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間行使過白內障手術的2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1.0±5.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內障的診斷標準,20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均自愿參與其中,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數字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患者劃為觀察組(100例)與對照組(100例),觀察組中男55例,女43例,年齡60歲-81歲,平均年齡(70.5±10.2)歲;對照組中男57例,女45例,年齡61歲-81歲,平均年齡(70.0±9.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傳統護理模式下對對照組患者展開基礎圍手術護理。觀察組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臨床護理路徑表格,臨床護理嚴格按照上面計劃展開工作,每日由監督小組成員監督計劃執行度,如有突發狀況需改變擬定計劃時應如實做好記錄,其臨床護理路徑包含的步驟、方法及內容如下:
(1)入院第一天:護理人員應多主動和患者交流,介紹醫院環境、主要負責醫生和護士,緩解其內心陌生感,消除不良心理情緒。有效溝通過程中掌握病人心理特點,并分析患者對白內障疾病的認知度,對認知不足的患者給予詳細宣教,講解有效治療方案,爭取患者治療時能良好配合。(2)入院1-2天:進行必要的術前準備,對白內障疾病認識仍不夠清楚的患者進行再次宣教,使病人主動配合手術治療。隨即再交代手術相關事宜,如手術安排時間、責任醫生護士的介紹、治療過程、術前準備等,使病人對治療有大概的了解。另外還應協助患者進行系列術前檢查,有視力檢查、色覺檢查、眼底、眼內壓檢查等等,經過周密分析嚴格手術指證。術前還應做調整眼位、轉動眼球訓練,以便手術的順利進行。(3)術中第3天護理,護士幫助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以最佳的狀態面臨手術,臨近手術協助病人擺好,再次交代術中注意事項,使其配合治療。術中嚴密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術閉常規處理后指導患者注意休息,勿揉眼,嚴禁低頭,盡量抑制咳嗽、噴嚏,不擅自清洗患眼等[1]。(5)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密切觀察術眼是否有滲血現象,嚴格清洗消毒術眼、定期換藥、給予抗生素來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的出現,眼部局部包扎護士還對病人進行必要的安全護理,隨著病情的好轉對患者進行眼壓視力測試。(5)出院指導:患者符合出院標準后準予出院,指導病人日后健康用眼,避免用眼過度、身體過分勞累,定期復查,若發現問題立即入院隨診。出院前給予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回收有效問卷統計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組間護理滿意度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卡方中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比較,以率(%)表示,若(P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90%,數據分析護理滿意患者例數,觀察組顯著多于對照組(=7.7922,p=0.0052).
3.討論
白內障是多發于老年群體的常見眼科疾病,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有機體老化、代謝異常、局部營養障礙等,眼球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而發生了視力渾濁現象,隨著病情的進展會直接導致患者失明,是現今公認導致病人失明的首要原因[2]。治療白內障目前尚無特效藥物,當下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治療,而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聯著治療效果,目前醫院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范圍已經較為廣泛,它以時間為軸,清楚地計劃出患者每一天要進行的治療和護理,使臨床醫療服務更加規范化,將心理干預、健康宣教、圍術期護理等依次良好地串在一起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3]。本次研究著重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篇2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成為臨床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自80年代以來,臨床護理路徑在美國和英國得以應用,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后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等國家的大醫院也陸續采納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2]。
1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
臨床護理路徑(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它能夠指導護士有預見性地、主動地工作;同時也使病人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以減少住院天數。針對特定的群體,用時間為橫軸,把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 護理、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科學的護理手段為縱軸,制做一個詳細可行的日程計劃表。對何時應做哪項檢查、 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因此護理工作不再是被動的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才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而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從而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2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結構
我們可以可由表格式的護理路線圖來表示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內容,但其有嚴格的時間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徑設計形式。以腹部外科膽囊切除術為例:(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術名稱、日期,管床醫生和管床護士等的姓名及電話等;(2)護理流程表,包括從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護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進行的全身評估、心理護理、檢查、護理重點、使用藥品、醫囑、營養情況、病人活動和安全情況。(3)護理計劃和目標,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如何達到最佳身心護理效果。注意重要檢查或護理的特別記錄[3]。
3 臨床護理路徑在國內外的應用及成效
在臨床路徑管理中,臨床護理路徑是主要的應用工具。CNP本著 “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成效為核心”的護理模式正在引起醫學界的關注。無論是急癥工作還是常規護理工作;是成人還是新生兒;是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到兒科等均有相關報道。
3.1 在國外的應用:在美國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協會(BWSC)領導的臨床路徑委員會。 實施的臨床路徑均為常見疾病,通過普通外科治療的臨床途徑。其中包括: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式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病、腹壁病、結腸憩室炎切除術、結腸癌切除術、象限切除、根治切除術等的臨床路徑。
3.2 在國內的應用: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也日漸增多,大多數還處于試驗階段,但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3.3 臨床護理路徑的成效:縱觀國內外對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和應用的結果,實施臨床路徑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界定標準的住院日;(2)降低患者住院期間的費用;(3)規范診療護理的手段并加強醫護之間的交流與合作;(4)通過變異分析促進醫療質量的改進;(5)病人和家屬了解護理目標,增加病人的參與意識,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4 臨床護理路徑的影響
4.1 對護理學發展的影響: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減少護士進行文書記錄的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規范護理活動,使之程序化和標準化,減少護理差錯,降低護理風險。臨床護理路徑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護理人員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可使護理工作者成為醫院改革實踐的先行者,為實現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而努力。
4.3 對病人的影響:醫療費用是大部分患者關注的問題,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縮短其住院天數,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為病人減負。同時我們在實施標準的治療程序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所患疾病的了解的渴望,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治療的積極性,還能提升患者滿意率。
4.4 對醫院管理的影響:從中外醫院實施臨床路徑的經驗來看,這一做法并未造成醫療質量的下降。現在醫療資源緊缺,縮短患者住院周期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護理人員可以對疾病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一方面可培養護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強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醫護之間以及醫患之間的互動,并可使醫院多學科合作。同時由于臨床護理路徑的監控機制,可以保障醫院護理管理的有效進行,增進各方之間的溝通,保證臨床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性改善。
5 臨床護理路徑在我國實施的展望
目前,我國臨床路徑護理的研究剛剛起步,隨著我國加入WTO后,以及外資企業介入我國醫療衛生行業,醫療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到時誰有更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所以探索臨床路徑護理必將成為醫療機構提高護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選擇,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也必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4] 田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4,4,18(4):734-735
篇3
1 臨床護理路徑起源
1.1 臨床路徑的背景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起源于1950年美國的工業質量管理體系。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波士頓的新英格蘭醫療中心[1](Bostun New England Medieal Cent Ho spital,NEMC)第一次成功的將臨床路徑應用于健康照顧系統,選擇了DRGS(Diag nosis related groups System,疾病診斷治療分類標準)中的某些病種在住院期間,按照預定的既可縮短平均住院日和降低費用,又可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的醫療護理計劃為患者實施診療,此種模式逐步得到應用和推廣,即后來的臨床路徑。
1.2 臨床路徑的定義
臨床路徑是一種用系統管理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的照顧模式,是由醫生、護士和其他專業人員對特定的診斷和手術做最恰當的有序性和時間性的照顧計劃[2]。臨床路徑可以加強患者診療的計劃性和目的性,是醫院為減少醫療費用和有效保證醫療服務質量而實施的一種科學、有效地管理方法。
2 臨床護理路徑國內發展及現狀
1996年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第一次引入我國[3],2002年在北京召開了臨床路徑研討會[4]。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在心胸外科等六個病房進行臨床護理路徑模式試點,現已用于33各病種[5]。國內許多醫院等也相繼引進臨床護理路徑,并開展了部分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和試點工作[6]。2001年7月,國際著名護理學專家、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護理學教授吳袁劍云博士來我國,推動了臨床護理路徑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7]。在整體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臨床醫療護理服務,促進了醫療護理質量的全面提高[8]。目前臨床護理路徑應用范圍已有明顯擴展,既有傳統外科領域的,如剖宮產手術、腹腔鏡手術、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也有如慢性病、心血管病的應用。此外,關于醫院管理、醫療體制、醫療保險、質量管理、循證護理與臨床路徑的關系也在深入探討之中。臨床護理路徑在健康教育中也得到廣泛應用被取得成功,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質量和效果,促進了患者良好行為的養成和疾病康復。但我國制定的單病種臨床護理路徑病種少,應用范圍局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護理路徑僅有個案報道,尚缺乏系統性研究。
3 臨床護理路徑國外發展及現狀
國外對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與應用基本處于成熟階段。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及我國臺灣、香港地區都有大量文獻報道[9]。美國醫療機構聯合評審委員會國際部已把臨床路徑列入醫院評審的核心標準之一,在喉切除術、泌尿外科手術、骨外科手術ISI等擇期手術患者中應用尤其普遍。1997年起澳大利亞Westchester醫療中心已經把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心臟瓣膜修補、瓣膜置換術、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等。2000年,新加坡樟宜綜合醫院已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30個病種[10]。隨著臨床護理路徑研究的不斷深入,其研究和實施病例范圍也逐漸擴大,已不在局限于外科手術患者,而是從急性病向慢性病[11]、從外科向內科、從臨床醫療服務到社區家庭醫療服務擴展。例如臨床護理路徑在卒中、糖尿病、心力衰竭及在門診術后隨診患者中也能觀察其實施效果[12]。早在1998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就制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路徑表》。在美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在門診進行,全麻清醒后即離院,后續護理通過社區護士或家庭醫生的家庭訪視完成。在英國,教區護理是英聯邦社區護理最重要的服務形式,由轄區內全科醫生或診所及所雇護士擔任,提供全天護理服務,強大的社區醫護力量使得醫院的病床周轉大大加快。國外的社區服務與我國有很大區別,其社區醫院服務完善,而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力量缺乏。
4 臨床護理路徑的優勢
4.1 提高病人滿意度
開展專科疾病的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可提高部門間協同工作的效率,提高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如對住院糖尿病病人通過在健康教育中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強化了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意識,提高了病人的遵醫行為。
4.2 促進整體護理的開展
開展臨床護理路徑體現了為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促進整體護理的推廣和深化,在實施臨床路徑過程中,能促進護理人員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臨床路徑提供專業信息,提高護理人員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能力,對發展專科護理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4.3 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開展臨床路徑,規范了教學流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的系統性,增加師生溝通,提高了護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4.4 促進醫院護理管理,提高護理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與實施包含了人本管理、循證醫學和PDCA循環等理論,所采用的是目前最佳的治療護理方案,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完成活動、飲食、護理、監測及出院指導等,協調易患、護患、病人之間的關系,作為個案管理者,提醒、監督每日進程,保持護理病歷完整性等。臨床護理路徑可是護理人員由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不再機械的執行醫囑,而是有目的、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使護理效果更有效、更安全,同時能有效地促進護理人員對護理程序的運用,全面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5 小結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是一套適應臨床與社會現狀的護理模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護理體系,現在重在推廣,寫下這篇綜述時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臨床護理路徑的發展過程及優勢,全方位了解臨床護理路徑,給以更多的啟發,使之運用到臨床護理中去,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Ol sen C A.Building cri tical path ways for a hospital based homecare program[J].Out Reach,1993,14(3):1-3.
[2]張帆.臨床路徑在我國醫療管理中的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醫療管理雜 志,2004,20(7):410-412.
[3]黃惠根.德國護理行業的變革對我國護理事業的啟示.護理管理,2006,26(2):39.
[4]張彤,李文,楊俊.臨床路徑在臨床醫學及臨床醫療中的作用探討.衛生軟科學.2008,22(2):162-163.
[5]駱海燕.臨床路徑在我國的應用及其發展.家庭護士,2007,5(8):53―56.
[6]Kiyama T,Tajiri T,Yoshiyuki T,et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stall-dardized clinical pathway in gnstrectomy patientsd Nipon Med She.2003,70(3):263-269.
[7]孫玲紅,孫琦,龔有紅,等.我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現狀.護理管理,2008,8(3):24-28.
[8]徐宇紅,孫勇,楊俊玲,等.臨床路徑在醫學領域的發展現狀及展望.護理研究.2006,20(3):659-661.
[9]Hnfinann PA.Critical paih method:an important tool for coordingclinical carejmalon Quality Improvement.1993,19(7):235-246.
篇4
本文為探討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影響,制訂的中醫護理路徑表,對70例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按中醫護理路徑表進行健康教育。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路徑,使他們了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行為,使其行為向有利于康復方向發展的教育活動[2],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資料與方法
入組標準:闌尾炎診斷明確,選用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7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
方法:①構建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為了使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得以順利實施,需要構建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科室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指導小組和實施小組,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分工。②人員培訓:組織科室參與中醫健康教育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起源、特點及應用,了解實施中醫健康教育路徑的目的、作用及意義。學習有關急性闌尾炎的專業護理知識。③制定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中醫健康教育路徑表: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它以時間為縱軸,以入院指導、檢查、用藥、治療、情志護理、辨證施護、飲食調護、活動、宣教、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橫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④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責任護士每天按照路徑表上的指示內容根據患者需求并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如年齡、文化層次、經濟狀況等進行評估,詳細解釋臨床護理路徑的有關內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對已執行的內容打“√”,對沒有執行的內容打“×”并進行分析記錄。在實施過程中,科室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小組根據路徑運行情況,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查找路徑中不盡合理的內容,將修訂意見反饋給護理路徑指導小組,指導小組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反饋意見集中研究,對路徑文本進行必要的修訂,然后將修訂后臨床護理路徑文本下發,進入下一輪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手術患者的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見表1。
結果
通過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融洽醫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
討論
路徑是一全新的質量管理工程,需要廣大的醫護人員全面系統的培訓。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醫護質量,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滿足患者的知情權,增加患者的滿意度,避免資源浪費,降低醫療費用[3]。通過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實施中醫路徑化健康教育,融洽醫護患關系,降低患者住院天數及治療費用,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健康宣教知曉率,順應我國醫療改革;同時以中醫護理臨床路徑打造中醫藥優勢,發揚祖國醫學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
參考文獻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頸椎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8.5±3.5)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齡(67.7 ±4.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構建臨床護理路徑組織管理體系:為了使臨床護理路徑得以順利實施,需要構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組織管理體系,成立科室臨床護理路徑指導小組和實施小組,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分工。
1.2.2 人員培訓: 組織科室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起源、特點及應用,了解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作用及意義。學習有關頸椎病的專業護理知識。
1.2.3 制定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路徑表: 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護理路徑表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護理。它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
[2]
1.2.4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 責任護士每日按照路徑表上的指示內容根據患者需求并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如年齡、文化層次、經濟狀況等進行評估,詳細解釋臨床護理路徑的有關內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對已執行的內容打“√ ”,對沒有執行的內容打“×”并進行分析記錄。在實施過程中,科室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小組根據路徑運行情況,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查找路徑中不盡合理的內容,將修訂意見反饋給護理路徑指導小組,指導小組定期組織有關專家對反饋意見集中研究,對路徑文本進行必要的修訂,然后將修訂后臨床護理路徑文本下發,進入下一輪病人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
1.3 評價標準
1.3.1 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根據頸椎病的特點自行設計的量表,包括15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3個等級: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共100分,成績>80分視為健康教育達標。調查內容包括頸椎病的基本知識,各種檢查的注意事項、生活起居調養、所用藥物的名稱、用法及作用、出院后的自我保健知識、預防本病復發的相關因素等。
1.3.2 滿意度調查。參考某醫院病房通用的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其中個別項目略作調整,每個條目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分別賦予3、2、1分值,然后利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進行計算每個病人的滿意度,并把80%≥定為非常滿意,60%-80%為基本滿意,60%≤為不滿意。最后將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的總人數除以總調查人數即為滿意度。
1.3.3 住院天數。從住院第1天至出院日。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統計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 檢驗。
3 討 論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實現了醫療護理活動的程序化和標準化。[3]這一程序化和標準化的工作方式,培養了護士工作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護士不再是盲目執行醫囑,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能夠全面準確地觀察病情,盡早發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少病人并發癥,減少護理差錯,提高護理質量。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滿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與患者缺乏溝通是常見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加強溝通也是常常被護理人員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由此可引發工作失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經常向患者講解與疾病有關的問題與內容,由過去的被動溝通變為主動溝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3],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臨床護理路徑制定了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并且要求醫護人員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程序,表格上的時間順序,合理安排各項檢查、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參與進我們的護理過程中來,加快了患者的康復,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提高醫院綜合質量。臨床護理路徑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體現了醫院多專業、多學科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協調了醫務人員之間、醫務人員與病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了信息交流、傳遞,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病人在住院期間接受持續性的醫療護理服務,從而提高了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篇6
1 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標準化診療和護理臨床模式,對護理人員預見性和主動性開展工作起到指導作用,對患者自覺參與和主動配合疾病的治療及護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抑制醫療費用的增長,促進醫療護理水平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改變及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不斷提高,對醫療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臨床護理路徑制定 制定內分泌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標準模式,在充分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治療、護理及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根據護理計劃及臨床路徑的標準方案,制定適合的糖尿病臨床護理路徑,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成員由科主任、護士長及需參與的醫護人員組成,按照方案標準進行理論和操作培訓[1]。
1.2 臨床護理路徑內容 從入院接診指導、檢查、診斷、用藥治療、臨床護理到飲食和活動指導、宣傳教育、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作為目標,配以嚴格的時間量化目標,詳細描述、記錄何時該做哪項檢查、何時用藥治療、何時給予護理、何時可出院等,從而指導護理工作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開展,患者通過了解自己的護理方案,提高自我護理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護理過程,促進護患雙方相互合作,從而達到最佳護理效果,形成護理的主動性、參與性。
1.3 臨床護理路徑操作 針對不同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在護理路徑中體現人性化服務[2]。入院時由責任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作詳細的入院宣教,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以做出入院評估。協助完成各項檢查,對于特殊的用藥、檢查要有告知內容。在住院期間有計劃的向其進行宣教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包括飲食教育幫助其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鼓勵督促其運動,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以及指導其糖尿病足的護理,低血糖的預防等[3]。根據醫囑有特殊治療時要做好宣教工作如胰島素的使用,胰島素泵的使用與護理,患者從入院第一天至出院有一個完整的護理計劃,這樣我們的護理工作就會有序的有時間性的進行。指導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項、用藥情況,復診的時間,同時滿意度的調查,最后完善各種資料歸檔。
2 實施體會
2.1 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有利于優化護理程序 臨床路徑護理借鑒了制造業的流程優化理論,包括:項目流程優化,合理確定檢查、診斷、治療、護理及其他醫療服務項目及其實施流程;網絡流程的時序優化;時間―成本優化;工序流程銜接關系的優化。從入院到出院、從疾病預防到治療、康復,涵蓋健康教育、診斷、治療、護理、康復指導等項目的連續性、針對性的醫療服務過程和系統管理。每個診療環節都有明確的健康服務項目內容、執行人、目標和時間節點。臨床路徑護理的標準化、程序化改變了護士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并能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治療及護理,主動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動性。
2.2 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有利于降低醫療成本 研究觀察組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后,住院日下降達27%左右,平均總醫療費用下降了近20%,其主要原因是臨床路徑護理為跨學科的全方位的臨床醫療工作管理模式,是醫師、護理、藥劑、營養各學科專業人員一起制定出來在現有條件下最佳、最適宜和最具成本效益的模式。更由于住院日的縮短,可以更有效的控制醫療成本,提升經營績效,達到醫院管理的目的。
2.3 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有利于提升服務品質 護士在應用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時要向病人講解有關路徑的內容及實施方法,使病人事先了解整個護理流程及其治療、護理的相關信息,明白自己在什么時間應該享受到什么樣的醫療護理服務,病人主動參與自己疾病的治療、護理方案的制訂,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了時間概念。從而進一步密切了護患關系,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增加病人的滿意度,臨床路徑護理的實施體現了患者的知情權[4]。我們在臨床路徑護理的實施過程中還體會到,護士長還可根據臨床路徑護理的實施情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質量監控,保證了護理質量的提高。
2.4 臨床路徑護理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對于臨床路徑護理的設計,適當的住院天數是必須被定義的,可利用病歷檢查及參考文獻研究結果,再輔以關鍵路徑法的方式,決定合理的最短住院日數。確立每日應執行的診療護理活動:應由臨床推動小組成員,邀請特定的臨床醫生、護士、藥師、營養師、康復師、檢驗師等相關人員,透過流程分析與病歷審查的方式,確立每日應執行的醫療照護活動。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必須制定變異記錄單;主要在記錄診療護理過程中,病人未依據臨床路徑所規定的執行項目與原因。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期間已經設計好的護理模式,護士按照此模式對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現存或是潛在的護理問題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及措施,并且有機會、有預見性的進行護理工作,而不再是盲目機械的實行醫囑的臨床路徑實時監控,運行數據的資源共享,變異人群資料的詳盡分析,成本監控的嚴格管理,診療效果的及時評估,從而能夠做到對臨床路徑護理的持續改進,進而達到管理式健康照顧的目標。
3 結 論
臨床路徑護理具有優化護理程序,降低醫療成本,提升服務品質等功效,其高品質、低費用的服務宗旨符合我國目前的衛生體制改革的政策。因此,臨床路徑護理作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有效管理模式可在臨床推廣應用。臨床路徑治療在我科實施以來,收獲很大,不僅僅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而且大量節約了醫療成本,得到患者的認可,改善醫患關系;但仍需改進和完善,如病情變異、住院時間的延長、醫護的及時溝通對接等方面期望通過不斷探索、改進、總結和交流,以促進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在護理領域的日趨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篇7
2.1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方法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導臨床護理工作的有效工具,是護士對某類病人實施個案護理的方法。它是由醫院的一組成員共同制定的一種照護計劃,讓病人從入院到出院依此模式接受照護或是由醫生和護士及其他有關人員對特定的診斷和手術做最適當的、有順序的、有時間性的照顧計劃,以預防康復延遲和減少資源浪費,讓病人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它的制定必須符合以下幾個原則:①體現病人第一原則;②科學性原則,必須基于最佳的可獲得的證據,即“循證護理”的主要思想;③適用性原則,需根據當地醫療水平、醫療條件具體制定;④綜合性原則,必須有多學科、多專業人員的參與,共同制定護理路徑;⑤醫患雙方共享的原則,一般根據對象不同分為兩個版本,即醫務人員和病人版本,各有側重,除醫務人員必須遵循外,病人有權也必須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過程有充分、詳細的了解,以取得合作;⑥持續改進的原則,根據對其實施過程中反饋的變異、誤差進行原因分析和實施效果評價,及時予以修改,真正體現醫療護理質量。
2.2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生理、心理、社會狀態的評估和監測,有檢驗、檢查、治療、藥物、營養、飲食、活動、疼痛管理、各種注射項目,病人及家屬的教育、指導、出院計劃、預期目標、變異記錄、康復運動等[3]。通常以時間為序,建立表格式程序及路徑圖。
3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范圍
臨床護理路徑是在臨床路徑管理中應用的主要工具。CNP作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成效護理模式正在引起醫務界的關注。從急癥工作到常規護理工作;從成人到新生兒;從內科、外科、婦科、產科到兒科均有相關報道。首先,病例選擇那些發病率高,費用多而手術或處置方式差異小的病種。在美國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協會(SWSC)領導的臨床路徑委員會。當時實施的11種臨床路徑均為常見疾病,通過普通外科治療的臨床途徑。其中包括:單純性闌尾切除術、復雜性闌尾切除術、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腹式膽囊切除術、腹股溝疝、腹壁疝、結腸憩室炎切除術、結腸癌切除術、活檢或象限切除、根治切除術等的臨床路徑[4]。隨著臨床路徑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應用也逐漸廣泛、普遍。臨床途徑的研究和實施病例范圍已不再局限于外科手術病人,而是從急性病向慢性病、從外科向內科、從一期醫療服務到二期、三期醫療服務擴展(醫院、社區、家庭醫療服務擴展)。據文獻報道,在澳大利亞,臨床路徑已被成功的用于協調一期、二期醫療服務的銜接,用臨床路徑的方法已經管理了許多慢性疾病,如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姑息治療等。1997年9月Westchester醫療中心把臨床路徑用于心臟瓣膜修補、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等[5,6]。在美國,也有許多關于臨床路徑用于腎移植病人、正常分娩、出生嬰兒、白血病、糖尿病、中風等病人的文獻報道[7]。我國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膝關節鏡手術的病人[8]、甲狀腺瘤切除術、子宮肌瘤全切除術[9]、經皮冠狀動脈成型術[10],結果表明住院天數、醫療費用降低的同時醫療服務質量及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
4臨床護理路徑的作用
4.1以病人為中心,推動整體護理向縱深發展整體護理的開展為臨床護理路徑這一全新模式的運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以病人為中心,真正體現整體護理的思想。臨床護理路徑有嚴格的時間框架,可使護理人員有預見地、有計劃地、主動地沿路徑內容和圖示進行工作。也可使病人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更多地參與影響其護理的相關決定。在出院時對自身情況更加了解,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疾病盡早康復。
4.2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提高護理質量臨床護理路徑制定了病人每日的標準護理計劃和病人康復指導,所有的護理人員都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并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分析變異,盡快采取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證了對病人護理工作的連續性,避免了由于個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遺漏和疏忽。同時,遵循路徑所預定的標準程序進行護理工作,有效地減少了護理差錯的發生,全面提高了護理質量。
篇8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醫療護理方法并按常規醫囑進行護理。觀察組根據腹股溝斜疝的治療護理特點,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由主診醫師和責任護師共同為腹股溝斜疝患者設計并制定圍手術期護理健康教育路徑,并在實施中根據臨床路徑的結果分析、評估而不斷改進和完善。臨床護理路徑以時間為橫軸,以術前指導、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功能鍛煉、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手段為縱軸。患者由住院至出院及持續服務均依據此模式接受護理服務。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過程中,臨床護士參照臨床路徑表反復進行圍手術期的健康教育和實施護理措施并簽名,根據個體差異做出評價和修改。評價指標: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并發癥的發生率、患者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包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平均費用及滿意度等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是臨床護理工作標準化的方法。醫護人員按病種設計患者最佳的醫療和護理方案,并根據病情合理安排患者住院時間,不僅規范了常規進行的護理操作,減少了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護理行為,并且保證了醫療、護理等措施在既定時間內實現并達到預期的效果,使患者獲得最佳服務[2]。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我院在兒科腹股溝斜疝患兒治療中行CNP管理,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作者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后,患兒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減少,對醫護工作滿意率及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得到提高,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
作者單位:477150 河南省鄲城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意義,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護理路徑作為護理管理的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將“盡早康復”和“盡可能少的醫療費用”列為患者實施最佳護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科室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以及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預和監控,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和不合理用藥,減少了患者無效住院時間。
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了醫患雙方的有效交流,減少了診療和護理過程中的差錯和醫療糾紛。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CNP明確了護理人員的職責,可使護理人員由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有目的、有預見地進行護理。同時,CNP是整體護理的深入,可有效促進護理人員對護理程序的運用,以此來提高護理質量[3]。CNP的應用,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服務宗旨,護理人員定時向患兒及家屬進行疾病預防等有關知識的健康教育,使家屬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了時間概念,提高了認知程度,同時落實患兒家屬的知情權,促使患兒及家屬主動配合治療,減少了術后感染、便秘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應用CNP規范了護理行為,使護理行為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減少醫療行為隨意性和醫療資源浪費,杜絕護理差錯的發生。此外,CNP要求醫護人員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診療、健康教育的內容,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
通過兩年來的實踐,作者認為,在腹股溝斜疝患兒診療過程中,引入臨床護理路徑利于患兒術后恢復,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篇9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護理工作模式,是指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病人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示[1]。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我們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髖關節置換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前后對照法,將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47 例病人為實驗組,實驗組在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將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資料完整的56 例全髖關節置換病人作為對照組。兩組的納入、排除標準相同,人工關節型號及手術方式相同,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所患疾病種類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實驗組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人員培訓 組織科室參與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人員學習護理路徑的概念、目的、特點及應用,學習髖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的專業康復護理知識。
1.2.2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髖關節置換患者護理康復教育路徑表 此路徑表作為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康復護理的路線圖,護理人員依據教育路徑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規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它以健康教育時間為縱軸,以入院宣教、檢查、飲食、治療、術前術后護理、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為橫軸,制定標準化的護理健康教育流程(見表1)。
1.2.3 護理康復教育路徑的實施 責任護士或當班護士在患者入院的當天將健康教育路徑表掛于患者的床尾,并做一簡單介紹,使患者對住院期間的護理內容及護理目標有大概的了解。護士每天根據護理康復路徑表上的內容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根據病程治療的不同階段向病人及家屬實施連續的、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士長從護理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和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及實際康復效果這兩方面隨時進行檢查、督導、評價。
1.2.4 評價標準 a)患者康復鍛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b)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2 結
果
2.1 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 自行設計本病相關的注意事項及康復知識測試問答題,在出院前給兩組患者測試,讓患者復述有關知識和技能,得分大于等于80分者為達標。應用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組的達標率較對照組高,比較有明顯的差異(見表2)。
2.2 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采用我院設計的病人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大于等于95分為合格。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3 討
論
3.1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提高了健康教育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 髖關節置換實驗組患者對康復知識的掌握程度、遵醫行為和康復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傳統的健康教育只停留在泛泛的一些知識傳授,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內容不深入,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實際上是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計劃表和時間表,能有效引導護士按路徑表的內容分時間段、分次講授,避免了“填鴨表1 髖關節置換患者護理康復教育路徑表表2 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易于掌握。
另外根據路徑表的內容患者事先了解了康復各階段的相關問題,明確了功能鍛煉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護理過程,促進了康復。
3.2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規范了護理服務流程,提高了護理質量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表,使護理人員對所要做的工作一目了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時做,逐項落實。護理工作流程清晰,克服了以往護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低年資、經驗不足的護士,在路徑表的引導下能在短期內掌握護理規范,避免處置不當,防止錯誤發生[3]。護理管理者可以通過臨床路徑進行全程序的質量控制,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3.3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滿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與患者缺乏溝通是常見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加強溝通也是常常被護理人員忽略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由此可引發工作失誤。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要求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狀態,經常向患者講解與疾病有關的問題與內容,由過去的被動溝通變為主動溝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4],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過程、健康教育效果、護理服務過程、護士講授技能滿意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1)。
利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護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過健康教育路徑指導的患者,掌握了康復訓練的相關知識,對促進健康、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看到患者得到了最佳的護理康復出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肯定,護理人員對護理專業有了重新的審視和定位,職業價值的體現和成就感油然而生[5]。
參考文獻
[1]磨琨,黃茜.臨床護理路徑管理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3):170172.〖1〗
[2]王芳.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113114.〖1〗
篇10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患者210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61例,年齡24~78歲,平均(53.6±12.4)歲。采用完全隨機化分組,將21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105例和對照組10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感覺及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觀察組患者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護理。
1.2.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小組 采取醫護協作模式,由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組成臨床路徑實施小組,收集相關資料、運用護理程序評估設計、計劃并分析,制定出適合護理對象特點的臨床護理路徑。
1.2.2設計臨床路徑表 結合護理計劃和患者的需求,應用循證護理理論,參照1997年美國東南外科協會制訂的臨床路徑表的10項內容[2]綜合設計而成。CNP內容主要包括護士臨床路徑執行表和患者臨床路徑告知單,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見表1。
1.3路徑實施 責任護士嚴格按照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護理,對已完成的項目簽署姓名和時間。護士長隨時將療程進度與設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對照,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記錄偏差,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對于路徑實施中發生的變異,責任護士要及時、詳細地記錄在變異記錄單上并寫入交班本中。
1.4評價指標 主要包括住院天數、住院費用,患者滿意度。在患者出院當天將本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該表分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4個等級,由患者或其家屬親自填寫,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滿意度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經兩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費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兩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Z=-2.6693,P=0.0087,兩組患者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指由醫院內一組相關臨床工作人員對某種疾病進行監測、治療、護理、康復而制定的一個準確時間要求及嚴格工作秩序的護理程序,能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患者的康復,并使患者獲取較好的醫療護理[3]。
3.1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權 護士將事先制定好的臨床路徑表自入院當天以健康教育處方的形式發放患者,同時詳細介紹其中內容,讓患者明確自己接受醫療服務的內容及治療的各個階段[4]。這不僅充分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權,更為患者主動參與臨床診療制造了前提條件[5]。
3.2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 臨床護理路徑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治療和護理,規定了標準住院天數、檢查診療項目、用藥范圍,使醫、護、輔助科室相互合作,讓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檢查、治療和護理,從而有效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費用均低于對照組(P
3.3規范了診療行為,保證護理質量 臨床路徑是護理工作的時間表,以工作流程的形式細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在護理工作中,不同護士在專科知識掌握、語言表達、溝通技巧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隨意性大。實施臨床路徑可使護士有計劃、有預見性地從事護理工作,避免因護士個人工作習慣、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的不同而造成護理質量的差異,從而規范了護理行為,減少了護患糾紛,保證了護理安全[6]。
3.4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的開展,改變了以往被動護理的模式,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杜絕了傳統護理工作的隨機性和盲從性,提高了工作效率。CNP在應用過程中使護理過程公開化、具體化,患者能及時獲知病情、治療、恢復等相關的信息,從而有效減少了患者的不滿,提高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見表3,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4 體會
臨床護理路徑是規范臨床診療行為,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控制醫療成本,優化醫療流程的管理工具[7]。應用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患者中,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使護理活動標準化、規范化,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提升了護理質量。
因此,實施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工作方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迎春.護理管理中臨床護理路徑應用與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2]張淑敏,馬曉燕,韓曉莉.臨床路徑在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2,40(4):273-274.
[3]Yan Y H,Chen Y,Kung C M,et a1.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nursing care:case study of a clinical pathway revision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J Nurs Res,2011,19(3):181-189.
[4]李菲.臨床路徑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16):118-119.
篇11
臨床護理路徑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現已經被確定為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強調患者在知情的情況下配合醫務人員進行疾病康復治療的重要性。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結腸癌占了10%到15%比例。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而言,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手術的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 概念介紹
1.1 結腸癌的概述 所謂結腸癌,指的是人體結腸粘膜的上皮在環境或者是遺傳因素等各種致癌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結腸粘膜上皮發生惡性病變的一種疾病,結腸癌屬于惡性腫瘤的范疇。結腸癌的主要臨床表現與結腸癌的癥狀和時期有關,早期結腸癌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腹脹、腹部不適、消化不良等,早期的結腸癌癥狀從間歇性轉變為持續性。隨著病情的加重,結腸癌的臨床表現出現腹部包塊,腸梗阻等,同時由于結腸癌的腫瘤潰爛、失血以及毒素的吸收,會導致患者出現低熱、乏力、浮腫等各種中毒癥狀。結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以及化療和放療等輔助治療[1]。
1.2 臨床護理路徑的概述 所謂臨床護理路徑(CNP),指的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以時間為橫軸的一種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的綜合性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最早出現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并在實踐中被美國確定為是一種高效的醫療服務模式。這種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護理內容和任務包括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接診時對患者的疾病類型和病情癥狀等進行診斷、檢查、配藥、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的指導、活動指導等健康教育宣傳、出院計劃等。醫院根據這些工作和服務內容制定一個日程計劃表,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何時進行何項檢查、治療以及護理等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記錄[2]。
2 在結腸癌手術中實施護理康復路徑
2.1 臨床護理路徑的設計 文章結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護理實施的護理康復路徑對患者康復效果所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
首先根據本院的具體情況結合結腸癌手術患者的情況對護理康復路徑進行設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在本院進行手術的結腸癌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等層次和小組成員成立專門的護理康復路徑研究小組。然后根據本院實施手術的結腸癌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手術診療和護理的特點以及其具體的情況等,對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具體實施情況和工作內容、工作步驟等進行設計。本次研究中,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飲食、休息、活動、檢查、治療、用藥、康復護理效果等[3]。
2.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 為了探究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護理康復效果,本院選取一組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術后常規康復護理作比較。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時就由責任護士對其專用的臨床護理康復路徑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讓患者對自身在住院期間的一個過程有一個總體上的了解,然后由護士指導患者進行手術后的康復鍛煉和基本日常生活自理功能的恢復鍛煉,通過鼓勵和引用其他案例等,鼓勵患者按照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計劃執行康復鍛煉。然后再由護士根據患者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價。
在結腸癌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康復路徑的過程中,在護理內容方面,要注意對患者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康復護理等。心理護理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病情的信心,飲食護理和護理等是預防患者在手術后的康復過程中出現其他并發癥和不良反應。進行相關功能和自理能力鍛煉的康復護理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在患者進行康復路徑的實施過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現手術并發癥以及不良的反應等。
2.3 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康復影響 本院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臨床護理康復路徑能夠有效提高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根據對照組進行的手術后常規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發現采用臨床護理康復路徑有效的降低了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情況的出現。本組患者對結腸癌疾病以及結腸癌手術后的護理知識等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促進了患者手術傷口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提高了患者對醫院醫務人員的滿意度。采用護理康復路徑對結腸癌手術患者進行全程服務,有效縮短了結腸癌手術患者在手術后康復期間的住院時間,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的費用負擔[4]。
3 臨床護理路徑的總結
總之,臨床護理康復路徑作為一種新型有效的護理服務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本院結腸癌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它為醫院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促進了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具體來說,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3.1 對患者而言 對于患者而言,從本院在結腸癌手術中的應用結果可以發現,一方面,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手術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的出現,縮短了患者住院的時間,促進了患者手術的愈合和病情的康復,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另一方面,在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過程中,通過護士對臨床護理路徑的介紹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和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康復管理。
3.2 對醫院而言 對于醫院而言,首先從醫務人員出發,能夠有效拓寬護士的知識面,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護理服務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要提高護理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護理質量,有效降低了護患糾紛率。從醫院來看,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轉變醫院的護理觀念,增強醫院的服務意識。通過全過程的高效的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對護理人員和醫院的滿意度。同時,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規范醫院的臨床護理工作,有效提高醫院的護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護理工作的不斷完善[5]。
參考文獻
[1] 胡紅飛,卓亞娟,焦碧英,應瑛.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結腸癌圍手術期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1,12(02):23-25.
[2] 楊九菊,郝蘭婕,張翠玲,王秀芬,趙捧欣,康艷鳳.胸科患者患側肢體加強康復操鍛煉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09,19(09):12-13.
篇12
1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1月一2011年12月甲狀腺外科符合納入標準的甲狀腺次全切除術120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72例,年齡最小為26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36.4+3.6歲。均為因結節性甲狀腺腫入院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患者,排除全身有其他感染病灶;年齡大于70歲,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等并發癥。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實驗組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收集病房內近一年有關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平均住院日;一般用藥、檢驗、治療等常規;收集此病種每日護理的實踐情況、預期結果;分析對此病種每日治療護理的過程、護理計劃和記錄,以及意外情況[3],制定患者版(患者手冊)臨床護理路徑目的在于促進醫患溝通,使患者在一入院時即可知道住院期間的日程安排,以及基本的醫療護理內容;對照組應用現有護理模式并書寫護理記錄。
2結果(見表1)
兩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入廁時間、首次進食時間、指標比較經統計學檢驗有顯著差異性(P
3討論
目前我國臨床護理劃分雖然細致,是以日常服務為主,難以向病人提供主動、連續、規范化護理。由于護理人員能力和性格差異,使護士在全面、準確和及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心理護理方面很難達到同一標準。護士與病人是否能有效溝通交流等實際護理行為的不同都是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因素。通過護理人員CNP表格應用,使各項護理工作具有程序性、有效性以及時間順序性,護士可以根據這種表格有計劃的實施各項護理工作,減少了記錄護理記錄的時間,增加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機會,有效避免了目前護理工作模式的缺陷,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患者路徑表格的使用可以使患者主動參與到整個護理過程中來,滿足了患者的醫療護理知情權,不僅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的依從性和健康知識認知水平,而且保障了患者的就醫權利。一些單位要加強思教育工作,要加強年紀大的人員的教育,對不擇手段當先進人員的正確的榮譽觀教育,要教育其顧全大局,顧全群眾的感受抑制私欲,不能依靠自己年齡資歷而不是能力壟斷榮譽而破壞和諧的工作環境。文獻顯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培養護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同時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具體化,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醫院可以通過聘請專家對護理人員進行講解, 也可以讓部分護理人員到 優秀的單位進修學習[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加強整體護理,提高護理工作的主動性,提高護理質量。由于醫、護、患都按路徑表的時間順序要求操作,使整體護理與整體醫療有機地結合,開創了醫療與護理相互協作的新局面,體現了團隊護理的優勢。患者能夠預知自己的住院護理目標,積極主動配合護理工作,增進了自護能力。宣傳冊不但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向社會宣傳了醫院,提高了社會對醫院的認同感。通過優化護理服務流程,從而能合理地調配醫療護理資源、節約成本,控制醫療費用。在臨床護理路徑一些研究顯示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若干問題,在起步階段,填寫文本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患者個體化偏差大,盲目套用臨床護理路徑不能全面觀察病情,路徑表也不能全部包含對患者的各項處置[5]。
參考文獻
[1]莫蓓蓉,鄒艷輝,李甜,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74-575.
[2]陳小慧,周作霞.臨床護理路徑的概念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123-125.
篇13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Perioperative nursing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新的醫療護理模式,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管理工具,是依據護理計劃標準,對特定的診斷和手術患者以實證為基礎,制定有順序和時間性的護理計劃,使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依計劃接受護理,減少無效住院日,促進健康,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質量的一種管理模式[1]。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們對64例胸腰椎結核進行手術治療,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齡19-65歲,平均38.5歲。胸椎30例,腰椎3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臨床護理途徑,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護理路徑表 見表1。
表1胸腰椎結核圍術期臨床護理路徑表
1.2.2 臨床護理路徑實施 各班護理人員根據臨床路徑表的內容認真履行其職責,做好治療、觀察和護理。護士長隨時檢查治療進展及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時進行督促指導,以確保實施質量。
1.3 觀察指導 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天數,術后發生并發癥情況,健康教育達標率,并給每位患者發放征詢意見表,調查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x2檢驗,計數資料比價采用t檢驗。P
轉貼于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健康教育達標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健康教育達標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3 討論
近年來,結核病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胸腰椎結核是常見的肺外結核病。對于具有手術適應證的患者,手術是治療胸腰椎結核的重要手段,可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的穩定性等,能有效縮短治療周期,促進愈合,減少傷殘,提高生活質量[2]。而胸腰椎結核圍手術期護理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功。臨床護理路徑是整體護理的一種工作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護理觀念,實施臨床路徑后界定了患者的標準住院天數,溶入了成效管理概念。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胸腰椎結核手術治療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
同時臨床護理路徑將健康教育工作規范化、具體化,護士嚴格按照路徑計劃表預定的健康教育內容實施,健康宣傳貫穿各個環節,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使患者盡快進入角色,并能夠了解就醫環境和規章制度,掌握相關疾病知識,功能訓練及飲食、用藥方面知識[3]。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胸腰椎結核手術治療臨床護理路徑患者的教育達標率,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