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合同管理經驗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通過重視經營合同管理,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規范的合同也是保證經營的一種保障和手段,對規避企業風險,保證創收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可以規避企業經營風險。合同既是企業從事經濟活動、取得經濟效益的紐帶,也是產生糾紛的根源。企業經營中的風險有許多是在合同的立項、訂立和履行中發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盡可能的發現簽訂某宗合同隱藏的風險。通過規范的合同管理,加強合同中立項的審查以慎重決策,減少無利益投資;加強合同訂立的管理,可以減少因個人疏漏產生的風險;加強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為及時、安全的實現;加強合同的備案與存檔,可以督促有關機構與人員更謹慎執行合同事務,防止風險。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圍內確保收益的實現。
二是可以提升企業形象。重合同、守信用是企業最重要的形象。規范的合同管理可以使接觸企業的人在合同管理中感受到企業管理的規范與秩序,工作的嚴謹與守信,較高的法律意識和員工素質,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競爭力,贏得市場,健康持久地發展下去。一個企業是不是重視合同管理工作,重視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這個企業對自身形象的重視程度。通過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規定合同變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變更、解除應注意的問題,有助于企業員工樹立良好的信用意識,嚴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從而樹立企業良好的商業信用及形象。
三是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企業經營的首要目的就是創造經濟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敗、頻發的交易失誤會造成企業的直接經濟損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這樣的損失,就是創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過控制隨意的決策,通過對合作方的準確分析判斷,通過科學的談判對策,通過對合同條款的的合理設計,通過對履行過程中集體問題的妥善處理,通過合法合理的糾紛解決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進企業提高誠信經營的意識,提高企業誠信的知名度、信譽度,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那么,如果加強經營合同管理呢?我們飯店逐步完善了一系列措施,以規避企業風險,保證創收效果。一是提高合同審查質量,規范合同管理。我們以合同審查作為企業防范風險的重點和突破口,通過提高審查質量,防范和控制法律風險,有效地化解企業經營風險、規范并凈化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
篇2
一、經濟合同的簽訂
(1)簽訂注意事項。簽約人在簽訂經濟合同之前,必須認真了解對方當事人的情況。包括:對方單位是否具有法人資格、有否經營權、有否履約能力及其資信情況,對方簽約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法人委托人及其權限。做到既要考慮本方的經濟效益,又要考慮對方的條件和實際能力,防止上當受騙,防止簽訂無效經濟合同,確保所簽合同有效、有利;簽訂經濟合同,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及有關規定。對外簽訂經濟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須是持有法人委托書的法人委托人。除經總經理特別授權并給委托證明外,超越權限和非法委托人均無對外簽約權;簽訂經濟合同,如涉及公司內部其他單位的,應事先在內部進行協商,統一平衡,然后簽約。(2)合同格式要求。經濟合同除一律采用書面格式,并必須采用統一的經濟合同文本。而且合同對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定必須明確、具體、文字表達要清楚、準確。合同內容應注意的主要問題如下:一是部首部分要注意寫明供需雙方的全稱、簽約時間和簽約地點;二是正文部分要注意產品名稱、技術質量、運輸方式及運費負責應具體明確、交(提)貨期限、地點及驗收方法應明確;價金必須執行現行的國家定價或國家指導價、市場調節價;違約責任有法定違約金的按規定寫明,法律沒規定或規定不具體的,應具體寫明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比例及計算方法;三是結尾部分要注意雙方都必須使用合格的印章(公章或合同專用章),不得使用財務章或業務章等不合格印章。
二、經濟合同的審查批準
(1)經濟合同審批權限。經濟合同的正式簽訂前,必須按規定上報領導審查批準后,方能正式簽訂。經濟合同審批權限如下:一是下屬公司、企業對外簽訂的經濟合同,除按規定須上報公司審查批準者外,由公司、企業領導審批;二是標的超過額定值;聯營、合資、合作合同重大涉外合同由總經理或其授權人審批;三是重大合同由董事長(法人代表)審批;四是標的超過公司資產1/3 以上的合同由董事會審批;五是董事會、總經理委托審查的合同,內容復雜、較難掌握、各企業要求提供法律幫助的合同由法律顧問室負責進行審查,法律顧問室主要負責審查合同條款、內容的合法性、嚴密性、可行性,提出意見供決策部門參考。(2)經濟合同審查的要點。經濟合同審查的要點主要包括:第一,合同的合法性。包括當事人有無簽訂、履行該合同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合同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政策和本《制度》規定;當事人的意思表地是否真實、一致,權利、義務是否平等;訂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第二,合同的嚴密性。包括合同應具備的條款是否齊全;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具體、明確;文字表述是否確切無誤;第三,合同的可行性。包括當事人雙方特別是對方是否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條件;預計取得的經濟效益和可能承擔的風險;合同非正常履行時可能受到的經濟損失。(3)經濟合同的審批程序。經濟合同的審批程序如下:首先是申報,各企業的法人委托人在授權范圍內對外簽訂合同,應事先填寫“經濟合同簽約申報表”(一式二份),報本企業的領導審查批準。(凡先經領導口頭同意簽約的,簽約后需補辦手續)。需報總經理、董事長審批的,應由該企業領導簽署意見,隨同合同初稿及有關資料、附件等,一并上報;其次是審核,對送審的經濟合同,應按本《制度》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的審批權限,由主管人或有關人認真審閱,必要時可進行調查研究,最后作出批準、不批準;通知申報單位補報材料或進一步談判。(應提出談判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主管人在“申報表”上批寫意見后,“申報表”一份及合同初稿留底,另一份“申報表”連同其他材料發還申報單位,由承辦人按批準的意見辦理。
三、經濟合同的履行、變更、解除
(1)經濟合同的履行。經濟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一切與合同有關的部門、人員都必須本著“重合同、守信譽”的原則,嚴格執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確保合同的實際履行或全面履行。合同履行完畢的標準,應經合同條款或法律規定為準。沒有合同條款或法律規定的,一般應以物資交清,工程竣工并驗收合格、價款結清、無遺留交涉手續為準。在經濟合同履行過程中碰到困難的,各企業首先應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的,盡力保障合同的履行。各企業領導及簽約人應隨時了解、掌握經濟合同的履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匯報。否則,造成經濟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2)經濟合同的變更與解除。如實際履行或適當履行確有不可克服的困難而需要變更、解除合同時,應在法律規定或合理期限內與對方當事人進行協商。對主當事人提出變更、解除合同的,應從維護本企業合法權益出發,從嚴控制。變更、解除經濟合同,必須符合《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并應在公司內辦理有關手續。經上報主管機關批準的合同,在達成變更、解除協議前,應報原機關批準。經上級主管機在見證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鑒證的合同,在達成變更、解除協議后,應報原機關備案。經公證機關公證的合同,在達成變更、解除協議后,必須報公證機關重新公證,才具有法律效力。變更、解除經濟合同,一律必需采用書面形式(包括當事人雙方的信件、函電、電傳等),口頭形式一律作廢。變更、解除經濟合同的協議在未達成或未批準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應履行。但特殊情況經雙方一致同意的例外。因變更、解除合同而使當事人的利益遭受損失的,除法律允許免負責任的以外,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并在變更、解除合同的協議書中明確規定。
四、經濟合同的其它管理
(一)專業歸口制度
經濟合同實行二級管理、專業歸口制度,具體是公司由總經理總負責凡管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具體負責,歸口管理管理部門為法律顧問室。下屬公司一級由經理、副總理負責,歸口管理人為辦公室主任或秘書;各法人委托人具體負責各自授權范圍的合同簽訂、履行工作。法律顧問室的主要職責包括負責管理公司的各類合同;負責檢查各類合同的合法性,實行法律監督;對公司審批或簽訂的合同負責把關,對下屬企業審批的合同負責抽查,提供法律幫助;負責對法人委托人和有關人員進行法律培訓、考試、提高法人委180托人的法律素質;負責考評各企業的合同管理工作,總結交流經驗教訓,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配合各企業辦理合同的報批、見證、鑒證和公證等事項;配合各企業處理合同糾紛;參與有關合同的談判、簽約、履行等工作等。
(二)法人書委托制度
法人委托人的主要職責包括在授權范圍內負責談判、簽訂合同,既不能違章越權,也不能消極推諉;對所簽訂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可行性負責;對須報請上級領導審批的合同,辦理申報手續,提出本人意見并對本人意見負責;對所簽合同的全面履行具體負責,履行中發現問題應立即上報、并積極想辦法解決,對發生的合同糾紛負責處理好或協助有關部門處理好;負責保管好本人所簽合同的一切資料;合同履行完畢后應立即將資料上交歸檔。凡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發給法人委托證書:一是政治思想好,能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政策,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帛;能拒腐蝕,不貪污賄,不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二是業務工作好,熟悉本職工作,能夠良好地完成本人的業務工作,并以公司利益為重,擇優簽約,嚴格履約,節約資金,增加收益,取得一定成績,無遺留問題;三是法律意識強,對《經濟合同法》等經濟法規認真學習,初步掌握并能運用有關法規。法人委托書慶于每年終重新審核一次。審核的主要內容:法人委托人在本年度的工作、學習及思想情況,取得什么成績,發生什么問題,有無違紀行為等。審核后,法定代表人可根據情況分別作出:維持授權范圍、變更授權范圍、撤銷授權及吊銷法人委托書等決定。法人委托證書應妥善保管,防止遺失。不準將法人委托證書轉借他人或用作其他證明,否則,除吊銷其法人委托證書外,還要追究相應的責任。法人委托人工作調動時,應向所在企業交銷其法人委托證書。
(三)合同專用章制度
合同管理簽訂合同專用章制度。公司及下屬保企業對外簽訂合同所加蓋的印章,除各企業的公章外,一律使用合同專用章,其他印章一律不準代替使用。否則,財務部門有術拒絕辦理結算手續,由此所引起的責任由有關人員承擔,還可以予以處罰。合同專用章由各單位統一刻制、編號和頒發;嚴禁任何人私自刻制、使用。合同專用章應嚴格按授權的范圍使用,不準混用、代用或借用。合同專用章應妥善保管,若有遺失,除立即登報聲明作廢外,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
(四)基礎管理制度
公司做好經濟合同管理和基礎工作。具體如下:其一,簽訂購貨合同應以現貨為主,并堅持經銷定進原則;簽訂購貨合同應以現款為主,不準賒銷;確需賒銷或代銷的,賒銷金額在應有限制,并經企業經理審批,超過數額較大的,由總會計師和主管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審批,或由總經理審批;其二,建立合同檔案。每一份合同都必須有一個編號,不得重復或遺漏。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合同文本的簽收記錄,合同分批履行的情況記錄,變更、解除合同的協議(包括文書、電傳等),均應妥善保管;其三,建立合同管理臺帳。各企業應根據合同的不同種類,建立經濟合同的分類臺帳和總臺帳。每個企業必須設一個總臺帳。其主要內容包括:序號、合同號、經手人、簽約日期、合同標的、價金、對方單位、履行情況及備注等。臺帳應逐日填寫,做到準確、及時、完整;其四,填寫“經濟合同情況月報表”。各企業應在每月5日之前將上月月報表填好后報送總經理,同時抄報計劃財務部和法律顧部室。
參 考 文 獻
[1]郝秀鳳.試論企業合同管理[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7(1)
[2]劉永杰.淺談我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建筑.2008(2)
[3]張婷.合同管理常見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9(18)
[4]李國華.經營工作中的合同管理淺談[J].鐵道勘測與設計.2006(5)
[5]陳紅陵.新形式下企業合同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導報.2009(5):180
篇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地鐵軌道交通建設在我國如火如荼的展開。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到南京、沈陽、成都等省會城市,再到蘇州、佛山等二三線城市,地鐵交通已經成為我國城市交通中的一個特色鮮明的亮點。據統計,當前中國大陸有33個城市已經規劃軌道交通建設,其中28個城市已獲批。伴隨地鐵交通的建設與發展,地鐵交通安全、地鐵突發公共事件對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產生的嚴重威脅,在國內乃至全世界已經成為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嚴峻問題。
公安機關在防范地鐵突發公共事件中承擔著越來越大的責任。各地公安機關應高度重視軌道交通安全,積極建立健全防災、應急、安檢預警工作機制,綜合應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技術,不斷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能力,及時準確的搜集處理信息情報,重點加強以站區警務為特點的地鐵派出所基層基礎建設。探索研究適應地鐵(軌道)交通發展新形勢的新型現代警務機制,是公安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課題。
一、南京地鐵站區警務特點分析
南京地鐵已建成通車線路有3條,分別是地鐵1號線(奧體中心-邁皋橋站)、地鐵2號線(油坊橋-經天路)、1號線南延線(天隆寺-中國藥科大學), 呈“+”字型穿越主城區,并將河西新城、江寧新市區和仙林新市區連成一體。全線通車里程達84.03公里,車站57座,年客流量3億人次,日最高客流量達140萬人次。南京地鐵公安分局成立于2004年10月,分局下設指揮、政工、監察、刑偵、治安、乘警、消防等7個職能部門和11個派出所,實有警員270余名,地鐵全線設有57個站區警務室。
目前,南京市局、地鐵分局、派出所、警務室四級網建設達千兆以上,全面實現公安業務網上流轉。地鐵全線布設監控探頭達2000多個,實現地鐵全區域覆蓋率95%以上;開通線路建設公安350兆基站54個,配備350兆無線電臺295部,實現地鐵全線全區域覆蓋,保障了在線警力的無障礙實時通訊和指揮調度能力。地鐵監控的高覆蓋率和科學管理為精確打擊犯罪、維護站區治安,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基礎。分局基層所隊均已做到“錄得下、存得住、調得出”,使防控模式更加科學,破案模式更加多樣化。
南京地鐵分局除承擔打擊犯罪、治安反恐、預防災難事故等公安重點工作之外,還要承擔全線各站區的日常治安維護、服務民生、警民共建等公安工作。站區警務室是地鐵分局派出所直接面對旅客的基本單位,事無巨細的負責地鐵站區所有日常警務,主要工作有:維護治安、反盜竊扒竊、險情預警疏導客流、旅客求助、走失人員求助、失散物品管理等。探索實現站區警務規范化、信息化、現代化管理,是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強化服務民生能力,轉變站區警務工作變革的必由之路。“地鐵分局站區警務綜合管理系統”是根據地鐵站區警務工作特點,利用地鐵站區現有科技信息化條件,研究如何有效實現站區警務規范化、信息化管理的一次有益嘗試。
二、系統功能需求
南京地鐵分局派出所警力布置以站區警務室為單位,分散在地鐵沿線上;公安業務工作以站區為基本單位開展;站區信息化基礎建設扎實,警用科技裝備和科技器材種類多數量大。為有效實現地鐵公安站區警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實時客流數據統計查詢,在線警力的實時調度,警用器材和反恐裝備的科學規范管理,走失人員求助,遺失物品網上管理等功能,更好的提高警力資源的管理與調度,南京地鐵分局站區警務綜合管理系統設計實現以下主要功能,如下所述:
1.“電子沙盤”實時調度系統
為了科學調度警力,實現扁平化、直觀化指揮調度,系統依據地鐵沿線監控系統,以地鐵分局實有警力為數據源,在線值班警力為對象,站區電子地圖為媒介,通過數字證書身份識別、地理信息、在線顯示、數據統計等技術,實現地鐵全線所有站區當前在線警力動態分布情況的“電子沙盤”在線警力實時調度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實現實時警力到站上崗報備,查詢與統計,在線警力預置,緊急動態布警等功能。當突發事件發生時,該系統可以實時查詢統計在線警力;指揮員可以根據事態,通過手持電臺等通訊工具通知,將多余警力調派到需要支援的站點,實現扁平化指揮。在日常管理中,各級領導可以結合地鐵分局監控系統,實現警力實時查勤功能,即根據系統顯示某警員位置,通過調閱該監控,核查該警員報備是否屬實。
2.裝備器材管理系統
根據地鐵分局消防器材數量多、裝備種類多的特點,為了提高器材和裝備管理的信息化,裝備器材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各類裝備器材信息的登記、查詢、統計、自動分色報警等功能。各站區警員利用該系統在聯網電腦上巡視裝備器材的安放地點、使用狀態、使用期限等信息,實現信息化管理。一旦裝備的使用期限將要到期時,系統將自動預警。大大減少保養器材的工作流程,同時實現裝備器材保養流程的標準、規范、統一。
3.網上報失服務平臺
鑒于地鐵站區客流量大,遺失物品事件多發等情況,為了便于管理,深化服務民生理念,提升報失服務效率。系統利用警務室遍布各條地鐵線路每個車站的特點,實現網上報失服務平臺,可以為乘客提供報失信息的登記、查詢、統計等服務功能。一旦乘客遇有物品丟失或發現無主物品,便可以就近前往車站警務室報失。民警按照操作規范,通過報失服務平臺檢索登記相關信息,并在全線范圍遺失物品信息,為乘客提供實時、統一、高效的便捷服務。
4.走失人員管理系統
地鐵內人流量大,出入口多,老人幼兒時常發生走失的情況。為此分局專門為尋找認領走失人員提供了方便渠道。一是在警務室設置走失和報失人員的安置區域,提供飲用水和休息場所,安撫他們的心情。二是通過站內聯網廣播,在全線播放尋人啟事,發動站內工作人員共同尋找。三是一旦發現走失人員,通過地鐵內的聯網監控,讓報失人遠程辨認。使走失人員的找尋過程更加規范、便捷,節省了大量的警力和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5.站區客流動態監控系統
本系統利用地鐵公司的客流數據,實時采集、監控地鐵全線各進出站點的客流情況,并根據歷史情況設置預警線。站區值班警力可實時查詢當前站區客流量情況,系統可根據歷史數據,實現分色預警。當遇有突發性事件或重大社會活動引發的客流高峰,系統可自動報警提示值班領導采取措施;也可根據提前登記的重大活動預警信息,警示值班警力做好安防處置預案。
三、系統數據模型
1.用戶及角色權限設置
系統根據地鐵分局實際工作情況及用戶需求,分級分類管理用戶,通過創建不同角色,采用字典方式實現用戶分類授權管理。系統將所有警員分類為:分局領導、部門領導、所領導、所內警長、一般警員、系統管理員等六種角色權限,其各實體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
2.總體關系模型
系統根據功能,將主要涉及實體分為:派出所、地鐵站區、警員、值班警員、在線警力、分時客流、裝備器材、遺失物品、走失人員等類型。它們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
其中值班警員由派出所按照警組值班情況,以月周期為單位報備分局系統,允許按照申報程序調整值班信息。值班民警按照工作要求在派出所轄區內各個站點巡邏,在到達巡邏站點后首先用數字身份證書向系統報備,由此產生在線警力分布信息,值班領導可以隨時查詢每個警員巡邏報備信息,予以考勤考核。值班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旅客求助時予以信息處理,并按照系統裝備器材管理系統提供的信息,巡視站區內各種消防器材、警用裝備等物品的使用狀態信息,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四、實現技術與主要性能
本文所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需在南京市公安網絡平臺環境中進行,并堅持以向科技要警力為指導思想,以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設大潮為契機,以公安信息化應用大平臺為依托,以PMIS開發技術為手段,以數據庫安全技術為保障,綜合借鑒視頻監控、數字身份認證、地理信息等信息處理技術,實現系統的開發。系統前臺客戶端擬采用基于WEB平臺的B/S模式實現數據通信、數據處理、數據查詢以及數據管理與維護,關鍵技術擬采用JAVA、C#以及多媒體處理等多種技術相結合;系統后臺管理擬采用以ORACLE數據庫技術為支撐,根據實際公安業務特點和工作需求,設計制定標準規范的數據定義、數據字典,實現數據信息的管理與維護。
篇4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產業之一,近幾年,國家相繼頒布了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運輸條例等,為運政管理部門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中心來組織經濟運行的一種生產形式,主要依靠市場機制來配置社會資源,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件制下運輸市場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運輸市場經濟管理摸式也發生變化。本文為此具體探討市場經濟條件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一些變化與改革。
1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實行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如何適應市場的需求,建立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運輸市場,使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統化、規范化、法律化的軌道,這是當前及今后一項較為突出的任務,那么市場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條出路。
1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生產社會化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只要是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無論其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而交通運輸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部分。因此,交通運輸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現代生產力高度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2是教育運輸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客觀要求
交通運輸市場是進行道路運輸商品交換的場所以及交換雙方經濟關系的總和。而運輸企業則是運輸要素市場的一部分,要落實企業的經營自,轉換企業的經營機制,必須要有健全的運輸市場做后盾,只要有了健康的運輸市場機制,才有可能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促進經營機制的轉換,從而推動整個運輸行業的發展。同時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漸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的逐步發揮,必將導致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市場經濟可以通過價格杠桿和公平自由競爭,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經營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 同時還有有利于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特別是通過稅率、費率、價格等經濟參數的調節來調控運輸市場,從而促進交通運輸事業的均衡發展。
2市場條件下加強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措施
實行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發達國家多年積累的先進管理經驗,它是建立在責、權、利相結合基礎上的各責任單位的預算體系,通過其監督、激勵及分配功能,解決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管理者只有廣泛采用現代管理觀念,充分認識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不但懂得如何科學地編制全面預算,而且善于運用全面預算管理,才能使企業真正成長為現代企業,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交通運輸企業要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應著力解決的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要與實行現金收支兩條線管理相結合預算控制以成本控制為基礎,現金流控制為核心。通過控制現金流量才能確保收入項目資金的及時回籠及各項費用的合理支出;只有嚴格實行現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充分發揮企業內部財務結算中心的功能,才能確保資金運用權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資金合力。降低財務風險,保證企業生產、建設、投資等資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二,要同深化目標成本管理相結合。全面預算管理直接涉及到企業的中心目標—利潤,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目標成本管理,從實際情況出發,找準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問題,瞄準國內外先進水平,制定降低成本、扭虧增效的規劃、目標和措施,積極依靠全員降成本和科技降成本,加強成本、費用指標的控制,以確保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
2實行合同運輸
交通運輸實行經濟管理,依法尤為重要。認真貫徹執行《合同法》,在運輸業戶、貨主中推行合同運輸,就是依法管理運輸市場的有效途徑。新頒布的《運輸進款及運輸收入管理規定》新增了各級收入管理部門有權對客運售票系統、行包制票系統、貨運制票系統生成的原始信息進行稽核、檢查,并對客票信息、行包信息、貨票信息網絡傳輸的安全性、準確性進行檢查與監督的條款。隨著交通運輸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企業必須采取內部審核、會計核算、實地稽查的方法,對運輸進款的資金運動及運輸收入實現的全過程進行檢查與監督,對發揮稽查的職能作用提出更高要求。收入稽查工作重在防范和糾正運輸收入核算中發生的差錯,查處運輸收入領域違法犯紀和貪污舞弊行為,維護運輸收入的正確與完整。新形勢的工作要求我們的收入稽查人員既要幫促基層收入部門提高運輸進款的核收業務,防止多少收款或漏收款,減少收費上的差錯,又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工作作風與職業道德,強化稽查力度,準確分辨違紀行為的隱蔽化、多樣化,嚴肅運輸收入紀律,盡可能挽回國家運輸收入經濟損失。
4加強路車綜合管理
因為交通運輸市場的主要場所是路。交通運輸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沒有路便沒有交通運輸勞務商品的交易,也就沒有道路運輸市場。因此,離開路來進行運輸管理,路子會越來越窄:而路車綜合管理,才能保證運輸市場管理的生命力。可以設想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將養路費稽征機構與運輸管理機構臺并,設置道路運輸市場管理機構,實行分級管理。中央級道路運輸市場管理機構管理特級和一級市場。負責這些市場的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的管理和服務等;省級道路運輸市場管理機構負責所轄范圍內一級和二級市場的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的管理和服務等;市級(地級)道路運輸市場管理機構負責所轄范圍內二級三級市場的規劃,建設、基礎設施的管理和服務等;縣及縣以下重要鄉鎮可以設立市(地)級道路運輸市場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擔負市(地)級管理機構所賦予的職責等。
5強化企業內部管理
在現代化市場的大潮中,交通運輸企業要生存、要發展,改革是出路,管理是關鍵。一是加強對企業的管理,成立經理辦公室、企業科、經營科,組成經營決策中心。職能是進行市場調研,市場預測,制定企業經營目標,內部管理的制度,崗位工作標準和進行市場信息管理,克服人浮于事,辦事托沓互相內耗、效益低、適應市場慢的弊病。二是管理人員要最佳化加強企業管理主要的因素是企業領導,管理人員要專業化,培訓最優秀的專業人才是加強企業管理的當務之急。三是企業管理制度化。市場具有規范性平等性、條理性的特點,運輸事業要克服“以包代管理”的弊病,制定科學的可操作性崗位工作標準,工效掛鉤獎罰分明,責權分明,完善企業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內容,控制運行機舸,以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行為和經營行為,作到依法經營依法管理。
積極應用現代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交通運輸經濟管理也逐步向科學化、制度化、現代化發展,許多新的現代經濟管理方法都會相繼問世。企業要盡快的掌握市場動態、對經濟信息進行快速模擬分析,就必須重視廣泛不斷運用先進的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采用現代化市場的一些數字模式和理論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3結語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運輸市場將不斷探入發展,運管部門當致力于探索研究,同時運輸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著嚴峻挑戰,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提高經濟管理水平是各級收入部門都要積極面對并探索。我們既要培育、完善和發展運輸市場,又要采用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市場。
參考文獻
篇5
(一)加強企業經濟合同管理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市場主體之間交流橋梁和紐帶的經濟合同,已經成為各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以及實現社會價值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企業必須加強對經濟合同依法訂立、全面履行的管理,增強企業競爭力,避免和減少經濟合同糾紛,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加強企業經濟合同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需要
經濟合同,其實質是信息的獲取和利用,使企業簽訂的每一個經濟合同都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依法訂立和及時發現、解決合同簽訂中的問題,促進資金技術資源高效運作,使企業不斷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更好地獲取經濟利益和履行社會責任。
(三)加強經濟合同管理是企業依法經營的需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化和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國家對經濟的調整手段也更加傾向于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企業要適應這一變化,必須加強經濟合同的管理工作,做到依法簽訂、履行經濟合同,依法解決合同糾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將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納入依法經營軌道,提高企業依法經營的能力和水平,企業才能持續興旺發達。
二、企業經濟合同管理中常見的問題
加強經濟合同的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為適應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利益而達成的一項共識。但是鑒于我國的歷史以及文化原因,個別企業的經濟合同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存在于合同的簽訂、履行、合同內容、合同檔案的保管等方面,現將經濟合同管理中常見的主要問題歸納如下,以便我們在訂立合同時予以借鑒和避免。
(一)在經濟合同管理中關于合同方面存在的問題
1.經濟合同簽訂的雙方有一方不具備主體資格,或者超出授權范圍簽訂合同.或者其本身就不具備簽訂合同所需要的資質,在這樣的情況下簽訂合同,則會對企業帶來不利的后果。
2.在簽訂經濟合同時,對經濟合同的認知度不夠,缺乏對對方的合理調查了解,不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格式辦理,草率簽訂,有的經濟合同無書面依據,造成經濟損失無法索賠,甚至還要向對方承擔責任。
3.簽訂的經濟合同內容不明確,條款不全,沒有明確規定雙方權利義務,對于履行的細節沒有規定或者規定模糊,對違約責任規定不合理致使一方利益得不到保護等情況時有發生。
4.在經濟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合同條款履行,造成不完全履行或者瑕疵履行的狀態,進而承擔因違約造成的損失。
5.在發生糾紛時.法律意識不強,不能及時取得和保存有利的證據.使自己處于不利的狀況。給動機不良利用合同詐騙者有機可乘。
(二)經濟合同管理中有關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經濟合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機構、人員不能落實到位,應付檢查,沒有把經濟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也沒有把經濟合同管理作為一項重要的企業管理工作來抓,致使經濟合同管理工作無法滲透到企業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中去。
2.出于種種原因,人情關系、面子問題、怕麻煩等,經濟合同的簽訂效率不高,往往是成為口頭協議,基于對對方的信任而無書面協議。
3.經濟合同簽訂把關不嚴.簽約比較隨便.沒有經過經濟合同管理部門的有效制約或雖然有合同會簽流程,但對合同內容審查不夠規范。變更或解除的經濟合同,不能按照規范的程序、期限和形式辦理,經濟合同糾紛的隱患很大。
(三)在經濟合同的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經濟合同歸檔制度的缺乏使得很多企業簽訂的經濟合同在履行完畢之后便無檔可查,一旦日后發生合同糾紛,則使得企業處于被動的局面,對于在簽訂履行經濟合同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同時也不利于企業整體規劃的實施。
三、加強經濟合同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經濟合同管理體系
企業建立健全經濟合同管理體系,是企業加強經濟合同管理,運用法律手段管理企業的必要工作。企業應當指定專門部門和人員負責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管理體制上,可以采取歸口管理和分工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即由經濟合同管理機構全面負責企業合同管理的各項工作,對本企業的合同實行統一管理,同時在企業各分部門,視需要設專職、兼職合同管理人員,分類專項管理相關合同。此外,還應當設置監察、審計部門,審查監督經濟合同的履行情況,加強內部監控。
(二)明確經濟合同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職責
1.作為一個合格健全的經濟合同管理機構應做到:(1)制定完善的經濟合同管理制度。(2)進行直接有效的管理工作。(3)對企業內部的員工進行專業和法律常識的普及。(4)監督企業經濟合同的簽訂,對已簽訂的經濟合同做到應盡的審查義務,并向本部門的負責人匯報。(5)在企業發生經濟合同糾紛的時候能有效的解決糾紛并使企業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維護。(6)代表企業參加有關經濟合同的仲裁和訴訟活動。
2.經濟合同管理人員的職責是:(1)在職責范圍內,協助合同的簽訂人員進行合同的談判,協商。(2)從法律的角度審查合同.防止合同中出現違法以及危害企業利益的內容。(3)對合同簽訂后的履行階段進行監督.確保合同得到及時有效的履行,并對此過程中產生的糾紛以合理的方式解決。(4)負責建立合同的保存檔案,總結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的經驗教訓。(5)制止非法的合同行為,同時在合理的范圍內規避合同風險。適膿法參加對合同糾紛的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三)建立健全企業各項經濟合同管理制度
企業經濟合同管理機構應實事求是,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下建立完善的經濟合同管理制度。
1.經濟合同綜合管理制度由企業合同管理機構對企業合同實行統一管理。確定合同管理機構及其職責,規定合同管理原則和基木內容,規定合同簽訂、履行、變更、解除的程序和要求,規定合同管理人員和合同承辦人員的崗位資格要求,及對合同管理人員與合同承辦人員的職責和工作進行考核獎懲等。
2.經濟合同分類專項管理制度由企業合同管理機構應根據本企業合同的種類和特點,在合同綜合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制定各類合同的分類專項管理制度。包括確定專項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及其職責,規定對管理人員的考核、獎懲等內容。
3.經濟合同授權委托制度。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在對外簽訂經濟合同的過程中,必須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簽訂或者法定代表人合法授權的人簽訂。被授權人簽訂合同,必須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的書面委托書。在企業內部來說,人必須經過專業培訓,擁有所需的資質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才能被授權,同時也保障了企業的利益。人所持的授權書必須嚴格按照格式書寫,應明確包括人姓名,單位名稱、授權范圍、期限,以及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簽名并加蓋公章。人的授權范圍應結合該業務人員的業務范圍由合同管理部門提出意見并報企業負責人批準,授權委托書的印制應由合同管理機構統一管理。人外出簽訂合同應攜帶授權委托書,無授權或者授權不明時合同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可拒絕協助其工作。
4.經濟合同的審查制度。鑒于經濟合同簽訂關系到企業諸方面的利益,且其簽訂的專業性以及法律性都很強,所以經濟合同的審查制度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一些關乎企業重大事項的經濟合同,更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因此就要求經濟合同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經濟審查制度,一個完善的經濟合同審查制度包括企業各有關部門在合同審查中的職責、審查程序、審查內容、審查標準、審查時限等。
5.經濟合同的公證制度。我國公證制度日益完善,作為市場經濟主題的企業應充分利用公證制度,在簽汀一些重要的經濟合同的時候進行公證,會使得合同的履行得到有效的保證,且一旦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或者糾紛,則可以有確切的維權依據。因此,企業經濟合同管理機構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合同公證工作的管理。
6.經濟合同專用章管理制度及經濟合同統計報表制度。經濟合同專用章作為企業對外簽訂經濟合同時的重要依據,應由專人保管、使用,建立經濟合同專用章的使用檔案,并定期整理向主管領導回報,對濫用合同專用章的行為進行處罰。
建立合同統計報表,對合同的各項條款進行詳細登記,以便在合同的履行階段可以隨時掌握履行進度,及時把握合同對方的動向。主要有合同執行情況進度表、合同簽訂情況進度表。
7.經濟合同歸檔制度。要制定嚴格的歸檔制度,妥善保管經濟合同。合同依法簽訂后,合同承辦人員應將合同正本交單位合同管理人員保管,合同副本留承辦人員備用,必要時抄送、抄報有關部門。合同管理人員對已生效的合同要編號登記,逐個建立檔案,與合同有關的文件也要附在合同卷內歸檔。履行完畢的合同,按檔案保管期限保管。
(四)加強經濟合同管理的監督檢查
自我監督和控制是國有企業的一個強大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紀檢監察和審計、法律顧問等手段加強內部監控,使經濟合同始終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始終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1.加強自我監督。專業部門和人員應關注國家經濟合同方面立法的最新進展,及時把握政策的動向,審視企業內部經濟合同的實施狀況,并定期進行考核,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及時的處理,保障企業的權益。
2.加強紀檢監察監督。企業內部紀檢監察部門應當加強經濟合同全過程的監督,特別是從黨風廉政建設和廉潔從業的視角,建立物資供應商、施工隊伍和相關人員廉潔檔案制度,對不正當競爭、商業受賄等不良行為設立黑名單制度,確保經濟合同合法合規,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通過黨紀、政紀、法律、法規、制度的準確把握和運用保持對合同主體和相關責任人的強力威懾。
3.加強審計監督。審計監督主要包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事前通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有關文件,審查設計、監理、施工、物資供應等承建單位的資質等級、資信能力、技術服務是否符合建設項目的要求,財務狀況是否良好,審查建設資金的籌措與保障,保證資金籌措方式科學、來源合法、運作經濟。事中對建設合同、項目變更、物質采購、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審計,保證資金落實,按規定使用,沒有被轉移、侵占、挪用、損失浪費等問題。事后按照"先審計、后決算、再轉資"的審計原則,對項目的真實性、效益性、合法性、合規性進行跟蹤審計,檢驗經濟合同實施的效果。
篇6
1.運營目標:根據經營業務需求,在滿足時間、技術質量要求的情況下,完成合同約定事項,提高合同的可靠性和執行力,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完成。
2.財務目標:確保資金安全,在預算范圍內控制成本,合理安排資金。
3.合規目標: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審批程序和有關流程,防止合同簽訂和執行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二、梳理合同管理流程
在合同管理體系建立前,有必要對企業現有的合同管理流程進行梳理,既要分析合同管理流程每一個環節的控制活動是否有效,又要理順合同管理鏈與其他業務流程之間的聯系。合同管理流程上游銜接的流程有項目立項流程、招投標流程、預算審批流程等,下游與資金支付流程、驗收流程等流程相連,在制定合同管理流程時,要注意做到與上下游無縫對接,避免出現管理的真空。
合同管理流程可劃分為合同簽訂流程和合同履行流程,合同簽訂流程包括合同準備、合同談判、合同文本擬訂、合同報批審核、合同簽訂和合同分發存檔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需要有相應的責任部門實施控制,其中合同經辦部門負責合同的準備、談判組織、文本草擬,辦理合同報批工作;審核部門負責對合同主體資格、財務事項、技術要求、法律風險的內容進行審核,為審批人把關;審批人在授權范圍內承擔最終審批責任。
合同簽訂后,需加強合同的跟蹤,保證合同權利義務的有效執行,當因內部和外部環境變化,雙方無法完全按合同約定履行時,應及時進行協商,辦理變更或解除合同,如協商不成,則進入仲裁或訴訟程序。上述合同管理過程稱之為合同履行流程,該流程由合同跟蹤履行、合同變更和補充、合同解除、合同糾紛處理和合同登記歸檔等控制活動組成。
三、風險分析
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導致合同風險的既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企業內部環境因素,通過分析評估,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使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通常情況下,外部環境因素如宏觀經濟環境、政策、法律、自然災害等因素,為不可控因素,企業在訂立合同時,需合理預測這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采用風險轉移的方式盡量減少可能發生的損失。內部環境因素主要有合同決策、管理水平、操作人員素質、財務狀況、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等,導致的企業合同管理風險按照影響結果可以劃分為營運風險、財務風險和合規風險。
(一)營運風險
合同管理的營運風險,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可能由于合同管理某一環節的缺失,導致經營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甚至產生損失。合同管理的運營風險有:
1.因業務評價不正確、不完整,導致決策錯誤,主要體現在合同需求與業務目標不一致,合同主體資格審核不當,定價策略失誤等;
2.因合同條款不嚴謹,對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表述不清楚,導致經濟糾紛和經濟損失;
3.因缺乏充分的溝通,信息缺失帶來風險;
4.違約風險:一方無法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造成對方損失,或由于自身違約需承擔賠償責任。
(二)財務風險
企業在合同訂立和執行過程中,由于合同條款和合同方商業信用等原因,合同履行最終結果和預期可能會發生偏差,導致收益的下降或遭受經濟損失,其主要成因有:
1.預算制定不合理,未能有效控制成本。
2.合同的支付條件和付款進度不合理,令資金占用增加,產生資金損失。
3.合同各方權利義務的約定不清晰,可能產生額外的費用,造成成本增加。
4.稅收風險:忽略可能產生的稅費,沒有約定由哪一方承擔稅款繳納義務,導致費用增加和經濟損失;采購合同沒有要求供貨商提供增值稅發票,未進項稅不能抵扣,增加了稅收負擔。
5.因合同糾紛產生資金損失。
(三)合規風險
因企業在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時,未能遵循法律法規、標準、行業規則、公司管理制度,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合同管理的合規風險有:
1.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合同被確認無效并需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
2.選擇的合同主體不具備合同所要求的資質,不能保證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的風險;
3.沒有按流程審核或審核把關不嚴,致使公司利益受損;
4.違反公司有關制度、,侵吞公司利益帶來的風險。
四、控制活動
篇7
Telescope Remot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Qian Chen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No.2 School,Taizhou225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the 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to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of the Observatory at home and abroad,the observer through the Internet you can control the telescop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Remote control system of the telescope astronomical science activities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parents no longer worry about the child's travel at night,as long as remote viewing via the website booking home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duce management costs,astronomical resear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but also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Keywords:Telescope;Astronomy;Remote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天文學是人類最早開展研究的學科之一,古代天文學的研究方式一般基于都是肉眼所見,研究的內容也僅僅是對天文現象的文字記載和簡單推算。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古代天文學研究的一直沒有任何突破性的發展,研究方法依然簡單,缺少相應的理論支持。大概在十七世紀初,望遠鏡的發明使天文現象的觀測水平大幅提高。在那之后,許多天文科學家都投入到天文望遠鏡的研制之中,天文望遠鏡研制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的推動了天文學研究的發展,獲得了很多的新的科研成果。
隨著望遠鏡技術、探測器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通過天文觀測獲得的數據量正在成倍增長,另一方面,國際上各種的巡天計劃的數據在不斷的累積,如Hubble太空望遠鏡每天的數據量大約為5GBytes。但是,這些并不意味著人們從中可以獲得的信息量也日益的豐富。人們需要改變這種 “數據越來越豐富,但沒有豐富的信息、知識”的情況。迅猛上升的大量數據保存在各種系統和介質中,不便于人們對其進行整理和管理。為解決上述問題只有開發建設虛擬天文臺這樣的一個答案。
現在,天文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建設虛擬天文臺對天文現象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國,北京天文觀測臺、清華大學FAST課題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對天文望遠鏡的控制系統有了一定的實驗驗證和理論成果。二零零零年一月,經過中國、美國、奧地利三個國家的許多物理學家的不斷努力,建立了一個全球范圍內的H-alpha全日面像聯測網絡。該聯測網絡包括下面這樣幾個:Big Bear Solar Observatory(USA),Kanzelhohe Solar Observatory(Austria),云南天文臺,Catania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以及懷柔太陽天文臺。
從控制方法上看,目前存在三種主要的方法:集中控制、主從控制和分布式控制。從自動化程度來看,望遠鏡控制的流程自動化運行模式還處于初級階段。
國際上望遠鏡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式:
1.通過控制手柄的按鈕手動控制望遠鏡的轉動,實現尋星。此方法僅適用于從事天文觀測的專業人員。
2.觀測人員一步步地使用控制軟件的界面,調節望遠鏡進行觀測。這是最基本的非自動化的運行模式。
3.全自動導星方式。在計算機中輸入要觀測的恒星或行星的名稱或坐標,計算機通過軟件控制望遠鏡實現自動化尋星。自動化尋星的流程固定在程序中,不能更改,留出一些參數供觀測人員現場配置。
下面將簡單的討論一下網絡控制技術和管理系統的相關內容。
首先,我們討論一下網絡控制技術,我們將控制網絡分為兩個組成部分:第一是面向設備的現場網絡;第二是面向控制系統的控制網絡;用現場網絡(如RS-232/422/485,CAN,Lonworks,工業以太網等)連接現場設備,并通過特定的接口(如標準以太網接口)聯接到控制網絡,控制網絡再連接到對應的其他系統,另外,因為廣域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控制網絡是能夠平滑的接入廣域網并且形成更強大的控制網絡。
其次,我們再來討論XML和Web服務技術。當前,國際天文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努力于將XML引入天文數據處理/存儲/交換領域,而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為:VOTable。VOTable這個項目的提出來源于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何能夠輕便而又高效的保存大量的數據,并能讓這些數據應用于到今后的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環境?為了研究這些,國際天文學家們試著通過基于XML技術的VOTable這個項目來解決這個難題。
在因特網迅猛發展的時期,一旦我們擁有了數據/信息交換的標準(即XML以及基于XML的某種標記語言),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處理這些數據/信息?怎么樣為某些數據/信息開發對應的處理應用,怎樣將這些到分布式的網絡環境之中呢?應用之后,我們又該怎樣將其公開發行,讓客戶能夠輕易地搜索到呢?天文學家發現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Web服務技術(web services)。Web服務技術是為了解決因特網范圍內,如何將web服務集成在一起,進行相互操作的一個技術框架。Web服務技術的技術基礎是XML/SOAP/WSDL/UDDI,在這些技術里面,XML是Web服務的基石,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OAP)利用XML來封裝Web服務的請求,Web服務的功能又是由服務描述語言(WSDLWeb)來描述,Web服務的注冊由統一描述/發現/集成協議(UDDI)實現。
第三,B/S模式。B/S結構分布性強、維護方便、開發簡單、用戶操作便于掌握、共享性強并且成本低廉。另外,B/S模式便于集中的管理維護、用戶操作簡單、跨平臺等特點。隨著網絡尤其是寬帶網絡的普遍使用,基于網絡的B/S應用方式更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
第四、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
數據庫管理系統(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種操縱和管理數據庫的大型軟件,用來建立、使用和維護數據庫,簡稱dbms。它對數據庫進行嚴格統一的管理和控制,這樣就保證數據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戶通過dbms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數據庫的管理員也通過dbms對數據庫維護。它可以讓多個應用程序和用戶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時或者不同時間去建立,修改和詢問數據庫。DBMS提供數據定義語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與數據操作語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戶定義數據庫的模式結構與權限約束,實現對數據的追加、刪除等操作。
第五、動態服務器頁面ASP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的縮寫,意為“動態服務器頁面”。ASP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代替CGI腳本程序的一種應用,它可以與數據庫或者是其它程序進行交互,是一種簡單、方便的編程工具。ASP的網頁文件的格式是.asp,現在常用于各種動態網站中。
望遠鏡遠程控制管理系統,使學生在室內的電腦上,通過web遠程登錄控制網站,就能操作天文望遠鏡,獲取到相關的天空信息和圖像,既能讓學生達到觀看天空的目的,又解決了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東.網絡控制技術與虛擬天文臺[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03
[2]P.L. Shopbell,J.G. Cohen,L. Bergman. Remote observing with the keck Telescope from California using NASA’s ACTS satellite[C].Telescope Control Systems,Hilton Lewis ed.,Proc. SPIE 3112,1997,209-220
[3]崔辰州,趙永恒,趙剛等.虛擬天文臺的技術進展[J].天文學進展,2002,20:302-311
[4]張彥霞,趙永恒,崔辰州.天文學中的數據發掘和知識發現[J].天文學進展,2002,20: 312-323
[5]蘇凡.天文用CCD探測器以太網端口的建立[D].本科畢業論文,清華大學成人教育學院,2002
[6]鄭文波.控制網絡技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7]server.省略/438/3334938.shtml
篇8
一、經濟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合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二個階段:一是合同簽訂階段;二是合同的履行階段。
1.合同的簽訂階段
(1)合同主體不當。合同當事人主體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條件之一,而合格的主體,首要條件應當是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合同當事人。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雖然具有上述兩種能力,但不是合同當事人,即當事人錯位,也是合同主體不當;二是雖然是合同當事人,但卻不具有上述兩種能力,同樣是合同主體不當。
(2)合同內容不嚴謹。不嚴謹就是指不準確及不全面,容易引起歧義和誤解,導致合同難以履行或引起爭議。訂立合法和有效的經濟合同,應當體現雙方的真實意思。不能只講正面的,不講反面,如果不清楚簽合同應當本著“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則,那么一旦發生違約情況則難以處理。
(3)無效合同。《合同法》第52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簽訂的合同屬于無效合同,而無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經濟合同以合法的形式掩蓋其非法目的的,實質也是無效合同。
2.在合同履行階段
(1)合同變更沒有及時履行。合同變更包括合同內容變更和合同主體的變更兩種情形。合同變更的目的是通過對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實現,為了維護單位自身的合法權益,變更要及時有效。
(2)沒有及時辦理鑒證確認。履約過程中的鑒證是一種正常行為,但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則當發生糾紛時,會因無法舉證而敗訴。
(3)忽視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應該清楚并不是所有書面證據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證據應當是原件的、與事實有關的、有蓋章和(或)簽名的、有明確內容的和未超過期限的。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書面證據只是廢紙一張。
二、加強經濟合同管理的策略
合同關系自始至終是一種法律關系,因此合同管理也應當是自始至終的全過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合同管理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經濟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合同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法律化,首先要從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合同的歸口管理,合同資信調查、簽訂、審批、會簽、審查、登記、備案,法人授權委托辦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專用章管理,合同履行與糾紛處理,合同定期統計與考核檢查,合同管理人員培訓,合同管理獎懲與掛鉤考核等。建立和健全單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須根據我國的《合同法》和相關的法規,同時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
2.加強合同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
合同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合同管理的質量。首先要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合同法規的宣傳教育,促進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領導者和決策者轉變不合時宜的思維和模糊認識,增強法制觀念和風險意識。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員應具有的素質條件,選擇本單位的優秀人才擔任合同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公開考評和競爭招聘方式選拔人員,堅持優勝劣汰的原則,把優秀人才放在這個崗位上。人員確定之后,要加強合同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可根據本單位與市場的實際情況,參加短期培訓或進相關高校深造。同時從經濟角度出發,對合同管理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明確他們的責、權、利,建立競爭機制,對有貢獻的單位領域和合同管理人員給予獎勵。通過以上措施,促進合同管理人員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
3.違約糾紛的及時處理
合同關系是一種法律關系,違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要承擔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或強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顧問部門審查合同時選擇合適的違約條款和糾紛處理條款顯得很重要,一旦發生違約情形,法律顧問要區別情況,及時采用協商,仲裁或訴訟等方式,積極維護單位的合法權益,減少單位的經濟損失。
4.加強監控,防范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風險
加強對本單位經濟合同簽訂授權的管理與控制,落實執行好授權制度,完善對合同履約情況的考核制度,加強合同簽訂后的監督和管理,促使相關人員隨時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匯報,對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強化合同履行的有效控制。
三、結束語
經濟合同管理不是簡單的要約、承諾和簽約等內容,而轉化為一種全過程、全方位和科學的管理,現代單位若能對合同實施有效管理,將為單位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產生巨大的推動力,經濟合同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
單位管理的一項核心內容,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9
引言
流域是具有層次結構和整體功能的復合系統,其中流域水環境不僅構成了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基礎與生態環境的控制因素,也是諸多水問題和生態問題的共同癥結所在,并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珠江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按年流量為中國第二大河流,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珠江流域水環境問題已越來越受到關注。
1 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現狀特征及存在問題
1.1 干流水質總體良好,部分流經城市的河段和內河涌水環境污染嚴重
干流水質以Ⅱ~Ⅲ類為主,總體良好,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流域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6.6%,但部分流經城市的河段和內河涌的水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部分河段納污量已超出環境容量。
1.2 污水處理設施較完善,區域供水和排水系統交錯分布、缺乏統籌
污水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截至2010年底,廣東珠江流域所有市縣均建有污水處理廠,共建成污水處理廠266座,總處理能力1581.7萬噸/日,但區域供水和排水系統交錯分布、缺乏統籌,存在上游污水系統布局在下游供水系統之上等問題。
1.3 水環境管理體制及機制初步形成,跨界水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近年來,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與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已初步形成了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環境管理體制,但跨界水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據統計,2010年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僅為76.3%,跨市河流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約89.1%。
2 流域統籌的水環境綜合管理概述
2.1 流域統籌的概念與內涵
流域統籌是指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以流域為單元,劃定水環境功能區,統籌流域用地安排,因地制宜地布設各類綜合治理措施,解決流域與區域的協調發展問題、上下游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以及部門間的矛盾沖突,保障流域水環境的持續穩定和流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發達國家與地區水環境綜合管理經驗借鑒
2.2.1 萊茵河流域:國際協調與管理
萊茵河作為跨國性河流,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為恢復萊茵河生態系統和持續保護萊茵河,由荷蘭發起,流域各國共同成立保護萊茵河國際委員會(ICPR),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國際行動,通過有效的協調,各成員國部長會議通過了“萊茵河行動計劃” [1]。
2.2.2 密西西比流域:依法開展流域綜合治理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法律為依據,開展流域綜合治理。通過利用國家、州層面等多項法律法規,在流域機構的協調與管理下,解決和處理利益分配、矛盾沖突等各種問題,實現水環境逐步改善的目標[2]。
2.2.3 墨累-達令流域:聯邦政府與州政府間的多次協商
墨累-達令流域水環境問題是通過合作來解決的。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域綜合管理項目,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與四個州政府所達成的《墨累-達令流域倡議書》是建立在協商機制之上的,其中方案制訂階段的充分參與是落實協議的關鍵[2]。
2.3 流域統籌下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的發展方向
2.3.1 強調流域水環境與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的綜合協調管理
加強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的統籌管理,促進上下游、多部門的協調與協作,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進“綠色流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2.3.2 注重流域跨學科綜合研究與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
加強流域問題的跨學科綜合研究,采用先進技術與管理手段,合理安排流域內用地功能,促進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由對水的“行政管理”轉變為對水的“功能管理”。
2.3.3 探索建立流域統籌的水環境綜合管理保障體系
探索建立流域統籌的水環境綜合管理保障體系,通過設置專門流域管理機構、地方政府簽訂協議、設立專項資金以及建立協調與預警機制等,促進廣東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由“集群決策型”向“調整協作型”轉變。
3 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的技術手段
3.1 優化流域水環境功能分區
3.1.1 劃定區域供排水通道
推進流域河網整治一體化,科學規劃供排水布局。對于廣東珠江流域,充分依據珠江河網的獨特性,西江、北江片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東退水”的供排水格局,東江片通過各類水閘及樞紐逐步實現供排水分離,避免上、下游城市間取水、排污相互交叉混合。
進一步優化調整供排水格局,合理劃定區域供排水通道。對于廣東珠江流域,結合區域取排水河系分離、容量利用以及發展需求,劃定區域供排水通道。
3.1.2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
按照主要供排水格局調整方案,適度集中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區。對于廣東珠江流域,以區域聯合保護為原則,建議在東江、西江等地聯合共建飲用水源保護區,共同涵養飲用水源。
科學保護飲用水源,開展水源地環境風險排查和環境整治。對于廣東珠江流域,重點對新豐江水庫、楓樹壩水庫以及白盆珠水庫等大型飲用水庫進行環境風險排查和環境整治。
3.2 實施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
3.2.1 嚴格產業污染控制
推行清潔生產,建立嚴格產業準入制度。對于廣東珠江流域,以發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為導向,以制度和標準建設為切入點,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手段,鼓勵產業廢水集中處理,嚴格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控制工業產業廢水及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3.2.2 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優先解決城鎮生活污染,加快推進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對于廣東珠江流域,以水系為單元進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規劃建設。
鼓勵相鄰區域打破行政區限制,促進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對于廣東珠江流域,以統籌流域與區域為原則,培育大型骨干環保產業集團,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共建共享。
3.2.3 強化整治面源污染
加大整治力度,防治城市面源與農業面源污染。對于廣東珠江流域,以統籌城鄉為原則,加強城市和農村的面源污染整治。
3.2.4 綜合整治污染河道
研究并推廣經濟可行的河道綜合整治技術,加強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對于廣東珠江流域,重點開展珠江廣州河段、深圳河、淡水河、石馬河、東莞運河、石岐河、佛山水道、前山河、江門河、南江河等河道的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對受污染河道的綜合整治和生態恢復。
3.3 建設流域水環境監測與預警應急響應聯動系統
3.3.1 構建一體化的流域水質監測網絡
強化流域水環境區域聯合監測,推進流域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一體化。對于廣東珠江流域,著力建立以流域為單元的水環境監測管理中心[3],構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完善流域水質自動監控網絡。
3.3.2 建設區域監測預警應急響應聯動系統
加強區域環境風險防范,提升區域環境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對于廣東珠江流域,聯合共建污染源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協同聯動的快速反應機制與覆蓋全流域的分級響應機制,建成突發性事故應急監測體系。
4 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的保障體系
4.1 成立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機構
對于廣東珠江流域,可采取流域管理委員會加流域管理局雙層體制[4],成立珠江流域管理委員會,并根據珠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在流域管理委員會下設珠江流域管理局或類似機構,如東江、西江、北江等流域管理局。
4.2 簽訂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協議
對于廣東珠江流域,為協調上下游地區水環境管理,珠江流域管理委員會促使流域各地政府共同簽訂《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協議》。
4.3 設立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專項基金
對于廣東珠江流域,設立珠江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專項基金,按照“類別差距越大賠償額度越大,污染越重賠償額度越大”和“地表水有償使用功能”原則,污染方向受污染方支付賠償金,基金由珠江流域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主要用于水環境統籌協調管理。
4.4 建立流域協調與預警監控機制
對于廣東珠江流域,建立并完善流域協調與預警監控機制,重點建立利用水環境管理信息共享機制,探索建立流域銜接地帶水環境管理的通報和備案機制以及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污染聯防聯控監督協作機制。
5 結語
當前,流域水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過借鑒國外先進流域管理經驗,以廣東珠江流域為范例,在流域尺度綜合運用并推廣包括工程、法律、政策、行政、經濟等技術手段與保障措施,促進跨部門與跨地區的協調,統籌流域空間范圍內的水量和水質,確保江河健康和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哲仁.萊茵河——治理保護與國際合作[M].黃河水利出版社.
篇10
三年來,圓滿完成兵團交通局下達的公路建設任務,七師柏油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700余公里,累計完成投資5.6億元,共建設各等級公路995公里,新改建農村通連公路350余公里,全師有200個連隊通了柏油公路,其中有8個團場的60個連隊已經將柏油公路通到了墾區職工的家門口。為七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
現就七師在開展交通管理年活動以來公路建設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作一介紹。
一、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按照兵團交通局要求,七師成立了由師領導親自掛帥的交通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下設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制定了交通管理年活動的目標考核細則,先后制定了《農七師交通管理年活動方案》、《農七師道路運輸經濟發展爭先創優競賽活動考核獎勵辦法》、《農七師公路建設工程資金支付管理辦法》等近十個管理辦法和規定,下發到各團場、施工單位、運輸企業及相關從業單位。同時各基層單位也制定了相應的交通管理年活動方案,為促進交通管理年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和組織保障。
為規范公路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方案的整理、立卷和歸檔,為今后七師公路發展和檔案的應用提供詳實的借鑒、參考資料,師交通局組織人員整理出《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竣工文件編制辦法》,印發成冊,下發到各基層單位,付諸實施。
為了更好地增加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推行陽光作業,七師成立了農七師公路建設管理處,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拆遷、林木、環保及規范勘察設計、審批、招投標等制度,建立了交通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公路建設工作中,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國家、兵團有關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林木砍伐、環境保護等政策審批和補償標準。
二、創新思路,推動公路建設快速發展。
近年來,在兵團交通局的重視、支持下,農七師公路建設已有了較大的發展,為團場職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擁護公路建設,修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目前,七師已經建成了“三縱四橫”公路主骨架。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使天北新區、車排子、柳溝、五五新鎮、高泉鎮相互貫通,交相輝映,大大改善了農七師招商引資環境,全面提升了七師團場的競爭力。
1、加大公路建設力度,努力改善基層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按照國務院提出的解決“三農”問題的部署和要求,七師交通局堅持“以人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建設原則,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和制定通連公路建設的措施。根據通連公路建設點多、線長、面廣、資金補助少、等級低、建設管理難度較大等特點,在建設中,堅決做到在規模上要做到量力而行,在標準上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學確定,能“通達”的則“通達”,能“通暢”的則“通暢”,以此減輕團場和職工的負擔。
在資金上嚴加監管,保證做到專款專用。在建設中嚴格遵循“一事一議”、“一連一議”和群眾自愿的原則,切實引導、保護、發揮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不搞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強行攤派和強行征地拆遷。
三年來,在團、連領導的支持下累計完成通營、連公路550余公里,鋪裝瀝青路、水泥路490余公里;到目前為止,全師243個連隊有200個農牧連隊和基層單位通了瀝青水泥路,受益人口10萬人,近80%的基層連隊單位實現了道路硬質化,有8個團場的60個連隊已經將柏油公路或水泥公路修到了墾區職工的家門口。公路網好路率由1997年的50%提高到現在的80%以上。使職工群眾告別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2、管理工程質量,把好七個關口,突出一個“嚴”字。
嚴格規范化管理是確保工程質量和順利完成的關鍵。七師公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國家的有關制度,制定了《農七師公路建設四項制度實施辦法》等各項管理辦法、措施,明確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責任;認真執行施工合同、安全生產合同和廉政合同“三合同”管理模式。杜絕工
程建設中的轉包和非法分包現象;實行“企業自檢,社會監理,政府監督”,建設單位全面負責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同時,七師通過聘請社會質量監督員、設置工程質量“責任公示牌”、公開質量監督電話等方法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安排專人負責,對群眾反映的公路建設工程質量情況及時反饋和糾正,實行跟蹤服務,每半個月召開一次情況通報會,并召開各種辦公會和現場會現場質量檢查、評定,現場發現、解決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把好七關,即把好設計質量關,提高設計深度,減少變更;把好招標關,規范招投標行為,防止不正常竟標現象的發生;把好材料質量關,未經檢驗的不合格材料不準進場;把好設備進場關,如對水泥路施工提出:必須符合規定的振搗設備參加水泥路施工的特殊要求;把好試驗和檢測關,控制檢測頻率,保證試驗檢測真實可靠;把好驗收關,認真做好過程檢查和分部分項工程驗收,上道工序未經驗收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把好資金控制關,監理計量、業主審核、交通局監督、師領導簽字,質量達不到標準堅決不撥付進度款。
3、強化廉政建設、執行“四不準”,牢控“五環節”
三年來,七師交通局把廉政工作貫穿到公路建設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從源頭上加強預防和治理腐敗的能力。關口前移,做到學習政策在前、事先預防在前、調查研究在前、制約監督在前。同時,強調廉政合同和工程合同同時簽定、廉政效果和工程質量同步檢查,并且在全師交通系統全面推進項目施工招標制、民工工資兌付合同制和嚴格控制設計變更審批制度等多項改革,全面推進了交通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源頭管理。
工作中,嚴格執行“四不準”,即:領導干部不準介紹施工隊伍;不準介紹材料供應商;不準干預招投標;不準讓親屬從事工程施工。
牢控招投標、資金撥付、設計變更、程序操作環節和責任追究“五個環節”,同時,注重發揮廉政建設的“主體”和“載體”的作用,突出對實施過程和實效性的廉政督察,全面推行反商業賄賂承諾制,圍繞交通建設領域的重點環節,邊查邊糾,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同時,圍繞解決和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狠抓糾風和行風建設。傾聽群眾呼聲,切實解決社會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后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公路建設質量、施工單位拖欠機械費用等問題,得到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三、今后的的工作目標和思路
(一)公路建設目標
---公路建設目標:繼續加強干線公路網和農村公路網的改造,不斷提高公路等級,進一步適應我師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構建與我師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組織協調、運行高效、管理科學、安全環保的公路建設體系。
篇11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training model problem of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ct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provided ways for training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ability; training ways
工程合同管理能力是指運用從事合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法律和合同理論知識、較強的合同管理實踐技能和良好的職業素質的系統能力和綜合能力。工程合同管理專業人才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和訓練才能具有與建設項目相適應的合同管理能力。
1.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合同管理能力培養問題分析
1.1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結構失衡
目前建筑類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都能夠開設合同管理系列課程,但是合同法與建筑法規課程分別開設在兩個學期,導致學生的合同基本規定和建筑法律法規等理論基礎不扎實;工程造價和建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都涉及到招投標知識,但是都存在課時分配不足的問題,致使學生對招投標的過程認識模糊,對合同示范文本和合同標準條件等規定掌握和理解深度不夠;開設國際工程管理類課程后對國際工程普遍使用的合同范本和通用條件的學習與合同管理課程中涉及的國際工程合同條件的學習存在互相依賴和互相推諉的現象,從而使學生對國際工程合同條件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降低,存在教材選擇不當導致的教學內容主次不明、課程之間重復或斷檔的問題。
1.2 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
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教學分開,理論實踐脫節,理論與實踐剝離而導致學生創新能力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有待提高。對高校調研結果表明,除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教師產學研結合緊密,實踐經驗豐富外,其他高校的教師90%以上沒有參加過實踐,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有時顯得蒼白無力。
1.3 教學考核手段簡單
在以往的課程考試中,試卷題型多數為填空、選擇、簡答、計算等,目的是考查學生對合同法和建筑法規、工程招投標、合同示范文本規定等一些概念和合同條款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學生在書本上或在筆記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而招投標與合同履行之間的關系、合同條款間的內在聯系、在實際中的綜合應用、索賠條款的靈活運用很難在試卷中全面反映出來,導致學生死記硬背條款,忽視了合同管理知識的廣博性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不利于全面考查學生掌握程度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2.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合同管理能力培養途徑研究
2.1 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根據學生就業后的工作崗位和市場需求,以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等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基礎,加強合同法、建筑法規等基礎課與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專業課之間的聯系,[1]在工程造價、施工組織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結束后增加招投標與合同條款草擬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合同管理調研實踐環節,強化合同管理實踐。合同管理人才對招投標的能力要求較高,這部分內容必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達到合同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強化學生對建設工程合同示范文本的學習和理解,熟悉示范文本,對工程建設中的各個環節、基本程序和相關規定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2.2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進必須從教師入手,安排教師在合適的時間和有特色的項目上進行實踐,或者進行定崗掛職,豐富合同管理的實踐經驗,為理論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2,3]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內容和知識體系要求,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合同管理軟件,結合適當的招投標情景模擬,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進入角色。引入案例法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方式,授課教師根據最新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運用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法加深本課程內容,結合工程合同案例庫的案例和工程合同管理實踐講解理論知識,增加課堂討論和小組案例分析環節,采用小組討論評比方式,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4]充分利用校園網的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建立互動式和開放式的合同管理課程學習平臺,形成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自主研學相結合的課程新體系,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2.3 教學考核
建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最終的教學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口試,采用口試和筆試結合的考核辦法。[5]口試和筆試各占一定比例,口試可以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語言能力和綜合能力,筆試可以考察學生對專業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口試設答辯小組,課程組全體教師參加作為評委,由教務處、專業負責人及課程負責人監督、指導。專業教師根據大綱要求出題,答辯組的老師就所抽題簽隨機提問,學生在答辯時要注意該理論的實際意義、隱含意義及如何在實際中應用,測試學生快速反應問題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創新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判斷決策能力。[6]
項目來源:長春工程學院教研項目《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教學內容與方法研究;編號:28。
作者簡介:劉廣杰,女,1977年1月生于吉林松原,長春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工程項目管理。
參考文獻
[1] 佘立中.土建類學生工程合同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2):5962
[2] 王志武.《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教學改革淺析[J].教學藝術.河南教育(中旬),2009(9):48
[3] 朱祥亮.案例教學在《工程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08(37): 5152
篇12
雖然近幾年事故總量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安全生產的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在隱患信息管理方面,有些單位還是基于手工管理,有些單位雖然已經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理,但缺乏預警的功能,既不能對隱患整改單位進行整改提醒,也不能對實現隱患整改閉合的無紙化管理和遠程網上處理。因此,隱患信息管理預警系統進入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為必然,系統的自動預警功能將極大地提高企業對安全隱患的管理水平。
1 系統設計
隱患管理預警系統包括機構管理、隱患信息、統計分析、信息預警和系統維護五個基本模塊。機構管理可實現集團各級單位信息的維護;隱患信息主要包括隱患信息管理、隱患信息查詢、隱患信息管理(主管部門上報)、隱患信息查詢(主管部門上報)、隱患信息(簡化)、隱患信息查詢(簡化)、隱患信息公告、隱患整改延期八部分,隱患信息管理可以實現隱患信息的錄入、導入、導出、修改、審批、提交、退回、打印等功能;隱患信息查詢可以實現隱患信息的查詢、查看辦理進度、導出、打印等功能;隱患信息公告可以對公告信息進行維護、查詢、導出、打印等功能;隱患整改延期可以實現需要延期整改隱患的審批和管理工作;統計分析主要包括隱患信息統計和隱患信息分析兩部分,隱患信息統計可以實現按不同條件進行隱患信息的統計、導出、打印等功能;隱患信息分析可以實現按不同指定條件進行隱患信息的圖形分析。信息預警主要包括提醒設置和短信發送設置兩部分。
隱患管理預警系統采用當前國際流行的B/S計算模式,數據庫既可以集中管理,也可以采用分布式管理,以適應不同類型的企業,這種開發模式可以使系統的后續維護工作非常簡單,系統升級方便,運行成本低廉。該系統的成功開發及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實現隨時隨地上網辦公,降低安全管理的辦公成本;更重要的還在于對隱患管理工作的預警功能將極大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水平,將眾多的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如隱患整改的預警功能,將在隱患到期不能整改完成之際,向有關責任人員和領導進行系統報警和短信報警,以提醒領導和相關人員采取對策。
2 系統開發的目標
(1)鶴煤集團隱患信息管理的實際,規范了隱患信息閉環管理的標準流程,制訂了隱患信息閉環管理的簡化流程、業務主管科室隱患管理流程以及延期整改隱患信息閉環管理流程,進一步規范了隱患信息管理。(2)的系統包括機構管理、隱患信息、統計分析、信息預警和系統管理五個基本模塊。機構管理可實現集團各級單位信息的維護。(3)系統中用戶分六級管理,即普通用戶、隱患信息錄入、區隊管理員、礦級管理員、局級管理員和局級用戶,不同的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數據一旦提交就不能自由修改與刪除,必須向上級用戶申請,批準后方可修改,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4)完成系統使用說明書和研究報告。(5)已經對各礦的用戶進行了兩次培訓。
3 關鍵技術及創新點
(1)在隱患信息處理流程方面,建立了規范的隱患信息處理流程,包括標準的隱患信息處理流程、簡化的隱患信息處理流程、主管科室隱患信息處理流程和延期整改隱患信息處理流程。(2)在隱患信息預警方面,可以實現一定級別隱患信息的系統報警和手機短信報警,隱患整改到期不能完成的進行系統報警和手機短信報警,還可以實現整改到期前一定時間系統提醒和手機短信提醒。(3)在信息安全方面,各級用戶(局級管理員除外)一旦提交數據后,就不能再進行修改、刪除等操作,若需要修改則必須向上一級用戶申請,上級用戶退回后方可進行修改,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除此之外,用戶名和密碼驗證也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4)在權限管理方面,支持任意多級部門/成員單位模式,靈活定義角色權限,管理員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調整系統用戶的權限。(5)隱患管理預警系統為B/S模式,服務器端數據庫為SQL-SERVER2008,實行集團公司、礦井和區隊三級管理模式,每級管理員只能看到本單位的數據。
4 系統開發的技術路線
該項目以系統工程的思想為主線,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的原理與方法,根據鶴煤集團現有的隱患管理模式,構建隱患管理的標準化閉環處理流程,開發隱患管理預警系統,該系統包括機構管理、隱患信息、統計分析、信息預警和系統維護五個子系統。
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瀏覽器(Browser)/Web服務器(Web Server)計算模式建立了功能強大的隱患管理預警信息系統,為推進和加快煤礦安全管理的現代化與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企業完善現有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堅持持續改進,努力實現管理創新,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提供了技術保證,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在煤炭企業全面推廣應用,具有廣闊的使用前景。
5 推廣應用前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推廣應用情況:該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我國煤礦隱患管理工作中,可以極大提升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水平,現已在鶴煤集團全面得到推廣應用。
(2)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隱患管理預警系統的成功開發并應用,不僅可以提高隱患管理工作的效率,實現無紙化辦公和隨時隨地上網辦公,降低隱患管理的辦公成本,更重要的還在于對隱患管理工作的預警功能,如整改到期前對責任單位的提醒、到期不能完成整改對相關領導的系統預警和短信預警、重復隱患的自動預警等,可以提醒領導和相關人員采取對策,將眾多的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從而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 史建江,王利娟,張牧笛,等.淮北礦業集團安全隱患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工礦自動化,2005(z1):166-168
篇13
車輛信息管理系統可以依據企業車隊來獨立建設,依照企業車隊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幾點:a、企業車隊車輛信息管理系統對數據有擁有權,由于車輛信息來源非常廣泛,所以數據的可信度是相對較高的,而且數據庫的獨立建立對于車輛信息的服務更加的便捷。b、企業車隊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供經過加工處理的綜合信息,方便政府部門對經濟的把控。c、在企業車隊的范圍內管理,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從實際出發提高管理系統的運營收益。
二、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結構
1、在企業的車輛信息管理總構架中體現了典型的層次型分層結構,根據系統的支撐及開發環境,其實用型系統體現在最頂端,包括車輛基本信息管理、故障維護管理、車材管理、車輛駕駛員綜合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查詢管理等組成;然后,第二層是企業單位車輛的應用系統管理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實現數據庫的基本操作與管理;第三層是網絡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支撐。
2、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主要通過企業車隊的系統建設來負責接受各個車輛所提供上傳的數據,以此來將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整理以及格式轉換,并由此來建設一個非常全面的車輛信息資料庫。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對車輛數據進行相關的分類統計和整理歸類,方便快捷地為企業的車輛使用提供有償的服務功能,從根本上體現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分析價值和結果。
3、車輛數據的提供方需要按照企業車隊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要求選取出有效數據進行上傳,將數據有效的存儲到區域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中。車輛數據的提供方從根本來說指企業車隊以及各個保險公司等,其中企業車隊負責的是身份證以及法人身份證明來識別車輛信息,而保險公司則是負責提供保險信息來識別車輛的保險數據和資料。
4、在企業單位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中,要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行車輛的配置,并同時配備RFID無線射頻技術的相關設備,這種無線的技術設備可以有效地對車輛的具體信息進行標簽化存儲,用讀取的電子信息實施實時在線傳遞,再由管理部門對車輛的綜合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詳細具體地掌握單位車輛的運行狀態。
三、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中的軟件以及建設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類似于我們熟悉的條形碼,它通過磁場和頻率的作用對單位的每一臺車輛進行實時跟蹤管理,它的不同頻率可以用于對單位的車輛進行定位掌控,用遠程傳遞數據的方式,實時地在線傳輸車輛相關信息,達到減少單位車輛運營成本,堵塞車輛管理漏洞的有效性目的。從使用運營和維護保養的角度來考慮,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模塊的軟件開發應用:
1、單位的車輛購置模塊。車輛的購置管理中,由于不同車輛的基本信息不同,車輛購置子系統要首先進行車輛購置的權限審批程序,必須在符合購置條件的前提下,得到相關領導的同意和審批,才能進行購置。同時,要用系統進行購置設備記錄,變更車輛的RFID標簽,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更改。
2、單位車輛的經費管理模塊。車輛變化情況必須與經費管理相對應,其日常的燃油、維護保養經費和車輛保險費用都要納入控制范疇,納入RFID標簽的信息數據庫當中。
3、單位車輛的調度管理模塊。車輛的運營必須在規范化的管理之下有序進行,首先要依流程進行領導部門的嚴格審批,得到使用審批權限后才能投入使用,車輛的調度管理者可以通過對信息子系統的數據調用、查看和記錄,對單位運營的車輛進行合理調配,進行有序化管理。
4、單位車輛的報廢管理模塊。車輛在長年的運營使用中,必然產生磨損、消耗、折舊等狀況,在規定的使用年限到達之時,車輛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對應該報廢的車輛進行提示并記載,同時注銷該車輛的RFID標簽。
5、單位車輛的查詢統計模塊。這個模塊可以全面地掌握單位車輛的運營狀況,根據車輛的標簽和導航數據的查詢,可以得到全部的數據資料,這一模塊實施在車輛管理過程中的統計和查詢功能,進行全部的數據鏈接,全面地進行車輛相關數據統計。
6、單位車輛信息系統的后臺管理。這個系統軟件的后臺管理,為所有的車輛信息提供基礎平臺和技術支撐,它通過對系統管理員的權限界定功能,保護系統管理員的專用權限,可以為車輛數據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同時,考慮到各種不可知因素對車輛信息系統的破壞性影響,系統后臺還為車輛的基本數據進行了備份管理和修復功能。
四、車輛識別管理軟件的系統構成
由于完整的車輛信息管理需要與許多單位之間進行信息業務上的往來,所以在應用軟件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有效考慮到軟件設計的重點以及方向,同時為軟件的設計留有一定的靈活性,可以滿足目前的業務需求和不斷發展的變化要求。由此來考慮從車輛識別管理軟件的系統構成,可以細化為以下幾個內容:
1、車輛信息數據的采集子系統
車輛完整的信息數據采集系統的子系統主要是用來接收各個單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并且有效設立相關模塊來保證認證的安全以及格式的有效轉換。
2、通訊功能的子系統
通訊功能的子系統是為了實現跨區域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獲取車輛資料信息的機制,通訊功能的子系統細分的話可以依照發送和接收兩個部分來劃分。
3、信息綜合處理的子系統
信息綜臺處理子系統或稱之為預處理子系統,是指車輛管理資料原始數據送達區域車輛管理系統后,對其進行統計分析、抽樣、預測,建立數據倉庫進行存儲。
五、總結
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還在不斷的發展,有效的建立起完善的車輛管理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國的未來發展以及汽車消費市場的改革都還有很大的空間,讓整個汽車消費環節都進入良性循環。只有有效的完善車輛識別和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途徑研究才能真正的實現車輛信息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胥立.車輛調度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2、周亞琴.現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3、張旭.企業車輛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
4、杜宇.某醫院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分析與實施[D].北京郵電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