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樹木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當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現狀
林業生產當前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質量有所下降。林業生產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保障城市的生態建設。但是林業生產中近年來樹木樹干的病蟲害嚴重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當前林業生產中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當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有所增加
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林業生產中的樹木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但是隨之而來的病蟲害的數量和種類也有所增加。由于林業生產需要進行大面積的樹木種植,這對于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另外由于林業生產中一些樹木種類是由國外或者是外地引進的,這也給病蟲害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條件。一些林業生產的管理人員由于缺少相關的管理經驗對于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并沒有做到位,導致一些病蟲害的蔓延造成一定的損失,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
1.2當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危害增加
當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的危害逐漸增加,導致林業生產的經濟損失增加。當前由于一些病蟲害是由國外引進的,對于林業生產的危害十分嚴重。另外由于一些新的病蟲害未能及時研究出防治的方法,導致大量的林業生產損失,影響了樹木的生產。隨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發展,很多病蟲害的免疫能力也有所增加,一般的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未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導致林業生產的大量損失。
2.樹木樹干病蟲害防治方法
近年來林業生產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于我國的生態環境改善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林業生產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但是樹木樹干的病蟲害也逐漸增加,造成了大量的林業生產損失。樹木樹干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對于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今后的林業生產中應該重視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2.1加強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當前林業生產的數量和規模都有所增加,因此做好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損失。一方面需要對樹木樹干進行定期的病蟲害預防工作。作為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定期對樹木樹干進行藥物治理,杜絕病蟲害的發生的可能性,可以定期對樹木樹干進行農藥噴治,盡量減少樹木樹干病蟲害的產生,以免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病蟲害的宣傳工作。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有專門的人員對樹木的生長進行有效地監控,及時了解相關的病蟲害的動向,做好樹木樹干的病蟲害預防工作。在一些病蟲害易發時期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時治理或者是預防,盡量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2.2采取藥物質量樹木樹干病蟲害
藥物質量是比較常見的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對于不同的病蟲害所采用的藥物質量方法并不同,因此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影響。當前采用的主要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采用農藥埋施法。將農藥埋到樹根部位,樹根吸收農藥之后可以傳輸到樹葉和樹干部位,當害蟲吃到樹葉或者是樹干其他部分之后會死亡,因此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如果將農藥和肥料一同使用也可以發揮出很好的效用。二是樹干注藥法。將防治病蟲害的農藥注入到樹干中,傳輸到樹葉等部位,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殺死病蟲害,保障樹木的正常生長。對于這一方法的注藥量需要根據林業生產管理人員的指導進行注射,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保障樹木的生長,減少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威脅。
2.3提高樹木樹干病蟲害防治人員的素質
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林業生產的管理人員也有所增加,但是當前林業生產管理人員的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當前的樹木樹干的病蟲害的數量和種類都有所增加,這對于林業生產管理人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當前管理人員應該提高病蟲害的預防意識。作為林業生產的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增加對病蟲害的知識的了解,這樣可以有效地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作為林業生產的管理人員應該盡職盡責,及時對樹木進行管理和檢查,及時發現病蟲害及時治理,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另外還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林業生產的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加強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水平,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
2.4對樹干進行有效地保護
樹干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今后的林業生產中應該注重對樹干的保護,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危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一方面可以采用樹干涂白的方法。我們經常見到很多樹干被涂白,這是對樹干的一種保護行為,這樣可以防止像天牛等害蟲在樹干上產卵,從而減少病蟲害的隱患。另外還可以有效地防止樹干的潰瘍病,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樹干受凍。另一方面可以樹干涂膠法。在樹干上涂上一些粘蟲劑可以有效地防治一些病蟲害的產生,比如松毛蟲,楊毒蛾等。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蟲害的產生,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3.結語
隨著林業生產的規模和數量的擴大,樹木樹干的病蟲害也逐漸增加,這對于林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當前樹木樹干病蟲害的數量和種類都有所增加,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地措施保障林業生產的質量,保障樹木的健康成長。在今后的林業生產中需要做好樹木樹干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確保林業生產的效益。 [科]
【參考文獻】
篇2
園林病蟲害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自然生物災害,它的發生原因復雜,不但受氣候、海拔、樹種等環境因素影響,還受到自身生物特性因素的影響。園林病蟲害的發生對園林建設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植物會出現倒伏、斑點、折斷,甚至直接造成植物死亡。這直接對園林的建設造成了經濟損失。所以,要做好預防園林病蟲害的準備工作和治療措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共同做好園林防蟲防病工作。
一、園林樹木病蟲害的危害
(一)植物出現倒伏
在植物病害中最容易出現植物倒伏、黑果、斑點等癥狀,這些都是由真菌侵染所引起的,這種病害稱為真菌性病害,是病害種類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真菌性病毒往往附著在種子和土壤中,等到春季來臨,一旦氣溫開始回升,空氣變得濕潤,這種病毒就開始萌發并侵入植物體內,植物開始逐漸出現倒伏現象,甚至直接造成死苗。
(二)植物的萎蔫
植物出現萎蔫情況時多為細菌侵染所致,細菌侵染是植物細菌性病害中的一種。這種情況的發生多是因為植物本身存在傷口,細菌隨雨水的流動和昆蟲攜帶侵入植物,對植物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出現萎蔫情況,嚴重時會造成植物腐爛和植物穿孔。
(三)害蟲蛀食的多種危害
園林植物病蟲害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蟲害。對園林植物造成危害的昆蟲非常多,同時,對園林植物有益的昆蟲也非常多。這些危害植物的昆蟲種類不盡相同,有著不同的取食方式。這些昆蟲的口器不相同,對植物造成的損傷也不相同,我們要根據這些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才能總結出最有效的防治蟲害的辦法。在甲蟲和蝗蟲中,它們的口器是一種為咀嚼式口器,它們通常以植物根莖葉和果實種子為食,這將對植物造成嚴重的機械類損傷[1]。另一種情況是,在蚜蟲和葉蟬等昆蟲中,它們是刺吸式口器,它們通常將針狀的口器插入到植物中吸取植物的養分,植物會出現萎縮、卷葉等現象,更有可能出現生長點脫落。但是在昆蟲中的一些益蟲,對園林植物起著好的作用。所以對待植物園林蟲害這一部分,要分清害蟲益蟲,害蟲要消滅,益蟲要給予保護[2]。
(四)植物的營養不良
植物出現生長緩慢衰弱、營養不良時,我們應當注意這是由于線蟲寄生引起的。線蟲是一種體積極小,肉眼不可見的寄生生物。往往寄生在植物體內吸收植物的營養從而造成植物營養不良、矮縮,甚至直接造成植物的死亡。
(五)花葉出現枯黃壞死
由于病毒而引起的園林植物病蟲害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情況,病毒通常依附在雜草、種子,甚至是昆蟲身上,然后通過昆蟲的活動在植物中進行傳播感染,這種病毒感染會直接引起花葉枯黃畸形,然后出現斑點并開始逐漸壞死。
二、園林樹木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具體措施
(一)高溫處理
對于土壤中潛伏的真菌性病毒,我們可以采取高溫處理土壤的辦法,或者也可以采取高溫處理有機肥的辦法,這些都可以較為有效地消滅潛藏的真菌性病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土壤中已經生長有樹木,如果采用高溫處理土壤會造成植物死亡,我們只能選擇高溫處理有機肥的方法來殺死病毒。
(二)加強樹木的管理和培育
樹木上的傷口往往是引起樹木生病的主要原因,我們應該加強對園林植物的管理和看護,一旦發現植物出現傷口要及時處理。對待人工修建的傷口要進行傷口保護,防止細菌侵染。為了能使園林生長更為健壯,我們最好引進優良種苗,提高自身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三)蟲害防治
1.物理誘殺
對待蟲害的防治中有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稱作光學誘殺,這是屬于物理誘殺防治病蟲害中的一種。主要原理是利用昆蟲具有趨光性這一特點,通過在捕殺器上安裝光源不同的燈,對昆蟲實行連續捕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安全環保、經濟節約,而且捕殺效果也非常好。唯一的不足是對于缺少趨光性的昆蟲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2.化學誘殺
在蟲害防治中與物理誘殺相對應的是化學誘殺,其中性激素誘殺法是化學誘殺中常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吸引雄性昆蟲或者通過雄性激素吸引雌性昆蟲進行一次性捕殺。性激素誘殺方法效果良好,不存在誘殺死角,唯一的不足就是對不同種昆蟲需要人工合成不同的性激素,經濟成本較高[3]。
(四)植物檢疫
線蟲對園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很大,線蟲一部分是我國植物中帶有的,但是有一大部分卻是由于在國外引進新的植物時自身攜帶的。所以加強從國外引進植物時的植物檢疫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尤其是有些線蟲傳播速度非常快,這將產生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加強前期工作,盡量避免事發后再進行彌補。加大植物檢疫力度,降低線蟲引入率。
(五)藥劑防治
園林樹木病蟲害中一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而快速消滅病毒和害蟲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大面積采用藥劑迅速殺死害蟲。藥劑的種類有很多種,像化學農藥、植物農藥,以及常見的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但是大多數藥劑防治中采用的藥劑有毒,消滅昆蟲的時候可能對人畜也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使用時一定要非常慎重。藥劑防治這種方法非常迅速有效,在短時間內就能取得明顯的效果,缺點是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并且使用時要非常小心謹慎,防止對人畜造成傷害。
結語:園林植物病蟲害較為頻發,一旦發生受到影響的植物面積非常大,并且會出現逐漸上升的狀態。如果爆發大規模的園林植物病蟲害,將給園林的建設和自然生態景觀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做好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該有計劃地按時對園林植物進行健康檢查。引進外地植物時須認真檢查,防止帶來新型病毒。同時,我們也應不斷提出治療病蟲害的方法,出現病蟲害時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篇3
1.對于農藥埋施法的探討
在樹木根部土層挖坑、打孔,施入內吸性較強顆粒劑(氧化樂果、呋喃丹顆粒等),根部吸收后輸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葉中,害蟲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殼蟲、蚜蟲、蛀干害蟲等。這種方法不受溫度、降水、樹高等因素的影響。且藥效持久。如呋喃丹,藥效可達3個月,1年只需埋施2次藥劑即可。在實際的施藥過程中,可以在距樹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區,圍樹挖3―4個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內放50克一80克呋喃丹后。將坑(孔)填平灌水,藥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兩次施藥可結合施肥同時進行。如與復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藥效更高、更快,治蟲補肥一舉兩得。
2.對于樹干注藥法的探討
注藥法是在干周圍鉆孔注藥,使全樹體都具有農藥的有效成分,不論害蟲在什么部位取進食,都會中毒死亡。此法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省工、省藥、不污染空氣,不傷害天敵,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難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蟲等蛀干害蟲和蚜蟲、介殼蟲、螨類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各種食葉害蟲及樹毛氈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藥的時期在樹木萌芽至落葉前的生長期內都可以進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藥的效果最好。樹木落葉至萌動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藥。農藥應選用內吸性較強且對樹木生長無影響的藥劑。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75%可濕性呋喃丹粉劑、50%久效磷乳油等。具體選擇適宜的農藥因不同害蟲、樹種而異。操作步驟是采取先鉆孔后注藥的方式,用直徑0,8厘米一1厘米木工鉆或充電電鉆,在距地面15厘米一50厘米的樹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鉆8厘米一10厘米深的注藥孔,深度以達髓心為度。在樹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鉆孔,大樹可鉆3―5個孔,中樹可鉆2―3個孔,小樹可鉆1個孔,將孔中的鋸末掏凈注入藥液。注藥完畢后,孔口要用蠟、泥巴或膠布封閉,注藥孔兩個月左右即可愈合。要根據樹木大小確定注藥量。按原液計算,一般胸徑在15厘米以上的大樹。每株注藥6毫升一10毫升:胸徑在10厘米一14厘米的中等樹,每株注藥4毫升一6毫升:胸徑在10厘米以下的小樹,每株注藥2毫升一4毫升。根據氣溫的變化確定注藥的稀釋濃度。氣溫不高時,可注射稀釋1倍一2倍的藥液,高溫時要將原藥液稀釋3倍一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溫下藥液濃度過高而產生藥害。
3.對于樹干涂膠法的探討
篇4
1 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市政建設離不開環境綠化,園林樹木建設是城市環境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建設的不同部分都需要園林樹木建設。道路綠化、公園綠化、小區綠化等環節中,都需要對樹木進行栽種和管理,為美化城市環境做出相應的貢獻。園林樹木不但可以美化城市環境,還可以降低噪音、凈化空氣、減少環境污染,所以,必須對園林樹木進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園林樹木經常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不但影響樹木的美觀程度,也大大降低了園林樹木的壽命。為了避免病蟲害給城市綠化帶來的巨大損失,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園林樹木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園林樹木的病蟲害十分復雜,并不是單一的病害或者蟲害,而是多種病害或蟲害同時發生,而且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加重樹木的災情。正是由于園林樹木病蟲害的這些特點,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對病蟲害防治的技術要求也比較高,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在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有一些傳統的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病蟲害防治的綠色技術,下面對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綠色技術和傳統方法進行簡要分析。
2 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綠色技術
2.1 生物防治技術
在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的綠色技術之中,比較重要的是利用生物防治的技術。所謂生物防治就是通過對園林中的有益生物或者基因等因素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區域內的生態系統達到平衡和穩定,防治園林樹木中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方法通常從兩個方向進行,一個是采取有效方法控制病蟲害的密度,還有一個方向是要防止病蟲害的入侵。
通過對園林樹木病蟲害密度的控制,能夠抑制園林樹木病蟲害的大面積蔓延,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治病蟲害,又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控制園林樹木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對害蟲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害蟲的天敵可以從國內的其他區域或者國外進行適當的引進或者移植,通過異域的天敵對當地的害蟲生長進行控制。同時可以對本地害蟲的天敵進行保護和利用,將本地的害蟲天敵作為天然的殺蟲劑使用,大量繁殖害蟲天敵,在園林樹木區域進行釋放,抑制害蟲生長。防止病蟲害入侵就是將園林樹木根部或周圍存在的有益微生物作為天然的屏障,對樹木進行保護。
2.2 生態控制技術
生態控制技術是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一種新興技術,可以通過生態學的相關手段,有效防治園林樹木的病蟲害。生態控制技術是在生態原理的指導下,在整個園林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對園林之中的生物關系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抑制病蟲害的生長,為園林樹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這種方法可以將園林生態系統中的有益生物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有效控制園林樹木的病蟲害。
3 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的傳統方法
3.1 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是在樹木栽種和管理期間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首先要選取優質的樹苗進行栽植,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率。對澆水、施肥等工作進行合理安排,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同時要對樹木的病蟲枝葉進行及時的修剪,保持樹木之間的通風,從源頭上減少樹木的病蟲害。物理防治是通過對園林樹木進行熱處理和機械阻隔等方式,對樹木的病蟲害進行防治。這種方法要控制好熱處理的程度,避免對樹木造成傷害,主要方法有薄膜覆蓋等。
3.2 化學防治方法
篇5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森林管理與保護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林業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工作人員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高,需要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森林
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力度,本文對此進行研究分析。
一、森林病蟲害問題嚴重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病蟲害問題嚴重會影響
森林苗木的正常生長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都無法逃避森林病蟲害對森林苗木造成的巨大傷害。不同種類的病蟲害會對苗木的不同部位造成影響。當病蟲害在森林內蔓延時,會使大量的樹木同時出現健康
問題,治理起來是非常麻煩的。我國森林豐富地區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問題,這是森林工作的主要困擾。
(二)病蟲害問題嚴重會影響
森林生態環境和經濟收益當病蟲害開始在森林里蔓延時,區域范圍內的苗木的形態都會被侵蝕,整體生態景觀被破壞,生態運行系統也被破壞,使生態環境無法平衡。病蟲害問題嚴重不僅會影響生態環
境,還會帶來經濟損失。森林中的林木具有經濟價值,是森林的主要收入來源。病蟲害毀壞林木,就會導致經濟林木銷量降低和經濟收入降低。
二、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
(一)對森林病蟲害的種類和治理方法缺乏正確認知
負責森林管理工作的有關人員對于森林病蟲害的種類和治理方法缺乏正確的認知,這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無法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森林管理部門中的工作人員中40歲至60歲的比例很高,這
個年齡段的工作人員對于森林病蟲害的認知水平不高。針對有關的病蟲害的種類、危害與防治措施等專業的內容更是不甚清楚了解,加上組織學習與培訓的機會更是寥寥無幾,導致大部分負責防治森林
病蟲害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是非常不合格的。
(二)投入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技術資金不充足
由于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夠重視,投入到森林病蟲害防治研究方面的技術和資金也是遠遠不足的,這導致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技術手段都是非常落后的,去除病蟲害的效果也是不如人意的。
在我國使用最普遍的防治森林病蟲害的方法是無針對性的廣范圍的噴灑多種有機農藥。這種方法是最傳統的,也是缺點最多的。另外,大范圍的噴灑農藥還可能會對不具抵抗性的某些樹木產生危害。
(三)沒有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體系
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所處于的階段是相較于其他國家來較落后,無論是細節方面的認知和技術,還是整體方面的防治措施體系。我國森林保護和管理部門的針對森林病蟲害展開的工作主要是治理
方面的,而對于防范方面的措施則非常少。等到病蟲害已經出現的時候才開始治理,就已經出現損失了。如果及時做好防范的話,可以避免一些病蟲害的出現和損失。
三、采取措施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能力與效果
(一)提高負責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知識與能力
提高森林病蟲害防范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從意識和態度方面下手,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后期開展一系列工作奠定思想基礎。將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寫入
具體的規章制度,形成一個需要嚴格執行的準則,從而增強其在工作人員心目中的地位。每個季度都要組織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工作人員對森林病蟲害的認識。招聘具有新思想和專業能力的年輕工
作人員,為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注入活力。
(二)加大對森林病蟲害科研工作的資金與技術投入
地區范圍內負責森林管理與保護的部門應當通過向上級審批專項資金或其他方式來增加對森林病蟲害科研工作的資金與技術投入,開展技術研究工作并購買先進的設備投入使用。目前森林病蟲害防治采
取的措施種類有很多,并不局限于投放有機農藥,還包括噴灑生物農藥、做好不同種類樹木種植計劃等。首先,在森林地區內種植樹木時,可以考慮不同種類樹木之間的影響關系,從而培育混交林來抵
抗病蟲害。其次,要增加生物農藥的噴灑量,降低有機農藥的噴灑量。生物農藥的副作用比有機農藥低很多,這就需要通過技術研究發現有效的生物農藥,然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三)依據森林病蟲害產生原因建立積極的預防體制
良好的預防機制體系所采取的措施能夠避免很多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森林病蟲害問題,從而無需增加資金支出進行病蟲害治理工作,也避免造成森林范圍內的經濟損失,所以建立積極且完善預防機制是
非常必要的。首先,在不同的季節開始之前,要明確哪些病蟲害容易在該季節出現,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并針對這些原因做出具體的防范措施,破壞森林病蟲害產生的環境。其次,要做好檢測
監察工作,利用現代遙感技術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向,立即做出診斷是否為森林病蟲害發生前兆。最后,人造林最好種植混交林,通過不同種類林木之間的關系來抵抗病蟲害的危害,多種植抗蟲
害能力強的樹木。
(四)針對森林病蟲害存在具體問題制定恰當治理方案
當森林病蟲害主要傷害的是幼小的苗木時,這時最好不要用有機農藥,因為有機農藥可能會對小苗木的生長產生消極影響,要用生物農藥來對抗那些病蟲害。舉例來說當苗木被國槐尺蠖傷害時,要用生
物藥劑Bt乳劑來治理。當森林病蟲害只是對某一范圍內的某一種樹木造成傷害時,堅決不能在范圍內直接噴灑有機農藥,因為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種類的樹木。要選擇對其他樹木無影響的農藥類型。
四、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利于為建設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做貢獻。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需要提高負責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知識與能力,加大對森林病蟲害科研工作的
資金與技術投入,依據森林病蟲害產生原因建立積極的預防體制,針對森林病蟲害存在具體問題制定恰當治理方案。
參考文獻:
[1]韓彥榮.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中國農業信息,2014.
篇6
在大規模植樹造林過程中植樹造林的管理人員要認真檢查和培育樹木,提高造林的質量,并且要做好苗木灌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科學合理地利用造林技術,有效實施造林項目。在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時,要發現病蟲害的成因及病蟲害預防、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問題的癥結所在,旨在探索、總結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 常見的植樹造林技術
1.1 根苗造林
為了提高樹苗的成活率和樹木的成長速率,通常的做法是選取一顆根系完整并且發達的樹苗直接進行種植,達到綠化的效果。在土質優良肥沃的地區播種,在適宜的時間進行施肥,選擇優質的苗木種子,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培養出優秀的樹苗。在植樹造林過程中要想保證樹苗成活率,提升造林品質,要對栽種區域的土壤、氣候、水分等影響條件進行確認,選取合適的優良樹苗,還要保證苗木根系在運輸途中不受到損傷。對于幼苗的培育需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證其成活率,通過細心地呵護使培養的幼苗栽種到土壤中健康成長,另外還要定期查看以免樹木收到外界的破壞。
1.2 播種造林
在氣候適宜,水分、陽光、養料充足的地區還可以采用飛機播種的直播造林法。由于直播造林法簡單、有效,成本造價較低所以這種方法通常在山區使用。方法就是選擇品種良好的種子在適宜的時節直接播種到土壤中,如果遇到干旱的情況還需要采用人工降雨保證種子能夠獲得充足的水分,在我國有很多山區播種的例子這種方法是所有植樹造林方式中最簡單的一種,而且效果很好。
1.3 分殖造林
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造林方法就是分殖造林法。通俗講就是在土質較好、氣候條件優良的地區利用樹木的的樹干、樹枝、根部的營養器官當做造林的直接材料進行造林。例如:在我國有很多地方葡萄的種植就是用的這種方法,利用葡萄的枝干進行培育。這種造林方法對條件要求嚴苛,所以要結合栽種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培植。
2 植樹造林基本程序說明
2.1 造林地的清理
苗木的培育通常會選擇在造林地的位置。造林地由于長期栽培苗木必然會產生很多例如落葉、枯死的樹干、站根、伐根等垃圾,所以在培育苗木之前對造林地進行清理保證地面的干凈整潔是十分必要的。清理時可以根據將要利用的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全苗清理法、帶狀清理法、塊狀清理法等幾種方式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清理的時效性,才能更有利于苗木的培育。
2.2 整地
整地也是造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經過整理的地上種植樹苗,能夠更好的保證樹苗的成活率。通常整地的方法有2種即全面整地法和局部整地法,選擇好正確的整地方法很重要。在遇到大面積的土地需要整理的情況下通常選擇全面整地法,利用大型機械對造林區進行開墾、翻耕,使土質變得松軟,適宜種植苗木。當栽培面積較小的情況下要采用局部整地法,有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這2種方式都是對樹木周邊進行小面積翻懇。在合適的情況下選擇最經濟的方法保證苗木的茁壯成長。
3 植樹造林活動中的病蟲害防治策略
3.1 κ鞲剎〕婧Φ姆樂
病蟲害防治也是威脅林木成長,以及造林效果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檢疫性病蟲害對林木危害最嚴重。嚴重的病蟲害可以造成成片的樹木枯死,或者風折。所以對付林木的病蟲害主要采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制定完整成套的預防措施方案,在對林木的日常巡查、管理中,要加大檢查力度,要經常噴灑殺蟲劑等防蟲害藥物,分片區管理,還可以在林區引入害蟲的天敵保護自然生物鏈的平衡。
3.2 對樹木葉部病蟲害的防治
葉子是樹木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如果生長中的樹木樹葉大面積脫落,就會使樹木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也就無法汲取養分保證樹木正常的存活,所以對樹葉病蟲害的防治也是相當重要。樹葉出現蟲害的情況通常肉眼很容易分辨,所以平時加大巡查力度就能及時發現病蟲害。如果在檢查中發現樹葉處有病蟲害的跡象時要及時處理,在源頭上消滅害蟲,防治其進行擴散傳染到其他樹木,當大面積病蟲害爆發前要定期檢查樹木、噴灑藥物。同樣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治蟲害遍布、擴散。
4 結語
篇7
目前,我國樹種病蟲害問題十分嚴峻,但是相關部門并未對此提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給我國林木業帶來了大量的經濟損失。面對當前的病蟲害形勢,運用先進的經驗和技術,積極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尤為重要。
2樹木感染病蟲害的原因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我國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3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防治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癥狀。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于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癥狀。這類病害初期并沒有很明顯的患病癥狀,嚴重會導致樹葉的脫落和樹木的死亡。比較大的樹木患上此類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樹干底部以上會流出一些樹脂類的物質。小樹患病后,皮層組織會慢慢變軟,然后腐爛,樹木還可能出現枯萎現象。對于根腐病的預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術水平的方法。發病后也及時對植物根部澆灌瑞毒霉之類的治病藥物。
3.2蚜蟲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對于蚜蟲的預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帶卵的紙條剪掉的方法,還可以適量噴施一定量的吡蟲啉類的藥劑,盡量在產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進行防治。
3.3葉斑病
葉斑病,顧名思義,可知其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葉斑病的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發病初始會有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紅褐色外圈灰白色內圓的圓形癍,植物色斑周圍會逐漸褪去綠色,發病嚴重后會導致植物身上產生黑色顆粒狀的物質,植物逐漸枯萎。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應當采取積極去除帶病的植株或紙條的方式,并要定期噴灑防治此類病害的殺菌劑。
3.4介殼蟲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后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后,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于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在樹木發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蟲害初期使用相關的藥物來進行噴灑防治。
3.5葉枯病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發病初始,葉面會產生黃綠色的小斑點,發病嚴重后,斑點逐漸增大,連成一片,斑點的邊緣多呈紫色狀,繼續發展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小點,患病葉片的邊緣部分看上去類似火燒過的樣貌,危害樹木的生長。對葉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從樹種的選擇開始,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科學栽培,在發病前噴施殺菌藥劑來進行一系列預防,剛剛發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葉枯病的進一步的發展,嚴重后要盡早剪掉帶病葉片。
4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多種多樣,涉及樹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下面提出了關于病蟲害防治的其他幾個方面:
4.1預先調查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盡量采取預防為主,及時防治的原則。在樹木種植之前應當首先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一番調查,看看種植地區周圍是否存在此類病蟲害,病蟲害程度嚴重情況及發生頻率。調查結果出來后,要及時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決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蟲害的預防計劃,在植株發病前提前采取隔離措施,防治樹木被感染。
4.2樹苗選擇
為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在樹木的在之前應當對樹苗進行嚴格的檢測,去除帶病、抗病能力差的樹苗。選取健康、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植株,加強對樹種、樹苗的保存和運輸,避免植株在種植前被感染。樹木栽植后,要提前噴灑一定的藥劑進行預防。
4.3嚴格監測
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的監測。定期、隨機的對樹木進行病害監測,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情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進行防治,必要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及時跟蹤樹木患病情況,及時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積極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4.4建立檔案
建立病蟲害檔案有利于掌握樹木生長地區的病蟲害狀況。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把這些檔案作為經驗和參考資料,便于調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病蟲的進化和繁殖狀況,和制定相關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改善對樹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對第二年的病蟲害狀況進行預測,積極引入病蟲天敵,研發新型藥物,使病蟲害及時控制。
篇8
我國是一個森林病蟲害較為嚴重的國家,全國森林病蟲害種類共有8000多種,經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種,其中目前危害較嚴重的"十大"病蟲害有:松毛蟲、美國白蛾、楊樹蛀干害蟲、松材線蟲、日本松干蚧、松突園蚧、濕地松粉蚧、大袋蛾、松葉蜂、森林害鼠。森林病蟲害是“不冒煙的森林火災”,它不僅影響樹木的生長,而且還破壞生態環境。本文就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措施談幾點粗淺意見。
1.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1樹干涂白法
楊柳樹栽完后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蟲等蛀干害蟲在樹干上產卵。可預防腐爛病和潰瘍病,延遲芽的萌動期。避免枝芽受凍害,還可預防日灼。樹干涂白劑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劑原液0.5份,食鹽0.5份,油脂(動植物油均可)少許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徑以上1米―1.5米處為宜。
1.2農藥埋施法
在樹木根部土層挖坑、打孔,施入內吸性較強顆粒劑(氧化樂果、呋喃丹顆粒等),根部吸收后輸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葉中,害蟲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殼蟲、蚜蟲、蛀干害蟲等。這種方法不受溫度、降水、樹高等因素的影響。且藥效持久。如呋喃丹,藥效可達3個月,1年只需埋施2次藥劑即可。方法是:在距樹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區,圍樹挖3―4個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內放50克―80克呋喃丹后。將坑(孔)填平灌水,藥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兩次施藥可結合施肥同時進行。如與復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藥效更高、更快,治蟲補肥一舉兩得。
1.3樹干注藥法
注藥法是在干周圍鉆孔注藥,使全樹體都具有農藥的有效成分,不論害蟲在什么部位取進食,都會中毒死亡。此法操作簡便,省工、省藥、不污染空氣,不傷害天敵,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難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蟲等蛀干害蟲和蚜蟲、介殼蟲、螨類等刺吸式口器害蟲、各種食葉害蟲及樹毛氈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藥的時期在樹木萌芽至落葉前的生長期內都可以進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藥的效果最好。樹木落葉至萌動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藥。農藥應選用內吸性較強且對樹木生長無影響的藥劑。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75%可濕性呋喃丹粉劑、50%久效磷乳油等。具體選擇適宜的農藥因不同害蟲、樹種而異。 注藥方法:采取先鉆孑L后注藥的方式,用直徑0.8厘米―1厘米木工鉆或充電電鉆,在距地面15厘米―50厘米的樹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鉆8厘米―10厘米深的注藥孔,深度以達髓心為度。在樹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鉆孔,大樹可鉆3―5個孔,中樹可鉆2―3個孔,小樹可鉆1個孔,將孔中的鋸末掏凈注入藥液。注藥完畢后,孔口要用蠟、泥巴或膠布封閉,注藥孔兩個月左右即可愈合。注藥量:應根據樹木大小確定。按原液計算,一般胸徑在15厘米以上的大樹。每株注藥6毫升―10毫升:胸徑在10厘米―14厘米的中等樹,每株注藥4毫升―6毫升:胸徑在10厘米以下的小樹,每株注藥2毫升―4毫升。根據氣溫的變化確定注藥的稀釋濃度。氣溫不高時,可注射稀釋1倍―2倍的藥液,高溫時要將原藥液稀釋3倍―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溫下藥液濃度過高而產生藥害。
1.4樹干涂膠法
對于一些具有上、下樹遷移習性的害蟲,如為害楊、柳、榆、槐、樺、槭等樹木的春尺蠖、楊毒蛾,為害松樹的松毛蟲,為害槐樹、構樹、棗樹等樹的朱砂葉螨等害蟲。使用粘蟲膠將其粘住致死。該產品粘著力強、藥效長、無毒、無污染、成本低。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使用方法:一是可直接將粘蟲膠涂在樹干上:二是先用1.5厘米―2厘米寬的膠帶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纏繞一圈。然后將粘蟲膠均勻的涂在上面。涂抹時不要粘著雜草,以防雜草搭橋,產生離體,使害蟲擺脫粘膠逃離。
1.5樹干療傷法
因樹木病、蟲、凍、日灼、修剪、風雹災害等原因造成的園林樹木干枝及苗木傷口,往往是病蟲的侵入口。對傷口及時治療,促進傷口愈合,盡快地恢復樹勢,是防止病蟲侵入的有效方法。去除枯死干枝。對已經枯死的苗干及樹枝。要從傷折處附近鋸平或剪除。對于輕傷枝、發生抽條的枝干,在死活界限分明處切除,切口要光滑并涂保護劑或涂蠟,以利傷口愈合。刮除腐爛樹皮。用快刀及時刮凈病部樹皮,涂刷75%的酒精或1%一3%的高錳酸鉀液消毒,然后涂蠟或保護劑,促進傷口愈合。對于被大風吹裂或折傷的枝干,可把裂傷較輕的半劈裂枝干傷口消毒處理后吊起或支起。用繩或鐵絲捆緊,使傷口密合無縫,半年愈合復原后便可解綁。
2.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有效途徑
2.1推廣應用先進防治技術
林業主管部門對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要加強科學管理,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檢疫技術,營造有利于林木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森林生態環境,從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對已發生病蟲害的森林要從改善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入手,協調運用生物農藥、仿生農藥、營林措施和局部使用化學農藥等各種先進的防治措施,進行綜合治理,控制病蟲害大面積發生。要積極推進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加強森林病蟲害發生趨勢的預測預報工作,提高測報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為防治森林病蟲害提供科學依據。
2.2依法防治森林病蟲害
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蟲害限期除治制度,對造成森林病蟲害蔓延成災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責令其限期除治。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機構要嚴格履行檢疫執法職能,搞好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要定期開展檢疫對象普查,及時檢疫對象名單,劃定疫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3確保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資金投入
政府要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基礎建設,對長期沒有經濟收入的防護林、水源涵養林、特種用途林等公益林,以及發生大面積爆發性或危險性病蟲害的森林,所需防治病蟲害資金政府要予以適當扶持。政府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測報、檢疫對象普查等財政專項投入,應隨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增加。林業主管部門應將育林基金按不低于當年實際支出3%的比例,安排用于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事業。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鞏固造林綠化成果,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林業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篇9
一、樹木感染病蟲害的原因
導致樹木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林木結構分布十分不合理。樹種單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導致病蟲害盛行。經濟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導致新型病蟲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農對病蟲知識知之甚少,不能及時對林木進行檢疫,也是病蟲害發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變暖,氣候異常,使病蟲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嚴重制約著林業的發展。
二、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及防治
病蟲害的種類多種多樣,對樹木造成的傷害也不見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見樹種的易發生的病蟲害及其表現癥狀。
1.根腐病
根腐病多從植物根尖或者傷口處被感染。積水過多,生長地過于潮濕、貧瘠,或移栽時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導致樹木易發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發生在樹木的新生根部。發病初期會出現淺褐色,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顏色會逐漸加深。樹木的皮層組織也會逐漸出現壞死的癥狀。對于根腐病的預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術水平的方法。發病后也及時對植物根部澆灌瑞毒霉之類的治病藥物。
2.蚜蟲
蚜蟲病一般多發生春季,最初的發生期在三月中旬,最嚴重的時期是四、五月份。蚜蟲多發生二十代左右,蚜蟲多把卵留在樹木的稍部、新芽處,發生后會導致樹木枯黃,雖然不會危及樹木的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命。蚜蟲的預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帶卵的紙條剪掉的方法,還可以適量噴施一定量的吡蟲啉類的藥劑,盡量在產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進行防治。
3.葉斑病
葉斑病,顧名思義,可知其經常發生在樹木的葉片部位。葉斑病的病菌一般會在寄主身上過東,易在氣溫較高的環境下發病,在多雨的季節病情則會加重。對于葉斑病的防治,應當采取積極去除帶病的植株或紙條的方式,并要定期噴灑防治此類病害的殺菌劑。
4.介殼蟲
介殼蟲每年大概發生兩三代左右,最常發生在通風和透光度都比較差的條件下。此類病害一般發生在樹木的枝葉上,發生后會導致樹木生長狀態嚴重不良,長勢逐漸減弱,嚴重后,樹木可能會發生死亡。對于介殼蟲的防治,平時應當主意對樹木進行修剪,提高通風狀況,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來進行預防。
5.葉枯病
葉枯病也是一類已發生在樹木葉片的病害,此類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過冬,通過風或者雨來傳播給樹木的蒼老的葉子或者頹弱的樹枝。對葉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從樹種的選擇開始,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科學栽培,在發病前噴施殺菌藥劑來進行一系列預防,剛剛發病后要及時噴藥防治葉枯病的進一步的發展,嚴重后要盡早剪掉帶病葉片。
三、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多種多樣,涉及樹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1.預先調查
對于樹木常見的病蟲害防治要盡量采取預防為主,及時防治的原則。在樹木種植之前應當首先對種植地區的環境進行一番調查,看看種植地區周圍是否存在此類病蟲害,病蟲害程度嚴重情況及發生頻率。調查結果出來后,要及時根據客觀狀況作出決定。
2.樹苗選擇
為保證樹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樹木的成活率。在樹木的在之前應當對樹苗進行嚴格的檢測,去除帶病、抗病能力差的樹苗。選取健康、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植株,加強對樹種、樹苗的保存和運輸,避免植株在種植前被感染。樹木栽植后,要提前噴灑一定的藥劑進行預防。
3.嚴格監測
加強對樹木的病蟲害的監測。定期、隨機的對樹木進行病害監測,密切關注樹木生長地區的環境氣候變化情況,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感染病蟲害的植株要及時進行防治,必要要及時進行隔離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及時跟蹤樹木患病情況,及時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積極進行防治,控制病蟲害的進一步擴展。
4.建立檔案
建立病蟲害檔案有利于掌握樹木生長地區的病蟲害狀況。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把這些檔案作為經驗和參考資料,便于調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病蟲的進化和繁殖狀況,和制定相關病蟲害防治計劃和改善對樹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對第二年的病蟲害狀況進行預測,積極引入病蟲天敵,研發新型藥物,使病蟲害及時控制。
5.改善管理技術
由于單一樹種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豐富種植地區樹木的種類,來提高樹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注意栽植間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帶來的影響,在保證樹木正常成長的條件下,多種樹木種植互相組合,同時互相抵抗病蟲害。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盡早防治,改善樹木的生長狀況。
四、結束語
樹木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并且涉及樹木生命周期中種植、生長、開花、結果的各個時期。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樹木的生長狀況,還是響應科學發展的重要一步。我們應當把樹種的病蟲害防治列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來對待。采取積極的防護措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羅亮宏,羅雙輝,廖慶華.淺談油茶在梅州的發展及其栽培管理技術[J].廣東農業大學學報.2010
[2] 吳小偉,周宏平等.無人機噴灑技術的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0
篇10
林業病蟲害對于林業的建設危害十分嚴重,當前為了更好地保障林業建設的進行,發揮林業建設的生態環境效應和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一些病蟲害在當前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防治技術。林業建設的管理者應該借鑒相關的經驗技術,積極治理林業病蟲害,更好地發揮林業建設的作用。
1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逐漸嚴重,對于我國的林業建設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林業建設的發展不僅僅可以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同時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當前由于我國的林業建設剛剛起步,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缺少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導致我國的林業建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當前林業建設中需要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業建設的水平。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工作重視不足
當前林業病蟲害對于林業的發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影響逐漸增加,導致很多樹木因為防治工作不到位導致一些經濟損失。林業建設在我國的發展比較緩慢,當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我國一些地區的樹木受到病蟲害的威脅,甚至導致樹木的死亡,影響了正常的林業生產和建設。另外由于工作人員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視不足,導致林業生產中缺少正常的預防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影響林業建設的正常進行。
1.2 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于管理人員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管理人員不僅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同時還需要有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林業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當前從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掌握還不夠熟練,導致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很多病蟲害疾病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才能辨別,因此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水平。但是由于相關的工作人員缺少工作經驗影響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的現象經常出現。
1.3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我國的林業建設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同時我國的林業建設走向正規化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對于林業建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技術落后有可能導致大范圍樹木的破壞,這對于當前林業建設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一些病蟲害對于防治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高將會導致整個病蟲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影響樹木的生長。
2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
林業生產在我國的生態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由于林業病蟲害的影響導致林業生產的質量受到一定的損失,甚至會影響整個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由于技術落后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的林業病蟲害損失嚴重影響了林業生產和林業建設。當前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保障林業的生產建設。
2.1 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當前的林業生產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益有著關鍵的作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林業生產的管理者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隨著林業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量也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更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時還需要加強預防工作,盡量在病蟲害未能對林業生產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消除林業病蟲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提高樹木的質量和經濟效益。
2.2 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無公害技術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同時對于林業生產的破壞也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春尺蛾,榆毒蛾,美國白蛾,泡桐叢枝病和楊樹腐爛病等等。林業病蟲害對于樹木的生長威脅逐漸增加,對于林業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導致林業生產的經濟損失逐漸增加,因此需要重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的水平,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種類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技術。當前所采用的主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病率,促進林業生產。很多病蟲害之所以對林業生產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與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不到位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林業生產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做好育苗,造林,撫育管理,封山育林等等工作,更好地確保林業生產正常進行。在育苗的過程中要適當的選擇比較合適的苗圃,避免一些比較低濕的地方,減少苗枯病的產生。同時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對苗圃進行輪流作業,避免一些蟲害的產生,及時對苗圃進行翻土施肥等工作,確保育苗順利進行,盡量減少蟲害產生的可能性,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在撫育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同時還需要及時修剪枝葉,及時修剪一些患病的枝葉,防治蟲害的蔓延,保障撫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封山育林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保障植被的恢復,保障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
其次,利用生物防治林業病蟲害。
生物防治病蟲害主要是利用生物來消滅病蟲害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作用十分顯著,不僅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同時還可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可以在森林中引進一些天敵昆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不僅僅可以減少林業病蟲害同時還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生產正常進行。二是利用一些益鳥防治。森林中的一些鳥類以害蟲為主食,因此可以借助鳥類防治病蟲害,啄木鳥是比較常見的防治病蟲害的益鳥,除此之外還有灰喜鵲,山雀等,可以通過建立鳥巢等方式引進益鳥幫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也可以用來防治病蟲害,比如細菌,病毒等,白僵菌可以防治馬尾松毛蟲等等,利用微生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林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再次,利用化學藥物防治林業病蟲害。
化學藥物防治林業病蟲害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一半以上的林業病蟲害都需要用化學方法防治,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病蟲害化學防治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化學防治病蟲害需要的資金比生物防治要多,同時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農藥防治不僅會殺死病蟲害同時也對一些有益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果利用不當將會影響生態平衡,引發更嚴重的病蟲害。
2.3 增加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人員需要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經驗,這樣不僅僅可以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種類,可以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同時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病范圍。但是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的工作經驗相對缺乏,這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不利。應該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加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知識,更好地保障林業病蟲害工作的正常進行,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3 結語
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當前林業病蟲害的出現對林業生產造成了比較大的危害,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由于我國的林業病蟲害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一些病蟲害未得到及時地控制。在今后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 劉寶華.淺談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民營科技,2009(06).
篇11
1引言
林業作為整個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部分,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改善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林業的發展也能夠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目前重要的自然資源,林業的發展能夠產生更多的社會效益。完善的林業栽培技術能夠保證林木的培育質量,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互平衡。病蟲害作為林業發展的重大威脅,防治管理至關重要。貴州貴池市2012年10月對梅街鎮松林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一共調查了71940萬畝的松林,主要包括了馬尾松林和國外松木,調查結果顯示枯死的松樹一共有825株,而松樹枯死的根源主要是馬尾松毛蟲。這個數據也給當地林業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敲響了警鐘。
2我國林業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管理現狀
我國目前的林木大多數是統一進行大批量的栽培,整體面積非常廣。圖1顯示的是我國目前林業的主要工程。
因為林業的面積相對較大所以大多數是進行機械化的栽培方式。機械化栽培盡管效率高,但是方式過于簡單,所以整體的成活率相對較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內現在的栽培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地方都開始積極的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林業發展有了社會基礎。同時林業栽培方面的專家也越來越多,林業技術的發展有效地提高了林木栽培的成活率。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管理方面,國內目前林業病蟲害發病的比例相對較高,林業受災面積總體來說比較大,因為人力物力財力的各方面限制,病蟲害防治工作目前來說還是相對較難的。近些年來,林業病蟲害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加,病蟲種類和數量呈上升的趨勢,這種趨勢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本土病蟲增多,再加上外來病蟲的增加以及和本土病蟲的繁殖,加重了病蟲的種類數量,我國目前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工作機制還有待健全,所以如果發生大面積的林業病蟲害,局面會很難控制,林業資源也會白白浪費。
3林業栽培技術的要求
3.1合理利用地理環境
林業的栽培對于地理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不同的植物對于不同地理環境的適應有所不同,所以在林木栽培之前,要對當地的地形地勢、土壤環境以及水源狀況等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這些因素的收集分析,合理地規劃林木的種植。林木的生長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對于陽光、土壤以及水源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林木的栽培位置一定要按照林木的習性來統籌規劃林木栽培和生長環境。
3.2科學合理利用土質
林木的成活率除了和地理位置有重要聯系以外,和種植技術也有很大的關系。例如園林植物的種植對于土層厚度的要求就很高,表1顯示的是園林植物對于土層厚度的要求。
土壤對于樹木的成活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土壤的酸堿度、土壤中所含的元素成分等都有可能成為成活率的影響因素。只有合適的土壤才有利于樹木的成活和生長。同時樹苗栽種環節中樹穴的挖掘至關重要,樹苗根部大小不同,對于樹穴大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根據樹根的大小來確定樹穴預留空間的大小,當然還需要注意土壤的松弛度和水分分配。
3.3澆水量和掩埋控制
一般情況下,樹木的栽種都是在春季,這個季節適合樹木的種植,能夠有效提高成活率。春季的土壤大多數比較干燥,樹根需要的成長水分相對不足,放置的過程中不會輕易地腐爛,這個時候進行移植能更好地和周圍的土壤契合,通過澆灌滿足根部對水分的需求。澆水的過程要特別注意,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如果水分太多很有可能導致樹苗根部爛掉,不易存活,掩蓋好土壤之后還需要澆水,這樣能夠保證樹苗根部和土壤得到更好地結合,更容易吸收土壤的養分,利于樹苗存活。
3.4定期施肥
樹木生長狀況的好壞和所在地區的土壤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土壤中適合樹木生長的營養元素越多越利于樹木存活,肥沃的土壤才能夠保證樹木更好地生長、抵御病蟲害的威脅,提高樹木的抵抗力。通過對樹木生長土壤的分析,了解土壤中所缺少的樹木所需的成長元素,合理的配置肥料定期的給樹木進行施肥。
2016年7月綠色科技第13期
董吉庭: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探析資源與產業
4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分析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表2所示是目前主要的森林害蟲的種類。
從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森林林木的病蟲害種類非常多,表2只是簡單的列出了這些蟲害的分類,每一種分類下面還有很多不用的分組,如此多的病蟲害勢必會影響到林木的存活和生長,所以對于林木病蟲害的防治刻不容緩。
4.1病蟲害防治技術管理措施
首先要注重培育管理技術的運用。一般情況下出現的大面積的林業病蟲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培育管理工作的缺失,所以要強化林業管理工作,做好林業病蟲害預警,要能及時的發現病蟲害威脅,及時地開展早期蟲害治理工作,將病蟲害威脅扼殺在萌芽狀態。
其次要善于使用物理機械法進行病蟲害防治。物理治理病蟲害的方法主要依靠的是空氣溫度、放射能、激光、紅外線等因素,通過物理原理讓這些因素滿足病蟲害防治的條件。林業病蟲害防治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這些因素在達到一定的條件時,會對特定的病蟲害起到有效的防治,這種技術在病蟲害出現的開始階段最為有效,所以要配合病蟲害預警機制,盡早開展物理防治。
再者,要結合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最主要的是通過病蟲害天敵來實現的,也就是合理的利用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來調節林業病蟲的組成結構,不同的病蟲都有各自的天敵,所以要合理的利用這種關系,把握好病蟲害食物鏈的基本規則,表3給出的是一些常見的林業害蟲天敵。
表3只是給出了一些常見的病蟲害的天敵,所以生物防治可以合理利用食物鏈的關系,來調節和改善林業病蟲的種類,讓食物鏈的循環更加明顯,以此來調節病蟲結構,達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同樣還可以使用微生物防治的辦法,合理的利用真菌、細菌、原生動物等來防治病蟲害。
4.2做好林業植被檢疫和監測預報工作
首先對于出現植物檢疫對象的地區,要進行封鎖,種子以及苗木的繁殖材料都需要加強調運方面的管理,其次必須將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對于護林工作人員,要加強林業資源的病蟲害調查監測,定期的進行林木病蟲害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反映,同時工作人員也要進行業務培訓,了解林業病蟲害的相關知識,能夠更好地把握病蟲害的主要規律和特征,更好地服務于監測預報工作。
4.3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科學水平
應做到兩個方面:首先,加強對病蟲害的全面監察預測,實行定時監測、動態監測和區域監測;其次,加大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力度,提升防治工作的科技力度,結合現代森林防護治理技術,加強早期預防,盡可能地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在防治的過程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5結語
林業資源的保護關系到整個自然環境,病蟲害的防治關系到林業資源發展,對于不同而地區林業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都會有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同時注重新的科學技術的運用。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只有真正的處理好林業栽培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證我國林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利娜,惠會峰.林業的培育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
[2]余昔濤.林業的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3.
[3]李海英.當前我國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與解決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4.
篇12
1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逐漸嚴重,對于我國的林業建設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林業建設的發展不僅僅可以提高林業的生態效益,同時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當前由于我國的林業建設剛剛起步,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缺少相關的技術和經驗,導致我國的林業建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當前林業建設中需要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高林業建設的水平。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1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工作重視不足
當前林業病蟲害對于林業的發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近年來影響逐漸增加,導致很多樹木因為防治工作不到位導致一些經濟損失。林業建設在我國的發展比較緩慢,當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我國一些地區的樹木受到病蟲害的威脅,甚至導致樹木的死亡,影響了正常的林業生產和建設。另外由于工作人員對于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重視不足,導致林業生產中缺少正常的預防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影響林業建設的正常進行。
1.2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對于管理人員有著比較高的要求,管理人員不僅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同時還需要有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林業建設的順利進行。但是當前從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工作人員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掌握還不夠熟練,導致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缺少相關的工作經驗。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很多病蟲害疾病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才能辨別,因此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水平。但是由于相關的工作人員缺少工作經驗影響了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的現象經常出現。
1.3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我國的林業建設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同時我國的林業建設走向正規化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對于林業建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技術落后有可能導致大范圍樹木的破壞,這對于當前林業建設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一些病蟲害對于防治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如果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高將會導致整個病蟲害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影響樹木的生長。
2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
林業生產在我國的生態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由于林業病蟲害的影響導致林業生產的質量受到一定的損失,甚至會影響整個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還有待于提高,由于技術落后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的林業病蟲害損失嚴重影響了林業生產和林業建設。當前林業生產的管理者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保障林業的生產建設。
2.1重視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對于當前的林業生產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做好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對于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益有著關鍵的作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林業生產的管理者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隨著林業種植面積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量也有所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更需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時還需要加強預防工作,盡量在病蟲害未能對林業生產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消除林業病蟲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提高樹木的質量和經濟效益。
2.2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無公害技術
林業病蟲害近年來種類和數量逐漸增加,同時對于林業生產的破壞也逐漸增加。林業病蟲害的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春尺蛾,榆毒蛾,美國白蛾,泡桐叢枝病和楊樹腐爛病等等。林業病蟲害對于樹木的生長威脅逐漸增加,對于林業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導致林業生產的經濟損失逐漸增加,因此需要重視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的水平,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種類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技術。當前所采用的主要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病率,促進林業生產。很多病蟲害之所以對林業生產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與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不到位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林業生產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做好育苗,造林,撫育管理,封山育林等等工作,更好地確保林業生產正常進行。在育苗的過程中要適當的選擇比較合適的苗圃,避免一些比較低濕的地方,減少苗枯病的產生。同時在進行育苗的過程中需要對苗圃進行輪流作業,避免一些蟲害的產生,及時對苗圃進行翻土施肥等工作,確保育苗順利進行,盡量減少蟲害產生的可能性,更好地保障林業生產。在撫育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好施肥和除草工作,同時還需要及時修剪枝葉,及時修剪一些患病的枝葉,防治蟲害的蔓延,保障撫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封山育林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保障植被的恢復,保障生物多樣性,提高森林的生態效益。
生物防治病蟲害主要是利用生物來消滅病蟲害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病蟲害對于林業生產的作用十分顯著,不僅僅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同時還可降低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利用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昆蟲天敵防治病蟲害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可以在森林中引進一些天敵昆蟲,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不僅僅可以減少林業病蟲害同時還可以維持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生產正常進行。二是利用一些益鳥防治。森林中的一些鳥類以害蟲為主食,因此可以借助鳥類防治病蟲害,啄木鳥是比較常見的防治病蟲害的益鳥,除此之外還有灰喜鵲,山雀等,可以通過建立鳥巢等方式引進益鳥幫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三是利用微生物防治。一些微生物也可以用來防治病蟲害,比如細菌,病毒等,白僵菌可以防治馬尾松毛蟲等等,利用微生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林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2.3增加林業病蟲害管理人員的工作經驗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人員需要比較豐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經驗,這樣不僅僅可以及時發現病蟲害的種類,可以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同時還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病范圍。但是當前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人員的工作經驗相對缺乏,這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不利。應該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加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知識,更好地保障林業病蟲害工作的正常進行,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結語 :
林業生產不僅僅有著比較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當前林業病蟲害的出現對林業生產造成了比較大的危害,影響了林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由于我國的林業病蟲害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一些病蟲害未得到及時地控制。在今后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強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盡量減少病蟲害的危害,保障林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篇13
病蟲害防治始終貫穿于整個園林工程,在最初的植物規劃時就需要統籌全局,以科學合理的方式組合植物,以確保植物最終呈現的視覺審美效果與植物健康發展相協調。首先,在樹種的選擇上,園林工作者要認真分析植物的生長特性和具體種植地的綜合條件,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遵從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通常情況下,當地的傳統樹種具有更多的優勢,其適應性強,運輸方便,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能夠充分發揮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滿足園林需求。其次,園林植物設計時要考慮植物與植物之間的聯系,避免某些植物發生沖突,從而誘發病蟲害的發生。植物的品種、大小、高低構成了風格各異的景觀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決不能為了達到某種景觀效果而強行違背植物間的關系,只有科學合理規劃植物,園林植物群落才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園林工作者要有意識地將互相促進的植物組合在一起,將相互壓制的植物分開配置。生態學規律是指導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建立在規律上的園林生態系統往往對自然界的天敵具有更強的抵抗能力,能夠大大降低病蟲害的威脅。
2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
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病蟲害防治意識淡薄。大部分園林綠化單位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認識不到病蟲害防治在園林綠化中的地位作用。第二,病蟲害防治手段單一。病蟲害防治上主要沿襲傳統的化學農藥治理防治方式,缺乏綜合預防理念,導致了病蟲害防治成水平停滯不前。第三,園林綠化管理隊伍素質不高。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園林綠化起步較晚,各高等院校所開設的園林綠化相關專業較少,造成了我國園林綠化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病蟲害防治力量薄弱現狀。第四,檢疫存在漏洞。隨著規模大小不一的各園林綠化公司涌現,對苗木檢疫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但受檢疫人員不足,檢疫設備不齊等限制,很難將檢疫工作落實到全面,檢疫存在漏洞,危險病蟲害傳播、流動時有發生,為病蟲害發生埋下了隱患。
3加強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3.1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
職能部門要組織開展病蟲害的普查工作,根據城市園林植物的具體分布、物種的組成進行詳細的調查,尤其是針對檢疫性或者危害性大的病蟲害,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做好檔案,為后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病蟲害的生長規律,結合當地的氣候變化,對主要的病蟲害做出準確的預報,及時利用媒體信息向相關單位以及社會公眾信息,為病蟲害的防治做好前期準備。比如春夏季是病蟲害的高發期,秋季能稍微好點,冬季要做好清園工作減少第二年病蟲害的發生。構建具體的測報體系,有許多省份病蟲害現象嚴重,但是相鄰的省份并沒有接到預報,沒有及時做出防治措施,最后導致也發生嚴重的災害情況。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實時共享,在全國范圍建立起聯網聯防機制,提高防治效率。
3.2治理手段多樣化
為了更好地保護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程成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帶來的損失,維護好生態環境平衡,應采取多種防治手段,實施綜合防治策略。如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昆蟲自然特性,如趨光性、趨色性,使用人工捕、誘殺、隔離、高溫處理等手段消滅病蟲害的一種方法。白粉虱,對黃色光尤為敏感,可以根據這一物理特性,借助于黃色捕蟲板將其捕殺。而某些幼蟲具有樹下化蛹的特性,就應當在其化蛹期間,組織工作人員將其幼蛹消滅掉。又如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食物鏈體制,根據物種間生存斗爭關系,引入有益生物消滅病蟲害的一種防治方法。比如,使用大斑啄木鳥消滅天牛,七星瓢蟲防治蚜蟲等。生物防治法是一種較為生態、環保的方法,在病蟲害防治上應大力提倡使用,積極為病蟲害天敵創建適宜生存的環境,建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
3.3人工防治方法
環衛人員可適當的采用物理方法對植物進行保護,比如將樹木涂上白漆,有效殺死樹皮中的螨蟲和蚜蟲;冬季使用稻草保護樹干提高樹木的抗病能力,防止樹木出現凍傷。減少人類對城市環境的破壞,合理治理溫室效應,減少城市車輛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害蟲的繁殖能力。利用病蟲害與天敵的物種斗爭,適當引進鳥類、蜻蜓、菌類等害蟲的天敵,降低化學農藥對樹木的破壞。
3.4化學農藥防治方法
當大面積發生病蟲害影響人類生活時,就要通過直接有效的方法―化學農藥法進行病蟲害的治理。該方法的優點在于簡單有效,能夠在短時間快速殺死大量害蟲。在殺死害蟲的同時對于植物和鳥類等動物造成了二次傷害,甚至會污染城市環境,農藥的刺鼻味道傷害居民的呼吸道。所以在選擇農藥時要做到適量原則,切實有效的治理害蟲。
3.5加強病蟲害檢疫工作,阻斷其傳播途徑
按照國家相關檢疫條例、標準,規范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檢疫工作,查清楚本地苗源,對于本地苗木生產企業、單位、個人進行調查登記,了解其主要經營項目,檢查是否有發生大規模病蟲害的可能。在苗木的調運過程中,做好苗木運輸檢疫工作,對即將運送的苗木逐批次檢疫,不能現場確認的也要帶回實驗室進行詳細的檢驗,真正確保無病蟲害再頒發檢疫證書。對檢疫發現的病蟲害攜帶材料,一律進行就地火燒銷毀,非檢疫性病蟲害的攜帶材料也要經過消毒處理才可以使用,加強跟蹤監管力度。
結語
城市園林建設的發展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不平衡,導致園林植物的蟲害防治難度增加。分析造成園林植物蟲害的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本文提出的主要解決辦法是改善城市園林的生態環境,增加病蟲害專業知識和人工防護措施,以此提高城市園林植物防病蟲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