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科技的重要性和意義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科技的重要性和意義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的重要性和意義

篇1

我國在小學、中學分別設立了勞動技術課,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這些課程的設立是我國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轉化的一個標志。由于生產的發展,對生產技術的要求,對勞動者的素質要求,特別是對技能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原來的教育對學生的技能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的狀況,已不適應我國生產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生產比較發達的國家,早就開設了技術類課程,它與科學課程(理、化、生)是并重的。我國由于生產的發展,已出現了因職工的技術素質不高致使先進設備無法使用和影響產品質量的現象。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職工技術素質的要求也將提高。生產的發展要求提高國民的技術素質,首先反映在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上,要求培養出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素質的人才,以適應未來生產發展的需要。

勞動技術教育包括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兩個方面。勞動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習慣、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感情,即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技術教育則是使學生掌握一些勞動技術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進而進行一些初級的職業技術預備教育,即培養他們的技能素質,使他們能適應現代生產和生活。應當注意到,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兩者還有個共同之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者的品質和行為習慣,即勞動者的個性心理品質。

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的開設。技能素質包括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術。例如,物理、化學、生物等文化學科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屬于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勞動技術課中所學習的技術理論知識也屬于必要的科學理論知識:勞動技術課中的操作技能則屬于操作技術,它以動手能力為主。

勞動課和勞動技術課都是以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為主要目的的課程。根據學生的知識和體能水平,小學勞動課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為主,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逐步增加技術知識的含量:在初中。則是勞動素質和技能素質的培養并重:到了高中,由于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體能水平,經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勞動素質,因而,高中勞動技術課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素質為主,兼顧勞動素質的培養。

總的來說,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術素質。使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理論和技能,掌握一些學習技術的方法,并培養學習技術的興趣。還應注意到一點。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技術課的教學不屬于職業教育,它們只能為進一步進行職業教育打下基礎。但是,由于各地大部分學生不能升學,而要在當地就業。因而,培養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素質的學生,對當地勞動力的素質的提高既是必要的,又是非常重要的。

篇2

DOI:10.16654/23-1464/d.2016.12.022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多種價值觀互相激蕩,讓人無所適從。生活在相對單純的“象牙塔”里的部分高職生受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價值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部分大學生“急功近利”,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認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應該追求自己的個人價值的實現,往往忽視了社會價值的存在。

一、高職生中踐行價值觀的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亦是引領當代高職生成長成才的指導思想。肩負著國家發展使命的高職生只有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崇高的理想目標,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才能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加強和改進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的方面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小的方面事關個人幸福、家庭和諧。

首先,他們都面臨著一系列人生課題,如豐富知識才能,確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等。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具有科學的理想信念。他們只有把個人的奮斗目標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今天的學習進步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使理想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其次,作為人民的一份子,維護國家利益、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是每個人的偉大使命。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報效祖國,都要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學習,掌握報效祖國的本領。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再次,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才能領悟人生真諦,創造生命價值。辨是非、知榮辱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人生的價值,賦予人生與眾不同的意義。

最后,平安校園的創建需要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強法律意識,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總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是一個人加強修養、完善自我的過程。擔負著時代賦予崇高使命的他們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二、高職生價值觀偏離的表現

(一)思想麻木,缺乏信仰

理想和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鄧小復強調“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仰能點燃人生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潛力,激勵人們積極向上。現實情況是很多學生對黨和社會主義缺乏信仰,政治理論素質相對缺乏,幾乎不參與政治理論學習,入黨積極性不高。以筆者所帶的班級來說,調查同學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核心價值觀,但是只有50%的人知道它的確切內容,只有30%的人理解其深刻內涵。五年來的統計數據表明,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比例只有6%。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消極因素影響下,部分學生變得自私、世俗化,他們崇尚物質享樂,比誰穿的漂亮,比誰用的手機高端,根本未樹立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的偉大理想。

(二)學習被動,缺乏興趣

對高職生而言,學習的過程本該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項高興的運動,然而現實是怎樣的呢?很多學生缺乏對本專業的興趣,缺乏探索精神。比如,早讀時間要么在看手機,要么在說閑話;上課時間不好好聽講,身在曹營心在漢;晚自習時間不復習,老師布置的作業也都是互相抄襲。考試的時候,投機取巧,寧可花費時間做小紙條抄襲,也不愿花時間把知識記在X子里。完全不看重個人的誠信。一些學生干部平時假借工作的名義,不認真上課,不好好學習,考前也不復習,在學習上缺乏興趣和刻苦鉆研精神,只想坐享其成,更有的為了能夠獲得獎學金,不惜找路子、托關系、打招呼,希望老師多給點人情分。這些做法都是與核心價值觀相悖離的。

(三)生活懶惰,缺乏熱情

由于在中學長期受管制約束,進入大學之后,自由寬松度大大增加,家長給的生活費也比較多,擁有了自由支配金錢的機會。加上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很多學生都有了筆記本電腦,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吸引著這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導致他們沉迷于游戲,晚上加班玩,白天逃課睡覺。通過不定期對宿舍進行檢查發現,學生中抽煙、喝酒等現象比較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宿舍衛生狀況糟糕。

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對身邊同學的事也是漠然處之,沒有青年人該有的朝氣與活力。沒有追求,缺乏榮譽感,來上學就是為了混文憑,對于自己的人生沒有理想、沒有規劃。雖然高職生并不是應試教育的佼佼者,但他們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他們有動手的激情,也有動手的能力。高職學生是應試教育的幸存者,他們保全了自己的夢想,堅持了自己的行為方式,換句話說,他們堅持了自己獨特個性的存在。所以,引導他們踐行核心價值觀至關重要。

篇3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過程之中。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重要。在實踐課程中,合作學習也非常重要。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團結互助的精神。

一、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藝術類課程在高校課程建設中越來越受重視。藝術類課程可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大類,實踐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動手能力,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

二、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合作學習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目前,在國內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幾種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1、問題式合作學習。問題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和學生互相提問、互為解答、互作教師、既答疑解難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合作學習形式。

2、表演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即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或作為課堂的小結形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討論式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即讓學生對某一內容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實施自我教育,以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4、論文式合作學習。論文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并指導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匯報社會實踐的結果。

5、學科式合作學習。學科式合作學習是指將幾門學科聯合起來開展合作學習。

三、合作學習在包裝設計課程中的體現

包裝設計是藝術設計課程中一門比較重要的分支課程,我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體驗了合作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下論述合作學習在包裝設計課程中的具體體現。

首先,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配合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信息,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在講解包裝設計的材料應用這部分內容之后,讓學生進行論文式合作學習。學生們可以自由結合,大概5—8人分配至一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一個副組長。周末課余時間由教師組織大家到材料市場去進行考察和調研,看看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包裝材料有哪些,并且總結出這些材料的優勢以及不足之處。最后由組長和副組長負責,組織大家共同完成一個小論文,以PPT的形式呈現出來,再找出一位同學在課堂上為大家講解。

然后,在講完所有理論知識之后,給學生布置包裝設計的作業。這時候開始實施討論式合作學習。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組,由組長主持,根據作業要求研討出幾套方案。大家可以各抒己見,發揮創作性想象,最后選出兩套或三套方案讓老師給出參考意見,綜合考慮具體實施的條件及可行性,定出最終的方案。

篇4

科技英語指的是對于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方面的科學著作,是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用到的重要的學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使得科技英語逐漸地呈現出其重要性。同時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國家也逐漸重視起美學的實際應用,并設立了相關的專業。在科技英語當中涉及到的詞匯,多數都具有半科技型的特點。英語詞匯會根據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不同的含義,科技英語詞匯也是如此。例如:inventarobot翻譯成為“發明機器人”,inventacom-puter翻譯成為“發明電腦”。但是在其它的實用英語當中,inventlies不能夠被翻譯成為“發明謊言”而是被翻譯成為“編造謊言”。在實際的英語翻譯當中,應該重視具體情境的使用。

三、翻譯美學取向在科技英語中的具體應用

(一)科技英語翻譯中的精確特性在科技英語翻譯當中,同樣要重視翻譯的準確性。翻譯的準確性是體現原文具體含義的重要因素。科技英語翻譯應該重視挖掘詞語當中的深層含義,這會使得在實際翻譯過程中,語言的使用更加和諧優美。此外,詞語的簡潔性也很重要。例如:dogclutch含義是爪型離合器;piggyback表示的是背負式運輸。科技英語具體概念的精準定義也是翻譯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重視詞語的辨析,才能夠針對具體的語境準確地定義詞匯表達的具體含義。通過對于整體句子的理解,明確其需要表達的正確含義,重視多義辨析以及詞語的引申含義。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體現精準度的控制,同時能夠達到簡潔優美的表達效果。同時對于句子的翻譯工作,應該結合語境進行完善,防止執行漢語的表達方式。如:“Photosensitizingeffectsofvitamins(orphotosensitiza-tion)onlylatertoRecognized.”原文直譯為“維生素感光在后來才確認的”,正確的翻譯為“維生素(或光敏)光敏效應知識后來才確認的”。

(二)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邏輯推理特性科技英語翻譯應該重視邏輯推理性。邏輯推理性在具體的語言實施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體現語言優美特點的重要因素。邏輯美學是科技英語翻譯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產生的因果關系進行科技英語翻譯,對于表達英語的重要特性有著重要意義,體現科技英語當中的內部關聯特性。在邏輯推理的使用中,應該明確文章的實際邏輯順序,通過正確的理解,體現語言美學的特點。如:“Themorehardrock,drillingmoredifficult.)Nevertheless.FewWhichtypeofrockafterblastingalsohassufficienthardness.Andnolongerneedtousestonesorconcreteliningup.”被翻譯為“更堅硬的巖石,鉆井更有難度。盡管如此,一些爆破后的巖石類型也有足夠的硬度。不再需要用石頭以及混凝土襯砌”。句子的邏輯順序,能夠有效地促進科技英語的翻譯準確度,并且體現出語言的邏輯美感。

(三)科技英語翻譯中的條理特性條理性在英語翻譯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遵循條理性的原則,才能夠在實際的科技英語翻譯中保證翻譯的簡潔準確性原則。科技英語當中對于促會的構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混成法,例如“Lenovo”是“Le”與“novo”的混合模式;第二,詞綴法,如:調節“demodulation”的構成主要是以前綴以及詞根組成;第三,縮略法,如:不明飛行物UFO: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第四,合成法,例如:下來“down”以及裝載“load”,合成起來就是“download”下載的含義。只有通過詞語之間的正確組合,并進行實際的分析,才能夠突出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存在的條理美感以及不同的韻味。

(四)科技英語翻譯中的審美特性修辭手法是語言實際運用的重要體現,在實際的語言描述當中,加入修辭手法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科技英語具有相對的嚴謹性,實際修辭手法的使用中包含比喻以及擬人兩種手法。比喻,通過對于科技英語的理解,運用本質不相同但是現象相同的方式來進行語言的翻譯工作,使得表達效果更加生動。例如“like”“as”“asthough”等的使用。擬人,擬人的手法是通過運用生動的形象和語言進行實際的表達,將事物賦予人格,擬人的表現形式進行實際的事物描述,使得理解更加直觀、自然,便于理解。例如:“Whendifficulttoreturnwhentheweatherbegantoslowlywar-ming,northernChinaswallowsuptheirmindsaroundtheMid-AutumnFestivalagainstthetide.camesouthtoset-tle.”譯文是“當南方天氣開始慢慢變暖的時候,我國北方地區的燕子在中秋節左右開始拿定主意進入反潮流,來到南方定居。”這里將燕子進行了擬人化的處理,實現了修辭手法的重要意義。

篇5

一、引言

科技寫作能力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無論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還是在未來的就業與繼續深造過程中,都無法避免地多次接觸各種類型的科技寫作。例如,目前在國內高校廣為開展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URT)就要求本科生獨立撰寫項目申報書及后續的開題、中期和結題報告,又如本科畢業設計從開題報告到最后的畢業論文都無法脫離科技寫作基本技能。而學生就業以后即便沒有從事科研工作,也無法避免地會與科技寫作打交道,比如起草技術合同、撰寫專利等。

對于首都北京而言,在新的發展階段,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神圣使命,努力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文化創新之城,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中發揮支撐作用。首都高校本科生有大部分未來都會投身于首都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科技寫作技能顯然已經成為首都高校大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1]

在歐美的大學理工科系中,在專門的課程之外,關于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的寫作,一般要講20-30學時,有的大學還設置了攻讀科技寫作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在社會上還出現了以科技寫作為職業的科技作家和科技記者。在我國,近幾年來,有的大學將它列為選修課,有的大學開設了講座,一些工廠、研究單位、學會、協會相繼舉辦了各種類型的講習班、報告會,這些都受到了廣大學生、科技工作者的熱烈歡迎。科技寫作課程在首都多所高校都有開設,很多高校還專門開設了專題講座。但一些高校將其側重于研究生教學,本科階段沒有給予足夠重視。[2]絕大多數本科生在大學的前7個學期都幾乎沒有自主地完成過科技寫作,有些學生甚至不會查閱最基本的中文文獻,直至最后的畢業設計環節才真正接觸科技寫作,但為時已晚,只能草草了事。此外,某些學校開設了主要針對科技論文的“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沒有涉及其他眾多類型的科技寫作,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將“科技寫作”設置為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公共選修課來實施。筆者所在學校將也是如此,并已開設了近10年時間,目前為24學時 / 2學分,每學期開設一次。每年大約100人左右選課。為了全面了解選課學生對該課程教學內容的具體期望,筆者從選課主觀目的和具體教學內容期望兩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對2013年春季選修該課程的110名同學在課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實發問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份數101份,調查結果及具體分析如下。

二、選課主觀目的分析

對學生選修“科技寫作”課程的主觀目的進行了兩方面的調查:一是選課學生主觀上對學習該課程有意義程度的調查,二是學生選修該課程的最主要原因。調查結果分別如圖1、圖2。

由圖1可見,21%的學生認為學習該課程“非常有(意義)”,63%的學生認為“有意義”,而選擇“無所謂”、“沒有(意義)”和“非常沒有(意義)”的人數仍然占16%。

根據圖2,選課最主要原因中的兩個積極選項“個人興趣”和“學習知識”共占59%,兩個消極選項“湊學分”和“跟風”則為41%,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必須注意到的是,五個單選項中,“湊學分”的比例最大,僅一項就超過了總人數的1 / 3。

結合圖1、圖2可見,大部分學生希望通過“科技寫作”課程掌握有用的知識或技能來充實自己,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課為了湊學分或跟風而選,所以在圖1中“非常有(意義)”的選擇人數不高,“無所謂”選項的比例也不低,說明很多學生雖然主觀上認為選修該課程有意義,但對課課程的認識程度及選課意愿不夠強烈。

三、具體教學內容期望分析

科技寫作類型多樣,為了明確選課學生對具體教學內容的期望,結合本科教育階段可能或必然遇到的科技寫作類型進行了調查,包括專利申請材料撰寫、科技論文撰寫、URT申請材料撰寫、畢業設計撰寫。四種教學內容的必要性調查結果分別如圖3、4、5、6所示。

總體上看,四個教學內容的必要性均很好,選擇“有(必要)”的比例均為各自最高。

圖3、圖4、圖5中選擇“有(必要)”的人數超過50%。圖6認為“畢業設計撰寫”、“有(必要)”學習的人數與其他教學內容相比較低,約為46%,但選擇“非常有(必要)”的則明顯高于其他教學內容,高達37%。綜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兩項之和來看,選擇比例最高的為“畢業設計撰寫”,這說明學生普遍認可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和學習畢業設計撰寫方法的必要性。

為了對比各項教學內容的學習必要性,選取“科技論文寫作”、“科技論文投稿與發表”、“文獻檢索方法”、“專利撰寫與申請”、“畢業設計寫作”等五種教學內容進行必要性排序調查,調查結果如圖7所示,圖中各項數據為具體人數。從“排名第一”比較發現,將“科技論文寫作”和“科技論文投稿與發表”選為第一的人數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然后依次是“文獻檢索”、“專利撰寫與申請”、“畢業設計寫作”。

為了定量考查各項教學內容的學習必要性,給每個選項賦予權重。為簡便運算,假設各選項的權重為等差數列,“非常有(必要)”、“有(必要)”、“無所謂”、“沒有(必要)”、“非常沒有(必要)”依次對應“5”、“4”、”3”、“2”、“1”,將各項教學內容的五種必要性權重求和,得到總的必要性。為統計方便,將計算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的必要性如圖8所示。根據圖8,“科技論文投稿與發表”的學習必要性最高,說明學生選擇學習內容的時候更加注重學習帶來的實際結果或成果,然后依次為“科技論文寫作”、“文獻檢索”、“專利撰寫與申請”、“畢業設計寫作”。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普遍認為對未來就業、繼續深造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內容更有學習的必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重視教學內容對未來的實際和實用價值,更注重結果。顯然,大部分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涉及專利寫作,因此“專利撰寫與申請”的學習必要性偏低;而“畢業設計寫作”雖然在短期內關乎學生的畢業,但其撰寫方法與技巧對學生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的實際意義不大,導致其學習必要性最低。

四、教學內容改進建議

1.結合學生選課的主觀目的來看,今后應增強學生對科技寫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定期開設專題講座等各種宣傳教育的同時,一些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甚至可以將其設置為通識教育的必選課,進一步強調科技寫作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嘗試將“科技寫作”課程作為申報URT等大學生科技創新類項目的前提條件之一,督促學生重視科技寫作,并能夠明確科技寫作教學內容的實際意義,促進教學內容與實際訓練相結合。

2.本學生在校期間涉及獨立完成創新性科技工作和取得新成果的機會不多,但卻多次涉及文獻調研型課程大作業以及畢業設計中的文獻綜述等環節。因此,建議針對“科技論文撰寫”教學內容的講授應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側重講解綜述型和實驗型論文,為其他課程的大作業及本科畢業設計、URT項目申請做好鋪墊。

3.應適當增加與學生實際學習及未來工作有直接關聯的教學內容。例如,適當增加URT申請材料撰寫內容的講解,從本科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項目申報和科技材料撰寫能力。例如,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科技論文規范與發表流程”的學習期望最高,這很可能是因為該內容與學生未來工作和繼續深造有直接利益的原因,然而該內容在絕大多數學校的“科技寫作”課程中均為提及或僅輕描淡寫,因此應給予足夠重視。而“專利撰寫與申請”由于本科生在校及未來工作期間涉及的機會相對較少,學生對該內容的學習期望不高,建議在授課時對該部分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即可。

4.應將“科技寫作”課程與“文獻檢索”課程有機整合。[3]很多學校專門開設了“文獻檢索”的通識教育選修課,然而絕大多數學生選修以后仍然沒有掌握查閱科技文獻的基本技能。由于科技文獻檢索是科技寫作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建議在“科技寫作”課程中專門設置一定的學時對該部分內容進行強化,講解核心的、關鍵的檢索技巧。此外,還應講授一些科技文獻檢索的輔助功能,例如如何借助CNKI查詢某學科的學術趨勢、學術熱點,如何借助CNKI翻譯助手完成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的撰寫,這些內容都是科技寫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5.學生對本科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撰寫也比較關注,但由于“科技寫作”課程的選課主體為低年級學生,因此建議教學中適當增加該部分內容,但不必詳細詳解,僅需介紹文獻綜述、專業英語翻譯、開題報告及畢業設計撰寫格式等關鍵環節的基本寫作方法與常用技巧即可。在畢業設計開展前期,即第七學期末,建議學校應專門針對畢業設計進行專題講座,進一步詳細講解畢業設計的撰寫方法與技巧,這也是目前很多學校缺乏的環節。

6.應充分發揮學校各部門的自身優勢,如借助學校學報編輯部的師資力量[4],在“科技寫作”課程中用2到4學時專門講授“規范投稿與發表流程”,借助圖書館的師資力量,講解CNKI使用技巧,從而打造出更加實用和具有針對性的“科技寫作”精品課程。

[ 注 釋 ]

[1] 許杰,楊基和.科技論文寫作課程教學之實踐導向模式的建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12):93-95.

篇6

當前,英語不僅是科技創新和發明大國美國、英國等的第一語言,它更是世界性的語言。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末,全世界出版的科技書籍有80萬篇到100萬篇,科技期刊有5萬多種,會議論文也有10余萬篇,標準資料約10萬件——20萬件。其中,用英語的科技文獻占總量的60%以上。到了上世紀末期全世界發表的各種科技文獻平均每年約265萬篇(種),而其中用英語發表的就占了65%左右。因此,科技研究和科技翻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科技英語的研究和翻譯。

根據前人的科技英語翻譯理論和科技英語文本的特點,傳統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者和工作者主要關注和解決科技英語文本中存在的大量被動句、動詞非謂語成分和長句等造成的漢譯問題。但是,隨著科技英語本身語言、表達形式等特點的變化及語言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眾多其他因素也被逐漸考慮和重視。其中,科技英語的語境就被眾多翻譯家們認為是越來越重要的、在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Leech曾表述語境對確定語義的三大作用:1)語境消除信息中的歧異和多義;2)語境指出某些指稱詞的所指;3)語境能提供說話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而具體到科技英語的翻譯過程中,語境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知識”語境對科技英語翻譯的重要作用。

科技英語翻譯的目標就是要用通順的漢語言文字客觀、準確、清楚地表達出所譯學科的專業知識。因此,專業知識對于科技英語翻譯來說不僅是翻譯的目標,更是翻譯基礎和根本。如果說文字功力是文學翻譯的基石,那么專業知識則是科技翻譯的基石。在“專業知識”這塊大基石上進行的科技翻譯自然受其支持和影響,可以說專業知識對于科技英語翻譯來說是范圍最大、涉及面積最廣的語境。由于不了解或沒有充分理解“專業知識”語境而導致的譯文不忠實或不準確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例1, Massless particles, including photons, the quanta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others, were mentioned in Section 8-8.

原譯:沒有質量的粒子,包括光子、電磁輻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節中有所敘述。

由于譯者對光學知識的缺乏,導致了譯文的“不信”。光學理論告訴我們,光子(又稱光量子)就是電磁輻射的量子。因此,原文中的“the quanta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應該是“photons” 的同位語,而不是它的并列成分。

改譯:沒有質量的粒子,包括光子(即電磁輻射的量子)等等,已在8-8節中有所敘述。

例2, If the electron flow takes place in a vacuum, as in the case of electronic valve, the electrons will travel at considerable speed, since little resistance is offered by the medium.

原譯:如果電子在真空里流動,比如電子真空管,那么電子的運行速度非常快,因為介質對電子幾乎不產生什么阻力。

將“since little resistance is offered by the medium”譯為“因為介質對電子幾乎不產生什么阻力”,沒有充分表達出原文的內涵。該段談得是電子在真空中的流動,懂物理的人都知道,真空中是幾乎沒有空氣的。原文中的“medium” 指的是真空。因此,翻譯時應更深一步挖掘出原文內涵,將“medium” 進一步具體化。

改譯:如果電子在真空里流動,比如電子真空管,那么電子的運行速度非常快,因此幾乎沒有空氣對電子流動產生阻力。

例3, He took a course of machine drawing.

原譯:他曾選讀過機器制圖課程。

將“machine drawing” 譯為“機器制圖”,說得是“外行話”。 “machine drawing” 在漢語中有其對應的專業表達制圖法:機械制圖。

改譯:他曾選讀過機械制圖課程。

在上面的三個例子中,不論是對句子成分功能的錯誤判斷(例1),對句子語義內涵的不充分表達(例2),還是譯文詞語的非專業化使用(例3)都是由于譯者在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對“專業知識語境”的忽略和不重視所引起的。要做好科技文獻的英譯漢,轉業知識這個大語境是必須正視和考慮的。

二、語境對確定科技詞匯詞義的重要性。

所謂語境,就是指語言所處的外部的和內部的環境。英語是由其基本語言單位——單詞所組成的,因此可以說詞匯意義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其所在的語境,單個詞語可以是詞組,也可以是短語、句子,再到整個篇章。而科技英語詞匯具有出現頻率低、詞義專一、詞匯來源廣泛和數量龐大等重要特點。另外,科技詞匯構成法中的借代法和轉換法更是使詞匯的意義撲朔迷離、難以琢磨,因此,其詞匯意義的確定也更加依賴于語境。在科技英語翻譯中,詞匯含義隨語境變化而出現各種變異也是非常普遍的。

1. 語境對科技英語中借代詞匯語義的確定。

所謂借代詞匯是指一些詞本身或其表示的概念和含義是從外來語、人名、地名等直接借用和代替過來而產生過來的。科技英語中,用這種方法構成詞匯的頻率是非常高的。例如下面這些就是借代詞匯。

robot機器人(源自捷克語robota); satellite人造衛星(源自拉丁語satelles)

alloy合金(源自古法語aloier); silo 導彈發射井(源自西班牙語)

Roentgen-ray倫琴射線,x射線(人名);Japanner 油漆工(地名)

China clay陶土,瓷土(地名); Xerox 施樂復印機,靜電復印機(商標名稱)

雖然這些借代詞匯一旦出現,其科技含義就會相對穩定,但并不排斥他們的靈活多變性,尤其是在當代科技翻譯越來越注重美學觀的潮流下。

例1,Business lobbyists on Capital Hill are keeping close tabs on what is known as the “Family and Medical Level Act”.

“Capital Hill” 是美國國會所在地,是一地方名詞。但lobbyists(說客,在議院院外活動集團的成員)們不可能會對著一個地方進行游說,顯然他們的對象應該是這個地方的人。因此,這句話應該翻譯為:“圍繞國會議員進行商界游說的人士,正在密切注意著所謂的‘家庭與病假法案’”。

2. 語境對由一般生活詞匯通過轉換法生成的科技英語詞匯意義的確定。

一般生活詞匯是語言的共核,許多科技詞匯都是由一般生活詞匯轉換而成。通常情況下,由一般生活詞匯轉化而成的科技詞匯都與原意有著關聯性,但由于科技英語詞匯要求其含義準確,所以由一般詞匯轉換生成的科技詞匯的確切含義就必須通過語境來解讀和確定。例如:

轉貼于

英語中的“carrier”一詞作一般詞匯時的意思為“搬運工;攜帶……的人”,轉換為科技詞匯后,它又有多重含義。它可以表示“航空母艦;載體;載波;病毒攜帶者;帶基因者”等,甚至是“顯微鏡載物的玻璃”。面對眾多的選擇,其詞義的確定除了要依據資料的專業這個大的語境外,詞匯所在的段落和上下文也是確定詞匯含義的重要一環。

“space”一詞在日常交談中指空間、地方等,但在科技英語中,它可以指太空、宇宙等。如space junk(太空垃圾);space cell(太陽能電池)。但是,由于忽略固定的文化和話語語境而造成錯誤的理解和偏差也是層出不窮。如在美國硅谷地區,有人會問你“What’s your space?”在不了解這一問話獨特的文化語境前提下,一些人想到了硅谷的高科技環境,會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在問宇宙或電子方面的問題,其實不然。“space”在這里既不失宇宙,也不是空間,更不是電子時空,而是指“謀生的手段”。故該句意為:“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你在何處供職?)其真正的語用涵義有“The living is more than a day’s job.” 即有份穩定的工作。

3. 語境對于其它一詞多義詞匯詞義確定的重要性。

例如:① In the following pages a number of examples of the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designs will be shown and described.

原譯:下面幾頁將示出和描述一些彈道系統的設計。

在這里,“design(s)”可以明顯從句子的結構中看出是一個名詞,因此雖然“設計”在漢語中也可以作名詞,但卻給人以不達的感覺。

改譯:下面幾頁將示出和描述一些彈道導彈系統的結構。

② fighter 一詞是根據詞根fight(動詞:戰斗、斗爭、搏斗、忍耐)加表示人或物的后綴“-er”構成的,但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也不盡相同。如:“He is a fighter of the PLA.” 應譯為:他是一位中國戰士。而“fighter escort wing”則應譯為“護航戰斗機聯隊”。

③ shipment 一詞也有若干意義。究竟如何解釋,只有放入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確定。a)Shipment is effected during May.(裝船);b) 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hasten shipment. (裝運);c) Quality must be the same as your last shipment.(船貨、到貨);d) Please extend shipment 30 days.(裝船期限);e) Shipment by air would be quicker.(運輸)。

三、語境對分析和翻譯隱含意義時的重要性。

多用主動句、含人稱的句子和簡單句是科技英語的新特點。加上其越來越受重視的藝術和美學功能及英漢兩種語言本身存在的差異性,這些都促使科技英語的語義越來越具有含蓄性、引申性和推理性。這就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的詞義、句意和語篇含義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詞典所羅列的含義,而是需要譯者根據上下文去分析、去揣測、去推理它們的隱含意思。在這樣的情況下,語境就對深刻透徹地理解原文,準確判斷詞匯含義,完整表達原文內容有重要的積極的意義。

例如:Every candidate has its own brain trusts in the process of election. And Jourge W Bush has the biggest one. (每一位侯選人在大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智囊團,而喬治.W.布什擁有最大的一個。)

在這里,根據其上下文語境(election)把“brain”所隱含的抽象意義“智力”具體化和明確化了。

盡管科技英語文體以直觀、清晰為其主要表現形式,但并不影響其使用生動的語言,特別是在很多以普通讀者為對象的科普文獻中。所以科技英語文本中也常常使用一些隱含意義較深的詞或短語。這種情況下,語境是譯者需要多加斟酌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與文學翻譯一樣,科技英語的翻譯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科技翻譯旨在準確地傳遞科學技術信息和成果,它的過程不僅要求譯者熟練各種專業術語,精通英、漢兩種語言,而且要求盡量用詞準確、文本專業、行文流暢。這些科技英語的翻譯特點及其在兩種語言之間造成的翻譯障礙都需要語境來幫助解決,畢竟任何詞語、語句和段落都必須在特定的聯系關系,即語境中才能有確定的意義。總而言之,語境是科技英語翻譯不可或缺的參照因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馮志杰 《漢英科技翻譯指要》[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8

[2] 韓其順、王學銘 《英漢科技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學術交流在高校的人才培養、學院的建設、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促進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可以不斷的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同時還可以從根本上促進高校的發展和改革。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通過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經驗的總結,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滯后情況,將教育和時代的發展緊密的聯系起來,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教育的飛速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符合時代精神,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隊伍,通過學術交流實現高校學習氛圍的提升,使得國內的學術交流活動變得活躍起來,為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廣闊的交流空間。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還存在著對于學術交流認識不足等問題,對于學術交流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能清楚認識,盲目性的閉門造車,使得高校教育陷入泥濘之中。本文就學術交流在高校教育過程中重要性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為學術交流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學術交流存在的問題

學術交流通過學術會議進行科技工作者之間的討論,通過學術會議進行工作經驗以及相關觀點的探討。該會議要顯示出其重要的意義,則需要具體的職能部門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地進行組織開展,當前我國的高校學術交流很多,其組織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得產生一些非正規、巧設名目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這些造成了學術交流活動組織非常紊亂、氣氛淡薄、探討和交流活動形式單一,不能達到科技交流的目的。另外在學術會議的討論中對于論文的把關不嚴格,造成了論文來者不拒的境況。

二、學術交流對于高校發展的作用

2.1學術交流可以轉變教育思想

學術的交流更多的是進行理論交流。理論是實踐的思想指導,其引領著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通過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可以獲得其他學者的經驗和知識,同時還可以在思維上發生碰撞,形成共鳴,激發學者們的思想,使他們的思想發生質的飛躍。

2.2學術交流有助于推動教學工作和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教師而言,通過學術交流,可以讓老師吸收和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得老師樹立起有個性、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先進教學觀。通過學術交流可以促使老師站在科學的前沿,做到與時俱進,引領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而言,通過參加一些積極的學術交流活動,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不斷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3學術交流可以促進科學研究

通過學術交流可以提高高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加速科研創新的進程和速度,從而將學術交流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聯系在一起。通過交流不斷完善學者們的觀點,從批評、質疑、吸納角度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修正,從而形成濃厚的科學研究氛圍,提高學校整體的學術研究實力和科研水平。

三、學術交流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性

3.1學術交流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學術交流是高等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術交流的發展和實施也是高等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最快的提高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質,采用這種"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也可以將自身院校的特色和管理和教育經驗借鑒給其他院校,達到高校間的互利互惠的目的,不僅加強了學院間的溝通和合作,還有效的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快速的推動高校的發展。

3.2學術交流是高等院校辦學的基礎和前提

高等院校的學術交流是高等院校開放辦學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環節,是高等院校辦學的前提和基礎,是學校和社會提供充分交流和溝通的一個平臺,是高等院校在社會上生存與發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學術交流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其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和社會意義。

四、總結

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通過前沿的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經驗的總結,可以有效的改善教育滯后情況,將教育和時代的發展緊密的聯系起來,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教育的騰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符合時代精神,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新型人才,通過學術交流實現高校的學習氛圍的提升,使得國內的學術交流活動更加活躍,為廣大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廣闊的交流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慧英.我國高校教師流動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03(23):54-55

篇8

大學體育是當代大學生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但從目前的教學形式上看,大學體育更加注重實踐的應用,忽略了健康教學的重要性,導致在體育課程實踐中經常發生磕碰、摔倒等危險情況。作為一名學生,我認為大學體育教育應與健康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以“健康”為發展目標,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體育鍛煉更好地理解體育知識。不僅如此,通過對健康課堂的組織和管理,還能夠讓體育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從而使教學內容深入學生心中。

一、 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大學生體育健康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學開始出現一面倒的情況,過多的注重實踐教學已經成為當代體育教學發展的瓶頸。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兩者的相互促進可以充分發展體育精神與人文情懷。體育教學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從目前的體育教學形式分析,當代體育教學并沒有很好地發揮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從一名學生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可以創建新的教學管理模式。體育的意義在于通過肢體的運動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添加必要的健康知識是其發展的重要基石;不僅如此,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必要的理論知識是幫助學生學習體育技巧和體育心得的重要因素,如在練習籃球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老師在口頭上的引導,初學者很難掌握投籃的技巧。大學體育不同于初中體育,在學習體育項目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知識化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體育精神。

二、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嚴格,教學興趣不足

我通過觀察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方面期望較高,整體教學模式都顯得過分嚴格。如在田徑課堂上,體育項目主要是跑步和跳高,這兩項運動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好成績就要不斷練習,這樣一來學生每節課上都要重復練習相同的動作,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感,導致部分學生開始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而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很少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只是簡單地將整體動作向學生演示一遍。體育的真正精神是“健康向上”,這種盲目的教學只會導致更多的學生因為缺乏必要的理論教學,而在實踐中出現不必要的創傷。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幾乎很少有體育教師強調健康體育的重要性,在他們看來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很好地掌握了保護自己的措施,所以不再強調安全性和健康性;而這種“不健康”的體育教學慢慢地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大學體育教學越來越茫然。

(二)教學設備落后,學習模式陳舊

體育運動是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逐步開展起來的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身體素質進行培養的各種活動。這種采取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身體活動,就是人們通常稱作的身體練習過程。體育作為一種復雜的人文現象,自產生以來就扮演著不同角色,從強身健體到心理培養,體育對當代大學生發展、創新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我國多數院校的體育教學并不完善,很多院校在發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受學校經費的影響,缺乏必要的體育基礎設施和健身器材,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學生最基本的要求,這也是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失去興趣的重要因素。如我就學的學校在體育器材方面就沒有充足的準備,導致很多學生不能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體育成績,而在實際教學中又不能很好地進行課程設計與總結,導致部分學生因壓力過大失去學習興趣。

三、強化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融合的策略

體育從某個角度來說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如在國際賽事上,大多數強國排名往往名列前茅,因此體育是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實力的。這種實力與經濟、軍事不同,它能夠更加準確地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勇氣。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者,體育不僅影著其身體素質,同時對其未來發展也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如在工作中,強健的身體對長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大學期間要切實強化體育健康課程與大學體育的有效結合。首先應建立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傳統的體育教學太過重視實踐的重要性,忽視了理論知識學習的意義,因此在新的教學體系下,教師要認清學生的主體作用,適當放低預期標準,發揮健康教育課堂的作用。此外,學校要更加注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定時發放資金,幫助學生建設必要的體育教學場所、購買器材等。

四、結語

大學體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大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的融合,真正發揮理論指導實踐的意義,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而且,學校要不斷實踐、改善和發展大學體育,強調大學體育和其他課程一樣,讓大學體育成為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篇9

一、偏離教育本質的功利主義教育

馬克思指明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本身,表明了教育是要使人成為人,教育是要促進人的發展。而在功利主義教育影響下,人們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將青年人培養成有用人才,是為了職業做準備。一門科學在社會中的實用性與創造財富的功能成為了衡量這門科學的標準,人們對于所謂的熱門趨之若鶩,而忽略了教育本身應具有的意義。當今的教育卻是從根本上偏離了它本真的意義,成了一種在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義教育。也即是說,這種教育的目的是經濟功利,用以實現這種目的的手段是工具理性。早在70年代,雅斯貝爾斯已就當時的教育的狀況這樣提出:“人們已忘記教育為何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功利主義教育授受知識的唯一標準就是實用性。這種教育觀深刻影響了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在培養目標上,片面強調以人才的標準化、規范化和職業化的要求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造成了現如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缺乏,成為一種“量產”的產品;在課程設置上,偏重理工科,注重學生學科專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正是在這種教育觀的影響下,時下的大學生衡量某一課程重要性的唯一標準是該課程對自己將來從事某一職業是否有用。這種選擇意識有可能會使受教育者在得到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喪失了來自精神世界的飽足感,逐漸演變成當下所說的精神迷失現象。

在這種日趨偏離教育本真意義的功利主義教育影響下,人們遺忘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忽視了道德教育的真正價值,抹殺了道德教育的存在作用。德育是教育稱之為教育的基礎,然而功利主義教育里的德育卻鮮現蹤跡。這種現狀的形成究其原因不是因為德育重視度不夠,而是在教育的總的功利取向中,德育找不到自身的位置被擯除在這個圈子以外,因而根本無所作為。所以,想要改變這種教人而不教心的狀態,只能從根本著手,回歸德育。

二、德育危機的產生

(一)經濟主義的影響

我們應當承認的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活動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重視物質財富的增長與積累,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它曾推動了人和社會的發展。可是當整個社會把物質財富的增長與積累作為生存的唯一目標時,人類的精神和道德發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淪亡。當代心理學家羅洛?梅在他大量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指出,20世紀中期以后,人們主要的心理問題是空虛感和無意義感,自由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沒有將現代人導向積極愉悅的方向,相反,現代社會的人常常捫心自問,人生的意義何在?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究竟為了什么?一種迷失方向的空虛感,使人感到生活失去了它的意義。

(二)科學技術功能的夸大

當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力被不斷肯定時,科學技術作為其改造的工具被不斷的增加砝碼,不斷渲染其重要性。物的成就感被不斷放大,精神上的飽足感卻隨之消失。因而,這種行為使得我們要面臨種種惡果:過度開發所導致的生態失衡,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當然還有信仰缺失的道德危機。人們在科技包圍的環境下需要反思的是,這些行為帶來的后果并不能通過科技進行解決,那么,應該怎么辦?

(三)由社會本位到個人主義的轉變

邊沁說:“社會利益又是什么呢?――它就是組成社會之所有單個成員的利益的總和。”概言之,注重個人利益是西方功利主義的本質特點,不同于中國古代以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個體經濟的繁榮而逐步取而代之。此外,張揚自我,利己至上的時代氣息又助長了這股思想的發展與延伸。人們慣于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的經驗去衡量是非善惡,這種極端主體性必然要否定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與普遍性,從而也就從根本上動搖了道德存在的基礎。這是因為道德無論人們對它作出何種界說,必以共同的普遍的價值體系為其根據。

三、召喚德育的回歸

功利性也好,甚至實用性專業訓練也好,都不是大學的本質目的或活動。教育是育人的活動,是為培養個性完善的人而提供的有指導性的活動。而德育在這種培養人才的活動中的重要性不容質疑。道德教育指向的是人自身,它的主旨在于導人以善,使人在善的、道德的追尋中活的更有意義,與他人、與自然相處得更為融洽和諧。人的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意義的建構都需要德育思想的謀劃指導。

當代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就像是黑格爾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太忙碌于現實,太鶩馳于外界。”應當承認,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在征服自然創造物質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獲取了空前強大的力量,但另一方面,人卻越來越不能把握好自身,逐漸掙脫了有力的約束力量,失去了應有的清醒警惕。而這種約束我們經常泛化為道德約束,一種正逐步演變為口頭言語、空乏無力的約束力量。因此,加強道德教育對于改善目前已然失衡的教育現狀,幫助人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是積極的。在當前功利主義教育大行其道的狀態下,道德教育的回歸無疑是使教育還原其本質的有力手段。

因此,呼喚德育的回歸,矯正現在偏向一種極端的功利主義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需要明白,德乃人之根本,德性的存在是規范人的行為模式的一種內限力量,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從而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Bowen James.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M].Vol 3.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1.

[2]魯潔. 教育的反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1(12).

[3]穆勒. 功用主義[M]. 商務印書館,1957.

篇10

一般而言,檔案就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同時也是提供給領導者進行工作考察、開展科學研究的可靠資料。傳統的檔案管理形式是不能夠滿足改革發展管理工作的需求,這主要是因為所收集的資料的方法較落后、服務的形式較單一,而且進行檔案管理工作僅僅地是為了滿足工作的需求,沒有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也應該與社會的發展以及當地的經濟相結合。因此建立起科學且規范的檔案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實現檔案科學且合理的管理就應該不斷創新,積極借鑒優秀的檔案管理工作成果,適應變化發展的社會形勢,開創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此外,做好檔案管理工作還可以充分發揮檔案管理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二、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當前,建立起科學且規范的檔案管理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通常檔案中詳細地記錄了一個單位的發展歷程,為研究這個單位提供了可靠、準確的資料。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還需要我們轉變檔案管理工作的觀念,不斷創新檔案管理工作的手段,從而將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發展狀況真實地反映出來。此外,將檔案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總而言之,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還可以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真實性。醫院檔案記錄必須真實,這其中包括了各種檔案的管理,就拿醫療設備檔案管理為例,從設備的購入到設備的報廢,我們都應該詳細記錄它的使用情況。

2、完整性。在檔案記錄的整個過程中,應該保持資料的完整性。

3、動態性。一般而言,動態管理是一個較復雜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那些處于使用后期的醫療設備,關于設備軟件的升級、設備零件的更換等都需要詳細地記錄在檔案中。除此以外,醫療設備檔案中的資料都必須接受嚴格的審閱和整理,這樣記錄的信息才可以為使用者或者維修者提供便捷。

四、做好檔案管理對醫療工作的意義

醫院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安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院的命脈。但是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技術檔案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貫穿于醫院管理的所有環節,對醫療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技術檔案的形成及其作用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只有掌握到最及時的信息,才能夠準確了解到市場信息。一般而言,醫院技術檔案的主要任務就是將不同的技術人員和相關的技術信息進行綜合且全面的管理。通常技術檔案的管理是將技術分為兩種,一種信息是以個人為主,比如說對技術人員的考核、技術人員的再教育、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另一種信息是以醫院的技術活動為主,比如說進修人員的基本信息、醫院取得的科研成果、醫院的設備狀況等。

科技檔案的建立為醫院實現現代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同時也轉變了醫院以往的粗放型、單純型的模式,向著科學型和集約型方向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從而提高了醫院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以外,還要積極探索并開發科技檔案,促進醫學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

2、充分地開發并應用技術檔案

不僅要充分利用科技檔案所提供的信息,還應該認識到它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的作用。通常個人技術檔案是對某個人的知識水平、綜合能力等方面的真實反映,因此有利于醫院充分地利用人力資源,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真正地實現了人盡其才,同時還促進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由于近年來,我醫院認真響應國家的號召,提了“科教興院”的戰略方針,并認真貫徹實施,充分地利用科技檔案,有機地將科研管理和科研檔案結合在一起,嚴格要求技術檔案的質量,不斷提高信息的覆蓋面。在進行信息收集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以及國內外市場方面搜集資料。同時還不斷開發有效地信息,將重點放在質量較高的信息和多功能信息收集方面。除此以外,建立起良好的信息管理還可以有效地減少設備管理部門故障的發生,為醫療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和保障。

五、結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步入到了信息化的時代。檔案管理是醫院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人們也逐步認識到檔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醫院檔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各界提供準確的信息,將檔案管理和醫院經濟發展相結合還可以有效地促進醫療、科研等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石文卿.《論治安管理在醫院建設管理中的作用》[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11年01期

篇11

2、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把握大局,加快發展。

通過本專題學習,全面認識“十一五”期間我市取得的建設成果,認清我市“十二五”發展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明確我市“十二五”期間的各項重大目標任務。深刻領會科學發展主題、轉型升級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主動力,深刻理解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強民生和社會管理的重大意義。

3、重視和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同步規劃,統籌建設。

通過本專題學習,深刻認識城市現代化建設必須具備的功能要素和我市城市建設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刻領會“三維開發、四度建設”在城市建設中的重大意義,認識城市地下空間的寶貴價值,認清城市面臨的潛在災難,努力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4、加強民生改善和社會管理,普及知識,提高技能。

通過本專題學習,深刻認識完善富民機制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公平、正義是加強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深刻認識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重大意義。

5、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恪盡職守,廉潔從政。

通過本專題學習,深刻認識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的成效和經驗,深刻理解當前反腐倡廉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堅持做到政治上清醒、經濟上清楚、生活上清白。

6、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依法行政,創新發展。

通過本專題學習,深刻認識增強法律素質、提高依法執政能力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當前法治理論和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定信心,堅持創新,依法行政,服務發展。

7、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定信心,保駕護航。

通過本專題學習,深刻認識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對于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新要求,創先爭優,加強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提升能力,提高效率。

篇12

一、不斷升級的中俄關系

中俄關系不斷升級,不斷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92-1993年):實現中蘇關系向中俄關系的平穩過渡,并發展到相互視對方為友好國家。

第二階段(1994-1995年):從面向21世紀戰略高度出發,著手構建新型建設關系。

第三階段(從1996年開始):建立與發展平等與信任和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第四階段:不斷充實與進一步發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進入21世紀至今,上個世紀90年代后半期建立起來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得到進一步充實與新的發展。這一時期,從中國來說,大國關系、周邊關系、發展中國家關系與多國關系,構成了我國國際戰略態勢的全局。俄羅斯既是大國又是我國的最大周邊鄰國。因此,發展對俄關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基本國策,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從俄羅斯來說,普京執政后,從言論到實際,都強調俄中兩國在國際政治中的重大問題以及兩國在國際事務的合作方面觀點一致,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在上述背景下,進入21世紀以來,中俄兩國在充實與發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這次訪俄簽署的《聯合聲明》,強調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是全方位的,特別指出:“在涉及對方、、安全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十分明顯,這些重要內容,又把中俄關系躍上一個新的更高的臺階。

總的來說,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這種關系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從作用范圍來講,具有全局性與全球性。

二是在兩國保持各自外交獨立性的同時,在雙方看法一致的問題上要進行外交合作。

三是在兩國的對外戰略中,把對方的價值不只局限于雙邊關系的范圍內,而是從國際格局的大范圍來看待對方,把這種關系視為構建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推動力。

二、中俄關系有穩固的基礎

中俄關系有沒有穩固的基礎,這要分析一下推進中俄關系不斷躍上新臺階的主要因素。

首先,雙方在吸取過去中蘇兩國兩黨關系方面的教訓,都力求擺脫意識形態差異對國家關系的影響。中蘇兩國關系強調共同的意識形態,一旦兩黨在這方面發生分歧,就會影響政府間的關系乃至經濟關系。而中俄關系一開始就強調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國家關系的基礎與原則。1992年12月葉利欽總統首次訪華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就指出,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應妨礙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

第二,與上述問題密切相關,中俄雙方反復強調,各國人民自由選擇其發展道路的權利應得到尊重,社會制度的差異不應妨礙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雙方確認,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一切爭端,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這次訪俄簽署的《聯合聲明》再次強調,“雙方支持對方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社會政治制度的權利”。應該說,處理國家關系的上述思維方式,是吸取中蘇關系沉痛教訓基礎上得出的,也符合冷戰結束后世界發展多樣化的時代潮流。

第三,中俄關系既不同于上世記50年代的結盟關系,亦不同于中蘇60-70年代的對抗關系,而是建立在和平共處等原則基礎上的睦鄰友好、平等、互利合作關系。中俄關系不結盟,亦不針對第三國。中俄都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這種關系體現了真正的平等關系。

第四,中俄保持與發展良好的國家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地緣政治來說,有利于兩國的安全與發展。中俄互為最大鄰國,有4300公里長的共同邊界。這種狀況在國際上各國關系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因此,中俄各方國內穩定、經濟發展、互為友邦,對雙方安全十分重要。歷史證明,兩國關系好,就可成為發展的重要條件,反之,則可成為發展的破壞力。20世紀60-70年代中蘇對抗,蘇聯處于東西兩線作戰的不利戰略地位,為了與中國軍事對抗耗資2000億盧布(按當時1盧布兌換1.6美元計算,耗資3200億美元)。而同一時期,中國為了應對蘇聯軍事威脅,也不得不把大量資源投入國防建設,大搞三線建設,把大批重要企業遷至內地與山區,這使中國經濟遭受極大損失。從當今國際大格局來說,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依然是國際形勢的主流。但同時應看到,這幾年國際關系特別是大國關系發生了深刻而又復雜的變化。在大國關系發生重大變化過程中,從美對中俄的共同政策來看,由于中俄兩國與美國戰略利益的不同,因此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矛盾與分歧難以消除,地緣戰略的爭奪、擠壓與反擠壓、遏制與反遏制等方面的斗爭將會加劇和長期存在。中俄兩國都是美國遏制的對象,這是中俄美三國關系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上述背景下,中俄對業已建立的戰略協伙伴關系在俄總戰略格局中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認識,清楚地意識到美遏制俄的政策難以改變,兩國仍將是主要戰略對手,從而進一步認定,中俄在戰略利益上較為接近,兩國在重要國際問題上有共識,如共同推動世界多極化,反對單邊主義,建立公正民主的國際新秩序,等等。這些因素,使中俄更加認識到兩國間存在著長期、共同的戰略依托,在大國關系中中俄雙方都把對方視為取得有利地位的主要對象。普京于2012年2月27日在《莫斯科新聞報》發表的題為《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競選文章中,特別強調俄中關系的重要性,他的結論性看法是:俄羅斯需要繁榮和穩定的中國,中國自然也需要強有力和成功的俄羅斯。可以預見,普京在國內外復雜的情勢下,須強化與中國的關系,來改善自己與俄羅斯的政治與經濟環境。

總之,二十多年來不斷升級的中俄關系發展歷史證明,它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

三、中俄雙方應著力把良好的政治氛圍轉化為務實合作

筆者認為,盡管在中俄兩國關系中,地緣政治與安全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從長遠來看,要把業已建立起來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推進到新的高度,還必須借助兩國高水平的經貿合作,有賴于兩國之間經濟利益的依存度。2012年4月26-30日訪俄談到中俄貿易重要性時明確指出:“經貿合作是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基石,是支撐中俄關系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普京也強調:“全力發展經貿聯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俄中兩國的總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關系的水平與質量。”

中俄合作領域十分廣泛,如能源、林業、勞務、農業與旅游等。當今與今后一個時期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領域:

第一,加強科技領域合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科技合作是中俄經貿關系的重要內容。2004年10月10日,普京訪華前夕對媒體談到中國準備向俄羅斯投資120億美元問題時,特別強調“將來俄中之間的經濟聯系將首先在高科技領域實現”。2005年6月21日,主席訪俄前夕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也強調:“要積極推動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加快高科技產業合作項目的實施,提高合作質量和水平。同時要積極推動科技人才交流,促進兩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進步。”中俄應積極開展航空航天、納米技術、高端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領域合作。這些都表明,科技合作在鞏固與發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國家層面講,不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要實現經濟轉型、經濟現代化與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都必須加速科技進步與提高企業生產技術的創新。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要靠本國積極發展教育事業與增加對科技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國際合作,而中俄兩國的科技合作有著很大的潛力。

從地區層面講,東北三省調整與改造工業的一項共同性任務是加速發展裝備制造業。為此,必須依賴先進的科技,靠領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來牽動工業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實現可持續、跨越式發展。以此達到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目的。上述目標的實現,單靠東北三省和國內自身的科技力量是不夠的,須加強對俄科技合作。

中國在一般民用科技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前沿技術領域,中國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取得了大量自主產權,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以及先進國防武器裝備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中國高技術產業在世界范圍內處于較高水平,它對全部制造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5.5%。

航空航天、納米技術、高端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技術、軍技等是中俄兩國科技合作的主要領域。

中俄在科技合作方面也存在互補性。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符合兩國實現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的要求。

2011年普京訪華時兩國簽署了《中俄政府間關于經濟現代化領域合作備忘錄》,中俄雙方確認“將成為經濟現代化合作伙伴”。以上共識的意義將大大超過一般的雙邊經貿合作。

篇13

1 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檔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古人所謂“觀今宜鑒古”、“溫故而知新”的名言,就包括了檔案的重要性。農業科技檔案更是如此,它是農業科研活動中形成的信息資源,它具有顯著地特點——實踐性,它來源于生產第一線的生產實踐活動,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經驗結晶,它是反映農業科技動態和發展規律,指導農業科技發展,保持農業科學技術研究的連續性、系統性、可靠性和準確性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的寶貴信息資源。因此,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對于新形勢下搞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以及促進知識創新和農業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農業科技檔案是農業科研活動的真實寫照,它記載和反映了科研活動的全部過程和具體成果,是儲備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識的主要載體,是一項重要的信息資源和知識寶庫.因此,科技檔案管理人員應把科技檔案開發作為主要工作,使科技信息資源得到更好利用,并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社會財富。可以說,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管理制度的健康發展,適應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勢,指導農業科技檔案的管理工作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作者就自己實際工作經驗,對如何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加以論述和總結。

2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

2.1 領導重視是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關鍵

從1994年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業科技檔案工作會議開始,到而后頒布的《農牧漁業科學檔案管理辦法》,農業科技檔案管理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但是,目前,很多人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開始淡化,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可有可無。對此,單位領導要高度關注,各級領導要親自抓,要加大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給予充足的經費確保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同時要發動科技人員將散落在各自手中的農業技術資料集中起來,建立收集考核制度,抽調專人進行分類整理、組卷、歸檔,為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和利用打好基礎,逐步形成管理層關心、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氛圍。

2.2 提高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思想意識、業務素質是做好檔案工作的前提

農業科技檔案工作是一項具體而又繁瑣的技術性工作,隨著單位發展壯大,新檔案人員不斷進入,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往往形成檔案整理不規范。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檔案,服務于農業科技發展,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思想業務素質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科技檔案管理人員把形成的檔案分類組卷,把相關的信息加以整理,增強檔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發揮檔案作為財富的作用,檔案管理人員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檔案工作人員要對檔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視,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具備四種精神,做到二個堅持。即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精神、樂于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忠于職守腳踏實地的精神、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精神。堅持規章制度做好檔案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堅持滿腔熱情有的放矢,為廣大科技人員做好服務工作。

再有作為一名農業科技檔案工作者,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檔案管理工作經驗和農業技術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書寫能力。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平時要勤奮學習,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多積累扎實的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科技知識。

2.3 廣大科技人員的檔案意識和支持,是做好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

農業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和起點,由于農業科技檔案形成的特點,大部分材料都分散在科技人員自己手中,所以說,農業科技檔案來源于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們在多年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以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調查數據,不斷強化科技檔案意識,支持農業科技檔案工作,是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