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統計學研究生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統計學研究生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廣州十所高校的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每所高校發放問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級進行,共發出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2份,回收率93.5%。

1.2量表編制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問卷主要是結合SCL90量表,但由于SCL90量表已經是1986年的常模,以此得出的結論從理論上講是缺乏科學性的,也是不合理的[3]。因此,我們把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歸類,選取其中適合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針對性的題目,并增加了量表中沒有但又與當今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內容,通過預測和復測剔除相關性差(相關系數<0.35)的題目,最后共保留50道題目作為正式測量問卷,涉及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戀愛、性、學業、情緒、人際關系、學校、職業及其他10個領域。

1.3調查方法

所有調查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和統一的答卷,委托各高校負責人在班級集體同時發放,統一回收。正式調查在2004年9月1日~10月1日一個月內完成。為了考察量表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我們的調查分兩個時期進行,時間間隔約1個月。

1.4統計處理

所有數據在Excel17.0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和Amos4.0進行χ2檢驗、t檢驗及F檢驗等相關統計學檢驗。

在問卷調查結果的數據統計方面,為了統計方便和具有可比性,我們把各因素各方面的得分均轉換成百分制,選項從嚴重到沒有得分依次增高。因此,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2結果與分析

2.1一般資料(見表1)表1調查對象的基本資料(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問卷的男、女生比例約為1:1,大部分被訪者的家庭是融洽的,有沖突的被訪者約占總數的13%。

2.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因素分析結果

由表2可以看出,10個因素共解釋項目總變異的51.025%,由各因子所包含題目的共同含義對各因素命名為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戀愛、性、學業、情緒、人際關系、學校、職業及其他共10個方面。對這10個方面進行二階因子分析,結果發現可以合并為兩大重要因素,共解釋總變異的55.929%,其中前4個可歸結為個人自身因素,后6個歸結為社會環境因素,之所以這樣劃分量表維度,是為了更突出主要矛盾,尋找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本質因素。表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因素負荷矩陣(略)

2.2.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信度及其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

本研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各因素及維度進行了同質信度、復測信度、分半信度及相關系數的檢驗。由表3可知:該量表內部一致性a系數為0.892,穩定性系數為0.597,符合心理測量學的基本要求,同時各因素及維度的分數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總分的相關(0.488)超過了0.48(P<0.001),表明該量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良好的預測能力。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和穩定性很好,能夠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起到良好的預測作用。表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量表的信度及其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略)

2.3調查統計結果

2.3.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主要在性問題和學業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在這兩個方面所受到的心理困擾比女生嚴重得多,而在家庭狀況、健康狀況、戀愛、情緒、人際關系、學校、職業和其他等方面,兩者沒有多大的差別。從整體上看,男女大學生主要在個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而社會環境因素方面,兩者差異不顯著。表4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數。

2.3.2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專業分類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醫學生和非醫學生僅在性和學業方面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但差異間的距離并不是很大,體現為非醫學生在性方面的心理壓力比醫學生的大,由表可知其得分較低,而醫學生則在學業方面比非醫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偟膩碚f,醫學生和非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整體水平上沒有顯著性的差異,這由兩者總分的情況可以看出。表5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專業分類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數。

2.3.3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異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的融洽程度息息相關。家庭融洽與家庭沖突僅在戀愛、學校和職業3個方面沒有顯著性的差異;而在其他7個方面,兩者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并且所有差異中得分高的均是家庭融洽的學生,說明家庭融洽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于家庭沖突的學生。表6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異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數。

2.3.4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分析

從表7中可以看出,在整體上,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年級方面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心理健康狀況由好到差表現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并且其中社會環境因素對其影響極顯著,而個人自身因素則不顯著。具體體現為:①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二和大四之間在戀愛和情緒兩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大二的得分最高,大四最低,說明大二學生在戀愛和情緒兩方面心理健康狀況比其他年級的學生好,大四在這兩方面的壓力比較大。②學業方面,大一和大二、大四學生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大一學生得分最低,說明大一新生在學業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應引起重視。③人際關系方面,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之間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并且大一和大二之間的差異更大,大一得分最低,說明大一新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這要求我們應重視新生入學后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在學校與職業兩個方面,大四得分最低,并且與其他三個年級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三個年級之間在這一方面也存在顯著性差異,其總體趨勢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這說明大四學生更關注職業和所處的學校,其心理壓力較大,大三的學生在這方面的心理壓力也有所體現,而大二在這方面則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表7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年級差異分析表(略)注:*P<0.05,**P<0.001。

3討論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更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當前的大學生正處于社會急劇變革時期,新舊價值觀念的碰撞、高校招生分配改革措施的不斷出臺,都使他們面臨的競爭形勢日益嚴峻,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強[4],因此,系統、全面地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對于有針對性地采取疏導和教育措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通過對廣州10所高校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測量,結果表明:

(1)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性別方面差異并不顯著。根據有關報道,在中學階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6],而到了大學,兩者在整體水平上的差異并不顯著,他們僅在性和學業兩個方面存在差異,表現為男生的心理壓力比女生大,這與男女自身原因有關:女生在性方面較男生難以啟齒,且她們更主要地把精力用于學業,故在問卷上體現為女生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而社會環境因素對兩者的影響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調查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符合。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專業分類上差異并不顯著。醫學專業的學生與非醫學專業的學生也僅在性和學業上存在差異,表現為非醫學生在性方面的壓力比醫學生大,這與他們所學的專業息息相關:醫學生通過專業的學業,在性知識這方面遠比非醫學生豐富,這提示我們不能忽視非醫學生的性教育。而學業方面,醫學生比非醫學生感到壓力大,這可能是因為醫學生從事的專業是人類神圣而特殊的專業,需要過硬的本領,因而學業要求相對嚴格,因而感到壓力較大。

(3)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家庭因素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表6及其分析可知:家庭融洽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而家庭沖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兩者在個人自身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兩方面均存在極顯著的差異,說明家庭融洽與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父母們能從孩子的利益出發,創造融洽的家庭氣氛,使孩子們向著健康的心理方面成長。

(4)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著顯著的年級差異。心理健康狀況最好的是大二的學生,其次為大三的學生,再次為大一的學生,最差的是大四的學生,這與王滔等的研究相符[7]。其原因可能為大二的學生通過大一一年的鍛煉,基本上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對學業和未來充滿自信,暫時無就業壓力,因此自我評價也較高,有較好的心理狀態,故在量表上的統計得分最高。大三的學生通過兩年的大學生活,其適應性更強,但由于他們已經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和發展方向,有著新的困惑,因而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如大二的學生。由表7可以看出,大三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得分比大二的低,兩者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排在第3,其原因可能是他們剛剛從高中走出來,一下子適應不了大學這種高度自我管理的新生活,許多人可能是第一次離家出遠門,甚至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庭,在此期間他們會碰到很多問題和困惑,因此反映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便比大二、大三的學生差。這就要求我們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信念,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大四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差,這主要與他們的就業壓力有關。當今就業形勢的嚴峻、人才競爭的激烈對大四學生構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這也提示學校應該注重畢業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使他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應對未來新生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嚴云崗,羅翔.關注新“弱勢”群體,警惕心理疾病“入侵”象牙塔.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11.

2趙冰潔,陳幼貞.大學生心理咨詢問題分析.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1):13~14.

篇2

 

一、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生統計學基礎知識較為薄弱

 

雖然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本科期間學習過統計學,但多數人僅學習過較簡單的統計學基礎知識,進入研究生階段醫學統計學學習后,學習比較吃力,并且由于總學時數的限制,教師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對單個統計學方法的使用講解較多,而對一些研究生在完成學位論文期間或將來畢業后較為實用的統計學方法卻沒有時間講解,這就造成了研究生對學過的統計學方法一知半解,而將來可能用得上的統計學方法卻沒有學會。筆者在解答一些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研究生的問題時,發現有些問題十分基礎,本應該在研究生學習階段掌握而沒有掌握。

 

(二)課題設計統計學缺陷較常見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研究生醫學統計學課程一般安排在研一上學期,而研究生應用統計學知識進行課題設計要到研究生二年級才啟動。許多研究生在課堂學習階段對統計學知識本來就沒有徹底學透,又要再經過一年多才進入課題設計有實驗研究,對學習過的統計學知識已經有一些遺忘,所以在進行課題設計時不能正確運用學過的相關知識,造成課題設計中有較多的統計學缺陷。而課題設計如果不正確,無法保證后續的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可信性。

 

(三)學位論文統計學錯誤普遍存在

 

國內外期刊對論文中的統計學方法要求都很高,因此研究生的科研論文需要正確運用統計學知識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整理。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研究生不能把學習過的統計學知識正確運用到研究論文中。尤其是學習臨床專業的醫學研究生,很多研究資料和數據來源于人群研究,涉及樣本量、對照組的選擇等基本的統計學常識,這些基礎性錯誤卻在研究生的論文中大量存在。這些問題與現在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已經不相適應,需要加以改進。

 

二、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課堂教學,鞏固醫學統計學知識基礎

 

鞏固基本統計方法和知識是醫學統計學的基礎,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原理、計算過程和結果解釋。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講解,使研究生切實掌握基本的統計學知識,在論文寫作中不出現低級的統計學錯誤。在此基礎上,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由簡到繁,深入淺出,逐步增加難度和深度,講解一些研究生在學習階段和將來工作中有用的、較為高級的統計學方法。目前,科學技術更新速度很快,同樣統計學的重要工具——統計軟件也更新很快,因此,老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并向學生介紹最新、最先進的統計方法和軟件。

 

(二)注重學用銜接,提升研究生課題設計的科學性

 

研究生的課題設計是科學研究成敗的關鍵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強調其重要性,讓學生帶著課題設計中的問題進入課程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做好論文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科研選題,為畢業論文開題做好準備。要指出課題設計中應當注意的統計學問題,如樣本量、對照組選擇等,使學生意識到統計學的基本知識是保證自己課題設計科學性的關鍵,在今后的課題設計中自覺以正確的統計學方法作為指導,從而保證課題設計的科學性,為其成長為高層次的醫學科研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采用實例分析,減少研究論文中的統計學錯誤

 

篇3

序言

《易》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團隊中的團隊成員不僅在專業技能上存在差異,而且在思想觀念、信心勇氣、品格意志、傳統習慣等個性上存在著差異。要提高協作的效能,加強認同管理至關重要。

1團隊認同

“認同”一詞譯自英文identity,起源于拉丁文idem。“認同”一詞有兩個含義:一是“同一性”;二是“獨特性”,即時間跨度中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自我認同本質上是人對自我身份同一性的執著尋求,是自我人格確當性的艱難求證,是人對作為一個社會性存在之人性整全性、健全性理想的永恒的理解、追求和合理表達。自我認同實際上是自我不斷重新確認自己的過程,是把握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獲得生存理由和生存意義的方式。尋找認同的過程,就不只是一個心理的過程,而是一個直接參與政治、法律、道德、審美和其他社會實踐的過程。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同時也就是認同的形成和定型的過程。自我認同使人有了一個本體的支點,它是人對自己以及與他人關系的定位,是對自己在社會中的某種地位、形象和角色以及與他人關系的性質的接受程度。當代著名社會政治哲學家,加拿大的查爾斯·泰勒教授認為,自我認同是由承諾和自我確認所規定的,這些承諾和自我確認提供了一種框架和視界、立場,使自己能夠在各種情境中嘗試決定什么是善的,或有價值的,或應當做的,或者我支持的或反對的;一旦失去這種承諾和自我確認,人們就會感到不知所措,無法判斷事物對他們的意義[1]。安冬尼·吉登斯認為管理學論文,如果沒有相應水平的潛在情感承諾,意義的認知框架就不會創造出一種信念,而信任、希望和勇氣都與這種承諾相關聯;創造性意味著在涉及預先確定的活動模式時,能夠創新地行動或思考的能力,它與基本的信任認同緊密相關[2]。

團隊認同就是當個體對于團隊的信仰達到自我參考和自我定義的時候。Trail&Anderson(2002)檢驗了八種動機(替代成就、獲得知識、審美、社會交易、戲劇/興奮,逃避、家庭、和運動員物理技能評價)對運動團隊認同變異的解釋力,經過對比研究發現“動機解釋了認同超過59%的變異”論文服務。

人們認同團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自我概念和效能感。一個人如果其自我概念部分基于團隊的、職業的,或組織的認同,那么他或她參加團隊活動帶來的團隊認同將會闡明并肯定他或她的自我概念??傊?,人們對團隊的認同越多,他們越有可能經歷特定的心理回報,比如高度授權的感覺。如果團隊內缺少了很強的共享認同,團隊成員很可能消極地評價其他團隊成員的行為,當問題或錯誤表達發生時很可能假定是競爭情形而不是合作情形。如果團隊認同很顯著,團隊成員往往傾向于更忠誠、更信賴,更可能就出現的問題進行談話管理學論文,可以減少誤解,并可能潛在地促使信息流動,致力于維系的團隊聯系并促進團隊福利。

2知識生產的新趨勢

知識生產就是知識的生產。2000年國際經合組織(OECD)將其定義為個人、團隊或組織成功地生產新知識和實踐的境況。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知識社會化、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研究商業化的發展,傳統的知識生產模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根據吉本斯(Gibbons)等人的研究,當下的知識生產方式與傳統的知識生產方式相比,有以下新的特點:

一、知識生產更多地置身于應用的語境中。傳統知識生產是在專業學術背景下進行的,而新知識生產是在應用語境下進行的。

二、知識生產由于更多地源于實際問題(如項目建設、事務管理等)解決的需要,因此具有天然的跨學科性質。

三、知識生產的場所和從業者呈現出“社會彌散”和“異質性”的特征,不同背景的知識工作者如學者、研發設計者、生產工程師、熟練技工和社會科學家參與了知識的生產,如網絡公司就是知識生產團隊往往是異質性很強的團隊。

四、知識的生產直接關系到公眾的利益,社會問責已經滲透到知識生產的整個進程之中。

五、對知識質量的關注已經不限于知識、學術本身規范的要求,同時要兼顧智力、社會、商業和政治利益等各種因素。

吉本斯把傳統的以學科和大學為中心的知識生產模式稱為模式I,而把新出現的知識生產模式稱為模式II。知識生產的應用語境、知識生產的“超學科性”、.知識生產主體和場地的多樣性、知識生產的反思性和質量控制標準的多樣性為知識生產模式II的顯著特征[3]。

知識是通過群體合作被創造和應用的,因而知識最終與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有關,但是這一事實卻長久以來被視而不見。知識生產要充分考慮了知識操作對組織及社會背景的強依賴,尤其強調人際互動以及社會資本的作用,把焦點放在更關注行為并將其置于實體性社會關系之上管理學論文,由此將知識生產統一在網絡化的實踐共同體之中來進行討論,從而自然消除了傳統的組織學習研究當中人為設置的藩籬。網絡化實踐共同體涉及多個社會共同體間的協作,它們有各不同的規范、文化價值觀、認知偏好等,因而知識生產只有在至少能共享一種意義系統的人員之間才可能進行,這恰恰反映了知識生產的社會建構屬性。因為知識只有在導致行為產生的情況下才會體現價值,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在它處于被知道的背景中才能理解到。行動、理解和溝通間的相互關系是知識生產的關鍵,參與互動的方式則居于知識生產的核心地位。創造性的經驗是個人價值感并因此也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支撐。如果個體不能創造性地生活,那么無論是因為他們被強迫重演故伎慣例,還是因為他們不能充分有效地與周圍的個人和客體形成緊密的聯系,“公民冷淡”和“犬儒主義”就可能發生。知識生產包含了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等內容,其中知識創新又包括知識創造和知識傳播,知識創造認為新知識的產生得自于知識的連續轉換—即以社會化、外部化、組合化和內部化所組成的一個無終點的知識螺旋之中。

3知識生產新形勢對團隊認同管理的啟示

在以時空分離(跨越時間與空間領域的社會關系的聯合)、抽離化機制(驅使社會生活脫離固有的規則或實踐的控制)、制度反思性(多數社會活動以及人與自然的現實關系依據新的知識信息對之作出階段性修正的敏感性)為特征的現代性背景下,彼得·什托姆卡在《信任》中指出,當代在進行著兩種社會學范式的轉變:從對行動“硬的”、功利的、工具性的、實證主義的想像(以行為主義、交換理論、博弈論、理性選擇理論為例)向行動“軟的”、人文主義的、有意義的想像(以符號互動論、現象學、解釋學、文化研究為例)的轉變;從把行動看成完全理性的、始終算計的、一貫最大化收益和最小化花費(“經濟人”)的想像向對人的更豐富的圖畫——包括情感的、傳統的、合乎規范的以及文化元素:價值趨向、社會聯系、依戀、忠誠、團結、認同——的轉變[4]。面對以知識生產模式Ⅱ為標志的新的知識生產組織——成員背景、身份、專業、文化差異性很強的團隊的出現,同樣需要我們加強團隊認同的概念、內涵、前因、結果和測量評價方法的系統理論研究,進一步反思團隊管理的行為與藝術??傮w來說管理學論文,我們要從團隊的構建、團隊精神培養、團隊的培訓、團隊的激勵、團隊的溝通、沖突的管理、團隊的決策、團隊的領導、團隊的文化作系統的思考,以激發團隊成員的熱情、提高團隊成員的認同感和合作意識,以達到1+1>2的管理績效[5]。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一、愿景、目標激勵。美國學者沃倫本尼斯指出:“偉大的集體是充滿活力的烏托幫,是人們的期望所在”論文服務。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的最關鍵因素,就是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尋找意義。使每個團隊成員感到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就如同尋找圣杯那樣偉大。所以對團隊愿景、目標進行合理的定位,使團隊成員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接受團隊的價值觀,實現價值認同進而實現對團隊的認同。

二、制定團隊合作規則。即團隊成員在工作中與他人相處時必須遵守的標準。如支持規則、溝通規則、協調規則、反饋規則、監控規則、團隊領導規則、團隊導向規則等。團隊成員熟悉這些規則,可使團隊內部運轉暢通、關系融洽更加容易。

三、提高組織聲譽。中國人尤其看重面子,高聲譽的團隊會使團隊成員覺得很有面子,進而滿足受尊重的需要。致力于提升團隊的整體聲譽,通過滿足員工的高層次心理需要,增進員工對團隊的認同感。

四、提升管理者素質。我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視,員工對團隊的認同更多地體現在對團隊管理層的認同。因而加強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管理者的整體素質將會極大地促進成員對團隊的認同。

五、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團隊文化。通過打造平等民主、協作創新、學習融合為特質的團隊文化,提高團隊成員的學習認知能力、溝通分享能力、系統思考能力,進而提高團隊管理績效。

參考文獻:

[1]:查爾斯·泰勒著韓震等譯.自我的根源.譯林出版社,2008(5)

[2]:安冬尼·吉登斯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5)

[3]:MICHAELGIBBONS.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the dynamics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incontemporary societies[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4.

[4]:[波蘭]彼得·什托姆卡著程勝利譯.信任.中華書局,2005(4):1-22

篇4

研究資料為河南中醫學院1997年-2006年中醫內科學專業畢業生的碩士學位論文207篇。

1.2調查內容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學位類型、論文名稱、關鍵詞、論文類別、中醫經典引用、西醫知識運用、實驗動物選用、實驗方法應用、檢測指標、統計學方法選用、統計軟件應用、參考文獻。

1.3調查方法

按照調查內容設計《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調查表》,組織已畢業留校的研究生進行專門培訓后,對每篇學位論文進行閱讀,按照調查表內容逐條歸類。所采集信息匯總后采用頻次法進行數據處理。

2調查情況

2.1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這3項統計中學位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論文類別分為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實驗方法由于醫學研究中具體實驗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檢測、肝功能的檢測、血細胞檢測、形態學觀察以及現代新技術放射免疫法、DNA檢測、白介素的測定等等統計非常難,但都可以歸類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態學、病理切片觀察、心電圖等為定性研究,定量指對某些檢測指標的測定,有量的概念,兩者都具備的為綜合研究。經統計處理,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情況見表1。

2.2引用中醫經典及西醫知識運用情況

由于中醫經典著作數量較多,因此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引用中醫古典醫籍方面相對來說也十分豐富,我們對引用頻次相對較高的中醫經典(8%以上)進行統計,見表2。

西醫知識運用相對集中,所列內容全部統計,具體統計結果見表3。

2.3實驗動物選用情況

從論文選用實驗動物來看,常見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蘭兔,除此外還有豚鼠、狗等。

2.4學位論文參考文獻引用情況

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判斷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對碩士學位論文的引文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點和基礎,同時可以評價研究生的文獻資料檢索能力。顯示通過對中醫內科學專業207篇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顯示,引文數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學位論文引用參考文獻在50篇左右。從引文語種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種,比例分別為83%、16.7%、0.3%。

2.5實驗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情況看1999年以前的學位論文在實驗研究中選用的檢測方法與指標較為單一,主要是常規項目如血常規、肝功能、血液流變學、形態學等檢測,所用設備多為光學顯微鏡、普通病理切片機、心電圖機、超聲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漸豐富,免疫組化、細胞培養、基因檢測等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設備得到了應用。

2.6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結果看應用的最多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方差分析,其他統計方法依次為u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Ridit分析等;從統計軟件的運用上看2001年前應用的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8-SPSS10,較低的版本,2001年后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10~13,這與軟件開發有關,功能增加,應用更先進。近年來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軟件統計處理。

3結果分析

3.1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全面

調查的中醫內科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引用了大量中醫古典醫籍文獻,反映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這與河南中醫學院加強研究生中醫古典醫籍的教學分不開。引用的古典醫籍主要為《黃帝內經》《丹溪心法》《景岳全書》《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本草綱目》《醫林改錯》《傷寒論》等居多,其次《臨證指南醫案》《醫學心悟》《醫學衷中參西錄》《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也有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對中醫古典醫籍的重視程度。

3.2醫學知識進一步提高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生的西醫知識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學習、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緊跟時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藥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的知識進行研究;2000年后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技術、免疫組化技術的出現,這些方法在學位論文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3.3注重查閱外文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的語種分析,是對研究生外語程度和論文吸收國內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斷。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年研究生畢業論文引用外文文獻逐漸增多,這反映研究生能夠及時了解國外醫學科學的研究動態,并運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醫藥的科學研究減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復,而且能及時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醫藥的研究水平。

3.4注重臨床醫學科學研究

1998年我國對醫學學位類型進行了調整,臨床醫學研究生設置了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兩種類型。由于學位類型的不同其培養目標也不同,醫學專業學位主要是培養高級中醫藥臨床應用型人才,論文要求與科學學位也不盡相同。中醫內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多為臨床研究,如證候學研究、中醫藥治療臨床研究等。從調查情況看研究生的臨床設計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臨床研究方案的設計大多采用了隨機對照法,部分設計還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論文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4結論與建議

4.1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不斷更新

研究生的中醫古典醫籍引用雖然很多,但在應用古典醫籍說明有關問題上有些牽強,闡述得不夠清晰。這可能與研究生對古典醫籍的理解不夠透徹有關,因此需要進一步培養研究生閱讀、理解、掌握古典醫籍的能力,體現在課程教學上應加強古典醫籍的教學。同時還要開設傳統哲學、語言學、文學等課程,加強對研究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質和中醫文化底蘊。

4.2實驗設計應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篇5

微信作為自媒體平臺的典型代表,其憑借簡易化的操作及便捷化的查閱和分享功能成為了時下年輕人最為青睞的自媒體社交軟件。通過微信功能中的訂閱號功能,自媒體平臺運營者能夠定期將信息推送至平臺供關注的受眾閱讀、評論、轉發和分享。中職學生是微信的使用群體中的年輕群體,日常緊湊的校園學習生活與技能實踐相互交織,使眾多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傾向于使用微信軟件向他人傾訴,同時通過閱讀微信訂閱號推送的軟文來尋求情感上的慰藉。故能否通過利用微信平臺,將特定的心理健康和疏導信息傳遞給中專學生,以力求達到改善其心理健康的目的則顯得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

特定的微信內容對中職生心理是否會產生一定影響是一項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國內學者趙永忠、林子江、楊闖、王維千、林海西基于微信的心理干預及隨訪對接受鞏固期藥物治療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依從性的作用。研究團隊將實驗分成微信組(n=42)和對照組(n=43),微信組通過微信群進行健康教育,團體互助,放松訓練和支持性心理治療等干預和隨訪,對照組僅推送提醒復診的短信,隨訪24周。比較兩組健康狀況簡表(SF-36)評分、Morisky依從性問卷評分,以及治愈率。最終得到對接受鞏固期藥物治療的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進行微信心理干預和隨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結論,①研究證明了微信平臺對于特定人群將產生心理影響。國內研究人員王曉丹在探索微信持續使用意向的影響因素過程中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利用網絡調查問卷來收集數據。通過滾雪球的方法共回收332份有效問卷,并利用SmartPLS2.0軟件對研究模型進行結構方程建模以檢驗提出的研究假設。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溝通效率、娛樂性以及社交地位提升這三種正向的價值期望差異能正向影響行為態度(滿意度和情感性承諾),進而促進持續使用意向的產生;而正向的維持人際關系的價值期望差異只能通過影響滿意度對持續使用意向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正向的自我展示價值差異對滿意度和情感性承諾均沒有顯著性影響。②西南林業大學學者李田偉、李福源、劉倩在《微信時代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索》一文中從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入手,提出了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善用微信功能,順勢而為,不斷摸索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方法。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學者楊莉、隆衛華則通過《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心理健康影響分析》一文分析了大學生使用微信的現狀,探討了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和消費影響。從關注"正"微信;"真"微信;做到"控"微信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微信時代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④豐怡;劉鳳娥;楊瑩在《微信平臺在高校朋輩心理輔導中的應用研究》中通過列舉近年來中央財經大學“中財同心圓”微信公眾平臺在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來探討微信在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⑤因此,在現有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定位于中職學生群體,微信訂閱號推送的特定心理健康信息對于中職生群體是否會產生積極影響,不同性別與專業之間又會有何區別,正是課題將要探尋與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研究通過選取某學院不同專業的80名中職生為被試,考慮到專業特點和性別上的反差特點,故選擇理工類專業男女比例18/1的機電與汽車工程系(以下簡稱機電系),和文科類專業男女比例1/9的文化與旅游系(以下簡稱文旅系)兩個專業的學生,被試分別選自機電與汽車工程系中職男生20名、中職女生20名;文化與旅游系中職男生20名、中職女生20名。所有被試實驗前都從未關注過學院團委微信,被試學生平均年齡為14.83±1.14歲,學生平均入學年限為0.61±0.06年。

2.2研究工具

通過使用UPI大學生人格問卷(以下簡稱UPI)為測量工具。UPI為國內絕大多數大中專院校學的心理咨詢機構常備的學生心理健康測量工具。UPl含60個項日,之中56個項目為癥狀測試題,4個項目為測偽項。學生在UPI的56個癥狀題上做肯定項選擇時記1分、否定項選擇時記0分。UPI測試總分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測試分數越高,表明心理健康問題越嚴重,UPI總分超過25分者一般心理問題比較嚴重。

2.3實驗設計

根據研究目的,在被試進入中專后一個月時,對所有被試進行UPI的初次測試;之后讓被試關注學院團委架設的微信平臺訂閱號,將定期推送的特定心理疏導信息(積極心理學、幸福課、焦慮調節方法等文字與視頻資料)作為介入因素,在被試關注團委微信平臺推送的心理疏導信息六個月時,對研究對象進行UPI的再測。兩次施測均采用集體測驗,測試條件盡可能相同。

2.4實驗程序

首先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呈現院團委微信干預前后被試學生的UPI心理指數變化;之后再以學生性別、專業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得出特定因素是否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產生影響,以此得出研究結果。

2.5統計學方法

該文數據采用SPSS20.0for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顯著性水平定為P

三、研究結果

學院中專學生微信干預前及微信干預后的UPI得分情況見表1。

通過表1呈現的數據,可以直觀看出該校兩個專業的中職學生在微信心理信息干預前和微信心理

信息干預后的UPl總分均相對偏低。干預前,機電系的UPI的個體最高分值為10.35,最低分值為0.00;文旅系的UPI的個體最高分值為8.65,最低分值為0.00;全體均值為2.87。干預后,機電系的UPI的個體最高分值為7.36,最低分值為0.00;文旅系的UPI的個體最高分值為8.32,最低分值為0.21;全體均值為1.96。這說明學院機電系和文旅系的中職生心理健康程度普遍較好,雖然有個別樣本分數達接近10,但距心理亞健康界定值仍較遠。

3.1微信心理信息干預前后專業內學生的UPI差異性比較

為討論實驗前后,中職學習的心理健康變化是否達到顯著性差異,進而證明實驗的有效性。將不同專業中職學生實驗前和試驗后的UPI得分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前后,機電系的UPI總分差異非常顯著。配對樣本T檢驗顯示:t=4.45,df=39,P

3.2微信心理信息干預前后專業間學生的UPI差異性比較

為討論實驗前后,不同專業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指數差異性區別,應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前,機電系與文旅系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無顯著性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假設方差齊性不顯著(P>0.05),t=-1.108,df=78,P>0.05;實驗后,機電系與文旅系的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無顯著性差異,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假設方差齊性不顯著(P>0.05),t=-0.876,df=78,P>0.05。雖然試驗后兩個系的心理指數差異未達到顯著性水平,但較之實驗前,差異卻呈現略微減小的趨勢,說明微信干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都產生了良好的心理影響作用,個體心理障礙情況得到普遍性地轉變。

3.3微信心理信息干預前后不同性別學生的UPI差異性比較

不同性別中專學生的UPI總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學校中專學生實驗前后,不同性別間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現如下。機電系不同性別被試實驗前,t=-0.054,df=38,P>0.05,差異不顯著;機電系不同性別被試實驗后,t=-0.326,df=38,P>0.05,差異不顯著;而文旅系不同性別被試實驗前,t=1.358,df=38,P>0.05,差異不顯著;文旅系不同性別被試實驗后,t=1.634,df=38,P>0.05,差異不顯著。此項分析證明實驗前后,性別的因素都并未對各專業學生的UPI指數產生影響。

3.4 不同專業及性別中職學生在UPI上的差異性比較

為了考察不同專業和性別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在UPI調查中將中職學生的2個系部,2類性別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實驗前不同專業和性別中職學生UPI總分方差分析見表2、實驗后不同專業和性別中職學生UPI總分方差分析見表3。分析表明,實驗前和實驗后,不同專業和性別的中職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都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

四、分析與討論

4.1微信心理干預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近年來,微信平臺的創新發展為心理疏導“口袋化”提供了便利,中職學生作為微信群體中的主要使用人群,其無論在人數規模還是微信圈的關注度上都逐年呈現上升趨勢,而心理障礙的低齡化現象引起了學校和社會相關組織機構的關注重視。作為學院引導學生思想政治和實踐活動建設的學生處、團委等部門應當進一步利用新媒體平臺,將積極的心理疏導信息推送給中職學生,結合該年齡段年輕人心理特點,通過風趣、直觀、舉例的“粘地氣”方式貼近中職學生群體,以科學提升心理疏導的效果。

4.2學生的UPI心理指數差異

在本實驗中,我們選取了機電系和文旅系兩個專業的中職學生進行實驗,實驗前后的數據并未顯示專業間存在顯著性差異,UPI指數未呈現顯著差異,但應注意到文旅系的UPI平均心理指數較之機電系稍高了0.63。刊載在《個性和個體差異期刊》的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研究對來自16個拉丁美洲國家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的總共31000名參與者進行的問卷調查表明,女性總體上比男性有更多的社會焦慮問題,因此,文旅系的UPI指數較高可能與文旅系女生居多的因素有關。

而在實驗前后,微信心理信息的干預和引導讓使機電系和文旅系的中職學生心理焦慮程度都有了非常顯著性地下降,這反映出學院微信平臺推送的心理健康知識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此種心理疏導方式或許可以考慮進一步在校園內推廣,通過提升學生關注的人數和次數以達到更好地效果。

五、結論與建議

5.1 學院微信心理疏導的方式對學院對機電系和文旅系兩個專業的中職學生心理產生了良性的顯著性效果,實驗前后學生UPI指數下降非常顯著。搭載新媒體的心理教學疏導方式或許將逐步形成社會趨勢,并將對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與身體健康產生良性影響。

5.2 該校中職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參與實驗的兩個系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受到來自專業、性別和交互作用的顯著性影響。

5.3 實驗也為下一步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指導性方向。具體如下:第一,是否該校所有系部的中職學生都會在微信心理信息的疏導干預下產生良性轉化;第二,家庭來源、獨生與否、直系親屬職業等因素及交互作用是否會對結果產生影響;第三,微信心理干預信息推送在數量上和時間上的不同是否會產生不同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永忠;林子江;楊闖;王維千;林海西.微信心理干預對焦慮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社會與公益,2015(8).

[2]王曉丹.微信持續使用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論文.

[3]李田偉;李福源;劉倩;西南林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西南林業大學機械與交通學院.微信時代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索.中國電力教育碩士研究生論文,2014年20期.

[4]楊莉;隆衛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商學院.大學生使用微信的心理健康影響分析.南方日報.企業導報,2014年23期.

[5]漆昌柱;徐培;楊躍青.體育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追蹤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

注釋:

①微信心理干預對焦慮患者生活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 趙永忠;林子江;楊闖;王維千;林海西;醫院管理論壇,2015年08期

篇6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LU Ping SHI Jingjing

School of Pharmacy, TCM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是研究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的理論及實踐知識的一門課程。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學生接受動物實驗中基本技能的訓練,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動物實驗的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獨立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隨著時代的進展,實驗動物科學為生命科學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進作用,其重要性愈來愈為人們所認識[1]。但是,與西醫院校相比,在中醫藥院校對學生動物實驗等方面動手能力的培養,還遠遠不夠。在多數中醫藥院校本科階段的專業都沒有開設相關課程,而只在藥理學、生理學等課程中分散學習了動物實驗的相關內容,因此造成學生們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的方面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動手能力較差,也使部分高層次學生(碩士生、博士生)科研水平難以在短期內提高,以至于與現代中醫藥科研工作的要求形成反差[2]。因此,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在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如何開展好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的教學,滿足培養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需要,一直是從事該課程教學的教師思考的問題,自我校開設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以來,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

1 關于課程的教學內容

1.1 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

通過教學發現,雖然中醫藥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醫藥專業的畢業生,本科階段通過一些課程的學習也多少做過動物實驗,但大部分學生動物實驗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許多學生連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會正確操作,對實驗動物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雖然在本校該課程是碩士研究生的一門選修課,但很多研究生導師都要求學生選修這門課程,以便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準備。

基于所培養研究生的實際需求,加上課程學時的限制,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動物實驗方法為主,主要向學生介紹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術、科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方法及動物外科實驗操作方法等內容,同時結合課程內容盡量多地安排不同類型的動物實驗項目,在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實驗動物的相關知識為輔,主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動物的概念、分類、選擇,動物模型、常見實驗動物品系的生物學特性及應用、影響動物實驗結果的因素等內容,從而使學生們在今后從事動物實驗時,能夠從實驗目的和需要出發,合理地選擇和應用各種實驗動物。而對與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關系相對較小的實驗動物育種學和生態學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刪減。

1.2 適當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內容

根據學生以后進行科研實驗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內容。對于醫藥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實驗很多都與藥物有關,藥物的配制以及劑量的確定對獲得準確、可靠的實驗結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藥物或試劑濃度的表示方法、給藥溶液的配制與換算、不同種屬動物間劑量的換算、人與動物用藥量的比例換算等內容。另外,對于研究生來說,學位論文是檢驗研究生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學術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3]。而在本科生階段,學生缺乏科研論文寫作方面的訓練,有的同學甚至連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都不會寫,或者很不規范,因此,該課程還增加了動物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運算,常用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及應用,實驗報告與論文的撰寫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并結合相關實驗項目讓學生及時進行練習,使學生在進入實際科研工作之前,對相應的科學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為以后能夠迅速準確地開展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1.3 介紹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方面發展前沿內容

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不斷補充和課程有關的一些開拓性、前沿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內容。例如:講解傳統屏障系統特點的同時,介紹近年來倍受關注的獨立通氣籠具設備(IVC)的特點以及在清潔級以上實驗動物飼養和飼養中的應用情況;講授傳統動物實驗操作技術的過程中,介紹基因導入技術、克隆技術、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等知識在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當中的應用。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當前生物醫學發展前沿的這些最新技術,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為今后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2 教學方法

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對于今后從事科研實驗研究的研究生們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然而該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實踐性強,而課時有限,為了滿足教學需要,理論教學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利用多媒體教學可視性強的特點,在課件中盡量補充大量的有關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方法等方面的圖片及影像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的特點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學內容多而課時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體教學能夠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而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形成,只能通過實際訓練才能獲得[4]。因此,該課程的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練習,在每次理論教學完成后,都會安排與之相關的具體實驗項目由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程安排上,理論和實驗課時比為1∶2,大大增加了實驗課的比例,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將在部分章節中嘗試引入自主授課式教學[5]或PBL教學[6]等多種教學方式,使課程教學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考核方法

本課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組成:①平時成績。主要以實驗報告為主,占總評成績的30%。②期末實驗操作考試。實行一對一考試,試題由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兩部分內容組成,其中實驗操作由學生獨立動手完成,指導教師根據完成的情況評分。占總評成績的60%。③撰寫相關綜述或小論文。要求學生查閱與動物實驗或實驗動物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論述,同時獨立完成小論文。如果在批改過程中發現互相抄襲、內容雷同的,成績均為零,并令其重做。該部分占總評成績的10%。通過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課堂學習和實驗操作訓練,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查閱文獻、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后獨立撰寫實驗報告和科研論文打下基礎。

4 教學效果分析與評價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對我院2006~2010級選修該課程的研究生進行調查后發現,該課程得到了導師和學生們的認可。通過課后反饋了解到,課程中加強動物實驗操作技術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而對實驗動物相關知識的講解加深了學生對實驗動物的認識,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對于實驗動物的有效利用。同時,學生們普遍認為,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有機結合,特別是講授完相關理論內容隨后就進行實驗操作的教學安排對強化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操作技術的掌握非常有效,學生的問卷調查滿意度達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目前還存在著教學課時不足,實驗場地偏小,實驗教學儀器臺件數不足等情況[7-9]。今后,對于該課程的教學,還需繼續努力改進、擴大知識面、改進教學方法,對教學安排和教學條件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鳳奎,王純耀.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方法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3-4.

[2] 章敏.中醫藥院校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7,15(11):846-847.

[3] 蔡紅兵.研究生論文撰寫及答辯中存在的問題及質量管理的措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10):104-105.

[4] 寇冰,陳朝陽,宋國華.實驗動物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9(3):339-340.

[5] 何惠宇,滿云娜,王星.自主授課式教學在成人口腔材料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8):110-111.

[6] 姚領愛.關于開展PBL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科研雜志,2009, 21(7):34.

[7] 陳樹君,張秀夯,陳玲,等.病例情境模擬考核在臨床醫學專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1):106,114.

篇7

體育舞蹈是隨著社會與藝術的發展而進步的,我國體育舞蹈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歷程,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技術水平還是略顯遜色。體育舞蹈起源于英國,自1986年傳入我國之后,以它特有的魅力傳遍全國,不少體育愛好者與藝術愛好者都被深深吸引。為了促進大理市體育舞蹈的開展,對大理市體育舞蹈的現狀較全面的分析,從中找出影響該項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與理論依據,為大理市的體育舞蹈發展做出貢獻。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體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中文體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體育舞蹈專著、歷年各體育院校博碩論文為主要參考文獻,為文章的論述提供理論前提和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對體育舞蹈教練、專家學者、等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體育舞蹈發展現狀和發展對策的看法。

1.2.3 數據統計法

對調查的有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本文的論證支持。

1.2.4 問卷調查法

此問卷的整個發放是在大理市2個體育舞蹈培訓機構和大理大學進行發放,共發放100份,回收問卷 100 份,有效問卷 100份,回收率 100%,有效問卷 100%。已符合了統計學要求。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體育舞蹈開展現狀

體育舞蹈這幾年來對社區體育文化開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開始關注社區體育舞蹈的發展。袁晟慧在研究結論中表明:在社區的健身活動中,體育舞蹈已成為居民選擇的主要項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學院開設國標舞(體育舞蹈)專業至今,開設了體育舞蹈專業的高校已經超過 100 所,全國有超過半數的高校開設體育舞蹈的相關課程。體育舞蹈在高校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從體育舞蹈在高??沙掷m發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見解。中的來說我國體育舞蹈在高校當中體育舞蹈已經開展的相當豐富了。

2.2 大理市體育舞蹈開展現狀

2.2.1 大理市體育舞蹈教師參加培訓情況

體育舞蹈教師的培訓次數反映了,教師在該項目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更新程度。根據調查我們得知,參加過體育舞蹈培訓班的體育舞蹈教師占總數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師;在攻讀學位期間培訓的教師占到15%。而從未參加過培訓的教師占到45%.可見,經過專業培訓體育舞蹈教師大理市非常緊缺,呈現出大學教師居多。因此,建議除體育舞蹈協會培訓機構開設培訓班以為,大理市高校也開設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不僅對在校學生與教師進行培訓,而且也對外培訓,以便體育舞蹈的技術與教學內容得以快速更新與發展。

2.2.2 大理市體育舞蹈場地現狀

體育舞蹈的開展必須要有一定硬件設施支撐,如:場地、音響等設備,硬件設施是開展體育舞蹈的物質基礎。開展體育舞蹈的教學必須有形體房、標準場、音響設備等。通過調查我們得知,2所培訓機構和1所高校,沒有一塊標準的形體房,都是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不得不經常改變教學地點,除場地外音響設備配備齊全,高校都是用多媒體與音響教學。由此可見大理市體育舞蹈開展的物質條件基本不能夠滿足,阻礙了體育舞蹈的發展。

2.2.3 大理市育舞蹈參與者參與動機

參與動機體現參與者對愛運動參與程度與理解程度。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強身健體是體育舞蹈參與者的主要動機,占70%排第一;塑造良好的體型,培養個人的氣質排第二,占總25%,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體育舞蹈參與者主要目的是鍛煉身體為主,但是對于真正的對體育舞蹈技術與訓練并不了解,也影響了體育舞蹈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體育舞蹈全面有深度的宣傳是有必要的,從中提高體育舞蹈的參與人口。

2.3 當前大理市體育舞蹈發展面臨的影響因素

首先,大理市參加過體育舞蹈培訓班的體育舞蹈教師占總數的40%,并且其中一半都是高校教師;在攻讀學位期間培訓的教師占到15%。而從未參加過培訓的教師占到45%,可見,經過專業培訓體育舞蹈教師大理市非常緊缺,呈現出大學教師居多。其次,目前大理市2所培訓機構和1所高校,沒有一塊標準的形體房,都是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不得不經常改變教學地點。

2.4 促進大理市體育舞蹈的發展對策研究

2.4.1 提高體育舞蹈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

加快大理市體育舞蹈教師專業能力培養,首先對當地健身活動點的骨干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和領導能力,做到持證上崗;其次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尤其是高校專業人才使用,同時利用專業教練員和體育舞蹈專業學生的業余時間進行體育舞蹈健身活動指導,以此彌補體育舞蹈健身教練員和指導員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體育舞蹈場地與設施

健身場地是健身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其直接影響著健身人群活動的積極性和健身效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關注。政府部門加大體育舞蹈場地投資力度并且協調高?;蛘邔W校場地,利用當地資源,也就是學校的專業場地與學校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在當地體育舞蹈領域知名度也比較高,讓體育舞蹈的場地與教師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展曲靖市少兒體育舞蹈。

3 結論

3.1 大理市經過專業培訓體育舞蹈教師大理市非常緊缺,呈現出大學教師居多。

3.2 大理市體育舞蹈參與者主要目的是鍛煉身體為主,但是對于真正的對體育舞蹈技術與訓練并不了解。

3.3 大理市體育舞蹈2所培訓機構和1所高校,沒有一塊標準的形體房,都是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沒有固定的教學場所,不得不經常改變教學地點,除場地外音響設備配備齊全,高校都是用多媒體與音響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倩.我國高校舞蹈課程的推廣與普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6.

篇8

一、負荷預測概述

負荷預測主要是指通過觀察負荷本身的變化情況以及經濟氣象等因素的影響,對有效的歷史數據進行精密的分析與研究,從中尋找出一定的規律,掌握其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逐漸的熟悉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掌握電力的需求量,并根據此做出事先的預測估計,減少用電恐慌。經過充分的、慎重的考慮,這些重要的電力系統的運行特點、增加用電容量的決策以及存在的一些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前提下,能夠完美的研究出并加以利用的一套方法,使其能夠很好的系統地處理過去與未來負荷的問題。

二、重慶地區負荷現狀

近幾年來,重慶市的電網用電量以及用電負荷持續的快速增長,其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溫干旱造成的全網重點水庫缺水,加上上游來水量偏少、汛末蓄水不足等種種原因,于此同時,還有火電廠的電煤供應量逐漸的日趨緊張,再加上這個區域內的六省(市)以及相鄰華北、西北的電網中均存在著嚴重的電力供應不足的缺口,跨省區的電量調劑的電力資源是非常的有限。2011年在確保用電網內機組滿發的前提下,重慶市電力公司投入大筆資金增加臨時的外購電力。在外購計劃中,外購電在達到306萬kw這一基礎上的同時,又臨時的從江西增加了購買電量35萬kw,這才保證了當日最大可調集電量勉強達到1133萬kW。在全國其他的省市逐漸的陸續出現了用電負荷高漲這一情況之后,重慶市電力公司從湖北購得20萬kW,這才解決了用電的燃眉之急。重慶市的電網最高用電量負荷打破了歷年來的歷史紀錄——主電網負荷高達到900萬kW。這一新紀錄比去年最高負荷886萬kw高出14萬kw,增長15.7%。

三、重慶市電網負荷預測的主要方法

(一)單耗法

我們在進行具體的預測時,我們依據重慶市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切實的制定符合重慶市本身的規劃目標,經過對規劃期內每年的工、農業的綜合產值的綜合指標進行分析,主要針對工業的用電規劃指標以及統計往年的國民經濟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單位耗電量、億元產值耗電量等等相關的條件,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節本規律,最終分析出每種產品以及產值的綜合單耗;接下來再根據國民經濟相關部門所編制的產量指標、經濟指標預測出單耗。

(二)電力彈性系數法、平均增長率法

電力彈性系數E是指重慶市總用電量的平均年增長率以及工、農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之比。平均增長率法是以時間T(年)為自變量,用電量A(kWh或萬kwh)為因變量,根據歷史規律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估算出今后電量的平均增長率K,若計算選用基準年實際用電量為A0(kWh或萬kwh)則n年后用電量為:A=A0(1+K)?。

(三)負荷密度法

負荷密度法主要是指對負荷密度的確定,通過數據的統計分析找出重慶市的各分區以及小區目前所存在的用電負荷密度,然后根據重慶市的電網的用電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的相關的部分,依據這些現有的條件確定出各區的負荷密度的現有預測值。各區負荷總值是將各區的負荷密度預測值乘以各區面積。將各區負荷總值乘以同時系數(或除以分散系數)就可以計算出總的用電負荷量。即 ,式中Pi是各區計算負荷;KT是同時系數;P2為總計算負荷。

(四)回歸分析法

按照重慶市現有的歷史資料,從而建立起的與用電負荷相關的數學模型,再對該模型作數學分析。我們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利用統計學中回歸分析法分析變量、觀測數據,最終預測出未來的負荷值。在進行預測中期負荷的時候一般采用線性回歸法,再這一時期采用這一方法主要是由于預測的精度而言是相對較高的,但不可否定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四、結語

傳統規劃負荷預測的軟件只是一個桌面形式的負荷預測工具,他是單一的,甚至于是無效的,它完全沒有整個供電公司以及整個工作電壓序列電網負荷的采集、整理和管理維護基本的能力,其預測的原始數據還僅僅是人工輸入,不能滿足用電負荷規劃的日常需要。我國城市電網建設需求正在與日俱增的不斷擴大,重慶市依據自身的電網負荷特點以及負荷預測的現有條件,研究符合重慶市發展方向的城市電網負荷預測方法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侯磊.城市電網規劃總量負荷預測系統的開發與應用[D].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研究生論文,2008,5

篇9

(2)根據不同的體育項目特征建立體能測試指標體系,將運動項目與體能測試結合,推進我國體能測試數據的合理分析利用和研究,同時加快各校的體育教改步伐。

(3)本系統具備長期跟蹤研究的價值,通過體育項目與體能測試的匹配結果的長期跟蹤,可以不斷調整匹配算法的精度,從而使得體育項目的指標體系模型更加合理、準確,為后續研究者提供寶貴的資料;對學生偏愛的體育項目以及學生的成績可以跟蹤研究,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預測提供依據。

(4)具備數理統計功能以及反饋評價、調節功能。

二、研究內容

對設計和開發基于體能測試結果分析的選課系統的相關模型研究、設計思想、實現技術的描述主要通過5個部分進行描述。

(1)介紹了課題的背景和研發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簡單介紹了將要研究的內容、課題要實現的目標、選課制的教育思想來源、網絡選課系統的現狀分析以及本研究采用的技術路線。

目前學生的自主選課方式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學生不知道自己的體質狀況,另一方面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各個課程教學大綱的主旨。同時學生每年參加體能測試,這些能全面反映學生體質狀況的數據卻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這使得教學大綱、學生的體質素質、教學管理三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

(2)首先通過介紹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模型的構成以及數據來源的處理,建立學生體質指標體系的主要指標;然后介紹了運動項目的指標體系,運動項目指標體系是通過體能測試的大類指標體系來劃分的(見表1),同時關聯學生的運動項目成績作為另外一個調節指標建立的指標體系;最后介紹二者之間匹配體系的建立機制,它主要是對學生體質指標的每個子項與運動項目子項匹配、學生體質測試指標整體與運動項目整體匹配,并比較各個匹配結果,找到匹配中最大可能性的結果。建立了上述指標體系后需要將其應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才能檢驗建立指標體系的價值以及指標體系的合理性。

(3)介紹了基于學生體質測試的體育選課指導系統的實際需求。通過系統要實現的總體目標、系統功能需求、系統性能需求等幾個方面,闡述符合多生源、專業特色明顯、體育選課落后特點的體育選課系統的實際需求。

(4)介紹了基于學生體質測試的體育選課指導系統的具體設計與實現。包括系統設計的原則、系統總體設計、系統功能設計、數據庫的設計。

學生登錄選課系統后進入選課子系統(如圖1所示),此子系統提供的功能包括選課系統、成績查詢、教學質量測評、選課歷史分析、信息維護、新聞公告等幾個模塊。

點擊選課系統后進入選課界面(如圖2所示),學生可以根據運動類別選擇課程,此處運動類別是根據運動項目指標體系建立的,主要考慮到學生可以針對體能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項目類別,以提高體質中較差的部分,同時也可以通過智能提示功能匹配出最符合學生體質素質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在不斷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提高體質。

學生可以點擊課程匹配則僅匹配當前的課程,如果點擊智能匹配則會匹配運動項目指標體系中的所有運動項目,并推薦出三種最佳的選課方案??紤]體育課一學期只能學一門,此處一次選課只能選擇一門課。例如學生選擇編號為22的籃球課程時,可以點擊課程匹配功能,則系統會通過單項匹配與綜合指標匹配,并將匹配結果通過曲線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同時顯示當前課程與最佳課程之間的匹配相似度,其界面如圖3所示。

(5)介紹基于學生體質測試的體育選課指導系統的具體實現。包括體質測試成績與運動項目匹配實現、選課系統整體實現、應用部署實現等。其中主要介紹了通過體質測試指標體系與運動項目體系關聯分析的模式匹配方式,以及選課系統的熱區計算算法、匹配距離算法。

四、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利用體能測試結果指導學生選課與教師教學,并且通過數字化方式予以實現,這將為后續研究者提供很好的參考價值。然而由于筆者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行業,接觸軟件工程行業時間短,因此本文重在通過體育專業知識建立指標體系,然后通過計算機實現研究理論,以下方面是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1)系統建立體質測試分析工具,可以根據地區、年段等統計學生的體質測試走向,并能通過學生歷史體質測試曲線,預測未來的體質測試曲線。

(2)建立該系統并應用到體育選課中后,系統能夠通過長期跟蹤研究使得運動項目標準曲線更加精確,同時能夠做到長期預測匹配。系統目前只能匹配出當年的選課計劃,未來可以考慮實現通過學生的體質測試提出選課計劃或者運動計劃,例如學生在選籃球課時,如果學生的耐力與速度不夠,提示學生首先選擇提升耐力的運動項目,然后選擇提升速度的運動項目,最后才選擇籃球。通過這樣的長期規劃指導學生選課,可能會使指導更加精確。

參考文獻

[1] 孫偉偉,龔喜娟. 2005年我國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冬訓體能測試成績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2006(S1):108-109.

[2] 孫慶偉,陳歐,馬宏敏.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新問題及其發展對策[J].實踐與探索,2010(2):259-260.

[3] 李俠功,王海飛.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的思考[J].內江科技,2010(1):66.

篇10

練習體育舞蹈時還需要自身肌肉進行力量對抗來保持身體平衡,這對少兒全身力量的協調發展有一定刺激作用,同時還要求脊柱與骨盆上下對抗,使脊柱挺拔,骨盆以下向地板用力,這可以有效防止少兒脊柱彎曲變形。因此從少兒時期開始訓練舞蹈,可以糾正一些不良習慣導致的形體毛病。[1]所以研究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的發展為宣威市體育舞蹈以及少兒體育舞蹈的發展做出貢獻。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體育舞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中文體育核心期刊、排球教材、體育舞蹈專著、歷年各體育院校博碩論文為主要參考文獻,為文章的論述提供理論前提和依據。

1.2.2 專家訪談法

對體育舞蹈教練、專家學者、等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體育舞蹈發展現狀和發展對策的看法。

1.2.3 數據統計法

對調查的有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本文的論證支持。

1.2.4 問卷調查法

此問卷的整個發放是在宣威市2個少兒體育舞蹈培訓機構進行發放,共發放50份,回收問卷 50 份,有效問卷 50份,回收率 100%,有效問卷 100%。已符合了統計學要求。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體育舞蹈開展現狀

體育舞蹈這幾年來對社區體育文化開展一直是主角,研究者開始關注社區體育舞蹈的發展。袁晟慧在研究結論中表明:在社區的健身活動中,體育舞蹈已成為居民選擇的主要項目之一。自北京舞蹈學院開設國標舞(體育舞蹈)專業至今,開設了體育舞蹈專業的高校已經超過 100 所,全國有超過半數的高校開設體育舞蹈的相關課程。體育舞蹈在高校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一些研究者從體育舞蹈在高校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見解。中的來說我國體育舞蹈在高校當中體育舞蹈已經開展的相當豐富了。

2.2 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開展現狀

2.2.1 宣威市區少兒參加體育舞蹈的動機

體育鍛煉的目的和動機是鍛煉行為的直接原因,也是鍛煉行為的原動力,但人的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人的行為一般不只受一種動機支配,而是由多種動機同時發生作用,但其中必有一種或多種占主導地位。根據調查,宣威市少兒參加體育舞蹈健身活動的動機呈現多樣性,排在前三位的是:擴展特長(60%)、強身健體(18%)、展示自己(16%),這些都體現了對于孩子來說,根據他的性格特征和家長的心理特征,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能夠多才多藝,所以再選擇上大多數是擴展愛好為主。其次就是強身健體,這部分少兒大多數都是從小體質不太好,作為這類人群都是從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為主。

2.2.2 宣威市區少兒參加體育舞蹈的活動場所

育舞蹈訓練需要專業的場地設施才能進行,場地的大小與質量影響著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開展體育舞蹈必須有標準形體房、標準舞場(長:20m,寬:15m,光滑的木地板)。通過走訪了解到,宣威市部分培訓機構學員較多,場面面積小,比較擁擠,還有的培訓機構沒有木質地板。這樣在實施教學內容過程中,教師很難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2.2.3 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教師現狀

好的選手要配備一流的教師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教師在少兒體育舞蹈學習訓練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一方面,教師的舞蹈動作質量與教學方法、方式,對少兒以后的體育舞蹈動作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少兒與成人相比,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有限,如何在教好舞蹈的同時又讓學員感到體育舞蹈無限樂趣,培養他們終身鍛煉的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通過訪談了解到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教師的技能是高水平的,但在教學方法的創新,理論知識的研究方面是匱乏的,老教師雖然有很好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對教育理念的把握,訓練方法的更新,技術的創新等方面是缺乏研究的。

2.3 當前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發展面臨的影響因素

首先,盡管一些社區為發展體育健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受經濟水平的制約,目前我國可供社區居民利用的公共體育設施的匱乏程度與日趨發展的體育活動人口已形成極大的反差。目前宣威市體育舞蹈的健身場地有限,收費的場館價格偏高,加上家長的經濟來源實際收入有限,使大多數的少兒家長寧愿放棄這一健身項目,選擇其他消費相對較低的健身項目,這點嚴重的影響和阻礙著體育舞蹈在少兒人群中的廣泛開展。其次,目前宣威市的專業體育舞蹈社會指導員和教練員還嚴重缺乏,許多學校也是近幾年才開設有體育舞蹈的專業課程,這樣導致了我們絕大多數的健身人員對體育舞蹈的相關內容都了解很少,以至于大部分地區體育舞蹈健身活動開展的舞種都很有限。

2.4 促進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的發展對策研究

2.4.1 提高體育舞蹈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

加快宣威市教師體育舞蹈專業能力培養,首先對當地健身活動點的骨干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和領導能力,做到持證上崗;其次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尤其是學校專業人才使用,同時利用專業教練員和體育舞蹈專業學生的業余時間進行體育舞蹈健身活動指導,以此彌補體育舞蹈健身教練員和指導員的不足。

2.4.2 合理利用體育舞蹈場地與設施

健身場地是健身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其直接影響著健身人群活動的積極性和健身效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關注。政府部門協調高?;蛘邔W校場地,利用當地資源,也就是學校的專業場地與學校專業教師,這些教師在當地體育舞蹈領域知名度也比較高,從而吸引更多家長讓孩子參加體育舞蹈,這些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培訓并且給予相應的報酬,讓體育舞蹈的場地與教師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展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

3 結論

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參與者多數已擴展特長為目的;宣威市體育舞蹈部分培訓機構教學環境與硬件設施比較差,教師很難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宣威市少兒體育舞蹈教師的技能是高水平的理論知識的研究方面是匱乏的,老教師雖然有很好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對教育理念的把握,訓練方法的更新,技術的創新等方面是缺乏研究的。

【參考文獻】

[1]王倩.我國高校舞蹈課程的推廣與普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6.

篇11

1.2圖書情報與檔案學科研究領域和研究內容的拓展

社會實踐是推動學科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社會信息環境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工作的職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職能拓展是大勢所趨。這些必將帶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的進一步拓展。我們不僅要研究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同時也要研究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事業的宏觀管理;我們既要研究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本身,還要關注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共同發展規律。當代學科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是:一方面科學分工越來越細,新學科、新知識不斷涌現;另一方面各門學科、各種知識之間相互融合的趨勢日趨突出。這不僅表現為同一學科內各分支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而且表現為不同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互相借鑒、相互融合?,F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的圖書館、情報、檔案工作的外部環境、管理對象與技術手段發生急劇變化,檔案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的關系日趨密切,以這三個學科為主體構成信息資源管理學科群的趨勢日益明顯,三個學科相互依托,通過融合、拓展、變革,融入更為廣闊的信息資源管理領域,廣泛整合圖情檔、經濟管理、計算機和通信、公共管理等學科領域內容,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與方法特色,將是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未來的研究趨勢。我們不僅要研究圖書館工作、情報工作、檔案工作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各種信息資源及其管理的社會屬性,研究與之相適應的外部環境,研究相應的各種各樣的復雜/社會問題0。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在科學研究中面臨的很多問題與其說是本學科范圍內的問題,不如說更多的是一些/社會問題0,這些問題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不斷發展,逐步突破本學科領域,并向跨學科研究發展,不斷與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論、系統論、經濟學、法學、大眾傳播學、文化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史學等學科交叉融合,不斷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形成跨學科研究優勢。從目前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發展來看,該一級學科近年來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與相鄰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也日益緊密,形成了一系列交叉學科,諸如信息社會學、知識生態學、信息經濟學、信息倫理學、信息法學等。同時,其他學科的一些相應理論、方法及技術被引至該學科,也能相應拓寬學科的研究領域、研究范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自身屬性和定位的變化以及學科研究領域和研究內容的拓展,將帶來學科研究方法的重新審視和創新發展。

2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傳統研究方法的創新發展

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基本上被定位研究于人文科學或者是社會科學,因此,該學科傳統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經典研究方法。隨著學科的轉型發展,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有所變化,但這些經典研究方法仍在學科方法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這些經典研究方法本身也在與時俱進地發展,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在對這些經典方法的應用中也在推動和參與這些研究方法的創新發展。傳統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分類研究法等。本學科在這些傳統研究方法的創新發展方面的基本作為有如下幾個方面。

2.1強調/分解分析0和/綜合集成0兩個方面的相互推動、整合應用

/分解分析0實際上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種研究方法論。基本主張就是把統一的科學分解為大量不同的門類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論的形成應當與觀察法、實驗法、歸納法、演繹法等傳統研究方法的成功應用有密切關聯。這種研究方法論對研究方法發展有重要影響,促進了以講究科學研究深度和精度的各種研究方法的發展。當然,這種研究方法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科學研究實踐證明,對于一個復雜系統而言,將被分解為一定基本單元的個體進行簡單相加并不能恢復為原來的系統。這實際上是說過度的/分解分析0并不能使我們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于是,新的研究方法論出現了,/綜合集成0就是其中一種,其基本主張就是注重事物的整體性關聯,以集成和綜合的方式進行整體性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論,促進和帶動了一系列具體研究方法的出現和應用。/分解分析0與/綜合集成0兩種研究方法論都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科研方法的應用產生了影響。但由于這兩種研究方法論都存在一定的偏頗,因此,在本學科科學研究中實際上成功采用的方法論指導是介乎這兩種方法論之間的另外一種更加科學的方法論,這就是在具體科學研究實踐中,強調發揮/分解分析0的作用,同時在此基礎上,也強調綜合集成的作用,強調分解分析與綜合集成的有機互動。表現在具體研究方法的應用方面,大都復合應用多種不同類型和功能特點的研究方法,較少采用單一研究方法。

2.2注意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方法的結合應用

定量分析方法,也可以稱作數量分析方法,是指為了認識對象數量關系而采用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可以幫助人們建立精確化認識,以更加準確地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比較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決策分析、優化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又稱/非數量分析法0,是主要依靠人們的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比較法、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推斷法和專家訪談法等屬于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常用的基本方法,在具體科學研究實踐中,這兩種方法都沒有偏廢,得到比較有效的結合應用。南京大學葉繼元教授的一項抽樣統計結果表明,管理學科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其次是定性研究方法,單純的定量研究相對較少。這項抽樣統計分析的結論反映了客觀的整體情況。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都有各自適用的范圍,對于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來說,單純使用一種分析方法的場合不多,結合應用才有助于得出更加科學的結論。筆者進行的一次統計分析表明,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多數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既不是單純應用定性分析方法,也不是單純應用定量分析方法,而是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2.3將一部分自然科學特別是技術科學成果引入傳統研究方法體系中,注入更多的技術因素

其實,所謂傳統研究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一成不可變的。初步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在對傳統研究方法的應用過程中,就進行了一部分非常有成效的創新嘗試。例如,在應用文獻調查法的過程中,引入量化統計分析技術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用具體翔實的數據說明狀態和發展趨向等,效果不錯。目前,在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論文寫作中,這種方法已經成為一種范式。再如,在采用比較研究法、文獻調查法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嘗試引入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在比較分析方法應用中引入模型構建技術等也都被實踐證明是有積極效果的。特別是在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數據挖掘技術將會產生更大的作用。

3相關學科研究方法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中的創新應用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對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本學科在自己特殊的轉型期間,不斷進行著學科的分化與整合,已經逐步發展成為綜合叉學科。學科性質的變化、學科使命的變化,學科在與其他相關學科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開始嘗試應用這些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并結合學科發展的需要和要求,在應用中進行了具體方式、手段等方面的創新。

3.1數學和統計學方法的應用

如前所述,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整合發展過程中,數學和統計學的知識內容被交叉綜合到若干分支學科的形成與發展中,其中就包括數學和統計學方法的應用。非常可喜的是,這種應用確實取得良好的成效,不僅使數學分析、統計分析的應用逐漸形成了本學科特色,而且產生了成體系的信息計量方法技術及相應的學科)))信息計量學。

3.2實驗方法的應用

實驗方法是獲取真理必需的途徑,是學習和掌握信息資源管理規律的最好方法之一。而且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是典型的應用學科,更應當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任何有價值的信息資源管理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應當來源于實驗,最終應用于實踐。特別是在這個學科領域,出現在實踐中的許多管理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相當一部分管理實踐中需要為人們所認知的現象必須經過實驗才能被人們觀察得到,管理過程中相當一部分預測性活動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被/驗證0,信息資源管理諸多原理也是需要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就應當是實驗科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實驗科學性質,決定了實驗方法在學科發展中的特殊重要價值。目前,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發展進程中,實驗方法得到高度的重視,在一部分重要科學研究實踐中,實驗方法得到充分應用,同時還有一定的創新性。例如,構建實際檢測驗證環境,抽象掉一部分影響因素,進而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狀況的方法,應用于一部分管理措施、技術的應用方案的論證和相關原理原則的闡釋揭示過程中。這為本學科向實驗科學的方向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3.3計算機仿真模擬方法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計算機學科對管理學科研究方法的影響越來越大,計算機仿真模擬、軟件數據包分析等與計算機緊密相連的新的研究方法逐漸增多。這些方法也在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的發展中得到應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等不僅在相關科學研究實踐中有應用,而且還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例如,在人工智能和知識庫系統建設過程中,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策略構建過程中以及在專業教育相關教學活動中,計算機仿真、計算機仿真模擬方法的應用嘗試都是獨具特色的,也是有積極成效的。

篇12

基金項目:廣東省中醫藥局建設中醫藥強省科研課題(編號: 20121259)

黃旭暉 陳燕鑾 王昌?。簭V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廣東廣州510080

張曉文:廣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廣東廣州510650

梁榮華 郭葦: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廣州510405

黃旭暉王昌?。簭V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廣東廣州510080

通訊作者:王昌俊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Jianpi Huayu formula on the promotion of tumor dormancy and the immune mechanism in mice with hepatic carcinoma by building tumor dormancy model of hepatoma in mouse intervened with Jianpi Huayu formula. Methods

A tumor dormancy model of hepatoma in mouse was established.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lank control group,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group, high-dosage TCM group, intervened with normal saline, carmofur, middle-dosage Jianpi Huayu formula and high-dosage Jianpi Huayu formula respectively. After 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vaccinated parts extracted from mic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elevant indicators including ki-67, TGF-β and IL-10. Results

①Tumor dormancy situations: After repeated traumatic stimulation, tumor dormancy rates of blank control group and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were 0 and 80.0 % respectively. The tumor dormancy rat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both 86.7%. ②Effects on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Ki-67 proliferation indexes of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③ Effects on expressions of TGF-β: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 i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s of TGF-β betwee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④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s of IL-10: The expressions of IL-10 i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nk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s of IL-10 between chemotherapy control group, low-dosage and high-dosage TCM groups (p>0.05). ConclusionJianpi Huayu formula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umor dormancy in mice with hepatic carcinoma by adjusting the immunity and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 IL-10 in tumor cells.

【Key words】 Jianpi Huayu, Tumor dormancy, Immunoregulation

【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Guangdong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07

腫瘤治療的難點在于腫瘤治療后易發生復發轉移。目前研究認為,腫瘤治療后存在休眠的腫瘤細胞,其后在一定條件下,由于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監視能力下降,腫瘤細胞通過免疫逃逸而打破休眠狀態,導致腫瘤發生轉移和增殖[1]。腫瘤休眠現象在臨床上非常普遍,已經被許多臨床及動物實驗證據所證實[1-2]。逆轉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和促進腫瘤細胞休眠方面的研究正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2]。

健脾化瘀法在既往研究的體內外實驗中均顯示出較好的抗肝癌效應。本研究擬通過建立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予健脾化瘀法干預,研究其促進腫瘤休眠的作用及其免疫機制,為其臨床應用及進一步研究促腫瘤休眠藥物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腫瘤細胞液取6~8周齡的雄性昆明種小鼠,體重在20~25 g,予H22腹水型肝癌細胞株(由中山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腹腔接種傳代,至第7天,在無菌條件下,抽取腹水3 ml,顯微鏡下計數細胞數為1.0×108/ml。取1 ml腹水+9 ml滅菌生理鹽水配制成濃度為1.0×107/ml的接種用腫瘤細胞液。

1.1.2實驗動物選取6~8周齡的清潔級昆明種小鼠,體重在20~25 g,雌雄各半,共80只(由中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YXK(粵)2007-0081)。

1.1.3藥物的制備①中藥提取液:健脾化瘀方由莪術、白術、茯苓、苦參、佛手、白花蛇舌草等組成。按組方比例取藥,分別提取藥物的揮發油及水溶性成分,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混勻后制成中藥提取液,使每1.0 ml中藥提取液相當于健脾化瘀方生藥1.0 g,滅菌、低溫下密封保存備用,每次使用前搖勻。②卡莫氟混懸液:卡莫氟(HCFU)標準品50 mg(由廣東省藥檢所提供),研成均勻細末后,加入50 ml蒸餾水,充分混勻后配制成混懸液,濃度為1.0 mg/ml,滅菌、低溫下密封保存備用,每次使用前搖勻。

1.2方法

1.2.1肝癌小鼠休眠模型的建立及分組按文中所述方法,建立肝癌小鼠休眠模型[3]。隨機選出60只肝癌休眠模型小鼠,并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模型小鼠隨機分為4組:空白對照組、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每組各15只模型小鼠。

1.2.2給藥方法空白對照組:分別取1.0 ml生理鹽水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化療對照組:分別取0.6 ml卡莫氟混懸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中藥低劑量組:分別取0.3 ml中藥提取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中藥高劑量組:分別取0.5 ml中藥提取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0 ml)予每只小鼠灌胃,每天1次;分組后第2天,全部小鼠開始給藥,同時,每2天截掉 2 mm長的一段尾巴作為外傷刺激,重復4次,共給藥21天。最后一次給藥后第2日,以頸椎脫臼法處死全部小鼠。

1.3標本檢測

1.3.1收集標本處死全部小鼠后,對每只小鼠進行解剖,觀察全身組織器官情況并記錄,取出模型小鼠的腋下接種處組織,制備成石蠟切片以用于檢測。

1.3.2觀察腋下腫瘤組織休眠情況每日對小鼠腋下腫瘤組織情況進行觀察并記錄,如肉眼觀察到腋下腫瘤組織生長,每日對荷瘤鼠腫瘤組織的最長徑(a)及與其垂直的最短徑(b)進行測量和記錄,對腫瘤瘤體的體積進行計算(體積公式 v=1/2×a×b2)。

1.3.3檢測Ki-67增殖指數(PI)Ki-67染色陽性表達為細胞漿或核內呈棕黃色或棕褐色。在低倍鏡下隨機選擇5個視野,在每個視野下換用400倍顯微鏡,計數每個視野下腫瘤細胞總數及Ki-67陽性增生細胞數并進行記錄,每個切片至少計數1 000個細胞,并按以下計算公式計算出每個切片Ki-67增殖指數,同一組取平均值,得出每組的增殖指數。Ki-67增殖指數按以下公式計算:Ki-67增殖指數(PI) =Ki-67陽性增生細胞數/腫瘤細胞總數×100%。

1.3.4TGF-β和IL-10的檢測陽性表達為細胞胞質中染色呈棕黃色或棕褐色。在低倍鏡下隨機選擇5個視野,在每個視野下換用200倍顯微鏡,計數每個視野下腫瘤細胞總數及陽性細胞數并進行記錄,按半定量方法進行評分。表達越高,其半定量分級水平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各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各組內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各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腫瘤組織休眠情況

可以觀察到,在外傷刺激下,空白對照組小鼠腋下接種處從第9天開始肉眼可觀察到腫瘤包塊,至第16天,空白對照組全部15只小鼠肉眼可觀察到腋下接種處腫瘤包塊。而化療對照組共觀察到有3只小鼠重新出現腋下接種處腫瘤包塊,腫瘤休眠率為80.0%。而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各有2只小鼠重新出現腋下接種處腫瘤包塊,腫瘤休眠率均為86.7%,見表1。此提示經反復外傷刺激,肝癌休眠模型小鼠體內休眠的腫瘤細胞,可再度激活并發生重新增殖,從而導致腫瘤復發,而對于促進和維持腫瘤細胞的休眠狀態,化療對照組及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均有作用。

2.2健脾化瘀方對Ki-67增殖指數表達的影響

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空白對照組兩兩比較,其Ki-67增殖指數均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化療對照組兩兩比較,均低于化療對照組(p<0.05);而中藥低劑量組及高劑量組間兩兩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此提示,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組及高劑量組均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與化療對照組比較,中藥低劑量組及高劑量組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較強,但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兩中藥治療組之間差異不明顯,見表2、圖1。

2.3健脾化瘀方對TGF-β表達水平的影響

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空白對照組兩兩比較,其TGF-β表達水平均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化療對照組兩兩比較,其TGF-β表達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此提示,對于腫瘤細胞 TGF-β的表達水平,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治療組及高劑量治療組均有抑制作用,但三組之間兩兩比較,其抑制作用無明顯差異,見表3、圖2。

表3各組小鼠TGF-β表達水平(n,%)

2.4健脾化瘀方對IL-10表達水平的影響

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空白對照組兩兩比較,其IL-10表達水平均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中藥低劑量組、中藥高劑量組與化療對照組兩兩比較,其IL-10表達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此提示,對于腫瘤細胞IL-10的表達水平,化療對照組、中藥低劑量治療組及高劑量治療組均有抑制作用,但三組之間兩兩比較,其抑制作用無明顯差異。見表4、圖3。

3討論

人體在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形成了免疫微環境。機體免疫微環境可以有效監視腫瘤,產生腫瘤免疫反應,殺傷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但腫瘤細胞可通過對自身表面抗原的修飾及分泌多種抑制性細胞因子,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殺傷,誘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和耐受的發生。目前認為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是其中最重要的兩種抑制性細胞因子。

在腫瘤進展期,腫瘤細胞合成大量TGF-β,隨著TGF-β表達水平的升高,TGF-β主要表現為促腫瘤生長作用[4]。其原因考慮與TβRⅠ、TβRⅡ受體的缺失、突變和/或表達水平的降低,還有TGF-β/Smads信號通路的調節障礙有關。一方面,腫瘤細胞對TGF-β抗增殖作用因受體和信號通路系統的突變產生抵抗,同時,TGF-β本身可廣泛抑制機體免疫系統,阻斷淋巴細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從而促進腫瘤的生長增殖[5-6]。另一方面,通過增加腫瘤細胞與胞外基質間的作用、激活腫瘤微血管生成等,TGF-β具有促進腫瘤侵襲和轉移的作用[7-8]。近年來研究表明,TGF-β是介導肝癌細胞免疫逃逸的主要免疫抑制因子之一,與腫瘤特別是肝癌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9-10]。

而IL-10在幾乎所有惡性腫瘤中表達都增強,是在腫瘤免疫中發揮著顯著作用的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11-12]。其主要通過抗原提呈細胞(APC),尤其是淋巴細胞而發揮其效應[13]。IL-l0的作用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抑制T細胞,阻止CD4+T細胞的增殖,將腫瘤細胞轉化為CTL-抗性表型,使CTL失去免疫功能[14];②通過阻止單核細胞分化成DC,促進DC凋亡,從而減少DC的生成和表達而抑制免疫。

同時,調節性T細胞(Treg)可以與TGF-β、IL-10產生惡性自分泌循環,具有協同效應。一方面,TGF-β可促進Treg細胞的擴增,而擴增的Treg細胞又可反過來進一步促進TGF-β、IL-10的分泌[15-16],加強抑制效應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s)的功能,如此反復循環,從而加重腫瘤免疫抑制狀態。

臨床上不同種類的腫瘤雖表現為脾虛濕阻、氣滯血瘀、熱毒內蘊、氣血兩虛等不同證型,但脾虛、血瘀這一基本病機貫穿不同類型腫瘤病程的始終。以健脾益氣,化瘀散結為法的中藥復方制劑對于防治腫瘤復發和轉移在臨床和動物實驗中均具有確切的療效,顯示出較好的抗肝癌效應[17-20]。

本研究通過對肝癌術后休眠模型小鼠給予健脾化瘀方進行干預,同時予外傷截尾刺激以打破腫瘤細胞休眠狀態,結果發現健脾化瘀方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有促進和維持腫瘤細胞的休眠狀態的作用。而經過健脾化瘀方干預后,中藥低劑量治療組及高劑量治療組其TGF-β和IL-10表達明顯降低,說明健脾化瘀方能調節腫瘤免疫,抑制腫瘤細胞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TGF-β、IL-10的表達。而健脾化瘀方促進與維持腫瘤休眠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調節免疫的作用有關。

參考文獻

[1]戴聰.腫瘤細胞休眠與轉移的生物學特性[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8,35(2):142-145.

[2]王愛云,樊賢超,陸茵,等.以中藥誘導腫瘤休眠作為腫瘤防治策略的探討[J].中草藥,2011,42(3):598-601.

[3]黃旭暉,王昌俊,林舉擇,等.小鼠肝癌休眠模型的建立[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3,20(19):1484-1486.

[4]來延奇,林森森,孫立,等.TGF-β對EMT 的誘導及EMT 抑制劑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8):1746-1749.

[5]WAKEFIELD LM,ROBERTS AB.TGF-beta signaling: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umorigenesis[J].Curt Opin Genet Dev,2002,12(1):22-29.

[6]ROBERTS AB,WAKEFIELD LM.The two face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in carcinogenesis[J].Proc Natl Acad Sci,2003,100(15):8621-8623.

[7]XU Z,JIANG Y,STEED H,et al. TGFβ and EGF synergistically induce a more invasive phenotype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401(3):376-381.

[8]ARGAST GM,KRUEGER JS,THOMSON S,et al.Inducible expression of TGF beta,snail and Zeb1 recapitulates EMT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a NSCLC model[J].Clini Exp Metastasis,2011,28(7): 593-614.

[9]程林,向廣陽,陳德.TGF-β1及其受體與肝癌轉移復發關系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2,20(33): 3231-3236.

[10]郭艷,李玲玲.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IL-8 及T細胞亞群水平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6):3996-3997.

[11]宋彥,朱喜科.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新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11(6):1230-1234.

[12]胡嫚,石琨.IL-10在宮頸癌發生發展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腫瘤學雜志,2013,19(11):893-896.

[13]WILKE CM,WEI S,WANG L,et al.Du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cytokines interleukin-10 and interferon-amma[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1,60(11):1529-1541.

[14]CHHABRA A,CHAKRABORTY N G,MUKHERJI B.Silencing of endogenous IL-10 in human dendritic cells leads to the generation of an improved CTL response against human 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ic epitope,MART-127-35 [J].Clin Immunol,2008(3):251-256.

[15]LAMONIER N,MARRON M,ZENG Y,et al.Tumor-derived 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 suppression of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volves TGF-beta and IL-10[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7,56(1):48-59.

[16]STRAUSS L,BERQMANN C,SZCZEPANSKI M,et al.A Unique Subset of CD4+CD25highFoxp3+ T Cells Secreting Interleukin-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Mediates Suppress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J].Clin Cancer Res,2007,13(15):4345-4354.

[17]凌博凡,王瑞平,鄒璽,等.健脾化瘀方對肝癌bel-7402/5-FU細胞表面耐藥蛋白影響的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2):120-123.

篇13

1 宿舍文化對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宿舍是大學生生活、學習、休息、娛樂、交際的重要場所,而且是大學生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陣地之一。良好的宿舍生活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有利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因此構建和諧的宿舍文化,發揮宿舍集體應有的價值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2 研究思路、對象

本文以X獨立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自編問卷調查學生的宿舍學習氛圍,問卷包括了宿舍學習時間,學習氛圍是否濃厚,舍友對自身學習方面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對象包括理工、管理、藝術、管理、文學五個學科類別的學生,主要以網上問卷和走訪問卷兩種形式,還有座談會形式相輔。本次調查中網上有效問卷1578份,紙質調查有效問卷562份,其中女性1046人,占48.88%,男性1094人,占51.12%。本文將調查取得的數據用SPSS軟件和Excel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分析宿舍環境對學習的影響,從而探討如何從宿舍管理入手來開展高校的學風建設。

3 調查結果分析

3.1 學習目標不明確,生活和學習規劃不合理。我國大學生長期在傳統應試教育中成長,學習行為在教師和父母親的監督下進行,不斷以考高分為目的。進入大學后,沒有考試壓力,許多學生開始變得迷茫失去學習的動力。特別是獨立院校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更差。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在宿舍多數的休閑時候是上網(80.57%)、看電視(70.57%),且學生一天用于與專業或者對個人素質有拓展的學習時間較短,長達2小時以上只占22.76%。隨著時代的發展,“90”后的學生幾乎都有電腦,他們在宿舍空閑時候多數使用電腦,但是使用電腦卻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看電視影視(78.52%),聽音樂(74.86%)。從以上數據顯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在宿舍的學習時間較少,學習氛圍不夠濃厚,空閑時候多數的娛樂休閑的活動是上網看影視,聽音樂,玩網絡游戲等,說明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生活規劃不合理。因此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合理規劃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顯得很有必要。

3.2 學生意識到宿舍學習氛圍的重要性。調查數據顯示,75.68%的學生認為宿舍氛圍對整個大學學習生涯中的作用很大,42.57%的學生認為從宿舍舍友那收獲最多的是學習方法,在宿舍里討論的話題中關于學習方面也占極大比例41.43%,42.55%的學生認為宿舍其它成員的學習態度對宿舍的學習氛圍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以上數據表明,學生意識到宿舍學習氛圍對他們大學學習生涯中的重要性,而優秀學生能在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良師益友的角色。因此高校的學風建設可以從模范生入手,發揮模范生的示范作用,引導其他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3.3 宿舍文化建設對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有重要作用。調查數據顯示,67.71%的學生贊成共同遵守有利于學習、生活的《宿舍公約》,表明宿舍集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好舍友能為宿舍的學習氛圍起到催化劑的效用。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學生還是很認可宿舍構建共同的學習公約,希望宿舍集體能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因此學??梢蚤_展各類相關的宿舍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宿舍學習文化,從而促進高校的學風建設。

4 從宿舍陣地入手開展高校學風建設的建議

由于擴招等原因,原本屬于??聘呗毜膶W生進入了獨立院校接收本科教育,這些學生存在不少問題,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甚至是思維模式等都有各種問題。因此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學校不僅需要教授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

4.1 制定宿舍學習公約,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樹立學習奮斗目標。以宿舍為單位,制定適合自己的宿舍學習公約。例如宿舍的學習目標是宿舍成員的學習平均績點超過2.5,或宿舍成員不允許逃課、掛科等,以此來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宿舍公約的制定要注意三點:一是得依托學生個體靈活進行,讓學生樂于參與,主動參與到自己制定的計劃中去;二要分類分層次制定公約,按照宿舍的基本情況,制定相適應的學習公約,學習好的宿舍制定的目標高點,比如規定每位宿舍成員都拿到獎學金,學習自主性差的宿舍制定目標低點如規定宿舍平均分超過70分等等;三要及時跟蹤調查反饋學習公約實施的進展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學習公約,制定更好的奮斗目標,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4.2 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大學生涯規劃,引導學生確定個人奮斗目標。生涯規劃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的意義。以宿舍為單位,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確定個人奮斗目標。生涯規劃教育要參照學生的年級,學生的綜合表現分類設置,如一年級的學生以學習規劃設計為主,二年級的學生以學業導航為重點,三年級學生以升學和求職準備為重點,四年級學生以就業和實習為主[2]。根據不同階段,不同的宿舍制定本宿舍相關活動以什么為主,明確奮斗的目標,為日后能找到好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4.3 發揮黨員和學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引導和諧宿舍文化氛圍的形成。從調查數據顯示,學生認為其它同學的學習態度能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是廣大學生的優秀代表,他們比一般的學生能更好的明確學習目標,有更好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規劃。因此學校應充分發揮黨員和學生干部的示范作用,積極的宣傳和激勵,有效示范他們的正面榜樣和形象,讓他們團結和帶領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文化宿舍的建設中去,引導良好的學習風氣建立。宣傳和激勵的手段可以有:選舉學習標兵,三好學生等,或利用宿舍櫥窗,走廊等宣傳優秀黨員,優秀學生各方面的事跡,包括學習心得、生涯規劃或參與的各項活動等。

4.4 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活動構建良好的宿舍文化。學校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建設和繁榮宿舍文化,充分鍛煉自己和展現自己。如開展評選星級文明宿舍,衛生免檢宿舍,學習型宿舍,優秀黨員宿舍等等,并利用宿舍的公共區域開辟專欄,宣揚這些優秀宿舍,同時對這些宿舍進行掛牌肯定,發揮模范宿舍的示范作用,激勵和引導更多宿舍參與到構建良好的宿舍文化中來;也可定期開展學習研討活動,探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案;或定期開展相關主題的知識講座,普及知識,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

4.5 建立有層次的管理輔導隊伍。宿舍是學生在大學生活主要的生活場所,學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呆在宿舍,而宿舍中都是學生,教師很少出入宿舍。因此學校要建立管理隊伍深入宿舍,關心學生及時幫助學生。管理隊伍可以有兩支:一是專職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在日常生活中輔導員和班主任要經常深入宿舍,了解學生專業學習、集體生活的狀態、社會適應等方面,經常跟學生溝通交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以增加學生熱愛專業,熱愛集體生活[3]。

二是學生骨干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宿舍生活區域組建學生骨干隊伍,協助輔導員和班主任開展宿舍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功能[1]。

參考文獻:

[1]趙義明,劉慶,趙璇.三本院校教風學風建設芻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