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校際交流發言稿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校際交流發言稿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際交流發言稿

篇1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力都比較差,避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于是,我經常利用班會、晨會、課前、課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及時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二、讓好習慣和好品德常伴孩子左右

“育人先育德”,我認為好品德的養成遠比好成績更重要!好成績是暫時的,而好品德一旦養成,那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我鼓勵學生在平時多多幫助別人;告訴他們知錯就改,老師更加喜歡你!在課上,我時刻關注并及時糾正同學們錯誤的讀書寫字姿勢,告訴他們書本是我們的朋友,要時刻注意它的衛生,保持書面整潔。(班主任 banzhuren.cn)我教給孩子正確的刷牙方式,不定時檢查他們的個人衛生。教育學生保持環境衛生,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大掃除,讓他們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告訴他們打掃衛生的叔叔阿姨是多么辛苦,我們要懂得珍惜!汶川地震期間,每天我都和孩子們一起看新聞,了解震情,讓他們為災區人民擔心的同時,懂得關愛他人,從小培養他們愛國的熱情。

三、安全教育隨機滲透

在教育教學中,我經常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并對學生進行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有學生追逐打鬧,我就講別人發生的意外事故給他們聽,在警示他們的同時提醒他們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我還教學生怎樣預防火災,遇到火災地震怎樣逃生!我告訴他們,要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命!

篇2

短短的六年時光,老師與你們相處兩年,兩年中認識了快樂活潑的徐順挺,認識了直爽沖動的馬紹恒,為班長吳瑞的成長欣慰,也為許許多多同學的成長高興,雖然你們 常被老師批評,但你也是老師的開心果,許許多多次的稱贊,榮譽屬于你們自己的努力,點點滴滴的批評后老師也是知道同學們的進步的雖然很小但他同樣有力的展示著你們告別了天真,慢慢走向了沉穩;脫去了童年的稚氣,獲得了自信;拋棄了依賴,學會了選擇;懂得了自尊、自立、自強。

你們六年的跋涉,六年的攻讀,六年的探索,成長了自我,也成長了XXX小學。是你們的積極參與和精心呵護,才有了今天綠色的校園;是你們的刻苦求知,才有了今天母校的育人成就。你們知道嗎?你們是蔡老師教書生涯的第一屆畢業生,記住那些表揚批評那里有老師對你殷切的期望,了解那些聲聲贊揚斥責,那里包含對同學們深深的情誼。我因你們而驕傲,因你們而自豪。

時間過得好快,你們就要離開母校了。不久的將來,你們即將小學奔赴中學,繼續求學深造,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人生價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初中的學習是全新的,門類多內容深,進度快,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各種競爭更加激烈。在你們即將告別母校之際,我謹代表母校,以一位學長的身份,簡要說幾句,與大家共勉。

1.目的明確。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立下遠大的志向,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沒有生活。---------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2.意志頑強。每人都有學習良好的愿望。但計劃目標的實現要靠頑強的意志來保證。嚴格要求自己控制和約束自己。大家都知道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難險阻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3.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熱愛學習,善于思考,認真實踐。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階梯,希望每人都有好的學習習慣,讓它像影子一樣跟隨你一生。

4.掌握方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同一個學校,班級,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時間、學習環境,但是不同的學生卻有著不同的收獲,這里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掌握最佳學習方法的區別。學習好的學習方法為自己所用。

5.興趣廣泛。一個人只有多參加活動,多讀書,多問為什么,多觀察,生活豐富了,眼界開闊了,思維敏捷了,手腳靈活了,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能的基礎上創造奇跡。

6.選擇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選擇好朋友他是你學習上的小老師,你們是心靈上的知音,人生面對困難會更容易戰勝,面對生活會更多姿多彩。

7.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就能把握未來

親愛的六(2)同學們,老師打心眼里喜歡你們,打心底希望你們成功。希望你們明白畢業,是人生階段中第一個小的站點,做片刻停歇,積聚力量,為的是開拓下一個嶄新的征程。今天,我們在這里依依惜別,明天,你們將帶著各自的夢想起航,乘風破浪,展翅飛翔,搏擊長空,去開創新的人生之路。

請你們相信,無論你們走到哪里,無論你們離開多少年,我們都將永遠關注你們;關注你們的成長,關注你們的發展,我們更殷切地期盼著你們早日成為棟梁之才。最后老師衷心祝愿同學們

快樂安康,學習進步,鵬程萬里!

小學六年級畢業典禮教師發言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們、可愛的孩子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在這里隆重舉行城關小學xx級學生畢業典禮,我代表全體老師,向在座的400多名同學表示熱烈地祝賀!向辛勤耕耘的班主任、任課教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咱們敬愛的劉校長、同校長、苗校長等學校領導對我們這一級畢業班尤其重視,連續幾次召開畢業班會議,為我們悉心指導,排憂解難,并對我們的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充滿了信心。在此,孩子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謝我們的領導!同時,我們全體六年級老師為你們即將跨入中學這個大熔爐里,將結識到更加優秀的老師,更加親密的同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而表示熱烈的祝賀!

篇3

其次在這次大會上,老師想表揚一些同學,因為你們明顯的進步,帶給老師太多的欣喜:劉澤華、崔竟舟、郝帥、郝鑫夢、劉澳、劉天放、潘澤、田澤藝、王根順、辛亞侖、袁美娜,在此老師向你們道一聲:謝謝。

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一把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希望你們檢測自己,對照如下,這些習慣與方法你有沒有:

上課眼望教師,心隨師動,你做到了沒有?

積極舉手,展示自己,你自信了沒有?

篇4

中圖分類號:F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1-0029-05

Abstract: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ynerget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 of three subsystems, these a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n, it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synergy degree of every industry from 2004 to 2014 was rising, but for every industry, it also exists decline in some years. The unstable R&D input, enterprise management oversight and weak supervis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d the order degree of each subsystem declined, which finally lead to the industry synergy degree declined. Furthermore, the synergy degree between energy conservation efficienc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subsystem are higher than others. The reason was that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bsystems low order degree caused all the synergy degree were lower that related to it. Therefo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level is to improv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level. And each energyintensive industry needs to overcome their weakness to increase the synergy degree of overall systems.

Key words: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ergy saving efficiency;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synergy

我高耗能產業包括六個具體的行業,分別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這些行業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節能和減排的潛力也最大。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的相互作用是已有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前者對后者的影響方面,蔡寧等在探索我國工業節能減排效率的研究中發現,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的因素主要是技術創新 [2]。顧阿倫等發現,水泥行業中技術創新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節能減排效率,某些技術還可以使成本有效降低[3]。汪克亮等對我國29個地區節能減排潛力進行研究,發現技術進步能顯著促進區域節能減排[4]。何小鋼

等以中國36個工業行業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技術進步對節能減排具有顯著正影響[5]。趙建安等探討了我國主要高耗能產業的節能減排潛力,以及在2020年CO2排放降低的總目標中工業節能減排的貢獻率和貢獻規模[6]。在后者對前者的影響方面,曾萍等以珠三角地區制造業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節能減排能顯著拉動技術創新[7]。張金英等研究了低碳經濟與產業技術創新,發現節能減排的客觀需求會促使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8]。

從前人研究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存在相互促進作用,但二者是否協同尚待研究,因為系統協同發展可以產生“1+1>2”的效果。因此,本文將構建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協同度模型,動態監測我國六大高耗能產業的協同發展程度以及各高耗能產業間協同發展程度的差別,為我國高耗能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1技術創新與節能減排協同發展機理

協同學是德國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研究由大量子系統構成的復合系統如何通過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結構[9]。將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三個子系統視為復合系統,高耗能產業發展中這些子系統間存在著復雜的非線性相互關系。高耗能產業的廢棄物主要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因此節能效率的提高必然也會提高減排效率,而且節能效率提升能夠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提高企業的收益,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技術創新活動中。高昂的減排成本和有效的減排政策能夠促使企業通過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提高能源效率,通過技術創新手段降低排放。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共同構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如果三者協同發展將產生“1+1+1>3”的整體協同效應,最終促進高耗能產業的良性發展。

2系統序參量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考慮指標的科學性與實用性、系統性與層次性、共性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構建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三個子系統,用這三個子系統的協同演進反映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與節能減排效率的協同,子系統下具體的序參量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在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兩大子系統的序參量值獲取過程中,節能和減排效率的測度是最核心的,而在測度的指標選取上需要考慮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為使測度更加準確可信,本文使用相對指標來衡量投入和產出:①將單位產值勞動力數量、單位產值占有資產量和單位產值能源消耗量作為投入;②產出指標中以高耗能產業各行業的單位工業產值表示期望產出 [10],以單位產值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排放總量表示非期望產出[11]。

3協同發展測度模型構建

31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計算模型

本文擬采用數據包絡方法中的SBM-DDF模型對高耗能產業的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進行測度[12]。

在構建效率測度模型時,以我國的高耗能產業作為模型中的決策單元,單一決策單元的N種投入用x表示,x=(x1,…,xN)∈R*N;M種期望產出用y表示,y=(y1,…,yM)∈R*M;K種非期望產出用b表示,b=(b1,…,bk)∈R*K;則(xt,yt,bt)表示第t時期的投入產出數據,(gx,gy,gb)為方向向量,(sxn,sym,sbk)為投入和產出達到效率前沿面的松弛變量。據此構建的高耗能產業效率測度函數為:

從圖1可知,我國六大高耗能產業的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在2003~2014年期間總體呈上升態勢。節能效率年平均增長速率最高的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均為186%;最低的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為82%。減排效率年平均增長速率最高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為245%;最低的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為64%。減排效率的年平均增長速率普遍高于節能效率,只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節能效率增長率明顯高于減排效率增長率。

42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系統有序度與協同度的測度及分析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將六大高耗能產業三個子系統的序參量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然后帶入式(8)、式(9),得到三個子系統序參量的有序度,將所得數據帶入式(10),得到六大產業以2003年為基年的2004~2014年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見表2)。

從圖2可以看出,六大高耗能產業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總體呈現明顯的提升狀態。各產業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明顯高于其他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技術創新的有序度低,與其相關的協同度也因此較低,也直接影響復合系統整體的協同度。從圖2(d)、圖2(e)和圖2(f)中可以看出,三個產業在最近年份均出現協同度下降的情況。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比較明顯,主要原因在于三個子系統的有序度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節能效率在2014年降低最為明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三個子系統的有序度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明顯的是技術創新子系統。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下降程度最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其節能和減排效率兩個子系統的有序度持續增長,但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出現明顯降低,所以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協同度均出現下降。因此,各產業應當在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發展的過程中,努力提高技術創新水平,只有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協同發展才能夠長久有效地實現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同屬高耗能產業,但各產業協同度出現波動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改進。

六大高耗能產業三個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對比結果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我六大高耗能產業從2004~2014年整體來看,雖然各高耗能產業之間的協同度差異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各產業協同度的變化形式卻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協同度處于穩定上升狀態的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其次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但是其在2014年協同度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是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降低,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2014年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萎縮,其相應的利潤也出現下滑,因此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也相應減少,導致整體技術創新能力出現降低,整個系統的協同度也降低。存在較大波動的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這兩個產業在2010年協同度均出現明顯的下降,主要原因是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出現明顯降低造成的,而技術創新子系統的有序度降低是由于未獲得穩定的資金投入而導致研發投入降低,同時相對產出也降低導致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協同度在2014年均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前者是節能效率子系統有序度降低導致的,導致這一降低的原因主要是2014年能源價格降低,而該產業在六大產業中屬于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產業,因此其對能源價格的敏感性最強,能源價格的降低導致其節能效率的降低;后者是技術創新子系統和減排效率子系統的有序度降低導致的,從2004~2014年總體來看,該產業的減排效率子系統的有序度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發現,該產業在六大產業中屬于規模最小的產業,且其單位產值三廢排放最低,因此受到的監管不夠嚴格,企業排放的隨意性比較強,當企業遇到經濟環境比較差時,會通過降低減排效率來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

5結論與啟示

基于協同學理論,構建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與節能效率、減排效率系統協同度模型,對我國六大高耗能產業2004~2014年技術創新與節能減排效率協同發展進行測度,得到如下結論:①六大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發展水平總體均呈現上升的趨勢。②各產業的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子系統的協同度要明顯高于其他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③各產業協同度的變化情況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發展趨勢呈平穩上升狀態的產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以及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總體趨勢呈上升但有一定波動的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兩個產業協同度在2014年出現比較明顯的下降;發展趨勢不太穩定的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這兩個產業協同度在2010年出現十分明顯的下降。④六大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節能效率、減排效率協同發展水平受各自產業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子系統的共同影響,任何一個子系統的有序度波動都會影響整體的協同程度。⑤各產業協同度出現波動的原因有一定的差異,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決。

研究結果表明,高耗能產業技術創新、節能效率和減排效率三個子系統要實現協同發展,要以各子系統的有序發展為前提,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影響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度。各高耗能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低,使得與之相關的子系統間的協同度都較低,國家應當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避免因研發投入不足影響技術創新子系統發展,進而影響該產業節能減排效率的提高。各高耗能產業協同度出現波動的原因各自不同,如果是節能效率過低導致的,則一方面要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節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生產管理,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避免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由于管理問題導致節能效率降低,影響節能效率子系統的發展;如果是減排效率的原因,需要加強減排效率子系統的發展。減排會導致企業費用增加、利潤減少,企業缺乏減排動力,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加強監管和懲治力度,促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手段進行減排,在監管過程中不能因某些產業規模小或排污量較低而放松監管。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發現各自的短板,進而補足短板,保持各子系統的均衡發展,不能顧此失彼,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整個系統的發展,最終實現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江珂.中國環境規制對FDI行業份額的影響分析――基于中國20個污染密集型行業的面板數據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1,30(6):139-146.

[2]蔡寧,叢雅靜,李卓. 技術創新與工業節能減排效率――基于SBM-DDF方法和面板數據模型的區域差異研究[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4(6):57-70.

[3]顧阿倫,史宵鳴,汪瀾,等. 中國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潛力與成本分析[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8):16-21.

[4]汪克亮,楊寶臣,楊力. 基于環境效應的中國能源效率與節能減排潛力分析[J]. 管理評論,2012(8):40-50.

[5]何小鋼,張耀輝. 技術進步、節能減排與發展方式轉型――基于中國工業36個行業的實證考察[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3):19-33.

[6]趙建安,金千致,魏丹青. 我國主要工業部門技術節能減排的潛力及實現途徑探討[J]. 自然資源學報,2012(6):912-921.

[7]曾萍,鄧騰智,吳小節. 節能減排與技術創新:來自廣東珠三角地區企業的經驗證據[J]. 經濟體制改革,2013(1): 107-111.

[8]張金英. 低碳經濟與產業技g創新框架的構建[J]. 中國行政管理,2010(10):73-76.

[9]Haken H Synergetics. Instruction and Advanced Topics [M]. 3nd Berlin: Springer,2004.24-45.

[10]沈可挺,龔健健. 環境污染、技術進步與中國高耗能產業――基于環境全要素生產率的實證分析[J]. 中國工業經濟,2011(12): 25-34.

[11]吳桐. 高耗能產業群循環經濟發展建設中的序參量三維協同調控模型和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

[12]Fukuyama H,Weber W L. A Directional Slacks-based Measure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9,43(4): 274-289.

[13]劉瑞翔,安同良. 資源環境約束下中國經濟增長績效變化趨勢與因素分析――基于一種新型生產率指數構建與分解方法的研究[J]. 經濟研究,2012(11): 34-47.

篇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高校名單[EB/OL]. ,2013-11-21.

[7]IIE. Open Doors Data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2011-2012[EB/OL]. http:///en/Services/Project-Atlas/United-Kingdom/International-Students-In-UK,2016-04-21.

[8]IIE. Open Doors Data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y Academic Level[EB/OL]. http:///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International-Students/Academic-Level/2010-12-19,2011/12.

[9][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碩士及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含內地與港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名單[EB/OL]. http:///index.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1,2013-10-31.

篇6

一、論壇建設背景及理論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如何提升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含本、碩、博和留學生)以英語為工具進行專業學習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如何培養一批有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國際化教育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已然成為新的形勢下學界所要解決的問題。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為這一新命題的解答提供了新的視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重要分支認知靈活性理論被廣泛地用于指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實踐。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實現的。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元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近年來,校際大學生英語論壇在各重點院校蓬勃發展。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連續四年成功舉辦“醫學人文英語論壇”,在學界引起了轟動,有力地推動了學術英語改革實踐的進程。

二、論壇介紹

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是一個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完全由學生組織、管理和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發表學科前沿趨勢、表達專業思想、交流不同學科信息、展示自我、發展語言能力、接觸、了解社會和學習統籌管理能力的實踐平臺。通過讓學生自主承辦、參與國際科技論壇,邀請留學生和校外學生就共同關注的前沿科技進行交流與探討,學生可獲得語言實踐和能力展示的機會,也搭建起一個培養創新型國際技術人才的窗口平臺。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是基于“以應用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托、以演練為手段”的一門實踐課程。作為論壇建立的第一步,我們為2011級多學科背景口譯班開設《國際學術交流英語與國際會議實務》,教授包括英文摘要寫作、英語論文撰寫、學術英語口頭陳述(Academic Oral Presentation)等的國際學術交流英語和包括國際會議組織流程、國際會務交流、國際會務信函寫作、國際會務致辭與演講等的國際會務英語。學生在修讀完這門課程之后,利用所學的國際會務知識及語言技能,按照標準國際會議流程,自主打造一臺“卓越大學生英語論壇”,并在論壇結束之后進行反思寫作(Reflective Writing)。論壇的建設與組織完全由學生承擔,教師對學生組織及參與論壇事務的整個過程作觀察和評判,并在論壇組織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作介入式的監控。針對論壇事務組織、參與和會后總結的同學間互評(Peer Evaluation)及教師評語作為對此課程的最終評價。

三、論壇特點

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是集學術性和社會性為一體的實踐課程。它的創新之處體現在:

1.實習式的課程教學模式――學習即實踐;實踐即學習。論壇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學習情景和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學生應用在課堂上所學的國際學術交流及會務英語,向全校學生(含本、碩、博及留學生)發步論壇事務公告;制作論壇手冊和宣傳影視、文本資料;征集及篩選稿件;公布與會嘉賓和宣講人名單;撰寫主持人發言稿和大會發言人背景介紹;制作論文海報;編寫與新聞稿以及參與大會發言、問答環節等。真實、海量的會務交流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操練語言的場景和展示才華的機會。學生也通過真實、具體的會務操辦深刻理解課程內容。

2.探究式的社會實踐――實踐了解社會;實踐指導學習。“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建設的始終都會涉及到不同層面的社會性工作:聯系與會專家、領導;聯系贊助方;聯系各高校學聯輔助宣傳;制做工作證、簽名墻、條幅及采購茶歇物資等。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社會現狀、洞察社會需求,通過社會實踐發現自身不足,從而明確今后學習方向及目標。

3.前瞻性的學術交流和多方位的才華展示。具有校園文化品牌意義的“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以年會的形式長期舉辦,每屆論壇將以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關注的科技領域為主題。論壇鼓勵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學生對熱點科技前沿和趨勢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鼓勵學生創新性地表達專業思想。除了學術層面的思想碰撞之外,制作論壇開場視頻、宣傳海報以及設計會標等創造性事務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展示設計才華和創造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本創新性英語實踐課程采用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分四步實施方案:第一,開設《國際學術交流英語與國際會議實務》課程及專題講座,教授國際會議組織流程,培養學生以英語為工具進行專業學習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第二,協助、監控學生組織、承辦論壇,落實論壇每個階段的監管工作。第三,舉辦論壇。第四,反思論壇舉辦的得失,總結此實踐課程的教學成果及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大學生英語科技論壇能成為一個語言交流的平臺、思想碰撞的園地、才華展現的舞臺和能力提高的集訓地。論壇創新性地促進了不同區域、不同高校之間的學生的學術交流,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也鍛煉了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和其他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a(3):3-12.

篇7

一、處理好教育系與學院,與兄弟院系之間的關系。

系級學生會工作一部分就是配合學院的工作,在學校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沿著學校主體路線進行開展。只有各個院系工作有序豐富的開展,學校工作的開展才得以平穩有序。作為學生會主席就應該引導和監督系學生會工作的同時積極響應學院下發號召的工作。

同樣各個院系是學校這個大集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院系的分團委學生會積極籌劃組織工作,就是為了將學院工作做得更好,同時豐富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共同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加強與兄弟院系之間的合作與溝通,減少摩擦,增進友誼。每年因為一些競技比賽類的活動,各院系之間難免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摩擦,弄得很不愉快,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校園開展的所有競賽形式的活動,諸如廣播操,運動會,都是為了豐富我們大學生課余生活,提高自身精神面貌與身體素質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正確對待處理這些問題。面對系與系之間的的小摩擦,認清輕重緩急不可著急上火,但也絕不受氣,該是什么就是什么。

二、處理系內各個年級之間的關系。

作為學生會主席就應該協調好系內各個年級學生之間的關系,保證各個年級學生的學生工作的開展符合系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同時應對各個年級保證足夠的自我發展空間,鼓勵年級特色的建立。同時保證各個年級之間的團結、合作、良性競爭的局面對一個系的工作又至關重要,發言稿《學生會主席競選稿》。學生會主席更多的時間不是用在具體事情的操作上,而是利益的平衡和矛盾的調解和整個院系局面的宏觀調控。

三、處理好與教育系各級領導之間的關系。

作為學生會主席就應該發揮與領導老師交流多更深刻的了解系領導出臺相關政策,相應活動的真正用意,為系政策在同學中間做充分的輿-論宣傳和解釋。同時應該把同學的心聲及時、準確、有效的傳遞給系領導老師,以提高系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

四、處理好學生會和分團委的工作關系。

學生會和分團委猶如一個系學生工作的兩翼,各自扮演著相互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兩者和-諧相處才能保證院系工作的有效開展,而學生會和分團委由于利益的分配制度和工作制度的不健全,在很多方面都存有不同意見,嚴重的甚至轉化成矛盾。這樣就影響了系整體工作的有效開展。根據去年我在分團委實踐部所看到的,學生會與分團委的工作是各不相同而又緊密聯系的,工作的重心不同,但是是互相補充互相支持的。因而,如果我當選學生會主席我將與領導老師,主席團成員充分商議,確定一套更加完善的利益分配和工作流程制度。同時應加強學生干部的思想和覺悟水平的引導和提高,樹立為同學服務的意識,更好的處理兩個部門之間的關系。

五、處理好學生會主席和下屬部門之間的關系。

要保證學生會內部團結、高效的工作,必須處理好學生會主席和下屬部門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保證下屬部門在學生會的總體指導下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給予各個部門足夠的自我發展空間,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時刻認識到,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仍舊是朋友之間的關系,但是在工作中,要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各部門要認真高效的完成下發的任務,并且進一步開展自己部門的特色活動,互相支持,幫助。

另外對學生會內部建設提出以下設想。

首先是“學風建設”。我們必須始終要牢記學習才是學生的第一要務,要以“學風建設”為一切活動的中心不動搖,面對早自習遲到,曠到率提高的問題,已經通報率提高的問題,一定要改善,要建設優良的學習風氣與學習環境。對學生干部更要要求提高自身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配合學校、學院學風建設各項工作,落實各項舉措,為建設教育系良好學風做出學生會應有的貢獻。此外還可調動各部門開展面向系甚至全校的專業競賽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定期舉行考研交流會,開展學術講座,并且整查學生逃課、曠課等相關工作,并以嚴抓、敢抓的態度,嚴整學風,強化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篇8

一、高中英語選修課堂有效性的現狀和成因分析

在新課程“對話”理念的倡導下,在高中英語選修課堂中,文本與教師、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了。但在這種“熱鬧”的課堂上,教師的“觸角”伸向了何方,我們到底遺失了什么……

1.異常英語選修課堂的現狀

為了研究本校學生對高中英語選修課程的切身感受如何,筆者在對高一年級學生,采用調查問卷形式抽取六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卷300份,經電腦統計得出如下結論。

調查1:你所選修的英語課堂,老師操作的方式

講座式:16.02%;講授式(以PPT播放):43.62%,朗讀感悟式:9.2%;

外教口語教學:4.75%;影片鑒賞:26.41%。

由此數據可以看出現在的課堂教學的操作方式五花八門,看似豐富多彩,但細細推敲還是以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甚至個別的選修課根本沒有章法,組織混亂、管理松散、應付了事,僅僅停留于表層的“形”。

調查2:課程資源的開發?

在教師開發課程的時候,老師:A.注意挖掘學生群體動力資源,B.注重學生個體經驗參與,C.巧用多媒體平臺,D.必修教材知識落實,E.結合當地的鄉土文化,F.結合校本實際現狀。

通過上面的調查可發現:絕大部分老師長期習慣于傳統的書本知識落實模式,注重開發教材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遵循“教學大綱”,執行“教學計劃”,教授“教科書”。但現在看來,這種觀念不能適應英語教育改革和發展,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素質的要求,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廣泛而豐富多樣的需要。同時對身邊的生活關注太少(僅僅0.12%),這勢必造成學生學習的審美疲勞。另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較少,這樣勢必造成學生的“高原反應”、“水土不服”。

2.異常英語選修課堂的成因分析

(1)機和情感的異常

英語選修課程開發、開設到底為了什么?如果只是把選修課定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那么將注定其不被重視。恰恰如此,教師最初是想豐富課堂內容,但沒有遵循“適度”原則,沒有在一定程度上運用教學輔助手段,橫向展開的廣度和縱向挖掘的深度,以及難度與高度,這些因素都被儉省化了,直接影響了選修課的效度和課堂教學的效度。

(2)預設和生成的矛盾

生成性的選修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但生成是多維度的遷移。有效的生成不限于停留在知識擴展的層面,它應滲透到情感、能力、價值觀等各層面,從多個角度有側重點地選擇拓展的內容和形式。同時,課堂是由學生、教材、環境等組成的動態系統,主體是富有個性的學生。學生可隨時生成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有效的生成必須是適應這種課堂狀態,實時而動。但教師備課時早已把程序鎖死,上課時又依路徑而行,自然背道而馳。

(3)教學方法方式及觀念滯后

教師填鴨式的英語課堂教學,或者知識拓展的要求和必要性失當,或者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案的實施偏離學生實際等情況,都會引起學生對“外來語”產生異常的心態。因此,我們應充分注意到“高中英語課程應聯系學生生活,加強英語實踐,溝通古今中外,面向未來世界,應以專門性和綜合性、邊緣性相結合的學習內容,向學生展示層次多樣的英語課程圖景,提供豐富的英語營養和多向度發展的途徑,也給英語課程自身增添生長活力”的理念,尋求高中英語選修課對話教學新策略,為此,高效的“對話教學”就應運而生。

二、高中英語選修課堂對話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索

通過兩年的努力,筆者主要以對話教學的方式在三維目標互動中探索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將較成熟的方案闡述如下,旨在操作層面上真正起作用。

1. 以對話教學架起必修與選修文本之間的橋梁

為了改變目前選修課教學中的“兩極化”現象嚴重,缺乏“必修與選修的交流”的局面,筆者所著的四個專題的內容,均是對照高中新課程標準,對重要內容及能力要求的拓展。

【案例一】

人教版必修教材Book3 Unit5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Book5 Unit2 “Sightseeing in London”,大多通過游記進行景物的描寫,于是筆者做了如下的操作:

①摘取一些典型的詞和句型:

景物描寫的詞:be famous for, build, peaceful, combine;

典型的句式:If you can experience...,you can walk...,...is built in the form of...

②提議學生以導游的身份Introduce Wuzhen,由于課前已先有了分組分工任務,課堂內學生的熱情迅速高漲:

Student1:My family live in Wu Zhen,so it is best to allow me to introduce it. Wuzhen is famous for “Shuige”,which is one of the features in architecture.“Shuige”is built in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which combines nature and architecture in harmony.

Student2:If you want to experience ancient Wuzhen, you can walk on the stone roads which see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admiring the peaceful scenery of this ancient riverside town.

同學們出色的表現,引發了筆者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實性思考和即興感慨:

Teacher:What makes me sad most is that some people neglect this phenomenon.

Serious thoughts should be given to what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brings to us. Is it the time for our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substance civilization to die out? Isn’t it the time for us to reach out our helping hand?(這些都讓我們心痛,也讓我們反省:現代文明,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難道就是古代文明的消逝和物質文明的開始嗎?我們是真的無能為力,還是不愿傾注自己愛惜的心?)

2.以對話教學撞擊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火花

針對諸多選修課堂一味突出美化西方文化,忽略東方文化,缺乏“文化交流”的現象,筆者覺得在分析中外文化差異時,英語老師不宜宣揚“崇洋”,引導學生加深對文化的傳承意識和國際視野更為重要。

【案例二】

教材Book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節日和采取的慶祝習俗,其中有大家熟知的萬圣節: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when they can dress up and go to their neighbours’ homes to ask for sweets.If the neighbours do not give any sweets,the children might play a trick on then.感恩節:In European ountries,people will usually decorate churches and town halls with flowers and fruit,and will get together to have meals.Some people might win awards for their farm produce,like the biggest watermelon or the most handsome rooster.

在以上的這個教學嘗試中,筆者沒有強硬的灌輸,沒有聲嘶力竭的口號,在近乎“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精練的對話引導中,完成對人物從感受到感悟的深化過程,而同學們則在饒有興趣地觀察、分析四則相關材料過程中,縮短了與歷史為人之間的距離,進行著與偉人平凡生活和心靈的交流,在思維的促動中實現了情感的共鳴。

三、高中英語選修課堂實施對話教學的策略探究

美國教育家彼德?克來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課堂對話是學生彰顯生命個性的過程,是學生回歸文本、感悟語言魅力的過程,更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內化情感、引發體驗、碰撞思想、生成語言的過程。對話以其開放性、實踐性、探究性、體驗性、多元性、差異性、趣味性、啟發性的優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

1.實施形式

對話教學如何進行沒有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根據具體的內容確定靈活多變的方式來完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可采用如下兩種形式:獨立完成,協作完成。這種形式適合思維難度較大、研究方向多元、研究范圍寬泛的選題。首先在教師或科代表的協助下匯總選題,將選擇同一選題的學生分成2人~4人規模的協作小組,然后同一小組的同學集中進行選題論證,在研究方向、研究內容、研究范圍等方面達成共識,并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特長明確分工,之后各小組成員按照預定目標進行獨立探究,然后在組長的組織下將各自的研究所得在組內進行交流、探討,最后由事先推選的記錄員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形式多樣的對話成果。

2.成果的展現形式

對話教學最終的成果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方式、學生不同的習慣來靈活確定。總結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有如下幾種形式可供教師在拓展過程中參考:小論文、發言稿、討論記錄、卡片摘錄、課外活動、文曲共賞等。

3.實施原則

(1)把握“尺度”

符合英語教學的三維目標,符合學生的學情。面對當下文化多元化的融合,我們應洗去鉛華,蕩去浮華,探究課堂對話教學專業發展的新模式,在創新中把握“度”。

(2)講究“重心”

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教師在教學重點處落實補充和探究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拉近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徹,聽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有效地強化教和學的效果。

(3)注意“情趣”

明代學者王陽明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悅,則其進而不能已。”英語課堂要激活雙方互動的情感共鳴點,實現心靈的交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節英語選修課能否更好地發揮“人文關懷”的功能,觸摸到“心靈”?怎樣的英語教育能夠將一時的“感觸”內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怎樣的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怎樣的英語教育才能幫助學生發展成為積極、正直、對社會負責的世界公民,這些問題的“屬性”均是“引導學生”。成功地以對話引導學生學習,學會交流,是課程改革中每一位英語教師理應負起的歷史重任和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

篇9

2014“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工程日前在京啟動。據悉,該工程有望讓全國1.2億名小學生接受網絡安全教育。“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工程是2013年由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發起、360公司承辦的校園安全教育公益項目。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啟用

教育部近日通知,部署各地從2014年1月10日起,使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試運行辦理跨省轉學等日常學籍管理業務,省內轉學也按此辦理。學生轉學僅需向轉入學校提出申請,其它流程均在網上進行。

蘇州中小學校長職級“四級六等”

蘇州市教育局今年將在市教育局直屬中小學校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職級分為“四級六等”,即特級、高級(含一等、二等)、中級(含一等、二等)、初級。教育局力圖通過這一制度完善校長考核管理,為校長的任用、考核、獎懲、晉升、待遇提供依據和管理標準。

廣東縮短學制惹爭議

近日,廣東政協委員黃艷儒提交提案,建議將現行小學到高中的12年學制縮短為9年。他認為整體學制太長導致學生畢業太晚,造成適應社會慢、婚育壓力大等諸多不便;縮短學制有利于學生更早地規劃人生。此舉引起各方爭議。

陜西首個安全體驗教室落成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安全教育工程西安市安全體驗教室日前落成,該安全體驗教室是讓孩子們通過有趣、互動的方式學到終生受益的安全知識,并通過對孩子們進行系統性的安全教育,為孩子們的生命和健康增加保障。

重慶探索取消中考聯招

重慶市2014年教育工作會近日召開,會議指出重慶將全面啟動教育改革,將適時取消“中考聯招”,研究直屬普高指標到校的辦法,嚴格執行高中“三限”政策,探索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素質綜合評價工作,為高考“三合一”改革創造條件。

重慶南開中學去年考了四十幾個清華北大,二十八個香港一流大學。校長在新生家長動員會上提出了四個觀點:第一,所有南開的學生都必須保持強健的體魄,雖然霍金坐在輪椅上可以服務人類,但遠遠比不上可以用自己的雙腿丈量世界來得痛快。第二,每個人都要努力成為精神貴族。第三,要為“人人生而平等”奉獻自己的力量。第四,只要你能用誠實和汗水換取報酬,你就配稱南開校友。

——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李大圣,最近在四川大學舉行的“川大論教”教師研修發展會上提到這樣一段話。

一進校門心驚肉跳,二位主任按時來到,三頓校飯吃得煩惱,四面圍墻插翅難逃,五名保安面帶狂傲,六天一到爬起就跑,七節正課節節難熬,八門功課門門重要,九個老師一一強調,實(十)在不行回家改造。

——摘選自某校長(要求匿名)

開學典禮發言稿

“錢學森之問”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

——復旦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全國政協常委葛劍雄近日在齊魯大講壇發表演講時指出:教育需要社會提供發展空間,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多是社會問題。

說教教不出一個高情商的學生來,必須讓學生去體驗、參與。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校長蔡曉東,在接受采訪被問及學生的情商培訓時表示,情商對于學生的成長很重要,但只有在人與人的交流活動中的情商培養才是有意義的。

有些招生辦公室一手遮天,最容易出現高考“黑幕”的問題。

——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廣西南寧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南科大運用考分指標加上群眾式集體監督的招考制度,可以避免一般高校招生辦公室獨攬大權、暗箱操作的問題。

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東西!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季羨林曾在《清華園日記》里寫過以上一段話;且據稱,在文集整理時,相關人員曾征求季羨林意見,是否摘錄這段不那么“高雅”的日記,季羨林給出了“一字不改”的建議,更顯示出大師的做人境界。

中小學教師編制應該更新了。

——武漢市政協委員譚藝琴認為,武漢2003年制定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已經越來越不符合教學需求。她指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試點學校、年級數和班級數不斷增加,但老師卻還是原來的數量。”

2013年我不是一個讀書人,很慚愧地告訴大家,這一年我幾乎沒讀一本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這樣說。這位得獎后一直“火”到現在的作家無奈地表示,他去年到處開會、演講,“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坐回書桌前很難”。

都有一座“逸夫樓”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這位影響了世界華人的娛樂大亨和慈善家,以107歲的高齡走完一生,引發各界華人追思哀悼,其中多為曾受惠于他教育援助的、如今的或“當年的”學子。

教育部資料顯示,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捐款與項目單位資金相配套,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涉及內地31個省份。有網友在百度地圖上搜索“逸夫樓”,發現相關建筑有近3萬座,密密麻麻,遍及大半個中國。

在中國,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常常可以找到一個不變的共同點——他們曾就讀的某所小學、中學或者高校里都有一座“逸夫樓”。“逸夫樓”就像人們心中的一個青春圖騰,隱藏著成長和記憶。

然而在一片感慨贊嘆聲之中,也不乏異樣的聲音,有人指出逸夫樓并非完全由邵逸夫出資建造,他只是提供了“冠名費”,即“花錢買名聲”,逸夫樓真正的最大出資者其實是政府和學校。

學校“冠名樓”到底是怎樣一種資金構成和操作流程?

20世紀90年代,高校冠名吸納助學資金出現第一波熱潮,當時大學就業由分配改為自主就業,高校管理也開始打破行業部門界線,教育產業化思想初現端倪。但為加強管理,學校的冠名權都需要教育部門審批。在1997年,國家教委還專門下發通知,原則上不允許以企業或個人名字冠名,特殊情況要報經上級部門批準。但教育改革很快沖破了這些“禁令”。1999年,高等教育法正式實施,學校辦學主體地位得到確認,部分行政審批被取消。到了2004年,國務院又取消了一批行政許可權,其中就包括對于學校校舍和教室命名的審批權。

從此,冠名捐贈學校便由學校自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來具體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十四條規定:“捐贈人對于捐贈的公益事業工程項目可以留名紀念;捐贈人單獨捐贈的工程項目或者主要由捐贈人出資興建的工程項目,可以由捐贈人提出工程項目的名稱,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

雖然法律陳述是指“捐贈人單獨捐贈的工程項目或者主要由捐贈人出資興建的工程項目”,捐贈人有冠名權,但是在逸夫樓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情況卻并非如此。

據某校知情者透露,邵逸夫曾經向學校捐贈500萬元用以建設一座逸夫樓,由于邵逸夫及逸夫樓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學校和當地政府自然對這一項目十分重視,立刻開始籌劃動工,并且為了讓最后建成的逸夫樓不失同類水準,學校和當地政府可謂盡心竭力。但最后逸夫樓建成卻花了近2000萬元,除了邵逸夫捐助的500萬元,剩下的一千多萬元只能由學校和當地政府承擔。

這并非個案,另有一學校學生透露,他們學校的一座逸夫樓造價10.8億元,其中邵逸夫只出資800萬元。

眾說紛紜,是非難斷,但僅從客觀效果來看,邵逸夫47.5億港元的巨額投資,最終建成的6013個教學項目、3萬座逸夫樓,對于一向貧窮局促的中國教育來說總是一件好事。

一個鄉村教師的《追憶似水年華》

“這是中國鄉村版的《追憶似水年華》。作者用親身經歷和遭遇,展示了1958~1980年間武陵山區一個民辦教師的心路歷程,是中國鄉村教育的縮影。”

2013年成為過去,一年一度的文化盤點成為媒體熱點,一本《雨打芭蕉:一個鄉村民辦教師的回憶錄(1958~1980)》進入了不少年度榜單,獲得了評論界及讀者的熱評。而這本書的作者——71歲的恩施退休教師吳國韜,提及此事便哈哈大笑:“沒想到這書會有這樣大的影響。”

“1961年5月6日,我離開恩施高中,踏上芭蕉侗族鄉的道路。此后,我一直生活、勞動、學習、工作在芭蕉這塊土地上。在這19年中,有16年的時間都是當民辦教師。我講芭蕉的故事,其實大多講的是一個芭蕉民辦教師的故事。”

吳國韜寫那時候的農村教師,由衷地想讓孩子們多學點知識,使他們能夠認字、看書、有文化,能打算盤、學技術。書中寫道:“學生中,有一個男生,站在那里,比其他學生要高,讓他背書,卻直翻白眼,似乎好蠢,好笨,也因此被有的同學笑話。但是,一次走訪,到了他家,看見他在編撮箕,編得非常漂亮,這使我十分詫異。當我稱贊他心靈手巧時,他的父親拿出他編的一個小背簍來。這一下使我的眼睛亮了——原來他是這樣一個有才藝的娃!”

吳國韜說,2010年,自己突然就有了寫書的想法:“就是想讓后人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怎么走過來的?農村教育是怎么走過來的?”

《新京報》曾經這樣評價《雨打芭蕉》:“此前,尚沒有一本書能如此客觀詳盡地記錄中國20世紀60~80年代的鄉村教育,書里有許多當年的教育現場實景記錄,那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跟現在的教育方法理念相比,有不少是值得當下的教育界反思甚至借鑒的內容。”

北京東城區學校抱團組優質聯盟破“小升初”難題

以品牌校為龍頭,捆綁一個或幾個鄰近學校組成九年一貫制聯盟學校——北京市東城區率先做出舉措,計劃于2014年以九年一貫制實驗、深度聯盟校、建優質資源帶等措施破解日漸突出的“小升初”難題。

據東城區教委主任馮洪榮介紹,該區將通過兩種方式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其一,品牌初中校聯合普通小學組建九年一貫校,這意味著2014年9月入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6年后將全部直升到對口的優質初中;其二,優質品牌小學上延3年增設初中形成九年一貫校。

東城區今年計劃建立的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聯盟)分別是:171中學—青年湖小學;史家小學—曙光小學—二中分校—55中;166中學—校尉小學;文匯中學—文匯小學;東直門中學—雍和宮小學;五中分校—方家小學;廣渠門中學—龍潭中學—花市小學。

舉例:小李2014年9月入讀青年湖小學,由于該小學與同學區的171中學構建九年一貫制學校,2020年9月,小李畢業后可以直升171中學初中部。

通過這樣的調控,家長無需在小學階段擠破頭往優質小學沖,即便就讀普通校依舊可以直升優質中學。

此次改革的亮點無疑是優質資源帶的打造,其實質是品牌校為龍頭,捆綁周邊兩個臨近學校,形成一個優質資源帶。資源帶上的學校,將在招生、師資配置、課程設置、質量評價上逐步一體化。“形象地說,就像一個連通器,學生可以在普通校讀低年級,然后‘走讀’到優質小學的高年級。”

今年東城區將建設4條優質資源帶,涉及11校次。具體是:和平里四小—和平里二小—東師附小;燈市口小學—燈市口小學低部—北池子小學—東高房小學;府學小學—府學小學低年級部—美術館后街小學—什錦花園小學;史家小學—史家小學低年級部—遂安伯小學。

2014年東城區還將建立14對深度聯盟校,包括:分司廳小學—北鑼鼓巷小學;史家小學—史家分校;廣渠門中學—龍潭中學等。深度聯盟校將推行大年級組制,在這里學生和教師將實行雙向流動。

東城區這一教育改制,本質上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一次擴散和延伸,但愿能成為化解我國教育不均衡頑疾的一劑良藥。

浙江高中要取消班級?

從幼兒園到中學,中國的孩子會換一個個教室,但入學時編的班,會跟著自己起碼3年以上。班級成為我國教育的一個基本單元,學校里的知識傳授、活動組織都在班級這個小小陣地上開展。也許沒有人能想象如果取消了班級,教育該如何進行。班級是我國教育的一個基本單元,而浙江教育界近日透出風聲,將在今年高中取消班級。

無風不起浪,浙江高中真的會取消班級嗎?浙江教育界到底有何教改動作?瞬間引發各地教育人關注和猜測。

4所高中已在試點走班教學勢在必行

最近,浙江一位老師曾在微信朋友圈說:一次課題結題會上,杭州市教研所透露,浙江要推行“無班級管理試點”。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但愿“無班級管理”給孩子們帶來個性解放的春天。

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一位負責人稱,所謂“無班級管理試點”在高中階段其實是“必修課走班教學試點”,目前全省高中選修課已經開始自主選課、走班教學,現在試點的是必修課。

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將幾十位學生編入一個班級,每天學習同樣的課程,做同樣的作業,考同樣的試卷,用同一個標準評價學習。走班教學就是要打破這個傳統,允許學生在選修科目中有不同的選擇,按不同科目到不同教室上課,組成新的教學班級。

據教育廳基教處透露,2013年全省已有4所高中(杭州綠城育華學校、浙師大附中、青田中學、義烏中學)自發成為必修課走班試點;2014年,教育廳準備將試點擴大到11所高中,這些學校包括浙師大附中、杭州二中、杭師大附中、杭州綠城育華學校、鄞州中學、溫州中學、嘉興一中、春暉中學、義烏中學、天臺中學、青田中學。

“浙師大附中高一年級,部分試點必修課分層走班教學,部分按老辦法教學,哪種更適合學生,未來會更明確。”

那么在部分高中試點之后,未來會進一步推廣嗎?

教育廳副廳長韓平曾表示,必修課分層走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但要謹慎、穩妥,各個學校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

走班制度改革 靈感源自歐美

浙江深化高中新課改時,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在很多場合經常提到一個詞:“選擇權”——把更多的課程選擇權交給學生,更多的課程開發選擇權交給教師,更多的課程設置選擇權交給學校。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主動學習能力。

這個“選擇權”的直觀刺激來自一次出國考察。幾年前,劉希平帶領寧波、溫州、金華等地的教育局長到芬蘭考察基礎教育改革,走訪到一所只有20多名教師、200多名學生的中學,發現這所學校每學期開設了200多門課程,劉希平和幾名教育局長大為震驚。這么小的學校,開出了這么多課程,相比之下,我們中學開設的課程實在太少了,學生幾乎沒有選擇課程的自由。

后來,浙江高中校長、老師和教育研究部門等相繼去歐美等國家考察。當地的教育理念和授課方式,在浙江教育人身上留下了痕跡。采訪中,教育部門和學校都不諱言選課走班里有歐美高中教育的影子。

曾到芬蘭考察的程老師回憶說:“芬蘭的學校,為每個高中生配套了很多服務,學生剛進高中會發到一本《學生選課指導手冊》,高二、高三的老生會給高一新生當學生顧問,這個當顧問的經歷可以折算成學分;學生根據選課組成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由指導員負責。”

“每個學校還有一個總的學生顧問,地位比較高,辦公室就在校長辦公室旁邊,負責解答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學校管理、課程教學、學生學習情況有著全面的了解。芬蘭高中基本沒幾個行政管理人員,大多就一個校長、一個校醫、一個學生顧問。”

“目前我們的必修課選課,還有年級劃分,在芬蘭已經完全沒有班主任,也沒有年級之分了。”

“新生入學一開始就沒有固定的班級,學生被分為25個人左右的不同學習小組,每組有指定的指導員。指導員類似我們的班主任,一個老師負責幾十個學生,管學生的日常事務,組織例會,向學生傳達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集體活動等。”

推行“無班級授課制”以后,芬蘭所有的高中教師都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并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目前浙江高中教師達到這個硬件條件的不少,這也是必修課走班推行的一個保障。

雖然“走班教學”在中國教育界并非首例,如北京十一中學就早已實行并運行良好,但像浙江這樣在多所高中同時大規模推行仍算“先行者”,而教育改革正是需要這樣的勇氣和力量,我們也期待浙江教育走班改革的成功能夠為中國教育開辟出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閔行區:校園醫生來了

身心健康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基礎,而由于我國教育資源短缺,生多師少,老師對學生們的關懷照顧往往力不從心,在專業方面也常常捉襟見肘,對此上海閔行區推行了“醫生進校園”機制,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找來了一個個“貼心衛士”。

截至目前,閔行區共有383所中小學、幼兒園納入“醫生進校園”范疇,19.8萬余名學生、兒童擁有屬于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

楊薛芳和胡杰是閔行區華漕學校的校園醫生,楊薛芳是醫院病房負責人,在醫療救治方面經驗豐富。醫教結合之前的常見病檢測,只是對體檢后有問題的個體和群體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家長。自從有了校園醫生后,健康體檢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干預建議,如對健康體檢中發現的有營養不良、貧血、肥胖、視力不良、肢體發育異常、心臟雜音等情況的學生,逐一分析原因,對家長給出實用性指導。更難能可貴的是,能做到定期跟蹤隨訪,對每一名肥胖、營養不良學生進行干預后的效果評價。

校園醫生還會利用學生午間休息的時間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交流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是否也符合健康標準。校園醫生的名片被發放到每一位學生手中,讓他們也成為家庭醫生,方便忙于上班的家長有問題可以直接與校園醫生取得聯系。

華漕學校還和社區一起,將真實的青春期教育制作成了微電影《safe的花季》在學生中播放,展示他們最真實的青澀校園生活,也告訴他們如何正確度過青春發育期,微電影的播放效果遠遠超過了老師在課堂上死板的講授。

此外,校園醫生每月會抽出一天時間,用來接待全體教職員工,答疑解惑、診斷開藥。對于整天忙于教書而沒空跑醫院的老師來說,這樣的方式他們也樂于接受。

2012學年,閔行區校園醫生共進校2.5171萬人次,滿意度達99.93%,這些深受孩子、老師喜愛的健康衛士,用他們的專業和細致,用心護衛孩子們的童年。

石室中學 商標保衛戰

石室中學,垂名已久,這所具有2000多年辦學歷史的學校,起源于西漢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創建的“石室精舍”,是我國第一所由地方政府興辦的學校。如今,“石室”已成為了四川教育的標志性品牌。

也正是這樣,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石室”品牌屢受侵犯。

一些企業采取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傍名牌”,冒用“文翁”、“石室”品牌從事經營活動,一些社會機構以“石室”名義宣傳招生,注冊虛假網站,甚至惡意搶注“石室”商標等,“這些行為都侵犯了學校的合法權益,損害了石室的社會聲譽”。

面對侵權行為,石室中學早在1996年,就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了“石室”、“文翁石室”、“文翁”、“成都四中”等商標,從法律層面對其品牌進行保護。

石室中學校長田間說:“通過法律維權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不久前,石室中學旁就新開了一家洗腳房,取名為‘文翁浪’。學校發現后,就及時給該商家發去了律師函,要求其停止使用‘文翁’字樣,于是商家最后進行了更名。盡管學校一直都在積極維權,但‘石室’目前仍已被瓷磚、馬桶、餐飲等各行各業搶注了二三十項。‘石室’兩個字,作為石室中學的無形資產,如果任其被濫用、盜用下去,最后的結果,‘石室’就變成了通用名稱,2000多年傳承下來的優質品牌,就將毀于一旦。”

對于“石室”這一次被認定為省市著名商標的意義,天策商標專利事務所黨支部書記谷巖表示,作為一個非市場主體、一個公益性質的教育機構,石室中學是四川省第一家獲得著名商標認定的機構,它為所有非市場主體、公益性質的機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開拓了一條道路,這個意義遠遠超出了石室中學自己的維權。

而石室中學之所以能取得著名商標認定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在無法提供很多經濟技術指標的情況下,加強了學校歷史、品牌榮譽、行業內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材料的補充和完善,“在四川省著名商標認定委員會對石室中學的討論中,是全票通過的,這種不同于傳統的認定模式,也是省市工商行政管理的重大創新,是商標保護領域的突破”。

首師大:變質的學歷

本科宣傳實為培訓班學生

2013年12月30日,首師大針對學歷事件給出回應。校方表示,這批學生均未達到當年本科錄取線,是北京致遠東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首師大高等教育美術研究中心合作招收的職業培訓學生,致遠公司在招生上存在虛假宣傳。

根據媒體報道,2011年,約70名學生被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高等美術教育研究中心錄取,當時他們大多通過了藝術類考試二本分數線,并被承諾頒發全日制本科學歷。入學后,這批學生在大學期間遭到不公平對待:住校外公寓,不能在圖書館借書,不能擔任學生干部等。

對此,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常建勇表示,事件中所涉及學生是招收的職業培訓學生,不是通過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并按計劃被省級招生部門審批錄取的學生。這批學生是首師大高等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簡稱高美中心)與一家公司合作招收的。高美中心是一家向社會公眾提供美術類職業教育培訓服務的專業機構,其性質為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自身并不具備頒發任何性質的高等院校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的法定資格。高美中心于2011年7月21日與北京致遠東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職業培養課程班培訓協議”。協議中規定,高美中心“負責聯系課程的師資,并支付師資課酬費;負責學員的教學、教學管理、課程實施及協助乙方安排學員在校內的住宿”。公司乙方負責所有前期推廣及招生咨詢工作。

錄取通知書造假

學生小李表示,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所上的是培訓班,2011年高考錄取時,有自稱“首師大教師”的人打電話表示,首師大美術學院擴招,學生入學后為大學統招本科4年的學生。小李說:“我所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上印發著本科字樣,并有首師大美術學院和首師大高美中心的章。”對此,首師大表示,該錄取通知書中本科字樣為招生公司虛假宣傳、擅自添加。首師大美術學院不知情,首師大也不知情。學校是今年11月份通過學生反映才得知此事的。另外,通知書上美術學院公章也并非原章。

校方現場出示了統招生和涉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首師大統招錄取通知書是橫版紅色,并印有首師大招辦錄取專用章,而涉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為豎版,并不包含首師大招辦專用章。

學生獲賠

2011年該培訓班一共招收了71名學生。如果按錄取時的承諾,這批學生應在2014年畢業。首師大負責人表示,該班只是培訓班性質,因此2014年這批學生只能拿到職業培訓結業證,他們還需要參加繼續教育培訓。

校方負責人表示,對于此事件,學校和學生都是受害者。但校方從維護學校穩定、維護聲譽的大局出發,先行解決學生訴求。通過和學生的溝通,于2013年12月27日達成最終協議。這批71名學員中,有3人選擇離開高等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他們每人獲得8萬元的補貼。其余68人每人獲得7萬元補貼,學校為其提供繼續教育至2015年,他們可于2015年1月獲得正式的成人教育專科學歷。如果想拿到本科學歷,這批學生還需參加專升本考試,順利的話,將于2018年拿到成人本科學歷。

首師大強調,校方將對此事一追到底,徹底追究致遠東方公司虛假宣傳給學校帶來的經濟上、聲譽上等方面的損失。

在這一事件中,學校支付的7萬元賠償金是否足以賠償71名學生四年迷誤青春的損失?而又是誰真正該為學生們“最好的時光”埋單?除了直接違法的致遠東方公司,國家相關的法制也存在疏漏。此外學校在與公司合作時對公司操作流程缺乏監督了解,而作為學生和家長,對于違背常理的錄取通知書及入學后異于常人的特殊待遇是不是也太過“后知后覺”,如果早一點起疑查證,情況是否會樂觀許多?當然在這一切的背后,應試教育、“唯學歷論”恐怕是潛藏的罪魁,由此可見,我們的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社會過程。

北京學生放學組織活動政府出資埋單

在基礎教育界“減負令”的號召下,很多學校尤其是小學紛紛響應,從課業課時多方面減輕學生負擔,學生放學時間也大多提前到下午3點半。而這也引發了諸多問題,因為多數家長受制于工作,無法及時接學生回家,讓大量的學生滯留在學校。有的學校打著組織活動、管理學生的旗號行補課之實;而有的學校則放任各種托管班橫行,這些托管班多為私人創辦,大多沒有任何資質,學生的安全問題成為一大隱患。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市教委在日前的“北京教育地圖”會上給出了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

北京市教委將于今年上半年出臺課外活動計劃。從9月份開學起,學校可以在下午3點半至5點間組織體育、文藝、科技等興趣班或社團活動,所有活動經費由政府買單。而一些家長表示擔憂,3點半到5點這一段課外活動時間會成為補習班的溫床。對此,北京市教委表示將堅持減負政策,課外活動計劃嚴禁搞成學科競賽形式,也不會變相成為補課班。

武漢市光谷五小“正能量存折”

這里每個孩子都有一張“存折”,學習進步,助人為樂,才藝表演獲獎,甚至撿垃圾都能換取相應的虛擬幣,并在學期末找老師兌獎。

武漢市光谷五小向五、六年級400余名學生每人發放一本“五行存折”,分為“學習”、“生活”、“衛生”、“助人為樂”、“為校爭光”五大類,學生每次單科測驗90分以上獎勵5分,將地面垃圾撿到垃圾桶獎勵1到2分,幫助低年級學生打掃衛生獎勵2分,亂扔垃圾則扣除5分。當獎勵或扣罰“五行幣”時,由班主任老師在“存折”上蓋上相應的印章。

每天上午,一群學生拿著“五行存折”,排隊到政教處換回屬于自己的獎品。五年級(2)班學生付霞高興地說,自己這學期積攢了300個“五行幣”,成了班里的“土豪”,剛剛換得了一個卡通圖案的暖手寶。

“‘五行幣’創新了對學生的獎勵方式。”學校校長孔德勇表示,這學期學生的自律性明顯增強,校園環境也煥然一新。下學期,“五行存折”制度將逐步向全校各班級推行。

這一新穎有趣、擺脫了生硬說教的德育引導激勵機制,讓孩子們興致高昂地完善自己的行為和心靈,爭做“五行好少年”,而這“五行存折”也可稱作是一種教育的“正能量存折”。

城北小學:照片里的讀書人

在學校的文化墻上應該懸掛什么?

不同的學校也許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也許是學生守則,有的可能是學生光榮榜,還有的是校園安全注意事項……然而在江蘇靖江市城北小學,這里的答案就是“老師閱讀的美麗瞬間”。

在城北小學的校園里,你可以在隨處的墻上看到一張張老師們的“專屬閱讀照片”。陽光下的青綠草坪上,朱老師身穿一件紅色衣服,頭發扎成一個簡潔的馬尾,她手捧一本名為“清歡”的書,面帶微笑……這是眾多照片中的一張,照片的旁邊還有朱老師的閱讀心語:“書籍,生命的能量;書房,生命的禪堂。”

原來,城北小學開展了“讀幸福書籍,做最美教師”專題活動,引領教師讀書,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凈化教師心靈。學校不僅“制定讀書制度”,從讀書隊伍、閱讀書目、閱讀時間、讀書沙龍、成果展示、激勵措施等十個方面促進老師閱讀,還制作“教師閱讀照片墻”,定格教師的最美瞬間。學校邀請攝像師為全校教師拍攝讀書藝術照,懸掛在學校各處走廊墻壁上。

讀書的老師最美,自從讀書藝術照懸掛上墻后,欣賞的學生絡繹不絕,來訪的貴賓、家長也贊嘆不已,照片墻漸漸成了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老師們的閱讀積極性也被激發,一個個都踴躍參加學校各種讀書活動,還常常發表讀書心得、向學生推薦好書。

照片里的讀書人,像一種文化的召喚,飄蕩在校園,飄蕩在孩子們眼中,也飄蕩在老師們心里。

湖北武昌實驗中學“放養式”學生管理

這個故事發生在湖北武昌實驗中學高二(11)班。班主任徐建軍介紹,班里的學生全部是學校錄取的200名以后的學生,起點明顯落后。特別是輝輝,能進入湖北武昌實驗中學就已經非常勉強。

然而一學期下來,徐建軍發現輝輝雖然成績不算特別優秀,但學習習慣特別好,很有計劃性和自控力。“他課后完成作業和復習功課的效率極高,從不拖拉。而且從高一開始,每天在掌握當天所學內容之后,還會拔高,有計劃地做高考真題。所有科目的學習,都會制訂詳細計劃,按步驟完成。”

徐建軍決定嘗試“放養政策”,讓他擁有更大的自——上課可以不聽講,按自己計劃學習,甚至可以翹課去圖書館或者打球,認為沒有難度、重復低效的作業可以不做。

作出這個決定后,徐建軍找到學生、家長及其他任課教師談話,他們均表示愿意嘗試。

最近一次考試,輝輝進步迅猛,考了年級第五名,震驚了全校,也證明了徐建軍“放養式”學生管理實驗的成功。

教師們備課、上課考慮的是絕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對于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這無異于是在“炒冷飯”。擁有優秀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不應被日常的課程和作業禁錮,應該讓他們按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學期的期中考結束后,輝輝以黑馬的姿態在全年級做了一次學習經驗的分享。除了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計劃外,他特別感激徐老師給予他的“放養政策”。“我擁有了更自由的時間規劃學習,各任課老師也相當支持我,遇到問題隨時能夠得到解答。在這雙重作用下,我的成績才有了較大的進步。”

也有人質疑,“尖子生”的“放養”會對高壓下的普通學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這種“寬松政策”能否擴大覆蓋對象?

徐建軍認為,適合“放養”的學生需要具備四點素質:目標堅定;內心純凈,能靜下來;完整的計劃和強大的執行力;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是教育改革一直呼喚的口號;而如何落實,如何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仍然沒有公斷,尚需探索。

馮老漢的新發明——“時間坐標習字格”

馮子恒今年58歲,只有初中文化,現在在重慶侄兒的物流倉庫打工,平日生活中提筆書寫的時候很少,只是記個賬,開個收據。馮老漢有一兒一女,在兒子上高中的時候,一次他偶然發現兒子握筆的手法錯得很夸張,于是產生了發明習字格的想法。

馮老漢覺得,現有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宮格等,在漢字書寫時寬松度大,落筆主要憑感覺,讓書寫者對漢字的結構法則缺乏系統的理解。于是,經過長時間的琢磨,他發明了“時間坐標習字格”。

“時間坐標習字格”就是在原有的田字格里套了一個時鐘的表面。馮子恒拿出一支簽字筆邊寫邊說:“具體方法很簡單,用時間坐標格寫漢字,先仔細觀察字帖中每一個筆畫的位置,然后精確落筆臨摹。比如,寫這個兩點水,它的第一點在10點的橫線與11點半的垂直相交點朝下一點,第二點在9點的橫線與11點垂直的坐標點朝上一點,就完成了。”

馮老漢認為,他的發明最大的優點是,能準確告訴習字者,漢字的起筆點,筆畫的長度、比例和角度,使大家在短時間里掌握漢字的結構和書寫的規律性,迅速提高書寫水平。

馮老漢的“時間坐標習字格”發明已經通過國家專利申請。為了推廣,馮子恒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幾百元,自費印刷了200本。他還在謀劃出一本教授“時間坐標習字格”的教材《數字化書寫教學概述》。

馮子恒說,他最大的心愿是“讓啟蒙學寫漢字的孩子和想練書法的普通人,無論學歷高低,是不是很有文化,都能寫好字”。

南岸區文聯書法家協會主席章文燦從事少兒硬筆書法教育20余年,在他看來“時間坐標習字格”的發明雖然有些標新立異,但5到7歲剛剛開始學寫漢字的孩子,理解上下左右的概念勉強可以,而對“角度、弧度、長度”等知識基本上不能掌握,所以用這些創新的字格練字,可以提高初學者筆畫的精確度,但不適合孩子。所以“時間坐標習字格”推廣并不現實,市場前景并不樂觀。

成都 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職業,這一傳統意識里的“鐵飯碗”,在近來各地興起的競聘上崗浪潮中正遭受沖擊。從優化師資角度來看,這無疑有助于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率,而成都近日推出試行的“教師退出機制”更是對教師競聘上崗制度的一次強化和完善。

2014年1月8日,成都市教育局出臺了《關于教師退出教學崗位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不能競聘上崗、考核不合格或因其它原因等不能勝任(堅持)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要求其退出教學工作崗位。

其中不能勝任教學崗位工作的原因包括:教師經學校同意提出轉崗、未能競聘上崗、年度考核不合格;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為基本合格;或是違反《成都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

《辦法》指出:從今年2月10日起,只要有以上情形之一的成都市公辦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公辦幼兒園的在編教師,都應予以待崗培訓或轉崗。

《辦法》包括了制定宗旨、適用范圍、退出渠道、退出程序等。其核心內容是退出渠道和退出方式。退出渠道包括了轉崗、待崗培訓、解聘和辭聘四類。

渠道一:轉崗。

是指在校內或校際競聘轉至非教學工作崗位。校內轉崗由所在學校統籌安排,校際轉崗由教師管理服務機構統籌安排。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教師,都應當予以待崗培訓或輕崗:當教師提出轉崗請求,并經學校行政會研究同意;未能競聘上崗的教師;年度考核為不合格等次;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為基本合格等次;違反《成都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準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或其它依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規定不符合擔任教學工作的。

渠道二:待崗培訓。

是指對教師暫不安排獨立的教學工作,由教師管理服務機構指導學校安排其進修學習、跟崗培訓。待崗培訓期累計不超過12個月。在待崗培訓期間,學校應配合教師管理服務機構為待崗教師提供不少于兩次的競聘上崗機會。待崗教師待崗期間的日常管理由教師管理服務機構和相關學校共同組織實施。待崗當年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等級,不能參加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和各級各類評優。待崗教師應承擔學校或教師管理服務機構安排的臨時性工作任務。

渠道三:解聘。

是指解除人事聘用關系。不愿意轉崗、待崗培訓,或待崗期滿仍然不能競爭上崗的,由聘用單位予以解聘。

渠道四:辭聘。

是在聘期內教師主動提出解除人事聘用關系。

《辦法》還首次提出了將退出方式采用“合同退出機制”,將教師退出教學崗位的相應條款和內容格式化為合同內容。

退出教學崗位的教師轉入新崗位的,按照新崗位類別重新確定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不再享受原教師職務工資相應待遇。待崗期間,發放基礎工資和一定比例的基礎性績效工資,但不得低于當地當年最低工資標準。

“退出教學崗位教師對轉崗、待崗培訓、解聘有異議的,可以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協商不成的,也可以向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調解;不愿調解或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向當地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成都市教育局人事處處長郭偉忠介紹說,如果退出教學崗位教師對仲裁裁決不服,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訟。

據了解,成都在全市推開教師退出機制前,已先在青羊、郫縣、溫江和雙流等區縣試點。市教育局初步統計,從2012年至今,全市已有約200名教師進入退出程序,其中11人待崗、15人轉崗、164人被解聘或辭聘。

“教師退出機制”看似打破了老師們的鐵飯碗,斷了老師們的后路,但實際上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它能激發有志于教育的老師們的潛力和創造熱情;而對把教書當“糊口營生”、對教育并沒有足夠興趣的老師也提供了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從社會著眼,這也是勞動力配置的優化。教育界大概會因此而更加純凈,教師隊伍也會因此更加精良。

考試變形記

浙江江濱小學 考試變身“闖關游戲”

“這學期孩子們取消筆試考試,采用‘玩游戲’闖關進行測驗。新的考試分成口算關、圖形關、思維關、實踐關,每一關都由老師和學生互動進行,并且只按照星級打分,沒有具體分數。”

這是江媽媽收到學校老師發來的一條短信,她的孩子在江濱小學讀一年級。江濱小學取消了一年級孩子們期末考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融合了教學知識的闖關游戲。

江濱小學章穎副校長介紹,這樣邊玩邊考試,從專業來說,叫做模塊化考核。“這是學校首次做的嘗試,就是希望孩子們喜歡上考試。讓孩子們通過闖關模式去經歷兩個科目中需要考核的知識,發揮孩子們的綜合能力。老師們也喜歡這樣的考試,雖然工作量比書面筆試更大,但充滿趣味,氛圍很歡樂。”

章校長說,如果一年級試行效果不錯,江濱小學將計劃取消所有一、二年級學生的書面筆試。

汝河路小學 “游園式”考試

教育改革風勢已定,而探索考試創新的學校也并非江濱小學一家,河南鄭州汝河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也在近一期的考試中體驗了一次“另類考試”。

考場用桌子圍成一個半圓,監考老師有近20名,同學們手里沒有試卷,而是在里面跑來跑去,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完成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