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德育研究的意義及價值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政府作為“守夜人”,一方面,努力遏制壟斷,同時又打擊惡性競爭,試圖通過制定審計收費指導價來達到促進審計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但是在客觀上形成了審計收費的兩種不同的價格,即政府指導價和市場交易價,兩種價格的背離情況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指導價與交易價格基本一致,在一些地方政府指導價與市場價偏差比較大。
傳統意義上的審計溢價或審計溢酬,是指審計收費超過平均審計收費的部分,是一種對高質量審計的回報,或是一些審計師憑借其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額審計報酬。與一般傳統意義的審計溢價概念不同,本文把這種市場交易價超過政府指導價也稱為審計溢價。
雖然政府在制定審計指導價時,也出臺了相關的處罰措施,確實也有一些處罰案例存在,市場為什么沒有廣泛接受政府指導價?市場交易價超過政府指導價的部分,即審計溢價,是如何形成的?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展開了討論與分析。
二、文獻回顧
國外有關審計定價的研究始于Simunic(1980),他的研究表明客戶的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和審計風險決定了審計定價的差異,這些因素與審計費用正相關,其中規模對審計定價差異的解釋力達到57%。后來的研究不斷有新的控制變量被加入到模型中,目前能查閱到的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國外研究文獻,已有100多個解釋變量用于解釋審計費用的變化(張繼勛等,2006)。但是主導變量幾乎沒什么變化,大多實證研究也表明其顯著性,基本的審計費用模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也沒有實質的改變。后來該模型還被廣泛地應用于不同的國家、地區和不同時期、不同的細分市場(張奇峰等,2006)。
國內的有關研究則始于王振林(2002)。自此之后,國內大多數研究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和模型,檢驗了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在我國是否同樣適用。從搜集到的我國審計定價經驗研究結論的統計結果來看,與國外的研究相比,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審計定價與客戶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客戶是否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審計師是否為國際“四大”顯著正相關。
筆者認為,在我國獨有的政治背景下,政府監管對審計定價的影響不容忽視。事實上從證券市場建立之初,國家相關部門提出審計收費的行業規范,很多省、直轄市有關部門更是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定價實行指導價政策,并明確了審計收費的計費依據、計費費率以及上下浮動幅度。應該說政府監管,特別是政府的價格監管對審計定價有重要的影響,但目前國內有關審計定價的模型中并沒有考慮政府的審計價格監管政策。這也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依據。
三、研究假設
各地政府指導價的收費基數是以資產總額為主,如果存在審計溢價,那么以政府指導價為基礎的審計溢價的形成原因之一可能來自于公司固有的審計風險。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1:審計溢價應當充分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公司固有風險越大,其審計溢價越高。
宋衍德、殷德全(2005)研究發現,對盈余管理強烈的公司,注冊會計師更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來衡量審計風險大小,并以此來調高收費水平。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2: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其審計溢價也越高。
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審計風險,客戶財務風險越高,其經營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也越高,會計師事務所在具體的審計中應當考慮到財務風險的水平,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3:資產負債水平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
張奇峰、張鳴、戴佳君(2006)統計了國內有代表性的11個回歸模型和國外有代表性的36個回歸模型,發現國內的研究有4個在5%的水平上審計收費與非標準意見顯著正相關;而國外的研究中有11個在5%的水平上審計收費與非標準意見顯著正相關。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4:審計溢價與非標審計意見正相關。
高質量的審計意味著高的審計價格(Francis & Simon,1987),當審計師的審計質量高于其他審計師時,他可能獲得較高的審計收費,或者審計質量溢酬。由于審計質量難以直接觀察,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者普遍采用虛擬變量來代替審計質量,如是否是由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來審計作為與其他事務所審計質量存在差異的變量。在我國,“四大”的審計收費明顯高于本土事務所(漆江娜,2004),張鐵鑄(2003)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規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品牌等是影響年報審計費用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5:事務所的品牌(規模)越大,其獲得的審計溢價越高。
大多數的國內外實證研究都支持審計收費與審計客戶注冊地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存在正相關關系的結論。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6:客戶公司處于市場化發育程度越高的地區,其審計師能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
四、研究設計
(一)研究模型
為檢驗上述假設,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fee/price=α0+α1complex+α2da+α3lev+α4opinion+α5big4(or big10)+α6region+α7year+α8industry
變量計算及說明如下:
1.Fee/price。Fee/price是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費用與政府指導價的比,即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如果該指標的值大于1,則表明該公司的審計師獲得了審計溢價,即獲得了超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如果該變量的值小于1,則表明公司的審計師收費沒有超過政府指導價,如果該變量的值等于1,則表明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嚴格一致。
本文手工收集了我國各省、直轄市自2003年至2012年實施審計政府指導價政策的情況,并嚴格按各地實施政府指導價文件所規定的實施時間、計費基數、計費標準手工收集并計算了2003年至2012年共6 864個樣本公司的政府指導價,再計算該變量的值。
plex。complex反映客戶公司的固有風險。以往的研究中對企業固有風險的測量采用的指標主要有存貨與應收賬款的比重、存貨的比重、流動資產的比重、應收賬款的比重、對外擔保額等。為了避免該指標與資產的共線性問題,本文把公司存貨與應收賬款之和占總資產的比率作為客戶公司的固有風險衡量指標。
3.da。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三種所謂主流的方法對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進行測量。第一種方法是應計利潤分離法,代表模型是Jones模型,該方法把企業的應計利潤分為可操縱應計利潤和不可操縱應計利潤,實證分析時只用可操縱應計利潤來衡量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但是一些中外學者認為這種測量方法不適用于我國的現狀,因為我國企業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營業外收支凈額、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補貼收入等方式進行。第二種方法是用上市公司的ROE是否處于保配、保牌的區間來衡量,一些學者認為這種方法的科學性有待研究和證明。第三種方法是用非經常性損益的絕對值來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采用第三種方法來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其取值為公司其他業務利潤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絕對值的自然對數。
4.lev。lev為客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是公司的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
5.opinion。opinion是審計意見的類型,當審計意見是標準無保留意見時取值1,其他意見則取值0。
6.big4(big10)。big4或big10取值為1表示提供審計服務的事務所是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而提供審計服務的為其他事務所時則取值為0。在我國,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不僅代表事務所的品牌與規模,也代表了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本文也把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作為高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
7.region。region是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場化指數。市場化指數采用《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 2011年報告》(樊綱、王小魯、朱恒鵬,2011)。
8.year為年度啞變量。
9.industry為行業啞變量
(二)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本文以2003年到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剔除了金融行業數據和數據缺失的樣本,共得到了6 864個樣本。本文使用Winsorize(1%)方法對變量的極端值進行了處理。行業按21類進行分類。
五、實證研究
(一)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fee/price的均值為2.657,表明上市公司的年報審計費用是政府指導價的2.657倍,標準差為2.378,最小值為0.2,最大值為14.14,可見即使通過極值處理,年報市場上的審計費用與政府指導價的比,即審計溢價的差異也比較大。complex的均值為0.279,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78。標準差為0.176。da的均值為15.61,標準差為2.04,最小值為9.98,最大值為20.11。lev的均值為0.52,說明樣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財務風險較大,最小值為0.07,而最大值為1.84。Big4的均值為0.0436,說明樣本公司中有4.36%的公司接受了國際“四大”的審計,big10的均值為0.301,說明樣本公司中30.1%的公司選擇了國內“十大”和國際“四大”作為審計事務所。Region的均值為8.663,最小值為3.25,最大值為11.80,標準差為1.996,說明我國地區間的市場化差異比較大。
(二)相關性檢驗
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檢驗,從表中看出,fee/price與complex負相關,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固有的風險高,審計溢價反而越低,有待進一步分析。Da與fee/price負相關,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客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審計溢價反而越高。Lev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也越高。Opinion與fee/price正相關,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審計師的審計意見為非標意見時,其獲得的審計溢價高。Big4與fee/price正相關,且在1%水平顯著,說明國際“四大”獲得的審計溢價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高。Region與fee/price正相關,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事務所獲得的審計溢價與地區的市場發達程度相關,市場越發達,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也越高。其他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最大的為0.427,說明變量之間共線性問題并不嚴重。
為模型的回歸結果,引入變量big4時,調整后的R2值為0.2939,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比較好?;貧w結果顯示,complex與fee/price為負相關,系數為-0.308,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的固有風險越大,審計師收到的審計溢價越小,不支持假設1,回歸結果從另一個側面也支持了審計收費與客戶的固有風險高度負相關的結論,說明不僅是政府在制定政府指導價時沒有充分考慮公司的固有風險,而且市場交易價對此也沒有充分的反映,在審計市場上缺乏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
Da與fee/price呈負相關關系,系數為-0.17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與客戶的盈余管理水平呈相反的方向變化,不支持假設2,可能的原因是:在上市公司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普遍缺乏的情況下,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雖然實證分析表明審計收費與客戶的盈余管理水平高度正相關,但審計師所獲得的審計溢價與非標準意見正相關,而對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表現出來的審計風險反映不足,審計師并沒有從客戶的盈余管理風險審計中獲得審計溢價。
Lev與fee/price正相關,系數為0.271,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3。通過分析發現,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與政府的審計指導價呈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指導價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所包含的風險估計不足,在審計收費與客戶的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的情況下,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Opinion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系數為3.227,且在1%的水平不顯著,支持假設4。
Big4與fee/price的系數為1.36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作為高審計質量替代變量的國際“四大”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支持假設5。在前面的分析中得知,在年報審計市場中,國際“四大”憑借其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了高額的審計收費,政府的審計定價并沒有額外“關照”國際“四大”,回歸系數在5%的水平上負相關,表明政府的定價在客觀上抑制了國際“四大”的高收費,但是在現實交易中,國際“四大”獲得了超額的審計溢價,造成現實的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嚴重背離。
Region與fee/price的相關系數為0.08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6。說明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事務所更容易獲得高額的審計溢價,反映了在市場化程度比較發達的地區,現實的審計收費與審計的政府指導價背離的程度高,市場的作用比較明顯,而政府的監管力度明顯弱化,制定審計指導價政策的初衷在市場中沒有得到體現,政策目標在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沒有實現。
六、研究結論
一般意義上的審計溢價,也稱審計溢酬,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審計質量高、專業特長、高市場集中度等優勢獲得比其他事務所更高的審計報酬。本文所稱的審計溢價則主要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優勢地位,獲得高出政府指導價的超額審計費用,以此來評判政府對審計定價監管的市場效率。
1.在現實的交易中,由于審計市場對高審計質量的需求不足,以及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審計溢價或者說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高比價不能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和盈余管理水平。
2.與審計質量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很難直觀測量相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卻是十分容易獲得的,實證分析表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其審計費用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可見,審計收費和審計溢價對高資產負債率所反映的公司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有一個充分的估計。
3.進一步證明了審計溢價與非標意見呈正相關關系。
4.市場越發達的地區,市場力量也越強,審計溢價(或者稱市場價與政府指導價的偏離)也越大,表明政府的管制在這些地區可能更加弱化。
參考文獻:
1.Simunic,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22(3):161-190.
2.王振林.審計收費的決定與審計質量――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D].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2.
3.胡波.審計定價: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
4.羅棟梁.上市公司審計費用決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2,(12):28-32.
5.陳曉媛.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改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5.
6.劉斌,葉建中,廖瑩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深滬股市 2001 年報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3,(2):44-47.
7.伍麗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28.
8.鐘偉強.審計質量溢酬的形成機理與客觀存在――來自理論模型的分析與實證數據的檢驗[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
9.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2):393-408.
10.張艷,李書峰.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04,(5):27-32.
11.鄒蔚,萬君康.關于航空運輸票價的經濟理論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1):120-123.
12.吳水澎,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 2003 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13.郝振平,桂璇.B 股公司審計市場供給與需求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1):159-176.
篇2
Key words:tumor suppressor genes; DNA methylation;gastric carcinoma
胃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據統計,其死亡率居全球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嚴重的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胃癌發生的機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研究表明,細胞無限增殖及分化受阻是腫瘤發生的基本過程,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逐漸深化了對腫瘤發生學的認識。近年研究結果顯示腫瘤的發生是多基因異常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癌基因活化和腫瘤抑制基因失活,有關表遺傳學研究顯示[1],表遺傳學異常參與了腫瘤發生過程,而且在某種腫瘤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DNA異常甲基化可致基因表達減弱或基因沉默,是導致腫瘤抑制基因失活的重要機制之一。本文就胃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一些腫瘤抑制基因DNA異常甲基化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DNA甲基化及其作用
表遺傳學(epigenetics)是1939年由waddington首先提出的。表遺傳學是研究在DNA序列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所發生的可遺傳性基因表達的改變[1]168-174。其中包括DNA甲基化、基因組印記、染色體組蛋白修飾、隔離蛋白以及非編碼RNA調控等方式,這種模式傳遞給子代細胞是不依賴DNA序列的。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一種表遺傳學表達機制。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轉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的介導下,二核苷酸中胞嘧啶(C)的第5位原子上的H被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取代,使之變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1cytosine,m5C)[2]的化學修飾過程。甲基化酶包括維持甲基化轉移酶(DNMT 1) 和重新甲基化酶(DNMT 3a,DNMT 3b)。維持甲基化酶的作用是識別子代DNA 雙鏈中親代單鏈上已甲基化的CpG 位點,催化互補單鏈的胞嘧啶(C) 發生甲基化;重新甲基化酶的作用是使非甲基化的雙鏈DNA 發生甲基化的過程[3] 。DNA的甲基化修飾反應主要發生在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CpG 位點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為分散于DNA中,正常情況下這些 CpG二核苷酸甲基化可作為一種宿主基因的保護機制,它會抑制重復子轉錄以及重復子同源性重組,還可以抑制“寄生”DNA序列(如逆轉錄病毒片段)的侵入;另一種是CpG 結構高度聚集在一起,即CpG 島(CpG island)。CpG島在基因組內呈不連續分布,通常位于基因的啟動子區域(promoter region),也可位于第一外顯子區域, 故又稱5′-CpG 島[4]。在正常細胞中,CpG 島通常不發生甲基化修飾,而腫瘤組織常發生其相關基因啟動子區域的異常甲基化。DNA 甲基化異常可分為甲基化增強、甲基化減弱和甲基化轉移酶水平增高三種情況,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增強在腫瘤中最常見??赏ㄟ^改變基因的構型或與核內甲基化CG序列結合蛋白結合,阻止轉錄因子與基因形成轉錄復合物,從而導致其表達沉默,使腫瘤抑制活性喪失,被認為是腫瘤抑制基因失活的重要途徑。另外,DNA 的甲基化還可促進腫瘤相關基因突變,因5-甲基胞嘧啶可自發性或在SAM 作用下引起鄰位脫氨轉變為胸腺嘧啶,使甲基化的CpG 突變為TpG,因此其也是甲基化促進惡變的機制之一。
CpG島甲基化是一種基因外修飾,在正常細胞中基因的甲基化大多發生在其啟動子CpG 島之外,而在腫瘤細胞中某些抑癌基因的CpG島甲基化則導致該基因轉錄失活,故在腫瘤研究中檢測基因啟動子區CpG 島甲基化狀態,對于闡明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及建立早期診斷方法均具重要意義。目前DNA甲基化的檢測方法比較多,其中廣泛應用的技術是甲基化特異性的PCR技術(MSP)和甲基化敏感的單堿基延伸技術(Ms-SNuPE),這些技術的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適用于微量DNA或石蠟包埋DNA。在MSP技術的基礎上,又先后發展了基于熒光檢測方法的實時定量PCR(MethyLight)和依賴于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甲基化分析方法(COBRA),這些技術提高了檢測的敏感性,實現了高通量和高特異性。此外,有人將MSP技術與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法(DNPLC)相結合,來測定整個CpG位點的甲基化。近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展了基于水溶性陽離子型共軛聚合物的新DNA甲基化分析方法。通過熒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FRET)研究了質粒和人腫瘤細胞p16基因啟動子區特異CpG位點的甲基化狀態該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引物無需熒光標記,檢測在均相溶液中進行,無需分離、純化等手段,而且與高通量分析兼容,在癌癥臨床診斷上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5]。
2 胃癌相關基因的甲基化
近年研究結果顯示,多種基因的異常甲基化在胃癌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6]表明,DNA的甲基化率在胃癌前病變轉化為癌的過程會發生改變。Kang等[7] 對非腫瘤胃黏膜和胃腫瘤進行p16、hMLH1、DAP—kmase、THBS1、及TIMP-3等5種基因檢測,發現除DAP—kmase甲基化的頻率相近之外,其他基因從慢性胃炎到腸化生及從腺瘤到腺癌甲基化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認為,這些基因的高甲基化在胃癌變發生過程中的較早階段就已出現,這為胃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思路。
2.1 p16基因甲基化
p16基因又稱多腫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MTS),定位于9p21 位點,由2個內含子和3 個外顯子組成。該基因編碼的蛋白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周期負調控蛋白,可與D型細胞周期蛋白(cyclinD)競爭性結合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激酶CDK4 和CDK6而抑制蛋白激酶活性,使腫瘤細胞周期調節中抑癌基因Rb的表達產物(PRb)不能磷酸化而保持活化狀態,抑制轉錄因子EF解離,使細胞周期進展最關鍵的G 1/S轉換停滯,對細胞周期起負調控作用。因此,p16 基因的變異或其蛋白的失活會導致cyclinD-CDK4/6-pRb-E2F調節途徑的失控,而使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發生。目前研究表明p16基因的純合缺失和點突變異常多種腫瘤的發生有關。在胃癌中p16基因異常甲基化主要發生在外顯子1和啟動子區域,且基因啟動子的高度甲基化更為常見。Lee等[8]最早報道了p16 甲基化與胃癌的關系,他們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內切酶研究了9 個胃癌細胞株,發現2個細胞株有甲基化,而且不表達p16mRNA;體外以去甲基化劑5-deoxy-ezecytidine對胃癌細胞系處理后,因CpG島異常甲基化而封閉的基因又重新表達。Ficorella 等[9]發現原發性胃癌中p16 基因啟動子區域高甲基化是導致其轉錄失活的重要原因。Bai等[10]利用誘發Wistar 大鼠胃癌模型研究發現,在大鼠胃黏膜向胃癌演變過程中,p16 基因甲基化是在胃癌發生過程的較早階段出現,其甲基化的頻率在正常胃上皮中為2.7%, 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為16.7%,在腸上皮化生中為37.5%,在胃腺瘤中為64.7%,在胃癌中則高達82.5%。Abbaszadegan 等[11]通過MSP 和免疫組化等方法同時對52 例胃癌患者組織和血清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達情況分析后,認為p16 啟動子區高甲基化在胃癌發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與胃癌惡性程度相關。同時提出血清中DNA 甲基化水平的檢測可能是胃癌早期檢查的一個重要的生物學指標。
2.2 DNA錯配修復基因(MMR)、CpG甲基化表型(CIMP)與胃癌
研究發現,在胃癌的發生中存在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 CpG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hype,CIMP)兩種分子途徑。在DNA MMR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基因hMLH1 和hMSH2。MMR通過修復DNA堿基錯配、降低自發性突變,而增強DNA的保真性和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Herman等[12]最早報告了在結直腸癌中MMR hMLH1失活與DNA甲基化有關,后來發現胃癌中同樣存在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亞型,但還沒有胃癌中有關DNA MMR發生突變的報道。Fleisher 等[13]檢測了65 例胃癌組織的hMLH1甲基化情況發現,隨著胃癌中MSI頻率的降低hMLH1基因的甲基化率也隨之降低。由此推測,hMLH1基因啟動子區域甲基化與MSI有關,有可能是該基因失活的一種普遍機制。Poplawski等[14]通過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內切酶PCR(MSRE-PCR)對比分析27例胃癌患者與25 例健康人后認為,hMLH1 甲基化對胃癌形成有促進作用。由此可見,hMLH1啟動子的甲基化與胃癌的發生有關,可能是胃癌發生機制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CpG甲基化表型(CIMP)是指一些病例同時存在多個基因甲基化的現象。CIMP已在大腸癌、肝癌、肝內外膽管癌、胰腺癌、卵巢癌、急性髓性白血病、膀胱癌等惡性腫瘤中得到證實。由于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步驟、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涉及許多相關基因的異常表達,因此多基因的啟動子甲基化的研究也就自然得到了研究人員的青睞,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CIMP與胃癌有著密切的關系。Kim等[15] 通過檢測40例早期胃癌組織中hMLH1、TIMP3、THBS1、DAP—K、GSTP1、APC和MINT2的甲基化狀況發現,除了2 例基因甲基化陰性外,CIMP盡然高達40%??梢?,啟動子甲基化在早期胃癌中是一種普遍現象。同時研究還發現,在腫瘤發生的不同階段、不同基因的啟動子甲基化表達狀況是不同的,有的基因隨胃癌的進展其甲基化發生率有不斷升高的趨勢,而在健康青年人標本及胎盤中未發DNA甲基化。可見CIMP在胃癌的發生中是一早發事件,可以利用此特征作為胃癌的早期診斷指標,同時對建立胃癌相關基因的甲基化譜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APC 基因是一種抑癌基因,編碼的APC蛋白可以抑制上皮細胞增殖而抑制腫瘤的發生。早期研究證實該基因是結直腸癌的管家基因,近來研究發現該基因在胃癌的發生發展中也起重要作用。曾有學者用免疫組化方法分析了120 例胃癌病人的APC基因的表達情況,結果發現,APC缺失率為78%,因此認為APC 基因缺失可能與胃癌的發生有關。近年來大量的研究顯示APC基因啟動子1A部位甲基化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Hosoya等[16]研究發現APC基因啟動子1A蛋白表達率與甲基化率在正常胃粘膜和非癌粘膜中保持一致,在癌粘膜中甲基化率增高。而1B均未發現有甲基化。由此可見,ACP啟動子甲基化主要發生在1A部位,且ACP啟動子1A部位的甲基化可能是胃癌發生的一個中間環節,而不是胃癌發生的始動因素。3 結 語
通過對胃癌相關基因甲基化分析發現,多種相關基因甲基化是胃癌形成的重要機制之一。DNA甲基化異常不僅可在手術標本中檢測到,還可從各種體液如外周血清中檢測到,為臨床應用帶來極大便利,因此腫瘤相關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狀態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生物標記物,可作為腫瘤的敏感性生物標志物。檢測胃癌相關基因啟動子異常甲基化不僅可用于高危人群監測、腫瘤風險評估、胃癌早期診斷,還可用于判斷腫瘤遷移情況,預測胃癌手術、放化療療效等。由于DNA甲基化是一個可逆的過程,故通過恢復僅被抑制而未發生突變或丟失的生長調控基因表達.來恢復細胞正常生長調控功能,并且已有這方面的動物模型研究證實了這一想法。故DNA的去甲基化將為癌癥的治療提供新思路。由于一些病原體的感染可以誘發腫瘤相關基因甲基化從而導致胃癌的發生,故預防感染和及時的根除這些病原體會對預防胃癌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Baylin SB,Herman JG.DNA hypermethylation in tumorigenesis:epigetics joins genetics[J].Trends Genet,2000,16(4):168-174.
[2] Jeltsch A,Beyond Watson and Crick . DNA methylation and molecular enzymology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s[J].Chem Biochem ,2002,3(4):274-293.
[3] 夏丹,范偉.DNA甲基化與腫瘤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6):1275-1276.
[4] Takai D,Jones PA. Comprehensive ana1ysis of CpG islands in human chromosomes 21 and 22[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6):3740-3745.
[5] Feng F,Wang H,Han Y,et al.Fluorescent conjugated polyelectrolyte as an indicator for convenient detection of DNA methylation[J].Am Chem Soc,2008,130:11338-11343.
[6] Kim TY,Jong HS,Jung Y,et a1.DNA hypermethylation in gastile cancer[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4,20(1):131-142.
[7] Kan g G H,Shim Y H,Jung H Y,et a1.CpG island methylatien in premalignant stages of gastric carcinoma[J].Cancer Res,2001,61(7):2847-2851.
[8] Lee Y Y,Kang S H,Seo J Y,et al. Alterations of p16 and p15 genes in gastric carcinomas[J].Cancer,1997,80:1889-1896.
[9] Ficorella C,Cannita K,Ricevuto E,et al. P16 hyper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inactivation profiles in primary gastric cancer [J].Oncol Rep,2003,10(1):169-173.
[10] Bai H,Gu L K,Zhou J,et al. p16 hypermethylation during gastric carcinogenesis of Wistar rats by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J]. Mutat Res,2003,535(1):73-78.
[11] Abbaszadegan M R,Moaven O,Sima HR,et al. p16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a useful serum mark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3): 2055-2060.
[12] Herman J G,Umar A,Polyak K,et al. Incidence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hMLH1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in colorectal carcinoma[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12):6870-6875.
[13] Fleisher A S,Esteller M,Wang S,et al.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hMLH1 gene promoter in human gastric cancers wit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J].Cancer Res,1999,59(6):1090-1095.
篇3
關于移動支付價值網,嚴圣陽提出:“雖然我國移動支付價值鏈已經基本形成,但其功能較為單一,導致其實際應用價值創造不足,無法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客戶對移動支付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同時現階段的移動支付價值鏈應用場景的廣度與深度、發展空間都較為有限,無法適應移動商務日新月異的業務創新以及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睏顕魈岬剑骸艾F在已基本形成了由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硬軟件提供商、消費者等構成的價值鏈。他們有著自己的資源優勢,只有各方均良性運作才能實現各個環節的共贏。”
1 價值鏈、價值網的異同點研究
(一)移動支付的價值鏈
移動支付價值鏈主要由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消費者、商戶等多個聯接點構成,也指鏈內各個企業對用戶需求進行預估,從而向用戶提供商品或服務時形成的協作關系。價值鏈各參與者間的競爭關系決定了其相應的不單一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移動運營商、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平臺之間的合作競爭關系。當然,隨著移動支付商業模式的快速更新,其價值鏈也一直在完善的過程中,各種配套的服務提供商、網絡設備及軟件提供商等正逐步融入移動商務產業鏈。因此本文認為移動商務的產業鏈目前應該包括規則制定層、應用層、技術提供層在內的三個層次,規則制定層負責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規范,應用層包括產業鏈得以運行的相關企業載體,技術提供層負責產業鏈日常運營所需的技術支持與維護。
(二)移動商務價值網
隨著移動支付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其市場服務范圍不斷擴大,消費者對其的需求亦趨向更高要求的多樣化與現代化?;趥鹘y產業價值鏈分析下的移動支付商業模式,已無法很好的詮釋其特殊的價值增值作用。價值鏈的觀點是一種線性思維,或許在外部環境變化慢、業務模式固定的行業可以解釋其商業模式。但是,在市場環境變化迅速、經濟表現極其活躍的移動支付行業里,產業鏈上各方主體的組織決定作用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產業鏈上能夠根據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及時作出調整,以更好的適應消費者需求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成為占有較大優勢的行業組織者。然而,傳統的移動支付價值鏈理論思維卻不能跳脫上下游企業的利益關系以反映該市場狀況。
(三)價值鏈與價值網的聯系
價值網跳脫出以往價值鏈的單一機械思維,是價值鏈的集成顯示?;趦r值網的移動支付商業運營模式以市場需求為核心,以網內各方主體的長效優化運行機制為導向,打破經濟活動依據價值傳遞先后順序運作的形式,從而跨越價值鏈各環節間的屏障,使處于網內各個節點的不同主體都能按照資源最優化、價值最大化的原則彼此相互融合與促進。進而,網內的各方主體不再只是努力尋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同時注重網內與其他節點的經濟聯系,形成相互聯動的全方位價值增值模式,使得價值網成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更加有效的促進資源進一步分配利用的重要機制。
基于價值網下的移動支付商業運營模式,不再是單一的價值線性遞增模式,產業鏈上、下游的經營主體。
2 價值網視角下的移動支付商業模式構建
在移動支付價值網中,消費者將作為整張網的核心,為其他集聚成網的鏈內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且,顧客需求將直接決定價值網內組織者的形成。網內企業只有持續自己的有效競爭力才能實現更多的價值增長。
其次,理論上來說,移動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服務商中每一主體均擁有成為網內組織領導者的機會和潛力。由此可見,價值網的織者必須以合作共贏為宗旨,協調移動支付價值網絡中的外部網和內部網。具體來說,外部網主要由移動終端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平臺服務商、網絡服務商等共同組成,外部網擔負著建立整個網絡基礎框架,維護網絡運轉的重要作用;而內部網主要由投融資機構、第三方服務商、商戶以及消費者等組成,主要承擔網內價值共享、流通的任務。價值網體系自發的將所有企業進行了分類,即構成以消費者為核心;移動通信運營商為組織全網運轉的主體,它將整合網內有利資源,篩選適合各個作用節點的企業,如各種供應商,進入網絡參與價值共享;而投融資機構和銀行則是組織者的候選者,第三方服務商為協調者,上下節點分別是消費者和商戶。
3 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移動支付產業雖有先進技術的支撐,但在產業鏈及其結構的整合上仍有欠缺,導致了技術方面的優勢不能完全利用起來。從價值網的角度看,網絡化視角下的商業模式足以形成規模經濟的效用,促進各主體改進僅上下游企業進行價值交換的模式,通過移動運營商甄選各種供應商,同時吸引銀行、投融資機構和第三方服務商共同進入價值網,一起承擔投資風險。而其中的商戶和消費者,則在價值網的中心起到催發價值遞增的核心作用。通過構建網狀視角下移動支付的商業模式,能夠形成價值快速增長的機制,使得移動支付產業更加靈活而富有活力。
篇4
近年來,商業地產已成為地產熱點,但我國商業地產自出現之日起,就充滿了矛盾,呈現出來的問題層出不窮。就其原因就是涉及的利益主體眾多,包括政府、開發商、運營商、零售商、投資者、消費者等,各利益主體由于其所處的位置、角色和利益訴求不同,就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直與各方進行著較量和博弈。
一、博弈論的概念
博弈論,亦名“對策論”,是研究具有競爭或斗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博弈論是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和分析工具,其對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體策略選擇時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論研究的就是理性的人或組織之間,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如何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并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
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田忌賽馬”、《孫子兵法》都蘊含著博弈論的思想。1928年,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發表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博弈論引入經濟領域,并奠定學科基礎與理論體系。1950~1951年,約翰?福布斯?納什發表了《n人博弈的均衡點》、《非合作博弈》等論文,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爾頓、哈桑尼等學者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博弈論的類型可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有限博弈和無限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等。在博弈論中,最著名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設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作案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于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如果兩人都坦白罪行,將各判刑6年;如果只有一人坦白,另一個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則抵賴者被判10年,而坦白者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兩人各判入獄1年。
由于兩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坦白”,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局(被判1年刑)就不會出現,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6年的結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囚徒困境”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各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是一個“納什均衡”,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凹{什均衡”是一種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現實中非合作的情況要比合作情況普遍,從“納什均衡”中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同等條件下,合作是有利于雙方的“利己策略”。
二、商業地產的價值鏈
(一)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 1985 年在其《競爭優勢》著作中率先提出來的,波特認為競爭優勢源于企業為顧客所創造的價值,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包括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在波特看來,價值鏈在經濟活動中是無處不在的,上下游關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行業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的聯系構成了企業的價值鏈,企業內部各業務單元之間也存在著價值鏈聯結,價值鏈上的每一項價值活動都會對企業最終能夠實現多大的價值造成影響。
在波特之后,中外學者對此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沙恩克和哥芬達拉加將價值鏈擴展到了產業鏈的范圍,把企業看作價值生產過程的一部分;海恩斯則將原材料和顧客納入價值鏈,把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作為生產過程的終點,利潤當作其副產品;雷波特、斯威爾克拉等學者又提出了虛擬價值鏈、價值網等概念。盡管學者們對價值鏈的研究側重點不同,但無論價值鏈形式如何發展變化,其本質未變,即價值鏈是由一系列能夠滿足顧客需求的價值創造活動組成的,這些價值創造活動通過信息流、物流或資金流聯系在一起。
總體而言,將價值鏈的概念應用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而形成的價值鏈管理具有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以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為原則、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思想這三個基本特點。
(二)商業地產價值鏈主體分析
商業地產的價值鏈比較復雜,既包括商業地產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也包括企業與外部的經濟活動,涉及的利益主體關系眾多,包括政府、開發商、零售商、運營商、投資者、消費者以及各種供應商、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由于各利益主體所處的位置、角色、利益訴求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商業地產開發與運營過程中,以及商業地產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過程中有著各自的價值主張。
1、政府:今天的(地方)政府已不是斯密所述的“看守人”,而是變成了“經濟人”,把自己當作城市的經營者,利用自己的行政和土地資源參與到市場運行之中,在政績及土地財政等壓力下,在其任期內追求著短期利益最大化。其結果往往就是缺乏對商業地產的長遠規劃,甚至有意忽視商業規模與市場容量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布局等商業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在招商引資及商業地產規劃過程中“貪大求洋”,破壞了商業地產價值鏈的生存環境,使得各相關利益主體集體患上了“近視眼”。
2、開發商:開發商是商業地產價值鏈重要一環,從波特的價值鏈角度,競爭已非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較量,而是整個價值鏈的較量,但相當多的商業地產開發商依然沿用住宅地產的手法進行商業地產的操作,不是他們不懂,而是他們不愿意或無力按照商業地產運行規律操作。因而只注重商業地產的價格最大化而故意忽視通過商業經營實現商業地產的價值最大化。從早期的純出售模式到產權式商鋪模式或售后包租模式等均是如此,開發商取得開發利益賣完商鋪走人,把風險丟給開發商的“馬甲”-商管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商業地產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鏈;而業界所說的所謂“放水養魚”純出租模式,實際上是開發商扛下了所有風險和責任,開發商資金將沉淀,資金、資本回報率極為緩慢。即使大家所推崇的“地產大鱷+零售大佬”的萬達“訂單模式”和控股集團“地產+商業”模式的也只是解決了商業地產價值鏈中部分協調問題。
3、零售商:商業地產本質是商業。在商業地產價值鏈中,各零售商根據其實力、地位不同與開發商進行著各種博弈,主力店憑借著其實力和地位以極低的租金向開發商承租著大面積的商業物業,特別是某些國際品牌的連鎖企業,他們得到的是最便宜的租金,最黃金的位置,其本身就是在賺商業地產的錢,其實質是屬于更廣泛意義商業地產范疇,而開發商又憑借其地位向中小零售商出租著極高的租金,同一個購物中心,租金價差可相差70多倍。各零售商之間其目標客群也存在著相同或不同,各業態、業種等有可能相互關聯,也有可能各不相關,甚至可能出現內部競爭或相互傾匝現象,如同一購物中心有兩家不同所有者同一品牌專賣店等等。
4、運營商:運營商不是物業管理公司,更不是商業物業銷售公司,它應該在商業地產價值鏈價值創造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要著眼于全局,注重的是整體效益,而且能夠協調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并最終達到有效整合資源的目的,甚至可以具有整合地產、商業、金融等資源的能力。但目前對商業地產運營商僅僅簡單地理解為商業地產策劃公司、商業地產招商公司或商業地產管理公司等,在商業地產價值鏈中往往成為了開發商的附屬,前二者有時為了業務的需要甚至比開發商更近視,而后者則成為開發商的“馬甲”,或便于開發商脫身或成為“變裝”的物業管理公司。
5、投資者。商業地產的成功離不開投資者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投資主體和融資渠道,投資者是商業地產價值鏈中重要的利益主體。中小投資者是開發商的商業地產開發價格實現的重要客戶。中小投資者將其資金轉化成商業地產(商鋪)這一生產要素資本,其目的就是從投資中取得收益,我們知道,生產要素資本本身并不能直接創造價值,只有資本在商業經營過程中與勞動有效地相結合的時候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中小投資者或被透支了升值空間或被套牢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成了商業地產的犧牲品。
6、消費者:商業地產的核心在于商業經營,在于為最終消費者提供滿意的產品或者服務。按照海恩斯的觀點,最終消費者應位于商業地產價值鏈的起點,所有利潤都是其副產品,但在目前商業地產價值鏈中,開發商所考慮的客戶僅為中小投資者或零售商,或者認為為最終消費者服務只是各零售商的事情,似乎整個商業地產品牌、價值等升值無關自己。
三、基于博弈論的商業地產價值鏈價值創造
商業地產具有地產開發、商業經營、類金融等特性,涉及的主體眾多,利益關系復雜。如果各利益主體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自己利益最大化,最終只能是零和游戲或“納什均衡”。開發商如果只考慮地產開發價格,客戶起點僅為中小投資者或零售商,而不考慮商業經營價值和最終消費者,必然商業地產價值鏈無法形成,商業價值無法得到實現,最終或是自己或是中小投資者等價值鏈中相關主體受損。同樣,本應作為“看守人”的政府,如果過于追求任期的政績,也必然會破壞商業地產價值鏈運行環境。因此,從系統的觀點出發,以價值鏈為決策基礎,以實現最終消費者價值最大化為原則,對商業地產價值鏈的價值進行創造才能從根本實現各自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商業地產的價值是由地產開發與商業運營兩部分構成,包括:開發價值、投資價值、租賃價值、商業價值等。其中商業價值是基礎和核心價值,它決定了商業地產的租賃價值,而租賃價值決定了商業地產的投資價值,投資價值決定了商業地產的開發價值,因此商業地產價值鏈的邏輯起點是最終消費者,其價值鏈主體關系應當為:消費者-零售商-運營商-投資者-開發商-政府。
商業地產價值鏈是以消費者的價值創造為起點,以開發商價值實現為終點,政府的職責應當是提供良好的市場運行環境,某種程度上是“局外人”,其收益應當是就業、稅收、城市競爭力等長期科學的發展。在具體的運作中,各主體應通過各自的價值實現方式來進行價值創造活動,并形成戰略伙伴關系和互利多贏的關系,在考慮消費者價值實現、零售商市場保障、投資者投資回報、開發商租售比例和資產增值等同時,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最終形成互為依存、共同受益、多方共贏的和諧局面。
參考文獻:
1、陳晶晶. 商業地產價值鏈探析[J].現代商業,2009(9)
篇5
一、引言
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基礎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一種更優的公司理財目標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公認,不少學者對利益相關者的滿足程度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進行了研究。而對于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平臺型企業而言,其利益相關者數量眾多、結構復雜,如何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協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從成立之初的B2B平臺,發展為涵蓋B2B、B2C、C2C等業務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到今天已經建成一個橫跨信息流、物流、金融流、數據服務商等全方位服務領域的“商業生態系統”。阿里巴巴于2014年在美國上市,當天市值為2 370億美元,已達到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其成長過程中,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自身資源等方式創新性地拓展增值業務,為各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的價值和便利性,通過與各利益相關者互利共贏的方式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增值。研究阿里巴巴如何通過對其利益相關者的培育和治理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對電子商務企業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二、阿里巴巴的利益相關者結構
阿里巴巴在其發展過程中吸引了消費者、供應商、專業化供應商、金融機構、物流等大量組織及個人,眾多的參與者以各種方式集聚在阿里巴巴平臺之上,阿里巴巴與這些參與者之間緊密聯系、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目前大量的學者在進行商業生態系統的研究時,大多將商業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成員按其定位劃分為領導種群、關鍵種群、支持種群、寄生種群,我們可以參照此分類將阿里巴巴的利益相關者分為關鍵性利益相關者(供應商和消費者)、支持性利益相關者(電信、物流等)以及寄生性利益相關者(商盟、廣告商等),如圖1所示。
三、阿里巴巴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價值管理
阿里巴巴的價值依附于或者來源于阿里巴巴已建成的擁有眾多利益相關者的、結構合理的、自我繁殖和進化機理完善的商業生態系統,阿里巴巴作為領導核心在整個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戰略性地培養不同種類的利益相關者,該商業生態系統不斷壯大完善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阿里巴巴價值增長的過程,阿里巴巴的價值管理其實質就是對其系統內龐大的利益相關者的發展和管理,主要思想則是系統內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多方互利共贏”。
第一階段:培育關鍵利益相關者。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系統建立的起點始于1991年阿里巴巴的成立,也是阿里巴巴與其利益相關者合作的起點。馬云抓住商機通過整合過去經營ChinaPages和ChinaMakets積累的客戶信息、經驗和先進技術等相關資源創建了基于互聯網的交易平臺,通過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自由交易的機會,幫助他們實現低成本的營銷與貿易。當時阿里巴巴與其商戶主要通過“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兩大產品和服務進行合作,“中國供應商”服務幫助中國的出口供應商獲得國際訂單,“誠信通”則通過提供第三方認證、阿里巴巴商鋪、優先排名、買家信息獨享等會員服務,幫助商戶獲得更多的需求信息和采購方的信任。這些業務為阿里集團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誠信通會員每年向阿里巴巴支付2 300元服務費),也為后期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一階段屬于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系統建設的初期階段,阿里巴巴的核心目標在于為其商業生態系統培育首批忠實的關鍵用戶群,在這一階段該生態系統的結構還比較簡單,只有關鍵性利益相關者及部分必要的支持性利益相關者,在生態系統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阿里巴巴不得不提供支持性利益相關者應該提供的一些功能,例如當時提供信息及互聯網技術的服務體系還沒有形成,阿里巴巴扮演了服務商的角色,通過提供咨詢、營銷等服務來指導傳統商家對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同時激發、提升更多的客戶需求,從而保證生態系統的健康成長。阿里巴巴作為領導種群所有的付出使該生態系統即使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惡劣環境中也成功的生存下來,并且逐漸形成規模。
第二階段:豐富利益相關者種群。2003年,阿里巴巴成立了淘寶網,將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系統的邊界從中小企業擴展到了個人。當然,如果說淘寶網只是擴大了商業生態系統的領域,那么阿里巴巴推出的創造便是吸引成千上萬網民的關鍵所在了,包括免費商品展示和開店服務、支付寶、交流工具、消費者評價體系、消費者保障計劃等。從表面上看阿里巴巴做了大量免費的工作,但實質上這些免費服務和人性化的工具為阿里巴巴贏得了更多的關鍵種群,使其在與競爭者的領土爭奪戰中大獲全勝。2005年、2006年雅虎中國的搜索引擎功能以及口碑網的社區意識,提高了人們的上網體驗,并且為阿里巴巴分析參與者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需求提供了渠道,鞏固了商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007年,阿里軟件及阿里媽媽的成立為阿里巴巴與中小企業主的合作模式注入了新鮮的元素,打破了不具備IT實力和產品推廣預算的中小企業或個人網商的發展瓶頸。隨后,阿里巴巴發展了網商融資平臺等互聯網金融服務,為其關鍵利益相關者(商戶)有效地解決了資金問題。這些模式加強了整個商業生態系統各種互聯網軟件開發以及在線營銷的能力,也為商業生態系統吸引了更多的網商、軟件開發者、金融服務商以及廣告位提供者等,這些支持性的利益相關者的加入在完善該生態系統的同時,又為關鍵利益相關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務,實現了阿里巴巴自身、支持性利益相關者及關鍵利益相關者的三方互利共贏。
在這一階段,阿里巴巴圍繞其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通過不斷推出各種新服務和新產品,以“多方互利共贏”的方式與其各關鍵性利益相關者及支持性利益相關者進行創新性的合作,擴大了商業生態系統的邊界,大大增加了平臺上各利益相關者的種類和數量,為系統引入新活力的同時也使該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加完整。
第三階段:制定利益相關者協調機制。至2009年,以阿里巴巴為核心的綜合性商業生態系統已基本形成,此時阿里巴巴為其利益相關者提供的平臺已經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平臺,系統內已經基本實現自我協調、自我服務的功能,平臺上的利益相關者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不斷地衍生出新的需求,有些需求是現有的利益相關者無法滿足的,這時就會出現新的關鍵成員服務于其他的關鍵利益相關者。例如專業出售包裝用品的網商便是隨著電商的發展新加入的關鍵性利益相關者。這些都預示著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系統的自我運作機制已基本形成,因此在這一階段阿里巴巴與其關鍵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方式不再是直接參與到電子商務的交易或者其他活動中,而是扮演規則制定者的角色,通過為平臺構建能夠創造更多價值的機制和規則,保證系統向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例如對于互聯網聯盟等關鍵成員的自組織集群,阿里巴巴不僅在資源上支持這些群體,并開展各種活動(如網商大會)推動這些組織的發展,希望將來這些自組織群體能夠成為系統規則重建中的重要力量;另外,對于淘寶等平臺出現的刷信譽等違反商業生態系統規則的行為,阿里巴巴通過店鋪動態評分、商家認證體系等工具削弱會員積累信用的影響力來打擊這些行為,并通過公布平均成交價格的手段來抑制惡性價格競爭。
從上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這一階段阿里巴巴與其利益相關者合作的主要形式不再是開展具體的互聯網業務活動,而更多的是站在商業生態系統整體的角度,扮演規則制定者和監管者的角色,主要發揮“協調”功能,保障該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發展,實現與平臺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互利共贏。
四、阿里巴巴價值管理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啟示
通過上面對于阿里巴巴與外部利益相關者合作的論述,可以看到對于信息的準確把握是阿里巴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組織電商平臺吸引參與者,生成交易信息;在深度挖掘交易信息的基礎上,研究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產業鏈上各方需求,通過并購、整合已有資源,推出系統化的創新服務,提升系統內各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以此增強各參與者的粘性并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到商業生態系統當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一)搶先培育關鍵利益相關者。阿里巴巴通過其前身――“海博網絡”和“中國黃頁”,積累了大量的注冊用戶和供求信息,這些企業和通過此平臺交易產生的商戶數據便是阿里巴巴成立之初的商戶基礎和數據基礎。1991年,為了順應“中國制造”與國內貿易的需求,阿里巴巴正式成立,并推出了“中國制造商”和“誠信通”會員服務,利用注冊商戶和供求數據為注冊商戶提供商機,并為會員提供企業展示平臺建設等網絡建設服務;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組織了大量展會、供銷交流會、行業培訓等增值活動,給予會員參與權,通過一系列努力,阿里巴巴快速積累了大量用戶。另外,淘寶的免費模式對于阿里巴巴圈地的成功可謂功不可沒,馬云憑借其富有遠見的戰略眼光為阿里巴巴搶先獲得了大量商戶,超越了易趣,成為中國最大的C2C平臺。
(二)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從創立之初的單一業務發展成為現今復雜豐富的業務體系,阿里巴巴能夠深度挖掘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業務政策、進行多元化業務擴展,這是其能夠成功挖掘客戶的關鍵因素。成立之初的免費政策正好滿足了當時消費者的心理訴求;淘寶網和淘寶商城的成立,是阿里巴巴B2B客戶對產業鏈下移的需求;阿里軟件的開發是基于小客戶做大后對于系統管理的需求;阿里媽媽廣告推送系統是基于網店店主對于網絡廣告的需求;一淘網整合了搜索技術和電商數據,反映的是在電商大量出現后消費者對不同電商間進行選擇的需求;阿里金融的成立則是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的需求;阿里巴巴與物流企業建設的“物流寶”平臺,是基于企業業務擴大后對于物流等輔助功能的需求。
(三)循序漸進的發展戰略。阿里巴巴發展初期,充分研究了當時的中國市場現狀,決定從信息流做起,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供求信息,同時又通過特殊功能收取一定的費用,在找到自己盈利模式的基礎上,獲取了發展的強大動力。之后,阿里巴巴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整理各種交易數據和客戶信息,準確把握市場機會,創新性地推出各種新業務,使平臺上的利益相關者數目和種類不斷壯大、豐富,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軟件、阿里媽媽以及阿里信貸業務等都是基于數據資源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傊?,阿里巴巴一直圍繞著“平臺建平臺”的核心戰略,循序漸進地發展壯大阿里商業生態系統,在這個過程中,其利益相關者規模和粘性不斷加強,其業務創新和擴張能力又進一步增強,因此形成良性循環模式,正如馬云曾在2005年阿里巴巴在廣交會期間主辦的電子商務研討會上,闡述的以下觀點:中國電子商務將經歷三個階段,即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階段,這是阿里巴巴最大的特點:做今天能做到的事,循序漸進發展電子商務。S
參考文獻:
[1]梁學玲,張忠靜.利益相關者集體選擇視角的企業價值創造[J].商業會計,2015,(9).
[2]來繼澤.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韓壯飛.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3.
[4]王竹泉,杜媛.形成邏輯與企業利益相關者視角的企業邊界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2,(3).
篇6
工業遺產包括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工業文化遺跡,包括建筑和機械,廠房,生產作坊和工廠礦場以及加工提煉遺址,倉庫貨棧,生產、轉換和使用的場所,交通運輸及其基礎設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或教育等和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工業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方面,近年來工業遺產業已成為旅游業關注的對象之一。工業遺產有多方面的價值體現,這些價值經過開發才體現出來。工業遺產首先需要保護,其次才能考慮開發以實現其各種價值?,F實中,在保護和開發之間經常存在著矛盾。本文僅就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開發進行討論。
1 工業遺產的價值
工業遺產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研究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在當代社會發展中更加受到重視。
1.1 文化價值的表現
工業遺產也可以稱為工業文化遺產,蘊涵著工業文明或工業文化的重要信息,是人類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社會的歷史文物,它本身具有文物價值。這種文物也體現出審美價值。人們已經認識到,保護工業遺產就是保持人類文化的脈絡,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很多工業時代的生產設備與農業社會有很大的不同,往往表現出結構復雜,制作精良,特別是還表現出相應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原理,其本身也具有很強藝術設計品味。工業時代的生產遺址則規模宏大,包含著復雜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關聯密切。因此,工業遺產見證了工業活動對當時的社會和今天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忽視這一寶貴遺產,就割斷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脈絡,就失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記憶。而更好地保護工業遺產,使其豐厚的文化內涵不斷得到發掘,將使歷史畫卷更加充實。同時,這些深刻變革的物質證據對人們認識工業活動的產生和發展,研究某類工業活動的起步和過程具有普遍的價值,也對預見人類的未來有深刻的意義。
1.2 經濟價值的表現
拋棄工業遺產的內涵,從實物價值上講只是微不足道的殘值。工業遺產的經濟價值表現為工業遺產可以為人們帶來經濟收益。許多老廠房倉庫等工業遺產可以用于展示或兼作他用,大型連片的生產遺址可以進行保護性開發,開辟成獨具特色的文化休閑場所、商務貿易場所。工業遺產的價值不僅限于此,因為工業遺產具有的文化價值,所以其經濟價值是不能通過仿造來實現。因為工業遺產具有稀缺性,所以其價值會隨時間而增值。
工業遺產的經濟價值主要來自于它具有的審美價值。工業景觀可以形成無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認定、保存有多重價值和個性特點的工業遺產,可以為現代城市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有個性的城市風貌、改變“千城一面”的現象。對于因為產業結構調整而衰退的城市或地區,工業遺產所具有的經濟價值能夠在城市衰退地區的經濟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保持地區活力的延續性,給社區居民提供長期穩定的就業機會。這種經濟價值是普通地產不能替代的。
2 工業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很多城市建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對工業遺產在拆除與保護、遺棄與利用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矛盾。盡管近年來一部分工業遺產開始被列入保護之列,但是受法律保護的工業遺產項目僅占應納入保護內容中的很小一部分。
中國的工業遺產保護缺乏多樣化的經營運作模式。將工業遺產開發成旅游區創意園區是一種常見的形式,如果這種形式過多,就難以獲得合適的收益,最終還是不能使遺產得到保護。在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的利益誘惑下,工業遺產保護性開發的機會成本大增,這也成為工業遺產保護的突出矛盾。
文物的保護一直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工業遺產的保護也同樣面臨著困境。由于工業遺產有體量大、分布廣、構建復雜等特點,對這些遺產的保護有技術上的困難。顯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工業遺產保留并加以保護。我們需要研究什么是值得保留和保護的,應該以什么方式和形式保留。因此,在社會變革和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對待工業遺產已經成為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重要課題。
3 成為文化產業鏈中重要文化資源的工業遺產
解決工業遺產保護性開發的重要途徑是使工業遺產成為文化產業鏈中的重要資源。
文化產業是提供精神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產業。這些精神消費產品和服務可滿足人們通過感官獲得體驗、愉悅、理解、回憶和共鳴等精神收獲。通常文化產業的消費群體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提供的產品需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產品能提供大量的反思機會。任何一種產業都需要資源,那么文化產業的資源之一就是悠久的歷史傳承,而工業遺產就是具備這種特點的資源。從工業遺產保護的角度來講,單純的將這些遺存實物納入博物館的收藏既不現實,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需要將工業遺產放在文化產業鏈中進行保護性開發,即在保護好工業遺產不受到破壞的前提下將其開發成文化資源。
一個產業鏈中包含企業、企業間的供需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供需、價值的交換和空間分布等方面。這幾個方面使企業形成群體結構。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工業遺產可以認為是產業鏈的上游資源之一。
工業遺產的特點之一是有寬闊的廠房庫房等建筑,實際上,投入到文化產業中的工業遺產主要是這種資源。這些資源已經在文化產業鏈中形成幾種成功的利用模式:
(1)LOFT模式。LOFT在牛津詞典上的解釋是“在屋頂之下、存放東西的閣樓”。現在所謂LOFT所指稱的是那些“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的,少有內墻隔斷的高挑開敞空間”。LOFT的內涵是高大而敞開的空間,具有流動性、開發性、透明性、藝術性等特征。LOFT的這個含義發端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紐約SOHO區,由藝術家們自發形成的一種形式。SOHO區原本是紐約的一個工業區, 二戰后制造業衰敗,紐約的藝術家們將廢棄的工業廠房改造成生活空間和藝術工作室(即LOFT), LOFT成為集居住、創作、展覽為一體的新型時尚綜合體。LOFT充分發揮了工業遺產沉淀的文化價值,并實現了經濟價值。
(2)工業遺產博物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在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運動中,催生了近現代工業遺址性博物館,被視為一種工業遺產的保護模式而得到推廣,并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主要有工業遺址遺物或工業歷史博物館。這種模式一般是在工業原址上進行文化創意開發,重在保護工業實物,體現博物館的史料價值、體驗價值和科教功能。
(3)創意產業園。創意產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載體,主要由文化創意設計企業、網絡信息技術企業等機構組成,形成產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創意產業園模式主要利用廠房建筑、工業空間布局。
(4)工業旅游。工業旅游是指對現代工業場所的參觀,包括參觀產品的生產和制造過程。比較完整的工業遺址,其生產設備、生產過程都可以成為旅游者參觀的對象,這種旅游資源可以使人們回想當年的工業繁榮景象。以工業遺址為資源的工業旅游項目同時也可以帶動相關的文化產業。
(5)公共文化空間。利用工業遺產建立公共文化空間,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護了工業遺產,另一方面增也將工業遺產的人文內涵傳遞給市民。工業遺址可以建設成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公共文化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游憩活動場所。充分開發工業遺產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功能。
現實中,因為工業遺址有比較開闊的空間可以作為經營場所,并且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人們主要關注工業遺址的開發。工業遺址是不可移動和復制的文化資源。其它可以移動的物態工業遺產可以收藏到博物館中保護,這些遺產也是文化資源。實現這類工業遺產可以通過創新進行重構,例如,開發系列衍生品、開發數字博物館等,這類資源的開發模式有待于在實踐中探索。在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工作中,非物質工業遺產沒有受到重視。我國非物質工業遺產的保護主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得到體現。多種旅游開發模式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提供了路徑。
4 博物館在工業遺產的價值開發中的作用
在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過程中,政府和文博管理部門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組織管理和技術方面,博物館應該起到保護、研究、提煉、聚集和引導開發的作用。在工業遺產保護存在的多重問題中,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開發的巨大利益增大了工業遺產保護的機會成本。工業遺產常用開發模式需要繼續發展。博物館應該在工業遺產開發價值方面多做工作,結合城市建設規劃,使工業遺產產生更大的價值,探索新的開發模式,這樣才能走出遺產保護的困境。
(1)工業遺產資源調查。博物館應參與調查挖掘工業遺產資源,核查工業遺產資源的總量,列出資源明細,提高遺產保護的規模和管理的水平。
(2)資源保護。工業遺產保護需要研究、管理、修護。作出保護計劃,對于有待于開發的工業遺產提出保護性開發要求。
(3)研究、整合與創造性開發。由于工業遺產蘊涵著了復雜的文化和歷史,必須經過發掘整理才能是實體資源與文化現象結合起來。博物館可以通過自身的文化引導作用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博物館本身是一個文化的綜合體,將博物館的這個特征與其他領域結合起來,將會創造無窮的財富。博物館需要拓展通過自身的文化功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促進經濟的發展。
總而言之,博物館應該通過開發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并結合文化產業鏈來實現經濟價值。
5 結論
通過對城市中的工業遺產重新進行梳理、歸類,在合理利用中為城市挖掘出豐富的歷史積淀,推陳出新,為城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保留工業遺產的物質形態,傳承工業遺產蘊含的文化精神,既能為后世留下曾經輝煌的工業文明的歷史形象,也能為城市經濟未來發展帶來許多思考和啟迪。工業遺產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源泉。充分認識到工業遺產的這一重要價值,將其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探索與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相結合進行工業遺產保護的模式是必由之路。通過創造性的挖掘,實現工業遺產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是保護性開發的基本原則。
參考文獻:
[1] 姜振寰.工業遺產的價值與研究方法論[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09(4).
篇7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人們對建筑業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消費者不光關注建筑產品的質量、價格,更加關注建筑產品的建造過程和社會效益[1],因此,傳統的“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濕作業生產方式逐漸被一種新的建筑模式――建筑工業化所代替。建筑工業化是普通的制造工業化思想在建筑行業的延伸與發展,國外先進國家經驗表明,建筑工業化可以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建造工期、節約成本[2],因此建筑工業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筑工業化大環境下,如何節約建筑工業化企業的建造成本成為極為關注的問題,本文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結合精益建造思想來研究如何對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建筑工業化涉及到的企業有很多,本文所指的建筑工業化企業局限于建筑產品及構配件的生產企業。
一、精益成本管理的意義
新經濟的發展賦予了企業成本管理全新的含義,對于建筑工業化企業來說,成本管理的目標不再是通過大規模構配件的生產銷售而獲得高額的利潤,從長遠角度來看,建筑工業化企業成本管理的新目標應該為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是以為項目創造、提高價值為前提,在工作中不斷消除浪費、降低成本,運用少量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項目施工的要求,以向項目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建筑產品和構配件或服務為目標的一種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現代企業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某個具體環節的競爭,實質上已表現為企業整個價值鏈之間的競爭。對于建筑工業化企業來說,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實行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尤其在現階段我國建筑工業化進程還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哪個企業能真正地進行精益成本管理,能對整個價值鏈進行精益化的管理,這樣的企業必能搶占市場的最高點。有鑒于此,對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成本實行精益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精益成本管理的內容
建筑工業化企業精益價值鏈的成本管理就是以低成本、高質量為根本目標,以項目需求為價值導向,從企業的采購、設計、生產、交付、維護等環節全面地控制價值鏈成本,以達到企業價值鏈成本最優,價值最大,最終形成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精益成本管理價值鏈[3]。如圖1所示[4],在此精益成本價值鏈中以建筑工業化企業為核心,企業的物料流、信息流、資金流不斷循環,最終促進建筑工業化企業成本的不斷降低、企業價值的不斷增值。
(一)精益采購成本管理
企業的采購費用往往在企業的整個價值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對采購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勢在必行。對于建筑工業化企業來說,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企業原材料采購的費用占整個價值鏈成本的比重可能更大,所以采購成本就成為降低價值鏈成本的突破口。精益采購成本管理要求企業首先建立自己的采購部門,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采購系統,使企業采購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采購的決策工作應該做到公開透明,并且能夠得到企業員工的監督[5]。其次,精益采購成本管理要求做到準時采購以及按需采購,精益的思想強調庫存是一切浪費的根源,因此企業在采購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材料的堆積、設備窩工所帶來的企業成本管理的負面影響;在精益采購中,采購的依據是建筑產品的實際需要,因此企業應該以原材料的質量、價格、技術為依據,以最終產品的實際需要為根本,真正做到按需采購。按需采購不光能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物流、資金流的速度以及材料設備的周轉效率,從另一角度帶來企業的成本節約。最后,企業要想成功地做到精益采購成本管理,就必須有一個合格可靠的供應商,并與之建立長期的戰略聯盟關系,實現供應渠道的快速高效和成本最優。
(二)精益設計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另一個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建筑產品的研發設計階段,研發設計階段是整個價值鏈成本優化的關鍵環節之一。資料表明,大約有80%的產品的成本動因都來源于產品設計階段,因此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成本管理要從設計階段就進行周密的規劃。設計階段不但要考慮本階段的費用,更要考慮延伸到建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使用維護成本,從而能夠從價值鏈整體出發,科學合理地進行設計,對建筑產品原材料的選擇以及機械設備的使用也能夠很大程度地降低整個價值鏈的成本。建筑工業化企業首先要通過對建筑市場的大量調查,確定新產品開發的目標成本,這個目標成本是按照市場預測的大部分項目都能接受的購買價格,其計算公式可表達為:成本=售價-利潤;其次企業要將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就像項目管理中的工作結構分解一樣(WBS),按照建筑產品的特點和結構將成本分解到每個原材料上,便于從細節上控制設計成本;同時,企業要結合目標成本法以及價值工程等現代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對每個階段的目標成本進行分析和預測,對于可能超出設計成本的部分,要積極思考并采用具體的應對措施。
(三)精益生產成本管理
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構配件等建筑產品生產環節是降低整個價值鏈成本的一個重要環節,新的生產技術、工藝方法的應用可以帶來成本的節約,但是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周期比較長,所以精益生產成本管理成為企業節約成本的重要途徑。企業首先應該注重建筑產品的均衡化生產,均衡化生產就是指企業生產的建筑產品的數量和種類能夠達到均衡化,這也符合建筑工業化中標準化與多樣化的要求[6]。均衡化生產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產量均衡,是指某些相同的時段內產品的數量能夠基本一致,避免出現生產低谷和高峰,能夠讓生產“流動”起來;其二是產品種類的均衡,即生產出來的建筑產品能夠滿足項目的多種需求,真正做到按需生產,同時在某段時期內不同建筑產品的數量也大致相等。其次,建筑產品的生產應該盡可能地做到“持續流”,所謂“持續流”就是在生產過程中各道工序都能夠連續化,這種“持續流”的形成可以減小企業資源的投入以節約成本,同時可以縮短產品的交付周期,又能及時發現和暴露一些問題,尤其是產品的質量問題。均衡化生產是“持續流”的前提,均衡化生產的理想狀態就是“持續流”,“持續流”的形成達到了生產的均衡化,均衡化生產和“持續流”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共同為生產成本的節約發揮重要的作用。
(四)精益交付成本管理
交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精益價值鏈能否有效運作,精益交付就是企業結合精益的思想,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交付體系,通過精簡企業在交付前后階段中多余的運輸成本、存貨成本、倉儲成本和管理費用來提高交付效率,加快整條價值鏈的運轉,最終能夠做到符合建筑市場的要求,為項目準時、準確、快速、高效和低耗地提供更多的高質量、低成本的建筑產品。降低交付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盡可能地將交付信息公開化,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小由于信息不透明帶來的交付風險(常見的交付風險有交付時間的延遲、交付地點的錯誤、交付數量準確性、交付質量不合格、交付信息不對稱等)。在眾多的風險中,任何一個風險的發生都會給企業帶來資源的浪費和交付成本的增加。
(五)精益維護成本管理
隨著綠色低碳建筑的推廣,項目的維護得到越來越多業主的重視。對于建筑工業化企業來說,要通過適當的維護服務來增加項目的價值,所謂的維護服務就是在構配件應用到項目以后要對其進行跟蹤監測,觀察產品質量是否過關,是否有安全隱患,在項目報廢后構配件的回收利用價值還有多少等。企業要以整條價值鏈成本最低為目標來進行維護服務工作,并設計適合企業自身的維護服務方案,同時運用現代先進的維護服務技術對建筑產品進行多方位的統一維護管理[7]。雖然維護服務會產生一定的費用,看似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良好的維護可以提高建筑產品的使用壽命,增加項目的價值,提高業主的滿意度,有助于企業形成良好的信譽,樹立自己的品牌,進一步促進企業產品的銷售,拉動整個價值鏈不斷向前發展。
三、精益成本管理模型
當然建筑工業化企業要想精益成本管理,光是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精益化操作是遠遠不夠的,精益成本管理之所以能優于傳統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因為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種全員、全過程、全企業范圍、全面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技術的成本管理。建筑工業化企業的精益成本管理不僅是作業層次的管理,更應該在戰略層次進行管理: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和決策者首先應該有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培養精益企業文化,只有將精益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每個員工的心里,這樣每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不斷改善,精益求精,企業將不同層次的員工安排到企業的價值鏈結構中,讓他們有相應的成本決策權力,給他們自己持續改進成本的機會,同時企業也該建立一套與之對應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對于企業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監督檢查;在技術方面:企業應該組織專門的部門認真研發,采取新工藝新方法來降低生產成本;方法方面:將一些比較成功的成本管理方法與精益管理相結合,比如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價值工程等[8],成本管理與精益管理兩者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一加一,而是將兩者進行耦合,其效果遠大于兩者的簡單堆積。目標成本法是一種根據市場的導向,對產品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標成本法與精益管理的結合,可以從價值鏈的源頭消除浪費,在對目標利潤保護的同時專注于成本的改進和節約;作業成本法利用獨特的動因分析和計算方法來對比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的差異,找出原因并進行改進;價值工程利用公式V=F/C對滿足項目要求功能的最低成本進行預測和估算,并指導后續工作。最后,企業還應該建立一套精益成本評價機制,對每項工作的結果以及整條價值鏈的成熟度進行評價比較[9],并分析原因,做到精益改善?;谝陨戏治隹梢缘贸鼍娉杀竟芾淼幕灸P腿鐖D2所示。
四、精益成本價值鏈的多目標線性規劃技術
在對建筑業企業精益價值鏈目標成本進行設計時,本文主要以價值鏈各參與節點部門承擔任務所耗費的工作量為基數進行分解,確認各自應承擔的目標成本和預期目標利潤。如設計部門應以工程圖紙設計量為基本指導依據,生產部門應以價值鏈中原材料采購、物流運輸、庫存管理等各項活動為基本指導依據,最終體現以工作量指標為基礎、以成本最小化為核心指導思想進行價值鏈目標成本設定。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生產項目的成本,實現產品利潤的最大化,建筑工業化企業需要對企業獲得的成本數量和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工作任務進行統一的安排,運用多目標線性規劃技術(Multi-objective Linear Programming Technology),建立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10]。設:
i表示價值鏈中擁有節點部門的個數;
j表示價值鏈每一節點部門下屬參與車間的個數;
Cpi表示價值鏈的目標總成本(i=1,2,3,…,n);
Li表示價值鏈各節點部門利潤分配總額;
Xi表示價值鏈各節點部門較低成本比重;
Cij表示企業內部節點部門的單位成本,rij表示成本降低率;
Lij表示企業內部節點部門的單位利潤,Pij表示成本利潤率,Lij=Cij×Pij;
S表示工作量指標;
Sij表示第i個部門中第j個車間獲得的工作量指標;
Sij'表示第i個部門中第j個車間現有設備、機械、時間和技術等條件下能承接的最大工作量。
建立建筑工業化企業目標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步驟為:
(1)建筑工業化企業目標總成本=目標總預算造價-目標利潤。
(2)精益價值鏈各節點部門目標成本。某節點部門成本與價值鏈總成本的恒等關系,即某節點部門成本=上游部門作業資源消耗+該節點剩下的利潤。
(3)企業成員部門的成本和利潤。利用部門前一期實際準確的平均單位成本Cij'和成本的計劃降低率rij,可求出當期該部門的單位成本。Cij=Cij'(1-rij),i=1,2,3,…,n。
某節點部門利潤與價值鏈總成本的恒等關系:
某部門的利潤=下個節點的定價-本節點已經給上個節點的定價-本節點作業資源消耗的成本。價值鏈總成本由各部門的作業成本以及他們之間的利潤組成。具體來說包括構配件設計成本、采購標成本、培訓成本、倉儲成本、管理信息系統維護成本、交付成本、維護成本、各節點間的留存利潤等。
(4)企業內部成員工作任務的分配安排。設項目的工作量為S,Sij表示第i個部門中第j個車間獲得的工作量指標;Sij'表示第i個部門中第j個車間現有人力、材料、機械、技術水平等情況下能承接的最重工作任務。
利用多目標線性規劃便可以方便地求解建筑工業化企業目標總成本。
五、結語
精益成本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在對建筑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礎上,以增加項目的價值為目標,來實現整個價值鏈成本的最小化和價值的最大化,在精益成本管理中成本=售價-利潤,而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售價=成本+利潤,雖然兩者只是簡單的數學變換,但從精益成本管理角度來說卻差別很大:精益成本管理突破了以利潤為目標的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售價來決定利潤的新的成本管理思維,產品的售價一般由市場來決定,所以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從降低成本這一關鍵點出發。本文分析了建筑工業化企業精益價值鏈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構建了精益成本管理模型,采取精益價值鏈多目標線性規劃技術,建立一個成本和工作量的分配模型,以期為未來的建筑工業化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借鑒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SALEM O, SOLOMON J, GENAIDY A. Lean Construction: From Theory to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6,22(4):168-175.
[2] 陳晶晶.基于建筑工業化的建筑企業建造能力評價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姚茜.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評價指標分析――基于精益生產方式[J].會計之友,2012(34):56-58.
[4] 陳禮靖,佘健俊,李梅.基于精益價值鏈理論的建筑業企業精益建造能力評價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3(4):116-120.
[5] 張曉佳. 精益成本管理模式與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 楊青. 精益價值管理[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7] 朱賓梅,陳靜,魯天蟬.基于精益思想的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新脈絡[J].建筑經濟,2007(6):89-91.
篇8
“價值教育”作為完整的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點不在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而在于“學生價值觀念和價值態度的形成、價值理性的提升、價值信念的建立,以及基于正確價值原則的生活方式的形成。”[1]藝術類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踐行著高校的價值教育。隨著市場經濟地快速發展,由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的變革引發的價值信仰危機、文化自覺缺失等現象在藝術類大學生身上體現地尤為突出。如何為藝術類大學生消除價值失范現象、化解各種價值沖突,成為高校價值教育的重要工作。
一、藝術類大學生價值失范的表現與成因
1.表現。基于當下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價值行為的表現,可以將價值失范的觀測點分解為主體定位、審美取向、信念抉擇、價值評價幾個方面。在主體定位方面,“個人本位”現象突出。他們重視創新性和獨立性,不愿墨守陳規、隨波逐流,更甚者為強調自我,達到“為藝術而藝術”,刻意突出前衛、怪誕的風格,模糊了藝術性和偽個性的邊界。他們很少考慮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認同,競爭意識過于強烈,淡漠周圍的人和事;在審美取向方面,追求時尚,缺乏對生活的深入了解。對價值取向常常表現出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以自我認可為中心,忽視大眾的審美情緒,對生活的體驗呈現出較強的感官性;在信念抉擇方面,功利意識和過分務實使他們更注重投入和產出的回報,而忽略了藝術創作本身。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名利追逐間的爭相攀比和排擠現象層出不窮。在價值評價方面,經濟全球化帶來文化多元化,不同文化間的碰撞沖擊著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評價標準。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本能的物質沖動情懷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會呈現出偏頗狹隘,缺乏理性思考,忽視社會主流價值標準。
2.成因。在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失范的眾多因素中,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影響力最強,后果最嚴重。因此,本論文在這里主要對其二者進行闡述。社會變革導致了藝術類大學生價值沖突的發生。首先,經濟的強化使“金錢越來越成為所有價值的絕對充分的表現形式和等價物,且超越客觀事物的多樣性達到一個完全抽象的高度?!盵2]追求“個人本位”的價值觀與主導市場經濟遵循的契約倫理精神高度契合,這成為藝術類大學生不斷追索自我價值高于集體價值的外部動因。其次,新媒體技術地不斷革新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人可以暢所欲言,求新求變。藝術類大學生的敏感度高,洞察力強,善于利用感官思維而常將理性拋之腦后,過于依賴網絡世界的豐富性和節奏性。同時,現實的社會生活是以一整套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塑型的,但藝術類大學生堅守的物性追求則更大程度上顯現出自私、無度,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價值沖突在當下有了愈演愈烈之勢。當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轉向平民化,在歷經了擴招后,大學生的數量和質量成反比趨勢,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藝術類專業的開辦在2000年后也不再是專業院校的一枝獨秀,綜合類院校、理工類院校、師范類院校紛紛加盟,且涉及到的辦學批次也包羅了提前批次、一本、二本、三本和大專。錄取辦法通常是在文化課高考成績合格后按專業分數排名錄取,錄取后的教育還呈現出重專業、輕文化,重技能、輕人文的局面。外界對藝術類大學生的評價也不再賦予精英光環,因為許多藝術類大學生崇尚物質變現,樂于將自己的創作和學習直接與經濟掛鉤,從藝即商已經成為提前緩解就業壓力,重塑自我的試金石。目前,整個社會都處在轉型期,各種文化思想的相互碰撞使學生的價值觀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如何能正確地提升學生的抗風險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亟待于強化高校的價值教育。
二、藝術類大學生價值教育的策略
針對當下藝術類大學生的各種價值失范和價值沖突,我們不應只在口頭上強調價值教育的結果,而應該在價值教育的思路和內容上加以創新。曾經,科技的騰飛使科學文化和專業文化的發展迅速超過影響國人數千年的人文文化。以人文文化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便逐漸只能在思想上供奉,很少在行動中踐行。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人文文化已經被證明了回歸的必要性。因此,在文化回歸中實現文化自覺,以傳統文化為突破口實現高校的價值教育合情合理。
1.明確價值教育目標。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性強調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但這種實現絕不是從個人本位出發,強調自我個體,而是要重視現世人生,即關注個體生存和社會生存并重。因此,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教育目標應該訂立在內在的道德修養和外在的社會實踐雙豐收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這個群體的德、才、情、言、智才會真正得到發展。
2.調試藝術類大學生主體的價值文化沖突。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體現了其強大的融合力和同化力,萬事以“和”為貴,做人以“仁”為先。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1954年在《動機和人格》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層次理論: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對于藝術類大學生而言,他們在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幾個方面呈現出的價值沖突恰恰需要以傳統的“仁和”來調試。
3.突破傳統教育方法。傳統的教育方法,諸如加強藝術類專業“兩課”的學習,增強人文素養的培育,開展相關的心理咨詢和宣傳活動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暫時緩解藝術類大學生主體的價值文化沖突。但從長期來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活躍,感官性極強,對事物的評價標準往往遵從個性心理,因此流于形式的說理教育和填鴨式教育必須排除。傳統儒家思想主張的因材施教在幾千年的中國式教育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若能針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作出更為感性的情緒性的教育則會事半功倍。例如:在倫理道德教育中,教師給學生傳授民族文化、社會道義、人生目標時可采用情景式教學;在語言教育中,教師引導學生品鑒經典、傳承語言時可借助新興媒體和音視頻資料;在心理學教育中,教師疏導學生情緒,凈化心靈時先換位思考、同聲相求。此外還有,在評價大學生行為結果前先詢問傾聽;在課程教學中平等相待;在藝術創作中身先示范等。
4.承擔價值教育的教師應做到悅目、悅耳、悅心。要想培養出悅目、悅耳、悅心的藝術類人才,教師就必須首先做到悅目、悅耳、悅心,即讓學生愛關注、喜聽聲、求心動。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藝術的美體現的是人的美,而人的美不止于表面而在于內里。“三悅”的目標并不在于強調教師的外表是否漂亮、聲音是否動聽、語言是否吸引人心,而在于體現仁義禮志信。因此,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教育是一種求“三悅”的軟性教育,要讓他們的內心切實地感受到真、善、美,才能真正實現價值教育。此外,實現“三悅”也必須結合當下時代、社會和藝術類大學生自身的條件,做到有針對性、有效能性的德行、心智、技能、審美等方面的價值性培養,這些都與純思想教育和倫理教化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中國,藝術是人的藝術,人的美。所有的藝術教育都要踐行傳統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與和諧統一。在當今文化回歸的大語境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教育亟待優化和深入。在未來,如何與時俱進地不斷構建中國特色的價值教育基本理論仍是高校努力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石中英.價值教育的時代使命[J].中國民族教育,2009,(1):18.
篇9
一、土家語擺手歌的內容與歌詞形態
擺手歌,土家人又稱之為“舍巴歌”,用土家語念作“se53 pa21 ko55”,是土家梯瑪或掌壇師在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舍巴日”當中用土家語演唱的古歌。千百年來,它與土家擺手舞相生相伴,以史詩般的結構和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唱訴了土家族的民族歷史,歌唱生存和勞作,表現開天辟地、人類繁衍、民族遷徙、漁獵采集、刀耕火種、蠶桑機織、古代征戰和神話傳說等廣泛而豐富的土家社會生活內容,以致于在其繁盛時期形成了“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1]的盛世景象。
擺手歌以其表現的內容又有大、小擺手歌之分。大擺手歌主要唱訴了土家族先民和族人的殺伐征戰,歌頌的主體是民族英雄。其依據擺手舞蹈的進程又分為祭祀歌和伴舞歌。其中目前存續的祭祀歌主要有《長瑪辭》、《短瑪辭》、《惹撮辭》、《梭尺卡》、《嘎麥尼》、《嘎麥嗡》等,所對應的大擺手舞主要為“擺甲祭祖”“闖駕進堂”“祭八部”“掃堂納?!钡燃漓雸鼍?。伴舞歌則依據擺手舞的內容和動作進行演唱。跳農事舞蹈時則演唱與農事相關的時令、季節和農事等;跳軍陣殺伐舞蹈時則演唱先民的征戰和民族英雄故事如“將帥拔鋪”等;跳漁獵舞蹈時則演唱獵事獵神等。
(一)歌詞的結構形式
土家語擺手歌以自由體長詩的結構形式唱頌了土家族的民族歷史、、生產生活、倫理道德和宇宙觀念等內容。其結構當中既有敘事性的長詩,又有依據擺手舞的動作而演唱的零散的短歌;歌詞既有約定俗成的固定唱詞,也有隨興而發的即興創作。在歌詞語言的句式結構方面,土家語擺手歌大量地運用了對偶、排比和重復句式(見譜例1)。
譜例1 土家語大擺手歌《梭尺卡》(部分)
“me55 ni21 nie55,si55 pau55 jia21;
tshe35 ni21 nie55,ti53 pau55 jia21;
zo53 ni21 nie55,xu55 pau55 jia21;
se53 wai53 nie55,se53 khu53 sa21。” [2]
這首祭祀類大擺手歌的句式結構便是土家語當中典型的排比句式。土家語擺手歌的典型結構形式結合其口語化的語言特點,使得土家語擺手歌讀來自由活潑,為土家人民通俗易懂,充分體現出“土家族古代詩歌的固有特點”[3],同時在唱頌的時候也是風格獨特,雖然篇幅浩繁但唱者始終是吟唱相和、虔誠執著,而土家民眾更是與之歌舞進退、興味盎然。
(二)歌詞的語音和語調
語音和語調是語言學當中的兩個基本概念。其中語音所包含的屬性與歌唱有著密切的關聯。一般而言,“聲音在音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的自然屬性”[4]。因此,土家族母語語音的自然屬性必然成為土家語擺手歌演唱時其音樂特征生成的重要基礎。但是,語音還包含了另一個重要的的屬性即社會屬性,也有學者稱之為語音的社會性質。這種社會屬性的重要體現就在于“每個民族甚至各民族的各個地方方言都有它自己的語音特征”[5]。由此看來,對于帶有明顯的表演主體色彩的土家族梯瑪而言,其演唱的音調與聲腔的音樂特性必然呈現出“一定社會文化規范下的意義屬性”[6],即包含土家族歷史文化、社會習俗、民族心理在內的多重意義。同時,土家語歌詞的語調也是研究擺手歌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土家語言的4個基本的聲調:高平調、低降調、高降調和中升調,其對應的調值分別為55、21、53、35。這些聲調及其調值,是土家梯瑪在唱頌土家語擺手歌的時候所采用的音程關系和旋律形態的重要依據。作為一種有聲調的音節語言的土家語,其聲、韻、調本身所具有的語言特性也就必然會影響到擺手歌的音樂特征。因此,土家族所特有的這種在藝術上已相當成熟的敘事性長篇古歌,在用土家語演唱或是吟誦的時候突出地體現出自身固有的節奏和韻律特征也就有因可循了。
(三)歌詞的特殊修辭
在土家語擺手歌的歌詞當中,具有最典型意義的修辭手法是“三音格形容詞和四音連綿詞”[7]的運用。這兩類詞匯在土家母語當中非常豐富,并且使用廣泛。其特定的語音結構所包含的意義以及表達功能,都有它鮮明的獨特性(見譜例2)。
譜例2 土家語擺手歌中的《農事歌》
“tsen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qin55 qin55 tshan55 tshan55 jie21 liau55。
……
si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wan55 pa55 nian21 nian55 qi55 qi55 qie35 khe55 jie21 liau55。
u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tso55 khu55 kan55 lai55 lai55 jie21 liau55。
lu21 je53 jie35 liau53 me55,khuai35 tshung55 ka21 ka21 jie21 liau55。
qi21 je53 jie35 liau53 me55,jan21 wen55 lan21 lan21 jie21 liau55。
pa55 je53 jie35 liau53 me55,lan35 lan35 li55 tung55 jie21 liau55。
jiu53 jen53 jie35 liau53 me55,khe55 khe55 li55 ti53 jie21 liau55?!盵8]
以上這段土家語擺手歌詞中的“kan55 lai55 lai55”是典型的ABB結構形式的三音格形容詞;“qin55 qin55 tshan55 tshan55”是AABB重疊式的四音連綿詞;“khuai35 tshung21 ka55 ka55”、“jan21 wen53 lan21 lan21 ”則是ABCC主從式四音連綿詞;“qi55 qi55 qie35 ke55”、“lan35 lan35 li55 tung53”、“khe55 khe55 li55 ti53”則又屬于AABC結構形式的四音連綿詞。這些三音格形容詞和四音連綿詞的詞義是依靠其3個或4個音節來共同表達的,只有當他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擺手歌歌詞之所以有豐富的結構形式是因為詞義構成方式的差異導致其詞義組合類型的多樣性。這樣的特性使得土家語擺手歌在表達特定對象或內容的時候能夠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或人物的形象和情態,讓聽者從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方面產生通感作用,從而收到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修辭效果,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了土家人的真、善、美。這些獨特的修辭手法及其產生的修辭效果也是土家語擺手歌讓人聽來頓覺原始古樸、韻味悠長的重點觀照之處。
二、土家語擺手歌的音樂特征
針對土家族無字的文化環境而言,土家語擺手歌的母語歌詞方面的特征必然會影響到其音樂本體方面的特征,同時,依據擺手歌演唱主體的特性又反過來會賦予其母語新的表達意義。我們可以通過對具有代表意義的擺手歌“嘎墨請”的分析來闡明土家語擺手歌母語本體與其音樂本體之間深切的關聯。“嘎墨請(gaf mer qinv)”,是土家語請祖先的意思。其中,“嘎墨”即祖先,因土家語語法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動賓倒置,這與現在通行的漢語語法剛好相反,故土家人稱“請祖先”為“嘎墨請”?!案履垺睂儆诖髷[手歌中的祭祀類歌曲,采用土家語演唱。正因為如此,“嘎墨請”以其特色濃郁的藝術韻致成為土家族原生態音樂藝術當中一份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音調結構
關于民族民間音調結構、聲腔的研究,著名學者江明惇先生提出了“三個音的旋律是調式音列最初形成的最簡單的形態”[9],蒲亨強也指出“核腔是在民歌音樂結構中,由三個左右的音構成的具有典型性的核心音調”[10]。這種具有典型意義的三音列在土家族音樂當中是相當常見的。土家語擺手歌的音調結構更是以“la do mi”三個音構成的五度三音列的音調結構模式(見譜例3)。
譜例3
從譜面上的字音對照分析就會發現,整首歌曲的旋律音都由“la do mi”3個音為骨干構成,全曲都在五度框架以內,構成了五度三音列的音調結構。形成這樣的音調結構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家族“嘎墨請”是由梯瑪用土家語言并通過唱頌的方式口頭傳承而形成。在這里,我們參看國內著名土家語研究專家同時也是土家文創制者之一的葉德書教授,根據其50多年在土家族地區調研的基礎上創制土家族文字時對土家語調值的分析示意圖就清楚了。
圖1《土家語調值分析示意圖》[11] 由上圖所知,土家語的語音語調是在五度范圍以內,其語調結構為一度、二度、三度和五度的結構。但是,其調序卻與現在通行的普通話截然不同而是按照高平、低降、高降、中升的順序排序,用土家族文字的聲調符號相應地記為“x”、“r”、“v”、“f”。所以,用土家語唱頌就使得梯瑪在演唱時不會刻意追求絕對音高,而是在即興演唱時自然地將土家語言的語音語調揉進“嘎墨請”的音調當中,再加上口傳心授的傳承模式以及特殊的歷史地理環境,使得“嘎墨請”以原生態地形式保留至今,形成現在的相對固定的曲調和內容。這樣看來,土家語擺手歌所顯現出來的音調特色,只要與其土家語的聲調加以對照就一目了然了。
(二)旋律形態
有了以上在音調結構上的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我們就能夠深入地發現“嘎墨請”在旋律上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旋律的音程結構、重音的安排以及特性節奏三個方面,而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特征就在于其母語歌詞的韻律直接影響到了擺手歌音樂的旋律形態。
“嘎墨請”旋律進行當中的音程結構是與誦讀土家語的時候所運用的聲調韻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如譜例3當中用土家語演唱的“拿動請列得克派喲”其聲韻調用土家字母文字依次記為“lar dongf qinv lier dex ker paif yor”,字音對照分別是“低降、中升、高平、低降、高平、低降、中升、低降”的聲調,這與其在旋律音上的音程度數是何其的相似,其后面的樂句無不呈現出這樣的現象。太多的這種看似偶然的現象集中在一起就呈現出土家語的語音語調與擺手歌在旋律音的音程結構上的內在的必然。這里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在讀“嘎墨請”當中用漢字記音的土家語歌詞的時候,要用西南官話的聲韻調來解讀。原因在于西南官話的調值與土家語的調值相近,并且二者的調序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用普通話來念唱“嘎墨請”,那么其風格特色就會因為二者調值調序的差異而相去甚遠了。這也是眾多的研究者所共識的土家語擺手歌聽來是如此的質樸和諧卻又難于記譜演唱的根源所在。
(三)重音的安排
重音的安排也是土家語擺手歌旋律風格特征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往往在演唱表示動作的詞語和表示修辭的詞語的時候強調重音。如譜例3當中的“拿動請列得克派喲”、“金斗銀斗住把莫耙,銀樓馬樓住沒把莫扎”這兩句歌詞,當土家掌壇師唱到“派”、“金斗銀斗”、“銀樓馬樓”的時候都會很自然地在語氣上給予重音,而這些唱出重音的位置不一定都位于音樂的強拍位上。究其根源,這又與土家族語言語法結構當中的動賓倒置和注重修辭有著直接的關聯。土家語當中的動賓結構相對于漢語而言其動詞位于賓語之后,在語言修辭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往往選用具體的事物來代替概念化的對象,歌曲中所唱的“金斗銀斗”、“銀樓馬樓”是土家人心目中富庶安逸的地方。這樣的修辭特點能惟妙惟肖地描摹事物或是人物的形象、性質和情態,收到幾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修辭效果,從而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土家人的真、善、美,同時也突出地反映出土家人的一種思維特點,而這種思維特點又通過其音樂藝術極其生動地顯現出來。故而在演唱的時候,它強調的是土家語言的邏輯重音要與“嘎墨請”旋律中音樂情感的重音相一致,這就使“嘎墨請”的旋律既古樸神秘又和諧生動,讓人聽來不禁耳目一新而又回味悠長。
(四)調式特點
在調式方面,“嘎墨請”更多地體現出類似羽調式的結構特點。以(la dol mi)為骨干音,歌曲的結束音以羽音作為調式主音。但在具體演唱的時候,這個調式主音要略低于其絕對音高但又不是通常的半音關系。究其原因并非掌壇師們故意所為,而是在“嘎墨請”的結束音的位置所對應的歌詞的語調往往是土家語聲調當中的低降調r,這在文中的譜例當中已經一目了然。而這也正是“嘎墨請”獨特的藝術韻致之所在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五)前緊后松的特性節奏
類似切分節奏型的前緊后松的特性節奏的大量運用也是擺手歌音樂本體的一大突出特征。這種特性節奏類似于音樂理論當中的切分節奏型。但是,在土家族的日常生活當中使用母語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特性節奏表達方式。這種特性節奏頻繁出現的原因何在?這個疑問我們通過查閱眾多古文學家的考證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即雙音節節奏是古詩詞的一大共性特點。知名古文學者周耘更是指出“這種節奏型從音樂的角度可以稱為輕重格節奏型,具有古老音樂特征”[12]。這樣的研究論斷與前文所提到的“土家語擺手歌讀來自由活潑,為土家人民通俗易懂,充分體現出土家族古代詩歌的固有特點”恰好吻合,相互印證。
(六)句式結構
擺手歌所唱頌的歌詞結構宏大,從總體上來看這種民族語言口語化的句式較自由,樂句的長短主要依據掌壇師念唱的內容和情緒而定。譜例3這首“嘎墨請”的句式結構總體看來是問答式的結構,依據不同的內容進行多次問答。演唱的節奏前緊后松,節拍采用1/4 2/4 3/4的混合拍子。問句簡短精煉,往往采用完全重復或是變化重復句式以加強語氣和情緒,答句的結構則稍顯自由,往往依據回答的內容和演唱的情緒將答句一氣唱完,并且常常采用排比句式對所回答的內容從不同的視角加以修辭,從而更加生動地表達出內心真切質樸的情感。這種重復和排比句式并非土家掌壇師刻意而為之,而是土家母語句式結構當中的“鋪敘”,它往往用排比的方式從各個角度來描繪對象或是表達某種意思,并籍此來淋漓盡致地表現內心的情緒情感。這種特點在土家語歌曲當中體現尤甚,雖然也是較自由的結構,但是具體到上下兩句卻又是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多采用重復和變化重復的方式進行。這種變化重復也僅僅限于句尾之處,其中的“克派”與“克在”、“把莫耙”與“把莫扎”僅僅一字之差,但也正是同樣都表示“歇”的意思的“派”、“在”、“耙”、“扎”這4個位于句尾的土家語同義詞,其意義雖大體相同但感彩及其語境又具有細微的程度差別,也正是因為這種細微的差別才能夠更加細膩地表明演唱的情感和色調,由此營造出土家語擺手歌“嘎墨請”獨特的意境和韻味。這也是整首土家語擺手歌雖然多次使用重復句式但聽來仍覺古樸生動且富有韻致的原因之一。
(七)演唱形式
土家語擺手歌的演唱形式往往是由梯瑪或掌堂師領唱與土家民眾和唱的一領眾和的形式。譜例3這首“嘎墨請”屬于大擺手舞當中的祭祀類歌曲,一領眾和則是眾人演唱問句梯瑪或掌壇師演唱答句。展現了土家人民在擺手活動中祭祀祖先的隆重而又虔誠的場面,將土家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的樸實虔誠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些飽含著土家人至真至善情感的古老質樸的曲調和祭祀祖先時候的隆重虔誠的場景將人們帶進了一個神秘的世界。在土家人的心里,那是一個天人合一的世界,一個人神共棲的天堂。
三、土家語擺手歌的人文價值內涵
所謂人文價值,它應當是人類創造的、具有精神指導作用的并以尊重人性為本的價值理念。從藝術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民族音樂的人文價值“直接牽涉到民族音樂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社會文化之間的一系列關系問題,而這些關系又都是以精神文化的方式曲折地反映出來的”[13]。在土家族無字的語言文化環境下,土家語擺手歌所承載的人文價值包涵了土家民族的情感、意志、道德、價值、性格、智慧以及土家人對生命、生存狀態的追問和詮釋。這些豐厚的人文價值內涵必然通過其藝術特征這一外在形式曲折地反映出來。并且,這些人文價值涉及到土家族精神文化、社會文化與物質文化相關聯的方方面面。
(一)從社會文化角度反映出來的調適價值
楊民康先生在其《中國民間歌舞音樂》一書中論及歌舞音樂的文化功能要素時指出“人與舞樂文化之間關系具有兩重性”[14]。同樣道理,在土家語擺手歌的表演活動中,人的主體性是從他是民間音樂文化符號——擺手歌的創造者這一方面反映出來,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人們在獲得文化的過程中又受到音樂文化符號——擺手歌的影響,我們也可以視二者為土家族同一社會文化集合體的兩個方面。在現代文化較少觸及到的地處偏遠的土家山寨,在以族結寨而居的土家社會,土家語擺手歌仍然是土家民眾之間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互動、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成為連接人們情感的紐帶。它可以協調人們之間的各種關系,將土家人民代代流傳和積淀下來的率性純真、謙和禮讓的古樸民風和勤勞勇敢、樂觀豁達的民族性格以及百折不饒、頑強堅韌的生存信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勞動者的心理與行為。同時,在其《掃堂歌》的演唱內容和表演形式上還突出地反映出了土家族“蒼天終會開眼,善惡總有報應”[15]的社會正義觀念,執著地傳遞并弘揚著土家民族耿直忠厚、懲惡揚善的二元道德觀念,在土家族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當中構建了一幅和諧、樂觀、友愛、互助的土家風情畫卷。
(二)從物質文化角度反映出來的凝聚價值
任何一種原始的藝術形式就其直觀而言都帶有祭祀怡神的意蘊。然而,這些原始藝術形式最終所指向的無一不是人類祖先所面臨著的生存與繁衍這兩大首要的、根本的問題,而其中生存又是首要的、核心的問題。因此,從物質文化角度來看,作為土家語擺手歌重要組成部分的農事勞動歌所蘊涵的人文價值就突出地反映在了物質文化層面上的凝聚價值。土家先民要在惡劣的環境下改善自身的生存狀況,僅靠個體單獨的力量遠遠無法滿足這一根本的愿望和需求,這就需要在群體性農耕生產活動中集合起種族最大的群體力量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料。這些農事勞動歌唱訴了一年當中各種農活的基本做法,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耕到集麻紡紗的手工勞動,縱橫跨越數千年的歷史時空,風格注重寫實敘事同時又不乏浪漫玄想。在生產力水平相當低下的現實面前,這些農事勞動歌便理所當然地發揮了這一最重要的凝聚價值。它集合起族群的力量,愉悅著勞動者的心理,傳遞著族群生產勞作的知識與技能。這種凝聚與協調正是通過土家語擺手歌的演唱內容和一領眾和、歌舞同步的表演形式得以實現的。這種兼具經濟和社會兩種功能目的的土家族原生音樂藝術隱含了各種有關土家民族農耕生活和民間習俗等內容,其風格特征中所具有的濃厚的土家人民生活氣息和山野韻味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從精神文化角度反映出來的娛情價值
土家語擺手歌具有“族群的原生性文化”[16]所共有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價值,雖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進卻依然能夠保持初創時期的本質特征和基本狀態。這種原生音樂經由土家梯瑪和民眾執著且虔誠地歌舞唱和之后被賦予了豐富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文化。由于土家族人民千百年來所處的特有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歷史環境,經過歷史積淀在土家語擺手歌當中的原始文化因子,至今仍潛移默化地浸潤著土家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土家語擺手歌雖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滌蕩,但流傳至今仍然保留了固定不變的人類來源歌、民族遷徙歌、農事勞動歌和英雄故事歌4個主體部分。其中人類來源歌、民族遷徙歌和英雄故事歌3個部分至今仍然是土家族自古以來所信奉的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的集中觀照之處。我們可以從這3個部分的藝術特征中真切地感受到在土家人民社會生活當中積淀下來的濃厚的巫風色彩,并由此觸摸到土家人民內心深處人神皆樂、虛實相融的情感世界。在土家語擺手歌當中與對祖先神靈的恭敬所對應的是在農事勞動歌部分對人的本性與現實勞動生活的激越高唱。它將土家民族的道德倫理、勞作規范和文化習俗等內容通過鳴鑼打鼓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或助興鼓勵,或批評表揚,其間疲勞得以消除、民眾得以娛樂皆在這嬉笑挖苦、取笑逗樂當中了。
隨著歷史的演進,現代文明的進步,文化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特別是強勢文化的擴張,土家人心目中的神靈觀念漸呈淡泊之勢,其精神文化當中娛情的重心也由娛神漸漸轉向娛人,雖然娛神的程序內容與表演形式留存了下來,但潛藏在藝術特征之下的民族文化心理已是少了幾分敬畏與肅穆,卻多了幾分輕松活潑與幽默詼諧的歌舞情趣。
土家語擺手歌具體在何時形成因其年代久遠已是無從考證,但其演唱的內容和形式集中體現了土家人民群體的智慧,個性鮮明地展現出土家人民勤勞勇敢、樂觀豁達的民族性格和百折不饒、頑強堅韌的生存信念。自古以來,歌中所蘊涵的豐厚的人文價值陶養和潛化著土家民族的心理和習性,規范著土家人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這一原生態的藝術形式在當今的文明世界艱難而又執著地向世人閃爍著那一道道遠古的文化幽光,使人們感到神秘而又韻味悠長。然而,在經歷了當下乃至將來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過后,土家語擺手歌是否仍然能夠繼續回蕩在這武陵酉水之間,溝壑坡地之上?這將是足以讓眾多的學者們為之憂慮、為之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2][8]田發奎.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集錦[M].西安:未來出版社,2007,10:2023.
[3]彭勃,彭繼寬.擺手歌[M].長沙:岳鹿書社,1980,12:4.
[4]鄭茂平.聲樂語音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4:30.
[5]羅常培,王均.普通語音學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2:59.
[6]同[4].
[7]葉德書.土家語研究[M].吉首:吉首大學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10:85109.
[9]江明.漢族民歌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2:264265.
[10]蒲亨強.論民歌的基礎結構——核腔[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3):4246.
[11]葉德書.土家·漢雙語讀本[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4:5.
[12]周耘.荊楚遺風——跳喪[J].文藝研究,1990(4):125.
[13]楊民康.中國民間歌舞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4:59.
篇10
企業提升財務會計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徑就是將會計工作進行統一、科學化的管理,但是目前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之間不能實現統一,二者處于一種分類狀態,使得企業會計工作難以開展。為了改善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分離的現狀,需要與企業會計工作相互結合,實現二者的統一。
1.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差別
1.1背景不同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產生與應用有所不同,其中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產生于美國司法判例中,之后被廣泛的應用于公用事業企業中,該種計價方式能夠有效對企業的資產進行重估。對資產評估完成之后能夠在成本觀的指導下對財務報告進行充分而恰當的分析,在金融領域應用比較廣泛。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方式則與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不同,其主要應用在企業的資產穩健需求分析中,該種分析方式主要應用于15世紀早期。
1.2計量方式的不同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計量方式的不同,首先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進行分析,其價值計量方式的側重總點是價格,在有序的市場參與者的交易中,通過資產的出售、以及負債的價格來進行價值計量。在該種計量模式下,需要對股價前提進行明確。其次,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方式是在主體假定的基礎上,對資產進行評估,在于對市場參與者的鑒定估價。
2.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與分離的弊端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之間雖然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但是二者依然屬于企業會計工作范圍內,二者不能就各自的價值計價方式分離。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之間分離將會對企業財務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那么對其分離所產生的弊端進行分析。從二者的計價本質上分析,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就價值計量的基本體現,但是二者在實際的計量方式上卻采取了不同的標準,導致概念詮釋出現中斷。從會計實務中所發揮出來的作用進行分析,如果二者發生分離,將會導致企業會計工作的復雜性提升,為企業會計工作順利開展帶來嚴重的阻礙。嚴重的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二者分離,將會造成企業會計工作的難度增加。
3.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統一效果
3.1從概念層面的統一
無論是公允價值計量方式還是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方式,二者在進行企業會計實務處理環節時都具有一定積極的意義。企業的會計實務以會計工作主體來進行回收金額的估計,其價值計量不具備一個中立的基礎。對于一個的資產與負債價值進行最終裁定的是經濟市場本身,在有效的經濟市場中,要想提升企業會計工作中公允價值計量和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統一性,需要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進行公允價值的計量。這樣方式能夠為企業的財務報告提供一個比較有效的價值觀,在基礎的價值觀中才能夠為企業財務制定明確的目標,從企業財務核心要素方面實現一致性。
3.2執行層面的統一
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實現統一,針對企業財務執行層來說,進行一個項目的可回收金額計量時,其復雜程度可能會增加。一項可回收的金額,其資產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面向企業的主體估計價值。在價值估計中,資本的市場價值和主體價值并列,當公允價值計價方式出現時,資本的價值估計只能使用市場一致估計方式,市場一致估計方式企業主體估價方式取代。
3.3計量結果方面
對企業資本進行計量時,在經濟市場氛圍比較活躍下,實行公開報價的方式,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所產生結果是一致的。在不存在可觀察參數的情況下,采取公允價值計價方式,不排除采取主體預期的信息與假定方式。而該種方式需要充分的考慮到經濟市場的現狀,如,在不考慮交易成本時,需要考慮到可回收金額和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性,而計量結果不會受到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價值會計計量方式的影響。
3.4使用場所
在企業財務報告的“價值觀”影響下,企業的資產計量在什么時候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在什么時候采用資產減值會計計量,是企業資產管理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雖然企業財務工作開展不提倡二者分離,但是針對不同的資產結構,仍然需要采用不同的資產價值計量方式。對于“在交換”的資產,公允價值計量與之關系密切,而針對“在用”是資產,市場活躍程度比較低時,可以實施減值會計計量方式。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需要對財務的數據信息的相關性以及可靠性進行權衡。一般情況下,需要對財務報告的估值功能和非估值功能進行權衡,當不能獲取可以進行觀察的市場參數時,需要對會計進行充分的披露。此外,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在本質上都屬于一種后續計量方式,在企業資產的初始計量環節中的所使用的意義不大。
4.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對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差別進行分析,二者在產生背景以及應用場所上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在企業資產評估環節中,二者如果進行分離應用將會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嚴重的影響。為此,本文對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與分離的弊端。同時將二者進行統一,從概念上、執行層面、計量結果以及適用場所等角度分析統一結果。
參考文獻:
[1]靳文俊.論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統一[J].現代經濟信息,2011,16:150+152
[2]吳玉宏.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減值會計計量的統一研究[J].商業故事,2015,22:60
篇11
我國2006版新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包括公司)。在所有39項準則中(一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直接涉及公允價值的有17項,不同程度地應用了公允價值作為計量手段,其應用比例占44.73%。如果按于永生(2005)及威廉?斯科特(財務會計理論)廣義公允價值的觀點,公允價值涉及37個準則,其應用比率為97.37%。從應用范圍看,公允價值不僅用于計量資產,還擴展到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計量觀已經深入到準則的各個角落。所以,研究公允價值應用及其后果具有現實意義。
(一)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應用的現狀――以資產為起點
公允價值應用于資產計量方面在我國可謂廣泛。從廣義的計量觀看,幾乎涉及所有資產的計量。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企業在資產增減變動的同時,必然會引起會計等式其他部分的變化,但是不改變平衡關系。這些變化在不同角度上體現公允價值會計應用的經濟后果。
從表1中,可以總括地看到公允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資產計量方面的應用。公允價值對資產計量的賬面后果是:一方面引起資產價值的增減變動;另一方面帶動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聯動變化。其中,較為典型的主要集中在“資本公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應付職工薪酬”和“投資收益”等具體科目上。
(二)公允價值計量中的資產與權益的關鍵點及經濟后果分析
由于公允價值本身的特點,在使用中是禍福兩重天。它既可以使資產的價值更接近于市價,增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也可能會由于公允價值確定技術上的缺陷而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資產與權益的關鍵點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資產與負債;資產與所有者權益。
1.公允價值計量中的資產與負債的關鍵點及經濟后果分析
從新準則的內容看,在金融工具方面涉及了金融負債、在股利支付準則中授予日權益工具的計量是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工具的。以股份支付為例說明公允價值計量中的資產與負債的關鍵點及其后果。
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并形成負債。對此項負債的計量中,在等待期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都要按照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確認當期應計的資產(或費用)及形成的負債。而股份支付協議獲準通過的日期確認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按照“三級次”理論分析,可能分別屬于不同的級次。一般來說,只有一級和二級計量確定的公允價值可靠性較強。而三級計量是基于不可觀察參數,可靠性令人質疑(于永生,2009)。顯而易見,利用三級計量得到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在計量工具本身就存在不可靠的因素,主觀性高,操縱性強。一方面會造成計量的資產(或費用)及形成的負債的人為高于或低于權益工具真實價值,導致喪失信息的相關性,偏離了會計的基本目標;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當局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非合作博弈,這種可操縱性給管理當局盈余管理創造了可乘之機。
2.公允價值計量中的資產與所有者權益的關鍵點及經濟后果分析
“考察經濟后果應隨著外界環境的不同以及考察對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馬永強、孟子平,2009)。”在不同的會計外部環境下,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會產生不同經濟后果;研究對象的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經濟后果。把所有者權益拓展到涵蓋損益的變化,則其包括的內容有: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收入、費用。因公允價值計量而形成的所有者權益與資產的主要關鍵點是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資本公積”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考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計量會導致凈利潤與未來現金流量的關系模糊。新會計準則中為了核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在會計期末的變動,設置了一個新的會計科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屬于損益類),主要核算企業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會計期末將該資產的價值調整為公允價值時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這個差額,由于其賬戶的性質決定其必然計入當期損益中,對企業的利潤與所得稅均產生影響。而這個差額本身并沒有實現,未來該項資產處置時真正的損益與該差額也不一定相等,這就導致了報表使用者在使用會計信息時必須能夠剔除這些未實現的收益或損失,才能更好地解讀會計報表。因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既不代表未來的現金流入量,也不代表未來的現金流出量。
(2)考察資本公積
公允價值計量的“資本公積”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在會計期末,當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時,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也同時變動,對企業的財務報告產生影響。這種方式是準則制定機構基于社會各層面利益的考慮,并妥協于企業“利潤平滑化”的需要,允許一些財富繞過收益表而僅僅體現為資產負債表中的權益變化。這樣規定最終導致“企業財富增加的凈資產變動和凈利潤之間缺乏明朗化的關系”(陳國輝,2007)。
(3)考察公允價值計量的經濟后果
公允價值計量會導致兩種計量觀的矛盾。“在收入費用會計體系下,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的確認與凈收益的概念是根本沖突的(James Cataldo & Morris McInnes,2009)。”新會計準則下利潤表介于傳統的收益――費用觀與全面收益觀之間,自然會產生矛盾。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負債表中年度的凈資產變動額(扣除業主往來交易) 不等于利潤表中確認的凈收益(陳曉坤,李金蓮.2006)。這是否說明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不符合會計系統的整體目標”。
實證會計理論(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認為,管理當局可以選擇相關的會計政策以使公司的利益或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金融資產的分類對公允價值的應用后果有較大影響,而準則把金融資產分類的選擇權賦予了企業的管理層,這就為一些企業操縱利潤和財務報告提供了可能。比如將一項投資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就取決于管理層的意圖。選擇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后續計量可能會影響利潤的增減;選擇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會影響資本公積,則與企業的利潤無關。從契約論的角度看,此種會計政策的選擇是以會計變量為基礎,實現管理層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二、改善公允價值應用的措施
(一)加強監管力度,規范公眾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和層次
公允價值計量為報表使用者提供了及時和額外的信息(高國琴,2009),有助于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相關性,使財務報告信息呈現動態的特征。同時也使得財務報告的計量標準產生不一致,這可能會造成報表使用者對信息的錯誤判斷。因此,披露公允價值計量的級次、估值技術、變更原因等對報表使用者尤為重要。這也是SFAS No.157將公允價值的級次與披露的相關性加以強調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要提高信息使用者分析、處理報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要規范會計主體提供信息的質量。會計主體提供的信息由表內信息和表外信息構成,而表外信息可能對報表使用者而言更具相關性。嚴格規范主體披露信息的范圍和層次,對使用者來說就不會遺漏重大信息。對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應要求報表提供者披露其形成原因、金額及對利潤和所得稅的影響金額,便于投資者作出合理判斷。
(二)限制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選擇權,避免產生盈余管理
在金融資產的分類上限制管理層金融資產分類的選擇權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盈余管理的操縱。
(三)培育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會計信息使用的是一種獨特的報告語言。對于沒有專業知識的使用者來說,要想全面、縝密地理解其精髓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在新準則實施和推廣的過程中,如何培育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并且快速提高其理解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培育市場
公允價值需要一個完善的市場作支撐。如果市場能夠提供公允價值計量所需要的公平價格或價值,那么,公允價值技術上的缺陷就不存在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無疑都得到了保證。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確定的環境、公平的市場、沒有不協調因素的干擾。這是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地方向。
雖然公允價值的初衷是公平、公允,但是在實務中操作上的困難是了理論界尚未解決的問題。來自于各方的質疑也越來越高漲,準則指定機構如何權衡各方利益,達到會計信息可靠性與相關的動態平衡值得各方期待。
【參考文獻】
[1] 陳曉坤,李金蓮.我國公允價值會計計量的應用研究[J].水利經濟,2006(11):26-28.
[2] 馬永強,孟子平.金融危機沖擊、企業風險緩沖與政府政策選擇[J].會計研究,2009(7):50-56.
[3] James Cataldo & Morris McInnes .從凈收益視角看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作用[J].會計研究,2009(7):30-35.
篇12
1 材料與儀器
伊曲康唑,藥用微丸丸芯(蔗糖型,0.60~0.71μm,20090723,,羥丙甲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泊洛沙姆18,聚乙二醇,二氯甲烷,無水乙醇。流化床,智能溶出儀(ZRS-6G型,天津天大天發科技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儀(UV-1750,日本島津公司),氣相色譜儀(Agilent6820,美國安捷倫公司),分析天平(BT125D,瑞士sartorius公司),超聲波儀(KS-2500,中國寧波科生儀器有限公司)。掃描電子顯微鏡(JSM,S-4800,日本日立公司),噴金儀(E-1010,日本日立公司),X射線粉末衍射儀(D-8ADVANCE,德國BRUKER公司)。
2 方法
2.1 伊曲康唑固體分散速釋微丸的制備
2.1.1 含藥包衣液的配備
精確稱取伊曲康唑原料藥品25g,將其溶解在250ml的二氯甲烷當中,按照處方的要求稱取適量的親水性固體分散輔料,將其溶解在250ml的乙醇當中,將以上兩種溶液充分的混合在一起,搖勻,就得到了親水載體的固體分散溶液,我們在制備的過程中也將其當做是上藥包衣溶液。
2.1.2 上藥包衣
精確稱取藥用微丸丸芯50g,將其放置在流化床底噴包衣鍋的內部,按照工藝流程的要求對其進行操作和控制,就得到了親水載體載藥丸藥。
2.1.3 隔離層包衣
親水載體藥丸的丸芯表面存在卡著一定的黏性,所以藥丸之間比較容易產生粘結的狀況,在經過研究之后發現外包PEG20000隔離層可以很好的對粘連的現象予以有效的控制。精密稱取適量的PEG20000,將其用二氯甲烷進行溶解處理,之后再加入體積相同的無水乙醇進行攪拌和混合,最終制出濃度為12%的包衣溶液,精確稱取適量的伊曲康唑制藥的微丸,將其放在流化床當中,按照要求的參數對其開展隔離層包衣,包衣增重了3%之后就完成了伊曲康唑固體分散體速釋微丸的制備工作。
2.2 溶出度
取待測樣品,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ⅩC第二法(槳法),以鹽酸溶液(91000)1000mL為溶出介質,經脫氣處理,轉速為75r?min-1,37℃,分別于15、30、45、60、75和90min取樣10mL,并即時補充等溫介質10mL,樣品經0.45μm微孔濾膜濾過,精取續濾液5mL,置25mL量瓶中,用體積分數5%甲醇鹽酸溶液(91000)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伊曲康唑對照品25mg,精密稱定,置250mL量瓶中,加甲醇50mL,40℃水浴加熱使之溶解,放冷,用鹽酸溶液(91000)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取5mL于25mL量瓶中,用鹽酸溶液(91000)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以體積分數5%甲醇鹽酸溶液(91000)為空白對照,在254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計算不同時間的藥物溶出量,繪制溶出曲線。
2.3 結構表征
2.3.1 掃描電鏡取微丸適量,用刀片隨機切割,選取相對比較完好的半丸與整丸固定于樣品板上,噴金儀在待測樣品表面真空鍍膜,然后將其固定在樣品槽內,工作電壓15.0kV,進行測定。2.3.2粉末衍射取載藥丸芯適量,多次少量放入瑪瑙研缽中充分研磨,放入樣品槽內,壓實使其平整;其他物理混合的待測樣品,按處方比例將稱量好的主藥與輔料進行充分研磨混合,同樣壓實放入樣品槽內,進行測定。測定條件為銅靶-WL1∶1.5406,步長0.02°,衍射角范圍30°~50°,管壓40kV,管流40mA。
3 結果與討論
3.1 流化床底噴包衣工藝的上藥率
為考察伊曲康唑固體分散溶液經流化床底噴包衣工藝的上藥率,選擇聚維酮、HPMC、PEG以及泊洛沙姆等4種常見的親水性固體分散體載體材料,其用量固定為主藥伊曲康唑的1.5倍。由于主藥伊曲康唑易溶于二氯甲烷,但在水和乙醇中幾乎不溶,而上述載體材料在水和乙醇中溶解,但在二氯甲烷中不溶。因此,選擇二氯甲烷和無水乙醇分別溶解主藥和載體材料,然后等比例混合制成固體分散溶液,作為載藥微丸的上藥包衣溶液。按“2.1”項下方法制備伊曲康唑載藥微丸,計算上藥率,研究發現,所有處方的上藥率均在90%以上,說明采用流化床底噴包衣技術能夠將固體分散體的溶劑去除過程與速釋微丸上藥包衣過程相統一,一次成型。
3.2 載體材料對伊曲康唑載藥微丸溶出速率的影響
為考察伊曲康唑載藥微丸是否具有預期的固體分散體速釋效果,將表2制備的4種伊曲康唑載藥微丸,按照“2.2”項下的方法,分別測定其不同取樣時間的藥物累積溶出率,繪制溶出曲線,研究人員發現,不同親水性載體材料對伊曲康唑載藥微丸的溶出度影響顯著,HPMCE5的速釋效果最顯著,15min的藥物溶出量即可達到80%以上,而其他3種材料(PEG6000、PVPK30和Poloxmer188)則沒有顯現出理想的速釋效果,其中Poloxmer188最差,PVPK30次之,PEG6000稍好,它們在90min后的藥物溶出率分別為22%、38%和49%,均未超過50%。該結果表明,采用流化床底噴包衣技術能夠制備出具有固體分散體速釋效果的伊曲康唑載藥微丸,而且其溶出速率隨所用親水性載體材料的種類不同而異,HPMCE5是伊曲康唑最理想的固體分散體載體材料。
結束語
在本研究當中采用了流化床包衣的技術對伊曲康唑速釋微丸進行了制備處理,同時對這種方法也進行了全面的評價,這種方法的可行性較強,制備出的藥品外表面比較光滑美觀,同時也完全滿足分散體結構的全部特征要求,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種方法也值得在今后此類藥品的生產過程中加以推廣。
篇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6)11-0069-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1.009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水資源過度開發、水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頻發,水生態環境問題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保護水生態環境和實現人水和諧,國家先后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如2012年1月,國務院的《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三條紅線;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中針對水資源保護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水流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跨流域補償試點示范取得明顯進展。流域作為提供人類可使用淡水資源的最大來源,其水生態環境保護及水資源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流域通常具有跨越多個行政區域的屬性,流域上、下游地區間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常圍繞水資源的開采、分配和利用發生利益沖突,導致跨行政區域的水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問題加劇。流域上游為保護水生態環境和保證水質,需要付出高昂的環境保護成本,而流域下游在無償享有上游提供的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還不斷發展社會經濟,這必將導致流域上下游區域間的矛盾。為保證流域整體發展的公平與效率,下游地區給予上游地區適當的經濟補償已成為解決我國流域經濟發展失衡、實現流域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1 文獻回顧
如何開展流域生態補償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流域的補償方式確定和補償標準測算上[1-3],國內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生態補償模式探討和標準測算上[4-6],鮮有學者從供給與消費的視角研究流域生態補償。伏潤民和繆小林認為基于供給與消費的視角,若生態環境供給主體在剔除自身消費后,還可向其他地區提供其剩余生態價值,也即某地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扣除該地區自身消費的生態價值后還存在剩余,那么該地區就存在正的生態外溢價值,理應獲得補償,生態外溢價值的數值即為補償標準[7]。
國內外鮮有學者測算生態外溢價值,大多數研究都是圍繞生態服務價值評估展開,但尚未形成統一的評估方法。Costanza等[8]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定量評估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推向。此后內學者開始廣泛定量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主要采用市場化評估法、顯示偏好法和狀態偏好法三類方法[9],其中市場化評估法包括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生產成本法、收入因子法等方法,如肖強等采用市場價值法和生產成本法定量評估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得到總生態服務價值為2 579.91億元[10]。雖然這類方法的估值相對準確,但容易受到市場不完全和政府干預導致市場價格扭曲的影響,還容易出現重復估算的問題。顯示偏好法包括旅行成本法和內涵價格法,如楊懷宇等利用旅行成本法評估池塘養殖的娛樂休憩服務價值,得到總娛樂價值為1.90億元[11]。但這類方法對消費者行為有嚴格的假定,評估結果對選用的統計方法非常敏感。狀態偏好法包括條件價值法和選擇實驗法,其中又以條件價值法的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如俞h與何秉宇采用條件價值法對新疆天池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非使用價值進行估算,得到新疆天池濕地每年可提供0.52億元的生態服務功能非使用價值[12]。但這類方法從調查實施到結果處理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誤差。
一些學者認為能值分析法可以改進或彌補上述測算方法存在的價值判斷標準差異的不足[7],該方法由美國著名生態學家Odum創立,他提出以能值為基準,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將生態系統中不同質量、不同種類和不可比較的能量轉換為同一標準的能值進行比較分析[13]。由于能值分析法采用一致的能值標準,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貨幣流和能量流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是測算生態服務價值的一種有效方法[14]。該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測算,如席宏正和康文星應用能值分析法估算洞庭湖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發現洞庭湖濕地每年約可提供2 599.55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15];李麗鋒等將該方法應用于評價盤錦雙臺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得到供給服務價值、調解服務價值、文化服務價值分別為116.65億元、890.65億元和12.21億元,總生態服務價值為1 019.51億元[16]。但能值分析法測算得到的生態服務價值并不等同于生態外溢價值,其測算的是一個地區的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沒有考慮本地區自身消費的生態價值。
因此,本文在能值分析法的基礎上構建拓展的能值模型測算流域生態外溢價值,將能值分析法與水足跡法有效結合,通過利用能值分析法測算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有效避免簡單列舉生態服務功能存在的局限性,并利用水足跡法確定并剔除流域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得到流域的生態外溢能值,判斷流域的生態盈虧狀態,進一步利用能值-貨幣比率將生態外溢能值轉化為生態外溢價值,得到公平與客觀的補償標準。
2 流域生態外溢價值測算:拓展的能值模型構建
在測算流域生態外溢價值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生態補償的依據合理、方法科學和客觀可比等原則,具體表現為:一、以現有的相關政策和文獻為依據,認為流域生態外溢價值是在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扣減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進而得到生態外溢能值的基礎上,根據能值-貨幣比率轉換而得;二、科學的方法是測算生態外溢價值的核心,選取的能值模型和水足跡模型可科學測算流域生態外溢價值;三、流域生態外溢價值要具有客觀性和可比性,從能量投入和能級轉化的角度,以能值的形式反映流域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功能服務價值,避免忽視或遺漏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導致的不可比較。基于以上原則,構建拓展的能值模型測算流域生態外溢價值①,以此作為對流域開展生態補償的依據,詳見式(1)。
式中,i=1,2分別代表流域上游區域和下游區域,Vi代表各區域的生態外溢價值,λi代表各區域的能值-貨幣比率②,OEi代表各區域的生態外溢能值,FEi代表各區域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CEi代表各區域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當OEi>0時,說明該區域在扣除自身對生態能值的消費后還為其他區域提供生態服務,處于生態盈余的狀態,應獲得生態補償資金,獲取的金額為Vi;反之,當OEi≤0時,說明該區域的生態服務能值不足以或正好彌補自身對生態服務的消費,處于生態虧欠或生態平衡狀態,應支付生態補償資金,支付的金額為Vi。
2.1 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能值分析法
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是流域生態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服務的能值體現,本文采用能值分析法進行測算。利用能值分析法測算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需要考慮流域生態系統的環境投入能量和人類投入能量,其中環境投入能量包括太陽能、雨水化學能、雨水勢能和表土層損失能,人類投入能量包括林業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工業廢水治理。通過能量循環和能級轉換為太陽能能值,為流域生態系統的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以此體現流域生態系統的服務能值。根據能值分析的原理,構建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模型,詳見式(2)。
式中,j=1,2,3,4分別代表流域生態系統自然環境投入的太陽能、雨水化學能、雨水勢能和表土層損失能,FBij代表流域自然環境各類投入的相應能量,FKj代表流域各類投入的能值轉化率,k=1,2,3代表流域生態系統人類投入的林業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工業廢水治理,FLk代表人類各類投入的相應能量,具體指標參數見表1。
2.2 流域生態能值自身消費:水足跡模型
流域生態外溢能值是由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扣減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所得到,本文采用水足跡模型測算流域水資源消費系數,將其作用于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得到流域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水足跡理論最早由Hoekstra[18]在Allan[19]虛擬水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認為水足跡是指某個已知人口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所有產品與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它從消費的角度反應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人真實占用水資源的情況。水足跡理論將水資源相關問題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聯系起來,反映人類對流域生態系統的消費程度。
構建基于水足跡的生態能值自身消費模型,通過將流域水資源需求(水足跡)和水資源供給(水資源可利用量)相比較得到生態服務消費系數,定量評價人類對水生態系統的利用程度,將其作用于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得到自身消費的流域生態能值,詳式(3)。
CEi=FEi×WDiWSi(3)
式中,WDi代表流域水資源需求,即水足跡,WSi代表流域水資源供給,即水資源可利用量。
2.2.1 水資源需求測算
人類通常通過消費由水資源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等間接方式進行水資源消費,這些產品和服務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水資源即為虛擬水[20]。虛擬水以“看不見”的形式蘊含在產品和服務中,由于人類生活直接利用的實體水資源量一般較少,因此產品形式的虛擬水消費是水足跡的主要組成部分[21]。水足跡需求的計算公式見式(4)。
WDi=CVWi+AVWi+RWi+ENVi+NVWIi(4)
式中,CVWi代表農業產品消費的虛擬水含量,AVWi代表工業產品消費的虛擬水含量,RWi代表居民生活用水量,ENVi代表生態環境用水量,NVWIi代表凈進口虛擬水含量(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凈進口虛擬水含量的計算困難和需水量較小,計算過程中可忽略不計)。
其中,農業產品消費的虛擬水含量是目前虛擬水計算的最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農作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測算和動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測算。
(1)農作物產品虛擬水含量測算。農作物的類型、灌溉條件、生長區域及管理方式等決定了農作物產品生產需要的水資源,因此農作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通常只是特點地點下的一種估算。假設農作物自身包含的水分忽略不計,農作物實際需水量即為其在生長期間的累積蒸發蒸騰所消耗的水資源量,農作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通常采用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標準彭曼公式進行計算[18],見式(5)。
ETc=Kc×ET0(5)
式中,ETc代表農作物產品c的虛擬水含量,Kc代表農作物系數,用以修正實際農作物與參考農作物間生理及物理特征的差異,ET0代表參考農作物蒸發蒸騰消耗的水資源量。
(2)動物產品虛擬水含量測算。動物產品的虛擬水含量依賴于動物類型、動物成長的自然環境和動物的飼養結構,其計算公式見式(6)。
WC=WCF+WCD+WCS+WCP(6)
式中,WC代表游鋝品的虛擬水含量,WCF代表動物成長和加工飼料需水量,WCD代表動物飲用水量,WCS代表清潔圈舍等服務需水量,WCP代表產品加工需水量。
2.2.2 水資源供給測算
水資源供給是指一個地區在統籌考慮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基礎上的水資源可利用最大水量,包括地表水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利用量。水資源供給的計算公式見式(7)。
WSi=Wai+Wbi-Wci(7)
式中,Wai代表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Wbi代表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Wci代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重復量。
3 渭河流域上游生態外溢價值實證測算
3.1 背景描述
渭河流域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由陜西省潼關匯入黃河。渭河全長818 km,流域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分為上、中、下游三段,其中寶雞峽以上為上游,寶雞峽至咸陽為中游,咸陽至入黃口為下游。渭河流域總面積達134 766 km2,其中甘肅占44.1%、寧夏占5.8%、陜西占50.1%。渭河流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基礎性水源,水資源對于干旱地區的“關中-天水經濟區”顯得尤為重要,但隨著流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渭河流域出現了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加劇和水土流失治理緩慢等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已嚴重制約渭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我國生態補償機制的不完善,使渭河流域上游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區域經濟的矛盾日益嚴重,雖然流域中下游(陜西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和楊凌示范區)聯合流域上游(甘肅天水、定西)針對甘肅省提供的水質狀況簽訂生態補償協議,提出流域中下游對上游天水市和定西市各補償300萬元、總計600萬元的補償方案,專項用于支持流域上游水污染治理工程、水質監測能力提升和水源地生態建設工程項目,但根據調研組對陜西省水利廳的調研,發現此金額遠無法滿足流域上游為保護生態環境所付出成本的補償。
3.2 實證測算
根據構建的能值拓展模型測算渭河流域上游生態外溢價值所需指標,從《甘肅發展年鑒2014》《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14》《2013年甘肅省水資源公報》、FAO的CLIMATE數據庫和CROP數據庫等相關統計資料中獲取相關數據,對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外溢價值進行實證測算。
3.2.1 生態系統服務能值測算
由于流域生態系統各類投入轉化形成太陽能能值的函數關系已確定,根據式(2)可測算得到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為2.07×1022sej,其中自然環境投入和人類投入通過能量循環和轉換形成分別形成太陽能1.16×1022sej和0.91×1022sej,為渭河流域上游的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服務,具體如表2所示。
3.2.2 生態能值自身消費測算
渭河流域上游地區包括甘肅省的定西市和天水市,由公式(3)可知上游地區水資源消費系數為上游水足跡與水資源可利用量的比值。根據渭河流域上游地區的實際情況和數據的可得性,從以下4個方面測算渭河流域上游地區的水足跡:①農業用水量,包括農作物產品生產用水量和動物產品生產用水量;②工業用水量,主要包括工業生產、建筑等用水量;③居民生活用水量,包括居民日常做飯、洗衣等用水量;④生態環境用水量,包括灌溉綠植、清潔環境衛生等用水量。
單位產品虛擬水含量的確定是測算流域上游地區水足跡的關鍵。由于工業產品種類紛雜,且虛擬水實際消耗的水量較小,因此常常忽略不計工業產品的虛擬水含量,只計算工業產品的實際用水量[22]。農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資源利用部門,用水量占全球總用水量的比例高達80%,各類農產品實際蘊含了大量的虛擬水[19]。單位產品虛擬水含量的計算一般采用世界糧農組織(FAO)推薦的標準彭曼公式和CROPWAT模型獲得[18],單位產品虛擬水含量與產品消費量的乘積為虛擬水量[23,24]。渭河流域上游地區2013年的水足跡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地區的水足跡為31.17億m3,同時根據《2013年甘肅省水資源公報》可計算得到上游地區的水資源可利用量為71.20億m3(定西市32.53億m3,天水市38.67億m3)。得到渭河流域上游的水資源消費系數為0.44,將其作用于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得到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為0.91×1022sej。
3.2.3 生態外溢價值測算
根據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和生態能值自身消費的測算結果,將其帶入公式(1),計算得到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外溢能值為1.16×1022sej,可知上游在扣除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后還為下游提供生態服務,處于生態盈余的狀態,理應獲得補償。
采用能值-貨幣比率將生態外溢能值轉化為生態外溢價值,以定西市的能值-貨幣比率4.41×1013sej/US$計算[25],得到生態外溢價值為2.63億美元,由《2014中國統計年鑒》可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20,因此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態外溢價值為16.31億元。進一步確定上游各市應獲得的補償量,一般根據水資源可利用量進行分攤[24],得到定西市應獲得補償7.50億元,天水市應獲得補償8.81億元,具體如表4所示。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將能值分析法與水足跡法有效結合,構建一個基于能值拓展的流域生態外溢價值補償模型,以渭河流域上游為例,根據能值分析法和水足跡法計算得到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值和生態能值自身消費判斷上游地區的生態盈虧狀態。結果表明,渭河流域上游地區呈生態盈余狀態,在扣除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后還為下游地區提供生態服務。為激勵上游地區加大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同時也為實現區域發展的公平與效率和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下游地區應對上游地區支付水資源生態環境補償。然后采用能值-貨幣比率將生態外溢能值轉化為生態外溢價值,得到上游地區應獲得的補償金額,并根據水資源可利用量,進一步分配上游各市應獲得的補償金額。本文構建的拓展的能值模型利用能值分析法測算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能值與利用水足跡法確定并剔除流域自身消費的生態能值,從能量投入和能級轉化的角度,以能值的形式反映流域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的功能服務價值,避免忽視或遺漏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導致的不可比較,得到相對客觀和穩健的補償標準,該方法對流域生態外溢價值補償研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首先,U大對流域上游地區的轉移支付。流域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落后于下游地區,而中央對水源地水環境保護的重視又進一步限制了當地政府的財政稅收。因此,一方面中央政府應加大對流域上游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提高上游地區的財政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下游地區無償享有上游地區提供的生態外溢價值,應提供橫向轉移支付分攤上游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本。2016年5月,《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在江河源頭區以及具有重要飲用水源或重要生態功能的湖泊,全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適當提高補償標準。通過擴大中央政府的縱向轉移支付和流域地方政府間的橫向轉移支付提高流域上游地區的一般性均等化財政水平,提高上游地區地方政府的生態保護努力水平。
其次,完善水資源市場構建。構建反應市場供求和水資源稀缺程度的水資源市場,明確水資源產權。2015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推行水權交易制度,合理劃定和分配水權,探索地區間、流域間、流域上、下游等水權交易方法。研究制定水權交易管理措施,明確可交易水權的范圍和類型、交易主體和期限、交易價格形成機制、交易平臺運作規則等。開展水權交易平臺建設?!痹诒WC水資源為國家所有的前提下,構建有序的環境產權市場開展水資源產品的交易,使水資源的價格機制在水資源市場上充分發揮作用,最終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最后,健全流域生態補償立法。雖然我國目前關于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定取得一定進展,但缺乏專門針對流域生態補償立法的法律法規。流域生態補償缺乏最基礎的法律保障,使許多條款之間可能重疊、交叉,或由于只是原則性的規定,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使這些與流域生態補償相關的法律條文失去可操作性。我國應盡快出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流域生態補償法律法規,例如《流域生態補償法》或《流域生態補償條例》,保障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的具體實施。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KOSOY N, MARTINEZ T M, MURADIAN R, et al. Payments for enviromental services in watersheds: insights fro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ases in central Americ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 446-455.
[2]KERSIN K Z, ANNA S. 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tropical river ecosystem services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 among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Australian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2417-2426.
[3]IBRAHIM N A. Using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willingnesstopay to investigat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quity of domestic water services in the West Bank[J]. 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12,41:485-494.
[4]魏楚,沈滿洪.基于污染權角度的流域生態補償模型及應用[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6):135-141.[WEI Chu, SHEN Manhong. An econometricbased model of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appl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lution right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6): 135-141.]
[5]常亮,徐大偉,侯鐵珊,等.流域生態補償中的水資源準市場交易機制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2,230(12):52-59.[CHANG Liang, XU Dawei, HOU Tieshan, et al. Study on water resources quasimarket trading mechanism of river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J].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12,230(12):52-59.]
[6]李國平,王奕淇,張文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補償標準研究[J].資源科學,2015,37(10):1902-1911.[LI Guoping, WANG Yiqi, ZHANG Wenbin. Study on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middle route projec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J]. 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10):1902-1911.]
[7]伏潤民,繆小林.中國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體系重構――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衡量的生態外溢價值[J].經濟研究,2015,(3):47-61.[FU Runmin, MIAO Xiaolin. A new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in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pillover ecological value measured by the expansion emergy analysis[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5,(3):47-61.]
[8]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387):253-260.
[9]李文A.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0-62.[LI Wenhua.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system service value assessment [M]. Bei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8: 50-62. ]
[10]肖強,肖洋,歐陽志云,等.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14,34(1):216-223.[XIAO Qiang, XIAO Yang, OUYANG Zhiyun, et al.Value assessment of the functio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in Chongqing[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4,34(1):216-223.]
[11]楊懷宇,李晟,楊正勇.池塘養殖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以上海市青浦區常規魚類養殖為例 [J].資源科學,2011,33(3):575-581.[YANG Huaiyu, LI Sheng, YANG Zhengyong. Valuation of pond aqua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 a case study of common fish aquaculture in Qingpu, Shanghai[J]. Resources science,2011,33(3):575-581.]
[12]俞h,何秉宇.基于CVM的新疆天池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非使用價值評估[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26(12):53-58.[YU Yue, HE Binyu. Estimation of the nontratable value of Xinjiang Tianchi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based on the CVM[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26(12):53-58.]
[13]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M]. New York: John Wiley, 1996: 192-206.
[14]劉淼,胡遠滿,常禹,等.基于能值理論的生態足跡方法改進[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3):447-457.[LIU Miao, HU Yuanman, CHANG Yu, et al. Modifica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ssessment based on emergy[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8,23(3):447-457.]
[15]席宏正,康文星.洞庭湖濕地資源能值―貨幣價值評價與分析[J].水利經濟,2008,26(6):37-40,44.[XI Hongzheng, KANG Wenxing.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yemdollar value for wetland resources of Dongting Lake[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08,26(6):37-40.]
[16]李麗鋒,惠淑榮,宋紅麗,等.盤錦雙臺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能值價值評價[J].中國環境科學,2013,33(8):1454-1458.[ LI Lifeng, HUI Shurong, SONG Hongl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Shuangtai Estuary Wetland in Panjin based on emergy theory[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3,33(8):1454-1458.]
[17]藍盛芳,欽佩,陸宏芳.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404-410.[LAN Shengfang, QIN Pei, LU Hongfang. Emergy analysis of economics ecosystems[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 404-410.]
[18]HOEKSTRA A Y. Virtual water trad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meeting on virtual water trade(No. 12)[C]. Delft: IHE, 2003:13-23.
[19]ALLAN J A. Virtual water: a long term solution for water short middle eastern economies[D]. London: University of Leeds, 1997.
[20]ALLAN J A. Fortunately there are substitutes for water: otherwise our hydropolitical futures would be impossible[R]. Londa: ODA, 1993: 12-26.
[21]GLEICK P H. The world’s water 2000-2001[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0.
[22]馬駿,王薇薇.基于水足跡的大樟溪流域生態補償研究[J].水利經濟,2015,33(3):28-31.[MA Jun, WANG Weiwei.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Dazhangxi Watershed based on water footprin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 2015,33(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