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病理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過去在觀察大體標本時一般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觀看,讓他們自己描述時卻無從下手。為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他們觀察病變和描述病變的能力,我們一般將每班分幾個組,每組4名學生,由他們自主開展病例討論,觀察與描述提供病例標本的病變特征,并根據觀察到的各器官、組織的病變特點進行診斷。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通過病例標本的觀察與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組織病例討論前,教師要事先布置待討論的病例,提出一些具有指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接下來,我們將一些常見病的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只貼上編號,讓學生對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進行病變描述,并開展討論。例如我們將實驗室收集的豬瘟、豬丹毒、豬鏈球菌、雞新城疫、雞馬利克等畜禽常見疾病的標本分組,每類疾病標本貼上相同的代號,由學生對病理標本進行描述、討論,并且根據病變組合判斷病因,寫出實驗報告。最后,再進行歸納總結時,教師轉換為主講人,科學、嚴謹地分析病例。
3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
動物病理標本室課余時間的開放,是解決動物病理學課實驗內容多,學時有限的有效方法。我們將動物病理標本分類進行陳列,貼上詳細的注解。在動物病理標本室課余時間開放期間,有許多同學拿著筆和紙進行記錄,這樣進一步鞏固了課堂知識,也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動物病理標本室的開放教學,明顯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果,既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總之,開放動物病理標本室,建立了開放的自由學習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在課余時間提供了自主學習和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自學能力。這樣,既能彌補原有實驗課學時不足的情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動物病理學實驗教學的學習效果。
篇2
2討論
在宮頸癌臨床治療中,長期以來化療均屬于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而近期國內有臨床實踐顯示,新輔助化療方案可促使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大幅提高。新輔助化療即先期化療,是惡性腫瘤患者放療或手術前實施的全身性化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新輔助化療可在放療或手術前緩解惡性腫瘤伴隨癥狀,促使患者從心理與身體上適應治療,還可促使原發(fā)病灶明顯縮小,可為手術的順利實施提供便利。同時,新輔助化療對微小癌灶可予以有效消除,可促使手術過程中腫瘤細胞活性大大降低,減少腫瘤細胞向血液的傳播,能夠降低腫瘤分期,降低腫瘤復發(fā)的幾率。另外,新輔助化療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對患者術后康復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次研究通過對實施新輔助化療的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發(fā)現56例患者在新輔助化療后,腫瘤直徑從化療前的(5.2±0.6)cm縮小至(3.0±0.8)c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新輔助化療與手術治療總有效率為91.1%,大多數患者腫瘤體積有50%以上縮小,同時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減輕。
篇3
其二,多媒體教室教學。病理學的多媒體教室主要是通過校園網將教室內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中安裝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為理論授課、實驗操作提供有效支持。一般來說,病理學的多媒體教室主要具有學生示范、視聽廣播、個別輔導、雙向對講、學生分組、教學管理、學生當前操作查看等功能。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教師不僅可以將自己計算機屏幕上的視頻、文本、圖片等多媒體信息以及自己的聲音實時傳遞給學生主機,也可以對學生當前的操作情況進行管理和控制。在講授病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自己的主機上播放多媒體課件,對本節(jié)課所要講授的知識體系與具體內容進行展示,該課件既可以通過投影儀投放到大屏幕上讓學生集中觀看,也可以分別發(fā)送至不同的學生主機上讓學生分別觀看。若學生遇到不懂或不能全面理解的問題,可重播該部分課件或向教師發(fā)出提問申請,等待教師通過計算機或面對面方式對問題進行解答,避免學生的“踴躍提問”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不必要的干擾。另外,基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記錄功能,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疑問也可以進行統一的存儲,待教師的理論講解或實驗演示結束后,統一投放到大屏幕上,讓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基于軟件的管理功能,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比對并將其中的優(yōu)秀實驗從學生主機中提取至教師機,通過投影儀投放到大屏幕上供其他學生觀摩。由此可以看出,基于網絡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消除了以往課堂教學中各環(huán)節(jié)雜亂無章的問題,不僅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也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除以上功能外,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實驗結果模擬,即通過仿真實驗軟件對學生輸入的實驗數據、選擇的實驗方式進行處理,以此生成對應的實驗結果。為了方便學生使用,該軟件一般允許學生拷貝至自己的計算機中,那些在課堂上未能完成的實驗或學生獨立設計的實驗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完成,從而在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方便。
2病理學網絡教學的作用分析
基于網絡技術的病理學改革得到了全國各醫(yī)學院校的高度重視,結合以往的教學改革實踐成果,可以看出教改的主要作用在于帶來了教學模式的巨大變化。下面,筆者就對這種模式上的改變進行分析和說明。第一,教學模式由以往的單向式轉為交互式。雖然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是面對面交流,但是知識的流動卻是單向的,原因在于,傳統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知識的接受程度只能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反饋,師生間在日常學習中的交流渠道非常狹窄。受此影響,即便是教師發(fā)現了自己在教學模式和方法方面存在某些問題,也往往已經到了本學期教學工作結束之時,進行的改進和調整也只能是“亡羊補牢”。而且在醫(yī)學院校學生人數迅速增加的今天,即便是教師有改革的意愿也會因無暇顧及每一位學生而被迫放棄。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網絡教學模式所具有的交互式特點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不足,通過網站的幫助,教師可以輕松獲取學生對當前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彼此間信息的溝通和交流也變得更加方便,更好地實現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方法動態(tài)化轉變的雙重目標。第二,學生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傳統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主導地位的強調使廣大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在知識總量急劇增加的今天,這種做法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于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的現實需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于網絡技術的病理學教學改革不僅能夠以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能力。可以說,網絡教學對于學生思路的激活、對于學生視野的開拓功能比教學模式轉變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第三,教學由以往的時空固定轉為時空分離。
篇4
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少見病并發(fā)在同一患者,或某種綜合征與某種少見癥狀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說明其間存在某種相關性,甚至一種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種疾病所引起。這類病例報告應有足夠的實驗室及影像學證據,或病理學證據,以支持并存病的機制與因果關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規(guī)經驗之外的臨床表現或轉歸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療機理的線索,為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據。疾病的這些反常表現或特殊轉歸可以是由藥物或其它干預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獨特表現。這類病例報告要有足夠的臨床檢查和各種檢驗的證據,以說明反常表現和特殊轉歸的確鑿性。
病例報告一般分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前言、病例介紹、討論、參考文獻等部分。
病例報告的題目要求直接寫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數,緊扣論文內容,使讀者讀了以后,對論文報道內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篇5
組織病理學
鼻息肉為一種良性的粘膜腫脹,可分為4種組織學類型。最常見的類型是水腫型(嗜酸粒細胞型或所謂的變態(tài)反應型)鼻息肉,約占總數的85%~90%。水腫型鼻息肉的形態(tài)學特點包括組織水腫,上皮杯狀細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大量白細胞,特別是嗜酸粒細胞浸潤。第二種組織學類型為纖維炎性鼻息肉,特點是慢性炎癥及重疊上皮(overlyingepithelium)的化生改變。第三種類型較為少見,特點是漿液粘液性腺體的顯著增生,除此之外與水腫型鼻息肉基本相似。第四種類型息肉非常罕見,表現為具有不典型的基質,因此需特別注意并進行細致的組織學檢查以免誤診為腫瘤。
鼻息肉組織中浸潤著白細胞、肥大細胞及淋巴細胞,白細胞中以嗜酸粒細胞為主。伴有囊性纖維病的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粒細胞很少,而肥大細胞數量卻明顯多于未伴發(fā)囊性纖維化者。鼻息肉中T淋巴細胞顯著多于B淋巴細胞,抑制性T細胞(CD8+)顯著多于輔T細胞(CD4+)。有趣的是,在伴發(fā)變應性鼻炎的鼻息肉病患者中很少發(fā)現刺激產生IgE的漿細胞[5]。在與阿司匹林哮喘相關的鼻息肉中,主要來源于肥大細胞的組胺的數量要少于與變態(tài)反應相關的鼻息肉。伴發(fā)變應性、非變應性或其它病理狀態(tài)的鼻息肉中各類細胞的浸潤狀況尚有待進一步分別證實。
嗜酸粒細胞及其它炎性細胞向鼻息肉基質內的移行不只依賴于某些吸引因子,鼻息肉組織中血管內皮某些粘附因子的表達上調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細胞粘附分子1在選擇性地促進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集聚中具有重要作用[6]。由鼻息肉組織分離的上皮跨上皮離子轉運亦不同于來源于鼻甲組織的上皮。離子轉運機理以及化學因子、細胞因子、粘附分子在息肉組織中各種不同細胞的集聚中的作用還有待于深入研究,以增加對鼻息肉病病理機制的理解。
絕大多數臨床上典型的鼻息肉其組織學為良肉。需注意的是,不典型基質型鼻息肉其怪異細胞易被誤診為橫紋肌肉瘤[7]。某種良性或惡性腫瘤,如垂體腺瘤等,亦表現出息肉外觀[8]。因此細致的組織病理學檢查是很必要的。對變應性、非變應性、不同年齡組、初發(fā)或復發(fā)的鼻息肉組織病理切片分別進行蘇木精-伊紅染色及PAS、Alcian藍、Mallory、Giemsa、Orcein組化染色,觀察比較,發(fā)現各組切片病理學特點無明顯區(qū)別。
鼻息肉組織中的化學介質
鼻息肉是與多種病理狀態(tài)相關的炎癥過程的最終結果,這表明多種病因、多種途徑、多種介質參與此病理過程。現已證明參與鼻息肉病病理過程的炎癥化學介質多達數十種甚至上百種,如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去甲腎上腺素、神經肽Y(neuropeptideY,NPY)、P物質(substancesP,SP)、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腫瘤壞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粘附分子、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一氧化氮合成酶、干擾素-γ(interferon-γ,IFN-γ)、RANTES、GRO-α、干細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等[9-14]。最早報道的炎性介質,如組胺、PAF、前列腺素、白三烯、去甲腎上腺素、NPY、SP等,均具有局部組織的血管活性及致痙作用。另一些介質,如TGF、TNF可改變組織中細胞外基質的組成成分。
所有的炎癥過程均與細胞趨化和移行有關。一些介質可直接吸引白細胞浸潤,如高分子量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PAF、IL-5及化學因子家族。細胞表面粘附分子(如selectin、integrins)的發(fā)現揭示了影響白細胞移行的機理。IL-1、IL-4、IL-6、TNF、及某些其它具有血管活性、致痙作用的分子影響細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達,進而間接影響白細胞移行。
部分化學介質,如TGF、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l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TNF、部分白細胞介素、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等,通過刺激細胞發(fā)育、分化、增殖,參與炎性過程發(fā)生及維持炎性狀態(tài)。化學介質的產生、釋放最初是從激活能產生此類介質的細胞開始,而這些細胞的激活又可能是由其它化學介質調節(jié)的。參與細胞激活的介質包括血管活性腸肽、粘附分子及部分白細胞介素。
綜上所述,可認為細胞因子及生長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過程中協調統一的發(fā)揮著作用。這些具有強大生物學活性的介質互相作用并維持自身的“永存”。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及嗜酸粒細胞通過這些生物信號相互溝通并改變細胞表面粘附因子的表達。
鼻息肉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
鼻息有典型慢性呼吸道炎癥的病理特點。除囊性纖維病及Kartagener綜合征外,嗜酸粒細胞是息肉組織中最常見的炎細胞類型。以往認為嗜酸粒細胞在鼻息肉病發(fā)病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釋放多種介質,如嗜酸粒細胞過氧化物酶(eosinophilperoxidase,EPO),嗜酸細胞源神經毒素(eosinophil-derivedneurotoxin,EDN),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等引起細胞及組織損傷。近年來研究表明嗜酸粒細胞,特別是鼻息肉組織中的嗜酸粒細胞,可以合成、釋放多種強有力的調節(jié)分子——細胞因子,如GM-CSF、TNF-α、TGF-β、IL-3、IL-4、IL-5、CD40等[12]。其中部分因子,如GM-CSF,TNF-α及IL-4,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過來促進嗜酸粒細胞的集聚及活化[15],IL-3、IL-5、GM-CSF還具有抑制嗜酸粒細胞凋亡的作用。具有促進嗜酸粒細胞的集聚、活化作用的因子還有IL-8、RANTES、P-選擇蛋白[15-16]。此外,TGF-α和TGF-β在鼻息肉組織結構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以上研究表明嗜酸粒細胞通過多種方式調節(jié)上呼吸道炎癥過程,且部分地解釋了嗜酸細胞自我“永存”的分子機理。
盡管鼻息肉病組織中嗜酸粒細胞的自我“永存”機理十分復雜,但上述研究提示,鼻息肉病發(fā)病早期,自分泌和旁分泌刺激引起慢性炎癥及不可逆性組織結構改變之前,需大劑量類固醇藥物抗炎治療呼吸道嗜酸粒細胞炎癥性疾病。
鼻息肉病的發(fā)病機理
鼻息肉病的發(fā)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免疫缺陷、纖毛功能障礙、Young綜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認為許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種因素聯合致病。
鼻息肉生長早期可發(fā)現一些特殊的長管狀腺體,這些腺體與正常的漿液粘液性腺體具有完全不同的結構、形狀及大小。盡管關于鼻息肉病的發(fā)病機理存在數種假說,但無一種假說能圓滿地解釋此種長管狀腺體的組織學起源。
目前得到多數學者認同的是鼻息肉形成的“上皮破裂理論”。Tos等[17]自1977年起對鼻息肉形成的機理進行了系列研究。他推測息肉形成最初是水腫的粘膜固有層壓力增大導致上皮破裂,粘膜固有層突出上皮破損處,粘膜上皮通過破損邊緣向中心生長趨于覆蓋破損處。如果再生的上皮生長速度不足以覆蓋疝出部位,或者粘膜固有層疝出部位繼續(xù)生長,鼻息肉及其蒂將就此形成。如果小的帶蒂的鼻息肉已經形成,這時即使疝出部位徹底上皮化,鼻息肉亦不會消失。而且,由于重力的作用,息肉將繼續(xù)生長。在鼻息肉上皮化及生長的過程中,以上所描述的長管狀腺體將同時形成,并且提示鼻息肉絕非只是鼻粘膜的疝出。為更透徹地理解此假說,Tos將息肉的形成分為以下幾期:①鼻粘膜細胞浸潤或炎性水腫導致組織壓力增高,進而上皮損傷、壞死、破裂,粘膜固有層疝出;②疝出部位的上皮化;③腺體形成;④因重力作用息肉增大,腺體拉長;⑤已發(fā)育成熟的鼻息肉的上皮及基質發(fā)生變化,如假復層上皮轉化為復層上皮、杯狀細胞及纖毛細胞密度的變化、浸潤細胞類型的變化以及基質水腫等。其中前2期很難在人鼻中得到證實,但Tos等通過建立實驗性大鼠急性中耳炎和長期鼻咽管阻塞模型,證明了感染過程中確實發(fā)生了上皮細胞壞死[18]。
Bernstein等[19,20]近年來的研究進一步地發(fā)展了“上皮破裂理論”并形成了“多種因素發(fā)病學說”。其內容為,鼻腔外側壁的空氣動力學變化,細菌、病毒以及變應性疾病等多種因素均可作用于鼻腔外側壁粘膜,引起粘膜的炎癥反應。繼之按Tos等的“上皮破裂理論”,開始上皮破裂、粘膜疝出、再上皮化、新腺體形成、鼻息肉形成。此時,鼻息肉組織中的結構細胞,如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均有合成GM-CSF和G-CSF信使RNA的能力。這2種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促進組織內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中性粒細胞的集聚。這些炎性細胞分泌多種炎性介質,其中部分介質還可通過正反饋作用進一步促進自身的分泌。存在于鼻息肉組織內的炎癥反應可影響鼻息肉表面粘膜上皮細胞Na+、Cl離子轉運,即細胞Na+吸收增多,Cl分泌增多。最終導致進入細胞及間質的水分增多,細胞及間質水腫,鼻息肉組織得以維持并增長。
近年來研究表明,VEGF血管通透性作用強于組織胺50000倍,而鼻息肉病組織中VEGF表達顯著強于鼻甲,提示VEGF在鼻息肉病的組織水腫發(fā)生機制亦具有重要意義[10]。
參考文獻
1SettipaneGA.Epidemiologyofnasalpolyps.AllergyAsthmaProc,1996,17:231-236.
2ShiotaniA,MukobayashiC,OohataH,etal.Wegener’sgranulomatosiswithduralinvolvementastheinitialclinicalmanifestation.InternMed,1997,36:514-518.
3GreisnerWA3rd,SettipaneGA.Hereditaryfactorfornasalpolyps.AllergyAsthmaProc,1996,17:283-286.
4LarsenPL,TosM.Anatomicsiteoforiginofnasalpolyps:endoscopicnasalandparanasalsinussurgeryasascreeningmethodfornasalpolypsinanautopsymaterial.AmJRhinol,1996,10:211-216.
5LiuCM,ShunCT,HsuMM.Lymphocytesubsetsandantigen-specificIgEantibodyinnasalpolyps.AnnAllergy,1994,72:19-24.
6BeckLA,StellatoC,BeallLD,etal.DetectionofthechemokineRANTESandendothelialadhesionmoleculesinnasalpolyps.JAllergyClinImmunol,1996,98:766-780.
7TuziakT,KramA,WoykeS.Edematousnasalpolypwithatypicalstromalcellsmisdiagnosedcytologicallyasrhabdomyosarcoma:acasereport.ActaCytol,1995,39:521-524.
8LukIS,ChanJK,ChowSM,etal.Pituitaryadenomapresentingassinonasaltumor:pitfallsindiagnosis.HumPathol,1996,27:605-609.
9MinYG,LeeCH,RheeCS,etal.Inflammatorycytokineexpressiononnasalpolypsdevelopedinallergicandinfectiousrhinitis.ActaOtolaryngol,1997,117:302-306.
10ItoA,HirotaS,MizunoH,etal.Expressionof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VEGF)messengerRNAbyplasmacells:possibleinvolvementinthedevelopmentofedemainchronicinflammation.PatholInt,1995,45:715-720.
11RamisI,LorenteJ,Rosell-CatafauJ,etal.Differentialactivityofnitricoxidesynthaseinhumannasalmucosaandpolyps.EurRespirJ,1996,9:202-206.
12BachertC,WagenmannM,HauserU,etal.IL-5synthesisisupregulatedinhumannasalpolyptissue.JAllergyClinImmunol,1997,99:837-842.
13KlapanI,CuloF,CuligJ,etal.Arachidonicacidmetabolitesandsinonasalpolyposis.I.Possibleprognosticvalue.AmJOtolaryngol,1995,16:396-402.
14KimYK,NakagawaN,NakanoK,etal.Stemcellfactorinnasalpolyposisandallergicrhinitis:increasedexpressionbystructuralcellsissuppressedbyinvivotopicalcorticosteroids.JAllergyClinImmunol,1997,100:389-399.
15HamilosDL,LeungDY,WoodR,etal.Eosinophilinfiltrationinnonallergicchronichyperplasticsinusitiswithnasalpolyposis(CHS/NP)isassociatedwithendothelialVCAM-1upregulationandexpressionofTNF-alpha.AmJRespirCellMolBiol,1996,15:443-450.
16SymonFA,LawrenceMB,WilliamsonML,etal.Functionaland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oftheeosinophilP-selectinligand.JImmunol,1996,157:1711-1719.
17TosM,MogensenC.Pathogenesisofnasalpolyps.Rhinology,1977,15:87-95.
篇6
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①出血的預防和護理:術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時超過100ml持續(xù)3小時以上,或病人出現腹脹伴面色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表現時,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內出血,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進行相應的急救和護理。膽瘺的觀察加強觀察,包括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及引流液情況,若病人術后出現發(fā)熱、腹脹、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膽汁樣液體等,應警惕膽瘺的可能。及時處理膽瘺,一旦發(fā)現膽瘺現象,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配合進行相應處理。②感染的預防和護理:遵醫(yī)囑術后靜滴抗生素。加強皮膚護理每日清潔、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圍皮膚,并覆蓋無菌紗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膽汁浸潤皮膚而引起炎癥反應。加強引流管的護理,每日更換引流袋,并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保持引流通暢,避免“T”管扭曲、受壓和滑脫,以免膽汁引流不暢,膽管內壓力升高而致膽汁滲漏和腹腔內感染。
出院指導:責任護士于病人出院當日做詳細出院指導,如飲食、活動等等,對帶T管的病人要詳細交代“T”管的自護方法及夾管的時間,并告知夾管后如有發(fā)熱、腹痛、黃疸或腹脹不適應立即停止夾管,及時就診。
膽總管探查是治療有癥狀的膽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質量、減輕他們的痛苦的最佳選擇。
論文關鍵詞膽石病老年人圍手術期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70歲以上老年人膽石病圍手術期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方法:通過對2007年1月~2008年12月108例70歲以上膽石病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其護理效果。結果:108例患者于手術后7~14天均痊愈出院。結論:術前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及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做好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是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早日康復的關鍵。
參考文獻
篇7
效率理論認為購并活動能提高企業(yè)經營績效,增加社會福利,因而支持企業(yè)購并活動。通過購并改善企業(yè)經營績效的途徑有兩條。
第一、規(guī)模經濟。一般認為擴大經營規(guī)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從而提高利潤。因而該理論認為購并活動的主要動因在于謀求平均成本下降。這里的平均成本下降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可以在兩個級別上取得:第一級在工廠,包括眾所周知的生產專門化的技術經濟、工程師規(guī)律等;第二級在工司,包括研究開發(fā)、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和財務方面的經濟效益。此外,還可以加上合并的“協同效益”,即所謂“2+2>4”效益。這種合并使合并后企業(yè)所增強的效率超過了其各個組成部分增加效率的總合。協同效益可從互補性活動的聯合中產生。如一家擁有強大的研究開發(fā)隊伍的企業(yè)和一家擁有一批優(yōu)秀管理人員的企業(yè)合并,就會產生協同效應。
這一理論在70年代前的西方和目前的我國較流行。但是事實上規(guī)模經濟效應在合并中的重要性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大。紐博爾德1970年調查發(fā)現,只有18%的公司承認合并動機與規(guī)模經濟相關。1980年考林、卡賓和霍爾調查研究后認為,“很難從他們調查的公司看出合并的規(guī)模經濟效益”。惠廷頓調查后競發(fā)現獲利能力與企業(yè)規(guī)模大小不相關。這些事實都是對規(guī)模經濟效益假說的反駁和挑戰(zhàn)。
第二、管理。有些經濟學家強調管理對企業(yè)經營效率的決定性作用,認為企業(yè)間管理效率的高低成為企業(yè)購并的主要動力。當A公司管理效率優(yōu)于B公司時,A、B兩公司合并能提高B公司效率。這一假設所隱含的是購并公司確能改善目標公司的效率。在實踐中這一假說顯得過于樂觀。有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解釋為購并公司有多余的資源和能力投入到對目標公司的管理中。此理論有兩個前提:(1)購并公司有剩余管理資源,如果其能很容易釋出,則購并是不必要的。但是,如果管理隊伍為一不可分之組合,或具有規(guī)模經濟,則必須靠購并加以利用;(2)目標公司的非效率管理可以外部管理人介入之下得以改善。
此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購并的效率的動因。它能解釋具有相關知識和信息的相關產業(yè)購并活動,卻無法解釋多角化購并。
二、問題及管理主義者
問題是Jensen和Meckling在1976年提出的,認為在過程中,由于存在道德風險、逆向選擇、不確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成本,他們把這種成本概括為以下幾方面:所有人與人訂立契約成本;對人監(jiān)督與控制成本;限定人執(zhí)行最佳或次佳決策所須的額外成本;剝余求償損失。
購并活動在問題存在的情況下,有以下幾種解釋:
(1)購并是為降低成本。1983年Fama和Jensen認為,公司問題可由適當的組織程序來解決。在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決策的擬定和執(zhí)行是經營者的職權,而決策的評估和控制由所有者管理,這種互相分離的內部機制設計可解決問題。而購并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一個外部機制。當目標公司人有問題產生時,通過收購股票獲得控制權,可減少問題的產生。
(2)經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在公司所有權和控制分離后,企業(yè)不再遵循利潤最大化原則,而選擇能使公司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決策。Muller關1969年提出假設,認為人的報酬由公司規(guī)模決定。因此人有動機使公司規(guī)模擴大,而接受較低的投資利潤率。并借購并來增加收入和提高職業(yè)保障程度。馬克斯、威廉森等認為經理的主要目標是公司的發(fā)展,并認為已接受這種增長最大化思想且發(fā)展迅速的公司最易卷入到購并活動中。Fuss1980年發(fā)現購并公司經理在合并后的兩年里平均收入增加33%,而在沒有購并活動發(fā)生的公司里,經理的平均收入只增加20%。1975年馬克斯和惠廷頓發(fā)現公司規(guī)模是影響經理收入的主要因素。這些證據證實了這一理論。
1977年辛格和米克斯對購并后的企業(yè)利潤情況的研究表明,合并后的企業(yè)利潤一般都下降。這一證據表明企業(yè)合并注重的是企業(yè)長期發(fā)展,而不太注重利潤情況,甚至犧牲短期利潤。但Lewellen和Huntsman在1970年的實證結果顯示,人的報酬與公司的報酬率有關而與公司規(guī)模無關。這一結論是對經理論的挑戰(zhàn)。
(3)自由現金流量說。這一理論源于問題。MichaelJensen(1986年)認為自由現金流量的減少有利于減少公司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沖突。所謂自由現金流量是指公司的現金在支付所有凈現值為正的投資計劃后所剩余的現金量。如果公司要使其價值最大,自由現金流量應完全交付給股東,但此舉會削弱經理人的權力,同時再度進行投資計劃所需的資金,將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而受到監(jiān)控,由此降低成本。
除了減少企業(yè)的自由現金流量外,Jousen還認為適度的債權由于必須在未來支付現金,比經理人答應現金股利發(fā)放來得有效,而更易降低成本。他還強調對那些已面臨低度成長而規(guī)模逐漸縮小,但仍有大量現金流量產生的公司,控制其財務上的資本結構是重要的。此時購并的含義是公司借購并活動,適當提高負債比例,可減少成本,增加公司價值。
三、內部化理論
內部論又稱交易成本理論,它是在70年代后期興起的。這一理論不再以傳統的消費者和廠家作為經濟分析的基本單位,而是把交易作為經濟分析的“細胞”,并在有界理性、機會主義動機、不確定性和市場不完全等幾個假設的基礎上展開,認為市場運作的復雜性會導致交易的完成需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尋、談判、簽約、監(jiān)督等成本)。為節(jié)約這些交易成本,可用新的交易形式——企業(yè)來代替市場交易。這一理論在解釋購并活動的同時,認為購并的目的在于節(jié)約交易成本。通過購并節(jié)約交易成本,有以下方面:(1)企業(yè)通過研究和開發(fā)的投入獲得產品——知識。在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和外部性的情況下,知識的市場難以實現,即便得以實現,也需要付出高昂的談判和監(jiān)督成本。這時,可通過購并使專門的知識在同一企業(yè)內運用,達到節(jié)約交易成本的目的。(2)企業(yè)的商譽作為無形資產,其運用也會遇到外部性問題。因為某一商標使用者降低其產品質量,可以獲及成本下降的大部分好處,而商譽損失則由所有商標使用者共同承擔。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有兩條:一是增加監(jiān)督,保證合同規(guī)定的產品最低質量,但會使監(jiān)督成本大大地增加;二是通過購并將商標使用者變?yōu)槠髽I(yè)內部成員。作為內部成員,降低質量只會承受損失而得不到利益,消除了機會主義動機。(3)有些企業(yè)的生產需要大量的專門中間產品投入。而這些中間產品市場常存在供給的不確定性、質量難以控制和機會主義行為等問題。這時,企業(yè)常通過合約固定交易條件,但這種合約會約束企業(yè)自身的適應能力。當這一矛盾難以解決時,通過購并將合作者變?yōu)閮炔繖C構,就可以消除上述問題。(4)一些生產企業(yè),為開拓市場,需要大量的促銷投資,這種投資由于專用于某一企業(yè)的某一產品,具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同時
銷售企業(yè)具有顯著的規(guī)模經濟,一定程度上形成進入壁壘,限制競爭者加入,形成市場中的少數問題。當市場中存在少數問題時,一旦投入較強專門性資本,就要承擔對方違約造成的巨大損失。為減少這種風險,要付出高額的談判成本和監(jiān)督成本。在這種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時,購并成為最佳選擇。(5)企業(yè)通過購并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組織,使組織內部的職能相分離,形成一個以管理為基礎的內部市場體系。一般認為,企業(yè)內的行政指令來協調內部組織活動所需的管理成本較市場運作的交易成本要低。
內部化理論在對購并活動的解釋上有較強的說服力。但由于其分析方法和所用概念的高度抽象,使其難以得到系統檢驗;又由于分析過程及所得結論過于一般化,使其很難在管理領域得到過用。
四、價值低估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購并活動的發(fā)生主要是因為目標公司的價值被低估。當一家公司對另一公司的估價比后者對自己的估價更高時,前者有可能投標買下后者。目標公司的價值被低估一般有下列幾種情況:(1)經營管理能力并未發(fā)揮應有的潛力。(2)購并公司擁有外部市場所沒有的目標公司價值的內部信息。(3)由于通貨膨脹等原因造成資產的市場價值與重置成本的差異,使公司價值有被低估的可能。
Tobin以比率Q來反映企業(yè)購并發(fā)生的可能性。其中Q為企業(yè)股票市場價值與企業(yè)重置成本之比。當Q>1時,形成購并的可能性較大。當Q<1時,形成購并的可能性較大。美國80年代的情形說明這一點。在80年代美國購并高漲期間,美國企業(yè)的Q比率一般在0.5--0.6,但當一家公司投一家目標公司時,目標公司的股票行市形成溢價,一般溢價幅度在50%左右。如果一家企業(yè)比值為0.6%,股票溢價50%,那么購并總成本為資產重成本的0.9倍,比新建一家企業(yè)便宜10%,而且這種購并形成的投資,在投資完成后,可立即投入運行。還有人認為,當技術、銷售市場和股票市場價格變動非迅速時,過去的信息和經驗對未來收益的估計沒有什么用處。結果是價值低估的情況屢見不鮮,并且導致購并活動增加。因此,價值低估理論預言,在技術變化日新月異及市場銷售條件與股價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購并活動一定很頻繁。
五、市場勢力論
這一理論認為,購并活動的主要動因,是因為可以借購并活動達到減少競爭對手來增強對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的控制的目的,提高市場占有率,并增加長期的獲利機會。下列三種情況可能導致以增強市場勢力為目標的購并活動。(1)在需求下降,生產能力過剩和削價競爭的情況下,幾家企業(yè)結合并起來,以取得實現本產業(yè)合理化的比較有利的地位。(2)在國際競爭使國內市場遭受外商勢力的強烈滲透和沖擊的情況下,企業(yè)間通過聯合組成大規(guī)模聯合企業(yè),對抗外來競爭。(3)由于法律變得更為嚴格,使企業(yè)間包括合謀等在內的多種聯系成為非法。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合并可以使一些非法的做法“內部化”,達到繼續(xù)控制市場的目的。
1980年惠廷頓研究發(fā)現大公司在利潤方面比小公司的變動要小。這說明大公司由于市場勢力較強,不容易受市場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規(guī)模、穩(wěn)定性和市場勢力三者是密切相關的。
事實上,由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信奉自由競爭市場的哲學立場。因而企業(yè)購并會受到壟斷法的強硬約束。在購并產生過度集中現象時,常借由法庭控訴和管制手段來干預購并活動。
篇8
一、心理護理
肝病人的心理護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要有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就可能有奇跡出現。下面介紹對肝癌病人心理問題以及護理措施。
1、懷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癥,坐立不安,多方求證,心情緊張,猜疑不定。因此,醫(yī)務人員應言行謹慎,要探明病人的詢問的目的,科學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問題,不可直言,減輕病人的受打擊程度,以免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
2、恐懼心理:患者確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癥,常表現為害怕、絕望,失去生的希望,牽掛親人。護士應同情病人,給予安慰,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以免貽誤病情,并強調心理對病情的作用,鼓勵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3、悲觀心理:病人證實自己患癌癥時,會產生悲觀、失望情緒,表現為失望多于期待,抑郁不樂,落落寡歡。此時護士應給予關懷,說明疾病正在得到治療,同時強調心情舒暢有利于疾病預后。
4、認可心理: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后,開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實,心情漸平穩(wěn),愿意接受治療,并寄希望于治療。護士應及時應用“暗示”療法,宣傳治療的意義,排除對治療的不利因素,如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等。
5、失望或樂觀心理:因為個人的體質和適應程度不一樣,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調適自己的心情,同時生活在和諧感情的環(huán)境中,病人長期處于一種樂觀狀態(tài)。有的逐漸惡化,治療反應大,經濟負擔重,體力難支,精神委靡,消極地等待死亡。護士對消極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時調整病人的心態(tài),做好生活指導;對樂觀的病人,要做好康復指導。留心觀察心理變化,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另外,護士也要有嫻熟的護理技術和良好的心理品質,使病人感到心理滿足,情緒愉快。護士要富有同情心,冷靜熱情,耐心和果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不同年齡、性格和地位的病人應一律平等,公平公正,取得病人的信賴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善于諒解病人的過失,不與病人頂撞,寬宏大量。在語言上,應親切耐心,關懷和體諒,語氣溫和,交談時要認真傾聽,不隨意打斷,并注意觀察病情,了解思想,接受合理建議。在交談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性語言,對病人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要嚴謹,要有科學依據,切不可主觀武斷,胡亂猜想。
二、臨床護理
臨床護理是肝病護理中最重要的,護理措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病人的恢復情況。
(一)一般護理
1、熱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懼心理,使病人產生信任感,能積極配合治療。
2、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以減輕肝臟負荷。
3、保證蛋白質攝入,進食適量的脂肪和高維生素。
4、對有腹水者,要限制鹽的攝入,每日3~5g;對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暫時停止蛋白質的攝入,攝入以糖為主。
5、保持床單位整潔平整,定時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紅花乙醇按摩骨突處,以防止褥瘡。
6、對肝昏迷者和不能進食者做好口腔護理。
(二)病情觀察
1、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和意識狀態(tài),以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
2、觀察肝區(qū)疼痛的性質、持續(xù)時間、有無放射等。
3、肝介入治療術后,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及傷口有無滲血,觀察血壓變化。
4、放化療術后,應密切觀察各種副作用的發(fā)生,做好對癥處理。
(三)對癥護理
1、肝區(qū)疼痛者,按三級止痛法給予鎮(zhèn)痛劑,做好心理護理,做好緩解疼痛的心理宣教。
2、對食欲不振者應經常更換飲食花樣,少食多餐。上消化道出血者活動期應禁食。
3、腹脹并伴有腹水者,應取半臥位,保持床位整潔,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4、各種并發(fā)癥的護理。
(四)健康指導
1、積極戒煙、戒酒。煙草中有多種致癌物質;長期飲酒過度,加重肝臟負擔,對疾病康復有害。
2、解除患者思想負擔,鼓勵患者積極參加文娛活動,生活有規(guī)律。在病情得到緩解后,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消除“不治之癥”的影響,維持機體正常功能。但在代償功能減退并發(fā)感染的情況下必須絕對臥床休息。
3、注意個人衛(wèi)生,及時更換污染的被服衣物,保持環(huán)境清潔,通風良好,經常修剪指甲,防止抓傷皮膚造成感染。避免碰撞和擠壓水腫部位的皮膚。
4、積極預防褥瘡,臥床病人每2小時更換一次。腹水合并肢體水腫者,應正確掌握記錄出入量及測量腹圍的方法。
5、飲食調護,特別是術后康復期和化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飲食調護,以利康復。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有水腫者不可食咸肉、泡菜,有肝硬化者禁食硬、熱、刺激性食物。
6、對化療患者應觀察藥物毒副反應,如口腔潰瘍可用鹽水或硼酸水漱口,局部涂龍膽紫;脫發(fā)者戴假發(fā);定期復查白細胞,如白細胞低于4*109/L,則應暫停化療,因化療藥品容易抑制造血系統并發(fā)感染;注意病室空氣流通,室內定期消毒,限制探視。
7、肝癌手術者,術前全面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術前3天進行腸道準備,口服鏈霉素分2次吃,手術前晚再做清潔灌腸,術前3天肌注維生素K1。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護士,應該靈活地應對病人出現的一切情況,所以針對病人的任何癥狀我們不能教條化地按部就班地處理,而應該靈活地應對,這樣既會提高護理質量也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信心。所以,在具體的護理中,護士還應該注意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給病人帶來最好的理效果。
參考文獻:
篇9
2003年SARS期間發(fā)生在醫(yī)院內的超級感染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種,醫(yī)院內部無序的氣流組織是發(fā)生交叉感染的最大隱患,嚴重影響到了醫(yī)患人員的健康安全。特別是病人治療場所-隔離病房區(qū)域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防止傳染病源的擴散,需要對單元內的分區(qū)進行合理的布置,盡量減少干擾壓力梯度形成的氣流。因此,不僅要保持單元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合理氣流流向,在單元內部也需要形成合理的氣流流向。切斷致病微生物沿空氣途徑傳播的關鍵在于不同潔凈區(qū)域之間形成合理的壓力差,即壓力梯度。目前國內外的相關標準對室內外的壓差值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但是,這些壓力差值都指是靜態(tài)壓力值,但是對于醫(yī)院的病房來講,室外風速、開關門、運行狀態(tài)的改變、外部電梯運行等動態(tài)狀況是不克避免的,這些動作必然會影響到隔離室的壓差和氣流。本文利用CFD對外擾對隔離病區(qū)的壓力梯度的影響進行數值模擬研究,為隔離病房的相關工程實際提供理論和應用基礎。
1區(qū)域壓力梯度的數值模擬
1.1壓力梯度模擬的對象
本文選取上海某醫(yī)院隔離病房為模擬對象,該醫(yī)院是SARS期間指定收治病人的定點醫(yī)院,把普通病房改造成SARS隔離病房后,其內部的氣流模型基本符合WHO標準及相關要求。現以此為基本模型進行SARS隔離病區(qū)內壓力分布模擬,并把模擬結果與實測數據相比較,以檢驗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1.2數學模型及網格生成
在不同的湍流模式理論中,確定湍流粘度的方法不同,因標準[8]模型在數值計算中波動小,精度較高,故在低速湍流數值分析中應用廣泛。穩(wěn)態(tài)湍流運動基本方程式除連續(xù)性方程外,還有動量方程、湍流脈動動能方程(K方程)、湍流能量耗散率方程(方程)等.這些方程用下述通式表示:
(1)
方程(1)中左邊項為對流項,右邊項為擴散項,以及源項。為因變量,可以代表各種不同的物理量;U代表速度場,即{U,V,W}三個速度分量(笛卡兒坐標系)。總之,無論何種情形,所有的因變量都服從一個通用的守恒原理,其差異只不過是上述方程上令某些項為0而已。
上述偏微分方程離散的方法有很多種,有限元、邊界元、有限差分等,最成熟的是有限差分法,本文亦以此分析.動量方程及標量方程(k及)的對流項采用冪函數差分格式,而擴散項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則可以推導出一個通用的離散方程式[9]。
(3)
在網格的劃分上采用結構化網格和非結構化網格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察區(qū)域采用結構化網格,輔助區(qū)域采用非結構化網格,這種網格形式的劃分在不影響計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縮短計算時間。
1.3邊界條件及計算求解方法
空氣從送風口進入,再通過排風口流出,且由于區(qū)域之間存在壓力梯度,門窗縫隙處也存在著空氣流動。由于不同區(qū)域之間的滲透風量和壓力差值相互耦合,整個區(qū)域的氣流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狀態(tài),因此縫隙處的空氣流動非常復雜,很難直接通過計算獲得其空氣流量。因此,把送風口和排風口設為定流量邊界條件,門窗縫隙設為自由出入邊界條件。
標準模型適用離開壁面一定距離的完全湍流區(qū)域。固體壁面附近,因層流粘性作用影響加強,必須對標準模型加以修正。本文采用壁面函數法加以修正墻壁邊界區(qū)。
對于計算方法的選擇,壓力速度解耦采用Patankar提出的壓力一速度修正算法(SIMPLE),而各線性化離散方程采用SLUR,即逐次線性欠松弛法。
1.4實測驗證
根據隔離病區(qū)內實際的平面布局情況,送排風情況和密閉門窗的數量和位置建立幾何模型。送風口和排風口設為定流量邊界條件,門窗縫隙設為自由出入邊界條件。在常物性參數,穩(wěn)態(tài)工況,等溫狀態(tài)下,采用標準k-ε模型計算得到的SARS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分布結果如圖2所示。
圖1隔離病區(qū)內壓力分布的實測結果
圖2隔離病區(qū)內壓力分布的模擬結果
由上圖可以看出,實測結果和模擬結果比較吻合,各個區(qū)域均能形成有序的梯度壓差,確保了氣流的定向流動,因此采用該模型可以真實的反映隔離病區(qū)的壓力梯度。
2結果與討論
2.1外界風速對室內壓力梯度影響
參照《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上海市的冬季的平均風速為3.1m/s,夏季的平均風速為3.2m/s,現考慮最不利狀況,參照氣象數據,取最大風速為5m/s。風速對室內壓力梯度的影響主要是通過風壓的影響。當風吹到建筑物上時,在迎風面上,由于空氣流動受阻,速度減小,使風的部分動能變成靜壓,在建筑物迎風面的壓力大于大氣壓,形成正壓區(qū)。而在背風面、屋頂和兩側,由于在氣流曲繞的過程中,形成空氣稀薄現象,因此,在這些部位的壓力將小于大氣壓力,形成負壓區(qū)。
下面在環(huán)境風速較大時(以5m/s為例)對兩種最不利風向下,環(huán)境風速對隔離區(qū)壓力分布的影響預測結果如圖3,4所示:
圖3病人走廊處于迎風面時的壓力分布
圖4醫(yī)護區(qū)處于迎風面時的壓力分布
由模擬分析可見:環(huán)境風速對邊緣區(qū)(醫(yī)護區(qū),病人走廊)影響較大。空調系統正常運行時,環(huán)境風速不會影響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分布規(guī)律。
對于醫(yī)護區(qū),環(huán)境風速對室內壓力的影響如圖5所示(正風速表示迎風)。由圖可見:隨著環(huán)境風速的增大(迎風),醫(yī)護區(qū)壓力升高。當環(huán)境風速增大到4m/s時,環(huán)境風壓高于室內風壓,室外空氣會滲透到醫(yī)護區(qū),但這并無害處。
圖5環(huán)境風速對醫(yī)護區(qū)壓力的影響
對于病人走廊,環(huán)境風速對室內壓力的影響如圖6所示(正風速表示迎風),由圖可見:隨著環(huán)境風速的增大(迎風),病人走廊壓力升高。但其始終小于環(huán)境風壓,說明污染物不會外滲影響環(huán)境安全。
對應整個隔離病區(qū),環(huán)境風速對室內壓力的影響如圖7所示:圖中正風速表示風由北至南吹(醫(yī)護區(qū)為迎風面,病人走廊為背風面)。
圖7環(huán)境風速對隔離病區(qū)壓力梯度的影響
由圖可見:1)當空調系統正常運行時,盡管環(huán)境風速會影響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值,但并不改變隔離病區(qū)內合理的壓力分布規(guī)律(醫(yī)護區(qū)-醫(yī)護走廊-緩沖室-隔離病房),并且隔離病區(qū)內的污染物也不會外逸;2)環(huán)境風速對醫(yī)護區(qū)的影響較大,醫(yī)護區(qū)與醫(yī)護走廊之間的壓力梯度隨環(huán)境風速有較大的變化。3)環(huán)境風速對病人走廊及隔離病房的影響較小,病人走廊與隔離病房之間的壓差幾乎和環(huán)境風速無關。
2.2運行狀態(tài)的改變對壓力梯度的影響
隔離病房的空調系統設計,是按照正常醫(yī)療狀態(tài)下的進行設計的。對SARS隔離病房來講,要求任何時間、任何運行狀態(tài)均能夠實現區(qū)域之間的正壓分布與各室之間定向流動不變。形成隔離病房部以后,各病房運行狀態(tài)可以不同,但保持整個區(qū)域內恒定、有序的梯度壓力分布,嚴格防止室內污染空氣滲透到室外以及區(qū)域內氣流有序流動勢必也成為重要的控制問題。隔離病房一般分為兩種運行模式,即醫(yī)療狀態(tài)和備用狀態(tài)。
當某一隔離病房(以病房5為例)由正常狀態(tài)轉為備用狀態(tài)時,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分布情況如圖8,9所示:
圖8隔離病房5內的風機全部關閉時壓力分布圖
圖9隔離病房5內衛(wèi)生間風機開時壓力分布圖
由圖可見當病房5由醫(yī)療狀態(tài)轉為備用狀態(tài)時,當送風、排風機全部關閉,氣流流向改變?yōu)椋翰》孔呃炔》績炔烤彌_室醫(yī)務走廊,此時污染物由隔離病房流入醫(yī)護走廊,形成交叉感染的隱患。因此在備用狀態(tài)時,應將排風機調至低檔運行狀態(tài),以維持隔離病區(qū)內壓力的合理分布。
2.3病房門開啟對壓力梯度的影響
在隔離病房門開啟時,與其相鄰的區(qū)域壓力會立刻產生變化,從而導致壓力梯度的改變,引起氣流方向的變化,從而產生交叉感染的隱患。為此按以下三種情況模擬了某一隔離病房(以病房5為例)隔離門開啟后,區(qū)域之間的壓力分布情況。
圖10病房5緩沖室前門開時壓力分布
圖11病房5緩沖室后門開時壓力分布
圖12病房5病人走廊門開時的壓力分布
由上圖可以看出,對于緩沖室來講,其門的開啟沒有造成整個區(qū)域壓力的明顯變化,這是由于緩沖室作為一個狹小空間,除了具有防止污染擴散的作用,而且還維持壓力梯度有較好穩(wěn)定性的作用。但是其使用前提是兩個門必須保證連鎖,即兩個門不能同時打開。而隔離病房后門打開時,則可以發(fā)現區(qū)域間的壓力梯度產生了明顯的變化,病房5里的壓力上升的-2.77Pa,遠高于醫(yī)護走廊的壓力,導致污染空氣從隔離病房5擴散到醫(yī)護走廊,從而形成交叉感染的隱患。因此,建議對經常開啟的門進行相應的處理,如設置氣幕裝置,使內外區(qū)域隔斷,以降低門開啟對壓力產生的影響。
3結論
3.1模擬預測了環(huán)境風速對隔離病區(qū)壓力分布的影響。模擬結果表明在空調系統正常工作時,盡管環(huán)境風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值(醫(yī)護區(qū)受影響較大,隔離病房受影響較小),但并不會對其壓力分布規(guī)律造成影響。隔離病區(qū)內能夠保持合理的壓力分布,并且隔離病區(qū)內的污染空氣不會外逸至室外,造成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3.2空調系統是保障隔離病區(qū)內合理壓力分布的最有效手段。當隔離病房處于備用狀態(tài)時,若完全關閉空調系統,將導致污染空氣由隔離病房流入醫(yī)護走廊,形成交叉感染的隱患。因此在備用狀態(tài)時,應保障排風機運行以在不同工況下維持隔離病區(qū)內壓力的合理分布。
3.3隔離病房門的開啟對隔離病區(qū)內的壓力分布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緩沖室對于隔離病房來講除了具有防止污染擴散的作用,而且還維持壓力梯度有較好穩(wěn)定性的作用。當隔離病房門打開時,各區(qū)域間的壓力分布發(fā)生明顯變化,形成了交叉感染的隱患。因此,建議對經常開啟的門進行相應的處理,如設置氣幕裝置,使內外區(qū)域隔斷,以降低門開啟對壓力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WHOissuesconsensusdocumentontheepidemiologicalofSARS,17October2003
2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nfectionControlinHealth-CareFacilitiesRecommendationsofCDCandtheHealthcareInfectionControlPracticesAdvisoryCommittee(HICPAC)
3GuidelinesfortheClassificationandDesignofIsolationRoomsinHealthCareFacilities,StandingCommitteeonInfectionControl,APublicHealthandDevelopmentPublication(Australia),July1999
篇10
1.2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展開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x±s)形式,數據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后病區(qū)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
3討論
優(yōu)質護理服務是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從生活、文化、精神及情感等方面為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確保護理工作能夠與患者、臨床及社會緊密貼合,構建護士良好職業(yè)形象,同時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目前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于臨床疾病的治療的積極作用已得到實踐證實,而其在病區(qū)護理管理方面的應用價值還少見報道。我院為提高病區(qū)護理水平及管理質量,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工作:
①提高服務意識,健全規(guī)章制度:在科室內業(yè)務培訓會議上由護士長宣講病區(qū)優(yōu)質護理服務文件,全體護理人員共同探討并提出問題,共同對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將其他醫(yī)院的先進經驗引入其中,培養(yǎng)所有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制定陪護、查房、探視制度、健康宣教制度及護理責任制,確保所有護士能夠熟練掌握制度。
②落實護理責任制:按照責任護士工作能力分配適量患者,由其為指定患者展開與護理等級規(guī)范相符的護理服務,主要包括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及健康教育。根據病區(qū)床位數量成立護理小組,給予患者全程、全面護理服務。
③加強病區(qū)環(huán)境管理:對病區(qū)各種標識加以統一,確保病區(qū)環(huán)境良好,同時在病區(qū)和病室中擺放綠色植物、壁畫或花卉,制定定時清潔計劃并做好病區(qū)消毒工作。
④合理制定排班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及患者需求量對護士人數進行合理安排,同時按照各科室特征,在小夜班、中午班等重點時段優(yōu)化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確保護理質量。
⑤嚴格績效考核,完善激勵制度:制定“優(yōu)質服務之星”和“優(yōu)質護理先進科室”評選標準,每月展開護理滿意度調查,并將獲獎個人及科室向全院通報,發(fā)揮積極引導作用。制定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案,保證優(yōu)勞優(yōu)酬、多勞多得,從而對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予以有效激發(fā)。
篇1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4年3~12月間收治的30例婦科病患者,作為普通組,患者年齡21~66歲,平均(40.2±9.2)歲,患者疾病類型包括異位妊娠11例、子宮肌瘤15例、卵巢囊腫4例;于2015年2~11月間收治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患者年齡22~67歲,平均(41.0±9.1)歲,上述疾病類型分別為10、14、6例。兩組患者年齡、疾病類型、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所有患者均同意進行本次研究;均因疾病住院治療;患者具有較好溝通能力,可配合調查;需排除機體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患者;排除生存期限<1個月的患者。
1.2護理管理
普通組患者接受臨床一般護理服務,包括及時為入院患者提供檢查服務,協助辦理入院手續(xù),整理床單位,介紹院內環(huán)境,明確診斷結果后及時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傾聽患者主訴,告知治療方式,評估患者現存及潛在風險因素,做好安全評估工作。加強護患溝通,及時遵醫(yī)囑指導患者用藥,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服務,包括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及并發(fā)癥預防等,協助完成相關檢查,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為患者做好出院指導工作[4]。研究組患者接受優(yōu)質護理服務,包括:(1)科室護士長應成立科室管理小組,組內成員包括科室骨干醫(yī)護工作者,圍繞護理服務全過程十四條,建立分級護理責任制度,做到分層管理,護士長應合理安排科室值班,保證每個班次工作人員實力均衡,保證護士有足夠休息時間,護士長應在科室宣傳24h負責的工作理念,每位患者入院后均由責任護士負責一對一護理,提供入院-出院期間全程護理服務。護士長應定期組織科室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專業(yè)素質,宣傳人文關懷護理精神,鼓勵護士多與患者保持溝通;護士長定期檢查護理文書記錄情況,要求按照標準填寫,避免失誤[5-6]。(2)在患者住院期間,護士應及時詢問患者主要身心需求,并及時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做好生活護理,包括飲食指導、變換、傷口護理、用藥指導,及時協助患者離床活動,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積極評估患者病情表現提供對應護理服務。鼓勵患者術后早期活動,運動療法、中藥泡腳等方法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用藥時護士應做好三查七對工作,避免出現給藥錯誤等情況,為存在不良情緒患者進行語言疏導,同時與家屬保持聯系,保護患者隱私,做好出院指導,及時為患者提供隨訪服務。
1.3觀察指標
1.3.1兩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管理制度滿意度評價
統計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患者對于科室護理管理制度表示滿意,主訴身心需求得到滿足;一般:提出改進意見;不滿意: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產生醫(yī)療糾紛;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總例數×100%[7]。
1.3.2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價
科室應自制質量評分表,主要指標包括基礎護理服務、安全防護工作、護理文書、溝通及健康教育等,單項指標均為100分,得分較高者表示對護理質量評價較高[8-9]。
1.3.3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情況
科室常見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墜床、用藥錯誤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價比較
普通組患者對科室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3.33%,研究組為96.67%,研究組滿意度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管理質量評分比較
普通組患者對于臨床提供的基礎護理服務、安全防護工作、護理文書、溝通及健康教育等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出現護理不良事件情況比較
普通組患者出現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3.33%),研究組為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評估
普通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為(10.31±2.03)d,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平均為(8.53±2.10)d,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少于普通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38,P<0.05)。
3討論
分析婦科患者住院期間可能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因素有以下內容:(1)患者年齡因素,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出現墜床等,與家屬看護不周及醫(yī)護人員巡視次數較少等因素有關,另與醫(yī)護人員自身護理責任心不強、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度較低、遵醫(yī)意識較差、因疾病治療導致的不良情緒、醫(yī)患溝通較少有關。(2)治療手段,因患者體質、手術因素、治療效果、住院時間、患者心理情緒[10-12]。針對上述因素及時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此種護理模式是一種個性化、全面無縫隙護理過程,以患者機體健康及身心感受等作為護理目標,做好院內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治療環(huán)境,改善患者住院期間焦慮情緒,提高滿意度,幫助患者住院期間提供治療服務,加強護患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本次研究中在科室實施分級責任制護理管理制度,護士長實施層級管理,合理安排工作,為患者提供整體責任制護理,針對患者病情特點,入院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加強健康指導,提出護理診斷,分析患者內心不良情緒,注重提高圍手術期心理干預,重視患者主訴,提高優(yōu)質護理,積極滿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強安全管理,護士應按照標準記錄護理文書,提供生活護理,護士長應定期監(jiān)督科室工作環(huán)節(jié),提出護理改進意見,科室人員增加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在科室增加安全設施,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13-15]。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服務概念意指護士不斷進行科室常見疾病、專業(yè)技能、操作能力、溝通方法等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患者提供全方位護理服務,及時了解并滿足患者住院期間主要身心需求;本次研究中為婦科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包括科室成立質量管理小組,加強巡視次數,及時為入院患者分配責任護士,提供全程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安全評估,了解其疾病現狀,根據治療方式、分析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心理現狀等制定護理計劃,加強護患溝通,做好健康指導,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科室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為婦產科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針對科室疾病患者加強護理管理,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疾病恢復作為護理目標,護士長針對婦科患者疾病特點、年齡、女性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健康需求等因素,加強管理,了解患者住院期間需求,醫(yī)護人員共同為患者提供疾病治療期間優(yōu)質護理,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大部分患者均對科室護理質量評價較高。
作者:鄭麗娜 葉巧儀 巫麗娟 陳施方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醫(yī)院
[參考文獻]
[1]張陽凡,范植蓉,肖正安,等.小組周負責制在婦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yī)學下旬刊,2014,11(6):98-99,102.
[2]楊智敬,羅捷,鄧媛,等.優(yōu)質護理在婦科病房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6):2233-2236.
[3]朱芳霞,張華偉,王素俠等.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用于子宮脫垂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12):2040-2043.
[4]徐顯.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婦產科病房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26):133-134.
[5]郭雅梅,曾曉萍,馮志英,等.優(yōu)質護理對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的意義[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23):148-149.
[6]李芳琳.老年婦科腫瘤手術患者術前合并癥與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326-328.
[7]符宇,甘芳.健康教育和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基層醫(yī)院婦產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海南醫(yī)學,2016,27(18):3095-3096.
[8]戎明梅,侯櫻.自主一體化全程護理排班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5,41(22):2781-2782.
[9]崔榮琦.新型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5,31(9):102-104.
[10]徐冬艷,趙敏,惠蘭,等.基于認知理念為導向的護理模式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情感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9):658-660.
[11]陳紅梅,彭燕,張瑩,等.護士分層管理結合績效考核在婦科病房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81-82.
[12]張宏艷.綜合預防管理在降低婦科手術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應用[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6,14(6):747-749.
篇12
一、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對象為2008年7月年10月手術后入住河南省腫瘤醫(yī)院ICU的大于歲小于82歲的患者,平均年齡51歲,入住時間大于24h且無精神障礙。本組患者218例,男例,占61%;女84例,占39%。
1.2研究方法設計自制表格218份,內容為:影響患者術后心理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包括您怎么看待自己的疾病、您手術醒來護士和您怎么交流、您對我院ICU的環(huán)境怎么看、切口疼痛、氣管插管刺激、留置尿管的刺激、臥位不適和噪音影響以及其他因素。在術后第一天晨對每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選擇影響因素可單選也可多選。發(fā)放問卷份,收回218份,經過匯總,其中缺乏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76例(80.7%),缺乏有效溝通158例環(huán)境陌生120例(55.0%),刀口疼痛例(59.6%),氣管插管的刺激90例尿管的刺激110例(50.5%),臥位不適例(32.1%),報警噪音刺激92例(42.2%),身體暴露70例(32.1%)。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患者缺乏足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護士對患者是否進行過有效溝通是影響患者心理變化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對環(huán)境的陌生以及尿管的刺激也是影響自身的重要原因,對于患者的各種不適我們也應該有足夠的重視。
二、護理措施
2.1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手術后清醒的患者要向患者說“手術很成功,你現在在一切生命體征很平穩(wěn),大手術后的患者都要在觀察,你沒有什么問題的,請您放心。”特別是對我們腫瘤專科醫(yī)院的患者,本身的疾病就讓患者及其家屬非常絕望,所以我們一定要給患者重獲信心,堅定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
2.2加強ICU的護患交流介紹ICU的環(huán)境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手勢、口形、表情、語言表達切忌只注意監(jiān)護儀器而忽視患者的感受。進行各種操作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釋,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對不能進行語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氣管切開的患者,可用手或紙筆書寫的方式進行交流,及時給予解釋,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介紹ICU病房的環(huán)境以便患者快速融入環(huán)境,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和疾病痛苦。
2.3氣管插管刺激全麻術后麻醉未清醒患者帶氣管插管入ICU后,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或氣管導管內吸氧。由于導管對咽喉壁的局部刺激和壓迫,吞咽和咳嗽時的異物感,以及吸痰時吸痰管插入過深,操作時動作粗暴,致使患者難以耐受而躁動不安。氣管插管本身可抑制吞咽活動,削弱了食管對反流胃內容物的清除功能而易使反流的胃內容物吸入胃內。機械通氣對胃腸道也有影響,也可能造成反流和誤吸,引起患者不適。為減輕氣管插管引起的不適,我們應對術后意識清楚肌力恢復,自主呼吸規(guī)則的患者及早拔管;對不能拔管、意識清醒患者,加強溝通,解釋保留插管的原因和重要性,囑患者放松,消除恐懼、緊張的心理。對意識不清者,應合理使用鎮(zhèn)靜劑,并給予合適的肢體約束,防止意外拔管。自氣導管內吸痰時動作宜輕柔,插入不可過深,以免刺激氣管黏膜引起不適。
2.4留置尿管刺激尿管刺激是術后患者疼痛及不適的主要原因之一。尿道有豐富的神經支配,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分布于整個尿道,交感神經纖維傳遞疼痛、觸覺及溫覺。因此患者留置尿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適感。麻醉清醒后患者常訴尿意,應耐心向患者解釋,告知患者尿意為尿管刺激所致,尿液已由管道排在袋內請患者放松,待可以自解小便時即可拔出。
2.5切口疼痛術后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的患者使用大劑量的納絡酮拮抗阿片類藥物,使體內的麻醉性鎮(zhèn)痛藥的作用完全消失,從而造成切口疼痛。全麻蘇醒后隨著鎮(zhèn)痛藥物的作用逐漸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術后疼痛是一種惡性刺激,可使機體應激性增高、代謝增加、氧耗量增加,對患者術后恢復不利,這時應向患者解釋,減輕焦慮,并報告醫(yī)師應用鎮(zhèn)痛藥或者使用鎮(zhèn)痛泵減輕患者的痛苦。
2.6臥位及噪音ICU的每張床都鋪有可充氣式床墊,由于某些故障或使用不當,充氣后床墊凹凸不平或充氣過硬,患者從未睡過此種床墊,覺得很不舒適,影響睡眠。我們應及時詢問患者臥位是否舒適,根據情況調節(jié)氣墊床充氣軟硬程度。及時協助患者變換臥位,采取舒適合理的臥位。控制病房噪聲,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為降低噪聲工作人員應做到走路輕、講話輕、開關門輕。監(jiān)護儀的報警聲應盡量調低。搶救危重患者時應注意保護周圍患者。規(guī)定家屬探視時間,并做好宣教,以共同保持病室安靜。
2.7減少患者身體暴露入ICU患者大都全身,而且由于工作原因,護士可能注意監(jiān)護和治療較多,忽視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損傷了患者的自尊。所以在做任何治療或護理操作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要尊重患者,必要時應用屏風遮擋或讓其穿上病服。同時,做好晨、晚間護理(如為患者溫水擦浴或清洗手腳、按摩經常受壓部位皮膚及各種基礎護理,這樣不僅可給予患者和安慰,還可增進護患感情。
在ICU這樣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里,護士所接觸的不僅是先進的重癥監(jiān)護設備和患者的疾病,更應該看到患者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多與患者溝通,盡量減少患者的不適,使患者在一個家庭式的氛圍中好好養(yǎng)病,樹立戰(zhàn)勝一切疾病的信心。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層次和臨床應對能力,參加不同形式的培訓,鼓勵護士利用業(yè)余時間積極參加不同形式的學習班以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景曉敏1ICU患者情緒障礙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2005,2(10):29
篇13
本文對企業(yè)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的研究基于三方面的基礎:一是項目管理理論。一般說來在項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中,實施項目管理需要經歷啟動、計劃、執(zhí)行、監(jiān)控和反饋幾個階段,本文提出的模型貫穿了這幾個階段;二是并購整合中人力資源管理的復雜性,結合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對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同因素諸如人員、組織結構,企業(yè)文化等進行了具體詳細的分析和研究;三是借鑒了巴巴拉•名托的金字塔原理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邏輯,用以解決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問題。依據項目生命周期理論把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分為四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信息真空的風險、人員整合中片面整合管理的風險、執(zhí)行力缺位風險和缺乏反思及可持續(xù)風險。筆者取各階段任務所包括因素的首字母自下而上恰好組成英文單詞“RISK”,由于項目的獨特性、一次性、風險性等特征,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項目風險(risk)管理成為項目管理中重要的管理領域。在以上的研究基礎上建立了RISK金字塔模型。
三、RISK金字塔模型的結構介紹
因為上述“RISK”的組成順序是自金字塔底端自下而上取各階段任務包含的首字母組成的,為了符合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的邏輯順序,我們按照項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發(fā)展順序介紹RISK金字塔模型的結構。
(一)K層。
也是項目管理的第一個階段,成立并購整合小組(稱之為Keyteam),防止信息真空的風險發(fā)生。由于企業(yè)并購的過程是一個震蕩激烈、各種矛盾激化的非常時期;由于各方企業(yè)的外部環(huán)境也在不斷變化,如果并購企業(yè)雙方存在信息盲區(qū),容易導致并購雙方人員的猜測和臆斷,如果是負面的猜疑,會給企業(yè)帶來混亂,此時,成立一個由并購雙方和第三方共同組成的并購整合小組全面關注、策劃及實施并購雙方的人員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S層。
并購整合小組成立之后,對人力資源的整合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著手:人員(staff),文化(shared-value),結構(structure)。防止并購后人員整合中片面管理的風險發(fā)生。對并購雙方的人員的整合是人力資源整合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被并購企業(yè)經常會出現員工消極怠工、人才流失等嚴重阻礙并購順利進行的情況,所以,如何留住人才、穩(wěn)定人才、合理安排員工以減少并購帶來的人力資源損失是并購整合小組首要考慮的問題。并購后企業(yè)間的文化沖突亦影響人力資源的穩(wěn)定,尤其是精神層文化,它是企業(yè)文化的核心,也是最難復制和改變的部分。企業(yè)并購后利用任何一個企業(yè)的舊有的組織結構模式都很難實現并購雙方人員的接洽融合,因此考慮并購后組織結構的再造,利用現代知識型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構建學習型組織,有望提高并購整合的效率。
(三)I層。
它是并購整合的第三個階段,整合計劃的執(zhí)行(implementing),避免執(zhí)行力缺位風險發(fā)生。并購的人力資源整合工作需要并購雙方的員工共同參與(involvement),并購雙方之間注重信息(information)交流和溝通(informed),并購雙方注重各種資源的整合(integration)。并購雙方的員工做好以上工作,才能高效的實施整合計劃,達到預期的整合目標。
(四)R層。
是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并購整合計劃執(zhí)行的結果的識別(recognizing)、反饋(return),避免缺乏反思和可持續(xù)的風險發(fā)生。盡管并購的人力資源整合工作是一次性的活動,在整合計劃的時限內,要遭遇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整合計劃的執(zhí)行結果的反饋能夠為整合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對整合效果的績效評估可以為企業(yè)以后運營提供建議。
四、RISK金字塔模型的任務分析
對企業(yè)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進行項目管理,結合我們建立的RISK金字塔模型,從并購業(yè)務開展后的混亂局面中,整理出系統、科學的整合的方案和步驟。這里仍從項目管理的生命周期角度對我們構建的模型在并購中人力資源整合中的任務進行分析。
(一)成立并購整合小組
整合小組應該由整合經理、專家組、并購雙方的管理者等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保障并購后企業(yè)的穩(wěn)定,在最短時間內構架雙方其都能適應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觀念,該小組是整個整合工作的領導核心。組建整合小組應該注意機構精簡,效率至上,同時也要考慮小組成員的自身角色、具備的素質技能和領導風格等個性特征的互補。人員確定以后,應該清晰劃定小組內的職責分工,協調成員開展工作。整合小組的成立為并購企業(yè)提供了全面了解目標企業(yè)組織中人力資源的機會。通過整合小組成員對并購中人力資源政策的解釋、處理突發(fā)事件和制定人力資源整合戰(zhàn)略等工作,為企業(yè)的順利并購提供優(yōu)良環(huán)境,并購整合小組是過渡性組織,當人力資源整合任務完成以后,這一臨時性機構可以解散。
(二)制定整合計劃階段
在上述的模型結構介紹中提到制定整合計劃要從人員、文化和結構三個方面著手,不可顧此失彼,在人員整合計劃制定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點是考慮到項目的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預期效果。
第一是在人員整合方面,要確定合適的管理層員工、留住核心關鍵員工、必要時候妥善辭退員工等計劃。首先,對于企業(yè)任用員工,要注意合理安排崗位,做到人盡其職消除其驚慌心理和不公平感。并購會對員工特別是目標企業(yè)員工的心理和感情造成巨大的沖擊,由于他們面臨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往往會猜測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擔心自己在合并后的新企業(yè)里是否會被留用、當前的職位和薪水待遇是否會變化等心里疑慮。員工在這個磨合期會更在意自己是否被公平對待,所以應該結合并購雙方的實際情況制定人員任用的計劃,從物質、崗位安排和精神疏導全方位出發(fā),盡量降低各層次員工不滿情緒。
第二是制定適合并購雙方以后發(fā)展的企業(yè)文化整合計劃。并購雙方的企業(yè)文化差異會影響到人力資源整合的進程。企業(yè)文化分為物質層、行為層和精神層,相對物質層和制度行為層文化來說,精神層文化的沖突對人力資源整合會產生更深層的影響。所以,整合小組應該在全面考察和研究并購雙方的文化差異后,依據并購各方的文化特征重構企業(yè)的價值觀,考慮到并購雙方各層次員工的接納水平和認知程度,加強與雙方員工的溝通,實現雙方之間,打造適合并購雙方的和諧企業(yè)文化。
第三是對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正確評價,制定出規(guī)避風險的方案,進行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再造,構建高效的學習型組織。做到企業(yè)間信息流動上情下達、暢通無阻。尤其是員工和上級溝通渠道有效,效果顯著。為了增強并購各方組成的新企業(yè)的運行效率和人員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對組織結構再造的重點是將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再造為扁平化組織結構,將企業(yè)的權力進行合理的集中和下放,改變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讓組織內各層員工有更多的參與意識,創(chuàng)建一種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
(三)執(zhí)行整合計劃階段
在執(zhí)行整合計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執(zhí)行力。首先應該并購各方人員共同參與,通過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溝通傳達整合的計劃、促進各方信息的流通。在執(zhí)行整合計劃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兩點是:一是整合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整合風險,二是整合的速度。盡管制定的整合計劃已經最大程度的考慮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但是實際實施計劃的過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這就要求管理者在識別風險后,進行風險監(jiān)督和實時跟蹤,在風險事故發(fā)生時要實施風險管理計劃中預定的規(guī)避措施,進行風險控制,并且能夠合理的利用權變理論來應對整合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并購成功和失敗的例子都表明了整合過程中整合速度的重要性,資金有時間價值,從心理行為視角來看員工的熱情也存在時間價值,因為持續(xù)的長時間的不確定環(huán)境容易導致員工胡亂猜忌和謠言傳播,容易引起員工的不安定心理和不公平感的產生。快速的整合可以縮短整合中員工的模糊和慌亂心理的時間,降低謠言的破壞指數。從組織結構變革的角度來看,快速整合能夠使得混亂的組織結構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運營狀態(tài),組織結構的不穩(wěn)定因素得以減少,通過組織內部的融合減少實際操作中的無效。
(四)整合的結果的識別和反饋階段
并購各方企業(yè)的人員整合不僅僅是一次性的活動,還應該注意人員的后續(xù)活動狀態(tài)的管理。企業(yè)并購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對并購結果有不同預期,人力資源整合成功與否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他們的預期。對整合結果的識別和評價首先可以檢驗整合小組是否按計劃完成了項目,對整合結果的反饋不但服務于項目需求者,還能夠收集到服務于后續(xù)項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