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土木工程博士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土木工程博士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圖分類號:G649;TU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6)06002705

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體制源于英國,但教育理念和美國類似,教育質量享譽全球。由于良好的氣候環境和完善的教育服務體系,澳大利亞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外留學生,是四大英語國家留學基地之一,其教育產業已經成為該國僅次于采礦業、農牧業和旅游業的第四大產業。當前,中澳各大學之間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多,研究澳大利亞著名大學一流學科的教育與培養模式,對促進中國高校學科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近些年來,為了提升中國高校土木工程學科的教育理念,促進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良性發展,國內學者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比如,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體系、機制和特色的分析,對澳大利亞一些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研究生培養層次,以及“寬進嚴出”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1-3];以中美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為對象,從美國高校的學科設置、專業評估、執業注冊制度、卓越工程師培養等方面進行分析,為國內相關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參考[4-6];以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和國際化土木工程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為視角,分別對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國際合作辦學機制、臺灣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培養特色,

以及卓越工程師國際化課程教育體系等方面進行比較[7-10]。以上的這些研究均有助于推動中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與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新南威爾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土木工程專業在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名列第14位,在澳大利亞排名第1位,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寬松的教學與研究氛圍。本文

結合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學制、專業與課程設置等幾個方面,對其一流學科的工程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為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發展和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

一、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

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隸屬于工程學部,按專業分類主要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三大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分為工程施工與管理、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土木工程與建筑四個方向;環境工程專業分為可持續工程、交通工程、水工程三個方向;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專業分為土地測繪與房地產開發、工程測量、采礦測量、水文測繪、地理空間科學與工程、遙感和數字制圖六個方向(圖1)。

結合以上的專業分類和方向設置,制定的研究領域主要有工程施工與管理、環境工程、巖土工程、結構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交通工程、水工程共七大領域。同時,設置了研究中心,分別為測繪與地理空間創新中心、基礎工程與安全中心、施工創新和研究中心、可持續工程中心、水文與資源研究中心、凈水研究中心、澳大利亞住宅與基礎設施氣候適應研究中心、集成化交通體系創新研究中心。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本科學士學位(Undergraduate degree);二是課程研究生(Coursework Program,主要培養課程碩士學位);三是研究型研究生(Research Program,又分為碩士和博士兩個階段)。此外,還有一些面向社會的短期培訓模式,主要目的是為一些工程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和提高工作技能服務。

(一)本科生

在本科培養階段,主要有單學位和雙學位兩種模式。單學位一般學制4年,雙學位一般學制5~6年。學生的選擇靈活而又寬泛,在學期間可以交叉選擇藝術、科學、商貿、法律等雙學士學位課程。

本科單學位主要包括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與建筑、測繪工程、地理空間工程等五類學士學位授予方向。土木工程專業方向單學位的學生或多或少都要選修一些與環境工程相關的課程,并完成相應的學分要求。

本科雙學位主要包括工程與藝術、工程與商貿、工程與法律、工程與科學、土木工程與其他工程等五類學士學位授予方向。其中,土木工程與其他工程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年,主要是土木工程與測繪工程、環境工程、采礦工程方向的交叉結合。工程與藝術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5.5年,工程與商貿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5年,工程與法律方向的學制一般為6~6.5年,工程與科學方向的學制一般為5年。

(二)課程研究生

課程研究生不設導師制,主要講授課程,學生通過修滿指定的課程和學分獲得碩士學位,一般又稱為課程碩士。課程碩士的學制通常為2年,每學期需要修滿4門課程,每門課程一般通過階段性的PPT課堂討論、課程論文、課程考試來完成。目前,課程碩士約占新南威爾士大學碩士學生總數的絕大多數。提供課程碩士學位的專業方向主要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理空間工程、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工程管理、結構工程、交通工程、水文與資源工程、凈水與污水處理工程。

課程碩士設置三個培養層次(圖2)。一是研究生課程認證,主要為一些沒有本科學位的大專生過渡學習階段;二是研究生學歷認證,主要針對一些專業背景或學習成績達不到要求的本科生;

三是碩士學位認證,要求具備本專業本科學習背景,成績達到一定的要求,且有學士學位的學生。課程認證要修滿24學分和4門課程,學歷認證要修滿48學分和8門課程,學位認證要修滿96學分和16門課程。

(三)研究型研究生

研究型研究生的學位授予主要分為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工程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與工程科學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Science)三類。與課程碩士不同的是,研究型研究生沒有具體的課程和學分要求,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專業內某一領域的研究工作。

哲學博士按專業主要分為土木與環境工程、測繪與空間信息系統兩大類,學制一般為4年。本科生獲得學士學位以后可以選擇直讀博士,或者工作幾年再讀博士,不需要有碩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長度一般不超過十萬字數,要經歷4年的持續研究與學習。一般要求博士生每年做一次階段性研究報告,是對研究創新的重要評估。如果未通過,推遲四個月再申請匯報;若再次沒有通過一般作退學處理。此外,博士階段雖然沒有課程學習要求,但一般來說,學生會結合研究的需要,去選修一些本科或課程碩士的課程。博士學習階段的退學率比較高,有的專業高達50%~60%。

工程碩士與工程科學碩士學制一般是2年,主要專業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地理信息技術、巖土工程與工程地質、項目管理、結構工程、交通工程、凈水與水文工程、水資源等。工程碩士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在應用中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或對應用技術有所促進。工程科學碩士著重工程中的一些涉及計算與分析的研究問題,培養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促進工程技術應用的提升。一般具有本科學位的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工程碩士或工程科學碩士,類似于博士。研究型碩士的退學率也很高,在學期間需要定期匯報階段性研究進展。

(四)比較研究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是,專業設置和國內大學類似,屬于“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土木類型,既包括傳統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工程),又包括交通工程、工程管理、房地產等方向。與國內大學不同的是,土木工程一般與環境工程相結合,因此也包括一些與環境相關的專業或方向,比如可持續工程、水工程、測繪與地理空間工程等。此外,本科生四年的學習不再細分專業方向,真正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

二是,本科生可以選擇雙學位培養方案,在完成本專業學士學位的課程和學分要求以外,可以再選修一些其他學院的與科學、藝術、商貿、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的學位。從這個角度來說,本科生的專業和學位選擇余地寬泛,有利于學生的均衡教育和視野拓展。此外,部分對從事科學研究感興趣的本科生也可以直接選擇攻讀博士學位。

三是,課程研究生培養方案給一些不愿意從事科學研究,又想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本科生提供了教育機會。他們可以通過修滿一些課程和達到規定的學分要求,從而獲得課程碩士學位,部分本科生也可以通過這個階段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

四是,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沒有課程和學分要求,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進入研究狀態,安心于研究興趣。研究型碩士又分為工程碩士和工程科學碩士兩種類型,有助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靈活選擇。

五是,研究階段沒有的硬性要求,但對研究的創新性要求較高。比如針對博士的培養,每年學生都要匯報階段性研究進展。由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評價,給出是否可以繼續研究的建議。論文完成后不設置答辯環節,而是采用函評的方式由世界范圍內的著名學者進行評閱,并給出是否達到授予學位要求的評價,真正體現了“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

二、 課程設置

(一)本科生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所修課程和學分如圖3所示。課程主要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四大模塊。第一學年主要以基礎課程為主,包括數學、物理、材料、化學、力學、各類基礎設施體系、工程師基本概念、工程設計與創新等;第二學年以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主,包括固體力學、水工程、交通與公路工程、工程計算與施工、通識教育、結構分析與建模等;第三學年以專業課為主,包括工程運營與控制、土力學、鋼與混凝土結構、水力資源工程、土木工程實踐、應用土工技術與工程地質、給水排水工程等;第四學年是實踐環節,除了通識教育以外,主要包括與實際工程相結合的畢業論文專題,以及一些專業選修課。

以上每門課程均為6個學分,每學期一般安排4門課程,學生四年需要修滿192個學分,方可獲得學士學位。從課程設置來看,體現了土木工程學科寬泛的特點,在第四年的選修實踐課中,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工程方向。

(二)課程研究生

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如圖4所示。這些課程充分體現了工程教育寬泛的特點,既包括與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相關的基本課程,又包括與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選修課程。

允許課程研究生跨專業背景學習,如果學生來自于其他專業或者沒有修完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一般會被建議增加選修一些相關的課程,以便增強本專業的知識背景。課程設置的類別和數量主要以培養學生具備解決與工程管理、巖土工程、結構、測繪、交通、給水排水等領域相關的高等學科知識為主。

(三) 比較研究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和課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是每門課程均設置為6個學分,每學期一般固定4門課程,學分制度和課程數量設置合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專業知識。國內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的學分一般從1~4.5不等,學分設置分散,課程學時也很分散,有的課程僅僅設置為幾周時間,有的課程卻跨度一個學年。分散的學時和學分設置既不利于學生選修課程,也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消化。

二是由于本科教育階段設置了雙學位培養模式,本科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或專業的課程。課程研究生也設置不同的學位授予類型,可以在土木工程專業范圍內自由選擇不同方向的課程,也可以跨不同專業或方向交叉選擇課程。

三是實踐環節設置是直接與實際工程相關聯的,一般鼓勵學生在工程單位實習期間同時完成畢業論文,增設一些實踐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可能就開設在實驗室或工程單位,以鼓勵對不同工程感興趣的學生自由選擇學習。

四是對研究型研究生雖然沒有課程和學分要求,但會要求他們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某些課程學習或直接去旁聽。比如,從事數值分析的研究生可以選擇一些高等工程數學課程,從事計算機編程與模擬的可以選擇一些計算機程序課程。

三、結語

通過對新南威爾士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學制、專業與課程設置等方面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比較,提出了一些建議,為國內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建設、培養模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實施提供借鑒。

(1)土木工程專業設置寬泛,培養方式靈活,真正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土木培養模式。

(2)本科教育階段設置單學位與雙學位并重培養機制,學生不僅可以在本學科獲得學位,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科和專業間學習相關課程,取得相關的學位。

(3)課程設置體現了學科教育的寬泛特點,單門課程固定為6個學分,每學期固定4門課程,課程學時和學分緊湊集中。

(4)本科階段的實踐環節一般要求學生在工程單位完成,既包括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完成的畢業論文,又包括一些與不同工程類型相關的實踐選修課程的學習。

(5)研究生培養分為課程研究生(碩士)、研究型研究生(碩士和博士)兩個層次。課程碩士不設導師制,不需要從事研究,主要是完成相關專業的課程學習。研究型研究生沒有課程學習和學分要求,主要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

(6)研究型研究生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沒有硬性的要求,每年定期進行階段性研究進展匯報,優勝劣汰,淘汰率較高。

參考文獻:

[1]童樂為,史煒洲,趙曉林.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特色給予我國土木人才培養的啟迪[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65-167.

[2]吳瑾.悉尼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及特色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3]原方,丁永剛,王彥俠,等.澳大利亞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淺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2):155-156.

[4]李炎鋒,杜修力,薛素鐸,等.從中美土木工程教育對比探討土木工程專業國際化辦學思路[J].中國科技信息,2013(5):116-117.

[5]劉紀峰,張會芝.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4,29(9):97-100.

[6]王照宇.中美高校土木工程本科教育比較淺析[J].林區教學,2015(10):29-30.

[7]饒平平,陳有亮,宋忠強.依托中德合作與交流的土木工程辦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0):55-56.

篇2

一、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混凝土原料要求1.1對水的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環節里,不能使用沒經過處理的沼澤水、工業污水、工業廢水。預應力混凝土以及鋼筋混凝土不得應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響混凝土硬化凝結的糖類與油類,PH值必須大于4,硫酸鹽含量不得超過1%。1.2對水泥的要求。

使用水泥時一定要區別水泥強度等級,掌握正確的使用辦法。由工程基礎情況為標準,選擇合適的水泥種類。1.3對骨料的要求。

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據砂石摻入比,我們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時,應該進行統籌規劃,仔細研究砂石質量、力學指標、開采儲存辦法等。對于骨料應當從經濟、優質、就地取材等幾個原則出發,進行合理選擇??梢杂锰烊还橇?,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2.配料和攪拌要求2.1配料準備前提:

水泥進場的時候,要按照級別、包裝、品種、出廠日期、裝配倉號等進行一一檢查,而且還要對安全性、強度等性能指標實行復驗制度。其質量一定要符合國家標準。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對水泥的質量與出廠日期產生質疑,可以要求復驗,復驗不合格的水泥產品,不得繼續使用。預應力混凝土中,絕對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水泥。2.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在正式配料之前,應當要進行配比實驗,而不得根據經驗進行配比。在保證水泥質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與經濟的原則。對于檢查發現的錯配、少配、漏配的混凝土禁止出倉。生產混凝土過程中,石、砂實際含水量可能同設計配比含水量有差距,施工中要隨時根據現場測試結果進行配合比調整。

2.3對投料量的要求:

攪拌機承載混凝土量不應過多,投料量應控制于攪拌機額定容量以下。根據施工配合比、攪拌機型號,對投料量進行科學要求。

2.4混凝土施工要求

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要認真檢查模板尺寸、標高、強度、位置等,并檢查預埋件同鋼筋的位置是不是準確。把檢查結果記錄在隱蔽工程情況表內。在雨雪等天氣情況下,不應露天進行混凝土澆筑工作。在對豎向結構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當先在底部填進與混凝土砂漿相匹配的水泥砂漿,在澆筑期間不能發生離析。若澆筑高度大于三米,應當用振動溜管讓混凝土實現下落。應當邊施工,邊對模板、鋼筋、支架、預埋件和預留孔洞進行隨時檢查。發現移位變形,隨時處理。最后,要確保混凝土的密實均勻,模板空間內不要留有縫隙。為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澆筑中的間歇時間要盡量縮短。

因為一些設備、技術、人力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混凝土澆筑無法實現連續工作而必須出現間歇且間歇時間大于初凝時間的時候,那么應當留有施工縫。施工縫位置應當由施工技術與設計要求共同決定。由于施工縫處新舊混凝土結合力比其余部分要差,所以,應當把施工縫留在便于施工的部位,且該部位所受的結構剪力一定要小。

混凝土在澆筑入模之后,一定要進行即時充分的振搗工作,讓剛進入模板的混凝土馬上充滿到每個角落,把氣泡排出去,使之盡可能地做到均勻性與密實性的最優化。振搗方式分成機械振搗和人工振搗。一般情況下應采用機械振搗,當工程量小或者缺少機械的情況下,應用人工振搗。

二、混凝土施工工藝

2.1 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并將檢查結果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對木模板應用清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在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澆筑,應由低處往高處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應根據搗實方法、結構的配筋情況等因素確定。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2.2 施工縫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3 搗實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炷翝仓肽:髴⒓催M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提高生產率,并能獲得高質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2.4.混凝土養護技術

混凝土的凝結與硬化是水泥與水產生水化反應的結果,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藝措施,建立適當的水化反應條件的工作,稱為混凝土的養護。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曬、風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出現不正常的收縮、裂縫破壞等現象?;炷翝仓戤吅髴皶r灑水養護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混凝土表面的養護要求:

(1)塑性混凝土應在澆筑完畢后6~18h 內開始灑水養護,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澆筑完畢后立即噴霧養護,并及早開始灑水養護。

(2)混凝土應該連續養護,養護期內必須確?;炷帘砻嫣幱跐駶櫊顟B。

(3)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宜少于28d。

總結: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對于整個土木工程建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施工以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到混凝土的結構特點,各環節的施工技巧。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惟有如此,才可以促使問題快速得到解決,以得到保障混凝土施工質量達標,為土木工程建設打好基礎。參考文獻:

[1] 陳本沛.混凝土結構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理論與發展[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

篇3

圖1 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來源:大師系列叢書編輯部,大師系列第二輯 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作品與思想 2006年)

2.建筑與工程的完美結合者

卡拉特拉瓦最初所做的項目多為火車站、機場和橋梁等交通建筑。他設計的橋梁以純粹精準的結構而形成優雅的空間動態,作品中技術理性呈現出結構空間邏輯的美,同時似乎超越了地心的引力和結構法則的束縛。結構工程專業上的特長使卡拉特拉瓦發現了建筑設計中新的課題。上世紀90年代前后,卡拉特拉瓦對橋梁進行建筑設計的新思路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開始塑造城市中的這類元素,從而影響到整個城市的面貌(圖2、3、4)。

卡拉特拉瓦集建筑師、工程師和雕塑家各種才能于一身,他的成就超出一般建筑大師對城市、對建筑實踐的貢獻。工程設計與建筑設計一直處于分離狀態,這種技術與藝術的分離使兩個學科的研究和實踐都受到損失。從城市建筑角度來說,建筑師對工程技術的輕視和本身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的缺失,使城市和建筑受制于結構的束縛而失去空間的自然屬性和人文關懷,城市空間過于工具理性,物質空間導致人文精神空間的單一性和趨同性;從工程角度來講,工程師僅僅完成建筑的功能和形態的配合,而非主動的空間設計者。用一句結構工程師的話語“只要建筑師設計得出,我們就能做得出”來看,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工程師在城市建筑設計和環境營造的過程,工程設計成為一種程式化的實踐。結構工程師設計的主體缺失使工程設計失去與社會、環境和美學標準上的對話。

圖2 西班牙 沃蘭汀步行橋日景

圖3 步行橋夜景

圖4 步行橋仰視

特殊的學習經歷和得天獨厚天賦以及對藝術的感悟力成就了卡拉特拉瓦。他對結構和機械特性的把握使他擁有對城市、建筑、環境獨特的想象力,很多復雜的、極具藝術表現力的形體通過理性的、幾何的手段達到藝術與理性的完美結合。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無疑是一個建筑與工程的完美結合者(圖5、6、7)。

圖5 美國 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日景

圖6 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展廳空間

圖7 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停車空間

3.結構藝術空間

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的作品能引起建筑師的共鳴,主要源于大師的一種結構理念運用于建筑空間的設計方法。無論是橋梁、車站還是博物館、音樂廳和體育場館,大師創造建筑的方式都是基于建筑結構與藝術空間的完美結合。在大師的設計作品中,結構從技術中產生嶄新的形態語言。結構不單是解決技術問題的結果,更主要的是,結構是為了創造出美的建筑形態的一種藝術手段,結構本身就是一種無需隱蔽的表現力量。對大師的結構藝術空間解讀,可以從四個方面剖析。

其一,結構的外向形態。建筑通過結構外向構件展示建筑空間形態的外向飄逸性和擴張性。如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坦那利佛音樂廳,建筑的輪廓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特別是屋頂,就像一道海浪從底部升起,飛躍58米高的主禮堂后,形成曲線下落變成一點。又如美國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整個建筑就像一個展翅飛翔的雄鷹,形態之舒展飄逸讓參觀者無不感嘆其設計的創意和精美。

其二,結構的理性之美。大師深厚的結構知識和實踐研究,在建筑結構系統中通過精準的計算來確定構件的材料和形狀,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結構各種材料的特性。在尋找結構受力合理和系統優化的同時,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的利用和美學價值的追求。

其三,結構構件本身的裝飾性。大師所設計的建筑空間多采用素混泥土構建和鋼構件。在處理建筑功能和結構受力精準的前提下,直接將建筑構件作為內部空間的裝飾要素。在這樣的建筑空間中體現一種理性之美,同時結構構件表達特殊的形態之美。無需裝飾,結構構件本身就是很好的裝飾。

其四,結構與光影的完美結合。結構受力的精準和構件材料、形式的推敲使建筑空間富有韻律和節奏。在外部光的照射下,建筑形態更為飄逸和優美。內部空間上,結構構件的精美設計與光影的完美結合,形成非常自然和諧的藝術空間。

篇4

1868 年,英國發明家奈特在倫敦設置了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號燈。它是仿效鐵路信號,由紅綠兩種顏色組成的臂板式煤氣信號燈,用來控制交叉路口馬車通行,只限于夜間使用。1918 年,美國紐約街頭出現了第一座手動操縱的電氣照明三色信號燈。1926年,英國人在伍爾弗漢普頓安設了第一座自動交通信號燈,這是一種定周期的交通控制方式,適用于交通量變化不大,需分時段控制的交叉路口。1928 年世界上第一臺感應式信號機在美國巴爾的摩試制成功,這種感應式信號機所使用的檢測器最初是用橡皮管作傳感器,由交通工程師阿德勒發明。為了解決交通流時空連續性與交叉路口“各自為政”孤立控制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相鄰的交叉口作為一個系統來統一地加以控制。1917年,世界上第一個線控系統出現在美國的鹽湖城,它是一種可同時控制6個交叉口的手動控制系統。195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出現了模擬電子計算機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經過改進被稱為“PR”系統。它將單一交叉口的交通感應控制概念應用于街道交通信號網絡,采用車輛控制器取樣并向該系統控制中心輸入交通數據,用模擬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再調整各交叉口的交通信號。從1952年到1961年的10年間,在美國建立了100多個這種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到上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研究控制范圍較大的信號協調控制系統,建立模擬各交叉通流狀況的數學模型,以解決信號配時的優化問題。1960年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將數字電子計算機(IBM650型計算機)用于區域交通信號控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中心式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這個系統于 1963年開始運轉使用,可控制20個交叉口,到 1973年做到可控制 885個交叉口。進入70年代,以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為代表的汽車交通發達國家在信號交叉口的建設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都取得了較為成熟、卓越的成就。

2.研究內容分析

2.1關于交叉口信號控制的研究

信號控制發展的過程是從單點控制到整條線路協調控制,再到區域協調控制的過程。對于單點控制主要的方法有Webster和Cobber提出的EWebster-B.Cobber法和美國的HCM法。目前,國外對于信號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線控和區域控制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是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一脫機配時優化的定時控制系統、SCATS(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自適應交通控制系統和SCOOT(Split Cycle Offset Optimizing Technique)―綠信比、信號周期、相位差優化技術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開發的一些系統。

2.2關于考慮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單點信號控制的研究

分析了自行車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響,并對自行車、行人同右轉機動車的沖突進行了定性分析。通過對混合交通組成條件下的行人交通特性進行分析,討論了人行道對道路交通環境、行人、非機動車及機動車運行特性的影響。對駕駛員在信號交叉口左轉或右轉時給行人讓行的特性進行了研究。

2.3關于信號交叉口延誤和通行能力的研究

加拿大阿爾伯達大學土木工程系L. Fu介紹了如何計算車輛和行人在交叉口的延誤。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Kara M. Kockelman和Raheel A.Shabih分析了輕型貨車對信號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響。他們通過調查得到信號交叉口輕型貨車的車頭時距,把輕型貨車換算成小客車(PCU,Passenger Car Unit)。

2.4關于混合交通方面的研究

國外關于混合交通的研究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道路上不同類型機動車形成的“混合”交通的行為分析。例如,Zhang等人研究了不同種類車流之間的行為差異,這種“混合”與我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混合”有所不同;二是車輛在不同道路路況下(如擁擠與非擁擠狀態)的行為分析,而此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由流條件下的行為研究;三是有道路實時信息可用時車輛行駛與路徑選擇行為分析。

3.結語

國外的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已比較成熟,影響著我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號控制研究,對我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號控制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偉平.城市平面交叉通信號控制優化方法的研究,2001,9(2): 52-59.

[2]栗紅強.城市交通控制信號配時參數優化方法研究. 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4.

[3]徐建閩等.交通管理與控制.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李江.交通工程學.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篇5

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下層鐵路橋通車,支援了上海保衛戰。后因上海淪陷、杭州告急,11月16日他接到炸橋指令。由于他在建橋時早就在南岸二號橋墩墩身中預設了埋設炸藥的暗洞,得以推遲炸橋時間37天,對戰時運輸發揮了巨大作用。上層公路橋通車當天,就撤退難民10多萬人,炸橋前一天,通過鐵路橋撤退機車300多臺、客貨車2000多輛。茅以升的預見為抗戰撤退贏得了時間,建立了功勛。

錢塘江大橋開工于1934年。當時,浙贛鐵路正在興建,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錢塘江乃著名的險惡之江,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其水勢不僅受上游山洪暴發之影響,還受下游海潮漲落的制約,若遇臺風襲擊,江面常逞洶涌翻騰之勢。錢塘江底的流沙厚達41米,變幻莫測,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因此,民間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諺語,工程技術界也認為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橋梁事業,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中國人自己的大橋。于是迎難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請同學羅英任總工程師。

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使橋基穩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木樁立于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斷樁。

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沖出小洞中受到啟發,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沖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本一晝夜只打1根樁,提高到打30根樁,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

建橋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沉箱上再筑橋墩。 放置沉箱很不容易,開始時.一只沉箱,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被潮水頂到上游,上下亂竄。后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沉箱問題才得以解決。

第三個困難是架設鋼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梁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梁便落在兩墩之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錢塘江大橋是一座經受了抗日戰火洗禮的橋。建橋末期,淞滬抗戰正緊,日軍飛機經常來轟炸。錢塘江橋冒著敵人的轟炸,終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

篇6

德國的學位比較特殊,是與國際上許多國家不接軌的。中學是十三年制,中學的畢業考試叫做Abitur,申請大學也要看Abitur的成績,成績是5分制,很多比較好的專業有分數限制,比如說醫學、建筑學、心理學、法律,有的學校經濟學也是受限專業。大學的學制為8到12個學期,畢業后拿到Diplom(理工科),或是Magist(文科)相當于美國的marster digree也就是碩士學位。而我國的教育體制是12年制,所以想留學德國,高中畢業生或是大學在學不夠兩年的學生,只能申請德國大學的預科,而不能直接申請大學入學。

預科是為外國學生準備的

所以預科是專門給外國學生準備的,讀預科首先是學習德語語言,其次是鞏固高中學過的知識,預科又分不同的方向,比如說BWL(經濟學)方向,Informatik(計算機)方向等等。一旦預科定了方向,申請大學時就不可以改了。有分數限制的專業也不是絕對不可以申請,只是有可能要等很久。比如說我申請過自由柏林大學的新聞出版專業,收到的答復是:今年本專業給外國人的名額是3個,申請人有140個,我排在第48位,我的Abitur成績評估是1.6分,本專業的要求是1.2分。這也就是說,我要想等到這個專業,至少要等上5到10個學期。當然這也要視學校而定,自由柏林大學是比較知名的大學,文科專業水平比較高,所以招收學生自然也就比較挑剔。

公立、私立大學各有所長

德國的大學有其特點,它并不像我們的高校分出明顯的三六九等,像什么重點高校,普通高校,大專,電大,職大等等。德國的大學基本上是水平平均的,有的大學歷史比較長,自然它的很多傳統專業比較強,有的學校建校時間短,但教學上卻有很多新的儀器設備可以使用,所以說他們是各有所長。

比較公認的是TU 卡爾斯魯勒,TU亞琛和TU達姆施塔特,是工科院校里面比較有實力的,特別是卡爾斯魯勒的計算機專業,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海德堡和圖丙根的醫學是比較有名氣的,曼海姆的經濟學是全德國最好的,慕尼黑大學的法律也是很知名的。藝術院校里面要數慕尼黑、柏林、杜塞爾多夫、哈勒等。

如何選擇專業

如果在國內大學學習2年以上,或是在國內已經畢業的學生,則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大學的專業,在學的同學原則上也是不可以改專業的,也就是說如果你還沒有畢業的話,就只能申請與你的專業相關密切的專業。而已經畢業的朋友就可以隨便更改專業,通常是沒有限制的。但是在更改專業的同時要考慮的一點是:選擇有關的專業,有很多課程是可以認證的,也就是有些相同的課程可以不用再學,有很多考試就不用考了,這樣就節省了時間和精力,甚至如果專業相關很多的話,可以直接越過基礎課進入專業課的階段學習,這樣拿學位就可以省去至少2年的時間。

選專業與就業關系甚密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不能不考慮的,那就是將來的就業問題。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的熱門專業明天是不是就會令人找到滿意的就業機會,有一句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許現在的垃圾專業沒有人問津,過五到十年就成了最搶手的專業,就業一點也不成問題。

比如說在德國現在最看好的專業是Informatik(計算機),或是經濟工程學,大學生還沒有畢業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資待遇也不錯。其他的專業都趨于平穩,看學生本人的成績和能力而定。

在這里我要說幾個比較不好找工作的專業,這只限在德國,因為如果將來回國就業,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國內有更廣泛的前景,在這里也許全無希望的專業到國內卻正可以大顯身手。比如說建筑學和土木工程學,在德國幾乎已經飽和,每年卻畢業很多學生,大多數是立即加入失業大軍,或是轉行,或是到國外謀求發展。身邊就有好幾個例子:同學的哥哥,建筑學畢業,在德國到處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英國倫敦找到一份工作,遠走英倫。我在生物實驗室打工的同事,大學學的是園藝建筑學,畢業以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又用她以前進修的生物技術助手的經驗到實驗室工作。另一個女孩學了8年的建筑,畢業以后在一家小小的公司里面畫圖,這樣的工作一個高中生進修2年就可以做到了。而我的鄰居也是學建筑學的,輟學已經有好幾年了,因為他知道畢業就等于失業,與其如此還不如就這樣泡在大學里,生活過的優哉游哉。土木工程學也并不樂觀,我認識的一個德國女孩現在正在做她的畢業論文,她應該是比較優秀的,名牌大學畢業,6年拿下學位,在美國讀過半年,葡萄牙讀過半年,英語德語答辯、做報告,大部分考試成績在2分以上,即便如此,她說很難找工作,她說她的同學里面無論成績好壞,能力強弱,還沒有一個人到目前為止找到一份工作的。生物學也并不樂觀,我在實驗室打工,我的老板是一個博士生,他剛剛做完博士論文,結束了在這個研究所的項目,我問他接下來怎樣,他說他已經申請領失業救濟了。

難的是把專業讀到底

選擇專業還要考慮自己究竟能不能念下來。因為德國的學位真的很難拿,與其半途而廢,不如找一個相對比較好讀的專業來“進行到底”。因為考試只有兩次機會,如果兩次都沒有過的話,就只能換專業,再不過,就沒有機會再學下去了。所以有很多人已經注冊了很多個學期就是不敢去考試。我有個同學學的專業是微系統工程,課程很多,考試很難。剛入學的時候全系一個學期的同學有150人,其中不到5%外國人,到了基礎課結束時,只剩下35個人了??梢娺x擇專業的重要性,提早知道自己不能勝任,要知難而退,因為時間是最最重要的,尤其對于我們來說還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語言障礙。

大學的考試模式

篇7

1.負摩阻力概述

一般情況下,施加于豎直樁上的垂直外荷載,將通過樁壁與土的相互作用傳至樁周土和樁尖土上, 樁壁和樁周土的相對位移則會產生摩阻力。作用于樁側的摩阻力的方向取決于樁和其周圍地基土的相對位移情況。如果樁的沉降大于地基土的沉降時,地基土對樁側表面就會產生向上作用的摩擦阻力,這個力對樁起支承作用,稱為正表面摩阻力;反之,當地基土的沉降大于樁的沉降(包括樁身壓縮及樁尖下沉)時,則樁側土相對于樁向下移動,壓縮的地基土對樁側表面產生向下作用的摩擦阻力,這個力就稱之為負摩阻力。樁基負摩阻力是樁周土產生相對于相應深度樁截面向下位移時作用于樁身的向下的力, 因而在樁身分布負摩阻力的所有情況中,一般存在中性點,即該深度樁土相對位移為零、樁身摩阻力為零,另有沿樁身全為負摩阻力的情況, 這種情況一般講的是樁穿透濕陷性黃土層后隨即落在幾乎不壓縮的持力層,如卵石和基巖等。

2.負摩阻力的產生

在樁周圍的土層相對于樁側作向下的位移時, 土產生于樁側的摩阻力方向向下,稱為負摩阻力,而正摩阻力正好相反,方向向上。負摩阻力產生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大面積堆載使樁周土層壓密固結下沉; 位于樁周的欠固結軟粘土或新近填土在其自重作用下產生新的固結;自重濕陷性黃土浸水后產生濕陷;砂土液化后和凍土融化而發生下沉時也會對樁基產生負摩擦力;靈敏度較高的飽和粘性土,受打樁等施工擾動(振動、擠壓、推移)影響,附加超靜孔隙水壓力增加,軟土觸變增強,后又產生新的固結下沉;在正常固結或輕微超固結的軟粘土地區, 由于抽取地下水或深基坑開挖降水等原因引起地下水位全面降低,致使土的有效應力增加,同時產生大面積的地面沉降;大面積軟土地區打入擠土樁,使原來地面雍高,樁土間土內總應力和孔隙水壓力都普遍增高, 隨后這部分樁間土的固結引起土相對于樁體的下沉等方面的原因。

3.負摩阻力的特性

土體在重力和附加應力的作用下發生沉降, 土體的沉降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增加并逐漸趨于穩定。樁體的沉降量與樁身的彈性壓縮變形,以及樁尖處土體的沉降有關。一般來說,樁體下沉要比土體固結沉降快,樁體下沉趨于穩定的時間要比土體沉降穩定的時間短。因此,樁體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一定的沉降量,這時土體的固結沉降發生很慢,隨后樁體的下沉趨于穩定,但土體的沉降還在繼續,當土體的沉降量大于樁體的下沉量時, 土體便對樁體有向下的作用力, 即負摩阻力產生。。最后,土體沉降穩定時,負摩阻力趨于穩定,中性點也趨于穩定。負摩阻力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是樁與土的沉降相互協調的過程,當樁土相對沉降穩定時,也即負摩阻力穩定時,在樁頂處負摩阻力為零,隨著樁深的增大,負摩阻力也逐漸增大,直到其最大值并開始減小,最后在中性點位置達到最小值零。對于摩擦型樁基, 當出現負摩阻力對基樁施加下拉荷載時隨之引起沉降。樁基沉降土出現,土對樁的相對位移便減小,由于持力層壓縮性較大,負摩阻力便降低,直至轉化為零,因此一般情況下,對摩擦型樁基可近似視為中性點(理論中性點)以上側阻力為零計算樁基承載力。對于端承型樁基,由于其樁端持力層較堅硬,受負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載后不致產生沉降或沉降較小, 此時負摩阻力長期作用于樁身中性點以上側表面。因此,應計算中性點以上負摩阻力形成的下拉荷載,并以下拉荷載作為外荷載的一部分驗算其承載力。。

負摩阻力的大小受樁側和樁底土層的強度、變形性質、應力歷史,地面堆載的強度、面積,歷時,地下水的降低幅度、面積、歷時,樁的類型、尺寸、設置方法, 外界條件(堆載、降水、浸水等)變化與樁設置時間的先后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且具有時間效應。樁側土與樁的粘著力和樁表面負摩阻力的大小取決于土的抗剪強度, 地基土的沉降速率越大,負摩阻力值亦越大。這是由于負摩阻力實質上是土的抗剪強度,而它是隨剪切速率提高而增大的。同時,負摩阻力的發生和發展經歷著一個緩慢的時間過程,這是由軟土的固結沉降特性決定的。這一過程的長短取決于樁側土固結完成的時間和樁身沉降完成的時間,固結土層越厚,滲透性越低,負摩阻力達到峰值所需時間越長。一般初期發展較快,而達穩定值卻很慢,固結土層越厚,時間過程越長。當樁底持力層的強度越大時,負摩阻力越大;當樁周土體較松散或大面積堆載,降低水位等時,負摩阻力要比沒有這些影響因素作用時大;當樁側的表面積較大時,負摩阻力也大;當群樁較密時,負摩阻力也大。

4.負摩阻力的防治措施

負摩阻力產生于施工階段和使用階段, 所以負摩阻力的防治應分別在這兩個階段進行。施工階段負摩阻力的防治尤其關鍵,這個階段能有效的防止負摩阻力的產生, 最大限度的減少負摩阻力對基礎的危害。在現場施工中常采取以下措施以避免和減少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摩阻力。

(1)場地平整形成較厚的回填土,回填土的固結將對樁產生負摩阻力,應對回填土進行壓密,密實度可按建筑物荷載而定;

(2)橋梁樁基影響范圍內存在欠固結的軟弱壓縮土層時,可采用換土或打砂樁等方法進行地基處理, 避免地面堆載引起壓縮土層下沉量大于樁身的下沉量而產生負摩阻力;

(3)大面積地面堆載的場地,增設保護樁以減少樁周土層重固結產生的負摩阻力;

(4)對有大量地表水向下滲流和場地地下水大量抽降,且又采用樁基礎的建筑物, 其地面應設置良好的排水設施以及采取有效措施處理抽水后形成的土層下沉(如增加支承樁);

(5)確定樁存在負摩阻力后,應通過計算取得負摩阻力值,利用正、負摩阻力的極限平衡條件,采取適當的措施,如加長樁尖進入持力層的厚度,增大正阻擦力以抵消樁的負摩阻力;

(6)計算出樁的中性點,在中性點上段涂刷強而耐久的防護涂料,減少樁的負摩阻力。

5.結語

負摩阻力問題從被人們認識提出到今天, 仍然是工程界的一大熱點難題。。雖然己經創造了防治和克服負摩阻力的方法,但是對其研究及計算都停留在經驗上,一些理論因為過于繁瑣、復雜在實際應用時往往產生不便, 所以對負摩阻力的研究仍然需要本專業人員的進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肖宏彬.豎向荷載作用下大直徑樁的荷載傳遞理論及應用研究.中南大學博士論文.長沙:中南大學,2005.

[2]夏力農,王星華.承受豎向荷載樁基的負摩阻力特性研究.礦冶工程,2005,(4).

[3]袁燈平等.軟土地基樁側負摩阻力研究進展初探.土木工程學報,2006,(2).

篇8

在安裝墊鐵時要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施工前的準備階段

要查看安裝的機械設備墊鐵尺寸是否達到規定標準。安裝機械設備經常使用的工具就是墊鐵,墊鐵尺寸是否合乎標準對機械設備能否順利安裝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很多機械設備安裝工作中有很多墊鐵尺寸不符合規定要求,長短寬窄都都有一定差距,這樣不僅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費,也容易造成無法調整設備,所以墊鐵要按照規定的尺寸標準進行制作。在安裝墊鐵時一般要求墊鐵要露出設備底座,長度必須要超過設備地腳螺栓的中心。

二、要按照規范標準科學合理的布置墊鐵位置

墊鐵位置的部署一定要安裝規范的標準進行,其合理與否將對機械設備的安裝有重要影響。墊鐵安裝位置不合理容易引起機械轉動時受力不均勻,導致設備運行時產生晃動。所以在安裝大型精密設備時墊鐵的位置和數量必須進行計算和設計,不能憑經驗和估算進行安裝。

三、安裝設備使用的墊鐵要按照規范和圖紙或者設備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安裝

當設備的全部重量都由墊鐵承擔時,地腳螺栓旁都要有一組墊鐵,墊鐵的布置一定要合理。當墊鐵不按照規范和圖紙要求進行安裝時,就會造成機械設備不穩固,重心偏離,只有嚴格按照技術規范來布置墊鐵的位置,才能使機械設備投入正常的使用和運轉。

四、墊鐵的數量一定要適中

墊鐵數量不適中會導致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如墊鐵過多且沒有點焊成整體時,在設備運轉時容易產生移位,設備也可產生振動或噪音,并且還能使軸承或電機溫度過高造成機械損壞。

五、機械設備在安裝時墊鐵與接觸面要符合操作標準

在安裝機械設備時如果墊鐵與接觸面不符合規定,會導致機械設備無法運轉和使用。所以在安裝機械設備時墊鐵與接觸面一定要符合技術要求,不能圖省事,把設備直接與找平面接觸,或者不按圖紙尺寸施工,這都將影響到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機械設備安裝過程中的裝配是指在安裝施工現場的裝配和組裝,與設備制造單位的裝配不同。一般來講出廠已裝配好的零部件、組合件,均不得拆卸后重新裝配。裝配前對需要裝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關精度等均應復檢。

六、機械設備安裝無墊鐵的安裝施工技巧

安裝無墊鐵機械設備時,首先要把設備就位并找平找正??蛇x用斜墊鐵、調整螺釘等工具將機械設備的水平和標高調整到要求的位置并固定好,待監理檢查合格后進行二次灌漿。等到二次灌漿的強度達到304以上時,可撤出調整工具。留出的位置用灌漿料填實,復查一下設備的精度和運轉情況,緊固地腳螺栓。當機械設備的底座上沒有調整螺釘時,可使用鋼墊板進行調整。二次灌漿要采用符合國標配比的無收縮混凝土及微膨脹混凝土,要符合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通用規范。

安裝機械設備過程中要使設備找平找正,要檢測設備部件相對位置的誤差,根據設備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檢測結果,及時調整設備的自身和相互的位置狀態。

機械設備的安裝精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一是設備基礎的施工質量;二是安裝前基礎測量的誤差及測量基準的選擇;三是墊鐵、地腳螺栓安裝位置及安裝質量;四是散裝機械設備的的組裝精度;五是測量與復測等儀器設備的精度;六是機械設備內應力的影響;七是溫度變化對基礎和設備本身的影響;八是操作者的技術水平所產生的誤差。

在機械設備安裝時應做好組織協調工作,要嚴格控制施工精度,排除人為干擾,工作人員要盡最大努力搞好施工質量,選擇科學合理的安裝調配調整方法,是機械設備能夠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

機械設備安裝完成之后,還要對設備進行最后的調試。在這一階段,要按照設備使用說明和技術規程進行精心調試,檢測安裝的設備是否安裝成功以及能否投入生產。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碰到想象不到的異常情況,為了便于分析,我們應在調試前就做好準備工作。

總結:

機械設備的安裝是一項有規律可循、有步驟可選的工作,我們首先要做好機械設備安裝前的準備工作,把各項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前加以解決,要認真對照所購買設備的圖紙和所購買設備是否一致,如出現問題要及時與廠家聯系,避免在安裝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準備工作完成后,我們要按部就班的對設備進行安裝,在安裝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指導說明書進行安裝,不能發生低級的錯誤。同時,機械設備安裝也有一定的技巧,要善于把握,設備安裝完成后還要對設備進行最后的調試,在調試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生產使用。在機械設備安裝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可能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轉,嚴重的還可能出現設備的損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精益求精,使機械設備從安裝調試到運行生產都得到有效的質量保證。

參考文獻:

篇9

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十分頻繁的國家,尤其是我國西南地區,不僅地質災害數量多,而且災種全。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淺層表生地質災害異常突出,分布有大量的由滑坡堆積、崩塌堆積、殘積層、冰潰堆積、坡積物等組成的松散堆積體斜坡[1]。與此同時,西南地區一系列大型乃至巨型正在建設或規劃中的水電站相繼開工建設,在復雜地質環境和大規模工程活動、水庫蓄水及暴雨等復雜條件下,可能會有大量的水庫庫岸堆積體邊坡發生變形甚至失穩破壞。

水庫庫岸堆積體邊坡失穩的代價是巨大的。斜坡或邊坡作為一種人類不可回避的地學環境與工程形式,總是伴隨著人類的工程活動,人類為了安全始終關注著邊坡的穩定性。一百多年來,人們對邊坡變形過程、失穩形式、失穩機制、穩定評價及滑坡預測預報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借助數學、力學和計算科學理論與方法,試圖對邊坡的穩定、演化及滑坡的預測預報進行研究,并應用到工程實踐中。

1.土坡穩定性分析理論研究現狀

1.1邊坡穩定性分析現狀

邊坡失穩作為普遍存在的工程問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對此課題的研究,國內外都經歷了從實踐積累到理論歸納,再實踐,再歸納,并逐步總結提高的過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發達國家的大規模土木工程建設,大量邊坡工程問題、特別是滑坡問題隨之產生,并造成了很大損失,人們開始應用材料力學和近代土力學的理論對邊坡問題進行半經驗、半理論的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學者引進了前蘇聯的工程地質分析的體系,繼承和發展了地質歷史分析法,著重研究邊坡的工程地質背景和邊坡類型的劃分,以此進行邊坡的工程地質類比分析,在滑坡的分析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2邊坡穩定研究方法現狀

研究邊坡穩定的方法主要有:“地質歷史分析”方法、極限平衡法、概率分析法、極限分析法、數值計算分析方法、物理模擬法、非線性方法等?,F將主要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列述如下:

(1)“地質歷史分析”方法:五十年代,我國許多工程地質工作者在滑坡研究中采用了蘇聯的“地質歷史分析”方法[4],但該方法偏重于定性描述和分析。

(2)極限平衡法:極限平衡法是一種定量方法,也是工程中使用最多、最成熟的方法,其理論基礎為極限平衡理論。它通過分析在臨界破壞狀態下,土體外力與內部強度所提供的抗力之間的平衡計算土體在自身和外荷作用下的穩定程度。同時,根據假設不同而形成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

(3)極限分析法:巖土工程極限分析是典型的塑性極限分析問題。塑性極限分析對象包括塑性區Gussmnna.P提出了運動單元法,以莫爾一庫侖巖土介質為研究對象,采用離散技術與現代數值手段,通過運動分析、靜力分析和求多變量目標函數值的優化分析,有效地分析了地基極限承載、擋土墻極限土壓力及斜坡穩定性問題。

(4)數值計算分析方法:數值計算方法上,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發展,出現了一批以彈性力學、結構力學為基礎的數值計算方法:FDM(有限差分法)、FEM(有限單元法)、DEM(離散單元法)、DDA(不連續變形分析)、FLAC(快速拉格朗日插值)、NNM(流形元方法)等。

(5)非確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的評價基礎是工程地質類比法、滑坡靜態規律的認識以及預測科學的一般原理。隨著概率論、數理統計、信息理論、模糊數學等方法用于滑坡預測,目前已形成了多種預測模型。其預測成果可相互對比、檢驗,使預測成果更具合理性、科學性。目前常用的非確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7]:①經驗方法;②數理統計方法;③信息模型法;④模糊數學評判法;⑤灰色系統方法;⑥模式識別方法;⑦非線性模型預測法;⑧人工智能法。

其中,數值計算分析方法又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①有限單元法(FEM):該方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數值分析方法。它能夠考慮滑坡體的非均質性、不連續性等特征,考慮巖體的應力應變特征,避免將坡體視為剛體,能夠切實地以應力、應變為變量分析邊坡的變形破壞機制,對了解滑坡的應力分布、應變發展很有利。其不足之處是:數據準備工作量大,而且原始數據易出錯,不能保證整個區域內某些物理量的連續性;對解決無限性問題、應力集中等問題精度較差。

②邊界單元法(BEM):該方法只需對已知區域的邊界進行極限離散化,具有輸入數據少的特點。其計算精度較高,在處理無限域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其不足之處為:一般邊界元法得到的線性方程組的關系矩陣是滿的不對稱矩陣,不能采用有限元中成熟的求解稀疏對稱矩陣的解法。另外,邊界元法在處理材料的非線性嚴重不均勻的滑坡問題方面,遠不如有限元法。

③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為了克服有限元等數值分析法不能求解巖土大變形問題的缺陷,人們根據顯式有限差分原理,提出了FLAC數值分析方法。該方法較有限元方法能更好地考慮巖土體的不連續性和大變形特征,求解速度較快。其缺點是同有限單元法一樣,計算邊界單元網格的劃分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④離散單元法(DEM):該方法可以直接反映巖體變化的應力場、位移場以及速度場等各個參量的變化,也可以模擬邊坡失穩的全過程。另外,該方法特別適合塊裂介質的大變形及破壞問題的分析,但所需計算時步非常小,阻尼系數也難以確定。

⑤塊體理論(BT):該方法是以構造地質和簡單的力學平衡計算為基礎,利用拓樸學和群論提出的一種評價三維不連續巖體穩定性的方法。隨著關鍵塊體類型的確定,塊體理論能夠找出具有潛在危險的關鍵塊體的臨空面位置及分布。

除以上幾種方法外,近幾年還出現了如無界元(IDEM),不連續變形分析(DDA)等方法。此外,由于工程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多種數值方法的算法,使滑坡穩定分析數值方法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但數值分析方法也存在著不足: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及認識的局限性,往往使計由于計算參數的選取是以某種簡化為基礎的,與實際存在一定誤差,繼而影響了計算結果的精度[5,6,7,8,9,10]。

1.3邊坡參數選取研究現狀

邊坡的靜力穩定研究中,計算采用參數的準確程度會對邊坡穩定的評價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本節對邊坡物理力學參數選取的研究現狀進行論述。

當前國內外巖體力學參數選取研究的總趨勢是有經驗、半經驗、精度較低的數值計算方法向考慮多種因素影響,計算過程復雜、精度較高代表性較強的數值中計算分析法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使這一領域的研究加快。巖體力學參數選取常用的方法有點群中心法、優定斜率法、最小二乘法、隨機一模糊法等。點群中心法由于人為因素影響過多,目前已不常采用,國內對于巖體力學參數的研究主要是從巖體力學參數本身所包含的隨機性和模糊性出發,應用隨機理論和模糊數學的方法,對試驗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以獲得更為逼近巖體力學實際參數的“真值”[11]。

1.3.1水庫庫岸堆積體邊坡塌岸范圍預測方法研究現狀

水庫蓄水運行過程中,庫岸所處的地質環境將發生改變,自然平衡條件遭到破壞,引起岸坡變形失穩,庫岸線也逐漸后退,直至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為止,這一過程稱為庫岸再造。庫岸再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力地質過程,受岸坡物質組成、結構特征、形態及水流等多因素控制,塌岸過程復雜,尚無法精確地通過數學計算式來表達。

1.3.2地震作用下邊坡穩定性分析研究現狀

地震邊坡穩定性研究是邊坡穩定性研究的重要方面,是巖土工程和地震工程中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劉紅帥等認為,從地震作用下是否考慮邊坡巖體參數的不確定性的觀點來看,巖土邊坡地震穩定分析方法可分為確定性方法和概率分析方法兩大類;從邊坡穩定性計算中對地震動作用的不同處理方式來看,巖土邊坡地震穩定性分析方法宜分為擬靜力法、滑塊分析法、數值模擬法和試驗法四大類[5,10,12-18]。

2.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已建、正在興建和規劃中的水利水電工程都在該地區。水利工程中庫岸邊坡的滑動范圍和穩定性問題是大壩安全、社會效益和水利工程經濟效益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西南地區地殼活動頻繁,地震震級高、強度大,大量庫岸邊坡都是重力崩塌堆積體。西南堆積體邊坡,考慮地震作用下修正塌岸預測方法中圖解法,并將其用于預測邊坡滑動范圍;與實際情況對比進行反分析,藉此評價堆積體邊坡震后滑動范圍圖解法反分析在工程上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丁秀美.西南地區復雜環境下典型堆積(填)體抖坡變形及穩定性研究.成都理工大學,2005,1.

[2]曹毅然等編.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集刊第15號[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

[3]黃潤秋.高邊坡整體穩定性綜合評價探討[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1995,22(6).

[4]張悼元,王士天,王蘭生.工程地質分析原理(第二版)[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5]汪賢良.強震作用下堆積體邊坡變形特征和穩定性分析.成都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

[6]杜明亮.考慮滲流作用的土質邊坡穩定性分析.河海大學地質及巖土工程系碩士論文,2007,5.

[7]鄭穎人,趙尚毅,張魯渝.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進行邊坡穩定分析.中國工程科學,2002,10,4(10).

[8]Dawson E M,Roth W H,Drescher A.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strength reduction.Geotechnique,1999,496,49(6):835-840.

[9]Griffiths D V,Lane P A.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s.Geotechnique,1999,493,49(3):387-403.

[10]Sarma S K.Stability analysis of embankments and slopes.Geotech.Eng.ASCE,1979,10512,105(12):1511-1524.

[11]姜彤.邊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加卸載響應規律與非線性穩定分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固體地球物理博士論文,2004,7.

[12]馬芳芳.基于地震動力時程反應的有限元邊坡穩定性分析.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5,6.

[13]祁生文,伍法權,劉春玲,丁彥慧.地震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8,23(16).

[14]劉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邊坡穩定分析方法綜述,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2001.9,3(20).

[15]Zienkiewicz O C,Humpeson C,Lewis R W.Associated and nonassociated visco-plasticity in soil mechanics.Geotechnique,1975,254,25(4):671-689.

篇10

德國大學的研究生、本科生教育培養是分隔進行的,而美國大學則從組織結構上將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聯系在一起,從而為兩種不同層次的教育創造了結合的環境。因為美國研究生教育計劃是建立在一個廣泛的本科生教學計劃基礎上的,而且在同一學科中,許多教師同時擔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這對于教師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使本科生也能盡早涉足科研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為研究生教育準備和篩選人才,是大有裨益的。

2.有利于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體現教學和科研相統一的原則

以學系為研究生培養重要載體的美國研究生教育,很好地將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這種結合在美國研究生教育計劃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以博士生修業計劃為例,它包括了聽課、課堂討論、研討會、科研或教學實踐、論文撰寫等內容,并規定在第一、二年內要進行與培養目標、學科研究大方向相關的課程學習和討論。通過在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引領下的必要的課程學習及由師生共同參與的討論和科學研究或教學實踐鍛煉,能有效地促進博士生努力打好學科知識基礎,了解學科前沿動態,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方法,有利于開拓博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創造靈感,尋找和確定有價值的論文課題,寫出高質量的博士論文。這樣一種過程正是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相統一原則的生動體現。

3.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規范化和跨學科合作

由于專門設立了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院,統一負責招生、課程、學位標準、獎助金、資格考試、學位授予等事宜,使研究生教育培養達到程序化、標準化、制度化,避免學徒式研究生教育由個別教授管理、控制而帶來的問題。同時,研究生院還可以發揮其宏觀協調、組織的功能,在全校范圍內促進跨學科和跨學院的研究生計劃和科研工作,從制度和工作機制上推動研究生教育和學科建設。

4.有利于豐富師生關系的內涵和培養更多更好的研究生

眾所周知,學徒式研究生教育模式中的師生關系,即是在科學研究活動和完成學位論文過程中簡單一對一的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美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各個環節中,師生間同樣也存在重要的指導與被指導關系。但由于專業式模式在重視科研的同時,還十分注重課程教學,這樣,師生間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又形成了教授與被教授的關系。同時,還由于幾門研究生課程往往是由多位教師分別教授,研究生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所接觸和具體接受指導的就不僅是入學時所選定的一位導師,而是一個教師集體。另外,這種模式注重班級教學和集體培養,教師也就會在某個具體環節中同時面對和教授同一學科乃至是相近學科的多名研究生。在這樣一種多層次的、師生之間交互的由個人和集體共同形成的學術環境中,便派出生學徒式模式所缺乏的效應。這有益于研究生在接受教師指導及學生之間的互相切磋中,博采眾長,并逐步養成開放、全面、辯證的理性思維習慣,克服或減少科學研究中的狹隘性。同時能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成批量地培養研究生,更好地適應國家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課程設置的特色

在研究生教育中開設必要的課程,是美國研究型大學培養研究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演進、調整和改革,其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在沿著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保證教育質量、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條主線上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重視基礎理論課程

這是美國研究型大學總結研究生教育的經驗教訓。美國研究生教育在很長一個時期里功利和實用的色彩比較濃,從碩士到博士,各類專業應用性的課程開設得比較多,對系統的基礎理論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有所忽視。二戰后美國各界開始重視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研究型大學的研究生院特別加強了基礎理論的教學,在規定研究生必須大量參加各種類型科研工作的同時,針對各學科專業的不同情況,在研究生計劃中開設了許多基礎理論課程,并輔之具體的落實措施,從而為提高研究型大學的研究生質量和科研水平創造了基礎性條件。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碩士課程設置中,基礎學科的授課時數已達到50%,專業學科占20%-30%左右。即使是博士生教育,也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必需的基礎課程。如教育心理學專業在讀博士生必須完成4門核心課程,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學、統計分析、研究設計等。

2.強調文理滲透,增設跨學科課程

以發展新知識、貢獻重大科研成果為己任的研究型大學,在研究生教育中日益注重并強調跨學科課程的學習??梢哉f,所有的研究型大學都在積極實施研究生跨學科學習計劃,并努力在實踐中完善。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頓等大學通過建立跨學科研究中心來設立和發展跨學科課程,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科、跨學院進行學習,也可以跨學院甚至跨學校聘請教師。在這樣的研究中心里,研究生可以和教師一起共同進行跨學科課程的學習和跨學科研究。比如城市規劃這門跨學科課程,是把應用工程、政治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建筑學等組合在一起形成的,斯坦福大學聘請了土木工程、經濟學、建筑學等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為研究生開設了這門課程,并進行相關問題的研究,既培養了新型人才也產出了新的科研成果。

3.修習課程規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為了保證基礎理論課、專業課能得到學生的重視并順利完成修課,研究生教育計劃會明確規定哪些是必修課,說明一般的修習規則和應積累拿到的學分,并告訴學生修習課程應完成的時間段。如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博士計劃就對有關專業領域的課程設置作了規定,并提出了四年完成的要求,其中前兩年的課程學習是主要任務,而第三年則必須完成課程學習轉入論文的編寫工作。但為了能更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各自的意愿和職業目標接受培養,研究生教育計劃還會列出多種多樣的選修課供學生選修。哈佛商學院要求學生必修的課程有12門,可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自由選修的課程則有幾十門。紐約大學法學院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法律以外的課程,涉及經濟、心理學、醫學、歷史、科學、哲學、文學等方面。他們認為,這些課程有助于未來的法律工作者正確評價所處理的法律問題的意義和更好地掂量鑒定證人的言詞。課程修習的規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既堅持了學科專業內在的培養目標要求,也兼顧到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和專長,有利于增加研究生學識的厚度和寬度,使之既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專家們,也具備多面手的潛能,從而能較好地應對科技日新月異、時代快速發展給職業生涯帶來的各種挑戰。

三、以質量為導向的培養方法

高等學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作用于培養對象、影響培養質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具體的培養方法和教育手段,恐怕是人才培養教育長鏈中最接近學生、最直接制約效度的一環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是如何把握這一環節的呢?

1.遵循研究生教育的本質要求,注重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從事創造性研究的素質

雖然在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中理性主義和功利主義兩種思想一直并存在大學里,但是,當研究生教育由快速發展走向成熟之后,在研究型大學中,培養、塑造研究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造性研究的素質,始終是其人才培養的原則和主題,盡管在不同時期的人才培養類型、標準和知識結構中會打下不同大學思想價值取向的印記。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已經把錄取新生作為培養創造性人才、塑造科學精神的工作起點:不僅要看申請人的前置學歷、學位,教授推薦意見,必需的考試成績和社區服務經歷等“常規”條件,還非常重視通過面試、加試、筆試等方式來考察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分析表達能力、應變適應能力等素質,在這過程往往有多名教授參加,有時也包括高年級的研究生。研究型大學在制訂研究生學習計劃、安排研究生的有關活動時,把怎樣有利于培養和發揚研究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提高創造性研究的素質作為他們考慮問題的著眼點。在常規的課程學習和教學大綱中,教師的講課非常精煉且具有啟發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往往不給出答案,而是以進一步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或互相展開討論。研究型大學的教授們非常注意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是科技界近斯的研究進展及時補充到課程的講授中,而有些選修課程的教材就是由相關領域正在發生的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科技動態等內容以活頁的形式分期匯集而成的。這樣一些思路和實踐是與研究生教育的本質要求相吻合的,對于養成研究生的學術敏銳性、培養科學探索精神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意義。

2.既抓好課程教學,又重視科學研究活動,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篇11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Shang Xinli Liu Qianyu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450001)

Abstract:Based on website access,the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aspects of purchasing digital resources, self-establishing digital resources,others digital resources and so on. By investigation,the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 scale to some extent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laces needing improvement.

Keywords: Zhengzhou University;librar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1 引言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擔負著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雙重任務,圖書館數字資源在保障高校教學和科研等信息需求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主要指:圖書館引進、自建或受贈的、擁有磁、光介質或網絡使用權的數字形態的信息資源。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采用訪問網站的方法。具體為:從“鄭州大學網站主頁”[1]點擊網頁左側的“圖書館數據資源”,進入圖書館主頁后,選擇“數據資源”、“特色資源”,點擊進去即可瀏覽和使用圖書館的各類中文、外文的數據庫等多種數字資源。

3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購進數字資源,包括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外文期刊全文數據庫、電子圖書、電子報紙和隨書光盤等;二是自建數字資源;三是其他類型數字資源。

3.1 購進數字資源

鄭州大學圖書館購進的中文數據庫有55個,外文數據庫47個。這些數據庫可分為四種類型:綜合類數據庫、理工類數據庫、人文類數據庫和醫學類數據庫。

3.1.1 綜合類數據庫

3.1.1.1 中文綜合數據庫。目前,鄭州大學圖書館的中文綜合數據庫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超星電子圖書、書生電子圖書數據庫等(見圖1)。其中,中國知網核心期刊最多,總量約7 000多種;萬方約6 400種;維普期刊有12 000種,但大多是內部刊,核心期刊不多;三個平臺有80%~90%的內容是重復的。

由圖1可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以及維普期刊資源平臺是讀者訪問量最多的三個數據庫,并且中國知網的訪問量要遠遠高于其他中文數據庫。通過訪問中國知網[2]發現,中國知網收錄的期刊文獻內容豐富種類齊全,數據庫界面簡單明了,搜索系統容易操作,可以進行文獻、參考文獻、被引作者、中圖分類號等多方面搜索。

3.1.1.2 外文綜合數據庫。鄭州大學圖書館的外文綜合類數據庫有:Elsevier 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數據庫、Springer電子期刊、電子圖書數據庫、Wiley 電子期刊數據庫、EBSCO全文數據庫、牛津電子期刊數據庫、ProQuest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基本科學指標(ESI)數據庫、JCR(期刊引證報告數據庫)以及中科院JCR期刊分區表。

3.1.2 理工類數據庫

3.1.2.1 中文理工類數據庫。鄭大圖書館理工類全文數據庫有: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國泰安高頻及金融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其中,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是目前國內數據最全面、算法最準確、系統最穩定、使用最便捷的研究數據庫,是為實證研究、模型檢驗等提供支持的數據平臺。

金融數據庫包括中國股票市場交易數據庫、中國證券市場指數研究數據庫、中國封閉式基金研究數據庫、中國開放式基金研究數據庫、中國證券市場基金評價研究數據庫、中國債券市場研究數據庫、美國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研究數據庫。

3.1.2.2 外文理工類數據庫。鄭大圖書館購進了16個外文理工類數據庫。

其中,文摘索引數據庫有:Web of Science (SCIE、CPCI-S)、EI(工程索引)-compendexWeb、INSPEC(英國科學文摘)、ProQuest博碩士學位論文文摘庫(理工卷)PQDT-B等;全文數據庫有:Nature8種電子期刊、Science Online數據庫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數據庫、AIP(美國物理聯合會)電子期刊、APS(美國物理學會)電子期刊、ACS(美國化學學會)電子期刊數據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電子期刊、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全文期刊數據庫、SIAM(美國工業和應用數學學會)全文期刊數據庫、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電子期刊數據庫、IOP(英國皇家物理學會)出版社期刊。

Web of Science數據庫,在外文理工類數據庫資源中訪問量第一,它包括三個引文索引數據庫(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科學引文索引(SCIE)作為世界知名的“三大索引”之首,收錄了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生物醫學領域超過170多個學科最優秀的學術期刊,期刊總數超過8 600種,可查數據年限從2001年至今;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Science(CPCI-S),專門收錄世界各種重要的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會議,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的會議文獻,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可查數據年限從2004年至今。

Web of Science數據庫頁面也與其他外文數據庫不同,它的頁面采用中文布局,搜索方式通俗易行,更符合國內科研人員搜索文獻的習慣,老師和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所需文獻資源。

3.1.3 人文社科類數據庫

3.1.3.1 中文人文社科類數據庫。中文人文社科類全文數據庫有:人大復印資料(人文社科)、E線圖情、國研網數據庫、中國資訊行、北大法寶。文摘索引數據庫有: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其中,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數據庫是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編選的百余種《復印報刊資料》系列刊物的電子版,匯集了1995年以來國內報刊公開發表的人文社科學學術研究成果的精粹,論文選自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國內公開出版的4 000多種核心期刊和報刊,涵蓋政治,哲學,經濟,文化教育,文學史地學科范圍。E線圖情數據庫是圖情專業的數據庫,收錄了大量關于圖書情報的文獻數字資源,囊括了圖書館事業領域中人物、理論、技術、產品、市場、協會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國研網數據庫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向各級領導者、研究人員和投資決策者提供經濟決策支持的權威的信息平臺。國研網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強大的專家陣容為依托,全面整合了中國宏觀經濟、金融研究和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資源及其研究成果。鄭州大學圖書館購買了國研網中的六個研究報告數據庫,分別是:《國研報告》數據庫、《宏觀經濟》數據庫、《金融中國》報告數據庫、《行業經濟》報告數據庫、《世界經濟與金融評論》報告數據庫和《高校管理決策參考》數據庫。

中國資訊行數據庫:中國資訊行(China InfoBank)是香港專門收集、處理及傳播中國商業信息的高科技企業,其數據庫建于1995年,內容包括實時財經新聞、權威機構經貿報告、法律法規、商業數據及證券消息等,分12個專業數據庫。該數據庫較為適合經濟、工商管理、財經、金融、法律、政治等專業使用,是了解中國經濟環境、商業社會動態,掌握宏觀經濟走向,洞悉微觀市場信息不可或缺的助手。

3.1.3.2 外文人文社科類數據庫。圖書館購入的人文社科類外文數據庫有: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Web of Science)、Business Source Premier(BSP)商管財經類全文數據庫、JSTOR(歷史、外語、文學)、Emerald管理學(含圖書館學)全文期刊庫、HeinOnline數據庫等。其中,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數據庫之一,是SCI的姊妹篇,是全球知名的專門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科技文獻引文數據庫,其內容覆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心理、地理等50多個的研究領域的、最優秀的3 100多種期刊。SSCI是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可查數據年限從2006年至今。

3.1.4 醫學類數據庫

3.1.4.1 中文醫學類數據庫。中文醫學類數據庫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該數據庫收錄了1978年至今1 800余種中國生物醫學期刊以及匯編、會議論文的文獻題錄740余萬篇,新增1989年以來中文參考文獻386余萬篇,全部題錄均進行主題標引、分類標引,同時對作者機構、發表期刊、所涉基金等進行規范化加工處理,支持在線引文檢索,輔助用戶開展引證分析、機構分析等學術分析。

3.1.4.2 外文醫學類數據庫外文醫學類數據庫有:BMJ Learning、BMJ英國醫學會期刊全文庫、Clinical Evidence臨床實證、Micromedex藥學數據庫(含醫學影像圖片庫、事實型數據庫)和Ovid醫學數據庫。

3.2 自建數據庫

鄭州大學圖書館自建數據資源庫有:學科導航數據庫、鄭大文庫、鄭州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鄭州大學河南文獻數據庫。其中,后三個是與鄭州大學圖書館文獻有關的數據庫,建庫工作是對已有的館藏文獻進行掃描,沒有對文獻進行深層次加工,并且其內容信息量少,而且沒有更新。

3.3 其他數字資源

3.3.1 開放獲取資源。鄭州大學圖書館提供的開放獲取資源庫有20個,其中大部分是各國專利資源庫,也有一些醫學、科技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文獻資源。

3.3.2 特色資源。特色資源是指反映本地區、本單位資源特色的信息總匯,具有鮮明的專業學科特色與地區特色。鄭州大學圖書館特色資源主要有:珍善本圖書書名、核心期刊查詢、河南地方文獻、期刊導航、隨書光盤系統、多媒體課程等。其中,國外核心期刊收錄截至2013年,國內期刊大多到2014年;多媒體課程資源,大多為理工科計算機專業課程。

4 結語

綜上所述,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類型比較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規模。

第一,引進的數字資源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數據庫類型,有電子期刊、電子圖書、電子報紙、學位論文、科技報告等。由于電子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更新快、使用方便等特點,并且收納了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一直是圖書館重點引進的數字資源類型之一[3]。其中,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是購進的最重要的兩個中文數據庫。而電子圖書以其傳播速度快、易獲取、閱讀方便、保存成本低、易攜帶等優勢,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也成為圖書館重點引進的對象。目前鄭州大學圖書館館引進的圖書類數字資源主要有超星電子圖書和書生之家電子圖書,基本滿足了讀者對中文電子圖書的需求。外文數據庫方面,使用率比較高的有Springer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等數據庫。與購進的中文數據庫相比較,外文專業性數據庫明顯多于中文專業性數據庫。

第二,在自建數據庫方面,鄭州大學圖書館建立了本館的特色文獻數字化資源庫、本校的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以及多媒體教學資源數據庫等。但是,鄭州大學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首先,圖書館購進的中文數據庫主要是綜合性數據庫,專業性數據庫引進的比較少;其次,購買的外文數據庫,幾乎都集中于英語語言,相對其他國家的語言文獻就有了缺失,這導致了數字資源不全面的現象。因此,圖書館在購進中、外文數據庫時,要綜合考慮數據庫的使用效率,盡量滿足教師和學生的科研學習需要,從而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第三,自建數據庫數量較少、質量也不高,其中碩博士論文數據庫和河南地方文獻數據庫網頁無法打開。自建數據庫是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體現,應該重視其建設。鄭州大學圖書館要充分利用一切條件,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本館、本校特色數字資源和館藏文獻數字化,建設本館、本校和學科專業的特色數據庫。

參考文獻:

[1] 鄭州大學圖書館數據資源網頁[EB/OL].http:///D-Database.aspx?sid=3d4e9cbd-0a72-407a-8b6c-478750

篇12

普利茲克獎被譽為“建筑學界的諾貝爾獎”,在業內備受關注。它1979年由普利茲克家族的杰伊?普利茲克和他的妻子辛蒂發起,凱悅基金會贊助,是每年一次頒給建筑師個人的獎項,以表彰獲獎者在建筑設計創作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獻身精神,以及其通過建筑藝術為人類及人工環境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每年約有500多名從事建筑設計工作的建筑師被提名,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師及學者組成評審團評出一個個人或組合。從1979年至2015年,普利茲克獎已頒給40位建筑師。對于世界上的建筑師而言,獲獎意味著至高無上的終身榮耀。

普利茲克獎評委會主席彼得?帕倫博將奧托稱為“現代建筑的巨人”,解釋說該消息之所以突然提前是因為他不幸去世。評審團這樣評價道:“在奧托的一生中,創造了很多非常有創意的、令人驚奇和前所未見的空間和結構。他讓人們開拓了眼界,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不是留下讓人參考復制的形式,而是通過他的研究和發現帶給人們通往新路徑的方法。奧托對建筑界的貢獻不僅僅在于他的技能和才華,還有他的慷慨。他富有遠見,不斷探索,毫不吝嗇地分享他的知識和創意。他團結協作,致力于資源集約利用?;诖?,2015年普利茲克獎頒發給奧托。”

“我的建筑設計理念是希望創造更多可以對窮人進行幫助的新型建筑,尤其是那些遭受了自然災害和重大災難的人們。”奧托去世前曾經表示,“對于我來說,比獲得這項大獎更重要的是竭盡余生繼續去完成我正在做的事情。”

奧托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建造的是和自然界共生的社會。他認為這里指的自然界是廣義的,包括了無生命、有生命和已經死去的,這個觀點和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十分相似。奧托對自然的規律非常重視,想方設法從里面尋覓到適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通理,從形而上的高度來理解和思考建筑。他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饒有興趣地研究仿生建筑,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整體”的觀點。

這位建筑大師的思想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建筑范疇,他的理想是用最少的資源和最合理的建筑來構建世界?!笆郎厦赖慕ㄖ芏?,但好的建筑就少多了。”他指出,“一個設計者同時也應該是一個好的人類學家,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很好的輔助作用。建造房屋,不僅僅是給人們提供住所,更是在輔助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重心。”

有一次,為了迎接柏林愛樂樂團在柏林總統府花園3個小時的演出,奧托和他的團隊用了大半年的時間設計舞臺的棚頂。他在演出后對記者說的一段話至今令人記憶猶新――“我對會永久存在的東西不感興趣,我此類作品并不多。同樣的,在那些永久的、可以作為紀念碑存在的建筑上刻自己的名字,我也非常不喜歡,那會讓人很不舒服。我對那些只能短暫存在的設計情有獨鐘,或許我要為之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時間去準備,但在作品呈現的那一刻,我是如此幸運?!?/p>

奧托在建筑領域率先提出并運用環??沙掷m性、節能、設計技術、高效等理念,他的帳篷與皂膜、充氣結構與液體結構、懸掛結構、反向懸掛結構、網殼結構和分子結構等在實際項目中一次次得到實施和驗證。奧托推出的輕型建筑創造了一個新的空間實現形式,為建筑帶來更好的發展。

推崇輕型材料和整體建筑

奧托1925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國西格瑪爾,在柏林長大。在父親和祖父都是雕刻家的家庭中,他很小便開始接觸裝飾和結構。據說他的名字“弗雷”是母親參加了一次關于自由的講座后給取的,“弗雷”在德語中意味著自由,她相信這個名字會給孩子帶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小奧托心懷當發明家的夢想,對從縫紉機到飛機模型的所有東西都興趣盎然,愛不釋手。15歲那年,他在中學老師的幫助下開始接觸滑翔機并于同年通過滑翔機考試領到執照,在對滑翔機的學習中第一次接觸了空氣動力學原理和拉膜技術。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制作飛機模型,這對后來的張力結構設計很有影響。

奧托1943年考取柏林工業大學建筑系,但學業因“二戰”爆發被迫中斷。他入伍,經過一年的飛行訓練后于1944年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被送往前線?!岸稹苯Y束前在德國紐倫堡附近被捕,成為戰俘,先后在美國和法國的戰俘營待過。

在戰俘營里,奧托被任命負責規劃整個營區的建筑分布。因為除了帳篷沒有更多的其他建筑材料,所以必須盡可能地對有限的資源加以利用,搭建出所有可能會用到的房屋。它們經濟實用,可拆卸性強,并且隨時都能被移動。他對人生中的這段重要經歷終生難忘,這讓他接觸到很多價格低廉的輕型材料,學會了如何從資源極其匱乏的狀態中無中生有,摒棄陳規,突破創新,認識到山窮水盡其實為柳暗花明提供了重要的機會。

奧托1948年回到柏林工大繼續自己的學業,學習了與現代建筑有關的音樂學、生物學、人類學、歷史學課程和現代藝術史。1950年,他成為戰后第一批獲得資助前往美國留學的德國青年。這位年輕的建筑師在美國結識很多同時代的建筑學家,參觀了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密斯?凡?德?羅和理查德?努特拉等很多著名的建筑師工作室。他尤其對美國設計師馬修?諾維奇為北卡羅萊納那州設計的多頓競技場印象深刻,馬上被它網狀的屋頂結構所吸引。馬修的這種結構設計正是奧托當時研究的課題,他從中受益非淺。

在美國學習了半年之后,奧托重新回到柏林攻讀博士學位,潛心研究輕型材料和整體建筑?!拔夷菚r經常會思考建筑與自然的關系。自然是很容易被摧毀的,不單單是通過戰爭,不和諧的建筑對自然來說也是一種破壞。如何通過比較自然的方式,使建筑的內在與外界環境達到和諧統一,是我要研究的課題。”奧托在接受采訪時說。

他1953年發表博士論文《懸掛的屋頂》,著重探討了如何利用網狀結構和拉膜技術,實現建筑內部構造與外部環境的統一。論文在建筑界迅速引起極大的反響,給很多人帶來了啟發?!皧W托帶領我們回到了人類歷史早期,那是一個把帳篷當做居所的年代?!彼箞D加特輕型材料研究所的一位教授評論道,“帳篷是最早期的人類房屋形態,它具有恒溫、可移動、靈活性強、牢固、美觀、實用等特點,這種建筑形式是奧托整體建筑理念很重要的一部分?!?/p>

奧托1954年獲得柏林工大土木工程學博士學位,在斯圖加特市郊沃姆布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去世的前一天,這位建筑師和工程師一直在那里為建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工作。他為離工作室不遠的工作車間起了“破爛的小木屋”綽號,在這個自己的“烏托邦”里,各種建筑模型、圖紙、材料以及一些簡易的物理實驗設備隨處可見。奧托喜歡動手做實驗,以便糾錯和尋找平衡,直到發現合適的材料。他不滿足于建造房子,更喜歡從形而上的高度來理解和思考建筑。奧托一生中獨立完成的建筑屈指可數,更多的是給予別人一些設計上的想法,使他們的設計能夠成為現實。

主張人、建筑和自然合一

作為奧托的成名之作,1972年慕尼黑奧林匹克競賽場是他與著名德國建筑師君特?貝尼斯的團隊共同完成的。在他的工作車間,至今還能看到部分當年使用過的模型,其中包括女性絲襪。正是貝尼斯團隊的設計師弗里茨?奧爾用自己夫人的絲襪作為輔助材料制作模型,才使他們的設計方案從一百多份投標書中成功勝出。

組委會開始時對這一方案中提出的“空中纜索網頂棚結構”持懷疑態度,覺得整個設計不現實,數據不完善,預算也不可估計,根本不可能被建造出來。為此,貝尼斯向專攻輕型結構研究的奧托求助。他們通過一次次的物理實驗,重新修訂數據,精心選擇建筑材料。在沒有運用任何高科技運算系統和建筑設計軟件的情況下,使這一方案完美實現,至今仍被人稱頌為建筑史上的“奇跡”。

不同于1936年納粹時期奧林匹克場館以磚石筑成的厚重屋頂,1972年慕尼黑奧林匹克競賽場打破傳統體育場封閉單一的形象,開拓性地使用了輕型拉膜結構的棚頂,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開放性、輕盈、新型的建筑結構。新型的半透明帳篷式設計詮釋了人們與自然溝通的渴望,場館流線型的線條自然流暢地與奧林匹克公園成為一體,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民主樂觀的新德國。1972年這里曾舉辦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74年舉辦世界杯總決賽。1975年,奧托在曼海姆音樂廳創造了輕量構造建筑多功能廳。他利用這些作品,向人們傳達了人、建筑、自然合一的理念。

在此之前,奧托在很多建筑上面嘗試過使用輕型拉膜結構的頂棚設計。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期為卡塞爾國家園林展設計音樂廳,60年代為不萊梅圣?盧卡教堂設計頂棚,1967年完成的蒙特利爾世博會德國館設計……當時,他的確成為建筑界談論的焦點。然而正是奧托開創的輕體結構,使我們看到人類并不一定需要用臃腫的結構把自己和自然隔離開。

奧托1961年在柏林工大創立了研究方向為“生物學與建筑”的研究機構,以推動輕型材料和拉膜式結構在德國的研究與應用。1964年,他受斯圖加特大學的邀請協助創立輕型材料研究所并擔任所長。奧托時常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一些有關人類學和建筑學的問題: “建筑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那些古建筑?”“它們向我們傳達哪些思想?”“究竟什么樣的房子適合人類居住?”“怎樣用輕型反對野蠻?”他希望通過探討這些問題,使年輕一代的建筑學者認識到一個設計者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好的人類學家,應該對人類文明的進步起很好的輔助作用。建造房屋不僅僅是給人們提供住所,更是在輔助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重心。

篇13

1前言

研究住宅的特征價格,揭示住宅價格水平的空間分異規律不僅可以直接為政府制定發展規劃、管理住宅交易市場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確定住宅營銷價格等方面提供決策依據,還可以為進一步研究城市發展水平和房價是否合理提供理論依據。

國內外對于住宅價格的研究,多采用特征價格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充分考慮了住宅商品的異質性特點,但一般只限于對住宅價格本身的研究。本文把特征價格理論與價格的空間分異現象相結合,以特征價格研究為基礎,分析了住宅價格空間分異的驅動因素。

本文通過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住宅市場的研究,對住宅價格從空間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哈爾濱市住宅價格空間分布模式、并用特征價格理論解釋了價格空間分異的影響因素。從而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基礎設施、制定住宅產業政策等提供借鑒。有助于住宅消費者選購稱心住宅,也有助于房產管理部門掌握城區住宅價格分布趨勢。分析住宅價格的空間分異,可以為規劃部門制定和實施城市規劃提供必要的信息。

2研究區概況

2.1研究區概況

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金融、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我國東北北部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東經125 42'^~130 10'、北緯44 04'^~46 40'之間,地處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松嫩平原的東南緣。由于行政區劃的調整,哈爾濱市目前下轄八區,包括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平房區、呼蘭區、阿城區和松北區。

2.2對象價格的選取與研究假設

主要以有獨立產權,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的普通商品住宅為對象。在分析哈爾濱市住宅價格空間分布特征時,住宅價格選取住宅小區平均銷售單價,它是市場綜合因素作用的反映,可以較好地反映區位房價水平。文中“住宅價格”指住宅小區住宅的銷售單價。

哈爾濱市目前下轄八區,由于呼蘭區與阿城區剛剛從縣、不設區的市劃為哈爾濱市的區,與哈爾濱原市區也相距較遠,沒有形成統一的房地產市場,因此本文研究對象為已經形成的哈爾濱市原市區住宅市場。

2.3住宅價格空間分布

在等值線的繪制過程中,以哈爾濱市區地圖為底圖,應用ArcView軟件,將樓盤標注在相應的位置上,獲得樣本點,再給每個樣本點附屬性信息,即銷售均價,給定200元為等值間距,應用空間分析模塊,自動生成等值線。

本文通過對數據的整理發現,選擇的65個樓盤均價最高為5 600元/平房米,最低為1 480元/平方米,銷售均價主要集中在2 000~3 500元/平方米的價格范圍,故此價格空間應該是等值線反映的主要范圍。為使等值線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各地區間的房價差異,同時又不能太過詳細瑣碎而難于反映總體特征,以200元為等值線間距,繪制14條等值線。

根據等值線分布圖和調查數據的分布可以看出2006年第一季度哈爾濱的住宅價格空間分布的一些特點:(1)住宅價格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兩大塊,一為道里區,二為南崗區,住宅價格大部分都在3 000元/平方米以上。(2)在開發區泛CBD范圍內,臨近長江路和紅旗大街的住宅價格又出現了一個小,調查數據中超過3 000元/平方米的住宅也比較多。(3)以上三點連線為較高住宅價格線,向兩側房價大體呈放射下降趨勢。

3哈爾濱市住宅特征價格模型建立

3.1變量的選擇和量化

本文以住宅特征變量選擇的一般原則為基礎,結合我國國情和哈爾濱市房地產市場特征對住宅特征變量進行選取。

住宅特征變量的選擇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特征變量間相關程度要低。即特征變量間獨立性強,相互沒有影響。這樣模型才能與實際情況有較高的擬合程度,充分反映真實情況。

(2)選擇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忽略對住宅價格影響較弱的因素,突出特征變量對住宅價格的影響。在建立模型時并不是進入模型的特征變量越多約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進入模型會使模型更具有穩定性。

(3)特征變量的選擇要符合哈爾濱市的特征,并有一定的可獲得性。

根據變量的數據類型的不同,量化方式不同。本文所采用的住宅特征變量量化類型分別為:①直接采用住宅特征變量的實際數值,或者是根據需要對原始的數據進行簡單的變換。②分等級賦值。③采用綜合性指標進行度量,根據包含內容的多少進行打分。④采用二值變量進行量化。

在研究中將住宅特征分為三類:建筑特征、鄰里特征和區位特征。住宅特征變量的量化見表1。

對各變量進行分析,可知其均基本符合正態分布。

3.2特征價格模型的選擇

首先對調查數據進行相關分析,相關分析可以刻畫兩類變量線性相關的密切程度,為線性分析打基礎。根據住宅價格與各變量進行相關分析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出相關系數取值在-1到1之間,正為正相關,負值為負相關,0為不相關。將相關程度分為3級,0.5以上為高度相關,0.2到0.5為一般相關,0.2以下為低度相關。從表中的相關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選變量中物業管理、建筑結構、距中央大街和紅博距離對住宅價格影響很大,且住宅價格與到中央大街和紅博距離呈負相關。裝修程度、生活配套設施和有無車位與住宅價格一般相關。小區自然環境、公交線路和教育配套設施對住宅價格的影響相對較低。

3.3模型的估計檢驗

用最小二乘法(OLS)對模型進行估計。在SPSS軟件中選擇Enter(強行進入法),作為回歸分析方法,即將所選的10個特征變量全部進入模型。

從表3可知,回歸方程方差分析的顯著性檢驗值為0.000,即小于0.001,說明方程是高度顯著的,拒絕全部系數均為0的原假設。說明進入方程的住宅特征與房價之間的線性關系能夠成立。

3.3.1共線性診斷

共線性是指回歸變量之間存在著近似的線性關系,即某個自變量可以近似的用其他自變量的線性函數來描述。當共線性趨勢顯著時,會給模型的擬合帶來嚴重影響。本文用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脹因子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對變量進行共線性檢驗。由于所得VIF最大為3.864,遠小于10,所以認為基本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3.3.2方差齊性檢驗

方差齊性是指殘差的分布是常數,與自變量或因變量無關,即殘差應隨機分布在穿過零點的垂直直線兩側。根據因變量預測值與殘差的散點圖,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觀測值隨機落在橫軸正負2之間,基本滿足方差齊性的假設。

綜上可以看出,模型基本滿足正態性假設、等方差性假設和獨立性假設,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和較高的解釋能力,在統計上是有意義的。因此,可以用來分析和解釋住宅特征對住宅價格的影響。

4回歸結果分析

表4可以看出,有6個變量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分別為建筑結構、到中央大街距離、到紅博距離、物業管理、生活配套設施、裝修程度。

4.1符號分析

住宅特征大部分對住宅價格產生正向影響,如建筑結構、物業管理、裝修程度、生活設施和自然環境,這些條件好的,住宅價格越高。而到CBD距離與住宅價格呈現負相關,也就是隨著到市中心的便捷程度的降低,房價下降。

4.2住宅特征價格分析

在從回歸系數表中,為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對應著住宅的特征價格,如建筑結構,其特征價格為489.06元/平方米,表示在其他特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住宅的建筑機構上升一個檔次每平方米住宅的價格就會上漲489.06元。生活配套設施的特征價格為47.623,表示生活配套設施每增加一個,每平方米住宅價格就會上漲47.623元。

4.3住宅特征的影響程度分析

住宅特征對住宅價格的影響程度無法用特征價格直接衡量,因為它們的單位不一致,但是標準化的回歸系數(Beat)是所有變量標準化后的結果,具有可比性,可以用它的絕對值來進行住宅特征影響程度的排序,并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Beat| ≥0.2為一類影響程度;0.2 > |Beat| >0.1 為二類影響程度;|Beat|

5哈爾濱市住宅價格空間分異原因分析

住宅特征決定住宅價格,住宅特征的空間分布特征也決定了價格空間分布的規律,因此首先進行住宅特征空間分布的分析。

在住宅價格的影響因素中,建筑結構對住宅價格的影響最為主要,建筑結構由磚混上升為框架結構,住宅價格就會上漲489.06元。在調查的65個小區樣本中,有33個為框架結構的住宅,占較大比例,其中道里區住宅中框架結構住宅占區內住宅的10/15,南崗區7/11,香坊區6/11,且集中于開發區附近,所占比例較大。

物業管理也是住宅價格的一類影響因素,在65個小區樣本中,道里區、南崗區和香坊區的開發區比較高檔的小區較多,高檔小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和配套服務也較好。

到CBD距離對住宅的影響程度僅次于物業管理,也屬于第一類影響因素。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的傳統CBD地區,不但坐落著許多商場、寫字樓和各種會館,還是哈爾濱的標志和必經的哈爾濱旅游線路。南崗區的紅博秋林一帶也是哈爾濱的CBD地區,開發區是哈爾濱的泛CBD地區,有會展中心和許多寫字樓。其他區雖然也有內部商務較集中的地區,但規模有限。

第二類影響住宅價格的特征因素為生活配套設施和建筑的裝修程度。生活配套設施包括超市、菜市場、銀行、醫院、郵局。從這些設施的空間分布來看除了松北區和東北西南周邊地區以外,分布較均勻。在調查的住宅中絕大部分為毛坯房,只有道里區有6個住宅小區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裝修。

第三類影響住宅價格的特征因素為自然環境、教育配套設施、有無車位和公交線路。哈爾濱的公園、廣場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均勻。教育配套設施中中小學和高中分布均勻,但大學在松北區的西部、道里區和香坊區分布較少。樣本統計顯示,在65個樣本中有車位的為32個。在道里區、南崗區、香坊區、道外區和松北區中分別占28.13%、18.75%、15.65%、12.5%、15.65%。表明哈爾濱市的東北和西南部的道外區有車位的住宅較少,香坊區和松北區有車位的住宅數量相當。南崗區有車位住宅相對較多,道里區則最多。公交線路對住宅價格的影響最為微弱,說明哈爾濱市的公共交通比較發達,已不太會對住宅的選擇造成較明顯的影響。

6結論

本文運用Arcview軟件對哈爾濱市住宅價格空間分異進行了直觀的表述,得出了哈爾濱市住宅價格空間分異的大致規律,并運用特征價格理論對造成這種空間分異現象的原因做了解釋,得出了以下結論:

6.1道里區、南崗區和香坊的開發區高檔住宅較多,其建筑結構和物業管理水平均較高,這一現象造成了道里、南崗、開發區一線房價較高的大體趨勢,其他各區由于磚混結構的大量存在,也拉低了其他各區的住宅價格。同時傳統CBD和新興的泛CBD區也集中在這三個區域,更進一步抬高了那里的住宅價格。

6.2裝修程度和超市、菜市場、銀行、醫院、郵局等生活配套設施除松北區外基本比較平均,所以目前松北區發展并不完善,住宅價格偏低。

6.3哈爾濱市廣場、公園數量較少,分布不均和公交線路網比較發達,所以不會對住宅價格造成顯著影響。教育配套設施對住宅價格的影響程度在中小學分布比較均勻的前提下,會使大學周邊住宅價格高一些。有無車位也客觀上表現了小區設施的完備程度,對住宅價格有一定貢獻,所以在車位較少的道外區和動力區也會造成住宅價格相對較低的現象。

分析結果不僅可以直接為政府制定發展規劃、分析住宅價格與社會經濟水平的關系、管理住宅交易市場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定位住宅營銷價格等方面提供決策依據,還可以為進一步研究城市發展水平和房價是否合理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許小暉.上海市商品住宅價格空間分布特征分析[J].經濟地理,1997,(1):80-87.

[2]董昕.城市住宅區位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規劃,2001,(2):33-39.

[3]鄭芷青.廣州市商品住宅價格分布特征研究[J].熱帶地理,2001,(1):22-26.

[4]王欣.天津市中心城區商品住宅價格地區分異的研究明[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2,(2).

[5]張文忠,劉旺.北京市住宅區位空間分異特征研究[J].城市規劃,2002,(12).

[6]阿瑟?奧沙利文.城市經濟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曹振良,等.房地產經濟學通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