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體育教學任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初中體育任務驅動教學的理論依據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學習活動必須和問題相結合,在探索問題引導與維持的過程中,根據學習動機與興趣,創設教學情境,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學習不僅包括知識的傳遞與轉移,還包含知識經驗的創建,通過知識與新經驗相互影響,豐富自身知識,為終身體育鍛煉打好基礎。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實踐鍛煉以及合作、對抗、競爭精神。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進行知識實踐,還能幫助學生根據基本技能、
基礎知識創設教學環境,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與創新精神。在這過程中,它倡導以探究、合作、自主的學習方式,并且始終將學生放在主置。在體育教學中,它以教學任務為目標,在親身經歷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思考,并且在老師的帶領下主動獲取信息與知識;這樣就能通過信息與知識促成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以交流與展示成果的方式,促進各項新課程標準的實施。
二、初中體育任務驅動教學的過程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為了保障教學質量與效率,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明確教學銜接點、知識點、重點,還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選用富有特色的知識點進行分析,這樣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情境作用,一般從技能、動手演練、生活實際、身體素質、知識結構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明確教學任務與目標,并且目標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檢測性與明確性。在學生的活動中,只有帶著積極的情感與態度,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成果。
在構建任務情境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聯想,從認知結構中感悟經驗、知識以及表象,老師必須將學生心理、年齡與知識接受能力整合起來,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例如,對于天氣炎熱或者寒冷的季節,不易于學生進行長跑等消耗體力較大的運動,這樣不僅能增進師生感情,還能讓學生樂于學習體育,在順應與同化已有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能力與新知識。
在教學任務設置中,應該根據問題層次加以切分,將教學問題和學生實際情況聯系起來,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加準確地分析已有知識,拓展知識平臺與銜接。同時,老師還應該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內容,對教學步驟、形式進行精細的設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任務探討,進行多向交流與互動。在這過程中,老師始終起著引導作用,學生才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體,學生通過任務探討與分析,獲得對應的知識點,進而提高綜合分析與動手能力。因此,要求初中老師必須將教學目標與任務整合起來,并且根據學員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三、基于驅動教學的初中體育考核評價方法
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毅力、抗挫能力,促進非智力因素成長。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實行任務驅動教學,強調將以人為本作為整體性評價的基準,注重實施方法與手段。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評價中,必須注重全方位考核。
1.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必須有考核實際能力的操作性考試。理論知識考核通過口試或者筆試進行,考試內容以基本知識與理論為主,強調知識應用過程;而技能考試則以技能水平為主,更加注重節能應用程度。
2.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既要對任務合理性、質量好壞進行評價,還必須以技能掌握、知識應用、學習態度等內容進行考核。
3.互評和自評相結合
這種評價方法將自我評價、主體學習、反思結合起來,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溝通與協作能力,同時也突破了知識局限于能力考核,將學生素質、能力、知識評價更好地融合在完成過程中。在這過程中,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過程、綜合能力以及理論知識考核,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還能提高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初中體育教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自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充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點,對其不斷完善更新,從而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篇2
任務型教學法的含義是模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完成的活動,將語言和學習者平常運用相結合。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質就是將事情細分為小塊任務,并讓學習者來解決,從而獲得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任務型教學的目標:任務型課堂模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樣利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來完成任務,而不只是關心自己所說的句子是否正確,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習者提供自我評價的標準,并使其產生成就感這些目標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和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是素質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來自許多方面,有心理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等等。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來自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根據語言習得懂得額規律,語法知識的記憶不能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使得學生掌握所學習的語言,即語言的真實使用。任務型教學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在語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種各樣的任務,也可以使學生有機會綜合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上,以運用語言和完成任務為最目標,從而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學會調控自己的學習目標,調整自己的學習的學習行為,逐漸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創造性地綜合運用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
任務型教學的原則:1.言語、情境真實性原則2.形式功能原則3.任務相依性原則4.在做中學
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1.任務型教學開始就呈現任務,以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用語言做事。2.為了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的活動將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資源進行意義構建,以達到解決某個交際問題。3.任務型教學具有目的性、過程性、綜合性和思維的挑戰性等的特點,有效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William littlewood曾說過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Together,over-coming the isolation of the tradition classroom,students with their teacher activate theirsklls and knowledge.Often this togetherness may take the form of overt speaking,but even in silent tasks students may keep asense of the classroom as a learning community.The activity that takes place is not unguided“busy-work”but purposeful movement towards targets and objects.Finally,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lassroom and the outside world is increasingly reduced,as the tasks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late learning to the whole domain of their experience.
任務型教學法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全面發展。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以任務為教學策略基礎,強調從運用語言的任務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完成一項事實的任務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體現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形式,逐步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施教,使學生能在任務型教學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和調整學習策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其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任務型課堂的教學就是把課堂活動任務化,以任務為核心,計劃教學步驟,所以“任務“設計的質量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設計的任務應具有挑戰性,能讓學生體驗成功。所以我們必須認真作好學生需要分析,切實了解學生想做什么,會做什么,該做什么,需要設計學以致用的任務,與生活有關的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
從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得出任務型教學注重真實場景下的,以明確目標為向導的語言交際活動,它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活動來掌握真實、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它提倡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現問題,找出規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需要完善
任務型教學法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完成具體任務、并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它強調交際的過程和語言的功能,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因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語言運用能力。當然,任務型教學存在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比如任務的選擇并有進行需求分析,任務的等級評定也是任意的,并且任何形式中心的活動在語言教學中都受到排斥,學生以對子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教師在其間不直接指導都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任務型教學法目前是語言教學的一種很有效的方式,同時為語言學界指出了一個新方向。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大膽摸索,讓任務型教學法在提升學習者們的英語運用能力中起到最大作用,從而讓任務型教學法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利新;任務型教學法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課堂設計[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05期
[2] 薛小兵;吳獻華;課堂教學過程觀與中學英語任務型教學[J].;才智;2008年14期
[3] 王恩科;實施任務型教學.提高英語實用能力[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5年S1期
[4] 張誠;任務型教學法在應用中的原則芻議[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邱瑞君;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之異同[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篇3
2,任務型教學強調教學過程,力圖讓學生通過完成真實生活任務而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
3,任務型教學仍然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但從更廣泛的層面強調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4,任務型教學強調以真實生活任務為教學中心活動,修改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真實性不足的問題。
5,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的原則
Nunan(1999)對任務型教學的設計提出了五條原則,對課程開發者、英語教師具有極大指導作用。
1,語言情景真實性原則(the authentieity principle)
任務設計要提供給學習者真實的語言信息,情景設計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聯,讓學習者在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領悟、掌握語言的運用。
2,形式功能相結合原則(theform-function principle)
學習者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獲得運用語言功能的能力。
3,在做中學原則(1earning by doing)
學習者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任務去體驗、領悟(learning by experience)并從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4,圖式建構原則(schema-building principle)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語義記憶往往是通過學習者頭腦中已有圖式事件的激活與當前刺激產生聯結來實現的。
5,腳手架原則(scaffolding principle)
在學習者現有知識水平和應達到的知識要求之間搭建起支架(scaffeld,腳手架),通過支架(即老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轉交給學習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三、初中英語課堂中任務型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言輸入不夠,小組活動盲目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語言輸出型的教學模式,它側重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任務之前,缺乏必要的準備環節。即在沒有給學生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的情況下,便讓學生倉促接受“任務”,致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難以開口或無話可說,心有余而力不足。
2,混淆“任務”與“練習”
任務型教學中的任務是指“人們在學習、理解和體會語言之后所開展的活動,”它不同于一般的課堂練習。前者側重于對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側重學習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在交流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后者往往是一種機械性的語言訓練。
3,將任務絕對化
有些老師片面理解任務型教學,以為就是讓學生自由完成他們喜歡做的事。在很多任務型語言課堂活動中,老師過于關注任務和活動,似乎任務型教學就是“表達表達,活動活動”。其實,這種任務只能屬于一種課外興趣活動。真正的任務型教學既重視學生的興趣,也重視教學的要求;既重視學生主體,也重視教師客體;既重視“做”,也重視“學”。“做中學”或“用語言做事”是任務型教學的,核心。
4,任務與學生的語言學習相脫離
語言學習的任務是指有目標的交際活動或為達到某一具體目標而進行交際活動的過程。教師圍繞特定的交流目的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可操作、任務化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多種語言活動完成任務,達到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5觖乏個體思考的空間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能單純看教學氣氛是否活躍、熱烈,還要看學生在活躍、熱烈的氛圍中能否沉靜下來深入思考問題。如果沒有觸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就談不上掌握什么知識。教師需要思考一下在備課時是否給學生留下“獨立的思考”的空間。
四、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策略
1,處理好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語言輸入,任務型教學強調語言輸出。語言輸人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外語學習如果沒有語言輸入,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沒有語言輸出,知識和信息只會停留在記憶階段,而無法轉化為技能,任何語言輸入也就失去了意義。
2,準確理解任務的功能,注重知識與能力的轉換
篇4
任務型教學不但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教學模式。其定義是指學習者運用目標語進行交際以達成某一結果的活動。也就是說任務是學習在其中發生的活動。其實質是學習者在一個外語環境中理解情景、完成一個實在的任務。正因為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上述性質和特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倡導選擇和運用任務型教學就成為一種必然。
2.我在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踐
舉例說明:例一:Book I 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課內容,這一課學習描述人的外貌。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以四人為小組,描述班上任意某個人的外貌和個性,讓全班同學猜一猜他(她)是誰。任務布置下去后,學生們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討論中去了。首先要商量好描述對象是誰(在這一過程中,有較多的人際交往)。在描述的過程中,利用制作的課件中的圖畫,成績較差的學生能說幾個簡單的句子,如She is thin. She is 14 years old. 而中等或較好的學生接上較為復雜的句子,如She often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She has long,curly,black hair. She likes singing and playing the violin.在這一過程中,幾乎每個學生學生都有口頭訓練的機會,而且大家在小組中也不必擔心出錯。大家一起抓緊機會學習,互相請教,邊學邊用,氣氛非常融洽。令我比較欣喜的描述還有這樣的句子:He is always as busy as a bee.He often cleans our classroom with other classmates. 在這種互動,雙動的教學中,課堂氣氛達到了十分和諧、融洽的地步,師生間的感情也進一步加深了。
例二:Book II 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 這個單元是學習學校的校規。在上課之前,我先布置學生了解我校有哪些校規,這些規則要求學生怎么做?由于在課前學生對校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上課時學生能流利地說出這些句子:Don’t eat in class. Don’t fight. Don’t sing in the classroom.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等. 同樣地,我也要求學生談一談他們的家規,他們也會積極地講出他們的家規:Don’t watch TV on school nights. Don’t go out on weekends. Don’t play computer games on weekdays. Do homework after school等等. 學生們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靈活運用了語言知識,而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實施了任務型教學途徑后,課堂上經常有兩人對話,小組調查,情景表演等等。在課堂上,首先學習這一節內容的目標語言。然后設置情景,布置任務(或調查、或表演、或討論、或采訪),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邊體驗,一邊實踐,一邊參與,一邊合作,從而完成了學習過程。在這些近似真實交際的活動中,學生頭腦中所儲存的語言材料,如語法規則,句型結構,表達方式,都被激活并運用起來了,再經過大腦的加工和整合,運用于生活交際中,所以說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形象地說,任務型教學就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3.我在任務型教學中的體會
第一,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形成了一個開放式、互動式的課堂。
第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較多的人際交往,有較多的機會思考、決策、應變、合作,因此有利于學生的性格和情感的培養發展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第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能單獨使用一種技能或一項語言知識,比如在小組調查的過程中,有聽、說、寫的訓練。調查之后,還要對全班進行匯報,這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他們的心理素質。
第四,在任務型教學中,有較多的人際交往,有較多的機會思考、決策、應變,因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性格、情感,發展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
第五,在任務型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形成,有利于自然熟練地運用語言技能。
篇5
新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下面簡稱《標準》),積極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的學習,并且主動地運用所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運用所學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任務型教學?為什么我們需要提倡任務型教學呢?
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的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外語課堂教學中具有的“變化性互動”而形成的各項活動,即任務。學生通過可以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對話性互動,來完成老師設計的各項任務,進而產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為學而用,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法,可以引發學習者的自然習得機制,使其中介語系統得到發展,從而培養其語言能力。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改變了以往教學中的以教學為中心的形式,轉而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是權威、導師和學者,而是交際中的一方,是課堂中的引導者,是交際活動中的促進者。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交際、合作和互動的關系。在完成老師設計的各種各樣的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較好的主動型和創造型,從而得到交際的機會和動力,有了較大的交際空間,因此學生可以領會、運用語言知識與交際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以及交流、協調、合作等交際技能。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接受者而變為主動的參與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與自我完善的欲望,啟發不斷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使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大大提高。
二、 任務型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閱讀課是初中英語課本的一種基本的課型。根據新《標準》要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應包括以下幾點:
1、獲取信息,開拓視野,享受樂趣。
2、了解文章的結構,學習語言知識,培養初步寫作能力。
3、提高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文章之間互動的一種信息加工方式,是讀者積極主動地在其語言知識及背景知識的參與下對文章的信息進行重新加工和建構的過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正是閱讀課文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如果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按照老辦法,只是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閱讀。然后就課文中出現的新的語言點和語言知識進行講解,而忽略與學生之間的交際性參與,師生互動的閱讀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失去獨立思考問題,主動參與的機會,過分的依賴老師講解,這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變的非常困難。
所以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思考,努力為學生提供具有刺激和誘導的任務,在限定的時間內閱讀,提供多媒體材料的視聽,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交際和任務成果的交流來促進語言的習得。學生在課堂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有選擇的獲取信息,他們是交際的主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互相傳遞和交換信息,充分發揮其語言交際能力。他們有自由的發揮空間,其不同的語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攝取量、不同的知識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任務成果,體現個體差異性,充分發揮任務型教學在閱讀課中的主體作用。
三、 任務型教學在英語閱讀課文中的實例與分析
(一)教師引入閱讀教學任務
以初中第二冊(下)Unit 26 Lesson 102 “Miss Evans”這一閱讀課為例。
1、任務:要求學習收集Titanic輪船的有關信息,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報刊、雜志等查閱資料。
(1)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hip Titanic?
(2) Did you see the film “Titanic”?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ad story of Titanic?
2、片段之后,由淺入深多層次的設計下列任務:
(1)Did the ship set off from America to England?
(2)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3)It was very cold, wasn’t it?
(4)What happened the Second night of the trip?
(5)Why did the ship come to a stop?
篇6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整個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國際間交流不斷擴大,對擁有外語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增長,英語交際能力在國際交往和國際貿易中在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公司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卻沒有足夠多的掌握英語交際能力的人才。我國的外語教學注重的是掌握和理解,大多都是為了能夠應付中考、高考,英語的交際能力卻明顯欠缺,這和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分不開的。
1 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
1.1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新型語言教學的理論模式,對教學實踐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自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由大量學者和教育方面專家的研究和實踐,是由大量的第二語言研究者還有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實踐得出的成果,也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形態之一。
1.2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
(1)任務型教學一開始就具有目的性、思維的挑戰性、自主性、全面性等特點,能夠高效的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
(2)任務型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任務型”,它通過讓初中生完成一定的任務來加強語言的學習,增強初中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注重初中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任務型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2.1任務的設計
任務的設計,應該注重趣味性、目的性、設計性、創造性、交際性等。如果讓學生去主動地完成這個任務,那么這個任務的設計就必須有目的性,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性,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學習語言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那么對于初中生來說,那無疑于是一種巨大的痛苦。
2.2任務型案例分析
(1)初中英語第二冊(上)對話的形式呈現了反意疑問句,反意疑問句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可以先設計一個中心任務―?-用反意疑問句“Talk about the weather of different season”。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中國與世界地圖,并給學生布置任務―-通過閱讀地圖談論不同城市在不同季節的天氣,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用語言做事,活動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的“任務型”教學途徑,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便很自然地引出對話的主題――The weather in Sydney。設計“Brainstorming”,讓全班學生群策群力快速聯想與春、夏、秋、冬有關的詞,使學生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又不偏離任務的中心,還能夠提高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2)初一上冊UNITS1-3設計的課堂任務,任務是制作一張“Personal credit card”用來自我介紹。目標就是通過編對話的形式掌握UNITS1-3所應學習思維日常交際用語,例如問候、自我介紹、詢問姓名、年齡及所在學校和班級等,培養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語操作過程中老師布置任務提出要求,學生兩個人一組進行對話的練習,可以根據對話的內容來填寫對方的信息,再各個小組間競爭,展示出較好的個人信息卡。任務要求鍛煉Listening,speaking和writing能力,此任務符合學生日常生活,并且是為了讓初一學生更好的認識彼此,這個任務型教學案例體現了互動式的教學方案。
(3)初中英語某一單元中心是“顏色與心情”,了解不同的顏色對人心情有何影響。通過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來完成
Step1. Warming up
任務設計(1)do a survey about your favourite color
(2)show up
Step2. Leading-in
任務設計: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different colors in the world, and can you divide them into 2 parts?
Step3. Skimming
任務設計:skim “reading” within 90 seconds, try to finish the table
Step4. Talk show
任務設計: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but they should mention the following points.
(4)在學習JEFC BOOK II Lesson23“who has the coin”教師做以下設計:
Step1.Teachers to use words and grammar teaching of the game
Step2.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in the games
Step3. Teachers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English will be the rules of the game, causes the student to fully control the whole game, improve the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2.3初中學生的特點
首先,需要了解初中學生的特點。初中學生的特點就是精力旺盛,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和行為,喜好攀比,有青春期獨有的叛逆,而且有極強的表現欲望;他們意志力比較差,各方面還不太成熟。這是一個特定的人群,他們大多都是第一次接觸英語這門學科,所以對英語的了解還不夠多,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英語教學者充分展示英語這門學科的魅力,讓這些剛剛接觸英語的學生們對英語產生好感。
想要通過任務型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就必須了解初中生的特點,并且還需要老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一系列的任務學習計劃。如果根據初中生的特點而去理性化教學,再加上任務型教學,使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將是一件輕松語言教學實踐。
21世紀,全球化趨勢在不斷蔓延,國家與國家的距離在逐步拉近,語言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的教學能夠直接影響到國家綜合的發展。因此,提高英語教學的水平和英語教學的質量是當前我國英語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我國,英語教學就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所以學生們盡管不懼怕英語考試,但是,英語交際能力是不足的。任務性教學能夠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使學生們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再和傳統的英語教育一樣,任務型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適合在我國初中課堂上采用的一種新型語言教學理論模式。
參考文獻
篇7
一)任務過于繁多
語言習得必須是在大量可理解性輸入的前提下從交互性的輸出中得到發展。有的教師課堂任務設計過多,任務過多必定會壓縮必要的時間,學生接受語言輸入就少;分配到每個任務的時間也少,只能蜻蜓點水;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參與面不廣;很大一部分學生甚至來不及完成任務。任務匯報階段老師只叫學習好的學生來匯報,草率了事。特別在公開課、示范課中,給觀摩的教師帶來錯覺。
二)任務前準備不充分
任務前熱身活動非常重要,它能起到介紹新的語言知識、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的語言知識、減輕任務的信息處理負擔、引導學生按任務要求更好地理解任務的作用。目前一些教師只是追求活動,有意忽略或不重視任務前的準備工作,任務成果的質量就有一定的問題。
三)分組安排得不到位
任務活動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忽視課堂活動組織形式的重要性。很多教師在開學初讓班長或自己按教室座位給學生進行自然分組。對于學習小組的構成、成員間的任務分工以及后來的發展變化過程很少予以關注。
四)任務后的評價單調
任務評價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完成任務之后,對任務的評價還跟不上去。具體表現在評價性的語言、評價的角度、評價的手段和評價主體比較貧乏和單調。往往是一句“verygood.”就打發過去了。
五)把練習當任務
在任務型教學實踐中,有不少教師把任務教學簡化了,他們把所有的語言教學活動,例如造句、句型轉化和一些練習以及教學步驟等都冠以任務型教學。
二、提高任務型教學的對策
一)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互相幫助,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收到拓展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學生交往的潛能,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活化”教材,布置學以致用的任務
活動的設計應當是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它應是現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的交流問題。教學內容和材料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需求。因此,教師開展任務型教學,首要的是要“活化”教材,只有通過“活化”教材,教師才能把課本上的枯燥的知識條塊變成學生樂于參與并接受的活生生的真實的語言交流活動。
三)注意教學任務的設計原則
1、目的性原則。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明確所設計任務是為了對課本的哪些語言點或知識點的訓練和鞏固,通過任務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結果。
2、可操作性原則。教學任務的設計不能大而空。有的教師設計的任務也有明確的目的,可是不能注意從學生角度思考,在學生實際操作時很難或無法完成教師預期的任務,教學任務的設計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則。
篇8
一、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游戲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據學生的興趣,積極地采用游戲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師從學生多動、靈活的特點出發,結合初中體育教學內容,采用一些游戲教學的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到初中體育教學中,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游戲本身就是運動的一種,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擴大游戲教學法的使用范圍,能夠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合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給每個小組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和鍛煉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鍛煉任務。例如:在進行短跑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短跑中需要注意的動作和事項交代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實踐、練習,通過小組成員互相幫助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地掌握短跑的要領,提高短跑的速度。
三、比賽教學,鞏固學生的體育專業知識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比賽教學的方式,鞏固學生的專業體育知識。在一堂課要結束之前,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比賽,采用一對一的方式,看哪個同學在比賽中動作最標準,哪個同學對課堂上教師教授的知識理解得更透徹。比賽之后,教師要進行一個小總結,對學生在比賽中不規范的動作進行指正,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體育知識。
本文主要對初中體育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通過探討,我們了解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學習進步,體能增強。
篇9
一、促使學生體會體育教學的意義
不少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初中體育課對他們發展的重要性,體育與其他文化科目相比一直處在一個不受人重視的地位,這直接導致在學生的潛意識里認為體育是可有可無的課程,以至于他們經常在上體育課時選擇敷衍了事,學生這樣的學習狀態使體育教學無法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與他們進行認真的溝通與交流,讓他們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明白認真對待體育課將對他們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要讓他們知道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將來學習和工作的重要資本。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這將成為他們以后求學乃至工作的阻礙,會降低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質量及喪失平等競爭的機會,因為他們的身體素質低下。任課教師在讓學生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后,他們就會自發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這是達到初中體育教學目標的基礎。
二、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體育課堂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明確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體育老師則成為他們學習體育知識的引導者和答疑人。現如今,大量的教學實踐說明了一個道理,即只有在倡導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上,初中體育教學才可以更好地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初中體育的教學任務。這是因為學生成為每一節體育課堂的“主人翁”時,他們會成為推動體育課程開展的動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主動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提升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體育教學目標。同時當任課的體育教師把學生當作體育課堂的主體時,對教學大有裨益,它能夠使體育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從而根據學生需求對課堂教學的各部分內容進行細微改變,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體育訓練,逐步提升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把控好學生的運動量,確保不會出現運動過量的情況。
三、借助多種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喚起學生的熱情
每個教師應該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模式,爭取每節課都有新鮮的知識和技巧激發學生學習各種體育技能和體育常識的熱情,讓學生由衷地喜歡上體育課,積極參與到體育課教學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一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所以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愛上體育課并且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所以在初中體育課堂上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比如在體育課堂上使用游戲教學法,本人在教導學生學習排球技巧時就使用了一種排球接力賽的游戲教學方法: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進行墊球接力,速度快的小組獲勝。通過這種競賽的游戲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強大的好勝心,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年少氣盛并且有很強的求勝欲望。求勝心會促使他們在體育課堂上專心學習墊球的技巧并積極地進行墊球練習,以贏得這場排球接力比賽,顯而易見,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方式使全班的學生都積極并且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強化教師自身的教學本領
為了增強體育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課堂中,體育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體育教學水平和體育專業水平。一個教師有著很高的體育教學水平和專業水準,他的課堂定會充滿魅力,使學生不自覺地跟著教師的指導投入課堂學習中。所以教師應該為自己有寶貴的實踐機會而高興,不斷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在每節課進行體育教學經驗的總結,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而逐步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初中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度,達到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教學目標。
可以這么說,學生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課堂參與度,對能否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靈活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著手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發并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變成初中體育課堂真正的主人。
篇10
一、我國初中體育教學目標
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兩者的目標和任務都是向學生傳授科學合理的體育健身知識,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培養廣大學生對體育的情趣,并在體育教學中塑造學生頑強的意志,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良好健康發展是學校開展體育課不懈追求的目標。總體而言,學生在體育課中應該達到四個目標。第一,學生個人體能的提升。第二,掌握必備的運動技能。第三,培養自身良好的體育素養。第四,從體育教學中樹立正確的社會情感意識,并具備一定的競爭意識。體育教師必須深刻理解這四個目標,以在教學中做出相應調整,努力達到追求的目標。
二、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雖然我國實行新課改以來,初中體育教育方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總體來說,我國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表現之一是我國大多初中體育教學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從熱身、準備、到教學結束,毫無創意,使學生對體育課感覺到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表現之二為初中體育教學得不到重視。這一狀況在初中畢業班尤為嚴重。大多學生深陷于題海戰術之中,根本無暇顧及體育課。所以教師上體育課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不重視體育教學。所以,為了切實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必須改革教育方式,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展開。
三、如何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方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針對上述中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如采用游戲教學法等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以下筆者從三個方面分析解決策略,希望廣大教師能真正重視初中體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讓學生親自體驗到體育課帶來的愉悅感,以更好展開各項教學活動。教師可以依據初中生的特點,展開各項競賽活動,或者在體育課前,精心設計導入部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比如教師在教立定跳遠這一課時,可以采用趣味方式導入新課。教師在開始上課時可以說我們先進行趣味游戲――模仿青蛙跳,看看誰跳得最像。這一部分教師最好也參與其中,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趣味導入部分后,可以親自體驗蛙跳,然后教師可以直接切入體育新課,更好完成教學任務。只有有效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才能切實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采用游戲教學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必須積極采用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游戲教學法已經在體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游戲只需要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即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效降低教學難度,并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游戲教學的樂趣,同時體育技能也有所提高,此外,采用游戲教學法還能最大限度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為體育教學創設良好條件。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積極采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在教50米快速跑時,可以穿插一些游戲和競賽,增加教學趣味性,一改以前重復跑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追逐跑、接力跑。這樣的教學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3.開展課外活動,增強學生體育素質
課外活動也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課外活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體育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效結合,做到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真正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必備的體育技能。比如在學完籃球這一教學內容后,學生掌握了一些籃球規則和基本投籃動作后,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展開班級與班級之間或者班級內部之間的籃球比賽,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能,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親自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最終增強學生體育素質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總之,初中體育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技能和身體素質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師必須明確體育教學目標,并針對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策略,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導入部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并在教學中積極采用游戲教學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最后充分利用學生課外實踐,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體育素質。教師只有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才能實現體育教學質的飛躍,促進我國初中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11
在初中體育教學新課改中,要求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初中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特點,活潑開放的體育課堂對于課堂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而游戲對于營造和諧課堂,激發學生更快掌握動作要領,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游戲是具有較強的娛樂性的,設計有趣的游戲能夠讓學生將學習融入到娛樂中來,打破了傳統死板教學的示范模仿練習的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初中體育教師應該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積極設計一些適合初中學生運動的游戲,在強度、力度上把握好度,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2. 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體育游戲并不是單純為了娛樂,而是為了配合相應的體育課堂任務進行設計的體育活動,作為課堂教學手段的一部分,合理運用體育游戲能夠讓鍛煉學生的某些身體機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例如,球類游戲運動可以鍛煉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速度,跑步類游戲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肺活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等等,通過這些體育游戲,能夠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為體育教學任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3、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體育游戲是一種具有集體性、娛樂性、競爭性的活動,參加體育游戲,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克服身體素質方面的困難,在遵守競賽規則,調整自身行為的情況下發揮學生的潛能,最終促進團隊獲得勝利。首先,每一個學生在參與游戲的時候規范了自己的行為,培養了自己良好的品行,能夠正確理解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競爭與退讓的意義,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是非常有意義的。其次,每一個學生在參與游戲的時候可以做到積極與他人合作,在獲得勝利的時候提高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夠在體育游戲中得到滿足,對于調整學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準備活動中
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重視準備活動的作用,做好準備活動,不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的身體器官進入一個良好的運動狀態中,能夠有效避免突然劇烈運動給學生帶來的不適應性和危險性,對于之后的課程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體育游戲正好可以達到這樣一個重要的作用,通過適度、科學的游戲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身體機能運動起來了,課堂準備活動效率也能提高了。例如,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定位體操、慢跑熱身等枯燥無味的準備活動模式,增加踢毽子、跳皮筋、兩人體操、換位跑、曲線跑、健美操、瑜伽等游戲活動,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技能鍛煉教學中
體育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科,體育運動對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要求比較高,技能訓練是不能缺少的環節,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意義重大。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因為教學模式的單一,對于體育教師和體育教學提不起興趣,這嚴重降低了技能鍛煉效率。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體育技能鍛煉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游戲法,將趣味融入到課堂技能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跑步訓練中,為了鍛煉學較強的心肺功能,形成學生的意志、堅持的良好品質,教師可以改變繞著田徑場反復跑的單調模式,改為“我搶籃球”(繞圈圈慢跑喊停搶放在前面的籃球)、“混合接力”(男女生混合分組進行接力跑比賽)、“你追我趕”(一人追多人追到換人繼續追不停歇)等等小游戲,讓學生在奔跑中感受到快樂,并實現教學目的。
3. 體育課要結束的時候,學生還處于比較激烈和興奮的狀態,這時需要讓學生身體的各部分器官逐漸放松,回復到平時的正常狀態,這樣才能夠體現體育教學的完整性。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放松的方式主要是做體操、自由活動兩種形式,學生懶洋洋地做著體操或者直接回到教室,這都沒有達到放松的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體育教學可以采用游戲教學,讓學生在幽默、精彩、有趣的游戲中實現身體和心理的放松,已達到教學有效性。例如,可以運用于放松環節中的游戲主要有慢舞蹈動作練習、輕音樂聆聽并想象、智力大比拼猜謎語等等,只要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體育課的游戲都可以有效運用起來。
三、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應用體育游戲,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但是,體育游戲并不是運用得越頻繁越好,也不是越有競爭性越好,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應該注意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統一。在選擇體育游戲的時候,除了要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游戲之外,還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息息相關,能達到教學素質訓練的游戲,否則只是緣木求魚。例如,為了鍛煉學生的上肢力量,可以將傳統的俯臥撐換位推車比賽;為了鍛煉學生的
第二,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應該注意競爭性和安全性的統一。體育游戲的競爭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但是,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比較弱,在競爭面前容易出現易怒、好強等心理,也很容易在競爭過程中忽視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素,這時教師要注意考慮到游戲的安全性,否則會造成沒有必要的傷害事故。
此外,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活動,教師還應該多多創新,積極探索,將游戲的作用發揮出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健.建立游戲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初中體育課堂的游戲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2(12)
篇12
體育教學是按照一定計劃及相應標準進行的活動,這一活動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組織性,是一項長期進行的活動。這一活動由教學者與學習者共同參與,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多元化全面性體育人才、強健學習者的體魄、培養學習者意志道德品質等。體育教學歷史悠久,但是到了現代才有了長足發展,得以在學校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這一現象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休閑時間的同時,使得人類的身體健康面臨挑戰。20世紀70年代以后,體育教學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并有了明確的標準,自此,體育教學地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體育教育有著鮮明的特點,即系統性、統一性、教育性,對于自身的發展有著明確的目標。系統性指學習者從體育教學中受到的系統性針對身心健康的全面有序的鍛煉。統一性則是指學習者在體育教學中受到的身心合一的教學指導。在統一性強的體育教學中,學習者不單在體育運動技巧能力方面得到了鍛煉,更在心理、美感等方面得以提升;教學方法上趨于多元統一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心理生理變化相統一的教學規律。作為教學活動,體育教學具有明顯的教育性,在教學期間,每一項活動都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對學習者暴露出來的特性也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二、興趣教學法
興趣教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學引起學習者的興趣達到教學目標。興趣教學過程中,注意變換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使課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習者對所學課程保持興趣,更好地保持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學者,如何提高課程趣味性,使學習者對課程保持學習興趣極其重要。首先,作為教學者,需要放下身段,營造和諧的學習教學氛圍,將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隔閡消弭,建立更好的溝通渠道。其次,將自身對教學科目的興趣展示到日常教學過程中,使學習者能夠親身體會學習科目的魅力。還有,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每一個目標,使學習者能夠對自身學習產生明確的成就感,保持成就感,以鼓勵學習者自主學習進步。學習者在進入正式學習之前無法對體育教學內容有正確的具體系統的認識,對很多體育知識存在錯誤認知,尤其是女性學習者,對不少體育常識存在盲點。如何使學習者正確學習體育知識,并指導學習者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得以實踐,對教學者來說是很困難的。
三、初中體育教學現狀
專業體育教學器材耗費資源對偏遠山區或貧困地區而言過于沉重,多數學校選擇放棄專業資源需求過多的教學內容,只是教授學習者簡單、易操作、普及度高的少數體育項目。其他地區,學校多迫于升學壓力,將其他課程安排在體育教學時間內,使體育教學無法順利進行。體育教學所需場地建設花費巨大,使多數體育課程沒有教學場地,體育教學實行難度增加。初中學生資質層次不齊,體育教學卻無法因材施教,導致學習效果欠佳,更有甚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習者被迫進行體育訓練導致身心受挫。學習者本身對體育了解甚少,日常生活中極少參與有組織有規模的體育活動,再加上科技進步的沖擊,體育鍛煉在學習者的生活中無處容身。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教學者的指導才能進行專業性質強的訓練,日常生活中無法進行相應訓練,對學習者在體育方面的進步產生不了跨越的鴻溝。對于教學者來說,教學現狀對教學計劃的實施、教學效果的保證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導致很多教學無法進行。這些情況,使得教學者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一降再降,不愿花費心力安排具體全面的課程訓練,只求學習者能夠測試及格,更多時間留給學習者自由活動而不去督促訓練。
四、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
初中教學階段,體育教學對學習者身體素質提高極為重要,正確有效的引導對學習者的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教學者,對學習者日常學習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興趣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扮演著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合理應用興趣教學法為學習者的體育學習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成為每一個教學者最重要的任務。
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階段的應用離不開教學者的引導,教學者在教學階段應注重教學氣氛的營造,組織不同規模的體育活動,使課堂氣氛保持活躍,讓學習者對體育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并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培養學習者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退的品質。
體育教育的改革是由上而下的,初中體育教學需要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并為此加大投資力度,為體育教學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然后是教學者對體育教學計劃進行調整,不再拘泥于已有教材,全面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該注重方法的變化,將游戲、集體比賽等加入教學過程,提升學習者對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采用興趣小組將學習者分為多個小組,針對小組的不同設計教學內容,同時結合情境教學等其他教學手段,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出來,以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夠主動自覺地進行自主學習與鍛煉。
五、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弊端存在已久,并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但是興趣教學法的應用為這一現狀提供了一條可行性極強的改革之路。只要堅持推廣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中的弊端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
篇13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快樂運動的概念與意義
初中體育教學中快樂運動的理念就是以體育運動為基礎,使教學方法具有科學性和多樣性,并以學生身體與心理的發展規律為依據,使教學氛圍更加和諧、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體育教學中被激發出來,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體育,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其綜合發展能力。快樂運動的側重點就是讓學生享受學習,使體育教學具有實效性、激勵性、情境性和趣味性。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該模式可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潛力,使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另外,還能在教和學之間建立良好關系,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后,快樂運動還能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使學生靈活學習,享受運動。
二、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方法
(一)游戲法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游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學科,初中體育當然也不例外,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教師應該根據初中體育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游戲教學,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而這些游戲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在初中體育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接力跑、折返跑以及帶球跑或者運球跑等游戲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得到鍛煉,也能夠使學生避免因為學習方式過于單一而產生厭倦情緒,這種方式能夠消除學生的這種感受。教師將游戲教學方式應用到初中體育課堂不僅能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還能使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時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二)競賽法
競賽法就是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項目的比賽,通過這種競爭,激勵學生追求更加熟練的項目掌握方法,培養其自信心,鍛煉其意志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例如,在100米短跑的教學過程中,同樣將整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組織小組之間展開百米跑的競賽,賽后將小組和單個學生的成績進行打分,對優秀小組和學生予以獎勵。據調查,有九成的初中學生都很喜歡這種競賽方法。
(三)案例法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較少部分的課堂時間用來教授體育理論和倫理。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好處就是便于學生理解,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和直觀,可拓展學生在體育方面的信息,培養他們對體育魅力的情感感受。例如,在有關乒乓球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該項目的規則的基礎上,可將以我國各個時期乒乓球冠軍的球法和成功經驗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體會乒乓球在這些冠軍手中如何發揮其魅力的,激發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
(四)自由法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放羊”已是一些中學多年的體育教學形式。這雖然也是一種自由教學,但還不能稱其為“法”。真正的自由教學法,不是對學生放任不管的自由,而是有所籌劃的自由教學。例如,在一堂體育課中,前半段時間體育教師讓學生集體做一些體操等熱身活動,后半段則讓學生自由活動,自由活動的前提是要做與體育課有關的體育活動,可以踢毽子、跑步、打籃球、踢足球、打排球等等,總之,每個學生都能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活動。
(五)多媒體教學法
最近幾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先進,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在這個大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思路也在不斷更新,因此也就誕生了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師使用該方法時向學生傳達體育知識時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并使用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多種形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體育知識的沖擊力與感染力,使其在學習體育時的興趣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能夠更加深刻的記憶教學內容,具有強烈的學習熱情,學習欲望也得到極大提高。例如,在講解田徑運動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奧運會中緊張、刺激的比賽視頻,使學生受到感染,想要積極的加入運動。在觀賞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班內進行小型的田徑比賽,進行熱身,比賽之后再詳細講解哪些動作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去做才能有效運動,鍛煉自己的體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