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擴頻技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擴頻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擴頻技術論文

篇1

可以明確一點是:建立在整個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之上的應用優勢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編碼信號的產生幾率較大,傳輸可行性較高;其次,整個數據擴頻通信傳輸過程當中僅涉及到一個固定的載波頻率,對于載波發生器的運行要求較低;再次,接收機裝置在整個數據的擴頻通信操作過程當中能夠實現相干解調,從而達到提高擴頻通信質量的關鍵目的;最后,在擴頻通信的作業過程當中,對于用戶之間的同步性沒有要求,適應性較強。

然而不容忽視的一點在于:直接序列擴頻通信系統的應用仍然存在著一些方面的問題:首先,在擴頻通信作業過程當中對于本地生成編碼以及接收信號之間同步性的獲取與保持難度比較大,致使擴頻通信可能出現明顯誤差問題;其次,在擴頻通信過程當中,現階段還無法針對基站與用戶距離之間的遠近效應予以有效消除,導致系統可能存在誤差問題,這一問題也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特別關注與重視。

篇2

在發端輸人的信息先調制形成數字信號,然后由擴頻碼發生器產生的擴頻碼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調制到射頻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寬帶射頻信號,變頻至中頻,然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端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相關解擴,再經信息解調,恢復成原始信息輸出。可見,一般的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3次調制和相應的解調。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以及相應的信息解調、解擴和射頻解調。與一般通信系統比較,多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部分。擴頻通信應具備如下特征:(1)數字傳輸方式;(2)傳輸信號的帶寬遠大于被傳信息帶寬;(3)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的信元重新進行調制實現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函數進行相關解調(解擴),求解出被傳信息的數據。用擴頻函數(也稱偽隨機碼)調制和對信號相關處理是擴頻通信有別于其他通信的兩大特點。

二、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

擴頻信號是不可預測的、偽隨機的寬帶信號,其帶寬遠大于要傳輸的數據(信息)帶寬,同時接收機中必須有與寬帶載波同步的副本。擴頻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抗干擾性強

擴頻信號的不可預測性,使擴頻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干擾者很難通過觀察進行干擾,干擾起不了太大作用。擴頻通信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擴展了信號帶寬,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號功率低于干擾信號功率的情況下,仍能不受干擾、高質量地進行通信,擴展的頻譜越寬,其抗干擾性越強。

2.低截獲性

擴頻信號的功率均勻分布在很寬的頻帶上,傳輸信號的功率密度很低,偵察接收機很難監測到,因此擴頻通信系統截獲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徑干擾性能好

多路徑干擾是電波傳播過程中因遇到各種非期望反射體(如電離層、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這些反射或散射信號與直達路徑信號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擾。多路徑干擾會嚴重影響通信。擴頻通信系統中增加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過程,利用擴頻碼序列間的相關特性,在接收端解擴時,從多徑信號中分離出最強的有用信號,或將多徑信號中的相同碼序列信號疊加,這樣就可有效消除無線通信中因多徑干擾造成的信號衰落現象,使擴頻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多徑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發射功率下,擴頻信號分布在很寬的頻帶內,無線信道中有用信號功率譜密度極低,這樣信號可以在強噪聲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號被噪聲淹沒的情況下進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難截獲傳送的信息,要想進一步檢測出信號的特征參數就更難了.所以擴頻系統可實現隱蔽通信。同時,對不同用戶使用不同碼,旁人無法竊聽通信,因而擴頻系統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實現碼分多址

在通信系統中,可充分利用在擴頻調制中使用的擴頻碼序列之間良好的自相關特性和互相關特性,接收端利用相關檢測技術進行解擴,在分配給不同用戶不同碼型的情況下,系統可以區分不同用戶的信號,這樣同一頻帶上許多用戶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干擾。

三、擴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在過去由于技術的限制,人們一直在走增加信號功率,減少噪聲,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偽碼技術已經出現,但作為相關器的“碼環”的鐘頻只能做到幾千赫茲也無助于事.近幾年,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幾十兆赫茲,甚至幾百兆赫茲的偽碼發生器及其相關部件都已成為現實,擴頻通信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通信的發展史又到了一個轉折點,由用信噪比換帶寬的年代進入了用寬帶換信噪比的年代.從最佳通信系統的角度看擴頻通信.最佳通信系統一最佳發射機+最佳接收機.幾十年來,最佳接收理論已經很成熟,但最佳發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偽碼擴頻是一種最佳的信號形式和調制制度,構成了最佳發射機.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統一偽碼擴頻+相關接收這種認識,人們就不難預測擴頻通信的未來前景.從9O年代無線通信開始步人擴頻通信和自適應通信的年代.擴頻通信的熱浪已經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碼分多址(CDMA)已開始廣泛用于未來的峰窩通信、無繩通信和個人通信以及各種無線本地環路,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接入網是由傳統的用戶線、用戶環路和用戶接入系統,逐步發展、演變和升級而形成的.現代電信網絡分為3部分:傳輸網、交換網和接入網.由于接入網發展較晚,往往成為電信發展的“瓶頸”,各國都很重視接入網的發展,因此各類接人技術和系統應運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頻段的開放性,經營者和用戶不需申請授權就可以自由地使用這些頻段,而無線擴頻技術所使用的頻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頻段,包括IEEE802.11協議架構的無線局域網也大部分選用此頻段.在無線接人系統中,擴頻微波與常規微波相比有著3個顯著的優點:抗干擾性強、頻點問題容易處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擴頻微波接入技術相對有線接入技術來說,有成本低、使用靈活、建設快捷的優勢,在接入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擴頻微波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語音接入(點對點);數據接入;視頻接入;多媒體接入;因特網(Internet)接入。

四、結語

擴頻通信是通信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發展方向,是擴頻技術與通信相結合的產物。本文主要論述了擴頻通信的特點、理論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擴頻通信的強抗干擾性、低截獲性、良好的抗多路徑干擾性和安全性等特點,使它的應用迅速從軍用擴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實現碼分多址的特點,使它能與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完美結合,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篇3

近幾年,有學者提出了采用CDMA技術進行防碰撞的方法,其性能有明顯改善。文獻[6]提出在標簽識別過程中,使用碼分多址技術,實現一個時隙可以同時傳輸多個標簽。文獻[7]提出了一種基于碼分多址思想的時隙ALOHA算法,來解決射頻識別中的防碰撞問題,此算法的系統穩定范圍要大于時隙ALOHA系統,并且當選用的擴頻碼組階數為N時,此算法的最大吞吐量可達原時隙ALOHA的N倍。上述2個文獻所提到的算法,當標簽數量很多時,數據碰撞的概率明顯增加,使系統的吞吐量急劇下降,影響了系統的整體性能。基于以上原因,本論文提出了1種改進的基于CDMA技術的防碰撞算法,能夠適應大量標簽的識別應用,減少了識別碰撞的發生,使系統吞吐量得到明顯改善。

1基于CDMA技術的新型防碰撞算法

n×1-1Nn-1(2)由于傳統的基于ALOHA的防碰撞算法中一個時隙最多只能正確識別一個標簽的信息,所以當標簽數目過大時,系統的吞吐率,即正確識別標簽數目所占的百分比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對于過量的標簽,本算法將會采取對所有標簽進行分組識別,當標簽需要分成2組時(系統識別幀最大時隙數N為256):nN×1-1Nn-1=n2N×1-1Nn2-1 (3)用上述公式可知n=354,所以當標簽數量大于354時,系統將會對標簽分組識別。

本文提出的新型算法如下:依據分組幀時隙ALOHA算法,通過此算法的分組規則,完成識別的所有標簽的分組。分組幀時隙ALOHA算法的分組規則如下:當標簽數量≤354時,無論幀長選擇8個時隙還是256個時隙,標簽都不分組,按照一個大組來進行識別;當標簽數量>354時,幀長選擇256個時隙比較適合讀寫器的識別;當標簽數量在355707時,標簽分為2組;當標簽數量在708~1 416時,標簽分成4組更適合信息的傳輸識別。當標簽數量更多時,按照這個規律分成合適的組數再進行識別,詳細過程如圖1所示。標簽分組工作完成后,在每個分組中分別采用碼分多址技術,利用其技術的保密性、抗干擾性和多址通信能力,對標簽中的數據進行擴頻處理并傳輸。然后讀寫器端利用碼組的自相關特性對不同標簽所發的數據進行解調,從而達到防碰撞的目的,進而完成對全部標簽的識別,也實現了同一時隙可以傳輸多個信息的情況。本論文中提到的新型防碰撞算法需要預先在待識別的標簽中植入擴頻性良好的正交碼組,以防止接收端沒有辦法正確解擴接收,本文選用Walsh序列。該算法可以有效減少圖1算法執行過程示意圖標簽識別過程中的碰撞次數,從而減少了識別時間并且降低了功耗。本論文將分組幀時隙ALOHA算法和碼分多址技術相結合,實現在每個分組內可以有多個標簽同時進行擴頻傳輸,并且在接收端采用并行接收技術進行多個標簽的同時接收。本發明在識別標簽過程中,每個組內均為一個獨立的識別過程,在分組幀長不改變的前提下,提高了標簽數量龐大時的系統性能。有效地減小標簽之間的碰撞概率,縮短讀寫器操作時間,提高吞吐率, 很適合應用于具有較大數量標簽的RFID系統中。

2仿真結果

本論文提出了采用碼分多址技術的新型防碰撞算法,并仿真了固定時隙數下ALOHA算法的系統吞吐率和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改進后的系統吞吐量。

RFID系統中時隙ALOHA算法的幀長取值從16個時隙到256個時隙變化,根據公式2,系統吞吐率如圖2所示。其中,系統仿真設定的信息幀長F即時隙數設定按2的冪次方遞增,即F取值從16個時隙變化到256個時隙,橫坐標為標簽數N從1變化到500,縱坐標為吞吐率。當幀長設定為256個時隙,標簽數量少于256個時,系統吞吐量隨著標簽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直到標簽數量達到256時系統的吞吐量達到最大值。隨著標簽數量的逐漸增多,系統的吞吐量又呈現下降趨勢。從圖2可以得出2點結論:一、當標簽個數接近信息幀長時,系統的吞吐率比較高;二、隨著幀長取值的增加,系統對標簽的識別性能有明顯改善。

篇4

1 對跳頻通信進行數學模型建立及對系統原理進行描述

對于跳頻擴頻通信,它的基本理論依據主要是根據信息論中的Shannon公式來的[4],下式為它的具體公式描述:

c Blb(1 P / N)

在上式中,對于參數c、B、P及N,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分別如下。其中,N,表示為噪聲功率;c,代表系統的信道容量(bits/s);P,表示為信號的平均功率;對于B,則表示為系統的信道帶寬(Hz)。通過上式可以很明確、很清晰的知道,當滿足一定條件(如在一定的信道容量之條件下),可以采用增加信道帶寬的辦法、或者通過減少發送信號功率的辦法等,來對信道的帶寬進行減少、或者采取一定的方式來對信道的容量進行提高,這樣就能夠增加發送信號方面的功率,更進一步,使得信道的容量發生變化,并且不斷的得到提高 [5]。

對于跳頻系統,由于它的載波頻率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如果想要在接收機中對載波相位進行跟蹤,很明顯,要實現該種情況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之下,我們是選擇可非相干解調方式作為跳頻擴頻通信系統的調制方式,并且,該種調制方式所具有的優勢是其它調制方式不能夠相比的,而頻移鍵控FSK調制則是經常采用的方式。對于數據載波為a(t),以及數據速度Ra,對它們的取值分別為+1和-1,當進行移頻鍵控調制(即頻率偏差為Δf)后,它所輸出的等效低通信號為b(t)[6],具體的表達式如下式1-1所示:

b(t) exp( j2πa(t )f ) (1-1)

在跳頻擴頻通信系統中,我們把偽隨機序列控制下的瞬時頻率定義為f(t)[7],它會隨著時間的不斷改變,而對應的瞬時頻率f(t)的取值在頻率點fi,i=1,2,3,4…,N上也會發生改變[8]。那么,對于跳頻載波信號,它的等效低通信號C(t)如下式:

c(t) exp(j2f (t)) (1-2)

對于跳頻擴頻通信系統,它主要是以跳頻載波來實現對數據調制信號的頻率進行搬移的一個過程[9],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則跳頻擴頻通信系統所輸出的等效低頻信號d(t)如下式1-3所示;

d(t) b(t)c (t)

exp(j2(a(t)f f (t))) (1-3)

在跳頻擴頻系統的接收端,采用同步偽隨機碼控制的頻率、以及偽隨機變化的載波和接收信號作為混頻,在這樣的條件下,所得到的系統輸出信號為bxj,它的表達式如下式1-4所示: bsj (d(t) N(t) I(t))c (t)

exp(2 ja(t)f ) (N (t)

I(t))exp( j2f (t)) , (1-4)

對于上式1-4,它的參數N(t)、I(t)所代表的含義如下:N(t),它表示噪聲;I(t),它則表示干擾信號。通過采用同步跳變的本地恢復載波來實現對接收信號進行混頻后,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能得到解跳后的寬帶干擾信號、窄帶信號b(t)、以及信號噪聲等。

2 跳頻的主要技術指標及關鍵技術

對于一個跳頻擴頻通信系統而言,它所包括的技術指標主要有:①跳頻頻率的數目;②跳頻的帶寬;③跳頻碼的周期;④跳頻的速率;⑤跳頻系統的同步時間。對于這些技術指標,它們所代表的含義分別如下:①跳頻頻率的數目。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跳頻信號的處理增益 ,這樣就能夠得到相等的跳頻點數。②跳頻的帶寬。在通常情況之下,跳頻的帶寬是與抗部分頻帶的干擾能力存在一定關系的。③跳頻碼的周期。倘若跳頻圖案的延續時間越長,那么,這樣就會使敵方破譯變得更加的困難,因此,其抗截獲 的能力就越強。④跳頻的速率。顧名思義,就是指每秒鐘頻率跳變的次數,決定跳頻圖案延續時間的長度。⑤跳頻系統的同步時間。針對該同步時間的相關定義是非常多的,但這里主要是指對于跳頻圖案,要使其系統收發雙方的時間達到一致,即完全同步,并且,對于通信所需要的相關時間也要進行建立。

3 對系統進行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對Simulink仿真工具進行概述

在本論文的研究過程中,采用的仿真工具是基于MATLAB提供的仿真平臺Simulink。另外,采用Simulink仿真平臺來建模是很方便的,它所帶有的軟件包是能夠對相關的稻萁行仿真、進行分析的,是一個動態系統。它能夠支持的系統也是非常多的,如連續系統、線性系統等。

3.2 模型建立

在基于Simulink仿真軟件的基礎上面建立起來的跳頻擴頻通信系統仿真模型,通常情況之下,它能夠對跳頻擴頻通信系統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及反映相關的問題,對于系統擴頻前后的頻譜,通過該仿真軟件能夠實時的觀測。

4 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

為了更加準確、更加合理的得到本論文研究的跳頻擴頻通信系統的仿真精確結果,所設定的相關仿真條件如下:對于所采用的跳頻載頻,它是采用偽隨機整數方面的信號控制系統來進行實現的;對跳頻點數設定為64個;對于跳頻的頻率間隔,是把它設定為50跳/秒;數據調制采用FSK,并且頻率的間隔為200HZ;對于每個符號,它的采樣點數為120。我們把本次系統仿真實驗的時間設定為1000s。

5 結束語

本論文首先對跳頻擴頻通信系統的數學建模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對跳頻通信的系統工作原理進行了概述,對跳頻的主要技術指標及關鍵技術進行了介紹,接著,對Simulink仿真工具進行概述及對其進行相關模型的建立,最后,就是采用Simulink仿真軟件對跳頻擴頻通信系統進行模型的建立,并進行了仿真研究。在進行仿真實驗前,設定了相關的仿真條件,如跳頻點數、采樣點數、跳頻頻率間隔等相關條件,這樣設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仿真的實驗結果更加準確。

參考文獻

篇5

在發端輸人的信息先調制形成數字信號,然后由擴頻碼發生器產生的擴頻碼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調制到射頻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寬帶射頻信號,變頻至中頻,然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端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相關解擴,再經信息解調,恢復成原始信息輸出。可見,一般的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3次調制和相應的解調。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以及相應的信息解調、解擴和射頻解調。與一般通信系統比較,多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部分。擴頻通信應具備如下特征:(1)數字傳輸方式;(2)傳輸信號的帶寬遠大于被傳信息帶寬;(3)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的信元重新進行調制實現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函數進行相關解調(解擴),求解出被傳信息的數據。用擴頻函數(也稱偽隨機碼)調制和對信號相關處理是擴頻通信有別于其他通信的兩大特點。

二、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

擴頻信號是不可預測的、偽隨機的寬帶信號,其帶寬遠大于要傳輸的數據(信息)帶寬,同時接收機中必須有與寬帶載波同步的副本。擴頻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抗干擾性強

擴頻信號的不可預測性,使擴頻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干擾者很難通過觀察進行干擾,干擾起不了太大作用。擴頻通信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擴展了信號帶寬,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號功率低于干擾信號功率的情況下,仍能不受干擾、高質量地進行通信,擴展的頻譜越寬,其抗干擾性越強。

2.低截獲性

擴頻信號的功率均勻分布在很寬的頻帶上,傳輸信號的功率密度很低,偵察接收機很難監測到,因此擴頻通信系統截獲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徑干擾性能好

多路徑干擾是電波傳播過程中因遇到各種非期望反射體(如電離層、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這些反射或散射信號與直達路徑信號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擾。多路徑干擾會嚴重影響通信。擴頻通信系統中增加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過程,利用擴頻碼序列間的相關特性,在接收端解擴時,從多徑信號中分離出最強的有用信號,或將多徑信號中的相同碼序列信號疊加,這樣就可有效消除無線通信中因多徑干擾造成的信號衰落現象,使擴頻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多徑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發射功率下,擴頻信號分布在很寬的頻帶內,無線信道中有用信號功率譜密度極低,這樣信號可以在強噪聲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號被噪聲淹沒的情況下進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難截獲傳送的信息,要想進一步檢測出信號的特征參數就更難了.所以擴頻系統可實現隱蔽通信。同時,對不同用戶使用不同碼,旁人無法竊聽通信,因而擴頻系統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實現碼分多址

在通信系統中,可充分利用在擴頻調制中使用的擴頻碼序列之間良好的自相關特性和互相關特性,接收端利用相關檢測技術進行解擴,在分配給不同用戶不同碼型的情況下,系統可以區分不同用戶的信號,這樣同一頻帶上許多用戶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干擾。三、擴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在過去由于技術的限制,人們一直在走增加信號功率,減少噪聲,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偽碼技術已經出現,但作為相關器的“碼環”的鐘頻只能做到幾千赫茲也無助于事.近幾年,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幾十兆赫茲,甚至幾百兆赫茲的偽碼發生器及其相關部件都已成為現實,擴頻通信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通信的發展史又到了一個轉折點,由用信噪比換帶寬的年代進入了用寬帶換信噪比的年代.從最佳通信系統的角度看擴頻通信.最佳通信系統一最佳發射機+最佳接收機.幾十年來,最佳接收理論已經很成熟,但最佳發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偽碼擴頻是一種最佳的信號形式和調制制度,構成了最佳發射機.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統一偽碼擴頻+相關接收這種認識,人們就不難預測擴頻通信的未來前景.從9O年代無線通信開始步人擴頻通信和自適應通信的年代.擴頻通信的熱浪已經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碼分多址(CDMA)已開始廣泛用于未來的峰窩通信、無繩通信和個人通信以及各種無線本地環路,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接入網是由傳統的用戶線、用戶環路和用戶接入系統,逐步發展、演變和升級而形成的.現代電信網絡分為3部分:傳輸網、交換網和接入網.由于接入網發展較晚,往往成為電信發展的“瓶頸”,各國都很重視接入網的發展,因此各類接人技術和系統應運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頻段的開放性,經營者和用戶不需申請授權就可以自由地使用這些頻段,而無線擴頻技術所使用的頻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頻段,包括IEEE802.11協議架構的無線局域網也大部分選用此頻段.在無線接人系統中,擴頻微波與常規微波相比有著3個顯著的優點:抗干擾性強、頻點問題容易處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擴頻微波接入技術相對有線接入技術來說,有成本低、使用靈活、建設快捷的優勢,在接入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擴頻微波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語音接入(點對點);數據接入;視頻接入;多媒體接入;因特網(Internet)接入。

四、結語

擴頻通信是通信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發展方向,是擴頻技術與通信相結合的產物。本文主要論述了擴頻通信的特點、理論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擴頻通信的強抗干擾性、低截獲性、良好的抗多路徑干擾性和安全性等特點,使它的應用迅速從軍用擴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實現碼分多址的特點,使它能與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完美結合,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篇6

      目前,變電站系統自動化正成為一種不可改變的趨勢,其監控和通信系統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變電站現有測控系統多采用有線通信方式,但是,有線通信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傳輸線鋪設復雜、不易檢修和維護,長距離傳輸線易受電磁千擾的影響等等。而無線通信則具有運行可靠、安裝靈活。成本低廉等優點,尤其是在需要實時監控變電站信息的情況下,無線通信更是具有極大的優勢。

    現有無線通信方式主要有ieee802.11b/g、藍牙、zigbee. gprs/gsm等。而zigbee技術更是以安全性高、響應時間快、占用系統資源低、成本低以及能耗低等諸多優點成為變電站實時監控系統中首選的無線通信技術。zigbee技術是專門針對無線傳感器開發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在變電站中的應用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研究重點主要放在配電網自動化以及溫度、電能在線監測方面,然而,變電站高強電磁環境對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的影響的研究還相對缺失。因此本文對變電站的干擾和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調制技術進行研究,對無線傳感器網絡在變電站中的應用的可行性進行論證。

    1變電站中的電盛千擾

    變電站內部具有復雜的電磁環境,因此必須對各種典型的電磁干擾源進行詳細的分析。變電站存在的典型的電磁干擾源有:50hz工頻電磁場;設備出口短路引起的脈沖磁場;電暈放電;靜電放電;局部放電;空氣擊穿燃弧;sf6間隙擊穿燃弧;真空間隙擊穿燃弧等。其中工頻電磁場和脈沖磁場對無線信號基本不會產影響。

    1. 1靜電放電和局部放電

    兩個具有不同靜定電位的物體,由于直接接觸或靜電場感應引起兩物體間的靜電電荷的轉移。靜電電場的能量達到一定程度后,擊穿其間介質而進行放電的現象就是靜電放電。當外加電壓在電氣設備中產生的場強,足以使絕緣區域發生放電,但在放電區域內未形成固定放電通道的這種放電現象,稱為局部放電。兩者都是小絕緣間隙、小能量放電的擊穿。

    這兩種放電產生輻射干擾在幾百khz以內,且能量低,衰減快,因此對無線通信不會造成影響。

1.2電暈放電和空氣擊穿放電

    電力導線在高壓強電場作用下,可能對周圍空間產生游離放電的電暈。導線表面的機械損傷、污染微粒或者導線附近的水滴、灰塵等,都會引起導線表面曲率變化,從而使得點位梯度達到空氣介質的擊穿介質。因此,在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中電暈的產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由圖1可見電暈放電的輻射信號主要集中在78mhz和180mhz附近的兩個包絡內,并且最大信號強度僅為一40dbmw。

    由圖2可知空氣間隙擊穿產生的電磁場帶寬較寬,主要集中在600mhz以下,并且干擾信號的強度很小,即使在580:mhz頻率附近也只有-35dbmw。

    1.3開關操作干擾

    變電站內斷路器、隔離開關等一次設備在投切操作或開關故障電流時,由于感性負載的存在,開關觸頭開斷時,產生的電弧的熄滅和重燃可能在母線或線路上引起含有多個頻率分量的衰減振蕩波,通過母線或設備間的連線將暫態電磁場的能量向周圍空間輻射,形成輻射脈沖電磁場。設備操作干擾主要有sf6間隙擊穿和真空間隙擊穿所產生的輻射信號。

   圖3. 4可知sf6間隙擊穿放電和真空間隙擊穿放電所產生的干擾信號覆蓋頻段很寬,且在整個頻帶范圍內電磁信號的強度比較強,在2. 4ghz頻段,電磁信號的強度約為一40dbmw。

    2無線傳感網網絡的擴頻技術

    2.1 zigbee協議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的zigbee協議的框架是建立在ieee802. 15. 4標準之上,ieee802. 15. 4定義}zigbee的物理層和媒體訪問層。ieee802. 15. 4定義了兩個物理層標準,分別是2. 4ghz物理層和868月i5mhz物理層。兩個物理層都基于直接序列擴頻(dsss)技術,主要完成能量檢測、鏈路質量指示、信道選擇以及數據發送和接收等功能。無線傳感器網絡輸出2.4ghzism頻段直接序列擴頻信號,輸出功率大于一17dbm,工作頻段2. 405^2. 480ghz 。

    2. 2直接序列擴頻技術

    擴頻是利用與信息無關的為隨機碼,通過調制的方法將己調制的頻譜寬度擴展到比原調制信號的帶寬寬得多的過程。常用的擴頻技術有調頻、混合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等。無線傳感器網絡采用直接序列擴頻技術。

    直接序列擴頻系統就是用具有高碼率的偽隨機(pn)序列,在發送端擴展信號的頻譜,在接受端用相同的pn序列對信號進行解擴,還原出原始信號。

    3變電站干擾對傳感器網絡的形晌

    變電站的電磁干擾主要分為兩部分:0~300mhz低頻部分、2. 4~2. 5ghz同頻帶寬。

    1)電暈放電和空氣擊穿所產生的低頻干擾的頻帶離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工作頻段2. 4ghz很遠,并且強度小于一40dbmw,可以通過低通濾波器進行處理,因此對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無線通信基本沒有影響。

    2) sf6間隙擊穿放電和真空間隙擊穿放電所產生的電磁干擾在2. 405ghz~2. 485ghz頻帶內也有較強的信號存在,在間隙擊穿電壓為i5kv左右時電磁強度達到一40dbmv。變電站現場的擊穿電壓可能會更高,電磁強度也就更高,因此對無線通信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同頻干擾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的影響是很小的,這可以通過兩方面說明:

    ①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的直接序列擴頻技術,直接序列擴頻技術的抗干擾能力是由于接收機將擴頻后的信號再次與擴頻碼相乘還原出原始信號,同時干擾信號也在接收端與擴頻碼相乘從而將其頻帶展寬,干擾信號能量也就分散到很寬的頻帶上,這樣2. 405ghz~2. 485ghz頻帶內只有很小部分干擾信號能量,因此同頻噪聲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干擾是微乎其微的。

    ②sf6間隙擊穿放電和真空間隙擊穿放電產生瞬態電磁千擾,這種干擾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因此對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干擾也是瞬間的,瞬態電磁干擾結束,無線傳感器網絡也恢復正常。

篇7

DCT-Domain Image Watermarking Algorithm Based On CDMA

WANG Sheng-lei1, YANG Shi-ping1,2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2.Mingde Colleg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 Putting forward a new image watermarking algorithm which is robust many attacks,this paper applies Arnold places disorderly technique and CDMA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 equilibrium Gold code is selected as spread spectrum sequence, make use ofWaston sense of vision model certains imbed strength,the imbed position is certained by the adaptting algorithm, a binary image is embedded to some DCT coefficients; taking advantage of correlation property of Gold code,watermark is extracted quickly on the precondition on which host image exists. The analysis of the algorithm and carry out process are given , the attack of Matlab experiments expressed the usefulness of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former watermark algorithm,the safety of watermarking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it is robust to standard JPEG compression, noising, filtering and cropping attacks.

Key words: digital watermarking; arnold places disorderly technique; waston sense of vision model; gold sequenc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CDMA);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

數字水印技術是信息隱藏技術的一個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在數字媒體中嵌入版權保護信息,以防止對宿主媒體信息進行篡改和未經授權的拷貝和分發[1-2]。從本質上講,數字水印處理可以看作一種通信過程[3],即在滿足不可見性的前提下在水印的嵌入者與接收者之間傳遞一條信息。因此許多數字通信的理論和方法都可以應用到數字水印系統中[4]。

CDMA無線通信系統具有抗干擾性強、保密性好、截獲率低等優點,因此把CDMA技術應用到數字水印系統中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Ruanaidh[5]等于1998年首先提出采用DS-CDMA技術實現CDMA擴頻水印,首先將分組后的水印信息以字符序列的形式擴頻到m序列上,然后進行CDMA擴頻編碼,最后對原始載體圖像進行128×128分塊DCT變換,將編碼以后的水印信息嵌入到DCT系數上。但由于受到m序列地址個數的限制,作者只在DCT域上嵌入了19個字符,嵌入容量較小且安全性低。

由于數字圖像的JPEG壓縮標準建立在DCT變換的基礎上,所以基于JPEG壓縮標準模型的水印嵌入算法可以更好地抵抗JPEG壓縮處理,本文的水印算法便基于DCT域。本文針對文獻[5]中嵌入容量和安全性受限的不足并結合DCT域嵌入水印的優點,提出了一種采用CDMA技術在圖像DCT域的中低頻分量嵌入水印信息的改進算法。

1 算法

算法分為水印生成、水印嵌入和水印提取三個步驟。

1.1 水印的生成

為增強水印的安全性和抗攻擊能力,原始水印在被嵌入之前需經過Arnold置亂和CDMA擴頻兩個步驟,其生成框圖如圖1所示。

1)原始二值水印生成

本文所使用的水印圖像為40×40的gzu.bmp,為增強水印的抗剪切能力,先利用Arnold置亂算法對原始水印圖像進行最佳置亂(置亂次數為3),置亂后的水印圖像見圖4。然后將原始水印圖像信息轉換成二進制流,為使其能被9整除在二進制碼流后加上2位變為m,長度為N(N=1602)即:

m={mi | mi={0,1},0≤i≤1601}

將m序列以9比特為一組(作為一個字符),共生成178個字符,其產生的字符串可表示為:

s={si | 0≤si≤511,0≤i≤177}

2)生成Gold序列集

采用Gold序列作為擴頻序列。通過對兩組m序列優選對移項相加得到Gold序列集。選用的兩組m序列的生成多項式為1021和1131(八進制)。一共生成了29+1=513個長度為29-1=511的Gold序列集:

pi={pij | pij∈{1,-1},0≤j≤510,0≤i≤512}

3)CDMA編碼

為每一個字符si從Gold序列集中找到下標為si的偽隨機序列:

ri=psi,0≤i≤177

最后把所有的選出的偽隨機序列串聯起來就可構成最終的擴頻序列:

1.2 水印嵌入

水印嵌入分為利用自適應位置算法確定嵌入位置、利用自適應強度算法確定嵌入強度和DCT域嵌入水印三個步驟。

1)位置自適應算法

本論文為實現嵌入位置的自適應性,提出了以下位置自適應算法:分塊DCT變換中低頻系數的首位置M1是隨著塊的均值不同而改變的,對于各8×8塊,其計算方法為:先計算該快64個像素和,然后取余16,得到余數加6,即

該算法的安全性和魯棒性比較高,但是水印提取時需要原始水印的參與,即不可實現盲提取。

本算法采用的載體水印圖像為一608×608的Lena.bmp灰度圖像。根據每一個圖像塊的平均亮度大小,利用上式確定第i(1≤i≤5776)塊DCT中低頻系數的起始位置Mi,所有的起始位置組合起來便形成了起始位置序列{P(k),1≤k≤5776}。

2)強度自適應算法

本論文利用Waston視覺模型對不同的塊進行分類,從而可以實現對水印嵌入強度進行自適應調節,在確保水印不可見的同時有效地增強水印的強度。

本文根據Watson模型,綜合考慮頻率掩蔽、亮度掩蔽和對比度掩蔽3種效應,得出DCT頻率分量的最佳嵌入強度序列{Tc(k,i,j),1≤k≤5776,1≤i,j≤8},其中Tc(k,i,j)表示第k塊第i行第j列的頻率分量最佳嵌入強度。

3)DCT域嵌入算法

本為算法是對圖I進行分塊DCT操作的,首先對原始圖像I分成K個不重疊的8×8子塊,即:

其中,M和N分別為原始圖像的長和寬;然后分塊進行DCT變換,即:

把每一塊DCT變換系數按“之“字形進行排序,將其轉化為一維描述(,0≤u≤64),將每一塊的嵌入強度系數三維矩陣(Tc(k,i,j),1≤k≤5776,0≤i,j

嵌入完成后進行反“之”字形排列,再進行IDCT變換:

所有子快都進行上述操作,就能得到嵌入水印后的圖像。水印嵌入框圖如圖2所示。

1.3 水印的提取

首先根據原始載體圖像利用位置與強度確定算法確定每一塊圖像的嵌入強度和嵌入位置,然后將原始圖像和水印化圖像分別進行分塊(8×8)DCT變換,分別對各塊”之”字排列,按照嵌入位置和嵌入強度取其差值,提取出置亂后水印信息的擴頻序列:

利用密鑰生成正交Gold序列集:

按每組長度為511把生成的擴頻水印序列w'進行分組:

把擴頻序列的一個分組r'i與正交Gold序列集中的每一個Gold序列分別做相關運算:

取其中互相關系數最大的那個Gold序列的下標記為si,將生成的所有下標串聯起來即可生成一個字符串:

把生成的字符串序列轉化為二進制,則可得提取到的水印序列:

把水印序列的最后2位去掉,再轉化為40×40的矩陣即得到置亂后的水印圖像的數據矩陣,最后利用圖像置亂算法(置亂次數為27)即可得到提取的水印圖像。水印提取框圖如圖3所示。

1.4 試驗結果

仿真實驗中,原始圖像為320×320的Lena灰度測試圖像,二值水印圖像為gzu.bmp。圖4給出原始圖像、水印圖像和水印化的載體圖像以及未受攻擊提取的水印圖像。由圖像可以看出,單純從視覺很難判斷水印化圖像與原始圖像的區別,本文算法的未受攻擊測試的水印化載體圖像與原始圖像的PSNR=36.3646,因此,不可見性良好,且從視覺上也可判斷其具有良好的不可見性。

主要實驗內容包括:JPEG壓縮攻擊,壓縮率最低到15%;不同程度的剪切攻擊;分別加入高斯噪聲、椒鹽噪聲和乘積噪聲,即噪聲攻擊,中值濾波攻擊,圖像直方圖化,圖像變亮或變暗,增加或降低對比度等攻擊。

(a)原始cdma_lena.bmp圖像 (b)原始水印圖像

(c)置亂后的水印圖像 (d)水印化cdma_lena,bmp圖像

(e)未受攻擊提取的水印圖像

圖4原始圖像

1.5 試驗結果分析

從實驗給出的測試圖像和測試數據可以看出,本文算法對基本的圖像處理具有很強的魯棒性,從實驗數據看出,處理后的圖像與水印化圖像的峰值信噪比有明顯的降低,但是提取出的水印質量還是較好,尤其是對直方圖均勻化、亮度和對比度的變化以及乘積噪聲等攻擊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由于本文在嵌入水印之前把水印進行了置亂,所以使本論文對剪切處理具有較強的魯棒性,對于橫切處理,雖然提取的水印不是很清晰,但足以證明水印的存在性;零星剪切處理后,已經把人類感興趣的部分切掉,由于剪切面積不是很大,所以,還能提起出水印,用視覺可以判斷出水印的存在;對于中間縱切和中間剪切的圖像處理,從攻擊圖像可以看出,人類感興趣的重要部分基本完全切掉,只剩下背景部分,這樣的圖像已經沒有應用價值,因此是否能提取出水印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根據本文算法,仍然提取了水印圖像,只不過與原始水印

圖像相比,PSNR值較小,但用肉眼也能勉強分辨出水印圖像的內容。實驗證明無論從所給出的圖像質量評價指標來看,還是用視覺判斷,都成功的實現了水印的提取。與文獻[5]相比其魯棒性有顯著提高,特別是針對JPEG壓縮和剪切攻擊;同時由于本文利用到了自適應算法,使水印系統安全性與文獻[5]相比有所提高。

本文算法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對圖像的旋轉測試不魯棒,因為嵌入位置是固定的,待測圖像旋轉一定角度后,所有的圖像數據都移位了,在檢測時應用本文算法找不到所嵌入的起始位置,導致不能正確提取水印。但是利用Hough變換法進行直線提取其邊緣,然后矯正其圖像的旋轉角度,矯正之后就可以提取水印了。

2 總結

本文針對二值(圖像)水印,提出了一種在水印結構設計方面使用Gold碼的擴頻水印方法。為提高水印系統的魯棒性,對原始水印圖像在嵌入前進行了Arnold置亂處理;為增強水印系統的安全性,水印嵌入時使用了自適應嵌入,在得不到原始載體圖像的情況下絕對得不到任何水印信息。與使用m序列或正交序列對作為擴頻序列的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的優點在于,利用了Gold碼地址數多、抗干擾力強的特點,使得水印系統在抵抗各種噪聲、濾波和壓縮等攻擊方面具有更好的魯棒性。

當然,對于水印信息的檢測和恢復,本文所提方法需要原始載體圖像參與,這可能會給實際應用帶來不便,但可以通過進一步改進算法來實現盲提取。另外,本文提出的方案仍有其他需要研究之處,比如水印結構設計方面的擴頻碼長度、原始水印圖像在嵌入前的置亂次數、擴頻碼分組策略等。

參考文獻:

[1] 黃繼武,譚鐵牛.圖像隱形水印綜述[J].自動化學報,2000,26(5):645-655.

[2] Huang Jiwu,Shi Yun Q.An adaptive image watermarking scheme based on visu-al masking[J].IEEE Electronics Letters,1998,34(8):748-750.

篇8

在當前,超寬帶通信技術已成為各科研機構以及公司的研發重點,新的技術以及實現方案不斷出現,成千上萬的超寬帶通信芯片以及演示系統不斷問世。在IEEE802.16.2a、ECMA369

/368、IEEE802.15.5a等標準也已出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對功率譜密度的嚴格約束并不能確保超寬帶通信在電磁兼容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時超寬帶通信的速率與距離主要受三大因素約束:1)信號信道的容量大小;2)通信信息處理過程中的能量耗散;3)頻率衰減等。同時,高速通信實現難度大以及通信過程中,功率耗散嚴重等因素同樣制約著超寬帶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從而使得超寬帶通信技術在許多應用場景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本文就超寬帶通信系統的實現模型,探討其6種滿足功率譜密度約束與6種不滿足功率譜密度約束的應用場景,為后面改技術的應用以及優化提供借鑒。

1 方案實現原理

現在,可以通過多種路徑實現超寬帶通信。本節建立了超寬帶通信實現方案的構架,從而可以對實現方案進行有效的分類以及效率評估。其實現方案的構架如圖1。實現方案由各個功能相對獨立的功能模塊構成。以應用場景實際現場的需要,對各子功能塊進行分類重組。同時,可合理調整模塊順序以及選擇性地對模塊進行配置,從而構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應用場景實現方案[1]。

由圖1可知,四大模塊:1)基帶調制;2)抗多路徑處理;3)擴頻;4)載波變頻共同決定著超寬帶通信系統的豬妖特征。而對于基帶調制模塊主要包括:PPM、BOK、PSK、PAM、OOK、QAM、FSK等7種工作形式;抗多路徑的功能塊的實現形式有4種:1)時域均衡(TDE);2)RAKE;3)OFDM;4)頻域均衡(FDE)。擴頻功能塊的實現形式主要包括4種:1)直接序列擴頻(DSSS);2)跳頻擴頻(FHSS);3)跳時擴頻(THSS);4)線性調頻擴頻(CSS)。載波功能塊的實現形式主要有3種:1)無載波(CF);2)多載波(MC);3)單載波(SC)。

2 應用場景

由于超寬帶通信系統具有有限的發射功率,因而其難易實現遠距離通信,同時其通信速率也被嚴重約束[2]。在超寬帶通信系統的發射功率恒定時,雖然其通信鏈路預算是決定超寬帶通信距離與速率的主要因素,但針對具體的應用場景,其特征又不盡相同。因系統的抗多徑處理性能,擴頻增益以及硬件芯片電路等可使系統的通信速率與距離在局部范圍實現通信性能、實現難度以及功率損耗的最優配置,從而實現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具有一定的優勢。采取該策略,在滿足功率譜密度的小于-42.3dBm/MHz的約束的同時,6種應用場景如表1所示。對于功率譜密度處于8.8dBm/MHz的發射信號,不滿足功率譜密度約束的應用場景,本文提出了6種實現方案如表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表中的通信距離與速率僅是點對點的全天線情況,對于多天線與定天線情形不予考慮。

表中標注:“R”為射頻(Radio Frequency)電路;“P”為物理層(PHF)基帶處理;“RP”為“R”+”P”的組合;“A”為通信芯片的有效面積,mm2。

3 結論

目前,超寬帶通信技術已日趨成熟,但對于其應用場景的綜合性能方面的分析還比較欠缺。本文以現有的研究為基礎,對其實現方案的模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同時以是否滿足功率譜密度約束為條件,采用超寬帶通信、速率以及功率損耗等作為主要的分析指標,提出了6種滿足約束條件的該系統的實現方案的應用場景,對超寬帶通信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參考依據。

篇9

混沌擴頻通信使用混沌序列代替擴頻通信的PN 碼,混沌序列的研究為選擇擴頻碼開辟了新的途徑。混沌是由確定性方程產生的,只要方程參數和初值確定就可以重現混沌現象,而且由于它對初值極端敏感,所以混沌過程既非周期又不收斂[3].從理論上,混沌序列是非周期序列,具有逼近于高斯白噪聲的統計特性,并且混沌序列數目眾多,更適合應用于擴頻通信中作為擴頻序列碼。混沌系統有著對初始條件特別敏感的特點,對于一個確定的混沌系統,兩個非常接近的初始條件(或參數)經過長時間發展后,可以輸出完全不相關的結果。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產生出大量的不相關的混沌序列,只需通過簡單的改變初始值。同時,這些混沌序列具有良好的相關特性,從有限長序列中不可能導出系統的初始條件,從而可達到保密通信的目的,這些特點使得混沌系統很適合于產生擴頻通信中系統性能優良的擴頻序列。由此,本文用混沌序列作為擴頻序列進行了擴頻通信系統的Simulink 建模仿真,仿真結果驗證了該方法的正確性,先進性。

2 混沌擴頻的基本原理

2.1 混沌擴頻通信系統的框圖設計

該擴頻系統的原理框圖如圖1 所示,它按功能主要可以分為5 個部分:混沌序列產生部分、擴頻調制部分、信道部分、解擴部分和誤碼比較部分。信號在系統的處理過程為:

(1)先由信源端隨機生成準備傳送的有用信號,有用信號經過信息調制形成數字信號。

(2)然后由混沌序列生成模塊產生混沌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將擴展頻譜的寬帶信號經信道傳送,疊加上信道噪聲。

(3)經過信道傳送以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送端相同的混沌序列去完成相關檢測,即將收到的寬頻信號進行解擴。

(4)經過解擴的信號再經過信息解調,恢復出發送的信號。將恢復出的信號與發送端的原始信號同時送入誤碼比較器進行比較,計算出系統的誤碼率。

2.2 混沌序列性質分析

目前應用于產生擴頻偽隨機序列碼的混沌映射主要有:Logistic 映射、改進型Logistic映射、Chebyshev 映射和Tent 映射。這幾種混沌映射都屬于離散時間混沌系統,是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幾種映射。本文中選用Logistic 映射動力方程[4].它具有很好的自相關性和互相關抑制性。 對于保密通信而言,既要求對初值的敏感性又要求信號的隨機性,敏感性越強同時隨機性越好,則保密性越強。這些特性可由概率統計特性均值、自相關和互相關性來定量描述。

當混沌序列無限長時,Logistic 序列的自相關特性和白噪聲是一致的。Logistic 序列越長,互相關性越好。在碼分多址系統中,最主要的干擾是多址干擾,衡量抗多址干擾能力的主要指標主要是碼間互相關性的大小。利用概率密度函數,可以計算得到所關心的一些統計特性p(x)關于偶對稱,自相關函數近似為δ 函數,互相關為零。其概率統計特性與白噪聲一致,適合于在保密通信中的應用。

2.3 混沌序列與PN 序列的比較

在擴頻通信系統中,大都采用線性或非線性移位寄存器產生的偽隨機碼作為擴頻序列,例如,m序列和Gold 序列。然而,這些序列碼集中的碼個數都很有限。在具有大容量的CDMA通信系統中,這些序列的數量遠遠滿足不了容量的要求。另外,他們提供的保密性也很有限,容易破譯。根據以上所述的混沌序列的特性,可將混沌序列代替一般的偽隨機序列來作為擴頻系統的擴頻序列,即所謂的混沌擴頻序列。

使用混沌擴頻序列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5]: (2)混沌序列容易產生和存儲。混沌序列只需要一個模型和初始條件就可以產生,而m序列、Gold 碼等PN 序列,由多級移位寄存器或其它延遲元件通過線性反饋產生,要獲得不同的隨機序列,必須對其產生的隨機二進制序列進行緩存,不如混沌序列產生方便。

(3)混沌序列對初始參數極其敏感,即使對相差為10?6的兩個初值,經過混沌模型數次迭代后產生的序列也將變得毫不相關,這樣可通過混沌模型產生大量不相關的序列。而m序列和Gold 碼序列長度只能固定,并且序列的數量有限。

(4)混沌序列的保密性要好于PN 序列。混沌序列具有確定的、隨機的和不可預測的特征,并且具有連續寬頻譜特征。混沌系列沒有周期,類似于一個隨機過程,且任意截取一段序列,均不能預測出整個序列,不同于普通擴頻系統中的偽隨機序列。

可見,混沌序列用于擴頻調制,理論上可以進一步改善其性能。

3 MATLAB/SIMULINK 簡介

MATLAB 是美國Mathworks 公司生產的一個為科學和工程計算專門設計的交互式大型軟件,是一個可以完成各種精確計算和數據處理的、可視化的、強大的計算工具。MATLAB軟件包括兩大部分:數值計算和工程仿真。其數值計算部分提供了強大的矩陣處理和繪圖功能;在工程仿真方面,MATLAB 提供的軟件支持幾乎遍布各個工程領域,并且不斷加以完善。SIMULINK 是基于框圖的仿真平臺,它掛接在MATLAB 環境上,以MATLAB 強大的計算功能為基礎,以直觀的模塊框圖進行仿真和計算。在SIMULINK 環境下使用通信系統仿真模塊庫中的模塊,可以很方便的進行通信系統的仿真,直觀的圖形輸出讓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仿真結果。

4 混頻擴頻系統的建模與實現

4.1 混沌擴頻通信系統的仿真模型設計

在 simulink 環境下,在通信系統仿真模塊庫中選擇本系統仿真所需要的各個模塊,搭建仿真模型,如圖3 所示。

4.2 系統仿真結果與性能分析

5 結論

本文給出了一種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混沌擴頻通信系統的仿真模型,驗證了基于混沌序列的擴頻通信系統的工作機理。從仿真的結果中的誤碼率和信號波形兩個方面都可以驗證利用混沌序列進行擴頻通信是一種更為優良、可靠的通信傳輸手段。本文所設計的仿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真框圖,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視化的優點,下一步可以研究具有自適應特性的、對調制方式、載波數、擴頻碼的參數可以適時更改的、更加智能化和實用化的混沌序列擴頻通信系統。隨著第三代通信的發展,保密傳輸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混沌序列直接擴頻提供了比傳統的擴頻系統更好安全性[7].比如非周期性、對初始值及參數的敏感性、非二元性、偽隨機性等都在傳輸安全中有更好的優越性,再加上混沌序列具有無窮的多樣性,從而為通信質量和系統容量的提高奠定了理論基礎[8, 9]。

[2] 胡健棟,鄭朝輝等。碼分多址與個人通信[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96.

篇10

目前,我國大型石化企業在廠內的通訊方式,一般仍然采用傳統的有線傳輸方式,即依靠有線通訊電纜來傳輸信號,配合以傳統的程控交換機和防爆電話,防爆揚聲器等等設備終端來實現在防爆區與非防爆區之間的通訊。這樣的通訊系統龐大,線纜眾多不易于人員維護,加之廠區內部腐蝕性氣體,工作環境,自然環境等經年累月極容易造成設備的線纜損壞,影響通訊,由于是有線電纜連接在事故發生時更加容易遭受破壞。一旦通訊中斷,對企業的事故救援,員工的人身安全,都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要大力發展無線通訊網絡在企業的應用。 1、無線通訊技術的重要作用

石化工廠廠區面積大,人員分布散,防爆區內移動作業人員和零散作業人員眾多。無線通訊系統對滿足人員通訊需要,加強防爆區內分布人員的動態管理,優化廠區網路結構,實現企業安全生產,調度指揮的有線,無線互聯互通,相互結合的信息傳遞,保證企業安全高效的生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2、常用的無線通訊技術分析

目前廣泛應用的無線通訊技術主要有GPRS/CDMA、數傳電臺、擴頻微波、無線網橋及衛星通信、短波通信技術等。 2.1 數字電臺用于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工作環境,能夠提供標準RS-232接口,可直接與計算機、RTU、PLC等數據終端連接,實現透明傳輸。數傳電臺的傳輸速率從1200~19.2Kbit,傳輸距離20~50公里。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接收靈敏度高等特點。數傳電臺技術比較成熟,標準統一。但隨著GPRS/CDMA技術的日漸成熟,相應的設備價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應用場合中數傳電臺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時,數傳電臺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智能化、網絡化、高帶寬的數傳電臺也不斷涌現。

2.2 擴頻微波和無線網橋技術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門數據傳輸技術。擴頻微波最大優點在于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組網、抗多徑等,同時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廣等特點,特別適合野外聯網應用。而無線網橋是無線射頻技術和傳統的有線網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線網橋是為使用無線(微波)進行遠距離數據傳輸的點對點網間互聯而設計。它是一種在鏈路層實現LAN互聯的存儲轉發設備,可用于固定數字設備與其他固定數字設備之間的遠距離(可達50km)、高速(可達百Mbps)無線組網。這兩項技術都可以用來傳輸對帶寬要求相當高的視頻監控等大數據量信號傳輸業務。

3、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簡介

“藍牙(Bluetooth)”是一個開放性的、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標準,也是目前國際上最新的一種公開的無線通訊技術規范。它可以在較小的范圍內,通過無線連接的方式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網絡互聯,使得近距離內各種通訊設備能夠實現無縫資源共享,也可以實現在各種數字設備之間的語音和數據通訊。由于藍牙技術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單一的CMOS芯片中,因此特別適用于小型的移動通訊設備,使設備去掉了連接電纜的不便,通過無線建立通訊。 藍牙技術以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基礎,采用高速跳頻(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access—TDMA)等先進技術,為固定與移動設備通訊環境建立一個特別連接。作為一個新興技術,藍牙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如成本過高、有效距離短及速度和安全性能也不令人滿意等。但毫無疑問,藍牙技術已成為近年應用最快的無線通訊技術,它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4、超寬帶(UWB)技術研究

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技術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為軍事技術在雷達等通訊設備中使用。隨著無線通訊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高速無線通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寬帶技術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關注。UWB是指信號帶寬大于500MHz或者是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大于25%的無線通訊方案。與常見的使用連續載波通訊方式不同,UWB采用極短的脈沖信號來傳送信息,通常每個脈沖持續的時間只有幾十皮秒到幾納秒的時間。因此脈沖所占用的帶寬甚至高達幾GHz,因此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以達到幾百分之一。在高速通訊的同時,UWB設備的發射功率卻很小,僅僅是現有設備的幾百分之一,對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機來說近似于噪聲,因此從理論上講,UWB可以與現有無線電設備共享帶寬。UWB是一種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數據通訊方式,它有望在無線通訊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UWB的特點如下:

4.1 抗干擾性能強:UWB采用跳時擴頻信號,系統具有較大的處理增益,在發射時將微弱的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在寬闊的頻帶中,輸出功率甚至低于普通設備產生的噪聲。 4.2 傳輸速率高:UWB的數據速率可以達到幾十Mbit/s到幾百Mbit/s,有望高于藍牙100倍。 4.3 帶寬極寬:UWB使用的帶寬在1GHz以上,高達幾個GHz。超寬帶系統容量大,并且可以和目前的窄帶通訊系統同時工作而互不干擾。 4.4 消耗電能少:通常情況下,無線通訊系統在通訊時需要連續發射載波,因此要消耗一定電能。而UWB不使用載波,只是發出瞬間脈沖電波,也就是直接按0和1發送出去,并且在需要時才發送脈沖電波,所以消耗電能少。 4.5 保密性好:UWB保密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時擴頻,接收機只有已知發送端擴頻碼時才能解出發射數據;另一方面是系統的發射功率譜密度極低,用傳統的接收機無法接收。 4.6 發送功率非常小:UWB系統發射功率非常小,通訊設備可以用小于1mW的發射功率就能實現通訊。低發射功率大大延長了系統電源工作時間。 4.7 成本低,適合于便攜型使用:由于UWB技術使用基帶傳輸,無需進行射頻調制和解調,所以不需要混頻器、過濾器、RF/TF轉換器及本地振蕩器等復雜元件,系統結構簡化,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更容易集成到CMOS電路中。

5、結束語

總之,無線通訊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鏈路簡單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據現場需求及時調整項目方案,靈活性好,系統的功能擴展方便,因此特別適合石化行業對通信鏈路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方旭明,何蓉.短距離無線與移動通訊網絡[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篇11

 

一、 超短波通信技術發展的現狀

 

超短波電臺在開始發展的時候體積較大,主要應用于機載、車載、艦載或固定通信臺站。在現代,超短波電臺一般使用的是電子管,只有VHF頻段,通過電容或電感調諧放大,激勵器通過轉接多個倍頻和濾波,促進多波道的實現。在器件和技術的限制下,超短波電臺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例如可靠性差、維護檢修困難等問題。

 

隨著電子元器件技術的發展,超短波電臺具有以下幾點更加顯著的優勢:一是采用頻率合成器和電子存儲等先進設備,從而提高了穩定性;二是采用合成射頻功率,發射功率可以提高;三是采用自動增益、自動電壓等控制電路可以使整機的可靠性得以提高。目前隨著大量通信新技術的發展,超短波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并在應用中不斷完善,逐步實現了全頻段和模塊化結構以及大規模集成,并可以進行傳輸保密性信息。現在已經研制出新一代的電臺,具有體積更小、集成化更高以及重量輕的優勢,并且使頻段得到了擴展,促進了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二、 超短波通信新技術的概述

 

無線通信技術已經在我國的各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電磁信號的密度大量增加,導致電磁環境變得復雜,這需要超短波具有更強的抗干擾性功能。以下介紹了幾種超短波通信新技術:

 

1、 擴頻通信技術

 

擴頻通信技術就是將頻譜通信進行擴展,它是通過擴展函數將傳輸信息的頻譜擴展為寬頻信號,接收端接收到信號之后把頻譜進行還原,以此來獲得信息的一種通信方式。這種通信方式可以把相關信息隱藏在噪聲電平中,這樣很難使敵方發現信號,實現了抗干擾性的目的。在擴頻通信中需要對擴頻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一般采用的是混合擴頻方式與混沌直接序列擴頻方式。混合擴頻方式的優點是可以不受寬帶、單頻和中繼轉發干擾;混沌直接序列擴頻方式的優點是,可以有效控制系統的誤差,在保持其誤差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抵抗對二進制混沌直接序列擴頻信號進行檢測的解擴方式,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性。

 

2、 跳頻通信技術

 

為了使通信的抗干擾性功能進一步提高,研發了跳頻通信技術,并被廣泛使用。跳頻通信技術就是通信雙方的載波頻率與偽隨機碼同步變化[1]。使用這種技術可以發揮抗干擾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使信息被截獲的概率有效降低。如果采用的是穩定性較強的視距傳播方式的超短波技術,可以實現寬頻段或全頻段跳頻。另外,為了在通信中獲得有效的對抗效果,可以選擇折中方式,可以有效獲取最好的系統性能。例如為了使反應速度更快,可以增大發射功率,為了加強跳頻對抗性能,可以增加信號寬帶。跳頻通信技術還有跳速高頻段集全等優勢,它是抗干擾性通信中主要采用的技術。

 

3、 通信反對抗技術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處理器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于目前的病毒程序逐漸猖獗,給通信系統帶來了很大干擾,并可以通過無保護通信進入指揮控制中心,所以一些發達國家正在研制潛伏式進攻裝備。為了阻止病毒入侵,超短波電臺采取了輔助天線對抗的對策,即零位天線調整器,它可以對傳輸信號與干擾信號進行自動識別,從而使其抗干擾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

 

4、 自適應通信技術

 

通信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短時間內建立聯絡,自適應通信技術的實施可使超短波具備自適應的能力,可以不受環境影響而進行有效地通信。自適應通信技術主要有兩個環節,就是檢測預置信道(自動信道檢測)與對最佳的工作效率進行自動選擇(自動頻率選擇)。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并可以增強抗干擾能力,同時還可以對中斷的線路進行自動接通和恢復。自適應通信技術可根據信道質量的好壞來對傳輸速率進行合理選擇,同時還可以使誤碼率得到有效降低。自動調整輸出功率,以此來提升通信的效率[2]。

 

三、 超短波通信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對通信需求的提高,超短波通信技術也跟著進一步發展起來[3]。使其通信設備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智能化、模塊化、微型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

 

1、 智能化

 

超短波電臺采用微控制器作為主控單元,使結構簡單化,也提高了可靠性。在其功能中增加了智能化,使超短波電臺實現地址、工作方式和頻率以及密鑰等通信參數的預制和靜噪自動調整、故障自動檢測和定位、工作方式自動調換和天線參數自動匹配以及自適應通信等。

 

2、 模塊化

 

超短波電臺的型號及種類有很多,這給電磁頻譜管理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不便,所以需要超短波技術在發展中做好合理的規劃。其中功率合成技術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按照功率等級將各種功率設計成積木式模塊,在通信時可按需求形成各種功率的電臺,促進在不同距離中無線通信聯絡任務的順利完成。

 

3、 微型化

 

近年來較為成熟的新技術主要包括表面安裝技術和微帶技術以及片狀元件。其中微帶技術中的微帶線具有頻帶寬、器件匹配合理、體積小和成本低等優勢;片狀元件的體積比較小,重量比較輕;表面安裝技術可對片狀元件進行快速安裝的一種技術,它可以通過一條自動化流水線而完成任務。根據這些超短波通信新技術的優勢,可以使電臺的頻率提高、安裝速度加快、降低成本、功能消耗減小、便于輔助設計及制造等。

 

4、 綜合化

 

在通信中通過各種業務多樣化的需求,也對超短波功能有了綜合化的需求。隨著超短波綜合化的迫切需求,指出了一部超短波電臺需要具備通話和電報以及圖像的功能。各種通信業務,同時可以采用調頻、數據、調幅、單邊帶以及保密話等多樣化的工作形式。

 

結束語

 

隨著超短波通信業務量的不斷增加,也推動了超短波新技術的發展,而且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無線電通信領域中的地位也跟著逐步提高。超短波通信新技術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使其新技術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在未來的超短波通信技術的應用中,必將在各個通信領域中發揮其越來越大的作用。

 

篇12

在油田偏遠油區生產過程中,對相關生產參數及油井視頻進行遠程監控對偏遠油井的安全生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偏遠油區裝置遠離油田總部,應用有線的通訊方式,施工困難且周期長、靈活性差。而無線通訊方式由于其建立物理鏈路簡單易行,成本低,可以根據現場需求及時調整項目方案,靈活性好,系統的功能擴展方便,因此特別適合偏遠油區對通信鏈路的要求。

2常用的無線通訊技術

目前在油田現場廣泛應用的無線通訊技術主要有GPRS/CDMA、數傳電臺、擴頻微波、無線網橋及衛星通信、短波通信技術等。

其中GPRS和CDMA技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司的主營數據傳輸業務,在數據傳輸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即信號覆蓋范圍廣。對于陸上油田生產區域基本完全覆蓋。但由于海上油田地理位置特殊,遠離陸地的基站,因此很多海上生產平臺還無法為GPRS/CDMA信號完全覆蓋。此外經過測試,GPRS的平均速率為20kbit/s~40kbit/s,CDMA的平均速率為80kbit/s~100kbit/s,可以滿足傳輸小數據量的生產數據要求,但無法滿足大數據量的信號(例如視頻信號)遠程無線傳輸。雖然有利用CDMA技術進行視頻信號傳輸的案例,但效果并不理想。

數字電臺用于點對點或點對多點的工作環境,能夠提供標準RS-232接口,可直接與計算機、RTU、PLC等數據終端連接,實現透明傳輸。數傳電臺的傳輸速率從1200~19.2Kbit,傳輸距離20~50公里。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接收靈敏度高等特點。數傳電臺技術比較成熟,標準統一,一直以來廣泛用于油田的數據遙測/數據采集與監控(SCADA)項目中。但隨著GPRS/CDMA技術的日漸成熟,相應的設備價格的降低,使得在很多應用場合中數傳電臺被GPRS/CDMA所取代。但同時,數傳電臺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智能化、網絡化、高帶寬的數傳電臺也不斷涌現。結合數傳電臺誤碼率低、信道可靠的特點,數傳電臺必將成為海上油田通信技術應用的可靠選擇。

擴頻微波和無線網橋技術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門數據傳輸技術。擴頻微波最大優點在于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保密、多址、組網、抗多徑等,同時具有傳輸距離遠、覆蓋面廣等特點,特別適合野外聯網應用。而無線網橋是無線射頻技術和傳統的有線網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無線網橋是為使用無線(微波)進行遠距離數據傳輸的點對點網間互聯而設計。它是一種在鏈路層實現LAN互聯的存儲轉發設備,可用于固定數字設備與其他固定數字設備之間的遠距離(可達50km)、高速(可達百Mbps)無線組網。這兩項技術都可以用來傳輸對帶寬要求相當高的視頻監控等大數據量信號傳輸業務。

例如,對于遠離陸地且無法進行中繼的海上平臺,通訊鏈路只能通過衛星通信和短波通訊。其中衛星通信范圍大,只要衛星發射的波束覆蓋進行的范圍均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影響,建設速度快,易于實現廣播和多址通信等等優點。但其運行費用相對昂貴,且系統維護要求高。短波通訊以往只在軍事通信、專業通信、業余通信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其傳輸速率低、噪聲大,電離層反射天波為主,通常不能穩定的使用固定頻率工作等缺點,因此在其他領域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盡管短波通信存在一些缺陷,但對于海上油田而言,短波通訊作為可靠性高、覆蓋區域廣的通信方式,用于海上平臺的緊急通信及小數據量傳輸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3環境因素對技術應用的影響

偏遠油區的環境因素以以海上油田最為特殊。海上油田除了考慮信道帶寬,傳輸數率,傳輸距離,發射功率,天線要求等通信設備本身的技術參數外,在應用無線通訊技術的過程中,還必須全面地考慮海上平特的地理環境與地理條件對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的影響。

3.1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可以通過選取性能好的設備或應用抗干擾措施以減少甚至避免干擾。但無線通信過程中的信號衰落問題則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海上油田遠離陸地,與陸地之間的廣闊的海域、多變的氣候使得在陸上應用效果很好的技術在海上應用時沒有了用武之地。

微波在空間傳播中將受到大氣效應和地面效應的影響,導致接受機接受的電平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起伏變化,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衰落。從衰落的物理因素來看,可以分成以下幾類:吸收衰落、雨霧衰落、K型衰落、波導型衰落、閃爍衰落等等。在各種衰落因素中,吸收衰落、雨霧衰落及K型衰落對海上油田的無線通信應用影響較大。

3.2對技術應用的影響

各項通信技術在海上油田應用中還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其獨特的現場環境。海上平臺一般空間狹小,還要考慮海上多風,平臺最高點一般較低的特點。

首先是對天線安裝的限制。海上微波通信受地形地貌影響,相同的通信距離要求兩端天線的高度更高。對于衛星通信、擴頻微波、短波通信等天線體積較大的應用,由于海上風力較大,抗風性的要求也使得設備在小平臺的安裝變得十分困難。

此外,對于無人值守的平臺,設備必須具有高可靠性、可自動維護、參數遠程設置等功能。而對于衛星通信、短波通信等要求平臺上配備專業管理操作人員進行設備的管理維護,這一特點也為技術的應用帶來一定的限制。

4無線網橋技術在海上平臺視頻監控中的應用

在實際的現場應用中,我們選取了基于5.8G無線網橋設備進行了現場應用測試。測試地點為淺海油井,測試內容為4路視頻監控圖像的傳輸。該系統具體解決方案是利用摩托羅拉Canopy5.8G無線網橋建立通信鏈路。在平臺一側首先通過視頻服務器將模擬視頻信號轉化為可在網絡傳輸的IP數據流,之后由無線網橋將信號傳輸到陸地端。陸地端一側通過無線網橋進行接收后由視頻監控服務器處理后,對視頻信號進行錄像存儲及Web。相關用戶可依據相應權限在局域網內進行視頻圖像的瀏覽、錄像等操作。

篇13

本論文主要針對移動業務運營支撐系統在面向3G多媒體業務平臺時所需要進行的轉變及設計展開分析討論,以期給出一些可供借鑒的平臺建設方案和技術指導,并與同行分享。

2 3G多媒體業務支撐平臺要求分析

3G網絡所支持的業務與2G網絡相比有較大的變化,從基本的語音業務拓展到多媒體業務,新業務的特點對業務支撐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業務捆綁

3G業務眾多,針對用戶的消費習慣細分客戶群,推出各種捆綁業務和服務營銷包,業務支撐系統需要支持業務捆綁打包銷售。

2.2 更靈活的計費方式

3G業務增加了對QoS的要求,除了要實現傳統的實時計費和按內容計費模式外,業務支撐系統還需要將QoS作為計費要素之一。業務支撐系統還需要根據不同業務采用按時長、流量和使用次數等方式計費。3G的計費采集點眾多,協議復雜。業務支撐系統應該能夠統一而不失靈活性地計費。

3 移動業務運營支撐系統的設計及實現分析

3.1 基于軟交換技術的業務支撐平臺開發

3.1.1 平臺的軟交換開發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在一個公共的分組網絡中承載話音、數據、圖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所認同。在這樣的業務驅動和網絡融合的趨勢下,誕生了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網絡模型,實現在分組網絡中,采用分布式網。

網管中心軟交換綜合網管系統遵循TMN系列規范設計,分為網元管理層、網絡管理層和業務管理層等功能層次。軟交換體系各種設備都提供相應的管理器,實現設備的本地操作維護功能,同時在網管系統中可基于SNMP管理協議與TELNET實現對各設備的集中管理,包括相關參數的指配。

3.1.2 多媒體業務的平臺實現

在對3G多媒體業務平臺的設計布置中,采用WCDMA3G平臺協議,其中WCDMA系統設置了WAP網關、LCS定位服務平臺、MMS、Java平臺、短信中心和網關、流媒體服務器;CDMA2000系統設置了定位平臺、Java平臺、多媒體郵件平臺、流媒體平臺、WAP平臺、可視電話平臺、BREW平臺以及短信中心和網關。其中的多數業務平臺對于不同的3G技術是可以共用的,具體情況如下:

短信系統通過信令網與3{3網絡相連。WCDMA中,短信系統可以與核心網MSC相連,也可以通過Gd接口與SGSN相連。CDMA2000中,短信系統只與核心網MSC相連,由于WCDMA與CDMA2000所支持的信令協議不同,2種技術應分別設置短信系統。

定位業務既可以通過信令網也可以通過IP網連接3G網絡。由于WCDMA與CDMA2000網絡所支持的協議不同,而且WCDMA、TD-SCDMA與CDMA2000在無線定位的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3種技術應分別設置。

WAP、Java、彩信、流媒體等同屬于口網上開展的業務,它們對不同技術的網絡所支持的IP協議是通用的,只要承載在同一個IP平臺上,3種技術能夠實現業務平臺共享。

3.2 運營平臺對多媒體業務的接入設計

3G時代相比于2G時代,移動多媒體業務成為了應用的主流,這也是3G的魅力所在。然而,要實現多媒體數據業務與平臺的接入,在目前的3G網絡平臺中也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為此,本論文主要討論HSDPA(高速下行分組接入)多媒體數據的接入,從而實現3G平臺的多媒體業務運營支撐。

HSDPA的基本原理是在R99的空中接口體系中,數據重傳方式是由RNC來負責完成的,數據重傳需要繞經Iub接口。數據重傳的周期較長~NodeB僅僅起到一個根據RNC的指令完成物理層編碼、傳輸的功能,NodeB本身基本不具有對物理資源的控制和調度能力,而在HSDPA中,為了在空中接口上實現更大的吞吐能力,對NodeB的功能進行了增強,在NodeB的層面引入了物理層重傳和快速資源調度的概念,通過在更靠近空中接口的NodeB上引入這些原本只RNC才具有的功能,加快了重傳以及對空中資源調度的效率。

為了實現HSDPA的功能特性,以及更好的完善移動多媒體數據在平臺上的介入,需要在物理層規范中引入設計三種新的物理信道:

3.2.1 高速下行鏈路共享信道(HS-DSCH)

在下行鏈路上,傳輸用戶的業務數據。采用固定的擴頻因子,由于需要給公共信道、HS-SCCH及相關的DCH預留可用的信道碼,所以最大可用信道數為15。傳輸時間間隔定義為2 ms(3個時隙),遠小于R99中規定的10 ms、20 ms等長度。從而大大縮短了數據重傳時終端和NodeB之間的往返時延。

3.2.2 高速下行共享控制信道(HS-SCCH)

在下行鏈路上,傳送HSDPA的專用信令,如傳輸格式和系統資源指示等;采用固定的擴頻因子SF=128,每個終端最多可以同時監測4個HS-SCCH。

3.2.3 高速專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相關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