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教學設計教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現串聯在線路上的燈泡發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生的現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為+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篇2
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首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彈簧等,讓學生感受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彈力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彈簧測力計等,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知道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建立彈力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通過制作,探究學習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方法
建立彈力概念主要通過演示觀察、學生操作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學習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彈簧測力計的制作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主要是通過交流評估的方式進行。
四、教學過程
(一)塑性、彈性、彈力概念的教學
由直觀到抽象,從現象中歸納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
(1)活動感受:學生的課桌上備有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把玩等活動感知這些物體的特點。
提問:通過大家的觀察、動手活動,你們對上述事物都有哪些想法?
點評:上述提問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和誘導,因而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放,學生很可能會在物體(物質)的導電性、金屬與非金屬等方面加以認識,會有許多新奇的想法。學生也會在物體能夠恢復原狀或不能夠恢復原狀方面加以描述,對塑性、彈性、彈力等概念逐漸明晰。當然,也不排除過度的開放會使學生顯得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只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提示,學生也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2)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提出塑性、彈性、彈力的概念。
(二)關于彈簧測力計的探究
1.探究橡皮筋或彈簧的形變程度(伸長)與彈力大小的關系
讓學生經歷基本的探究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然后總結出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之間的具體關系。
實驗與體會:在彈簧或橡皮筋下面掛不同數量的鉤碼,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提問:對此現象你有什么想法?
點評:這一問題的提出能夠滿足不同思考方式的學生:善于理性思考的學生會得到規律性的結論;善于動手實踐的學生會想到制作設計測力計。因為沒有限制問題的思考方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思維,目的在于能夠引導學生得到三種不同的回答: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能夠用于工程技術上;我們可以根據同樣的道理設計制作一個簡單的測力計。而這三種回答其實都是我們非常需要的。作為一個探究活動,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才真正進入探究,因為學生的類似以上的回答其實是試探性的(猜想),真正的結論性語言應該要求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論證。因此,可以說上述教學步驟僅僅是探究活動的一個引子。
2.彈簧測力計的制作探究
導引:我們已經知道了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這一關系,并且我們也想到了根據這個道理可以設計制作一個測力計。那么,現在就請大家實際制作一個測力計,同時完成以下必要的工作(投影在屏幕上):
(1)設計制作方案。方案包括制作的原理、方法、器材、步驟、合作等內容。
(2)交流制作方案。主要加深對測力計是應用了彈簧被拉得越長,受到的拉力越大的原理的認識,以及對制作過程中用掛鉤碼作為已知拉力這一方法的理解。
(3)制作過程。可以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在課堂上完成,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收集到的各種彈簧、各種橡皮筋、紙盒、圖釘、小塊三合板、剪刀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尋找合適的器材完成。
(4)交流評估。課堂上,先讓學生交流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獲得的經驗,然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制彈簧秤,掛重物稱量,并和準確的彈簧秤進行對比,如有較大差異,分析誤差原因。
點評: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很難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完成上述探究活動,因此可以專門安排一節課時間(科技實踐活動時間或物理課)進行交流,將每一個同學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互相學習,并進一步完善。
(5)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根據制作過程中的認識以及在交流評估中老師的一些示范操作,讓學生討論和總結使用彈簧秤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包括測量范圍、零點、自由伸縮等,再進一步學會讀數。
點評:這一章節的教學設計突出了新課程實驗教學的以下幾個特點:
(1)提倡使用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具體感知了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等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篇3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本來是起源于西方的現代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指一種研究過程,也指由此得來的教研文體,是一種教學構想。它主要運用系統分析方法,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要求以傳播理論、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指導,追求顯著的科學性、協調性和創造性。整個教學設計大體應當包括這樣三個基本程序:“我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我怎么實現教學目標”、“我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教學設計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課堂教學設計屬于其中的微觀教學設計。
二、對應范圍不同
教案又叫課時計劃,是教師把某一課題或課時作為研究對象而編寫的,應該對應的范圍非常集中,需要表現為鮮明的“微觀性”。
教學設計則是把整個充滿各種教學因素的動態復雜關系的教學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可以對應的范圍相當寬泛,能夠顯示出顯著的“宏觀性”。它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當然也可以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具有比較大的伸縮性。總的來說,教學設計有這樣三個不同的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由于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使用最多,但這并沒有否認教學設計的對應范圍可以遠遠大于教案這一基本事實。
三、秉持理念不同
傳統教案秉持“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理念,其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把教學內容講好。因為傳統教學理念認為,知識、技能是客觀的,可以傳授給學生;學生就是知識、技能的接受者;教學就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因此,教案的編寫就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予以應有的注重,這就造成學生雖然學到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是往往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秉持以人為本、基于學習與知識創新的“學習者中心”教學理念,認為知識和技能不完全是客觀的,是學生在和外在環境交互作用過程中生成、建構的;學生是充滿生命意識、社會意識、內在潛力和獨立個性的人;教學是師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就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要給學生留出自主性、生成性學習的空間,以使學生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核心目的。這就必須對學習者進行特征分析,并合理利用現有媒體及其他教學資源,注意相關的教學反饋,以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構成元素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和步驟(教學進程)以及教學后記等構成元素,還包含了組織教學、復習、新授、練習鞏固、布置作業等五個大致環節。
教學設計可以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者有關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策略與媒體的運用、教學的評價等構成元素。其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代表了教學設計的三個基本程序,也是人們討論最多的骨干構成元素。
統觀上述兩者的構成元素,除了大致環節和基本程序不同以外,尤需注意的是,對學習者的有關分析是傳統的教案所忽略、而教學設計不可少的,因為“任何教學設計理論的基本前提都是為學習者的學習而設計教學”,“教學設計的生命力在于‘學習者中心’,這是現代教學設計最本質、也是最顯著的特征”[1]。而且,兩者的其他構成元素即使看似相通相類,其實也還各具不盡相同的含義。
1.“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傳統教案用“教學目的”,就強調了教學行為的意圖,而“教學目的”是由教學大綱確定了的,它規定了教學任務的上限,教學中不得超綱偏綱,即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教師沒有發揮創造的余地;再則,“教學目的”以教師為闡述主體,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設計用“教學目標”,則側重于教學努力的方向,而“教學目標”只是根據課程標準來靈活制定的,它只是設定了教學任務的下限,教師和學生都有較大的創造發揮余地;再則,“教學目標”以學生為闡述主體,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2.“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內容分析”
傳統教案是基于“教材中心”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教材”(即“以本為本”),“教學重點難點”主要由教學大綱來明示,并沒有關照到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狀態,往往缺乏適宜的針對性。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習者中心”的,學生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學設計者應當解決的根本的教學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用教材”去為學生服務,因而“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重點難點,必須結合學習者進行分析,強調一定的系統性、連續性,尤其是適宜的針對性。
3.“教學工具”和“教學媒體”
傳統教案需要的教學工具比較簡易,主要是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等,信息承載和功能比較有限。教學設計可選的媒體尤為先進,包括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電視機、VCD、DVD、計算機(其技術在不斷升級,其軟件在不斷更新)等,能擴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理解難度,但教師要用心選擇材料,精心制作課件,把握出手時機,講究實際效果,它可以和傳統教學手段配合使用。
4.“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傳統教案可以選用的教學方法雖然已經比較豐富,但也都側重在指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通過讓教師嫻熟地傳授和訓練,來使學生有效地記憶和掌握,可以說,“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為實現既定教學目的、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而安排的行為方式。教學設計為實現“三維目標”,在借鑒傳統教案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側重學法指導、情境創設、問題引導、媒體使用、反饋調控等教學策略,更注重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和即時靈動性,可以說,“教學策略”是要教師陪伴學生體驗、探究、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達成和享受充滿創造性的生命智慧。
5.“教學步驟”和“教學過程設計”
這兩者分別是傳統教案和現代教學設計的重心所在。傳統教案的“教學步驟”強調預設的程序,體現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精心準備和周密安排,但也會帶來僵化和苛細的弊端,不利于教學過程中即時即景的靈活創新。教學設計則大大淡化了傳統教案的程式性和繁瑣性,它往往只是一個教學構想,“教學過程設計”并不要求整齊劃一,從而充分尊重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現今已有的教學設計模板初看起來也顯得具有相當的程式性和繁瑣性,其實目的只是為教師在認識和運用現代教學設計之初,提供一種有效的參考和借鑒,完全可以有所取舍,并不需要全盤照搬。
6.“教學后記”和“教學評價”
傳統教案的“教學后記”可以記的內容比較寬泛,沒有嚴格要求,并且和教案本體的關系較為松弛,甚至在教案編寫的實際中時常為一線教師所忽略。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是其三個基本程序之一,占有不可或缺的比重。而且,即使傳統教案的教學后記有了教學評價,也主要是看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符合教學大綱的程度,難以看出其價值取向。教學設計的教學評價則要同時從三個側面看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強調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要顯示出對價值觀的充分注重。教學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使用前者,這是一種過程評價,旨在及時診斷和調整師生雙方的“教”和“學”,以完成教學目標;后者主要適用于一個教學階段(如一個大的教學單元、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教學活動完結以后,適用于宏觀教學設計。
篇4
step,will,stepmother,afterwards,wealthy,checkout,gothrough,lookinto,buildup,divideup
2.Understandthetextbetter.
TeachingImportantPoints
1.Learnandmasterthefollowing:
Phrase:stepinto,buildup,byhisfirstmarriage,turnup,divideup,checkout,apartfrom
SentencePattern:leavesth.to/withsb.
2.Improvethereadingabilityofthestudents.
TeachingDifficultPoints
Understandthefollowingsentences:
1.InfactitallgoestoClare.
2.…becausesomethingsomewheresmellsfunny.
TeachingMethods
1.Fastreadingtogetthegeneralidea.
2.Carefulreadingtoanswerthedetailedquestions.
3.Individual,pairorgroupworktomakeeverystudentworkinclass.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Revision
1Checkthehomeworkexercises.
2GetSstotellstoriesaboutGandhi.
Step2Presentation
SBPage49,Part1.GetSstotalkaboutthepicturesanddescribewhattheycansee.Askthemwhattheythinkishappening.Teachthenewwordswealthy,step-mother,etc.
Step3Readingforgeneralunderstanding
Readaloudthetwogeneralcomprehensionquestions.AllowtheSsenoughtimetoreadthetextandcomparetheiranswers,thenchecktheanswerswiththeclass.(1ClareFlower,Mrs.Flower''''sstep-daughter.2TomGoode,Mrs.Flower''''snephew;hewantsthedetectivetocheckoutClareFlowerandseewhethershehastherighttogethisaunt''''smoney.)
Step4Reading
SBPage50,Part3.GothroughtheexerciseandmakesuretheSsknowwhattodo.Letthemreadthewholepassag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ns,workinginpairsorsmallgroups.Checktheanswerswiththewholeclass.
Answers:
1Herhusbandhadbuiltupalargebusinessandleftallhismoneytohiswifewhenhedied.
21984,whenshelefthomeattheageofeighteen.
3OnlyMrandMrsFlower.
4MrsFlower''''spetdog.
5KleggwasveryimportanttoTom''''saunt,MrsFlower.
6ThatitwasMrsFlower''''spetdog,andhaddied.
7HeisnotsureaboutClareFlowerandthinksthatsomethingsmellsfunny.
Thisisagoodtimetodealwithanylanguageproblems.SeeiftheSscanguessthemeaningofbuildup.
Notes:
acigar=alargetubeoftobaccoleavesrolledtogether.Itissmokedlikeacigarettebutislargerandmoreexpensive.
bsteppedintothe…office=walkedintothe…office
cbytheway:Notethisphraseforaddingsomeextrainformation.
dHerhusbandhadbuiltupalargebusiness=Herhusbandhadbeeninchargeofhisownbusinesscompanyandhehadmadeitgrowlarger.
eheleftallhismoneytohiswife=Heinstructedinhiswillthathiswifeshouldreceiveallhismoneyafterhisdeath.
fSoyourauntwasawealthywoman?:Notethequestion,intheformofastatement,forthepurposeofcheckinginformation.
gherwill=alegaldocument,whichispreparedbyalawyerandsignedbythepersonmakingthewillandbytwowitnesses.Whenyoumakeawill,youinstructhowyourproperty,moneyandgoodsshouldbedealtwithafteryourdeath.
hherhusband''''sdaughterbyhisfirstmarriage:
Pointoutthephrasebyhisfirstmarriage.
iShelefthome=Shemovedoutofthefamilyhomeandwenttolivesomewhereelse.
jforthepastfifteenyears=forthelastfifteenyears
khaveseenhersince=haveseenhersinceshelefthome
lturnedupattheservice=arrivedattheservicewithoutsayingthatshewascoming.Beforetheburialofaperson,aburialservice(areligiousceremony)isusuallyheldinachurch.
mafterwards:timeadverb=aftertheservice
ndividedup:Notetheadverbuptoexpressintopieces.Otherexamples:cutup,chopup,tearup.
oDidtheyusetogooutalot:Didtheyusedtogooutisalsoacceptable.IncurrentEnglish,usedtoismoreoftenusedinquestionsandnegativesasaninvariableform.
pThepointis…=Theimportantthingis…
qcheckout=Tofindoutalltheinformationaboutsomeoneorsomething.
rsomething…smellsfunny=Ithinkthatsomethingstrange/dishonest/ishappening;Iamsuspicious.
ssoClarewouldhavebeenfiveyearsold:TomiscalculatingtheageofClare.
tCanyougothroughthem=Canyoulookthroughyouraunt''''spapers
Step5Comprehension
SBPage50,Part4.LettheSsdothisexerciseindividually,thenchecktheiranswersinpairs.Ifyouwish,thisexercisecanbedoneforhomeworkasconsolidation.
Answers:
1ClareFlowerwasbornin1966.
2Fiveyearslater,ClareFlower''''sfathermarriedagain.
3ClareFlowermovedtoLosAngeles.
4ClareFlower''''sfatherdiedtenyearsago.
5MrsFlowerdiedthreeweeksago.
6WhenMrsFlowerwasburied,Clareturnedup.
7TomGoodespoketoClareFlower.
8TomGoodecalledonthedetective.
Step6Readingaloud
SpeechCassetteLesson81.PlaythetapeofthepassagefortheSstolistenandfollow.Playthetapeofpartofthepassageoncemore;thistimetheSslistenandrepeat.Payattentiontostressandintonation,andthesentencestressoflongersentences.Asmostofthepassageisindialogueform,youcouldspendlongerthanusualonthisreadingaloudactivity.GetSstoworkinpairs;oneplaysthepartofthedetective,theotherplaysthepartofTomGoode.
Step7Notemaking
SBPage50,Part2.GetSstodothisexerciseindividually,sothateveryShastomakeanefforttore-readthetextandextracttherelevantinformation.Ifitisdoneinclass,getSstochecktheirnotesafterwardsinpairs.Alternatively,ifyouwish,youcansetthisexerciseforhomework.Inthatcase,getSstochecktheirnotesinpairsatthebeginningofthenextlesson.
Notes:
ClareFlower:bornin1966;lefthomeattheageof18;haslivedinLosAngelesforthepastfifteenyears.
J.J.Coal:famousdetective;worksinWashington;smokescigars.
ClareFlower''''sfather:Inhisfirstmarriage,hehadadaughter----Clare;marriedTomGoode''''sauntin1971;builtupalargebusinessduringhislifetime;diedtenyearsagoin1989;leftallhismoneytohiswife(TomGoode''''saunt).
ClareFlower''''sstep-mother:TomGoode''''saunt;
marriedClare''''sfatherin1971;hadapetdogcalledKlegg;diedthreeweeksago;hasleftallhermoney(about$4million)toClareFlower.
TomGoode:Handsome;agedabout30;nephewofMrsFlower.
Step8Workbook
WbLesson81,Exx.1-4.
SsshouldgooverthesentencesinEx.1individuallysothateveryonemakesaneffort.Thencollecttheanswersfromtheclass.GetSstocorrectthefalsestatements.
LettheSsworkonEx.2inpairs.ThencalloutSstoreadaloudthecompletedpassagetothewholeclass.
AllowtheSsacoupleofminutestogothroughEx.
3.ThencalloutsomeofthemtogivethecompletesentencesandputthemintoChinese.
BeforestartingtodoEx.4,givetheSsthefollowingexamples:Iusedtosmoke,butI''''vegotridofthehabitnow.(to+do)Iamquiteusedtothehotanddampweatherinthesouth.(to+noun)WhentheSsunderstandwhattodo,getthemtomakesentences.Setthisforhomeworkifthereisnotenoughtimeinclass.
篇5
3.了解故事內容, 明白課文中兩個小孩的觀點各是什么,懂得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名句導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交流資料。
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課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孔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師: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然而,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名句導入,引出課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若遇到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查工具書,同桌交流或舉手詢問老師。
2.教師范讀,指導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音、語速和語氣)
(2)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復讀,并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指導書寫“辯”字:左中右結構,中間的言字旁要寫得小而窄。
3.教師領讀,提升能力。
(1)教師領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分小組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把文章讀通讀順尤為重要。本環節按照“試讀—范讀—指導朗讀—練讀”的步驟進行,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 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1.自讀理解,合作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2.檢查學習效果,出示課件:
(1)解釋帶點的字,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l 問其故。
l 及日中則如盤盂。
l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l 孰為汝多知乎?
l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l 孰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課件出示:
l 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么問題?
l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l 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爭論的問題:
人物
觀點
依據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書上圈點勾畫。
(3)對話交流,填上表。
①兩個小孩爭論的是什么問題?
爭論的是太陽離人遠近的問題。
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課件出示:
小兒甲小兒乙
日始出時近,日中時遠日初出遠,日中時近
③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
小兒甲: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視覺)
小兒乙: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觸覺)
小結:他們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方法,分別從視覺、觸覺的角度說明各自的觀點。
(4)過渡語: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
【設計意圖】兩個小孩的觀點是什么?他們是怎樣說明自己的觀點的?這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更是難點。教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圈點勾畫,滲透著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只是點撥,做一個引領者,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1.匯報交流,領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斷了嗎?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不能決也)
(2)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這個問題能難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你們愿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學生匯報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課件出示動畫)
課件出示:
本文中學生理解的難點是為何“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和“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是兩小兒視覺和觸覺上的錯誤,只憑教師口頭的講解,學生很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為此設計了“錯覺演示”和“太陽輻射”演示動畫,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得到理性的認識。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言。
課件出示:
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
孔子:實事求是,敢于承認自己學識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一組合作練習創造性的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學法: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課件出示: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復認真讀課文——聯系注釋說文意——研讀交流悟道理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找到了兩個小兒各自的觀點,知道他們不同觀點的依據,明白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結論不一樣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閱讀主題叢書《日近長安遠》
1.學生借助注釋及譯文默讀《日近長安遠》
2.完成下表。
問題:
觀點
依據
3. 晉明帝為什么兩次回答不一樣?(考很慮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說遠是從客觀考慮,說近是從個人情感角度考慮。晉明帝對京都思念卻無法回歸,太陽還可以看見,但京都卻無法親近。
三、板書
板書設計一: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日初 滄滄涼涼
板書設計二: 兩小兒辯日 一兒 近(大) 遠(小) 一兒 遠(涼) 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辯日》教案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說說你了解的孔子
(學生交流,教師以課件進行補充)
2.咱們學過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顧孔子名言)
3.就是這樣一位學識淵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卻被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給難倒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引導學生關注“辯”
師:注意觀察這個“辯”,它的中間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聯系?
2.對于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
3.回顧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讀通,解意,悟理,背誦)
三、讀文
1.同桌之間互讀課文,互相聽聽對方的優點和不足
2.教師配樂朗讀
3.指導學生讀好關鍵字,讀出停頓和韻律
四、解意
1.誰能以一句話概括這篇古文的主要內容?
2.抓住“孔子不能決也”
(1)“決”是什么意思?
(2)讓孔子不能決斷的事是什么?(兩小兒辯斗)
3.什么是辯斗?辯斗需要什么?(觀點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畫出兩小兒的觀點,“~~~~~~”畫出兩小兒的理由。
5.學生交流,教師適時板書
(1)小兒甲:日初近,日中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近
(2)圖片輔助理解“車蓋”和“盤盂”的區別
創設情境輔助理解“滄滄涼涼”和“探湯”的區別
(3)引導學生帶動作讀兩小兒辯駁的理由,注意讀出對比
五、辯斗
1.兩小兒說的是不是事實?(是)
2.可他們各執一詞,各有各的理由,誰又說服不了誰,就要據理力爭,用文中的話就叫做——辯斗
3.同桌之間互相辯斗
4.指名上臺演示,指導學生加入一定的神態、動作加強語氣
5.全班分兩組進行辯斗
六、悟理
1.就在他們倆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時,誰來了?他有結論嗎?
2.“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什么態度?
3.體會兩小兒的“笑”是怎樣的笑?
4.孔子為何不下結論,引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生再次齊讀。
5.你佩服這兩個小孩嗎?理由?(善于觀察,敢于質疑,善思好問)
6.引導:孔子“不能決”是一種智慧,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質疑,善思好問也是一種智慧。
七、拓展
1.兩小兒爭論的是一個古老而有趣的問題,孔子回答不出,假設兩小兒請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該如何回答他們?
2.補充相關常識
(1)遠者小而近者大”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
是視覺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顯得小了。
(2)“近者熱而遠者涼”中午氣溫高,是否此時的太陽教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3. 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你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4. 拓展閱讀
《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御寇,這本書的內容為神話傳說,全書共虛構了十五個神話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個故事的形式以問答的方式呈現。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虛,而是告訴人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應用固執、傳統的思維禁錮人們的思想,從而開拓人們的思想。
八、板書
兩小兒辯日
《列子·湯問》
日初 日中
小兒甲 近(車蓋) 遠(盤盂)
孔子不能決也
篇6
1.知識目標
(1)進行單元復習。
(2)掌握字母組合tr,dr,ts,ds的發音。
(3)小結現在進行時的用法。
2.能力目標
能夠熟練運用現在進行時的各種形式: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
二、教學過程
Step1Revision
1RevisethesentencepatternsinthePresentContinuousTensebyaskingquestionsaboutyouractions.
2Reviseitemsofclothingandcolours.Teachwear.Talkaboutstudentsclothing.AskWhats…wearingtoday?HelpthestudentstoanswerHe/Sheswearingabluesweater,etc:
Step2Spellingandpronunciation
1SBPage24,Part1,SpeechCassetteLesson84(PhonicReadingWork).Booksclosed.FollowthesamestepsasinLesson68,Step2intheTB.Useflashcardsratherthangoingstraighttothebook.
2DoEx.1inWbLesson84.Makesurethestudentspronouncets/ts/andds/dz/correctly.Theyshouldntsay/C+K/or/D+L/.
Step3Stressandintonation
SBPage24,Part2.FollowthesamestepsasinLesson80,Step3.
Step4Askandanswer
1AskWhatisthepersonbesideyoudoing?HelpthestudentstoanswerHe/Sheissitting/writing/listening,etc.NowpointtoseveralstudentsandaskWhataretheydoing?HelpthestudentstoanswerTheyare…ing.
2Inpairs,havethestudentsaskandanswerquestionsaboutthepicturesusingthePresentContinuousTense.Walkaroundandgivehelpwhereneeded.Nowcometogetherasaclassandchecktheanswers.
Step5Practice
1Comparetheclothingoftwostudents,sayingAiswearing….Biswearing….Getstudentstosuggestotherdifferences.Gettwostudentstocompareclothing,sayingYouare/arent….Im/Imnot….Studentsthenworkinpairs,findingdifferencesbetweeneachothersclothing.
2Playthisgame.Thinkofastudentintheclass.StudentsmustfindoutwhoitisbyaskingIshe/shewearingblackshoes?etc.Havethestudentsplaythegameinpairs.
Step6Readandact
SBPage25,Part4,SpeechCassetteLesson84.Booksclosed!AskthequestionsinEx.2ofWbLesson84.Playthetape.Checktheanswers.Playthetapeagain.Studentslistenandrepeat,thenpractiseandactoutthedialogueinpairs.Havethestudentschangethedialoguetotalkabouttwostudentsintheclass.
Step7Presentation
1TeachSunday.AskWhatdoyoudoonSundays?Helpthestudentstoanswer,OnSundays,Igotothepark/helpmothercleanthehouse,etc.
2Havethestudentsask4otherstudentsintheclass,otherthanthestudentstheysitnextto,WhatdoyoudoonSundays?Afterthestudentshaveaskedfourotherstudents,andhavecomebacktogetherasaclass,askseveralstudentstosharetheiranswers.
Step8Read
1SBPage25,Part5*,SpeechCassetteLesson84.AskandwritethisquestionontheBb,Whatarethegirlsdoing?(answer:Threearetakingphotosandoneisdrawing).Playthetapeasthestudentsreadalongsilently.Teachpark,andtoy.
2Practisethepronunciationof/J/and/I/insuchwordsasthere,themandthree.Listencarefully.Ifyouhearan/s/sound,forexample,sinkforthewordthink,thenthetongueisnotbetweentheteethandthethisnotbeingpronouncedcorrectly.
3.Inpairs,havethestudentsreadthepassagetoeachother.Instructthestudentsthatonlyonestudentshouldreadatatime,whiletheotherstudentlistensforstress,intonationandpronunciation.Thenswitch.
4DoWbEx.3,SBPage98.
Step9Checkpoint21
GothroughCheckpoint21withthestudents.Encouragethemtoaskquestionsifthereisanythingtheyarenotsureabout.Revisethespellingofverbswiththe-ingending.SeethegrammarnotesoftheSBonthePresentContinuousTense,Pages178-179.
Step10Test
Dictation.Givethestudentsashortdictation.Sayaverb,e.g.ride,read,sing,etc.Thestudentshavetowritedownthecorrect-ingform.ThendictateafewsentencesinthePresentContinuousTense.
Step11Workbook
SBPage98,WbLesson84,Ex.4.Havethestudentsworkinpairs.Encouragethemtosaymorethanfivesentencesiftheycan.Chooseseveralpairstosharetheiranswers.
Ex.5canbegivenashomework.
Exx.6and7areoptional.BoththeseexercisesareagoodreviewforthePresentContinuousTense.
Homework
FinishofftheWorkbookexercises.
Someideasforextrapracticeorenrichment
篇7
“教學目標的三維融通表述”的基本格式是:“組織方式或學習方式、方法、工具”+“行為主體”+“行為條件、程度”+“行為動詞”+“知識點、能力點”。教學目標的確定關注知識點和能力點的確定,關注學習方式、方法、工具的確定,關注目標的可操作性與可檢測性。強調教學目標確定的合理性,目標指向是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行為的主體是全體學生;使用的行為動詞要清晰、可把握;學生行為的實現程度具體化,尊重學生差異;預設課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課堂資源的生成性,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種表達方式強調了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與途徑,使教師在教學環節預設的時候不僅考慮“要教什么,培養什么能力,培養什么樣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要充分考慮“用什么方法、手段、途徑去達成目的”,全方位預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有裨益。
為了指導教師完成有效的教學設計,我們改進了備課機制,把原有的備課本重新進行設計,以表格的形式分“教學環節、問題與任務、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來呈現的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學環節設置的有效性方面,重點關注:提出問題環節,引導教師注意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要符合教學內容及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問題解決環節,合理運用教學組織方式,凸顯解決問題的過程;得出結論環節,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教師不要越俎代庖,允許不同結論的存在;交流反饋環節,注意解決問題過程的交流討論,注意就學生的結論本身開展發散流討論;課堂訓練環節,注意單項能力和多向能力兼顧訓練、理論性題目和實踐性題目兼顧訓練、規定性題目和自我表現型題目兼顧訓練。
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具體表現為與每個環節特定教學內容或任務相適應的教學組織方式、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工具的具體運用和操作,探索師生雙邊活動設計的時效性、生成性資源的選擇性、學科素養的個性化。提倡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靈活有效地運用教學組織方式;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選擇上,著重探索眼看、耳聽、口說、手做等基本學習方式的合理使用及其內在聯系,強化說、做方式的運用;在每個環節知識點的處理上,提倡教師至少滲透一種思維方法并讓學生感悟這一方法;在教和學工具的選擇上,強調必需性和有效性。
篇8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后,在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指名讓一名學生朗讀,教師評點。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前奏部分,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教師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本部分。
2、問: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寫它的心態時,連用了四個比喻,請找出來,并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么樣的心緒?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1、過渡: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學生齊讀本部分。
3、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2)“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2、閱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天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著,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象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占了循環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間蕩著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這首詩的動人,是因為他用了鮮活的現代生活語言,表現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純然之美。它是那么滿溢著熱切的情緒一—因為懷想著一個人,詩人自喻為天窗——并由這一情緒帶動著意義的推展,使詩意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過程中,讀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們被一種美的情愫感動著,直到詩的末尾,當詩人的彩筆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雖意猶未盡,但卻得到欣賞上的滿足,并且領悟到,這“天窗”,是詩人的化身,而詩人之所以化身為天窗,乃是借此懷想一個人——“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于是,我們也會進一步發現,《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篇9
1.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認識到母愛的無私。
3.結合課文內容,繼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文中的兩份賬單。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
說一說你為爸爸、媽媽做了什么事,或準備做什么事。
明確閱讀要求
1.指名讀課文前面的導語,邊聽邊想: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
2.要求為:a.讀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
自讀課文,同桌交流
認真讀課文,把兩份賬單多讀幾遍,對比著思考三個閱讀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讀書中發現的問題。(如,詞句方面:“報酬”“款項”“如愿以償”“躡手躡腳”“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媽媽在看到小彼得的賬單時為什么什么話也沒說?內容方面:課文為什么用《媽媽的賬單》做題目,而不用《賬單》或《兒子的賬單》?媽媽的賬單算賬單嗎)
2.出示兩份賬單。
兒子的賬單
媽媽的賬單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計: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芬尼
共計:0芬尼
a.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份賬單,看你能否解決自己的疑問或別人提出的問題。(如,“報酬”就是付出勞動后得到的酬勞,比如小彼得幫媽媽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項”就是每一個項目多少錢;“如愿以償”就是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國貨幣單位1馬克=100芬尼;“躡手躡腳”就是輕手輕腳,不弄出一點兒聲音;“小心翼翼”是特別小心、認真)
b.根據兩份賬單來匯報你讀懂的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小彼得開出賬單向媽媽索要報酬。媽媽讓他如愿以償并開列一份特殊的賬單,使小彼得將錢還回的事情。
對比兩份賬單,可以看出媽媽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兒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媽媽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寫上0芬尼,表明了母愛的無私與崇高,同時也告訴小彼得:親情是無價的。
3.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現在,讓我們同桌之間把自己分別想象成小彼得和母親,在看到對方的賬單時,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媽媽:真沒想到,我的小彼得會給我開出一張賬單來。他懂得了要勞有所獲,但是他還不明白什么叫愛的奉獻,世間有些情感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批評他嗎?教育他嗎?不,我要想一個更好的辦法,讓他自己明白這個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錢了,真是太高興了!怎么,媽媽也給我開了賬單?“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這該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數字呀;還有媽媽在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一直那樣的慈愛,她付出了多少辛勞,這是我一生都無法回報的,可媽媽只寫了“0芬尼”。媽媽,我明白了,親情是無價的,是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的。我真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媽媽,我錯了,我要把錢還給您,您還會像原來一樣愛自己的兒子嗎)
討論深化
1.課文為什么以《媽媽的賬單》做題目?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賬單,而是包含著教育技巧和愛的表達的賬單,有著媽媽的良苦用心。
篇10
1.認識“竟、匆”等幾個生字,會寫“渴、罐”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鉆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1.能夠表現課文第一段內容的課件。
2.課文插圖和生詞卡片。
3.隨文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置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播放課件)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誰來說一說,此時的水意味著什么?(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啟發學生盡可能地展開各種想象,并說明理由。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同學們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七顆鉆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們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為什么。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匯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
2.小組匯報課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補充或更正。
學生認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幾點,關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展開想象,體會到愛的力量,如:
a.“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從第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這是一場特大干旱,到處都沒有水,而現在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個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來為母親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邊、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兒都沒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動了,給了她一罐水。
(教師板書:孝心感天)
b.“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著,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水罐掉在地上應該是灑水或摔壞罐子,可現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這罐水時,她自己渴極了也累極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呀。可她一心想著媽媽,在往回跑時被小狗絆倒。還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給了她一個奇跡。
c.“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水罐由木頭變成銀的,實在是神奇!在那樣干渴的情況下,母親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給了小狗一點兒,救了小狗一條命。小姑娘真的把動物當作了朋友,她的愛心又一次感動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發生。
(教師板書:愛心如銀)
d.“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變成銀的,又變成金做的,神奇極了。母親又渴又生著病,她多么需要這罐生命之水,可為了孩子,她放棄了水,也就放棄了生命,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創造了奇跡。
(教師板書:母愛似金)
e.“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鉆石,能涌出救活萬物的生命之水,七顆鉆石能變成星星,真是神奇極了!小姑娘已經干渴到了極點,當她也忍不住要喝母親讓給自己的水時,卻又強忍住渴,把水讓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這種對陌生人的同情與愛,使天地為之動容,他們獲得了水,還擁有了七顆星星。
(教師板書:愛心感動天地)
有感情朗讀
1.自己選讀認為這個故事最為神奇的段落。
2.我們來進行神奇故事接龍:老師讀第1自然段,然后同學們自愿接讀后面的段落。
第二課時
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文
讀讀寫寫
焦渴而死清澈新鮮勞累竟然哀傷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遞給忍住湊上去咽唾沫
續編故事
1.(出示插圖)同學們,《七顆鉆石》這個故事太神奇了,僅一夜之間,這個木頭水罐就在孝心、愛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動下,變成了銀的、金的,又跳出七顆鉆石,變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讓我們認真觀察圖畫,來把這個故事續編下去,讓它更美好,好嗎?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也可以共同合作編故事。
3.指名學生說自己編的故事,教師注意在學生說的過程中點撥。
(如,七顆星星在空中閃閃發光,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輝。小姑娘把水罐輕輕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鮮的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很快成了一條小溪。溪水流進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潤,裂開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莊稼又站了起來,樹木重新長出綠葉,各種動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躍起來了。世界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人們走出家門,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們望著小女孩、母親、過路人和那條在他們身邊蹦來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隨文閱讀
比較一下這篇文章和課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星星銀元
從前有個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無依無靠,四處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無所有,但她非常虔誠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個乞討的窮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給了他。窮人感激地說:“你是個好心人,一定會有好報的!”往前走了沒多久,又遇到一個小男孩光著頭在哭。風呼呼地刮著,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給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會兒,她看見一個小孩子沒穿外套,在風中凍得直發抖,她又脫下自己的外套給他穿上。小孩子說:“姐姐,你真是一個好人。”再走一會兒,小女孩又看到一個沒穿上衣的窮苦人蜷縮在一塊石頭后面,凍得發紫的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這人太可憐了,反正我還有一條裙子,就把襯衫給他吧。于是毫不猶豫地把襯衫給了他。
篇11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來做個猜名片的游
(師播放有課件,邊說邊洗名片,用最前面的一組名片)
師:我請一名同學從中摸出一張,不看內容馬上交給老師,誰想試一下?
生抽名片
師:你們猜猜這張名片上可能寫著什么?
(是用手劃劃腦袋,做一休狀)
生1:這張名片上可能寫著某位同學的名字
生2: 馬 羊
生3: 一定寫著 年級 班
師表揚生3,他說一定寫著 年級 班。他很善于思考,說得真好!把掌聲送給他
生鼓掌
師:一定,可能,不可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統計與可能性
板書
二、新授:認識可能性大或小
1、猜測:
師:如果讓你從你們組的名片中,任意摸出一張,只考慮屬相問題,摸到什么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為什么?
(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一下)
生:我們組屬馬的人多,摸到屬馬的可能性會更的一些。
師:你也覺得摸到什么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生:我們組也是屬馬的人多,摸到數馬的可能性會更的一些。
(師問其余的想研究屬相問題的組)
師: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
生:同意
2、實驗:
師:你們能有根據的大膽猜測很好,但怎樣才能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猶豫:嗯
師:我們可以做實驗呀。下面我們就來做個摸名片游戲。請看游戲規則:
(師播放課件,一生大聲讀)
游戲規則:
注意:
(老師邊讀游戲規則,邊說明動作)
師:聽明白游戲規則了嗎?那請小組長趕緊做好分工
(課前分好工:洗牌員,記錄員,匯報員)
師:游戲中需要思考什么?
(師出示課件)
思考:
3、師:今天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好?并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摸得次數最多?比賽開始(5分鐘)
(生摸,是巡視指導)
4、師:時間到。請同學們再次思考這兩個問題,小組交流一下(5分鐘)
師:小組交流完了,請幾個小組派代表上臺來給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生1:我們組數馬的 人,屬蛇的 人,總共摸了 次,屬馬的摸到 次 ,屬蛇摸到 次。屬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生2:我們組數馬的 人,屬蛇的 人,總共摸了 次,屬馬的摸到 次 ,屬蛇摸到 次。屬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生3:我們組數馬的 人,屬蛇的 人,總共摸了 次,屬馬的摸到 次 ,屬蛇摸到 次。屬馬的人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師表揚:這幾位同學說的非常完整,流利,大家把掌聲送給他們鼓掌
師:通過這幾個小組的發現,我們明白了: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數量多,可能性就大;數量少,可能性就小。
板書:
數量 可能性
多 大
少 小
5、師小結:其實科學家在探究問題時,經常像大家一樣由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你們剛努力完成了這一過程,很了不起!
三、探究:可能性相等
師:如果讓你從你們組的名片中,任意摸出一張, 考慮性 問題,摸到什么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為什么?(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一下)
(師提前找準一組男女人數相等的組說)。(5分鐘)
生1:我們組男生3人,女生3人,摸到的可能性一樣大
(師提前找準一組男女人數不等的組)
師:同學們看這一組男4人,女生2人,要想摸可能性相等應該怎么辦?
生1: 減去2個男生
生2:加上2個女生
生3:同其他組交換一下(課前安排好,不好控制)
師:趕緊用你的方法把你們組變成人數相同的組
(生去掉名片,或對調座位)(師課前安排)
師:現在男女生人數相等了,趕緊做試驗驗證一下吧
師:游戲規則與前面一樣,思考的問題也一樣
(生在摸名片驗證,師參與指導)
(師找人數相等的組說)
生:我們組男生3人,女生3人,總共摸了 詞,摸到男生 次,女生 次,摸到男女生的可能性一樣大
(師找沒出現摸到男女生次數同樣多的組說)
生:我們組男女生人數一樣多,但摸到男生 次,女生 次,摸到男女生的可能性不一樣大
師:(故作驚訝狀)唉?他們的發現卻是雖然男女生人數同樣多,但卻摸到的男女生的可能性不一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師停頓)
師:原來法國的浦豐和英國的皮爾遜曾做過拋硬幣試驗,請看他們做的實驗統計:
(師播放課件,熟悉數據及結論)
師: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證明:實驗次數越多,兩個數量越接近。因此,要想驗證你們的猜想,我們可以課下接著做實驗。
四:練習鞏固
師:有幾只釣魚的小貓聽說大家在研究可能性的問題,也趕來湊熱鬧。請大家翻到課本第84頁,第三題(3分鐘)
(生打開課本)
師:第一支小貓釣到什么魚的可能性大?為什么?
生:釣到黑魚的可能性大,因為黑魚多
師:第二只小貓呢?
生::釣到紅魚的可能性大,因為紅魚多
師:第三只小貓呢?
生:一樣大。紅魚和黑魚一樣多
師:第三只小貓想讓自己釣到紅魚的可能性更大些?應該怎么辦?
生:多放幾條紅魚
生:捉走幾條黑魚
師:如果它一定要釣到紅魚呢?
生:把黑魚全部拿出來
師鼓勵表揚:同學們太聰明了,這么多問題都解決了,真了不起!(師豎大拇指)
師:圣誕節快到了,銀座商城想在我們班舉行一次有獎促銷。紅色為一等獎,圣誕老人一個,黃色為二等獎,平安果一個,綠色為三等獎,圣誕風鈴一個。想不想拿大獎?(5分鐘)
生:想
師:那就趕快參與吧!
(讓生參與抽獎,調動積極性)
師:大家思考一下,銀座這樣分配轉盤,我們拿走大獎的可能性大嗎?怎樣才能使一。二。三等獎出現的可能性一樣大呢?快快開動腦筋,重新分配一下吧
(生重新分配)
師:這樣是不是一,二,三等獎出現可能性就一樣大了?。
生:是
師:我們再來抽一下
(聲再次抽獎)
五:拓展延伸(看時間而定)(4分鐘)
如果你是商場經理,你會怎樣分配?請你幫著設計一個分配方案。
(生口述)
六:小結: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三、課堂教學要始終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英語能力的培養
篇12
植物按生存的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征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
學生: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比較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憶: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記錄在下面的記錄單里。
陸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長?請交流。請補充閱讀P21的“植物需要陽光”。
陸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圖記錄下它們生存需要的共同點嗎?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經歷了哪些變化?
請看圖:向日葵的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
種子、發芽、幼苗、開花、結果,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
看圖:一棵大樹的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的長短不同。請看資料庫:“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你們有什么體會?是呀,無論是百年老樹,還是一年草本植物,它們都會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從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思考: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說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幾課的唯恩圖記錄,比較各共同點,然后整理記錄于紙上。
篇13
2、能通過查閱圖書、網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種家鄉的農作物生長習性的資料。
3、主動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資料,并積極參與研討活動。
4、知道各種不同的農作物播種和成熟的時間不同,農作物生長習性各不相同。
5、體會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感受植物生長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收集不同農作物的圖片或實物,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常見的農作物,研討不同的農作物播種成熟的時間為什么不一樣。
一、引入學習
教師可以采取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回憶并描述常見的農作物:“你認識哪些農作物?能說說它的樣子嗎?它們一般生長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上市?”
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描述,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描述完整。例如,學生描述白菜時,應引導學生描述長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播種,什么時間開花,什么時間成熟等,學生在描述過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說不清楚,這實際上就是與已有的認知結構產生了不一致,就產生了新的問題。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說明,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形成注意傾聽的習慣,有了傾聽,學生才會知道其他同學描述的還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匯集資料
1、在學生描述它們認識的農作物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關于這些農作物你們有什么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些農作物的播種時間是一樣的嗎?它們成熟的時間又相同嗎?誰知道?學生可能了解部分農作物的播種和成熟的時間,但對多數農作物,他們可能并不了解,這就需要教師提前收集相關資料。
2、提供常見農作物播種和成熟的相關資料:你想知道哪些農作物播種、成熟的時間?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看誰收集的資料多。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整理已經收集的資料,一方面促進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進學生形成守時惜時的習慣。
三、研討交流
1、學生匯報、展示他們搜集到的農作物的播種時間、成熟時間。
2、先引導學生對這些農作物進行比較:這些農作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學生可能會說到許多的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農作物播種的時間一樣嗎?成熟的時間呢?
學生通過交流的資料就會發現,這些農作物播種和生長的時間并不一樣。
3、研討:在同一個地區,不同的農作物播種時間為什么不一樣?這些農作物的播種期與什么有關?學生通過閱讀農作物生長的資料,會發現,不同的農作物播種時間不同,是因為不同的時間氣溫不同、降雨量不同,不同的農作物需要的生長條件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這些農作物都是同一天播種,會出現什么現象,由此體會到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四、課外拓展
課后收集資料:
1、調查收集不同地區的農作物種類,思考:不同地區的農作物種類都一樣嗎?
2、調查搜集本地區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的資料,思考:本地區適合種植什么農作物?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是知道不同地區的農作物種類各不相同,研討本地區適宜什么農作物的生長。
一、交流引入
1、提問:你搜集了哪些農作物,它們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長條件?
學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國各地的農作物,有些是本地區沒有的,教師重點指導學生交流幾種常見的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如小麥、棉花、大豆、高梁、紅薯、水稻等。
2、大家說的這些農作物,哪些是我們這里沒有的?
各個地區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土壤類型不同,適宜生長的農作物也各有不同。教師要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提前搜集本地區沒有的農作物品種,了解這些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
二、研討
1、思考:為什么這些農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長?這種農作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推測,這些農作物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長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預測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查閱這些農作物的生長習性。
2、討論:本地區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條件,和這些農作物的生長條件進行對比分析,討論這些農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長的原因。
3、除了我們知道的本地區的農作物外,你推測,還有哪些農作物可以在本地區正常生長?
本地的氣候和土壤環境也許適合有些農作物的生長條件,但是由于沒有進行種植和實驗,在本地還沒有引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推測,并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進行實踐活動。
三、課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