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數據庫本科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關于全年訪問電子資源總量的統計
表1為2009年全年訪問電子資源總量統計表,顯示訪問量最多的是文史哲,其次為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居第三位的是理工B。訪問量顯示了衡水學院的專業設置,衡水學院以文史哲和基礎學科為主,由于是師范專科升級而來,因此還包括各科師范類專業。對于應用性的專業,如醫藥衛生、機電交通、農業等專業還沒有設置,這三類的訪問量很少。
2.電子資源訪問的月統計數據
2.1衡水學院圖書館電子資源閱讀的周期性
高校的電子資源閱讀流量有明顯的周期性特點,每年不同時期讀者的訪問頻率不同。圖一顯示了衡水學院圖書館2009年每月的訪問量。從每月統計總量可以看出,每年的電子資源訪問集中在4―6月份和10―12月,占全年訪問總量的93.5%。1―3月和7―9月正處在寒暑假及其前后期,所以這兩個時間段的訪問量相對較少。每年的4―5月畢業生開始做畢業論文,自2004年衡水學院升為本科以后要求專科生也做畢業論文,所以每年4―5月電子資源的訪問量達到一個小高峰。每年11―12月份,畢業生論文開題,查資料的學生劇增,11月達到350000次的訪問量,當然這里面也包括教師的訪問量。
2.2訪問量最多的電子資源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訪問量最多的是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其次是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第三是中國高等教育期刊文獻總庫。
3.電子資源閱讀存在的問題
自2006年衡水學院開始購買電子資源,訪問量逐年遞增,但是,有一些讀者至今還不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資源,這限制了電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1)讀者不熟悉電子資源的使用方法。電子資源能為讀者提供快速、準確、方便的信息服務,但對讀者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須具有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各種電子資源的特點與檢索方法。衡水學院只在2008年新生入館教育的時候,簡單介紹了電子資源的使用,在全院沒有設置系統的檢索課程,這使讀者在檢索時使用的檢索語言專指度不高,可能檢索出一大堆無用的信息,讀者還要從大量的信息中再次人工選擇所需的信息,這樣就很費時費力,使讀者不愿意利用電子資源,體現不出電子資源的優越性。
(2)網絡IP地址限制,限制檢索效率。目前大部分數據庫供應商通過IP控制來限制用戶的訪問權限,無法使用校外檢索,CNKI只分配了衡水學院圖書館50個名額,使很多住在校外的學生和教師,或住在校內家屬區和學生公寓但沒有接入校園網的教師和學生無法利用這些數據庫,從而影響了數據庫的最大化利用。
(3)檢索方法繁瑣。隨著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發展,以網絡數據庫、多媒體資源、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為代表的電子資源急劇增加。這些電子資源往往具有獨立的數據庫、檢索環境和平臺,給讀者信息檢索和資源利用造成了困難。具體表現為:用戶對各種電子資源利用平臺缺乏了解,需要反復熟悉方能使用;用戶需要頻繁穿梭于各個資源系統之間進行登錄、檢索、退出等操作,浪費了大量時間,降低了檢索效率。因而,讀者習慣使用自己熟悉的某一種電子全文數據庫,其他電子資源使用率不高。
(4)網絡數據庫的并發數的控制。目前,有一部分數據庫有并發數控制,但本科生做畢業設計期間,數據庫使用量會大大增加,由于并發數的控制,使得一部分讀者在數據庫使用高峰時無法登錄,從而影響數據庫的使用。衡水學院圖書館的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就是本科生使用比較多且有并發數控制的。
(5)使用電子資源需要一定的硬件條件,計算機的擁有量和網速的快慢都可能影響到電子資源的使用效果。在專升本高校中,還沒有完善的計算機網絡,由于缺乏資金,網絡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讀者對完善網絡設施,減少故障并提高網速的要求比較強烈。
參考文獻:
[1]王春梅.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設備,2009,(1):136-138.
[2]王小惠.升格后院校圖書館影響電子資源利用和發展因素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7,(4):185轉217.
[3]勾丹,鄭洋洋.我國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現狀與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08,(11):85-87.
篇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畢業論文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綜合運用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進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和進行科研訓練的一種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學計劃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1-2]。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或設計,進行科學研究、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及數量的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論文管理工作壓力不斷增大,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論文管理工作還是處于人工管理階段,難以兼顧公平與效率。同時高校畢業論文具有一定的學術及收藏價值,但學生論文數量多、紙制論文或光盤刻錄的論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對往屆論文檢索的難度。為方便畢業論文的管理和查詢,提高畢業論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節省管理資金,我們設計了基于Internet和GSM網絡的畢業論文管理平臺,實現了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1 畢業論文管理的過程
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是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使畢業論文各環節中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從而確保學生按時地保質保量完成畢業論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選題開題中期管理評審”的畢業論文過程體系[3],確保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1) 選題。選題是開展畢業論文工作的第一步,畢業論文選題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一般是指導教師填寫畢業論文選題表,提出選題,然后,開展學生選題。
2) 開題。每位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完成選題后,要充分地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自己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并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實驗方案等基礎性工作,為正式開始論文工作做準備。
3) 中期管理。在畢業論文中期,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工作進程和論文質量進行認真指導、監督、檢查,與學生交流,并幫助他們解決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困難。通過中期管理,強化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工作責任心,使學生順利推進畢業論文。
4) 評審。在學生畢業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組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情況、答辯情況、評分情況以及論文的歸檔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以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從而確保整個畢業論文的質量。
2 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需求分析
本平臺設計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備的校園網絡系統,設備檔次高、配套設施齊全的有利條件,充分發揮網絡在教學管理中開放、交互、共享、協作的特征及網絡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的特點,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校現代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4]。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設計要應現代教育的教學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畢業論文管理的基本過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理論和軟件理論構建畢業論文管理平臺。
本平臺采用B/S結構,幫助指導教師通過網絡向學生提供畢業設計課題以及課題介紹,供學生選題,之后,系統就自動在指導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鏈接。指導教師的指導或要求可以直接發送到學生的電子郵箱內,同時通過GSM網絡,發短信息到學生手機,達到及時通知學生的目的。學生也可以直接從指導教師的公告欄上獲得導指導教師的指導或要求。學生可以在BBS上咨詢某指導教師,平臺會自動將咨詢內容發送指導教師的電子郵箱內,同時平臺可以通過GSM網絡,發短信息到指導教師手機,達到及時通知指導教師的目的。平臺可以幫助指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電子函件建立聯系與幫助,以及通過電子函遞名單、BBS專題組建立公共聯系、討論和互助。
3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架構
3.1 網絡系統架構
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設計開創性地將新興的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現代通訊終端引入校園管理,在學生、教師和學校間架起一座空中橋梁,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有快捷、方便的特點。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為學校畢業論文管理提供可監督、管理的環境。
本平臺的網絡結構示意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服務器、連接服務器與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園網等幾個重要的部分。
3.2 軟件系統架構
軟件主體框架由“在線審核”、“信息資源庫”、“論文交流”三部分構成,具備網絡化管理、資源共享、學習支持及過程管理監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線審核
在線審核依據本科畢業論文管理流程設計,支持畢業論文各主要環節的申報及審核管理。在線審核包括:指導教師資格審核、課題審核、答辯小組審核、成績審核等模塊。
指導教師資格審核模塊: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學歷、職稱、教學經歷等資格條件進行審核,對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論文指導總量進行控制,防止指導超篇。
課題審核模塊:對學生或指導教師申報的論文初步選題進行審核。選題審核通過后,學生方可進入畢業論文設計和寫作環節。對沒通過審核的選題,學生或指導教師可根據系統提示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或重新申報。
答辯小組審核模塊:對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指導委員會、答辯小組的成員構成及其資格條件進行審核。
成績審核模塊: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成績由指導教師進行初評、由小組指導教師復評、由院校復審。復審后的成績數據可導入學校的教務管理系統,不需要手工錄入成績。
2) 信息資源庫
建立信息資源庫,有效開展管理支持服務和教學支持服務。信息資源庫應包括:教師資源庫、學生信息庫、畢業論文素材庫等。
教師資源庫:教師資源庫包括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庫、答辯教師庫。指導教師信息數據,學生和管理人員可登錄查詢,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論文指導教師。
學生信息庫:學生信息庫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專業特長等信息,有助于指導教師了解學生、對學生的指導有目的性、方向性。
畢業論文素材庫:建立畢業論文素材庫目的在于為指導教師和學生提供畢業論文教學全過程的支持服務。畢業論文素材庫應包括:畢業論文管理文件、優秀論文、參考資料等,可以考慮按學科、專業以及課題方向來分類建設。
3) 論文交流
論文交流是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關鍵部分。設計的目的就是使論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對論文的質量管理提供幫助。論文交流應包括:師生個人專區和專業公共論壇。
師生專區:是師生間開展個別交流互動、個性化論文指導的平臺。學生可在該區提交畢業論文提綱、初稿、修改稿,指導教師及時將指導意見或修改稿反饋給學生。學生可查看指導教師修改意見,并通過歷次指導紀錄,領會指導教師的思路,使畢業論文的指導、修改過程具有連貫性。在這個過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時地通知教師和學生,使他們之間交互時間盡可能的短。管理人員可跟蹤學生論文進程及指導教師的指導情況,系統自動形成記錄文檔作為畢業論文的一部分。
專業公共論壇: 是學生間的互助協作學習、信息交流的平臺,以BBS的形式設計。在交流過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服務。
4 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設計技術
本平臺以SQL Server2000 作為后臺數據庫,采用B/S結構,即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Server實現,形成瀏覽器、Web服務器與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組成的三層體系結構。主要采用動態網頁技術,建立動態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務器應用程序,通過ODBC(開放式數據庫互聯技術),利用SQL語言實現數據庫的訪問。系統通過與數據庫連接,實現數據庫的相關操作。
5 結束語
基于Internet和GSM網絡的畢業論文管理平臺利用當前先進的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建立一個開放的、可監督的教學管理方式,對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有較大意義。目前已完成網上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總體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線審核模塊及信息資源庫已正式啟用。我們將不斷完善網上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建設, 逐步完善網絡環境下的畢業論文管理運行機,實現畢業論文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和網絡化。
參考文獻:
[1] 史增喜.高校本科畢業設計的改革與實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3):49-52.
[2] 趙旦峰,李剛.論科學選題在本科生畢業設計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黃英金.進一步提高本科畢業論文整體質量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 2005(9):57-59.
篇3
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
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及各步驟的基本內容如下:
1、 系統分析
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項:
確定系統目標
系統可行性分析
2、 系統調查
系統的組織結構、職能結構和業務流程分析。其中系統的組織結構圖應畫成樹狀結構。
系統業務流程分析、業務流程圖
3、 數據流程分析
數據流程圖(系統關聯圖、頂層圖、一層數據流圖、二層數據流圖)
數據詞典
代碼設計
4、 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設計
系統的功能結構圖,每個功能模塊的主要工作內容、輸入輸出要求等。
系統控制結構圖
5、 數據庫設計
概念模型設計:實體、實體間的聯系、e-r圖
關系模式設計:e—r圖->關系模式的轉換規則
關系模式
數據庫表設計:數據庫表結構
6、 系統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機界面設計
8、 模塊處理概述
9、 系統測試和調試: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結果
三、開發工具和注意事項
1、開發工具
開發工具可由學生任選。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學生自學。
2、注意事項
(1)項目開發步驟的完整性(系統需求分析、概念設計、物理設計、系統環境和配置、系統實施以及系統測試和調試等)
(2)每個開發步驟所得結果的正確性(業務流程圖、數據流程圖、數據詞典、hipo圖、e-r圖、關系模式、人機界面設計及模塊處理等的詳細分析和說明)
......
目錄:
一、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目的和內容
二、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步驟
篇4
1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概述
1.1 數字資源建設總覽
筆者以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為基礎,考慮到目前數字資源的發展狀況,把數字資源劃分為4種類型:電子書(包括與圖書類似的出版物)、電子刊(包括與期刊類似的連續出版物)、二次文獻數據庫(包括題錄、文摘、索引等)和其他數據庫[2],其它數據庫細分為特種文獻數據庫、多媒體資源庫、自建數據庫,希望從不同棱面折射出圖書館數字資源原貌。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13所新建本科院校共有數據庫342個;中外圖書庫50個,中外期刊庫103個,特種文獻庫52個,二次文獻庫56個,多媒體資源庫51個,自建數據庫30個。擁有30個以上數據庫的有5所,占38%,20~30個有5所,3所學校數據庫不足20個。其中徐州工程學院相比其它院校升本最晚但數據庫最多,數字資源建設呈跨越式發展態勢。具體情況見中文+外文二次文獻其 它特 種多媒體自 建小 計鹽城工學院2+25+3254326淮陰師范學院2+24+8656235鹽城師范學院4+15+6443128淮陰工學院1+23+7645432南京曉莊學院3+14+4547432南京工程學院3+14+4341121常州工學院2+13+3720119金陵科技學院4+12+2335121江蘇警官學院3+02+1431216三江學院3+15+1234221宿遷學院2+14+3114117常熟理工學院2+15+3675231徐州工程學院4+15+7776643總 計35+1551+5256525130342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重視中文數字資源建設,清華同方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占有率達10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同方的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庫、超星數字圖書館占有率均達到92%,萬方的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占有率達85%;85%的學校均購買了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超星公司、萬方數據4家公司的產品。讀秀學術搜索其一站式檢索實現了館藏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學術文章等異構資源在同一平臺的統一檢索,通過優質的文獻傳遞服務,實現了為讀者提供最全面準確的學術資料和獲取知識資源的捷徑,深受師生的青睞。新東方網絡課程、超星學術視頻、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等多媒體資源庫也成為圖書館的重要資源。表2中加號的數據庫是圖書館聯合采購的資源,同時也表明了聯合采購已成為新建本科院校數字資源建設的有力舉措。
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外文數字資源建設力度受限,調查中發現,除JALIS組織聯合采購的Springer Link平臺與EBSCO host之外,APS/美國物理學會,ACS/美國化學會,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SIAM工業與應用數學會,IOP/英國皇家物理學會等重表2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中文數據庫排名
序號數據庫名稱購買
圖書館
數量占所有
圖書館
比例%1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同方)13100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12922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同方)12922超星數字圖書館12923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11854讀秀知識庫10774新東方網絡課程數據庫10775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9696超星學術視頻數據庫8626愛迪科森《網上報告廳》8626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8626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8626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8627方正數字圖書館7548中國國家標準全文數據庫538注:(表2)與(表3)同比數據庫序號相同要的期刊購買狀態呈點狀分布,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很少購買此類資源。EI、SCI、ISTP大型索引數據庫沒有一家購買。部分學校則通過購買國外外文專題數據庫的方式來滿足學校學科建設的需求。外文電子圖書購置力不強,只有2家購買了金圖國際電子圖書。新建本科院校利用CALIS外文期刊網,通過文獻傳遞的方式解決用戶的外文資源需求。但是NSTL、CASHL外文文獻傳遞平臺利用率還需進一步提高。表3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外文數據庫排名
序號數據庫名稱購買
圖書館
數量占所有
圖書館
2.1 以JALIS為依托加強數字資源的整體建設
“江蘇省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Jiangsu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英文名稱縮寫為JALIS)啟動于上世紀末,下設3個地區中心,5個學科中心。3個地區中心包括,蘇南地區中心(蘇州大學),蘇中地區中心(揚州大學),蘇北地區中心(中國礦業大學);5個學科中心分別是:文理學科中心(南京大學圖書館),工學學科中心(東南大學圖書館),醫學學科中心(南京醫科大學圖書館),農學學科中心(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教育學學科中心(南京師范大學)。JALIS堅持共知、共建、共享的建設原則,強調全省高校數字文獻資源的整體建設,推動了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進程。新建本科院校積極加盟JALIS集團采購,引進了包括超星數字圖書館等8個需求性強、應用性廣、共享性高的中文電子資源數據庫和EBSCO等2個外文期刊數據庫。江蘇省圖工委還集團買斷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3年(2011-2013年),免費向全省本專科院校師生提供服務。集團采購資源部署在南京大學等7個學校所建設的11個鏡像站點,采取集中鏡像、分布服務的建設原則,避免重復建設,注重提高資源利用效益[3]。在資源整合方面除集團采購資源外,更包括自建特色數據庫、博碩士論文庫、學科導航庫、書目數據庫等,將資源管理與服務調度平臺整合,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環境。如基于分布式環境的一站式服務平臺JALIS虛擬聯合目錄服務平臺,實現OPAC系統到自建資源庫的鏈接。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則依托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四大服務站點,為讀者提供本館缺藏的文獻資料。
2.2 以教學聯合體為紐帶加強教育優質資源建設
積極打造教學聯合體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又一重要途徑。南京曉莊學院、金陵科技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參加了由東南大學圖書館牽頭的南京江寧地區教學聯合體,建立了“南京高校(江寧地區)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這也是江蘇高校圖書館JALIS三期建設項目,用于提供江寧地區高校文獻資源共享服務。讀者可通過該項目的門戶網站檢索到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如果檢出文獻本館未收藏時,可向聯合體內其他高校館請求文獻傳遞,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新建本科院校專業資源缺乏的狀況。此外,鹽城工學院、鹽城師范學院依托“鹽城地區教學聯合體”;淮陰工學院、淮陰師范學院依托“淮安地區教學聯合體”;徐州工程學院、宿遷學院依托“徐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常州工學院依托“常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常熟理工學院依托“蘇州地區教學聯合體”;區域性教學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教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實行聯合建設,資源共享,享受權利,履行義務,達到共贏。
2.3 以學校發展戰略為目標加強數字資源多途徑建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為發展契機,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高。建成了中外文圖書、期刊、博碩士論文、多媒體學習資源等為一體的數字資源平臺,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良好的用戶界面和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和檢索軟件,為讀者提供快速、高效、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全方位滿足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彰顯了圖書館作為一個發展的有機體的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加強與“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及數字出版商、運行商等多種形式的合作,以館際互借、文獻傳遞、云服務等多種方式解決本校稀缺資源。此外,新建本科院校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建設發展方向,圍繞地域文化開展研究,加強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建設。如鹽城工學院的濕地專題數據庫,淮陰師范學院的《恩來研究》,淮陰工學院的《凹土資源特色數據庫》,常熟理工學院的《中國虞山琴派古琴藝術數據庫》,對挖掘地方文化,弘揚地方優秀文化,傳承和保護地方文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3 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3.1 著力構建基于用戶的數字資源集成化服務體系
筆者調研中發現,圖書館數字資源分類標準不統一,雜亂無章;或分類邏輯不清;或只將數據庫羅列,根本沒有分類。圖書館要站在用戶利用資源的角度,綜合考慮文獻資源類型的組織形式和文獻類型,使分類方案具備突出重點、兼顧全面、科學明確、實用易懂這幾個特點[4],使資源提供者和資源使用者都能統一認識,保證對信息的有效組織和管理,夯實數字資源集成的基礎。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與學校其它部門、與企業界等資源與服務集成還比較簿弱,圖書館要突破“館”的韁界,構建基于用戶的數字資源集成服務體系。主要包括:數字資源保障體系、信息技術集成體系、數字服務集成平臺、用戶信息需求反饋體系。以更好的服務模式,獲得更好的服務效果。讀秀學術搜索實現了資源整合、資料搜索、文獻獲取、讀者互動、管理功能于一體,業已成為資源與服務集成的范例。
3.2 加強對接重點學科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建設
重點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新建本科院校重點學科數字資源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圖書館要深入調研,了解本校重點學科及學術隊伍狀況,以此為依據加大數字資源建設經費的投入,使重點學科專業數字館藏盡快達到完備級水平或研究級水平,力爭做到“三不缺”:不缺國內外專業權威性文獻;不缺具有代表性觀點的專業文獻;不缺縱線發展過程中各階段上有影響的文獻。要對外文數字資源建設進行科學的長遠規劃,可以采取分學科、分專輯購買的方式,使館藏文獻的專業性、層次性與學科發展相協調,保證重點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圖書館要以學科用戶為中心,根據學科用戶需求,面向學科知識內容,融入學科決策過程,有效支持學科知識發現與知識創新的目標,做好重點學科的信息、信息導航、學科論壇、用戶反饋處理、信息定制與推送等。
3.3 協調好“擁有”與“利用”同步發展的數字資源館藏體系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偏中文、少外文資源的購置狀況,數字資源存在重復購置問題,同樣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也存在重復購置問題,經費投入不盡合理。大部分學校均訂有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萬方數據、人大的期刊全文數據庫。有學者通過學科比較發現:中國知網與維普、萬方存在著比較高重復率[5]。由此,我們要協調好“擁有”與“利用”的關系,要充分考慮學校學科特性,構建本校與本地區特色化的館藏體系。要注意紙質館藏與數字館藏結構的優勢互補和協調利用,實現經費投入與讀者需求及館藏價值實現的最優化。
筆者調查發現,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資源鏡像狀況懸殊。南京工程學院圖書館鏡像數據達到70T,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資源系統等核心資源均做了鏡像。大部分學校將購買的多媒體學習資源做了鏡像,超過30T的有5家,只有1家不足10T。鏡像的屬于實體數字資源,還有大量的虛擬數字資源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并加以利用。我們必須理性處理好實體數字資源與虛擬數字資源的關系。同時隨著數字閱讀的普及,讀者需要的是通過電腦、手機、手持閱讀器、電子書等數字產品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閱讀的服務環境,如數字化學習中心、特色資源空間、視聽休閑空間、信息共享空間等。新建本科院校必須理性思考圖書館館藏發展理念,從“擁有”為主向“使用”為主的方向轉變。采取“擁有館藏”和“獲取館藏”、“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協調發展的策略,為讀者提供更快、更新、更優質的智慧服務。
參考文獻
[1]顧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辦學定位的特性探析與啟示——基于江蘇省新建本科院校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8):55-57.
[2]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EB].http:∥/librarian/news/view-news.asp?ID=62,2007-04-17.
篇5
數字資源是指圖書館引進或自建的擁有磁、光介質或網絡使用權的數字形態的文獻資源,主要包括電子書、電子刊、二次文獻數據庫和其他數據庫4種類型[1],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數字資源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點。2006―2010年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購置費一直呈上升趨勢,且在文獻資源購置費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0年全國552所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費總額約為 6.85 億元,館均約為124萬元,約占館均文獻資源購置費的48%,高于往年[2]。因此,數字資源采購、使用、服務績效及其發展成為近年圖書館理論研究的熱點。
近年來,山東省地方專科院校分批升本建院,目前省屬新建綜合性本科院校8所,按升本先后時間分別為:臨沂大學(1999年)、濰坊學院(2000年)、德州學院(2000年)、泰山學院(2002年)、濱州學院(2004年)、菏澤學院(2004年)、棗莊學院(2004年)、濟寧學院(2007年)[3]。升本建院后,各院校教學層次提升,招生人數擴大,經費投入增加,數字資源建設發展迅速,同時也出現諸多問題。因此,筆者在2016年3月對山東省8所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對全國近500所同類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有所啟示。
1數字資源建設現狀概述
筆者調查時間為2016年3月1日至31日,調查范圍為山東省教育廳網站公布的8所新建省屬綜合性本科院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登錄各院校圖書館主頁,調查了解其數字資源建設情況(見表1)。根據《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中數字資源分類標準[4],本次調查范圍為電子書、電子刊、二次文獻庫及其他數據庫(視聽及多媒體資源庫、自建及特色數據庫)。
1.1整體分析
表1顯示,目前各院校圖書館共有數據庫224個,其中電子書19個,電子刊130個,二次文獻10個,其他數據庫65個。可見,目前各圖書館數字資源中電子刊比例最大,占統計總量的58%,其次為其他數據庫(29%)、電子書(8%),數量最少的是二次文獻庫(4%)。平均每館擁有數據庫28個,其中數據庫數量在30個以上的有2所,占25%;20~30個的有4所,占50%;另有2所院校數據庫不足20個。排名第一的臨沂大學共有數據庫51個,數量最少的菏澤學院數據庫僅18個,差距明顯。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升本建院的泰山學院數據庫已達40個,在8所院校中排名第二,數字資源建設發展迅速。
1.2中文庫分析
各院校圖書館都十分重視中文數字資源的建設,目前已購置的中文庫數量繁多、種類豐富。電子刊購置率最高的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高達10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及萬方數據皆為63%;電子書中超星數字圖書館購置率達100%。除單一形式的數字資源外,集圖書、期刊、論文于一體的一站式檢索平臺也被各圖書館引進,目前8所高校皆已訂購讀秀學術搜索(見表2)。此外,各圖書館對視頻及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購置逐年增加,如VIPexam考試學習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等。
綜上所述,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中文數字資源建設呈以下特點:首先,數字資源購置日益集中,如:電子書超星公司一家獨大,電子刊則集中在中國知網、重慶維普、萬方數據3家數據商。其次,電子刊歷來是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點,在此基礎上便利快捷的一站式檢索平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視聽資源,也因其各自優勢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圖書館購置名單中。
1.3外文庫分析
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外文庫建設起步較晚,力度明顯不足。目前,購置率較高的外文期刊庫集中在CALIS(100%)、Springer(88%)、EBSCO(75%)及CASHL(50%)4家,其中CALIS、CASHL為高校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工程,為集團采購。諸多知名國外數據供應商如Emerald、Wiley、Elsevier等旗下外文庫購置率僅為25%;而APS美國物理學會數據庫、Pans美國科學院院報全文數據庫等目前只出現在臨沂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購置名單中;EI、SCI、ISTP等大型索引數據庫購置率為0(見表3)。
相比外文期刊庫,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外文電子書建設更為薄弱,8所高校中僅臨沂大學購買了金圖及Springer電子書,濱州學院購買了美星外文圖書,其余6所高校外文電子書購置率為0。
可見,目前各院校圖書館外文數據庫建設存在兩大特點:首先,購置力度明顯不足,許多重要數據庫都未引進,隨著學校學科建設的發展及科研層次的提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次,雖然各院校皆已開通CALIS平臺,可通過文獻傳遞的方式共享外文資源,但深入調查發現,由于了解不足、申請煩瑣等諸多原因導致CALIS等外文文獻傳遞平臺實際利用率較低,各圖書館在資源宣傳及平臺服務方面任重道遠。
2數字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建設規模
各本科院校數字資源數量差距顯著。目前8所院校圖書館共有數據庫224個,平均每館28個,其中排名第一的臨沂大學共有數據庫51個(中文32個、外文19個),而數量最少的菏澤學院僅有數據庫18個(中文14個、外文4個)。原因在于各院校對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同,圖書館經費配置差距較大。新建本科院校經費普遍緊張,而數字資源的購買、維護都需較高費用,由于院校發展規模、校內資金分配等原因,造成各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購買經費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數字資源建設規模差距明顯,外文數字資源建設尤顯不足。
2.2建設形式
張瑩瑩: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研究*
2.2.1稱謂不一。各院校網頁上對同一個數據庫的稱謂多有不同,很多讀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查找使用時存在一定障礙。如中文庫“VIPExam考試學習資源數據庫”,臨沂大學稱為“VIPExam維普網絡學習資源數據庫”,濰坊學院稱為“中科VIPExam考試學習資源”,德州學院稱為“大學生考試學習資源庫”,稱謂五花八門;又如外文庫“CALIS外文期刊網”,臨沂大學稱為“CCC(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數據庫)”,濰坊學院整合并稱為“CALIS資源導航”,德州學院稱為“Calis外文期刊目次數據庫(CCC)”,棗莊學院稱為“CCC外文期刊網”等。
2.2.2分類混亂。各院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分類五花八門,缺乏統一標準。如:臨沂大學按形式將其分為遠程資源、本地資源,同時將其余難以劃分的資源另分為“其他相關數據庫”;德州學院按語種分為中文數據庫、外文數據庫;泰山學院、濱州學院按語種和內容將其分為中文/常用數據庫、外文數據庫、自建/特色數據庫;而菏澤學院數字資源則僅有一覽表。此外,同一數字資源重復分類,如既放在中文數據庫中,又放在視聽及多媒體數據庫中。電子資源分類不規范,導致讀者檢索耗時費力。
2.2.3揭示方式優劣不一。有的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列表中僅有數據庫名稱,如泰山學院、菏澤學院;有的院校圖書館除數字資源列表之外,對本館某些重要或常用資源有簡要介紹,如濰坊學院、棗莊學院;有的院校圖書館配有專門的使用說明,如德州學院“資源指南”;濟寧學院數字資源列表則更為詳盡,包括資源名稱、訪問方式、使用說明、PPT課件,方便讀者使用。
2.3數字資源建設內容
2.3.1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各院校圖書館皆已購置多個不同類型數據庫,然而國內多家數據庫商同時制作銷售同一類數據庫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國知網和萬方作為國內兩大知名數據庫商,其制作銷售的數據庫都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等相同類型文獻的子庫;電子書則基本由超星、方正等幾家大型數據庫商制作銷售,內容大相徑庭。筆者認為這些資源引進一種即可,但許多院校都購置有2~3種。此外,各高校圖書館購置數據庫時仍各自為政,不同院校之間引進的數據庫多有雷同,這些都造成了圖書館數字資源重復建設及資金浪費。
2.3.2內容散亂,缺少整合。數字資源建設不僅是數據庫采購,還包括對采購入館資源的科學整合。由于受管理理念、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各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普遍缺乏整合,現有資源內容散亂,不利于讀者檢索使用。此外,雖然各院校皆已加入CALIS并廣為受益,然而當代圖書館共建共享的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圖書館數字資源僅限本校讀者使用,校外訪問困難重重,無法真正實現各院校圖書館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
3對策及建議
3.1加大數字資源建設規模,加強外文數字資源庫建設
目前數字資源建設已成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點,山東省8所新建本科院校抓住升本建院的大好契機,通過理念提升、政策支持、資金傾斜,促使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呈階梯式發展,目前各院校數字資源皆已具備一定規模,數據庫購置數量增加、種類豐富,相關宣傳服務逐漸深入。盡管各院校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建設規模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作為教育大省,山東省新建本科高校與全國同類院校,特別是和江浙等地同類院校相比,其數字資源建設數量、質量仍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山東省新建本科院校圖書館需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學習先進院校圖書館經驗,要竭盡所能爭取經費,保證數字資源建設穩步發展;要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適度向外文數字資源傾斜,尤其是對理工科教學科研亟須的國外知名數據庫的引進。
3.2統一數字資源分類標準,優化數字資源揭示方式
各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在建設形式上存在諸多問題,統一數字資源分類標準,統一資源提供者及使用者雙方對分類標準的認識非常必要。對已購置的數字資源,各院校應投入適當人力,優化其揭示方式,即對其進行整理、加工,配置必要的資源介紹、使用說明、下載工具,將之整理成自己的信息資源并進行宣傳和提供利用,提高數字資源使用效率。
3.3合理利用數字資源建設經費,加強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數字資源建設需要逐年穩定的經費保障,而各院校圖書館普遍資金不足,同時一些國內外數據庫價格逐年上升,如何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保證數字資源合理建設是所有院校圖書館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是數字資源共建,可通過聯合編目、采訪協調、館際互借等方式實現數字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計量指南(2007)[EB/OL].[2007-04-17].http:∥/librari-an/news/view-news.asp?ID=62.
[2]王波.2006~2010年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購:經費繼續增長,電子資源投入連年提高[N].中國圖書商報,2011-12-30(L01).
篇6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C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虛擬樣機技術是上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設計人員在計算機上建立能夠反映產品特性的樣機模型,用樣機模型代替物理樣機在各種工況下進行仿真試驗和分析,測試和評估產品的整體性能,進而不斷改進和優化樣機模型的設計,直至獲得最優設計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樣機[1]。虛擬樣機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產品研發和設計思想,極大地降低了產品研發和設計的技術風險和開發成本,縮短了研發周期,提高了產品性能,加速了新技術向產品轉化的開發、研制與使用過程。進入21世紀以來,虛擬樣機技術及其應用在發達國家已經獲得重大進展,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不同領域。世界眾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產開發過程中都廣泛采用虛擬樣機技術,設計、裝機、測試都在計算機中模擬完成,保證了產品一次試制成功[2]。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夠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產品,迅速搶占國際市場,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本文依托“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這一平臺,通過對2003~2012年10年期間與虛擬樣機技術相關的期刊論文的檢索,采用論文計量學方法,對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概括和總結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狀況,以期為虛擬樣機技術今后在我國更廣泛地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的期刊論文為統計分析源,以2003~2012年為時間條件,以“全部期刊”為期刊范圍,以“虛擬樣機”為題名或關鍵詞進行全部專業論文的檢索,經過整理匯總,刪除重復論文后共計2508篇。通過EXCEL將整理后的論文數據套錄成數據庫,采用論文計量學方法對論文的發表年份、涉及領域、研究機構以及第一作者等四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概括和總結近10年來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狀況[3]。
2 統計分析結果
2.1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年份統計分析 從圖1和表1可以看出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數量的增長態勢。2003年至2009年期間,論文數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論文數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減小,2009年論文數量達到頂峰。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發展得比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從2010年開始,論文數量較大幅度減少,特別是2012年,論文數量減少到152篇。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對虛擬樣機技術相關的應用研究力度減小,也有可能是相關研究論文的產出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庫的收錄有一定時滯性[4]。
2.2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涉及領域統計分析 筆者對研究主題涉及到我國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汽車與發動機、工程機械、礦產機械、農業機械、機器人與機械手、教育等領域的論文數量進行統計,結果顯示,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涉及各個領域,部分論文同時涉及多個領域,論文涉及領域分布情況見圖2。論文產出居前三位的領域是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這表明,隨著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領域近十年來的迅猛發展,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在這些領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機構統計分析 在2508篇論文中,沒有署名作者單位的共有23篇。筆者將論文作者的工作單位分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大專院校四類研究機構,統計結果見表2。發文數量最多的機構是本科院校,為2145篇,科研院所、企業和大專院校發文數量分別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業、大專院校與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論文數量分別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發文數量遠遠高于其他機構。這充分顯示,本科院校是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的主要機構。
2.4 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論文作者統計分析 根據論文第一作者發文數量的統計結果可知,無作者數據的論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發文數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見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講師,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級工程師,由此可見,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師是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的中堅力量。
3 結論與建議
從“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檢索及分析結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間,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發展迅速,至2009年達到頂峰,近年又逐漸回落;應用研究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研究成果比較多的是汽車、工程機械、機器人領域;應用研究的主要機構是本科院校,應用研究的主要群體是本科院校的學者和教師。本文的檢索分析結果不一定能夠全面反映我國虛擬樣機技術應用研究狀況,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機構和群體比較單一。
虛擬樣機技術問世之后,得到許多發達國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視,立即將這一先進制造技術引入企業的產品開發中,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虛擬樣機技術的應用研究,不應僅在本科院校,不應僅有本科院校的學者和教師,更應廣泛推廣到企業和科研院所,讓廣大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參與研究和應用。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企業應積極主動充分利用虛擬樣機技術,減小產品的技術風險,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降低產品研發的成本,提高產品的性能,從而增強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提高我國企業在世界制造業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虛擬樣機技術的研究專家也應加強向企業推廣虛擬樣機技術,推動這一先進制造技術在我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郭衛東.虛擬樣機技術與ADAMS應用實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3.
篇7
寫畢業論文是對所學相關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綜合運用,是對大學本科階段學習的實踐檢驗。從總體上更加真實地反映本科階段的學習質量,是學生整體專業素質的綜合考核,集中體現了大學生的創新才能和專業水平。畢業論文較之各門課程的學習,其難度相對來說要大一些。學習課程和寫畢業論文應該說是繼承和創造的關系。作畢業論文要確定選題,進行調查,收集、整理資料,進行課題研究,分析歸納,最后用論文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是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
撰寫畢業論文屬于學術研究的范疇,是對理論問題及其實踐意義的研究,是對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撰寫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學習學術論文寫作的全過程,也是初步學習如何做研究工作,為今后的繼續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二)文獻檢索是論文寫作的重要部分
文獻檢索是指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組織和存儲起來,并根據信息用戶的需要找出有關的信息過程,所以它的全稱又叫“信息的存儲與檢索,這是廣義的信息檢索。狹義的信息檢索則僅指該過程的后半部分,即從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相當于人們通常所說的信息查尋。
學習文獻檢索的意義,1,文獻信息檢索是獲取知識的捷徑。掌握文獻信息檢索方法與技能,可以幫助人們快、準、全地獲取所需知識,最大限度地節省查找時間,使文獻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2,文獻信息檢索是科學研究的向導。要進行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必須依賴文獻檢索,全面獲取相關文獻信息,及時了解各學科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觀點、以確定自己的研究起點和研究目標。3,文獻信息檢索是終身教育的基礎。科技的迅速發展使知識的總量呈指數增長,而知識的陳舊速度也明顯加快,這就要求人們具有終身教育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就是對新知識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須掌握文獻信息檢索的方法。
目前文獻檢索課在一些高校中不是必修課,有不少學生沒有選修,即使選修文獻檢索課的同學大多也是側重理論學習。而實際檢索能力不管是手工檢索、數據庫檢索、還是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利用都因實習環節薄弱,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本科畢業生在撰寫學位論文時往往很難系統、全面、準確、快捷地檢索到所需專業資料。對大三和大四選修課程的學生進行系統規范的學位論文寫作培訓。同時根據各系部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在學生做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期間,與系部協作對所有畢業生舉辦針對性很強的培訓講座。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本校數字化學士學位論文資源、熟悉中文全文數據庫資源的檢索利用,直接參與重點學科導航數據庫建設等途徑,使得大學生多一些文獻信息獲取的途徑與實踐機會,減少文獻檢索的盲目性,提高檢索專業資料的效率,在有助于提高撰寫學位論文水平的同時,提高大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
(三)論文寫作過程中文獻檢索系統的利用
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所需要的大量的文獻資料,通過工具書檢索室、期刊閱覽室的印刷型檢索工具是一條途徑,但檢索效率低,而數字化資源檢索卻十分方便、快捷。對于許多具有公認學術價值的全文數據庫,一般都可通過篇名、關鍵詞、作者、刊名或書名等多種檢索途徑直接進行檢索,也可通過布爾檢索及檢索年份限制獲取更為精確的文獻信息,可直接閱讀、下載或打印全文。充分利用數字化資源檢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專業性較強的學位論文參考文獻收集整理過程中,大學生更多查閱的參考資料是以中文文獻資源為主的,外文文獻查閱數量一般不多。實踐證明利用中文數字化文獻資源檢索,已成為本科畢業生獲取學位論文參考資料的最主要手段。
如數字化學術期刊(CNKI、VIP)、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中文電子圖書(超星、書生、apabi、數圖)、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萬方數據碩博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外文信息資源檢索我們一般只介紹EBSCO數據庫(BSP、ASP)、CALIS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數據庫(CCC)、IEEE、ProQuest等。在熟悉中文文獻全文數據庫檢索利用的同時,再輔以網絡搜索引擎使用、學科主題指南網站、行業網站(國研網、中國咨詢行、Calis)、專業搜索引擎和專業網站等介紹,在滿足本科畢業生撰寫學位論文查找文獻資料需求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大學生文獻檢索水,網絡信息資源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也能查到不少重要的學術資料,而且新穎的學術信息往往最先在網絡上出現。畢業生需要免費使用的網絡學術資源、提供數據庫文獻全文、題錄或摘要服務。如一些國家的專利文獻、國家資助的免費外文學術資料、網絡版的學術期刊,不少印刷版的學術期刊同期在網絡上的文章,部分收費數據庫資源網站有時也會在某段時間提供免費全文服務。但面對良莠不齊的網上資源,畢業生常常很難獲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尤其是很難獲得系統而完整的專業學術資料。這就要求圖書館為他們提供網絡學術資源重點學科導航服務。
(四)加強文獻檢索教育使大學生更好的完成論文寫作
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地方,大學畢業生的信息素質將會對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提高文獻檢索教育,加大信息素質教育的力度,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任務。
1,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就是人們對信息具有一種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長久的注意力,是人們對社會產生的各種理論、觀點、事物、現象從情報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能力。我們對大學牛進行信息意識的教育和培養,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從司空見慣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社會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并能有效地被自己利用。2,信息能力的培養和教育。信息能力包括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利用、交流以及分析與選擇的能力。如何從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中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經成為信息時代每位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信息能力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擁有的技能之一,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說,要培養學生搜集、鑒別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評價、整合和信息創新能力。3,加強信息技能教育。由于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的記錄與傳播開始向電子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計算機、網絡將成為最廣泛使用的信息傳播渠道。
因此,在信息技能教育方面,主要任務是加強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檢索技術,熟悉各類專業信息獲取的途徑與技能,制定和修改檢索策略。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文獻的基本知識,學會常用檢索性和參考性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網絡和數據庫獲取所需信息的方法。根據查找資料的結果,經過分析綜合撰寫格式規范的學術論文,從而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寫作及科研能力等,為畢業論文及以后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代根興.中國文獻資源建設研究理論的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1996,(3):
2.馬費成.信息資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8
一、引言
信息時代的信息數量是以鏈式裂變反應般的速度增長的,而各個高校特色信息資源庫(以下簡稱特色庫)是各個高校的學科專業館藏信息資源和電子網絡特色資源的集中所在,它能體現出圖書館館內的館藏特色,也能構建一個具有本校特色的可共享的文獻資源及電子資源信息資源庫,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對信息查找和檢索的需求。筆者因對中國建設教育協會課題“構建建設類高校特色信息資源庫”進行課題研究,帶領課題組對調研的建設類高校圖書館網頁進行搜索、搜狗和百度搜索引擎、QQ 群及微信群等方式,對全國33所建設類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其中包括15所本科院校、12所高職院校和6所民辦院校。在此基礎上對建設類高校特色庫的構建工作進行了探索。
二、建設類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現狀
(一)調研數據分析
特色庫建設。本次調研的33所高校圖書館中有67個建設類數據庫,其中本科院校有41個,占61.9%;專科院校有26個,占38.1%;6所獨立院校沒有建設類數據庫。由此可見,建設類本科院校圖書館對特色庫比較重視,基本都建有特色庫,專科院校相對較弱,但也在積極進行特色庫的建設,獨立院校圖書館只有三所有圖書館網頁,無任何特色庫,是特色庫建設的盲區。
各館的特色數據庫數量分布不均勻。調研顯示建設類本科院校圖書館共建有41個特色數據庫,其中以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自建數據庫最多,有10個。建設類專科院校圖書館共建有26個特色數據庫,其中以江蘇建筑學院圖書館的自建數據庫最多,有7個。這說明建設類院校圖書館在特色數據庫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數量分布并不均勻。
大部分建設類高校都建有不同類型的特色數據庫。從數據庫的類型分布可以分成五種類型:本校館藏資源數據庫、地域特色資源數據庫、附書光盤數據庫、本校建筑學科特色數據庫、教研數據庫等。其中“學校資源數據庫”占37.8%,“建筑學科特色數據庫”占21%,“地域特色資源數據庫”占4.2%,“附書光盤等多媒體資源數據庫”占11.5%,“館藏刊資源數據庫”占25.2%。
從特色數據庫的內容來看,大部分建設類院校圖書館都自建了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其中普遍建設的特色數據庫有學科導航庫、教學科研成果和畢業論文數據庫。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清華大學學位論文服務系統”和“清華大學學生優秀作品數據庫”、北京建筑大學圖書館的“學報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另外有一部分學校主要是本科院校的自建學科特色數據庫,如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筑藝術與土木工程資料庫”、山東建筑大學圖書館的“建筑特色館藏圖書書目數據庫”、沈陽建筑大學圖書館的“建筑專題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建筑歷史圖書庫”、清華大學圖書館的“中國建筑數字圖書館”等。還有少部分建設類高校自建了地域特色庫,如湖南大學圖書館的“湖南民俗數據庫”和“書院文化數據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的“賈平凹文學藝術專題庫”、福建工程學院圖書館的“閩臺建筑文化專題數據庫”、浙江大學圖書館的 “浙大文庫”、重慶大學圖書館的“三峽文庫”等。
建筑學科專業特色庫不明顯。從所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課題組所調研的33所建設類高校特色庫中具有明顯建筑學科的數據庫并不多,建筑學科專業特色不明顯。僅占21%。特色庫的主力軍本科院校也僅清華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天津城建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有真正的具有建設學科專業特色的特色庫。
(二)存在的問題
建設規模受限。與其他綜合類院校圖書館相比,建設類院校由于專業過于專一而受到限制,造成了選題類型較為單一,大多數建設類圖書館對特色庫選題主要集中在本校特色文獻資源、學科導航、學位論文和畢業設計、隨書光盤數據庫、電子圖書等方面。還有一些特色庫建設規模小,信息量少,僅僅是一次開發,缺乏二次甚至三次開發。沒有充分體現本校特色。
開放性不夠造成數據共享利用率較低。據調研,大部分特色庫只為本單位或系統服務, 只有在校園網里才能檢索到,人為的限定了特色庫的訪問權限。如在江蘇建筑學院圖書館檢索查找特色數據庫“JALIS三期工程子項目建設情況”時, 頁面明確顯示非校園內網無權限使用,這樣違背了信息資源共享原則。
建設特色不明顯,未完全反映出本校的建筑學科專業特色。據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具有明顯建設學科特色的數據庫不多,內容集中在本校館藏資源、學位(畢業)論文、學科導航和光盤數據庫等方面,專業特色不突出。
三、建設類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探索
(一)充分利用行業特色共建共享
作為行業特色鮮明的建設類院校,其圖書館特色庫理應成為具有鮮明建設學科專業特色、滿足教學和科研人員需要、為建筑行業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的文獻信息資源庫。建筑類院校圖書館應根據本校學科專業特色和不同讀者的要求,提供功能強大且具有個性化服務的建設類學科特色的數據庫,在進行特色庫建設時,可借鑒數字圖書館共享域云服務平臺方式和聯合建庫模式等,這樣就充分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二)提高建設類高校特色庫的利用率
筆者認為既然建庫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充分利用特色庫的數據資源,提高利用率是特色庫持續前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利用率可以通過幾種途徑:第一,加強各館交流和相互借鑒;第二,針對不同類型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并使用同一種建庫軟件平臺,防止重復和低水平建設;第三,開發輔助功能,如教授和反饋功能,教授讀者數據庫的特色、內容、范圍、更新周期、檢索方法等,建立數據庫使用反饋系統;第四,大力宣傳推廣,使其能夠及時被發現和使用,可以通過傳統的海報宣傳,也可利用網絡宣傳。
(三)開放權限,注重維護
在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33所圖書館有一些在系統開放性上顯得過于保守, 主要體現在圖書館網站及特色庫外網無法訪問,有些圖書館校外用戶要進行身份驗證,只有少數圖書館的特色庫對外開放。因此圖書館必須要秉持開放的理念,合理利用技術對數據庫開放和維護,在不違反知識產權的前提下,積極開放權限,采用不同用戶級別訪問不同數據庫內容的方式。
(四)行業聯盟
行業聯盟是各行業和各學科的發展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也建立起省際聯盟和館際聯盟,建筑類院校圖書館也應與時俱進,與行業結盟,共建共享。各建設類院校圖書館應善于利用這些聯盟體,在聯盟機制下統一思想和統籌行動,制定特色庫建設的長遠規劃與建設實施方案,這樣既可避免重復建設又可解決建設類院校圖書館的人力、技術、平臺等難題,提高特色庫的建庫質量。
(五)注重專業管理人才的配置和培養
特色庫建設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較高的圖書信息專業知識、外語水平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圖書館應配置高素質的館員,確保特色庫建設與管理的高質量、高水平與高效率。與此同時還要對現有的館員分層次的培養,以滿足特色庫最基本建設的需要和特色庫建成后服務的需要。
(六)讀者共建
讀者共建是將館員為中心的建庫模式轉變為以讀者為中心的建庫模式,如與本校重點學科專業系部合作,讓專業老師按照各學科專業的學科內容收集數據信息,并按學科專業特色分門別類地篩選,在這個過程中可吸收高年級的計算機水平和專業水平較好的學生協助完成數據信息的初選和錄入工作,這樣既節省了建庫的成本,又可以避免因館員的知識結構不全面影響特色庫的建設。
(七)統一標準規范建庫,制定評估體系考核
在特色庫建庫時應嚴格遵循CALIS在特色庫建設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標準規范,在數據格式上應以國際和國內標準為依據,建立兼容性強、標準化高的特色庫。同時應在特色庫數據信息的篩選、編目處理、服務平臺、應用系統、基礎設施、更新和維護等方面制定評估體系進行考核,從而在質量上給予保障。
(八)重視知識產權問題
特色庫建設的數據在加工整理時,大部分都要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因此在建庫時必須對作者的知識產權特別加以保護,遵守版權法所限定的范圍。
(九)修正、更新和維護數據
任何產品都需要維護,特色庫也不例外,對特色庫的維護能提高其正常運行,保證其安全協調地運行。特色信息資源會有錯誤和過時,修正數據能保證數據的質量,定期更新特色庫數據能保持其數據的新穎性,使讀者獲取最新信息。因此特色庫數據的修正、更新和維護是特色庫不斷提高質量、促進特色庫持續發展的必要方式。
參考文獻:
篇9
一、畢業論文寫作現狀
(一)寫作馬虎、抄襲嚴重。盡管學校會就畢業論文格式、論文要求等下發文件反復強調畢業論文的重要性,但從學生交來的論文一、二和三稿來看并不令人滿意,字體大小、文章排版不規范,錯別字多和語句不通順等現象非常普遍。不僅如此,文章抄襲現象很嚴重。
(二)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差。很多學生只會使用Google、Baidu網絡查詢工具檢索文獻資料,對于專業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不會運用。所以收集和查詢的文獻資料學術性、前沿性和權威性不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寫作。
(三)很多學生不知如何正確選題。學生在寫畢業論文前,很多人從來沒有看過會計論文和論著,對于會計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概不知,因此無從談正確選題。為了交差只能盲目從學校公布的相關論文題中選,結果題目要么偏大,論文寫不出深度;要么題目偏小,無從展開,論文缺少寬度。
(四)寫作能力較差。從交來的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論文初稿來看,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撰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有的學生可能了解學術論文的格式,同時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寫作能力較差,最終無法寫出滿意的論文。
二、影響會計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會計教學改革,應該說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為什么檢驗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畢業論文每況愈下,質量不盡人意呢?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視不夠。目前各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取決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打分,導致教師對學生不敢嚴格要求;學校也會擔心因學生拿不到畢業證而影響學生就業和前途;少數學生因不能按時畢業而鬧事時有發生,造成指導教師和學校對學生有時會有所遷就。這樣學生不端正寫作態度,畢業論文出現錯字連篇,文章東拼西湊甚至嚴重抄襲等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二)過多考證、考研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本來課程負擔就不輕,但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學生不僅要參加4、6級英語、托福、雅思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還要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理財規劃師等名目繁多的考試。除了上課,學生平時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考證上,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會計專業期刊和學術專著。沒有平時的專業理論的積累,只憑畢業前一小段時間怎么能寫好畢業論文。此外,畢業班最后一年,學生面臨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多重壓力,而無法顧及畢業論文的事。
(三)少數教師指導論文不力。多數教師都能按要求對學生指導論文寫作,但也有少數教師或由于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或工作責任心不強,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強,疏于對學生論文的指導,加上目前會計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上,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有效指導學生寫出好的論文。
三、提升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
(一)改傳統會計教學為研究和創新式教學。多年來我們一直采取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應試教育,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差。改革為研究和創新式教學后,教師每講完一、二章會計專業課后,應就這部分內容的理論熱點問題要求學生查閱相關會計專業資料,隨后學生在課堂上互相討論,形成新的觀點。比方說,教師在講授完《中級財務會計》中的投資性房地產相關內容后,就要布置學生查閱投資性房地產會計核算有關理論探討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討論,形成新的觀點,并讓學生撰寫。又比如,在教師講解《審計學》中內部控制內容后,讓學生大量閱讀有關內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撰寫內部控制相關論文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凡的學生,該門課程考核成績可加分。這種教學模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式學習的習慣,學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學中積累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和鍛煉科研能力。
(二)要開設畢業論文寫作專題課并計算學分。該課程可開設在大三第二學期,主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來講授。專題內容應包括:(1)如何使用專業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CAMAR證券財務年報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CSMAR期貨股票分析高頻數據庫、國外ASP、BSP全文數據庫等的使用。(2)如何選題。(3)如何收集和整理資料。(4)如何寫開題報告。(5)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和專業論文。教學時要邊教邊練,學練結合,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項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僅憑一時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學生較長時間的培養、訓練和指導。目前大部分指導教師平時都承擔了橫向和不同級別的縱向課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來,科研團隊里要有學生成員。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分配學生不同的科研任務,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據學生的研究領域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撰寫研究報告。學校要給教師配置教師工作室,科研任務在教師工作室里由師生共同完成。在學生具備一定科研能力時,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為今后做畢業論文打牢基礎。
(四)畢業論文開題時間適當提前。目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開題一般安排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末,收集資料、調研和實質性寫作在大四第二學期,前后不到三個月就要提交論文定稿。這種安排,時間上不是很妥當的,因為很多學生要報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試是每年的元月份。選題、開題時間正好是學生考前沖刺的關鍵時段,學生這時根本不會把精力放在選題和開題工作上。而到了畢業班的最后一學期,考研已上線的學生會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應付考研的面試上,其他學生有的要備考公務員,有的要去落實工作或頂崗實習,一事接一事,學生往往認為目前的考試和求職更重要,而無法顧及畢業論文的事。建議把選題、開題提前到大三第二學期末,這樣不但能加長論文寫作時間,而且能有效避開因就業、考研造成的時間沖突,也能與畢業論文專題課相對接。此外,學校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規劃和教育,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但人力資源師、物流師等考試,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作用不大,學生可以不報考這類考試。有了充足的寫作時間,畢業論文質量才有保證。
(五)要切實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監管。第一,各學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畢業生論文的論題的遴選、確定畢業生的選題、安排論文指導教師、審定開題報告和任務書、檢查畢業論文、指導畢業論文的答辯等工作。第二,各學院(系)要制定具體的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管理細則,并在指導委員會具體監督下對實施管理細則和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進行監控。要規定學生從開題報告到任務書,再到畢業論文的定稿,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至少要經過三次修改;明確規定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全程記錄。記錄過程可作為評選優秀畢業論文和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重要依據。第三,對畢業論文電子稿進行檢測。會計本科畢業論文重復率不能高于20%,重復率高于20%的論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學生要求答辯,通過答辯進一步確認論文的真實性,答辯后要求學生根據答辯意見再作最后的修改。這樣論文經過檢測前的三次修改、檢測后再次修改和答辯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現象,確保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第四,建立評優激勵機制。每年開展畢業論文的評比,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并推薦在學校的學報上發表。對獲得校級、省級優秀會計畢業論文獎的指導教師給予獎勵,從而進一步調動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因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不力而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國海,楊美霞.大學生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3).
2.李紅.高校畢業論文質量問題芻議[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0).
3.厲敏萍,熊璋琳.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亟待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01).
4.林麗瓊.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5.肖鵬,康紅霞.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楊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10) .
篇10
東拼西湊、移花接木、注水湊字、中英直譯,甚至找、在網上買論文都是很危險的,就算文字通過了,答辯時一問三不知也會露出馬腳。
注意,要體現獨創性和研究性,如果引用他人觀點,最好在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話來組織,表現出思考過程和結果。借用自他人的結論要有文獻標注,這屬于引用,不然超過一定的字數就是抄襲。通過網絡平臺自查,正式提交前,先給老師過目,是否有抄襲嫌疑。當然,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從根源上去著手。第二屆“超級編輯記者大挑戰”活動的優勝者張之今年大四,下面看看他是如何認認真真烹制這道論文大餐的。
圖書館里寶藏不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資料,光靠“閉門造車”是沒法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如何找到合適的原料呢?
圖書館和資料閱覽室是最好的地方。很多有價值的書目和期刊,不僅可以提供素材,而且還能夠啟發我們論文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每個學校都訂購了很多網絡學術數據庫,我們可以方便地搜索到大部分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資源。使用這些數據庫往往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直接點擊“IP登錄”即可。
使用范圍比較廣的是“中國知網”(/index.htm,見圖1),登錄后可以看到一個搜索界面,頁面下方可以選擇數據庫,比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博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等,由于各個學校訂購的數量不同會略有差異。鍵入搜索詞之后,可以選擇關鍵詞出現的位置,比如關鍵詞、摘要、題目、作者等,搜索結果出來之后可以點擊查看摘要,還可以下載PDF文件查看全文。
每個學校的圖書館會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訂購一些學科數據庫,非常寶貴,要充分利用。
(1)
搜索引擎的特殊地盤
大家都會想到用“百度”和“Google”,但搜索結果價值一般,而且大量重復,怎么辦?
可以用“Google學術搜索”來檢索,尤其是外文著作。如果對于搜索有進一步的要求,可以點擊“學術高級搜索”(見圖2),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指定關鍵詞,還可以選擇關鍵詞所在的位置、作者、出版物和刊登的日期。
網絡上的學術資料很多并不是以網頁形式出現的,而是以PDF或者Word文件的形式存儲。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百度文檔搜索”(,見圖3)。
(2)
(3)
專業機構、政府機構的網站也是一個好去處。比如要查詢相關經濟指標的數據,可以去國家統計局、銀監會等網站查詢。查詢各個行業數據可以去相應的行業協會網站。百科類知識庫也是寫論文的必要參考。為了讓論文盡量專業,專業用語的定義需要認真把握。可以去維基百科、微軟百科全書()以及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線版查詢。
(4)
篇11
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個綜合性的作業。但是,隨著畢業設計課題的數量和研究領域的增加,而且就業壓力的影響導致學生無法保證正常的畢業設計時間,使得畢業設計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變得復雜和困難。由于高校畢業論文綜合評價的特殊性,目前許多高校對畢業生的畢業導師選擇和論文選題流程沒有一種快捷而高效的方法,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和開發一個高效的基于Web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對畢業生畢業論文的選擇和完成過程進行規范的管理。
目前國內的部分高校有了相似功能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其模塊的劃分大同小異,都是為了保證信息的充分共享以及方便用戶的操作。主要有南京農業大學的基于.NET的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功能主要有學生平臺、教師平臺、教務管理平臺、公共數據處理平臺等模塊;電子科技大學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功能主要有教師出題、論文題目的審核、學生選擇論文題目、開題報告審核入庫、畢業論文審核入庫、畢業論文查詢等模塊;中國礦業大學信息工程系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功能主要有:個人查詢、課題查詢、網上指導、請假手續、重要通知、論文格式、論文上載等七個模塊。所有各功能模塊的劃分體現了開發者對數據庫建模的思路。而且在運行模式上,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分而治之的設計思想,即數據庫信息(如課題、老師、學生、論文等)在各院系中是單獨進行的,在各院系之間及院系與教務部門之間卻沒有提供信息交互的手段。
二、系統概述
(一)總體規劃
基于對目前其他院校的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比較分析,總結其長處,提出了一套高等院校畢業論文管理系統的研究方案。該系統方案基于Web技術,不僅要面向學校不同部門的信息資源的共享,還要解決各部門已有的或將建立的信息系統的資源共享,提高信息資源共享的利用率,系統結構應具有跨平臺訪問不同數據源的機制。在教務信息標準化、規范化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優質、高效的業務管理和事務處理的同時,使全校師生可以在任一平臺上對畢業論文的信息進行方便地溝通與交流。同時,系統要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機制,要有效預防由于Web技術的應用而引發的信息泄密和對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等安全隱患。
(二)系統架構
系統采用三層B/S結構,其原理圖如圖1所示。在這種結構中,應用服務器接收到客戶機的請求頁面指令后,就向數據庫服務器請求有關的數據,數據庫服務器從數據庫中取出相應的數據交給應用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將之整合成頁面再返回給瀏覽器[2]。該結構主要特點是:客戶端實現零維護,系統維護和升級方便。軟件程序、數據庫、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組件都集中在服務器,用戶除了操作系統及瀏覽器外無需其他軟件,即用戶以Web頁面的形式與系統進行交互。
該系統是通過DCOM或HTTP遠程調用服務器端組件對數據庫進行操作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在具體實現上,應用服務器使用通信線程來提供查詢并從后端數據庫服務器獲得結果。應用服務器接收從客戶機通過Web瀏覽器或其他界面軟件發來的信息請求,并連接到服務器上。接著對請求進行處理并從服務器返回信息。然后,應用服務器與數據庫服務器斷開并把請求的信息返回客戶機。使用這種方法時,客戶機不與數據庫保持連接,應用服務器只有在進行請求并接收請求的結果時才與數據庫保持連接。空閑進程并不占用網絡資源,網絡流量顯著減少,可以更快地進行查詢處理并且響應時間得到了改善。如果許多客戶機都在頻繁請求,可以對這種配置進行更改,使應用服務器能預先與數據庫連接,以降低每次處理客戶機查詢請求時建立連接所需的開銷時間量。
該系統是一個基于Web平臺、涉及畢業論文管理各環節、面向學校各部門以及各層次用戶的多模塊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完成畢業設計的申報、選題、論文上傳、論文批閱、在線答疑等功能。其相關的系統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三、系統的相關設計
(一)數據庫設計
由于系統內部數據流量大,數據檢索要求高,用戶通過瀏覽器從后臺數據庫獲取數據信息的響應時間也要滿足需求,在該系統中,表示層使用ASP用來開發網頁,后臺數據庫使用ORACLE作為服務器端的數據庫管理。ORACLE是以高級結構化查詢語言(SQL)為基礎的大型關系數據庫,是目前最流行的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體系結構的數據庫之一,ORACLE8.i以來引入了共享SQL和多線程服務器體系結構,提供了基于角色(ROLE)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支持大量多媒體數據。因此從性能需求上分析,采用ORACLE來完成底層數據庫的開發。
在具體實現上,系統整體ER圖設計如圖3示。
其中,教師數據表包括教師號、教師名、性別、職稱、所屬學院(系)、科研情況、電話、電子郵件、登錄密碼等教師基本信息情況;學生數據表包括學號、姓名、性別、年級、學院、專業、班級、電話、電子郵件、登錄密碼等學生基本信息情況;管理員信息表包括ID號、用戶名、密碼等;課題信息表包括課題號、課題名稱、所屬院系、申報教師、規定人數、實選人數等;論文信息表包括論文號、論文名稱、學生姓名、所屬院系、指導教師等信息。
(二)界面設計
系統界面的設計是創新性的使用了雙樹型結構實現的,即在前臺的WEB系統界面中,針對不同用戶具有不同的操作功能,采用ASP和先進的ORACLE數據庫技術展現了“左-右”雙樹型菜單。其中,左邊的菜單樹上是學生姓名及其已選課題,右邊的樹則是其他已申報的備選課題,通過此雙樹型結構的界面設計,學生在方便的選擇自己所傾向的畢業研究課題,而且還能很便捷地對其選報課題進行修改或調整。同時,由于該雙樹型界面本身所具有的美觀性、友好性以及操作簡便性,從而使得教師和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不需要查看幫助文檔就可以輕松地實現各種相關的操作。
(三)安全設計
任何一個應用系統都對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即數據的保密性和可靠性。而畢業設計管理信息系統涉及到學生檔案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該系統的安全性,從下面三個方面來實現。
1.分級授權安全管理。該系統采用分層授權安全管理,用戶分五種權限:超級管理員、一般管理員、教師、學生、過客。用戶登錄系統時,讓用戶錄入用戶名(或者是帳號)和密碼,不同的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在安全性上采用多級認證體系對各級用戶分級授權,同時各級用戶的操作痕跡相互制約,并采用雙密碼保證超級管理員密碼的內部安全。
2.數據庫的安全性。數據庫的安全性是由Oracle數據庫系統本身的安全機制進行控制。Oracle數據庫的安全性體現在它對用戶、權限、角色和用戶配置文件的管理上。用戶是由管理員建立并授權的一個數據庫帳戶,每一個企圖使用Oracle的用戶都必須得到一個合法的用戶帳戶和口令,只有用合法的帳戶和口令連接數據庫成功才能操作數據庫對象。每個Oracle數據庫都有一個叫做DEFAULT的配置文件,它被賦予數據庫中所有已經存在的用戶和新創建的用戶。在系統中通過修改該配置文件,對數據庫所有用戶都限制為使用特定資源。
3.Web服務器安全保障。Web服務器的安全依賴于校園網的安全,同時對web服務器特殊的安全措施。外網用戶通過校園網的VPN技術與web服務器進行通信,在校園網出口處部署網絡防火墻,同時在Web服務器上主機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對系統進一步防護和監測。另外,通過定時的安裝補丁、及時升級、關閉不必要的服務進一步加強了Web Server層和操作系統的安全。
四、系統性能的優化
由于系統基于B/S三層架構,其性能具有很好地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為了提高程序的性能,應用服務器采用多線程通信技術,實現多線程服務器和連接管理器與數據庫服務器的預先連接,及時、準確、可靠地采集和傳輸信息[5]。在該技術的具體實現上,采用的是搶先式多任務,使得系統能執行多個進程,而每個進程也可以同時執行多個線程,且進程中的線程是并行執行的。系統不停地在多個線程之間切換,由于時間很短,看上去多個線程是在同時運行。使用這種方法時,客戶機不需要與數據庫始終保持連接,應用服務器只有在進行請求并接收請求的結果時才與數據庫保持連接。空閑進程并不占用網絡資源,網絡流量顯著減少,可以更快地進行查詢處理并且響應時間得到了改善。多線程服務器和連接管理器用于保持與服務器的固定預先連接,這樣連接可以重復使用。同時可以在很大程序上提高系統的并發性。這就更加有效地保證了各級用戶在不同地點可以同時訪問系統中的數據,加強了系統數據共享能力,提高了系統的性能。
五、結論
本文所討論研究的高等院校畢業論文管理系統采用了當前流行的B/S結構、Internet網絡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等,突破了原先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個校園網甚至Internet上的用戶都可訪問系統。用戶可在多地域、任意時間段以不同身份來訪問系統中的數據,大大加強了系統數據共享的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畢業論文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系統的應用能夠高等院校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高等院校的畢業論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在社會上也能夠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必榮.本科畢業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7(8):54-56.
[2]楊永,梁金鈐.基于B/S模式的通用試題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09,31(4):143-145.
[3]馬薇,婁雨.Oracle數據庫容災備份中的流復制技術研究[J].科技通報,2012,28(2):182-184.
[4]劉昌平,范明鈺,王光衛.可信計算環境數據封裝方法[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26(10):3891-3893.
[5]趙建偉.γ遙測數據遠程通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28(16):3849-3851.
篇12
1電子資源概述
1.1電子資源的定義
電子資源是指網書館引進(包括購買、租用和受贈)或自建(包括掃描、轉換和錄入)的,擁有磁、光介質或網絡使用權的數字形態的文獻資源。
1.2電子資源的分類
根據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電子資源劃分為4種類型:電子圖書(包括與圖書類似的出版物);電子期刊(包括與期刊類似的連續出版物);二次文獻數據庫(包括題錄、文摘、索引等);其他數據庫。
1.3電子資源的特點
(1)電子資源的使用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快地搜索到所需文獻,同時可以鏈接到相關的文獻;電子資源可同時供多個讀者共同使用,電子資源共享也可以有效解決供需之間的矛盾,因而電子資源已成為高校師生教學科研巾普遍使用的信息資源。
(2)電子資源存儲占用的空間比較小,可緩解圖書館書庫面積的壓力。電子資源管理中投入的人力比較少,特別是遠程站點瀏覽的電子資源不需要對服務器和數據的維護。
(3)電子資源供應商一般能提供訪問統計報表,從訪問時間、文獻訪問量、訪問的IP地址段等各個角度提供數據,便于詳細了解各個電子資源數據庫的使用情況和對讀者進行具體分析,可以為采購提供依據,提高了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采購的科學性,有利于電子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2我校圖書館現有電子資源及其存在的問題
2.1現有電子資源
目前,我館主要電子資源有:一是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二是萬方博碩論文庫及期刊全文數據庫;i是重慶維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四是超星電子圖書、方正電子圖書、書生之家電子圖書、國家圖書館電子圖書;還有其他的人大復印資料、高校財經等巾文數據庫。外文有EIlT程索引、重慶維普的外文科技期刊文摘版、springerlink,EBSCO,EISEVLER,PQDD博碩論文庫等。
2.2存在的問題
(1)讀者不熟悉電子資源的使方法。電子資源能為讀者提供快速、準確、方便的信息服務,但對讀者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必須具有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各種電子資源的特點與檢索方法。如果檢索時使的檢索語育專指度不高,可能檢索出一大堆無用的信息,讀者還要從大量的信息巾再次人選擇所需的信息,這樣就很費時費力,體現不出電子資源的優越性。
(2)網絡lP地址限制,限制檢索效率。目前大部分數據庫供應商通過IP控制來限制用戶的訪問權限,使很多家住校外或即使住在校內家屬區和學生公寓但沒有接入校園網的教師和學生無法利用這些數據庫,從而影響數據庫的利用。
(3)檢索方法繁瑣。隨著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發展,以網絡數據庫、多媒體資源、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為代表的電子資源急劇增加。這些電子資源往往具有獨立的數據庫、檢索環境和平臺,給讀者信息檢索和資源利用造成了困難。具體表現為:用戶對各種電子資源利用平臺缺乏了解,需要反復熟悉方能使用;需要頻繁穿梭于各個資源系統之間進行登錄、檢索、退出等操作.浪費了大量時間.降低了檢索效率。因而,讀者習慣使用自己熟悉的某一種電子全文數據庫,使得其他電子資源使用率不高。
(4)網絡數據庫的并發數的控制。目前,有一部分數據庫有并發數控制,但本科生做畢業設計期間,數據庫使用量會大大增加,由于并發數的控制,使得一部分讀者在數據庫使用高峰時就無法登錄,從而影響數據庫的使用。我校圖書館的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就是本科生使用比較多且有并發數控制的
(5)使用電子資源需要一定的硬件條件,計算機的擁有量以及網速的快慢都可能影響到電子資源的使用效果。讀者對完善網絡設施,減少故障并提高網速的要求比較強烈。
3提高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的建議
(1)利用各種方式加大宣傳電子資源的力度。圖書館每年引進大量的電子資源文獻,大部分得到了有效利用,但仍有一部分新的電子資源因讀者不知道而得不到充分利用。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圖書館有必要及時、準確地公布電子資源的內容和變化,不僅需要在圖書館的網站上做宣傳,還需要經常通過校園廣播站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還可以印成小冊子散發到讀者手中。除了宣傳電子資源外,還應該加強對讀者的培訓。培訓地點應選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這樣讀者可以直接鏈接到所需網站,打開數據庫進行檢索,用這種直觀、開放、交互的方式,使讀者盡早熟悉專業信息資源分布,掌握電子資源信息獲取技能。
(2)提高館員的素質,開展多層次的服務。我校圖書館由信息技術部負責電子資源的采購、推廣以及系統的維護,技術部館員來自不同專業,這樣的組合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在工作實踐中館員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館員不僅熟悉館藏電子資源結構,還能較全面地理解讀者的需求,客觀地分析讀者的需求,面對面或者利用網站的留肓板等與讀者建立聯系,選擇整理出讀者最需要的、最有價值的信息來滿足讀者的需求,使讀者能及時得到圓滿的解答和幫助。
(3)整合電子資源,簡化檢索過程。隨著電子資源的不斷增多,這些電子資源庫又都有各A的檢索系統平臺。讓讀者了解各個數據庫的檢索方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電子資源整合解決了這個難題。電子資源整合平臺是一個能無縫地、透明地整合同書館所有數字資源,包括本地和遠程的不同平臺、不同結構的分布式資源的系統,它能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檢索人口、統一的身fiF,X證,可以實現對數字資源的多方位鏈接,將從不同資源處獲得的信息以統一的格式顯示給用戶,并能提供定制服務與個性化服務等功能。使用這樣的整合平臺就可以提高檢索效率,從而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
篇13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各地區紛紛加強了應用技術類院校的建設,其中,數字化資源建設是制約此類院校發展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據此,我區提出了“重點支持職業院校師資隊伍、數字化校園等建設,加快數字化專業課程體系和優質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面向學校教育,服務社會,開放型、數字型的新型職業教育網絡學習體系”。在此背景下,筆者對我區的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進行了全面調查,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整理對比,有針對性地對應用技術類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全區普通高校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的基本現狀
根據2014年內蒙古教育廳公布的《2014高校統計名單》,我區現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專科院校35所、廣播電視大學1所。筆者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調研,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專科院校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進行統計分析。
(一)中文數據庫建設情況
序
號 數據庫名稱 學科類別 資源類型 圖書館
數量 所占
比例
1 中國知網 綜合 期刊 14 93%
2 百鏈云圖書館 綜合 檢索工具 13 87%
3 讀秀學術搜索 綜合 檢索工具 12 80%
4 書生之家 綜合 電子圖書 12 80%
5 萬方服務平臺 綜合 期刊+會議+專利+標準+科技報告 11 73%
6 銀符考試題庫 綜合 考試 9 60%
7 EPS全球統計數據/分析平臺 管理 事實 9 60%
8 職業全能培訓數據庫 愛迪克森 綜合 視頻資源 8 53%
9 E線圖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數據庫 綜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數據庫建設情況
序
號 數據庫名稱 學科類別 資源類型 圖書館
數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綜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學出版社) 綜合
3 EBSCOhost 綜合 期刊+報紙 10 67%
4 國道外文庫 綜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網 綜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國計算機學會)國際站計算機 電子/自動化 期刊+會議 8 54%
7 EI(工程索引) 綜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 綜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生命科學 化學/
環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數據庫 綜合 ― 6 40%
(三)自建數據庫情況
院校名稱 數據庫名稱
內蒙古大學 蒙古文信息網;中國蒙文期刊網;蒙古文學特色庫;生命科學特色庫;內蒙古大學文庫;蒙古文文獻計算機管理集成系統、特藏、古籍等。
內蒙古工業大學 博碩士學位論文提交系統;逸夫圖書館;隨書光盤系統。
內蒙古農業大學 國內外草原與草地信息資源數據庫;農科特色資源共享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等。
內蒙古醫科大學 蒙醫藥相關文獻數據庫(漢文)(蒙文);2014醫科大學職業全能培訓庫。
內蒙古科技大學 稀土專題特殊數據庫;移動圖書館應用系統等。
內蒙古民族大學 民大文庫本校碩士學位論文庫;蒙古文數字圖書館建設;科爾沁文化研究。
內蒙古財經大學 內蒙古財經大學碩士論文授權提交系統;大成老舊刊全文數據庫等。
赤峰學院 網上免費資源;隨書光盤庫;紅山文化研究等。
呼倫貝爾學院 “三少”民族文獻數據庫;高等教育學文獻數據庫。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民族教育研究學術交流平臺。
二、應用技術類院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應把握的原則
(一)滿足實際需求的原則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應該以滿足讀者實際需要為原則,合理安排館藏資源,實現學科館員全程化服務、實習實訓過程中經驗累積及時以數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導生產實踐。所以應該把使用者的實際需要作為建館的重要原則,保證數字化圖書館能夠發揮實質的作用。
(二)體現自身特色的原則
針對應用技術院校,可以發展特色資源,使其成為館內有競爭力的部分。例如,在內容上,可以選取一些應用技術院類特校有的項目和題目資源,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特點,建立完整的數字化資源體系,實現熟練掌握優勢,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讓應用技術院校圖書館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自身的特色價值。
(三)保證信息資源利用效率原則
建設數字化圖書館,首先應該考慮數字化圖書館能否提高資源利用和服務的效率。首先,應該建立完整的資源查找系統,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數字化圖書館能夠為讀者帶來更多的方便;同時也要注意圖書館的服務,充分發揮其對于利用館內資源的幫助作用。如嵌入式學科館員服務、閱讀推廣等。
三、應用技術院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一)采取多種模式借力發展
我區職業教育信息化途徑:“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運行,學校長期使用,政府(學校)購買服務。”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業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信息資源建設。
政府模式,即政府(學校)購買服務,學校長期使用。近幾年興起的線上公開課程MOOCS(慕課),加快了信息資源數字化發展。例如: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大型信息資源數字化平臺建設。江西高校課程資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課程資源共享聯盟日前成立,實現優質視頻網絡課程共享與學分認可。我區高職院校大都共享了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供高校學生學習。
企業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運行。例如,超星、新東方等數據庫開發商參與學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移動手機圖書館等);圖書館利用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參與企業的專業技能培訓,實習實訓。
(二)優化資源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和開發,豐富信息儲存方式,增加資源利用手段。通過優化館藏資源,對流通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統計,建立完整的檢索系統,學科導航,保證數字化圖書館資源的全面性。同時及時把本學院的研究成果等錄入圖書館,形成獨特的參考資料庫,為后續自建特色數據庫作準備。還要與優質的教育信息化平臺并軌,將海量信息資源存儲于云計算內。
綜上所述,應用技術院校建設數字化圖書館,是一條創新改革之路。我們應立足民族地區實際,以信息化手段推動高等應用技術教育發展,走出一條有特色的民族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