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綠化技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綠化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綠化技術論文

篇1

1形態特征

小冠花(CornillaVariaL.)別名多變小冠花,屬豆科小冠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壯,側根發達,呈放射狀,橫向走串,在地表下10cm處縱橫交錯分布,并生長出許多根糵芽,由此可形成新株,故可以用根進行無性繁殖。其主根和側根上部長有形狀不規則的根瘤;莖匍匐生長而枝端斜向上,有棱中空,質軟而柔嫩,長90~150cm,草叢高度僅60~70cm;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9~25枚,全緣,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傘形花序,腋生,每花序由8~22朵小花呈環狀緊密排列于花梗頂端,花冠蝶形,花初開時粉紅色,以后漸變紫紅色,開花期長;莢果細棒狀,長2~4cm,每莢有3~12節,每節有種子1粒;種子細長,呈紅褐色,種皮堅硬,臘質層厚,硬實率高,千粒重4.1kg。

2生物學特性

小冠花抗逆性強,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但不耐濕。該種根系發達,有很強的再生力和生活力,抗旱性強,在沒有灌溉的條件下也能生長;但生長較慢。一旦雨季來臨水分充足,生長立即加快,在適當灌溉條件下,生長繁茂。小冠花不耐濕,如受水淹,根部易腐爛死亡。小冠花萌發早,抗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或微堿性土壤上生長發育較好,在瘠薄土壤也能生長。其1年有2次明顯的營養生長現象,第1次生長為頭年潛伏在地下的越冬芽在早春萌發出土;第2次生長為第1次生長苗進入盛花期后,側根上的不定芽再次萌發出土。多變小冠花發枝力很強,地上枝葉繁茂,單株覆蓋度達4~6m2。

3護坡特點

公路邊坡植被的主要目的是固土護坡,防止公路邊坡被水沖毀,穩定公路路基,附帶美化公路沿線景觀環境。小冠花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根莖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干旱、貧瘠能力尤其顯著,是坡地防護、綠化美化難得的優良品種。種植當年,地上部分即可形成致密的草層植被,當年實生苗單株草叢覆蓋面積可達0.8~1.7m2,叢與叢之間莖蔓交織,枝葉繁茂,使整個地面全部覆蓋,能阻止暴雨直接沖擊地面,延續雨水滲透時間,阻滯地表徑流形成,防止土壤結構遭到破壞,使地表層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的、牢固的穩定層,從而有效穩定土層,固定溝坡,阻擋沖刷和塌陷,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小冠花根系發達,串根性極強,在地下易形成龐大的根群網絡,有利于固結土壤,提高土壤抗沖防蝕性能,從而有效保護路肩、邊坡。特別是在陡坡和高填方路段栽植,對減少水土流失有明顯的效果。

4其他用途

小冠花除了能進行公路護坡綠化外,還有很多用途。小冠花根系有很多根瘤,固氮能力很強,同時枝葉含氮3.1%、磷0.2%、鉀3%,是很好的綠肥作物;種植小冠花后的土壤有機質和含氮量都顯著增加,土壤理化形狀也得到改善,能抑制雜草生長,也是果園、林地、沙荒等地的良好覆蓋綠肥;小冠花莖葉柔嫩,營養豐富,是牲畜的優良飼草;另外,小冠花花期長,是一種良好的蜜源植物。

5繁殖技術

5.1種子直播法

5.1.1場地整理。由于小冠花種子細小,苗期生長較慢,因此應精心整地,去除樹根、草根、石塊等雜物;然后施入有機肥進行耕翻、細耙、整平。耕層深以25~30cm為宜,經整理后的地塊應達到細致平坦、上松下實。

5.1.2種子處理。春夏秋均可播種。由于小冠花種子硬實率高達70%~80%,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可擦破種皮,也可用15%的硫酸浸種20~30min,然后用清水洗凈再進行播種。

5.1.3播種方法。多采用撒播和條播法。將種子混入一定比例的細沙土進行播種,通常撒播用種量為22.5~30.0kg/hm2;條播行距30cm,用種量為15kg/hm2,覆土厚度皆為1~2cm,播后適當鎮壓。為保持床面濕潤,利于出苗,可在床面上覆蓋草簾,待出苗后陸續撤除。

5.2育苗移栽法

春天建好苗床澆足水,事先也要進行上述的種子處理,

然后播于苗床覆以粗砂或肥土,用塑料薄膜蓋床保溫保濕,待苗高15cm時移栽大地。陰雨天進行移栽緩苗效果好。

5.3分株繁殖

將生長多年的過密母株挖出,分成單株移栽,栽后壓實土壤澆足水,成活率達90%以上。

5.4截根繁殖

4~5月或雨季把粗壯的根系挖出,截成15~20cm長的小段,每段帶3~5芽埋入土中,覆土4~6cm,保持土壤一定濕度,15d左右即可發芽。

5.5枝條扦插

生長季節截取枝條中部20cm左右長的枝條,斜插于土中,澆透水,注意不能太濕,約20d生根發芽。

篇2

1移植前的準備

1.1制定移植方案

目前大樹移植已成為城鎮園林綠化施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移植成活狀況直接影響到綠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移植前必須精心策劃制定出周密的移植方案。

1.2樹種及規格選擇

根據園林綠化施工的要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確定好樹種、品種規格。規格包括胸徑、樹高、冠幅、樹形、花色、樹勢等。樹種不同移植難易程度不同,一般鄉土樹種、經過移植和人工培育比異地樹種、野生樹種容易成活,樹齡越大成活越難,選擇時不要盲目求新求大。根據確定好的樹種、品種和規格,通過多渠道聯系和實地考察及成本分析確定好樹種的來源,并落實到具體樹木。

1.3對確定移植的樹木進行“回根處理”

樹木回根屬于大樹預掘工序,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樹木回根是提高樹木移植成活率的主要途徑之一。一般是在移植前1~2年的春季或秋季,以樹干為中心,以2.50~3倍胸徑為半徑劃一個圓或方形,在其外測挖30~40cm寬的溝(其深度則視根系分布而定,一般為50~80cm),較粗的根采用鋒利的鋸或剪切斷,然后回填表土,分層踩實,澆水,經過1~2個月便會在溝內長出許多須根。回根一般應分兩次進行,以免一次斷根使樹木生命受影響或出現死亡現象,通常在第1年春季選擇樹木的東、西兩方位挖掘斷根,秋季再以同樣的方法挖掘另外的兩面,或保留大根但環剝根皮的方法,到第2年時,在四周溝中均長滿了須根,這時便可移走。

1.4多次移栽

對較為名貴和較難移植的樹木,或距離較遠的地方,還可采用5~8年的時間就近多次移植的方法(稱為熟貨),或逐步向移植地過渡移植的辦法,以進一步促進須根發展和適應定植地環境,確保成活后,再行定植。

1.5按移植規劃挖好定植穴

根據綠化工程要求做出詳細的種樹規劃圖,確定好定植點,并根據移植大樹的規格挖好定植穴。定植穴規格應大于土球的規格,一般坑徑大于土球直徑40cm,坑深大于土球高度20cm。遇土質不好時,應加大樹坑規格并進行換土。

1.6其它準備工作

勘測運輸線路、準備好運輸設備(如:汽車、吊車)、工具及材料。

2大樹移植過程

2.1確定大樹栽植季節和移植的時期

大樹栽植應選在最適合栽植的季節進行。一般常綠樹應在4月中旬前栽植,落葉樹在3月下旬完成栽植,針葉樹則可在秋季進行。同時還應注意選擇最適天氣,即陰而無雨,晴而無風的天氣進行。大樹宜選擇在傍晚或夜晚移植,因為在白天移植時,加速根生長的根際微生物易受陽光輻射的傷害,甚至死亡。例如松樹在暗光下移植成活率明顯提高。

春季以后尤其是盛夏季節,由于樹木蒸騰量大,移植大樹不易成活,如果移植必須加大土球,加強修剪、遮蔭、保濕也可成活,但費用加大。雨季可帶土移植一些針葉樹種,由于空氣濕度大也可成活。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的深秋,樹體地上部處于休眠狀態,也可進行大樹移植。

2.2大樹修剪及樹體處理

影響大樹栽植成活的關鍵是水分的供應和消耗是否平衡。為了減少水分蒸騰,移植前需對大樹進行樹冠修剪。一般以疏枝為主,短截為輔。修剪強度應根據樹木種類、移植時間、萌芽能力而定。一般常綠樹可輕剪,落葉喬木樹宜重剪,一般剪掉全部枝葉的1/3~1/2;多數針葉樹應輕剪;再生能力強的、生長速度快的樹種、反季節栽植的可適當重剪;反之可小些。對某些特定的樹種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剪,如紅楓、白玉蘭等,只要剪除枯枝、病蟲枝、擾亂樹形的枝條。這樣,既不改變原有的樹形,又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若帶土球移植的不用進行根部修剪;裸根移植的應盡量多保留根系,并對根系進行整理,剪掉斷根、枯根、爛根,短截無細根的主根,并加大樹冠的修剪量。

移植大樹的樹體處理:起樹前還應清潔樹干周圍2~3m,對大樹要用三根支柱進行支撐以防倒伏引起工傷事故及損壞樹木。成批移植大樹時,還要對樹木進行編號和定向,在樹干上標定南北方向,使其移植后仍能保持原方位,以滿足對避蔭及陽光的需求。

2.3大樹挖掘和包裝

國內目前普遍是人工挖掘,采用“軟材包裝移植法”,它適用于樹木胸徑為10~15cm或稍大的常綠喬木,挖掘圓形土球,用蒲包、草片或塑編材料加草繩包裝。而對樹木的胸徑為15~25cm的常綠喬木可采用“木箱包裝移植法”,往往挖掘成方形土臺。落葉喬木一般采用休眠期樹冠重剪,盡量保留較大較多根系的裸根移植法。大樹移植時,必須盡量加大土球,一般按樹木胸徑的6~8倍挖掘土球或方形土臺進行包裝,以盡量多保留根系。

2.4大樹的吊運

一般采用起重機或滑車吊裝,汽車運輸的辦法完成。樹木裝進汽車時,要使樹冠向著汽車尾部,根部土塊靠近駕駛室。樹干包上柔軟材料放在木架上,用軟(草)繩扎緊,樹冠也要用軟繩適當纏攏,土塊下墊木板,然后用繩子將土塊縛緊在車廂兩側。無論是裝、運、卸時都要保證不損傷樹干和樹冠以及根部土塊。非適宜季節吊運時還應注意遮蔭、補水保濕,減少樹體水分蒸發。

2.5大樹定植

大樹運到后必須盡快定植。首先按照施工設計要求,將大樹輕輕斜吊于定植穴內,然后進行以下工作:

噴藥:對樹干、根部的大傷口(橫斷面切口))涂敷——愈傷涂膜劑,促進傷口快速愈合,防傷口腐爛;比如用ABT生根粉300~500mg/kg、根動力1號200倍、微生物肥料、殺菌劑1500倍的藥液噴施在樹穴、土球上,以增強根系活力、快速生根。

撒保水劑:干旱地區還可在樹穴內撒保水劑;在樹體上噴施防蒸騰劑。

扶正樹干:撤除纏扎樹冠的繩子,配合吊車,將樹冠立起扶正,移動和調整樹冠方位,要盡量符合原來的朝向。撤除土球外包扎的繩包或箱板(草片等易爛軟包裝可不撤除,以防土球散開)。

填土:要分層夯實,并保證定植深度適宜,干旱地區把土球全埋于地下、多雨地區使土球高出地而20cm左右。

澆水:做好攔水樹盤,澆足定根水。

3樹移植后的養護

3.1支撐樹干

大樹移植后必須進行樹體固定,一般采用三柱支架固定法,將樹體牢固支撐,以防止風把樹冠吹歪。同時,可確保根系穩固,利于根系生長。一般在1年之后大樹根系恢復好方可撤除。

3.2水肥管理

大樹移植后立即灌1次透水,保證樹根與土壤緊密結合,促進根系發育,然后連續灌3次水,灌水后及時用細土封樹盤或覆蓋地膜保墑和防止表土開裂透風,以后根據土壤墑情變化注意澆水。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在夏季還要多對地面和樹冠噴水,增加環境濕度,降低蒸騰。移植后第1年秋季,應追施1次速效肥,第2年早春和秋季也至少施2~3次,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促進樹體健壯。

3.3包裹樹干

為了保持樹干濕度,減少樹皮水分蒸發,可用浸濕的草繩從樹干基部密密纏繞至主干頂部,再將調制的粘土泥漿糊滿草繩,以后還可經常向樹干噴水保濕。北方冬季用草繩或塑料條纏繞樹干還可以防風防凍。

3.4根系保護

早春移植的樹木,移植后需要用地膜或樹葉、秸桿等對樹盤進行地面覆蓋,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

3.5吊針輸液

給樹體打吊針與人體輸液打吊針的原理相同,都是為了防病治病、補充營養和水分;具有見效快、效果好、利用率高,節水節工節藥肥等優點,據測定:能提高成活率達30%~40%。方法是:在樹干基部15~20cm處打孔,孔徑5mm、孔深3~6cm,孔個數由粗度增加而增多1~6個。用專用的輸液器將吊針注射液稀濕至800~1000倍吊注樹干。

3.6樹冠噴霧,補充葉面水分

篇3

1發生樹木低溫危害的部位和原理

1.1根系凍害

因根系無自然休眠,抗凍能力較差。靠近地表的根易遭凍害,尤其是在冬季少雪、干旱的沙土地,更易受凍。根系受凍,往往不易及時發現。如春天已見樹枝發芽,但過一段時間,出現突然死亡,大多是因根系受凍造成。因此,冬春季節要做好根系越冬保護工作。

1.2根頸凍害

由于根頸停止生長最晚而開始活動較早,抗寒力差。同時接近地表,溫度變化大,所以根頸易受低溫和較大變溫的傷害,使皮層受凍(一面呈環狀變褐而后干枯或腐爛)。一般可用培土的方式防寒。

1.3主干凍害

一是向陽面(尤其是西南面)的冬季日灼。因初冬和早春期間,晝夜溫差大,皮部組織隨日曬溫度增高而活動,夜間溫度驟降而受凍。二是凍裂(又稱縱裂、裂干)。由于初冬氣溫驟降,皮層組織迅速冷縮,木質部產生應力而將樹皮撐開;細胞間隙結冰,也可造成裂縫。

1.4枝杈凍害

主要發生在分杈處向內的一面。癥狀為皮層變色、壞死凹陷,或順主干垂直下裂。因分杈處年輪窄、導管不發達、供養不良、營養積存少、抗寒能力差等原因導致導管破裂,致使樹木來年春季發生流膠。同時,因分杈處易積雪,化雪后浸潤樹皮使組織柔軟,氣溫突降即會受害。可用主干包草、樹杈掛草等方法防寒。但在城市不宜使用。

2越冬防寒的主要技術措施

2.1加強肥水管理

加強肥水管理有助于樹體內營養物質的貯藏。春季加強肥水,還可促進新梢生長和葉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保證樹體健壯。秋季控制灌水,及時排澇,適量施用磷鉀肥,鋤草深耕,可促進枝條及早結束生長,有利于組織充實,延長營養物質的積累時間,從而更好地進行抗寒鍛煉。

2.2適時冬灌,保證植物安全越冬和來年萌芽

合理的冬灌既能保證植物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護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風的冬季,延長來年開花植物的花期。一般地溫高于5℃時,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低于5℃植物根系不能吸水。所以,要在地溫低于5℃前澆1次透水。地溫低于0℃,土壤會因含水而結冰,這時也要澆1次水以保持根系不被風抽干。當溫度更低時,根部凍水可放出潛熱,提高溫度。所以,冬灌應進行2次,時間為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對油松、樟子松、側柏等針葉樹幼苗可以采取冬灌防寒法。

2.3加強防凍保溫措施

2.3.1根頸培土

冬水灌完后結合封堰,在樹木根頸部培起直徑50~80cm、高30~50cm的土堆,可防止低溫凍傷根頸和樹根,同時也能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

2.3.2覆土

早春土壤尚未化凍時,樹木根系難以吸收水分。而這時空氣干燥、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易造成植物生理干旱而枯梢。針對這一現象,在立冬前后可將苗木整個冬季埋在土中,使苗木及苗床土壤保持一定溫度,不受氣溫急劇變化和其他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又可減少苗木水分的蒸騰和土壤水分的蒸發,保持一定的土壤水分,有利于保持幼苗體內的水分平衡,可以有效地防止凍害和苗木生理干旱而引起的死亡。覆土防寒法適用于油松、樟子松、云杉、側柏、檜柏等常綠針葉樹幼苗和部分落葉的花灌木,如薔薇、月季以及常綠的小葉黃楊等。易霉爛的樹種不宜采用此法。覆土防寒應在苗木已停止生長、土壤結凍前3-5d(立冬前后),氣溫穩定在0℃左右時進行。覆土防寒具體方法:用犁將步道(或壟溝)犁起,碎土后向床(壟)面一個方向覆土,使苗梢向一邊倒,不要從苗上頭向下蓋土。覆土要均勻,埋嚴實,以免土壤透風引起凍害,一般床面南側迎風面適當加厚覆土。覆土后要經常檢查,發現露苗及時補蓋。翌年春天起苗前1~2周,氣溫穩定在5℃左右時開始分兩次撤土,不要在大風天撤土,這樣有利于緩苗,使其逐漸適應環境條件的變化。撤土不宜過遲,否則覆土化凍下沉,黏附苗木,影響生長,且不便作業。撤土后要及時灌溉,以防春旱。2.3.3架風障

為減輕寒冷干燥的大風吹襲造成樹木凍旱的傷害,可以在樹木的上風方向架設風障。風障材料常為高梁桿、玉米稈或蘆葦捆編成籬,其高度要超過樹高。常用杉木、竹桿等支牢或釘以木樁綁住,以防大風吹倒,漏風處再用稻草在外披覆好,綁以細棍夾住,或在席外抹泥填縫。此法用于常綠針葉樹幼苗或一些珍貴樹種和新引進樹種闊葉樹幼苗的防寒中。

2.3.4涂白與噴白

用石灰加石硫合劑對枝干涂白,可以減小向陽面皮部因晝夜溫差過大而受到的傷害,并能殺死一些越冬的病蟲害。涂白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之間,不能拖延涂白時間,溫度過低會造成涂白材料成片脫落。樹干涂白后,減少了早春樹體對太陽熱能的吸收,降低了樹溫提升的速度,可使樹體萌動推遲2-3d,從而有效防止樹體遭遇早春回寒的霜凍。對花芽萌動早的樹種,進行樹身噴白,還可延遲開花,以避免晚霜的危害。

2.3.5塑料薄膜防寒法

該防寒法近年來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如苗床幼苗云杉、側柏、檜柏等床作播種苗采用鐵筋、竹片在苗床上支撐成拱形,上覆蓋塑料薄膜作成小拱棚,四周用土埋嚴,簡便易行。也適用于道路分車帶內各類灌木和草、花的越冬防寒。另外覆膜前要灌透底水。此法保溫保濕,溫濕度適宜,管理方便。若遇冬季寒冷,可在塑料拱棚上面再覆蓋厚草簾起防寒保溫作用。

2.3.6藥劑防治法

用防凍劑進行結凍前的防凍噴霧,一般噴施3~5次。

2.4春季養護管理

2.4.1春季,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地過早拆除,要采用逐漸過渡的辦法,防止苗木的不適應。保溫棚拆除可根據天氣狀況,一般本地區防風障拆除時間在3月底、清明過后。為避免樹體遭受風害,可提前在保溫棚東南側打孔放風,待樹木適應后方可全部拆除。

2.4.2澆水、施肥

篇4

2園林綠化種植相關技術的管理措施

施工單位在對園林綠化種植技術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地形改造方面的問題,以及對土壤復原工作的管理。我國的園林綠化種植技術與很多西方國家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土壤的改進技術還不夠成熟。一方面,由于我國土地面積較為廣闊,南北方土壤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國所跨的緯度相對較大,所以在氣候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園林綠化種植的相關施工人員,要對我國南北方之間的土壤差距有一個較為基本的了解,同時也要對不同氣候對植物的要求,有著較為正確的認識。

3園林綠化種植的施工策略

3.1提高施工材料的質量。為使我國園林施工策略變得更加合理化,首先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質量。施工材料作為園林綠化種植施工的重要基礎,在園林綠化種植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施工材料質量的高低與園林綠化質量之間成正比關系。因此,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是園林施工策略中的中重中之重。施工單位在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選取一些信譽較高,以及性價比較高的原材料供應商。除了要選取原材料較高的供應商,施工單位還要選擇較為專業的施工人員,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比如,在對大型樹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不但要對樹木的大小進行檢查,還要對樹木的病蟲害以及根系,甚至是土球的大小進行檢查。3.2保證施工工藝的品質。在園林綠化種植施工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施工原材料的質量,還要保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工藝品質。由于園林綠化施工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工程,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土壤環境均會影響到施工的質量。為了保證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的工藝品質,要在施工之前對所有綠化地點進行考察,并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員還要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況進行估計,并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3.3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素質。施工人員的工作素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人員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施工人員對待工作的態度。作為園林綠化施工的管理人員,在對施工人員進行招聘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較為專業的施工人員。對于一些對施工品質要求較高的單位,施工單位要選擇專業素養較高的施工人員進行作業。另外,施工單位還要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除了要對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培養,還要培養施工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品質。

4結語

綜上所述,對園林綠化種植相關技術進行管理,以及制定合理化的施工策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為了使我國的園林綠化管理工作能夠取得更長期的發展,以及使我國的施工策略變得更加合理化,需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園林綠化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改革。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對園林綠化種植的相關管理措施進行改革,既需要園林的設計者以及建設者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相關公民的認真配合。只有這樣,我國的園林綠化管理工作才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

作者:田興軍 單位:貴州省林業學校

參考文獻:

篇5

2.1挖方

挖方過程中,必須保證每一位施工者都能夠得到足夠的工作面,一般以每人4~6m2為宜。進行挖土時,還必須認真查看土質情況,同時預留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坡度。假若進行垂直下挖,那么松散土的范圍一般應當控制在0.7m以內,如果屬于中等密度者則應當控制在1.25m以內,堅硬土應當控制在2m以內,一旦已經超出了數值范圍,此時應當盡快加上支撐板,也可以對于符合規定的邊坡做出保留處理。挖方過程中,為了避免發生塌方,堅決禁止在土壁下向里挖土。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好對基樁、龍門板和標高樁進等部位的保護工作。對于土方進行大開挖過程中,要求挖掘機以從中間逐步向四周倒退的方式進行,與此同時開挖土方還應當隨挖隨裝入自卸車做出倒運或者外運處理。然而從上到下依次施工,一直至達到設計高程方可。等到機械開挖在接近槽底的時候,還應當注意通過水準儀來控制標高,避免發生超挖現象。

2.2填土

填土前,首先需要把池塘或者池底等處存在的一些垃圾或者淤泥等做出徹底的清除。在此基礎上對回填土做出分層鋪攤以及壓實處理。同時還應當結合土質、密實度設計要求等合理的設計出每層鋪土所應當達到的厚度。在雨期施工過程中,應當確保做好完善的防雨處理,以防止邊坡塌方。如果在冬期施工過程中,在填筑前還必須徹底清除池塘底或者人工島底上面存在的冰雪;在距邊坡表層不超過1m的區域之內,禁止使用凍土來實施填筑;在填方上層的過程中,所用土料必須選擇未凍、不凍脹或者透水性好的;和常溫施工不同,一般每層鋪筑厚度應當降低20~25%之間,而凍土塊體積則應當控制在填方總體積的15%范圍以內;其粒徑應當控制在150mm以內。

2.3土方壓實

土方壓實中應當注意觀察土壤壓實是否均勻,與此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土壤的含水量,如果水分過多或水分過少對于壓實的效果帶來不利的影響;如果土壤較為干燥,還必須首先進行灑水濕潤,當確定其已經達到充足的壓實度后才可以做出土方壓實處理。

2.4整理地形

對于綠化地中存在的各種垃圾都必須做好徹底的清除工作,如瀝青、石塊和水泥等;在栽植喬木或者灌木周圍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雜草,也必須對其進行清除;一般來說種植草坪深度40cm以內,應當禁止出現任何會對于植物正常生長帶來影響的植物;如果綠化用地里出現了缺乏熟土問題,或生土的含量明顯過大,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可能種植樹木的種植穴或中添加一定的草炭土,從而對于原來的土壤進行合理的改良。一旦發現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層和施工設計要求的整地深度相比要低時,還應當填入一定的黃土并將其埋進去,通常情況下應以地形所需為填充標準。

篇6

2.1原料的選用

綠色化工科技的發展,如果不從化工污染、化學反應的源頭著手,那么始終是治標不治本而且十分被動的措施。那么化工科技及工藝發展過程中,選擇無毒害溶劑、原料、催化劑等化學原料來進行化工生產、制作化工產品可實現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潔生產和加工原則,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學污染的產生。近年較為常見的無害化學原料為:野生植物、農作物等生產物質。將蘆葦、樹木等天然野生植物纖維,以及稻草、麥秸和蔗渣等農副產品的廢棄物作為原料加工糠醛、醇、酮、酸等化工原料。還有利用生物質氣化產生氫氣等,都是綠色化工技術中原料選擇應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2.2無毒害催化劑的選用

在百分之九十的化工生產中催化劑是提高反應速率的必需品。然而在綠色化工科技的開發過程中,無毒害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劑是國內外研發工作的重點。南京大學徐國際【2】利用環境友好性綠色化合成過程對烯丙基醇類化合物作為烷基化試劑,在無溶劑的條件下對1,3-二羰基化合物進行直接烷基化反應,反應后處理步驟簡單,且催化體系可以循環使用,四次催化循環后收率仍然能大于84%。

3綠色化工技術在化學工業中的應用

3.1清潔生產技術

清潔生產技術是無毒、無害、無污染、無廢物排放的綠色化工技術,包括輻射熱加工技術,綠色催化技術,臨界流體技術等。在冶金工業、印染工業、煤氣化、制甲醇、垃圾處理、海水淡化等行業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此外先進的脫硝脫硫技術、垃圾制沼氣技術、高效清潔的煤氣化技術、利用風能太陽能等自然能發電技術等等這些都利用了清潔生產技術。例如,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我國淡水資源匱乏的現狀,還利用有效的化學方法將海水中的鹽水分離,在海水淡化的預處理過程中不會產生任何對環境狀況的不良影響,也沒有對生態環境造成傷害。而且,在海水淡化預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氫氧化鎂作為一種成本低廉、工藝簡單、不產生二次污染的清潔化工產品,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3.2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領域包含細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技術范疇,其主要應用在化學仿生學和生物化工兩個方面。生物酶在作為一種在生物體內的催化劑,具有高效、轉移性,可以參與到各個生物化工的合成過程中。另外,化學仿生學中的膜化學技術也是這一領域中廣泛應用的生物技術。在綠色化工技術中采用生物技術,可以利用再生資源合成化學品。從早期來源于動植物中的有機化合物原料,到后來以石油和煤炭作為原料。例如,在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中,制備丙烯酰胺,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大大降低能耗,且沒有污染環境副產物產生。由此可見,利用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當做催化劑,與工業酶及一般的化學催化劑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具有無污染、反應條件溫和、產物性質優良的特點。

篇7

藝術性再現了海洋旅游文化特色。濱海地區旅游業方興未艾,文化市場的蓬勃發展,為海洋藝術作品走向市場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海洋旅游設計的精華集中體現在獨具特色的設施和相關產品的造型及色彩上,我們從中能體味到海洋元素所包含的美的形式、海洋的歷史印記和文化意蘊。在造型上,海洋特色和元素個性鮮明,色彩在整體搭配中起到了映襯與對比的作用,裝飾性極強。藝術性提高了海洋旅游文化特色的附加值。將海洋旅游設施與旅游紀念品相結合,探尋海洋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軌跡,是社會發展所需。濱海旅游飾品開發設計可以從海洋藝術中提取其“形”的元素,并運用錯位、切割、分裂、變異及破壞等手法,將這種源于海洋藝術原型又對原型不斷解構的衍生形態融入形象設計之中。這樣既能保留海洋文化藝術特色之神韻,又能呈現濃郁的時代特征。博采眾長,提煉藝術特色,設計出高水平、高科技的海洋旅游產品,創造高附加值,推動青島濱海地區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藝術性強化了海洋旅游文化特色的內涵。設計者的思想情感與自身特質,使得海洋旅游設施和產品擁有了獨特的精神內涵,并成為藝術精神、藝術價值和藝術個性的載體。在這個經濟全球化、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加強保護和傳承海洋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才能進一步彰顯自身鮮明特色。旅游產品如何生動體現中國海洋文化的意蘊和特質,是其開發設計的重點。

三、基于藝術性對青島海洋旅游文化內涵建設的策略

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和乘數效應。青島海洋旅游文化內涵建設尚需進一步加強,針對其內涵建設,提出如下發展策略:第一,海洋旅游設施的藝術性。海洋旅游設施的藝術性是指在青島海洋旅游基礎設施的設計中,無論是在造型還是在色彩上,都要契合海洋元素,并具有良好的藝術性。既確保旅游設施的功能性,又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享受。第二,海洋旅游產品的藝術性。海洋旅游產品的藝術性是指青島海洋旅游紀念品必須成為藝術品,必須彰顯藝術性。運用一定的形式結構、表現技巧和藝術手法來塑造具有創造性的完美形象,進而準確、顯明地詮釋青島海洋旅游的深刻內涵。對于標志性產品、標志性建筑,應該重點開發,例如“棧橋”、“五月的風”等。開發代表藍色青島、海洋旅游的標志性建筑,進而豐富海洋旅游的文化內涵。第三,海洋旅游宣傳的藝術性。海洋旅游宣傳的藝術性是指在青島海洋旅游宣傳的過程中,在其原有的海洋旅游設施和產品設計的基礎上,在排版、設計、印刷、宣傳的過程中進一步美化設計,讓人們在了解海洋旅游設施功能和產品紀念性的基礎上,能更好地體會到海洋旅游的內在品質。第四,海洋旅游服務的藝術性。海洋旅游服務的藝術性是指在海洋旅游設施、產品和宣傳藝術性的基礎之上,在海洋旅游服務中彰顯藝術性,貼近生活,更具人性化。既能讓人們體驗到海洋旅游的舒適性和娛樂性,還能讓人們體會到海洋旅游的藝術性,使旅游者獲得審美情趣和心靈洗禮。第五,青島海洋旅游保護的藝術性。在青島海洋旅游業開發、拓展過程中,要始終重視保護海洋環境,并不斷豐富海洋旅游的藝術內涵。建立健全旅游環境影響評估體系,由政府統籌規劃,嚴防盲目、低層次開發和重復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青島市海岸帶規劃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對破壞青島沿海旅游環境的行為,要嚴肅追責;廣泛利用宣傳教育手段,增強廣大游客和居民的海洋旅游環保意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青島海洋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篇8

根據本地地理氣候條件,選擇早熟品種蔓陀綠。該品種適應性廣,熟期適中,定植后60d左右收獲;長勢旺,植株直立,高大,生長勢強,株高、開展度70cm左右,葉片數25張,葉卵圓形,最大葉長寬比1.8~1.9,色淡綠,蠟粉較多;抗病性強,較抗霜霉病、菌核病;花球品質較優、商品性好,頂花球主用,單株平均分枝1.0個,花球緊湊,蘑菇形,花蕾細小,不易散花,花莖不易中空,出口鮮銷合格率高。單球重400~500g,花球采收期長。

2育苗

選擇管理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的地塊做苗床,苗床蓋土同樣要求備足。苗床面積按225m2/hm2準備,面積不可過小,防止秧苗擁擠徒長。苗床中可撒施3.75kg/hm2粉碎的復合肥,拌入敵克松、多菌靈等殺菌劑。播種前1次性澆透底水,以后不可頻繁澆水,以防土壤板結,影響齊苗,也防濕度過大,誘發苗期病害。

播后可在苗床上直接覆蓋遮陽網,以降溫、保濕、促齊苗,水分確實不足時,可在遮陽網上撒水。出苗后,搭遮陽網小拱棚遮蔭。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多次揭開遮陽網見光煉苗促壯,防止長成高腳苗;尤其在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更要搶天煉苗,否則,天晴時極易造成青枯死苗,俗稱“閃苗”。在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開始間苗,間苗后及時澆水,并隨水追肥,施尿素100~120kg/hm2,澆水追肥后松土、除草,以后每隔3~5d澆1次水。

苗期可以葉面噴施多菌靈、井岡霉素、溴氰菊酯、吡蟲啉、美洲星營養液肥(富含硼、鋅、鉬、銅等微量元素),防病防蟲促健。苗齡28~30d、具5~6片真葉時移栽定植。本地區一般為8月8~10日。

3移栽

根據地形地勢,確定采用高、中、低畦和畦向,畦面做成龜背形,畦溝清理通順,以防積水致病。畦面寬150cm,行株距55cm×40cm,溝寬30cm,栽植3.6萬株/hm2。

因是煙后茬口,翻耕整地時需精細,尤其定植穴所在行線不得有煙葉根,以免影響定植質量。底肥在整地時均勻施入,以腐熟農家肥面施為主,同時加入復合肥600kg/hm2條施或穴施。本地區缺硼,要施用硼砂75kg/hm2,以滿足其對硼的需要。

在晴天傍晚時帶土移栽,移栽時盡量現起(苗)現栽,澆清糞水定根,促快速緩苗。不要栽在肥料上,稍離一點距離。緩苗后及時中耕1次。

4水肥管理

綠花菜喜肥耐肥,栽后要保證水、肥的供應。①蓮座期:須經常追施氮肥經常澆水,一般每隔7~10d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120kg/hm2;畦面保持見干見濕。②花球膨大期:現蕾后追肥1次,在2株間施入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同樣追肥后澆水;以后每5~7d澆1次,防止干旱引起散球;花球長至直徑9cm,進入結球后期,每隔2~3d澆1次水,促進花球膨大。③花蕾和葉球膨大期: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可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硼肥、美洲星營養液肥等,濃度0.5%~1.0%,以補充營養不足,促進花蕾膨大,一般每7~10d噴施1次;葉球膨大期需每隔5~7d噴施1次0.1%~0.5%硼砂或0.05%~0.10%鉬酸銨液,防止發生生理性病害。根外追肥可結合防病治蟲同時進行。

5確保花球商品性

出現花球后,將基部老葉片摘下蓋住花球,避免高溫導致花球松散,也可將靠近花球的4~5片大葉捆起來遮住花球,以避免陽光直射,影響品質及外觀。

6病蟲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等。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7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軟腐及黑腐病用龍克菌800倍液噴霧防治。

6.2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蚜蟲可用2.5%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可用2.5%敵殺死噴霧防治。

7及時采收

篇9

選擇管理方便、土質疏松肥沃的地塊做苗床,苗床蓋土同樣要求備足。苗床面積按225m2/hm2準備,面積不可過小,防止秧苗擁擠徒長。苗床中可撒施3.75kg/hm2粉碎的復合肥,拌入敵克松、多菌靈等殺菌劑。播種前1次性澆透底水,以后不可頻繁澆水,以防土壤板結,影響齊苗,也防濕度過大,誘發苗期病害。

播后可在苗床上直接覆蓋遮陽網,以降溫、保濕、促齊苗,水分確實不足時,可在遮陽網上撒水。出苗后,搭遮陽網小拱棚遮蔭。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多次揭開遮陽網見光煉苗促壯,防止長成高腳苗;尤其在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更要搶天煉苗,否則,天晴時極易造成青枯死苗,俗稱“閃苗”。在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開始間苗,間苗后及時澆水,并隨水追肥,施尿素100~120kg/hm2,澆水追肥后松土、除草,以后每隔3~5d澆1次水。

苗期可以葉面噴施多菌靈、井岡霉素、溴氰菊酯、吡蟲啉、美洲星營養液肥(富含硼、鋅、鉬、銅等微量元素),防病防蟲促健。苗齡28~30d、具5~6片真葉時移栽定植。本地區一般為8月8~10日。

3移栽

根據地形地勢,確定采用高、中、低畦和畦向,畦面做成龜背形,畦溝清理通順,以防積水致病。畦面寬150cm,行株距55cm×40cm,溝寬30cm,栽植3.6萬株/hm2。

因是煙后茬口,翻耕整地時需精細,尤其定植穴所在行線不得有煙葉根,以免影響定植質量。底肥在整地時均勻施入,以腐熟農家肥面施為主,同時加入復合肥600kg/hm2條施或穴施。本地區缺硼,要施用硼砂75kg/hm2,以滿足其對硼的需要。

在晴天傍晚時帶土移栽,移栽時盡量現起(苗)現栽,澆清糞水定根,促快速緩苗。不要栽在肥料上,稍離一點距離。緩苗后及時中耕1次。

4水肥管理

綠花菜喜肥耐肥,栽后要保證水、肥的供應。①蓮座期:須經常追施氮肥經常澆水,一般每隔7~10d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120kg/hm2;畦面保持見干見濕。②花球膨大期:現蕾后追肥1次,在2株間施入復合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同樣追肥后澆水;以后每5~7d澆1次,防止干旱引起散球;花球長至直徑9cm,進入結球后期,每隔2~3d澆1次水,促進花球膨大。③花蕾和葉球膨大期:生長過程中,及時進行根外追肥,可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硼肥、美洲星營養液肥等,濃度0.5%~1.0%,以補充營養不足,促進花蕾膨大,一般每7~10d噴施1次;葉球膨大期需每隔5~7d噴施1次0.1%~0.5%硼砂或0.05%~0.10%鉬酸銨液,防止發生生理性病害。根外追肥可結合防病治蟲同時進行。

5確保花球商品性

出現花球后,將基部老葉片摘下蓋住花球,避免高溫導致花球松散,也可將靠近花球的4~5片大葉捆起來遮住花球,以避免陽光直射,影響品質及外觀。

6病蟲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等。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霜霉病可用7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軟腐及黑腐病用龍克菌800倍液噴霧防治。

6.2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蚜蟲、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蚜蟲可用2.5%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可用2.5%敵殺死噴霧防治。

7及時采收

從出現花球到采收約需20d。在花球充分長大、表面圓正、邊緣未散開時采收,如采收過早影響產量,過遲花球松散,為此也需分期分批采收,一般每隔2~3d采收1次。晴熱天,一般在上午9時前結束采收,陰雨天可全天采收。

篇10

根據城市的發展特點,確定本文暴雨頻率優化重點如下。

(1)增加資料年限長度。降雨資料若取用年限過短,則可能會使其數據系列處于豐水年或枯水年時期,計算結果會顯著偏大或偏小。為了使選取的降雨資料樣本具有較好代表性,且計算結果較準確,增加資料年限的長度是關鍵,即樣本數量越多,統計參數將逐步趨于穩定[4]。本文研究取68年降雨資料作為統計計算的基礎數據。

(2)改變樣本選取方法。樣本選取方法主要包括年最大值法和非年最大值法,其中非年最大值法又包括年超大值法、超定量法和年多個樣法[5]。自20世紀6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由于暴雨資料比較齊全,且城市室外排水系統設計重現期標準也比較高,開始采用年最大值法選樣,90年代開始改用年超大值法選樣;國內由于自記雨量站建立相對較晚,資料缺乏及當時計算技術落后等,我國排水規范建議采用年多個樣法。該法可避免暴雨標準的不確定性,也有效克服了降雨資料序列年份較短的缺點[6]。但自60年代后期起,我國氣象部門與水文部門只統計年最大值,不再統計年多個樣值,這使得年多個樣法的樣本資料很難直接獲取。相比之下,年最大值法的資料容易得到,且目前各地的資料系列較長,資料積累已大大超過年最大值法的最低需要。因此,本文研究采用年最大值法選樣,這樣既可與水利工程設計進行橫向的同條件比較,又克服了兩者在暴雨頻率互通性上的問題,同時采用年多個樣法選樣做對比分析。

(3)增加降雨歷時時段。年最大值法選樣的計算降雨歷時一般采用5、10、15、20、30、45、60、90、120min九個歷時時段[7]。但由于近年來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區范圍不斷擴大,因此匯水面積也不斷增大,按設計暴雨流量公式Q=167iΨF(i為設計暴雨強度;Ψ為徑流系數,即徑流量與降雨量的比值;F為匯水面積)計算所得設計流量與實際將出現較大偏差,因此本文研究增加了150、180min兩個歷時,共十一個歷時。

(4)提高重現期設計標準。過去的降雨重現期建議按0.25~10年,資料條件較好時可采用高于10年的重現期。但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異常,加之城市化建設腳步加快,地面硬化、熱島效應等誘發因素頻增,導致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現象頻發[8],低重現期設計標準已遠不能保證市政排水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我國大中城市近年發生的洪澇災害進行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暴雨重現期已超過10年一遇,因此本文研究計算暴雨重現期按2~100年統計。

3優化采用的資料與方法

3.1降雨資料選取本文以Y市的中心城區為主要研究對象,選取靠近中心城區的雨量站作為代表站,采用站點68年(1941~2008年)連續的雨量資料作為基礎數據。

3.2優化方法

3.2.1選樣方法將雨量站的降雨資料按5、10、15、20、30、45、60、90、120、150、180min11個歷時統計,再分別按年最大值法和年多個樣法選取樣本序列作為后續計算的基礎數據。

3.2.2理論頻率曲線選取在暴雨強度公式的統計中,常用的有P-Ⅲ型分布線型、指數分布線型、Gumbel型分布線型和對數正態分布曲線[9],城市暴雨資料整理統計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前三種,關于各頻率線型在水文資料中的應用一直處于爭論中[10]。其實,我國各個地區的水文氣象、地理位置及降雨分布規律并不一致,并不能采用同一線型來擬合不同地區的水文資料,選用何種分布線型關鍵取決于分布線型對原始數據的擬合程度,誤差越小,精度越高越具有代表性。本文對各歷時樣本的概率分布進行統計分析,用來輔助判斷頻率分布線型。年最大值選樣法除45、90min以外的各歷時密度分析柱狀圖基本相似,本文以5、45min為例,見圖1。年多個樣法各歷時密度分析柱狀圖基本相似,本文以5、10min為例,見圖2。P-Ⅲ分布曲線頻率分布密度線型呈拋物線狀;指數分布曲線頻率分布密度線型呈乙型,常用于非年最大值法選樣的水文統計中;Gumbel分布曲線是根據極值定理導出的,其頻率分布密度線型呈偏態鈴形狀。圖1(a)形狀恰似拋物線,圖1(b)的形狀呈捺形,圖2的形狀則呈偏態鈴型,由于該統計柱狀圖只是輔助選擇頻率分析曲線,因此為了保證模型的嚴謹性,本文將采用兩種模型分別計算比較,以獲取最佳擬合效果。

3.2.3頻率曲線擬合方法本文利用水文工具集—水文頻率智能分析系統(V3.0),該軟件具有以下優點:①采用獨創的人工智能算法進行優化適線,自動計算經驗頻率,支持多曲線模式;②直接給定參數,可繪制理論頻率曲線;③可根據統計參數,設計頻率與設計值互查;④支持多種頻率分布類型,成果可導出為Excel表格。軟件的操作步驟包括添加原始系列數據、初步選擇頻率曲線、選定優化準則及設定智能算法參數、使用智能算法優化適線、獲得優化后的X、CV、CS(X為樣本統計參數均值;CV為樣本統計參數離差系數;CS為樣本統計參數偏態系數)參數。由于上述分析結果只起一個輔助判斷作用,因此在應用軟件時選擇了P-Ⅲ分布線型和Gumbel分布線型,分別在離差平方和(OLS)、離差絕對值和(ABS)及相對離差平方和(WLS)為最小準則下對樣本系列進行優化適線,通過比較擬合均方差得出最佳結果。

4優化結果

采用年最大值法和年多個樣法,基于OLS、ABS和WLS最小準則的P-Ⅲ型和Gumbel型分采用年最大值法和年多個樣法,基于OLS、ABS和WLS最小準則下的單歷時和總歷時曲線擬合均方差見表3。由表3可看出:①從單歷時計算結果來看,絕對均方差隨降雨歷時的增加呈逐步減小的趨勢,OLS準則擬合的絕對均方差最小,其他兩種準則的絕對擬合均方差精度相當,均略低于OLS準則;②從總歷時計算結果來看,兩種選樣方法均在采用P-Ⅲ型分布線型、OLS準則時獲得的擬合結果最佳,且年最大值法計算結果的精度優于年多個樣法。年最大值法選樣比較符合P-Ⅲ型分布線型,與降雨強度密度分布柱狀圖初步分析結果相一致,而年多個樣法選樣雖符合Gumbel型分布線型,但與其分析結果不一致。由此可見,年最大值法在OLS最小準則下的P-Ⅲ型分布成型適成精度最高。為此,本文將年最大值法在OLS最小準則下的P-Ⅲ型分布線型得到的擬合結果作為最后結果,其i-t-T關系見表4。

篇11

一、原料的質量和著水潤麥

1.容重是衡量小麥質量最重要的指標。每一品種的小麥都有不同的容重,容重大的小麥出粉率高。籽粒呈橢圓且腹溝淺的小麥比籽粒細長且腹溝深的出粉率也高。籽粒皮薄比皮厚的小小麥容重值高麥容重值大,出粉率自然會高一些。

2.小麥入磨前必須達到凈麥質量要求,為保證小麥出粉率,我國面粉廠要求凈麥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塵芥雜質不超過0.3%,砂石不超過0.015%

(2)糧谷雜質不超過0.3%-0.015% , 小麥經過清理后,灰分降低不高于0.5%-0.6%

(3)保證入磨凈麥有最佳水分。

3.如果雜質多,不但影響出粉率,而且面粉質量也會下降,所以應加設初清裝置,一般是一臺圓筒式初清篩和一臺自衡振動篩,合理配置兩臺設備的產量和篩孔尺寸,使小麥進入主車間之前,得到初步清理大雜及部分不完善粒,不僅減輕清理車間負擔,而且對提高研磨效率,保證高出粉率創造條件。

4.潤麥應使各麥粒間含水分均勻,有適宜入磨水分;對研磨前小麥著水,并完成一定時間潤麥,使胚乳軟化,麥皮變韌。從感官上說??用手握上去有一種滑膩的感覺,用牙咬上去不疲不硬,帶有發酥的感覺,如果拿手抓一把入磨前小麥,攥一下,伸開手掌,有數粒小麥粘在掌心表面,證明小麥著水恰當。

5.如果潤麥水分過低,則小麥的胚乳較硬,皮層與胚乳不能徹底分離,麥皮韌性不夠,皮層與胚乳結合依舊緊密,需要較大研磨壓力,極易造成粘附在皮層上胚乳剝刮不下來,麩皮含粉較多,降低出粉率。如果潤麥后水分過高,雖然減弱麥皮與胚乳結合力,麩皮與胚乳容易分離,但由于物料潮濕,流動性差,不能很好分級,篩理困難,引發糊篩現象,面粉難于篩出。因此,不但出粉率降低,成品水分超標,且不易儲存。

二、技術特性配備是影響出粉率的因素

1.為了使皮磨系統造好心,心磨多出粉,皮磨齒輥采用D-D 排列,小齒角,小斜度,而心磨齒輥采用大齒角,密牙齒,大斜度,盡管短粉路不用光輥,只要保證去心磨料純,也可達到同樣研磨效果,所以要求分級篩網1 皮-4 皮目數由16W依次增加到32W加上撞擊松粉機使用,進入平篩物料難免混入麩屑。為保證平篩所出面粉質量,平篩粉篩應加密,如生產特一粉,前路采用11XX,后路采用12XX。

2.在研磨系統中,渣磨作用是把附在麥皮上胚乳刮下來,把粗粒磨細,為清粉系統提純打下基礎,所以渣磨至少設二道。不少面粉廠只設一道,且生產過多面粉,正常情況渣磨取粉率小于8%。在篩理設備中,用的最多的高方平篩,除用它篩出面粉之外,還必須把研磨后物料分級,分離出各種在制品,如麥心、麥渣、粗粒、粗粉,采用篩孔大小不同,組成長短不一樣的篩理流程。假如配置不盡合理,將產生“篩枯”、“未篩凈”。另外,1 皮和2 皮主要是生產大量買渣、麥心3 皮、4 皮盡可能刮凈胚乳。保證麩皮完整,進入心磨系統物料符合“同質合并”原則,不能出現灰分相差懸殊物料進同一對磨輥進行研磨。制粉工藝中,在制品應分級處理,杜絕回路。如果是檢查篩的篩上物,可進行3 皮篩,循環篩理,對面粉質量影響不大。

3.在制粉生產中,不僅應注意觀察每臺設備運行情況,發揮其最大效能,且處理好研磨與篩理關系,因為二者是小麥制粉工藝中兩個最重要工序,兩者配合得好,才能提高出粉率,這是面粉廠取得效益關鍵所在。

三、磨粉機操作與管理

1.三分工藝,七分管理。只有精心操作,才能生產高檔面粉,減少面粉中麩星含量。生產實踐證明,在同一生產線,相同原糧,磨粉機操作是否恰當,出粉率相差2%??面粉灰分相差0.2%,噸粉電耗相差8-10度。

2. 任何一條生產線都有一定流量范圍,只有一個最佳工作流量。如1 皮入磨流量為800-1200 kg/cm?24h,操作適宜可達1500kg/cm?24h,可見正確操作對生產工藝影響之大。

3. 在磨粉機操作上,前三道皮磨剝刮率對最終小麥出粉率影響至關重要。在中路出粉工藝中前路皮磨應大量造渣、造心、向后路分配物料,盡量減少麩皮破碎。1 皮只需將麥粒破碎3-5 塊,剝刮率35%,取粉率3%-5%;2 皮剝刮率45%-50%取粉率5%-6%;3 皮形成新渣,剝刮率45%-55%,取粉率4%-6%,保證最大限度有粗粒生成,雖然三道皮磨應放松軋距,推行輕碾,但必須保證前三道皮磨剝刮率早90%以上,才能為提高出粉率打下良好基礎,否則,麩屑會混入面粉,難于篩出,不僅影響出粉率,還會使面粉質量下降,這便涉及到管理問題。在管理方面,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考核評比,獎罰嚴明,統一合作,制度健全。防止出現多人干活都不管,上下左右不相關。常見管理問題有:清理車間一人能干好,往往用三、四個人還干不好,導致出粉率低,看似都有責任,其實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沒責任。還有如二樓磨粉機流量已變,麥間一樓操作工作卻不知道,明知磨粉機帶病運轉,也不反映不上報。總之,管理是磨粉機操作技術得以充分發揮保證,它不僅影響研磨效率,也直接決定小麥出粉率。

四、麩粉最大限度分離

1.小麥工藝性質對麩粉分離影響。不同種類小麥,其麩粉分離難易程度不同。硬質麥比軟質麥具有較好工藝性質,硬質麥在制粉過程中可得到大量麥渣、麥心,且皮層與胚乳結合力差,胚乳容易從麩皮上刮凈,麩粉分離效果好。如果加工軟質麥,在研磨系統工藝設計中,最好增加一道皮磨,加強對軟質麥皮層剝刮作用減少麩中含粉量。

2.磨透、篩凈、分清是降低麩皮含粉重要措施。磨透就是使麥皮上胚乳最大限度被剝刮下來,后路皮磨一般采用鋒一鋒排列,選用較大齒角和較大前角,更有利于刮凈麩皮,提高出粉率。篩凈就是使篩理物料中應篩下物得到最大限度分離。為了使篩下物及時、準確通過篩網,考慮加長篩理路線,但必須控制物料厚度,避免“篩枯”,影響面粉質量。一般2 皮采取雙進口,前5 格撇出大麩片,再用5 格篩出小麩片,10 格篩粉,最后4 格分級,這樣足以將應篩下物篩凈,降低麩皮含粉。分清是指平篩中物料分級適當,設置分級篩(重篩)目的是分出麥渣、麥心、純化在制品,實現“同質合并”,提高研磨效率。否則??如果分不清,就為下道磨提供混濁料,研磨困難;只有先分清,才會篩凈面粉,達到麩粉徹底分離。

3.打麩機(刷麩機)對麩粉分離影響。打麩機作用是將粘附在麩片上胚乳顆粒分離下來,穿過篩孔,成為篩出物,而麩片則成為篩內物料,實現麩粉分離。它是粉路中處理麩片含粉。當然,也有設在前路或中路皮磨系統平篩之后,降低后路皮磨負荷,有助于提高研磨效率。

綜上所述,從優化制粉工藝入手,針對影響出粉率的各種因素,強化技術特性配備,在生產過程比較穩定情況下,盡量提高小麥出粉率,以提升糧食企業的效益。

篇12

一、前言

由于城市建設和園林綠化施工的需要,在很多配套設施建設工程中,園林綠化施工打破了原有的季節限制,都需要在夏季進行綠化施工。夏季施工過程中,苗木的成活的主要內部條件是要保持樹勢的平衡,就在正常的溫度、濕度情況下,確保植株的根部能夠吸收水分、肥料,植株的地上部分能夠進行呼吸、光合作用,達到蒸騰消耗的平衡。夏季栽種成活率低,為了確保工程質量,要最大程度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二、夏季種植苗木的特點及必要性

夏季種植苗木,是苗木的反季節種植,是在不適宜綠化的季節中來種植苗木。夏季種植苗木的主要特點是苗木的成活率較低、其形態復狀較慢,綠化施工及苗木養護難度較大。園林綠化施工主要是苗木的種植過程,而苗木的成活內部條件則主要是生長勢平衡。夏季種植苗木是在苗木的休眠期進行,導致苗木枯死的最大原因是由于植株根部吸收營養物質和水分、而植物由于莖葉的生長蒸騰量大,需要營養物質和水分來長期維持收支失衡所導致的。通常情況下,適宜苗木種植的月份是2月下旬至4月上旬,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之間,而在其他時間段內進行苗木種植,就需要采取帶土坨包裝等措施來進行施工。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鎮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各地開始大興土木,新建、擴建、改建城市的建設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同時,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為了提高城市品味,需要科學設置園林綠化,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創造良好的居住條件。城市建設不分季節,園林綠化施工同樣也需要面臨在非正常種植季節來施工。夏季種植苗木是園林綠化工程中無法避免的,在園林綠化工作中,唯一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如何確保園林綠化工程質量。另外,由于我國許多城市在努力創建園林城市,部分城市將創建生態城市、森林城市和園林城市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將園林綠化作為加快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大事來抓。為了滿足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各地要盡快加大園林綠化的建設進度,通過綠化種植技術,來體現園林綠化校園,營造自然的生態環境和景觀效果,為了實現園林綠化建設目標,僅僅是在正常季節的施工和種植,遠遠無法滿足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目標。由于城市建設規劃和綠化任務的加大,迫使園林綠化部門需要加大施工力度,要打破常規,在夏季機進行苗木種植、園林綠化施工,來為加快城市建設部分,爭取更多有力時機。

三、夏季苗木種植技術

1、起苗。要選擇樹形優美、長勢良好、無病蟲害的苗木。根據運輸成本、設計要求,結合夏季特殊環境要求,來決定截干、骨架、全冠,針對所選擇的的樹種要求,在不影響觀賞要求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樹枝抽枝,保證骨架枝條,對一些弱枝、小枝進行梳理。通常情況下,需要帶土球的樹種,其土球直徑約為樹干胸徑的8倍左右,避免過大造成運輸成本增加。采用土球進行草繩包裝時,要確保包裝密實、結實。苗木從起挖到裝車的時間,要控制在12小時之內,在堆放時,要做好加濕、覆蓋、沾漿處理,以防土球松散、開裂,造成根系外露,影響苗木的成活。

2、運輸。裝載帶土球的苗木時,要盡量選用吊車來進行裝車,裝車過程中要輕起輕放,要排列嚴密,避免過擠造成土球破壞,同時又要避免過松造成土球散坨、松動。裝車時,要有規律的排放,避免人員踐踏苗木。運輸前,要在苗木上加蓋草席來進行隔熱,用篷布來完整覆蓋,并進行適當的加濕處理,避免苗木透風失水。要盡量縮短運輸距離,確保苗木的新鮮度。

3、種植。苗木種植前,要先挖好孔穴,要確保孔穴具有合理的大小和深度。苗木的孔穴直徑要比土球大樹干胸徑的3至4倍距離,其深度比土球高度大2倍樹干胸徑距離。在種植前,要墊1.5倍的樹干胸徑深度,周邊風化土壤埋植并進行適當的搗實。搗實操作要注意,過松澆水時容易積水、過實又不利于植株根莖透氣。在種植完后,土球的位置一般要低于地表5cm左右,超過5cm時埋置較深,容易造成根部不透氣,導致苗木窒息死亡。種植深度要根據苗木的類型來選擇。合歡、雪松、銀杏、廣玉蘭等類型的種植深度應稍淺,由于植株屬于淺根系,耐水性和耐濕性差,特別是在透氣性較差的土壤中種植更要注意。法桐、龍柏、柳樹等植株的種植深度要稍深,對一些特殊苗木或根部較大的苗木,在種植前要對土球和根部進行噴灑,澆灌生根劑、火力劑等輔助措施。由于深根系植物的喜水性和喜濕性,其蒸騰水分量較大,在種植后要及時做好樹堰,并盡快澆灑定根水,及時纏繞草繩進行保濕處理。對排水不良的栽植穴,要在穴底鋪上10cm至15cm的沙礫或鋪設滲水管,并架設盲溝,進行排水,之后在進行種植。

4、種植后的技術。種植較大的苗木后,要采用通直的竹竿、木桿設置支撐物進行固定,支撐物的高度根據苗木高度來定,一般要能支撐到苗木的1/3-1/2的位置處,支撐物基部埋入地下約20cm-30cm。常用的支撐方式可選擇三支式、雙支式、單支式三種。在苗木和支撐物的接觸位置進行捆綁,捆綁力度要適中,既要捆緊,又要避免日后搖動損害干皮。大型苗木種植后,要在略大于種植孔穴直徑的周圍修筑高度為15cm至20cm的灌水圍堰,圍堰不得漏水。種植當日要灌透第一遍水,在三日內連續三次灌水,在一周之后,進行第四次透水。同時要結合當地氣候特點、苗木根系喜水、植株需水、土壤保水等情況,適量適時澆水,促進苗木生根生長。苗木灌水前要檢查土壤的含水量,修筑圍堰時不得損壞植株根系。灌水時要防止因為水流過急造成圍堰沖毀,避免造成漏水。在澆水之后,如果出現土壤塌陷,導致苗木傾斜時,要及時扶正并進行培土。夏季中雨水較多,要注意植株的積水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為了防止出現澇災致土壤形成孔洞,要采用埋管、開溝、打孔等手段進行排水排澇。大型植株栽種后,要搭設遮蔭棚,防治陽光的直曬造成植株損傷,同時適時采用草繩來包裹大枝和樹干,在早晚時間段,對樹冠噴射抗蒸騰劑和噴霧,保濕降溫,減少水分蒸發。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苗木夏季的技術分析,我們對苗木的夏季栽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這為我們夏季的苗木栽植提供了很好的理論知識,希望在今后加強對這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倫東園林綠化施工中苗木夏季種植技術[期刊論文]《上海農業科技》-2006年3期

[2]魏修祥夏季大苗移栽技術[期刊論文]《林業調查規劃》ISTIC-2006年z1期

[3]唐景和夏季苗木移栽與管理[期刊論文]《養殖技術顧問》-2010年6期

篇13

一.前言

城市園林綠化是以多種多樣的園林植物、完整的綠地系統、優美的景觀環境和完各的設施來發揮其改善城市生態和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園林工程是我國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態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美化了城市景觀,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熱島效應,大大提升了現代城市的生活質量,隨著城市展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與及人們開始認識到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運用園林綠化所使用的樹木、花草等加強對城市的綠化,但由于施工養護管理控制不當,或者是施工養護標準不嚴格,造成了植被死亡率高,病蟲害對植被損害大,因此,加強對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養護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對提高園林管理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養護管理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分析

養護管理工作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很大程度上來說,養護工作的好壞在很多時候都會影響到園林綠化建設的發展。只有按照科學的養護要求進行植物的養護管理,才能夠不斷地促進植物的成活生長,發揮出園林綠化作用的效果。

在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下,充分認識到養護工作的技術性、社會性和長期性特點,并且按照科學的管理方式進行養護管理,才能夠促進綠化效果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面對今天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全球氣候的變化異常,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不斷地提高,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促進園林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三.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園林綠化近些年發展迅速,但在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整個園林的綠化效果和植被的成活率。筆者通過多年的園林綠化施工經驗,得出以下一些存在的問題。

1.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機制不健全,養護質量缺乏標準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是一項極其專業而復雜的工作,在對各種植被進行養護管理時候,對地基,土壤,水分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根據不同植被種類做出選擇,同時,也要根據植被的生活規律選擇科學的養護管理方法,但我國目前存在著統一養護的弊端,沒有能夠根據各種地理和自然條件做出嚴格的養護標準,整個綠化行業缺乏統一的養護質量控制標準,多是憑借經驗做出控制。

2,養護管理技術落后

我國近代的園林綠化起步較晚,在進行園林養護過程中,對各種新的設備和新的養護技術引進和應用的比較緩慢,整個養護管理過程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低,使得養護中存在著不少誤差,造成養護管理技術上的不規范。

3.對養護管理的重視力度不夠

我國的園林綠化中,很多施工單位都注重對各種植被的挖掘,運輸或者移植入土,但是一般都是一旦植被移植入土,便忽視了后期的護理,忽視水肥的均衡等。對養護管理缺乏重視使得養護管理難以得到全面的貫徹落實。

4.對園林養護管理中病蟲害的防治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在園林施工管理中,對各種病蟲害的預防治理,缺乏針對性,缺乏對各種病蟲害的特性研究,基本都是采取一些普通的滅蟲或者除害的手段,病蟲害治理效果不明顯,使得在施工過程中,病蟲害的危害較大,不僅僅從植被的運輸過程中帶來一些外來病害蟲,也由于治理措施效果不明顯,使得整個施工植被受到園林原有的植被病害蟲的感染,降低了施工植被的成活率。

四.加強園林綠化過程中養護管理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園林綠化養護體制

在建立市場機制中,要制定養護定額和質量標準,使宏觀和微觀作業有機結合,努力提高管理和養護水平,實現 鞏固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成果,為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做貢獻。必須引進市場競爭機制,讓養護管理像綠化設計施工一樣進行社會公開招標,必須加強專業技術的指導,按技術操作規程進行作業。

2.要對花卉植被等進行規范的修剪和整理

在園林工程綠化施工過程中,對花卉實施定期的規范的修剪整理,是保持整個花卉藝術效果的必要措施。一般情況下,在花卉的幼苗時期,要保持花卉比較原始的狀態,輕易不會修剪整理,只有當花卉移植到將要綠化的位置之后,才進行修理,這樣,既可以減少在幼苗時候的花卉損害,又可以再移植修剪后,花卉整體的整齊,干凈,花色更為清新。在進行花卉的修剪整理過程中,要把一些凋落,枯死,病殘,果實等部分及時修剪處理。在一些毛氈花壇中,對花卉設計生長的圖案和花卉的整體生長高度有著很嚴格的規定,只有經常修剪,才能讓設計生長的花卉圖案更加和諧。同時,如果植比較容易發生倒伏,一般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些支架進行支撐。在冬季時候,要做好一些花卉的防凍防寒措施。

3.加強對園林管理的中的病害蟲防治

(一)物理防治法

使用物理防治法,則需要對病蟲害等產生的原因,誘發的內外因素,整個園林施工工程中的周邊環境,都做到了如指掌,并能夠從相應病菌,害蟲種類中,找出各自特點,利用其弱點,充分結合光,色,熱,電等物理元素,采取措施,

(二)化學防治法

化學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種化學藥劑,比如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進行對病毒害蟲的滅殺。這種防治方法必須要建立在對原有植被不造成破壞或傷害的條件下,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

(三)生物防治法

基于整個園林工程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將是整個園林施工保護方法中最環保,最可持續,最經濟,最長久的一種方法。此種方法的原理就是基于整個生物鏈的考慮,利用生物鏈中的等級,通過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病蟲害的生存生活規律的認識,去豢養,培植與之對應的天敵生物或是植被,讓原有的病蟲害得到遏制甚至被消滅,從而保持了園林工程中整個生物系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從而得到防治病蟲害的長期效果。在生物方法中人們最常用的有蟲治蟲\,以鳥治蟲,, 微生物治蟲 ,以螨治蟲等方式,這種方式雖然長久,生態,但見效較為緩慢適合作為長期策略,但卻是將來園林施工護理的主流趨勢

五.結束語

園林工程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程之一,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科學規劃,合理施工,注意細節,注重護理,保證質量,是現代化園林施工的重要原則,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嚴格執行施工標準,促進整個施工過程的科學化,規范化,促進整個城市的綠化進程。在此過程中,要將全面養護管理的園林管理理念貫穿落實到各個環節,加強對園林的養護管理,使得園林綠化工程更好的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濤 淺談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5期

[2]李芝玉 論養護管理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刊論文]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6年16期

[3]馬波 任建霞 張瑞麗 淺談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的重要性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2期

[4]蔡彬堯 養護管理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分析 [期刊論文] 《現代園藝》 -2011年7期

[5]王曉雅 淺談園林綠化常規養護管理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