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大專計算機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教材沒能跟上時代
計算機從產生至今時間較短,只有幾十年,但發展速度很快,已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這就給計算機所用教材帶來一個嚴峻的問題,相關教材的編寫速度趕不上知識更新速度,計算機內容每兩至三年就全面更新一次,這就導致了理論嚴重脫離實踐。教師所講的知識大多數是舊的知識,這些知識面臨淘汰,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新奇感,覺得它們對今后的工作沒有太大的作用,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1.3沒有合理使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
在教學中,大部分計算機課程都運用多媒體,以提高教學效果,而不合理使用多媒體資源反而會降低教學效果。有的教師為了追求效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很少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過快切換課件內容,沒有突出重點難點,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機房都連接了因特網,可以方便地上網。在教學中,為防止網絡不良信息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擔心學生迷戀網絡而影響正常的學習,使得教師不敢隨便地使用網絡資源,無法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2.分析問題,思考解決途徑
2.1明確培養目標,選擇合適教材
大專院校教材的選用曾偏向本科教材,理論性強但缺乏實用性、操作性。學生開始是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來接觸計算機各種專業知識的,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一些繁冗枯燥、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令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我們是大專院校,不是要將學生們培養成為計算機領域內的尖端人才,而是讓他們成為計算機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在選擇教材方面遵循“理論夠用,實用為主”的原則,突出實踐與技能訓練,以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為重點。比如對于應用軟件多講應用、多自學、多實踐;網路方面,局域網與因特網已成為現代計算機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理論聯系實際,它們的正確使用和簡單維護是重點內容。
2.2精簡理論,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供足夠的實訓課時
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上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許多學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問題,通過上機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計算機課的教學成果很大部分體現在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上。有些教師認為上機是同學們自己的事,只要照實驗書本操作即可,教師只等同學提問答疑。其實不是這樣,學生會做,并不等于熟練,為了提高熟練程度,實驗課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上機任務。期間教師應在同學之間來回穿梭發現問題并加以輔導,下課前開始檢查作業,同時應做好記錄作為平時成績。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樣,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同學都會按時上機并完成作業,有助于提高和鞏固知識的掌握。在組織學生上機的實踐過程中,還要適當地設計一些大型的作業,有目的地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悅,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從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角度考慮,實踐教學還應與相應專業的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結合起來。在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中,應結合程序員、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專業證書的獲得進行實踐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不僅能取得畢業證書,而且能獲得計算機職業崗位的多種證書,既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而且使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得以強化。
2.3加強綜合實訓,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訓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綜合實訓,可以建立多方面知識的聯系,加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訓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多門學科知識,運用多種實驗原理和測試手段,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步驟,以達到提高學生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綜合實踐能力而設置的大型實驗。綜合實訓可以是某一計算機信息系統下子系統的模塊設計與開發,也可以是某個網站開發與網頁制作等。學生通過這樣的綜合實訓可以提高檢索信息、數據分析與數據處理、系統需求分析以及尋求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但目前的大專院校中,這方面的訓練太少或者安排綜合實訓的時間太短。其實,可以在第四、五學期,針對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安排一些相關的綜合實訓。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自學能力、設計開發能力、專業崗位的適應能力等。
2.4充分發揮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新問題、善于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閃光點。創新是21世紀人才的本質特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創新能力對于將來要在現代化建設第一線發揮作用的大專院校學生來說,更是必須加強培養的一種重要的實踐能力。如果每個人都在他最感興趣的領域和有靈感的方向上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那么社會必將獲得好的發展。如果大專院校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樹立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空間,那么就會培養出具有高職特色、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2.5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首先,變注入式、封閉型的教學為啟發式、開放型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再次,對學生鼓勵為主,學生都希望體現自我價值,自尊心較強,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在教學中通過打字比賽、編程比賽、排版比賽等形式來發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傳統的教學手段大都用黑板教學,板書時間長,傳遞給學生的信息量很低,對學生的五官刺激有限,教學效率也不高,特別是在講授抽象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或介紹圖形化的窗口式軟件時,顯得力不從心。為此,應針對一些抽象的理論內容開發實用的多媒體CAI課件,運用形象的配音動畫等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還可在多媒體教室和電化教室,利用先進的現代教學設備,加快學生接受速度。另外,加快建設學校的校園網,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交互式教學系統,也是勢在必行。
2.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