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見習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3激勵機制表現優秀者可在我院繼續實習;實習考核優秀者,畢業后可被我院優先錄取為正式助理護士。在助理護士期間,若考取大專,畢業后可晉升為我院合同制護士,按我院合同制護士管理辦法實施管理。
1.4評價方法(1)護士長對助理護士的工作表現、業務能力進行評價,填寫助理護士考核評價表,考核內容包括:個人素質(20分)、護理質量(54分)、教學(6分)、護理安全(20分),總分100分;(2)病區向住院患者發放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服務態度、儀表舉止、基礎護理落實、技術操作水平等18個條目,調查表總分為100分,得分在85分為及格(調查表中滿意10分,較滿意5分,不滿意0分);(3)引入見習護士補充助理護士崗位前后半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基礎護理合格率、特一級護理合格率、陪護率、患者滿意度均以醫院每月護理部檢查結果為準。
1.5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
2結果
2.1引入見習護士前后護理不良事件比較,見表1。
2.2引入見習護士前后基礎護理、特一級護理合格率、陪護率、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2。
2.3助理護士考核評價6個月后見習護士考核平均98分。
3討論
3.1合理的護理人員配置是優質護理服務持續開展及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多數醫院科室臨床護士緊缺,衛生部對204所醫院護士人力資源的調查顯示[2],人力資源的配置在技術職務與崗位分配上存在脫節現象[3]。主要原因包括未實現分層級管理、崗位管理,一些高、中級職稱、本科學歷護士除承擔科室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外,還和低年資、低職稱、中專護士從事同一水平的護理工作,使護理人員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發揮[4],從而造成人力資源浪費,導致護士缺乏個人發展的動力[5]。工作細化、責任護士分管患者時,治療工作量較大,護士力不從心,忙于完成醫囑、治療而無時間認真完成患者的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部分生活護理、低技術含量工作只有依靠護工來完成,專業護士從事基礎護理的時間很少。護理崗位分工缺乏科學性,不能體現資歷、學歷、能力、職稱的不同,未體現護士分層級管理,制約了護理人員專業能力的提高和職業的發展,造成“一邊在培養高等人才,而另一邊高等人才卻在浪費”的情況,威脅著我國護理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后勤及輔助系統工作未能為科室解決實際困難,部分護士仍耗在對賬、領藥等非護理工作中。年輕護士比例較大,各科室結婚、生育休假,造成病區護士在編不在崗。另一方面,患者自己高價雇用的護工未經過規范崗前培訓,不能較好的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導致護理質量下降,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不滿意。
3.2隨著按職稱上崗、分層次使用護士的措施在全國逐步推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醫學前沿醫院設置了助理護士崗位,一方面,有助于緩解醫院科室人力資源不足的現狀,緩解了注冊護士從事基礎護理的工作壓力,成為注冊護士的得力助手[9]。根據護士的技術職稱、學歷、業務能力和臨床經驗,科學、合理地實現各級人員的分層次使用,使各級護理人員人盡其才,高、中級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帶教、科研、質量控制等工作,以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另一方面,助理護士與護工教育層次、素質相比較更具優勢,患者更愿意接受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護士為其服務,而且為患者節省了住院期間雇傭護工的費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專業的護理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醫療費用。
3.3將見習護士引為助理護士在病區補充助理護士崗位,逐漸取代護工,這無疑是對護工隊伍的一種巨大沖擊,這是我們在優質護理中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目前中等專業護理院校學生就業形勢嚴峻,通過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模式的改革,引入見習護士補充助理士護崗位,培養中等專業護理院校學生具有良好的護理服務理念及職業素質,臨床實踐鞏固了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基礎護理技能,提高了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成為實用型護理人才,提高就業機會。醫院與中等護理院校一體化方案的實施不但為中專護生提供了就業機會,激發了助理護士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保證了護理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使護理工作更規范、高效,同時提高中等專業護理院校護理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篇2
實驗診斷教學課程在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一般安排在大三后半學期,學生基本完成醫學基礎課的學習,將要進入臨床醫學課的中間階段。實驗診斷對臨床醫學生來講是熟悉醫學檢驗中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方面內容,基本了解檢驗方法的實驗原理,課程設置以尚紅等主編的《實驗診斷學病案與實習指導》為藍本,根據教學要求適當取舍,教學重點是實驗項目的臨床應用。其目的是通過病例分析體現和落實到實驗項目的選擇及其應用,提高學生對疾病診斷的綜合判斷能力,
2.1新老實驗診斷學教學見習課程設置比較
現行見習課的設置除增加病例討論外,還增加了肝功能、腎功能、糖代謝及電解質檢驗等生化檢驗內容。血型鑒定及交叉配血課程由輸血科老師講解。將以前重點講授的實驗方法、原理轉變為了解實驗過程,重點在病例討論及實驗項目的選擇。今后計劃在課時保證的情況下,適度增加免疫學和微生物學檢驗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實驗診斷學涉及的領域。
2.2見習課教學內容
2.2.1課堂病例討論
選擇1至2例與本節實驗內容相關聯的病例,給出簡要病史、體格檢查結果,讓學生模擬選擇檢驗項目并以檢驗單形式提供檢驗結果。通過病例分析初步考慮疾病的診斷,重點為如何分析檢驗結果,為明確診斷還需做哪些檢驗項目。通過課堂病例討論體現和落實實驗診斷項目的選擇、應用及臨床意義。在病例討論的基礎上,告訴學生為什么選擇此項檢驗,然后安排相關的實驗操作、示教與見習,讓學生了解實驗過程及原理。如在血細胞形態學教學中,病例討論選取“貧血”病例,給出簡要病史、體格檢查結果后,由學生模擬開具醫囑并選擇檢驗項目。學生通常選擇“血常規”、“細胞形態”等診斷貧血的實驗室項目,教師則以檢驗單形式給出血紅蛋白、細胞形態等檢驗結果供學生討論。
2.2.2實驗課理論教學
和以前教學方式相同,理論課仍由一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既掌握理論知識且操作技能熟練的資深教師承擔。用播放幻燈片的形式講解實驗基礎理論、實驗過程、臨床應用等基本知識;介紹實驗項目所用儀器、設備的操作,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及生物安全等。如在血細胞形態學教學中,病例討論選取“貧血”病例,以討論細胞形態為主線,進行形態學教學,以播放幻燈片的形式展示各種細胞形態;介紹與病例相關的檢驗新項目,如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及鐵蛋白等,同時介紹可用于貧血鑒別診斷的檢驗項目等,以及各項目檢測新技術、新設備等。
2.2.3實驗內容
實驗課由兩位中級或中級以上職稱教師承擔。實驗課教師首先準備好做實驗需要的標本、試劑、器材,并完成設備調試。首先嚴格按實驗操作規程給學生示教。在示教過程中再次簡要講解實驗目的、原理等。然后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并再次強調注意生物安全。實驗標本盡量選擇與討論病例實驗結果一致或相近的標本,保證既有陰性標本,也有陽性標本。在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時,如發現學生實驗中的不當操作應及時指出、令其改正,并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保證學生基本熟悉或了解常規檢驗項目的操作過程,能獨立完成基本檢驗項目檢測,如血細胞計數、紅細胞形態分析、白細胞形態分析、黏蛋白實驗等。關鍵是掌握檢驗項目的選擇依據、臨床意義及目的。要求學生書寫實驗報告,并對討論病例進行分析,包括討論病例的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為明確診斷還需要做哪些其他檢查、應與哪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等。學生交回實驗報告及病例分析后,由教師對典型病例分析進行點評。示教對于一些高、難、精的實驗及貴重儀器,教師需給學生示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檢驗醫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檢驗設備操作過程和測試原理,了解實驗診斷的質量保證體系及影響實驗診斷的相關因素;告知學生標本采集和送檢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強調特殊標本(如腦脊液)的采集適應證和禁忌證;了解標本分析前、中、后整個檢驗過程,使學生理論結合實踐,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工作中。
篇3
1.2培養方式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各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助學見習工程”通過將理論培訓與崗位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其中,理論培訓主要依托主題講座和學術報告。針對學生“工作”的特點,主題講座既有社交禮儀、公文寫作、辦公自動化操作、角色定位與壓力調試以及演講與口才等文化素質類課程,也有與專業學科方向緊密相連的學術類課程。對于崗位實踐,不同的實踐崗位培養方式也不同:實驗助理是以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為依托,每一個崗位均有指定的老師進行指導;科研助理是以科研課題為依托,采取“一對一”的模式,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名知名教授對其進行培養;管理助理是由用人單位安排專人負責指導,使學生參入到工作事務之中。整個“助學見習工程”培養周期為一年,學生將在崗位中得到實驗、科研和管理等能力的強化培養。
1.3組織管理參與“助學見習工程”的學生以班級的形式分為若干班級,配備有班干部并有班主任老師管理指導。在進行理論培訓和班會討論時,組織所有學生統一進行。另外,為了保障質量,強化管理,全面了解學員的學習實踐創新情況,在為期一年的培養期里,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了考核細則。同時,對用人單位也實行了責任制,以避免在實踐環節指導老師不盡職責。一年的培養周期結束后,學校將會為順利結業的學員頒發證書。
2“助學見習工程”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帶來的啟示
西南石油大學“助學見習工程”的推出是對學術型創新人才和實踐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通過轉變教育觀念“,助學見習工程”將學術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有機地集成在了一項工程模式中。這種“兩型”人才培育模式做到了學術型培養和實踐型培養的統籌兼顧,讓學生能在實踐中將智力資源等轉化為能力的提升。在整個培養過程中,通過實踐有效的措施,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創新能力,真正使學生有知識更有文化,有素質更有素養,有智慧更有擔當。這一有益的探索,為高校培養“兩型”(學術型與實踐型)創新人才帶來了新的啟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2.1合理規劃現有教育資源即可達到培養目標目前一些學校在推行通識教育模式,將學生的培養方式改為低年級進行通識教育后高年級進行專業教育。這一教育行為的組織結構發生了改變,必然會帶來較大耗費和投入。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助學見習工程”作為一項組織結構耗費少的創新工程,不需要改變專業教育設置和重新規劃教育模式,只是將學校已有的辦學資源挖掘出來,并將提供人才培養的各類平臺進行了組合開發,從而在整體上達到了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學校優勢與學生優勢的結合和創造。這一平臺兼顧了兩種類型的人才培養需求,組織結構簡明直接,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操作性、移植性和推廣性。可見,高校“兩型”創新人才培養并不是必須搞“大動作”才能實現的,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優化組合與合理規劃完全可以搭建起有效的培養平臺,建立起可持續、有實效的人才培養機制。
2.2深化創新人才培養內涵才能實現良好效果人才培養不能僅僅是教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在理想信念、創新意識方面下功夫,要通過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尋求新的視角,拓展人才培養內涵,才能達到較好的培養效果。“助學見習工程”不僅著眼于學生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更注重通過系統的理論培訓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理論培訓向學生傳達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大學生富有新的歷史使命”等觀念,使學生目標更明確,動力更強勁,學習更用心。同時,助學見習工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選擇的管理類、實驗類和科研類崗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專門的“職業”素養鍛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和老師組成了多樣性的創新環境,各自從不同的方面看待問題,提出新的視角、觀念,促使管理、實驗和學術的實踐內涵深度發展,有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提升。
2.3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是有力保障在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合理完善的運行機制十分關鍵。就高校“兩型”創新人才培養來看,既要做到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的有效傳授,也需要長效運行機制予以保障,否則不能做到可持續、有實效地發展。高校必須結合學校資源和工作狀態的實際情況,在多個維度進行統籌規劃。在時間跨度上,要做到合理適當。首先,時間長度要合理適當。助學見習工程有一年的培養周期就比較適當,培養效果令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如果時間為一個月,顯然難以實現學生能力的切實提高,如果時間為一年以上則不可控因素也會很多,整個過程的質量監管顯得較為困難,最終的結果可能與預期出現偏差。其次,合適的時間安排在哪個階段很重要。助學見習工程從大三學年開始,對選的學生進行強化培訓和培養。選的學生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生活,在綜合能力上具有很好的基礎,思想行為上比較成熟,因而一年的“見習”培養更加會使其素質得到提升,能力實現躍遷。在內部架構上,要做到全面系統。單一的內部架構,會影響培養的實際效果,就像傳統的說教形式教學吸引不了學生興趣一樣。高校培養“兩型”創新人才,既要注重固定的理論和技能培訓,也要注重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服務,注重將自由與固定的創新實踐環境相輔相成,合成一體。助學見習工程參照了職場的工作模式,既為學生提供了固定培訓,還利用校內資源,為學生提供相似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職場”上自我發揮,不斷學習。
篇4
2加強廣告實驗室建設
想要提高廣告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室建設應該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硬件保障。如果這個硬件保障出現問題,那么直接影響到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教研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所以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廣告學專業實驗室建設。結合專業特點,以實驗室建設要充分滿足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學習需求,做到廣告設備要齊全、先進和實用為指導思想,來建設廣告學專業實驗室。
目前為止,廣告學專業已經建成多個實驗室。2005年建立了廣告學專業畫室;2007年建立了廣告學專業制作室(實驗室),采購了當時最先進的繪圖儀及相關設備,為學生提供了進行廣告制作實踐鍛煉的機會;學校建立了攝影攝像實驗室、非編實驗室,以及多個電腦實驗室提供給學生使用;目前,還積極準備申報傳媒實驗室。上述眾多實驗室的建立以及實驗室的更新和新建,目的就是要充分滿足廣告學師生實踐教學及科研的需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3加強廣告學專業技能訓練
根據廣告學專業特點,為了使得廣告學專業學生在大學本科四年的學習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廣告綜合實踐能力,在“廣告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下,在大學四年不同的學期,不同階段積極開展廣告專業技能訓練。一直以來,我們將廣告專業技能訓練看成是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專業技能訓練的實踐,培養、提高并強化廣告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
我院廣告學專業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課程教學實踐,是以各門課程為依托,根據專業及課程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實踐方案及考核辦法;二是綜合性實踐教學,主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及廣告專業的要求,在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的基礎上,使學生從大一入校開始就利用課外時間將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更好地服務社會,搭建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3.1課程教學實踐建設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屬于專業教育,它主要是通過專業課的教學來實現。專業教育主要內容包括理論性課程教學和實踐性課程教學兩部分。理論性課程的教學是高等學校教育的基礎,但根據廣告學專業的實踐性、綜合性等特點,僅僅加強理論教育是不能適應專業的需求,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踐性課程相結合才能體現課程教學的整體性。課程教學實踐是必須在廣告學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下,并按照課程教學實踐大綱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專業訓練。
我院廣告學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主要集中體現在課堂實訓教學方面。在培養方案中,如《實用美術基礎》、《電腦圖文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廣告文案寫作》、《廣播電視廣告制作》、《三維動畫制作》、《網頁制作》、《廣告綜合設計》、《電視編輯基礎》等課程中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學院組織老師制定《曲靖師范學院廣告學專業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實施方案》方案,并要求教師根據課程的特點及專業實訓方案要求,在課程設計時針對相應課程進行實踐教學思考,加強實踐教學部分。教師會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廣告案例分析、活動模擬、分組調研、綜合設計等形式開展課堂實訓教學,積極培養和提高廣告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2綜合性實踐教學
專業綜合實踐是技術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必修專業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常規教學與形成職業崗位能力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對于實現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綜合性實踐教學部分對于廣告學專業而言,是專業實踐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綜合性實踐教學主要由入學教育、軍訓及軍事理論教育、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創新與創業實踐、課外素質拓展、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和畢業論文(設計、作品、展演)等部分構成,并且制定了《人文學院廣告學專業課外素質拓展實施方案》。針對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及意義,結合專業特點,除了入學教育、軍訓及軍事理論教育等外,我們主要依托于廣告節、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大學生創業園、各類各級廣告大賽等形式,組織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并安排指導老師對參加活動的學生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同時對獲獎學生給與不同形式獎勵,以此來激勵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生的廣告意識和廣告能力的培養。從2004年以來,我院廣告學專業學生參加大學生廣告節學院獎、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和ATIT計算機大賽,取得了良好成績。
畢業論文(設計)是要求在大學學業結束前,在專業培養方案范圍內進行寫作并提交的論文。畢業論文(設計)是教學及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學期間最后階段進行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根據廣告學專業培養方案要求以及廣告學專業的特點,我們對廣告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進行了改革,主要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畢業論文(設計)主要有論文、策劃和設計三種形式,學生在廣告學培養方案范圍內,自行選擇一種形式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在論文寫作、策劃或設計過程中,學生根據所選擇的形式,來自行確定選題,在專業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創作。為了更好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工作,我院廣告學專業對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一是畢業策劃和設計都要求和鼓勵學生在選題時就優先考慮與企業、團體合作,既完成學生的畢業策劃(設計)又可以為企業提供策劃、設計服務。二是對學生提出高要求,從學院到指導老師都要嚴格把關,并且三種形式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后學生都要參加論文答辯。三是舉辦廣告學專業畢業作品展。當學生順利完成答辯并最終定稿后,我院會組織畢業班學生進行畢業作品展,用展覽的方式來展示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而且屆時會邀請社會企業前來觀展,加強學生、學院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四是加強畢業論文(設計)的管理工作。從選題到寫作(創作)再到答辯,整個過程學院都制定了具體要求,并要求指導老師及學生對每一環節必須作到規范。
5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推進與企業合作
因地制宜地建設規范的、穩定的、條件優良的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性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和保證,有利于增進高等院校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我院十分重視廣告學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加強與當地廣告公司合作,如與當地飛龍廣告公司合作,建立廣告學專業實訓基地,加強學生與廣告公司的接觸、交流和合作。與此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積極與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等進行廣泛交流,項目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鼓勵學生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如市政府工業園、市電信公司、會澤旅游局等,從而推進廣告學專業與企業的合作,不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篇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08年重慶市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重點項目“環境科學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編號:200825)、2009年重慶文理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環境科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項目編號:200904)、2010年重慶文理學院特色項目“環境科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培養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02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6-0054-02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畢業論文”)既是高等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也是綜合性創新實踐活動,是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具體實踐過程,是專業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是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全面提升的階段①。近年來,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必要性受到較多的質疑,甚至有部分教育專家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與其讓摻水論文泛濫,不如取消②。但是,這種觀念與我國人才培養的規劃和要求存在顯著的矛盾。實際上,本科畢業論文教學不僅是大學教學的最終環節,還是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階段,這一特質決定了該教學環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環節③。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重新審視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的現狀,構建科學、合理的本科畢業論文培養體系,不僅涉及對教育戰略目標的認識,而且還關系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一、課程支撐體系的構建
一般來說,畢業論文可分為選題、實驗、結果分析和論文撰寫四個階段,具體包括文獻查閱、開題、實驗設計、實驗實施、論文撰寫等多個環節。這其中就檢驗考查了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如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總結歸納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資料收集整理、論文寫作、答辯技巧等。雖然本科畢業論文的實質是對本科教育質量的考核和評價,但是并不意味著本科畢業論文能夠獨立承擔系統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任務,實際上本科教育階段的各門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都是必要的④。因此,應跳出現有本科畢業論文的階段局限,將培養學生相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任務貫穿于本科教育的全過程,適當調整課程設置。一方面,開設有助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的基礎性、工具性課程,如文獻檢索、調查方法、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方法等;另一方面,通過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等強化論文寫作實訓環節教學,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為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提供基礎性支撐,從而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組織教學,為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提供環境與思維保障。
二、運行體系的構建
1.建立學術導師制。目前,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行了選課導師制,著重于幫助學生制訂適合自身特點和發展的學習計劃⑤,但是未涉及學生的專業學術指導。在畢業論文培養體系構建上,可以借鑒研究生導師制,融合選課導師制、科研導師制和全程導師制的優點,建立本科學術導師制。首先,學院根據教師的職稱、科研經歷、項目和論文的狀況,選擇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其次,每年定期安排指導教師為學生作學術報告,以便于學生了解指導教師的研究方向和水平,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指導教師。最后,在學生完成基礎課程學習,了解本專業特點與培養目標后,根據自愿和調配相結合的原則,于大一下學期組織學生選擇指導教師。大一階段,指導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閱讀書籍,見習創新實踐活動,做好人生規劃,并結合學年論文的撰寫,熟悉文獻查閱。大二階段,在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參與教師或學生創新實踐課題,進一步熟悉研究方向,通過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的撰寫,掌握文獻綜述的撰寫方法,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研究內容,申報學生科研課題和創新課題。大三階段,完成教師創新實踐課題的部分研究內容或學生創新實踐課題,結合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的撰寫,完成畢業論文綜述部分或研究論文的撰寫,參與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大四階段,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
2.構建梯級培養機制。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沒有碩士學位點,教師沒有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任務。但是,可以借鑒研究生教育中的助教理念,形成以指導教師為龍頭,高年級學生為骨干,低年級學生為輔助的團隊,采用以老帶新方式,實行梯級培養,使學生能盡快融入導師的科研工作中,經過系統、長期的科學研究訓練,培養學生踏實嚴謹的科研態度與精神,讓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為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奠定基礎。
3.建立有效的溝通聯系制度。本科階段,學生初次接觸整體性和實踐性較強的畢業論文,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有效的溝通聯系制度有利于發揮指導教師的導向作用。首先,應建立指導教師與學生討論的例會制度,堅持每周至少一次例會,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科研氛圍。其次,利用現代通信和教育技術手段,構建學生與指導教師的交流平臺。除了傳統的面對面的指導方式外,也可以通過電話、短信、電子郵件和QQ等通信工具進行交流。目前,部分學校也開始嘗試建立多媒體聯系平臺,以進一步克服師生見面機會少的困局。
4.建立科技創新競賽制度。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熱情,營造創新實踐氛圍,首先,需要建立校級論文(設計)創新競賽制度,每年組織二年級至四年級學生開展科技創新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熱情和興趣,促使學生盡早接觸科研實踐程序和方法,及早打好論文基礎,早定研究方向,減輕對論文的畏懼心理,防止畢業論文東拼西湊。其次,通過校級競賽活動,為更高層次的學生科技競賽活動提供人才和項目儲備,以利于學生的分層培養。
三、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
1.完善畢業論文管理制度。畢業論文工作是一項系統教學工作,必須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應制定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答辯細則、成績評定標準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責任,理順關系,使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特別是要建立選題限制制度、畢業論文抽查外審制度、匿名答辯和回避答辯制度,完善政府主導下的本科畢業論文復檢制度。
2.根據能力培養目標,改革考核方式。相對于老牌院校的精英教育來說,新建本科院校更趨向于大眾教育。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不應固守一定的模式,將其作為評價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唯一手段。實際上,雖然經過科研團隊培訓的學生能力均會有所提升,但是多數學生并不適于從事高水平的科研,特別是少數學生動手能力很差,因此應及時根據學生的發展前景和就業意愿調整培養目標,適當提高課程論文和學年論文的撰寫要求,強化這部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將高水平的文獻綜述作為評價學生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另一手段。此外,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和市級以上科技競賽獲獎的學生也無須撰寫畢業論文。這樣不僅可以分流部分學生,減輕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壓力,將更多的精力用于需要的學生,也可激勵學生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科研、升學和就業,力爭在大學四年及時完成學業,獲得更多的升學或就業機會。
3.完善畢業論文質量跟蹤機制。畢業論文程序性很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建立畢業論文質量跟蹤機制,在各環節過程實行有效監控,從指導教師資格認定―論文選題―論文寫作過程監控―評分標準確定―結果評價―總結分析等流程進行全程跟蹤管理⑦。具體實施包含自檢和抽檢兩種方式。自檢為指導教師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檢查和教研室對本系學生畢業論文情況的檢查了解,抽檢可以由學校、學院組織畢業論文質量監控機構成員分階段進行檢查等。全程跟蹤管理應由學院主抓,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制定和完善切合專業實際的畢業論文組織管理規章制度,并進行科學分工、跟蹤管理。
4.構建獎懲制度。為激勵師生將主要精力投入畢業論文,應制定大學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實施辦法及優秀指導教師獎勵辦法,建立畢業論文評優制度。同時,建立導師考核制度。考核以導師自評、學生評議、學院考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培養目標,綜合學生的畢業論文、文獻綜述、課程論文、學年論文和學術論文完成質量、科技競賽獲獎情況,以及畢業前學生對導師的評價,建立指導教師考核標準,考核導師的指導成效,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評獎評優和津貼發放依據,與其崗位績效掛鉤,形成獎懲制度,促進教師加強過程管理。
四、條件保障體系的構建
1.時間保障。對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來說,不僅存在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復試沖突的問題,也存在畢業實習時間短、實習單位不愿接收的問題。結合前述的畢業論文梯級培養機制和考核方式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將畢業論文完成時間從第八學期調到第七學期,并可以適當縮短后期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使學生能安心完成畢業論文和實習,保證畢業論文和實習的質量。
2.師資保障。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僅面臨指導教師總量不足的問題,也面臨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雙能型”教師嚴重短缺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大教師國內國外的培訓和引進力度。特別是應用型學科專業,應采用重點引進、專業教師頂崗工作、教師專業技能培訓、聘請企業技術骨干等辦法大力加強“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并且需要建立“雙能型”教師培訓激勵機制。
3.實驗條件保障。畢業論文所需經費的投入,是確保畢業論文質量的必備條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應切實重視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加大經費投入,保證畢業論文所需的基本實驗設備,以確保學生綜合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應尋求國家、地方、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探索院院(科研院所)、院企、院地聯合共建模式,積極利用各種渠道(如中央和地方共建、各類發展援助項目等)和資源,完善教學和科研實驗平臺的建設。此外,學校也可聯合學院、教師,采用經費配比的方式,引導學院、教師將科研運行或配套經費用于實驗條件的改善,共同參與科研實踐平臺建設。
[注釋]
①韓潤林,張龍龍.淺談新建本科院校化工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廣州化工,2012,40(3):133.
②④徐建邦.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7,52(4):85,85.
③張慶華.當前我國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現狀及其對策分析――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為背景[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3):85.
篇6
一、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通過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包括實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職責、教學秘書管理條例、主講教師遴選制度、課堂教學主講制實施條例、教案講稿基本要求、課堂質量監控方案等一系列課堂質量監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證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的有效實施。
在制訂制度的基礎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學秘書的具體工作,每年定期進行主講教師遴選,實行主講教師聘任制。對主講教師實行自愿報名、院內試講,由經驗豐富的特聘專家評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為下一年的主講教師;遴選結束后,完善主講教師培訓制度,通過組織主講教師崗前培訓,學習教學管理文件和規定,聘請教育專家講授最新的教學動態和教學方法,使主講教師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時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
成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專家組,由經驗豐富的特聘專家組成,根據每學期的課程安排,履行對主講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階段性指導和隨機評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綜合素質和教案講稿進行評議,結合學生評議、同行評估以及自評,采用統一的評分標準,匯總后及時將評估專家和評估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反饋到教研室以及教師本人,客觀而真實地評價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引導和促進教師自覺地進行教學改革,促進總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開評估專家座談會,聽取評估專家對我院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反饋到教研室以及教師本人;配合學校的教學督導,定期組織教學觀摩、進行講課比賽等等教學活動,增強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每位教師在互學互評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建立教師教學激勵制度,通過主講教師教學質量評估結果與上課課酬掛鉤,激勵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增強教師的教學主動意識。
二、加強臨床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
本著“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教學理念,建立“初期接觸病人——中期臨床見習——后期臨床實習”不間斷、循序漸進的臨床實踐模式,在長期的臨床教學管理中總結出臨床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案:
2.1建立網絡式管理體系,完善科學的臨床管理機構
其網絡是上有主管院長、醫教科長、教學辦主任,中有各科臨床教研室主任、科總住院醫師以及每一個帶教教師,下有實組成管理網絡。
2.2形成規范的臨床管理文件,促進臨床管理規范化
通過制定《臨床帶教工作管理規定》、《臨床帶教質量管理辦法》,遴選和聘任臨床教學主講教師;提出臨床科室研究生帶教基本要求、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指導原則等等臨床教學管理文件和制度,使臨床教學管理逐漸規范化。
2.3教師層面的管理和質量監控,提高臨床帶教水平
一方面學院定期組織經驗豐富的專家對帶教教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在帶教教師中實施臨床教師主講制,對臨床主講教師實施聘任制,規定臨床主講教師的任職條件、任職職責等。在實習過程中,實行臨床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一是實習生對帶教教師實行“背對背”評估,評估成績將作為評選優秀科室、優秀帶教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二是實行臨床帶教抽查制度,規范科室臨床帶教行為,實施對包括教學管理文件、實習生考勤登記、實習安排表、實習生登記冊、出科考試試卷、臨床小課登記表、臨床小課講稿、教學查房登記表、典型病例討論登記冊、實習生臨床操作登記表等等教學內容的抽查,同時對臨床科室的臨床教學活動進行評估,并將抽查情況和評估成績與相應的課酬、科室績效和教研室績效掛鉤,從而加強臨床科室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督促臨床科室按時按量完成臨床教學活動。
2.4學生層面的管理和質量監控,加強實習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據不同年級組織《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診斷學基礎》等五門課程基礎知識考試,考試成績將作為能否進入臨床實習的決定條件,以強化學生對醫學基礎知識學習,為進入臨床打下基礎;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專門開設醫德醫風教育講座,加強學生醫德醫風教育;學生進人病房實習后,明文規定,必須每周完成手寫住院教學大病歷兩份,帶教教師批改后按時上交,其書寫質量將納入病歷質控范圍,以此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在各臨床科室定期安排臨床小課和示范操作的基礎上,利用模擬實驗室這一有力的資源,分組分批組織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進行臨床輪訓前的準人考試和臨床輪訓后的臨床技能強化訓練,保障學生在臨床輪訓中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臨床技能水平。
2.5加強與教學基地交流,創造良好的基地教學環境
一方面定期組織教學管理人員到教學醫院就實習管理問題進行磋商,共同探討臨床教學實習管理的原則和規律,并協助各教學醫院整理教學資料、完善教學制度、強化教學意識、改善教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學基地進行臨床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查房、臨床小課、示范操作等,組織有豐富臨床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參加,通過院內院外的互相觀摩、評估、學習,達到堅持正確的導向指導、幫助評估對象發現問題、改進工作、促使其建立質量意識和健康發展運行機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為教學基地醫務人員提供免費進修學習機會,提高基地教師的業務和帶教水平。
三、構建和優化教學管理質量監控體制
3.1教研室規范化建設
篇7
Introduction
1客觀時間
Theobjectivetime
絕對客觀時間
Theabsolutelyobjectivetime
相對客觀時間
Therelativelyobjectivetime
2主觀時間
Thesubjectivetime
絕對主觀時間
Theabsolutelysubjectivetime
相對主觀時間
Therelativelysubjectivetime
模糊主觀時間
Theindefinitelysubjectivetime
3什么是時間單位?
Whatistheunitoftime?
4時間是直線的,還是彎曲的?
Istimecurvedorstraight?
5時間的定義是什么?時間的本質是什么?
Whatisthedefinitionoftime?Whatistheessenceoftime?
6時間的表達式
Theformulationoftime
7時間系統圖
Thechartof“TimeSystem”
結束語
Endremarks
前言:
Introduction
物質,空間,能量,時間是現代物理學的基本組成部分,但是它們的定義和本質還在困惑著我們。哲學和科學上對時間的進一步認識會為我們對客觀世界和自然規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時間理論”的提出就是基于這樣的一種努力。
Matter,space,energyandtime,theyarethefundamentalpartsinphysicstoday,thoughtheirdefinitionsandtheessencearestillperplexedforanswers.Furtherinterpretationsoftimeinscienceandphilosophywillmakeusmoreunderstandingoftheworldandthenaturallaws,andadvancingthe“theoryoftime”typicallybasedonsuchaneffort.
尋求宇宙真理是哲學和科學的目的,哲學家沒有必要去知道宇宙的數學表達式應當是怎樣的,只要了解其計算出的結果就行了;科學家也不要太去擔心自己被劃分成什么主義,而只要懂得哲學里有很多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
SeekingfortheTruthoftheCosmosisthegoalofphilosophyandscience.Philosophersneednotknowwhatthemathematicalequationoftheuniverseshouldbe,butknowtheresultcomputedbytheexpression;anditisnotnecessaryforscientiststoworrytoomuchabout“what-ism”theyweresortedout,butnecessarilyrealizethattherearemanyusefulthoughtsandmethodsinphilosophy.
時間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之一。對時間的討論經歷了幾千年,留給我們的概念仍然是模糊和局部的。盡管到現在人們對時間的定義和時間的本質還沒有統一認識,就像其他很多概念沒有被解去面紗一樣,它并沒有影響人類的基本生活和科技的快速發展。
Timeplaysanextremelyimportantroleinscienceandourlives.Controversieshavebeenlastingforthousandsofyears,buttheconceptoftimeleftusisstillindefiniteandpartial.Thoughtherewerewidelydivergentviewsaboutitsdefinitionanditsessence,timemadenodifferencetoourdevelopmentinscienceandtechnology.
“時間理論”采用的討論方法,既不是針對某些我認為是錯的或者不同的觀點,也不是針對某些我認為值得尊敬的人而進行論述的,它是建立在系統研究基礎上,對時間概念進行全方位的詮釋。
Thediscussionsinthe“theoryoftime”neitherfocusedonthecertainviewsassumedtheymightbewrongordifferent,noraimedatthosevenerablepeople.Thetheoryoftimewasfoundedonthebasisofsystematicresearch.
現代科學和哲學的發展為我們揭開時間之迷提供了基礎,我的嘗試是把時間做了統一分類,并對什么是時間和時間本質作了解釋,另外,我還盡可能多地指出一些人們對時間概念錯誤的認識。對時間進行分類就像對生物進行分類一樣,這將會使人們對時間的理解和進一步研究變得容易起來。
Theachievementsofmodernscienceandphilosophyprovidedthepossibilitytounveilthesecretoftime.Consequentlymyattemptwastoclassifythetime,totellwhatis“time”andwhatitsessenceshouldbe,and,moreover,Iwastryingtopointoutsomemisconceptionsoftime.Theclassificationoftime,suchasthespeciesinbiology,wouldbeanimportantapproachthatmadeourresearchesontimebecomeeasily.
時間理論里附了許多的圖片說明,這些都會為你逐漸理解時間概念提供幫助;文中的有些例子,為了加強你的理解和記憶,我特意做了重復舉例使用,當然,你也可以為鞏固你的知識,提出自己的例子進行對照,以便能加深對時間的理解。
這篇文章是為所有對時間概念感興趣的人設計的,希望能使你對時間有一個全面的,新角度的認識。
“Theoryoftime”providesthisapproachmakingyougraduallylearntheconceptoftimewithmanyparadigmsanddiagrams.Someinstanceswererepeatedinordertoenhanceourunderstandingsandmemories,aswellastoreduceourunnecessaryspeculation.However,youmightdeepenyourcomprehensionwithyouownexamples.Itishopedthatyouwillviewthetimeatadifferentangle.Meanwhile,thearticleisdesignedforallviewerswhoareinterestedinthefield.
1.客觀時間(Theobjectivetime)
首先,為了不在開始的時候去面對太多的抽象概念,我分步驟地為你介紹“時間的種類,”我想這樣能使你比較容易地理解時間的全貌。對時間的理解,我知道每一步都是“艱難”的,希望現在開始后不會是這樣。我們都知道,時間可能會改變一切,你可以花些時間仔細閱讀,也可以任意挑選你感興趣的章節。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我們的“時間旅行”。
Firstofall,inordertoavoidthinkingtoomanyabstractnotionsatthebeginning,Iwouldliketointroduceyouthe“variety”oftimestepbystep,whichIthoughtsomehowtheyarethe“easilyunderstandable”aspectsoftime.Ikneweverystepwashard,andhopefullynotsofromnowon.Takeyourtimeandreadthearticlefreely.Timemightchangeeverything.Nowlet’sstartour“timetravel”.
時間分為“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
Timeisdividedinto“objectivetime”and“subjectivetime.”
所謂“客觀時間”就是那些:不以意識或觀測者存在與否而存在的。
TheObjectivetime:existsnomatterwhetherthereareobserversorhumanbeings.
相對論突出的貢獻之一是提供給我們的“時空(space-time)”概念。有些相對論者認為時間不能獨立于空間單獨存在――空間是時間的主體,這個論述恐怕沒有多少人愿意或有勇氣去反駁,盡管有不少懷疑者。這里我做個小把戲,現在我們把一“空間”弄得與宇宙一樣大,根據他們的理論,那么我們就找到了“宇宙時間”(theUniversalTime)。其實,宇宙時間是亙古存在的,它伴隨宇宙的存在而存在,而與小把戲(空間)沒有任何聯系(更多在第五部分)。
OneofthenotablecontributionsofRelativityisthenotionof“space-time.”Therelativistsdonottreatspaceandtimeindependently—spaceisthesubjectoftime,whichnobodyiswillingtorebutatthemoment.ThusIplaya“trick”:Letusblow“space”asbigastheUniverse’room,accordingtotheirtheory,thenwewouldfindouttheUniversalTime.Actuallytheuniversaltimehasexistedforalong,longtime,anditwillaccompanytheuniversallifethroughoutthewholeevolution,anditdoesnotmatterwiththe“trick(space)”(moreinpart5).
眾所周知,宇宙有過去和現在,正是由于有這樣的變化,才表明了宇宙時間的存在。如果在科學技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時鐘”測量到“宇宙時間。”
“宇宙時間”是一個客觀時間,它的存在和是否命名它,取什么樣的名字無關,我把這個時間分類到“絕對客觀時間。”對客觀時間的研究是科學領域的范疇。所說的客觀時間就是一種客觀存在,正如我們看不到電磁場,但我們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到它;時間,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到它的變化,所以,時間并不是概念上或想象的‘東西’。客觀時間包括絕對客觀時間和相對客觀時間。
Asknown,theUniversehaspastandpresent,andjustbecauseofthiskindofchange,itindicatestheexistenceoftheuniversaltime.Withthepermiss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wecouldmeasuretheuniversaltimeby“clock.”Theuniversaltimeisanobjectivetime,whichexistsnomatterwhetherwenameditornot,andIsorteditoutintothepartof“absolutelyobjectivetime.”Thestudyoftheobjectivetimesbelongstothescientificrealm.So-called“theobjectivetime”meanstimeisakindofexistences,suchaswecannotseetheEarth’smagneticfieldwhichitcanbemeasuredbyinstruments;time,also,wecancapturebythechronometers,i.e.timeisnotconceptiveorimaginary“thing.”Theobjectivetimeincludesabsolutelyobjectivetimeandrelativelyobjectivetime.
絕對客觀時間:指宇宙時間和宇宙中個體的壽命。
Theabsolutelyobjectivetime:includestheuniversaltimeandthebodies’life-span.
宇宙時間是一個進行著的時間,而宇宙個體的壽命是一個絕對的量,即一個絕對的時間期間,舉個例子,想一下一個恒星的壽命或者一個分子的壽命。由于我們還無法準確地確定宇宙時間是何時開始的,我們還無法利用這個時間來作為參照坐標(標準時間)。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科學計算或觀測了解絕對客觀時間,例如,科學家通過觀測和計算可以推測恒星是什么時間開始和結束的。想了解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時間是何時開始,我們最好去查找出生記錄;如果把我們生命開始的時間定于受精那一刻,我們就不得不暴露父母的隱私。如果以宇宙時間為參照坐標(標準時間),宇宙中任何一點發生的時間都是同時的。
Theuniversaltimeisaprogressivetime,andabody’slife-spanisanabsolutequantity--anabsoluteperiodoftimeorinterval,forinstance,thinkingaboutastar’soramolecule’slife-span.Becausewecannotmakecertainwhentheuniversaltimestarted,weareunabletoutilizethistimeasaframeofreference(standardtime)atthemoment,butwemightdiscovertheabsolutelyobjectivetimethroughthescientificcalculationorobservation,forexample,scientistsmightfindoutwhenastarbeganandendedbymeansofthecalculationorobservation.Ifwewanttoknowwhenwecameintotheworld,itwouldbebettertolookupourbirthregisters;ifourliveswereconsideredtobeginatthemomentoftheimpregnation,wemighthavetoexposeourparents’privacy.Ifwesettheuniversaltimeasaframeofreference--standardtime,timeissimultaneousateverypointintheuniverse.
相對客觀時間:指物體與另一物體通過相互作用或聯系產生的時間。
Therelativelyobjectivetime:occursbytheinteractionorrelationshipbetweentwoobjects.
例如地球繞太陽公轉,地球和太陽之間存在一個運行周期。這個周期的存在當然比我們人類的出現時間要久遠的多,我把這個時間(周期)分類到“相對客觀時間。”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和利用了這個客觀時間,因此制定出公歷和農歷(陰歷)。公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這個客觀時間作為參照標準,并且給出一個人為化的數據(概念)-“365天”或“年。”實際上,‘年’這個時間是一個主觀時間,下面我們進一步討論什么是主觀時間。有必要理解的是,客觀時間可以被人類利用,而客觀時間并不需要人為的給出概念和數量,像“年”或“365”。
Forexample,theEarthmovesroundtheSun,thusthereisaperiodbetweenthem.Thisperiodhadexistedforalongtimebeforeman’sappearance.Isortedthisperiodoutintothegroupof“relativelyobjectivetime.”Ourancestorsdiscoveredandmadegooduseofthisobjectivetime,whichcreatedthesolarcalendar.ThesolarcalendarortheGregoriancalendarwasfoundbasedonthereferentialperiodoftheEarth’srotationaroundtheSun,andtheperiodwasgivenaman-madenameandquantity–“year”(about365days).Actually“year”isakindofsubjectivetimeswhichthefollowingswillbediscussed.Itcouldbenecessarytorealizethattheobjectivetimescouldbeusedbymanandtheydonotneedtheman-madeconceptsorquantities,like“year”or“365.”
2.主觀時間:由意識主體(人)或觀測者參與所制定的時間。
Thesubjectivetime:tobeconstitutedbyobserversorhumanbeings.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動物和外星人。主觀時間是我們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我們研究起源,研究規律,研究歷史,我們建金字塔,我們趕飛機,我們工作,可以說我們離不開時間概念。主觀時間是我們人類從自己的角度構建的時間系統。
LetusignoretheanimalsandtheAliens.Thesubjectivetimeisaveryimportantcomponentinourlives,forexample,westudiedtheorigin,law,history;webuiltthePyramids,traveledandworked,etc.,itcouldbesaidthattimeinvolvedineverythingwedid.Thesubjectivetimeisatimesystemconstructedbyhumans.
牛頓認為的“絕對時間”通常的解釋是:對宇宙中的每一個觀測者來說時間的運行都是在同一速率或者至少可以是一個共同的量度。他認為的“絕對時間”實際上是觀測者以宇宙時間為參照標準的,就是說“絕對時間”是人類利用宇宙時間作為標準時間,但它并不是宇宙時間,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人為定義的“年”一樣,代表著地球圍繞太陽的一個客觀存在運行周期。這里,牛頓沒有太多考慮到其實每一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一個時間標準,就是說,每一個觀測者都可以認為某些時間開始于自己認為的某一刻,舉個例子,觀測一輛汽車從A點移動到B點所花費的時間,觀測者可以假定汽車停在位置A時的時間為出始時間或者說是零點時間。
IsaacNewton’s“absolutetime”,whichwasmadecommentsasranatthesamerateforallobserversintheuniverseoratleastthatcanbescaledtosuchacommonrate,actuallyhishypotheticaltimewassupposedtobaseontheobserverssettheuniversaltimeastheframeofreference(standardtime)—“absolutetime”wasthetimeforhumanbeingstoutilizetheuniversaltimeasstandardtimebutitwasnottheuniversaltime,liketheunderstandingofman-madename“year”andtheexistent“period”oftheEarth’smovingroundtheSun.IsaacNewtonhadnotthoughtmuchthateveryonemighthavehisowntimestandards,i.e.observersmightthinkthatsometimesstartedatacertainmoment,foraninstance,measuringthetimeofacartravelingfrompositionAtoB,theobserversmightpostulatethatthetimeofthecarstayingat“pointA”wastheinitialtimeorzerotime.
而愛因斯坦的“相對時間”是觀察者以在不同的時間參照坐標系條件下進行討論的,例如,觀測者可以在一個正在飛行的飛機中。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位科學巨人討論的前提條件不同,也不能說誰比誰對時間論述更清楚。牛頓應該看到時間是可以被改變的或者可以被調整的,例如,夏令時,同時,愛因斯坦最好能懂得一個統一的標準時間對人類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格林威治標準時。這里要說明的是,“絕對時間”和“相對時間”都屬于主觀時間,因為二者都是從人(觀測者)這個角度構建的,兩者都需要觀測者的行為和介入。我做了一個簡單分類,把主觀時間分為:絕對主觀時間,相對主觀時間和模糊主觀時間。下面將逐一闡述。
AlbertEinstein’s“relativetime”wasthetimeforustodepictthattheobserversmightliveindifferenttimecoordinatessystems(e.g.inaflyingplane).Bothpremisesofthediscussionabouttimeweredifferent,andneitheroftwogiantstoldtimeclearly.IsaacNewtonwouldbetterknowthattimescouldbechangedoradjusted(e.g.DaylightSavingTime),andinthemeantime,AlbertEinsteinwouldbetterknowthataunifiedstandardtimewasveryimportantforhumans(e.g.theGreenwichMeanTime).Both“absolutetime”and“relativetime”aresubjectivetimesbecausebothwouldbeconstitutedbyhumanbeingsorbothneededobservers’conductorinvolvement.Idividedthesubjectivetimeintothreegroups:absolutelysubjectivetime,relativelysubjectivetimeandindefinitesubjectivetime.Nowletusdiscussthemonebyone.
絕對主觀時間:具體數字時間。
Theabsolutelysubjectivetime:exactlynumerictime.
普遍的時間概念認為時間是指一段時間或連續時間,但我們生活中的確存在著“點時間”的概念,例如,“1980年6月20日”,“3點整”,“今天”,“昨天”等,這些都具有“點時間”的概念。另外,像“1秒”,“20年”,“2小時,”“星期一,”“去年,”“明天”等都是絕對主觀時間。順便提一句,“昨天”可看成一個“時間點”,也可認為是“過去的24小時”。
Generalnotionoftimeisconsideredas“duration”or“interval,”butsometimestimecanbeconsidereda“point,”forexample,“June20,1980,”“threeo’clocksharp,”“today,”“yesterday,”etc.,inaddition,“oneminute,”“20years,”“twohours,”“Monday,”“lastyear,”“tomorrow,”andsoon,allaboveareabsolutelysubjectivetimes.Bytheway,“yesterday”canbecalleda“pointoftime”or“24hoursinthepast.”
相對主觀時間:意識主體或觀測者通過觀測,計算和度量等手段確定的時間。
Therelativelysubjectivetime:determinedbymeansofobservation,calculationandmeasurement.
例如,我們制定的時間單位,‘秒’,‘分’,‘小時’,‘天’,‘年’等。
相對主觀時間內容非常廣泛,是我們有關科學研究和個人生活時間表達的主要構成部分。我這里舉一個‘眨眼睛’的事件,希望有助你理解這個概念。
一個人或觀測者:
測出自己‘眨眼睛’的時間(T1)。
測出別人‘眨眼睛’的時間(T2)。
被別人測出‘眨眼睛’的時間(T3)。
測出火車上乘客‘眨眼睛’的時間(T4)。
被火車上乘客測出‘眨眼睛’的時間(T5)。
計算出人類平均‘眨眼睛’的時間(T6)。
從T1到T6都屬于相對主觀時間。世界上有數不盡的事件,宇宙中有無數的現象,如果我們愿意的話,并且在科技能力允許下,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找出其中的時間關系。
Forexample,theunitsoftimeconstitutedbyus—“second,”“minute,”“hour,”“day,”“year,”etc.
Thecontentsoftherelativelysubjectivetimearewideabroad,whichcloselyreferstothescientificresearchesandpersonalexperiences.Givinganinstanceof“eventofwink”below,itishopedthatyouwouldcomprehenditeasily.
Apersonoranobserver,
hadmeasuredthe“timeofwink”ofhisown(T1).
hadmeasuredthe“timeofwink”ofothers(T2).
hadbeenmeasuredthe“timeofwink”byothers(T3).
hadmeasuredthe“timeofwink”ofpassengersinatravelingtrain(T4).
hadbeenmeasuredthe“timeofwink”bypassengersinatravelingtrain(T5).
hadcomputedtheaverageof“timeofwink”ofhumans(T6).
FromT1toT6,allofthemarerelativelysubjectivetimes.Therearecountlesseventsandphenomenaintheuniverse.Wecouldfindoutthedifferenttimerelationshipsbyallmeanswithinthepermissibil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fwewish.
模糊主觀時間:含糊的或不確定的時間。
Theindefinitelysubjectivetime:theambiguousoruncertaintime.
模糊主觀時間在生活中大量存在,豐富了我們的語言和生活的樂趣。例如,“時間就是金錢,”“時光如飛,”“我今天早上和女朋友聊天,時間過得真快,”“過去,”“現在,”“將來,”“10年前,”“大約20分鐘”等都是模糊主觀時間。
下面我再舉些模糊主觀時間的應用例子:過去就是過去的時間;現在就是此刻;未來是想像的時間;昨天就是我們的歷史;生活是今天;明天是希望;真正的時間是到現在;未來是從現在開始,等等。
Therearemanykindsofindefinitelysubjectivetimeinourlives,whichenrichesourimaginationandlanguages.Forexample,“timeismoney,”“timeflies,”“timewaselapsingquicklywhenItalkedtomygirlfriendthismorning,”“past,”“present,”“future,”“tenyearsago,”“about20minutes,”etc.,allofthemareindefinitelysubjectivetimes.Nowgivingotherinstances,“Pastisdeadtime;Presentisrightnow;Futureisimaginarytime,”“Yesterdayisourhistory;Todayisourliving;Tomorrowisourhope,”“Realtimeistillnow;Futureisfromnowon,”etc.
3.什么是時間單位?(unitoftime)
Whatistheunitoftime?
每天我們都會用到“秒,”“分,”“小時”來辨別時間的流逝,大家都知道,它們都是為了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比較容易用來衡量或度量時間的一部分時間單位。時間的國際單位叫“國際秒。”“秒”的定義有很多參照標準,我這里只簡單介紹“國際秒,”它的定義是: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間躍遷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不難看出,“秒”與我們公歷定義的“年,”本質上沒有差別。它們都是我們為了生活中計算方便,利用客觀時間的規律性,人為規定的“一段時間,”也就是主觀時間。你現在更清楚客觀時間是一種真實存在,它有時對我們生活非常重要。
Everydayweuse“second,”“minute,”“hour”totellthetime.Asknown,theyarepartsoftheunitsoftimetoletuseasilytomeasureorscalethetimeinourlife.TheSI(internationalsystem)baseunitoftimeisthe“SIsecond.”Thedefinitionof“second”wasbasedonseveralreferentialstandards,hereareintroducedthe“SIsecond.”Itsdefinitionis:“thesecondisthedurationof9,192,631,770periodsoftheradiationcorrespondingtothetransitionbetweenthetwohyperfinelevelsofthegroundstateofthecesium133atom.”Itisnothardtorealizethatthereisnodifferenceinessencebetweenthe“SIsecond”andthe“calendaryear,”whichboth(subjectivetime)arestill“intervals”fixedbyustomakeuseoftheregularitiesoftheobjectivetimesforourconvenienceswhilecalculating.Nowmoreclearlytheobjectivetimeisakindofexistencesandisveryimportantforourliving.
時間通常被看做是一個“間隔”,例如,1980年至1985年,或者被認為是一個“連續體,”比如,宇宙時間。但是,為了對時間進行統計,在現實中或者在一個時間坐標里,我們會把某些“時間間隔”看做成“點時間,”例如我們前邊提到的“1980年6月20日,”“1990年,”還有“秒。”時間的連續性最終會牽扯出什么是時間的最小單位,這個問題下面將做些討論。
Timeusuallyisconsideredasaninterval(e.g.1980—1985)oracontinuum(e.g.theuniversaltime).Inrealityorwithrespecttotimecoordinates,fortheconveniences,instatisticssomeintervalswereregardedas“pointoftime,”e.g.,asmentioned,“June20,1980,”“year1990,”aswell“second.”Thecontinuityoftimeultimatelyreferstowhatthesmallestunitoftimeshouldbe,andthequestionwillbediscussedfurtherlateron.
“國際秒”不是最小的時間單位,目前,普朗克時間(Planck-time)是理論上認為可以測到的最小“時間單位,”它大約等于5.4x10-44秒。我們仍然無法找到時間的最小“單位,”而時間的最小單位對科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我猜想我們今后可以把最小時間單位定義成像“光子”一樣的“東西。”這里我大膽提出一個新的詞匯-“時間量子”(chronotum),它是由“chrono”和“quantum”組成的,“chrono”來自希臘文“khronos”是時間的意思;“quantum”是物理學里量子的名稱。這個專用術語“時間量子”(chronotum)就代表了時間的最小單位。
“SIsecond”isnotthesmallestunitoftime.AtthemomentPlank-timeisconsideredthesmallestunitoftimethattheoreticallycouldbemeasured--itisabout5.4x10-44seconds.Westillcouldnotfindthesmallestunitoftime,thoughthesmallestunitoftimewouldbesignificantintheterritoryofscience.Isupposedthatsomedaywewouldhavedefinedthesmallestunitoftimeas“something”similarto“photon,”buthereIdaredtopresentanewword“chronotum”whichwascombinedwith“chrono”(fromGreekkhronos--time)and“quantum.”Theterm“chronotum”representsthesmallestthequantumoftimeorthesmallestunitoftime.
客觀時間是沒有“時間單位”概念的,它也不需要“時間單位,”而主觀時間是我們制定的,它可以更改,也可以定義“時間單位。”我們可以了解客觀時間的規律,并通過數量化的主觀時間來表述,正如“秒”和“年”概念的由來,前面提到過,“年”或者“365天”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周期,這個客觀時間被人類定義出來的。
我們已經知道了客觀時間是一種存在,而且也可能有規律,它也不需要“時間單位。”下面我們將討論時間的形狀。
Theobjectivetimedoesnotneedthe“unitoftime”,nordoestheconceptof“unit.”Butthesubjectivetimeisestablishedbyus,anditcanbealteredanddefinedthe“units.”Wecouldfindouttheregularitiesoftheobjectivetimesandcouldquantifythemwiththesubjectivetimes,aswellasmakeuseoftheregularitiesoftheobjectivetimestodefineas“units”ortimestandards,forthesameinstancementioned,theEarth’srotationalperiodaroundtheSun—oneoftheobjectivetimes,whichwasdefinedas“year”or“365days,”certainlythedefinitionof“second”isalsoanexample.Wealreadyknewtimeisakindofexistences;itcanberegular;itcanhaveunitoritdoesnotneedunit.Wewilldiscussthe“shapesoftime”below.
4.時間是直線的,還是彎曲的?
Istimecurvedorstraight?
許多人認為時間是直線的是因為我們習慣把時間與時間箭頭(arrowoftime)或時間作標聯系在一起。時間軸線在時間坐標系統里,我們通常都是畫成直線的,但是實際上時間軸線并不能表示時間的形狀就是看起來那樣的。時間箭頭只能說明時間的方向性,它不能說明時間是直線的或一定指向未來。我們一般都認為時間箭頭應該指向未來,這是一個錯覺,時間箭頭是根據我們的需要來標明時間方向的,如果根據統計需要,我們當然可以這樣用時間箭頭表示時間,參看“圖表X”和“圖表Y。”當然,把時間箭頭畫成曲線也不能算錯,參看“圖表Z,”這個圖反映的是“年”的變化范圍(從365天到366天)。
Manypeoplethoughttimeisstraightbecauseoftherelationstothearrowoftimeandtimecoordinates.Time-axisweusuallydrewislinearintimecoordinatesystems,butthetime-axiscouldnotexpressthattheshapeoftimewaslookedlikethat.Thearrowoftimecanonlyshowusthedirectionoftime,itshallnottellustimeisstraightortimemustgotowardsthefuture.Usuallythearrowoftimewassupposedtopointtothefuture,butthatwasanillusion.Onthebasisofourneeds,thearrowoftimenomorethanindicatesdirectionoftime,andnototherfunctionsormeanings.Accordingtoneedsofstatistics,wecertainlycouldusethearrowoftimetomarkthedirectionoftimelikethese(seefigurexandfigureybelow).Ofcourse,itwasnotwrongthatthearrowoftimewasdrawnascurve(seefigurez,“year”variesfrom365daysto366days).
時間就像地球的磁力線一樣也有一定的形狀。我們不能直接看到時間的形狀,但是可以通過物體的變化感知到某些時間運行時留下的形狀。下面給出一些圖表,我將進一步解釋時間的形狀到底是什么樣的。
Timeshaveshapes,similartothemagneticfieldlines.Wecannotdirectlyseetheshapesoftimes,butweareabletoperceivetheshapesoftimesthroughthechangesofobjects.Belowshowingsomecharts,Iwillexplainwhatkindsofshapestimeshave.
“圖表a”和“圖表b”是“某種運動與時間”關系的一種不同的坐標描述方法,也就是某種運動從位置A(PositionA)到位置B(PositionB)的時間變化圖,即,時間隨著某種運動的變化是如何變化的。“圖表a”表示某種非直線運動的時間變化圖;“圖表b”表示某種直線運動的時間變化圖。從這兩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某種運動的時間運行(形狀)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曲線的。
Figurea.andFigurebindicatedthatwecoulddrawthecoordinatesof“motionandtime”inadifferentway.ThetwochartsdepictedthechangesoftimewithrespecttoacertainmotionfrompositionAtoB--timechangedfollowingwiththechangesofacertainmotion.“Figurea”showedushowthetimechangedwhenthemotionmovedalongwithnon-straightline;“Figureb”describedthetime’schangeswhilethemotionwentastraightline.Wewerealsotoldfrompicturesthatthetime’srunning(shape)ofcertainmotioncouldbecurvedorstraight.
舉一個具體例子,一輛汽車(M)從A點出發,最后到達B點。如果M走一條直線,則M從A到B經歷的時間是直線的,如圖b;如果M走的是一條曲線,則M從A到B經歷的時間就是曲線的。多說一句,M從A到B經歷的時間等于M從A到B每一點的時間累積。(詳看3.6節)
Nowtakingarealinstance,acar(M)startedfrompointAandarrivedatpointB.IfMwentalongwithastraightline,itwasregardedthetimeofM’stravelfromAtoBwasstraight(figureb);IfMtraveledalongwithacurvedline,itwasregardedthetimeofM’stravelfromAtoBwascurvedornon-straightline(figurea).TheintervalofM’stravelingfromAtoBequaledtothecumulatingtimes,whichMspentbygoingthrougheverypointfromAtoB.Detailedinsection6below.
看“圖表c,”它描述的是“年”與時間(time)的關系。我們暫且把地球繞太陽公轉看成是圓形的。這個周期(客觀時間)就是這個圓上的時間“一點一點”組成的,我們可以說這個周期(客觀時間)是圓形的。現在我們把這個周期人為定義為“年,”(year)大家知道,“年”也是有變化的,“年”并不是絕對的365天,“年”的平均時間是365.2421天。通常“今年”(thisyear)與“去年”(lastyear)是不相同,這就是我們公歷(theGregoriancalendarorsolarcalendar)有閏年(leapyear)的原因。再如,一般情況下,我們知道時鐘和手表都有“秒針,”時鐘和手表的秒針轉一圈,它告訴我們時間過去了一分鐘,而對于“秒針”來說它經歷的時間也是個圓形的。
FromFigurec,itdepictstherelationshipof“year”and“time.”Here,theorbitoftheEarth’smovingaroundtheSunistentativelyconsideredround.Thisperiod(akindofobjectivetimes)consistsofevery“pointoftime”onthiscircle,sowecancallthisperiodisround.Nowwechangetocallthisperiodas“year.”“Year”isnotexactlyequalto“365days”or“366days.”Itequalsto365.2421daysonaverage.“Thisyear”isnormallydifferentfrom“lastyear,”thatiswhyourcalendar(theGregoriancalendarorsolarcalendar)hasleapyear.Foranotherexample,thewatchorclockhas“secondhand.”Thesecondhandgoesacircuitthattellsustimepassesaminute.Forthe“secondhand”,timeitwentthroughcouldbecalled“roundinshape.”
再來看看“圖表d,”這個圖是用另一種方式表示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與時間的關系,我們就用“年”(year)概念表示,“年”的變化范圍從365天到366天之間。從這個圖中,我們看到時間“年”被描述成一個曲線形。
我們還可以得出,如何去描述時間的規律性取決于你想告訴大家什么,比如,從“圖表c,”你可以說“年”這個時間是圓形的;或者,從“圖表d,”你可以說,“年”是在365天和366天之間變化的,并且“年”在這個時間坐標里表現出的是曲線形的。
FromFigured,itshowstherelationshipof“year”and“time”indifferentway.“Year”variesfrom365daysto366days.Fromthischart,weseethetime(“year”)wasalsodescribedasacurvedline.Howtodescribetheregularitiesoftimesdependsonwhatyouwanttotell,forexample,“year”isround”(Figurec),or“year”variesfrom365daysto366days(Figured)and“year”iscurvedinthetimecoordinate.
通過上面的一些圖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時間可以是直線的,時間可以是曲線的,時間可以是圓形的,結論是,時間有形狀,但沒有固定形狀。
Accordingtotheparadigmsanddiagramsabove,wecandrawaconclusionthattimecanbestraight,timecanbecurvedandtimecanberounded.Inresult,timehasshape,buthasnotfixedshape.
這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我們應當區分具體時間概念和抽象時間概念。具體時間是可以被度量的,它也是我們度量系統的一部分;抽象時間說的是時間的定義和時間的本質,就是說,抽象時間不可以用來度量的。
上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對具體時間概念(包括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等等概念)有了許多討論,下面我們將討論時間的一般概念(抽象概念)問題。希望以前的討論會對我們下面對時間的進一步研究有所幫助。
Itneedstomentionthatwemustdistinguishtheconcreteconceptoftimefromtheabstractconceptoftime.Theconcretetimecanbemeasured—itisapartofourmeasurementsystems;theabstracttimeisknownasthedefinitionoftimeandtheessenceoftime,andtheabstracttimecannotbemeasured.
Wehavealreadydiscussedtheconcreteconceptoftime(includedtheobjectivetime,thesubjectivetimeandmanyothernotions),whichcouldbehelpfultounderstandtheabstractconceptoftimebelow.
5.時間的定義是什么?時間的本質是什么?
Whatisthedefinitionoftime?Whatistheessenceoftime?
什么是時間?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找出時間的定義和時間的本質。哲學家和科學家從沒有停止過對時間的探討。科學上兩次重大飛躍的代表人物牛頓和愛因斯坦,其理論都是和時間概念緊密相連的。可惜的是他們的注意力是在物理學上,而并沒有認真思考時間的定義和解釋時間的本質。
Whatistime?Answeringwhatistime,namelywewouldfindoutthedefinitionandtheessenceoftime.Howtodefinethetimeisalongstandingissueinscienceandinphilosophy.Twosciencerepresentatives—IsaacNewtonandAlbertEinstein,theirtheoriesintensivelyreferredtotime.Regrettablytheydidnotseriouslyspeculatewhatwasthedefinitionoftimeandwhatwastheessenceoftime.
我們現在對時間的概念大部分被相對論的時空概念所左右,對時間的理解也僅停留在時間是“相對”的概念上。我認為,相對時間概念不能看成比絕對時間概念優越,不準確地說,它們是“錢幣”的兩個方面。另外,我們可以得到的時間定義主要來源于字典和百科全書,其定義也是各不相同,下面我列出一些它們對時間的解釋,這些詮釋基本代表了人類以前對時間的主流認識。
Nowadaysourunderstandingsoftime,inanycase,havebeenmasteredbyRelativity,andmostpeoplestillremainrealizingthattimewasmerelyrelative.Inmyopinion,the“relativeconcept”oftimewasnotconsideredpriortothe“absoluteconcept”oftime,andimpreciselytheylookedlikeadouble-sidescoin.Inaddition,wehadtofacethedifferentexplanationsoftimewhilelookingupthedictionariesandencyclopedia.TheviewpointsIlistedbelowbasicallyrepresentedourpreviouscomprehensionoftime.
OxfordDictionary:
Time:theindefinitecontinuedprogressofexistence,events,etc.,inpast,present,andfutureregardedasawhole.
LongmanDictionary:
Time:acontinuousmeasurablequantityfromthepast,throughthepresent,andintothefuture.
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
Time:anon-spatiallinearcontinuuminwhicheventsoccurinanapparentlyirreversiblesuccession.
InterpretationfromWikipedia—web-basedencyclopedia(Aug.22,2006)
Timegenerallyreferstotheconceptofauniversalprocessormediumwhichallowsallphysicalchangesinthepresenttobecomeeventsinthepast.…
Timehasbeenamajorsubjectofscience,philosophyandart.Thoughdictionariespresentsome(varied)definitionsoftime,itisdifficulttoprovideanuncontroversialdefinitionbecausetherearewildlydivergentviewsaboutitsmeaning,andconcernsaboutwherethereareanysimplertermswithwhichtodefineit.…Toavoidthesedefinitionalproblems,manyfieldsusean‘operationaldefinition’inwhichonlytheunitsofmeasurementaredefined.
FromEncyclopediaBritannica
Timeisameasuredormeasurableperiod,acontinuumthatlacksspatialdimensions.Timeisofphilosophicalinterestandisalsothesubjectofmathematicalandscientificinvestigation.
我們還可以查到一些其他解釋,我不能說它們都是錯的,就像我說“時間就是時間”一樣,或者絕大多數解釋都是描述了一個時間的發生過程。你所看到的對時間的解釋,包括上面列出的,也許可以幫助你接下來我對時間定義和時間本質的論述。
Wecouldstillfindoutsomeotherdefinitions,whichIcouldhardlysaytheywerewrong,suchasIsaid“timeistime,”ormostofthemdescribedaprocessoftimeoccurrence.Some,includingtheviewpointslistedabove,probablycouldhelpyouunderstandthedefinitionoftimeandtheessenceoftimesubsequently.
時間的定義:時間是任何變化的反映或描述。
Thedefinitionoftime:Timeisthereflectionordescriptionofchange.
所謂變化就是一種狀態從原態發成到不同。時間是變化的反映就是說,只要有變化就有時間的發生(產生),或者說,沒有變化就不會有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變化是時間的主體,而不是其他。那人類是不是時間的主體呢,當然不是,因為沒有人類,時間依然存在。
Changemeansthatastateoccursfromsametodifferent.Timeisthereflectionofchangemeansthereareoccurrencesoftimeaslongastherearechanges,i.e.ifthereisnochange,thereisnotime.Therefore,wecouldgetaconclusionthatChangeistheonlysubjectoftime,noothers.However,ifhumansarethesubjectoftime,theanswerisno,becausetherearenohumans,timestillcanexist.
我們先不去管哲學上關于主體和客體的爭論,這里說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意思是,沒有主體(主的,主因)就沒有客體(從屬的)存在,也就是說,客體(時間)服從(屈從)與主體(變化)。
Regardlessoftheargumentaboutthesubjectandobjectinphilosophy,hereinthearticlereferringtothesubjectandobject,itmeansifthereisnosubject(mainormaincause),thereisnoreasonforobject(subordinate)toexist,inanotherword,theobject(e.g.time)mustyieldtothesubject(e.g.change).
需要提一句,時間不是唯一描述變化的。我們知道空間有變化,例如,汽球的空間可大可小;物質有變化,例如,物質的運動,物質的體積,物質的形態都可能有變化;我們的思想也有變化,例如,昨天你還認為地球是平的,今天就認為是圓的了;當然,時間本身也有變化,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時間是不停往前走,“現在”的后面是“過去,”“現在”的前面是‘未來’。所有這些變化都可以用時間來描述,例如,在重力的作用下,空間從狀態A彎曲到狀態B,花了3秒鐘;月亮繞地球的運行周期大約是29.53天(這就是陰歷月的由來),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時間并不是反映或描述空間,物質等具體的個體的,而是反映和描述它們的變化的,時間,空間,物質都是獨立的存在。
Timeisalsoconsideredmerelytodescribethechange.Weknowspacecouldchange,e.g.,thespaceinsideaballooncouldbesmallerorbigger,orspacecouldbecurved;mattercouldchange,e.g.,themotionandthevolumeofmattercouldchange;ourthoughtscouldchange,e.g.yesterdayhethoughttheEarthisflat,buttodayhethoughttheEarthisround;certainlytimeitselfcouldchange,totakeaninstance,weknowtimegoestowardsthefuture,thepastisbehindthepresent,thefutureisaheadofthepresent.Allchangesmentionedabovecanbedescribedbyusingtheconceptoftime,e.g.,thechangeofspacewhichcurvedbygravitationfromstateAtostateBtookthreeseconds;theperiodoftheMoon’srotationaroundtheEarthisabout29.53days(called“month”inlunarcalendar)andsoon.Andtimedidnotreflectordescribethespaceormatterotherthantheirchanges,i.e.timedidnotmeantodescribecertainbodies,buttheirchanges.Itneedstomentionherethattime,spaceandmatteraredifferentandindependentexistences
變化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概念來描述,例如,長度,質量,溫度,力,面積,速度,功率等,它們都可以反映某種存在或現象的變化。用什么概念去描述某種存在或現象,這要看你想去研究這種存在或現象的什么樣的規律性或規則。去描述我們生活中的某個事件,我們可以選擇用時間這個概念,當然,也可以選擇其他的概念,例如,“這輛車的事故發生在3天前;”“這輛車發生了事故是因為天氣惡劣。”
Also,changecanbedescribedbyusingotherconcepts,forexample,length,mass,temperature,force,area,velocity,power,etc.,theycanalsotellusthechangesofcertainexistencesorphenomena,andwhatexistencesorphenomenawewanttodescribebyusingtheconceptsabovedependsonwhatregularitiesorlawswewanttotell.Todescribetheeventsinourlives,wecanchoosetheconceptoftime,ofcourse,aswellasotherconcepts,e.g.,“thecaraccidenthappenedthreedaysago;”“thecaraccidenthappenedbecauseofthebadweather.”
宇宙中包括宇宙本身,永遠存在變化,如果宇宙中沒有了變化,宇宙就結束了,時間也無從談起。說宇宙是物質的或運動的,不如說宇宙是變化的。我們順便看一下物理上運動的定義:一個物體相應另一個物體的位置變化。(大英百科)
我們知道,要描述和定義一個概念(比如,宇宙),應該包括它所有的組成。宇宙的組成不僅有物質部分,它還有非物質(non-matter)部分,例如空間,時間,意識都是非物質部分,因此,不能說宇宙就是物質的。
Always,therearechangesintheuniverseanduniverseitself.Iftherewerenotchanges,theuniversewouldend,andwewouldhavenowaytotalkabouttime.Theuniversewouldratherbecalledsubstantialorinmotionthantheuniverseisalwaysinchange.Nowtakealookatthedefinitionofmotioninphysicsthatmotionmeansthechangeofpositionofonebodywithrespecttoanother(Encyclopedia).
Todepictordefineacertainconcept(e.g.,theUniverse),wehavetotellthewholecompositionsofthisconcept.Theuniverseconsistsofnotonlythephysicalpartsbutalsothenon-matterparts(e.g.non-matterpartsincludespace,time,consciousness,etc.),asaconsequence,wecouldnotcalltheuniverseisonlysubstantialorphysical.
傳統上,科學的發展是圍繞“物質概念”展開的,因此上,從某種角度說,這個世界是也就建立在某種“物質”上了,因而,對宇宙中非物質部分的研究相對進展較慢,盡管對意識對爭論持續了幾千年,但到現在我們還是沒有弄懂意識的本質是什么,可喜的是,我們已有了思維科學的研究,當然,倫理和道德規范也包括在里面了,困難的是,我們必須用思維去研究思維。
Intradition,sciencedevelopedaroundthe“theconceptofmatter,”andsimilarly,insomeways,ourworldwasbuiltupby“matter,”andtheresearchesofnon-matterpartsdevelopedslowly.Thoughtheargumentsofconsciousnesslastedforthousandsofyears,wehavenotknownwhattheessenceofconsciousnessshouldbe.Itiscongratulatedthatsomepeopleestablishedthebrainscienceorthinkingscience,aswellas“ethics”.Thehardthingistousethinkingtothinkthinking.
相對論讓我們對空間和時間有了進一步認識,令人困惑的是,愛因斯坦把時間和空間綁在了一起,而后來的繼承者也無沒有把時空(space-time)拆開,也就是說,他們忽略了時間的客觀性,即時間是一種客觀存在,并不是他們認為的是想像的“東西。”另外,根據相對論,時空是一起被彎曲的,我們已經知道變化是時間的主體,我很想知道引力如何能扭曲“變化。”還有,我也想知道,為什么沒有定義空間的國際單位,也沒有人合理地解答空間的本質,相比之下,我們卻有時間的國際單位,而接下來我會對時間的本質進行解釋,這里,我不想談論太多關于空間的事,我想強調的是,時間是用來描述空間的變化的,而不是用來描述空間本身,時間是不從屬空間的。
AndRelativityhasmadeusunderstandspaceandtimemore,butitwasconfusingthatAlbertEinsteinboundupspaceandtimeintotogether.Moreover,thesuccessorswerenotabletotake“space-time”apart,i.e.actuallytheyneglectedtime’sobjectivity--timeisakindofexistencesanditisnotanimaginarything.Inaddition,accordingtoRelativity,space-timecouldbecurvedtogether.Wehavealreadyknownthatchangeisthesubjectoftime,andIreallywanttoknowhowthegravitationwouldcurvethe“change.”AndalsoIwaswonderingwhywecouldnotdefinetheunitofspaceorcouldnotanswertheessenceofspace,bycontrast,timehaditsunit(s),andIwillanswertheessenceoftimelateron.Iwouldnotliketotalkspacemuchhere,whatIconcernedisthattimeistodescribethechangeofspace,andnotspaceitself.Timedoesnotsubjecttospace.
時間的本質是什么?
Whatistheessenceoftime?
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時鐘(clock)。時鐘的“滴答聲”讓我們意識到時間的存在,它還告訴我們時間正在流逝。時間總是流向未來,就算宇宙膨脹到一定時候往回坍縮,宇宙時間還是向前走的,膨脹(BigRip)和坍縮(BigCrunch)應看成是宇宙變化全過程中的一部分。時間是否可以回到過去?我覺得想像是一種財富,我的確很想重過大學生活。
Almosteveryfamilyhastheclockonthewall.Theticksfromtheclocktellustheexistenceoftime,andalsoletusknowtimeiselapsing.Timealwaysflowstowardsthefuture,eveniftheuniverseshouldcollapsebackwhentheexpansionstopped,theuniversaltimewouldstillproceed.Thecollapse(BigCrunch)andexpansion(BigRip)shouldberegardedasthepartsofthewholeevolutionoftheCosmos.Couldtimegobacktothepast?Ireallythinktheimaginationisakindoftreasures,andIreallywishtogobacktotheuniversitytostudyagain.
時間是一種存在,它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客觀性就是不受思想所支配,或獨立于意識之外的存在,例如,月亮繞地球的運行周期,它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著。時間又是主觀的,例如,我們日歷的月份(month)可以定義為30天,也可以定義為31天,而2月份(Feb.),我們有28天和29天。最好不要去修改客觀時間,比如,把月亮“推”得運行快一些,但主觀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夏時制(DaylightSavingTime)就是一個例子。
Timeisakindofexistences,anditisobjectiveaswellassubjective.Talkingaboutitsobjectivity—athingexternaltothethinkingmind(consciousness)orsubject,forexample,asknown,theperiodoftheMoon’srotationaroundtheEarth,itexistedmuchearlierthanhumansdid.Timecouldbesubjective,forexample,the“month”,akindofsubjectivetimes,inouractualcalendarisdefinedassomeare31days,someare30daysandFebruarycanbealteredas28daysor29days.Itwouldbethebetterwaynottochangetheobjectivetime,e.g.“pushing”theMoontomovemorequickly.Butthesubjectivetimecanbeadjustedbyus,whichDaylightSavingTime(DST)isagoodexample.
時間的本質,我歸納以下幾點:
時間是一種存在,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
變化是時間的主體,而不是其他;沒有變化就不產生時間。
時間由時間單位組成。
時間沒有固定形狀,時間流向未來。
Theessenceoftimeisconcludedbelowbyfarweknow:
Timeisakindofexistences;itisbothobjectiveandsubjective.
Changeistheonlysubjectoftime,noothers;ifthereisnochange,thereisnooccurrenceoftime.
Timeconsistsoftheunit(units)oftime.
Timehasnotfixedshape;timegoes(flows)towardsthefuture.
6.時間的表達式(theformulationoftime)
Theformulationoftime
時間是客觀世界的一種存在;時間也可以有規律性。我們以往習慣于通過時間坐標研究某種事情的變化(例如,運動);實事上,我們很少通過坐標來研究時間的變化。方便起見,我建議今后使用坐標系來研究時間時,用x-time暗示“x”為縱坐標軸,“time”為橫坐標軸;time-x暗示為“time”為縱坐標軸(ordinate),“x”為橫坐標軸(abscissa)。
為計算和測量某一具體時間(t),我這里給出一個時間的表達式:
總體闡述:
•時間(t)等于每一事情(everything)從原狀態A發生到不同狀態B的每一個時間單位的積分。
•時間不會自行倒退。
時間的數學表達式:
•t=f(x)
•t=∫abf(x)dx
x在區間[a,b]里。
Timeisakindofexistencesintheuniverse,thereforetimecouldhaveregularity.Beforenow,weusuallystudiedthechangesofthecertain“things”bytimecoordinates,andinfactweseldomstudiedthechangesoftimebythecoordinatesystems.Fortheconvenience,Iwouldliketosuggest,whenwedepictthecoordinatesreferringtotimeinthefuture,that“x-time”wouldimply“x”asordinateand“time”asabscissa;“time-x”wouldimply“time”asordinateand“x”asabscissa.
Tocomputeormeasureacertaintime(t),belowindicatetheformulationoftime.
Generalformulation:
•Time(t),thatoccurredwheneverythinghappenedfromsamestate(A)todifferentstate(B),equalstotheintegralsofeveryunitoftime.
•Timecannotgobackwardsautomatically.
Theexpressioninmathematics:
•t=f(x)
•t=∫abf(x)dx
xontheinterval[a,b]
7.時間系統圖
Thechartof“TimeSystem”
具體的時間包括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我們可以發現和利用客觀時間,而主觀時間則是我們人類的應用時間。下面這個圖表或許可以幫助你理解和記憶整個時間概念。
Theconcretetimesrefertotheobjectivetimeandthesubjectivetime.Theobjectivetimemightbediscoveredandutilizedbyus,andthesubjectivetimeisourappliedtimesystem.Thischartmighthelpusrememberandcomprehendtheconceptoftime.
結束語:
Endremarks:
時間理論不僅是呈現了對時間進行了分類和對時間的全面闡述,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的是我們在探索宇宙真理過程中的一次努力。所謂的“宇宙真理,”我的理解是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創造或自然發生。即宇宙與人類起源問題。
簡單說一句,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相信創造論,先不去管誰對誰錯,大家都是在探討真理和生命的意義。
存在與現象的解釋。即宇宙與宇宙中的規律性問題。
宇宙的定義與本質。即哲學上的宇宙概念問題。
宇宙與人類命運問題。
尋求宇宙真理使得我們的生命和人類的生活變得有了意義。
Thetheoryoftimehasshownnotonlytheclassificationandinterpretationoftime,butalsoimportantlyitreflectedoneofoureffortsoftheexplorationsfortheTruthoftheCosmos.So-calledtheTruthoftheCosmos,Irealizeditshouldincludesomecontentsbelow:
Createdoroccurrednaturally,namelythequestionsabouttheoriginoftheCosmosandman.
Interpretationsofexistencesandphenomena,namelythequestionsaboutthelawsorrulesoftheCosmositself,existencesandphenomenaintheCosmos.
篇8
二、中國電信建設企業文化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電信推行企業文化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么要建設企業文化。需要肯定的是建設企業文化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帶有明確的功利目的性。作為一個企業,必須最大減少其內部的管理成本,而且這也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文化作為一種資源,通過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確的價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業工作群體,可以換得管理成本的降低。簡單地說,就是某個企業或集團的全體員工在共同的價值觀的指導下,遵守共同的行為規則,按照各自的職責開展工作,為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很多企業的成功,都可充分說明這一點。比如,日本企業“內協外爭、親和一致”的“家”意識和氛圍,即是生動的體現。可以試想,在一個人心渙散、任人唯親、“窩里斗”的環境中,必然導致企業最終的崩潰。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所有的企業文化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塑造某種文化,使自己能夠獲取更高的市場價值。比如在許多國際先進企業文化中表面是一種文化的滲透,一種文明的傳播,實際它所流露的魅力就是讓你無法拒絕為它的產品或服務付出高額的費用,這就是為什么明明是國內企業加工的產品,標上國際著名商標后,就身價百倍的原因。這就是企業文化。也就是企業文化最終的功利性。
其次是中國電信要建設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是保守傳統的,還是創新進取的;是面向國內的,還是放眼全球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還是創造優質服務、追求利益的合理化;是自由式的,還是科學、規范的等等。不解決這些認識上的問題,中國電信是很難以建設登大雅之堂的具有國際水準的企業文化的。
再次要解決中國電信企業文化應由誰為主導去進行建設的問題。對于企業文化,我一直認為,這個問題不是某個地市級的電信企業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的;我堅持認為,中國電信要大規模搞企業文化建設,就必須是從上而下的,而非自下而上的。因為地市級、甚至于省級電信企業都沒有如此經濟實力、魄力,更沒有長遠的全球政治、經濟戰略,所以不可能籌劃真正達到國際水準的企業文化建設,就算搞好了只是某個地市或省市電信企業的特色文化,而絕非規范化、系統的中國電信企業文化,反而給中國電信的整體文化建設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和內耗。比如以前“北京電信”的企業視覺識別形象,雖然有特色,但很讓人不理解,我一度以為這是一家區別于各省市區中國電信集團下屬企業的獨立的一家電信公司。當然,企業文化建設絕不是一個下面各級電信企業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上級與下級雙方互動的一種進行狀態。
起碼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中國電信企業文化才可以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如何建設中國電信企業文化
篇9
1.2檢測信息監管系統的功能
1.2.1檢測數據的利用實現了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和實時上傳,檢測監管系統在第一時間抽取相關數據,并通過工程代碼(動態監管系統生成的工程唯一性標識),將檢測數據和報告自動歸檔于工程項目,確保建設主管部門和各方責任主體能及時獲得在建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測數據,尤其是檢測結果不合格數據,以便對工程質量問題及時進行跟蹤和處理。同時各地監管部門可根據監管需要隨時調用、查詢和統計本地區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測數據,有助于對本地區工程質量狀況和檢測機構檢測工作質量作出準確判斷,提高監管效率。1.2.2加強對檢測行為的監管系統有多種比對功能,通過曲線比對和結果比對,可以判斷檢測結果是否被修改;通過上傳時間的比對,可以判斷檢測數據是否及時上傳。因此,通過監管系統可以迅速判斷檢測機構的檢測行為是否規范,檢測數據是否真實有效,從而杜絕檢測機構出具虛假檢測報告。1.2.3不合格報告管理系統可甄別不合格報告,并自動將不合格報告信息發送給監督機構。不合格報告信息可以進行匯總統計,質量監管部門可據此定期檢測不合格通報,利用社會影響力,進行“打假懲劣”,強化檢測監管功能,保證工程質量。同時,通過不合格報告的匯總數據,進行差異化管理,對屢次檢測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加強監督抽測。1.2.4數據異常警示系統對數據未實時上傳、未采集曲線數據、曲線比對異常、比對結果異常的四種數據異常情況能自動進行警示,提醒使用單位及時查明原因,跟蹤處理,提高質量檢測和檢測監管的及時性和精細化水平。1.2.5加強對商品砼的動態監管檢測信息監管系統已和日常監督動態系統實現了無縫對接,以項目工程代碼和預拌砼生產流水號為信息源,可以跟蹤查詢到每批次的商品砼從生產、使用到試塊制作、砼構件強度回彈的質量情況,實現結構砼的全過程動態監管。1.2.6監管檢測機構的資質、人員和設備由于監管機構人員、設備、合同信息均已在系統上備案,因此,通過檢測監管系統能夠判斷出各檢測機構是否存在超資質檢測,杜絕同一檢測人員在不同檢測機構掛名的現象,并確保設備處于計量檢定或校準的周期內。
2系統應用體會
2008年,省質安總站提出了福建省建設工程檢測信息監管系統的設想和架構;2011年,全省實現檢測數據實時上傳,檢測監管系統得到普遍應用。經過幾次升級,陸續增加了基樁檢測監管、預拌商品砼監管等模塊,系統功能不斷完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在行業內的應用也不斷深入。綜合檢測監管系統近兩年來的升級和使用情況,筆者認為要讓工程檢測信息監管系統更好地發揮其監管功能,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還應該滿足以下幾點:
2.1具備全省統一的檢測機構數據傳輸模式
目前福建省檢測機構和企業實驗室存在不同的檢測管理軟件進行數據自動采集和檢測管理,因此,在數據傳輸上有必要統一模式,這也是配備機頂盒服務器的原因。利用全省統一的機頂盒服務器全面“接管”檢測數據,并將這些檢測數據實時傳輸到檢測監管信息系統平臺,這樣,監管系統在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管理的情況下順利采集到了第一手檢測數據,這是監管系統運行的基礎。
2.2人工錄入的信息源要真實準確
工程委托檢測合同、工程代碼、商品砼生產編號等信息源,都是檢測機構和商品砼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人工錄入的信息。如果檢測合同沒有真實錄入,系統就無法辨別是否超越資質檢測;如果工程代碼沒有準確填寫,所有的檢測信息就無法自動統一匯總到工程項目,不利于進行檢測信息的調閱和查詢;如果商品砼公司沒有正確錄入生產編號,后期的試塊制作和砼構件檢測就無法進行質量追溯。因此,人工錄入的信息要盡量完整、正確,保證監管系統能充分發揮其分類、比對、標記、歸納、匯總功能,更好地為質量監管服務。
2.3實現質量安全動態監管系統和檢測信息監管系統的有效聯動
檢測信息監管系統是為行業管理服務的,適時反映了檢測機構和預拌砼企業的質量情況,通過檢測監管系統與質量安全日常監督動態系統的聯動,一方面,建設主管部門和工程各方建設主體可以及時了解工程檢測狀況,有利于監管部門對檢測機構和預拌砼企業實施有效監管;另一方面,主管部門和各方責任主體對檢測信息系統的使用也帶動了系統在行業的應用和推廣。
篇10
2.1傳統全文索引
對于數據進行加密是一個很自然的趨勢,而對密文檢索技術的研究也是索引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其思路便是加密全文索引,從而實現密文檢索。而該種加密方式依照加密粒度的不同可以將密文全文檢索分成兩種等級,即索引詞級信息加密以及索引級信息加密。索引級信息索引直接加密密文信息的明文全文索引,在進行信息檢索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解密,即針對密文索引部分內容進行全文解密或部分內容的解密,繼而在解密的基礎上展開信息的檢索。通過這種方式雖然能夠達到密文全文檢索的目的,但是需要解密后才能夠檢索,從本質分析仍舊是明文信息的檢索,因此安全系數較低,存在隱患問題,并且為了實現索引的解密,需要增量構建,會付出較大的代價。而索引詞級信息檢索則是在原有檢索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相同的加密算法進行索引詞的加密,在原有索引詞級信息檢索的基礎上通過加密信息檢索以及同一種加密算法,對原有明文索引結構進行加密,從而實現針對原有的明文檢索信息進行加密的目的,實現密文全文檢索。當前使用的IR模型大多都采用了索引詞級密文索引,建立在Tlken詞頻信息構建以及便宜地址的基礎之上,如果這些內容也被加密,那么在查詢過程中的大量運算操作影響下,全文索引系統效率必然會大大降低,如果利用明文索引的形式,信息安全級別便會受到影響,因而傳統的索引系統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2.2Mimir密文全文索引
全文檢索系統的文檔資源都是海量的,全文索引都采用增量方式構建,因此采用一種穩定、高效的數據結構構建全文索引對于實現高效的密文全文檢索是非常重要的。由于B+樹當節點分裂時只影響原節點和父節點,因此對于全文索引的增量構建在插入索引詞時可以有效地保持索引B+樹的平衡性,保障全文檢索效率。在明文全文檢索系統中,基于明文索引中的索引詞位置的遞增關系,檢索系統可以方便地判斷一個較長的檢索詞是否出現在某個文檔中,因此在全文檢索系統中,索引詞的位置信息對于較長檢索詞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與直接加密索引詞改造明文索引的方法不同,為了保證密文索引本身的高安全性,Mimir密文全文檢索系統中并沒有標識每個索引詞的位置信息,因此如何實現較長檢索詞的匹配就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能夠在密文全文索引中存儲文檔所有可能出現的檢索詞,則就可以不需要索引詞的位置信息。但是首先不可能窮舉用戶可能提出所有查詢關鍵詞,而且大量地插入較長的組合索引詞也會極大地增加密文索引的空間規模,而導致密文全文檢索效率的下降。同時由于被查詢命中的概率很小,詞長太長的索引詞對于全文檢索的貢獻也比較小,因此必要針對Mimir系統特點設計一種不需要索引詞位置信息支持的文檔歸檔索引詞提取策。
2.3系統排序算法
全文檢索系統大多都被應用于海量文檔檢索以及處理中,因而同一條查詢條件相符的,全文檢索系統中需要處理的文檔都是海量的,對于一個查詢條件來說命中的文檔數量也非常大,結果排序就是將用戶最感興趣的內容優先呈現給用戶,對于一個全文檢索系統的可用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全文檢索系統中通常都采用基于檢索關鍵詞詞頻的評分機制。
2.4系統效率以及安全性分析
Mimir實現不脫密的密文全文檢索服務,其安全性和搜索效率都非常重要,該節對Mimir密文全文檢索系統的檢索效率和安全性進行理論分析。Mimir系統有3種數據需要加密處理:索引詞、索引指針和文檔本身。為保障Mimir系統的安全性,以上都采用成熟的加密算法。Mimir對文檔進行歸檔操作時,索引指針和密文文檔的加密量相對很小,而密文全文索引中分詞數量很大,因此會產生大量的索引詞加密開銷。
篇11
1中間件的概念
在眾多關于中間件的定義中,比較普遍接受的是IDC表述:中間件是一種獨立的系統軟件或服務程序,分布式應用軟件借助這種軟件在不同的技術之間共享資源;中間件位于客戶機/服務器的操作系統之上,管理計算資源和網絡通信。IDC對中間件的定義表明,中間件是一類軟件,而非一種軟件;中間件是介于操作系統(包括底層通信協議)和各種分布式應用程序之間的一個軟件層。總的作用是建立分布式軟件模塊之間互操作的機制,屏蔽底層分布式環境的復雜性和異構性,為處于自己上層的應用軟件提供運行與開發環境,幫助用戶靈活、高效地開發和集成復雜的應用軟件。在具體實現上,中間件是一個用應用程序接口定義的分布式軟件管理框架,具有強大的通信能力和良好的可擴展性。中間件在分布式系統中的位置如圖1所示。
2中間件的分類
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發展,中間件技術也已日漸成熟,并且出現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中間件產品。按照IDC分類方法,中間件可分為以下6類:
2.1終端仿真/屏幕轉換
用以實現客戶機圖形用戶接口與已有的字符接口方式的服務器應用程序之間的互操作。
2.2數據訪問中間件
適用于應用程序與數據源之間的互操作模型,客戶端使用面向數據庫的API,以提請直接訪問和更新基于服務器的數據源,數據源可以是關系型、非關系型和對象型。這類中間件大都基于SQL語句,采用同步通訊方式。此類中間件使應用開發簡單化,但如果透過廣域網使用,則會帶來嚴重的效率問題,因為在低速網上來回交互SQL語句會使通訊流量過大,同時對數據壓縮、加密帶來不便。
2.3遠程過程調用中間件
RPC機制是早期開發分布式應用時經常采用的一種同步式的請求應答協議。通過這種協議,程序員編寫客戶方的應用,需要時可以調用位于遠端服務器上的過程。RPC擴展了過程語言中的“功能調用/結果返回”的機制,使得它可以適用于一個遠程環境。由于RPC機制是同步方式,因而在工作的時候,要求客戶方和服務方均能正確工作才能很好地運行,有一方不能工作將導致RPC失敗。在網絡故障、機器故障存在的情況下,這一要求是很難保證的。另外,由于大多數RPC機制很難建立點到點的關系,因而也很難用在面向對象的編程當中。
2.4消息中間件
越來越多的分布式應用采用消息中間件來構建,通過消息中間件把應用擴展到不同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網絡環境。基于消息的機制更多地適用于事件驅動的應用,當一個事件發生時,消息中間件通知服務方應該進行何種操作。其核心安裝在需要進行消息傳遞的系統上,在它們之間建立邏輯通道,由消息中間件實現消息發送。消息中間件可以支持同步方式和異步方式,實際上是一種點到點的機制,因而可以很好的適用于面向對象的編程方式。中間件領域目前最熱門的技術是異步的消息中間件,異步中間件技術比同步中間件技術具有更強的容錯性,在系統故障時可以保證消息的正常傳輸。
2.5交易中間件
是專門針對聯機交易處理系統而設計的,如銀行業務系統、定票系統等。聯機交易處理系統需要處理大量并發進程,處理并發涉及到操作系統、文件系統、編程語言、數據通訊、數據庫系統、系統管理、應用軟件,交易中間件就是一組程序模塊,用以減少開發一個聯機交易處理系統所需的編程量。
2.6對象中間件
傳統的面向對象技術通過封裝、繼承及多態提供了良好的代碼重用功能,但是這些對象只存在一個程序中,外面的世界并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也無法訪問它們。面向對象的中間件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面向對象的中間件提供一個標準的構件框架,能使不同廠家的軟件通過不同的地址空間、網絡和操作系統交互訪問。該構件的具體實現、位置及所依附的操作系統對客戶來說都是透明的。
3主流中間件技術平臺
考察當前主流的分布計算技術平臺,主要有OMG的CORBA,Sun的J2EE和MicrosoftDNA20000,它們都是支持服務器端中間件技術開發的平臺,但都有其各自特點,將分別闡述如下:
3.1OMG的CORBA
公共對象請求體系結構(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是對象管理組織(OMG)基于眾多開放系統平臺廠商提交的分布對象互操作內容基礎上制定的分布式應用程序框架的規范。
CORBA是由絕大多數分布計算平臺廠商所支持和遵循的系統規范,具有模型完整、先進,獨立于系統平臺和開發語言,被支持程度廣泛的特點,已逐漸成為分布計算技術的標準。COBRA標準主要分為3個層次:對象請求、公共對象服務和公共設施。最底層是對象請求(ORB,ObjectRequestBroker),規定了分布對象的定義(接口)和語言映射,實現對象間的通訊和互操作,是分布對象系統中的“軟總線”;在ORB之上定義了很多公共服務,可以提供諸如并發服務、名字服務、事務(交易)服務、安全服務等各種各樣的服務;最上層的公共設施則定義了組件框架,提供可直接為業務對象使用的服務,規定業務對象有效協作所需的協定規則。CORBA的優點是大而全,互操作性和開放性非常好,缺點是龐大而復雜,并且技術和標準的更新相對較慢,在具體的應用中使用不是很多。
3.2Sun的J2EE
為了推動基于Java的服務器端應用開發,Sun在1999年底推出了Java2技術及相關的J2EE規范。
J2EE的目標是提供與平臺無關的、可移植的、支持并發訪問和安全的、完全基于Java的開發服務器端中間件的標準。J2EE簡化了構件可伸縮的、基于構件服務器端應用的復雜度。在J2EE中,Sun給出了完整的基于Java語言開發面向企業分布應用的規范,其中在分布式互操作協議上,J2EE同時支持遠程方法調用(RMI,Re—moteMethodlnvocation)和因特網對象請求間協議(IlOP,IntemetInter-ORBProtocal),在服務器端分布式應用的構造形式包括了JavaScrvlct、JSP(JavaServerPage)、EJB等多種形式,以支持不同的業務需求。
EJB是Sun推出的基于Java的服務器端構件規范J2EE的一部分,在J2EE推出之后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已經成為應用服務器端的標準技術。SunEJB技術是在JavaBean本地構件基礎上,發展的面向服務器端分布應用構件技術。它基于Java語言,提供了基于Java二進制字節代碼的重用方式。EJB給出了系統的服務器端分布構件規范,這包括了構件、構件容器的接口規范以及構件打包、構件配置等的標準規范內容。EJB技術的推出,使得用Java基于構件方法開發服務器端分布式應用成為可能。從企業應用多層結構的角度,EJB是業務邏輯層的中間件技術,與JavaBeans不同,它提供了事務處理的能力,自從三層結構提出以后,中間層,也就是業務邏輯層,是處理事務的核心,從數據存儲層分離,取代了存儲層的大部分地位。從分布式計算的角度,EJB像CORBA一樣,提供了分布式技術的基礎,提供了對象之間的通訊手段。
從Internet技術應用的角度,EJB和Servlct,JSP一起成為新一代應用服務器的技術標準,EJB中的Bean可以分為會話Bean和實體Bean,前者維護會話,后者處理事務,現在Scrvlet負責與客戶端通信,訪問EJB,并把結果通過JSP產生頁面傳回客戶端。
J2EE的優點是技術先進,架構優秀,真正的三層結構,用Java開發構件,能夠做到“Writeonce,runany—where”,開發大型的應用優勢明顯,可以配置到包括Windows平臺在內的任何服務器端環境中去。缺點是缺少一系列的接口支持,技術進入門檻高,開發起來的難度大。
3.3MicrosoftDNA2000
MicrosoftDNA2000(DistributedinterNetApplications)是Microsoft在推出Windows2000系列操作系統平臺基礎上,在擴展了分布計算模型以及改造BackOffice系列服務器端分布計算產品后的新的分布計算體系結構和規范。
在服務器端,DNA2000提供了ASP、COM、Cluster等的應用支持。目前,DNA2000在技術結構上有著巨大的優越性。一方面,由于Microsoft是操作系統平臺廠商,因此DNA2000技術得到了底層操作系統平臺的強大支持;另一方面,由于Microsoft的操作系統平臺應用廣泛,因此在實際應用中,DNA2000得到了眾多應用開發商的采用和支持。
DNA2000融合了當今最先進的分布計算理論和思想,如事務處理、可伸縮性、異步消息隊列、集群等內容。DNA使得開發可以基于Microsoft平臺的服務器構件應用,其中,如數據庫事務服務、異步通訊服務和安全服務等,都由底層的分布對象系統提供。
以Microsoft為首的DCOM/COM/COM+陣營,從DDE,OLE到ActiveX等,提供了中間件開發的基礎,如VC,VB,Delphi等都支持DCOM,包括OLEDB在內新的數據庫存取技術,隨著Windows2000的,Microsoft的DCOM/COM/COM+技術,在DNA2000分布計算結構基礎上,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分布構件應用模型。首先,DCOM/COM/COM+的構件仍然采用普通的COM(ComponentObjectModel)模型。COM最初作為Microsoft桌面系統的構件技術,主要為本地的OLE應用服務,但是隨著Mi-crosoft服務器操作系統NT和DCOM的,COM通過底層的遠程支持使得構件技術延伸到了分布應用領域。DCOM/COM/COM+更將其擴充為面向服務器端分布應用的業務邏輯中間件。通過COM+的相關服務設施,如負載均衡、內存數據庫、對象池、構件管理與配置等等,DCOM/COM/COM+將COM、DCOM、MTS的功能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概念、功能強的構件應用體系結構。而且,DNA2000是單一廠家提供的分布對象構件模型,開發者使用的是同一廠家提供的系列開發工具,這比組合多家開發工具更有吸引力,不足是依賴于Mi-crosoft的操作系統平臺,因而在其它開發系統平臺如(Unix、Linux)上不能發揮作用。
4中間件技術的發展趨勢
4.1網格技術
中間件技術當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是要在互聯網這個復雜的分布式系統中構建應用程序。許多計算機專家認為,將整個互聯網的各種資源全部整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是相當困難甚至難以實現的。當然,對于具體的應用領域,具體的網絡區域,用中間件技術將其中的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還是相當有前景的。目前方興未艾的網格(GRID)技術實質上即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中間件系統,可同時運用網絡中所有的CPU、存儲器、操作系統、應用軟件等資源,用戶通過PC、手機或PDA,可從互聯網上獲取來自全球的資源,互聯網將變成一個虛擬的、強大的計算平臺。網格的重要特征是對資源的共享和管理,包括:(1)計算資源。啟動程序,監測、控制進程運行;對分配給進程的資源的管理機制;查詢功能,確定硬、軟件狀態、相關負載信息和隊列狀態等。(2)存儲資源。上載、下載文件;對分配給數據傳輸的資源(空間、磁盤帶寬、網絡帶寬、CPU)的管理機制,確定可用空間、帶寬使用率等相關負載信息。(3)網絡資源。提供控制分配給網絡傳輸的資源的管理機制;查詢網絡狀態和負載的功能。(4)代碼庫。管理源碼和目標碼的機制。另外,網格系統還應包括:①網格特有事務所需要的通信和認證協議,通信協議允許資源之間交換數據,功能包括傳輸、尋徑和名字服務。建立在通信協議之上的認證協議為確認用戶和資源的身份提供加密安全機制。②管理一組相關聯的資源集合,并負責資源集合之間的交互,包括:目錄服務、合作分配資源任務調度服務、監控診斷服務、數據復制服務、支持網格的編程、軟件發現服務、團體授權服務等。
4.2面向移動計算
移動計算問題可以具體展開為三個方面:①用戶移動。無論用戶處在什么位置,都能為其提供一致的工作環境,包括用戶的配置信息和他所“訂閱”的服務。②終端移動。使終端設備無論在任何接入點接入網絡,都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說底層網絡對終端設備是透明的。③服務移動。當前,越來越多的服務依賴于移動的資源,甚至服務本身就處在不斷移動中,必須保證用戶及其終端設備可以隨時找到這些服務。據此,移動計算需要一個基礎設施將合適的協議、機制、工具集成起來,提供上述三方面的功能。移動中間件正是這樣一種基礎軟件。它隨時對移動用戶和終端進行跟蹤和重定位,保證移動實體的相互通信,克服系統的異構性,并且為開放的網絡環境提供安全性。隨著網絡帶寬不斷增大,人們對移動設備的服務質量問題的顧慮漸漸打消,而使用移動設備的方便性日益突出。人們要求各種服務都可以在移動的情況下(包括上述三種情況)獲得。因而移動中間件具有十分廣泛的發展前景。泛化計算(UbiquitousComputing)是移動計算的極至,指從大型機、PC、到PDA以至安裝有處理器的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設備之間能夠相互通信、協調工作。顯然,在這個領域,中間件面臨更為復雜的異構環境以及無線通信和動態配置的挑戰。
4.3面向服務質量
傳統的單一系統,如大型主機、容錯系統等,依賴昂貴的配置與設計來實現高可用性,而高可用中間件主要是在軟件層面利用系統的冗余部件(比如機群系統有大量這樣的部件)為用戶提供高可用功能。這有三個方面的優勢:成本低、可擴展性好、更加靈活方便。為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還有必要在中間件中增加保證QOS的協議(在CORBA中已經有這樣的協議)以實現數據的備份以及各種各樣的容錯功能。另外,還要保證此方法的響應時間盡可能的快(這里泛指用戶響應時間以及切換時間等一切影響服務質量的時間)。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網絡提供的服務,這就對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低劣的服務是沒有市場的。高可用中間件、容錯中間件在這一背景下將不斷完善和發展。
篇12
一、要完善保險監管中政府監管組織體系
要強化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系統,進一步樹立風險監管為本的監管理念。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專業保險監管機構,肩負著保險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重任,強化保監會監管地位是新時期強化保險監管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我國保險監管系統存在的問題
1.存在無監督的真空地帶。如對保險公司利潤有很大影響的準備金項目缺乏審計。目前,多家保險公司都在積極準備上市,投資者會極為關注其經營成果即利潤情況。而對利潤數字存在極大影響的因素——準備金項目數額是否真實、準確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的狀況是準備金數字由各家保險公司精算部門自己提供,鑒于準備金需要精算師根據一定方法評估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人為調節,從而調節利潤,影響損益的真實性,有可能對投資者的判斷產生影響,并且各保險公司準備金是否充足,影響未來的償付能力,對利益相關者,即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的另一方——保戶也有巨大的影響。同時,由于準備金精算方法較為專業,國際上是由獲得資格認證的專業精算師提供的,而目前國內的相關人才緊缺,政府監管部門和保險公司內部監督管理部門很少涉及對其進行審計。
2.監管方式、手段尚需改進。目前保監會的監管工作依然主要是靠手工操作,有關信息依然是通過現場收集和保險機構填報報表兩條渠道獲得,這顯然與目前保險業相當程度的電子操作的現實不相適應,開發保險監管報表的電子報送系統成為必需。
(二)我國保險監管機構應承擔的三大監管任務
1.制訂資本金監管機制
充分認識到資本是防范風險、彌補風險損失的防線,將其與風險的載體(即資產)有機相聯,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思路。資本金監管的生命力在于突破了單純追求資本金數量規模的限制,建立資本與風險兩位一體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機制。以不同的風險權重將不同風險的資產加以區分,資本的保障能力隨資產風險權重的不同而異,使得同樣規模的資產可以對應不同的資本量,或者說同樣的資本量可以保障不同規模的資產,達到對資本金進行動態管理的目的。在這個機制中,首先需要確定的是資產的風險權重,其次確定每項資產對應的最低資本金規模,最后得出總的所需資本量。
2.監督檢查
強化監管當局的職責,制訂較為詳盡的配套措施,增強監管效能。重視保險公司作為利益主體,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做出違背監管規則的逆選擇,并由此產生道德風險的問題。監管機構應擔當起三大職責:一是全面監管保險公司資本充足狀況。可分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判斷保險公司是否達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判斷的依據主要有公司所處市場的性質、收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以及以往的風險化解記錄;其次是根據保險公司風險狀況和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提出高于最低限度的資本金要求;最后在資本規模低于最低要求時,適當進行必要的干預。二是培育保險公司的內部信用評估體系。三是加快制度化進程。如要求各保險公司向監管當局提交完備的資產分類制度安排,內部風險評估制度安排等,從而使得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新方法得到有力的制度保證。至于監管方法,應該采取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二者并用的方法。
3.市場約束
信息的不對稱應該是保險公司可能損害社會利益從而需要監管的重要原因,而市場是一股強大的推動保險公司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并全面控制經營風險的外在力量,具有內部改善經營、外部加強監管所發揮不了的作用。作為公眾公司,只有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理順委托關系、確立了內部制衡和約束機制,才能真正建立風險資產與資本的良性匹配關系,從而在接受市場約束的同時贏得市場。資本充足狀況和風險控制能力及控制記錄良好的保險公司能以更優惠的價格和條件從市場上獲取資源,而風險程度偏高的保險公司則往往要支付更高的風險溢價、提供額外的擔保或采取其他保全措施。
市場約束方法是以推進信息披露來確保市場對保險公司的約束效果。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是指認為不僅要披露風險和資本充足狀況的信息,而且要披露風險評估和管理過程、資本結構以及風險與資本匹配狀況的信息;不僅要披露定性的信息,而且要披露定量的信息;不僅要披露核心信息,而且要披露附加信息。其次是對信息披露本身也要求監管機構加強監管,并對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體系進行評估。
二、強化保險公司的內控機制
有效的金融監管,必須注重外在約束和內在約束的有機統一。入世后,在不斷完善國家保險監管機構監管的同時,還需要各商業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健全科學、嚴謹、有效的內控機制。
(一)解決商業保險公司強化內控機制的動力問題。要使保險公司所有者真正具有強化內部風險控制的內在動力,就必須積極推進我國商業保險公司的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業保險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使保險所有者成為真正的所有者;而保險管理者和員工重視內部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將由于內控不力給保險公司造成的風險損失與他們的切身利益建立一種直接關聯。
(二)進一步明確商業保險公司在保險監管中的職能定位。商業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必須明確哪些是商業保險公司自己要管好的事情;明確在經營中的風險情況怎樣,應當承擔控制和化解風險的職責。
(三)法律和政策上的有效支持。國家應在法律和政策上給予商業保險公司有效地控制和處理經營風險的大力支持;還要求監管機構在監管方式和手段上予以配合,逐步減少行政干預。
三、社會監督是保險監管的潛在力量
社會監督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輿論監督、公眾監管等等。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職能,社會監督可以成為金融監管的一支重要補充力量。發揮好社會監督力量,保險監管機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發揮保險監管機構以外的獨立第三方(如注冊會計師、審計師、律師等)的專業力量進行監管
隨著保險經營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新型的保險品種如分紅型產品、投資連結產品等不斷推出,有效的監管必須隨之加強,而加強管理的要求又會進一步加劇勞動力市場上有經驗、有能力的從業人員的稀缺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在一些特定的適合的技術領域向注冊會計師尋求幫助已經成為必然。
篇13
一、學術學習時間之概念
國外研究者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關注課堂時間變量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并試圖從眾多的時間變量中找出.影響成績的關鍵變量。我們參照哈尼施費格和威利的課堂學習時間變量分類,可將學習時間變量按層次關系分為五種:
1、名義上的教學時間變量。名義上的教學時間指的是學校的總學時。所謂“名義”即指它完全忽視了學科內容、學生素質、教師素質以及教學環境條件等因家的作用,不能直接反映實際和落實到每個學科、每個學生的時間用量中去。因而,名義教學時間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是非確定的。
2、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教學時間變量。名義上分配的教學時數往往由于教師或學生缺勤、教師會議等原因無法完全保證。因此,實際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教學時間比名義教學時間要少。美國60年代一項關于教師或學生缺勤與學生成績之間的相關研究表明,二者之間呈負相關。然而,也有的研究表明,缺勤對學生的影響不大。說明該變量與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仍是非確定的。
3、分配給每個學生在某課程上的學習時間。這一變量指在不缺勤情況下,分配到特定課程或單元的學習時間。該變量與學生成績之間的相關研究又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因為,有的學生并沒有把課程時間分配在學習上,即分配的課程時間內學生未必認真學習。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更為關鍵的變量。
4、每個學生專注于某課程的學習時間變量。該變量又稱為積極學習時間,指學生在分配時間內專注于教學活動或教材學習的時間。積極學習時間與學生成績之間為正相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學生即使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績卻仍無起色。這是由于某一學習內容對不同學生而言,其難度水平是不一致的,即使學生的積極學習時間相同。他們各自實際學到的內容也不一定相同,于是研究者們在積極學習時間的基礎上提出了學術學習時間的概念。
5.學術學習時間。學術學習時間是指學生專注于邏輯上與學習目標相關聯,適合學生水平的學習活動并達到較高掌握程度所用時間。簡言之,就是學生在積極學習時間內以高成功率完成學習任務所花費的時間盤。由于該變量著重強調學生專注于特定的學習內容,進而對所學內容達到較高拳握程度.因此,學術學習時間直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其童的多少意味著成績的高低,可以說,學術學習時間是說明時間與成績之間關系的實質性變量。
二、學術學習時間的影吶因素
嚴格說,學術學習時間是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一個組成部分,必然受到教學過程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可分以下幾類。
1、目標因素。目標因素對教學活動起導向作用,預示著教學活動的發展方向。通常在教學活動中將目標細化為兩類:(1教師的教學目標。首先,教學目標一經制定,將指導教師對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教學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高效地參與學習,從而也影響著學術學習時間在教學時間內所占比例。其次,教學目標影響教學效果的測量與評價。因為測量與評價是否可信與有效關鍵在于教學目標及其實現(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227頁)。(2)學生的學習目標。現代教學論的發展趨勢是在強調教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確實,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參與教學對于學術學習時間的實現產生重大的影響。而這一切又取決于學生在對學習結果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目標的制定。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對學術學習時間的影響并不是孤立的,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考慮學生的實際,而有效的學習目標的制定也需建立在學生對教學目標內化的基礎上。因此兩者有效的結合將為學術學習時間的實現創造前提條件。
2、學習內容的選擇與任務安排。由于學術學習時間概念不僅將時間與學習內容(適合特定學生水平)相結合,而且又融人了“成功率”的概念,因此,學習內容的選擇以及內容學習過程中的任務安排就顯得尤為關鍵。可以說,該因素是影響學術學習時間的核心因素。(1)學習內容的選擇。筆者認為:不管是強調知識的實用還是主張學科知識的結構,要實現教學的根本目的,最關鍵的應該是關注教學內容的恰當性。恰當的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是否愛學,樂學,從而也就影響著學術學習時間。教學內容的恰當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內容的價值。首先,選擇的內容能否給學生帶來快樂,能否滿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對知識的渴求。其次,選擇的內容是否具有利用性價值,即通過對內容的學習能否使學生達到其它目的。二是內容的難易程度。即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確定適合學生水平的內容.(2)任務安排。克勞爾等學者研究發現:帶任務學習與學術學習時間之間呈正相關(轉引自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232頁);帶任務學習的持續時間與學術學習時間成正比,并影響到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專注程度。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講的帶任務學習的時間的長短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而育。
3、班級規模。國外學者研究表明,高投資(教師在每個學生上所花費的時間)安排,如小班教學,輔導學習能產生較高的學術學習時間比例,而低投資安排如大班教學或自學,其學術學習時間比例偏低。
4、教師能力因素。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制訂,還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與任務的安排都與教師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把計劃轉化為具體教學策略的能力.激發學生動機能力和與學生交流能力。教師的能力強.有助于對學生能力發展水平的了解,有助于選擇恰當的內容,并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對學習任務進行安排,從而有利于學術學習時間的實現,反之,教學質量就無法得到保障。
在教學實踐中,這些因素往往相互結合共同影響學術學習時間,因此在研究學術學習時間這個問題時,必須把握全局綜合加以考慮。
三、擴充學術學習時間的策略
減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確實不能期盼經濟發展上去后再試圖解決,而要結合實際從教育內部尋求解決途徑。就目前而言,在現有學校總學時的基礎上(將來還可能延長),盡可能壓縮無效學習時間,擴充學術學習時間的占有率是當前減負的一條有效途徑。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保證知識文化的傳承,又可防止將課堂教學時間延伸至課后或家庭,從而確保學生有充足的休息娛樂時間。那么,如何擴充學術學習時間?筆者認為:關鍵還是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突破口,圍繞影響學術學習時間的諸因家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
1、激發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核心的是科學合理的課程設里,其首要目標應放在態度和情感方面。在我國正在實施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無論是強詢研究性學習還是推行選修制和學分制,其目的均在于激發或提高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大多數美好的愿望還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停留在改革的文獻中,如何落實還需進一步研究。此外,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域之間,校際之間差別甚大,筆者認為僅靠國家自上而下對課程進行改革和調控仍顯不足,各校還應在國家的宏觀調控和指導下。結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組織教師進行課程的開發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