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抗干擾技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抗干擾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抗干擾技術論文

篇1

無線通信抗干擾技術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跳頻技術,主要是指無線抗干擾的一種形式,采用拓展頻譜的方式,實現載波頻率在多個頻率上偽隨機跳變,避免其中一個頻段的強干擾信號,這種跳變體現的是頻移鍵控方式。另外,在頻譜上,則是將信號進行隨機的跳變,且在發送和接收端已經輸入跳頻規律,能夠與跳頻及時對接。因此,應用跳頻技術,能夠實現信息傳輸目標。第二,擴頻技術,主要是由跳頻和直接擴頻兩方面構成,一般在軍事抗干擾及移動通信系統當中應用比較廣泛。信號在頻域中形式展現形式為與其相反的形式,時間上有限的信號能夠實現無限延展,例如:窄帶脈沖信號,其頻譜寬帶較寬,在信號傳輸過程中,進行抽樣,發線其信號碼元速率極高,從而降低擾的影響。3G核心技術CDMA技術采用的正是直接序列擴頻技術,但是,受到多個用戶進行隨機接入特點的影響,極易受到外界干擾,造成用戶傳輸信息難以同步進行,造成多址干擾,嚴重影響了通信系統的通信質量及系統容量,由此,將積極引進多用戶檢測技術,解決這一問題。第三,MIMO技術,目前,MIMO技術主要在特定局域網技術中,主要是通過多入多出機制,增強信息傳輸信道強度,避免信道衰減,確保信號功率下降,在發送端和接收端設置多條天線,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提高無線通信系統性能的同時,還能夠擴展信道容量,從而提高通信系統抗干擾能力,完成信息傳輸任務。第四,智能技術,相比較而言,智能技術主要是借用或者應用相同地域中其他同類通信設施天線,進行相互作用,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確保每一條天線實現信息傳輸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避免干擾信號,提升系統抗干擾性能。第五。混合技術,主要將各類抗干擾技術有機結合,并形成新型混合抗干擾技術,例如:DS/FH技術等。一般情況下,雖然混合技術是由單一的技術混合而成,其要比任何單一技術更為復雜,且實現抗干擾目標難度較大,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從協同學理論教學來看,混合技術發揮的價值要比獨立技術總和效果更大,例如:上文剛剛提到的DS/FH技術,在處理增益方面比單獨技術處理效果更為明顯,能夠獲取更為優質的跳頻效果,且擁有更加廣泛的頻譜,進而有效提高增益,但是,混合技術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其復雜度較高,必然會增加其開發成本,難以實現廣泛推廣和普及。

三、無線通信抗干擾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無線通信不斷發展,推動了抗干擾技術進一步發展,在科學技術日益滲透下,未來,將會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首先,新型抗干擾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不斷更新和發展,同時,抗干擾技術也隨之發展,只有實現均衡發展,才能夠為新型無線通信技術發展提供保障,促進無線通信健康發展,避免受到外界干擾。因此,未來無線通信抗干擾技術將會開發出新型調制方式,并在實際中得到廣泛推廣,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其次,綜合性,目前,混合技術在無線通信抗干擾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未來,抗干擾形式將會隨著通信方式的變化衍生出不同的手段,并將這些手段有機結合,建立在不影響系統復雜程度的基礎上,利用綜合技術,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對不同干擾因素的調整,進而為無線通信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篇2

前言

單片機控制系統在實驗室反復實驗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期效果,然而把系統放到實際現場運行時卻不能工作。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原因是工作現場比實驗室環境惡劣,系統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干擾,加之構成系統的元器件本身方面存在的可靠性,以及系統本身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耦合因素等原因,系統必須增加一些有效的抗干擾措施才能正常運行。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據工作經驗之談,有時存在后期的抗干擾工作往往會比前期的設計工作還要艱巨,花費的時間也需要得更多,所以說抗干擾技術是非常重要,關于在抗干擾措施是否能夠運用得恰當方面,其直接關系到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一、單片機遙控系統系統工作原理

單片機以其體積小、價格廉、面向控制等方面的獨特優點,使得單片機在各種工業控制、儀器儀表、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單片機的遙控系統以單片機系統為基本控制單元,能夠構成無線傳輸系統、速度調節系統等等,而且其優點是,能夠在三公里外控制運動目標的啟動、速度快慢、停止、往返。而且最特別的是在運動目標的運行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隨機調節速度快慢,調速一般是在7~25km/h范圍。單片機實現控制了所有這些狀態,開始通過鍵盤輸入控制參數,然后經過單片機運算和處理行為,并且通過無線數傳模塊完成對參數的無線傳輸、運行狀態以及調速設備的控制方式,達到遙控運行的目的要求。

二、單片機遙控系統系統受干擾原因及危害

在電磁干擾較弱時,其可靠性和穩定性往往是容易達到應用要求,這方面尤其是在室內體現出來,然而對在室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尤其是那種在工作環境較惡劣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儀器儀表工作不正常或失靈。而單片機的遙控系統一般都安裝在工業現場,而在工業現成環境中的干擾大多是以窄脈沖的形式出現,而這樣的形式其最終造成微機系統故障的多數現象都是“死機”現象。究其原因是計算機中的CPU在執行某條指令時,受周圍環境干擾的沖擊,影響到它的操作碼或地址碼發生改變,最終致使該條指令出現錯誤。這時,CPU就會執行隨機拼寫的指令,并將其操作數作為操作碼執行,從而導致有關程序“跑飛”或進入“死循環”。對于在工業現場中由于諸多大型用電設備的投入或者是撤出電網運行,經常都會造成系統的電源電壓不穩,如果當電源電壓降低或掉電時,這樣就會造成重要的數據丟失的可能性,以至于系統不能正常運行,而且干擾也會導致單片機內部程序指針錯亂現象,從而使得中斷程序運行超出定時時間。關于RAM中計時數據被沖亂,導致程序計算出錯誤的結果。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假設設法在電源電壓降到一定的限量值之前,單片機進行快速地保存重要數據,將會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對于干擾源的影響會使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大大降低,嚴重的情況還會導致系統的運行紊亂,造成生產事故。

三 如何實現單片機的遙控系統的抗干擾

關于高頻干擾噪聲和有用信號的頻帶是不同的,其解決方法是在導線上增加濾波器的方法來切斷高頻干擾噪聲的傳播,或者也可加隔離光耦來解決這個問題。關于電源噪聲的危害最大。需要把電源做得好,其整個電路的抗干擾能力就解決了一大半問題。對于在單片機系統中還可借助于一定的外部附加電路來監測電源電壓,當在電源發生故障時能夠及時通知單片機快速保存重要數據,同時斷開單片機外圍設備用電電源,從而使整個應用系統的功耗降到最低點。目前市場上許多單片機對電源噪聲都是十分敏感的,那么就要給單片機電源加濾波電路或穩壓器,達到減小電源噪聲對單片機的干擾。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電容組成π形濾波電路,當然條件要求不高時也可用100Ω電阻代替磁珠。當電源恢復正常時,取消掉電工作方式,通過復位單片機,使系統重新正常工作。

單片機系統設備的抗干擾與系統的接地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影響,接地技術有能夠抑制噪音的效果。所以說一個良好的接地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系統內部噪音耦合的現象,而且還能夠防止外部干擾的侵入,能夠真正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求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需要安全接地,其屏蔽用的導體的必須能夠很好的接地,這樣才能為單片機系統提供良好的地線,并且對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極為有效果。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尤其是對于有防雷擊要求的系統,其良好的接地是至關重要的。假設系統不能接地,或者是雖有地線現象,但是接地電阻過大,就會抗干擾元件就不能正常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了。

關于單片機供電的電源的地俗稱邏輯地,并且和大地的地的關系具有相通性、浮空性、或接電阻性。但是不能把地線隨便接在暖氣管子上。堅決不能把接地線與動力線的火線、零線中的零線相混淆。因為單片機系統通常存在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兩種,并且關于數字地與模擬地是要分開,只是在一點相連,假設兩者不分,就會存在互相干擾現象,那么可以把控制條件中的關于一次采樣和處理控制輸出更改為循環采樣和處理控制輸出,這樣能夠對慣性較大的控制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偶然因素干擾作用效果。

設置輸出狀態寄存單元來抗干擾。其程序是根據單片機系統對數據處理后的輸出結果為依據,設置出相應的輸出狀態寄存單元形式,假設其中干擾侵入輸出通道將輸出狀態破壞時,系統就會在定時查詢寄存單元的輸出狀態信息時,并發現錯誤,及時糾正輸出狀態。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

設置自檢程序來抗干擾。論文大全,遙控系統抗干擾分析。通常是在計算機內的特定位置或某些內存單元中來設置狀態標志,并且在開機后或有自檢中斷請求要求時,計算機系統首先將運行自檢測試程序,如對整個系統或關鍵環節進行模擬方面的測試,對測試結果再通過某種方式顯示出來,目的是保證系統中信息存儲、傳輸、運算的高可靠性。設計單片機的遙控系統過程中,要求電路的元器件或線路布局合理以消除元器件之間的電磁耦合相互干擾,如去耦電路或者是平衡電路等。還有種方法是采用冗余結構,也稱容錯技術或故障掩蓋技術,該方法是通過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并聯或備用單元數目來提高系統可靠性的一種設計方法。當某些元器件發生故障時也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對于消減外部電磁干擾,可采用電磁兼容設計,目的是提高單片機系統在電磁環境中的適應性,即能保持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麥山.基于單片機的協議紅外遙控系統.電子技術.1998

[2]孟慶建張恭孝.單片機系統的電磁兼容問題[J].自動化儀表,2004

篇3

一.引言

我們知道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接地技術直接關系到了電器的使用壽命以及安全程度。在我國當前,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相繼誕生,電子產品的應用也日益的廣泛,可以說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知道電子干擾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它不僅僅嚴重的降低了電子系統的可靠性,還能夠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例如一些電子產品以及儀器就對電子電路的干擾十分的敏感,最常見的有家用電器比如收音機,電視機等等,還有一些醫用設備,比如心臟起搏器等等。這些對電子電路的干擾電磁波都十分的敏感,干擾嚴重影響了這些設備的正常工作,嚴重的甚至使這些設備無法工作。為此,我們必須重視電子電路抗干擾能力的設計,可以說電子電路的抗干擾能力已經成了當前電子電路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這是因為如此接地技術才顯得如此重要,可以說接地技術的高低已經直接影響到了電子電路的抗干能力了。

二.接地技術的種類和目的

我們知道電磁干擾對電器具有很大的影響,嚴重的降低了其穩定性,也不利于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為了保證用戶用電的安全可靠,必須注意電子電路設計中接地技術的科學合理性。我們知道安全保護接地是接地技術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采用這種接方式地主要是為了保護用戶的安全,在實際的生活中有的電器年記哦久了,則其絕緣性能下降,這樣就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采用這種保護性的接地就是為了消除這種安全隱患而采取的措施。再者一些電器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積累靜電,這樣就及其容易引起接觸性的觸電,甚至引起電器的爆炸,其危害極大,為了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一般采用的接地方法是屏蔽接地法,能夠有效的防止靜電積累造成的損失。最后我們知道電磁干擾對電器設備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為了避免電器設備受到太多的電磁干擾,采取接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配出干擾,保證電器正常運行。

三.接地技術中的接地方式

電子電路設計中接地方式是比較多的,其接地方式不同那么它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所以對于比較常見的幾種接地方式我們要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具體的電子電路設計時運用自如。以下介紹兩種最為普片使用的接地方式。

保護接零

一般用于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的中性線,是電路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零線直接接地的一相四線制電網中,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將電子電器設備征程運行時小帶電的金屬外殼于電剛的零線連接起來,這樣一旦當電器設備中的某一項發乍漏電或者是碰殼時,由于事先金屬外殼與零線相連,形成的單向短路,電流非常大,使電路保護裝置迅速動的切斷電源,從而保護了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電網其他部分的正常運行,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保護接地

接地保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用戶觸電,為了保護用戶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保護接地可以說是電子電路設計中最為常見的接地方式,一般來說對于那些中性點不接地的電網都采用保護性的接地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則電器設備的支架以及外殼均要接地,這樣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護的電器安全一用戶的安全。

四.電子電路設計中系統接地

通過接地技術的研究我們知道電子電路儀器中的電子儀器設備控制系統中遇到經常需要解決的就是系統接地問題,這也是設計中的一大難點。系統接地線是各種電路中的靜態,動態電流的通道,同時又是各級電路通過共同的接地電阻相互耦合的途徑,這樣就形成了電路之間相互干擾的薄弱環節,所以電子電路設備中的切抗干擾技術,都和接地有很直接的關系。設計合理的接地足抑制噪音和防止干擾的主要途徑,不儀能保證電子電器設備的正常,穩定和可靠性工作。

五.電子電路設計中系統接地的原則

根據不同的干擾源要設計不同的接地技術和工藝,不能存在僥幸認為電路中只要有一點接地就能消除干擾,要尋求綜合性質的接地方式,才是最為安拿有效的,接地點的選擇要恰當,避免設計不當引起的新的干擾。接地點的選擇除了安全性外、還要一并考慮屏蔽效果的兼容性,就是要通過接地屏屏蔽技術達到消除多種干擾的綜臺目的。一般來說.電子電路設計如何和大地接觸,與系統的工作穩定性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設計中常用以下三種方式。

1.浮地方式.不接觸大地的懸浮方式。是將電路設備與公共地可能引起環流的公共導線隔離開來,從而抑制來自接地線的干擾。這種接地方式的缺點是設備不與大地直接相連.容易出現靜電積累現象,這樣積累起來的電荷達到·定程度后,在設備和大地之間會產生具有強人放電電流的靜電擊穿現象。

2.單點接地方式,我們知道采取兩點接地扥方式很容易形成接地環路,一點接地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除接地環路的形成。

3.多點接地方式,對于工作頻率較高的高頻電路,由于各元器件的引線和電路本身布局的電感都將增加接地線的阻抗,一點接地方式已不再適用

五.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電子行業的迅速發展,各種電子產品相繼誕生,并且應用日益廣泛。在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所以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當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們知道,電子產品都存在電磁干擾,這不僅僅嚴重影響了電子系統的可靠性而且也嚴重危害到了工作人員以及用戶的健康狀態。所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進行電子電路設計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其接地技術,這樣可以有效的抗干擾能力。提高電子設備的抗干擾能力不僅僅可以提高經濟利益還可以提高社會效益。可以說科學的接地技術已經成為了電子電路設計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在電子電力設計工作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就這個問題作了簡單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呂俊霞Lv Junxia 電子電路的抗干擾方法與技術[期刊論文] 《印制電路信息》 -2006年8期

[2]李曉海 電子電路的抗干擾技術探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9期

[3]蔣偉麗Jiang Weili 淺談電子抗干擾技術 期淺談電子電路的抗干擾技術 [期刊論文] 《麗水學院學報》 -2007年2期

[4]郭寶山周勤榮 淺談電子電路的抗干擾設計 [期刊論文] 《山西電子技術》 -2011年5期

[5]淺析電子電路的抗干擾措施 [期刊論文] 《南北橋》 -2008年7期高玉榮管志剛

篇4

一、前言

分散控制系統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等多種先進技術系統,讓這個系統的通信網絡遍布各生產基地的監控站,監測站,并以通信網絡將操作管理站和相關需要集中操作的地區連接起來,實施集中管理,統一操作。分散控制系統很早便在我國的火力發電廠得到了推廣運用,并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果。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大部分火力發電廠都已經采取這種控制系統,分散控制系統日漸成為整個控制中心的中樞,對保證整個電網的正常運行,保持電力的穩定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雖然,分散控制系統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但是,在整個系統中,來自各處的線纜都會和系統相連,各種外部干擾很容易以電源或者是各種線纜為媒介侵入,加劇干擾的負面作用。在現階段的分散控制系統生產使用中,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內部使用了很多電子產品或者電子元器件,電磁干擾顯得更為嚴重。因此,要綜合考慮到多種因素,加強電廠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的研究。

二.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干擾來源分析

探究各種干擾的來源對于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總體而言,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干擾源主要來自內部和外部,內部干擾和外部干擾組成了影響整個系統正常工作的干擾來源。

1. 系統內部干擾

系統內部干擾主要是因為分散控制系統內部裝置的各種電子設施或者是電子元器件的應用而產生,主要包括過渡干擾和固定干擾,當電路在動態工作時候,引發的干擾便是過渡干擾,當接觸面上的電導率具有很大差異或者不一致時候,會產生接觸干擾,此種干擾類型稱為固定干擾。

2.系統外部干擾

系統外部的干擾主要是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和使用條件的影響而產生的干擾因素,這種干擾和分散控制系統的各種元件沒有直接聯系。系統外部干擾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從電源線傳導來的電磁干擾

在電廠中,分散控制系統在 用電母線處安裝有各種動力設備,風機,凝結水泵等。由于這些設備的功率很大,運轉時候會產生交變磁場,產生電磁干擾,開關設備時候,會讓電壓波動,產生低頻干擾。

(二)從信號線、控制線傳導來的干擾

電廠的分散控制系統有著各種接線,這些接線也是各種外部干擾進入的路線來源。一是通過現場變送器供電電源或共用儀表的供電電源串入的干擾;二是信號線受空間電磁輻射感應的干擾,即信號線上的外部感應干擾。當發生信號干擾時候,會大大降低測量的精度,甚至損壞各種元器件,或造成邏輯數據的變化和系統設備的誤動或是死機。

(三)接地系統混亂時引起的干擾

接地系統在產生電磁干擾,抑制電磁干擾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合理的接地,會產生嚴重的干擾信號,讓電廠的分散控制系統難以正常運轉。正確的接地可以防止電磁干擾,同時也可以減少設備向外發出干擾信號的頻率。因此,分散控制系統的接地是一把雙刃劍。在干擾來源中,如果接地系統混亂,比如每個接地點的電位分布不平衡,各個接地點電位分布不均,機械設備間接地電位差距很大,地環路電流情況嚴重,系統干擾嚴重,使得整個電廠的分散控制系統難以正常運轉。

三.電廠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探究

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在整個電廠運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要保障其正常工作,必須做好內部外部的抗干擾措施。從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得出,要堅持從抗干擾措施開始,本著控制干擾源,切斷或弱化電磁干擾的路徑,優化系統裝置,提高系統自身抗干擾能力等三方面的原則,科學是設計,使用高質量的設備和元器件,規范安裝,并做好各種維護措施,保證整個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探究。

1.科學合理選擇系統設備

(一)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設備選擇在抗干擾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選擇抗干擾性能較好的設備產品,保證含電磁兼容性。比如采用浮地技術加強抗外部干擾的能力,使用隔離性能較好的電廠分散控制系統,要選擇耐壓能力較強的系統設備,使得電廠分散控制系統可以再電場強度高,頻場較高的環境中正常工作。

(二)做好電纜的選擇

電廠的電纜選擇是電廠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的重要環節。要保證強、弱信號不應使用同一根電纜,信號電纜應盡可能避開電力電纜,避免與電力電纜平行布設。在傳輸距離較小時,可以選用單根導線或一般控制電纜傳輸,在傳輸距離較大時,宜選用總屏控制電纜或對絞|總屏計算機電纜;模擬量信號在現場傳輸中應選用屏蔽電纜,對于信號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可選用對絞分屏計算機電纜或對絞總屏計算機電纜。

2.做好隔離措施

(一)電廠分散控制系統設備的隔離

在電廠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中,要本著電氣設備電纜用量最短原則,要將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硬件設備安裝在主廠房之間,設備間內部要采用防靜電活動地板,要使用鋼筋作為接地引線,做好接地工作,要把強電設備或者電路設計安裝在遠離硬件設備安裝間,以便隔離電磁干擾。

(二)電廠分散控制系統電源的隔離

為保證分散控制系統的可靠運行,要使用交流電穩壓器對分散控制系統的電源進行穩壓。由于未屏蔽的電源變壓器之間耦合電容大,共模干擾很強,因此,要在電源變壓器的初次級之間設置屏蔽層,來減少變壓器初次級之間的干擾,隔離變壓器可以切斷變壓器兩端的低頻共模電流。但有時隔離變壓器初次級之間的寄生電容仍能夠為頻率較高的共模電流提供通路,因此隔離變壓器的屏蔽層必須良好接地。

3.科學合理的接地

在電廠的分散控制系統中,合理科學的接地是整個系統網絡暢通的保證,是整個系統穩定運轉的基礎。混亂的接地會產生強大的干擾,嚴重影響到設備的工作。因此,在進行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時候,必須綜合多種因素,科學合理的做好接地措施。

(一)采用統一的接地網

系統中的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屏蔽地、安全保護地之間應保持嚴格的絕緣,在總匯集板匯合后再用一根接地電纜接到接地網上。所有接地點應與接地網牢固連接,且應盡量減少接地點與接地網的距離,但要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

(二)信號線采用屏蔽電纜,并且合理接地

信號線的屏蔽層接地必須保證單點接地,避免多點接地。信號源接地時,屏蔽層應在信號源側接地;信號源不接地時,屏蔽層應在系統側接地,這時就應將屏蔽層接地點改在信號源側接地。如果信號源端系統側都要求接地,則對信號必須采用變壓器隔離或光電隔離等措施,并且屏蔽層應在信號源側接地。信號電纜中間有接頭時,在接頭處的屏蔽層要妥善連接,并將屏蔽層的部分用絕緣帶包好。

四.結束語

電廠的分散控制系統的抗干擾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在設計施工過程中,要針對具體的干擾來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對整個系統抗干擾要采用內外干擾相結合的考慮方法,從設備抗干擾性能,線路的敷設,接地等各個方面做出抗干擾措施,保證整個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穩定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向立清 對電廠分散控制系統抗干擾措施的探討 [期刊論文] 《中國科技財富》 -2009年6期

[2] 郭護林 白艷麗 火電廠分散控制系統的抗干擾措施 [期刊論文] 《西北電力技術》 -2005年3期

[3] 張新聞 分散控制系統的噪聲抑制技術 [期刊論文] 《電力建設》 -2001年9期

[4] 周倩 魯學農 張文景 火電廠DCS系統信號抗干擾研究及實例 [期刊論文] 《中國電力》 ISTIC PKU -2012年4期

篇5

繼電保護技術主要是針對電力系統故障和危及安全運行的異常工況,以探討其對策的反事故自動化措施。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異常工況時,在可能實現的最短時間和最小區域內,自動將故障設備從系統中切除,或發出信號由值班人員消除異常工況根源,以減輕或避免設備的損壞和對相鄰地區供電的影響,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微機繼電保護指的是以數字式計算機(包括微型機)為基礎而構成的繼電保護。微機保護裝置硬件包括微處理器(單片機)為核心,配以輸入、輸出通道,人機接口和通訊接口等。該系統廣泛應用于電力、石化、礦山冶煉、鐵路以及民用建筑等。

本文根據筆者多年實際工程經驗分析一下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技術的技術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

1.主要技術特點

研究和實踐證明,與傳統的繼電保護相比較,微機保護有許多優點,其主要特點如下[1]:

(1)改善和提高繼電保護的動作特征和性能,動作正確率高。主要表現在能得到常規保護不易獲得的特性;其很強的記憶力能更好地實現故障分量保護。

(2)可以方便地擴充其他輔助功能。如故障錄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頻減載、自動重合閘、故障錄波、故障測距等功能。

(3)由軟件實現的動作特性和保護邏輯功能不受溫度變化、電源波動、使用年限的影響。

(4)簡潔可靠地獲取信息,通過串行口同PC通信就地或遠方控制。

(5)采用標準的通信協議(開放的通信體系),使裝置能夠同上位機系統通信。

2.常見故障分析

(1)硬件故障

主要有:按鍵失靈、顯示屏顯示不正常、插件損壞等等。

可能的原因有:運行時間太久使得按鍵機械部分接觸不良導致按鍵失靈,或者是設備內部連接線損壞導致按鍵失靈;顯示屏液晶面板受潮或受到損壞,顯示芯片損壞;插件問題可能是插件電路電容長時間運行損壞,電源芯片損壞等原因造成。

(2)軟件故障[1]

某變電所主變壓器采用的是WBZ-1201D,保護運行時,所有報告均由人機對話模件收集顯示或打印機輸出。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過這種情況而無法解決:保護屏上顯示“有報告”,但人機對話模件上未顯示“報告”內容,且打印機亦未工作。

(3)安裝問題[2]

安裝保護設備時要注意防高壓。安裝時要找廠家協商,在保護裝置入口或適當的地方安裝防高壓裝置,防止高壓電竄入低壓回路,燒毀插件板。鶴礦熱電廠就曾燒壞過三個插件板。

在二次回路接線時要將電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線和微機保護內的二次接線一并考慮,否則可能出現電流互感器二次開路現象。有時廠家來的高壓開關柜電流互感器的內部接線已經完成,但個別出現反極性的情況,進而出現保護誤動,所以在調試時開關柜內部接線也應檢查。

3.抗干擾

繼電保護的抗干擾是指繼電保護裝置在投入實際運行時,既不受周圍電磁環境的影響,又不影響周圍環境,并能按設計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按干擾的形態可分為共模干擾、差模干擾兩種。共模干擾發生于保護裝置電路中某點各導線對與接地或外殼之間的干擾;差模干擾是發生在電路各導線之間的干擾,是與信號傳遞途徑相同的一種干擾。保護裝置接收這種干擾的能力和接收信號的能力完全相同。

按干擾的危害性可分兩種,一是引起保護裝置不正確動作的干擾,低頻差模常屬于這一類。二是引起設備損壞的干擾。由于高壓網絡的操作或雷電引起的高頻振蕩,最容易造成保護裝置元件和二次回路的損壞。這種干擾常屬于共模干擾。

減少各種干擾對繼電保護或其它二次設備影響,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1)硬件抗干擾

屏蔽和隔離相結合。電磁屏蔽是通過切斷電磁能量從空間傳播的路徑來消除電磁干擾的。保護柜用鐵質材料做成,以實現對電場和磁場的屏蔽,在電場很強的場合,可以考慮在鐵殼內加裝銅網襯里或用鋁板做屏蔽體。隔離既可使測控裝置與現場保持信號聯系,又不直接發生電的聯系。

(2)軟件抗干擾

接入RC濾波器。對于微機保護,在印制板布線設計時應使強、弱信號電路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避免平行,在每芯片的電源與零序之間應加抗干擾電容,在交流和直流入口處應接入RC濾波器等。

對外部二次回路的設計采取必要的抗干擾措施。如降低干擾源和干擾對象之間的耦合電容和電感;降低屏蔽層的阻抗值;降低二次回路附近的電氣值等等。

此外,保護裝置的模擬輸入量之間存在著某些可以利用的規律。如果由于干擾導致輸入采樣值出錯,可以取消不能通過檢查的采樣值,等干擾脈沖過去,數據恢復正常后再恢復工作。

4.微機保護的發展

微機保護裝置在國內應用已有近二十年歷史了,微機保護產品的發展也經歷了幾代,可以說,無論是國際品牌或國內知名廠家,其保護產品從原理到生產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這些微機繼保裝置還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對微機保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趨自動化、智能化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概念的提出和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智能電網相應配套的關鍵技術和系統也需要加快研發速度。

對于繼電保護技術來講,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智能技術如神經網絡、遺傳算法、進化規劃模糊邏輯等在微機保護方面的應用前景,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以解決常規技術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

(2)提高微機保護的設備管理和事件記錄功能

現在的微機保護,除了應完成保護、測控、通信一體化功能外,還應能提供被保護設備的日常管理和事件記錄。這些設備管理包括斷路器的分閘、合閘次數,累計故障次數、斷路器動作時間監視、斷路器開斷電流水平,斷路器觸頭壽命、設備累計停電時間、設備累計運行時間、設備檢修記錄、分區段平均負荷電流、日最大負荷電流、日平均負荷電流、累計電度等。對變壓器保護測控裝置,如果有油溫、壓力等模擬量接入,還可進一步監視變壓器的其它運行工況。

5.結語

隨著我國智能化電網建設的一步步深入,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提高,數字式微機測控保護裝置逐漸取代了傳統模式,同時由傳統的保護、測控單一實現方式向整合型轉化即在同一平臺上實現微機保護、測量監控及設備的管理和傳動。

可以預見,未來的微機保護系統將會使更加人性化、自動化、智能化,將會為確保我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確保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發揮更大的作用。

篇6

鋼軌內應力測試系統以單片機為控制核心,應用縱橫彎曲理論建立無縫線路軌道力學模型,根據鋼軌內應力計算公式,以電測應力法進行比較分析[1],測量時使被測段鋼軌懸空,在其中部施加一橫向撓動力,分別測試鋼軌的橫向力、橫向位移、軌溫和濕度等信號,將信號經A/D轉換后計算,快速、準確得出被測線路的內應力,并可將測量數據進行存儲,操作人員可通過液晶顯示屏測試和查詢。

作為電子類產品,提高測試系統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及屏蔽性能是研發、生產、使用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1.鋼軌內應力測試系統的組成

本系統硬件部分由單片機控制器、A/D轉換模塊、傳感器和自加載施力機構等組成。系統選用W77E53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壓力、位移、溫度和濕度為測量鋼軌內應力的必要參數;自加載施力機構通過電機給被測鋼軌施加定量的壓力;U盤存儲功能可將系統內數據轉存至U盤,可通過U盤將數據轉存至上位機管理軟件,也可直接通過數據線將測試儀主機的數據轉存至上位機。

2.鋼軌內應力測試系統的抗電磁干擾方法

2.1 線路板抗電磁干擾設計

以W77E532為處理核心的控制系統具有靈敏度高、處理速度快等特點,正因如此,也更容易影響測試系統的抗電磁干擾能力,測試過程中使系統的性能指標偏離設計要求,導致測量結果誤差大[2],因此抗干擾技術己成為設計單片機控制系統時必須考慮的環節。本系統控制電路的抗電磁干擾部分除了采用常規方法,如數字地和模擬地單點相連、縮短旁路電容地線長度、相互關聯的元器件盡量放得靠近外,還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采用線性光耦PC817將所有模擬量信號與數字量信號輸入輸出端隔離,為了提高隔離效果,我們將PC817縱向排列整齊,沿PC817焊腳內側在線路板上開槽。

PC817光電耦合器輸入部分和輸出部分采用獨立的5V電源供電,數字量5V由鋰電池經2940穩壓后提供,模擬量5V由DC-DC5V提供。

(2)低壓差穩壓器LM2940及其濾波器件遠離單片機放置;

(3)數字量部分沿PC817開槽處雙面覆銅接地。采用金屬敷層屏蔽材料抑制電磁干擾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非電解電鍍、陰極濺射、真空鍍金等方法在絕緣材料的表面形成導電金屬薄層[3],可以提高電子設備的抗干擾能力。

2.2 供電部分的抗電磁干擾設計

鋼軌內應力測試系統由8V鋰電池供電,經兩個低壓差三端穩壓器LM2940后,固定輸出5V,LM2940內部含靜態電流降低電路、電流限制、過熱保護、電池反接和反插入保護電路,再經容阻濾波,給數字量電路供電。

模擬量電路電源經LM2940降壓后,由DC-DC5V提供。

2.3 傳感器部分抗電磁干擾設計

本系統共有1路數字量和4路模擬量輸入,有位移、壓力、溫度、濕度和電壓信號,其中,位移、壓力2路信號對測試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我們主要對這2路傳感器信號做了抗電磁干擾處理:

(1)位移信號的采集使用千分表,其輸出為數字信號,是不隨時間連續變化的量,數字信號抗干擾能力強;

(2)壓力信號由JLBS-Ⅱ型拉力傳感器提供,其采用箔式應變片貼在合金鋼彈性體上,可承受拉、壓力,具有測量精度高、穩定性能好、溫度漂移小、輸出對稱性好等特點。由于壓力傳感器的變送器電路處理的是比較微弱的信號,而且還要進行信號轉換,外界干擾極易耦合到電路中從而影響有用信號。因此,本系統的壓力信號采用電流傳輸代替電壓傳輸,接收電路低的輸入阻抗和對地懸浮的電流源(電流源的實際輸出阻抗與接收電路的輸入阻抗形成并聯回路)使得電磁干擾對電流信號的傳輸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可獲得較好的抗干擾性能。

另外,本系統針對模擬量輸入通道的抗電磁干擾還采用了以下措施:壓力、溫度、濕度傳感器使用屏蔽線,屏蔽層與線路板GND相連,盡量縮短信號線長度。

2.4 外殼抗電磁干擾設計

為了使外殼在操作者和內部電路間建立隔離、形成屏蔽層,起到抗電磁干擾作用,本系統主機箱采用金屬鋁殼,既可以防止因操作者對金屬外殼的直接接觸放電造成干擾,又可以防止環境干燥時操作者對周圍物體放電形成的電磁干擾耦合到測試系統內部。即便如此,我們在做抗電磁干擾試驗時,發現還是存在干擾現象,液晶屏出現亂碼,經過分析,我們認為此現象是由于主機箱上銑了液晶屏安裝槽、航空插座孔、充電口、電源開關孔、鍵盤孔等造成,于是又采取了以下抗干擾措施:

(1)盡量縮短主機箱內部導線長度,并在每根導線上增加磁環;

(2)將主機箱內固定線路板的所有金屬小件都更換為絕緣材料,在液晶屏與主機箱外殼之間增加一層絕緣紙;

(3)主機箱內部在充電孔、航空插座孔、電源開關孔及液晶屏開孔處噴涂三防漆,三防漆是一種特殊配方的涂料,用于保護線路板及其相關設備免受壞境的侵蝕。三防漆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溫性能,其固化后成一層透明保護膜,具有優越的絕緣、防潮、防漏電、防震、防塵、防腐蝕、防老化、耐電暈等性能;

(4)主機箱底部裝設一只金屬螺帽作為電磁干擾泄放通道,在操作者對外殼的孔、洞、縫隙放電時將放電電流泄放,防止對內部電路直接放電。

2.5 軟件抗電磁干擾設計

若單靠硬件措施消除干擾會增加系統的硬件成本,使系統復雜化,而且并非所有因干擾而產生的故障都可通過硬件抗干擾措施得到完全解決;軟件抗干擾技術不僅可使系統結構簡化,成本降低,設計也很靈活方便[3]。

本系統的控制軟件由KeilC編制,軟件組成主要包括A/D轉換、鍵盤響應、液晶顯示、數據存儲讀取及分析計算等部分。本系統采用數字濾波、設立軟件陷阱、看門狗(Watchdog)和軟件冗余等技術,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3.結束語

影響鋼軌內應力測試系統抵抗電磁干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系統硬件的線路板、供電電源、傳感器、外殼等部分入手,分析并提出了測試系統抗電磁干擾的方法,提高了測試系統的抗電磁干擾的能力,解決了系統受干擾時液晶顯示屏出現亂碼的情況,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王建文.無縫線路溫度力及鎖定軌溫測試技術研究.擴大鐵路對外開放、確保重點物資運輸――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鐵道分會場暨中國鐵道學會學術年會和粵海通道運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篇7

1、引言

艦載機的著艦有很大的風險性,首先飛機的甲板長度有限,艦載機必須保證以一定的著艦高度、一定的降落角和合適的姿態降落到甲板上,同時要求著艦點的位置要求非常準確,這樣在著艦時才能鉤住阻攔索,其次,航母由于受到海浪的影響,其甲板會產生艏搖、橫搖、縱搖和升沉的運動,這樣的運動會使艦載機的理想著艦點位置發生變化,為了保證艦載機安全著艦,現代的航母都裝備一套完整的著艦引導系統,向飛機提供精確的著艦引導數據。

目前,國內用于艦載的光電跟蹤設備很多,但真正用于艦載機引導的光電跟蹤設備還很少,作為用于著艦引導的光電跟蹤設備,為了能夠準確安全的引導艦載機著艦,光電經緯儀必須采用高精度的視軸穩定控制方法,克服船搖的影響,從飛機進場到安全著艦的過程中穩定跟蹤飛機。

2、光電著艦引導系統

光電著艦引導系統是集可見、中波、測距功能于一體的光電跟蹤設備,具有隨動跟蹤、單站定位的功能。由光電跟蹤轉臺和機下控制臺組成,光電跟蹤轉臺上安裝了激光測距機、變焦距可見電視和中波紅外三個傳感器系統。這3個傳感器組合在一起,可實現對遠、近距離目標的捕獲、跟蹤和測量。變焦距可見電視焦距變化范圍大,可實現對近距離目標的捕獲、跟蹤;中波紅外系統的探測器的波長為3-5μm,主要實現低能見度時對目標的捕獲、跟蹤和測量;激光測距系統的激光波長為1.57μm,為人眼安全的激光波長,可實現對目標距離的測量,實現光電跟蹤測量系統單站定位的功能。其光電跟蹤轉臺的設計效果如圖1所示。

3、視軸穩定跟蹤技術

安裝在艦船上的跟蹤設備,為使設備正常工作,必須采用穩定控制方法,從穩定技術角度看,目前采用的方法可分為機械平臺和視軸自穩定控制。

光電著艦引導系統采用視軸穩定技術是陀螺穩定技術,屬于視軸自穩定控制方法,將兩個互相垂直的單自由度的陀螺安裝在俯仰框上,兩個陀螺分別敏感經緯儀在方位和俯仰方向相對于慣性空間的運動,并將此信號作為速度反饋實現陀螺穩定。其兩軸陀螺穩定伺服機構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

從控制原理的角度上看,視軸自穩定控制技術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為船搖速度前饋法,第二種方法為速率陀螺反饋法。

3.1 船搖速度前饋法

利用船上慣導系統或其它穩定基準實時測量船搖運動的橫搖、縱搖、艏搖角度和角速度,經過計算機平滑處理和解算外推,求出船搖速度前饋量。分別輸入到伺服控制系統方位和高低回路,進一步補償船搖擾動引起的指向誤差[2]。

3.2 速率陀螺反饋法

速率陀螺反饋法,即將兩個正交速率陀螺安裝在天線俯仰支臂上,分別敏感船搖運動在天線橫向及俯仰軸向引起的擾動信號,并負反饋到角伺服控制系統各只路中組成各自的穩定回路。這種方法已經在我所研制的設備上得到了應用。

其伺服控制結構有兩種如圖3、4所示。

比較兩種方法可知,前者由于在陀螺反饋穩定回路中除包含基座機械諧振頻率外,還存在速率陀螺本身的閉環諧振頻率,因此對穩定回路的穩定性影響較大,使陀螺穩定回路頻率展寬受到限制,對高頻擾動的隔離度降低,但它設計、調試比較容易。后者在穩定回路內少了一個陀螺諧振環節,使穩定回路頻帶可做得更高,它對高頻船搖擾動隔離效果更好,但設計與調試的技術難度大[4]。

本論文采用以編碼器測速組成了速度內環,陀螺反饋作為速度穩定外環組成雙速度環穩定控制的方法。內環包含了驅動電機及負載平臺,主要作用是克服控制對象非線性和摩擦力矩對跟蹤精度的影響;在速度穩定外環中,速率陀螺測量出框架相對于慣性空間的轉速,主要用于敏感載體擾動,通過伺服控制實現視軸穩定,這樣的控制方法把抗摩擦力矩干擾功能和隔離載體干擾功能采用分層設計。

3.3 控制方法的抗干擾性分析

為了顯示雙速度穩定環在抗干擾方面的優越性,本文接下來分別采用船搖前饋的控制方法、采用陀螺反饋的單速度環的控制方法和采用陀螺反饋的雙速度環的控制方法對光電經緯儀的伺服控制器進行了設計。并對三種控制器的抗干擾性能進行分析。抗干擾性的分析方法是在船搖擾動的輸入處施加與艦船搖運動相近周期和幅值的正弦干擾信號,然后比較經緯儀角度輸出端處的響應[3]。輸入的干擾信號如圖5所示,圖6為三種控制方法對干擾的輸出響應曲線。通過三個輸出響應曲線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采用陀螺反饋的雙速度環的視軸控制方法對干擾的抑制能力最強,采用速度前饋的控制方法對干擾的抑制能力最差。

4、結語

本文針對艦載機著艦過程的復雜性和危險性,設計了一套光電著艦引導系統,用于在艦載機著艦的過程中向飛行員提供精確的著艦引導數據。同時針對其視軸穩定這一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采用基于陀螺的雙速度環的控制方法對伺服控制系統進行了設計,通過對抗干擾性能的分析,表明此控制方法有效可行,可以提高系統的隔離度。

參考文獻

[1]鄭峰嬰.艦載機著艦引導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篇8

1硬件抗干擾技術在數字電路設計環節的應用

1.1安全接地技術

安全接地技術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把機殼接入大地,讓電量轉移到大地,減少電荷積累情況,減少因為靜電等原因造成人與機械設備等受到安全影響。設備裝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絕緣層可能出現破損等現象,就可能造成機殼帶帶電,這時候的電量是足夠大的,不能及時轉移,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利用安全接地技術可以把多余電荷轉移出去,還能及時切斷電源等,對其安全性能起到保護作用。

1.2避雷擊接地技術

用電設備基本都需要采用避雷擊效果,一般通常采用避雷針,當出現雷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電荷的轉移,下雨天氣打雷時候,出現雷擊的情況是產生電荷的,一旦遇到用電設備等,瞬間可以產生大量的電荷,對周圍人和物產生損害現象,必須采用技術及時轉移電荷,減少對人的傷害,對用電設備也起到保護作用。

1.3屏蔽接地技術

屏蔽接地技術是一種常用的對用電設備的保護作用措施,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是設計人員經常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屏蔽技術需要和接地技術配合使用,其屏蔽效果才能夠提升。像是靜電屏蔽技術。若是在帶正電導體周圍圍上完整的金屬屏蔽體,則于屏蔽體的內側所獲取的負電荷將會等同于帶電導體,同時外側所存在的正電荷也和帶電導體等量,這就造成外側區域仍舊存在電場。若是對金屬屏蔽體進行接地處理,那么外側的正電荷可能會流入大地之中,則可以消除外側區域的電場,也就是金屬屏蔽之中將會對正電導體的電場進行屏蔽處理。屏蔽接地技術的應用,在技術上起到革新作用,在應用過程中,起到重要保護作用,具有一定現實應用價值。

2軟件抗干擾技術在數字電路設計環節的應用

2.1數字濾波技術

數字濾波技術是一種仿真技術,基于硬件設備的仿真技術,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依賴硬件技術,只是通過模擬技術進行設置,實現數字濾波。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先借助于硬件技術進行干擾技術的應用,減少干擾性能,在具體通過軟件進行有效的濾波,起到真正的數字濾波技術,減少抗干擾能力。數字濾波技術的方法有多種多樣,我們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應的數字濾波技術的處理方式,起到真正數字濾波作用,在數字電路設計的過程中,利用軟件技術進行有效應用,是設計環節中的重要步驟。

2.2軟件“看門狗”的使用

軟件程序在應用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死循環等現象,在數字電路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要考慮這方面問題,采用“看門狗”技術,防治程序死循環現象發生。硬件看門狗就是一個定時器對系統進行有效的監控,合理的根據監控情況進行有效處理,起到看門狗的效果。

3實例論述

3.1通過硬軟件技術促使計算機系統脫離死態

為了使干擾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一個硬件計時器,

3.2程序“跑飛”階段進行數據保存的硬軟件辦法

由于計算機系統在被強電磁干擾或影響之后,計算機系統之中正在正常運行的程序或許會被打亂,進而在內存中出現轉移情況,同時這種轉移是不能被控制的,也就是發生“跑飛”情況。該問題的出現或許會造成確保軟件正常運行的重要參數被破壞、沖掉。通過硬軟件結合措施、方法的運用,能夠在出現斷電事故或者是發生強干擾情況之后,使各重要參數得到保護,從而使系統的連續運轉或者是再恢復獲得可靠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劉海權,田露,宋立業.傳統光電編碼器防震動抗干擾電路的優化[J].電氣技術,2015(12).

[2]楊昆.綜述單片機控制系統的抗干擾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4)

[3]李娜.數字集成電路低功耗優化設計解析[J].通訊世界,2016(15).

[4]王劍鋒.DCS控制系統抗干擾分析[J].通訊世界,2015(19).

[5]姚年春,徐濤.電機保護裝置的抗干擾措施設計[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04).

[6]熊軼娜,吳躍明,陳潔.數控機床控制系統的抗干擾分析[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2009(08).

篇9

1 引言

壓力傳感器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其信號調理電路通過對信號的調節變換,使信號達到后續電路的接收要求。電路的誤差控制、抗干擾技術對電路的設計至關重要,電路的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單片機數據采集系統的準確性和產品的實用性。

本論文的信號調理電路主要用于電子稱等衡器的前端信號處理,量程0―5Kg,其最大允許誤差±1.5e(分度值e=2g)。本論文從誤差分析,力傳感器的選定和放大電路的設計三個方面闡述該電路設計思路。

2硬件設計中誤差解決方法

降低電路元器件產生的噪聲、設置穩壓電流源作傳感器專用電源,可保證傳感器輸出信號精度高,紋波小,穩定可靠,選擇合適的傳感器。

由于組成電路的元件內部會產生一些噪聲,并且實驗中發現,噪聲的功率與輸入的電壓有直接的關系,而且會對實驗的參數產生較大的影響。在試驗中對電阻等噪聲較大的原件通過元件的噪聲參數建立模型來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考慮成本及噪聲性能,選擇噪聲較小的NE5532放大器電路,其相對噪聲比優于同等價格的其他運算放大器。

傳感器采用了N430-5kg應變式壓力傳感器,量程0~5kg,靈敏度為1.0mV/N,體積小,易攜帶;額定輸出1.0±0.15mV/V,能夠滿足實驗精度要求;并能夠使產品具有便攜性,力傳感器后接電橋的以減少溫漂,即電橋壓力傳感器的電橋電阻設為R1=R2=R3=R4=100Ω,差動工作,應變片使得電橋保持了平衡,使得電橋的輸出電壓與電阻變化有關,保持了一個即R1=R-R,R2=R+R,R3=R-R,R4=R+R,則電橋輸出為

3放大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整體電路設計如圖3-1所示,包含兩級放大電路,通過反饋設計提高了輸出的準確性。第一級放大電路采用雙運算放大器,此放大器小信號帶寬10MHZ,功率帶寬140KHZ,轉換速率9V/us,符合一般控制電路的設計要求。第二級放大電路采用二階低通濾波運算放大電路。

通過使用Multisim 12.0仿真軟件中的函數發生器模擬在f0=10Hz下的濾波波形,其通帶最大衰減為4.165518dB,阻帶最大衰減為14.403186dB,其中R9和R11=R10//R12,由R12來確定放大倍數,算得Q=0.5,滿足實驗設計要求。

由于在 Multisim12.0仿真軟件中,沒有直接的電荷源信號,考慮到電阻應變式傳感器輸出為電壓信號,改變傳感器的應變重量,在形式上是以電壓的形式輸出的。在電路分析時可以把傳感器看作一個電壓源,其輸出電壓在其電電路中將信號傳遞給放大電路。所以在模擬仿真中,采用了TL431ACD 保證模擬信號輸入端的穩定性。

4 軟件設計中的誤差補償

采用延遲法進行誤差補償,在系統中, 存在控制開關的抖動干擾。抑制這種噪聲方法就是通過延時, 讓接通或斷開信號穩定后系統再工作, 就可以避免抖動干擾。

5 結語

本設計的放大電路的帶寬在890mHZ~123HZ,測得輸入為2.756mv時,輸出為217.177mv,放大倍數約100倍。整體上對各種誤差來源給以充分的估計,并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以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保證了系統的準確、可靠。

參考文獻

[1]莊嚴.《電子秤與智能儀器的設計》.儀表技術,2002.2.

[2]劉同娟,馬向國.《Multisim在電力電子電路仿真中的應-用》.電力電子,2006.2.

篇10

關鍵詞: 航空發動機;試車臺;抗干擾;信號;技術

Key words: aero-engine;test bed;anti-inference;signal;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V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7-0056-02

0 引言

某系列航空發動機配裝的綜合調節器對信號的處理一直存在一些干擾現象,嚴重制約科研生產過程,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在研究探索航空發動機綜合調節器調防干擾措施的基礎上,借助多年的多機種試車臺如何實現信號防干擾的經驗,在某試車臺新增功能改造中,成功應用了抗干擾技術,最終驗證了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信號干擾的類型

信號干擾主要分為電磁感應引起的磁耦合、靜電感應引起的電耦合、不同金屬接觸點產生的附加電勢、由于振動產生的干擾以及不同地電位引起的干擾。前四種屬于串模干擾,后者屬于共模干擾。大功率的變壓器、交流電機、電源周圍都存在有很強的交變磁場,導線處在這種變化的磁場中會產生感應電勢,通過磁耦合在電路中形成干擾叫磁耦合干擾。這種干擾信號與有用信號串聯,當信號源與測試設備相距較遠時,干擾越強烈。將導線遠離這些強用電設備,調整走線方向以及減小導線回路面積都能有效防止干擾。把兩根信號線以較短的結距進行絞合,干擾信號就能降為原有的1/10~1/100。導線之間存在著電容效應,由于某導線電位發生變化,相鄰的導線上的電位也發生變化。干擾源是通過電容性的耦合在回路中形成干擾,這種干擾叫電耦合干擾,如圖1。

發動機到綜調的線路就存在幾路高頻信號,互相之間就產生這種電耦合干擾,而且還很突出,是試車臺設備干擾的主要形式。把信號線扭絞能使電場在兩信號線上產生的電位差大為減小,采用靜電屏蔽后,能使干擾減小到1/100~1/1000。附加電勢干擾主要是由于不同金屬產生的熱電勢以及金屬腐蝕等原因產生的熱電勢,當它處于電回路時會成為干擾,這種干擾大多數以直流的形式出現,在接線端子板處容易產生熱電勢。目前試車臺綜調線路都要經過端子板轉接,這種干擾也是存在的。目前,為了方便測量和施工,副屏柜內仍然需要設計端子板方式走線,但為了保證電纜只允許在副屏柜內斷一次,兩端要求屏蔽層在端子板處對接,要保證屏蔽層的覆蓋面積盡量最大。導線在磁場中運動產生感應電動勢,也同樣會產生干擾。因此在振動的環境中把信號導線固定是很有必要的。試車臺上振動較大,環境惡劣,選用合適的橋架走線及掛鉤捆綁固定走線有效消除這類干擾。工程中不同接地點之間往往存在電位差,尤其在大功率的用電設備附近,當這些設備的絕緣性能較差時電位差更大。這種地電位差有時能達1~10伏以上,它同時出現在兩個信號導線上,如圖2所示。這種干擾叫不同電位引起的干擾。

由于共模干擾和信號相疊加,不直接對測量設備產生影響。但能通過測量系統形成對地的泄漏電流,漏電流通過電阻的耦合就能直接作用于測量設備,產生干擾。試車臺上這種干擾較為突出,是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

2 干擾的抑制方式

抑制干擾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信號導線的扭絞、屏蔽、接地、平衡、濾波、隔離等方法。抑制串模干擾采用絞線、屏蔽、接地很有效,抑制共模干擾就是要保證單點接地,并要求接地點靠近系統地,而且接地可靠,有時候二次儀表“浮地”或者對設備進行兩層屏蔽也可以抑制共模干擾。如果將屏蔽層在信號側與儀表均接地,則地電位差會通過屏蔽層形成回路,由于地電阻通常比屏蔽層的電阻小的多,所以在屏蔽層就會形成電位梯度,并通過屏蔽層與信號導線間的分布電容耦合到信號電路中去,因此屏蔽層必須一點接地。

3 試車臺抗干擾措施

3.1 根據信號特點選擇優質合適的電纜 選用質量好、品質優的航空專用電纜是抗干擾的基本基礎,針對試車臺特殊環境和線路的特殊性,消除耦合干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選用合適的屏蔽導線。比如:針對位移傳感器特殊信號,其激勵信號帶有溫度補償功能,需要選用三芯絞合屏蔽的航空電纜,其反饋信號是交流輸出,選用雙芯屏蔽線最為合適;滑油壓力、防喘等信號選用雙芯屏蔽信號線;點火信號因為電流較大而且帶有沖擊干擾,需要使用截面積較大的屏蔽電纜;離子火焰傳感器信號傳輸的是離子電流信號,需要特殊的低噪聲電纜,而且要求兩端接地。不需要使用屏蔽的地方不能使用屏蔽線,免得造成屏蔽間的信號干擾。另外,電纜的敷設也很關鍵,強信號導線應離開弱信號電路導線單獨布置,在必需靠近的場合中應該盡可能的將兩者垂直布置;干擾敏感的元件應避免靠近干擾源擺放,必須靠近時采取立體交叉的方式;電纜走橋架原則上是交直流分開敷設,控制電纜、測量電纜與動力電纜分開。

3.2 注意電纜屏蔽層的細節處理 選用電纜只是防干擾的第一步,關鍵是如何進行屏蔽線的處理,這也是我們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所在。第一,整個信號傳輸過程中信號線的屏蔽層不能中斷,信號線也要盡量減少接點,接點處必需將屏蔽對接,信號線盡可能的減少斷點,原則上不超過2次,中斷一次干擾增加近5~10倍。而且中途屏蔽層對接的地方,屏蔽層不易太長,原則上不大于200mm為好。第二,整個信號線的屏蔽層中途不能接地,中途接地會造成信號干擾增大,而且接地效果明顯下降。屏蔽層原則上只在一端接地。目前,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在綜調或者電調插頭處將關鍵信號的屏蔽層接地最為有效。

3.3 對地線的特殊要求及接地方式 防干擾還有一項指標很重要,那就是一個試車臺要有單獨的地線接地極,接地電阻小于1Ω(通常是小于4Ω)。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試車臺需要做兩個接地極,為了保證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兩個接地極間設有電容,平常處于斷開狀態,一旦出現強雷雨天氣,電容能夠擊穿使兩個接地極變為一體。接地極一個用于動力接地及普通信號測量接地,包括計算機接地;一個用于發動機控制測量系統專用接地,來保證綜調或者電調信號不擾。

4 結束語

通過防干擾技術在某試車臺的應用,證明了該技術的成功及作用,為國內航空試車臺乃至四代機試車臺建設提供一個成功典范,具有深遠的價值和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篇11

在發端輸人的信息先調制形成數字信號,然后由擴頻碼發生器產生的擴頻碼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調制到射頻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寬帶射頻信號,變頻至中頻,然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端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相關解擴,再經信息解調,恢復成原始信息輸出。可見,一般的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3次調制和相應的解調。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以及相應的信息解調、解擴和射頻解調。與一般通信系統比較,多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部分。擴頻通信應具備如下特征:(1)數字傳輸方式;(2)傳輸信號的帶寬遠大于被傳信息帶寬;(3)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的信元重新進行調制實現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函數進行相關解調(解擴),求解出被傳信息的數據。用擴頻函數(也稱偽隨機碼)調制和對信號相關處理是擴頻通信有別于其他通信的兩大特點。

二、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

擴頻信號是不可預測的、偽隨機的寬帶信號,其帶寬遠大于要傳輸的數據(信息)帶寬,同時接收機中必須有與寬帶載波同步的副本。擴頻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抗干擾性強

擴頻信號的不可預測性,使擴頻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干擾者很難通過觀察進行干擾,干擾起不了太大作用。擴頻通信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擴展了信號帶寬,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號功率低于干擾信號功率的情況下,仍能不受干擾、高質量地進行通信,擴展的頻譜越寬,其抗干擾性越強。

2.低截獲性

擴頻信號的功率均勻分布在很寬的頻帶上,傳輸信號的功率密度很低,偵察接收機很難監測到,因此擴頻通信系統截獲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徑干擾性能好

多路徑干擾是電波傳播過程中因遇到各種非期望反射體(如電離層、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這些反射或散射信號與直達路徑信號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擾。多路徑干擾會嚴重影響通信。擴頻通信系統中增加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過程,利用擴頻碼序列間的相關特性,在接收端解擴時,從多徑信號中分離出最強的有用信號,或將多徑信號中的相同碼序列信號疊加,這樣就可有效消除無線通信中因多徑干擾造成的信號衰落現象,使擴頻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多徑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發射功率下,擴頻信號分布在很寬的頻帶內,無線信道中有用信號功率譜密度極低,這樣信號可以在強噪聲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號被噪聲淹沒的情況下進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難截獲傳送的信息,要想進一步檢測出信號的特征參數就更難了.所以擴頻系統可實現隱蔽通信。同時,對不同用戶使用不同碼,旁人無法竊聽通信,因而擴頻系統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實現碼分多址

在通信系統中,可充分利用在擴頻調制中使用的擴頻碼序列之間良好的自相關特性和互相關特性,接收端利用相關檢測技術進行解擴,在分配給不同用戶不同碼型的情況下,系統可以區分不同用戶的信號,這樣同一頻帶上許多用戶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干擾。

三、擴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在過去由于技術的限制,人們一直在走增加信號功率,減少噪聲,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偽碼技術已經出現,但作為相關器的“碼環”的鐘頻只能做到幾千赫茲也無助于事.近幾年,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幾十兆赫茲,甚至幾百兆赫茲的偽碼發生器及其相關部件都已成為現實,擴頻通信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通信的發展史又到了一個轉折點,由用信噪比換帶寬的年代進入了用寬帶換信噪比的年代.從最佳通信系統的角度看擴頻通信.最佳通信系統一最佳發射機+最佳接收機.幾十年來,最佳接收理論已經很成熟,但最佳發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偽碼擴頻是一種最佳的信號形式和調制制度,構成了最佳發射機.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統一偽碼擴頻+相關接收這種認識,人們就不難預測擴頻通信的未來前景.從9O年代無線通信開始步人擴頻通信和自適應通信的年代.擴頻通信的熱浪已經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碼分多址(CDMA)已開始廣泛用于未來的峰窩通信、無繩通信和個人通信以及各種無線本地環路,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接入網是由傳統的用戶線、用戶環路和用戶接入系統,逐步發展、演變和升級而形成的.現代電信網絡分為3部分:傳輸網、交換網和接入網.由于接入網發展較晚,往往成為電信發展的“瓶頸”,各國都很重視接入網的發展,因此各類接人技術和系統應運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頻段的開放性,經營者和用戶不需申請授權就可以自由地使用這些頻段,而無線擴頻技術所使用的頻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頻段,包括IEEE802.11協議架構的無線局域網也大部分選用此頻段.在無線接人系統中,擴頻微波與常規微波相比有著3個顯著的優點:抗干擾性強、頻點問題容易處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擴頻微波接入技術相對有線接入技術來說,有成本低、使用靈活、建設快捷的優勢,在接入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擴頻微波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語音接入(點對點);數據接入;視頻接入;多媒體接入;因特網(Internet)接入。

四、結語

擴頻通信是通信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發展方向,是擴頻技術與通信相結合的產物。本文主要論述了擴頻通信的特點、理論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擴頻通信的強抗干擾性、低截獲性、良好的抗多路徑干擾性和安全性等特點,使它的應用迅速從軍用擴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實現碼分多址的特點,使它能與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完美結合,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篇12

在發端輸人的信息先調制形成數字信號,然后由擴頻碼發生器產生的擴頻碼序列去調制數字信號以展寬信號的頻譜,展寬后的信號再調制到射頻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寬帶射頻信號,變頻至中頻,然后由本地產生的與發端相同的擴頻碼序列去相關解擴,再經信息解調,恢復成原始信息輸出。可見,一般的擴頻通信系統都要進行3次調制和相應的解調。一次調制為信息調制,二次調制為擴頻調制,三次調制為射頻調制,以及相應的信息解調、解擴和射頻解調。與一般通信系統比較,多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部分。擴頻通信應具備如下特征:(1)數字傳輸方式;(2)傳輸信號的帶寬遠大于被傳信息帶寬;(3)帶寬的展寬,是利用與被傳信息無關的函數(擴頻函數)對被傳信息的信元重新進行調制實現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擴頻函數進行相關解調(解擴),求解出被傳信息的數據。用擴頻函數(也稱偽隨機碼)調制和對信號相關處理是擴頻通信有別于其他通信的兩大特點。

二、擴頻通信技術的特點

擴頻信號是不可預測的、偽隨機的寬帶信號,其帶寬遠大于要傳輸的數據(信息)帶寬,同時接收機中必須有與寬帶載波同步的副本。擴頻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抗干擾性強

擴頻信號的不可預測性,使擴頻系統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干擾者很難通過觀察進行干擾,干擾起不了太大作用。擴頻通信系統在傳輸過程中擴展了信號帶寬,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號功率低于干擾信號功率的情況下,仍能不受干擾、高質量地進行通信,擴展的頻譜越寬,其抗干擾性越強。

2.低截獲性

擴頻信號的功率均勻分布在很寬的頻帶上,傳輸信號的功率密度很低,偵察接收機很難監測到,因此擴頻通信系統截獲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徑干擾性能好

多路徑干擾是電波傳播過程中因遇到各種非期望反射體(如電離層、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這些反射或散射信號與直達路徑信號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擾。多路徑干擾會嚴重影響通信。擴頻通信系統中增加了擴頻調制和解擴過程,利用擴頻碼序列間的相關特性,在接收端解擴時,從多徑信號中分離出最強的有用信號,或將多徑信號中的相同碼序列信號疊加,這樣就可有效消除無線通信中因多徑干擾造成的信號衰落現象,使擴頻通信系統具有良好的抗多徑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發射功率下,擴頻信號分布在很寬的頻帶內,無線信道中有用信號功率譜密度極低,這樣信號可以在強噪聲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號被噪聲淹沒的情況下進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難截獲傳送的信息,要想進一步檢測出信號的特征參數就更難了.所以擴頻系統可實現隱蔽通信。同時,對不同用戶使用不同碼,旁人無法竊聽通信,因而擴頻系統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實現碼分多址

在通信系統中,可充分利用在擴頻調制中使用的擴頻碼序列之間良好的自相關特性和互相關特性,接收端利用相關檢測技術進行解擴,在分配給不同用戶不同碼型的情況下,系統可以區分不同用戶的信號,這樣同一頻帶上許多用戶可以同時通話而互不干擾。三、擴頻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在過去由于技術的限制,人們一直在走增加信號功率,減少噪聲,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偽碼技術已經出現,但作為相關器的“碼環”的鐘頻只能做到幾千赫茲也無助于事.近幾年,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幾十兆赫茲,甚至幾百兆赫茲的偽碼發生器及其相關部件都已成為現實,擴頻通信獲得極其迅速的發展.通信的發展史又到了一個轉折點,由用信噪比換帶寬的年代進入了用寬帶換信噪比的年代.從最佳通信系統的角度看擴頻通信.最佳通信系統一最佳發射機+最佳接收機.幾十年來,最佳接收理論已經很成熟,但最佳發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偽碼擴頻是一種最佳的信號形式和調制制度,構成了最佳發射機.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統一偽碼擴頻+相關接收這種認識,人們就不難預測擴頻通信的未來前景.從9O年代無線通信開始步人擴頻通信和自適應通信的年代.擴頻通信的熱浪已經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碼分多址(CDMA)已開始廣泛用于未來的峰窩通信、無繩通信和個人通信以及各種無線本地環路,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接入網是由傳統的用戶線、用戶環路和用戶接入系統,逐步發展、演變和升級而形成的.現代電信網絡分為3部分:傳輸網、交換網和接入網.由于接入網發展較晚,往往成為電信發展的“瓶頸”,各國都很重視接入網的發展,因此各類接人技術和系統應運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頻段的開放性,經營者和用戶不需申請授權就可以自由地使用這些頻段,而無線擴頻技術所使用的頻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頻段,包括IEEE802.11協議架構的無線局域網也大部分選用此頻段.在無線接人系統中,擴頻微波與常規微波相比有著3個顯著的優點:抗干擾性強、頻點問題容易處理、價格比較便宜.而且,擴頻微波接入技術相對有線接入技術來說,有成本低、使用靈活、建設快捷的優勢,在接入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擴頻微波主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語音接入(點對點);數據接入;視頻接入;多媒體接入;因特網(Internet)接入。

四、結語

擴頻通信是通信的一個重要分支和發展方向,是擴頻技術與通信相結合的產物。本文主要論述了擴頻通信的特點、理論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擴頻通信的強抗干擾性、低截獲性、良好的抗多路徑干擾性和安全性等特點,使它的應用迅速從軍用擴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實現碼分多址的特點,使它能與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完美結合,發展前景極為廣闊。

參考文獻:

篇13

 一、plc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極高的可靠性 

 由于工業生產的環境條件遠比通用計算機所處的環境差,因此要求plc具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并且應能在比較惡劣的運行環境中(如高溫、過電壓、強電磁干擾和高濕度等)長期可靠地運行。 

 2.使用方便 

 (1)操作方便:對plc的操作包括程序輸入的操作和程序更改的操作。大多數plc采用編程器進行程序輸入和更改的操作。更改程序的操作也可直接根據所需的地址編號繼電器編號或接點號進行搜索或順序尋找,然后進行更改。 

 (2)編程方便:plc有梯形圖、布爾助記符、功能表圖多種程序控制設計語言可供使用。 

 (3)維修方便:當系統發生故障時,通過硬件和軟件的自診斷,維修人員可根據有關故障信號燈的指示和故障代碼的顯示,或通過編程器和crt屏幕的顯示,很快地找到故障所在的部位,為迅速排除故障和修復節省了時間。 

 3.靈活性高 

 plc的靈活性表現在下列三方面。 

 (1)編程的靈活性:plc采用的編程語言有梯形圖、布爾助記符、功能表圖、功能模塊圖等,只要掌握其中一種語言就可進行編程。 

 (2)擴展的靈活性:plc根據應用的規模的不斷擴展,它不僅可以通過增加輸入、輸出卡件增加點數,通過擴展單元來擴大容量和功能,也可通過多臺plc的通信來擴大容量和功能。 

 (3)操作的靈活性:操作的靈活性指設計的工作量大大減少,編程的工作量和安裝施工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操作十分靈活方便,監視和控制變得容易。 

 4.機電一體化 

 plc是專門為工業過程控制而設計的控制設備,它的體積大大減小,功能不斷完善,抗干擾性能增強,機械和電氣部件被有機地結合在一個設備內,把儀表電子和計算機的功能綜合在一起。 

 二、plc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plc是一種用于工業生產自動化控制的設備,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業環境中使用。然而,盡管有如上所述的可靠性較高,抗干擾能力較強,但當生產環境過于惡劣,電磁干擾特別強烈,或安裝使用不當,就可能造成程序錯誤或運算錯誤,從而產生誤輸入并引起誤輸出,這將會造成設備的失控和誤動作,從而不能保證plc的正常運行。要提高plc控制系統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產廠家提高設備的抗干擾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設計、安裝和使用維護中引起高度重視,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決問題,有效地增強系統的抗干擾性能。因此在使用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工作環境 

 (1)溫度 

plc要求環境溫度在0~55oc,安裝時不能放在發熱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風散熱的空間應足夠大。 

(2)濕度 

為了保證plc的絕緣性能,空氣的相對濕度應小于85%(無凝露)。 

(3)震動 

應使plc遠離強烈的震動源,防止振動頻率為10~55hz的頻繁或連續振動。當使用環境不可避免震動時,必須采取減震措施,如采用減震膠等。 

 (4)空氣 

避免有腐蝕和易燃的氣體,例如氯化氫、硫化氫等。對于空氣中有較多粉塵或腐蝕性氣體的環境,可將plc安裝在封閉性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5)電源 

plc對于電源線帶來的干擾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可靠性要求很高或電源干擾特別嚴重的環境中,可以安裝一臺帶屏蔽層的隔離變壓器,以減少設備與地之間的干擾。一般plc都有直流24v輸出提供給輸入端,當輸入端使用外接直流電源時,應選用直流穩壓電源。 

2.控制系統中干擾及其來源 

 (1)干擾源及一般分類 

影響plc控制系統的干擾源,大都產生在電流或電壓劇烈變化的部位,其原因是電流改變產生磁場,對設備產生電磁輻射;磁場改變產生電流,電磁高速產生電磁波。通常電磁干擾按干擾模式不同,分為共模干擾和差模干擾。共模干擾是信號對地的電位差,共模電壓通過不對稱電路可轉換成差模電壓,直接影響測控信號,造成元器件損壞,這種共模干擾可為直流,亦可為交流。差模干擾是指作用于信號兩極間的干擾電壓,主要由空間電磁場在信號間耦合感應及由不平衡電路轉換共模干擾所形成的電壓,這種干擾疊加在信號上,直接影響測量與控制精度。 

(2)plc系統中干擾的主要來源及途徑 

強電干擾 

plc系統的正常供電電源均由電網供電。由于電網覆蓋范圍廣,它將受到所有空間電磁干擾而在線路上感應電壓。 

柜內干擾 

控制柜內的高壓電器,大的電感性負載,混亂的布線都容易對plc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 

來自信號線引入的干擾 

與plc控制系統連接的各類信號傳輸線,除了傳輸有效的各類信息之外,總會有外部干擾信號侵入。此干擾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變送器供電電源或共用信號儀表的供電電源串入的電網干擾,這往往被忽視;二是信號線受空間電磁輻射感應的干擾,即信號線上的外部感應干擾,這是很嚴重的。由信號引入干擾會引起i/o信號工作異常和測量精度大大降低,嚴重時將引起元器件損傷。 

來自接地系統混亂時的干擾 

接地是提高電子設備電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確的接地,既能抑制電磁干擾的影響,又能抑制設備向外發出干擾;而錯誤的接地,反而會引入嚴重的干擾信號,使plc系統將無法正常工作。 

來自plc系統內部的干擾 

主要由系統內部元器件及電路間的相互電磁輻射產生,如邏輯電路相互輻射及其對模擬電路的影響,模擬地與邏輯地的相互影響及元器件間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 

三、結束語 

plc控制系統中的干擾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因此在抗干擾設計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擾,才能夠使plc控制系統正常工作。隨著plc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如何高效可靠的使用plc也成為其發展的重要因素。21世紀,plc會有更大的發展,產品的品種會更豐富、規格更齊全,plc作為自動化控制網絡和國際通用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工業控制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