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云計算技術專業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云計算技術專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云計算技術專業

篇1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2006年亞馬遜推出彈性計算云服務,2006年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提出“云計算”的概念。從此云計算產業迅速發展,人才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應用型決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產業屬性,需要對社會經濟服務。進而如何培養對接云計算產業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是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云計算專業的建設也勢在必行。

2.專業建設背景

云計算產業是支撐我國信息產業持續發展的戰略性產業。2013年2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中指出,云計算軟件屬于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2014年3月,國務院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2015年1月《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指出,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培養云計算相關人才,加強學校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有效銜接,為云計算發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江蘇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大數據、云計算、高端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人工智能列為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重點發展。2016年,教育部正式設立“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如何建設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培養滿足產業需求的技術人才是本專業迫切解決的問題。專業建設將從產業對接、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條件建設、人才培養質量6個維度進行探索與實踐。

3.專業建設內容

3.1產業對接

社會經濟與產業的發展直接體現在對人才的需求上,高職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從事什么樣的崗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通過對行業調研、分析云計算產業生態鏈與社會人才需求,對接產業位云計算產業與服務支持行業。由于各行業的IT服務對云計算的要求切實存在且又各不相同,因此其服務的行業領域可以寬泛的屬于各個行業。專業涉及核心內容仍屬云計算領域,因此主要的服務行業可以歸并到云計算基礎設施與平臺,云軟件,云服務領域。專業對接的崗位群:云運維工程師、云實施工程師、云產品銷售工程師、云技術客服工程師、云安全工程師、云平臺架構師。

3.2人才培養目標設置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適應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以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畢業素質以及今后的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為立足點,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從5個層面進行了設置,如表1所示。根據培養目標再細化畢業生的畢業要求,細分畢業指標點,確保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3.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專業建設的基礎,本專業以項目任務和工作流程為引領、崗位需求和職業技能要求為依據,融入職業資格證要求,構建“四方多元三證并行”的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所示。其中四方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元指“嵌入式培養+N”的培養模式,即與中興能源(云泰)合作的嵌入式培養、與知途阿里云合作培養、政企校合作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多元培養模式。三證并行: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學生需取得畢業證書、英語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三證。

3.4課程體系建設

為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要求,深度分析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將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度融合,將典型工作任務與工作過程相結合,重點突出專業工程項目核心課程,構建以技能培養、校企融合為主線兼顧學生創新創業的雙線并行的課程體系。同時通過調研,與政府、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以課件、視頻、教材、圖片、案例、試題6個維度構建核心課程的課程資源。

3.5條件建設

要發揮人才培養規格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這要求專業實踐條件與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匹配。本專業的實踐條件主要分為3個層次:專業基礎能力的實踐培養依托軟件中心實訓中心與網絡實訓中心;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依托云計算實訓中心,目前實訓中心擬建設云安全實訓中心、公有云實訓中心和私有云實訓中心;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依托校外實踐基地,目前已與中興能源、知途阿里云等共建校外實踐基地。

3.6人才培養質量建設

為了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在課程上構建云計算專業標準、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設計了“具備從事云計算應用技術專業領域的工程素養”、“具備從事云計算應用技術專業領域的工程師的基本能力”、“具備從事云計算應用技術領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畢業要求,細分為28個指標點;課程與畢業指標點一一對應。在教學上,執行學院二級督導、三級聽課制度,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學校開發工程云課堂,為老師提供了信息化教學平臺。推進義賽促學,以賽促改,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建立完善畢業生工作反饋制度,注重畢業生情況的跟蹤調查及用人單位、社會對學生情況的評價。

4.結束語

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促使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增設。在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的建設上,從產業對接、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人才培養質量5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我國產業轉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競爭,社會對高職層面的工程教育的認識不斷提升,本專業將進一步結合《悉尼協議》,在人才培養規格上做進一步地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郭秋萍,趙靜,單歡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特色專業建設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5.9:105-110.

[2]劉曉,劉曉寧.以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為導向提升高職專業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3.4:69-71.

[3]鄒洪芬,趙航濤.高職院校“專業對接園區,科研反哺教學”的物聯網專業建設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4.26:12-14.

篇2

(Shandong Police College,Ji'nan 250014,China)

摘要: 云計算作為一種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網絡計算方式,已經深刻地影響到了互聯網的運作和服務模式;而做專業高等院校的圖書館,面對這種IT新技術的強烈沖擊,必然受到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如今,云計算已經逐漸使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應用云計算的模式,從根本上改變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料獲取、保存的方式和服務理念。文章探討了專業高校圖書館在云計算的研究和開發的熱潮中,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做好準備,積極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

Abstract: As a data-centric new network method, cloud computing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Internet's operations and service mode; As librar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suffered more severe challenges and test inevitably in the face of strong impact by new IT. Nowadays, cloud computing has gradually made library docu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pplying cloud calculative mode can change the way of accessing and preserv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library and service concept.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prepare and responds with challenges new technology brings actively for librar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關鍵詞: 云計算 專業高等院校 數字圖書館 特色化 信息服務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igital library;characteristic;information service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225-03

0引言

二十一世紀,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今天,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無論在什么地方使用一臺連接到互聯網上的IT產品,都可以實現諸如計算數據資料的編輯、文獻信息的查詢瀏覽和下載等常規的計算機功能,這種新型的網絡應用模式,我們稱之為“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狹義云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件、平臺、軟件)。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并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廣義云計算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使任意其他的服務。

正是因為這種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深入和應用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浩繁如云的各種文獻、信息和資料,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態勢,快速地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與此同時,各種新技術、新理念的不斷涌現,更是將社會信息環境的發展方向,指向了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也正是這種普遍的、無所不在的、全面的數字環境,將相關的人、數據、文獻、信息、資料、設備和工具等進行整合后,形成了一個交互式的、功能完備的知識社區,并且具備空前的計算、存儲和數據的傳輸能力,這種信息環境的變化,使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性已經大大降低,這必然深刻地影響著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信息、資料的服務機構,能夠盡快的適應云計算環境,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滿足各種用戶的個性信息需求,則是現在圖書館工作的核心。身處這種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中,做為高校工作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更應該積極主動的去適應新的形勢,以數字化、智能化、特色化和技術化為基礎,在常規、系統、規范的服務框架下,充分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的個性需求。在數字圖書館、個人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的今天,構建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和個人數字圖書館,則是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更好地開展適應特定需求讀者群的個性化服務,是一種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嘗試。

1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云計算作為一種全新的IT基礎設施與服務的交互式的使用模式,必然深刻地影響著互聯網的運作。而圖書館則以組織、傳遞文獻信息資料和知識為己任,也必然受到了全新IT技術的強烈沖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聯機圖書館服務供應商OCLC宣布推出基于World Cat書目數據的“Web級協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其目標是取代各類型圖書館的集成管理系統;我們國家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也提出了CALIS“云”戰略和相應的數字圖書館的“云”服務平臺模式,以此作為構建大型分布式的共享型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網絡,該平臺以211工程大學圖書館為主軸,將分布在互聯網上的各個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整合為一個整體,用以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規模圖書館的各種不同的需求。

現在,高校圖書館應用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已經開始,在這種云計算應用和開發的熱潮中,研究云計算技術,會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工作產生深遠地影響。在這樣大的背景之下,探討高校圖書館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是否能夠適應新時期不同讀者對個性文獻信息資料的要求,已然成為高校圖書館是否能夠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所在。以不同讀者的個性文獻信息需求為導向的讀者服務,將是現在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工作中的一個不可缺失的且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面對21世紀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已經面臨著重大的挑戰。

2云計算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發展和機遇

由于云計算顛覆了圖書館傳統的應用服務模式,由單點的服務模式,轉變為無數網格節點的云環境下的交互式服務模式,IT技術也已經從以硬件為中心轉向了以軟件開發應用為中心,并逐漸發展到以網絡為核心的存儲與服務交互式的時代。應用云計算模式,必將給大學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工作,帶來新的發展和機遇。

2.1 積極參與由國家主導構建的“圖書館云”設施建設未來圖書館的綜合實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互聯網的建設和管理能力,云計算也已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核心與依托。面對“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時代的到來,圖書館界必須要聯合起來,尤其作為專業高等院校的數字圖書館,更要積極主動地去應對,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積極參與由國家和相關部委牽頭,各地區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各級圖工委機構協調的國家主導的“圖書館云”設施建設。在整個籌建“云環境”的過程,也是專業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的重要發展機遇。

2.2 專業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應實現高度的融合與共享云計算的基礎是“整合”,它的智能管理算法,給圖書館解決文獻信息數字化建設中的綜合集成問題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隨著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的實現,為眾多的中、小型圖書館消除了圖書館物理規模所導致的優劣和差異。在可以想象的不久將來:在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模式下,本地區、本行業的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可以共同構筑起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的泛知識環境――“行業云”和“區域云”;而連接在互聯網上的各類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都會借由一朵一朵的“云”而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文獻信息和知識高度融合的資源池,使圖書館的讀者不用額外增加硬件成本,就能夠快捷、準確地享受到全面、優質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在這種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中,各高校圖書館以自己大學所在學科里的科研優勢為依托,開發建設專業特點鮮明的特色數字資源,這對構建云資源池里的各種具有高水平、高質量的特色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專業水平和技術優勢。

2.3 圖書館可以低成本投入獲取極高的技術服務能力由于云計算模式,可以通過數百萬、乃至數千萬臺普通計算機之間的聯合,提供超強的計算能力,因此,做為高校圖書館來說,可以不必再去升級、購買服務器和大容量存儲設備,而自己的IT維護人員亦可大大的縮減,僅以少量付費的方式,就可以從“云”服務提供商那里獲取最適合自己使用的運算能力和信息知識資源的服務,圖書館能夠以較小的資金投入,獲取極高的軟件資源、硬件設備和技術服務的能力。

2.4 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手段和方式的多樣化及發展趨勢云計算模式下,可利用手段方式的多樣化、精細化來實現為讀者提供接收和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交流,以及優質的讀者服務;因此,計算機已不再是高校圖書館單一的服務手段,信息服務網絡和終端設備,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讀者除了可以使用計算機之外,還可以利用手機、PDA等終端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快捷方便地攫取“圖書館云”相關的數字資源信息服務。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已經大大地改變、細化了讀者的需求,文獻信息數字資源的服務系統,還可以根據個性讀者的查詢記錄、下載的流量、并結合本次檢索項的各種網格化的知識節點,經由云計算平臺的搜索、整理、編輯后,自動推薦近似的相關的文獻信息資料,供個性讀者方便的選用。

3面對云計算帶來的挑戰,圖書館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

云計算的技術優勢是顯著的,圖書館應用云計算模式開展文獻信息資料的服務已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應該以“抓住機遇求發展,應對挑戰求變革”的工作態度,未雨綢繆地開展專業化、特色化的數字資源的搜集和加工建設工作,使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在新一輪的變革中贏得更多地主動。

3.1 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理念與手段面臨著重新的調整與變革云計算的泛知識環境,使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工作,進入到了一個重要的發展和變革的階段,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理念與方式,也相應需要做出全新的調整。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業務流程,將被逐一的拆解,由圖書館進行重新的組合、外包,實現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數字化、虛擬化;圖書館也由原先單純的文獻信息服務的提供者,轉變成云計算的用戶,成為文獻信息資源的數字化、虛擬化的開發者、服務者,而全新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依托互聯網為讀者提供數字資源服務的內容與方式,也都要隨著讀者的需求而更加專業化、特色化;尤其作為專業高校數字圖書館,更需要應對自己圖書館的特定讀者群,研究和開發出更具本校學科建制、專業特點的特色文獻信息資源庫,為本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

3.2 專業特色數據庫開發與利用的必然性目前,各學科、各類別的數據庫比比皆是,人們僅僅只需通過連接到互聯網上的一臺計算機,即可實現自己所需的個性化數據的瀏覽、下載、編輯和使用,人們對圖書館的依賴性,已經大大的降低,特別對大學圖書館來說,面臨的挑戰將會更大;高校數字圖書館,要想更好地為本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須根據自己學校的建制、學科設置、專業特點和科研方向,開發出更適合自己特定讀者群的專業特色數據庫。而帶有鮮明特色的文獻信息數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是高校圖書館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也是高校圖書館充分展示個性,提高自身文獻信息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

3.3 專業高校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原則與方法高校數字圖書館,在自身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和建設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渠道,不僅要利用圖書館自身已有的館藏,和通過常規的訂購渠道來獲取的資源外,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開發挖掘各種特色資源的同時,要注意采取圖、文、聲、像等多種載體并存的模式,采取建立庫、庫群、特色資源網站等多層次的特色數字資源,讓自己圖書館的特色數字資源實現系統化、規模化、立體化,尤其在充分挖掘與自己學校專業、學科設置相關的數字資源時,加大開發力度,時空并舉,全面立體的去深入挖掘具有明顯專業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由于各高校的專業、學科設置的差別,各個學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要結合自身經費、學校規劃建設等實際情況,有側重地開發自己的特色數字資源庫。例如:我院就是一所專業性極高的大學,公安專業和一些涉及密級的文獻信息資料,將是我們專業特色數字資源開發的一個重要特點,開發以公安警察專業特色的數字文獻信息資源,建立一個供公安系統內部使用的特色資源平臺,形成以公安警察文化為主軸的特色數據庫群,通過專網,將專業特色數據庫到本地區、本省乃至全國公安機關,使公安高校圖書館真正成為行業內的數字專業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將會大大提高公安警察院校在行業內的信息服務能力。在開發專業性極強的特色數字資源時,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把握住特定讀者對專業文獻信息資源需求的熱點,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時代的要求。

3.4 加強特色數字資源開發隊伍的培養和建設特色數字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是高校數字圖書館的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它的開發建設,必然需要大量人、財、物的投入,僅靠圖書館自己常年維持正常讀者服務的經費來完成,顯然是困難的,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千方百計擴大特色資源開發建設的籌資方式。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在構建數字資源門戶系統時,一方面要重視通過技術手段來擴大特色資源利用途徑、提高特色資源利用率;可通過省教育廳、省高校圖工委等機構,提高館際協作力度,擴大特色資源可以獲取的途徑,同時通過宣傳,使單位的領導充分了解特色數字資源庫的建設,會對本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以及整個社會都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爭取科研立項或財政專項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特色數字資源的宣傳力度,爭取各種成熟的圖書文獻數字資源開發商的投資,吸引社會資金,嘗試融資,采取聯合建庫、分散加工等方式,實現對特色資源的共同開發,使特色數字資源成為高校圖書館真正具有共享價值的文獻信息資源。

3.5 圖書館擁有自由選擇“云”服務商的權利目前,云計算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云”系統能否提供安全穩定的服務,是當前圖書館界所關心的,只有系統安全、穩定且信譽好的運營商才可能獲得圖書館的信任。為保證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平穩開展,圖書館可以把自己所需要的數字化數據資源和計算能力,進行拆分、重新組合,將它們分布在不同的“云”中,以保留隨時遷移到服務質量更好、價格更便宜的云服務商那里的權利,避免過于依賴一個服務供應商而受制于人。

3.6 加強在云計算應用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高校圖書館購買“云”計算服務后,是要將自己的數據遷移到“云”端,從理論上說,高校圖書館仍然完全擁有被托管數據的知識產權,其他人不得使用和修改這些內容。這應該成為高校圖書館應用云計算必須滿足的條件之一,高校圖書館自己被托管的數據不能成為“云計算”企業開發和利用的資源。

3.7 高校圖書館的一切工作要以讀者服務為根本圖書館應用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服務才是目的。在云技術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更要時刻謹記以讀者服務為根本,完善文獻信息數字資源的服務體系。一方面,圖書館需要加強自身館員相關技術的學習,充分發揮新技術帶來的優勢;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亟須思考的是:如何在先進技術的支撐下,把自身的文獻信息數字資源的讀者服務工作做得更好?如何能夠保證各類讀者更多的文獻信息數字資源獲取的便利,使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4專業特色數據庫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4.1 資源建設要樹立品牌意識專業特色,是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開發建設的立足之本,要使自己圖書館制作的數字資源,成為自己讀者群可以信賴且不可缺少的資源,品牌意識、與本院(校)學科設置密切相關的顯明專業特色,至關重要;尤其要結合自己學校在本地區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優勢,開發出帶有顯明特點的文化底蘊濃厚、歷史淵源悠長的地域特色資源庫,意義將會更大,也將會大大的提高這些特色資源庫的利用率。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發自己的特色資源建設時,應多抓具有權威性的拳頭產品,以點帶面,全面開展。

4.2 加強“共享工程”的資源制作示范作用圖書館的特色資源開發與建設,要通過開展帶有示范性作用的數字資源建設,積極推廣特色數字資源建設的標準和規范。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想要推出一些能夠起到示范作用、且質量較優的特色數字資源,就必須要加強館際協作的力度和各種數字資源制作的交流與培訓,使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的質量、規范、標準能夠得到相對的統一,縮小特色資源制作的差距,增強版權意識,提高特色資源開發建設的整體水平。

4.3 加強特色數據資源數據庫建設與維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資源,只有經常維護、不斷更新和補充數據,特色資源的質量才能夠得到充分保證,才能夠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特色資源的開發建設上,以可持續科學發展觀的態度來運籌、規劃,制定出近期、中期、長期的系列開發建設計劃,實現特色資源制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形成長久有效的制作管理機制。

4.4 加強特色數字資源制作隊伍的建設只有加強特色數字資源制作隊伍的建設,全面提高數字資源開發、整合、制作人員的素質,才能夠有效地提高特色數字資源開發建設的整體水平,使讀者能夠真正共享到高質量的特色數字資源,增強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數字化服務水平和優質讀者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海瑞.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個人數字空間構建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9.

[2]周麗,孫小梅.基于云計算的高校圖書館館際資源共享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28):47-49.

篇3

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思維并非只適用于計算機專業領域,而是越來越多地對不同的學科領域產生影響。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計算機學科與藝術學科的融合愈發緊密,不僅僅產生了計算機藝術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同時也改變了藝術專業的學習方式和藝術創作方式,甚至改變了藝術工作者和藝術院校師生的思維方式。如何使計算思維在藝術院校落地,如何將計算思維引入到教學中,使藝術院校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認識計算思維,提高他們的計算思維能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

1 計算思維的概念

周以真教授對計算思維的定義是: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進行問題求解、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的行為,其中涵蓋了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再進一步來說,計算思維就是通過嵌入、約簡、轉化、仿真等方法,把一個看起來困難無從下手的問題重新闡釋成一個人們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

周以真教授同時指出,計算思維是每個人具備的基本技能,絕不僅僅屬于計算機科學家。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解析能力的培養時不僅需要讓他們掌握算術、閱讀、寫作等技巧,還要讓他們學會計算思維。她還認為,計算和計算機是促進計算思維傳播的有效途徑,計算思維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每個人所具備的技能組合,而不僅僅適用于科學家。

計算思維主要具有6個特征:(1)計算思維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單指程序。計算思維要求能夠像計算機科學家那樣在抽象的多個層次上進行思維,而非僅僅只要求做到計算機編程。(2)計算思維是根本的技能,而非刻板的技能。計算思維是每一個人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做出貢獻、發揮職能所必須掌握的,而并非簡單的機械重復。(3)計算思維是人的思維,而不是計算機的思維。計算思維是人類解決問題采用的某種方式,它并非要求計算機代替人類思考,也并非要求人類像計算機那樣思考。(4)計算思維是數學和工程思維的互補與融合。計算機學科從本質上既源于數學思維也源于工程思維,而數學和工程思維的互補與融合又很好地體現在理論、抽象、設計這3個學科形態層面上。(5)計算思維是一種思想、思維的方式,而不是人造物理實體。計算思維與人造的計算機設備不同,它看不見、摸不著,卻以一種概念的形式影響人們求解問題、交流互動、管理日常生活的方式。(6)計算思維面向所有人,適用于所有領域。計算思維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思維方式,可以成為所有人解決問題的工具,融入各種人類活動。

2 計算機藝術與計算思維

計算機藝術出現以前,有觀點認為計算機科學家就只能運用抽象思維進行科學活動,而藝術家則只能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藝術創作。事實上,正如諾貝爾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所說:“科學與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它們都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科技發明和藝術創作作為人類在客觀世界中活動的產物,都源于生活,彼此之間有著深層的共通性和關聯性。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科學開始追求概念美,藝術開始追求形象美,這令它們從不同的領域走到一起。而計算機藝術的產生與發展將使得科學與藝術的聯系方式更為豐富和新穎,同時也將為各自的領域帶來概念上的沖擊和思維方式的革新。

現如今,計算機藝術作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眾多藝術家也逐漸開始嘗試使用計算機來進行藝術創作。計算機藝術的領域很寬泛,包括計算機繪畫、書法模擬、計算機音樂創作、影視、舞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圖形設計、動畫設計、工業產品和建筑造型設計等。目前,在計算機藝術中發展最活躍的當屬計算機美術。計算機技術可以在美術設計的眾多方面加以運用,例如在基礎圖案創作中的運用,在色彩調配中的運用,在立體設計中的運用等。計算機能夠為傳統美術提供更新穎的技術手段,繪畫的技法和色彩的調配均可以借助計算機強有力的交互性操作完成;計算機音樂使得聲音可以進行數字化處理,特殊的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音效保真度,豐富了音樂表現力,使得音樂的質量和構造能力有了巨大的飛躍,配合計算機使用的軟、硬件合成器可以生成各種仿真音效,使作曲者能夠打破傳統的創作思維模式,運用前所未有的創作方法編寫出更為新穎、奇特的音樂作品;計算機技術對影視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原始影片經過計算機數字化處理與加工,可以大大增強畫面質量,增加豐富的數字特效,帶來原始影片所不具備的視覺沖擊,數字化的影像技術由正逐漸取代傳統的影視制作。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學科間的融合,計算機技術對其他學科產生深刻的影響,而在此過程中計算思維也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深入到其他學科之中,并正為眾人使用:量子計算正改變著物理學家的思維方式;納米計算正改變著化學家的思維方式;計算生物學正改變著生物學家的思維方式;計算博弈論正改變著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等。同樣的,計算思維也正改變著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影響著當今藝術創作者的創作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與更新。

3 計算思維在藝術院校存在的困難及認識上的誤區

3.1 計算思維對藝術類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計算思維的概念傳入中國后很多人對計算思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種普遍的觀點是:計算思維只是一種計算機應用能力,與其他專業的關系并不密切。事實上,計算思維是人類科學思維活動所固有的組成部分,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通用方法,作為合格的高校大學生,應當具備計算思維的基本技能,藝術類學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隨著藝術類學科的發展和轉型,其與計算機學科的融合日益緊密,計算思維也影響著藝術創作者的思維方式,藝術類高校應該對藝術類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引起重視。然而目前的現狀卻是:大部分藝術院校僅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甚至認為計算機課程可有可無,沒有深入研究計算思維在學生專業學習中的作用,更不要說培養計算思維能力了。

3.2 對計算思維融入教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計算思維的重要性逐漸被各大高校接受,部分高校甚至把“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于經驗不足,對計算思維在教學上的應用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這些誤區在藝術高校也普遍存在。例如:沒有認識到計算思維是已存在的思維活動,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一種技能,錯認為只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著重培養計算思維能力;沒有認識到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認為幾節課就能夠實現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的目標;將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看得太過簡單,認為只要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使用了某種計算機編程語言,或是在課程中添加了有關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及算法實現等內容,就是計算思維;對計算思維認識不夠深,研究不夠充分,認為要實現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開設程序設計類課程,也只能通過這一種方法,忽視了其他的學習途徑。

3.3 藝術院校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

由計算思維的概念可知,計算思維是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而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是以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為依托的,因此,進行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基礎的計算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藝術院校中,除了與計算機密切相關的專業外,大部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不高。筆者在本校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教授過各個專業的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在高中時很少接觸計算機,有些從未系統地學習過計算機,有些甚至連最基本的常規操作都難以進行。由于基本的計算機知識的缺失,讓他們在大學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感到困難重重,更不要說計算機編程、數據結構、多媒體等類型的課程。這種現狀使得藝術類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培養更難以進行。

3.4 缺乏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藝術院校中,大部分學校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及相關課程,但這類課程往往局限于概念、技術與應用。基于這樣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會只側重于基礎概念的講授、軟件的基本操作等,這樣做或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某一種軟件的使用方法,卻忽視了思維的過程。以Photoshop這門課為例,教師往往按照軟件的菜單功能按部就班進行講解,認為只要將所有功能的操作或概念介紹一遍就算完成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殊不知了解軟件功能到利用軟件設計出優秀的作品還有很大距離。現有的教學方法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無法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思維能力。

4 計算思維如何在藝術院校實現的幾點思考

4.1 分層教學、多樣化教學

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藝術院校的學生通常計算機能力比較薄弱,更應該從基礎著手,再逐步實現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如果在授課的開始就直接給學生開設難度較大的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課程顯然是不合適的,學生難以理解課程內容,興趣缺失,學習效果自然不好。計算機類課程的開設可按照幾個層次逐漸展開:首先普及計算機文化、熟悉計算機基礎概念;然后培養專業應用能力,幫助學生熟知計算機在各自學科中的應用;在前面兩部分內容中融入計算思維能力的訓練。而不同的專業也可以根據自身培養目標,科學制訂本專業的計算機科目教學要求,做到層次遞進,有所側重,通過分層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計算思維的技能。

藝術學院校的專業類別相差很大,各個專業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不同的應用需求,同時,不同專業的學生計算機能力差別也非常大,因此,要盡量根據學生的水平及能力安排教學班級、組織教學內容。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對開設的計算機類課程需要滿足多樣化的要求。多樣化首先是指內容和難度的多樣化,即針對不同的專業、學生不同的需求開設內容、難度不同的課程。其次是課程的多樣化,即在開設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一系列的計算機類相關課程。針對藝術類學生的特點,此類課程不一定必須是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這種明顯打上計算機專業標簽的科目,而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定制與計算機學科融合的交叉科目。

4.2 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在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藝術院校的學生計算機理論基礎比較薄弱,某些專業與計算機的相關性不大,如果直接向血色灌輸枯燥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培養藝術院校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首先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例子,通過合適的案例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思維的思想去理解、分析專業問題;其次,為了使計算思維的學習能與學生自身專業融合,應當抽取出與所學專業相關而易于理解的問題,然后進行“簡約”;同時,還可通過畫出問題分析流程圖的方式將問題進行細化,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也易于分析問題的本質。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加深學生對計算思維的認識和理解,進而實現藝術學科問題到計算學科問題的轉換。

以多媒體類課程為例,我校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非常豐富,為數不少的學生都參與過藝術表演活動或大型賽事的采編和播出工作。教師完全可以將這些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實際進行視頻、音頻錄制,學習如何進行多媒體文件的壓縮、類型轉換以及多媒體軟件的使用等,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同時,教師也可以準備一些水平較高的獲獎作品,與學生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比對,分析學生作品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自行思考:自己的作品和獲獎作品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進自己的作品?為什么改進后會有更好的結果?這種案例加啟發思考式的教學方法既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扎實的掌握理論技術和軟件的使用,也可以讓學生在日后遇到新的多媒體應用問題時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計算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以上列出的幾種都不是唯一的可選項,只要能夠突出實踐能力、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值得嘗試。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對問題求解、設計與實現模型的學習與訓練,向學生展現計算思維的魅力和基本思想方法。

篇4

一、發揮多媒體優勢,提高技校生學習會計的興趣

實踐表明:教育教學過程是一種傳播活動,必須重視信息接受者的主動性,并及時反饋信息以便達到教育教學的最優化。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最大原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形象性,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豐富了信息的顯示效果,聲形并茂,生動逼真。可極大地激發學生可求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賞心悅目的情境,使學生對多媒體展示的知識感興趣,進而產生自己置身于某公司會計環境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如筆者在講授《基礎會計》第一章概論時,若把“會計”概念平鋪直敘,對于一個剛從初中畢業且沒有任何社會生活閱歷的技校生來說,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我上課時不急于講解會計的概念,而是通過多媒體設置一間虛擬財務室,在辦公桌上放一些單據、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然后再逐漸展示這些資料,使學生有感性認識,再從經濟業務――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會計理論逐層引入,從周圍生活中可感知的常識開始認識,逐步歸納上升到理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增強了會計專業的興趣。

二、發揮多媒體的集成性和靈活性特點,展示會計教學的個性化

在傳統教學中,除了書本就是黑板,若進行會計實務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記賬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事先做好充分準備,如一塊小黑板,有時甚至幾塊小黑板,用時掛上,不用時摘下,非常不便,教學效果如何尚且不說,用了一兩次后字跡模糊,再用時還需重新板書,既費時又費力。所以在傳統教學中,課堂的會計實務訓練,特別是填制會計憑證,就不可能太多。但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就不同了,它用屏幕展示,并可隨教學需要而隨時選定。教師可根據教學具體需要和會計專業特色,以及學生接受能力、思維特點、認知結構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將教學中一些難點、重點內容和主干知識設計制成容易操作的若干個實用課件,靈活地在教學中組合、選用,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如在講授“原始憑證的填制”這一章節時,如果我將各種原始憑證的格式及每種憑證的填寫講解清楚,不僅需要大量的板書,而且要花費很多課時,學生不一定都能理解,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及講解,并配有練習讓學生完成,只需兩節課,學生就完全掌握了這些知識,減少了課堂無用功,加大了授課密度。

三、發揮多媒體形象性、高效性,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篇5

1 業務概述

計算機應用能力培訓作為企業提出“素質提升”工程中的一項工作內容,整個工作包括了培訓的實施,考核的組織與實施,考核結果的統計分析。企業通過與考試中心合作,采用“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系統”進行考核,企業自行開發報名照相系統,考試前與考試系統實現數據同步,考試后考試結果反饋,進行結果匯總與統計分析。

由于該系統為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所以通過考試會得到國家人事部頒發的合格證書。作為企業素質提升工程的一項內容,如果通過對應的模塊將獲得企業內部頒發的證書,這個證書分為4個級別,分別對應將來崗位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如表1:

一級:共考2科,兩個必考模塊;

二級:共考3科,兩個必考模塊和一個自選模塊組成(2必+1選);

三級:共考4科,兩個必考模塊和兩個自選模塊組成(2必+2選);

四級:共考5科,兩個必考模塊和三個自選模塊組成(2必+3選);

2 考試流程設計與優化

培訓結束后,進行考試安排。由二級單位上報考試信息,信息包含考試人員姓名,身份證號,參加考試模塊代碼。數據匯總后導入到照相報名系統。考生照相并確認考試信息。分配考場后打印準考證下發到各單位考生手中。報名信息與考試系統數據合并,組織考試。考試結束后結果生成。統計分析結果反饋到各單位。流程圖如下圖1所示。

3 程序及界面設計

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便于操作、界面友好的程序,照相過程與考試結束后統計分析方便快捷,效率大大的提高,而且避免了人工統計的出錯,提高工作質量。

3.1 照相程序及界面設計

直接用射像頭進行照相,照片直接保存到數據庫中,照相過程中同時核對了考生信息,照完像后,經過整理,生成符合“考試系統”需求的數據,照相程序界面如下圖2所示。

3.2 考試結果統計分析

考試結束后,要給各個二級單位提供考試分析結果,包括人數,缺考人數,通過率,缺考率,模塊合格率;所以通過用照相系統中的數據和考試成績中的數據進行連接,連接字段為身份證號,生成統計數據庫,對這些數據統計分析生成結果。程序如圖3。

3.3 考試等級的計算

根據考試結果,計算出每個考生應該獲得企業對應的等級證書。程序代碼如下。

SELECT 考生信息表 &&以信息表表中的每個人為查詢依據,逐條遍歷成績表

GO top

DO WHILE NOT EOF()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102' INTO ARRAY result &&判斷是否有xp模塊

IF result(1,1)>=1

tgmks =1 &&通過模塊賦值為1, 1表示通過xp模塊

result(1,1)=0

SELECT COUNT(mkdm) FROM tem WHERE mkdm='205' INTO ARRAY result&&是否有word模塊

IF result(1,1)>=1

tgmks =tgmks+1 &&通過word模塊賦值為累加1,2表示通過 xp模塊+word模塊

ENDIF

篇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7

0.引言

云計算技術作為新興的計算機技術,已成為信息化技術研究熱點之一。云計算技術應用廣泛,能實現遠程數據資源的共享,并提供云服務。智慧校園現在產生的數據資源量越來越大,存在數據資源分散,難以集中,未能實現互通共享等問題,由于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資金缺乏、建設進度緩慢等原因,能實現數據共享互通的學校很少,通過對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中的應用現狀、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給出有關建議措施,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中合理運用云計算技術,實現高職院校智慧校園海量數據智能分享與互通。

1.智慧校園云計算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1.1缺乏規劃建設內容

經調查,很多高職院校在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建設中缺少云計算技術應用有關方案內容,有些學校即使有,也不是必建項目,從而導致云計算技術在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搭建、平臺建設等一系列信息化工作中被忽略,進而造成云計算技術在高職院校智慧校園中應用缺乏邏輯性、前后工作脫節等問題。

1.2缺乏基礎設施平臺

云計算技術要在智慧校園中全面使用,除了需要配套的基礎網絡設施設備、感知設備等以外,還需要有數據庫服務器、虛擬服務器等云設施設備,而且搭配必須符合有關技術性能要求,方能實施運行,而在目前高職院校中,數字化校園建設普遍較慢,資金短缺,無力購買設備,導致大部分學校都缺乏這類設施設備,有個別學校甚至連最基本的網絡設施都沒有保障,根本無法滿足云計算技術使用的設施需要。

1.3缺乏技術人員和資金

云計算技術屬于高端前沿技術,所使用的軟、硬件設施設備相對較為昂貴,在智慧校園中應用該技術投入比較大,而高職院校本身資金就很緊張,學校首要任務在于保正常運行,因此在智慧校園建設特別是云計算技術應用投入方面即使有也不會很多;另外,高職院校對云計算方面的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也不是很重視,學校缺乏這類專業人才,這也是影響云計算技術有效應用的重要因素。

2.云計算技術在智慧校園中全面應用的建議措施

2.1合理規劃

高職院校在數字化校園及智慧校園建設規劃方案中要合理規劃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在硬件建設、軟件安裝、平臺建設、應用服務等階段要科學考慮云計算技術應用基礎設施、云平臺、云服務的搭建,確保云計算技術在智慧校園各階段建設具有連貫性和邏輯性,防止技術方案的脫節。

2.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云計算技術應用基礎設施的科學搭建是云平臺、云服務的基礎,必須作為重點內容建設,要本著節省資金、功能保障、維護方便的原則開展云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技術咨詢工作,解決有關技術難題,防止硬件設施重復投入,缺乏邏輯性,影響云平臺、云服務的功能實現。

2.3增加建設資金投入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實現高職院校智慧校園中的海量數據互通共享,并根據用戶使用需要,提供個性化的云服務,從而提高學校管理人員工作效率,為師生帶來便捷服務,促進學校創新發展。因此,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中,要重視智慧校園云平臺技術的應用,增加建設資金投入,保證基本云基礎設施、云平臺、云服務建設資金。

2.4加強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云計算技術屬于前沿技術,技術復雜,專業性很強。要成功應用云計算技術和構建云技術平臺服務,必須有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保障。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這方面的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采用公司專題培訓、學校內部培養或者專門人才引進的辦法解決技術人才短缺問題。

2.5加強云技術應用研究

云計算技術應用范圍廣泛、前景光明,但目前還沒有固定的技術應用模式,高職院校有自身的特殊情況,比如資金短缺、人才缺乏、用戶相對偏少等,在智慧校園建設及云平臺技術使用過程中,一定要考慮這些特殊情況來選擇合適的云計算應用技術及云設備,比如服務器的規模等。高職院校要加強本校實際情況分析及云計算技術應用研究,以選擇合適的云平臺技術應用到本校智慧校園中,防止不接地氣,重復建設,功能無法保障,云平臺服務無法提供等問題的出現。

2.6構建高職院校智慧校園云計算技術使用架構模型

篇7

1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歷程

(1)2007年10月,ibm與google合作,聯合美國史丹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馬里蘭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共同研究開發出云計算技術。同時通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降低分布式計算技術的研究成本,并為高校實驗室提供了軟硬件設備及計算技術的支持。

(2)2008年,emc與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作,共同研究云計算技術在中國高校的推廣和應用,其中包括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

(3)2010年,云計算技術中的趨勢科技“云安全”應用在鄭州輕工業學院等多所高校,為校園網絡安全防護構筑起立體式、多層次的防護體系。同時也為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提供了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保證。

2云計算技術對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大有可為

通過分析云計算的技術特點,結合高校實驗室資源的現狀,可以探究出云計算技術對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大有可為。

(1)云計算技術可以為所有高校之間構建共同資源共享空間,甚至可以把共享空間延伸到社會和家庭,使各個高校既能分享到龐大系統連接形成的基礎設施,又不必更新高校實驗室的硬件設備,從而大大降低高校實驗室運行成本,又實時地獲得其他高校的資源共享。

高校師生若身在社會或家庭中,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與高校實驗室共享所有資源,解決高校實驗室資源不均和不足的現實問題。

(2)通過云計算技術服務,只需讓高校實驗室原有計算機硬件設備接入互聯網,把客戶端開起使用各軟件帶來的大量負荷和硬件維護工作,移交給云計算技術服務供應商去完成。

高校實驗室接入云計算技術服務后,不必花費大量資金購買商業軟件授權。客戶端的本地計算機只需運行瀏覽器即可享受云計算技術服務,不必為應用軟件升級而付費。

(3)高校實驗室應用云計算技術服務后,資源數據存儲在云端,為實驗室資源儲存提供了安全和可靠的保證。這樣可以避免高校師生將實驗室資源數據存放在個人計算機上,可能感染計算機病毒而造成數據丟失。同時高校實驗室不需要購置數據庫服務器,也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實驗室資源數據。以上的功能均由云計算技術服務商提供優質服務來處理解決。

(4)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0年6月,中國網絡用戶規模已達到4.2億,并且逐年增加。通過云計算技術的優化應用,網絡用戶可以在校內外任何地方建立起以個人學習為中心的網絡學習環境,從各個高校實驗室廣泛的資源中,優化配置,合理選用。教學活動更多的由學習者自己而不是高校來掌控,極大地提升了自學環境,促進全社會各個行業終身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

3展望云計算技術在未來高校實驗室資源優化應用的發展趨勢

當前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還處在不斷探索階段,需要不斷完善云計算技術在未來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

(1)隨著云計算技術科技時代的到來,非常需要這方面的科研人才。我國的高校需要調整教學大綱,增加云計算技術的課程,培養出與國際科技現代化接軌的云計算技術專業人才。

(2)應用云計算技術時,高校實驗室資源數據被高度集中在計算云或數據中心內。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規范云計算技術服務公司的運作,確保高校實驗室資源數據不被計算機病毒攻擊和隱私數據不泄露。

(3)對于我國各個高校實驗室的網絡服務系統不同的現狀,必須制定一個接入云計算技術的統一接口標準,為云計算技術在中國高校實驗室的優化應用和推廣普及提供保障。

4結束語

篇8

云計算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的一種,主要是借助網絡,將龐大處理程序拆分為幾個小的子程序,之后借助多個服務器以構建出高效的處理系統,該系統可借助數據收集及計算分析,最終將結果回傳給用戶[1]。借助云計算技術處理龐大信息僅僅需要數秒,這樣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處理效率。根據用戶需求差異,云計算技術包含如下類型:1)公共云。該技術類型在于為公眾提供云服務,這在多數互聯網公司中應用廣泛。2)私有云。主要面向的是單個機構,面向個體用戶,借助內部往來獲取云服務,一般無盈利需求。3)混合云。該類型主要將公有云及私有云進行有機結合,包含混合類型的優缺點。

2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高校的公共課程,該課程教學肩負著為我國計算機行業發展培養應用型及技術型專業人才的重任,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多數理科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一些專業還要求學生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2]。但從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情況來看,卻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實踐教學實踐短,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等,這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不佳。在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學主要開展場所為綜合機房,機房中配備了電腦設施。從多數高校機房建設情況來看,普遍存在機房硬件設施老舊問題,這樣就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而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雖然在“新課改”背景下相關教師經常應用項目距驅動法、小組合作討論法及講練結合法等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教學模式應用不合理問題,比如小組合作討論的具體實施上,常常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學習,不考慮學生間的差異性,這樣勢必影響合作教學效果。在計算機教師教學上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有的學校常常只配置幾名教師來擔任全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3]。雖說配備的專業課程教師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但是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使得教師無法對每一節課都集中精力講解,這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較差。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問題,借助云計算技術輔助教學是科學有效的。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利用云計算技術,可讓相關教師針對課程實際情況,通過應用優秀教學方法、設置巧妙教學緩解及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等教學信息及存儲到云端,可以讓新進教師或者老教師合理利用形式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及教學方法,進而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

3利用云計算技術輔助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策略

3.1借助云計算技術構建虛擬資源庫,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云計算技術充分結合了計算機技術及互聯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為使用者提供高效數據處理服務以及安全的信息資源存儲服務[4]。對于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借助云計算技術在互聯網中建立起自己的虛擬資源庫,將互聯網搜集到的信息或者他人傳輸的信息均存儲到資源庫中,同時也可將自己存儲的優秀資源同其他教師進行共享,拓展信息的應用范圍。同傳統的借助課本教材講解方式相比較,借助云計算技術構建的虛擬資源庫可擺脫知識禁錮,為學生帶去大量的豐富知識,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網絡資源同課本資源進行結合,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拓展學生的認知,以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3.2借助云計算技術搭建協作平臺,充分激發學生個性化學習興趣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常以教師講解為主體,常常是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接收什么,這樣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為轉變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可以借助云計算技術來搭建便捷的師生協作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實際水平,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機能力。利用云計算技術還可將零散學習資源整合在一起,整合過程中將一些劣質的教學資源摒棄,這樣可讓學生在自主與協作學習的時候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來提高自身的基礎能力與操作水平,通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豐富學生的認知范圍。

3.3利用云計算技術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顯著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

云計算技術的顯著特征為可存儲龐大的信息資源,同時存儲的信息資源有很高的安全保障。高校在運用云計算技術為學院及教師提供各種教學研究所需的信息內容之外,還可以將云計算技術應用到輔助學生計算機知識學習及操作實踐中,讓學生借助云計算技術構建的云端來獲取自己所需的各種資源信息[5]。比如,在計算機基礎課堂的學習中,針對學生未能完成的案例內容,可提供給學生云端下載,讓學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課余時間繼續處理,這不僅可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而且可在學生自主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也可借助學生的日志庫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3.4借助云計算技術構建虛擬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9

1 引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各高校為非計算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目標是為學生提供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網絡及其它相關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高校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事務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對基本應用軟件的操作能力、應用能力以及掌握簡單的軟件開發技術,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相關專業的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1]。

目前,由于我國高校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基礎還較為薄弱,同時信息技術具有顯著的發展迅速和更新速度快的特征,致使國內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一些問題的挑戰,如:教學難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2]、教學難以跟上最新的信息技術發展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等問題。

最近興起的云技術正對信息技術產業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并將在近幾年內成為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主流技術,從而引起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為了促進大學計算基礎課程教學中以上存在問題的解決,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研究領域,論文首先對云計算技術進行介紹,然后論述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優勢,最后給出相應的教學案例。

2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和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等分布式計算技術發展和融合的產物。我們認為云計算是指利用高速的互聯網傳輸能力,將數據的處理過程從個人計算機或服務器轉移到互聯網上的計算機集群中(由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擁有的大型數據中心或服務器農場),用戶只需要提出服務請求就可以得到根據需要可動態伸縮的計算資源,而用戶只為所使用的計算資源付費。

從云計算基礎設施的隸屬關系來看,可以將云計算平臺分為公共云(為廣泛的普通用戶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公共云計算設施,如Google和Amazon)、私有云(屬于某一個機構的專用云計算服務設施,不對外提供服務)和混合云(將公共云和私有云結合來共同為用戶提供服務)。目前,云計算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互聯網應用、科研、天文信息計算處理、醫學、網絡安全、教育和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4]。

3 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優勢

根據The New Media Consortium與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聯合發表的2009年Horizon Report 分析和預測,云計算將在近幾年里成為學校應用的主流技術,它將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報告中提到,云計算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日趨明顯。在國內,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首先提出云計算輔助教學(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簡稱CCAI)的概念,其含義是指在云計算環境下,利用云計算服務平臺構建個性化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以輔助教師的教學,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協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延伸和新的發展[5]。

自2007年Google與IBM合作將云計算帶入到全球多所大學后,云計算與大學的關系日益密切,眾多云計算巨頭與國內外的多所大學展開了云計算合作,為這些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硬件、軟件和服務支持,推動新的軟件開發方法,幫助高校學生獲得相關云應用編程方面的技能,幫助他們應對未來大規模互聯網應用的挑戰。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與Google的云計算合作項目和戴爾與廣州大學的云計算合作項目。

我們認為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有以下優勢:

(1)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課件、學習材料、教學案例和學習視頻材料放在云計算平臺中,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或智能手機等上網設備,因此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再將學生的學習限制在機房和上課時段,學生可以任意的存取學習資料和實驗中產生的文件,而不需要再進行數據同步。

(2)自主和互動式學習。在大學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安排較為寬松,可以較為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但在學習中還是需要有教師及時的輔導,以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來進行學習,教師也不可能做到及時的對所有學生進行輔導。在云計算平臺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的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塊進行學習,還可以和教師進行文字、視頻互動,或對學生進行遠程協作,能比較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建立虛擬學習社區,還可以增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式學習有助于師生和生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3)增強學生在云計算技術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由于云計算技術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云計算知識,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4)增加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將云計算這一全新和前沿的技術引入到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計算機網絡和網頁設計等章節的學習熱情,以及對后續程序設計課程的興趣。

4 教學案例

目前在國內的高校中,還沒有規模較大和較為成熟的私有云計算平臺,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公共云計算平臺作為教學中的云計算技術實驗平臺,同時利用校內的Elearning學習平臺作為教學中的師生討論平臺。主要進行的云計算應用有以下幾項:

(1)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計算機網絡和網頁設計章節,對學生進行云計算知識的介紹,并講解常見免費云計算服務的應用方法。由于國內對于Google云計算平臺的訪問不太穩定,因此主要采用了國內的“千腦云電腦”平臺作為教學資料的共享以及學生在線編輯和存儲文檔的平臺,云計算中的軟件應用以金蝶的云計算軟件“隨手記”作為實例。

(2)在線資料共享和在線文檔編輯。教師將課件、學習材料、教學案例存放在千腦云電腦平臺中,學生可以隨時進行下載,并根據自己的學科基礎和學習進度來進行學習。在課程學習中,學生將教師布置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作業的文件在線地的存儲在云計算平臺中,學生可以在機房完成作業,或將部分作業放在宿舍或家中的電腦上完成,由于文檔存儲于云計算平臺中,學生在不同的計算機上訪問的是同一個云計算平臺中的文件,因此不存在學生需要用優盤來進行文件拷貝和數據同步的問題,這也解決了學生經常出現的優盤損壞、感染計算機病毒和遺失所帶來的作業不能按時正常提交的問題。

(3)使用云計算軟件實現個人理財記帳。利用金蝶云計算軟件“隨手記”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記錄,隨手記是金蝶理財網推出的個人理財記賬軟件,可以通過瀏覽器以B/S方式進行訪問和使用,手機版則分為iPhone版本,Andriod版本,其中iPhone版本分為標準版和專業版。由于學生的財務數據存儲在云計算平臺內,因此不會產生手持設備(如手機和PDA)中的記帳軟件存在的設備損壞或遺失所帶來的數據丟失問題,而且“隨手記”所提供的提醒功能和動態圖文報表功能讓學生很好地對自己的各項支出有詳細的了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

5 總結

云技術正對信息技術產業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其應用將日益深入和廣泛,云計算技術也將在近幾年內成為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主流技術,從而引起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是必然的趨勢。論文對云計算技術進行介紹,闡述了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優勢,并給出了相應的教學案例。論文在將云計算技術引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付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次教學研究[J].電腦學習,2011(2):60-61.

[2]戴振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6):100-102.

[3]Twenty-One Experts Define Cloud Computing[EB/OL]. http:// /node/612375,2010.

篇10

Analysing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Optimize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Li Wenguang, Lei Weiji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he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optimize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It can solve effectively the practical problems which including uneven setting, inadequate Equipments and security risks, etc. The paper look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o optimize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optimizing application

Author’s Address Normal College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518060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原有的互聯網系統和服務設計已經不能適應科技現代化的需要,云計算技術應運而生。云計算技術現有的定義是:以公開的標準和服務為基礎,以互聯網為中心,提供安全和快捷的數據存儲和網絡計算服務,讓互聯網這片“云”成為每位網絡用戶的數據中心和計算中心。

結合我國高校的現狀,普遍存在實驗室資源不足,分布不均,不能共享等問題。云計算技術的優化應用,能進一步改善高校實驗室資源狀況,促進高校又好又快發展。

1 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歷程

1)2007年10月,IBM與Google合作,聯合美國史丹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馬里蘭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共同研究開發出云計算技術。同時通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降低分布式計算技術的研究成本,并為高校實驗室提供了軟硬件設備及計算技術的支持。

2)2008年10月24日,IBM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合作,通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向整個州的網絡用戶提供免費的云計算技術服務。

同年,EMC與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作,共同研究云計算技術在中國高校的推廣和應用,其中包括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

3)2009年4月16日,“雅虎”與加州大學、康奈爾大學以及馬薩諸塞大學3所高校共同合作,研究開發出云計算技術群的系統軟件,應用于分析和處理互聯網大規模的信息數據,并逐步推廣到全社會。同時也適用于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

4)2010年,云計算技術中的趨勢科技“云安全”應用在鄭州輕工業學院等多所高校,為校園網絡安全防護構筑起立體式、多層次的防護體系。同時也為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提供了更安全可靠和高效率的保證。

2 云計算技術對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大有 可為

通過分析云計算的技術特點,結合高校實驗室資源的現狀,可以探究出云計算技術對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大有可為。

1)云計算技術可以為所有高校之間構建共同資源共享空間,甚至可以把共享空間延伸到社會和家庭,使各個高校既能分享到龐大系統連接形成的基礎設施,又不必更新高校實驗室的硬件設備,從而大大降低高校實驗室運行成本,又實時地獲得其他高校的資源共享。

高校師生若身在社會或家庭中,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與高校實驗室共享所有資源,解決高校實驗室資源不均和不足的現實問題。

2)通過云計算技術服務,只需讓高校實驗室原有計算機硬件設備接入互聯網,把客戶端開起使用各軟件帶來的大量負荷和硬件維護工作,移交給云計算技術服務供應商去完成。

高校實驗室接入云計算技術服務后,不必花費大量資金購買商業軟件授權。客戶端的本地計算機只需運行瀏覽器即可享受云計算技術服務,不必為應用軟件升級而付費。

3)高校實驗室應用云計算技術服務后,資源數據存儲在云端,為實驗室資源儲存提供了安全和可靠的保證。這樣可以避免高校師生將實驗室資源數據存放在個人計算機上,可能感染計算機病毒而造成數據丟失。同時高校實驗室不需要購置數據庫服務器,也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實驗室資源數據。以上的功能均由云計算技術服務商提供優質服務來處理解決。

4)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0年6月,中國網絡用戶規模已達到4.2億,并且逐年增加。通過云計算技術的優化應用,網絡用戶可以在校內外任何地方建立起以個人學習為中心的網絡學習環境,從各個高校實驗室廣泛的資源中,優化配置,合理選用。教學活動更多的由學習者自己而不是高校來掌控,極大地提升了自學環境,促進全社會各個行業終身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全體國民的綜合素質。

3 展望云計算技術在未來高校實驗室資源優化應 用的發展趨勢

當前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還處在不斷探索階段,需要不斷完善云計算技術在未來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應用。

1)隨著云計算技術科技時代的到來,非常需要這方面的科研人才。我國的高校需要調整教學大綱,增加云計算技術的課程,培養出與國際科技現代化接軌的云計算技術專業人才。

2)應用云計算技術時,高校實驗室資源數據被高度集中在計算云或數據中心內。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法規,規范云計算技術服務公司的運作,確保高校實驗室資源數據不被計算機病毒攻擊和隱私數據不泄露。

3)對于我國各個高校實驗室的網絡服務系統不同的現狀,必須制定一個接入云計算技術的統一接口標準,為云計算技術在中國高校實驗室的優化應用和推廣普及提供保障。

4 結束語

篇11

2.1云計算技術的含義

云計算技術的意義表現為以具有公開性的相關服務和標準作為主要基礎,以互聯網作為中心部位,為計算機使用用戶提供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更好快捷性的數據存儲相關服務,使得計算機使用用戶可通過互聯網更加高效地進行相關數據的儲存、分析和處理[2]。云計算技術憑借其科學性、易用性、可移植性優勢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其已成為未來網絡虛擬化存儲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

2.2云計算體系的構架

云計算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提供具有云計算體系的彈性的相關資源。云計算的表現形式實質上表現為一系列服務的集合。結合目前關于云計算的實際應用和研究結果,可將云計算體系的構架分為核心服務層、服務管理層、用戶訪問接口三大部分。核心服務層是將相關軟件的硬件基礎設施、運行環境、應用程序抽象成為一種服務。抽象出來的這一系列服務均具有較高的可用性和較強的可靠性,且服務規模具有可伸縮性。因此,這些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的各種需求。服務管理層為核心服務層提供服務質量、安全管理等保障,保證核心服務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用戶訪問接口通常包含命令行、Web門戶等諸多形式,其實現了端到云的訪問。2.3云計算平臺的介紹云計算平臺也可稱為云平臺,其可劃分為三大類,分別為存儲型云平臺、計算型云平臺、綜合云計算平臺。存儲型云平臺的主要作用為存儲數據,綜合云計算平臺則兼顧數據存儲和數據處理。云計算平臺在架構主要分為硬件層、虛擬層、軟件平臺層、能力層、應用平臺、軟件服務層,每個層次間均表現為松耦合關系。云計算平臺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首先,各用戶在應用該種技術的過程中不用理會云平臺底層的實現情況。各用戶在應用云計算平臺,或者應用云平臺來云平臺用戶、服務提供商等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時,均無需詳細了解云內部的相關細節,其僅僅需要充分利用平臺中所提供的相關接口便可直接通過該平臺來進行相關工作。其次,云平臺具有突出的靈活性,其在應用過程中的規模可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相應的調節。在調節的過程中,通過虛擬化技術,該平臺的提供商便可按照各用戶的實際需要向其提供相應的服務。由此可見,應用云計算平臺時,云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時還可更好地滿足各個用戶的不同需求。最后,云平臺是在大規模網格或數據中心基礎之上形成的,其可為各用戶提供具有更高性能的計算服務。同時,對于云平臺使用者來講,云的資源更加豐富。

3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歷程(Cloudcomputingtechnology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

云計算技術的具體發展和應用歷程表現如下:第一,2007年10月,IBM與Google、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加州大學等諸多高校開始研發云計算技術,并將該種技術應用于高校實驗室。第二,第二年10月份,IBM與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合作,充分應用云計算技術為整個州使用網絡的用戶提供云計算技術服務,且提供的相關服務均是免費的,云計算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互聯網中。也是在這一年,EMC與清華、復旦幾所重點大學相互合作,加強對云計算技術群的相關系統軟件進行研究和開發,并將相關的系統軟件逐步應用于對互聯網上存在的龐大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同時積極地將這些系統軟件向更多的領域進行推廣,使這些系統軟件在全社會逐漸得到應用。以此同時,該階段通過研究和開發,還積極的在高校實驗室資源管理中應用云計算技術,促進中國高校的實驗室資源得到有效優化。第三,2009年4月份,“雅虎”與加州大學、馬薩諸塞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發云計算技術群的系統軟件,將該種技術應用于規模巨大的信息數據處理,同時也將該技術應用于高校驗室資源優化中。2010年,“云安全”在諸多所高校中得到應用,為校園網絡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同時,在高校實驗室資源優化中也較為廣泛地應用到了該種技術。

4云計算技術對高校實驗室資源的優化價值(Cloudcomputingtechnologytooptimizethevalueofuniversitylaboratoryresources)

4.1有助于構建資源共享空間

通過云計算技術可構建起一個資源共享空間,并將該空間延伸各個家庭,乃至延伸至社會。因此,各高校在不用對本校實驗室硬件設備進行更新的基礎上便可分享到由一個龐大的系統相互連接而形成的一個基礎設施,促進高校實驗室運行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時,通過這個基礎設施,各個高校均可實現對其他高校的資源進行實時共享。高校中的學生、教師在家中、社會中均可共享相關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價值。

4.2有助于減少軟件使用成本

應用云計算技術所提供的相關服務,僅需要將存在于高校實驗室中的硬件設備接入到互聯網中,然后開啟客戶端。這樣便可將硬件維護工作、各軟件帶來的大量負荷直接交由云計算技術服務的供應商去實施[3]。將云計算技術服務接入到高校實驗室中后,學校就不用再花錢購買商業軟件授權,進而降低軟件使用成本。通過運行瀏覽器,各個用戶便可享受到由云計算技術所提供的相關服務,而不再需要再花錢去進行軟件升級。

4.3有助于保證資源數據安全

當高校的教師或者學生將實驗室資源數據保持到其自己平時所使用的電腦上時,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或者丟失會直接導致相關數據遭受破壞或者丟失。而在實驗室資源管理過程中應用云計算技術時,可充分利用云計算技術提供的豐富服務,將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數據均直接存儲到云端。將數據存儲于云端可促進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大提升,有效避免數據資料的損壞和丟失。此外,使用云計算技術服務之后,高校無需再重新花錢購買更多的數據庫服務器來對龐大的數據進行儲存和管理。在管理過程中應用虛擬化管理模式之后,管理過程中的諸多事物均可交由云計算技術服務供應商來實施,促進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4.4有助于促進行業教育發展

近年來,我國網絡用戶數量不斷增加,據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我國網絡用戶已達5.3億之多,且還表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優化,每個用戶均可在校內建立個人學習網絡環境,在學習過程中依然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學生的自學意識及自學能力可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國民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我院實驗室云計算技術的具體應用效果(Ourhospitallaboratorycloudcomputingtechnologyapplicationeffect)

目前,我校已加強對校內實驗室進行合理規劃,標準化定義了校內所有相同設備儀器,將存在差異性的設備進行單獨規劃。將所有設備均置于云計算技術平臺中,然后將各個學科專業作為主要依據,將與之相適應的數據信息和資源放入具體的區域中。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對所需資源進行檢索。為了保證數據在格式上具有統一性,我校對相關資源數據實施標準化處理,使其具有統一性。同時,對形式上具有差異性的所有數據實施相應的轉化以及認證,使全部數據均具有統一性和可用性。在使用過程中,按照各個操作者進行各個使用權限以及使用類別設置。在云計算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中,將所有的資源數據均集中到數據中心,或者集中到計算云中。在應用云計算技術過程中為了保證高校實驗室資源數據的安全,需健全并完善保密體系和認證體系。

6云計算技術資源優化的未來發展趨勢(Cloudcomputingtechnicalresourcestooptimizefuturedevelopmenttrend)

首先,云計算技術應用的不斷推廣急需相應的科研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對教學大綱進行科學調整,更加學校實際發展狀況和人才市場需求適當增設一些與計算技術相關的課程,及其對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養。其次,在應用云計算技術的過程中,龐大的數據資源會被全部集中于數據中心或者計算云中。所以,在加強技術建設的同時也需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為計算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提供可靠法律依據,保證數據資料的安全性。同時,完善的法律法規可促進服務供應商的運作不斷向規范化發展。再次,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已經應用到網絡服務系統,但是各校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較大差異性。所以須積極制定一個統一的接口標準,使云計算技術接入能夠具有統一性,進而促進云計算技術才能更好地應用于高校實驗室資源優化中。

篇12

醫院是一個門類廣泛并且雜的行業,盡管醫院信息化發展也十分的顯著,但是在醫院信息化建設方面還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醫院信息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借助于云計算等進行改善與精進。本文就醫院信息化建設途徑與云計算技術的運用解析做簡要的分析。

1 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是一種依據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形式的計算,進行軟件資源和信息的互享,可以按照客戶的不同需求輸送給計算機和其他數據設備。在醫療行業使用云計算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將各種信息化資源進行整合,方便使用與分配。云計算是指通過網絡以易擴展和所需的方式來獲得所需要的資源。云計算是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計算是將互聯網為運作平臺為用戶提供便捷安全和快速的網絡計算和數據存儲服務。面對醫院信息雜亂而繁雜的工作堆積等,云計算可以快速幫助人們進行醫院數據的高效化運算,及時的對資源進行整合與歸納,改善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

2 我國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現狀分析

2.1 資源共享還沒有進行普及與實現

在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還沒有達到完全整合的地步,衛生行業標準規范仍不完善,很多都處于建立階段,導致行業里的標準規范不統一,很多還缺乏標準的信息建設與信息的編碼工作等,加上醫院之間系統接口標準不同,導致文件無法兼容,信息對接難免出現偏差與漏洞,自然在信息化資源的整合方面無法統一,一直存在難以進行資源共享的地步,自然各個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偏差,先進與落后的差距由此導致,并且這個問題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差距越拉越遠。

2.2 缺乏長遠的規劃機制

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每個部門與環節都是單一的子系統,而且這個子系統還沒有擴展性,導致很多的資源與技術等無法達到兼容的效果,就會使得問題出現只能去修復單一的子系統,對于整體系統造成的損失也是不言而喻的。加上許多數據庫的關鍵字主鍵等命名都十分混亂,導致了系統之間的分隔與醫院的整體發展不匹配等情況,常常在開始新系統項目時,不得不舍棄原來的舊系統,重新開發,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2.3 信息發展不均衡以及不重視

我國醫療行業各地信息發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與當地的經濟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經濟水平發展好的地區,自然在信息化的建設方面相比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好的地區要好一點,而且從最初醫院對信息化建設這塊并不重視,到現在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信息化發展才逐漸被提上發展日程,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加上過往的不重視,自然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并沒有投入過多的資金進行專業技術人員的栽培,就會導致在信息化的技術建設方面,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水平相對來說就比較低。缺乏專業知識,在信息化系y的使用與建設方面自然無法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差距越拉越大,與預期的效果也被拖的很遠。

3 云計算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建設途徑的運用

信息技術的發展,云計算技術的出現,給醫療行業帶來春天。云計算技術在醫院信息化建設方面將大大改善以往存在的各種問題,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將會變的信息化統一與完整,在資源整合方面也會更加的便利與快捷,給醫療行業帶來巨大的進步。

3.1 對醫療資源進行信息整合

云計算技術具有虛擬化的特點,對于對于以往無法兼容的文件格式等,這些問題甚至所有的信息資源均部署于云端,而不是存在于每一個孤立的醫院信息系統中,可以將不同用戶全部通過云平臺連接,各種用戶在授權許可的情況下都可以共享數據資源。如電子病例的建設等,通過云端的電子病歷,病人和醫生可以進行遠程診斷,甚至是多個醫生對一個患者的會診。同時,各個平臺可以在云端整合,數據集中存儲,強大的計算能力保證了數據集中分析,挖掘的品質。

3.2 技術更精進,節省資源與資金

相較于之前開始新系統項目時要重新開發新系統的弊端,云計算技術可以根據不同醫院用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擴展定制,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自己云服務的使用規模。而且為醫院節省了大量資金,因為不需要在花資金進行服務器等硬件設施的購買,這些云計算都可以解決。

3.3 專業素質的改善與提升

相較于以前的不重視,現如今很多醫院都重視自身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掌握技術,才能將醫院的資源與信息等進行合理化使用等。醫院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重視,自然在人才的使用方面也是最優的,信息系統的主要系統都是由熟悉流程的一流專業技術人員集中統一開發,在具有通用性的情況下保留了個性化定制,上手輕松,解決了相關用戶信息化素質水平較低這一突出問題。而且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云計算在醫院信息平臺上搭建了醫院病人也隨時可以查閱自己的病況與實錄,病人使用手機就可實現這一操作,而且還可以進行電子繳費等環節,而且還可以在線與醫生互動等,方便快捷。

4 結束語

云計算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的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各種弊端,不僅可以帶來技術的進步與資源的共享,更是為醫院解決了資源雜亂的難題。資源的信息化整合,讓醫院的各個環節有條不紊的工作,醫院可以在線查看病人的電子病歷等,避免出現錯誤化選擇。而且在設備的使用上也改善了傳統更換服務器等需要的資金投入,大大的節省了資金。在患者的信息等方面可以進行有效的保密措施管理,無需擔心病人的信息被泄露等。技術的改善帶來的還有專業人員的素質提升,醫院的整體信息化建設更高效,服務更嚴格,質量更精進。這都是搭載云計算技術帶來的優勢,我國的醫療行業在超先進國家邁進,并且仍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岳紅麗,張侃.云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探索[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2(08).

[2]謝聰.云計算技術面臨的問題及挑戰[J].河南科技,2011(18).

[3]嚴格.云計算在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篇13

從網絡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情況來分析,按照云計算技術的不同特點,性質以及其他因素,能夠將云計算技術分成不同的方面。從其不同類別的服務特點來看,可以將云計算技術分為公有云和私有云。所謂私有云是說,從用戶的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獨立的應用,同時進行建立平臺,具有非常良好的操作性和實用性;而公有云是指因為用戶自身的局限性,對一些其他用戶的云資源進行利用開發。一般來說,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分類上,必須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服務的連續性。一般來說,公有云服務非常容易受到外部要素的直接影響,但是反觀私有云卻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其次是數據安全性。在這方面,公有云的安全可靠等級沒有私有云的等級高;再其次是成本費用。從自身的成本費用來分析,公有云的費用成本較低,而私有云成本的費用相對較高,但穩固性較好;最后是監測能力。公用云具有非常強大的監測能力,能夠按照用戶的需求,對所需對象進行嚴格詳細的監測。

三、計算機網絡云計算技術的實現

在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中,為了能夠把系統的整個處理過程變得更加簡潔化,通常都需要將系統劃分為兩個層次,也就是功能實現過程,以及預處理過程。在這兩個過程當中,具有不同的處理效果和作用,能夠將系統的功能順利發揮和實現。使用這種方法和原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計算機系統進行簡潔化,進而提升計算機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隨著目前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云計算技術也逐漸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慢慢實現。一般來說,計算機網絡云計算的實現形式大致有下面一些情況:首先,利用軟件程序,在很多企業的管理程序中使用程度非常高的云計算應用實現方式,具體的原理是利用網絡瀏覽器,將用戶所需的管理程序具體信息傳遞給用戶,這樣能夠避免過大的資金費用的浪費;其次是網絡服務,這也和軟件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聯系。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一定程度的實際軟件程序,讓研發者更多的參與到計算機網絡實際應用的開發;最后是管理服務提供商,這在云計算實現形式中歷史非常淵源,和其他一些云計算實現形式相比較,其基本上都是向信息技術行業提供一些專業的服務,譬如病毒處理等等。

四、計算機網絡云計算技術的發展遇到的問題

在探討云計算廣泛的應用的同時,也要關注到云計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考慮該怎么保障數據的安全性,這是至關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如果云端借助瀏覽器接入,而瀏覽器又是計算機中非常薄弱的環節,那么自身的漏洞很容易讓用戶的證書,以及認證秘鑰遭泄露;其次是在云端中。不同的應用都必須進行認證,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該怎樣保證高效安全的認證機制;再其次是在應用服務層中,必須使用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段來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最后是在基礎設施層中,該怎樣確保數據的安全性,保密性都是具有非常大的風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