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服飾文化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服飾文化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飾文化論文

篇1

池州儺是以宗族為單位祭祀神靈、祖先的一種古老的儀式典禮。祖祖輩輩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對于土地的情感從儺事活動中清晰可見。據《貴池地區志》記載,“池州地區在6月至7月為多雨季節,大雨和大暴雨多數分布在5月至8月,南部多,北部少,山區多,沿江圩區少。多雨季節形成的洪澇災害是最為突出的自然災害”。這些水旱災害,以及由此所導致的人、畜疾疫及莊稼損失,給人們留下慘痛的記憶,這成為儺文化存續的一個內在的重要原因。[5]在儺儀和歌舞表演中,祭祀土地、自然神靈的內涵是不變的主題。如各村都保留的儺儀《問土地》,雖然土地爺的服飾面具造型有一定的差異,但祈福的內容基本相同。一年一度的青山廟會盛況不減。青山廟始建于元大德年間,原為昭明太子祠,每年的正月十五,姚村、茶溪汪、南山劉、南邊姚、西華姚、蕩里姚等各自在五色神傘和鑼的開道下,抬著供奉有儺神面具的龍亭,在彩旗隊、鑼鼓隊、“肅靜牌”、“回避牌”及刀、槍、戟、錘、矛等兵器模型的簇擁下,穿著黃色對襟馬褂,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青山廟前。人們在這里祭祀池州最高土主--梁昭明太子,祈福納吉,期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青山廟會把儺事活動推向。

民間信仰是指由民眾自發地對具有超自然力精神體的信奉與尊重。民間信仰的存在,使村民心目中自然生成一種自我約束機制。他們大多相信“抬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6]此外,在當地的儺服俗文化中有許多不成文的禁忌和規定,體現著鄉民們對于宗族信仰的堅守與重視。例如儺事活動,族長在打開面具和服裝道具的箱子之前要洗手,用稻草把子上熏煙除穢。穿戴服裝和戴面具的演員要先向面具行禮等。樂舞、戲曲只能由男性演出,戲曲中的女性角色要由男子扮演。女子是絕對不許參與操作的,否則便是對祖宗的不敬不孝。參加演出的人必須沐浴,還要提前三天禁絕,演員沐浴的目的是洗去身上污穢,禁絕是杜絕沾染婦女身上的穢氣。跳儺人穿得鞋子的鞋底只能用舊的上衣制作,下裝的材料是不能用在這個鞋子中的。這些口傳身授的儺事服俗都是由村民們自覺遵守,以虔誠的態度傳遞著儺鄉人淳樸的民間信仰和對神靈和祖先崇敬之心。

篇2

蒙古民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中的規模較大的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多元,蒙古服飾以其獨有的特點和美學價值廣受人們喜愛,隨著蒙古族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族服飾的發展也是變化萬千。服飾是研究歷史文化的重要依據,是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通過對一個民族服飾的研究,我們能夠分析出一個民族的歷史延續和文化特征,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是直接識別民族的形象標識,保存好完整的服飾進化記錄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

1 蒙古族服飾的演變

1.1 蒙古族早期服飾特點

早期蒙古草原上生存著很多部落,大風、寒冷的自然環境,游牧狩獵的生活方式決定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服飾主要以保暖和易于騎射為主。13世紀之前,蒙古族的服飾多是以動物皮毛和氈子為主要材料,服裝造型比價簡單,因為那時人們制造服飾主要是為了保暖、防身,生存的基本要求使他們對于服飾的審美基本沒有任何要求,那時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生產力較低,服裝樣式較為單一。

成吉思汗對于蒙古族的發展功不可沒,他是建立元朝的領導者,隨著各部族的逐步融合,蒙古族逐漸成形,服飾文化也相對統一,北方蒙古民族人們性格粗狂、彪悍,服裝也多是以寬松和實用為主,慢慢發展,寬松肥大的長袍樣式被人們廣為接受,白天作為衣服,晚間可作為鋪蓋,在騎馬時可以保護肚腹部,這種實用性較強的服飾一度成為蒙古族的服裝樣式代表。蒙古族還有一種高聳的冠帽,在草原上很遠的距離也能辨認,是蒙古族根據環境研發出來的一種帽子。這一階段,由于社會經濟狀況,服裝還是相對單一,樣式和顏色不多。

1.2 元朝興盛時期蒙古服飾的演變

隨著元朝的建立,社會經濟一度進入到一個繁榮興盛的階段,元朝是我國歷史上擴張版圖最大的朝代,可見成吉思汗帶領部族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貿易繁榮和生產力的提高變相促進了衣著服飾的演變和發展。這時期的蒙古族服飾呈現出百花齊放、色彩斑斕的特點,甚至一些王公貴族的衣服上鑲嵌有珠寶,服裝很是華麗。

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元朝版圖的擴張,西域文化傳入中土,對蒙古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西域的紡織品源源不斷地流入蒙古地區,一些優質的皮毛被蒙古人廣為使用,一些精細的棉紡織品和絲織品成為了蒙古服裝的主要材料。

1.3 明清時期蒙古族服飾的發展變化

元末明初,社會動蕩、經濟蕭條,畜牧業逐漸衰退,蒙古族草原手工業逐漸消失,一些服飾商人轉而不做,使得曾紅極一時的高等紡織物生產很少,一些紡織品禁止流通,蒙古的服飾樣式也逐漸減少和簡化。直至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回暖,服飾才開始又有所發展,一些紡織品被重新啟用,款式相對豐富起來。明代的宗教對蒙古服飾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一時期,蒙古族服飾和喇嘛服飾有一些關聯。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體型彪悍,性格粗狂,清朝一直將其視為存在威脅的部落或組織。因此,在管理上很嚴格,劃分界限并頒布一些禁令,導致部落之間服飾差異很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2 蒙古族服飾的文化價值

蒙古族服飾對于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優秀精神有著重要作用。服飾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特征的直接展示。因此,研究蒙古族服飾可以透視蒙古族的發展歷史和文化特點,蒙古服飾有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

2.1 民族文化的傳承

蒙古族由于地域原因及其他原因,早在清代就形成了不同部落,不同服飾風格。不同的服飾風格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如巴爾虎服飾傳統實用、鄂爾多斯服飾高貴典雅、烏珠穆沁服飾華麗奪目,不同的服飾特點呈現出來的外在形式是不同的,研究服飾特點就是研究文化特點的途徑,服飾是文化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我國蒙古族歷史悠久,服飾文化也是源遠流長,一些關于蒙古服飾的圖書資料近些年倍受學者關注,作為研究蒙古族文化的資料,為文化傳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2 審美價值的體現

蒙古族服飾以其美麗的外表和文化屬性得到了很多學者的青睞,服飾是集中反映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方式的載體,對于人們提高審美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研究服飾就可以看出蒙古族人們的審美特點和性格特點,一些服飾的制作是很復雜的,這種工藝研究也是服飾研究的重要內容,工匠的制作手法和裝飾手藝也是服飾藝術的一種展現,我們看到的一些蒙古服飾精美絕倫、配飾精致,有些甚至成為很多民俗愛好者收藏的藏品。

3 蒙古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3.1 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建立傳承和保護體系

國家和相關部門要重視對蒙古族服飾文化的繼承和保護,要出臺和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政策,各管理部門要結合蒙古族服飾的發展現狀,制定文化保護措施和方案。其次,各地可以建設蒙古文化場館,將服飾作為主要展覽內容,充分發揮展覽館的宣傳作用,使人們認識到蒙古服飾研究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3.2 致力于保護文化的基礎環境

“原生態”是近些年被熱議的詞語,我國現在正致力于原生態保護,包括環境、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方面,蒙古服飾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因此,保護原生環境,使服飾文化有其生長和發展的土壤。蒙古族傳統的游牧生活方式是現代服飾風格形成的基礎,因此要保護服飾產生的基礎環境。

3.3 加強對服飾工藝的保護和傳承

蒙古族服飾的美感源于手工匠人精湛的手藝,服飾的美學價值要通過工藝技術運用才能表現出來,傳統服飾都是由一些手工藝人制作完成的,這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因此要重視其地位,要加強服飾工藝的保護和傳承,鼓勵年輕人傳承優秀技術,為傳統文化的弘揚做些實際的事情,在繼承的同時要創新服飾工藝,促進蒙古服飾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

4 結語

蒙古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據,構建蒙古族服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機制是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篇3

當人類的祖先在地球上站立時,可以說就有了服飾。只不過,那些掛在頸項間的串飾不一定是為了審美,而是有著更鄭重的涵義,那就是護佑生命,祈福避邪。尤其在科學尚不發到的原始社會,人們更希望能有一種超越自然的力量,保護著一個部落甚至一個部落的繁衍興旺。因此,在現在這個以自然回歸、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時代,我們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文化,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時代主題,創造服裝界新的歷史篇章。

一、服飾與文化的關系,我們要關注原住民族的文化

泰雅族,這個在我國臺灣寶島人口九族中為第二多,分布地區最廣的民族,擁有著獨特的文化歷史和服飾歷史。一直以來,泰雅族各社之間互相分立,沒有施行統一的政治體制,因此各種爭議最后都以武力解決。這不只是對異族,對鄰近的同族也是如此。所以男子稍大之后,就執槍用刀。獵首時經常隨行,以鍛煉武藝及膽色。未取得敵人首級著不被認同為真正的泰雅族人,禁止施以種族象征的紋面。取得敵人首級著,還有衣服,手環,臂環等裝飾品來表彰勇武。因此,從某種程度上,服飾代表著男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價值。

二、泰雅族的歷史文化

(一)泰雅族的紋面文化

泰雅族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服飾應該就是紋面了。紋面文化其來已久,只能由神話傳說來推測紋面的起源。其一,兄妹通婚:很久以前,一兄妹從裂縫的大石頭中爬出來,長大后也要傳宗接代,但妹妹擔心哥哥不肯與她成婚,于是用煤炭將臉涂黑,哥哥見后不知道是妹妹,終于結成夫妻。此后,泰雅族的女性婚前必定在臉上刺青。當然,泰雅族的婚姻與其它文明國家一樣,男女關系已非原始自由的狀態,而是處于完整的婚姻狀態。其二,避災禍:以前泰雅族的年輕女子無故接連死亡,某日一女子夢見祖先告示她:紋面則可避禍。但無人知道什么是紋面,就將衣服上的圖紋刺在臉上,果然不再有人死于不明原因,而且泰雅族人變得很長壽。現在泰雅族認為紋面乃祖先的訓示,可以避免災禍,延長壽命。紋面次數越多,顏色越深,花紋越美,死后能越早見到祖先。相傳在死后會經過彩虹橋,通過此橋就能到另一個世界,若沒有紋面或是生前功績太少,就只能走橋下,要花較多的時間才能到,若有紋面者,就走橋上,不僅能較快到另一個世界,而且祖先會在橋的另一頭等,陪伴你到另一個世界。紋面也是一種紀錄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的方式。族中的男子必須學會打獵及獵到人頭,才能紋面。而女孩子紋面后,方能學習織布。由此可知紋面代表了泰雅族人的心智成熟及經濟自主。泰雅族認為紋面顏色越深,色彩越黑,越顯美麗,可見紋面對泰雅族的審美觀影響甚大。紋面所需的費用一般無法負擔,因此紋面也為財富的象征。

(二)泰雅族的衣飾文化

泰雅族的紋面是特殊而美麗的,它承載著泰雅族的歷史,也為泰雅族的衣飾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因為地域的不同,泰雅族的服飾也與別的族飾有所不同。

1、泰雅族的衣服分為長衣,短衣,裙子,披風,胸兜,綁腿,遮陰布等七種。其中兜檔的款式男女完全不同,護腳布只有女子使用。此外頭部則男子戴帽,婦女用頭巾。男女腳上都不穿鞋。泰雅族的衣服,無論在結構上或衣服的種類上,男女的限制都很少,有很多衣服都是男女共享。除了婦女不穿無袖短上衣,遮陰布外,其它似乎都可以和男子共享。裙子本來以女性為主,但男性卻又可以穿珠裙。童裝形式和成人相同,但尺寸較小,花紋較簡單。衣服分夏天和冬天的,但結構上相同,厚薄也一樣,只有不同件數的分別,夏季穿較少件,冬季穿較多件。泰雅族的衣著也是隨著場合而變化的,工作時,為保護皮膚與保暖,便于工作,男子上身穿無袖的工作服,下圍遮陰布。女子下穿粗布白裙。慶典,交際及約會時,為了美觀、正式,男女都穿禮服,只是女子穿的裙子以絨線織成的條狀花紋為主,男女皆需穿肚兜。出征時,為了行動方便,鼓勵士氣,男子都穿戰服及披肩,頭戴熊皮帽。泰雅族人用他們久遠的歷史造就了他們燦爛的文化,以及他們美麗的衣飾、豐富多彩的生活。 轉貼于

2、除衣服之外,泰雅族還有各種佩戴在身上的裝飾品,有頭環、耳飾、頸飾、胸飾、臂飾、手環、指環、腳飾等等。泰雅族的飾品有男女共享的,男性或女性專用的,特殊資格才能使用的和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男人們佩戴的有男壓發箍,菌形耳飾,貝錢頸飾,野豬牙臂飾,臂鈴貝珠串腰和腿飾。女人戴金屬手鐲,貝片頸飾,扇形耳飾,梯形耳飾和女壓發箍。男女可同用的有:貝珠串發繩,貝珠串腕飾和裸飾。泰雅族的飾品也有深遠的歷史及文化意義。泰雅族是以狩獵及獵首來衡量男人在社會上的價值,因此許多男人的飾品是以獵物的器官來制成,如獸牙,毛皮,擁有此類的飾品除了代表功績,也顯示對社會的貢獻。據說,泰雅族的一種耳飾,也和傳說中耕作的起源有關。古時糧食之攜帶極為方便。將數粒小米裝入穿耳作為裝飾的細竹管中攜帶即可。某處某頭目于耳上穿洞,戴上竹管,且常將小米數粒放入空管內攜帶。大家起而效行,在耳朵上戴竹管,并將小米放入其中。后來,將小米粒放入竹管之風雖已絕,但卻變為耳飾傳至今日。即現在的耳管。

泰雅族沒有具體的錢幣制度的,他們采用物物交換的方式,以貝殼制成的衣服飾品,被視為是最貴重的東西,聘金就時常以若干件珠衣,珠裙來計算,如想成為巫醫,拜師前也須付給師父一件珠衣。

三、泰雅族的織縫文化

篇4

一、回顧展現歷史

傳承歷史、展示歷史的最初載體是文字,但抽象的描述終究不如視覺化形象來得生動。影視服飾可以將人物從抽象變為具象、從平面轉為立體。服飾將對劇中人物刻畫由外及內,深化至性格。

影片《鐵蹄一生》將拿破侖的皇后約瑟芬塑造成上流社會的優雅夫人。色調輕柔的塔夫綢裙、綴滿寶石的披紗上衣、鑲嵌珍珠的淡粉色緞料鞋都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上流社會貴婦所喜愛的服飾造型,影片還忠實地表現出當時社會的時尚歷史現狀。塔夫綢裙子是在白色緊身裙上套上彩色絲綢、緞子或天鵝絨制成的古典式束腰外衣。繡著精美的傳統圖案的云紋塔夫綢、平紋細布、細亞麻布、上等細布、漂白細軟薄布、薄紗等珍貴面料備受當時18世紀末的法國貴婦喜愛。這面料被做成頗具古羅馬風格的古典裙裝。在劇中,約瑟芬的藍色雙眸與這些流光溢彩的服飾相映彌漫著迷人的光芒,好一個情波蕩漾、勾人魂魄的貴婦。

二、展現社會經濟狀況

影視作品無疑可以成為我們解讀那個時代經濟狀況的一個窗口。電影《摩登時代》中,卓別林大師扮演成一個穿著工裝褲的工人,整日在工廠不停地工作。影片映射出工業革命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資產階級富庶的生活與工人痛苦麻木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可以說影視中對劇中時代經濟狀況會以更為強烈的沖擊力去表現?!秮y世佳人》劇中曾經風靡一時的奢華服飾,因生活壓力增大、物價上漲、經濟危機等,令人們整日為生活勞苦奔波,誰能有精力去顧及服裝的高貴與否。在此時,牛仔褲、工裝服的女性外貌取代了高雅、性感的服裝成為影視劇中表現女性參與社會生活,具有工作能力的體現。

三、創造社會時尚

影視文化產業生產出一個個明星,明星們掀起一股股時尚潮流。影視中的經典人物必然創造出經典的服飾裝扮,服飾裝扮自然也成為流行的重要元素。如電視劇《裸婚時代》中男主角的一件黑色法國品牌Moncler羽絨服,還有一件紅色意大利品牌Duvetica連帽羽絨服,都成為影迷追捧的時尚裝扮。

又如,影片《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的俏麗短發,發梢微微向上翹起,簡潔的羅馬式露趾涼鞋,都成為19世紀50年代歐洲的時尚經典。她憑借著這個形象掀起了“奧黛利?赫本風潮”。20世紀50年代的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得主就是此劇服的設計師紀梵希?!都~約時報》評論:“《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改變了女孩們。她們青睞的流行時尚是像赫本一樣清爽俏麗的鄰家女孩的形象,而不再將內衣填得滿滿,不再蹣跚地踩著像鉆孔椎般纖細的高跟鞋行走?!奔o梵希的審美理念將女性從自虐般的身體自我預設中解放出來,增添清純的感性美。由此看來,服飾是電影與時尚聯姻的媒介。服裝設計師與演員一起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影視時尚神話。

四、構建文化價值符號

文化類別的矛盾與張力之間的外在沖擊源于創造性的服飾外觀。他的集結點就是文化價值符號系統。

(一)英雄文化

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俠是西方娛樂文化創造的英雄。他們幾乎可以稱之為標志性的服飾形象,在社會中深入人心。他們是人們心目中為維護人類和平而奮斗的英雄主義符號。超人身穿寶藍色緊身彈力衣,肩披大紅色斗篷,胸前衣服上印著一個黃底紅色的字母“S”。而其套在緊身衣之外的紅色短褲,也暗合著當年搖滾歌星麥當娜的內衣外穿風潮。令人好奇的是,為什么如此嚴肅的形象居然也如此時尚。蝙蝠俠的服飾設計中采取了威懾性設計手法。蝙蝠俠的服飾也是緊身衣,面料為諾馬克斯防彈衣。內層能夠保溫,防凍,屬于多功能型的服飾。黑披風是由降落傘尼龍布制成。設計師采用靜電的設計技術,所以披風表面的黑色富于流動感。蜘蛛俠的整體造型采用仿生設計手法,借鑒了蜘蛛網狀結構為裝飾,面料為彈性人工纖維。蜘蛛俠的眼部采用暗色反光的太陽鏡鏡片制成,在光下具有反射感。超人、蜘蛛俠、蝙蝠俠這些具有英雄主義幻想的服飾形象,共通之處就是緊身面料的使用,既是為了突出他們希臘雕塑般完美強健的身軀,又可以有效烘托出英雄那高大的形象。其配件的高科技含量也成為創造英雄的設計手段之一。

(二)享樂文化

篇5

當前世界范圍內,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對時尚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服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這一重要議題展開討論,重點介紹了時尚文化概論相關概念,分析了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之間的共同性,并討論了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之間的相互影響,以期得出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在文化方面、設計方面、靈感方面相互契合之處。

二、時尚文化概論

藝術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迎合了人們在審美情趣上的要求,在精神世界上的訴求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充分體現了文化的相關內涵,因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社會生活中積累的民眾內部非正常行為的集合叫做時尚,時尚這一概念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分配方式,生產關系,以及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時尚文化是社會一小部分人(潮人、藝術家、非主流人群以及歌星、影星等社會知名人物)所創造和倡導的,迅速通過現代媒體的傳播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現象。時尚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說在情感方面、行為方式方面、生活方式方面等。

從某種角度看,時尚文化是當下最為流行的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可,換句話說,時尚是當前社會風尚中的鄉里巴人部分,不是藝術家所匿藏的陽春白雪。時尚文化能夠將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在思維方式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心理方面聯系更為緊密。當前,年輕一代人(特別是八零后和九零后一代人)在期望獲得社會認可方面以及在實現個人價值方面有很多的共同之處,他們的價值意思、個人成長規劃上與老一輩人有著深刻的不同,很多觀念上的差異以及行為上的訴求導致他們對于文化的理解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而時尚文化成為他們生活總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他們本身的思想、行為也構成了當前時尚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國文化建設的大潮中,時尚文化很自然地成為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要在維持整個社會文化健康成長的基礎上,處理好傳統與叛逆、古板與情趣、規矩和個性等方面的矛盾十分重要。時尚文化從某種角度上看,難以捉摸,但是確是切切實實地改變著這個社會。大家都知道,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到很多元素,其中藝術元素、文化元素的融入更是使服裝設計成為大家追求時尚文化的有效載體,分析當前時尚文化和服裝設計之間的關系就很有必要了。

三、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的共同性

服裝設計和時尚文化在很多方面有著共同性,而且在很多方面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分析下來,主要有如下幾點共同之處。

1.商業性

無論任何文化元素都需要必要的市場操作才能體現文化本身的商業價值,時尚文化也是如此。在當前市場經濟充分發達的今天,眾多的文化形式都需要通過各種文化衍生品實現商業價值的獲取,而這些文化衍生商品由于有各種文化的嵌入,更能夠滿足社會大眾在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從而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促進了商品的銷售,而商品的銷售又推動了文化元素在社會更為深入的推廣。

在當前,時尚文化元素已經成為很多產業前進的內在動力,為這些產業帶來了巨額的利潤。比如說日本的漫畫文化、泰國的人妖文化,已經成為推動這些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我們在將話題回歸到服裝設計上來,服裝的設計工作最終是要為了服裝的銷售服務,因為服裝產業的直接目的在與盈利而不是滿足社會大眾的需要,所以當前的服裝設計師必然在設計時考慮服裝的受歡迎度,以期望獲得更為高額的商業利潤。而消費者在購買服飾的同時,也滿足了自己在生活品味上、在審美情趣上、在穿著功能上的要求。服裝設計和時尚文化在商業價值的獲取上找到了契合點。而另外一方面,時尚文化和服裝設計融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旦流行元素選取失誤,必然會導致服裝在市場銷售上的失敗,導致巨額虧損。

2.時效性

時尚文化是某個時間段社會時尚元素的集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發展、衰退和消亡。和傳統文化相比,時尚文化就如曇花一現一般:來得快、影響大、消失快,有著內在的時效性。時尚文化沒有所謂的“保質期”,它在一定時期內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但是很快就會被新的時尚元素所取代。很多過往的時尚文化或許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會被他們時?;貞?,但是卻不能取代當前的時尚文化。當前社會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加上文化多元化的不斷加重,導致文化在表現形式上以及獲利方式上更為功利。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服飾也是如此,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流行元素,時尚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就是新穎元素的不斷加入,老舊概念的迅速消亡。服裝設計和服裝概念對文化是十分敏感的,一旦過時,相應文化的服裝產品就將迅速過時,失去了市場購買力。

從根源上看,時尚文化以及服裝設計的時效性來源于社會大眾內心無窮無盡的欲望。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感,而這種好奇感驅使著人們不斷追求新鮮事物,一旦他們成功,又會將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事物上去。所以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人類是之所以是一種群居性生物,是社會性事物,根本原因除了對繁衍要求很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生的好奇性,西方神話中夏娃吃禁果反映的就是這一觀點,而人類無窮無盡的欲望正是推動我們整個社會前進的內在動力。

3.群體性

時尚文化具有著很強的群體性,能夠很好地被人們所接受,進而不斷被傳播。社會群體的劃分有很多角度,但是從文化取向角度出發,人們可以被分為很多群體。一旦新的時尚文化出現,按照對新的時尚文化接納程度來看,可以將社會人群分為各種不同的群體。

從時尚文化接納程度來看,對時尚文化接納程度最高的是女性群體和青年群體,這個兩個人群也是時尚文化的忠實支持者,是時尚文化產業的忠實支持者和消費者。這兩個群體對時尚文化有著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他們消費時尚文化衍生商品,并通過日常生活的演繹推動著時尚文化的普及,從而形成一個循環。服裝設計具有很強的群體性,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不同風俗習慣的社會人群在服裝設計上也各不相同。

四、時尚文化與服裝設計的相互影響

時尚生活通過很多層面影響這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改變著服裝設計,指引著服裝設計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服裝作為社會消費品中的一個較大的門類,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時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時尚文化的流行趨勢,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1.時尚文化催生這服裝設計的風格定位

某個特定時期某個特定社會范圍內,服裝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尚文化的影響。從本質上說,這是由于這一時期內設計師本身會受到周圍環境時尚文化的影響,會將時尚元素融入自己的設計中來;另外一方面,只有符合當前時尚文化風格的服飾產品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

2.服裝設計引領這時尚文化的潮流

篇6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的表征和載體,體現著民族的理念情操和時代的精神風貌。從藝術的角度講,傳統民族服飾圖案是母體藝術,本元藝術,是當代服飾圖案之根,對當代服裝圖案設計和改良現代服裝所必須了解途徑。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服飾文化歷史的多民族國家,有著非常豐富極具特色的多元化的民族服飾文化財富,服裝設計師應該進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通過繼承和不斷創新補充到今天還不太成熟的中國服飾設計中去。

新世紀的民族情結,世界已經進入到多元化、多樣性、多層次文化融合的氛圍之中。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多種風格的輪回和交替。民族文化精神以其博大的內涵、獨特的審美意蘊和豐富的表現形式,給現代服裝文化增添了新的閃光點。

2、民族文化的影響

民族文化對現代服裝的影響,不僅只對于設計師,同時對于普通的民眾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管是大型的明星紅毯,還是普通的街頭小巷,隨處可以發現有些人穿著具有一些民族元素修飾的服裝,來展現她們對于這個民族文化的喜愛,同時也展現出對于本國家的熱愛。處于信息時代的今天,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更加追求時尚,民族性、個性化風格備受人們的重視。設計師必須及時的看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隨時更新自己的設計理念,快速的吸收民族所具有的特色文化。

設計師從不同國家、民族的風格、圖案、色彩、式樣和材料中尋求創作的靈感。而民族風情的藝術魅力,更多的是為了表現自然,從民族習俗中抽取自然賦予的靈性,從而設計出一些別人所喜愛的多變的服裝。

東西方不同民族風情的融合,讓人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寄托著人們對遠離戰爭、和平安寧、富裕美滿生活的期盼和珍愛的心聲。民族文化精神對現代時尚的影響,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模仿和再現,它是現代服裝設計師全新的創造。設計師們從不同民族文化中得到創作啟示,激發創作靈感,從中提煉出精華所在,并結合現代時尚精神和自己的藝術思想,創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內涵,又具現代時尚精神的服飾藝術作品。

3、《龍鳳呈祥》的服飾文化體現

東方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又一次傳遍世界各地,為設計師進行服飾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東方風格的細部設計如流蘇、刺繡等,使他們的設計作品更加精致華貴,并增添了流動感和趣味性。2012年的春晚《龍鳳呈祥》所設計的服裝,不僅她的整個舞蹈具有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底蘊,同時她的服裝也是運用中國傳統的民族代表色彩中國紅、金黃兩個色,在服裝的設計上采用流蘇,形象的羽毛來展示龍鳳的特征。使人感受著中國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歷史的悠久,歷史的文化同樣可以通過服裝這種很直觀的方法來傳遞給人們。

《龍鳳呈祥》不僅是在服裝上有其心理的把大眾握,同時有其后深厚的中國文化寓意。整個舞蹈的演員服裝分為男女服裝,有些細微的不同設計,設計師不僅要對中國吉祥物龍鳳的特征了解,同時又要結合在服裝上,是別人能區分出龍鳳的不同。對于表現鳳的服裝上多采用鳳尾的麟做為修飾,以及頭上的裝飾羽毛,都表現出鳳的柔美同時也體現女性的柔美。與龍的陽剛形成對比,龍裝上有中國象形的龍的圖案,同時都用金黃色來表達,中國紅和金黃都有吉祥,喜慶的寓意,整個舞臺又集合高科技的背景設計,給人另一種的視覺沖擊?!洱堷P呈祥》不僅抓住了中國民眾的心里,同時也有其獨特的創新,這也正是她的成功之處。多而不繁瑣,大氣而不凌亂,陰柔與陽剛集合,服裝與舞蹈的完美集合,展現一個成功的設計作品。

《龍鳳呈祥》作為承載著中國本元藝術的基石,深厚的圖案寫意,無論是在紋樣造型上,亦或是色彩上,無不體現出中國古人的審美設計偏向和思維內涵。

3.1 紋樣的多元性

中國傳統紋樣豐富多樣、博大精生,人們在創造美的過程中,喜歡借助無情的山水、花鳥等,將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圖案中,用來寄托人的情感等,《龍鳳呈祥》亦是被抽象為多種意識形態,并逐步通過不同的造型,將其思想傳達出來,構成了不同的審美維度,促進了紋樣表現的多元性。

3.2 紋樣的標識性

在紋樣題材內容的應用上充分體現社會價值地位,圖紋被統治階層應用,以圖紋來表示身份地位以及所推行的一種統治軌制,例如古代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它是社會心識在圖案中的集中反應,充分體現了紋飾這門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位置。同時從紋樣色彩上表現人的等級,中國傳統服色尊卑有別,等級森嚴,其色彩運器具有鮮亮的特定性,成為統治階級權力與等級差異的標志與象征。

3.3 紋樣的寓意性

中國傳統圖案極其講求寓意,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漢代動物圖案中常見茱英紋,這是因為茱英是古時的祭品之一,有去災辟邪的寓意?!洱堷P呈祥》所展示的舞臺圖案以及舞蹈著的服裝都不難看出她所透露的寓意。作為積厚流光、蘊含豐富的文化景象,龍和鳳都是中華民族的圖章、徽記、標記和象征。龍鳳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中所代表的地位,固然是龍排第一,鳳排第二,猶如古代帝王的代表。神性的互補和對應,龍是眾獸之君,鳳為百鳥之王;一個變更飛騰而靈異,一個文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妙的互助配合關聯樹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中國傳統紋樣的吉利寄意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民族傳統風格的前景展望各民族服飾風格的回歸與互補,不僅反映了人們的心理和社會的文化現象,還說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影響中前進和發展的,各民族傳統文化已成為人類共有的財富。《龍鳳呈祥》也適應了當代的審美心理需求。

四、總結

隨著這些服飾文化共同特征的逐漸深化,民族風格不再以某種純粹的形式出現,而更多地表現為既結合時代特征又具有多樣性以及界限的模糊性。每一個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其心理、情感、性格在長期的社會意識和物質生產實踐中積淀、演化的結果。它體現在各民族的文化藝術之中,在表現形式、審美心理、造型手段以及材料肌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從多民族文化中汲取養料,將時代感的共性融入民族風格的個性中去,已成為現代服裝設計師的共識和追求。

現代中華民族的服裝時尚,每個時期無不展現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的審美情趣,無不展現這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內涵。(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參考文獻

篇7

1.政府業務合同出租。政府將某些公共服務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給私人部門,私人部門必須在合同規定的框架內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2.建立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的伙伴關系。大多數西方國家將政府投資興建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工程,通過招投標的形式交給私營企業,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了資金。

3.公共服務社區化。從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向社會轉移來看,主要是將政府過去承擔的一些職能從政府中剝離出來,交由社會中介組織來承擔。

4.有選擇地實行公共服務使用者付費制度,部分地取消了“撥款”,其主要目的是想通過付費把價格機制引入到公共服務中來,這樣能夠克服免費提供公共服務所導致的對資源的不合

理配置和浪費,從而使市場機制在公共服務領域得以良好運用,緩和政府的財政危機。

二、我國實現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的現實基礎及存在的問題

1.實現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的現實基礎

在國外新公共管理改革趨勢形成的同時,中國的政府改革也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

(1)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體制的初步形成為公共服務方式多元化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體制基礎。中國多年的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形成并日益成熟。

(2)法律和制度體系的建立及完善為政府職能的外移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已基本上形成了適應公共服務方式多元化需要的法律法規體系。

(3)社會中介組織等非政府公共組織迅速建立起來,為公共服務方式多元化提供了組織基礎。如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組織,公共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

(4)社會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強,形成了公共服務方式多元化的人才基礎。公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大大增強。

(5)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建立靈活高效政府,推進公共服務方式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

2.公共服務方式改革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1)政府的管理和監督不到位。不少政府部門將市場化改革當作一種推責任、卸包袱的方法,疏于管理和監督,對公共服務中的問題聽之任之,使公眾利益受損而得不到政府保護。

(2)公共服務提供結構缺位。從現實情況看,許多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政府服務未能及時跟上,如老齡人口服務、農村公共服務、貧困群體服務、信用服務、法律服務等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位現象。

(3)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仍未理順。事業單位依然主要由政府舉辦,社會組織官辦色彩較重,公共服務意識不強。

三、實現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的途徑

1.培育公共服務提供主體的多元化體系

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要求是一種開放式的休系,在社會公共服務的提供領域,其強調打破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公共服務提供主體的多元化使公共服務不再由政府獨自承擔,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務的唯一機構,許多非政府公共組織加入到公共服務提供者的隊伍中來。

2.推行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的配套改革

進行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政府就要進行配套的行政管理方式變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進行行政組織架構的調整。政府將成為網絡組織體系的協調者和組織者,成為社會合作力量的發動者和促進者。

(2)規則的制定。在我國,社會中介組織的法制建設相當落后,《社會中介組織法》、《執業條例》等都還是一個空白。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才能使得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之間的合作有法律保障。推動政府和社會之間的合作。這就要求政府努力在市場和社會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建立一種合作關系,推動公共服務方式多樣化的進展。

3.轉變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之間關系

各類非政府公共組織進入公共服務領域,與政府分擔責任,可以使政府從具體的公共事務中解脫出來,從而以一種監察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審視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益。非政府公共組織可以利用自身多樣和供給優勢,與政府形成互補關系。政府可以把許多不宜直接插手干預,或者干預成本過高的公共事務,交給非政府公共組織來做。政府成為社會合作力量的發動者和促進者,通過一些合理的機制“激活”社會力量,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輸出。

參考文獻:[1]楊冠瓊.政府治理體系創新.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10.

篇8

2方法與結果

2.1提取與分離取10kg歐亞旋覆花地上部分,粉碎后用95%乙醇室溫提取3次,提取液減壓濃縮至膏狀物762g,將膏狀物分次以1g:2ml的比例懸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得干膏。取正丁醇萃取物100g,經AB-8大孔吸附樹脂富集,聚酰胺柱層析,硅膠柱層析,氯仿-甲醇系統梯度洗脫,葡聚糖凝膠LH-20(甲醇)純化得到化合物Ⅰ(8mg)、Ⅱ(80mg)、Ⅲ(12mg)、Ⅳ(30mg)、Ⅴ(7mg)、Ⅵ(8mg)、Ⅶ(100g)、Ⅷ(7mg)。

2.2結構鑒定

2.2.1化合物Ⅰ黃綠色粉末,m.p.173~174℃,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陽性。用TLC(三種不同的展開系統)和HPLC檢測,與蘆丁對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與蘆丁對照品的混合熔點不下降,確認為蘆?。╮utin)。

2.2.2化合物Ⅱ黃色針晶(甲醇),m.p.283~285℃,對改良碘化鉍鉀試劑呈陽性反應。EI-MS:m/z:335。IR(KBr)cm-1:ν-OCH32947cm-1,νC=N1633cm-1,νAr-OCH31276、1331cm-1,ν-O-CH2-O-1387、1359、1232cm-1。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9.87(1H,s,H-8),8.91(1H,s,H-13),8.19(1H,d,J=9.16Hz,H-11),7.98(1H,d,J=9.00Hz,H-12),7.78(1H,s,H-1),7.08(1H,s,H-4),6.16(2H,s,-O-CH2-O-),4.91(2H,t,H-6),4.06(3H,s,-OCH3),4.08(3H,s,-OCH3),3.19(2H,t,H-5)。13CNMR(100MHz,DMSOδ):150.85(C-3),150.29(C-9),148.15(C-2),145.92(C-8),144.10(C-10),137.95(C-13a),133.41(C-12a),131.15(C-4a),127.21(C-13),123.96(C-12),121.86(C-1a),120.90(C-11),120.64(C-8a),108.89(C-4),105.87(C-1),102.54(-O-CH2-O-),62.36(-OCH3),57.49(-OCH3),55.63(C-6),26.77(C-5)。經與文獻[1,2]對照,以上數據與小檗堿的波譜數據基本一致,確定化合物Ⅱ為小檗堿。

2.2.3化合物Ⅲ黃色粉末(甲醇),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陽性。酸水解后薄層層析,與糖的對照品對照,證明糖為葡萄糖。LC/ESI-MS:m/z:493.3[M-H]-,二級質譜m/z:331.3[M-H-162]-。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7.72(1H,s,H-2'),7.55(1H,d,J=8.48,H-6'),6.94(1H,s,H-8),6.90(1H,d,J=8.38,H-5'),5.13(1H,d,J=6.38)。經與文獻[3~5]對照,確認化合物Ⅲ為萬壽菊苷(patulitrin)。

2.2.4化合物Ⅳ黃色粉末(甲醇),m.p.234~236℃。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陽性。經過酸水解后與糖的對照品進行薄層層析實驗,證明為葡萄糖。LC/ESI-MSm/z:463.2[M-H]-。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6.18(1H,s,H-6),6.38(1H,s,H-8),6.82(1H,d,J=8.96Hz,H-5'),7.57(1H,s,H-2'),7.55(1H,s,H-6'),5.44(1H,d,J=6.96,H-1'')。13CNMR(100MHz,DMSOδ):155.6(C-2),132.8(C-3),176.9(C-4),160.7(C-5),98.1(C-6),163.6(C-7),92.9(C-8),155.8(C-9),103.4(C-10),120.6(C-1')114.7(C-2'),144.3(C-3'),147.9(C-4'),115.6(C-5'),121.1(C-6'),100.3(C-1''),73.5(C-2''),75.9(C-3''),69.4(C-4''),77.1(C-5''),60.4(C-6'')。以上數據與文獻[6~8]對照,確認化合物Ⅲ為異槲皮苷(isoquercitrin)。

2.2.5化合物Ⅴ黃色粉末,m.p.183~185℃,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陽性。LC/ESI-MS:m/z:447.1[M-H]-,二級質譜m/z:301.2[苷元-H]-。用TLC(3種不同的展開系統)和HPLC檢測,與槲皮苷對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與槲皮苷對照品的混合熔點不下降,確認化合物V為槲皮苷(quercitrin)。

2.2.6化合物Ⅵ無色針狀結晶,m.p.207~209℃,三氯化鐵反應墨綠色,與綠原酸已知品對照,用TLC(3種不同的展開系統)和HPLC檢測的Rf值和tR值一致,且與綠原酸對照品的混合熔點不下降,確認化合物Ⅵ為綠原酸(chlorogenicacid)。

2.2.7化合物Ⅶ黃色粉末(甲醇),m.p.312~316℃,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陰性。LC/ESI-MS:m/z:301.2[M-H]-,二級質譜:m/z151.0[A1-1]。用TLC(3種不同的展開系統)和HPLC檢測,與槲皮素對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與槲皮素對照品的混合熔點不下降,確認化合物Ⅶ為槲皮素(quercetin)。

2.2.8化合物Ⅷ黃色粉末(甲醇),m.p.276278℃,鹽酸-鎂粉反應陽性,Molish反應陰性。LC/ESI-MS:m/z:284.9[M-H]-。用TLC(3種不同的展開系統)和HPLC檢測,與山柰酚對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確認化合物Ⅷ為山柰酚(kaempferol)。

3討論

歐亞旋覆花正丁醇萃取物中所含的化合物主要是黃酮苷,大部分是槲皮素苷元,我們在醋酸乙酯部分得到1g槲皮素,己在另文報道。

歐亞旋覆花中除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外,還有酸素化合物和生物堿,為進一步研究歐亞旋覆花奠定了基礎。

該部分還有一極性較大的成分沒有得到,且通過HPLC觀察其含量很高,值得進一步分離研究。

【參考文獻】

[1]秦海林,尚玉俊,趙偉,等.核磁共振氫譜法鑒別黃連的研究[J].中草藥,2000,31(1):48.

[2]張起輝,高慧媛,吳立軍,等.吳茱萸的化學成分[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5,22(1):12.

[3]ParkEJ,KimY,andKimJ.AcylatedflavonolglycosidesfromtheflowerofInulabritannica[J].JNatProd,2000,63(1):34.

[4]BaiNS,ZhouZh,ZhuNQ,etal.AntioxidativeflavonoidsfromtheflowerofInulaBritannica.JournalofFoodLipids,2005,12:141.

[5]滑艷,汪漢卿.白莖絹蒿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0):820.

[6]葉冠,范明松,黃成鋼.芨芨草中的黃酮類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中草藥,2006,37(6):821.

[7]董建勇,賈忠建.趕山鞭中黃酮類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2):898.

篇9

2龍紋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龍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龍紋是中國文化中的標志性東西,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性意義。龍在中國古文化中象征帝王和皇家,是尊貴的象征,同時在人們心中也寓意著吉祥和幸福平安。這一祈福文化的象征自然在中式家具的設計中有所體現[8]。中式家具和龍紋的結合在家具設計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有文化記載開始,龍紋就存在于中國文化符號中。龍紋中式家具見圖1(文中圖片均摘自360網)。中式家具設計中,龍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結合也在不斷變化著。不同的時代,龍紋有不同的應用和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變化,龍紋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3傳統文化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3.1吉祥雕飾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吉祥雕飾也是一種祈福文化的表現形式,它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福。吉祥雕飾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也非常的常見,它同樣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吉祥雕飾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形式非常多樣,表現形式也非常多[10]。設計師對吉祥雕飾的把握也非常到位,讓人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想象。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不斷的發展,吉祥雕飾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也在不斷變化。吉祥紋樣反映了一種文化藝術,是特定文化的產物。中國的文化中吉祥飾物非常多,表現形式也非常豐富,比如竹紋圖案,它的文化底蘊就很豐富,體現了堅貞不移;梅紋,表現了高潔的精神情操和精神品質。

3.2太極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太極圖是道家理論的集中體現,太極圖據傳是宋朝道士所傳出,原名《無極圖》。太極圖是指代表道家陰陽(太極)思想的傳統文化標志,有時也用來指和太極圖相似的圖案。由于太極文化的普遍性,太極文化可以表現在很多文化領域和各種事例中。太極文化,秉承儒家“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思想精髓。太極圖主要表現了人們的一種精神追求。太極文化主要秉持道家“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它也是祈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祈福人們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自我的升華。太極圖在現代家具設計中也有體現,它表現的就是道家對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太極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見圖5。

4泰山石文化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從古至今,人們相信泰山石能夠讓人們生意興隆,個人事業一帆風順,家庭幸福平安。古代帝王在泰山受封就體現了泰山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人們相信泰山能帶來力量和勇氣,并以泰山來寄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疤┥桨矂t天下安”的想法已經在人們腦海里深深扎下了根。現代設計和裝飾中泰山石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泰山石的意思就是“穩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祈福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它祈福人們幸福、安康。在現代家具設計中,人們非常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家具設計中設計思想非常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家具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

5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祈福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注重祈福文化,比如,做生意的人想要生意興隆,開車的人想要平安如意。祈福是一種文化符號和心理因素,它代表美好的一面,是每個人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中國傳統文化中祈福文化有著非常多的應用,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中,祈福的樣式也在不斷發展。比如龍文化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樣式,龍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在動態發展變化之中。在古代,龍是帝王的象征,它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隨著歷史的發展,它也有了新的寓意。再比如,梅和竹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元素,都具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梅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純潔、剛直等品質;而竹也有類似的文化內涵。

篇10

在浙江景寧畬族服飾中,注重的是人本與藝術符號達成精神上的和諧統一,不論造型如何變換,只要自我觀念在紋樣造型形象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體現,便是最為理想的規范。畬族服飾中表形達意的紋樣造型符號,不僅代表著自己民族的民族風格和審美看法,而且是區別于其他民族服飾的重要依據。畬族服飾主要由紋樣造型的不同結構展現出來,由各種紋樣編織后鑲嵌在服飾的特定位置上,呈現出畬族人民特有的審美情結,畬族服飾的紋樣造型主要是以音形符號和動植物造型表現出來的。

1.植物花卉紋樣造型

自然萬物的美是一種秘密規律的體現,假如美的內在價值沒有被揭示出,則它的美也只是表象的。畬族服飾紋樣的內涵凝結著他們特有的審美感受,在表達方式和創造裝飾上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由于畬族先民的生活來源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使得他們的服飾與自然密切相關,服飾中透露出畬族人純真、達觀的性格特點。在很多畬族服飾上,紋樣造型常用植物花卉作為主要元素,常見的紋飾有荷花、牡丹、梅花等,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閑花雜草。智慧的畬女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模仿自然尋找美的規律創造了一系列圓滿、柔和的紋樣,這種富足、完滿、靈動、向上的視覺形象呈現出畬族人民對吉祥如意的向往與祝愿。

2.動物紋樣造型

另一種紋樣造型則以動物紋飾居多,畬族人把自然當作生活的根本,同時自然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和對一切美好來源的向往。往往這種動物造型紋樣同聯想是分不開的,以聯想為基礎,將兩種相關聯的關系巧妙地結合成一種藝術上的共識,使形象更為生動傳神,不僅增添了服飾的趣味性和感知性,而且在內涵上體現出豐富飽滿的藝術效果。很多動物紋飾如蝴蝶、喜鵲被繡在女性的圍裙上,意作保護之意,如圍裙或挎包上繡有蓮花和鯉魚,則表示寓意為“連(蓮)年有余(魚)”等,這種以相同或相近的發音來表示祥和美好之意,把審美情調同客觀自然交融在一起,并依照自己的主觀精神需求,體現了自己的理想和對美好事物的愿望。

3.漢字符號紋樣造型

漢字符號造型體現出的審美價值不僅僅是各個紋飾的構成形式,更在于它所反映出來的審美情趣與文化觀念,以及視覺形式上傳達出的美好氛圍。在很多畬族服飾中,漢字符號紋樣造型多以組合形式出現,因為畬族服飾的紋樣多數是出現在衣服的襟口、袖口、裙邊,組合形式的紋樣造型更為立體。比如土字代表大地、正字代表開始、工字代表平等、王字代表誠心誠意、萬字代表敬日、中字代表融合、田字代表家業興旺,山字代表丘陵高坡等。還有一類是類似文字紋樣,這類奇怪神秘的符號文字紋樣只有年老的畬婦或民間工藝大師才能讀懂。他們把美好的生活和自然連接一起,體現在每天形影不離的服飾中。如三條折線上下排列叫“天長地久”、S型為“曲折”、Ⅹ型意為“日”、中加點為“懷孕”、兩山相背而相連叫“山連山”、兩山相對叫“聚會”、兩個菱形相連叫“交流”等類似文字的紋樣,在畬族人民的世代相傳中成為對自然和生活的一種特殊交流方式。

篇11

1.2對象與方法

1.2.1對象

一部分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隨機選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計720例。納入標準:所選擇病人均意識清楚,無精神系統疾病,能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為ICU的全體護士,共計26人。納入標準為:在本研究期間科室護士無任何變動,無休病假、產假、離職和新聘用人員。

1.2.2方法

1.2.2.1干預方法

本研究從2011年9月開始至2012年9月結束,在1年的研究期間分為3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進行4個月。第一階段:學習和培訓階段,制定護理理念,講究護理服務藝術,樹立服務品牌,實行人性化服務。第二階段:試運行階段,首先在呼吸ICU試行,通過4個月的實施,歸納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護理服務質量,規范護士行為準則,修訂護士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條例。第三階段:進行全醫院推廣階段,全院工作人員集思廣益,提出創新性思想,進一步完善方案。在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前后在每個病房每月隨機抽取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問卷調查,我科室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病區環境及氛圍、護士職業素質、病區管理、醫德醫風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實施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前抽取住院病人問卷調查360份(每月90份),實施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后抽取住院病人問卷調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護士在護理服務建設前后每月均參加“三基”理論和操作考試,每季度參加護理質量考核,分別統計“三基”理論、操作以及護理質量考核成績。

1.2.2.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護理服務文化建設的內容

2.1更新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

護理服務文化是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疾病復雜性與病人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治療和護理服務模式發生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在護理服務文化建設活動中,需要更新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觀念,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建立一種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護理服務文化。更新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需要將過去病人求醫院的思想轉變為現在將病人當做親人、朋友的思想??剖彝ㄟ^護士座談會,護士交心會等活動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務理念引導護士思維方式的轉變,建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將病人的舒適和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要我做”的思想觀念轉變為“我要做”;確立“病人舒心、病人滿意、病人健康是我們的共同心愿”的新型護理服務意識和觀念。

2.2強化護士形象,樹立服務品牌

護士形象是社會公眾對護士的感知印象,是護士在護理服務文化的社會表現和社會評價。科室護士通過積極學習護士服務禮儀手冊,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行為禮儀,強化形象??剖覍ψo士儀容儀表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間要求護士穿工作服;護士帽統一用發夾別?。粐澜习嗥陂g戴耳環、手鐲和戒指;衣著整潔;舉止穩重;儀表端莊強化護士形象;樹立良好服務品牌。

2.3實行人性化護理服務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文關懷成為醫院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樹立以“人文關懷”為理念的人性化護理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人性化服務理念是實現病人從住院到出院的全過程得到護士的全方位護理服務。人性化服務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務第一、質量第一”,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始終以病人健康為中心,對病人態度和藹、耐心傾聽、熱情幫助,主動疏導病人心理、及時了解病人需求,讓病人得到貼心的服務,讓家屬放心滿意,實現真正的人性化服務。

2.4建立特色重癥監護護理服務

ICU護士責任重大,承擔著危重病人搶救及監護工作的重責,護士的護理技術水平和質量直接關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癥病人的急救和監護護理工作尤為重要。科室通過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癥監護護理服務,為重癥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比如護士應定期參加培訓,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操作技術,解決重癥病人病情嚴重、病癥復雜等難題;重癥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無菌管理尤為重要,如對醫療器械(手術刀、手術鉗、霧化器、呼吸機等)要做好消毒滅菌工作,護士的雙手需要在操作前后進行清潔,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監護室。2.5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ICU接受治療的病人病情復雜及難治療,護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護士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求。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可以提高護士的專業知識素養和職業技能操作水平,使護理文化建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剖彝ㄟ^以下方式加強護理服務建設從而提高護士專業素質:定期對護士專業理論和技能操作進行考核;鼓勵護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其專業知識儲備量;評選“優秀護士”,進行榮譽激勵和經濟獎勵,從而激發護士工作的熱情度和主動性。

3討論

3.1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

實施護理服務文化的建設,一方面,從規章制度、紀律等方面規范了護理人員的言行舉止,使其注重護理禮儀,講究護理藝術,在護理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儀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有了明顯的提高,“三基”理論考試成績從建設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設后的96.38分,操作考試成績從建設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設后的95.28分,由此可見,護理服務文化建設對護士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屬滿意度

在醫院護理工作人員始終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為準則,使病人在舒適、親切的人性化護理服務環境中治療、康復。通過護理服務文化的建設,這項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屬的認可,科室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從過去的88.12%提高至96.69%,這是對護士護理服務工作的進一步肯定。

3.3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

護理服務質量是護士為病人提供護理技術水平和生活服務效果的程度,護理技術水平決定護理質量水平,提高護士技術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練程度,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減輕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科室通過加強護理服務文化建設,護理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從建設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設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從建設前的88.12%提高至建設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專業技術操作訓練,定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需求。

篇12

舞蹈服飾是一種傳達信息的外在媒介與文化符號。欣賞舞蹈時,我們很容易從編導安排的角色服飾中得到某種信息的暗示,在編導表達的空間的拓展中,觀眾所獲得的除了直接的感官感受之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角色暗示。因此作為一種角色形象包裝的最基本元素,服飾在舞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將以一些具體的實例,分析服飾在舞蹈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一、服飾在舞蹈中對角色心理的表達與角色塑造上的視覺功效

舞蹈服飾泛指表演舞蹈時的衣著、服裝,是舞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服飾是根據舞蹈藝術的內容和導演對角色的描寫、刻畫而進行設計的。舞蹈服飾具有夸張、虛擬、抒情等特點,設計重視裝飾,而且要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達方面認真思考,在服裝的款式和色彩上給予變化和強調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

舞蹈服飾設計是在生活服裝基礎上的藝術設計。但分析起來又有幾種情況。一是最貼近生活的。如《白毛女》中的喜兒,在深山野地里生活的服飾,設計師采用了伸縮性極好的面料,加上一些補丁,并有毛邊,收到了破爛不堪又不失美感的效果。另一種情況是對傳統服飾進行改造。例如《雀之靈》,楊麗萍服裝設計就是在傣族筒裙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加工和改造的,設計者保留了上身的短衣,變筒裙為大擺裙,這樣大大解放了肢體,豐富了舞蹈動作,而且更有助于刻畫孔雀形象。

在舞蹈中服飾更多時候被應用在對角色的形象塑造與襯托上。舞劇《大夢敦煌》獲多項大獎,在人物塑造時月牙開始一身戎裝表現出少年將軍的帥氣,后來一身女兒裝表現出少女的柔情恬美,正是服飾的運用才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心理及形象。舞蹈表演角色出場時觀眾接受到的最直接最直觀的元素是服飾,服飾對人物的樹立與深化起到的功效遠遠是其它道具無法比擬的。

二、服飾色彩在舞蹈中對觀眾的視覺沖擊功效

服飾色彩在舞蹈中占據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雖然只是整個舞美色彩這個大概念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少了它,舞蹈作品就等于少了靈魂一樣,它的運用可以喚起與人們生活經驗相關的各種聯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們對色彩的冷暖感受最為鮮明,暖色容易引起興奮,使人產生活躍,擴散,突出的感受;冷色則趨向抑制,使人受到收縮,退避,寧靜,因此在舞蹈服飾色彩的處理中,可利用色冷暖的特性構成情緒色彩,并與其他的舞美因素配合,表現出更為復雜的情緒含義。

舞蹈藝術家總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達作品思想的一種手段,看作是從情緒上感染觀眾的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段。舞蹈服飾的色彩應該比現實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和魅力。它連同舞美一起烘托意境渲染氣氛,從而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性情。如《一把酸棗》中酸棗的服裝,白色和黃色的同款服裝,塑造出酸棗清純、恬美、善良的形象,色彩的運用渲染出一種溫情與善意,使人物顯得柔美。后來逼嫁時酸棗的一身紅色的嫁衣讓觀眾的心不由為之提起來,火紅的色彩頓時改變了情緒,似乎預示著主人公悲慘的命運。

三、服飾對舞蹈意境的烘托與營造上的視覺功效

好的舞蹈作品,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舞蹈動作本身,而是舞蹈中給人以震撼力的畫面和意境,而我們所說的畫面除了舞蹈應合情合理具有的場景、燈光和道具外,服裝更是功不可沒,它不僅可以輔助演員表達所要的性格特征,而且還是概括舞蹈所在的時代背景最有利的工具,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服裝文化形態和內涵,才有可能為舞蹈烘托氣氛,給人以視覺沖擊力。

《大夢敦煌》的故事背景是唐朝的,主人公莫高白色的服裝緊扣唐代服飾的主題,又不失角色藝術家的身份以及浪漫情懷的體現。他的服飾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蘊藏著導演的深遠用意。

一個多世紀以來,《天鵝湖》以感人肺腑的浪漫愛情、對比鮮明的舞劇結構、潔白無瑕的天鵝短裙經受住了110年的考驗,成為芭蕾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經典。其中一、三幕充滿異國情調的、多彩斑斕的服飾展現出宮廷生活的奢靡華麗。二、四幕發生在天鵝湖畔,潔白的天鵝短裙美輪美奐,充滿了詩情畫意,營造出了詩意品味。由此可見,服飾對于意境的渲染意義重大。

篇13

引導服裝潮流的是一批“新貴”和“電影明星”這一特殊的消費階層,他們有足夠的錢來滿足在同一群體中相互以服裝作為攀比的心理需要;另一個消費階層是占大多數的普通群體,皆是文化偏低及不具經濟能力者和年輕人。他們追逐市儈文化,尤其是港臺的泊來品,只要市場流行一經出現,一概追之。對其以審美標準來要求著裝是多余的事;職業工薪階層、知識群體是社會消費的中堅階層。他們具有理性的消費心理,成熟的消費行為,對于盲目的流行起到鎮靜和凈化的作用。因過于理性,在只有時裝的現實里,他們的消費取向往往趨于保守。由于沒有象歐洲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那樣,有完整的民族服飾體系,在著裝上可供他們選擇的余地幾乎是零,所以只有被動地跟著時裝流行的步伐,這就是現實。

縱觀中國三千年的服飾文化,服裝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民族的歷史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從社會狀況、統治者、政治、經濟、思想觀念等方面,都加注在服裝方面,我們的民族服裝,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具特色,但在款式、服裝材料、服飾紋樣及色彩等方面始終沿襲著一定的規律,從屬于民族文化發展的大脈絡。通過研究我國服裝發展的歷史,才能讓我們更準確的把握服飾文化的民族性與國際化的關系。

漢族傳統服裝在樣式上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戰國以前的服裝多采用上衣下裳制,包括胡人的服裝都是這些服裝的遺制。上下連屬的服裝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之際,名為“深衣”,它在款式上是上下分裁再縫為一體的服裝。而以后的袍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早期上衣下裳式服裝婦女穿著較多,男子在秦漢以后多穿上下相連的袍衫;而明代

以后男子服裝大部分一分為二,女子則常穿上下一體的服裝,意為“女子尚專一德”。

在裝飾上,傳統服裝多講究采用動植物與幾何圖案,皇族服裝紋樣與天地、圖騰有關。文樣的演進大致經歷了抽象而富有趣味性的、規范對稱、寫實等幾個階段。

傳統服裝在色彩的運用上,則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金木水火土所對應的顏色是朱白蒼黃玄,并且規定了只有上等人才可以穿用;有的朝代規定正色只有帝王官員可以穿著,百姓只能穿由正色調配出來的間色服裝。這一點說明此時對色彩的使用,是具有政治意義的。后來則長期以黃色為最貴重,它象征著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