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婦產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婦產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婦產論文

篇1

3、《因素型產科病人分類系統的建立與研究》

4、《產科護士共情能力的調查分析》

5、《產科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

6、《改良產科危重癥病情評估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7、《孕前及孕期體重與產科并發癥及妊娠結局的關系》

8、《產科超聲規范化信息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9、《產科子宮切除70例臨床分析》

10、《產科醫生剖宮產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分析》

11、《三種常見病因所致急性DIC51例臨床分析》

12、《220例產科病例的早產危險因素分析》

13、《產科聯合ICU救治危重孕產婦28例分析》

14、《對護理實習生關于產科易發護患沖突場景的溝通指導》

15、《CRRT在產科多器官功能障礙中的臨床應用》

16、《廣西母嬰安全工程在農村地區的實施效果評價》

篇2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了解產婦及嬰兒基本資料,對產婦進行常規知識培訓并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研究組選擇經過專業訓練的護士進行整體護理,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與產婦建立良好關系,并對產婦心理進行評價,以此來制定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選用宣講、多媒體影像播放等形式對產婦進行產后注意事項教育,如飲食、性生活、自身清潔、母乳喂養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識和技巧,以提高產婦掌握孕產知識的程度;③環境護理:營造舒適、安靜且和諧的病房環境,以保障母嬰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

采用SDS、SAS對產婦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定,有抑郁癥狀為SDS標準分≥50分,有焦慮癥狀為SAS標準分≥50分;統計兩組產婦自身保健、母乳喂養以及新生兒護理等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孕產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孕產知識掌握率86.96%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產婦SDS、SAS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產科護理是醫院日常診療以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產婦及嬰兒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圍生期對產婦予以科學合理的整體護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護理后兩組產婦的SDS、SAS評分以及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兩項結果,其中分析兩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情況,可知研究組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為86.96%,顯著高于對照組66.67%,說明予以整體護理干預可促進產婦對自身保健知識、母乳喂養知識以及新生兒護理知識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體護理干預除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外,其選擇受過專業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可有效為產婦提供更為專業的孕產信息以及護理。此外,通過宣講、多媒體教學等形式對產婦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即飲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養教育等產后注意事項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產婦產后的困惑和疑慮,進而實現提高產婦對孕產知識掌握率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分析兩組產婦護理后的SDS、SAS評分情況,可知經護理后研究組產婦SDS評分為(36.57±2.53)分、SAS評分為(37.58±2.24)分,顯著優于對照組(45.77±2.01)分、(47.76±2.65)分。該結果表明予以整體護理后產婦未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與鄭巧玲等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產婦產后由于性激素、社會角色以及心理變化給身體、情緒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變化,產婦可能會出現產后憂郁癥,其不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還會對產婦及其家庭生活質量造成影響。整體護理干預及時地對產婦進行心理評價,并針對產婦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等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可以為產婦提供科學、合理的指導,進而對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調節。

篇3

輸尿管損傷盆腔段多位于:子宮頸峽部、子宮動脈跨越輸尿管處、子宮骶韌帶處、子宮主韌帶輸尿管膀胱入口處。損傷原因包括:①熱損傷:如腹腔鏡手術采用的電凝和電刀的方法,熱傳導的范圍和程度與單極電凝、電切時間長短、功率大小及手術范圍有關,單極電凝熱效應可傳導至周圍2cm的范圍,若電凝時間過長、功率或電凝范圍過大易造成輸尿管損傷〔3〕。②解剖關系復雜或術野暴露不清,如盆腔粘連嚴重廣泛、腫瘤浸潤及擠壓、術中大出血盲目鉗夾或縫扎,易致輸尿管損傷〔4〕。③操作失誤:腹腔鏡手術是器械依賴性手術,手術操作技巧要求更高,手術操作不當,手術粗暴,盲目求快,鏡下操作不熟練或盆腔解剖不熟悉,易損傷誤扎輸尿管。④輸尿管缺血、壞死形成輸尿管瘺;或手術剝離時損傷輸尿管神經,使輸尿管蠕動無力,管腔擴張,內壓增加,導致缺血而形成瘺〔5〕。⑤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如宮頸癌的放射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損傷腫瘤周邊的正常組織,而輸尿管的解剖位置決定輸尿管損傷也不可避免。⑥生殖道畸形合并泌尿道畸形,術前沒有充分評估可損傷輸尿管。

3輸尿管損傷的診斷

輸尿管損傷的早期診斷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及時發現輸尿管損傷、查明輸尿管損傷的原因,早期修復,保護受傷側腎臟功能,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關鍵。輸尿管的損傷較隱匿,對輸尿管損傷的診斷在于提高警惕性。術中若發現有管腔的條索狀物結構被剪斷或輸尿管走形區有滲液應警惕輸尿管損傷,在解剖沒有變異的部位找到輸尿管,再繼續向下追蹤即可確診〔6〕;注意輸尿管的蠕動情況,扭轉和斷裂后的輸尿管蠕動會增強〔7〕,雙側輸尿管損傷可立即無尿,一旦術中出現血尿,應高度懷疑輸尿管損傷,可經膀胱插輸尿管導管,也可靜脈注射胭靛脂觀察術野有無藍色液體出現〔6〕確診。本研究中3例通過膀胱輸尿管導管插管確診;尿液外滲常發生于腹膜外,除發熱外,體征并不明顯〔8〕。若損傷在術中沒有及時發現,注意術后相關癥狀,術后發現傷口漏尿、腹腔積尿或陰道漏尿,繼而表現為發熱、腰部疼痛、腹膜刺激癥狀、胃腸道刺激癥狀、血尿、無尿、梗阻癥狀及腎區叩擊痛等癥狀,高度懷疑輸尿管損傷,通過相關檢查得以確診,如行B超檢查,發現腎積水,進一步行IVP檢查,可明確輸尿管損傷的部位及腎功能受損情況,IVP不顯影者,行MRU檢查,陰道內漏尿者行膀胱尿道造影或注入美藍可排除輸尿管損傷。通過上述方法本研究中58例輸尿管損傷均得到確診。

4治療

醫源性輸尿管損傷的處理原則是保護腎功能和恢復尿路的連續性。存在尿液外滲時應徹底引流,避免繼發性感染;輕度輸尿管粘膜損傷時可應用止血藥及抗菌藥物治療,并密切觀察癥狀變化;較小穿孔如能插入并保留合適的輸尿管內支架管則可自行愈合〔4〕;術中發現立即修復成功率較高,術后3日內延遲確診的輸尿管應積極手術,因此時的組織水腫輕,術野清晰,修復成功率較高〔8〕;術后2~3周延遲診斷的輸尿管因尿液所致的嚴重反應,導致局部組織水腫、組織糟脆,采取暫時性的尿路改道,待手術瘢痕形成期過后3個月,粘連薄膜化,易于解剖瘺和吻合修補,采取開腹修補。本研究證實:輸尿管損傷盡早診斷盡早修復,保證通暢,保護腎臟功能,最大限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篇4

對于婦產科的患者,由于其心理壓力比較大所以情緒一般不穩定,因此需要護理人員重點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但是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往往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患者的心理情況不聞不問,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不配合。當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事,患者就會斤斤計較,導致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關系緊張。護理人員如果不及時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交流,會引起患者的誤解,造成矛盾的進一步惡化。

3患者和家屬因素

隨著醫患沖突等相關新聞的報道,醫患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誤解越來越嚴重。對于一些患者在醫患進行護理時,由于內心對醫護人員的排斥而不能夠很好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對于護理人員的提醒和建議,不重視、不接受。如果這種情況放任不管,會給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由于患者的不配合而導致的醫療風險相對較多,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此外對于一部分患者以及家屬來說,他們對分娩的認識存在偏差,對于在分娩過程中的分娩風險認識不足。一旦在醫療護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會將責任盡數歸結于醫院。對醫院的治療和護理不再信任,因此而激起的醫療糾紛相對較多。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對于醫護人員交代、了解的事情不能夠按照要求去做,謊報隱瞞。以上這些由患者和家屬而引發的安全因素,如果不加以重視的話很容易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4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措施

4.1加強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在對孕產婦進行護理工作時,需要嚴格的按照相關的制度以及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婦產科患者由于心理壓力加大,很可能會因不良情緒誘發導致對護理人員作出過激行為。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制意識,用法律保護自己。對于一些護士尤其是新上崗的護士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對于在護理工作中的涉及到的法律相關事情認識不清。定期對新上崗的護理人員進行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定期組織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安排每季度進行一次考核。或者定期安排專業的人士來醫院向護理人員講解一些法律常識,讓大家認識到在護理工作中需要嚴格遵守的法律章程。通過加強法制教育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切實的保護自己的權利,在護理工作中做到合理合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求每一名護理人員都應該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辦事。使得每一項操作都能夠規范化,法制化,程序化。通過宣講教育使護士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的工作中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4]。對于臨床上的護理缺陷及時的進行探討協商,力求尋找出更加高效科學的護理方法。對于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避免再次發生。

4.2及時對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做好心理護理婦產科的患者由于對分娩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了患者對分娩存在著過度的擔心和猜疑。他們背負著家庭傳宗接代的重任,壓力巨大,因此心理情緒波動也比較大。在這個時候和婦產科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能夠幫助患者解除心中的疑慮以良好的心態接受護理和治療。通過溝通讓患者及時的把內心壓抑的想法講出來,通過對患者講解有關分娩的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到其實并沒有那么可怕。這個時候的患者心理壓力比較大,他們希望能夠得到更優質的治療和護理服務。但是由于婦產科接待的病人較多工作比較繁重,可能有時候無法及時的去滿足患者的需求。這樣會使得患者和家屬產生誤解,這個時候更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讓患者了解醫院的難處使患者能夠盡可能的理解和認可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5]。

4.3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婦產科由于接收病人的特殊性使得它和其他的科室有著很大的不同,它要求婦產科護理人員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充分的發揮出作用,減少護理過程中安全隱患的存在。醫院應該加大對該科室護士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不同的方面提高他們的能力。使得護士能夠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以熟練的護理技能豐富的護理經驗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今的護理工作已經涉及到了身體、心理、社會以及精神方面。因此就要求婦產科護理人員能夠從多個方面加強學習,通過學習提高護理的質量豐富護理的內容[6]。對于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護理人員應該能夠及時的發現并做到準確科學的處理。

篇5

婦產科屬于醫院內風險較高的科室,如若產科病房護理中出現差錯,極易造成嚴重的影響。本次研究結果顯示,50起婦產科醫療錯誤年度分布,2010年8例,2011年11例,2012年14例,2013年17例,可見婦產科醫療事故呈逐年增多趨勢;50起婦產科醫療錯誤過失環節分布,醫療技術不足是婦產科醫療錯誤發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手術操作不當14例,28.0%;產前觀察不力未能適時終止妊娠10例,20.0%;術前準備不充分3例,6.0%;術后觀察不當4例,8.0%。其他原因病史詢問模糊2例,4.0%;病例書寫不合理3例,6.0%;醫院管理疏忽2例,4.0%;責任意識欠缺5例,10.0%;漏診、誤診7例,14.0%。本次研究發現,婦產科病房診療錯誤原因主要為:①醫患雙方所了解的醫學護理診療不對等,造成產婦及其家屬對診療效果期望過高,如果產婦出現異常狀況,產婦及其家屬難以理解、接受,并將異常狀況視為醫療事故從而與護理人員產生糾紛;②缺乏實際診療工作經驗,對臨床生理、病理產科缺乏足夠認識,面對產生的異常情況無法及時辨別,從而延誤處理時機;③行為不規范,婦產科診療工作相對復雜,醫師行為不規范,造成產婦及家屬對診療工作不滿。針對上述婦產科醫療錯誤過失環節,要求:

(1)增強法制教育,提升醫師法律觀念。醫師欠缺相應的法律觀念,不懂法,面對一些臨床診療操作僅根據臨床經驗而不遵守操作規程,造成各類醫療錯誤等的發生。婦產科醫療事故呈逐年增多趨勢,其中由三生(實習醫生、進修醫生、研究生)參與診療過程引發的醫療錯誤最為明顯[1]。由實習醫生、進修醫生展開的醫療活動及診療操作,受病史記錄未得到上級醫生及時簽名影響,一旦發生醫療錯誤,將出現無證行醫的困境,對醫院形象造成不良影響。醫院各級領導應注重對醫護人員衛生管理法律法規的培訓,提升其自我保護意識。嚴格推進《中國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加強對實習醫生、進修醫生以及研究生的管理工作[2]。

(2)提升診療技術能力。加強診療常規操作、技術原則力度,手術操作要求快、準、穩,降低組織損傷;對手術參與醫師進行有效分工,積極配合手術執行者,確保手術有序開展。醫師要密切關注產婦的體溫變化,產婦出現體溫偏低的情況,醫師要及時采取保暖措施,輸入產婦體內的液體要經過恒溫處理等。醫護人員要及時對產婦進行抽血,送樣檢驗,和護理人員有效合作,查找產后出血原因及立即止血[3]。

(3)嚴格把握診療操作步驟。借助規范化的診療操作,嚴格的控制各項監管工作,有效的避免了各種不正規的診療操作,綜合提升了醫師的整體協調能力,保證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完善各個工作責任和工作操作方式,使得診療工作能夠更加的人性化、有序化,保證優質診療工作的良好有序開展。

篇6

對腹壁橫切口和傳統的縱切口進行比較,我們發現橫切口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第一,橫切口能夠更好地暴漏在外面,因而在進行手術的時候更加方便。由于產婦的膀胱和子宮的下段都處于切口邊緣,這樣就沒有再次找出暴漏在外面較好的切口部位,從而免除了產婦再次接受處理橫切口的痛苦。第二,橫切口位置處的張力更低。在產婦進行手術后,即使產婦沒有使用腹帶,腹壁橫切口也不會出現裂開現象。由于橫切口出張力較低,產婦需要忍受的痛苦將更小,并且有利于產婦手術后的康復。第三,腹壁橫切口能夠更好地愈合。由于腹壁橫切口血液運行的更加豐富,在手術中損傷的神經也更少。因此,在橫切口張力較低的情況下,只要保證橫切口處血液的正常運行,就更加有利于傷口的愈合。第四,腹壁橫切口后產婦出現并發癥的現象更少。由于腹壁橫切口手術后,橫切口的位置比較低,并且暴漏的情況更好,因而對產婦手術后膀胱等位置處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更低。由于腹壁橫切口的傷口張力低且疼痛輕,因而手術后產后康復的更快,還能有效地減少產婦肺部和靜脈的感染等并發癥。第五,腹壁橫切口的傷口更加美觀。本次研究中,我們還對產婦接受手術后進行了隨訪,研究發現,經過腹壁橫切口手術后,產婦的傷口愈合情況更好。

3討論

近年來,產婦科腹壁橫切口手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歡迎,為了進一步滿足產婦的需要,腹壁橫切口是一種有利于提高產婦身心健康的手術方式。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293例產婦接受腹壁橫切口手術后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了腹壁橫切口手術方式具有很多優勢,首先,腹壁橫切口手術的時間更短,主要是由于腹壁橫切口手術不需要對產婦的皮下組織進行縫合,這樣就能更好地縮短手術時間。其次,腹壁橫切口傷口的愈合情況更好,由于腹壁橫切口一般是在皮下脂肪層處,為了避免因為縫合的線過多而引起脂肪組織出現異常反應,應該盡量減少在皮下組織進行接線縫合。最后,為了滿足產婦對腹壁橫切口傷口的美觀要求,腹壁橫切口應該盡量在皮下脂肪層出進行手術。這樣會使腹壁橫切口傷口更加平整和細小,待腹壁橫切口傷口愈合后,不會留下明顯的傷疤,從而就會滿足影響產婦的美觀要求。

篇7

術后患者大多數沒有自覺癥狀,所有的患者手術后3~9d在換藥的時候,檢查切口出現淡黃的水樣滲出物,按壓切口時滲液有增多現象,切口處從外觀上看,紅腫不很明顯,但是明顯愈合不好,切緣組織容易分離,有的地方僅僅是表皮相連,滲液經過涂片鏡檢,脂肪滴較多。經過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數量增高不是很明顯。

三、方法

1、治療組給予新型微波照射治療:先不拆縫合線,每日反復擠壓切口幫助滲出物的排出,然后用無菌紗布消毒覆蓋切口,每日用微波照射切口2次,每次30min,不再出現滲出物,切口完全愈合。消毒療法:先拆除部分縫合線,并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切口,清除滲出物,在傷口處內置浸慶大霉素鹽水的紗布條,每天換藥3次,當切口新出肉芽組織時可消毒固定暫停換藥,直至切口愈合。

2、患者在發現腹部脂肪液化后,即在切口處用75%酒精常規消毒處理,然后在切口處覆蓋812層的無菌紗布。將100g大黃和50g芒硝全部展成粉末狀。充分混合后裝入干凈的棉布袋內,將棉布袋蓋在無菌紗布上進行外敷治療,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3次,換藥的時候要嚴格進行酒精消毒,同時對切口進行1~2次的擠壓,使液化脂肪盡量從切口擠凈,外敷治療一直到切口完全愈合。對照組采用75%酒精常規消毒,常規清創換藥,如果液化比較嚴重根據實際情況需要也可以進行擴創處理。每日換藥1~3,在換藥之前同樣要嚴格消毒,以及對切口進行1~2次的擠壓,以使液化脂肪盡量從切口擠凈,常規消毒治療一直到切口完全愈合。

篇8

2.1缺少保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律

在我國,對患者隱私雖然有明文規定,但缺少在護理過程中隱私保護方面的具體法規,現有法律規定比較籠統,對于隱私沒有明確的范疇,沒有規定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病人隱私權受到法律保護[3],缺少針對患者隱私進行明確保護的立法。這一法律現狀使得護理操作中對患者的隱私保護缺乏法律依據。

2.2護士缺乏法制觀念

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隱私接觸最多,是病人隱私的保護者,在執業過程中保護病人的隱私是護理人員的義務。在工作中部分護理人員由于缺乏必備的法律知識,因而對自己已經侵犯了患者隱私而渾然不知,或雖然已經意識可能侵犯患者隱私,但為了達到便于護理操作的目的則仍然未實施任何改正措施,沒有將維護患者權利放在工作首位。研究表明,正由于我國以往不健全的護理管理模式才最終導致護理工作者對患者隱私缺乏必要保護,認為護理業務及技能培訓是護理教育的重中之重,忽略甚至完全忽視培養法制觀念。

2.3醫療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

病房中病床頭及護理站均放有涉及患者姓名、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目的在于患者家屬及護理人員均可準確掌握患者相關信息。隨著患者隱私保護逐漸受到重視,目前部分醫院改革后取消床頭卡書寫患者疾病診斷結果,但仍在護理站患者資料中醒目標出,方便護理人員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但絕大多數醫療機構中均設立開放性護理站,由于工作人員對上述資料未規范管理,使得侵犯患者隱私的情況時有發生。

2.4病歷保管不當

患者住院病歷涉及其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結果、治療方法、聯系方式等多方面詳細資料,甚至部分病歷還將涉及婚史、家族史、傳染病等特殊資料,尤其是比較隱私的信息例如月經、性生活等,如果護士缺乏對病歷的保管,記錄病歷后隨意亂放,就容易泄露病人的隱私。

3保護婦產科病人隱私的措施

3.1加強護士對病人隱私的保護意識

病人有權要求護理人員對自己的病情保密,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隱私權,醫院也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工作,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保護患者隱私,臨床護士首先自身應要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將保護患者隱私作為日常護理工作的一部分[4]。以免病人在就診時出現尷尬,讓病人放心和醫生進行溝通,避免出現糾紛[5]。

3.2注意溝通技巧,提高服務質量

在對病人問診時一般會問及病人的人流、性傳播疾病等情況,對患者有較大影響,故在對病人進行詢問時應讓其他無關人員離開診室,避免泄露病人隱私而造成患者出現家庭與社會方面的矛盾、問題。

3.3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工作

婦產科病人會存在羞恥及焦慮的心理,護理人員與病人接觸時間多,多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幫助病人早日走出心理陰影,并進行疾病的健康宣教。進行健康教育時要講究語言藝術,采用一對一的方式,也可以發放宣傳資料進行宣教,對病人提出的疑問及時積極、有效的進行答復,使患者產生被尊重的感覺。

3.4護理人員工作時應保護患者隱私

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操作時態度要嚴肅,在對病人隱私部位進行操作時盡量給予病人一些遮擋,在進行導尿術時,對于能夠活動的患者讓其到操作室中導尿,無法自由活動的應利用屏風或者床間簾進行遮擋。在對患者診治時要采取醫生、患者、病室一對一的模式,避免病人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出現尷尬,消除病人疑慮,保護患者個人隱私[6]。

3.5改善診療環境

患者在進行醫療工作時,可將診療室、檢查室、住院病房、手術室等特殊場所視為私人空間,除了在此進行的診斷、治療、護理等相關工作的醫生、護士外,其他人員(包括與本次診療無關的醫護工作者)均無權介入[7]。保護患者隱私,努力完善醫院硬件環境,例如提供病床間作為阻擋的布簾;掛號、收費等機構設置隔離帶;提供及時有效的導醫服務,就診時盡量配備一(患者)對一(醫生)私密空間;如醫療機構條件有限無法提供獨立診室,應設置相對獨立的間隔診區;獨立診區應設置不同規格以滿足患者不同需求。

3.6加強病人資料管理

篇9

1.2方法

①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均在月經后3~7d,且禁性生活5d,排空尿液,患者行膀胱截石位,將患者的子宮頸及穹窿部用干棉球清潔干凈。②對照組A:行波姆紅外線治療。功率為15W左右。將紅外線儀探頭放置在距離子宮頸口0.5~1.0cm的位置,依次向外照射治療,直至糜爛創面呈乳白色凝固狀。③對照組B:行微波治療。微波功率為20~40W。使微波探頭逐漸接近糜爛創面,于子宮頸內口0.5cm處開始,依次向外治療,其治療范圍≥創面2mm,以點灼的方式使糜爛表面呈焦黃色。④試驗組:行射頻自凝刀治療。射頻自凝刀功率為40W。將自凝刀傾斜,接觸糜爛創面,探頭緩慢于病灶上方滑行,直至創面變成乳白色的凝固狀。⑤輔助治療:所有患者術后應用常規抗生素治療,將殼聚糖栓劑置于陰道內。保持外陰清潔,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個月。所有患者治療2~3個療程,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白帶、下腹及腰骶部疼痛等,記錄有無術后并發癥(陰道流血、下腹墜痛、排液量多、感染等),隨訪6個月后的復況。

1.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前后子宮頸糜爛、腺囊腫等癥狀完全恢復或大致恢復,宮頸糜爛創面完全消失或減少90%以上;有效:宮頸糜爛創面及腺囊腫減少至50%~90%,其他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宮頸糜爛、腺囊腫等癥依然存在,其他臨床癥狀均沒有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結束后,試驗組患者的糜爛程度、腺囊腫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臨床總有效率為92.3%(36/43),明顯優于對照組A和對照組B,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及復況

經定期隨訪記錄后,運用射頻自凝刀治療的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和復況均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宮頸糜爛占婦科門診疾病的首位,是慢性子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曾經是困擾了很多女性的一種疾病。體檢時較多女性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嚴重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射頻自凝刀治療的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A和對照組B,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波姆紅外線和微波治療的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23.3%和25.6%,而采用射頻自凝刀治療的試驗組的發生率僅為4.7%(2/43),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射頻自凝刀治療宮頸糜爛的并發癥較少。統計三組的復況,也顯示射頻自凝刀的治療效果最好(P<0.05)。這說明射頻自凝刀是治療宮頸糜爛的首選措施。因為射頻自凝刀具有較大穿透力,其安全性能高,不刺激神經和肌肉組織發生興奮或是發生收縮反應,尤其適用于中、重度宮頸糜爛。

篇10

1.3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孕產婦并發癥情況比較:兩組孕產婦并發癥發病率分別為4.64%、15.61%,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護理療效比較: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滿意度分別為95.16%、87.5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11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實驗組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措施為:(1)根據患者個性化的需求,創造溫馨的病房環境,讓患者有家庭般感受,同時強化病房個性化管理。(2)努力提高護理人員自身專業素養,所有護理人員均參加過專業的培訓,著溫馨的粉紅色工作裝。尤其重視護理人員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要求護理人員隨時關注患者的需求情況,及時有效并有針對性的與患者進行人性化的溝通。(3)積極開展身心健康教育。一方面是給患者發放身心健康宣傳手冊,讓患者對生殖生育健康有一定的了解,耐心解答她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對患者有目的性的進行心理干預,最大限度讓患者心情舒暢。同時還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4)患者日常生活干預。盡量鼓勵協助患者參與一些簡單的體育健康運動,對患者的日常飲食制訂科學的計劃,有目的的調整她們的飲食規律。

1.3觀測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分娩方式與過程,自制問卷對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滿意度,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在35分以上者為重度抑郁,在20~35分之間者為中度抑郁,在8~20分為輕度抑郁,8分以下者正常。共計發放問卷240份,收回240份。

1.4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均運用SPSS18.0進行統計與分析,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差異。

2分娩方式與產程的比較

2.1分娩方式:

觀察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在本組中所占比例,實驗組自然分娩的比例要顯著(P<0.05)高于對照組;從生產出血量來看,實驗組的出血量也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產程的觀察:兩組間的痛疼分級情況及產程時間,實驗組在分娩時痛疼分級(輕度、中度及重度)所占比例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在整個生產過程時間要比對照組短,統計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滿意度及心理情況的比較

滿意度的比較從護理滿意率及日均家屬陪護率來觀察,實驗組護理滿意率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日均家屬陪護率實驗組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項指標相比,實驗組都要優于對照組,數據統計且具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心理狀況的比較,應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況,在剛入院時兩組間評分無明顯差異,而在出院時的評分,則實驗組要低于對照組,表明人性化的護理對患者有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統計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在護患關系較為尷尬的今天,特別是婦產科的臨床護理,開展優質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既是護理學發展的趨勢,也是我國醫改的方向。近幾年來,我院在婦產科實行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不僅有效的緩解了護患關系,而且隨著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推廣,我院住院患者自身保健意識得到了加強,術后康復情況良好,并得到了患者、家屬及社會的一致好評。

篇12

1.2評價內容與方法

⑴問卷調查,設計制定《婦產科學臨床實習情況調查表》,以不記名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婦產科學學習情況的調查,分別涉及了學生對實習安排的滿意度、教學形式滿意度、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據婦產科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出科考試命題,以考試成績作為客觀評價的標準。根據主、客觀綜合評價的結果,對兩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百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醫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實驗組臨床技能成績、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中理論考試中傳統試題成績及知識點錯誤數,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而實驗組的臨床病例分析試題成績高于對照組,其知識錯誤點數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醫學生問卷調查結果比較

教學結束后分別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實驗組對教學方式的正面評價明顯好于對照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力和解決臨床實踐問題方面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區患者對兩組實習醫學生接診表現的滿意度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差異(P<0.05),

3討論

3.1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臨床實習教學是在進行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后,在臨床帶教老師的幫助下把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復習、鞏固和進一步理解理論課的重點知識,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的綜合教學環節。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傳統的醫學臨床教育模式屬于印證模式、跟班式帶教,臨床實習的目的為印證已學過的理論知識,相當于一種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復學習,醫學生主動探究性學習不夠,升華知識的興趣不濃;臨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學習什么知識,學習內容隨意性大,學習內容片面、零散;實習目標模糊,什么都想去學,可是又不知從何學起,加上實習時間有限,致使實體質量不高。傳統的教學是以帶教老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偶有提問,受教師“一言堂”的影響,醫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式接收狀態,從而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另外,教學醫院的老師除了承擔繁重教學任務的同時還需要處理有大量的醫療任務和臨床本職工作,導致臨床帶教老師帶教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因此對教學內容可能會出現遺漏或忽略現象。對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組醫學生來說,理論考試中傳統試題成績及知識點錯誤數與實驗組無明顯差異,兩組的差異在于臨床實踐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說明了實驗組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技能的提升快于對照組,臨床病例分析思維較對照組客觀、周全。因此,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屬于知識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今的醫學模式和復雜的醫療環境,科學的教學法是保證臨床帶教質量的關鍵,尋求新的醫學實踐教學改革模式是臨床教學的熱點。

3.2臨床路徑結合目標管理教學法的優勢

臨床路徑又稱臨床程序,是指通過制定一個嚴格的程序化、標準化的診療措施對某種常見疾病進行有效的監測、治療、康復和護理,期待在最大范圍內減少康復的延遲和資源的浪費,目的是使得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早在1995年美國內科醫學年刊就報道了哈佛醫學院等將臨床路徑管理法應用于教學上,結合其他教學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實習醫師臨床操作動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將CP理念引入臨床教學,相關工作人員根據教學大綱結合科室特色制定臨床路徑圖,以固定的時間段為縱軸,以教學內容、方式、目標及教學效果為橫軸,詳細列出每個周期具體工作對臨床醫學生組織教學的方法稱為臨床路徑教學法。將規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學,給師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首先,規范了教學流程,帶教老師可根據臨床路徑帶教圖對實習生進行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帶教,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系統性,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帶教計劃不具體、完成時間不明確、教學目標模糊等缺點,避免了教學內容出現重復和漏缺現象,避免不同老師授課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因帶教老師個體能力的差異引起教學質量的偏差;其次,轉變了教學理念,教師由“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教師根據預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導,有層次的逐步訓練醫學生。醫學生便可具備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師從“教醫學知識”轉變為“教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三,提高醫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醫學生按時間框架,主動查閱教科書及文獻,使用學習論壇、圖書館等多種途徑對CP文本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自主探索,將既往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知識進行融合貫通,理論聯系實踐,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加全面的掌握醫學綜合知識,提升他們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管理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學家不盧姆提出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其以現代教育管理理論為基礎,以層層分解,環環相扣的教學目標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目標管理教學法的要求,加強目標管理,明確教學目標,強調教師以引導、啟發為主,充分發揮學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鴨式”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篇13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圍手術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對癥護理及日常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分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2.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具體情況,并了解患者實際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注意其眼神、肢體動作等,若發現患者有難言之隱,則應及時主動與其交談,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2.2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接受會陰處清潔、灌腸、導入尿管或手術后接受陰道填塞、留存導尿等護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許多患者心理上會產生不適,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舒緩患者緊張情緒或過激情緒,從病情康復角度勸導患者,促使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證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病情。

1.2.3隨訪調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進行走訪調查,反復查看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精神狀態與生活質量,從微小處入手為人性化護理創造條件。并且,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之前病情,通過走訪、電話等方式關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記錄,以進一步做好患者術后康復引導工作。

1.3觀察指標

①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

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97.5±1.5)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8.2±1.8)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89.8±1.2)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7.9±2.5)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水平及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婦產科是護理糾紛事件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這就對婦產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婦產科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后的各項護理措施,術前或分娩前會位的清潔、灌腸、導尿管的導入等,術后或分娩后導尿管的留置、引導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婦產科護理抱有抵觸情緒,這就對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婦產科術前、術后的護理質量,醫護人員應結合產婦具體情況,給予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詳細地講解手術知識,引用成功案例,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為后期手術奠定基礎;術中護理人員應最大限度減少暴露,動作輕緩,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負擔減少,以獲得產婦及家屬的配合和支持,促進患者康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①強化護患交流:產婦分娩或手術的臨床操作中,直接與護理人員接觸較多,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建立信任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提高預后質量的同時,減少護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