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小企業管理創新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問題分析
(1)融資困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貸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業高得多,貸款難始終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一項難題,究其原因,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普遍存在固定資產數額小、產權制度不夠明晰、賬目透明度不達標、財務制度不夠完善等很多不足之處,這就必然導致中小企業的社會信任度難以與大型企業相比的結果①。從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雖然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對中小企業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支持政策,比如稅收優惠政策的延長、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差異化金融監管等,但是事實上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環境,特別是近年來銀行方面普遍加強了信貸管理工作,突出了規避風險為工作要點,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貸款更加艱難。而銀行在實施貸款時,在同等的貸款數額上,對于中小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金,而對大型企業則要簡單一些,貸款成本高使銀行必然做出利益選擇,更加傾向于大型企業。
(2)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當前,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發展,中小企業的數量始終呈現增加趨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同時,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WTO規則以自由貿易為目標,這方便了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但是同時,中國政府必須承擔減讓關稅、放棄限制某些國外產品的進口等義務,這就使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隨著原來的一些保護性政策的消失,企業只能向增強非關稅措施方向尋求保護。另外,歐美國家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風險對我國的中小企業也會造成更大的沖擊,歐美市場的消費能力縮減也對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3)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較高。國際市場上的初級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受此影響國內市場的能源與材料價格也持續走高,同時因通貨膨脹而引發的物價上漲,也使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據統計,全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近年來平均上調了12%,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勞動力成本平均上漲了22%左右。另外,近年來全國各地企業的環保支出費用不斷增加,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企業必須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各級政府不斷加強環保執法力度,企業生產所排放的污水和廢氣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這些環保措施成為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價格轉移能力相對較低,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中小企業很難通過提價來轉移運營成本,這就必然導致企業利潤的進一步壓縮。還有就是企業承擔的稅率過高,我國的增值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費占稅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間接稅費也隱藏在企業或消費者身上,這就造成誰生產和消費的多誰就交的稅多,這種稅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②。
2.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問題分析
(1)中小企業經營者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戰略思維。與大型企業相比,我國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大都缺乏創新精神和戰略思維,小富即安的思想導致一味抱著過去的成功不思進取,而忽視了整個市場大環境的發展變化,這就使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更加艱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根據內外環境隨機應變,因為沒有一成不變的萬能管理方式。另外,企業家缺乏創新管理意識,很多企業家認為創新是指生產技術上的創新,沒有意識到管理上的創新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法。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家認為,戰略思維和創新管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業只要有生產經營計劃就行了,他們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遠矚的胸懷和長遠的戰略性思維,有的企業家甚至抱著走到哪兒算哪兒的思想,缺乏戰略性眼光直接導致企業應對變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業進行自身調整的主動性。
(2)中小企業的品牌創建能力較低。中小企業的品牌創建能力較低導致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大多數中小企業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最底層,他們大都利用廉價勞動力,滿足為大型企業做代加工工作,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也不會高。有的中小企業家即便有品牌創建的意識,但其自身條件并不具備品牌運作能力,因此品牌創建工作只好放棄。
(3)中小企業的人才流失情況嚴重。據調查,我國的員工流動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過高,三成以上的應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內會更換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兩年就換一份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職業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職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戰,再有就是對工作薪酬不夠滿意。企業培養一名優秀員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員流動過于頻繁會對企業造成無形的損失。而隨著人才的離開,也帶走了一定的技術和客戶資源,人才流失現象過于嚴重就會造成企業和員工難以形成雙贏的良性發展局面。
三、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措施分析
1.培養企業家的創新發展精神
管理創新其實是一場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轉變是進行管理創新的基本要求。企業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領導者,他們對管理創新的認識直接影響著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企業家必須主動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魄力,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環境下,企業家更需要擁有戰略眼光,培養創新發展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融資困難、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技術創新和投資風險加大等實際情況時,做到高瞻遠矚,敏銳地看到市場的發展趨勢,并根據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及時發現新的社會需求,開拓新的市場。具備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能夠有效組織社會資源,大膽開發社會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企業家具備創新發展精神,企業才能加強戰略管理,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戰略規劃的指引下,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更加充分地發揮自身優點,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
2.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
中小企業必須主動尋找新的發展模式,而只有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后,才能進一步實現技術創新、品牌創建等目標。在傳統的中小企業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所有者就是經營者,這有利于企業家直接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并且組織結構比較簡單,企業所有者親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崗位分工不明確、企業規章制度不完善等弱點就暴露出來并被放大。企業的所有者往往憑借經驗進行管理,做出的決策缺乏科學論證,因此出現決策風險的概率更高。將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開,有利于明晰企業產權、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增強資本增殖能力、加快企業發展步伐。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必須聘用適當的經營管理者,并且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使企業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業,通過健全的財務制度可以對企業經理人進行有效監督。在相對獨立的財務制度下,企業所有者可以通過財務報表考核經理人,企業主可以脫離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項的決策和控制上。
3.尋求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單純是產品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商業模式的比拼。據統計,在美國有60%的企業創新是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與盈利方式構成的一個三維模式組成的。通過關注企業經營的某個環節,就可能會演變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例如:瞄準什么類型的客戶、研究市場潛力、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建立什么樣的市場營銷體系等。中小企業的資源和資金有限,如果在產業鏈上參與的環節太多,就會導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確定了發展的切入點,就要集中資源在這一點上做精做強。例如:雷士照明最開始是賣產品,通過對企業進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2011年該公司推出了“照明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使客戶覆蓋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創新,抓到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突破點,以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業模式。
4.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和用人機制
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匱乏,怎樣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業始終面臨的一項課題。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能夠更加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眾志成城實現公司制定的發展目標。在企業管理的實踐當中,不管是物質方面的激勵,還是精神方面的激勵,都能對員工產生積極的作用。企業要充分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要千方百計讓員工最大程度地與企業融合在一起,實現利益捆綁。物質載體要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最大程度地發揮激勵的作用。另外,實施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所謂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種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這種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導、激勵、約束企業員工的行為,是企業中的一種無形的力量。企業員工來自不同地方,他們也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思想觀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業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篇2
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構成,國外學者Wennekers和Thurik(1999)提出了包括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認識、經濟資源的組織和配置能力、創新型和發現新商機的能力等在內13個方面的內容。Stopford和BadenFuller(1994)提出了“前瞻性、超越現有能力的渴望,團隊定位、解決爭端的能力和學習能力”等企業家群體所共有的5個特質。Lumpkin和Dess(1996)提煉出企業家精神的五大構成要素:冒險、創新、獨立、變革、競爭性進攻。國內學者汪丁丁(2000)指出企業家精神的三個方面:熊彼特的創新精神、韋伯的敬業精神和諾斯的合作精神。相對于“機制主導”大企業,中小企業的管理主要由企業家主導,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創新的主要動因。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企業家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為企業成功的創新提供智力和資本保障,培育中小企業創新文化的精神,推動著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往往是融合了資本家身份和經營者身份的統一體,它既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決定了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對機遇的捕捉。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命運至關重要。企業家是管理創新的靈魂,企業的管理創新離不開企業家的支持。
三、管理創新對企業家精神的作用機制
雖然創新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當前企業家精神卻存在著不足,這要求企業家對自身的完善。
(一)隨著時代的進步
面臨強烈競爭壓力的中小企業,需要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更加先進的技術科研能力和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這促使并促進企業家的學習精神的培養。
(二)隨著社會環境和人們觀念的變動
中小企業將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企業的創新發展需要更加向心的企業文化,需要一種創新意識的引導,從而能夠鼓勵企業內部的創新精神。這要求企業內對企業家團隊精神的培育,從而引導具有團隊意識的領導能力的產生。
(三)時代的變化使得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再適合
企業的變革迫在眉睫,風險也就隨之而生,同樣機遇也并肩而來。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管理范圍的擴大和組織結構相對于發展速度的滯后,快速、穩定并且準確進行企業變革創新是中小企業企業家所必備的能力,這要求企業家敢于挑戰,敢于面臨風險,抓住機遇。
篇3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部分中小企業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造成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1)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著偏差,過分強調“以人為本”的工作思維,造成了管理工作權威性不足;(2)企業管理制度執行力度不足,并且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在產品的安全生產中,對于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容易使企業陷入經營危機。
(三)管理制度的執行缺乏力度部分中小企業已經認識到管理制度創新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對完備的操作流程,但是在真正的執行中,并不能充分發揮先進管理制度的優越性。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一些企業中,依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人情關系,很多企業在執行管理制度時,往往需要衡量人情關系,人情大于制度的現象在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這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企業制度創新帶了嚴重的阻礙。
二、現代中小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措施
復雜的市場形勢需要中小企業及時改變自身的經營策略,才能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對于企業而言,盲目地堅持傳統的管理思維,不能和現代化的管理制度接軌,遲早會被淘汰。因此,企業要重視內部管理制度的創新,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解決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問題,保證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管理思維的創新研究調查顯示,部分中小企業對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理解不足,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的經營思維,思維的落后造成了工作的落后,在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系列的經營問題,同時又缺乏相應的市場經濟知識,使企業徹底陷入了經營的泥潭中。通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并針對企業自身制定完備的管理流程,對于企業生產、銷售、員工培訓等方面進行重新的規定,提高企業的整體經營水平。
(二)管理模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是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關鍵,在企業的管理制度革新中,要把握住工作的重點,一方面是對于企業中人才的管理,對于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改革要采用優秀的人才執行,并給予其充分的支持;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事務的管理,要根據事情的重要性,進行等級分割,并把管理工作安排到位。
(三)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引導著企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管理者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企業管理制度的質量。因此,企業要任用優秀的管理人才,對于企業的管理制度改革進行權利信任,以確保企業在正常的軌跡上發展。
篇4
在當前的企業管理過程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需要企業逐漸提升對軟硬件的要求,但是,在當前的中小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管理水平較低,許多軟硬件的投資力度較小,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不能滿足企業當前的信息化建設需求。
(二)企業管理者缺乏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認知
當前的計算機信息化與應用技術,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部分企業沒有認識到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優點,比如一些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缺乏對信息化建設的正確認識,沒有正確的應用計算機技術去促進企業的運行,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識,使得企業的整體信息化建設模式落后,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較為片面
在信息化建設和企業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大多數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和計算機技術只應用于部分部門較為落后片面,例如,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只注重對財務狀況的信息化管理,而銷售和生產部門總注重生產技術和銷售技術方面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沒有把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聯系,信息化管理體系是不完善的,導致企業的管理散亂,無法對企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2]。
二、企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化建設的對策探討
(一)抓住企業信息化建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重點
在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抓住建設的重點,對企業人員進行培訓,使之能夠提高掌握能力,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投入適量的資金,軟硬件設備進行完善,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使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能得以提升。
(二)尋找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突破口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建設的過程中,要尋找建設的突破口,進行信息化建設,雖然當前的企業發展不平衡,存在眾多的問題,但是,在應用信息化建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時,要根據企業實際的發展狀況來進行計劃,把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獨有的優點和特色,融入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強化企業的薄弱環節,使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制定規范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化建設措施
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建設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使信息化建設能夠與企業的戰略進行有效的融合,全面分析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體系,比如企業的使命發展前景怎么與計算機和信息化建設相融合,除此之外,管理者要充分把握企業當前所處市場環境中所面對的挑戰和機遇,為企業的發展做好準備,綜合的利用信息化來分析關鍵業務流程和企業的需求,了解企業的優點和弱點,通過各因素之間的聯系建立關系,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資源能夠推動企業不斷的發展,實現信息化的管理。
(四)促進企業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運作機制的完善
企業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長期的規劃,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由專業的專家和人員組成共同的貫徹落實建設資金問題[3]。同時,針對于大多數信息化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沒有達標,主要是因為缺乏一定的資金,所以在進行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過程中,要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做出合理的預算,根據多種渠道進行融資時,資金能夠達到企業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需求,使企業的基礎工作能夠得到開展。除此之外,在企業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技術建設的過程中,建設電子商務的網站能夠使企業的合作范圍拓展。其次,要建設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系統,使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五)提高企業人員對信息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力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人才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對于企業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在進行信息化建設計算機技術應用技術的過程中,要提高人員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力,使企業能夠實現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培養高素質人才,通過培訓引進等方式,來使企業的信息化管理能夠奠定人才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全面分析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對策,面對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把信息化建設與計算機應用技術作為手段更好的去促進企業的發展,同時,企業內的員工要熟練的掌握現代化技術,增強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夠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提升,實現內外部信息化管理模式優化。
計算機碩士論文參考文獻
[1]胡曉鋒.淺議企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和信息化建設[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