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寫作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英語寫作是一項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主動性技能。我國新修訂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本大綱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由此可見,寫作教學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然而,作為一門學科,寫作學直到近年來才被當做一門科學而得到系統的研究。在過去30多年中,在發生認識論、信息論、控制論以及各種語言學理論和教學法的沖擊下,英語寫作教學的專家們,尤其是美國寫作教學的專家們,針對如何改進寫作教學法做了許多探討,使英語寫作理論和教學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英語寫作研究的重點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移。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母語思維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寫作過程中如何運用母語與英語這兩種語言思維,對這一問題,國外的專家如Cummiin等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研究成果。
還有的專家從語篇特征的角度來研究寫作過程。如Kaplan首先提出對比修辭的概念。他認為,母語所固有的語篇結構模式在通常的情況下會影響二語寫作。受其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文本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二語寫作成為潮流。現作學不再像傳統寫作學那樣,對學生的成品進行孤立的、靜態的研究,而是從宏觀角度把寫作現象作為整個寫作活動鏈條的一個環節進行動態的考察,以找出寫作活動中某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從而指導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寫作教學中盡管有許多的研究成果,可是我國大學生英語寫作現狀還是不盡如人意。從歷年來的大學英語四、六級作文評分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雖然能夠做到基本切題,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思想表達不清,中式英語比比皆是,令人不知所云的句子時而有之。此外,語言錯誤層出不窮。針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受國外寫作教學研究的影響,我國學者和大學英語教師也紛紛撰書立說,討論和研究寫作教學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并做了大量的實踐。可以說,這些研究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為我們的寫作教學實踐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擬應用代表最新語言教學的圖式理論來探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二、圖式理論
“圖式”一詞源自古希臘文,原意為“外觀、形象”,后來轉意為“對最一般的本質特征的描繪,或略圖、輪廓、抽象圖形”。康德首先將圖式一詞引入到哲學領域。他認為,圖式是一種概念的感性結構方式、結構原則。在現代心理學研究中,1932年認知心理學家ErederlckBartlett在其著作中首次將“圖式”概念應用到心理學研究領域。經過實驗,他認為,我們對語篇的記憶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復制(slraightrepro-duection),而是解釋性的(constructive)。
皮亞杰(1986)認為,圖式是后天形成的,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在皮亞杰的圖式理論中,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的兩個核心概念:同化和順應。同化表明了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而順應表明了在客體的作用下主體得到改造的過程。所以,同化和順應這一對機能代表了主客體的相互作用。
現代圖式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Rumelhart(1980)認為,圖式理論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是怎樣被表征,以及對知識的表征如何以特有的方式促進知識應用的理論。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表述方式,圖式是一種貯存知識經驗的抽象結構,是人的已有的結構化的知識基團,它影響著人對客觀事物或各種刺激情境的理解和反應。Rtmlelhart把圖式稱為以等級層次形式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構成認知能力的建筑砌塊”。在這個知識結構或“砌塊”中,除了知識本身以外,還有這些知識被運用的信息。圖式理論認為,新的知識必須與現存的知識框架(ex-istingknowlegeframework)相聯系才會得以處理加工,高效的讀者往往通過激活必要的知識框架從而對所讀文本進行解碼。與皮亞杰理論不同的是,現代圖式理論認為,“圖式是記憶中表征知識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結構的網絡”,并認為圖式的發展不僅通過同化、順應而實現,還通過附加、協調、重構等方式以達到對語篇的理解。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之上的現代圖式理論,為我們正確了解人類的認知過程提出了新的視角,因此,圖式理論被廣泛應用到語言教學中,尤其是被廣泛應用到語言輸入性的閱讀教學和聽力教學中。但筆者認為,圖式理論同樣可以應用到語言輸出性的寫作教學中。三、圖式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圖式的不同性質和特點,一般將圖式分為以下三類: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語言的形式結構、語義結構等的了解。一種語言的形式結構、語義結構和一定的哲學、邏輯、民族的思維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語篇理解的基礎。內容圖式是指關于物體、思維或現象的概念或一系列相關的概念。它既包括某種文化或亞文化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等方面的知識,還包括具體閱讀文本中涉及的有關學科或專業方面的知識。形式圖式也叫結構圖式,是指關于文本篇章結構的知識,即對文本格式的安排、結構排列等的熟悉程度。下面我們從三種圖式形式來分析圖式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是指語言知識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是英語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對于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要激活有關的圖式,使圖式中的空位得以填充,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者對詞匯、語法和習慣用法等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在語言圖式的建立階段,以往主要強調學生詞匯量的不足是學生寫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其實,詞匯量在2000左右就足以滿足大學寫作大綱的要求,而大學生的入學平均詞匯量在3000左右。那么是什么造成大學生的習作詞匯貧乏呢?根源還在于學生的有關英語語法圖式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沒有充分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方面的巨大差異,即英語族人在描寫情景、表述時間、位置時通常遵循從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的順序,而漢語則恰恰相反。在用句子表情達意時,英語族人通常使用完整的句子,即“有一個主語和一個謂語,而且也只能有一個主語和一個謂語,相互之間由一致關系聯系著”,而漢語絕大多數屬于“話題一說明”框架,如果主語是顯而易見的,則常會被隱去。因此在寫作中,漢語寫作圖式對英語寫作產生了負遷移,學生的習作常常因語法不正確而造成表達上的歧義和費解。學生以漢語思維來構造英語句子,就出現了漢語和目的語相混雜的現象。
為解決學生在語法圖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必須使學生認識到語言圖式的根本作用,積極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語言圖式的建立要依賴于大量的閱讀輸入。因為大量的閱讀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熟悉詞的用法,掌握句法知識。充分運用認知心理學中的同化和順應理論知識,能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特征的了解,使學生在面對寫作任務時能夠把頭腦中所存儲的材料與寫作題目所需材料相似的組塊進行串行或并行,從而做出相應的篩選和重組。學生的語言知識越豐富,貯存的語言知識組塊越多,就越能夠產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內容圖式
內容圖式主要包括依賴篇章情景的圖式和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的圖式。在內容圖式中對寫作影響最大的是文化圖式。在對內容圖式進行闡述時,曾通過實驗證明了文化因素在對語言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如果閱讀者頭腦中缺乏原文所涉及的文化內容圖式,理解就會出現障礙。在英語寫作中,我們的目標讀者不僅僅是教師,更多的時候是英語族人,是為了與他們進行交流。但是,中國學生用英語寫作,頭腦中很步考慮目標讀者,即英語族人的文化圖式,在寫作中經常會用到許多漢語的成語典故,結果令缺乏相應的文化圖式的目標讀者感到如墜云霧中,不知所云。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如何激活目標讀者的內容圖式知識是寫作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加強內容圖式的構建,引導學生注意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在寫作中自覺運用文化圖式知識,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3.形式圖式
篇2
討論、打腹稿和列舉等往往基于個人已有知識和經歷,而學生的知識經歷難免十分有限;通過閱讀浩瀚如海的各類書報雜志來收集信息費時耗力,學生常常苦于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針對性較強的相關資料;可以說材料的匱乏成為制約學生寫作的瓶頸。基于Internet的網絡環境,可為學生寫作提供異常豐富的、圖文并茂的英語寫作教學/學習素材、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網絡上其他寫作資源的鏈接等信息資源。利用網絡資源輔助英語讀寫教學可以培養并提高學生通過網絡搜尋、獲取和傳遞信息及資料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使用搜索引擎就能在很快查找相關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甚至還有聲音和動畫,這些資源易于加工與利用,具有信息量大、針對性強、靈活性大、反饋性強等特點而所需時間僅以分秒計;這些都是傳統資料搜集方式所不能比擬的。通過對資源的選擇,占有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這樣,英語寫作不再成為苦惱之事。在同學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個別同學會因為膽小、內向等性格原因或是因為不擅于口頭言辭,成為小組討論的聽眾而不是積極的參與者,但這并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另外,由于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與每個小組有深度探討。網上班級聊天室和論壇的創建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消除了直接提問引起的緊張心理,極大地活躍學生思維。教師和學生定期相聚聊天室,討論寫作任務,共同構思、挖掘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教師就個別問題進行探討。同時,學生可以把寫作中的疑難問題貼在寫作論壇上,老師和其他學生可發表意見。寫前階段的準備還包括范文的學習。課堂中教師對范文的講解是以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為基礎進行的,不會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果利用網上英語寫作實驗室的多媒體軟件學習范文就可以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多媒體軟件不僅存貯量大,可分門別類地收錄大量范文,而且可直接向學習者生動地呈現內容,還可按學習者的需要提供必須的背景材料、相關的基礎知識、語法、語義,等等,讓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取學習內容。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所搜索到的相關信息,學生進行構思,確定自己的寫作主題并列出寫作提綱,為進入具體英語寫作做好了準備。
寫作階段
篇3
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語詞匯,建立了正確的英語語法知識體系,要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就需要進行英語寫作強化訓練。在初中學生的英語寫作學習過程中,在寫作的布局以及詞匯的使用方面,還存在較多不足。一些學生所掌握的英語句型較少,在寫作時,無限制地對同一句型進行使用,會使英語文章顯得過于平淡。英語寫作中,初中學生也會經常出現時態錯誤以及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銜接不當的現象。加強英語寫作訓練的力度,首先,英語教師需要利用范文對學生的英語寫作行為進行規范。對范文進行分析,讓學生從范文中提取一些與文章組織形式以及段落銜接、詞語搭配的正確信息。教師也可以從學生所寫的作文中選出較為優秀的文章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進行作文的修改,在評價他人文章時發現英語寫作的問題,對自己進行反思,實現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篇4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種基本句型雖然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但無法比較自由地表達思想,因此還必須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擴句訓練,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擴句練習。其次,加強句型教學,要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增強他們利用各種句子進行一意多種表達的訓練。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鞏固語言的練習,”對學生進行基本語感的訓練。
二、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說的能力有賴于聽的能力,進而有助于寫作。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輸入,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學中,除了聽錄音、對話、表演和編寫相似的對話外,還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一段短文,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變成短文的過程中,注意時態、語態、人稱和前后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在Reading教學中,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詞組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組織篇章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語言的精煉度,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聽懂做完聽力練習之外,還讓他們把練習作為guide進行復述聽力材料,有時還讓他們寫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寫作訓練的規范化
篇5
3、從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學生已相對成熟,而他們所能用的英語語言在英語的書面表達上就是想說的話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語言形式卻詞不達意,錯誤百出,為此要盡可能使學生接觸大量和他們生理發展相適應的英語語言材料,以便于他們吸收豐富自己的英語知識。
4、書面表達單詞拼寫錯誤占了一定的比例,說明學生英語詞匯的記憶準確熟練程度不夠。有的學生反映說有的單詞很熟練,不知怎么回事書面表達時就寫錯了,看來從記憶單詞到筆頭運用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吸收理解記憶反復運用的慢功夫。
以上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中的錯誤和困難,提示了解決這一難題的可能途徑和方向。
一、滴水穿石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語書面的表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兩月之功,必須從平時的課堂教學一點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決英語書面表達的難題。
高中英語課堂以課文教學為主,結合課文教學抓住學生英語書面表達的難點和關鍵——謂語動詞語義比較語法形式變化,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寫作的基本訓練,是培養學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體做法是:①課文的詞匯教學,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結合英語的構詞,同義反義比較,名詞的可數與不可數詞義的區別,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形變化的理解,擴充他們的詞匯量,鼓勵他們口筆頭造句,借此培養學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課文教學的過程讀、寫、聽、說交替。一般聽說在先,讀寫在后。針對寫作訓練的聽、說、讀、寫要注意材料內容的語言形式和課文內容的語言形式要有適當的變化和整體的系統性,以課文內容的提問為例,教師提問用的詞語結構和課文內容相關,但和課文語言所用詞語要有適當的差異,使學生稍加思考能夠理解,為學生同樣意思多種英語近似表達形式添磚加瓦,積累材料,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語語句表達方法。③指導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長句短寫,短句詳寫的口筆頭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中常用動詞句子的結構變化,單句和復句的異同關鍵所在。使用頻率高,結構變化較多的英語常用動詞如Wishhopeexpect之類的動詞要經常反復采用不同形式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常用動詞句子結構和詞義區別,逐步在心理上樹立用英語造句達意的信心和習慣。④有時結合課文,有時另外補充材料,采用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改寫、縮寫或連詞完成短文或填詞完成短文。
然而英語課文教學中所進行的以上寫作訓練指導并不解決英語書面表達的全部,這一過程主要抓住英語動詞和單復句的變化,少而精地進行英語書面表達的基礎訓練,為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書面表達能力還需要廣泛的多而雜的英文閱讀。
二、蓄勢待發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生動說明了書面表達和廣泛閱讀的關系。世界著名的外語教學理論家美國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學理論力作《PowerofReading——Insightfromtheresearch》中指出外語學習過程中①外語書讀的多的人,其讀寫能力比讀書量少的人強。②第二語言的閱讀量和語言的習得之間有肯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是解決詞匯問題和迅速提高第二語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讀書和寫作就好比輸入和輸出,沒有足夠的輸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輸出的。
高中學生英語詞匯量有限,各科作業負擔沉重,英語閱讀必須考慮內容、難易適當,時間上盡可能不給他們加重額外負擔。經過比較選擇,采用省高校出版社發行的“高中英語泛讀教程”為主,國家級刊物“高中英語畫刊”和全國發行的“中學生英文報”和“英語輔導報”為輔。這幾種閱讀材料內容廣泛,語言生動,體裁多樣,文章長短適宜,很受學生們的歡迎。時間安排平時利用早自習限時完成,以每分鐘50到100個單詞計算閱讀量,高三年級每周用兩節課的時間專門用于學生自己自由閱讀英文雜志和報刊,老師個別指導解答問題,一般經過兩學期到三學期的堅持閱讀,學生們就會感到英語常用詞的基本詞義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動詞的結構和變換也比較熟悉和習慣了,實際上學生已在不知不覺充滿樂趣地完成了英語詞匯的鞏固強化這個艱巨任務,為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積累了必需的詞語、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時是否積極主動,滿懷熱情,對于語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影響極大,若是抱著完成老師作業的態度讀書,就可能出現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前面看過,后面忘光的現象。因此,僅僅為學生選擇適宜有趣的讀物和安排一定的時間還不夠,教師要想法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激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外語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外語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確閱讀外文材料的習慣,基本的做法是經常讓學生個別地在自己的同學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適當難度的英語閱讀問題,老師及時給以鼓勵。
三、提綱挈領
英語書面表達的綜合訓練要提綱挈領是相對省時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畢業班時間緊,復習量大,更是如此。這里的“綱”指的是教學大綱和考試綱要說明要求學生掌握的重要語法概念和書面表達各種不同文體及要求。這里的“領”是說書面表達訓練過程要先口頭訓練,后筆頭訓練,貫穿始終。
篇6
Keywords:conceptualmetaphor;metaphoricalthinking;Englishwriting
一、概念隱喻理論
概念隱喻理論起始于Lakoff&Johnson的《MetaphorsWeLiveBy》一書。他們在書中表明:隱喻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語言里,也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我們賴以思維和行動的一般概念系統,從根本上講是隱喻的。[1]在概念隱喻的理論框架下,隱喻的理解涉及兩個認知域:源域(sourcedomain)和靶域(targetdomain)。概念隱喻就是以一個認知域的經驗來理解另一個認知域的經驗,源域的部分特點被映射(mapping)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隱喻的實質就是用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驗另一類事物”。[2]概念隱喻理論還提出了概念隱喻(conceptualmetaphor)和隱喻語言(metaphoricalexpression)的區別。前者是兩個認知域之間的映射,在英語中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隱喻的具體隱喻表達式,例如:
例1.Weareatacrossroad.
例2.Therelationshipisn’tgoinganywhere.
例3.Ourrelationshipisoffthetrack.
例4.Theirmarriageisontherocks.
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這里只有一個隱喻:LOVEISAJOURNEY,上述這些例子都是該隱喻在語言上的具體表達式。
概念隱喻理論使我們重新認識了隱喻的本質,也給語言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本文擬運用概念隱喻理論,探討隱喻在英語寫作中遣詞、造句、謀篇的功能,并指出隱喻思維對英語寫作的重要性,為寫作教學提供新的視角。
二、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概念隱喻與詞匯學習
在寫作中,詞匯居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句子層次的語言現象還是語篇層次的語言現象,都離不開詞的理解和運用。傳統詞匯學習由于受到結構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詞語與意義之間的關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視了對詞語的認知和理解。詞匯不僅有其所指意義,也有其轉指意義,而且,詞匯表層意義與其深層內涵都是語言認知的產物。由于大多數學習者不是從認知的角度來學習詞匯,而是采用死記硬背方法,不能真正理解詞匯的內涵。通過概念隱喻模式來認識和解釋詞匯,不僅有利于詞語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有效地利用該詞語的隱喻意義,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我們借助方位隱喻來理解介詞的學習。人們可以將通過身體體驗獲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淺,中心——邊緣”等具體空間概念投射于時間、情緒、身體狀況、數量、質量、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在方位隱喻中,“up-down”概念的隱喻運用最為廣泛。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純空間概念。Up的基本意義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義為“向下,由高往低”。英漢語言經過反復的運用與發展,“up-down”都以原來的空間意義為核心,產生了“
HAPPINESSISUP,SADNESSISDOWN;MOREISUP,LESSISDOWN;HIGHSTATUSISUP,LOWSTATUSISDOWN”等方位隱喻來表達對社會地位和人的情緒的認識。在這些概念隱喻的基礎上可以拓展豐富的隱喻表達式,進一步深化對“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隱喻理解,如:“Iamfeelingup.”,“Pricesaregoingup”,“Thetemperaturehasgonedown.”,“Benicetopeopleonyourwayup,becauseyouwillmeetthemonyourwaydown.”等。由此可見,通過概念隱喻理論來理解介詞,能掌握更豐富的詞匯意義,增強學生隱喻能力,提高寫作的多樣性。
其次,由于隱喻是一種映射,其實質是借助一類事物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3]因此人們總是會參照他們所熟知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體現在詞匯表達上,人們往往運用談論一個概念的各個方面的詞語來談論另一個概念。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們有概念隱喻“
ARGUMENTISABUILDING;ARGUMENTISWAR”,“argument”為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們較熟悉的概念。在講“building”這個概念時,可以幫助學生聯想和“建筑物”有關的詞匯“solidbuilding,frameworkofabuilding,constructabuilding,collapse,thegroundwork”;而在談到“war”這個概念時,又可以聯想到跟“戰爭”有關的詞匯“thefiercewar,attacktheenemy,winthewar,bedefeatedinthewar”。在這兩個概念隱喻中,人們可以通過熟悉的概念來理解“argument”這個概念的內涵。用于談論“building”,“war”的詞匯大部分都可以用來談論“argument”,因而可以創造出如下句子:
例5.We’vegottheframeworkforasolidargument.
例6.Ifyoudon’tsupportyourargumentwithsolidfacts,thewholethingwillcollapse.
例7.Withinthegroundworkyou’vegot,youcanconstructaprettystrongargument.
例8.Heattackedmyargumentfiercely.
例9.Joesparednopainstodefendhisargument.
例10.Joewontheargumentwithher.
例11.Joewasdefeatedintheargument.
又如:“IDEASAREFOOD”這一概念隱喻通過“food”來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們展示了“ideas”的豐富內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ideas”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恐怕誰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但是關于“food”我們可以表達如下:
例12.Foodcanbedigested.
例13.Foodcanbeswallowedordevoured
例14.Foodcanbenourishing.
例15.Foodcanbespoon-fed.
然后,利用“food”這一概念所派生的詞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下列的句子:
例16.Davidhasahardtimeswallowingnewideas.Hehastostewthemoverfordays.
例17.Wedon’tneedtospoon-feedourstudents.
例18.Hedevoursthebook.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通過概念映射原理,可以使學生更為輕松地掌握較為抽象概念方面的一系列詞匯,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詞匯框架,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更為準確自如地選詞表意。
(二)概念隱喻與句式表達多樣性
“僅僅追求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不顧多樣性,學生的二語能力長期在低水平徘徊,沒有明顯的進步”,[4]這句話說明了語言表達多樣性的重要性。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對句法運用多樣性程度是需要訓練的,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多維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寫作是和思維同步進行的,學習寫作就是學習思考。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恰恰是從思維的角度認知世界,以人的已知的具體經驗去映射未知的抽象的領域,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如“視野是容器”(VISUALFIELDSARECONTAINERS)這一基本概念隱喻衍生出的隱喻式語言表達是多種多樣的:Theshipiscomingintoview,Ihavehiminsight,he’soutofsightnow,that’sinthecenterofmyfieldofvision等。而在表達同一概念時的概念隱喻也是多樣的,“idea”這一概念,就有如下概念隱喻:IDEASAREFOOD,IDEASAREPEOPLE,IDEASAREPLANTS,IDEASAREPRODUCTS,IDEASARECOMMODITIES,IDEASARERESOURCE,IDEASAREMONEY,IDEASAREFASHION,每一個概念隱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隱喻表達式,這也為寫作中語言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從而使語言更生動、自然。
此外,概念隱喻為學生在寫作時創新思維、拓寬思路有著重要的認知作用,它為我們在不同范疇的事物之間架起聯想的橋梁,賦予我們一種靈敏的觸覺,使我們感知不同事物之間的某種特征的聯系。因而,根據創新度,在寫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隱喻式表達,例如:
例19.Joanknewthatsurgerywasaverydangerousoption.Thestakeswerehigh.Nevertheless,Joandecidedtotakeherchancesandhavetheoperation.
例20.Joanknewthatsurgerywasaverydangerousoption.Shecouldloseitall.Nevertheless,Joandecidedtoanteupandhavetheoperation.
例句19和20是基于“LIFEISAGAMBLINGGAME”所構建的隱喻表達。第一句是常規隱喻表達,常規隱喻是那些建構我們文化的普遍概念系統并反映在日常語言中的隱喻;第二句是新隱喻表達,新隱喻是對常規隱喻的擴展應用,很多新隱喻是人們創新思維的結果。因此,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上,我們既可采用常規隱喻表達,也可創新思維,采用新隱喻。
(三)概念隱喻與語篇連貫
語篇連貫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文章在內容上的連貫(coherence),二是指表達上的連貫。一個連貫的語篇應該是讓聽話人或讀者在理解時能夠推導出語句的各種關系,重新構建說話人或作者的目的或意圖。篇章連貫是在概念的層次上實現的,而概念隱喻本身也是一種概念,因此它可以幫助實現連貫。
概念隱喻在內容上的連貫既可以通過一個隱喻,也可以同時通過多個隱喻來實現。[5]在語言實踐中,由一個概念隱喻幫助構建語篇連貫的情況經常出現。以一個隱喻貫穿語篇始終形成一個核心隱喻,支配若干由隱喻或由一個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關的次要意象。從這個概念隱喻的角度看,整個語篇應該是連貫的。在寫作中,如果能夠把握語篇連貫的這個特點,對某些語段結構或語篇意義的構建就能事半功倍。如:
Tedgotontheridewhenhedecidedtocampaignformayorofhissmalltown.Afterflipping,rolling,andshakingforthepublicforeightweeks,hefinallyfeltlikehewasincontrol.ButashewatchedtheexitpollsreportedonTV,heplummeted.Hehadlostinalandslide.[6]
在以上的例子中,中心隱喻是“POLITICSISAFOLLER-COASTER”,其余的隱喻“ride,flipping,rolling,shaking,plummeted,landslide”等都是圍繞其中心隱喻的,并且是互相關聯的。
又如:Theprofessortoldmemyargumentwasshaky:asastudentofphysics,youhavetoconstructstrongerfoundationsforyourtheoreticalmodels.Usefactstosupportyourtheory.
上述例子的中心隱喻是“THEORIESAREBUIDINGS”,整個語段都共享了這個概念隱喻的隱喻內涵,使得這個語段具有連貫性。
語篇在表達上的連貫很大程度取決于文章銜接(cohesion)的處理,銜接是一種語篇現象,語篇的銜接主要是依靠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搭配等來實現。隱喻可以使得詞匯的銜接在不同領域內得以實現,再加上語言上的手段如對照、省略等,說話人可以表達經驗和人際方面的語義連貫。
三、結語
隱喻是語言習得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不知不覺地運用隱喻模式來認識和解釋世界。在寫作教學中,隱喻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謀篇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因而,培養學生寫作中的隱喻思維必不可少。為了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要求學生收集概念隱喻及隱喻表達式,并對它們進行歸納、整理、分析,逐步形成學生自己的隱喻認知理論,并鼓勵其大膽使用;第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隱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隱喻性表達的跨文化多樣性,減少在寫作中出現漢式表達方式,從而改善他們的寫作思維;第三,利用隱喻認知規律,不斷開拓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隱喻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參考文獻
[1][2][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26,26
篇7
引言: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基于問題的學習,最早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醫學教育中發展出來的,PBL模式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教學模式,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
1、PBL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教育的起點不在于原先一個人有多么聰明,而在于教師怎樣使學生變得聰明,在哪些方面變得聰明。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的課程設計不僅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學策略來開發多元智力,而且還要求教師把多元智能理論的思想整合到教學活動中去。
PBL模式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教學模式,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教育學論文,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以現實的、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為此,PBL模式由一系列若干真實性任務和教學性任務相結合而成,通過調查、觀察、探究、展示、分享等形式,最終實現某個目標或者解決某個問題;根據項目具體內容,PBL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生通過做項目,整合自己的各個學科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最后交流、展示項目學習的成果,并對成果進行評價。
PBL模式是“多元智能”理論在實踐中的有效體現,可以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智能。如,學生通過參與小組學習和工作,學會自我導向和自我管理,發展其交際智能;與同伴,不同學科的教師以及專家進行交流,便提高了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技能。通過日志,自我評定,學習檔案,階段性匯報以及對他人提出的挑戰性意見進行反思,從而發展其內省智能。對項目的操作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學生以圖表和照片的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也得到加強小論文。
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發地去建構知識分類,確實地描述問題教育學論文,提出假設,找到解決方式。研究證明,PBL模式是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同時又是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創新精神的學習過程。
2.PBL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PBL 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啟發下,以教材及社會生活為主要探究內容,以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為參照對象,通過個人、小組和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活動來完成發現和體驗的學習過程,待結束學習任務時,全班同學分享在學習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或制作出的產品。因此,PBL模式的基本過程可以歸納為:教師提出項目框架→學生集體討論,選擇感興趣的項目話題→學生討論,確定各自的具體任務→搜索信息,加工和提煉素材→形成框架,探究問題→交流,展示,評價,分享。
3、PBL教學模式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按照設計流程,筆者將PBL模式引入到英語寫作教學中,進行了以下課程設計:
Project Work:Work in a group of 4 and produce a Web page, which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parts:
1.Home page
2.Group members’self-introduction
3.StyleDisplay—Collecting and selecting better pieces for a writing portfolio
4.Mini-researchpaper
5.Useful WWWresources
Topic Decision: find an interesting topic for mini-research project. If studentsare still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thinking of interesting topics, they areprovided with some sample research topics as follows:
1) Making choice;2) Olympic Games ;3)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4) Yourexpectations for university life and the reality ;5) Campus love 6) Freedom/ individualism?;7) What do university studentsreally need?; 8)Web games9) Study and Practice; 10) Children beggar;11) Homosexuality/ Cohabitation;12) Rich-poor gap;13) Private tutors;14) Generation gap;15) Job-hunting;16) On-line shopping; 17) Mercy killing;18) Private school;
Group Research: group leader assigns tasks to group members. The whole projectshould be completed within one month. Students are welcome to meet the teacherto discuss the project
When the projectis finished, each group should
1.Proofreadtheir own paper. Use the checklist to make sure they've covered everything.
2.Have at leasttwo other reliable groups proofread the paper and sign it.
3.Each groupshould proofread and sign at least two other groups research papers.
4.Edit/Revisethe research paper at least twice between proofreading by others.
Outline
_____Title
_____Thesis
_____Correct Form
_____All Necessary Content
Paper
_____Follows Outline
_____Page #s in Upper Rt-hd Corner
_____Length (5-8 pages)
_____Capitalization
_____Sentence structure
_____Usage
_____Spelling
_____Transitions
_____Neatness
Source Usage
_____Even/Balanced
_____Correct Form
Research Depth
_____5 Source Minimum Including At Least:
--Magazine/Newspaper
--Book
--Internet
--Prof.Per./Interview/Video
_____5 New/Recent &/or Approved Sources
Information/Content
--In Order?
--All Approved?
--Used Correctly?
_____Proves Thesis Completely
Works Cited/ References
_____Source Cards (only those used)
篇8
進入21世紀,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礎上不同文化之間商務交流變的越發頻繁。商務英語寫作作為商務交際的重要方式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逐漸受到了大家的重視。商務英語寫作不同于一般的英語寫作,它涉及面廣,既要有一定的英語寫作技能基礎,又要有豐富的社會知識和較強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應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然而在現階段我國大中專院校中的商務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從而使得我們的學生的商務英語寫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探討如何在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應有的教學標準成為各個大中專院校商務英語教師的研究重點。
二、商務英語寫作概述
商務英語寫是作為國際商務交流(國際貿易和商務英語專業)等特定的專業學科所服務的。與一般的英語寫作相比,它是一種專門用途的寫作方式,有學者將其歸為應用文寫作的行列,其實我們認為應將其劃歸一種單獨的寫作方式。
(一)獨有的寫作文體和格式
商務英語寫作有一整套獨有的寫作文體和格式,商務英語寫作文體主要包括Letters,Emails,Memos和Reports四大類,其中商務回絕函(RefusalLetters)、咨詢函(RequestLetters)、銷售函(SalesLetters)、求職信(Job-ApplicationCoverLetters)等多種寫作文體和格式都與一般的英語寫作存在著區別。
(二)特殊的專業術語
商務英語寫作有其特殊的專業術語,而且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以支票為例cheque為支票、current-accountholder為支票賬戶bearercheque,chequepayabletobearer無記名支票,來人支票,同時也存在著眾多簡寫的形式例如QLTY代表quality。QNTY代表quantity。
(三)嚴格翻譯和使用方法
商務英語有其獨特的使用和翻譯方法,精確度要求比一般的英語寫作更高,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用語簡潔,盡量避免拖沓、繁瑣的語言,而且在寫作和翻譯中多用長句和被動語態,有時整個一大段就是一個長句。例如Wehavethepleasureofintroducingourselvestoyouasastate-operatedcorporationdealingexclusivelyinlightindustrialgoods.我們有幸自薦,我們是一家專營輕工業品的國有公司。其中的“有幸”,最簡單的翻譯就像上面說的那樣havethepleasuretointroduce,此外諸如takepleasureinintroducing,takethelibertyofintroducing,availourselvesofthisopportunitytointroduce等都可以表達這個意思,關鍵是選對應用的時機。
三、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困境
(一)商務英語寫作學習中的困難
商務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時間內很難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許多學生在學完后大多有以下的感覺:一是看不懂,二是學不會,三是不會用。
1.學生在商務英語寫作的學習中由于基礎差,詞匯量有限,這便從根本上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在我國特別是的欠發達地區和較發達地區相比,英語教育設施不健全,學生從小沒有養成學習英語的好習慣,這種差別在初高中階段沒有顯現出來,但是在升入大學后差別就很明顯了。據調查大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由于詞匯量不夠而無法表達出來的占到了71%,因此詞匯量不夠時制約學生學好商務英語寫作的基礎原因。例如在句子我們切盼你方進一步的消息——Weawaityourfurthernewswithinterest.中interest的意思有許多種,興趣、利益、利率等等,但是應該如何去挑選這幾個意思呢?這就考研到學生對單詞和短語的理解了。
2.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中很難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完全消化掉。這一方面是老師在引導方面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商務英語寫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之學生的基礎差、底子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沒有興趣可言,學不會是在所難免的了。商務英語寫作不是背背單詞、記住語法這么簡單的問題,它有自己的一整套體系,應系統綜合的加以學習。
3.學生在結束對商務英語寫作的學習后在實際操作中不會使用。商務英語寫作是一個應用性的學科,目的是培養商務英語交際中的實用性人才,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仍然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然而學習商務寫作不要用背的方法,應該從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較容易一點。
(二)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困難
教師在商務英語寫作中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引導著學生學好知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師的引導作用很難發揮應有的效力。
1.是教師給商務英語寫作的定位問題。商務英語寫作是英語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的基礎課程,因此應該將其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商務英語寫作的課時量相較于其他基礎課程少很多,這就使得教師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出現時間不夠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2.是教師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方法值得改進。在我國的大中專院校中,學生英語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給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有些學校采取了分級教學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在當前的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傳統的教育方法包括:講授法、演講法、討論法、談話法等等。其中講授法是傳統教學方法中受到批評最多的一種,認為它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而這種方法在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中是最無效的,但卻是最為普遍的。因此對待實用性較強的學科應該需要新型的與時代接軌的方法,即實現教學方法的革新。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量事實證明商務英語寫作在教與學中都面臨了較大問題,如何尋找方法提高商務英語教學質量成為我們分析的關鍵。
四、提高商務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思路分析
在商務英語寫作的實踐過程中有教師提出搞好英語寫作教學的關鍵是寫。但是我們認為這還不夠,教育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商務英語寫作業不例外,結合眾多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我們認為提高商務英語寫作教學質量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起來。
(一)明確教學意識,確定教學目標
在現代的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意識不強,教學目的不確定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意識上不僅僅要教師自身而且要是廣大學生明白該課程的最終目的。目的是激發動力的源泉,目的明確了,教學和學習的動力才能充足。教學目標是知道學生學習的準則,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不可或缺的,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而且是教學活動的調節者。
(二)創新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有好多種,但要想真正做好,做到位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結合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特殊性,我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實行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將多媒體教學技術這一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商務英語寫作的課堂教與學中,對傳統的教與學起到了補充、發展和優化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廣大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認知工具,可以通過可見的最優化設計實現個別化的學習,同時,它完全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改變了在教學中的“一枝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講一天”的傳統的教學方式。
2.基本教學方法的加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督促學生加強練習,多讀,多寫,多用。學習外語的關鍵是接觸大量可理解的、比學習者自身水平稍高一些的信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應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掌握更大的詞匯量,這是一切外語學習的基礎所在。
3.建立以學生為主,教學相長的教學模式。互動性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教師講授、師生之間的討論為輔,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起來的,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互動性教學模式在商務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是最有效的,可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五、結語
商務英語寫作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以及現階段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問題,使得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在眾多的困難面前,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和學習的主體都應改變教學和學習思路,端正學習態度,創新教學方法以達到提高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目的。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翁鳳翔.當代國際商務英語寫作[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吳旭凌.商務英語寫作的句法特征[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9
篇9
Keywords:conceptualmetaphor;metaphoricalthinking;Englishwriting
一、概念隱喻理論
概念隱喻理論起始于Lakoff&Johnson的《MetaphorsWeLiveBy》一書。他們在書中表明:隱喻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語言里,也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我們賴以思維和行動的一般概念系統,從根本上講是隱喻的。[1]在概念隱喻的理論框架下,隱喻的理解涉及兩個認知域:源域(sourcedomain)和靶域(targetdomain)。概念隱喻就是以一個認知域的經驗來理解另一個認知域的經驗,源域的部分特點被映射(mapping)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隱喻的實質就是用一類事物來理解和經驗另一類事物”。[2]概念隱喻理論還提出了概念隱喻(conceptualmetaphor)和隱喻語言(metaphoricalexpression)的區別。前者是兩個認知域之間的映射,在英語中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隱喻的具體隱喻表達式,例如:
例1.Weareatacrossroad.
例2.Therelationshipisn’tgoinganywhere.
例3.Ourrelationshipisoffthetrack.
例4.Theirmarriageisontherocks.
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這里只有一個隱喻:LOVEISAJOURNEY,上述這些例子都是該隱喻在語言上的具體表達式。
概念隱喻理論使我們重新認識了隱喻的本質,也給語言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示。本文擬運用概念隱喻理論,探討隱喻在英語寫作中遣詞、造句、謀篇的功能,并指出隱喻思維對英語寫作的重要性,為寫作教學提供新的視角。
二、概念隱喻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概念隱喻與詞匯學習
在寫作中,詞匯居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句子層次的語言現象還是語篇層次的語言現象,都離不開詞的理解和運用。傳統詞匯學習由于受到結構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詞語與意義之間的關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視了對詞語的認知和理解。詞匯不僅有其所指意義,也有其轉指意義,而且,詞匯表層意義與其深層內涵都是語言認知的產物。由于大多數學習者不是從認知的角度來學習詞匯,而是采用死記硬背方法,不能真正理解詞匯的內涵。通過概念隱喻模式來認識和解釋詞匯,不僅有利于詞語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有效地利用該詞語的隱喻意義,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我們借助方位隱喻來理解介詞的學習。人們可以將通過身體體驗獲得的“上——下,前——后,高——低,深——淺,中心——邊緣”等具體空間概念投射于時間、情緒、身體狀況、數量、質量、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在方位隱喻中,“up-down”概念的隱喻運用最為廣泛。最初,“上”概念(up)和“下”概念(down)都是純空間概念。Up的基本意義最“向上,由低往高”;down的基本意義為“向下,由高往低”。英漢語言經過反復的運用與發展,“up-down”都以原來的空間意義為核心,產生了“
HAPPINESSISUP,SADNESSISDOWN;MOREISUP,LESSISDOWN;HIGHSTATUSISUP,LOWSTATUSISDOWN”等方位隱喻來表達對社會地位和人的情緒的認識。在這些概念隱喻的基礎上可以拓展豐富的隱喻表達式,進一步深化對“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隱喻理解,如:“Iamfeelingup.”,“Pricesaregoingup”,“Thetemperaturehasgonedown.”,“Benicetopeopleonyourwayup,becauseyouwillmeetthemonyourwaydown.”等。由此可見,通過概念隱喻理論來理解介詞,能掌握更豐富的詞匯意義,增強學生隱喻能力,提高寫作的多樣性。
其次,由于隱喻是一種映射,其實質是借助一類事物理解和體驗另一類事物,[3]因此人們總是會參照他們所熟知的、具體的概念來認識和理解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體現在詞匯表達上,人們往往運用談論一個概念的各個方面的詞語來談論另一個概念。例如:提到概念“argument”,我們有概念隱喻“
ARGUMENTISABUILDING;ARGUMENTISWAR”,“argument”為較抽象的概念,而“building”,“war”是人們較熟悉的概念。在講“building”這個概念時,可以幫助學生聯想和“建筑物”有關的詞匯“solidbuilding,frameworkofabuilding,constructabuilding,collapse,thegroundwork”;而在談到“war”這個概念時,又可以聯想到跟“戰爭”有關的詞匯“thefiercewar,attacktheenemy,winthewar,bedefeatedinthewar”。在這兩個概念隱喻中,人們可以通過熟悉的概念來理解“argument”這個概念的內涵。用于談論“building”,“war”的詞匯大部分都可以用來談論“argument”,因而可以創造出如下句子:
例5.We’vegottheframeworkforasolidargument.
例6.Ifyoudon’tsupportyourargumentwithsolidfacts,thewholethingwillcollapse.
例7.Withinthegroundworkyou’vegot,youcanconstructaprettystrongargument.
例8.Heattackedmyargumentfiercely.
例9.Joesparednopainstodefendhisargument.
例10.Joewontheargumentwithher.
例11.Joewasdefeatedintheargument.
又如:“IDEASAREFOOD”這一概念隱喻通過“food”來理解“ideas”,其作者向我們展示了“ideas”的豐富內涵。如果想知道“food”和“ideas”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恐怕誰也拿不出一套完整的答案,但是關于“food”我們可以表達如下:
例12.Foodcanbedigested.
例13.Foodcanbeswallowedordevoured
例14.Foodcanbenourishing.
例15.Foodcanbespoon-fed.
然后,利用“food”這一概念所派生的詞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下列的句子:
例16.Davidhasahardtimeswallowingnewideas.Hehastostewthemoverfordays.
例17.Wedon’tneedtospoon-feedourstudents.
例18.Hedevoursthebook.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通過概念映射原理,可以使學生更為輕松地掌握較為抽象概念方面的一系列詞匯,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詞匯框架,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更為準確自如地選詞表意。
(二)概念隱喻與句式表達多樣性
“僅僅追求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而不顧多樣性,學生的二語能力長期在低水平徘徊,沒有明顯的進步”,[4]這句話說明了語言表達多樣性的重要性。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對句法運用多樣性程度是需要訓練的,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多維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寫作是和思維同步進行的,學習寫作就是學習思考。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恰恰是從思維的角度認知世界,以人的已知的具體經驗去映射未知的抽象的領域,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如“視野是容器”(VISUALFIELDSARECONTAINERS)這一基本概念隱喻衍生出的隱喻式語言表達是多種多樣的:Theshipiscomingintoview,Ihavehiminsight,he’soutofsightnow,that’sinthecenterofmyfieldofvision等。而在表達同一概念時的概念隱喻也是多樣的,“idea”這一概念,就有如下概念隱喻:IDEASAREFOOD,IDEASAREPEOPLE,IDEASAREPLANTS,IDEASAREPRODUCTS,IDEASARECOMMODITIES,IDEASARERESOURCE,IDEASAREMONEY,IDEASAREFASHION,每一個概念隱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隱喻表達式,這也為寫作中語言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從而使語言更生動、自然。
此外,概念隱喻為學生在寫作時創新思維、拓寬思路有著重要的認知作用,它為我們在不同范疇的事物之間架起聯想的橋梁,賦予我們一種靈敏的觸覺,使我們感知不同事物之間的某種特征的聯系。因而,根據創新度,在寫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隱喻式表達,例如:
例19.Joanknewthatsurgerywasaverydangerousoption.Thestakeswerehigh.Nevertheless,Joandecidedtotakeherchancesandhavetheoperation.
例20.Joanknewthatsurgerywasaverydangerousoption.Shecouldloseitall.Nevertheless,Joandecidedtoanteupandhavetheoperation.
例句19和20是基于“LIFEISAGAMBLINGGAME”所構建的隱喻表達。第一句是常規隱喻表達,常規隱喻是那些建構我們文化的普遍概念系統并反映在日常語言中的隱喻;第二句是新隱喻表達,新隱喻是對常規隱喻的擴展應用,很多新隱喻是人們創新思維的結果。因此,在概念隱喻的基礎上,我們既可采用常規隱喻表達,也可創新思維,采用新隱喻。
(三)概念隱喻與語篇連貫
語篇連貫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文章在內容上的連貫(coherence),二是指表達上的連貫。一個連貫的語篇應該是讓聽話人或讀者在理解時能夠推導出語句的各種關系,重新構建說話人或作者的目的或意圖。篇章連貫是在概念的層次上實現的,而概念隱喻本身也是一種概念,因此它可以幫助實現連貫。
概念隱喻在內容上的連貫既可以通過一個隱喻,也可以同時通過多個隱喻來實現。[5]在語言實踐中,由一個概念隱喻幫助構建語篇連貫的情況經常出現。以一個隱喻貫穿語篇始終形成一個核心隱喻,支配若干由隱喻或由一個中心意象引申出若干相關的次要意象。從這個概念隱喻的角度看,整個語篇應該是連貫的。在寫作中,如果能夠把握語篇連貫的這個特點,對某些語段結構或語篇意義的構建就能事半功倍。如:
Tedgotontheridewhenhedecidedtocampaignformayorofhissmalltown.Afterflipping,rolling,andshakingforthepublicforeightweeks,hefinallyfeltlikehewasincontrol.ButashewatchedtheexitpollsreportedonTV,heplummeted.Hehadlostinalandslide.[6]
在以上的例子中,中心隱喻是“POLITICSISAFOLLER-COASTER”,其余的隱喻“ride,flipping,rolling,shaking,plummeted,landslide”等都是圍繞其中心隱喻的,并且是互相關聯的。
又如:Theprofessortoldmemyargumentwasshaky:asastudentofphysics,youhavetoconstructstrongerfoundationsforyourtheoreticalmodels.Usefactstosupportyourtheory.
上述例子的中心隱喻是“THEORIESAREBUIDINGS”,整個語段都共享了這個概念隱喻的隱喻內涵,使得這個語段具有連貫性。
語篇在表達上的連貫很大程度取決于文章銜接(cohesion)的處理,銜接是一種語篇現象,語篇的銜接主要是依靠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搭配等來實現。隱喻可以使得詞匯的銜接在不同領域內得以實現,再加上語言上的手段如對照、省略等,說話人可以表達經驗和人際方面的語義連貫。
三、結語
隱喻是語言習得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不知不覺地運用隱喻模式來認識和解釋世界。在寫作教學中,隱喻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謀篇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因而,培養學生寫作中的隱喻思維必不可少。為了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要求學生收集概念隱喻及隱喻表達式,并對它們進行歸納、整理、分析,逐步形成學生自己的隱喻認知理論,并鼓勵其大膽使用;第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隱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隱喻性表達的跨文化多樣性,減少在寫作中出現漢式表達方式,從而改善他們的寫作思維;第三,利用隱喻認知規律,不斷開拓創新思維,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隱喻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參考文獻
[1][2][3]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3,26,26
篇10
二、研究設計
文獻綜述
從目前的文獻來看,研究我國外語專業學位論文的文獻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從語篇角度的分析,如鞠玉梅(2004)是從語篇的角度對英漢論文摘要作了對比研究;二是宏觀指導,如李家云(1999)、余曼綺(2001)、黃小蘋(2002)、李萍(2003)、王桂和(2006)等從宏觀角度對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管理、評估和教學環節作了論述;三是寫作方法指導,如翟忠和(2000)、宋飛(2001)、王秋華(2002)、尤肖南(2004)等就學位論文的指導對策及寫作方法談過看法;另外,還有學者如穆鳳英(2001)、孫文抗(2004)、顏靜蘭、倪巍(2005)、路文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2.以提高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礎的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是否能有效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二)實驗研究對象
參加本次實驗教學的是我校2005級(2009屆)本科生,共209人。另外,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論文存在的問題,筆者實驗之前在我校外國語學院28名英語論文指導教師中進行問卷調查。
(三)研究步驟
1.實驗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狀況。
筆者實驗之前在我校外國語學院28名英語論文指導教師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中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包括:1.您認為我院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在哪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有,請詳細列出;2.您對提簡我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何建議?由于篇幅所限,我們僅針對第一個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分析問卷,筆者歸納出以下主要問題:
(l)選題方面:選題陳舊、選題重復現象嚴重是學生論文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這里的“陳舊”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陳舊,這里是指學生所選題目在學術界已進行了廣泛深人的研究,以學生現有的水平很難再有創新。選題重復是指一級學生中選擇某一題目的人很多,而且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文獻使用、結論等都基本雷同,失去了論文應有的創新性。
(2)資料收集運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搜集的資料比較陳舊,這從參考書目的年代可以判斷;二是資料的相關性和權威性不強;三是對資料的使用不加以合理取舍,所選材料不能很好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資料淹沒了自己的觀點,造成了本末倒置;四是研究設計選擇不夠合理,大部分的論文都是建立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沒有一手資料,這影響了部分論文的說服力。
(3)語篇結構:作為英語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英語畢業論文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圍繞論題展開各章節,但很多學生的論文在完整性和連貫性上欠缺。具體表現在:各章節聯系松散,結構不合理,重點不突出;有些章節比較空洞,論述冗長但看不出意義重心;句與句之間沒有合適的連接手段。
(4)語言及格式:就語言的規范度而言,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語氣太過主觀,語言正式程度不夠,生硬的翻譯,漢語化現象嚴重,用詞不當現象較多;就行文的格式而言,很多論文中出現引文無出處或與參考書目不對應;參考書目格式不規范;空格、行距、字體等顯示出學生在文檔處理方面的不足;另外,標點符號使用也不夠規范。這說明論文的語言及格式的規范程度不夠,需要加強在這方面的指導。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分析以上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第一方面是選題,選題上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創新意識不強,所以培養創新意識是提高選題質量的關鍵;第二方面是資料收集運用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兩個方面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所以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在于使學生在寫論文之前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第三方面是語言及格式的規范性。論文語言及格式不夠規范主要是因為學生的科研規范意識不強,增強其科研規范意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里我們把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規范意識都歸到科研能力的范疇。因此下面作者主要從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包括科研方法和科研規范意識)兩大方面談如何提高學生論文質量。
2.教學實踐中,注重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
(1)創新意識的培養。具體方法主要有:①由于大部分學生之前很少接觸英語類的學術論文,所以讓學生多瀏覽學術期刊文章可以讓學生對學術論文有個較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好的論文題目必須滿足三方面的要求,即論題的研究價值(significanee)、論題的創新性(origi-nality)以及論題的可操作性(feasibility)。為了保證選題的成功,需要多讓學生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期刊文章的題目。特別是為了增強創新性,需要讓學生對期刊文獻進行批判性分析,找出其研究不足和進一步研究的空間。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學生對論文選題的標準有了較理性的認識,為今后的論文選題奠定基礎。②為了增加題目的創新性,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在選題時鼓勵他們多向實證性研究課題靠攏。學生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實驗等的設計鍛煉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發現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
(2)科研能力的培養。科研能力在這兒指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的規范意識。具體到資料收集、語篇結構和語言格式三個方面,方法如下:①資料收集。針對所選材料陳舊的問題,首先讓學生了解收集資料的不同渠道以及不同渠道的優勢和弊端。比如收集理論方面的材料要依靠一些專業書籍、字典、百科全書等,這樣可以保證理論的權威性。但這方面的材料一般年代稍遠,要了解某課題的最新研究動態還離不開期刊雜志和網絡資源,所以還要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圖書館和網上期刊數據庫進行資料收集。除了讓學生了解材料收集的不同渠道,還要使其掌握收集材料的方法,即如何快速瀏覽發現與選題有關的章節,如何判斷材料來源的權威性和檔次等。資料收集完畢,還要進行資料的篩選工作。這一步要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判斷,取其精華,用批判的眼光使用材料,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論點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否則自己的觀點只能淹沒在眾多的材料中。另外,筆者還鼓勵學生收集一手資料并使用科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這一方面可以增強論文的創新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論文的說服力。因此筆者注重了實證調查方法的培養,如問卷調查、教學實驗、個案研究等。這些科研方法的培養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②語篇結構。為了規范學生的語篇,首先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篇銜接手段;其次,還要使其掌握英語論文寫作的規律和方法,讓學生了解英漢語篇的不同特點,使其擺脫漢語語篇的影響;再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論證能力,因為語篇結構布局從一個側面這說明了學生的論證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論證能力不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欠缺,那么他就很難用邏輯性的語言進行寫作和論證。③語言及格式。語言上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學生語言基本功和英語寫作能力較差,二是由于學生對英語論文寫作的語言風格、行文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要求不熟悉。要解決語言基本功和英語寫作能力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這里我們不作探討。解決第二方面的問題就是要教給學生英語論文的語言表達,如用詞上要正式客觀,語法要簡潔等。為了規范論文格式,在講授論文寫作時我們選擇了M壓A格式進行詳細講解并讓學生在電腦上操練,對論文的各部分、各章節的格式(尤其是文內引文和參考文獻的格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其格式的規范。
指文章是否有邏輯性,是否有理有據,分析問題是否深人,各部分內容是否充實等。語言及格式的規范程度主要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語言的正式程度、用詞是否恰當、有無漢語話現象等,另外一個標準是看是否符合MLA格式要求。
從表中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較之前兩級學生,2005級學生在以上四個方面的能力均有提高。其中選題、資料收集運用和語言及格式規范三方面的能力提高比較明顯。2005級學生的選題創新較之2000級提高了17.83%,較之2001級提高了13.31%;資料收集運用方面,2003級比2000級提高了16%,比2001級提高了16.23%;語言及格式規范方面,2005級比2000級提高了8.59%,比2001級提高了10.08%。這說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對論文質量的提高是有一定意義的。但從表格中的數字我們仍能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學生論文在語篇布局上提高不是很明顯,只提高了5%左右(2005級較之2000級提高5.89%,較之2001提高4.76%)。這一方面是由于“語學術論文寫作”課時有限,在語篇上的指導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語篇布局能力的發展是個長期過程,短時效應不明顯。另外一個問題是學生的選題創新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分數還表1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年論文打分情況
三、結果與討論
筆者隨機抽調我校外國語學院三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共180份(每年60份)進行分析。筆者把指導教師的分項打分重新按百分制計算,下表是各年級學生在各項得分中的平均成績。在被抽的論文中,其中2000級和2001級學生論文是沒有經過系統論文寫作指導的,2005級是經過系統論文寫作指導的。筆者曾在這級學生中開設“學術論文寫作”這門課程。
筆者就學生在幾項重要指標中的表現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幾項指標分別是:選題創新、資料收集運用、語篇布局、語言及格式規范。選題主要指的是題目的新穎性。資料收集運用主要是指資料收集是否翔實,引用是否恰當。語篇布局主要是比較低(2000級得分62.43,2001級64.92,2005級73.56)。這說明雖然學生的創新能力能通過論文寫作指導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這種提高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選題方面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靠論文寫作指導是不夠的。
四、思考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語畢業論文的寫作除了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寫作能力外,還需要在寫作規范、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等幾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生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學生、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篇11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和計劃。協作學習過程也是會話過程,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因此會話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所要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習者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他們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網際交流已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球信息的交流與傳播要求人們不斷學習、掌握網際交流的基本技能和英語的頭與書面的表達能力。面對這種新的學習環境與學習要求,現在的教學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利用新的資源,通過構建、協作、會話來完成,這正是建構主義關于認知與學習的理論觀點。
二、網際交流與合作寫作的內涵及其實踐
(一)網際交流
網際交流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際交流以網絡為媒介,用書面形式來表達,具有書面語和口語的雙重特征,因此被看作是一種可理解性輸出的特殊形式。由于網際交流不可能僅僅局限于一個地區或國家,而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所以,一定的英語寫作水平是進行有效交流的基礎。關于英語寫作,Raimes提出學生學習寫作的目的主要有:鞏固、練習、模仿、交際、學習。Nystrand指出:“書面交際的很明顯特征不在文章本身,也不在讀者與文章之間的交流,而在于作者與讀者進行的交流。”然而,我國許多大學外語寫作教學主要還是注重語法結構,而非內容,對作文的評判著眼于用詞是否妥帖、語法是否正確等。這種現象目前表現得還是很突出,其弊端是:寫作成為純粹的語言作文的練習而不是一種交際活動,也不是一種社會行為。這種只重形式而忽略內容的英語寫作教學,導致了中國大學生不擅長于交際寫作。即時的網際交流可以彌補這種不足。它更多地需要準確表達思想內容,還要對環境作出快速反應。
(二)合作寫作
合作寫作是在“合作構建”理論的基礎之上提出的,是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一種應用。“合作構建”是斯皮維(Spivey)通過寫作增強學生社會認知、人際交流的重要策略,她強調寫作中的合作建構,意在使獨立自主與協調互相形成必要的張力。合作是互動的平臺和途徑,它可以促進學習者更好地交流、傳遞信息與資源,營造集體的力量,實現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川蘇州大學講授計算機輔助寫作課程的蘇曉軍教授認為,合作寫作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英語文化交流和寫作互助的學習模式,它的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利用網上信息和網上交流技術增進英語寫作能力。
筆者在本校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合作寫作實踐活動,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進行課程設計:學生們被要求通過E—mail、BBS、在線交談、論壇等,同本班同學、其他學校的學生以及國際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主要訓練其英語書面表達或口頭表達能力。將學生進行分組,分配話題,讓學生通過討論、采訪、寫交流綱要、寫文化感受、網上互改、互評等方式相互幫助,在網上實現合作學習。活動的后期,讓學生進入專題聊天室,如在YahooChat中,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學生從事family&Home,Hobbies&Crafts,School&Education等專題打字或語音討論,從而達到跨越時空的網絡文化交流。然后,要求學生撰寫“聊”后感,主要談不同文化和時空的交流感受。之后,要求學生對“聊天”概要或“聊”后感進行網上互改、互評,最終將合作寫作的成果發表在網上或博客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E—mail或面對面地交流,下達任務,提出寫作要求并進行指導,評價學生的寫作,提出問題和建議,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陳述他們的思想、建議,激勵學生進一步寫作。
在此知識建構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他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不斷端正學習動機,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就英語教材內容和國際、國內時事及價值觀、金錢觀、幸福觀以及學習壓力等進行交談。為了使意義建構更為有效,教師在組織學生協作學習和合作寫作實踐過程中,通過討論與交流,引導其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去建構、去感受英語寫作水平快速提高的快樂。
在此知識建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在建構意義過程中,學生要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整理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要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聯系起來,并對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如果能把聯系與思考的過程與協作學習中的協商過程(即交流、討論的過程)結合起來,學生建構意義的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好。協商有“自我協商”與“相互協商”(也叫“內部協商”與“社會協商”)兩種,自我協商是指自己和自己爭辯什么是正確的;相互協商則指學習小組內部相互之間的討論與辯論,這也正是合作寫作中的“合作”所在。
三、網際交流與合作寫作的效果
(一)為學生營造學習必需的真實“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的,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最常用的技巧就是提供真實的語境和真實的交流者,網際交流中的英語合作寫作為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營造了必需的真實“情境”。學生進入這種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情境并在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會逐漸形成新的學習風格,新的認識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網際交流和網上發表能幫助營造一個真實的交流環境,能使得寫作成為一種交互的、有意義的任務。網際發表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讀者,因此,他們有了用外語寫作的理由。當他們用外語寫作有了真實的目的和真實的讀者后,他們的寫作就是交流性的。Meloni說:“當寫作活動是真實的、交際的,語言才是真實的。”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真實的情境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老師指導下的主題交流中,學生能在網絡的“真實”情境中自主構建交流內容、享受真實交際的快樂,同時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達到“意義建構”的學習目標。
(二)增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會話”與“合作”
“會話”與“合作”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另外兩個重要的元素,是實現學習目的的必要途徑和方法。現代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講到底的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應是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交流與多向交流活動,應該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在各種信息的反饋中,循序漸進地鍛煉和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力,促進其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共享的學習過程的主動建構。在合作寫作過程中,學生能決定他們自己的學習節奏,諸如寫什么,從什么角度去寫,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他們還積極地參與到有意義寫作建構的活動中,如信息搜集、同伴寫作互改和網上發表等。學生每周都通過E—mail向老師呈示自己的習作,他們樂于以這種方式告訴老師更多的東西,提出更多的問題和尋求更深刻的討論。為了學生進一步地寫作和思考,教師應當在他們的“作品”后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意見和建議。學生可在家里、宿舍里與同學進行網上交流,探討問題、互相修改寫作內容,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合作寫作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調整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學活動在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情境中展開。只有在情與情相融,心與心相碰,教與學相長,教與學互促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積極地投入到意義建構中去。
篇12
近二十年來,雖然外語教學一直提倡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相對其它技能的培養來說,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投入仍然相對不足。尤其是最近幾年以來,英語作文教學的狀況更令人擔憂。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導向問題,即:人們對作文體裁意識的逐漸淡化,文章體裁的教學逐漸被人們冷漠,近幾年,這在高考和大學的英語作文中有所體現。這勢必影響到大、中學生的英語作文意識和作文質量。教學實踐表明,無論對中學生,還是對大學生加強英語文體意識的教育很有必要。本文提倡強化英語寫作文體意識,并從幾方面闡述了如何對大學生英語寫作文體的培養。
二、寫作文體的強化
1.文體意識的強化
(1)文章體裁圖式的強化。由于其深層的原型理論的原理,圖式理論現已被人們廣泛運用,用以指導各種語言學習活動。原型被認為是某一類或一組典型的人或物。人們心中的許多心理概念實際上都是原型,即用典型的實例來定義某一個概念。例如:鳥的原型更像體形較小并且能飛的一類鳥,而不是諸如鴕鳥之類的大鳥,更不是在天上的飛機。在如此原型的基礎上,人們的心中有了固定的圖式,其學習便得到拓展和延伸。就文章體裁來說,掌握了某一種體裁的“原型”,無疑能節省作者在此方面的注意力資源,專注于其文章的實際創作。一般來說,英語作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文體。從應用的角度看,更能分出便條、通知、報告、各種書信等種類繁多的英語應用文體。給學生講授各種文章體裁的“原型”,使其能通曉相關的話題創作,無疑是英語寫作教師的一個重要責任。讓學生做到所謂的“成竹在胸”,就是要讓其在某一體裁的原型圖式的驅動下,迅速表征出其恰當的心理構思。所以,對各類體裁進行講授,強化體裁意識,是獲取體裁知識,建立體裁圖式的最直接手段。
(2)通過閱讀強化體裁意識。閱讀作為一種傳統的學習方法,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重要的手段。廣泛的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更能提高學生對各種文章體裁的認識。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第一,教師要做到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強制性培養。通過如此強化,好的閱讀習慣可從無到有,到進一步鞏固,最后形成隨意的、自愿的閱讀。第二,在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培養閱讀習慣的起始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幫助,即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提供支架,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學生逐漸獲得獨立的閱讀能力,最終養成自愿的閱讀習慣。第三,要引導學生閱讀各種體裁的文章,使閱讀材料盡量豐富、多樣,即“多而雜”。有的學生更傾向于閱讀某一類體裁的文章,更鐘情于某一作家或作者的作品,因“此舉”使其感到“舒服”或“輕松”,而對其它體裁類型的文章有較強的排斥心理,這對其文章體裁的心理構建和成長是相當不利的。此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合理引導,才能達到讓學生通過閱讀知曉各種文體的目的。第四,鼓勵學生對閱讀的文章體裁進行總結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類似于進行讀后感的寫作。“讀而不思”和“思而不寫”,都不能促成認識的深入,達不到使體裁思維內化的結果。
2.寫作的文體強化訓練
(1)運用過程寫作法進行強化訓練。過程寫作法是相對成果寫作法而言的。過程寫作法就是將寫作看成是一種過程:教師評閱學生作文的依據不僅是學生最后作品的質量,還注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完成的步驟及其過程的完成質量。這些步驟是:寫前階段(頭腦風暴等)草稿段落結構調整、選詞、句子的增刪等檢查拼寫、語法等整理、發表、上交。為什么要鼓勵運用過程寫作法對文章體裁進行強化訓練呢?這是因為,程序性的知識或過程性的知識容易被人們記住。按照動機理論,學習目的對學生的動機行為有影響。學習目的分為近期目的和遠期目的。過程寫作法由于“忽略”了最終的作品質量,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學習的各個步驟。伴隨著每個學習步驟的完成,是學生的喜悅和相當的成就感。成就意味著更大的動力和鼓勵。成就動機與學生的英語成績存在正相關。因此,過程寫作法暫時回避了成果寫作法中對語法、句型、標點、拼寫、組織等的嚴格要求,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過程里體驗各種體裁的寫作。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授是很難讓學生真正接受的,因為在極為被動的課堂狀態下,他們的學習動機水平相當低下。當下正在提倡“Teach me, I know.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learn.”,原因就在于學生從參與和體驗中得到involved,其學習熱情被激發,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其心理學習資源,學習效果因而倍增。避免枯燥的說教式的寫作教學,代之以“參與式”的過程寫作教學,是使英語文章體裁“深入人心”的很好方式。
(2)運用寫作測試進行強化。調研表明,無論授課質量多么精彩,講授內容如何豐富,沒有測試的強化,學生就很難真正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相對于詞匯、語法、句型、拼寫等比較具體的知識,文章體裁知識是比較抽象而不易于被理解的,對其掌握亦顯得更加困難。通常有些學生,雖然平時對各種文章體裁爛熟于心,但在實際寫作時,尤其是在寫作考試的時候,往往不能正常發揮。析之緣由,有幾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心理的焦慮過重,因為平時寫作測試訓練不多,容易造成測試緊張。其次,是對寫作題型的不適應,對作文命題理解有誤,導致寫作方向不準確。再就是,缺乏臨場的應變能力:周圍突發的各種細微的事件或變化都可能使其寫作心理受到很大的影響,使各種原有的文體“圖式”猛然間被拋到“九霄云外”。對此的解決辦法就是對他們進行多次寫作測試,以獲得寫作考試的適應性、獲得在緊急情況和陌生環境下的寫作考試“免疫力”。由此可見,在進行文體寫作教學時,只有對學生寫作考試的適應性進行強化,并且做到持久性和延續性,方能使抽象的英語文章體裁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并得到及時、恰當的運用。
三、結束語
要寫好英語文章,必須準確把握文章的體裁屬性。只有把握了文章的文體屬性,即其“體”,才能明了文章的“義”,才能運用恰當的手法對有關的命題或題材進行表征。不加強對學生的文體教學,其寫作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一言以蔽之,只有識其體,才能知其義,進而曉其用,最后得其法。“體、義、用、法”實為一體,在閱讀時如此,在英語寫作時更是這樣。
參考文獻:
[1]郭奕勤:《介紹閱讀的效力》,《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1。
[2]張國榮:《“支架”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9。
[3]Tompkins, Gail E.Teaching Writing[M].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c., 2000.
[4]秦曉晴等:《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篇13
興趣是首要的動機,與自我效能、自我調控等因素關系密切(Hidi&Boscolo2007;Drnyei&Ushioda2011)。因此,本研究以興趣為中心,具體探討以下問題:學生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寫作興趣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是什么?論文完成之后評價如何,有何成效?動機變量之間以及動機變量與結果評價之間有何關系?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后,我校124名2007級英語專業學生書面匿名描述了論文寫作經歷,簡述了寫作動機、過程和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具體發展變化情況,之后又在學生離校前,通過QQ聊天和發送Email的形式征集了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意見。在對124名學生的回答整理歸類時,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或者認為畢業論文只是畢業要求的回答記作1,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帶來知識和能力收獲或者是有意義的回答記作2。由于本文以興趣為首要研究動機,因此證書型動機被歸入否定畢業論文寫作意義一類。在分析56名學生的回答內容時,以興趣和態度動機為中心設定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后三種變量。興趣狀況沒有發生變化記作0,無興趣或者有反向興趣變化記作1,有興趣或者有正向興趣變化記作2;整體否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1,整體肯定畢業論文寫作記作2。同時,利用內容分析法整理出影響論文寫作的動機因素,計算相應頻次,然后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和討論
1.論文寫作前后的動機對比根據56名學生反饋的信息,畢業論文寫作前有較大興趣的學生共29名,沒興趣的共27名,有興趣學生的比例略高于沒興趣學生。寫作過程中,有14名學生的興趣沒有發生改變,占25.0%,其中包括9名開始就沒興趣的學生和5名開始就很有興趣的學生;有22名學生受到了明顯負面動機影響,占39.3%;有20名學生受到了明顯正面動機影響,占35.7%。寫作過程中有略微更多的學生受到了負面影響,但這些負面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比較有限。僅有6名學生最初的寫作興趣消失;其余16名學生只是寫作興趣削弱,但對論文寫作結果仍然持肯定態度。寫作完成后,有18名最初對畢業論文寫作持否定態度的學生改變了整體看法,這樣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持肯定態度的學生增加到了41名,占73.2%。具體結果見表1。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雖然有興趣的學生比沒興趣的學生僅多3.6%,不存在分布差異(p=0.789>0.05),但Mann-Whitney檢驗顯示兩組的興趣表現強度之間仍然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說明學生最初在整體上對畢業論文寫作沒有興趣的假設值得懷疑。在寫作過程中,興趣變化的分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95>0.05),但興趣變化結果對寫作評估具有決定性意義。寫作結束后,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比持否定態度的學生多出46.4%,在最初的基礎上提升了21.4%;卡方檢驗顯示,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0.05),學生的興趣和肯定態度明顯超過排斥態度,這說明畢業論文寫作在整體上對學生沒有意義的假設值得推敲。上述研究結果在考察124名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的價值判斷時得到了進一步印證。124名學生中,僅有10名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只不過是為了畢業證和學位證,沒有實質性意義;其余114名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畢業論文寫作的興趣和肯定,總體上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能力水平有著積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卡方檢驗顯示,兩組數據分布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雖然較多研究認為英語畢業論文寫作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如韋森2009;羅明江,柳輝2010;盛國強,周永模2011),但我們的兩次調查結果均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持積極態度,肯定了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2.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對學生寫作前興趣和寫作后評價的Spearman相關性檢驗顯示,二者不存在統計學的相關意義(r=0.143,雙側p=0.294)。這說明寫作過程對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態度和興趣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論文寫作過程在意義建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動機因素?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興趣和意義建構?就畢業論文寫作的個人看法而言,56名學生通過Email反饋的文字內容反映了以下多方面問題:(1)找到并理解所需資料或者獲取有效信息,(2)論文寫作的計劃,(3)對所選擇論文話題的興趣,(4)指導老師的責任感以及對學生的評價,(5)畢業論文和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關系,(6)學校或者院系論文管理的合理性和效率,(7)找工作的情況,(8)各種考試,(9)同學和朋友們對畢業論文寫作的態度,(10)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11)頂崗實習,(12)對英語寫作的態度,(13)課程設置和畢業論文寫作的關系。這些問題分別簡寫為13項變量: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頂崗實習、寫作態度和課程設置。從當前相關研究來看,這些變量具有較高的可信性。經對比,它們與胡衛星、蔡金亭(2010)所探討的影響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18個可測項目的語義之間有高度一致性。同時,變量的豐富性和情境性強于文莉、謝荷峰(2010)所探討的文科類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需要說明的是,依據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寫作態度等應該屬于論文寫作前動機因素,但因為它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持續發生作用,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特征,所以在此作為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來討論。研究根據這13項變量在學生反饋中被提到的頻次,使用SPSS17.0計算秩均值,并對變量進行排序,結果見表2。經Friedman檢驗,這13項變量在總體分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對論文寫作有不同影響。根據計算所得的秩均值,排在前十位的變量依次為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度、網絡資源。但是,這些自我報告的變量次序不一定反映了它們的實際影響,很可能只是反映了相關變量在被調查對象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議題設置傾向。總體而言,各變量之間雖然有顯著性差異,但Spearman檢驗顯示部分變量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性,相互之間有交互影響。具體結果見表3。經Spearman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資料信息與話題興趣之間呈正相關(r=0.269),指導老師和同學之間呈正相關(r=0.285),頂崗實習和找工作之間呈正相關(r=0.328),網絡資源和目標計劃之間呈正相關(r=0.265)。這些相關數據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資料的難度和豐富與話題興趣之間相互促進,同指導老師的交流和生生交流之間也相互促進,頂崗實習與找工作之間相互傳遞精神壓力,目標計劃與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之間相互促進。因此,切實解決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比如如何引導學生找到難度合適的學術資源或者幫助學生理解中英文信息,如何在管理上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何建立和促進資源共享,如何疏導已經找到工作和尚未找到工作學生的精神壓力,如何發展學生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制訂計劃,如何幫助學生獲取和利用網絡資源等,將有效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自主決策能力,促進正面動機效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興趣、寫作投入程度和寫作水平。同樣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話題興趣與畢業要求、找工作兩項變量之間都呈負相關(r=-0.298,r=-0.326),畢業要求和目標計劃之間也呈負相關(r=-0.276)。這說明在畢業論文與學位證獲得等工具性目標掛鉤時,學生對于論文話題的興趣、提前計劃的可能性和對于論文的期望值反而會降低,而且找工作也會影響學生的論文期望值和寫作興趣,進一步體現了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機制對學生內在動機的消極影響。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找工作與考試、網絡資源之間呈正相關(r=0.868,r=0.377),這說明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忙于考試,而且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依賴獲取便捷的網絡資源。畢業要求和資料信息之間呈負相關(r=-0.427),這說明越是強調論文寫作的工具性目標,學生就越是撿方便的做,付出的努力反而越少。因此,如何消除或者盡量減少畢業要求、找工作和考試所帶來的負面動機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這是改革畢業論文寫作、提高論文水平的重要議題。部分變量和56名學生的最終評價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資料信息、話題興趣呈一定正相關(r=0.291,r=0.283),說明資料信息越充分和有用,學生對話題越有興趣,他們最終對畢業論文的反應可能越肯定。在同一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找工作、考試呈一定負相關(r=-0.284,r=-0.284),進一步說明了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和考試,就越是否定和貶損畢業論文寫作的意義,這與王崇義(2004)、文莉和謝荷峰(2010)等對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一致。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與院校的論文管理呈中度負相關(r=-0.411),說明院校的論文管理越不合理,學生越是反感和抵觸畢業論文寫作。由此可見,充分發揮資料信息和話題的正面動機效應,設法降低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的負面動機效應,對于畢業論文寫作改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動機研究對論文指導和寫作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