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高血壓速降辦法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壓速降辦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期研究顯示,腦出血後24小時以內血壓快速下降會導致死亡率升高。一般建議收縮壓>200 mm Hg或者舒張壓>120 mm Hg時開始謹慎使用降壓藥物。

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宜選用短效靜脈藥物,并在嚴密監測下使用。靜脈或者口服ACEI,口服或者舌下含服的硝苯地平、肼苯噠嗪降壓效果難以預測和控制,不容易調定降壓水平,應避免應用。

使用甘露醇脫水之前必須了解心臟和腎臟功能,如果不能得到心、腎功能方面的信息,貿然使用甘露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解決的方法是可以首先使用襻利尿劑,既有利于降壓,又會減輕肺水腫和腦水腫。多數腦卒中患者即便血壓可能非常高,在經過脫水和利尿治療後,血壓水平會有所下降,所以不必使用降壓藥物;經過上述積極處理,患者血壓仍然維持在不能耐受的高水平時才考慮使用降壓藥物,但一定要使用可控的靜脈降壓藥物。

急性心力衰竭 降低或調節心臟前後負荷是急性左室心力衰竭治療的主要手段,對同時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應作為首選方法。此時心臟前後負荷應同時兼顧,常用的方法是較大劑量的髓襻利尿劑(呋塞米)靜脈注射加血管擴張劑靜滴。常用的血管擴張劑有硝普鈉、硝酸甘油、烏拉地爾。呋塞米此時的作用首先是擴張血管,可以在幾分鐘內出現療效。

在急性左室心力衰竭時常用的鎮靜藥嗎啡能擴張小靜脈和小動脈,也有比較顯著的降壓效果,所以,對于急性左室心力衰竭伴中度高血壓(2級)的患者,20-40 mg的呋塞米加嗎啡就可能使動脈血壓降低到正常范圍。

應注意不要使血壓下降過度,尤其是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壓過低時將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和心肌灌注,加重心肌缺血從而加重心力衰竭。

肺水腫 靜脈注射呋塞米20~60mg可迅速利尿、減少循環血量和升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微血管濾過液體量;此外,靜脈注射呋塞米還可擴張靜脈,減少靜脈回流,甚至在利尿作用發揮前即可產生減輕肺水腫的作用,但不宜用于血容量不足者。

肺水腫患者通常需要吸人較高濃度的氧氣才能改善低氧血癥,最好用面罩給氧。

靜滴硝普鈉15~30μg份可擴張小動脈和小靜脈,降低心臟前後負荷,減少肺循環血流量和微血管靜水壓力,進而減輕肺水腫,但應注意調整滴數和補充血容量,保持動脈血壓在正常范圍。

另外,可以使患者坐位,雙腿下垂或四肢輪流扎縛靜脈止血帶,每20分鐘輪番放松一肢體5分鐘,可減少靜脈回心血量,主要適用于輸液超負荷或心源性肺水腫患者,禁用于休克和貧血患者。

急性冠脈綜合征 硝酸甘油用于迅速降低血壓時用量常常超過治療心肌缺血用量的幾十倍,持續使用極易產生“血管耐受”。在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治療中使用硝酸甘油用量常常是根據心肌缺血癥狀的緩解情況調節,缺血性胸痛緩解後硝酸甘油就不再加量,而且只要病情允許盡可能避免24小時持續用藥。聯合應用其他降壓藥物時可選則無需加大硝酸甘油用量,如烏拉地爾和硝普鈉均為可選的藥物,尤其烏拉地爾為腎上腺能a1受體阻滯劑,也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且有一定的抑制交感神經中樞作用,降壓效果肯定,不加快心率,其作用對冠心病的治療是很有利的。B受體阻滯劑可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對血壓降低及穩定極為有利。應充分重視鎮痛、鎮靜藥的使用,除能降低交感活性、心肌耗氧外,對血壓的穩定也非常有利。

主動脈夾層一旦診斷或者疑似急性主動脈夾層,除非血壓低,否則應立即進行降壓治療。降壓治療的目的是降低血流對血管壁的切應力或者沖擊,通過減低壓力上升的速度減輕撕裂的擴展和夾層的擴大。血管擴張藥加B受體阻滯劑是標準的治療辦法,單純應用血管擴張藥會使血流加速,導致夾層的擴展。靜脈用艾司洛爾或者美托洛爾是首選的B受體阻滯藥物(如無靜脈藥物,可選用口服藥物),硝普鈉是常用的血管擴張藥物。當血壓達到目標范圍時,應加用口服降壓藥物。在口服藥物作用開始後,逐漸減少以至停用硝普鈉。同時重視止痛、鎮靜和其他對癥治療。

高血壓亞急癥的處理

篇2

處方硝普鈉注射劑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緩慢靜滴。

處方依據硝普鈉降壓作用迅速,停藥后其作用在數分鐘內即消失,須注意血壓不宜下降過低。應用時間不宜>72小時,以免引起硫氰酸鹽中毒。使用過程中,硝普鈉應注意避光,以免分解失效。對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靜滴硝酸甘油,劑量從5μg/分鐘開始,逐漸增加,使血壓在24小時內得到控制。

對靶器官尚無明顯損害者

這部分患者因病情相對已出現靶器官損害的患者為輕,因此可在醫師密切觀察下作門急診治療,用口服或舌下給藥。

處方可樂定片0.075 mg×40片,0.075~0.15mg,口服,每日3次。硝苯地平片10mg×40片,10~20mg,舌下含服或口服,每6小時1次。卡托普利片12.5mg×40片,12.5~25mg口服,每日3次。

處方依據上述藥物可以在醫師的密切觀察下做門診、急診治療,口服或舌下給藥。硝苯地平舌下用藥起效時間為5~10分鐘,比口服給藥15~20分鐘快,但持續時間兩者相似,均為4~6小時。如給予每6小時用藥1次,必須每次用藥前測量血雎。

必要時可以給予可樂定每1~2小時口服1次,以使血壓在數小時至1日內下降。但這種用法也必須在密切監測血壓下進行。

高血壓急癥時,腎素活性較高,不宜應用利尿劑,可因血容量減少而進一步興奮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使血壓不易被控制。不宜應用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排出量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經過治療后,可酌情給予利尿劑(有水腫、心功能不全時)或β受體阻滯劑(有冠心病臨床表現時)。

β受體阻滯劑有3代。第一代為普萘洛爾,又稱心得安,為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哮喘患者常不能使用。第二代美托洛爾,又稱倍他樂克,為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治療劑量時對收縮支氣管和周圍血管的作用不明顯,個別病例用藥后氣道阻力增高者,加用B2受體阻滯劑即可糾正。第三代卡維地洛為兼有B1、B2和α受體阻滯劑作用的制劑,目前主要作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壓。β受體阻滯劑為II類抗心律失常藥,阻斷B腎上腺素受體,限制鈣離子內流,減慢竇房及房室傳導,適用于治療竇性心動過速的高血壓。

醫師處方要點

可樂定對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片劑可于就餐時或與水、牛奶同時服用。若漏服藥物應盡快補服;如果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則不必補服,恢復常規服藥規律即可,且下次劑量不要加倍;如果漏服3次,則要求患者向醫生咨詢。需告知患者,本藥不能治愈高血壓,但用藥期間有助于控制癥狀。此外應詢問患者是否服用減肥藥,治療哮喘、過敏、鼻竇炎、咳嗽、感冒的非處方藥。

篇3

篇4

本組抽取了80例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討論麻醉處理在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中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80例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患者,男70例、女1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歲。其中具有明確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有50例,冠心病患者有1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5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有3例。所有患者以及家屬都了解情況并且簽訂同意書。

1.2方法

在手術開始之前進行常規性用藥,0.1g苯巴比妥鈉、0.5g阿托品或0.3mg東莨菪堿。進入手術室之后,及時建立靜脈通道,麻醉誘導過程中,按照順序依次注射0.1~0.2 mg/kg咪唑安定,2~4 μg/kg芬太尼,0.07~0.15 mg/kg維庫溴銨1.0~2.0 mg/kg異丙酚,完成插管之后,需要接入多功能麻醉機器,將潮氣量設定在10~12 ml/kg,2:1的呼吸比之間,頻率是12~14次/min,使用靜吸復合方式來維持麻醉效果,術中維持泵入微量異丙酚1~2 mg/kg?h,給予2%異氟醚。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入室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和心電圖等,在麻醉插管之后,呼吸機需要控制呼吸,對于氣道之內的血壓需要進行檢測,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的尿量進而計算液體的出入數量。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心肌缺血改變者或者是一些血壓急劇變化的患者給予對癥處理。

1.3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數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

2.結果

根據調查和記錄情況來看,患者麻醉處理之后,手術之后的平均動脈壓和平均心率有所降低。另外,在麻醉手術期間,沒有出現死亡病例的情況,麻醉誘導過程中沒有出現嘔吐和誤吸等情況。

表1 患者麻醉誘導前、術中和術后的平均動脈壓和平均心率對比

3.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生活方式出現變化,高血壓腦出血的相關發病率明顯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主要的發病群體為一些老年人,大多數患者都伴有高血壓病史并且合并冠心病等,這些類型的患者一般需要進行急診手術[4-5]。急診室手術的手術風險極高,因而對于麻醉處理具有較高的需求,在實施麻醉之前需要治療人員能夠充分明確地分析患者的病情,進而時刻關注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暢,評估患者的循環功能,選擇使用最為合適的麻醉方案以及藥物等。根據相關實踐和研究顯示,麻醉誘導以及氣管插管刺激性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血壓快速上升的情況,進而導致患者發生新的腦出血病灶,進而出現心肌梗死等重要后果。因此,在實際的麻醉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血壓情況,合理使用硝酸甘油等類似降壓性藥物,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患者出現高血壓現象。使用經鼻腔滴注硝酸甘油來降低血壓的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和效果緩和的重要優點,比較適合使用在麻醉誘導之前,以及手術過程中短時間血壓過高的情況下。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手術具有創傷大而刺激強的缺點,對于麻醉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患者自身如果伴有顱內高壓以及腦缺血等問題,需要合理并且快速降低腦顱內高壓是在麻醉過程中和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筆者研究發現患者在進行了合理的麻醉處理之后,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和平均心率都有所降低,沒有出現死亡病例和嘔吐等情況,治療效果顯著,和相關研究相吻合[6]。

本組抽取了80例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麻醉處理對于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患者的效果;結果表明:根據調查和記錄情況來看,患者麻醉處理之后,手術之后的平均動脈壓和平均心率有所降低。另外,在麻醉手術期間,沒有出現死亡病例的情況,麻醉誘導過程中沒有出現嘔吐和誤吸等情況。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開顱清除血腫清除術中的創口范圍大,且對于麻醉處理具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是盡可能有效控制顱內壓,并且保護腦部的相關。在麻醉處理方式上都需要能夠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和麻醉劑量等,提升手術質量。

參考文獻:

[1]馮燕春,謝閔仲,黃萃琛.重癥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的麻醉處理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4,11:1673-1675.

[2]解飛,崔蕊娥,楊春麗,董玉貴,趙立斌.全程無縫隙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5,03:462-464.

[3]張t,白淮,蔣廣元.開顱血腫清除術與鉆孔引流術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比較應用[J].中外醫療,2015,01:64-65.

篇5

閉角型青光眼

患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史,雙眼發作多見。患者的情緒易波動,常可急性發作,發作時可出現明顯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看見燈光周圍有彩虹圈、眼痛和頭痛,常伴有惡心、嘔吐。這些癥狀可持續數小時。

應對措施:可滴用抗青光眼的眼藥水,首選藥物為β阻滯劑,如噻嗎心胺、貝特舒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可聯合使用數種藥物以快速降低眼壓,口服甘油鹽水可降低眼壓,終止發作。在發作控制后,通常需繼續滴用縮瞳眼藥水和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維持眼壓。如果藥物不能控制眼壓,或患者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則可考慮激光治療或手術治療,以增加房水外引流。

開角型青光眼

幾乎都是雙眼性,多發生于35歲以上,有家族趨向,最常見于糖尿病患者和近視眼。早期除眼壓增高外,可無任何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周邊視野縮小、輕度頭痛,以及一些不明確的視覺癥狀,如看電燈周圍有暈圈或暗適應能力變差。

應對措施:滴用抗青光眼眼藥水,常用首選藥物為β阻滯劑,如噻嗎心胺、貝特舒等。如果藥物不能控制眼壓,或患者不能耐受藥物的副作用,則可考慮激光治療或手術治療,以增加房水外引流。

繼發性青光眼

主要是由于眼部其他疾病所引起,病因較明確,如虹膜睫狀體炎、眼外傷、眼底血管病變、眼內腫瘤等。

篇6

性溫,味辛平;入脾、胃、肺經。

營養成分:

每100克大蒜(白皮)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126.00千卡),維生素B6(1.50毫克),蛋白質(4.50克),脂肪(0.20克),泛酸(0.70毫克),碳水化合物(27.60克),葉酸(92.00微克),膳食纖維(1.10克),維生素A(5.00微克),胡蘿卜素(30.00微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6毫克),尼克酸(0.60毫克),維生素C(7.00毫克),維生素E(1.07毫克),鈣(39.00毫克),磷(117.00毫克),鉀(302.00毫克),鈉(19.60毫克),鎂(21.00毫克),鐵(1.20毫克),鋅(0.88毫克),硒(3.09微克),銅(0.22毫克),錳(0.29毫克)。

食療作用:

1.強力殺菌。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

2.防治腫瘤和癌癥。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和癌細胞的生長,實驗發現,癌癥發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美國國家癌癥組織認為,全世界最具抗癌潛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

3.排毒清腸,預防腸胃疾病。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

4.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大蒜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體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體內血糖水平,并可殺死因感染誘發糖尿病的各種病菌,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5.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大蒜可防止心腦血管中的脂肪沉積,誘導組織內部脂肪代謝,顯著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漿濃度,增加微動脈的擴張度,促使血管舒張,調節血壓,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預防動脈硬化。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壓的最好最簡易的辦法,大蒜可幫助保持體內一種酶的適當數量而避免出現高血壓。

文獻記錄:

《名醫別錄》:“散癰腫魘瘡,除風邪,殺毒氣”。

《新修本草》:“下氣,消谷,化肉”。

《本草拾遺》:“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發白”。

《隨息居飲食譜》:“生者辛熱,熟者甘溫,除寒濕,辟陰邪,下氣暖中,消谷化肉,破惡血,攻冷積。治暴瀉腹痛,通關格便秘,辟穢解毒,消痞殺蟲。外灸癰疽,行水止衄”。

食用方法:

生食、絞汁服或煎服。

不適人群:

大蒜性溫,陰虛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齒、喉、舌諸患行病時均忌食。

①《本草經疏》:“凡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②《本經逢原》:“腳氣、風病及時行病后忌食”。

③《隨息居飲食譜》:“陰虛內熱,胎產,痧痘,時病,瘡瘧血證,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咸忌之”。

不良反應:

外用能引起皮膚發紅,灼熱,起泡,故不宜敷之過久,皮膚過敏者慎用。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生食、煨食或搗泥為丸。外用:搗敷、作栓劑或切片灸。

選方:

溫中消食:用于胃脘及腹中冷痛。取大蒜頭2個煮粥服食,亦可生食。

篇7

蛛網膜下腔出血起病急,病情重。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治療上常規采用止血、脫水、降低顱內壓、防止腦血管痙攣的方法,患者自覺癥狀減輕緩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對5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腦脊液置換術,可明顯減輕患者自覺癥狀,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發生,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齡19~61歲,平均38歲,均為首次發病。52例均經頭顱CT及腰穿確診,有高血壓病史14例。臨床表現:頭痛52例,嘔吐52例,頸項強直52例,克尼格征52例,神志清18例,嗜睡24例,煩躁10例,血壓高14例,雙側瞳孔縮小10例。活動狀態發病30例,休息狀態發病22例。52例均無肢體癱瘓。頭顱CT:枕池、側裂池伴第四腦室積血14例,枕池、側裂池積血28例,蛛網膜下腔廣泛積血10例。

1.2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即絕對臥床休息,給適當脫水、降顱壓、止血、鈣拮抗劑等治療。發病1~4d開始治療,顱內壓高者先給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快速靜脈滴注。1h后常規嚴格無菌操作下進行腰穿,穿刺成功后測量顱內壓,針芯半堵針孔,控制滴速、緩慢放出腦脊液4~5ml,再緩慢注入等量新啟用的無菌生理鹽水,1~2min后再緩慢放出。如此反復多次,共置換20~25ml腦脊液,每次腰穿放出腦脊液總量多于注入生理鹽水總量5~6ml,最后注入地塞米松5mg,術后囑患者去枕平臥6h,術中術后嚴密觀察患者意識、血壓、呼吸、脈搏、瞳孔變化。每周置換2次。

2結果

嗜睡患者24例,其中14例置換后第1天清醒,10例第2天清醒;10例煩躁患者當天安靜;以上34例患者清醒后仍有頭痛,再行腦脊液置換即感頭痛明顯減輕。如此每次置換后頭痛均減輕至逐漸消失。10例治療1次后,16例治療3次后,18例治療3次后,8例治療7次后頭痛完全緩解、精神正常,住院13~42d,痊愈出院。腦脊液改變:顏色由血性逐漸變為淡黃色澄清。細胞學改變:紅細胞(++++)轉為(-)。生化改變:蛋白質量由升高恢復至正常。壓力改變:首次治療壓力均高,漸至正常。

3討論

對于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多由于出血后顱內壓增高及血液對腦膜、動脈刺激所致。單純采用止血、脫水、降低顱內壓、防止血管痙攣等治療,不能盡快清除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等癥狀減輕緩慢或難以減輕。腰穿放出腦脊液,再用等量生理鹽水置換可迅速降低顱內壓,清除大量血液,并能減少腦血管痙攣的發生,減輕腦膜刺激征,使頭痛明顯緩解[1]。

腦脊液置換可避免因血性腦脊液的吸收引起蛛網膜顆粒阻塞而發生遲發通性腦積水,有利于康復。避免了長期使用脫水劑導致的水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能損害等一系列副作用[2]。注入生理鹽水,可保持顱內壓相對穩定,稀釋含血性腦脊液,減輕有害物質刺激。注入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減少滲出,預防蛛網膜粘連,減輕腦水腫作用。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宜采用持續大量腦脊液引流,持續大量腦脊液引流后,蛛網膜下腔塌陷,血性腦脊液不能被沖洗掉,與腦血管痙攣有關化學物質滯留于動脈周圍,易引起腦血管痙攣所致腦梗死發生;同時顱內壓低時,腦脊液分泌增多,吸收減少,可能誘發腦積水。我科采用間歇性放液,每次5~20ml,取得良好效果。

腦脊液置換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優于傳統療法,是一種能迅速緩解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積血消除的有效辦法,而且簡單易行,適用于基層醫院 [3] 。

參考文獻

篇8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臨床的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給社會和患者帶來嚴重負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腦梗死病人迅速增加。近年來,我院應用長春西汀注射液聯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的ACI病人192例,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ACI診斷標準:發病在72 h內;年齡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予常規治療原發病、抗凝,據病情減輕腦水腫,防止感染及預防并發癥,對癥等綜合治療。對照組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6 mL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輸注,1 次/日。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長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0 mg 加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1 次/日,兩周為1個療程。

1.3 臨床療效評定 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 14 d 進行神經功能評分。臨床療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1級~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在17%以內;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同時檢測治療前后心電圖、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四項、血脂、血糖,并觀察用藥期間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血糖、凝血四項、血脂、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結果均無明顯變化,無過敏反應,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 討 論

急性腦梗死發病率、致殘率高。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病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性小動脈硬化,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壓下降、血流緩慢、血流減少、血黏度增高和血管痙攣等情況下,血栓逐漸增大,最后導致腦血管閉塞或形成小動脈栓塞,從而造成神經系統缺血、功能缺失,出現各種神經功能損傷的癥狀、體征。疏血通注射液是以水蛭、地龍為主要成分,經現代工藝加工提取制成,具有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的功能,其主要有效成分為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是從水蛭及其唾液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是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水蛭素可與凝血酶形成復合物,阻斷凝血酶的蛋白水解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進一步血瘀反應,抑制受凝血酶刺激的血小板釋放作用,并能使凝血酶與血小板結合分離。水蛭素還能抗血栓形成,激活體內纖溶系統,促進內源性

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釋放。蚓激酶是從地龍中提取的具有纖溶活性的多酶組分,有類似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 的作用,與纖維蛋白有特殊的親和力,與纖維蛋白結合后可使其迅速降解,有很強的纖溶作用[2]。長春西汀是從夾竹桃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種生物堿,為長春胺(vincamine)的衍生物。長春西汀可選擇性地抑制腦血管平滑肌鈣離子依賴性磷酸二酯酶,使環磷鳥苷酸(cGMP)增加,從而使腦血管擴張,繼而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此外,長春西汀還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人體的血液黏度,增強紅細胞變形力,改善血液流動性和微循環,促進腦組織攝取葡萄糖,增加腦耗氧量,改善腦代謝[3]。鑒于以上兩種藥品的藥理作用,本研究采取隨機對照的辦法聯合應用長春西汀及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結果表明,疏血通和長春西汀聯合應用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協同作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改善代謝,保護缺血部位的神經組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治療過程中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使用方便、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 [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2] 常琳,藏程強.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 38 例療效觀察 [J].中國社區醫師,2010,12(12):48.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s of various type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vascular who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iseas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s, and ther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m were observed. Results Patients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mproved markedly, bu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inical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seas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2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of 29 with acute left heart failure, and of 32 with acute angina pectoris, and of 11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of 24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were 91.7%, 82.8%, 87.5%, 90.9%, 95.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and timely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different types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Analysis

心血管疾病作為臨床上常見的循環系統障礙性疾病,多發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高達260萬[1]。心血管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疾病,其中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由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癥狀的先兆表現不十分明顯,但其發病快,病情進展迅速,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癥類型較多,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絞痛以及急性主動脈夾層等常作為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癥類型。通過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特點分析,只有早期發現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才能使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成功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通過對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診治的120例病患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并探討各病癥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從而提高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到該院診治的12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患作為該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48.4±8.5)歲。120例患者中,首次發病者58例,占48.3%,有心臟病病史者62例,占51.7%。120例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癥表現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急性心肌梗死24例,急性左心衰竭29例,急性心絞痛32例,急性主動脈夾層24例,急性肺栓塞11例。

1.2 方法

1.2.1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無明顯誘因的、程度較重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突發性的胸骨后或心前區劇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大汗、恐懼或瀕死感;疼痛劇烈時出現胃腸道癥狀如頻繁的惡心、嘔吐、上腹脹痛及腸脹氣,重癥者可伴呃逆;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率增快等全身癥狀;出現各種心律失常、低血壓、休克和心力衰竭等臨床表現。

臨床主要治療方法有:①及時積極地治療先兆癥狀。②急性期絕對臥床1~3 d,同時給予吸氧、持續心電監護,并觀察心率、心律變化以及血壓、呼吸的變化;飲食應低鹽、低脂、且少量多餐,并保持大便通暢。③采用小量的嗎啡或杜冷丁靜脈注射以鎮靜止痛;對于煩躁不安、精神緊張的患者可給予地西泮(安定)口服。④入院后盡快建立靜脈通道以快速調整血容量。⑤采用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或溶栓治療來縮小梗死面積。⑥持續胸痛患者若無低血壓可靜脈滴注硝酸甘油,所有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口服阿司匹林,對于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上可使用美托洛爾、維拉帕米、胺碘酮等藥物治療,其中胺碘酮采用靜脈注射的方法當發生頻發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動過速,快速靜脈注射利多卡因然后再持續進行靜脈點滴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采用靜脈或肌肉注射阿托品治療;對心室率快、藥物治療無效而影響血液動力學者,應直流電同步電轉復。

1.2.2 急性左心衰竭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或伴有頻繁性的咳嗽,表現為端坐呼吸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咳粉紅色泡沫樣痰,病患雙肺滿布大中水泡音伴哮鳴音等急性肺水腫的癥狀;嚴重時還可發生心源性暈厥以及心源性休克。

急性左心衰竭的臨床治療方法為①吸氧:采用面罩間斷正壓呼吸給氧。對于肺水腫病人, 可將氧氣先通過加入40%~70%濃度酒精濕化瓶后吸入,利于減輕水泡內的表面張力,達到改善呼吸困難的目的。②降低前后負荷:血管擴張劑通過擴張周圍血管,減輕前負荷(容量負荷)及后負荷(壓力負荷),達到改善心臟功能的目的。③心理護理:當患者發生急性左心衰竭時,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極度困難,患者表現焦慮、緊張,對衰竭的心臟十分不利,因此應首先必須采取辦法讓患者安靜下來,可采用鎮靜劑治療,老年人或神志模糊者應慎用。④加強心肌收縮力:對于冠心病或高血壓性心臟病一類心血管疾病的心力衰竭,采用洋地黃制劑,如毒毛旋花子甙K效果明顯,對于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房纖顫的心衰病人則采用西地蘭或地高辛效果顯著。⑤利尿劑:對于急性左心衰竭,如肺水腫,除采取上述各項措施,還應選用速效利尿或利尿酸鈉來加強療效。

1.2.3 急性心絞痛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的胸骨體中上段的壓榨、窒息性疼痛,甚至出現瀕死感,疼痛時間為1~5 min,一般不超過15 min;患者勞累過度或情緒激動以及在受寒,飽食及吸煙時可導致貧血的發生,臨床上針對心絞痛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顯著。

1.2.4 急性肺栓塞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和急促、胸痛、暈厥、咯血、咳嗽、心悸及煩躁不安,驚恐,甚至出現瀕死感。臨床上主要治療方法有①一般治療:肺栓塞發病后的1~3 d內最危險,應將病患送于監護病室,同時應24 h連續監測心率、呼吸、血壓以及心電圖等變化并及時記錄。②對癥治療:吸氧;患者疼痛嚴重時可給予嗎啡、杜冷丁等藥物鎮靜止痛;同時讓病患保持安靜;采用補液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抗休克治療,但補液時應防止肺水腫的發生,如果采取補液的方法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可采用靜脈滴注多巴胺或阿拉明等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采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茶堿來緩解支氣管痙攣,以達到改善呼吸的效果。

1.2.5 急性主動脈夾層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休克和壓迫癥狀,少數患者在發病后由于出現心臟壓塞、大量出血、惡性高血壓、嚴重主動脈瓣返流及心肌、中樞神經和腎臟的持續性缺血等致命性并發癥而導致迅速死亡。

臨床上急性主動脈夾層的首要處理措施為降低疼痛、控制血壓及心率。具體如下:①一般治療:一旦疑似該病,患者應馬上入院進行治療,同時給予吸氧,并監測病患的呼吸、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等,及時記錄。對于疼痛劇烈者可給予嗎啡、可待因等鎮靜止痛藥治療。②內科治療:⑴快速降壓:臨床上常將硝普鈉作首選藥,治療時采用靜滴的方法;采用β-阻滯劑來降低心率及心肌收縮力。⑵抗休克治療:采用輸血以及補液的方法來糾正血容量不足的表現,必要時可應用升壓藥。③外科治療:主要適用對象為 I、II型主動脈夾層,其中包括繼發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者、主動脈夾層仍擴展或出現外膜即將撕裂危象者、內科治療無效以及主動脈大分支受累,從而引起臟器功能障礙嚴重危及生命者;④介入治療: B型夾層可選擇帶膜支架覆蓋。

1.3 療效評定標準

將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三個標準。其中顯效:治療后,患者相關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或者基本消失,在靜息狀態下患者的心電圖監測基本無異常,且各項生理指標也恢復正常;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靜息狀態下檢查心電圖其出現的異常明顯改善,各項生理指標明顯得到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的情況。總有效率 = 顯效率 + 有效率。

2 結果

患者經過有效的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均得到明顯的改善,然而不同病癥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也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2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中,其中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7%;在29例急性左心衰竭病患中,其中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2.8%;在32例急性心絞痛,其中顯效18例,有效10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7.5%;在11例急性肺栓塞中,其中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0.9%;在24例急性主動脈夾層中,其中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8%。

3 討論

急性心血管疾病對人的危害較嚴重且影響較大,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據相關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5%的人口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響[2]。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其原因是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導致身體機能以及機體各個器官功能的退化,造成免疫功能的低下,誘發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若護理不當會導致急性心血疾病或者冠心病的發生[3-5]。因此醫護人員應熟悉并掌握急性心血管疾病一系列的早期癥狀以及生命體征等表現,這對于及時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及用藥方案,從而達到有效救治患者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6]。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臨床上對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手段也逐漸成熟,其臨床治療成功率也處于不斷提高過程中[7]。該研究通過對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得出該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且臨床癥狀不突出,通過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所有病癥的總有效率都較為可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絞痛、急性肺栓塞以及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1.7%、 82.8%、87.5%、90.9%、95.8%,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雖然在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療過程中 , 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 但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發現,以不斷的探討研發出新的臨床治療措施,從而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存質量。

由于治療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過程較為漫長,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應對該病應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及早期治療。在導致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誘發的病因中,除了心臟病、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多食含蛋白質多的食物,飲食忌油膩及高鹽、高糖、高脂等食物,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進行適量合理的體育鍛煉如游泳、慢跑等;嚴格遵醫囑服藥,不得隨意更改服藥次數及劑量,通過規律服藥,從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8]。由此可知,對急性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現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減輕痛苦 ,從而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嫦為.急性心血管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4(2):128-129.

[2] 關暉勇.急性心血管患者50例臨床治療觀察[J].醫學信息,2011(3上旬刊):1226-1227.

[3] 馬巖.常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癥狀識別[J].中國臨床醫生,2008,10:78.

[4] 紀Z峰.中國成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

[5] 張慶東.急診心血管事件的防范及對策[J].臨床急診雜志,2010(3):90.

[6] 金國飛,王靈芝,丁珠華.腦出血伴急性肺栓塞7例的護理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2011(1):81.

篇10

現在讓我們從宏觀到微觀,全面看看大蒜的作用。

1 防治腫瘤和癌癥

國外研究發現,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進腸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通過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消除在腸里的物質引發腸道腫瘤的危險。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和癌細胞的生長,實驗發現,癌癥發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置最高的人群。美國癌癥組織認為,全世界最具抗癌潛力的植物中,位居榜首的是大蒜。

2 旺盛精力、治療陽痿

有研究顯示大蒜確實有治療陽痿的作用。大蒜有利于血液循環,這對功能很重要。是什么機制,目前說不清楚,可能的解釋是大蒜能刺激機體產生一氧化氦合酶,而這個酶又是男性所必需的酶。

另外,大蒜能刺激雄性激素分泌,可有效補充腎臟所需物質,改善因腎氣不足而引發的渾身無力癥狀,并可促進的生成,使數量大增,并能增加數量。現代醫學認為,血液健康是影響功能的重要因素。而現代人常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導致高血脂等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功能障礙患者不斷增加的原因。而吃大蒜卻能促進血液健康,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也有利于改善功能。

3 抗衰老作用

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類似維生素E與維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

推薦吃法:蛋黃大蒜美容抗衰老

大蒜能促進血液循環;蛋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能抑制活性酸素,減緩血管與皮膚老化。兩者搭配優勢互補,既能發揮好的抗衰老作用(血管與皮膚),又能對恐寒癥的治療或美容產生很多的好處。

制作過程:在搗碎的大蒜里拌入蛋黃,然后用文火慢慢煎成。

4 抗疲勞作用

有人研究發現豬肉是宮含維生素B1的食物之一,而維生素B1與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結合在一起,能很好的發揮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作用。

5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在每人平均每日吃生蒜20克的地區,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無食用生蒜習慣的地區。大蒜可防止心腦血管中的脂肪沉積,誘導組織內部脂肪代謝,顯著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漿濃度,增加微動脈的擴張度,促使血管舒張,調節血壓,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預防動脈硬化。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壓的最好最簡易的辦法,大蒜可幫助保持體內一種酶的適當數量而避免出現高血壓。

6 強力殺菌

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廣譜抗菌素,大蒜約含2%的大蒜素,并且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現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它進入人體后能與細菌的胱氨酸反應生成結晶狀沉淀,破壞細菌所,必需的硫氨基生物中的巰基,使細菌的代謝出現紊亂,從而無法繁殖與生長。大蒜的殺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對多種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腦膜炎、肺炎、鏈球菌及白喉、痢疾、傷寒、副傷寒、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都有明顯的抑制或絞殺作用。

另外,它還能殺死多種致病真菌與鉤蟲、蟯蟲、滴蟲等寄生蟲。因此說生吃大蒜是預防流感及預防腸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但應注意大蒜素在高溫下易被破壞,而失去殺菌作用。

7 改善糖代謝作用

研究證實,生食大蒜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同時還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及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8 抗過敏作用

每天生吃大蒜能夠減輕過敏反應程度,特別是由溫度變化所引起的過敏。最好的方法是在過敏季節來臨前幾周就開始生吃大蒜。

9 排毒清腸,預防腸胃疾病

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

10 降低血糖,預防糖尿病

大蒜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提高人體葡萄糖耐量,迅速降低體內血糖水平,并可殺死因感染誘發糖尿病的各種病菌,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11 保護肝功能

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通過參與血液的有氧代謝,清除毒素,減輕肝臟的解毒負擔,從而達到保護肝臟的目的。

12 預防感冒

大蒜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可預防感冒,減輕發燒、咳嗽、喉痛及鼻塞等感冒癥狀。

大蒜每天吃多少?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要想讓大蒜發揮上述作用,人類必須進食與自己體重相同的大蒜。但近期有研究顯示,只要堅持每日進食2-3粒生大蒜也同樣有效。所謂有效是指生吃大蒜,而不是煮熟或炒熟了吃,如果大蒜被煮熟了,那就要比生吃的多8倍,而且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雖然大蒜生吃最好,但不宜空腹食用,每天1次或隔天1次最好。

大蒜怎么吃最有效?

大蒜即怕熱,又怕咸,它遇熱或遇成都會完全或部分失去活性。所以吃大蒜最有效的方式是:

1 生食:

篇11

三、刺血針灸班:在治療風濕、偏頭痛、肩周炎、增生、坐骨神經、頸椎、腰椎突出、內外傷、筋痛、腰肌勞損等病痛當場見效,治療時直指病灶,針到痛止,血出病愈,對肩周炎等病引起手不能抬舉和腳不能行走等各種疼痛,可當即消除,學費:1880元。

四、膏藥制作班:(1)祖傳秘方,貼上藥力馬上滲透骨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復,療效立竿見影。(2)使用方便:不流淌,不留殘膏,無須火烤加熱。(3)對頸椎、椎間盤突出、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跌打扭傷、腰肌勞損、網球肘、足跟痛等一個上午見奇效。本校提供開業證明,學費4800元。

五、熏蒸治療床:是郭醫生根據人體頸腰椎自然生理曲度設計而成。患者用后立即支撐變形、僵直、后凸、突出、增生的椎體,使其恢復正常的生理彎度,同時采用“熏蒸療法”中三十幾味名貴中草藥,借助熏蒸熱能,使藥物分子活性加倍,特殊的藥物分子能快速改善椎間盤及椎骨的營養系統,補充椎體營養,讓破裂的纖維環得到快速修復和加固,讓頸腰椎病得到徹底康復。學費:3280元。

六、簽公證合約調理:

1、中風偏癱: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出血、缺血、高血壓等病造成的半身不遂、語言不清、口眼歪斜、吊斜風、腦委縮等癥狀,一次見效,用秘方調理,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家屬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康復到一定程度后付調理費。調理費多少,付費方式按照病情情況雙方協商,可以安排上門調理。

2、痛風:用內服外敷藥來排泄、降低、溶解、控制尿酸的生成,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調理費多少,付費方式按照每降1個尿酸點來收取(治療前按照醫院化驗報告單尿酸點數多少計算,每降1個尿酸點數收費500元,最少降30個點數起算,沒有降到30個點數分文不收)。

3、類風濕:不用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能迅速降血沉,消除類風濕因子,使抗O轉陰,當天腫痛立即解除,與患者簽“公證合約”先免費調理,調理費多少,付費方式按照每降1個類風濕因子點來收取(治療前按照醫院化驗報告單中類風濕因子點數多少計算,每降1個類風濕因子點數收費800元,最少降30個點數起算,沒有降到30個類風濕因子點數分文不收)。

4、頸椎腰椎突出:不西藥,不手術,調理時間短,與患者“簽合約公證”先免費調理,調理時正常的生理功能立即恢復,粘連部位松解,炎癥消散,增生骨刺變鈍,椎盤突出髓核慢慢萎縮變小,回納到原來部位,達到“筋柔骨自正”的調理效果,調理后可以拍片驗證,調理費一個:6000元。(以上1-4簽約調理尋求海南、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實力雄厚者合作)。

例1、安徽省濉溪縣鐵佛鎮和諧村的王龍豐是《創富指南》的老讀者。他從2012年《創富指南》上看到《讓正脊改變你的命運·讓名師指點你的前途》一文后,突然眼前一亮。這篇文章中的正脊療法對頸椎腰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一系列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遇到的疾病都有很大的幫助。王龍豐心里想著:“如果真是像文章中說的那樣,那我學會這些中醫技能就可以自己在家給父母還有長輩們調理,甚至還可以幫助身邊更多的人減輕痛苦。”

于是,王龍豐2013年3月6日報名參加了膏藥制作班的培訓。經過兩天的刻苦學習和鉆研,王龍豐已經完全掌握了膏藥制作的全部方法。回到老家后,王龍峰用學來的秘方和制作技術做出來的膏藥首先給其鄰居的腰椎增生造成大腿麻木疼痛患者貼,鄰居把藥店所有牌子膏藥都貼過,效果甚微,王龍豐拿了3帖給鄰居用了一下果然效果完全不一樣,當天麻木疼痛減了好多,鄰居看到效果后買了10帖膏藥,用完后腰椎增生造成大腿麻木疼痛也沒有了。王龍豐的妻子更是對他學來的這門技術刮目想看。想當初,他的妻子并不贊同他去報名參加這個班。

這一嘗試給王龍豐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他決定自己開店創業,用學來的膏藥幫助更多的人。小店開張不久后,陸陸續續有人來嘗試他的“獨門膏藥”。有好幾個人都是看了多家醫院,吃了多種藥后沒有效果,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上門找王龍豐調理。由于患病程度的不同,有的人幾貼,有的人十幾帖,有病情幾天,有的二十幾天治愈的。大家口口相傳,王龍豐儼然成了當地人口中的“救世神醫”。但只有王龍豐自己心里清楚,他在幫人治療的過程中,有些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于是和妻子商量后,5月6日繼續參加了郭老師的培訓班學習,他只有將郭老師的所有中醫技能都學會后,才能將自己的事業做得更大,幫助到更多的人(安徽濉溪縣一帶患者可以找王龍豐醫生調理)。

注:2013第五期10月1日,2日上課,第六期11月1日,2日上課,以上一至六班全部學習22天,收費:10000元(含考針灸科醫師、康復科醫師證書費及學習期間的生活住宿等費用),不考證9000元,也可單項學習。需要工作學員我校可以安排,包吃住底薪4500+提成。

報名地址:江西省萬載國學文化交流中心

聯系人: 楊勤

篇12

肖榮華:糖尿病性皮膚潰瘍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也是一種慢性難治性潰瘍。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微血管和周圍神經病變,皮膚營養障礙一旦皮膚受損后,容易繼發感染,且潰瘍常難以愈合。對這些患者而言,首先應嚴格控制血糖,盡快將血糖降至正常范圍并保持穩定。其次要增加營養,促進潰瘍修復。第三要抗感染治療,消除炎癥。中醫藥在糖尿病性皮膚潰瘍的治療上較有特色,你可以帶你外婆去中醫科診治。

問:我父親5年前被診斷為糖尿病。由于他一直“管不住嘴”,故血糖一直不太穩定。我們希望他把飲食控制一下,他卻認為,多吃點藥,就不用再控制飲食。這種做法有問題嗎?

肖榮華: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療法,適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血糖輕度升高者,常不需要用藥,僅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運動,就能控制好血糖;正在服藥的患者,也必須先控制飲食,才能使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發揮最佳療效。

問:一位病友告訴我一個驗方:干苦瓜粉15克,雞蛋1枚,用小碗調勻,入鍋蒸熟;蠶豆150克,先用冷水泡軟,入鍋煮熟,再放少許鹽,用豬油拌炒;米飯50克;一日3次。他說他吃了2個月后,血糖就正常了,現在已經可以停用降糖藥了。這方法可靠嗎?

肖榮華:用這個食療方治療糖尿病似有不妥。苦瓜含有苦瓜多肽類物質,有一定的降糖、調節胰島功能和調節血脂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常食苦瓜對穩定血糖有利,但苦瓜代替不了降糖藥物。該食療方中用“豬油炒蠶豆”,長期食用豬油有可能誘發高脂血癥,引起動脈硬化,加重糖尿病的血管并發癥,不宜多食。至于食用2個月后,血糖可完全恢復正常,不需要用降糖藥的說法,更不可信。

問:我在網上看到一家中醫糖尿病專科醫院宣稱他們能用納米中藥治愈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我很疑惑,啥叫納米中藥?真能治愈糖尿病嗎?

肖榮華:納米中藥是指運用納米技術制造的顆粒直徑小于100納米的中藥,可以增強中藥治療的靶向性。有文獻報道,納米中藥滲透治療可以控制血糖和治療糖尿病腎病。不過由于目前納米中藥并沒有廣泛應用于臨床,其療效尚有待觀察,“能夠治愈糖尿病”的說法言過其實。

肛腸疾病

問:我今年54歲,最近一直便秘,以前不是這樣的,這是怎么回事,需要去醫院檢查嗎?

傅傳剛: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器官的功能開始退化,胃腸道也不例外,主要表現為消化、蠕動功能減弱,排便時間延長。不過,50歲以上人群是大腸癌的高發人群,當腸道內腫瘤生長到一定的體積時,也會導致腸道阻塞、排便不暢,臨床表現為便秘。你最好去醫院做一次腸鏡檢查,以明確腸道內有沒有占位性病變。若經腸鏡檢查排除了腫瘤,則可通過飲食調整,再輔以一些藥物,以緩解癥狀。

問:我患痔瘡十多年,大便時常出血。近1年來,出血有所減少,但有一圈“東西”從里面脫出來,經常回不去。像我這種情況,非得手術嗎?

傅傳剛:痔是比較常見且多發的一種部疾病,民間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痔的主要癥狀為大便帶血或者痔脫垂,嚴重的可伴有疼痛、瘙癢等。大部分病人通過藥物治療即可緩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根據你提供的病史看,你患的可能是3~4期的混合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確實需要手術予以根除。目前,像你這樣的環狀脫垂性內痔可以做PPH(重度脫垂性內痔吻合器釘合術)手術安全且療效好,唯一缺點是器械稍貴。

問:我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目前病情穩定,一直在服用米雅、酪酸梭菌活菌片,腸鏡檢查提示結直腸大致正常。不知道像我這種情況,是否需要長期服藥,有哪些注意事項?

傅傳剛:潰瘍性結腸炎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環境、遺傳、免疫、感染等因素可能促進該病的發生和發展,過度疲勞、飲食失調、精神刺激、繼發感染等情況易導致病情加重。潰瘍性結腸炎一般以內科保守治療為主,療程較長,停藥后易復發。你雖然目前病情穩定,但不可放松警惕,除需定期復查腸鏡外,還應重視生活調理。具體措施包括+勞逸結合,少食多餐;進食柔軟、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不要飲用牛奶等乳制品,不吃冷飲和多纖維的蔬菜。一旦病情反復,應及時住院治療。

問:我媽媽55歲,最近被確診為直腸癌。醫生說,我媽媽的腫瘤位置低,恐怕保不住。能不能把腫瘤切掉,把保住?

傅傳剛:手術根治性切除是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位置較高的直腸癌,一般不涉及到切除:而對低位直腸癌而言,能否保住取決于術前對腫瘤分期的判斷和醫生的手術技巧。總的來說,由于醫療診斷及治療技術的不斷提高,直腸癌的保肛率不斷上升,很多低位直腸癌病人在根治腫瘤的同時,保留了。至于你媽媽是否能做保肛手術,尚需檢查后,才能確定。

問:我今年72歲,腸鏡檢查發現大腸里有一個息肉,醫生說需要開刀。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太好,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

傅傳剛:目前,絕大部分大腸息肉可通過腸鏡手術切除,即使是一些扁平狀、大面積的、過去只能用開腹手術切除腸段來解決的息肉,也可以通過內鏡予以剝離切除。不過,少部分病人因息肉面積太大,內鏡可能“切不干凈”,或勉強切除容易導致腸壁穿孔,不得不通過手術切除腸段,以達到根除的目的。當然,這些患者可以選擇腹腔鏡微創手術,盡可能減少手術帶來的創傷。

問:我母親幾年前因結腸癌過世,最近,我哥哥被查出患有直腸癌。聽人說,腸癌有家族遺傳,我很害怕,該怎么辦?

傅傳剛:大量研究表明,除環境因素外,遺傳因素確實在大腸癌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你母親和哥哥都患有大腸癌,故你患腸癌的概率確實要比普通人高,屬于腸癌的高危人群。要預防腸癌的發生,你應注意以下幾點飲食以高纖維素。低脂、低蛋白質食物為主,避免食用油炸和烘烤食品,多飲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此外,你還應盡早去醫院做一次腸鏡,以排除大腸內是否有新生物。若無異常發現,你今后應每1~2年做1次腸鏡,以

便早期發現病變,盡早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問:我父親58歲,兩年前出現雙下肢行走后酸脹、沉重和乏力。最近半年,他每走約200米就會感覺雙腿僵硬,需要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行走。是不是患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需要治療嗎?

金畢:你父親很有可能患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該病好發于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及股動脈,最早出現的癥狀為患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隨著病情發展,患肢缺血加重,可出現足趾、足部或小腿膚色蒼白,溫度降低,感覺減退等問題。當患肢嚴重缺血時,會出現趾,足或小腿部潰瘍、壞疽,遷延不愈,最終只能截肢。為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你父親應盡早去醫院診治。

問:我今年63歲,退休在家,最近剛被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聽人說,這種病如果不治療,腳會痛,還會爛。我很害怕,不知道這病能治好嗎?

金畢:已經被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者,應盡早接受治療,避免癥狀加重及惡化。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加以選擇,主要措施包括:①改善生活習慣,食用低鹽、低糖、高纖維素和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豆類、水果、蔬菜等。②戒煙。③積極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④物理治療,適量體育鍛煉(散步、慢跑)和手法按摩有助于下肢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改善缺血。⑤在血管外科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應用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物。如有動脈血栓形成,可使用溶栓藥物。⑥手術,包括外科手術和動脈腔內成形術,主要適用于間歇性跛行加重,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或出現下肢靜息痛和組織壞死者。

問:我父親今年70歲,最近被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我們很擔心,如果真動手術,老人吃得消嗎?

金畢: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開放手術和動脈腔內成形術2種。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及確切的影像學資料,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外科開放手術包括血管內膜剝脫術和人工血管旁路轉流術2種。血管內膜剝脫術是將病變的血管內膜切除,解除閉塞,再用人工血管補片修補。人工血管旁路轉流術是用人工血管或自體血管在堵塞血管的兩端搭橋,血液通過血管橋重新灌注到遠端肢體。外科開放手術療效較好,但創傷較大,主要適用于身體狀況較好、動脈長段完全閉塞的患者。

在各種動脈腔內成形術中,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應用得較為廣泛,主要適用于短段動脈狹窄性病變。治療時,醫生將球囊導管送至血管病變部位,用充盈的球囊擴張病變動脈,使血管管腔重新達到或接近原有管徑,再將一種由鎳鈦記憶合金制成的支架置入病變處,使血管實現再通。

問:我今年47歲,近幾個月來,總覺得腿肚子痛。昨天,我去醫院就診,醫生懷疑我患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還說這病與我長期吸煙有關,真是這樣嗎?

金畢:下肢動脈硬化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多源性的。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及吸煙是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血管超聲檢查可幫助確診。吸煙與下肢動脈閉塞癥的關系非常密切。據統計,吸煙者發生間歇性跛行的概率是非吸煙者的9倍,在間歇性跛行患者中,90%以上是吸煙者。

問:我今年60歲,最近總覺得雙腿發麻,行走一段時間后,小腿會痛,休息后可以緩解。我去縣醫院看過病,醫生說我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還做了牽引治療,但病情并沒有好轉。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金畢:根據你提供的病史判斷你很有可能患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及多發神經炎等神經源性疾病,雖也有腰痛,臀、髖及大腿部肌肉酸痛、乏力等癥狀,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表現頗為相似,但這種神經源性疼痛常為刺痛,站立時有癥狀,常需坐下或改變才能緩解。而缺血性跛行的感覺是肌肉疲勞、緊縮感,每次發病的步行范圍基本一致,站立時無癥狀,停止行走后,疼痛可緩解。下肢血管超聲檢查可幫助確診。

肝病

問:我最近被查出有乙肝“大三陽”,肝功能也不好。我很害怕,該怎么辦?

楊玲:你被查出有乙肝“大三陽”,說明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不過,肝功能不好是否一定是乙肝所致,尚需進一步檢查才能確定。你應盡早去醫院就診,檢查甲肝病毒抗體、戊肝病毒抗體、嗜肝病毒(如巨細胞病毒)抗體、血糖,血脂和B超,以排除乙肝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肝功能損害。若確診是慢性乙肝,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護肝及抗病毒治療。

問:我今年30歲,1個月前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其他指標都是陰性。我是不是患了乙肝?

楊玲:初次體檢發現單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通常需要做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肝臟B超。若這三項目檢查結果均正常,說明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不是乙肝病人不需要用藥,只需每3~6個月檢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B超即可。若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明顯異常,則提示可能患了乙肝,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肝及抗病毒治療。

問:我父親最近因突然嘔血被送去醫院急診,醫生診斷他患有肝硬化。我們很納悶,父親一直很健康,怎么會肝硬化的?肝硬化能治好嗎?

楊玲:發生嘔血的最常見原因有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糜爛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見并發癥。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包括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蟲感染、慢性酒精中毒、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或毒物、膽汁淤積、遺傳代謝疾病等。

肝硬化的起病與病程發展一般較緩慢,病情亦較隱匿,可潛伏3~5年或更長時間。在肝功能代償期,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癥狀。許多病人是在出現了肝硬化的并發癥(腹水、嘔血)后,才被發現患有肝硬化。到目前為止,尚無治療肝硬化的特效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改善肝臟功能,延緩病變進展。

問:我今年32歲,是一名乙肝“小三陽”病人,肝功能一直都正常。不知道像我這種情況,可以結婚生育嗎?

楊玲:你這種情況是可以結婚生育的。乙肝“小三陽”病人體內的乙肝病毒量一般較低,如果做乙肝病毒DNA的檢測,結果一般為陰性,說明所攜帶的乙肝病毒不具傳染性或傳染性很低,一般不會影響生育。

問:我今年35歲,“兩對半”金是陰性。聽人說,這說明我對乙肝病毒沒有免疫力,需要打乙肝疫苗,是這樣嗎?如果要打,該怎么打呢,保護力能維持多久?

篇13

關鍵詞 白內障;青光眼;超聲乳化;小梁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10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064-02

[作者簡介] 戈亞平(1960-),錫伯族,吉林長春人,本科,研究方向:白內障和眼底病。

在臨床上,因為晶狀體混濁膨脹而引起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其病大多是急性發作,也有一部分屬于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又會因為年齡的因素常伴有晶狀體混濁,由此會造成患者雙重視力的損害,另一方面,這兩者之間又是相互影響的和密不可分的因果關系[1]。該研究2011年10月—2013年9月期間使用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并結合小梁切除手術有效解決上述之間的矛盾,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視力,又有效降低了眼壓,并且手術的安全性系數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確診為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住院患者共116例,共有125眼。其中,女性患者共77例(65眼),男性患者共43例(43眼);患者的年齡在60~81歲之間,平均年齡是(65.6±5.7)歲;在分類上,屬于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共62例,屬于慢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共37眼,屬于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共有17眼。所有患者在手術以前進行了常規的眼科檢查:包括眼壓、視力、裂隙燈和房角鏡以及眼底等多項的常規眼科檢查。

1.2 方法

全部患者手術前的30min,給予藥物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散瞳,用愛爾卡因表面麻醉和利多卡因球周浸潤麻醉,以眼穹窿部為基底,做結膜瓣,在眼球上方的11點至1點位置進行鞏膜隧道切口,瓣寬為4.5~5mm,起始位置是角鞏緣外表的3 mm,深入角膜緣以內1mm,在3點位置進行輔助切口,然后注入粘彈劑,并分離粘連房角與虹膜后粘連,做環型撕囊,在水化分離晶體核以后,進行超聲乳化,將皮質抽吸干凈,然后再注入粘彈劑,之后植入人工晶體,并調整至合適的位置,提起鞏膜瓣的前唇,切除3mm×1mm小梁與周邊虹膜組織,灌注并抽吸干凈粘彈劑,然后平復虹膜縮瞳以恢復前房,并用10.0尼龍線來縫合結膜瓣與鞏膜瓣。在手術結束以后,再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與抗菌素2~4周,并跟蹤隨訪3個月以上。

1.3 統計方法

運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c2進行檢驗。

2 結果

手術以后3個月,經復查患者的矯正視力,在0.05以下的共9眼,都屬于開角型的青光眼晚期患者,眼底檢查視杯盤比接近1.0。在0.05~0.1的共5眼,在0.1~0.3的共45眼,視力在0.3以上者共70眼。患者手術前后的視力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9.41,P<0.05)。手術后患者單眼盲目率為6%(9/116),比手術前的37%(45/116)有較大的提高。患者眼壓平均值為(16.92±4.30)mmHg,與手術前的平均眼壓(29.1±3.5)mmHg對比有顯著的降低(t=4.58,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手術后的并發癥方面,存在前房炎癥反應的共25眼,前房積血的共9眼,角膜內皮水腫的共11眼,結膜瓣漏的共6眼,沒有出現玻璃體脫出和后囊膜破裂以及角膜內皮失代償等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現象。

3 討論

在傳統治療青光眼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使用小梁切除加上周邊虹膜切除手術的方法,主要是為了增加房水外引流實現降低眼壓的目的。該方法在手術以后保存了晶體,但往往因為晶體的膨脹增厚,位置出現前移,并且虹膜接觸的面積增大,結果形成瞳孔阻滯,使房水流出受到阻攔,從而引起了眼壓出現再次的升高,導致手術的失敗[2]。此外,晶體混濁又會影響到視力,并且出現逐漸加重的趨勢,所以,必須要進行第二次手術才能使患者復明,手術效果大打折扣。該研究針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使用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并且結合小梁切除手術來進行治療,不僅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而且在摘除了混濁晶狀體,并置換透明人工晶體,從而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視力,另外,去除晶體還可以明顯地加深了眼睛中央前房的深度,有效緩解因為瞳孔阻滯而引起的眼壓升高現象。相關文獻報道[3]稱:超乳手術中,通過機械分離粘連房角的辦法,使用水柱來沖洗粘附于房角的色素顆粒和各種炎性物質,能夠非常有利于改善患者小梁網的過濾功能。Handa等[4]臨床研究證明,針對患者實施白內障摘除手術以后,房水中將會產生一些白細胞介素以及前列腺素等介質,該類物質不僅有效地促進小梁網細胞外基質的快速降解,而且能夠增加了房水的流出量。

在手術中,結合小梁切除再加上周邊虹膜的切除手術,就會增加了房水向外外流的作用,通過內外引流,就會實現雙重的降壓作用,保證患者在手術以后保持正常的眼壓,并且能夠長期維持穩定的眼壓。雖然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疾病,屬于非常復雜的白內障范疇,并且超聲乳化的難度又非常大。但是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更新,目前已經達到了微創和快速高效,從而保證了患者在手術治療的安全性。通過該研究臨床研究,在手術以后3個月,經復查患者的矯正視力,視力在0.3以上者共70眼。患者手術前后的視力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手術后患者單眼盲目率比手術前有較大的提高。患者的眼壓平均值與手術前對比也有顯著的降低(t=4.58,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此外,摘除晶體能夠更有利于在手術以后前房的快速恢復,并且阻止了因為晶體膨脹而引起的虹膜前移,可以減少角膜內皮水腫等其它的各類并發癥的發生。

周朝暉等[5]研究認為,手術以后前房出血和手術中切除小梁和虹膜周切以及分離粘連虹膜密切相關,也和患者全身的狀況有很大的影響,比如存在糖尿病和高血壓癥狀等,但總體上,應當嚴格把握手術指征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本研究資料中的患者,在手術后存在前房炎癥反應的共25眼,前房積血的共9眼,角膜內皮水腫的共11眼,經手術均的到了好轉。手術以后,患者少量的前房出血經過常規止血和脫水處理后,通常都可以自行吸收。但是如果前房內積血充溢并且眼壓過高時,則需要通過手術放出前房內的積血。此外,角膜內皮水腫與前房炎癥反應等并發癥在手術以后最為常見,應當考慮和該類并發癥和白內障晶體核比較硬,起超聲乳化時間太過長密切相關,同時,手術前長期的高眼壓和炎癥反應,且急于手術也是導致手術以后前房炎癥反應與角膜內皮水腫的重要原因[6]。因此,在手術前應當盡量降低患者眼壓,并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來減輕患者的炎癥反應以后再手進行手術,這樣的話,手術后不良反應就會明顯的減輕,恢復的時間也會較快。

參考文獻

[1] 張秀蘭,胡慧玲,黃文敏,等.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現代手術治療臨床療效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2, 23(S1):195.

[2] 馬小兵,葉云晏.白內障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8,8(5):324-325.

[3] 夏世剛,彭輝燦,王智.三聯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0, 15(2):70-71.

[4] Handa J, Henry J C, Krupin T, et al.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posterior chamber lens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J]. 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2010 ,20(7):61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