次,2次/w。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計數資料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殖激素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就診時FSH、LH、E2與PR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FSH、LH、E2與PRL均下降,GnuRH-a組患者FSH、LH、E2水平與孕三烯酮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 1年后緩解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手術治療內異癥可有效的清除病灶,恢復患者盆腔的生理結構,去除抗生育因子[2]。研究表明,內異癥雖為良性病變,卻有與惡性腫瘤類似的生物學行為,侵襲性和復發性很強,較為棘手。手術時,部分病灶難以去除,術后易復發。目前,多數學者主張腹腔鏡術后配合藥物輔助治療,降低或避免術后復發。孕三烯酮是一種合成的甾體激素,為睪酮的衍生物。GnRH-a可促進垂體釋放促卵泡素、黃體生成素,長期連續使用時,對垂體產生負反饋調節,致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減少,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下降,機體出現持續的低雌激素狀態,甚至降至絕經期水平,稱之為"藥物性卵巢切除",停藥后,卵巢功能恢復[3]。

本研究顯示,GnRH-a組用藥后雌二醇、促卵泡素及黃休生成素下降更顯著。腹腔鏡手術可發現微小病灶,分離粘連,除病灶,重建盆腔結構,不易損傷鄰近臟器,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手術時間短、術后出血少、術后住院時間短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但位于腹膜后的非典型或微小病灶及浸潤較嚴重的病灶單靠手術無法徹底地去除,導致其術后復發率高。因此,術后的藥物治療對消除或抑制殘存的病灶及防止復發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進一步說明Groh-a和孕三烯酮分別應用于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均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好[4],但Groh-a的療效較孕三烯酮更具優勢,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性激素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閃,張立蘭,趙麗芝.腹腔鏡手術分別聯合GNRH-a與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07:937-938.

篇3

數字經濟作為世界創新和包容性增長的動力,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政府的共識,而數字經濟戰略的制定往往會使得這些國家在數字信息革命浪潮下占據國際制高點[1](衡量數字經濟主要是基礎技術設施、IT和通信部門投資、電子商務和寬帶普及率等)。2016年舉辦的杭州G20峰會,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主持并起草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如今,全球約有25億人連接互聯網,預計2020年互聯網用戶將增加到40億人,2016年G20集F成員互聯網經濟規模達到4.2萬億美元,平均E-GDP增長率為4.2%,超出其GDP平均增長率5%以上。2010―2016年全球E-GDP平均增長率為11%,發達國家為8%、新興經濟體為18%。在數字經濟不斷驅動下,全球有28個國家制定了數字經濟戰略,分別是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埃及、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雖然一些國家并未制定整體數字經濟戰略,但數字經濟內容被包含在國家寬帶戰略、電子政務戰略和網絡安全戰略和國家創新戰略之中。數字經濟將是未來增長最快,也最具潛力的領域。

一、全球ICT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背離

縱觀全球主要國家信息、通信和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產品貿易,其整體貿易中比重普遍出現下降趨勢,這與經濟全球化下生產網絡的片段化和分散化趨勢比較吻合[2]。與此相反,ICT服務貿易占各國服務貿易比重卻普遍呈現上升趨勢,表明ICT服務貿易對各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在不斷增強。

貨物貿易方面,從出口看,2013年ICT產品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中國、韓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色列、愛沙尼亞、荷蘭、美國和日本(如下頁表1所示)。與2000年相比,有6個國家ICT產品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別是智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中國和俄羅斯。從進口看,2013年ICT產品進口占整體進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美國、荷蘭、日本、愛沙尼亞、韓國和瑞典。與2000年相比,2013年有六個國家的ICT產品進口占整體進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別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

服務貿易方面,從出口看,2013年 ICT服務貿易出口占整體服務貿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印度、法國、愛爾蘭、中國、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較2000年相比,2013年有4個國家的ICT服務貿易出口占整體服務貿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分別是印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亞和冰島;而增長較快的國家則分別是愛爾蘭、比利時、巴西、西班牙、中國、芬蘭和盧森堡(見下頁表1)。

二、全球ICT服務業增加值的貢獻

選取上述38個國家的最終ICT服務業需求作為研究對象,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國家、非OECD國家、中國、印度、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ICT服務業對該38個國家的最終需求的滿足程度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ICT服務業自我增值貢獻占比偏高且自給自足模式明顯

在全球生產片段化趨勢下,ICT服務業增值的自我貢獻部分占整體需求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以OECD國家平均值來看,由1995年的75.73%下降至2011年的71.91%(如下頁表2所示)。雖然呈現出小幅度下降,但是階段性平均值一直在70%以上;相對于OECD國家,BRICS國家(包括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ICT服務業增值的自我貢獻占整體需求比重則同樣較高,由1995年的79.75%上升至2011年的82.89%,中國增幅相對較大,由1995年的84.29%上升到2011年的91.86%。ICT服務業的自我貢獻率較高往往代表著該類服務業封閉度相對較高,其國內呈現典型的自給自足[3]。

(二)ICT服務業增值貢獻表現出顯著的區域集中性

以澳大利亞為例,1995年其ICT服務業自我增值為114.22億美元,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別為110.44億美元、100.13億美元、159.34億美元、219.25億美元、215.84億美元和292.14億美元,2000―2011年平均增速為20.73%,相對于全球對澳大利亞貢獻的平均增速20.67%基本持平。但是,中國在其中所體現的參與度卻較高,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51.45%,2011年中國ICT服務業對澳大利亞最終需求的貢獻值達到4.05億美元。OECD國家ICT服務業對澳大利亞整體需求的貢獻年均為7.99%,非OECD國家對其年均貢獻為4.93%,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為APEC)國家則為7.82%,東盟國家是1.93%,北美自貿區國家是2.13%。

(三)發展中國家ICT服務對中國需求貢獻的地域集中度和發展相似度較高

在對中國貢獻較大的國家或集團中,APEC國家、東南亞國家和東亞國家位居前列(如本文表3所示)。相對于1995年的ICT貢獻值,2011年ICT貢獻值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德國、馬來西亞、英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但從增長速度來看,排名靠前的均為發展中經濟體,分別是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ICT服務業對中國貢獻的增長速度較慢,如西班牙、荷蘭、法國、日本、美國、德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可見,發展中國家的ICT服務對中國的貢獻增速遠超發達國家經濟體。

三、全球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實施路徑

從供給側角度看,上述實施數字經濟戰略的28個國家努力改善、提供通信技術設施質量,促進信息通信技術領域變革[4],其目標共性主要體現在:支持信息通信技術部門研究和開發,促進信息通信技術標準建立,吸引風險資本投資對信息通信技術投資,加強信息通信技術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5]。各國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實施路接幸韻錄父齜矯媯

一是普遍加強國內ICT基礎設施建設。各國普遍將國內寬帶容量和速度,提高寬帶覆蓋面積進而更好連接較為偏遠的地區。這些國家對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都設定了目標,比如,加拿大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3.5億加元使至少28萬個加拿大家庭的寬帶接入速度達到5兆比特每秒;美國國會考慮60億美元的聯邦撥款計劃,以支持國內建設無線、互操作的寬帶公共安全網絡。提高寬帶基礎設施的彈性和適應性可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6],這些國家通過建設包括海底電纜在內的國際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或者區域分布數據中心以鼓勵和支持建設互聯網的分布交換和備份系統[7]。

二是加速ICT新技術、商品和服務創新。這方面內容包括加速ICT研究和開發項目的培育,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是技術投資的優先領域,如開發超級計算機、發展云計算、深化大數據和信息網絡分析;促進區域性或全球性ICT標準統一[8],例如,歐盟為了實現成員國任何新的IT設備和應用程序、數據存儲和服務的無縫交互鏈接進入,啟動了互操作性標準建設;鼓勵吸引外國資本對ICT領域進行投資,有些國家通過引入全球性競爭較強的風險投資改善ICT產業投資效應,或者鼓勵初創型企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或者有針對性支持ICT創始公司在本國設立企業等[9];擴大ICT產品和服務出口,例如墨西哥數字經濟戰略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IT設備出口國,并且IT產值要在全球居第四位。

三是建設數據開放和電子政府。數據開放的重點主要是政府以及公共部門的數據向民眾開放,為民眾和企業提供跨境數據服務[10]。通過建設一站式的電子商務網站,能夠確保政府公共部門可以在一定權限下進行數據訪問,實現普通商業數據為國家層面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撐[11]。一些國家也通過建設數字信任來完善國家管理,例如建立居民數字身份識別和電子審批系統等。

四是開展數字身份和電子認證。公民電子身份體系建設,包括移動數字身份體系、推進公民電子身份識別認證跨境下的可操作性。政府通過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高度安全和有效的電子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以便為公民和私營部門提供移動設備參與下的高效和可使用性[12]。同時,加強個人和機構數字號碼的分配和設計,以便系統快速準確地對身份識別和驗證。根據目前對于數據需求特征,合理合法設置行業數據知情標準,以確保政府可以對需要了解的關鍵行業數據進行獲取、分析或者公開[13]。另外,開展電子文檔驗證服務,例如數字簽名驗證。

五是維護數字隱私和安全。數字信任是數字經濟戰略的目標和核心所在,而隱私保護是建設數字信任的基礎。上述各國數字經濟戰略幾乎都涉及隱私保護問題,并將隱私保護視同于知識產權保護行為。其做法主要有:提倡公司在使用和公布傳播信息資料的自律性,公布和踐行數字公民行為準則[14];出臺最先進最有效的法律制度來保護公民和企業的核心敏感資料,比如為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專門成立機構來檢測ICT技術的進步和技術形式的變革,及時修訂落后法律和規章制度以符合技術進步要求,并且對已違反法律規定的相關方面實施制裁和懲戒;開展數字風險監測和預防研究,比如,政府與研究機構致力于開發和利用創新的網絡安全監控系統,大力支持網絡安全的相關研究等。

六是促進ICT與教育、醫療和運輸結合。在加強ICT與教育融合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和改進駕馭系統的有效性,重視對教育機構的數字化建設投入,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推廣和改善在線學習環境,為方便民眾在圖書館使用相關數據而提供的個性化學習輔助或高效快捷的寬帶解決方案。在ICT技術手段與醫療體系結合方面,加速遠程醫療系統建設,提供在線健康和醫療保健預定,全面普及建設老年人等醫療電子檔案,擴大遠程醫療保險和福利范圍,匯總研究和分析遠程電子醫療出現的醫療糾紛以及制約電子醫療推廣的制度障礙[15]。在ICT與運輸物流結合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創造一個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的道路交通體系。

七是促進信息包容和提升數字職業技能。促進信息包容方面,不斷擴大對寬帶接入服務不足的地區進行扶持,特別是輔助家庭弱勢的社會群體,政府加速推進全民數字素養水平,提高網上風險自我防范意識教育、網上機會識別能力和捕捉能力[16]。提升數字職業技能方面,提升數字化素養以幫助女性回歸工作崗位,以Web為基礎對勞動力進行培訓、加大對數字培訓機構公共資金支持,擴寬與數字技術相關的課程,提高ICT技術培訓課程的數量,提高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畢業生數量和水平,以及提高政府公務員數字技能。

四、對中國制定和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啟示

全球金融危機后,新興國家日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而我國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同時,應積極從供給側角度制定和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并逐漸推動數字經濟成為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引擎。從以上主要國家實施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核心和實施路徑看,可對我國數字經濟戰略的制定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培育國內數字市場。我國應大力培育國內數字經濟良好的生存環境,在數字經濟的管理上,政府監管和引導定位不是放松而是加強,在為數字經濟參與方提供開放數據共享平臺的同時,提供公開透明、法制化的市場環境。通過共享基礎數據源方式促進數字經濟參與方享有平等市場準入地位,進而降低參與的進入壁壘,擴大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是大力發展ICT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要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寬帶服務支持,更要加快對最先進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斷跨越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鴻溝,努力ICT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和主導權。建立國內統一的高標準的ICT技術設施網絡,為國內創新型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數字信息共享和分享型支持。

三是加速ICT新技術和商品及服務創新。我國應為數字技術的革新項目提供資金激勵,并建設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共享開放式平臺,這要在研發領域率先實現數字和信息的開放共享,降低企業數據重復搜集和數據庫建設的成本。

四是建設強大的數字開放平臺,促進電子政府服務體系的形成,不斷豐富服務層次和內容,全面鋪開數字城市網和智慧民生服務體系建設。

五是開展公民和企業數字身份數據庫建設。大力拓展數字身份的識別和認證體系建設,為深化公民和企業的其他相關數據的采集形成構建平臺。

六是繼續加大維護數字隱私和數字安全。大力開展確保數字隱私和數字安全的技術研發,高度確保對數字經濟參與者的數字信息保護。

七是促進ICT與其他民生領域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切實可行的實用性技術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用數字經濟改善民生領域或助推其他產業,如智能制造業發展。

八是通過人力培訓和開發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參與者的數字職業技能水平,強調數字經濟的普惠性,特備是要重視和實現對弱勢群體的數字包容支持建設。

參考文獻:

[1] D.W.Jorgenson,MS Ho,K.J.Stiroh.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5):453-470.

[2] J.Jalavaa,M.Pohjolab. The roles of electricity and ICT in economic growth: Case Finland[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8,

(3):270-287.

[3] M.L.Mueller,Y.Park,J.Lee,T.Y.Kim.Digital identity: How users value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identifiers[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06,(4):405-422.

[4] W.D.Nordhau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New Economy[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2,(2):211-244.

[5] P.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2-1037.

[6] P.A.David.The Dynamo and the Computer: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2):355-361.

[7] 何梟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及我國的戰略抉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3,(3):39-43.

[8] 閆世剛.數字內容產業國際發展模式比較及借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104-107.

[9] D.W.Jorgenson,KJ Stiro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109-115.

[10] S.D.Oliner,DE Siche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5):477-503.

[11] 李忠民,周S穎.美國數字貿易發展態勢及我國的對策思考[J].全球化,2014,(11):60-72.

[12] 李忠民,周維穎,田仲他.數字貿易:發展態勢、影響及對策[J].國際經濟評論,2014,(6):131-144.

[13] 張娜.我國數字經濟現狀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0):22-23.

[14] 彭德雷.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與中國路徑選擇[J].亞太經濟,2015,(2):39-44.

[15] K.J.Stiroh,J.Baldwin,S.Greenstein,B.Hobijn,M.Orl. 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 [J].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篇4

A醫院大型醫療設備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于2010年年底達到折舊年限,為了解設備總的運行效益情況,現通過對設備折舊費、人力成本、耗材支出、藥品費等數據的綜合計算,得到設備的年投資回收率和運行狀態評價,以及投資回收期和回本期效益評價,從而對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1基本情況

A醫院于2004年9月份以563.75萬元人民幣購入一臺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型號為AXIOMARTISTA,經過近3個月的安裝調試及試運行,于200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按醫院新財務制度的規定,醫用X線設備的折舊年限為6年,為此,該設備于2010年年底達到折舊年限,目前該設備仍在運行中。現擬從經濟效益方面入手,對其折舊年限內的運行狀況進行科學的分析,以了解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運行效益如何,以及其投資成本是否已全部收回。

2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2.1資料來源本文收集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運行有關資料中,設備原值、維修投保資料由該院器械科提供;人員成本由人力資源辦公室提供;房屋折舊費、辦公費、消毒費、分攤醫院管理費由財務科經濟核算辦公室提供;水電費由后勤保障科提供;設備工作量、收入、開機時長、耗材費、藥品費由設備使用科室――介入導管室提供。

2.2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投資收益率法和投資回收期法來分析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投入使用后的效益狀況。

3效益分析與結果

3.1投資收益率法投資收益率法是指該醫療設備每年獲得的凈收入與投資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投資收益率=(醫療設備凈收入/該醫療設備投資總額)×100%[2]。投資收益率越高,其經濟效益越好。

根據相關資料[3],大型醫療設備利用率可轉化為設備運行狀態,并對其進行評價如表2所示:

表2大型醫療設備按利潤率運行狀態評價表

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05年~2010年的收入、支出、收益狀況、設備年收益率、運行狀態評價如表3所示。

表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05~2010年投資收益率效益評價表

a示含2009年設備維修投保費30萬元;b示含2010年設備維修投保費40萬元。

結果表明:設備投入使用前三年效益很不好,基本處于收不抵支的狀態;至2008年設備效益因工作量增長雖然有所好轉,但年收益率并不高;設備2009年、2010年的工作量大幅上升,設備收入增長不少,設備運行表現不錯。總體來看,至2010年底設備已達到折舊年限,距離其使用年限也越來越近了,但設備總收益卻為-80萬元,若設備能以2010年的運行狀態運行,則有望于將來一年內實現設備總收益為正。現對收入最好的年份即2010年度的運行狀況進行趨勢分析,如表4所示:

表4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10年收入分項趨勢

結果:從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10年運行情況可以看出,除4月份運行狀況差外,10月份和12月份運行狀況良好,而其余各月運行狀況都很一般。在可預見的將來,該設備運行狀況雖然會有所好轉,但總的來說,該設備預計未來經濟效益不會太好。

3.2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回收期法是根據收回醫療設備投資成本所需要的時間來進行的經濟效益分析方法。計算公式為:投資回收期=醫療設備投資總額/該醫療設備年回本額。公式中, 設備年回本額=設備凈收入+設備已計提折舊額。醫療設備年凈收入是指該醫療設備全年業務收入扣除一切相關費用(主要為耗材費、維修費、籌資利息、藥品費、人員費、水電費和折舊費等)后的凈值[2]。投資回收期越短的醫療設備,其經濟效益越好。

根據相關資料[4],大型醫療設備單價與其對應的回本期效益等級評價標準如表6所示:

表6大型醫療設備按回本期運行狀態評價表

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這6年的收入、支出、收益狀況、年回額、設備投資回收期、回本期效益評價如表6所示。

表6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05~2010年回本期效益評價表

a示含2009年設備維修投保費30萬元;b示含2010年設備維修投保費40萬元。

結果表明: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2005、2006年運行效益很不好,年收益和年成本回收額均為負,若按這兩年收益計算設備回本期,那么,該設備永遠無法收回投資成本;設備2007年效益有所好轉,雖然年收益仍為負,但設備成本能收回一部分,若以該年效益計算設備回本期,雖然仍無法在折舊年限內收回成本,但能在設備使用年限內收回設備投資成本;2008年設備運行狀態也一般,但以此狀態運行能在折舊年限內收回投資成本;2009和2010年設備運行狀況良好,若以這兩年的狀態運行,均能在較短時期內收回設備成本。

4 討論

4.1設備使用現狀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使用現狀良好,目前使用現狀是:月均工作量為100余例,月均收入超過100萬元。盡管該設備已達到折舊年限,但設備仍在運行中,且設備性能還不錯。

4.2設備成本回收情況A醫院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來,6年來成本回收額=設備凈收入+折舊額=-79.368萬元+563.75萬元=484.382萬元。此設備購買時一次投入563.75萬元,可見設備成本仍有近80萬元未收回。

4.3設備投資回收期滯后的原因分析⑴人才資源配備情況。A醫院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投入運行,由于該院心內科的心臟支架介入治療技術并不成熟,介入手術的開展幾乎全部依賴于外請專家,這為該院大夫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醫院為該設備的投入也增加了。其次,醫院也派出大夫去各知名醫院進修學習介入治療技術,這些都導致設備人力成本加大。不過,經過近兩年的努力,A醫院成立了能獨立開展心臟介入治療手術的、技術精湛的醫療團隊。⑵相關科室業務開展情況。相關科室業務的開展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收入的關鍵因素,A醫院心內科、腦內科、腫瘤內科等在設備運行初期很多與造影、介入治療相關業務尚未開展,其次,由于科室缺少業務骨干,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導致診療人數少,從而直接影響了該設備的工作量。近幾年來,通過各方努力,該院心內科、腦內科等科室發展迅速,也開展了許多介入、造影治療新業務,如開展介入治療癌癥、血管和脊柱腫瘤、腦血栓、膽道疏通等治療項目,從而大大提高了A醫院數字減影造影設備的使用率。⑶設備收費價格關系。從該設備的收入組成情況可以看出,耗材收入占設備總收入的75%左右,藥品收入占15%左右,手術收入才占總收入的10%左右,而耗材和藥品又對應高額的成本支出,只有手術收入才算是設備的純收入,這就是為何設備收入高而效益卻不好的原因。其次,介入手術治療中的高值耗材如支架等動輒好幾萬元,高昂的治療費用是導致設備治療人數少的一大重要因素。⑷市場競爭因素。A醫院所在地區屬另外一家大型醫院心內科發展最好,其技術力量雄厚,這對于A醫院介入治療發展來說是一大挑戰。其次, A醫院所在地距離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較近,經濟條件稍好的患者都會選擇去大醫院進行治療,畢竟心臟等介入手術技術難度和風險都比較大,這種形勢對A醫院數字減影造影設備來說又是一大沖擊。

5建議

從設備社會效益方面來看,該設備在醫院科研及新業務的開展方面作用重大。其次,從設備經濟效益方面來看,經過以上分析可知,到目前為止,即使設備已達到折舊年限,設備投資成本仍未收回。不過目前設備效益有所好轉,若按照此良好的態勢發展,設備有望在使用壽命內收回投資成本。其次,隨著設備的老化,其維修費用會不斷增加,A醫院是通過購買設備維修保險來規避設備維修風險的,那么,以后設備支出中的維修費支出也會不斷增長。A醫院是繼續使用這臺設備還是購進新的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還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投資分析。

總的來說,為避免目前設備效益差的情形再次發生,A醫院應吸取教訓,加強設備購置前的論證分析,切勿盲目購進大型醫療設備。其次,對于現有各醫療設備應盡力開發利用其所有功能,使醫療設備達到其最大使用效益。

致謝:感謝在此文創作過程中為筆者提供各種設備信息的A醫院工作人員。

參考文獻

[1] 劉李.大型醫療核磁共振設備的目標管理和效益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06,2(26):56-58

[2] 王馨.醫療設備的效益分析[J].醫療裝備信息,2006,21(4):37-38,52

[3] 程天河.醫院內部大型醫療設備效益審計探析[J].醫療裝備,2004,17(11):26-27

篇5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對事物能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或指學習、記憶、思維、認識客觀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維能力。而這就必須具備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務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簡單地說就是讓城市更聰明,本質上是讓作為城市主體的人更聰明。它是通過互聯網把無處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體的傳感器連接起來形成的物聯網,實現對現實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計算技術對感知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和分析,實現網上“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的無縫連接,并發出指令,對包括政務、民生、環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活動等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化響應和智能化決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目前眾說紛紜,但還是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句話[3],即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深度整合、協同運行、智能服務和激勵創新。這6個方面中的每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對現實城市的全面、綜合透徹感知和對城市運行的各種信息系統的實時感測,就不可能有面向現實城市的正確判斷和決策;沒有無所不在的傳感器的全面互聯并實現感知數據的智能傳輸和存儲,就不可能發揮透徹感知的后續作用;沒有對多源異構空間數據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從海量數據中獲取知識,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數據服務,信息共享將成為一句空話;沒有基于網格環境的城市各個要素、單元和系統及其參與者的組織和高效的協同運行,就不可能達到城市運行的最佳狀態;沒有云計算這種新的智能服務模式,就不可能為人們提供各種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個性化服務;沒有激勵創新機制,就不可能為政府、企業和公眾提供科技和業務創新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實驗平臺,也就不可能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3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兩者一脈相承。數字城市是城市的數字化,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數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華。這里,使用“演化”一詞是采用隱喻方法,以達爾文的“生物進化”隱喻數字城市的科學演化、技術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學層面上,數字城市可以理解為“現實城市”(存在物)的“數字空間”,而智慧城市則可視為“數字城市”的“智能空間”,其科學目標是實現由數字到信息再到知識的轉化;從技術層面看,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的物聯化、智能化,是現實物理世界、互聯網虛擬世界與物聯網智能世界這“三個世界”的無縫連接、相互疊合構成的面向未來的全新城市形態;從工程角度看,“現實城市”建設、“數字城市”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都屬于工程活動的范疇,由“現實城市”工程到“數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質上是工程演化過程。城市建設的科學演化、技術演化與工程演化是相互關聯的。所以,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既有連續性又有差異性,數字城市是數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數字化是基礎,智慧化是靈魂。當然,這并不等于說只有建設好了數字城市才能建設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學者認為的那樣,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稱之謂智慧數字城市[5]。

    3數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實現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個總體解決方案。如圖1所示,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由智慧基礎設施層、智慧服務公共支撐層、智慧服務層和智慧服務應用層等組成。圖1 智慧城市總體架構由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可知,實現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個關鍵技術。

    3.1傳感器網與物聯網感知感測技術傳感器網與物聯網技術,是智慧城市實時獲取現實城市各類信息的基礎。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傳感器網獲取的地理空間數據,連接被植入城市物體和運行信息系統的傳感器形成的物聯網獲取的感知、感測數據,通過互聯網傳輸到智慧城市云計算中心進行整合處理并存儲管理。沒有實時、動態的現實城市的海量數據,智慧城市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網絡與傳感技術把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

    3.2云計算技術云計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數據處理的智能平臺,對上提供虛擬支撐,包括計算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云計算是一種新的計算模式,它通過虛擬化技術把計算資源、數據資源等管理起來,組成一個龐大的資源池,并將其作為服務通過互聯網傳輸給用戶。“云”就像是一個“發電廠”,只是它提供的不是電力,而是計算機的計算、應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務。只要通過網絡進行連接,并得到授權,你就可以使用這些能力和資源。

篇6

目前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已是大勢所趨。如下主要圍繞醫療設備如何實施數字化管理展開探討。

一、醫療設備實施數字化管理的主要內容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院數字化建設與醫療設備自身數字化也在飛速地發展,其已經成為了醫院管理方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對醫療設備進行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

(一)醫療設備檔案數字化管理

對醫院設備檔案進行數字化管理時需要運用各種高端技術比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大型數據庫技術以及電子高速掃描等從而能對原始的檔案資料進行飛速地數字化處理。此外,醫療設備檔案數字化管理還對建立起極具重要作用的檔案信息大型數據庫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其可以實現快速地收集和整理醫療設備檔案中各種文稿資料的相關數據。

(二)醫療設備數字化維護管理

數字化醫療設備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安全可靠的性能以及全面的功能在醫院的診斷治療過程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中國和世界其它各國常用的醫療設備數字化維護系統通常都與醫療設備的驗收、維護以及報廢等醫療設備維護保養管理工作相關,其通常利用臨床醫學工程師收集的相關設備技術方面的資料和信息,然后在對醫療設備進行管理時,例如,驗收和維護等,將計算機的原始信息輸入進去。現在,中內地已經出現眾多醫院在醫療設備維修上進行網絡化管理。目前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正在快速地發展,設備的維修已不僅僅只是局限于現場維修,而是對遠程維修也提出了要求,同時這也是未來醫療設備數字化維護管理高速發展的必然方向。

(三)醫療設備質量控制數字化管理

對于醫療設備質量控制管理,醫院不同級別的人員都要認真對待,并加以重視。這樣才能對醫療質量有所保障,使因醫療儀器而造成的醫療事故得以減少。用前檢查、質量檢測以及計量檢定是目前常用的質控手段。在這當中,醫學計量是質量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醫療設備的質量控制和保證給于了技術參考和技術保障,讓多參數測試技術和軟件測試技術得到了發展。現代信息化技術已經相當發達,可以對其進行好好地利用,從而實現對醫療設備質量控制進行數字化管理。總之,醫療設備質量控制數字化管理發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讓信息資源共享成為現實。

二、數字化管理技術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我國醫院數字化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技術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一)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中條形碼技術的應用

條形碼技術作為一種信息儲存和信息傳遞的技術,主要是依靠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慢慢發展起來的。或者我們可以說,其是在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實際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具備了編碼、制作、識別、數據收集與整合、傳輸等眾多功能。醫療設備的原產國、制造廠家、名稱、生產日期以及類別等相關信息都可以在條形碼中一一體現出來,所以,在對醫療設備進行檔案管理時應用到條形碼技術是一種十分有效和便捷的方式,除此之外,條形碼技術的應用還可以使醫院對醫療設備進行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成為現實,從而使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都可以得到相應的提高,并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的減少。目前,在對醫療設備進行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條形碼技術已被我國多家醫院引進,例如北京積水潭醫院等,并且最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中RFID技術的應用

RFID技術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它的原理是運用射頻信號自動地對目標對象進行識別并獲取其相關的信息。與條形碼技術相比,RFID技術有許多的優點,比如,掃描十分快捷、經久耐用、穿透能力強以及記憶儲存容量大等。所以,RFID技術在醫療設備管理領域深受歡迎并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在對醫療設備進行數字化管理時,應用到RFID這一技術不僅能夠避免因一些不確定因素使設備檔案遭到破壞或丟失的現象,還能夠對設備巡視檢查和維護工作的疏忽遺漏問題起到預防作用。此外,每當與醫療設備有關的糾紛問題發生時,也能夠清楚地劃分責任,究竟是由于人為原因還是設備問題造成的。目前,中國許多家醫院在對醫療設備進行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已經試探性地應用到了RFID技術。其中,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臨床醫院等單位合作經過不懈努力開發的醫療設備射頻識別(RFID)綜合管理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利用這一系統,就可以把醫院內部全部設備的電子檔案建立起來,名稱、型號、廠家、編號、類別、技術支持信息以及保養維護時間等都將存在該設備電子檔案中。這樣不但可以使臨床科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還可以幫助相關檢修人員減少他們在修理和維護設備上的時間。

(三)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中遠程維修技術的運用

遠程維修可以說是通過遠程網絡和一些其他硬件的協助,產品制造商和有關專家對不在同一地域的客戶的產品進行遠距離的狀態檢測和遠距離的診斷以及維修指導的一門綜合性技術。這門技術主要是依靠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專家系統等其它技術從而讓裝備的狀態檢測、故障診斷、維修指導以及備件物流配送等遠距離修復和指導成為現實。此外,遠程維修不僅僅保留了傳統維修方式的優點,同時也對現有的資源進行了整合,使資源的共同分享和利用具有現實可行性,有效地縮短了設備維修時間并大大縮減了維修所需要的開支。當前,在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中,遠程維修技術的應用還是不夠理想,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和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其中相對比較完善的應用方案并不多見,一般在很少的大型設備上,我們才可以看見個別醫療器械制造商主動對其提供額外的遠程維修服務。

三、結語

現在醫院朝數字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已是鐵板釘釘,網絡的應用也逐漸完善。這對提高醫院醫療效率、減少運營成本、完善就醫環境以及緩解醫療資源稀缺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最后將有利于醫院在同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目前,醫院正朝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其應該建立一套完善以及實用的醫療設備數字化管理體系,這樣才能與醫院數字化建設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最后對發展醫院數字化建設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篇7

消費的提升需要通過加速工資增長來推動,同時需要輔之以生產力的更快提高。因此,中國需要加速從低成本制造業到高附加值、高技術制造業的轉變。這是個不小的挑戰,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都未能實現這一轉變,仍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水平陷于停滯,不再向發達經濟體水準提升。

中國可以通過擁抱新一輪數字創新應對這一挑戰,那就是已經開始改變全球經濟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大數據”與“大鋼鐵”的融合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科技與實體科技的融合,也就是“大數據”(big data)與“大鋼鐵”(big iron)的融合。采用數字傳感器和基于云端的分析系統,工業互聯網將傳統的工業設備,轉變為相互連接的資產,創造出功能與效率兼具的全新體系。

根據從數據中獲取的信息,可以進行預測性的、基于具體條件的維護:在故障實際發生之前,解決潛在的問題,從而避免計劃外停產。傳感器和分析系統是一條數字化的中樞,將工廠廠房里的所有要素都連接在一起,再將它們與供應鏈和分銷渠道相連,從而在生產流程中提高速度和靈活性――通用電氣(GE)將此稱作“杰出工廠”(Brilliant Factory)。數字技術還可以讓新的制造流程(如3D打印)成為可能,從而加快生產速度并降低成本。

這些數字創新可以推動中國一系列產業的效率提升和生產力增長。也能夠提升競爭力,使一些中國產業確立全球領導者的地位。

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工業互聯網創新,還能提高不同技能等級工人的能力。具有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功能的便攜式和可穿戴設備,能夠讓工作人員立即閱取信息,提供實時培訓,使他們的協作更加高效,也讓他們能更好地參考同事們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

人們經常擔心,新技術會通過自動化而毀掉工作崗位。工業互聯網創新走向不同的方向,它讓人和機器之間建立新的、更強大的伙伴關系,提高不同熟練度工人的效率。同時,中國在提高勞動力的平均技能水平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2年,25-29歲的中國公民里,只有不到1%受過高等教育;到2010年,這一比例提高到了20%以上,多數集中在理工科。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中國就業人群從這些新的創新中獲取最大利益,也為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跟上創新步伐、對新興數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傳播作出貢獻創造了條件。

工業互聯網戰略也與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趨勢相契合。中國人口增長已經放緩,老齡化步伐加快。最近實施二胎政策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中國的人口趨勢產生影響,人口增長減緩還意味著,勞動力增長不會像過去幾十年里那樣迅速。中國工業界現在面臨著有限的人力資本池。因此,為了支撐快速的經濟增長,關鍵是實現更快的生產力增長,以彌補勞動力增長減緩。

在關鍵產業提高效率、增強可持續性

工業互聯網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生產力、加快經濟增長,其在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帶來的收益,還有助于中國在轉型中應對其他一些關鍵領域的問題。

以醫療領域為例。中國人口眾多,正處于老齡化階段,且分布于廣闊的疆域。中國需要以能夠負擔的成本,改善醫療服務的質量并擴大其覆蓋面。工業互聯網創新在提高醫院運行效率、降低成本和縮短等待時間等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實力。通過遠程監控和診斷,通用電氣中國醫療機構的專家們,可以確保偏遠地區小診所里的醫療設備能夠高效運轉。這樣就可以使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延伸到偏遠地區,對于中國這樣廣袤且很大比例人口分散在農村的國家大有益處。

再比如能源領域。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于美國),目前也是全球石油及其他液態燃料最大的凈進口國。2014年,中國的石油消耗量占全球的43%,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消耗國和進口國,煤炭消耗量約占全球的一半。天然氣的使用也在快速發展,中國有著巨大的頁巖氣儲量,總量超過美國,不過技術上開采難度更大。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擴張,未來幾十年的能源消耗還會快速增長。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中國的能源需求到2025年將會占到全球的近四分之一。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認識到,需要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確保國家增長在經濟上和環境上的可持續性。

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對于改善能源使用效率的作用已經顯現,它顯著減少了飛機和內燃機車的燃油消耗,也極大提升了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效率。這有助于讓中國在不犧牲經濟增長的前提下,降低污染水平。通用電氣研發出的數字解決方案,可以讓風電場的風機相互“交談”,從而以協調的方式對風力、風向的變化作出反應。像團隊一樣工作,能提高整個風電場的年發電量。這些解決方案,能夠使可再生能源更大地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

能源領域的數字革命并非局限于發電,還必將會轉變整個能源價值鏈。分布式發電和蓄電領域的技術革新,會為整個系統帶來更大的靈活性。智能電表可以進一步提升效率,實現成本效益更高的能源消耗。數字化武裝的智能電網連接發電站和用電者,使效能最大化。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智能電網領域最大的投資國;中國還將繼續投資,獲取更大的收益。

當傳統的燈泡替換成裝有電子傳感器、微處理器和無線傳輸裝置的LED燈,工業互聯網技術將照明系統轉化為智能城市的神經系統。路燈可以實時監控路況,幫助減少擁堵;可以收集天氣和污染數據,幫助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試想一下,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這將對改善生活質量有多么巨大的幫助。中國的城市化進展迅猛,建設步伐相當于每年新增2.5個芝加哥。隨著城市化的持續,這些技術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篇8

數字一體化手術室是隨著微創技術的應用而產生的新的醫療項目,它是以創造手術室的高安全性、高效率性,以及提升手術室對外交流平臺為目的的多系統(比如醫學、通訊、工控、數碼等)的綜合利用。

一、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符合現今手術室發展的要求

數字一體化手術室比較符合當今手術室操作規程,更加適合現代微創手術技術。數字一體化手術室首先是要潔凈手術室,在此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結合設備數字化功能,在軟件和硬件上共同整合集成,最大程度的發揮設備的使用功能,最大程度的滿足手術條件的需求。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操作方法是讓醫護人員在無菌區通過操作平臺或者是觸摸顯示屏輕而易舉控制手術室內的全部設備,同時還連接醫院內的信息網絡,這就可以達到醫院數據和影像的共享,而且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系統同外界進行交流。

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符合醫療設備人性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要求,在我國仍處于一個不成熟的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發和完善。現階段數字一體化研發成果有一部分已經用到了手術室,達到了部分數字化功能,比如手術中交互式信息交流,手術環境的智能調整。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前的潔凈手術室會逐漸向數字一體化手術室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加快公司在數字一體化手術室上的研發速度,推進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建設。

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一,一體化手術室的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初起源于醫療技術比較發達的美國,并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迅速成為歐美頂級醫院的寵兒,而我國的一體化手術室則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

一個成熟,先進的一體化手術室系統可以為醫院帶來巨大的價值:

(1)手術質量

(2)使用率成倍提高

(3)運營成本降低

(4)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

(5)通過搭建學術平臺提升醫院的醫療學術水平

(6)擴大醫院在同行業的知名度

第二,數字化手術室的運用,能提升處理病人的效率,幫助科室主任完全掌握各手術室的進展情況,也可在手術的期間,實現遠程教學、學術研究、遠程會診等。

美國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醫院采用數字化手術室使用率可以提升8個百分點左右。意思以往普通手術室每天可做8臺手術,而數字化手術室每天要做8.5~8.9臺手術,給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在我國的醫院推廣數字化手術室,確實存在著成本的問題,數字化手術室在初期投資要高一些,但是從長遠的利益來看,是會讓利益有很大的增長。而且數字化手術室的建立不會對醫護人員提高要求,在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只需要觸摸屏幕就可以操作了,盡管其要求的技術含量相當高,但對于用戶來講,確實是非常人性化,非常簡單的操作,不會增加醫生手術的難度。現在數字化手術室確實面臨著一個打破傳統的觀念,更新和建立新模式的問題,不過它一定是今后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三,與普通的手術室相比,數字化手術室實現了信息的流通與開放,利用遠程醫學影像技術和實時數據檢測的結合,醫護人員可以便捷、實時地獲取大量與患者有關的信息,并在精確導航系統的幫助下實施更為精準的手術,從而提高手術的效率和成功率。

第四,數字化一體化手術室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一體化的集成控制服務環境,是一種人性化的手術室建設概念和方案,就是將病人更多的信息和手術麻醉監護信息等與手術室教學轉播系統進行集成,最終實現病案管理與手術視頻轉播為一體的數字化手術室信息系統。同時大大提高了醫院的市場競爭能力。

2010年,2011年,我國衛生部統計我國新建成手術室中潔凈手術室的使用率分別人31.22億元、35.45億元,市場增長率為21.65%。隨著我國醫療機構建設速度的增快,以及潔凈手術室的普及,未來幾年,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建設也會飛快增長。隨著我國醫學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數字一體化手術在未來的幾年內將逐漸取代現今的普通手術室,在未來幾年,我國各類醫院現有的手術室大概10幾萬間將在近幾年進行一次徹底的更新和改建,而且每間手術室改建的費用大概是70萬無左右,巨大的市場空間為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延武.手術視頻網絡監控技術及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06,27(7):34-35.

[2] 盧敬泰,晏春.醫院網絡示教信息系統的應用模式及前景[J].醫療衛生裝備,2007,28(12):42-44.

篇9

Keywords: Intelligent SystemApplication Management

現代醫院對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需求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二是醫院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其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關系到自身的存亡。這就要求醫院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降低管理成本、節約能源,從而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提高醫院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三是新的診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的數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對醫院建筑及配套設施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

正是上述方面的要求,現代醫院建筑引入智能建筑技術后,不僅可為就醫者提供快捷、周到的醫療服務和安全、方便、舒適的醫療環境,還可為醫護人員提供高效的工作環境,減少醫療差錯和事故,實現醫院社會功能的最大化。

一、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應用特點

醫院建筑作為為特殊“顧客”(患者)服務的場所,有其明顯的專業需求特點,醫院的智能化系統應把“以患者為中心”、“圓滿完成醫療任務”這兩個工作作為核心服務,滿足醫院數字化發展需求。

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應以“實用、可靠、先進、節能”為宗旨,既要滿足醫院的要求,又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行業標準。采用先進和成熟的技術,保證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實用,還要有可擴展性;產品選型上要有前瞻性、性價比高;把通信自動化、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這三大功能結合起來,實現系統的集成,把醫院建成真正的智能化醫院。

(一)采用先進和成熟的技術

醫療工作對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的可靠性要求極高,要求系統長時間,有時甚至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

(二)有效利用能源

醫院建筑設備密集,更應有效利用能源,利用智能化系統實現節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行費用,使醫院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采用開放式結構

智能化系統技術發展迅速,應采用開放式結構,遵循開放式國際標準,使系統便于互聯、擴展、集成,保護當前投資。

二、醫院智能化系統主要應用

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統:

(一)綜合布線系統

醫院綜合布線系統包括數據網絡系統和語音通訊系統的布線。要求系統能實現高速數據通訊,高顯像圖片傳輸,支持各種網絡設備、通訊協議、多媒體系統及語音通訊。綜合布線系統是醫院智能化系統的基礎設施,因此設計應適當超前、預留發展。

醫院數據網絡系統包括內網數據系統和外網數據系統。內網數據應用于醫院信息化系統;外網應用于連接互聯網(Internet)。為保證醫院醫療信息系統安全,兩套網絡采取物理隔離完全分開。

醫院信息化系統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和醫療影像歸檔和通訊系統(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由于HIS系統范圍不斷擴展(包括加入電子病歷系統、檢驗信息系統等),其數據傳輸量越來越大,而PACS系統可以連接各種影像設備,影像設備的動態圖像實現網絡內部的傳送、存儲和處理,因此,醫院信息化系統對綜合布線系統帶寬的要求極高。

系統建設要點:

1.內網數據主干應采用兩根萬兆多模光纖(互為熱備),以滿足HIS、PACS系統醫療影像傳輸對帶寬的高要求;

2.水平桌面接入技術則采用六類非屏蔽布線系統,可最高滿足千兆(1000M)以太網到桌面的快速以太網技術;

3.在病房層走廊、門廳、輸液大廳適當位置應設置無線內網AP點與無線外網AP點。內網AP點用于醫生、護士無線查房,外網AP點可為患者及家屬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4.在病房、重癥病房還應設有醫療檢測設備網,聯入內網點;

5.CT磁共振、影像科、手術室等應設置屏蔽信息點和光纖點;

6.還應設有為患者服務的信息點:包括公用電話、電子銀行、信息、住院費用查詢。

(二)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A)是以計算機控制技術為基礎,完成對冷水系統、空調系統、新風系統、送排風系統、熱水系統、變配電系統、公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等的監控功能,并通過總控室向各種監控設備發出控制指令控制其運作,對上述各系統設備運行管理,以達到管理便捷、節約能耗、提供舒適環境的目的。

醫院內各種建筑設備及醫療設備眾多,BA系統的控制應重點考慮系統節能、提高管理效率。醫院BA系統應特別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應對重要電源回路(如手術室電源回路)進行檢測,確保重要電源回路的供電安全;

2.應將醫氣設備運行狀態監視和故障報警(如供氧、負壓吸引)納入BA系統監控;

3.高壓氧艙系統、凈化空調系統等要留有余BA系統通信接口;

4.應檢測手術室內外的壓差,并將手術室凈化空調系統通過集成方式納入BA系統管理,便于統一管理,減少管理人員。

醫院BA系統應優先選用目前國際主流的BACNET協議。BACNET協議為完全開放式結構,是目前國際上最為通用的工業控制傳輸協議,有利于系統的擴展、互聯。

(三)安全防范系統

醫院建筑進出人員眾多,流動頻繁且身份復雜,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綜合安保體系,以確保醫院財產以及工作人員和患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安全防范系統主要包括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入侵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門禁系統)等。

1.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發展至今,共產生了模擬系統、模擬+數字系統、全數字系統(IP監控系統)三種模式。模擬系統由于存在擴展性能差、結構不靈活、錄像畫面質量差且不能長期保存等缺點日漸淘汰。模擬+數字系統采用模擬攝像機、矩陣控制、硬盤錄像機錄像,有性價比高、操作方便等特點,是各單體醫療建筑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的首選方案。但對于多建筑群的院區項目,選用采用網絡聯網、IP SAN存儲技術的全數字系統系統則更加適合。

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攝像機的選擇應根據所監視區域的位置、范圍、照度條件等情況合理選擇:

現場照度偏低的場所,如地下停車場、樓梯前室等,宜采用低照度彩色攝像機;監視區域與背景區域照度相差較大的場所,如地下停車場入口、一層大堂出入口,宜采用寬動態攝像機;對于晝夜照度變化較大的場所,如室外,宜采用低照度彩轉黑攝像機;夜間無照明的場所,如大樓屋面層入口,宜采用紅外攝像機。監控某個固定區域的場所,采用半球攝像機;監控大范圍區域的場所,宜采用一體化球機或帶云臺的攝像機;監控大范圍監視,又要求快速跟蹤、有預置位的場所,宜采用高速球型攝像機;電梯內安裝的攝像機應與電梯裝修相配套,并達到盡可能隱蔽的要求,宜采用彩色半球攝像機。

2.入侵報警系統

醫院入侵報警系統報警監測設備主要應安裝在收費處、門診藥房、器材庫房、中藥庫房、西藥庫房、制劑室、各試驗室、病案庫、中央監控室、計算機房等場所。

3.出入口控制系統(門禁系統)

醫院建筑的出入口控制系統(門禁系統)應用與普通建筑不同,除了要求在中央監控室、計算機房、各藥庫、病案室、特診科、檢驗科、實驗室等重要場所設置門禁對進出人員進行限制外,還要求在病房樓層的通道門處設置用于查房時的門禁管理。在查房時段,患者家屬朋友禁止進入病房探視;同時還要求在手術室樓層設置門禁系統,防止無關人員誤闖誤入。

門禁系統應與消防系統聯動,在消防狀態下,門禁系統將自動打開相應的通道門。

醫院的門禁系統優先選用基于TCP/IP結構的技術。基于TCP/IP協議的門禁控制器本身自帶有標準的以太網接口,可就近連入大樓局域網,系統工作站與門禁控制器通過大樓局域網實現連接與通訊。系統結構框架圖,見圖1。

(四)醫療監控系統

醫療監控系統是醫院建筑特有的智能化系系統,它包括了手術室監控及示教系統、重癥監護、CCU、ICU監護系統等。醫療監控系統使用特點是:共享要求高(多用戶終端)、數字化存儲(便于回放、查閱)、IP應用(電視電話會議、遠程會疹、手術示教)。將手術室、重癥監護、CCU、ICU等應設計為統一的IP網絡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立數字化醫院統一視頻服務平臺,符合醫療監控系統的使用特點。

醫療監控系統如何進行技術選型呢?

醫療監控系統采用統一構架、統一網絡的數字醫療監控系統(IP監控系統),并通過流媒體服務器實現視頻圖像統一管理,通過網絡存儲系統實現圖像的統一存儲管理。

采用數字醫療監控系統的優點是各層護士站可通過網絡監視本層重癥監護室患者情況,將來患者家屬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探望。示教室通過網絡既可以調看手術室圖像,也可以調看重癥監護室、ICU室、BICU室圖像,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廣域網實現遠程醫療會診。采用統一的數字醫療監控系統后,使醫療監控系統使用靈活,擴展性更好,同時方便管理。

醫療數字監控系統由攝像機、拾音器、編解碼器、網絡交換設備、管理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和磁盤陣列柜組成。系統結構框架圖,見圖2。

1.前端設備安裝

手術室監控及示教系統要求在每間手術室設置2臺攝像機,一臺為無影燈自帶的攝像機,另一臺為全景攝像機。同時在每間手術室設置1個隱藏式話筒,安裝在手術室的適當位置(一般為無影燈架上)。

2.重癥監護系統

重癥監護系統要求在ICU、蘇醒室、重癥病房、BICU的每個病床前安裝1臺彩色半球攝像機,同時在每間重癥病房安裝1個拾音器。

(五)病房呼叫對講系統

病房呼叫對講系統是患者和護士聯系的主要方式。系統在病房區的護士站設置病房呼叫對講主機;在病房樓道安裝顯示掛屏;呼叫對講分機安裝在病房內的每張床頭的治療帶上,同時在每間病房的衛生間內裝有防水分機,以便患者在緊急情況下呼叫。

病房呼叫對講系統不僅可以安裝于病房,也可安裝于留觀區、血透析、輸液大廳等需要患者與護士聯系的場所,要求系統帶有輸液報警功能,即輸液即將完成時系統可自動通知護士站。

目前的病房呼叫系統一般采用RS485總線結構。本系統也可以接入醫院HIS系統,實現病房呼叫系統的信息化管理,統計護士站的服務質量。

(六)候診排隊及取藥叫號系統

候診排隊系統是實現患者有序就診,使就診者在安靜、有序的環境中完成就診。本系統管理電腦直接控制叫號系統、顯示系統、語音系統及號票打印,可同步顯示當前系統工作狀況。

取藥叫號系統可有效地改善服務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統管理電腦直接控制叫號系統、顯示系統及語音系統,可同步顯示當前系統工作狀況。系統通過顯示屏顯示姓名和呼叫取藥患者,實現藥房取藥的科學、合理管理。

(七)數據中心機房建設

醫院數據中心機房是醫院的網絡中樞和信息中心,負責醫院內外的計算機網絡通訊,是醫院最核心的的部門,在醫院中將越來越重要。

篇10

[Key words]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applications.

引言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院的醫療質量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其競爭力和經濟效益關系到自身的存亡。這就要求醫院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降低管理成本、節約能源,從而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提高醫院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今日之醫院建筑是尖端醫療技術的寵兒,新的診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的數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也對醫院建筑及配套設施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

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應用特點:醫院建筑作為為特殊“顧客”(患者)服務的場所,有其明顯的專業需求特點,醫院的智能化系統應為“以病人為中心”、“圓滿完成醫療任務”這兩個工作核心服務,滿足醫院數字化發展需求。 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應以“實用、可靠、先進”為宗旨,以“環保、節能、質量”為重點,既要滿足醫院的要求,又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行業標準。在設計內容和產品選型上要有前瞻性、產品性價比好;采用先進和成熟的技術,保證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實用,還要有冗余和可擴展性,把通信自動化、辦公自動化、樓宇自動化這三大功能結合起來,實現系統的集成,把醫院建成真正的智能化醫院。

醫院綜合布線系統包括數據網絡系統和語音通訊系統的布線。要求系統能實現高速數據通訊,高顯像圖片傳輸,支持各種網絡設備、通訊協議、多媒體系統及語音通訊。醫院數據網絡系統包括內網數據系統和外網數據系統。內網數據應用于醫院信息化系統;外網應用于連接互聯網。為保證醫院醫療信息系統安全,兩套網絡采取物理隔離完全分開。

醫院信息化系統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和醫療影像歸檔和通訊系統PACS(Picture A 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由于HIS 系統范圍不斷擴展(包括加入電子病歷系統\ 檢驗信息系統等),其數據傳輸量越來越大,而PACS 系統可以連接各種影像設備,影像設備的動態圖像實現網絡內部的傳送、存儲和處理,因此醫院信息化系統對綜合布線系統帶寬的要求極高。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A)是以計算機控制技術為基礎,完成對冷水系統、空調系統、新風系統、送排風系統、熱水系統、變配電系統、公共照明系統、給排水系統、電梯系統等的監控功能,并通過總控室向各種監控設備發出控制指令控制其運作,對上述各系統設備運行管理,以達到管理便捷、節約能耗、舒適的目的。醫院內各種建筑設備及醫療設備眾多,BA 系統的控制應重點考慮系統節能、提高管理效率及可靠性,實現了樓宇設備計算機管理、醫療服務網絡化和管理自動化。

醫療監控及示教系統是醫院建筑特有的智能化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子系統。它包括了手術室監控及示教系統、重癥監護及三方可探視系統、遠程會診系統。醫療監控及示教系統建設的目的是規范醫院的管理,改進對患者的診治、護理水平。同時,將監控過程錄像保存,有助于分清責任,減少醫療糾紛。

1、手術室監控及示教系統手術室監控及示教系統就是通過在手術室內安裝音視頻采集設備,將手術室內醫護人員的活動情況及手術細節傳送到示教室內。在示教室內觀摩的醫護人員、實習生通過本系統可清晰地觀看麻醉師、護士、醫生手術的全過程,是提高醫院醫療技術的重要手段。

本系統要求在每間手術室設置2 臺攝像機,一臺為無影燈自帶的模擬攝像機,另一臺為全景攝像機。同時在每間手術室設置1 個隱藏式話筒,安裝在手術室的適當位置(一般為無影燈架上)。系統在控制室內配備有音視頻存儲設備,可將手術過程的音視頻信號實時記錄、存檔,以供日后教學分析用。

2、重癥監護及三方可探視系統重癥監護系統就是通過在重癥病房內安裝攝像機和拾音器,使得醫護人員在護理監護中心即可實時觀察病人的情況。既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又給病患創造了一個相對安靜的治療環境,同時還可以同步記錄事件發生過程。本系統要求在ICU、蘇醒室、重癥病房、BICU 的每個病床前安裝1 臺彩色半球攝像機,同時在每間重癥病房頂上安裝1 個拾音器。系統控制中心設于各病區的護理平臺,主要是對前端設備所采集的信號進行處理,顯示在顯示設備上,并進行存儲。三方可探視系統是利用一套音視頻系統,實現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之間的三方可視通話。本系統要求在ICU、隔離室及談話室各設置有攝像機及拾音器。控制中心要求設于ICU 的護理平臺處。患者與家屬之間的可視通話,由護理人員進行控制。

3、 遠程會診系統遠程會診系統是為了增強醫院間學術交流,尋找社會力量對疑難病例進行遠程距離會診,或利用自己的專長幫助他人,是一種新型的醫院手段。遠程醫療需在醫院內設一會診室,內設一套遠程醫療可視診斷系統,能將會診的實況通過攝像系統將圖像傳送到會診室投影設備上,并具有語言交流功能。遠程會診系統可利用ISDN 數字程控交換網或Internet 網進行雙向交流。

4、醫療監控及示教系統的技術選型醫療監控及示教系統應采用統一構架、統一網絡的數字醫療監控系統(IP 監控系統),并通過流媒體服務器實現視頻圖像統一管理,通過網絡存儲系統實現圖像的統一存儲管理。

采用數字醫療監控系統的優點是各層護士站可通過網絡監視本層重癥監護室病人情況,將來病人家屬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遠程探望。示教室通過網絡既可以調看手術室圖像,也可以調看重癥監護室、ICU 室、BICU 室圖像,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廣域網實現遠程醫療會診。采用統一的數字醫療監控系統后,使醫療監控系統功能更加強大,使用更靈活,擴展性更好,同時方便管理。醫療數字監控系統由攝像機、拾音器、編解碼器、網絡交換設備、管理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和磁盤陣列柜組成。取藥叫號系統可有效地改善服務環境,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統管理電腦直接控制叫號系統、顯示系統及語音系統,可同步顯示當前系統工作狀況。系統通過顯示屏顯示姓名和呼叫取藥病人,實現藥房取藥的科學、合理管理。

結語

醫院智能化系統的應用不但要考慮技術的可行性,還要關注其合理性、投資的經濟性,各項功能應作到整體規劃,再按用戶需求取舍、分步實施,為將來醫院智能化發展留有冗余。隨著建筑智能化系統在現代醫院中的廣泛應用, 必將為現代醫院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50314-2006

【2】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T50311-2007

【3】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

篇11

醫院是高知識結構人員集中的地方,如何調動各職能科室和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使其發揮最大效能,為國家和醫院創造更大的效益是非常重要的。高度現代化的今天,一個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整體實力幾乎可以用醫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來衡量,高的信息化水平成為一個醫院在市場競爭中勝利的保障。醫院信息化建設經歷了幾個階段,最初級的階段是手工登記和歸檔階段,然后是進去個別系統的建設階段,比如藥品管理系統、醫療器材管理系統以及門診管理系統等,當前已經進入數字化醫院全面建設階段,這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今天的必然結果,也是醫院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途徑。21世紀醫院信息系統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在醫院管理中作用將更加顯著,同時也能夠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醫院的數字化

醫院的數字化,通俗地講,就是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將醫院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緊密地聯系起來,實現人、物、財的綜合管理,能夠在醫療過程中進行數據采集、儲存、處理、提取、傳輸、匯總、加工生成各種信息,能夠將存儲的數據在各個部門之間安全暢通的傳遞,能夠全面提高醫院的自動化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發達國家醫院信息系統的開發實現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至今有了長足的進步,美國是全世界醫衛信息系統研發、應用的領跑者,我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剛起步不久,但是發展勢頭良好,大有后來者居上之架勢。

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作用就是縮短就醫的非醫療時間。一是可以提高各流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二是可避免差錯及無價值重復現象的發生。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的主要目標是支持醫院的行政管理與事務處理業務,減輕事務處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輔助醫院管理,輔助高層領導決策,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醫院的信息主要是來自醫療統計工作,醫療統計信息是醫院領導進行工作總結指導、決策重大事件的主要信息依據,同時也是對醫院進行全面指導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醫院信息化實現了內部管理統一化、員工工作高效化和部門間協作關系簡單化,住院患者費用一日清單化,費用結算快速準確,部門收益情況清晰透明,醫生所用診療信息全部電子化,患者所有治療信息可以查詢等等。其管理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臨床診療部分: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臨床檢驗系統,醫學影像系統,輸血及血庫管理系統,手術麻醉管理系統。

(2)藥品管理部分:數據準備及藥品字典,藥品庫房管理功能,門急診藥房管理功能,住院藥房管理功能,藥品核算功能,藥品價格管理,制劑管理子系統,合理用藥咨詢功能。

(3)經濟管理部分:門急診掛號系統,門急診劃價收費系統,住院病人入、出、轉管理系統.病人住院收費系統,設備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與經濟核算管理系統。

三、醫療統計信息的應用

在數字化醫院中包括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綜合管理與統計分析部分,包括病案管理系統,醫療統計系統,院長查詢與分析系統,病人咨詢服務系統。數字化醫院的一大特征在于系統數據結構和流程的優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對在線決策支持分析(OLAP)有更高需求,因此醫院信息系統內和系統之間的數據應具備高可用性,保證高效的數據信息在線提取與分析。醫療統計信息的應用可以達到合理安排資金的投入,把有限的財力用在醫院建設和重要發展項目上,使醫院持續、健康的發展。

這就可以大大地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改變以往事后管理的弊端,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信息的共享可以簡化業務流程,實現醫院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而醫院的統計信息,不同于簡單的信息共享,能夠給出醫院運營的整體情況描述,對于醫院的運營和決策管理意義更大。

尤其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數據挖掘技術,能夠改變以往簡單的信息共享,可以將多個部門的系統數據進行有效地整合,站在醫院管理的層次上,通過數據挖掘,能夠發現大量簡單數據背后所隱藏的信息,能夠為醫院的領導者提供戰略依據和管理依據,將可能發生的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加大統計分析的深度和力度,當好醫院領導管理和決策的助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考慮:

第一,積極開展統計預測和統計監督工作,將全員的意思尤其是醫院領導者的意思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切實搞好醫院計劃和總結工作,而不是走過場和走形式,醫院計劃和總結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為了做好有根有據地運用信息,各科室根據歷史資料和數據,結合醫院和部門的社會和環境因素、內在潛力,利用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統計指標預測,并定期提供計劃完成情況的統計分析上報醫院總臺,充分發揮統計監督作用。

第二,積極參與經濟管理和質控工作,醫院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經濟管理質量控制和統計信息工作是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這兩方面的工作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建設高質量的信息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系統,充分利用統計信息來指導醫院管理,讓醫療統計信息當好醫院領導的助手,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換言之,高質量的統計分析,做好擴大信息量的同時,充分利用統計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是新時期醫院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關鍵。

篇12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數字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顯著增強,工業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突破,兩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惠民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基本建立。

到2025年,先進泛在的數字基礎設施基本普及,交通、教育等領域數字化轉型基本完成,高效便捷的信息惠民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網絡安全保障有力,數字化監管機制發揮巨大作用,經濟社會發展信用環境明顯改善。

三、重點任務

為扎實做好全縣數字經濟發展的推動工作,結合實際,將重點實施好五大工程,24項具體工作。

(一)實施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一是督促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電信運營企業按照省、市公司統一規劃部署,優化網絡結構,增加網間互聯帶寬,促進LTE增強、5G等新型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結合本縣實際科學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并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適應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提升本地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支持電信運營企業在的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機房建設,統籌協調5G通訊設施的需求,將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到2020年底,完成縣政府、縣醫院、軸承工業園區等15個5G網絡站址覆蓋。(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應急管理局、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電信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二是在先進裝備制造行業,推動建設和完善企業IT網絡,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支持信息化集成度高的企業開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級,支持IPv4/IPv6雙棧運行,在新建IT網絡全面部署IPv6;鼓勵企業結合IT/OT有線網絡,科學部署和應用無線網絡,支撐工業生產全流程的網絡覆蓋和信息采集;加強5G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融合應用,帶動物聯網、VR/AR、車聯網及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進制造業的下一代互聯網升級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設,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光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教育局、縣衛生健康局、縣文廣新體和旅游局、縣交通局)三是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和改造。加快以智能配變終端為核心的低壓配電網運行監測體系建設,強化低壓配電網故障研判、拓撲分析、分布式電源接入、電動汽車充電管理等應用成效;配合省、市推進公路、水利基礎設施數字化,推動汽車客運站等交通場站多家寬帶運營商網絡覆蓋;配合市相關部門推進礦用水資源保護與水害防治微震監測預警大數據平臺建設。(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交通局、縣水務局、國網供電分公司)

(二)實施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工程。一是支持“找軸網”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構建面向軸承產業集群,提供全供應鏈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有實力的重點企業構建基于云架構、疊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的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推動國內外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布局,加強平臺企業、制造企業、電信運營企業、第三方開發者的跨界合作;積極推動智能電網、機器視覺、遠程控制、缺陷檢測、AR輔助、VR裝配、遠程控制、AGV控制、機器人控制等技術的推廣。推動軸承工業園區,在可視化指揮調度、一體化物業管理、全方位園區安防等方面實現智慧園區建設。到2022年,力爭培育1個面向產業集群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科協、縣發改局、軸承工業園區、運河工業園區、東留善固園區)二是圍繞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加快在研發、設計、生產、營銷、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改造步伐;在中偉、誠為等重點企業中探索建設“工業大腦”,打造一批信息化工廠、數字化車間、智能化生產線的試點示范企業;推動“軸承+互聯網”,強化設備聯網與數據采集能力、數據集成應用能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供應和服務化延伸等應用新模式;推動企業上云,以基礎設施上云、平臺系統上云、業務應用上云、設備產品上云、制造能力上云為重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中普及應用;完善工控安全風險預警與信息共享機制,開展工控安全態勢感知能力建設,推動工控產業發展,提升工業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科協、縣發改局)三是實施“大智移云”應用科技專項,推動新興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圍繞工業企業研發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開展基于云平臺的綜合集成應用服務,打造與行業特點緊密結合的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大力支持“找軸網”開展工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產業鏈金融等全鏈條新型服務,促進軸承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科協、縣發改局)

(三)實施服務業和民生領域數字化發展工程。一是整合全縣交通運輸全要素信息資源,配合市直相關單位構架建養管運大數據平臺,建立完善全縣域、全行業的信息共享和交換機制,提升交通網絡的基礎建設、運營監測、路網養護、綜合調度等能力;積極支持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運行監測、教據分析等方面參與建設,重點聚焦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方面的5G及信息化應用建設。(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縣工信部門、縣公安局)二是支持對運河傳統文化及紅色旅游資源的數字化挖掘,積極融入市直相關部門建設的旅游云數據中心、旅游智慧管理平臺、智慧服務平臺和智慧營銷平臺;推進數字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數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聞出版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廣電建設步伐,推進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加強對玉蘭紀念館、四二九烈士陵園等紅色旅游資源的智慧化建設,提升旅游景區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責任單位: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縣委宣傳部)三是支持“找軸網”、“軸承聯盟”等軸承產業平臺擴大知名度,完善服務功能,推進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五邦同城電子商務平臺”、“微同城”、“供銷e家”等O2O電商模式的發展壯大;加快“閑來先得”農特產品和“好鄉親365”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電子商務與本縣特色食品產業深度融合;支持上規模的物流企業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責任單位:縣商務部門、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交通局)四是積極融入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開展5G+VR教學等5G聯合教學應用,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校園的信息基礎設施100%覆蓋;實施聯網攻堅行動,到2020年各類學校(含教學點)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帶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要。2022年各類學校校園網絡全面覆蓋,所有教學班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全覆蓋;普及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校園無線網絡逐步普及,發展同步課堂、專遞課堂、空中課堂新型教學模式及在線教育等教育服務;深化與清華大學慕華成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慕華成志旗下“愛學堂”的基礎教育在線資源,引進清華附屬學校優質在線課程和學習平臺,建立清華附小互聯網聯盟學校;提升縣實驗中學與北京101網校聯合辦學效果,推動全縣高中教育提升;加強教育云平臺及優質數字化資源庫建設;大力推進STEMA教育,中小學階段開展教育機器人、智能開發板、智能創客等教育課程研究。到2023年,在中小學階段普及scratch、python、C++等編程課。(責任單位:縣教育局)五是依托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縣級全員人口、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健康扶貧等數據庫;通過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計劃生育、醫療保障、藥品管理、綜合管理等六大類業務應用系統,自下而上采集各級各類衛生健康機構服務信息,實現各級各類數據共享。以縣三院“互聯網+醫院”建設模式為引領,鼓勵全縣醫療機構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推進移動醫療應用。配合市直相關單位建設市、縣兩級遠程醫療綜合管理和運營監管系統,做好與省系統的對接;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縣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并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加快“咱家健康”手機APP家醫簽約移動平臺建設及推廣,同時提升“家庭醫生”數量與質量,爭取實現全縣覆蓋。(責任單位:縣衛健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醫療保障局、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六是推進互聯網與社會保障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信息化全覆蓋,重點推動“老來網”APP的應用,實現社會服務網絡化,推進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社會管理等方面數字化。融入市級建立面向居家、空巢老人服務的社會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逐步提高縣域數字化養老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醫療保障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七是在糧食、畜牧、蔬菜等方面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培育1-2個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生態農業新模式。積極推動本縣產品生產企業融入省級農產品監管追溯平臺,完善數字農業服務體系,提升種養環節的監管水平;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創新推進機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推進益農信息社村級服務站建設,到2020年,力爭益農信息社村級服務站覆蓋率達70%。依托全省大數據精準扶貧服務平臺,積極推進部門間扶貧開發相關數據的跨地區、夸部門交換共享,實現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脫貧。(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委網信辦、縣商務部門、縣扶貧辦)八是引導企業依托現有生產能力、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等,提供個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務,建立網絡化協同共享體系。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利用新技術,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費平臺、融資平臺。加快找軸網、軸承產業集群窗口服務平臺等建設,為軸承企業發展提供軸承產業政策研究、質量監督檢測、信息咨詢、展覽展示、網絡宣傳、產品研發、創業輔導、人員培訓、生產技術、銷售信息、金融、倉儲物流等系列服務,助力軸承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工信部門、縣委網信辦、縣科協、縣商務部門、縣軸承產業管理服務中心)

(四)實施政府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加快全縣“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積極建設政務信息資源基礎數據庫和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形成數據需求清單;主動對接市政務信息資源交換共享平臺,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信息互聯互通;推進建設政府公共數據開放目錄,逐步推動政府部門數據依法有序向社會開放。在移動執法、應急響應、立體安防、智慧環保、城市人口大數據、電子政務等方面與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運營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政務應用示范。(責任單位:縣委網信辦、縣政府辦公室、縣發改局、縣行政審批局)二是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互聯網+監管”系統,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整合登記備案、質量安全監管、食品安全、競爭執法、消費維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涉企信息數據,按照省、市統一安排部署,建設大數據平臺,推進監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網通享”,對市場環境強化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市場監管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推進“冀時辦”政務服務軟件的推廣應用,實現各項審批事務的手機網上辦理;配合市直部門建立健全全市環境預警和風險監測數字化系統,加強對縣域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及重點領域的實施監測和動態分析;加強對企業環保信用數據的采集整理,將企業環保信用記錄納入全國統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積極高效推進智慧河長管理平臺、遠程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物聯網感知技術的建設及應用,實現河庫水質狀況的實時監測、智能預警,力爭到2020年,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環保監測數據100%上網,積極爭創5G+智慧環保示范項目。(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局)三是加快數字化城管平臺向智慧城管轉型升級,打造全縣城市管理一張圖,構建全時段、全方位、全市域的城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新模式。積極推進智慧園林、智慧環衛、智慧照明等系統建設,納入智慧城管中心統一管理,實現對人員、車輛、設施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提升數字城管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功能;積極推動農村管理服務轉型,構建涉農信息普惠服務機制;加快“綜治云”平安建設,重點實施以公安“天網”平臺為基礎建設的“雪亮工程”,與市級平臺實現聯通,構建市、縣兩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共享平臺,推進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智能化應用平臺建設,打造公安實戰平臺,提升精準打擊、整體作戰能力,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標;推進退役軍人信息管理服務及視頻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提高退役軍人管理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縣城管局、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住建局)四是推進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立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實現社會信用信息共享,推動信用服務開發與應用,鼓勵有實力的重點企業建設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征信系統二代升級工作,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環境。(責任單位:縣行政審批局、縣市場監管局、縣人行)

(五)實施數字產業支撐和創新能力增強工程。一是鼓勵找軸網、軸研院、等建立數據資源采集、匯聚、整合、存儲系統,逐步推動數據采集向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引導并推動相關企業、機構、協會等圍繞決策保障、跨域協作、公共服務、經濟調節等領域開展一系列專題應用深化。(責任單位: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縣工信部門、縣金融辦等縣直有關部門)二是鼓勵有發展意向的企業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培育發展本縣的信息安全產業;積極利用本地的招商引資鼓勵政策,引進建設1-2個支撐本地數字經濟發展的研發機構、孵化機構。(責任單位:縣科協、縣發改局、縣工信部門、縣委網信辦、縣交通局)三是貫徹落實《省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清洗、可視化、邊緣計算、認知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應用,推動智能感知、人機交互、數據挖掘算法、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應用,支持數字工廠、數字家庭、數字化醫療等新產業發展;支持區塊鏈技術研發及試驗,培育產業生態,加快區塊鏈技術產業化進程,推進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電子商務、智慧醫療、扶貧、農產品安全追溯等領域的應用。(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委網信辦、縣科協)四是重點支持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在主導產業中的重點企業中的應用,實現兩化技術的融合。(責任單位:縣科協、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五是支持重點企業積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主導產品的智能化升級;鼓勵富恒、恒運、東方等機床生產企業加大對智能高端數控機床的的研發,實現產業化生產。(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科協)六是鼓勵工業、農業、服務業、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等領域的積極推進專業軟件的應用,重點推進工業控制軟件和嵌入式軟件的定制和應用。(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發改局、縣科協、縣商務部門、縣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新型市場主體引育。深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培育一批以開展數字經濟業務主體的中小微企業;積極引進和承接市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成果來轉移轉化,實現本地企業與縣外優勢企業、機構的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推進技術交流與戰略合作。支持數字經濟領域產學研平臺資源整合,為本地企業發展提供檢驗檢測、標準信息、成果推廣、創業孵化、跨界合作、展覽展示、教育培訓等一體化服務。(責任單位:縣工信部門、縣科協、縣商務部門)

(二)加大域外人才智力引進。立足本地數字經濟發展實際,通過在職稱評定、科研服務、醫療保險、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按規定給予優惠待遇,吸引一批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來臨發展,重點吸引一批籍人才返鄉創業;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指導本縣重點企業、科研機構參加域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動,適時開展科技招才引智;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一線流動,提高落實待遇,暢通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渠道,提高基層職稱申報評審比例;鼓勵縣職教中心與民營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將職業教育資源和企業實訓資源有機結合,為民營企業職工提升技能搭建良好平臺。(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教育局、縣工信部門、縣科協、縣醫保局)

(三)支持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在智能制造領域推動建設一批應用示范項目,爭取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支持;支持光明生豬實施生豬養殖大數據農業應用示范項目,支持光明九道菇公司實施節能型智能化高效無菌植物工廠項目,支持中偉、誠為等重點企業推進工業智能制造支撐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切實發揮項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爭取省各類引導基金支持;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積極推動企業上市、掛牌或發行債券融資。(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工信部門、縣金融辦、縣人行)

篇13

一、“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當前的任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工程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面向我國經濟建設主戰場,應責無旁貸地為地方經濟的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服務。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了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1,2]。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研究型的綜合性的,大體是我們國立的重點大學”;“應用型的專業性的、培養各行各業的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學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學校”和“職業性的技術技能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仍然占統治地位,其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都帶有濃重的學科體系特點。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提高,很難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從而出現了人才市場上供求失衡的結構性矛盾。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缺失決定了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性。而“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其彌補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能力培養上的不足,符合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構建“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二、“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的規劃

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人才培養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出發點,以數字醫療儀器為特色,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及信息科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具有能將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從事醫學電子儀器的設計制造、儀器與系統的設計制造以及在其他電子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等工作的高水平、創新復合型人才。因此,推進人才模式研究,合理安排知識內容,突出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培養學科歸屬感、自豪感,讓社會更了解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儲備,這些都將列入我們的學科規劃。

在創新培養模式研究中注重解決三個科學問題:①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問題,實現我校獨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研究;②信息背景和導向問題,實現扎實的信息技術背景、服務數字醫療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③產學研研發平臺和研究生培養平臺的建設,利用現有多企業協作的省部級科技平臺,培養更具活力、創新型研究生人才。

三、“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優化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教育課程結構體系

知識結構是指知識的構成狀況,即所掌握的各種知識的相互比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作用以及它們所形成的整體功能。知識結構通常包括核心知識和拓展知識,它們相對應的教育分別是核心教育和拓展教育。由于以前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生所接受的核心教育內容不一致,各高校差別非常大。比如醫學院校往往強調醫科內容,學生最初接觸的知識往往是純醫學內容,在進行后續的拓展教育時,由于工科基礎太薄弱,學生感覺非常吃力。而在工科院校,核心教育內容重視工科,按理說進行拓展教育比較輕松,但問題仍然比較嚴重。“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是干什么的?”“與自動化等專業的區別在哪里?”“重慶郵電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些什么?”這些疑惑讓學生的拓展教育受到制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教育課程群主要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1)科學基本知識;(2)工程專業核心課程;(3)生物醫學專業核心課程;(4)人文與社會科學;(5)工程專業選修課程。

(二)突出信息特色,探索教育創新如何服務地方經濟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需要寬厚的信息背景,要利用運用大量的通信、計算機領域和儀器儀表知識。重慶市“10+2”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重點發展信息(數字醫療等)、生物(生物醫學工程等)等高技術產業,構建一批高技術產業基地,在生物醫療、信息、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3]。因此,本研究將立足信息學科基礎,主動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醫學電子儀器為學科特色,培養具備生命科學、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及信息科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具有能將醫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研究能力,能從事醫學電子儀器的設計制造、儀器與系統的設計制造以及在其他電子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等工作的研究生創新人才。

(三)構建、探索運行具有可推廣性的校企聯合產學研合作研究平臺

研究生創新能力很大程度體現在解決問題、理論分析、研究開發的綜合能力。研究實踐平臺是研究生創新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教育工作者擔負了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任。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過程,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開拓學生科學視野,提升學生科研素質,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加強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級醫學工程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中,生物醫學工程的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者應該廣開思路,不僅重視研究理論教學方法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還要積極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機會,創造環境和氛圍。

(四)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方法研究

目前研究生水平評價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體現:第一是課程考核;第二是;第三是論文答辯。這三大模塊基本上確定了研究生的學習能力、處理課題能力和總結能力。但是對于生物醫學工程這種交叉學科,其評價方法應該體現學科特色,需要更加細致化、過程化和量化。主要研究內容包括:(1)評價指標體系的選用。既有學科特點,又有產學研創新,交叉學科,信息特色。比如:課程學習體系,必然要包含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生物醫學技術、健康康復要求等多方面、多模塊的知識體系,包括課堂學習、文獻查閱、情報檢索、歸納總結等能力,知識產權申報與總結;產學研平臺實習和解決企業需求能力評價;發表科技作品,不但包括科研論文,還應該強調文獻綜述發表,專利申報,軟件著作權發表等事項。(2)指標體系權重設計和評價算法。通過充分調研、征求導師、同行、學生意見和建議設計各參數權重體系。通過評價體系和體系指標權重設計相應的評價算法,通過量化和定性評語方式確定研究生創新能力。(3)評價效果研究。通過評價體系的研究,跟蹤創新人才培養效果,同時進行評價方法效果復核。

(五)探索研究生研究、學習生涯規劃

研究生生活時間短,而學習、研究任務重。研究旨在實現一種明確的、有序的研究生研究學習生涯規劃,解決如何盡快適應交叉學科學習研究、如何規劃研究生涯問題。通過研究生涯路線圖的形式研究在不同學習階段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所需從事的工作、參與的課題、掌握的技能、乃至發表的作品。通過不同類型、不同基礎入學研究生的研究生涯路線圖,獲得更加規范、更加高效的研究過程管理。探索學習、研究過程的宏觀目標與微觀管理的有機聯系,通過共性問題,提煉出不同類型入學研究生將要踐行、實現的研究路線圖。在研究中還將全面研究國際、國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中的優勢體系、培養方案,進一步提煉出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新戰略和人才培養新模式,優化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課程群,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全面實施與整體提升。

四、結束語

實現獨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學科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研究,實現扎實的信息技術背景、服務數字醫療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建設產學研研發平臺和研究生培養平臺,利用現有多企業協作的省部級科技平臺,培養更具活力、創新型研究生人才,必須探索本學科專業碩士的培養方法和教學改革模式,在可能情況下與我國“卓越計劃”進行有效接軌,探索在數字醫療人才培養領域開展應用型、工程型、創新性卓越工程師的可行性[4]。顯而易見,只有注重過程管理、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學生能力的提高才有內在的驅動力,才能保證“三位一體化”創新型數字醫療人才培養模式成功實施。

參考文獻:

[1]張陽德,,任力鋒.生物醫學工程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途徑的探討[J].中國醫學工程,2004,12(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