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環保設計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中間和懸臂帶式輸送機同樣采用以上廊道結構型式設計,通過廊道將帶式輸送機包裹住,將粉塵排放限制在廊道內。為了減少粉塵排放,在轉運點處增加干式收塵裝置。
3)溜筒到艙口的抑塵。如果溜筒底部到艙底沒有抑塵裝置,由于落料高度大,粒度小的物料容易揚起,需要將粉塵壓制在艙口。方法是采用2級抑塵系統。第1級,在溜筒底部圓周上配有噴嘴,形成圓柱或圓錐形的水簾把粒度大的物料引起的粉塵壓制;第2級,在第1級上方圓周配有干霧噴嘴,形成的干霧簾能覆蓋艙口大部分,把粒度小的物料引起的粉塵壓制。
4)廊道內的干霧抑塵裝置。在裝船機中間帶式輸送機的頭部料斗和尾部導料槽處設置了收塵罩殼,將粉塵收集并進行過濾,收集好的粉塵暫時儲藏在收料斗中,達到預設容量時報警并由維護人員在收料斗下放置收料袋,最后將粉塵袋運走。同時利用溜筒噴霧系統的支路在懸臂帶式輸送機尾部導料槽前部增加噴嘴抑制粉塵。
5)廊道內的水沖洗收集。將所有廊道的地板均設計為6mm厚的花紋鋼板。設備需進行沖洗時,將設備移至維護位置。將懸臂架回轉到污水池上方,下俯3~5°,再用水沖洗,污水可通過懸臂架頭部漏水斗排到碼頭的污水池里。中間帶式輸送機由于本身是傾斜的,進行水沖洗,污水通過地板排到尾車棧橋的污水池。另外此項目中間帶式輸送機采用重錘張緊,單獨有個廊道包裹,其底部花紋鋼板也設計成5°傾斜,有利于污水收集,通過低處的漏水斗和管子導到碼頭排水槽。
篇2
篇3
目前,我國有很多企業使用的化工設計都是從國外購進的,很多指標都是根據外國的生產的情況而制定的,但是這些設計到了中國之后,中國的設計院卻發現這些設計在中國的企業實際生產中并不適用,以污水排放來舉例,從國外購買的設計顯示,項目建成后的污水COD在3000mg/L左右,但是在中國的實際情況卻是,企業投入生產之后,發現實際生產所需的COD是20000~35000mg/L,外國的設計根本不適合這些企業的實際情況,在兩者差距過大的情況之下,企業就只能投資資金重新進行改進,這樣既耗時耗力,又耽誤了企業的生產,為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有些甚至因為處理不當,還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了污染,所以企業在建設之初,一定要先對項目裝置設計進行仔細而詳細地審核,若是發現設計有缺陷的地方,一定要及時改正,有缺陷的對環保有危害的施工設計一定不能讓它開建。否則一旦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將得不償失,任何利益都不能建立在環境被污染之上。
3充分利用生產廢物將其變為資源
中國已經開始注重對生產產生的廢物再利用,目前主要針對的是對污水的處理回收,并且在這部分已經取得一些成就,在其它固體和氣體廢物處理方面,中國還略有不足,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積極地探索這些廢物的解決辦法,比如某些石灰廠用他們生產所產生的廢料粉煤灰來制作化肥,用煤灰作為主要原料,向其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這就制成了一種特殊的化肥,化肥和傳統的化肥相比,使用效果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還有的則是利用這些煤灰來吸附污水中的COD,把這兩種生產廢料混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解決了煤灰的問題,還凈化了污水,可謂是一舉兩得。還有人曾經構想過把經過處理的污水排入氧化塘中降解,然后在向其中投放適當的生物,從而構建成一個生物鏈。在生產生活中,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例子,通過以上的方法,不僅可以解決企業污染物難以處理的問題,而且還把它們變成了可利用的資源,為社會創造了財富,減少了污染,這是化工廢物最理想的處理方法,非常值得我們社會的提倡和各地化工企業學習。
4把先進的科研成果真正運用到治理污染之中
社會不斷進步,人們對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認知也有了很大提高,普通大眾也開始關心環境治理問題,而科研機構也是一直都在研究環境治理新技術,目前,已經有很多的高新科技成果被研制出來,它們很多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而且治理效果預期也是要遠比傳統的方法好,但是因為成本太高,又或是實際應用不方便,這些高新科研成果在企業的生產中并沒有得到實際的使用,這是極大的浪費,科研人員應該根據企業生產中實際情況,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這些科研成果加以改進,使其能夠真正運用到實際的生產之中。新科技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廢物解決效率,這樣不僅解決了企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也為環境保護做出了很大貢獻。
篇4
二、建立升級循環體系
憑借其廣泛的普及程度,環保低碳牛仔服裝已然超越了人口、時尚和地域的限制。牛仔服裝產業鏈在服裝行業里占據重要地位。在這條產業鏈中任何一項環境改善舉措都會產生深遠的累積效應。[6]當牛仔服裝的面貌總是被時尚性、功能性所支配之時,愈來愈多的牛仔品牌尋求開發新的更加可持續生產方式,來補充其在有機化和生態環境關照方面的不足。使用循環再生的棉布是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無可避免的趨勢之一。牛仔服裝產品最理想的循環方式是以工業養分的形式進行閉合生命周期。工藝養分(technicalnutrient)指的是能夠返回到工業循環,返回到工藝代謝中的材料或者產品。比如說我們曾研究過的普通的電視,它就由4360種化學物質組成。有些物質是有毒的,但是其他是對工業有價值的養分,在電視機最終填埋的時候被當作了廢棄物。這是不科學的。最好是把它們與生物養分隔離開來,使得它們升級循環(up-cycled)而不是再循環,從而維持它們在封閉式工業循環中的高品質。舉例來說,堅固的電腦塑料外殼可以繼續當做堅固的電腦塑料外殼循環使用(或用作其他高質量產品,如汽車部件和醫學設備),而不是被降級循環制成隔音障或花盆。[7]升級循環(up-cycled)是我們預期達成的目標。環保低碳的牛仔服裝的生命周期末端應該呈現出兩種模式:
1.進入生物新陳代謝。制成牛仔服裝所有材料不僅僅是對人體和自然無毒害,當其完成了歷史使命后,消費者可以直接丟棄或者作為土壤堆肥填埋服裝。因為這種服裝產品是100%可以作為生物原料降解,為自然界提供營養。目前有機棉纖維制成的牛仔服裝中的鉚釘,銅扣以及拉鏈等金屬輔料無法進入生物新陳代謝系統,自然只能通過拆卸的方式來進行工業回用。服裝纖維的生物新陳代謝最佳參考案例是可降解聚乳酸纖維,它是一種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以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資源為基礎原料開發成功的新型纖維材料,PLA聚乳酸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等淀粉原料經發酵、聚合,抽絲而制成。PLA纖維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PLA纖維埋入土中2-3年后強度會消失;如果與其他廢棄物一起堆埋,幾個月內便會分解,降解為無害的乳酸及二氧化碳和水。PLA纖維是新一代的環保型聚酯合成纖維。[8]紡織服裝科技的發展終將使得此類的生物新陳代謝系統可消化的面料成為人人可及的牛仔服裝原料。
2.進入工業新陳代謝。即是將牛仔服裝產品的所有權和處置權移交給制造商或者牛仔服裝品牌。消費者購買的僅僅是產品的使用權,或者是服裝產品的穿用服務。顧客不再為服裝的固體廢棄物買單。牛仔服裝的制造商將通過回收舊款、拆解面輔料并使用其中復雜材料作為新產品原料的方式來更新產品。顧客可以自行決定服裝產品的使用時限,這樣一來既避免了持續購買快時尚品牌牛仔服裝累計造成的快速拋棄,又能使消費者的手中的牛仔服裝始終處于流轉的狀態。但是這種模式原本發想是運用在電視機、汽車等可拆卸的耐久的工業制成品上的,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產品借鑒此種循環模式的弊端在于面料纖維的使用壽命有限,循環再造產品使用之后產生的應力磨損造成了面料纖維的疲勞度(疲勞失效;力學性能損耗;外觀損傷)。[9]導致再造服裝產品無法被持續使用,即使樹脂整理與一些后整理工藝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延長纖維疲勞壽命,牛仔服裝的棉纖維壽命也很有限。所以作為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的流轉途徑,一旦牛仔產品纖維疲勞度加劇,壽命將盡之時,將其降級循環進入工業新陳代謝是更為合理的選擇。在環保牛仔服裝發展過程中許多的品牌和生產商、零售商都對循環模式進行過研究與摸索。典型的降級循環如Rock&Republic現在已經進行回收再利用牛仔服裝生產階段裁剪剩下碎布料,將它們轉化為建筑項目中使用的絕緣材料。紐約的Gap主動加入了美國棉花公司最新的“從藍色到綠色”的牛仔循環回收計劃。這項計劃將覆蓋北美以及波多黎各近1000家Gap專賣店。[10]當年三月起,這兩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可將它們的廢舊牛仔服捐贈給當地的Gap商店,轉化成建筑用的超天然棉纖維絕緣材料,再捐贈給有需要的社區。最初“從藍色到綠色”牛仔項目2006年在美國收集到14566件牛仔服,比預期數量翻了兩番。從那時起該項計劃得到了國內零售商和相關組織的支持,如服裝零售商AmericanEa-gleOutfittersInc(AEO)、布魯明戴爾百貨、Nation-alJeanCompany和服裝品牌ErnestSewn與GbyGuess亦共襄盛舉。到目前為止由BondedLogic公司生產制造的超天然棉纖維絕緣材料已經循環回收了足夠數量供540個家庭使用。這個為期兩周的活動是Gap公司“循環你的藍色”的一個項目,捐獻牛仔褲的消費者可享受七折優惠購買Gap公司或者副線品牌GapKids或babyGap的新款牛仔服裝。Gap北美區總裁MarkaHansen表示“我們希望這項活動能培養消費者關于棉纖維的可循環性認識,使他們將廢棄服裝捐獻給有需要的團體。”牛仔服裝升級循環的途徑很多。除了作為絕緣材質被打碎之外,純棉纖維的牛仔服裝產品還可以被制成生物乙醇。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11]于2010年1月30日到2月14日的15天內,在大阪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實施名為“FUKU-FUKU”的舊衣回收再利用項目。收到的舊衣,用自然界中存在著的酶及微生物進行分解,將衣服中的棉成分轉換為生物乙醇。生物乙醇可以代替工業乙醇及石油作為燃料來使用。尼龍、滌綸等棉以外的材質重新被還原成尼龍及滌綸等原料,實現資源再利用。剩余的材質進行熱分解后作為燃料等來使用。由此,服裝制品幾乎100%可以實現回收再利用。
篇5
綠典彩棉包裝設計是我切身參與的實際案例,它的設計理念“彩亦素”主要通過環保紙的肌理、顏色以及貼標簽的方式來突出企業形象和彩棉產品的特點。
1.綠色視覺形象的宣傳
環保品牌的綠色視覺形象是營銷中新的競爭要素,它促使品牌更快占據消費者內心,加深消費者印象。環保品牌生產“綠色產品”,爭取“綠色商標”,成為“綠色企業”,使企業形象和信譽大大提升,成為消費者喜愛的品牌。根據這一原則綠典彩棉的視覺形象主標志是用英文單詞“green”“cotton”結合而成,寓意“綠色的棉花”;三個子標志則用兒童的小衣服,情侶的領結,家紡的衣架為靈感進行設計;吉祥物設計用7個原生態的動物、植物、音符組成字母“gretton”,造型可愛,顏色清新,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全面詮釋品牌的精神理念。
2.綠色簡約包裝的設計
近些年,社會上大力提倡“低碳”綠色理念,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同時,也更注重風格簡潔、大方,材質綠色、環保的包裝設計。設計師在包裝設計中也需跟隨時代的步伐,用心觀察生活,將綠色、環保包裝展現在大眾面前,最大化地減少包裝廢棄料。綠典彩棉的包裝設計也是走簡約風格,包裝的結構主要是天地蓋式和抽拉式組合;顏色主要選用與彩棉相近的顏色:淡棕色、淡綠色、淡黃色;圖形是吉祥物的排列組合,充滿童趣愛心,圖形在使用中為淡彩色系,同包裝設計理念吻合。綠典彩棉包裝均用“貼”形式組合,樣式新穎且組合排列方式活潑可愛,亦或雅致輕松,同時節約印刷成本,減少工序。
3.環保包裝材質的選擇
對于綠色包裝,選擇環保實用型包裝材質更為重要。制作中采用節能環保的綠色包裝,盡可能的減少垃圾排量,不斷發現新工藝、新材料以便改進包裝設計。如綠典彩棉包裝材質選擇環保的大地紙:色澤淡雅清新,質地略顯粗糙有股自然之風,這更突顯綠典彩棉產品的原生態、綠色環保。
4.綠色營銷方案的實行
綠色環保的營銷方案,更為前期的調研、設計工作錦上添花。在營銷方案里要著重突出打造“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理念。吸引消費者眼球,不僅如此,在整個推廣產品的同時,可以利用包裝的設計理念作為切入點。綠典彩棉包裝以“彩”為主題:一是產品的原材料是彩棉,色彩淡雅,主要是淡棕色、淡綠色;二是產品氣質素雅,給人淡淡的溫馨感。這種彩不是五顏六色,是另一種綠色的‘彩’。彩亦素,素亦彩,一種理念的雙重表達。這里的彩也是指:淡雅、素的色調也可以為家庭營造五彩繽紛的濃濃愛意。三個系列產品的主題也各不相同,主要是用與其相關的成語進行表達:“興高彩烈”代表童裝系列:展現兒童興致高,精神飽滿的另一面童趣;“衣無二彩”代表情侶系列:猶言情侶衣不重彩,衣著樸素,品味高雅;“五彩繽紛”代表家紡系列:家紡產品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樣子,把家營造的更有愛。通過宣傳這種綠色的環保理念,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一份綠色環保的品牌形象。
三、環保品牌中綠色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勢
綠色包裝是環保品牌的發展趨勢,環保品牌包裝的綠色化也需要全方面的詮釋:第一,綠色生活理念的增強。國人的綠色包裝意識需要不斷加強,注重綠色環保理念。第二,現代包裝技術的革新。印刷生產過程中采用柔版印刷方式,使用水性油墨,消除了化學溶劑的污染。第三,企業、設計師素養的提升。在國家的扶持下,更多的企業推崇綠色包裝,環保品牌不斷出現在市場上。與此同時,綠色包裝需要設計師既要考慮包裝的新穎,還需要研究產品的特性,消費者的心理,合適的包裝材質,精確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通過綠色包裝展現產品的獨特之處。第四,廣大消費者的支持。綠色包裝設計的發展道路同樣需要廣大消費者的支持與鼓勵。支持環保品牌,支持綠色包裝設計,消費者在購買時盡量選用有國家認證的綠色包裝設計的產品,支持環保,愛護環境。從小事做起,不斷的感染周圍的人或事,從而更好的為環保品牌推動綠色包裝的發展道路。
篇6
2.環保性及功能性
就環保角度而言,項目小組考慮將垃圾桶的外觀與綠色植物進行綜合設計。綠色植物可以凈化空氣,去除垃圾異味,也可以美化垃圾桶的外觀,使之與周圍的環境相和諧,成為環境的組成部分。從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來看,大眾對垃圾分類都有所耳聞,但是具體到底該如何分類還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在顏色的搭配時可以考慮用亮色點綴投放口或配合相應的圖標用來標注不同的垃圾分類。在材質選擇上,垃圾桶的材質需要有抗磨性及不變形的優點,木材、石料等都會隨著常年累月而變形腐爛,且不利于垃圾的回收處理。因此,需要對材質的選擇進行調研和了解。
二、城市環保垃圾桶的最終設計效果
項目小組根據設計思路使用3DMax軟件,對垃圾桶進行了初步的建模設計,經過不斷地修改和優化,最終設計的垃圾桶具有手動拼接功能,可根據不同的城市環境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調節高度、寬度、顏色,選取耐用、環保的PVC材質及綠色植物的搭配使得垃圾桶集美觀性和實用性為一體。在這款垃圾桶的左右側面、底部、頂部設計了卡槽,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需求,疊加垃圾桶的高度及寬度,可滿足成年人或兒童等不同年齡段身高比例的需求,還可以滿足不同垃圾投放量的需求。與傳統的垃圾桶相比,打破了垃圾桶造型及體積固定的局限性。這款垃圾桶具有單獨彈放煙灰的卡槽,卡槽底部放置細沙。
在垃圾桶整體色彩搭配上,以白色為主,彈放煙灰的卡槽可根據不同環境的需求搭配不同醒目色彩如圖1sketchup效果圖為紅色,也可根據不同顏色進行垃圾分類。相比色彩單一的傳統垃圾桶,可以更好地美化和協調城市景觀。同時,這款垃圾桶的最大特點就是在前壁側增加了可種植綠色植物的部位。不僅可以利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垃圾的有害物質,具有凈化空氣和氣味的環保功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且可以根據植物生長狀態修剪外形,美化垃圾桶外觀,適合現代化城市美化建設的需要。此款垃圾桶的垃圾回收方式便捷,在垃圾桶的背面設有凹槽式的把手。垃圾桶的內部是傾斜設計,垃圾從投放口進入會直接滾至底部,所有垃圾都會集中在回收口。清潔人員可以直接在底部拉開把手,快速收集垃圾。
篇7
2.1主線
全線共設置大廟、七家、兩家、頭溝、東營子、雙峰寺、避暑山莊、單塔子(預留)、夏臺、東園子、灤河和紅石砬互通式立交12處,間距、布局、位置、選型基本合理,技術指標采用基本適當,設計指標滿足規范要求。應修改完善以下內容:全線單喇叭互通較多,環形匝道半徑偏大,應適當減小。①大廟互通:減速車道距離隧道口較近,應加強交通安全措施。②頭溝互通:應進一步優化A匝道縱斷面,與被交道平順相接。③東營子樞紐互通:BK0+648變坡點應適當抬高,減少挖方,避免縱面起伏過大。④避暑山莊互通:主線與被交路高差將近90m,A匝道平均縱坡約3.6%偏大,應根據地形條件適當調整,以降低平均縱坡[2]。⑤單塔子互通:應結合張承高速公路實施進展情況,統一籌劃,一次設計,分期實施。該互通應按十字交叉全互通預留建設條件。⑥夏臺互通:深入比較簡易菱形互通方案與單喇叭互通方案,擇優選用。落實改移道路的位置,避免侵占伊遜河河道。⑦東園子樞紐互通:被交路為西環高速,應采用T型的全互通方案;同時將A匝道向南移,為內環預留空間,將B匝道向山體靠攏,縮短橋長。至少應增加由灤河互通來車去唐山方向匝道。⑧灤河互通:A匝道與被交路交角過小,應向小樁號移動,優化平交口位置。應增加改溝設計及工程量。
2.2支線
①藍旗卡倫互通:平交口應正交設計,同時遠離村莊。優化調整A匝道縱坡,緩解D、E匝道縱坡。②四合永互通:應結合地方要求調整互通立交位置,并設計成半苜蓿葉形式,以方便四合永、圍場和S254車輛上下。
3橋涵
①全線橋梁橋臺均采用樁基礎,應結合具體橋梁的地質特點,合理選用橋臺結構形式。細化每座橋梁的橋孔布置,有效控制橋梁工程規模。橋址區各工程地質層位的容許承載力、極限摩阻力等巖土參數,應在對各結構層地基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巖土設計參數建議值。部分橋梁無巖石力學試驗指標,采用嵌巖樁或擴大基礎的橋梁,應提供持力層巖石飽和抗壓強度指標。個別橋位區鉆孔數量偏少,鉆孔間距偏大,無法全面控制橋梁墩臺基礎的工程地質性質,應結合詳勘補充完善。②橋梁布置應按防洪評價要求進行復核。③高墩宜采用墩梁簡易固結形式。④結合棄方,核實匯水面積及流量,優化縮減橋梁長度或取消部分橋梁。⑤壩底、小草溝特大橋。花瓶式橋墩宜增加豎向線條,以改善景觀;由于采用斜交、變截面箱梁,壩底特大橋橋下凈空530cm偏小,宜適當提高。⑥頭溝特大橋。宜對橋墩和主梁外觀適當美化,以改善橋梁景觀。穿越頭溝鎮的高架橋高出地面35m,應采取妥善的環保措施(如增加橋下拆遷寬度、設置聲屏障、采取集中排水等措施),減小對沿線居民的干擾。⑦頭道溝1~5號大橋、黃地溝大橋、前營子1號大橋等7座跨越溝谷的高架橋,在滿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應結合路線平縱面、路基廢方處理等,適當優化橋長。⑧雙峰寺互通B匝道橋跨承朝高速的(39+66+39)m現澆連續梁,宜采用薄壁橋墩;在滿足受力的條件下,可采用墩、梁固結的連續剛構橋。⑨釣魚臺大橋樁基嵌入中風化巖,根據地質資料,核查嵌巖深度,合理確定樁長。
4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4.1安全設施
①應取消設于被交道路上的高速公路入口1km及2km預告標志。②防眩板不可用PVC,應為玻璃鋼加噴塑保護。③中央分隔帶開口不應采用推拉式護欄,不安全。④長大下坡路段增加“連續下坡低檔慎行”等告示標志,此路段兩側的車道邊緣線采用振動標線。⑤對采用了極限值路段,應調整優化;受地形條件限制而無法調整的,應在相應路段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以確保行車安全。⑥對特長隧道及線形不良的互通匝道等路段,應加強交通管制。
4.2機電工程
①全程閉路電視監視系統應取消部分事件檢測器,保留平均2km一臺遙控攝像機和一臺定焦攝像機;監控系統中的部分主線外場設備距離遠端接入設備距離超出了設備接口允許的傳輸距離,應進一步核實并增加數據光端機數量。②隧道監控系統及通風、照明、消防系統均應在統一的防災預案的指導下進行設計,首先應明確隧道內防火區段劃分、指揮調度機構職責及防災救援流程、各系統功能和聯動要求,而后進行系統構成和設備布設。③茅荊壩和大廟特長隧道,運營存在較大風險。為保證運營安全,按照火災發生后8min救援隊伍趕到現場的國際通用要求,應在距洞口合適位置各設置一處隧道管理(或救援)站。④茅荊壩隧道由冀蒙共建,隧道的監控和防災指揮調度應實行統一管理。兩省(區)建設管理處應進一步簽署相關協議,使得該隧道的監控、消防、通風、照明及供電系統等統一設計、建設和管理。茅荊壩和大廟特長隧道應設置完善的監控設施,應補充洞口的可變情報板等設施。其他隧道可予以適當考慮設置,并設置必要的洞口信號燈和車道標志等基本管理設施。⑤長大下坡和避險車道,應從預防事故、發現事故、組織救援、預告信息、防止二次事故發生等流程出發完善監控設計。長大下坡宜考慮增加超速報警系統;避險車道應增加照明、車檢器和懸臂式可變情報板等設施。⑥對閉路電視圖像傳輸做壓縮和非壓縮技術經濟方案(含通信系統干線傳輸方案)比選,取消指令電話系統。
4.3房建工程
①服務區建筑物總體布局應盡量緊湊,主體建筑物盡量建成單排式,以增大停車區面積。七家服務區位置應與七家互通對調。②監控分中心的監控室要滿足機電設計單位提供的技術條件。③服務區加油站雨棚頂建議設計成型鋼結構。
篇8
1.減量化設計:Reduce。與極簡主義強調的“Lessismore”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減少物料的加工與處置。對繁復裝飾的摒棄,以達到環保節約的目的。最好的例證就是nothing.cn的設計師董攀秉承著“簡單生活”(lifeisnothing)的態度,用未經染色的粗胚棉布進行服裝產品的制作。其小批量產品的手工制作過程避免了工業生產污染環境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品牌環保文化理念的消費者們會更頻繁地使用該產品,而非廢棄之后再購買更多服裝產品。
2.循環再利用設計:Reuse&recycle。以重用為考量的設計。不再是年份古老幾近殘破垃圾的李維斯.斯特勞斯品牌的牛仔褲因為其歷史價值和不菲的售價得到重生收藏。而是針對全球巿場總量將達18億件的牛仔服裝,從設計階段開始,得到循環再利用的可能。運用環保再生纖維制成的環保服裝面料配合無毒害的環保服裝輔料(鉚釘、拉鏈)等,在后消費領域完成之后可以重新作為生產原料進入市場。即使消費者將廢舊牛仔褲填埋或者焚燒,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相反可以通過生物新陳代謝和工業新陳代謝被大自然所消化,成為營養。
二建立升級循環體系
憑借其廣泛的普及程度,環保低碳牛仔服裝已然超越了人口、時尚和地域的限制。牛仔服裝產業鏈在服裝行業里占據重要地位。在這條產業鏈中任何一項環境改善舉措都會產生深遠的累積效應。當牛仔服裝的面貌總是被時尚性、功能性所支配之時,愈來愈多的牛仔品牌尋求開發新的更加可持續生產方式,來補充其在有機化和生態環境關照方面的不足。使用循環再生的棉布是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無可避免的趨勢之一。牛仔服裝產品最理想的循環方式是以工業養分的形式進行閉合生命周期。工藝養分(technicalnutrient)指的是能夠返回到工業循環,返回到工藝代謝中的材料或者產品。比如說我們曾研究過的普通的電視,它就由4360種化學物質組成。有些物質是有毒的,但是其他是對工業有價值的養分,在電視機最終填埋的時候被當作了廢棄物。這是不科學的。最好是把它們與生物養分隔離開來,使得它們升級循環(up-cycled)而不是再循環,從而維持它們在封閉式工業循環中的高品質。舉例來說,堅固的電腦塑料外殼可以繼續當做堅固的電腦塑料外殼循環使用(或用作其他高質量產品,如汽車部件和醫學設備),而不是被降級循環制成隔音障或花盆。升級循環(up-cycled)是我們預期達成的目標。環保低碳的牛仔服裝的生命周期末端應該呈現出兩種模式:
1.進入生物新陳代謝。制成牛仔服裝所有材料不僅僅是對人體和自然無毒害,當其完成了歷史使命后,消費者可以直接丟棄或者作為土壤堆肥填埋服裝。因為這種服裝產品是100%可以作為生物原料降解,為自然界提供營養。目前有機棉纖維制成的牛仔服裝中的鉚釘,銅扣以及拉鏈等金屬輔料無法進入生物新陳代謝系統,自然只能通過拆卸的方式來進行工業回用。服裝纖維的生物新陳代謝最佳參考案例是可降解聚乳酸纖維,它是一種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以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資源為基礎原料開發成功的新型纖維材料,PLA聚乳酸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等淀粉原料經發酵、聚合,抽絲而制成。PLA纖維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PLA纖維埋入土中2-3年后強度會消失;如果與其他廢棄物一起堆埋,幾個月內便會分解,降解為無害的乳酸及二氧化碳和水。PLA纖維是新一代的環保型聚酯合成纖維。紡織服裝科技的發展終將使得此類的生物新陳代謝系統可消化的面料成為人人可及的牛仔服裝原料。
2.進入工業新陳代謝。即是將牛仔服裝產品的所有權和處置權移交給制造商或者牛仔服裝品牌。消費者購買的僅僅是產品的使用權,或者是服裝產品的穿用服務。顧客不再為服裝的固體廢棄物買單。牛仔服裝的制造商將通過回收舊款、拆解面輔料并使用其中復雜材料作為新產品原料的方式來更新產品。顧客可以自行決定服裝產品的使用時限,這樣一來既避免了持續購買快時尚品牌牛仔服裝累計造成的快速拋棄,又能使消費者的手中的牛仔服裝始終處于流轉的狀態。但是這種模式原本發想是運用在電視機、汽車等可拆卸的耐久的工業制成品上的,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產品借鑒此種循環模式的弊端在于面料纖維的使用壽命有限,循環再造產品使用之后產生的應力磨損造成了面料纖維的疲勞度(疲勞失效;力學性能損耗;外觀損傷)。導致再造服裝產品無法被持續使用,即使樹脂整理與一些后整理工藝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延長纖維疲勞壽命,牛仔服裝的棉纖維壽命也很有限。所以作為低碳環保牛仔服裝的流轉途徑,一旦牛仔產品纖維疲勞度加劇,壽命將盡之時,將其降級循環進入工業新陳代謝是更為合理的選擇。在環保牛仔服裝發展過程中許多的品牌和生產商、零售商都對循環模式進行過研究與摸索。典型的降級循環如Rock&Republic現在已經進行回收再利用牛仔服裝生產階段裁剪剩下碎布料,將它們轉化為建筑項目中使用的絕緣材料。紐約的Gap主動加入了美國棉花公司最新的“從藍色到綠色”的牛仔循環回收計劃。這項計劃將覆蓋北美以及波多黎各近1000家Gap專賣店。當年三月起,這兩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可將它們的廢舊牛仔服捐贈給當地的Gap商店,轉化成建筑用的超天然棉纖維絕緣材料,再捐贈給有需要的社區。最初“從藍色到綠色”牛仔項目2006年在美國收集到14566件牛仔服,比預期數量翻了兩番。從那時起該項計劃得到了國內零售商和相關組織的支持,如服裝零售商AmericanEa-gleOutfittersInc(AEO)、布魯明戴爾百貨、Nation-alJeanCompany和服裝品牌ErnestSewn與GbyGuess亦共襄盛舉。到目前為止由BondedLogic公司生產制造的超天然棉纖維絕緣材料已經循環回收了足夠數量供540個家庭使用。這個為期兩周的活動是Gap公司“循環你的藍色”的一個項目,捐獻121牛仔褲的消費者可享受七折優惠購買Gap公司或者副線品牌GapKids或babyGap的新款牛仔服裝。Gap北美區總裁MarkaHansen表示“我們希望這項活動能培養消費者關于棉纖維的可循環性認識,使他們將廢棄服裝捐獻給有需要的團體。”牛仔服裝升級循環的途徑很多。除了作為絕緣材質被打碎之外,純棉纖維的牛仔服裝產品還可以被制成生物乙醇。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品計劃,[11]于2010年1月30日到2月14日的15天內,在大阪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實施名為“FUKU-FUKU”的舊衣回收再利用項目。收到的舊衣,用自然界中存在著的酶及微生物進行分解,將衣服中的棉成分轉換為生物乙醇。生物乙醇可以代替工業乙醇及石油作為燃料來使用。尼龍、滌綸等棉以外的材質重新被還原成尼龍及滌綸等原料,實現資源再利用。剩余的材質進行熱分解后作為燃料等來使用。由此,服裝制品幾乎100%可以實現回收再利用。
篇9
2機床全封閉防護及油霧分離裝置
眾所周知,機床行業一般都是加工中心進行全封閉防護,因為同一規格的加工中心的結構、主軸運動(均在X、Y平面內)方式完全一樣,根據加工中心的這種通用性可以對機床進行很好的封閉防護設計。而組合機床則不同,針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工序,每臺機床的加工內容、主軸結構和切削運動方式各不相同,都是專用設計,而且在此之前國內機床也沒有可以借鑒的封閉防護結構,這就為本次設計增加了不小的難度。本臺組合機床的銑削主軸為臥式主軸,切削形式既有縱向移動,行程450mm,又有橫向移動,行程1450mm。主軸運動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形式,封閉防護設計的難點就在于對機床的運動部分(即主軸的兩個切削方向)進行全封閉防護(其他部分如頂面、側面等非運動部分使用常規的防護板固定在合適的支架上封閉就可以,這里不做介紹),最終我們設計完成的封閉防護方案設計總圖見圖2。
2.1銑頭縱向運動的防護設計
銑削主軸做縱向運動時的防護方案設計如圖2所示,主軸防護罩安裝在銑削主軸的滑座上,和主軸相連接固定的部分根據銑削主軸外形而設計,它和主軸同步做縱向運動,長度要滿足總行程450mm,在機床中間的防護板上加工有和主軸防護罩輪廓同樣形狀的方洞,與主軸防護罩四周間隙為5mm,同時四周安裝有軟密封橡膠板,這樣既可以滿足主軸做縱向運動,又可以有效防止切削液從間隙處外溢。
2.2銑頭橫向運動的防護設計
銑削主軸做橫向移動的防護要求為:要完全封閉,要滿足銑頭橫向移動行程1450mm,運行速度在500~8000mm/min之間,運行可靠。因此設計的總體方案設計為:如圖2所示,左、右內防拉板收縮、拉開行程滿足1450mm;拉板上部支撐在上支撐導軌上,為主支撐,下端支撐在移動工作臺的導軌上,為輔助支撐,由于結構限制上下兩導軌不在一個立面上,故拉板上下形狀成一定角度;拉板兩邊由左、右內外支架固定,在主軸滑座下的高度墊兩側安裝有左、右內支架,可隨銑頭做橫向移動,為移動端,在移動工作臺滑座的兩側安裝有左、右外支架,為固定端,左右滑板的兩側就分別安裝在固定端和移動端的支架上,安裝調整完畢就可以滿足銑頭橫向移動時的封閉防護。在這個銑頭橫向運動內防的的研制過程中,我們有幾點總結:(1)內防拉板的高度要盡可能低,高度越高,運行越不可靠,就需要更為復雜的防護結構設計和空間,為此,我們后來將銑削電動機重新設計安裝在銑頭后面,不在封閉防護區域。即便如此,本次設計的拉板可運行高度也已達到1790mm(圖2)。經試驗,本防護結構運行高度在2000mm以內可以可靠實現。(2)內防拉板上面豎直部分和下面傾斜部分之間的角度不易太小,夾角越接近180°即越沒有夾角,越容易實現,本次最終成品后的角度為120°(圖2);連接左右拉板各層之間的鉸鏈條應各為2套,分別安裝在拉板上面的豎直部分和下面的傾斜部分后。(3)要滿足機床銑頭可靠的運行及速度,封閉防護拉板必須有可靠的支撐、導向和限位。用于安裝封閉防護拉板固定端的支架如果安裝在地面或者外防護支撐上,如果沒有上支撐導軌,或者對拉板不限位,都會導致封閉防護的拉板錯位、損壞。經過重設計、改進、分析試驗得出,應先將移動工作臺的導軌作為基準面,左、右內外支架(固定端)需安裝在移動工作臺滑座上,這樣支架與拉板的結合面對導軌基準面的垂直度等精度要求會得到可靠保證;內防拉板上端在上支撐導軌上通過滾輪運行,以減小摩擦力,上支撐導軌為主支撐導軌,是有精度、熱處理要求的矩形鋼板,其兩側安裝在左右外支架(固定端)上,兩側面滾輪限位,如圖3a(為圖2中Ⅰ處的局部放大圖)所示,這個上支撐導軌在左右外支架上帶有可調機構,可左右上下微調,用于保證其于基準導軌之間的平行度以及內防拉板安裝完成后的垂直度要求,調整測試各項指標合格后,螺釘擰緊,可以使用;內防拉板下端在基準導軌上通過滾輪運行,一側面滾輪限位,為輔助支撐,如圖3b(為圖2中Ⅱ處局部放大圖)所示。以上就完成了對銑頭運動部分的全部封閉防護的設計。現場設計制作完成后的內防圖片如圖4所示。
2.3油霧分離裝置
油霧分離裝置根據最終機床形成的封閉空間大小選擇符合參數的裝置安裝在機床封閉防護的頂部,將銑削加工產生的含塵或有害物質的氣體分離,分離出來的油霧可按照機床廢油處理,過濾后達到排放標準的干凈空氣可以直接回流到工作區域。
3上排、上供裝置及管路
以往組合機床的冷卻排屑一般是地溝排屑或者是開放式排屑,這樣經常就會看到加工現場機床或冷卻水箱附近到處是冷卻液,車間污染嚴重。該機床的冷卻和排屑采用空中架管,集中處理的方式,如圖5所示。冷卻液通過用戶車間的空中管路輸送到各臺機床,每臺機床如果有壓力和精度等特殊需要,需設計上供裝置,即將冷卻液進行二次加壓及過濾,按需要的冷卻流量、壓力及精度提供給各臺機床。本臺機床要求具有冷卻、沖屑功能,冷卻液壓力0.5MPa,過濾精度50~80μm,同時還需具有沖洗夾具的定位面功能,沖洗的冷卻液壓力0.5MPa,過濾精度30μm。為此我們設計的方案設計為:將用戶主管路的冷卻液接入本機床的冷卻主管路,因該冷卻液滿足本機床的冷卻、沖屑的流量及精度要求,可以直接走管進入機床內部所需部位;但冷卻主管路的冷卻液達不到沖洗夾具定位面的精度要求,需設計上供裝置。該上供裝置包括有外部先導式電磁閥、自清洗過濾器、球閥及壓力傳感器等,當冷卻液經過上供裝置后達到了機床所需的冷卻精度,再經機床走管提供給夾具定位面。當加工完后的切屑和冷卻液進入排屑器輸送到上排裝置中,上排裝置具有斷屑功能,將切屑及冷卻液通過高壓泵抽到用戶車間的空中管路中,重力回液進入車間過濾機組中進行統一的過濾處理。
篇10
綠色建筑設計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最大可能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創造一個低耗能、長效、舒適、無害的室內環境。基本要求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遵循健康、簡約、高效的設計理念,減少建筑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2).在建造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材),減少污染,因地制宜選用無害或危害極小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可再生資源。3).在設計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基礎上,實現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
3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下的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集技術、藝術與科學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把綠色建筑設計的理念引入室內設計,需要室內設計師具有社會負責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科學的設計理念,從傳統室內設計向“綠色室內設計”轉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以室內空間環境的安全性為前提做設計室內設計首先要保證室內空間環境的安全性,要避免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生態秩序。在保證室內構件安全的前提下,要重點關注室內空氣質量的安全性。控制室內空氣質量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1)選擇安全、環保的建筑材料,確保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質含量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2)避免過度裝修導致的空氣污染物濃度超標。環保的建筑材料也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進行室內環境質量預評價,根據設計方案和空間承載量、材料的使用量、室內新風量等因素,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估算,確保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類空氣污染物,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
3.2室內空間設計要以降低能耗為基礎,提高室內空間環境的保溫、減噪、自然通風及采光功能室內設計除了要滿足功能性及美觀的需求外,還要充分考慮室內空間建造及使用過程中的節能性。隨著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舒適度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能耗隨之增大,為達到舒適度和節能的雙贏,以降低能耗為基礎,提高室內空間環境的保溫、通風、減噪等功能是非常必要。(1)做好建筑的保溫隔熱,既確保室內環境的熱舒適度,又可節能減排。保溫有外墻保溫和內墻保溫兩種方式。通常在設計功能性滿足的情況下,宜采用保溫、裝飾一體化的外墻裝飾材料做外墻保溫處理,可簡化施工程序、減少材料損耗,保溫隔熱效果好。對于室內溫差要求差異較大的房間宜采用內墻保溫隔離,另外不要忽視在頂棚和樓地面也要設置保溫層。(2)降低噪音污染,提高室內居住環境的質量。隨著城市越來越擁擠,噪聲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嚴重干擾人們的正常生活,控制室內噪聲水平,提高室內環境的質量,也是“綠色建筑”的要求之一。首先做好噪音污染的預控,做好室內的“動、靜”分區,減少相鄰空間的噪聲干擾以及外界噪聲對室內的影響。對于一些會產生噪音的設備用房或人流密集的場所,為減少噪聲干擾,在進行室內的頂棚、樓面、墻面和門窗的裝飾設計時,要兼顧吸聲與隔音效果,宜采用吸聲或隔音效果好的造型及建筑材料。對噪聲敏感的功能空間宜集中布置在遠離噪聲源的地方,不能避開噪聲源時應采用有效的隔聲減振措施。(3)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環境,提高入室新風的品質。注重入室新風“量”和“質”的統一[3]。室內通風,一是開啟門窗通風;二是通過暖通空調系統設計進行氣流組織設計,但目前情況下,要完全消除空調設備的污染是很困難的,新風質量是不能保證的[3]。為了確保室內新風的“質”,只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在室內空間布局時,注意避免隔墻及固定家具的布置切斷室內通風路徑,固定裝修及家具等宜與風向平行布置,減少其對風的阻力;在不影響使用功能前提下,可采用鏤空隔斷減少對風的阻隔。當室內分區不利于空氣流通時,宜采用直排式排風扇等機械通風方式加強室內空氣流通,以減少對空調的依賴。(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創造優質光環境。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進深較大的公共建筑布局盡量不要遮擋采光面,可設置開敞辦公空間區域;對于有特殊私密性要求或封閉空間要求的功能區域,建議采用透光材料加百葉窗簾來營造私密空間,避免大范圍出現暗房間;難解決自然采光和通風的零星空間可做輔助用房。對于室內自然采光條件不好的大空間,可以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采光擱板等設備將自然光反射到室內,再結合人工照明系統協同采光。實驗證明,采光擱板配合側窗能在一年中大多數時間提供充足(大于100lx)均勻的光照[4]。另外,為提高室內自然光的散射,增強照度,室內的頂棚和墻壁的裝修材料反射比要高些,頂棚材料宜為0.70~0.80;墻面材料宜為0.50~0.60。除了加大自然光的利用,最好在電氣系統設計時能考慮安裝照度探測器及人體感應探測器等。實現“人來燈亮,人走燈滅”的節能效果,配合節能型光源及燈具的應用,照明耗能比同規模建筑可減少30%左右[5]。
3.3室內設計以簡約為主線,去除一切“無病”的裝飾性構件著名建筑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認為:住宅不是陳列品,也不是地位的象征,而是審美和功能統一的環境。因是利益的驅使,室內設計普遍存在“過度裝飾”的現象,過量的純裝飾性構件,不僅占用了室內空間,加重室內空氣污染,還多消耗了資源。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科學的設計理念,通過功能和裝飾一體的構件來美化、改造空間。在室內設計時,不以審美需要而降低圍護結構的隔聲、隔熱及防水性能,不影響室內的自然采光及通風,以節能環保為依托,倡導簡約的設計風格。
3.4建筑材料及構件的選用要兼顧“綠色、環保、節能”建筑材料的選用應遵循綠色、環保、新型、節能、經濟、適用、耐久的原則。除了注重建筑材料的質量、外觀及有害物質含量之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各方面的選用要求:(1)為了提高室內空間環境的安全及舒適性,在選用功能性建筑材料時,建議采用對人體健康有利的新型材料,如:具有抗菌、防霉、除臭、隔熱、防射線等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達到改善室內環境目的。(2)優先選用本地建筑材料及構件。既可節約運輸成本,減少運輸對環境的污染,易于融入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中。專家建議60%的建筑材料要來自于距離工地500km以內地方。(3)優先選用工業化、集成化高的建筑材料及構件。減少施工現場材料及構件加工的比例,工廠批量化加工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現場加工造成的粉塵、噪音等對環境的污染。如廚房的設計和安裝,基本都是櫥柜廠里按尺寸加工好,到現場直接安裝,工時短,工業化的機械生產,櫥柜的質量也更有保證,值得在其他空間設計中借鑒推廣。(4)優先選用再生性建筑材料。再生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可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對環境保護起著積極的作用。(5)多選用自然環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及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在“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里規定了:“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質量占同類建筑材料總質量的比例不小于30%,且其中廢棄物的摻量不低于30%。”
篇11
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新時代,室內設計也在不斷的發展成長中,對于室內設計的研究卻并沒有止步,通過對新時期的室內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行研究,可以將其與環境保護更好的進行融合,推動環境保護與室內設計的共同發展。
2.1室內空間區域劃分的設計
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每個家庭最主要考慮的就是空間區域劃分的問題。只有進行合理的空間區域劃分,才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收獲最大的效益,也才能夠滿足一個家庭所有成員居住的需求,同時,也只有在確定室內空間區域劃分之后,才能夠進行更加具體的設計任務。
2.2室內裝飾選擇與風格的設計
在新時期的室內設計中,室內裝飾的風格比較常見的有中式、歐式等風格,而這些風格的選擇與設計也會影響到整體裝修的效果。而室內整體的裝修風格也會通過一些具體的設計體現出來。
2.3室內家具風格及造型的設計
對于整體的室內設計效果來說,家具選擇的風格與其造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從功能上來看,家具的實用性則更強一些,因此,在設計上則更要具有科學性,才能夠更加方便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用戶可以選擇自己設計室內的家具,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空間,另一方面則可以更加靠近整體的設計裝修的風格。當然,如果用戶打算購買家具,則需要考慮家具的色彩、造型等是否符合房間的整體風格,避免出現搭配混亂的現象,保障了室內設計的整體效果。
2.4室內燈光與色彩搭配的設計
除了室內設計的風格之外,還要注重房間的色彩以及裝飾的燈光顏色等多方面的搭配情況。一般來說,明亮的色彩會使人心情愉快;彩色的燈光則會使房間顯得更加豐富。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色彩以及風格的燈光,在進行照明的同時,起到修飾房間的作用。另外,光線的敏感,也會改變房間的色彩變化,突出家居裝飾的獨特性。
2.5室內材料選擇與使用的設計
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家居材料的選擇是最為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環節。家居了不僅可以決定整體的設計風格,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裝修的質量與檔次,選擇優質的材料可以保證家居使用的持久性與耐用性,也有一定的安全作用。
2.6室內各項功能的實用性設計
無論是什么室內設計,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安全、便利以及舒適。因此,在進行室內設計時要注重設計的實用性。例如,廚房的設計就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這樣才可以有效的保證用戶在使用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的出現。除此之外,其他的空間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獨立設計,滿足用戶使用的需求,方便用戶的操作。
3新時期環境保護與室內設計的研究
就目前來看,隨著城市工業化的發展,城市環境污染程度也逐漸增加,人們對于城市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的發展,在每個領域或多或少都會看到綠色與環保的概念。而與人們生活更加緊密的室內設計則更是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室內設計中深入環境保護的理念,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還能夠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實現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
3.1與自然生態環境融合的室內設計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的增長,人們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體現出人們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向往。在新時期的室內設計中,人們越來越關注一些民間的、淳樸的室內設計風格,回歸自然才是更大眾的選擇。而與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室內設計也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這也是室內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3.2應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手段的室內設計
即使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在進行室內設計時不可避免的還是會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質,這也是室內設計中最大的問題,因此,就要求室內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裝修設計時要選擇環保型的材料進行裝修。而近年來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室內裝修中污染的問題。進行室內設計時可以通過一些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裝飾,不僅可以營造更完美的裝飾效果,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材料的使用,減少其對人們居住、生活帶來的危害,實現了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合到室內設計中,推動環境保護與室內設計的共同發展。
篇12
繼電保護配置方式要滿足電力網結構和廠站的主接線的要求,并考慮電力網和廠站的運行方式的靈活性,所配置的繼電保護裝置應能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微機繼電保護是以數字式計算機作為技術基礎,利用微處理器作為其軟硬件的核心,通過輸入輸出通道接口的有效配合,實現保護功能。相對傳統繼電器式保護,具有高準確率、更高的可靠性、快速性、靈活性,技術成熟,成本低,本工程選用微機化的保護裝置將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良好的保障。乍得首都恩賈梅納90kV電力環網項目規模較小,每個變電站主接線為單母線接線,變壓器遠景容量僅為2*25MVA,比國內常規110kV末端變電站的一臺主變容量50MVA還小;同時該項目的最高電壓等級也才90kV,根據乍得電力規劃,遠景將建立220kV、500kV高壓骨干電網。從國際上的各國電網繼電保護來看,一般骨干高壓電網(220kV及以上設備),系統穩定對故障切除時間要求比較高,應配置兩套獨立的主保護;而對電壓等級低的系統保護采用單套配置,并配置相應的遠后備保護,即在故障設備本身的保護裝置無法正確動作時,由相鄰設備的保護裝置延時跳閘。乍得90kV電力環網項目規模小,在中長期規劃綱要中不屬于骨干電網,從電網地位、經濟性、國際繼電保護配置慣例來看,90kV系統和設備的主保護可不按雙重化配置。從重要性及電網架構來說,90kV系統應按配置單套主保護,并設置遠后備保護,主保護應采用能快速切除內部故障原理的保護,如差動保護。綜上分析,本工程最終的繼電保護配置方案為:各90kV線路兩側各配置一套全線速動的電流差動主保護;90kV母線配置一套可快速切除母線故障的電流差動保護;90kV主變壓器采用一套快速動作的主保護,高低壓側配置獨立的后保保護;15kV各元件采用三段式過流保護。
3乍得恩賈梅納90kV電力環網項目的繼電保護配置
3.190kV電纜線路、架空線路及混和線路的保護配置
90kV架空線路或與電纜混合的線路,故障往往由雷擊、雷雨、鳥害等自然因素引起,瞬時性單相故障幾率多。本工程作為乍得國內首個最高電壓等級的環網工程,電網的可靠供電、至關重要。為此每回線路兩側均配置一套光纖分相電流差動主保護,并配置三段式相間距離保護、三段式接地距離保護、二段式零序保護、獨立的反時限零序保護,具有選相功能的零差保護作為后備保護,以保證高電阻接地故障時能可靠地有選擇地切除故障。保護采用主后合一裝置。90kV電纜線路由于全程埋在地下,無雷擊、雷雨、鳥害等自然因素引起的瞬時性單相故障,一般為永久性故障,為此每回線路兩側均配置一套光纖三相電流差動主保護和三相重合閘功能,其他同架空線路保護配置。乍得西站有兩回至FARCHA2電廠線,由于距離僅350m,該段線路保護納入FARCHA2電廠升變壓器的差動保護范圍內,差動保護設在FARCHA2電廠內,本側僅配置一套過流保護。
3.290kV母線保護和斷路器失靈保護的配置
90kV母線要求配置一套電流差動保護裝置,保護可快速切除母線上的故障時。考慮乍得90kV電壓電網的重要性,要求每個變電站配置一套90kV斷路器失靈保護。當90kV某支路故障斷路器失靈,由支路保護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失靈保護斷開與拒動斷路器連接在同一母線上的所有支路的斷路器,減少事故停電范圍。由于微機保護易實現功能集成,目前國內外主流保護廠家提供的母線微機保護均含有斷路器失靈保護功能,考慮經濟性,本工程配置的母線保護也要求集成斷路器失靈保護功能。
3.3主變保護的配置
電力變壓器是電力系統中使用相當普遍和十分重要的電器設備,它若發生故障將給供電和電力系統的運行帶來嚴重的后果。變壓器可能發生的故障有:各向繞組之間的相間短路;單相繞組部分線匝之間匝間短路,單相繞組和鐵芯絕緣損壞引起的接地短路;引出線的相間短路;引出線通過外殼發生的單相接地短路以及油箱和套管漏油。變壓器的不正常工作情況有:外部短路或過負荷引起的過電流;變壓器中性點電壓升高或由于外加電壓過高引起的過勵磁等。主變壓器按主保護、各側后備保護分開單套配置的方案,并配置獨立的非電量保護。主要保護功能配置如下:(1)反映變壓器繞組和引出線多相短路、大電流接地系統側繞組和引出線的單相接地短路及繞組匝間短路的縱聯差動保護或電流速斷保護;(2)反映變壓器油箱內部短路故障和油面降低的瓦斯保護、油溫過高等的非電量保護;(3)變壓器外部相間短路并作為瓦斯保護和差動保護后備的低電壓(或復壓)起動過流保護;(4)高壓側中性點間隙過流、過壓保護;(5)高、低壓側零序方向過流保護、零序過流保護;(6)各側過負荷保護。
3.415kV低壓元件的保護裝置
國際上1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系統中,因為絕緣對投資影響較小,一般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經調研,乍得當地15kV系統采用直接接地系統,故本工程15kV也采用直接接地系統,15kV線路、電容器組、站用變等保護裝置除裝設反應相間故障的三段式過流保護,還應配置反應單相故障的零序電流保護,單相故障直接跳閘。
篇13
1.城市環保中綠化的作用
1.1城市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城市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城市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城市自然景觀相對單調,而且人們的生活習俗、活動空間等也受到了限制,城市氣候也不斷惡化。第二,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城市環境污染包括噪聲、廢氣、廢水與固體廢棄物四個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危害與不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下降。第三,水資源逐漸匱乏。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水資源需求量劇增,同時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污染等現象不斷加劇,導致城市出現了水資源匱乏的情況。
1.2城市環保中綠植的功能
綠色植物的種類不同,其結構與生理機能也存在差異性[1]。綠植在城市環保中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監測功能。綠色植物會依據環境出現的變化而產生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判斷環境污染狀況。第二,防治功能。綠植具有污染物吸附、消除、凈化等功能,能夠對環境污染進行防治。第三,美化功能。綠植能夠讓人們在感官方面獲得滿足,對人們的精神進行調節。
1.3城市環保中綠化的地位
在城市環保中,綠化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其他的工程相比,綠化具有兩個方面的特性,一方面綠化采用的材料為具有生命力的活體,另一方面綠化的成本低、綜合效益高[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綠化面積、城市綠化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綠化在城市環保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隨著我國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強化,綠化將在城市環保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城市環保綠化設計
2.1選擇綠化所用植物
在城市環保綠化設計的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對所用植物進行選擇[3]。在綠化植物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首先,依據城市的污染源進行選擇,不同的污染源應該選擇相對應的綠化植物,例如針對二氧化硫污染多采用臘梅、枇杷、玉蘭等。其次,依據城市的生態條件進行選擇,綠化植物的選擇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第三,依據城市環保的目的進行選擇,例如在防污樹種的選擇過程中,要對其抗污能力與凈化能力進行考慮。最后,要實現綠化植物的美化作用與環保作用的相互結合。
2.2城市環保綠化設計
城市環保綠化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污染源防治效果。以噪聲污染防治為例,在進行綠化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林帶的寬度與噪聲減弱效果之間成正比,林帶越寬,噪聲減弱效果越好。其次,林帶的高度對噪聲減弱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林帶高度越高,噪聲的減弱量越大。第三,林帶的長度對聲波水平方向上的傳播有直接的影響,林帶程度越長,聲波水平方向上的傳播阻隔就越強。第四,綠化植物配置。林帶的樹木稀疏,隔聲效果就較差。因此,林帶在配置的過程中要遵循連續、密集的原則,采用喬木、灌木、草地相互配合的植物配置方式。
2.3植物小品的適當引入
在對污染源進行綠化防治設計的過程中,在確保其防治效果的前提之下,可以因地制宜的實現一些植物小品的設計與引入,增加人們的感覺效果。植物小品的引入一方面能夠實現城市自然景觀的豐富,另一方面能夠為單調的城市生活帶來一抹色彩,為人們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
3.城市環保綠化的管理
3.1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范疇
當前,我國引入了城市林業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公園、植物園、街頭綠化、行道樹、森林公園、旅游景點等[4]。城市環保綠化中是以林木為主的,因此也包含在城市林業的范疇之內。林業部門肩負著生態環境治理的重任,不僅管理林木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城市環境的治理也不可忽視。
3.2實現綠化管理體系的協調
在城市綠化環保中包含了多個方面的部門與單位,包括園林部門、市政部門、交通部門、社區、學校、企業等。當前,我國城市環境綠化的歸屬權并不統一,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要實現城市環保綠化管理體系的協調,避免出現管理單位各自為戰的情況,促進其管理效果的提高。
3.3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效率
城市環保綠化管理效率性的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針對某一污染源其防治效果是否有效;第二,通過對綠化施工現場的及時處理確保城市生活正常運行;第三,及時防治綠色植物病蟲害;第四,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的手段。當前,我國的城市環保綠化效率不高,需要實現傳統管理體制與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3.4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
隨著我國管理層環境保護意識的強化與各級人大相關法律文件的制定,城市環保綠化已經向著法制化的管理軌道不斷發展。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主要包括城市環保綠化立法、法制宣傳、執法、監督等一系列行政管理手段。實現了城市環保綠化管理的法制化,將促進綠化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4.總結
城市綠化隨著城市的出現而開始,城市綠化的初衷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化。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污染情況不斷加重,綠化的內涵也從單純的美化不斷豐富,從而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城市環保綠化的設計與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要,能夠進一步促進綠化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家庭,張俊韜.中國城市環保行業的技術效率研究―以35個大中城市為例[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12(53):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