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體育培訓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問題分析
1.1培訓成果轉化的概念
Taylor將工作場所的培訓項目成果轉化定義為受訓者將參加培訓后獲得知識、技能有效地運用到工作當中。受培訓的教師所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能和行為轉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習慣和堅持。因此,我們可以把培訓成果轉化定義為受訓者有效而持續地將其在培訓中所獲得知識、技能、行為方式和認知策略運用于工作當中,從而使培訓項目發揮最大價值的過程。
1.2培訓成果轉化的形式
培訓成果轉化是指將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等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整個過程。培訓的目標是學以致用,受訓體育教師不僅要學習掌握培訓項目所要求的各項知識技能,還必須持續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將所學轉化為所用,轉化為體育新課改的效益。在轉化中我們要增強來參加培訓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推廣能力和維持能力,要使參加培訓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回到原學校能夠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2培訓成果轉化過程的影響因素
2.1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特征
2.1.1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在農村邊遠山區中學體育教師數量相對較少,且兼職較多,專職的較少,很多沒有經歷過體育學科的專業化培訓,所以對各種體育教材、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等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
2.1.2培訓動機
動機是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在一定情境下,個體對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 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一個人具有主動參與、克服困難、質疑、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參加培訓的態度很積極,但有少數參加培訓出于被動或者是應付上級要求或者被迫參加,仍處于被動培訓階段,他們尚未領會到培訓對自身的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培訓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2.2培訓設計
2.2.1培訓課程的設計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們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泰勒認為,教育是一種使人的行為方式發生變化與改進的系統性過程,培訓課程設計必須考慮前期調研中發現的培訓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回應,在教師培訓實踐中,培訓需求分析也應該成為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克服為分析而分析、培訓課程設計與培訓需求相脫節的現象。有培訓需求分析作為基礎的培訓課程應該目標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2.2.2自我管理戰略
從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學習行為來看,它包括三個層面的過程: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從認知層面看,它是學習者的主我對客我的認知過程,即學習者對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理想的更加深入地自我認識過程。從情感層面看,它是學習者的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矛盾斗爭過程。從行為層面看,它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過程。自我管理戰略就是通過這三個過程達進行學習行為的塑造進而學習規范內化。
2.2.3工作環境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工作量很大,他們要上體育課,還要上其它課。職稱很不好評,學校領導對體育科目有偏見,績效工資在學校較低。 教師幾乎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不能及時引進優質學習資源。長期以來缺乏對體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別是得不到學校領導支持,體育教師消極教學,長期忽略專業發展。以上種種情況導致云南體育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素質底下,體育教師不能全心投入體育教學,阻礙了農村初中體育新課改的發展。在培訓完以后回到原單位,有的教師又回到原點,新的教學理念、方法技術沒有執行機會,有的有執行機會,由于學校經費和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過硬而無法實現,有的具備以上條件卻沒有轉化氛圍,就培訓教師孤軍突圍。
3培訓成果轉化效果提升的措施
3.1科學的需求評估
科學的需求分析就是在規劃與設計培訓之前確定是否需要培訓、誰需要培訓及需要什么培訓的一種專業活動。要想使培訓達到較好效果的基礎是做好專業需求分析。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教育培訓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新課改要求的專業能力與初中體育教師實際工作中專業能力之間存在著差距,這種差距導致體育教學的低效率,阻礙新課改目標的實現。“培訓需求是組織及其成員在績效、行為、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與理想狀態之間有差異,但可以通過培訓來加以改變的差異。”如果能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找到教師“增長點”,就能使培訓課程有了針對性,就可以促進教師的觀念更新和行為轉變,不斷提升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而促進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3.2基于需求發現增加培訓設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培訓中對農村初中體育教師開展培訓需求分析,使培訓課程設計與實施基于培訓需求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培訓需求分析是在規劃與設計培訓方案之前,由有關人員采取各種方法和技術,對各種組織及其成員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進行系統地鑒別與分析,以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需要什么培訓的一種內容活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訓需求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們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培訓需求分析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設計有針對性、能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課程
3.3良好培訓前準備
根據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需求確定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氛圍準備中有主要領導出面參與成果匯報;上級的溝通、了解、參與、指導和承諾。
參考文獻
篇2
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合理的,有意義的,富有創造力和挑戰性的。從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體會到英語無處不在,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堂單詞教學課堂設計中,我將在國培學習中總結到的教學經驗和創設思維,將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做成課件,先讓學生來猜猜他們分別都是誰,然后再一一引入家人稱呼的單詞。這樣一來,學生在一個真實貼近生活的情景中進入到課堂學習,整個課堂設計顯得生動,富有趣味性,同時,這樣做也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為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其次,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求知欲,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篇3
一、教師必須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本來一直感覺自己是一名語文老師。所以總是很放松自己。可是在我聽完講座之后,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的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得人,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愛。愛他的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養對學生的愛就是要幫助他(幫助學生克服成長的障礙,幫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擁有美好的生活,獲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教授的一個個獨特的觀點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的使學生的成績,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也變得麻木,沒有動力,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那學生就會更多的發揮他們自動自覺的一面;一個素質好的老師,講課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個素質差的老師,講課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對這句話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課堂上的生動語言和有深度的提問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學修養,才能講出生動的一課。聽到了教授的報告,才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的一點是必須要多讀書,讀好書。不但這樣他們都同時讀了許多課外的讀物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也從中立志要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變課堂,創造多彩課堂.
教師就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學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會上課單一.而是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課,從而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在講座中說:一堂課下來,教師一定要明白在教學生什么,學生發展了沒有,改變了沒有,學生走出教室與走進教室有無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么,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要采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這里說的方法也不僅僅是單純表面意義的活躍,而是要看課堂有沒有深度,好的課堂應是有生成感,推進感的課堂,教師不僅僅準備給學生什么樣的挑戰,好要看學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們要使課堂變成思維的舞蹈者。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了就應改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方法。不能只是單純的像以前那種教學的方法,我教你學。也不管學生會不會。現在要多學習。
三、轉變教師角色。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四、教師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大學立場。
孩子是個獨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愿望。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智慧的教師要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把學生當成學生,要有大學立場。對孩子說話的音量要適中,不要大嗓門;盡可能蹲著和孩子說話,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比較好”,并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這時孩子會自覺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于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
五、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篇4
遠程教育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空間。它把教育培訓從實際課堂搬到的網絡虛擬空間里,通過網絡平臺上的多媒體課件,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里,我們通過看專家講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觀摩各種類型的優質示范課錄像資料,另外,還可以通過論壇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學員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學習,加強學員之間的聯絡和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遠程教育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更加強調了我們參與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不斷培養學習者的主體意識,不斷擺脫原有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使學習者不僅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訓練,還著眼于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從而提高教育培訓的效果。
當然,任何事物都具體其兩面性,雖然遠程教育培訓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上帶來了不少的方便,但同時它也有很多弊端。例如,我們在上網學習時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去注意其他跟學習無關的信息;在沒有老師指導學習時可能我們會抓不住重點,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結果還沒有多大的收獲。所以,在進行遠程學習時,我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通過這次遠程教育培訓,我深刻地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獲得知識,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能力,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盡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上課的教師自身素質要高,駕馭課堂能力要強,對于學生錯誤性的認識,教師能夠及時予以講解。另外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提問題時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有的放矢;幽默、流暢、優美的語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等等。”當一名教師容易,但是要當好一名教師卻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問自己,我做到了沒有?我們的老師做到了沒有?我們必須要轉變觀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過學習、聽專家講座等環節,我感到長了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活動多多而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再者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那樣又成了“滿堂灌”的形式;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但是不能全靠問題來牽引學生,讓學生跟著老師走,這樣便又成了“滿堂問”的形式;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來作保證。
篇5
當下,體育訓練中興趣的培養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應該上升到更高層次的對人本身素質的追求。傳統的體育訓練中興趣的培養只有改變了,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思想需求。興趣培養是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對體育的判斷能力,這種判斷能力是需要不斷累積才能達到的。
一、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因素
(一)對體育訓練的認識不足
當前,許多高校老師責任意識不強,體育訓練的思想觀念和形式比較單一,知識陳舊,沒有明確體育訓練真正的作用及功能,嚴重缺乏全面的了解,單純的為了應付考試,從而導致學生訓練興趣的缺失。除了老師之外,很多學生同樣沒有明確體育運動的重要含義,只把體育當成閑暇時打發時間的工具。
(二)體育的教學條件較差
近幾年,由于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的建筑規模也不斷的擴大,招生的人數也逐漸增加,因此導致許多高校的基礎設施設備等資源緊張,特別是大部分高校注重的是文化課的設施的建設,在體育場地的建設和體育器材資金的花費上面明顯不足,以至于無法滿足學生體育訓練的需求,也就導致了學生對體育訓練興趣的下降[1]。
(三)體育訓練教學方式單一
體育教學在目前的高校教學中是沒有教材的,體育課主要是通過體育老師的指導完成,所以學生只能參加體育的活動課。要想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首先就要對該學學科的知識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如果對知識的深度掌握的很少,就會很大程度降低對該學科的興趣,體育的教學尤為如此。
單一的教學使得學生的興趣下降,再加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老師言傳身教為主,教學方式上也是單調呆板,無甚新意,從而導致上課氛圍緊張,學生也無法保持長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的興趣自然也會下降。
(四)訓練中技術掌握的程度
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一個因素就是體育訓練的技術,研究表明,學生掌握技術的水平越高,就越能體會到這項技術的樂趣,從而也會產生更濃烈的興趣[2]。現如今,學生的體質整體偏差,這也體現出了目前體育訓練的技術較差,導致了學生在體育訓練方面力不從心,也缺乏了學習體育訓練的信心。
二、高校大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培養方式
(一)完善體育場地及器材
體育的教學需要用到體育訓練場和相關的器材設施,這些設施也是大學生體育活動的重要保障。若體育教學訓練場地美觀、教學設備先進、運動器材配置齊全,就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覺感覺,潛意識就能吸引學生目光,讓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體育設施的健全所是引起學生培養體育訓練興趣的開始,因此,各高校應嚴格的按照國家體育訓練器材的相關規定,再根據學校本身的規模進行體育場地的建設和器材的補充,盡可能的滿足老師及學生體育教學的需求,從而提升學生對體育訓練興趣的培養。
(二)加強體育訓練課的作用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面對各種沉重的學業壓力及社會競爭壓力,所以體育訓練課成為了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高校體育訓練是現代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不能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這對整個民族的素質建設有很重要的意義[3]。因此體育教學時,教室可以根據實際的案例,向學生們講述體育訓練對身心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重視,培養體育訓練的興趣。
(三)豐富創新體育教學內容
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而體育教學的內容可以通過思想意思、技能思維等多方面來考慮,盡量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要。例如,在教學時,教室可以用真實的教學場景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體育訓練的興趣,并且在教學中進行提問,循循誘導教育學生,加強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興趣。
另外,實際生活與體育訓練是密切相關的,老師可以通過這一點讓學生從實際例子中真切的感受他們的關系,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只有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學習的同時能不斷的思考探索,保持對體育訓練學習的興趣。
(四)適當鼓勵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培養的途徑最有效的大概是適當的給予學生好的評價,在高校體育訓練中也是如此,多一些鼓勵,學生的信心也會多一些,訓練的積極性也會隨之增多。在教學中,體育教師不應該只用期末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整體成績,應該多注意學生平時的表現,例如,學生在平時課上的積極表現,動作能力的掌握等等。作為老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即使通過語言或者肢體上給學生肯定,讓學生對自己更有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
三、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時代的到來,高校體育教學這門基礎科學的地位也在不斷地提升,許多高校的體育課程也逐漸增多了,但仍然有許多學生對體育教學興致平平,因此,培養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也變得重要起來。目前導致高校學生對于體育訓練興趣的地下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是場地條件、教學的內容及方法等等,教學現狀并不客觀。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培養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是目前體育教學的重點,因此完成教學設施,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等等措施應該積極實行起來,以達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經過3天的培訓,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給我在教學上的幫助很大。特別是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我有了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1、目標要具體、明確、合理,體現出教學任務的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活動的設計力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激發學生有目的性地去開展活動。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興趣讓人們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向上,永不滿足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動作,實物,圖片來表達語言意義,甚至要創設真實的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得到直觀的感性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和吸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體驗到成就感,最終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篇7
從表面上看,這樣的培訓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一是每次培訓的時間都很短暫,多則八九天,少則五六天。二是培訓的檔次都不很高,基本上都是一線的老師講課,經驗自然豐富,但理論高度卻不甚了了。三是走不出豐都教育這一潭死水。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外界逼人的春風,清澈的流泉,飛速的火車,才能帶給人本質上的革命,才能帶出脫胎換骨的變化。 但對我,就是這培訓,卻也有深遠的意義。首先,它讓我撞入了一種求學的氛圍。不學習就要落后,不進步就得淘汰,要在教育這塊土地上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學習是唯一的路!在培訓班上,各位學員思維活躍,團結互助,開放而又嚴肅,競爭而又寬容,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回到學校后,我一改以往形成的惰性,仍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其次,這樣的培訓也給我帶來了一種機遇。要知道,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迎風怒放,不是每一塊金子都有機會閃光。我是幸運的,這次培訓活動,不但使我發掘出了自己的一點價值和長處,也給了我一個鍛煉自己的平臺,并使我認識了很多同行,為我今后在教學上的拼撞打下了基礎。我發現,這次培訓后,我臉皮更厚了,不會在任何場合因害怕表現不好而局促,我會因有機會展現自己而高興,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在班上應該屬于收獲最大的一類吧。第三,這樣的培訓當然更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培訓班上的老師和學員都是x光視線,在他們的解剖下,每一個坦然的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都能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得如此之多的良師益友,該是一種幸福的事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有很大的空間去上下左右而求索了!
就在這一念之間,我感受到了培訓帶給自己的變化。
沒有一成不變的輝煌,任何一個人要趕上時代的步伐,都要永無止境地學習,永不停息地實踐!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保持了全勤,做到了積極參與活動,積極參與討論和授課,盡力完成作業;在回校教育教學實踐期間,我分別承擔了初中一、二、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每學期在校內上公開課,教學效果優異。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于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明白,骨干這一稱謂帶給人的不會有太多的榮譽,卻有無盡的責任,懸語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該是何等沉重,無論將來我會不會有幸加入這一行列,我都會銘記這段骨干培訓的日子,我自信,我將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
我參加了骨干教師培訓學習。我珍惜這次學習的每一天,不放過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有關教育教學理念的講座,還是走進課堂,聽優秀教師給我們展示的常規課自始至終,我都在努力地學習,力爭做到不辜負學校領導的期望。在學習過程中我慢慢地認識到了自己的貧乏與稚嫩,學習又逐漸地使我變得充實與干練。是的,在培訓學習的每一天都能讓人感受到思想火大學的撞擊與迸發,整個培訓的過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腦的過程,給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啟迪!
同時又仿佛是一劑興奮劑,給了我無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在本次培訓中有幸讓我們聽到了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對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獨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弦,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么樣的教師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他們執著于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勤奮、潛心鉆研、盡心盡責的那種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為一個學者,他們那閃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讓我感染!學生教學管理如何做?幾年來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育教學的相關講座,還是專業知識的授課,無論給我們上課的是知名教授,還是普通的老師,沒有那一個不是兢兢業業的。這些,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認真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在這里就從聽取的報告中淺談幾點自己的感悟。
教師基本素質方面:
一、教師必須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本來一直感覺自己是一名語文老師。所以總是很放松自己。可是在我聽完講座之后,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的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得人,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愛。愛他的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養對學生的愛就是要幫助他(幫助學生克服成長的障礙,幫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擁有美好的生活,獲得走向幸福的能力)
教授的一個個獨特的觀點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的使學生的成績,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也變得麻木,沒有動力,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那學生就會更多的發揮他們自動自覺的一面;一個素質好的老師,講課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個素質差的老師,講課在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對這句話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課堂上的生動語言和有深度的提問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學修養,才能講出生動的一課。聽到了教授的報告,才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的一點是必須要多讀書,讀好書。不但這樣他們都同時讀了許多課外的讀物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我也從中立志要多讀書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二 學區領導安排我參加這次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骨干教師培訓,我異常的高興。因為這是一個全新、全方位的提升我的教育理念的極好的機會。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專家的精彩講座,有學員的教學展示,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回眸這幾天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
一、專家講座,引領教學實踐。
我有幸聆聽了宋祖榮專家的講座,得到了前衛的理論熏陶。感受最深的是懷化實驗學校的陳淼教師的講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馮教授幽默的語言深深吸引了我,講座的內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僅讓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
說句實話,在應試教育似乎欲演欲烈的今天,我們,我,只是把學生當成了工作對象,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在學生身上榨分數,有多少潛力就榨多少,幾乎忽略了他們的感受,忽略了他們是活生生的小生命。記得去年快放寒假了,我和班上的四十幾名學生都遭遇了病毒性咳嗽。課上,我和學生一起咳嗽,咳得上氣不接下氣。持續了一個月不見好。我拖著疲憊的身子上課,沒缺學生一節課。當然在我精神帶動下,我的學生帶著藥片來上學,也沒請過半天假。我曾為我和我的學生這種堅韌的精神所感動。但聽了馮教授的講座后,我方醒悟,我錯了,而且錯得很殘忍。因為我的自私讓學生期末考試考得好的成績,摧殘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還學習什么?應該讓孩子回家治病,病好了,掛著燦爛的笑容,帶著紅撲撲的臉蛋來學習,影響一點考試成績又怎么了?健康、快樂、輕松地學習、發展,這就是生命化的教育。校園應該是一個個小生命共生、共存、共同發展的美好家園吧。
二、教學研討,促進學員發展。
培訓活動中,我們欣賞了李偉忠校長精彩的課堂教學《慈母情深》,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充滿語文韻味的好課。兩位學員教師的實踐課也非常精彩。他們的膽量、睿智、鉆研精神,給我無窮的榜樣力量。我們培訓班共有四十多名學員,既有曾經熟悉的身影,同時也結識了許多新同行。培訓活動中,我和其他學員團結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每一次研討、交流活動都是那么真誠、樸實,大家在一起討論教學中的困惑,交流教學中的體驗,仿佛是彼此心與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譜寫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消化培訓,激勵自身成長。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我的語文教學,使我對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后,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課后經常撰寫教學后記,對該堂課的得失有所記載,以便今后上課進一步提高。并積極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論文參與投稿或評比活動。
感謝培訓班給我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對于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長流,我將會銘記這段培訓的日子,并將振奮精神、激勵自己,在小學語文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路漫漫其修遠兮,爭取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做得更好。
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三 暑假 伊始,我榮幸地參加為期兩天的縣級骨干教師培訓,聆聽教師學校德育教研室蔡老師的講座,班主任在教書育人的問題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擇校在于擇師,擇師在于擇班主任,班主任要學會愛。愛學生,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甘蜜!在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與學生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少了苛求,多了寬容;少了指責,多了尊重;少了急躁,多了耐心。記得托爾斯泰說過: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師。聽了國主任、李主任、蔡主任的講座,我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在這里,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會有所收獲的。
篇8
1 體育訓練當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進體育活動順利展開
在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設置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很多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缺乏興趣,不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這就導致體育課程的開展喪失它本來的意義,體育課程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制定出適合自身的體育學習計劃,有效增加自身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1.2 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課程和其它學科課程相比較而言,有很大的不同。體育不僅重視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還重視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基礎的體育知識內容的講解,還需要讓學生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效的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身體素質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體育訓練當中需要重視對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體育課程當中,有意識的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幫助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當中適當的放松自己的身心,同時還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緩解壓力。在目前,我國很多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十分重視對于書本知識的學習,但是往往忽視了體育課程的學習,只有擁有良好的身w素質,才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擁有良好的身體,促進學習和健康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升。
2 學生對于體育訓練不夠熱情的原因分析
2.1 教學環境方面的困境
就高校而言,他們的體育教學資源匱乏,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使得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國家為高校提供相關的物資設備和資金投入,為學校建設體育場地和購買器材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支持。而和以往的教學環境相比,那時候由于資金缺乏和場地有限,提供給學生鍛煉的器材和場地不多,很多體育項目都難以開展,導致學生不能夠很好的進行體育鍛煉,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陷入低谷,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也不高,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導致體育課堂喪失原有的教學目的,造成不良的教學后果。
2.2 教師缺乏對課程的正確認知
高等院校教學任務是為祖國培養專業化人才,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導致很多教師以及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開設不夠重視。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都很低,而在高等院校當中,對體育課程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導致部分教師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對學生教學懈怠松散。教師認為體育課程教學可有可無,沒有良好的教學態度和端正的教學理念,導致體育課程難以得到良好開展,教師的態度導致學生對自身專業課程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對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發展極為不利。
2.3 學生缺乏端正的態度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發展,進入高校的學生年齡越來越小,在思想和心理上的發展都不夠成熟,學生意志力薄弱,耐心不夠,隨意翹課,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這種學習態度對于體育課程教學而言,困難程度較高,而且學生從根本上不重視體育教學,認為體育課就是為了完成上課目的而去上課,在體育課上的表現也是松散懈怠的,不能夠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增強自身意志力以及身體素質能力的鍛煉,因此,沒有端正的態度,對于高等院校體育課程的開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3 提高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策略
3.1 提高師生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
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空洞的、沒有實際行動的言語當中,而要落實到具體的實際行動和實踐當中。因此,對于教育的貫徹和實施需要落實到位,需要學校管理層給體育教學提供支持和鼓勵,同時為專業場地提供資金和物力支持。對體育教學的課程進行分析,結合現有的體育器材以及場地設施,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全面高效率的利用到體育教學當中。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時完善的體育設施以及寬闊的體育場地,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學校管理層還可以通過和社區以及體育場管理人員進行協商,改建場地,以及為師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體育設施,為學校的體育教學提供環境支撐和各個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持,把體育課程的位置擺在和其他專業課程相同重要的位置,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積極性。
3.2 加強教師對體育課程的認知
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首先教師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學觀念,摒棄舊式思維,端正培養全方位的人才的態度。不能夠局限的認為中職院校就是培養專業的技能人才,而忽略了學生在體育技能方面的學習。很多教師甚至還認為學習體育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對于學業沒有任何幫助,而是耽誤學習專業課程的一個內容。這種思想不端正,沒有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個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專業學習,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良好的身體是從事任何活動的根本,只有擁有良好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學習專業技能。因此,需要端正高校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學理念。不僅學生需要意識體育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同樣要端正態度。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這樣才能培養一個全方位的健康的優秀人才。
3.3 引導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
高校學生在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很多學生年紀較小,對于社會現狀的認知不全面,因此需要教師加以指導,教師需要把體育課程的重要性的這一理念傳達給學生,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當中。對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行為,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及正確引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原有的陳舊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體發展特點以及接受程度,為學生制定出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體育教學計劃。比如說,可以采取男生和女生分開上體育課的措施,對學生的體能訓練進行規定,或者根據個人喜好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受到大家普遍喜歡的體育項目,比如說健美操、網球、乒乓球等,通過體育項目的開設,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進一步為推進體育課程的順利實施,讓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體育鍛煉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4 結語
體育鍛煉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高校而言,體育課程的發展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該文通過對于高等院校體育課程實施的問題分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促進體育課程的順利開展,為高等院校的教育開展了新的機遇。只有有了強健的體魄,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曉峰.籃球教學在培養非體育專業大學生體育興趣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7):26-27.
篇9
住院醫師階段是指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從開始工作到晉升主治醫師之前這個階段,是從一個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專科醫生的重要階段,因住院醫師24小時住在醫院,像學徒一樣追隨主治醫師,參與實踐并記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整個治療過程而得名。住院醫師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通過規范培訓和嚴格的考核,從而學習到醫學專科起始階段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1]。1993年2月,衛生部下發了“關于實施《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的通知,并組織北京醫科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等單位的臨床醫學專家編寫了供全國參考使用的“衛生部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經20多年的實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我國住院醫師的培養、醫務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為醫療質量的持續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缺點和不足,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2]。
一、住院醫師培訓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管理不到位。從衛生局對住院醫師培訓管理來看,其分工不甚明確,人事、醫政、科教三個部門都管,都分別向醫院下達指令。醫院雖然設有人事科、醫務辦公室和科教科,而此項工作究竟歸哪個部門管理也不明確,從而造成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職責不明確和不協調的局面,加上職能部門人員偏少,雖制定了一些相應的培訓計劃,但具體把住院醫師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有一定困難。
2.有些醫學生沒有機會接受住院醫師培訓。我國大部分的醫學院畢業生都是直接分配到基層醫院,沒有機會接受嚴格和正規的住院醫師培訓;一部分醫學院畢業生分配到專科醫院,沒有機會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級學科要求的住院醫師訓練;少數醫學院畢業生分配到較大的綜合性醫院,但其中有些醫院還沒有建立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住院醫師培訓[3]。
3.臨床科室對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有的臨床醫師存在“重臨床、輕培訓”的傾向,對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在培養合格臨床醫師過程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常常以自己為例,認為沒有經過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照樣可以當臨床醫師,甚至當主任醫師,成為教授[4]。
4.住院醫師培訓質量難以保證。目前國內眾多培訓機構多以衛生部頒布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大綱》為藍本,結合各自的區域情況制定培訓方案,對住院醫師的量化考核上仍各有千秋,缺乏權威機構統一的行業標準,而培訓單位往往以考代訓、以干代訓,考核成績是憑印象定性為主,缺乏量化考核評估體系,從而影響了住院醫師培訓質量。
5.忽視人文素質培養。住院醫師在培訓過程中,只重視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主要表現如下:(1)對待病人態度冷淡,缺乏人文關懷和責任意識;(2)在工作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3)有些住院醫師由于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無法與病人進行有效的溝通;(4)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較差,不能準確流利地書寫臨床病歷、實驗報告等醫學文件;(5)有些住院醫師有嚴重的拜金主義思想,考慮問題只從自己的經濟利益出發,如接受某醫藥公司的賄賂,為病人開該公司的藥品,全然不顧藥品的治療效果;接受病人及家屬的“紅包”或“宴請”等。
二、做好住院醫師培訓工作的對策
1.完善管理制度。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健全是搞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條件。醫院在開展住院醫師培訓之際應成立住院醫師培訓部,并以院長為首,各科室成立規范化培訓指導小組,由科主任及業務水平高、工作責任能力強的副高職稱以上的人員組成,狠抓培訓工作的實施,使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秩序、有目標地順利進行[5]。
2.分配制度改革。醫學生大學畢業后先不進行分配,而是先去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進行培訓,在培訓期內,畢業生的人事檔案掛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以“社會人”的身份到基地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合格后,再通過雙向選擇進行分配,這樣可以使得每個醫學生都能接受到住院醫師培訓。
3.建立住院醫師導師制。剛畢業的醫師完成從學生到臨床醫師角色轉換有一個適應與學習的過程,特別需要從業務上和其他方面得到具體的指導。因此,確立導師制對住院醫師培養十分重要。選定科內整體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思想品德高的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為導師,導師的職責是制定教學目標,并按目標進行帶教、檢查和考核。
4.建立考核標準。建立考核標準,使各年資住院醫師及其導師清楚地知道醫院對住院醫師在臨床能力方面所要求達到的合格標準,從而明確努力方向。通過考核,住院醫師能從考核結果的反饋中,了解到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改進學習方法,真正成為自主學習者;導師可以從中了解培訓效果,總結經驗教訓,及時調整培訓計劃,改進培訓方法,掌握教學平衡;管理者可以從中了解培訓基地的教與學情況,為指導培訓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據,因此,考核規范化直接關系到住院醫師培訓質量的好壞[6]。
5.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住院醫師培訓過程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各級領導、導師和住院醫師都要清楚地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的需要,拋棄過去只重視醫學專業知識教育,而忽視人文素質培養的傳統教育理念,樹立起專業知識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并重的教育觀念。(2)人文素質教育不能只注重觀念轉變,更要重視實踐活動,讓住院醫師在實踐中體驗人文精神的具體內涵。在培訓過程中,對住院醫師進行醫德醫風、人際交流溝通能力、服務群眾意識等方面的人文素質教育很有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導師應將職業道德、與患者交流的技巧等正確的一面展現給住院醫師,作為住院醫師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1]吳美蓉.構建和完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的路徑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3):145-146.
[2]簡廷輝,向焱彬.住院醫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12):1605.
[3]唐國瑤,陳建俞.我國住院醫師培訓面臨的現實困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5):39-40.
[4]劉戰培,黎崢.臨床科室實施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的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10):17-19.
篇10
一
、中小學遠程英語教師網絡培訓的優勢性(一 )對于 網絡課堂 的課程可 以達到重復收 聽的 目的:一 個 人 不 能保 證 上 課 的所 有 時 間都 是100%注意力集中,稍微一走神,可能老師上課教授的知識就漏掉了,而這一知識點恰恰是其所不掌握的,但是如果利用 網絡教學 ,學生可以反復收聽、收看老師講解的知識,就不會存在知識點被遺漏的問題,這樣保證了授課老師的最終目的;而且針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可以做更為詳細的筆記,這樣在 自己覺得重要 的部分不會漏掉授課 的每一個 細節 的同時,將 自己薄弱的知識環節全部彌補上 ,從而更加有利的提高 自己的專業水平 ,更好的開展工作。
(二 )利用 BBS如遇問題可 以隨時和授課教 師溝通 :1.一般的課堂,如果老師上課,學員只能在課堂休息期間提問,那時很多學員沒有領會全部的知識,只能是提出相對膚淺的問題,而且一旦下課,無法找到授課教師,那樣沒有辦法溝通 ,往往是在課后學員經過消化理解之后會 出現大量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 ,這樣溝通就會 出現問題 ,而問題得不到解決。如果應用 網絡教學 ,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 ,在網絡平臺上建立針對各個教師的 BBS,或者針對授課教師和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這樣可以讓同學們有問題的時候就提問,每天保證教師到 BBS上瀏覽學員的問題,保證學員的問題在幾個工作 日內必須做出回答 ,這樣 ,學員的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好 的回復 ,從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深層次問題的解答。
2.課堂教學中每個學員所問的問題只有其本人能夠知曉,同時教師也只能面向某一位學員的問題進行解答,而其他的學員不知道這一問題是否也是自己所未了解的知識點。通過 BBS這種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某學員在網絡上提出問題,所有學員是可以看到這一問題的,然后通過老師的解答,不僅提問的學員可以了解相關 的知識 ,其他學員也可 以看到問題以及答案,這樣就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其他學員如果存在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在別的學員提問的基礎之上繼續提問,老師也可以繼續答疑 ,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會引發多個不同角度的問題出現,從而解決了一系列 的相關問題。這樣一來 ,所有的學員都能對最初的同題以及從該問題引發 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做一個系統的了解 ,如此就可 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對一個問題的深入講解能夠達到全班的學員的理解 ,大大提升了問題解答的效率 ,提高了知識面的拓展。
(三)普通課堂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讓學員在課堂上所學的資料可能很多人 只是稍微熟悉 了一下就結束了,沒有深人的了解到每一個細節 ,老師講解 的地方對于學員來說也未必面面俱到。如果下課之后學員還能繼續學習課堂上的資料那么對于學員來說可以把課堂上的知識進一步消化理解。網絡教學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課后教師可以將本堂課程中的所有資料上傳到學員空間,大家都可以分享這些資料,在空余的時間就可 以把這些資料進行 反復整理 ,進一步消化老師上課所教授的知識 。這些資料的形式不僅是文本的,同時可以是視頻、音頻、圖像等多種多媒體的形式 ;內容也可以是多種的,比如可以是新聞的,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就是視頻信息,不僅從畫面 ,而且從聲音 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 ;可以是一位主要人員的講話,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就可以為音頻信息 ,從聽覺的角度 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 ;可以是相關文化的介紹,那么這種多媒體形式可以為圖像、圖形、相關的動畫等,從視覺上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
這樣就省掉了老師上課時的擔憂 ,可 以讓學員下課后更好的學習課堂上沒有那么多時間講解的課堂資料。
(四)作為語言學習 ,教師不僅需要 了解學員寫的情況 ,同時所 留的作業還包括學員的說的能力 ,這種作業在課堂上雖然也可以做到,但是由于學員太多,對于個人來說有用的時間僅僅為幾分鐘,這樣的效率實在是過于低下了;同時這種作業對于課堂式教學還不能課后完成,這樣就導致教師無法了解學員的說的能力 ,不能有效的安排后續 的課程。通過網絡教學卻可以做到這一點:教師課堂上進行簡單的口頭訓練 ,布置 口頭作業之后 ,學員可以根據作業要求課后完成相應的口頭作業,利用錄音設備將 自己完成的口頭作業制作成電子版的作業,然后上傳到教師的空間中,這樣就能夠達 到教師 了解學員 口頭學習的情況。這樣從說的角度對培訓的學員進行有的放矢 ,從而達到一對一 的說的訓練 ,這樣就能夠達到大幅度提升學員說的能力,對于授課教師來說也大大提高了針對性 。
二、中小學遠程英語教師網絡培訓 中的弱勢 問136題解決策略目前很多中小學英語教師都存在著基礎相對薄弱,尤其針對教授給學生的英語知識很多是所謂的“中國式英語”,很難 和外 國友人進行有效 的溝通。
這種情況主要是 由于對“英語思維”模式的不解所致。
就以受詬病最深的寫作為例,英語世界的人們在陳述問題和作文時一般思維模式是 以“總分 ”的方式來說明觀點,也就是每段的開始部分直接說明觀點,然后再對該觀點進行非常詳盡的論述 ,同時舉出大量的事實作為該觀點的支撐;每一個段落只有一個核心的“idea”,所有的論據都要圍繞著這一“i-dea”而論述 。當然 ,有一些習慣我們的國語也一樣,但是大部分的國語思維和英語思維不同。比如:國語思維中存在的分總模式。我們更習慣于“分總”的方式 ,即先闡述論據 ,然后經過利用這些論據來總結觀點;同時國語的寫作中喜歡在開始部分寫入鋪墊,給人以漸進的方式,最終才是我們所要闡明觀點。這與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恰恰相反,英語的寫作思維中以總分的思維方式為主,當我們使用分總的方式時,英語思維的人就無法理解我們所要表述的含義,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篇11
一、閱讀策略
閱讀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是閱讀者運用所有能調動的元認知和認知知識預測、識別、獲取信息,與閱讀材料之間進行積極而互動的過程。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而閱讀策略是學習策略的組成部分。它是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的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靈活運用一系列閱讀方法或技能來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習過程。
1.1 略讀策略
略讀(skimming)是一種快速瀏覽閱讀方式,同時也是有效的閱讀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 任務單一,目標集中, 可以排除細節上的障礙。因為學生不需要仔細閱讀全文,而是有選擇地進行跳躍式的閱讀,讀者可以有意識地略過一些詞語、句子、甚至段落。其特點是,閱讀速度高,通常要達到一般閱讀速度的兩倍。學生掌握了略讀策略,才能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要掌握略讀策略,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學會利用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小標題以及黑體字、斜體字和劃線部分以及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來找到主題的方法。其次是注意關鍵詞。文章對關鍵詞的選擇可以反映在特定的場景下討論什么話題,即文章所用的詞匯,尤其是實義詞匯大多同文章的主題有關。因此,略讀中利用關鍵詞,便可推測文章的主題。最后是注意關聯詞語。表示順序、遞進、轉折、原因及結果等邏輯關系的關聯詞語,對了解作者的觀點和語氣至關重要,他們也能幫助你找到文章主題以及問題的答案。
1.2尋讀策略
尋讀(scanning)又稱查讀,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其目的是從較長的文字資料中查詢特定的細節內容。例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及數字等,而對其它無關部分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尋讀與略讀不同,要求既準又快,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準確地找到目標。尋讀策略作為非常重要的閱讀策略之一。運用這種策略,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閱讀內容,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大大提升了閱讀速度,有效解決了目前學生閱讀速度慢的問題,也可以適當避免學生語言知識上的不足造成對于閱讀材料中的部分內容無法理解的問題。當回答有關who, when, where等文章細節問題的時候,用此方法一般都可很快找到答案,可以說“一查即得”。這種方法易學易懂,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他們會對閱讀更感興趣。
1.3猜測詞義策略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猜測詞義策略的使用非常普遍。英語的詞匯量非常龐大,而初中生的認知詞匯卻十分有限。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研究者極力推崇猜詞策略的重要根據之一。人們對猜詞義的閱讀方法并不生疏。在日常閱讀時,很多人經常在運用這一方法。比如看報紙、讀小說,碰到不認識的字,一般都不會查字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測。猜測詞義大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研究該詞所在的上下文,也可以理解為該詞所處的語言環境;二是根據構詞法的規則,分析該詞的結構。語境在文本中識別詞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任何一段話,不管是書面語還是口頭語,實質上都是一種編織。大致可以將其分若干個句子,每個句子又可分為若干個單詞和短語。每一個單詞和短語同整個句子及整篇文章的關系像一個圓環同整個鏈條的關系,把這些單詞和短語放在這個鏈條中來猜測詞義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含義是可以猜測出來的。一般來說,文章的“編織”通常依賴兩條規則:一是語法規則,二是意義規則,這就是文章內容的邏輯關系。因此猜測詞義也要依據這兩方面的信息。眾所周知,英語是拼音文字,形和義之間一般沒有聯系,但它們有其內在的基本結構。如果熟悉了英語構詞的一般規律,就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識記大量的同根詞。當掌握了常用詞根和詞綴后,除了能幫助記憶單詞之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們猜測新單詞的意義。
1.4精讀策略
所謂精讀,就是要求對課文中的生詞、短語、難句乃至篇章結構的內容與形式進行解剖和分析性閱讀理解。精讀解決閱讀的準確性,其特點是高質量。精讀閱讀質量高,能夠熟練的掌握一批常用詞匯及基本語法知識。對于需要進行精讀的閱讀材料,學生一定要采取一定閱讀的方法。要把了解文章內容和學習語言知識相結合,把關鍵詞的分析,句型的分析和主題歸納相結合,從內容到形式,從形式到內容,層層深入。首先,要快速誦讀全文以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要細讀全文旨在發現難點,更好地解決問題。再次,要逐段逐句深入理解語言的形式和內容。最后,細讀全文,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1.5預測策略
預測不僅在聽力理解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也是閱讀過程的重要一環。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過程,而是不斷地預測、驗證、修正及進一步預測的循環過程。閱讀過程中,讀者經常要借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以及相關的詞匯進行預測。對文章內容和體裁的預測,可以借助文章的標題。對主題框架的預測,是對下一步閱讀與理解的一個導向性的鋪墊。對于沒有題目的篇章,作者往往通過開篇或結尾來鎖定文章的主題。對文章結構的預測,可以在篇章層次上、段落層次上以及句子層次上進行。在篇章層次上的結構預測可以使讀者通過語篇連綴詞、關鍵詞等過渡承轉手段,輕松地跟蹤作者的思路。在段落層次上進行的結構預測是利用段落的結構特點,把握作者的思路和重要信息的位置,熟悉段落的擴展方式對于捕捉主題句和劃分段落層次十分有利。句子層次上的預測可以幫助讀者忽略冗余信息,從而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二、閱讀策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訓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適當有效的閱讀策略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這些閱讀策略不是授給學生就行,還要經過系統的培訓,學生才能掌握并靈活運用。在這里,筆者以GO For It 教材九年級Unit 1的Reading部分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為例談談閱讀策略在閱讀課中培訓。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Rich or poor, young or old, we all have problems. And unless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Worrying about our problems can affect how we do at school. It can also influence the way we behave with our families. So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There are many ways.
By learning to forget
Most of us have probably been angry with our friends, parents or teachers. Perhaps they said something you didn’t like, or you felt they were unfair. Sometimes, people can stay angry for years about a small problem. Time goes by, and good friendships may be lost.
When we are angry, however, we are usually the ones affected. Perhaps we have seen young children playing together. Sometimes they have disagreements and decide not to talk to each other. However, this usually does not last for long. 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for us: we can solve a problem 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Many students often complain about school. They might feel they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sometimes, or think the rules are too strict. We must learn how to change these “problems” into “challenge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development. As young adults, it is our duty to try our best to deal with each challenge in our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
By comparing yourself to other people, you will find your problems are not so terrible. Think about Stephen Hawking, for example, a very clever scientist, who regards his many physical problems as unimportant. He can’t walk or ever speak, but he has become very famous and successful. We are probably quite healthy and smart. Let’s not worry about our problems. Let’s face the challenges instead.
2.1培訓前的準備工作
教師在進行策略培訓前,先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1)要讓學生克服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方法。首先是指讀,用手指或鋼筆、鉛筆指著詞讀。其次是思想不集中,被生詞阻礙,把精力放在生詞上。再次是出聲讀,它比指讀更影響速度, 因為出聲讀時首先眼要到,看見詞后還要輸入大腦,再從大腦經過口舌輸出,過程復雜, 用時更長,勢必影響閱讀速度。接著是默讀,默讀雖不出聲,過程卻與出聲讀一樣,用功分散,同樣影響速度。最后是復讀,當遇到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返回復讀,停滯不前,速度會大大減慢。(2)要在閱讀課前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培訓。也就是要教會學生上述提到5種的閱讀策略并讓學生牢牢記住這些策略。要讓他們明白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那些習慣是好的要堅持,那些習慣是不好的要摒棄。
2.2閱讀過程中的策略培訓
經過精心的準備之后,閱讀策略培訓正式開始,并貫穿于整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去討論與思考,選擇合適的策略,準確而又省時地找到文章的主題或問題的答案,由此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的水平。
2.2.1略讀策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作者先向學生提出以下兩個問題:①How many ways can we use to deal with our problems? ②What’s the effect of worrying about problems?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在兩分鐘內快速瀏覽全文并找到答案。兩分鐘之后引導學生討論答案并讓學生解釋用什么方法來能快速找到答案。第①題:利用文章斜體字和劃線部分可以快速得到答案(Three ways)。第②題:利用關鍵詞Worrying about problems找到答案在第1段,并利用關聯詞also找到答案有2部分(How we do at school and the way we behave with our families)。
2.2.2尋讀策略
在完成了略讀策略的培訓后,為了訓練尋讀的能力,作者又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用尋讀策略來完成以下兩道選擇題:
① ___________ regards the physical problems as un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A. Zhang Haidi B. Steven Hawking
C. Beethoven D. Oxford
②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ample shows people can solve a problem by learning to forget?
A. Many students complain about school.
B. Comparing yourself to some disable persons.
C. Children have disagreements while playing.
D. We have problems with our family.
第①小題要找的是一個人。而人名在英語中是大寫的,所以在原文中找大寫人名就很容易,運用尋讀策略,學生很快就在最后一段找到該題答案就是B. Steven Hawking。而第②小題要找的是一個例子,而且這個例子與learning to forget 有關,所以學生只要在learning to forget這一段里尋找例子就可以了。尋讀這一段,只有1個例子,就是Young children have disagreements while playing together。所以此題答案應選C。
2.2.3猜測詞義策略
猜測詞義題在中考閱讀考試中常常出現,可見這一策略的重要性。在本文中,筆者通過以下兩題來加強猜詞義的訓練。
①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disagreement” mean in Chinese?
A. 同意 B. 不愉
C. 打架 D. 分歧
② The underlined word “strict” means _______ in Chinese.
A. 松散的 B. 嚴格的
C. 一般的 D. 無理的
對于第①小題,我們可以采用構詞法的原理來猜測其中文意思。我們知道agree 是同意,是動詞,后面接后綴-ment變成同意的名詞,然后再在其前加前綴dis,dis意味著與原意相反。所以這個詞是不同意的意思。不同意就是有分歧,故答案應選D。第②小題strict的意思要用上下文聯系的方式猜測。從strict的前面一句話我們知道學生抱怨學校。學生抱怨學校的原因一個是有太多的作業,第二個是校規太strict。從這里我們可以猜測出strict是嚴格的意思。故答案選B。
2.2.3精讀策略
精讀策略是培養學生具有更高閱讀能力的保障,在本文中精讀策略是通過這樣來訓練的。一是要求學生細讀全文,然后理解以下重要的單詞、短語(affect, influence, deal with, be angry with, go by, decide not to do sth, regard ... as ..., complain about, challenge, with the help of, think of)以及句型(We can solve a problem by learning to forget和It is our duty to try our best to deal with each challenge in our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s等 )。學生可通過討論,查字典,向老師求助等方式來分析以上關鍵詞以及復雜的句型。二是要引導學生歸納出本文的結構形式。通過歸納分析得知本文的寫作形式是總分結構,先總的說明人人都有難題以及其對人的影響,從而引出如何解決難題的討論。然后再從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三個方面去分說。從而讓學生明白寫作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格式來成文。
2.2.4預測策略
和聽力的預測策略一樣,在閱讀中預測策略也很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先向學生們出示以下兩道與預測有關的題目,讓學生閱讀時運用預測策略并討論其答案。
① The writer mainly wants to tell us that _______.
A. we should forget our problems
B. we should avoid meeting problems
C. we should face the problem and try to solve it
D. if we have problems, we are not happy
② In your view, “_______” is going to be talked about if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solve our problem.
A. by thinking your problem is hard to solve
B. by staying away from the problem
C. by searching for the solutions online
D. by seeing a psychologist
從整篇文章來看,作者先說人人都有不同的問題,然后提出三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預測出作者主要想告訴我們要正視問題,要把問題當作一種挑戰,并勇于接受挑戰和想辦法戰而勝之。所以第①題的答案應選C。至于第②題,要你預測下一種可能會談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在ABCD四個答案中(A是認為問題難以解決,B是遠離問題,C是到網上找解決辦法,D是去看心理學家),C是最有可能的,故②題答案應選C。
三、實驗驗證
作者為了驗證閱讀策略培訓是否真的能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東莞市XX中學(學校名字隱去)九年級做了一個為期1個學年的實驗研究。研究的對象是筆者所教的兩個班303班和304班。其中303班作為實驗班,304班為對照班。為了實驗的準確性,實驗在無聲無息中進行,在無聲無息中結束。兩個班的授課老師,所用的閱讀材料(Go For It 九年級全冊),閱讀訓練的時間,作業等都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實驗班303班的學生在閱讀課中進行閱讀策略培訓,而對照班304班只受到傳統的閱讀方法的教學。實驗前兩個班的學生都用2010年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英語試卷里的閱讀部分來進行前測。經過一個學年的實驗后,兩個班的學生又用2011年廣東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英語試卷里的閱讀部分來進行后測。從前后測中收集到的數據用SPSS17.0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統計。從統計結果來看,實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結果。
3.1實驗前兩個班前測對比
本表數據顯示:在實驗前,實驗班的平均分為18.74,標準差為12.18;對照班平均分是18.73,標準差為12.67。從兩個班的對比中我們獲悉T值為0.866, P值為0.395>0.05。所以兩個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是無差別的。他們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因此實驗開展是有意義的。
3.2實驗后兩個班后測對比
實驗班和對照班后測對比
經過一個學年的實驗后,兩個班進行了后測,后測數據顯示:實驗班平均分為25.30,標準差為10.75;對照班平均分為19.06,標準差為10.16。在兩個班對比中,T值是0.865, P值為0.001
3.3兩個班實驗前后測對比
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后測之間對比
為了更進一步探討閱讀策略培訓對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效,筆者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班的范圍內進行了前后測之間的統計對比。從上表我們獲悉:實驗班后測成績比前測高出了6.56分,它的標準差是2.46, T值是10.51。P值是0.0010.05。此數據顯示,對照班前后對比是無差別的。對照班在實驗后并未取得明顯的進步。由此也可以得出結論: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培訓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束語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筆者通過實驗驗證了在英語閱讀課上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培訓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所以在平時的閱讀課中老師要加強閱讀策略的培訓,教會學生 “抓魚”的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課的效率。但由于閱讀理解教學的復雜性,就如何實施策略培訓方案而言,至今還沒有發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實施方案。所以初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還需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研究,從而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更多的理論與實踐的依據。
[1] A.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98.
[2] E. Macaro . 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London: Continuum, 2003.
[3] 文秋芳. 英語學習2001策略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4] 文秋芳, 王克非.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 [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篇12
雙證融通是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人才培養與人才使用溝通、職教與就業對接的重要舉措,解決了學生就業難,提高了學生的就業針對性,有效的減少了就業的盲目性,降低了用工成本。
現在高職院校己將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納入專業教學計劃,參照職業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來說,報關員、報檢員職業資格考試便是一種很好的體現雙證制度的考試。但是由于報關員、報檢員考試內容復雜多樣等特點,在推雙證融通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是解決雙證融通的重要課題。
一、報關員、報檢員資格證考試培訓與學歷教學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報關員、報檢員資格證考試培訓與學歷教學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如下。
1、教學安排問題
高職教學管理制度安排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安排存在著矛盾。目前,如果按照學校所固有的寒暑假、雙休日、授課日程等安排教學,無法促進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的實施,甚至成為阻力。下面以報關員資格證培訓為例說明兩者之間的矛盾。
(1)學歷教學課程安排與職業資格證考試培訓安排出現矛盾。
報關員資格證的考試時間在每年的11月初。根據報關員考試安排,一般學生參加培訓的時間在5月至10月中旬之間。這期間學生要學習兩本書(一本教材和一本商品編碼書),八章內容,共900多頁,還要做大量的練習,時間緊、任務重。在參加資格證書考試培訓的同時,按照學歷教育的教學計劃安排,5月至7月上旬學生要正常上課,每周平均28學時。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學生來說,在正常上課的情況下,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報關員考試內容,在時間安排上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緊張,因為在學歷教學占大部分時間的情況下,參加報關員資格證書考試培訓的時間就非常少。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學歷教學課程安排與職業資格證培訓課程安排之間存在的沖突,使學生參加報關員資格證書考試培訓的時間少,從而導致報關員考試的通過率比較低。
(2)假期時,學生愿意參加職業資格證考試培訓與教師不愿意進行培訓之間的矛盾。
每到雙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學生才有時間參加報關員、報檢員資格證書考試的培訓,但是此時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節假日期間教師是要休息的。這就造成了部分教師不愿意在假期給學生培訓的情況。此外,有些老師不愿意在假期給學生培訓,是因為給學生培訓的課時費往往比較低,勞動與休閑是一對矛盾體,在課時費較低的情況下,有一些老師不愿意用較低的課時費替代自己的假期。這樣學生和教師的意愿就成為了一對矛盾。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雙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期間,學生想參加培訓的愿望和部分教師不愿進行培訓的矛盾也是導致報關員考試的通過率比較低的原因之一。
(3)有限的學校教學資源與培訓課程對教學資源日益擴大的需求之間的矛盾。
由于在進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教學資源,比如說固定教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等一些教學資源,但是往往在使用時間上與學歷教學沖突,有限的教學資源往往都會優先滿足學歷教學的需求,無法第一時間滿足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需求。這也給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4)學歷教學教材的理論性較強與職業資格培訓課程要求教材實踐性強之間的矛盾。
現在的學歷教學課程教材依然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不能滿足雙證融通教學要求。盡管某些教材已經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實訓內容,但理論與實踐脫節,仍無法滿足雙證融通教學要求。職業資格證考試的教材一般都是按照行業標準來進行編寫,實踐性較強,這樣在課證融合過程中的既要滿足學歷教學要求又要滿足職業資格培訓的要求,教材選擇就是一個問題。
(5)學校實訓基地薄弱與職業資格培訓課程要求多參加實訓之間的矛盾。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因為地方財政收入問題,對高職院校投入不多,使得學院無法購買大量的實驗實訓設備,能采用仿真的就使用仿真軟件。而外出生產實習,又是在一線做裝配工作,很難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來培養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實習實訓基地薄弱,較難培養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這也是職業資格證書培訓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培訓中教師只能以理論為主進行授課,缺乏實踐環節。
2、學生的問題
(1)學生對職業資格的認知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80.5%的學生認為畢業時獲得本專業的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對就業有用處,能增加就業競爭力,另有19.5%的學生認為用處不大(主要還是看畢業證書或學習成績)或沒什么用處。反映了大部分學生對證書的重要性已有認識,也體現出部分學生持有重學歷證書輕資格(技能)證書的觀念,對證書本身“含金量”可能有所置疑。
高職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一些崗位要求在上崗前必須接受崗位技術的嚴格考核,而相對于高職學歷證書,職業資格(技能)證書更能反映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準和規范,衡量出勞動者的實際能力水平,能為用人單位提供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資格證明。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明白畢業持“雙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選擇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有利于就業的證書種類。
對證書“含金量”的置疑一直存在。有些專業可選擇的證書不止一種,不同證書的考核部門、內容、行業認可度都有所區別。有些證書為吸引學員,通過率極高,根本不能在行業內起到衡量技能水平的作用,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選擇這樣的證書以應付“雙證制”對學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需要專業教師提前做好證書的甄別和篩選。
(2)學生的認知渠道不通暢
對認知渠道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從專業老師和培訓鑒定機構老師(46% )、班主任和輔導員(24..1% )那里獲得本專業考證信息的學生共占70.1%,但截止到2008年初,只有36.8%的學生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了解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和學習就業的關系。另有37.2%和25.9% (共63.1% )的學生通過咨詢校友和自己收集信息,了解有關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情況。
這樣的反差說明目前針對“雙證制”的指導工作,還不能滿足學生現階段的信息咨詢需要。雖然“雙證書”在高職教育中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對于從普通專科教育向職教育轉型期的學校來說,教育者、教輔人員對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認知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3)學習態度問題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自我管理能力差。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是一批特殊的學生群體,有其固有的特點,文化基礎比較薄弱、綜合素質差、學習能力欠缺、自覺性不強,所以,在高職院校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教學難以有效開展。因此許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不認真、坐不住板凳的情況普遍存在。
二、解決措施
一、根據教學大綱和職業資格證考試大綱,將課證融合在一起。
為了解決學歷教學課程安排與職業資格證考試培訓安排之間的矛盾。應該將職業資格證的課程融合到學歷教育的課程中。具體來講就是根據職業資格證考試和學歷教育課程之間的相關性將課證融合。以報關員資格證考試為例說明如何進行課證融合。根據報關員課程的特點,將報關員資格證課程分章節安排到正常的學歷教學課程中,比如將報關員資格證考試中的第一二五七章開設成海關經營管理課程、第三章加工貿易開設一門加工貿易課程、將第四章商品編碼開設成商品編碼課程、將第八章與報關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開設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第六章報關單填制開設成單證實務。
具體安排如下。
學歷課程與報關員職業資格證課程的融合情況表
學歷課程 報關員資格證章節 相關性 課證融合后的課程 開課安排
海關經營管理 第一章報關與海關管理;
第二章報關與對外貿易管制;
第五章進出口稅費;
第七章與報關工作相關的海關法律制度 報關員資格證考試的內容(第一、二、五、七章)在海關經營管理課程中都有一些涉獵,如果在課程中將涉及報關員資格證考試的內容按照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大綱來講解,就可以將課程融合。 海關經營管理 第四學期64學時
無 第三章加工貿易 將報關員資格證考試中的第三章加工貿易單獨開設為一門課程。 加工貿易 第四學期32學時
無 第四章進出口商品歸類 將報關員資格證考試中的第四章進出口商品歸類單獨開設為一門課程。 海關商品編碼 第五學期64學時
國際貿易實務 第八章與報關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 由于報關員資格證考試中的第八章的內容就是屬于國貿實務課程的內容,完全可以實現課證融合。 國際貿易實務 第五學期64學時
單證實務 第六章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 由于報關員資格證考試中的第六章的內容就是屬于單證實務課程的內容,完全可以實現課證融合。 單證實務 第五學期64學時
二、教學時間安排應更加靈活,實行彈性制。
報關員考試的內容涉及國際貿易實務的相關知識和報關實務的相關知識。相關專業根據《學歷課程與報關員職業資格證課程的融合情況表》,在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開設先導課程,講述了有關報關各章節的知識點。同時由于每年報關員考試的時間在11月,且要求考生如果是在校生則一定要是應屆畢業生,所以學生是在第五學期去參加考試的,報關相關課程則一定要在第四學期、第五學期和第四第五學期之間的暑假開設。課程開早了容易遺忘,開晚了對考試沒有幫助,安排在第四學期,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6月底報名考試,再經過4個月的考前沖刺,勝算較大。報檢員考試時間也在11月初,要求有高中或中專畢業證就報名,因此報檢實務的課程可以在第三學期就開設,可以與報關員考試復習時間錯開,避免因報考證書較多而影響學習效率。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既滿足了學歷教育要求又為學生考取報關員、報檢員資格證打下基礎。
三、學校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由于報關員、報檢員考試培訓時間較長,需要組織學生在雙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有時間進行培訓,學校應組織老師在假期對學生進行培訓。一方面對教師進行說服教育,讓教師犧牲假期休息時間為學生講課。另一方面學校要出臺一些措施保障假期培訓順利進行。如教務部門要積極配合,開放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等教學設備。培訓部門提高教師的培訓費,提高教師假期上課的積極性。同時培訓部門出臺政策鼓勵教師到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提高教學技能。后勤部門也要做好服務工作,為學生預留假期的寢室,假期開放學校食堂,為學生教師解決后顧之憂。
四、安排任課教師做學生輔導員,加強學生的認知教育
篇13
一、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必要性
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體育教學要以學生健康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強健學生體魄,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情感、行為和態度形成。而拓展訓練是為了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最終幫助參與者自我完善。由此可見,將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是符合中學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的,是體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順應時展和學生興趣需求,對培養學生健康身體和良好心理素質有顯著作用。同時,將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豐富了體育課程內容,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理念。傳統體育教學由于限制較多而缺乏趣味性,拓展訓練的融入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但可以豐富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可以加快現代體育教學觀念向素質教育觀念轉變的步伐。此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對人們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全面,拓展訓練可以樹立人們挑戰自我的勇氣與意識,將其融入初中體育教學,彌補傳統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冒險精神等方面的不足。
二、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依據
1.初中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關性。
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全面提高,而拓展訓練則是創造非常態環境,挑戰參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參與者的綜合素質,如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自我認同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和拓展訓練在教學目的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將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是切實可行的。
2.初中體育教學和拓展訓練在教學內容和使用原理方面有很多相同點。
從根本上說,拓展訓練的培訓原理來源于初中體育教學的使用原理,在應用方法和最終途徑上如出一轍。拓展訓練的很多培訓項目是從體育項目演化而來的,只是二者的立足點和側重點不同,拓展訓練注重參與者的情感體驗和精神分享,體育教學則強調競技精神和學生通過鍛煉達到的健身效果。但是二者本質相同,結果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適應能力。如體育教學開始前的準備部分與拓展訓練的引導階段相對應;體育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教學理解思考與拓展訓練要求的體驗感悟線對應;體育教學中的總結歸納與拓展訓練中的分享相對應,等等。這些活動雖然形式和手段略有不同,但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三、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可行性
對于開展拓展訓練需要的相應硬件設施、時間因素和人力因素,初中體育教學基本都可以滿足。
1.初中體育教學可以滿足拓展訓練所需的硬件設施。
拓展訓練所用的場地和器材要求因開展的項目不同而有明顯區別。如攀巖和登山等項目,需要有頭盔、保險繩和安全鎖扣等安全保護設施,而“漫漫人生路”只需要一些背景設置和簡單障礙設置即可。因此開展拓展訓練所用的場地設施基本可以由學校體育設施和其他設施滿足,對于一些要求高的拓展訓練項目,學校可以根據其目的,進行相應的轉化解決,如攀巖訓練,主要鍛煉學生的毅力和身體素質,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將其轉化為學生翻越繩網實現,頭盔和保險繩等安全措施可以用跳高所用的墊子實現。
2.初中體育教學可以滿足開展拓展訓練需要的時間。
初中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體育實踐課是有明確規定的:每周課時不得少于3課時,這完全可以滿足拓展訓練對時間的需求。拓展訓練因項目內容不同,在時間安排上存在差異,如團隊野外探險項目需要幾個小時;同心桿等項目需要幾十分鐘;而一些諸如雷陣和破冰等項目,只需要幾分鐘即可。針對這些項目的時長,初中體育教師可以結合體育時間靈活安排,將這些項目穿行,以豐富教學內容。
3.初中體育教學可以滿足開展拓展訓練所需的人為因素。
對于開展拓展訓練最重要的人為因素,初中體育教學也可以滿足。拓展訓練中的培訓師需要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豐富的培訓經驗、責任感和親和力等。這些能力初中體育教師完全具備,或者經過簡單學習和培訓就可以具備,因為現代初中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普遍較高,教學經驗相當豐富,知識體系十分完善,因此完全可以勝任拓展訓練的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參與拓展訓練項目。
綜上所述,將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不但是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而且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理念,對其要求的場地器材、時間和人為因素,初中體育教學都可以滿足,因此將拓展訓練融入初中體育教學必要且可行。
參考文獻:
[1]李紅.充分發揮初中體育校本課程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J].教師,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