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詞匯學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詞匯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詞匯學論文

篇1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詞匯教學,例如對于初學英語者可側重音形結合法。學生在基本掌握音素的讀法之后,可逐步介紹一些讀音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到音和形的聯系,自覺的按音形結合的方法去記憶單詞,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在英語中同一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有多種讀音,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也可發(fā)相同的音,記憶時要靈活。也可以采用直觀教學法,用圖片、實物、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以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詞匯教學,讓學生把具體的事物及事物的特征與相應的英語單詞或短語聯系起來,使他們養(yǎng)成隨時聯想的習慣。強調詞性的轉化,因為詞的音、形、義、性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掌握了讀音,就容易記住詞形;掌握了詞義及詞性,就容易掌握其基本用法。這樣由詞構成的句子也好理解多了。

大多數英語單詞有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不同詞性的轉化形式,如mpress-mpresso-mpressve-mpressvely;又如MrSmthdedlastweekadhsdeathwascasedbyadeadlybtefromasake.Hsdeadbodywasbredyesterday.及時將所有的同義詞、近義詞以及反義詞進行比較辨析,以達到克服混淆和靈活應用的目的。適當了解構詞法,可幫助學生加快擴大詞匯的步伐,也有助于從句法結構上更深地理解句意或表達意思。英語構詞有三個要素:即詞根(roots)、前綴(prefxes)、后綴(sffxes)。構詞法主要有:詞綴法:在一個單詞或詞根上加上前綴或后綴構成一個新詞。(1)前綴+詞根。-:happy,sal;ms:msform,msderstad,mshear(2)詞根+后綴。-er:thker,teacher,employ-er;-ess:lless,happess,greatess;-fl:sefl,beatfl,mothfl(3)前綴+詞根+后綴。sccessfl轉化法:一個詞由一種詞性根據上下文的關系轉換為另一種詞性,而不發(fā)生詞形的變化。(1)名詞動詞。face-tofaceadffclty;dst-todstthedesk;(2)動詞名詞。torest-totakearest;(3)形容詞和副詞動詞。slow-toslowdowabt;back-tobackthecar(4)其他。home()-toarrvehome合成法:有兩個詞連寫或用連字符連接而成。s+lght-slght;black+board-blackboard;read-g+room-readgroom課堂上盡可能用英語,由于英語動詞的意義與漢語解釋的對等關系是相對的,對于年級較高的學生來說,用英語解釋單詞即能夠使學生準確理解單詞的真實含義并增加英語的消息量。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方法越多,學生可選擇的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越多,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二、設置任務驅動型活動,使學生在使用中學習詞匯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課程要求,有意識地設置一些任務型的課堂活動。以實際應用為出發(fā)點,確定實施任務所需要的語言材料,包括詞匯等,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的情景和語境。由于任務的完成需要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并且相互間需要合作和幫助,這樣有利于注意語言的恰當性、得體性以及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種活動對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的同學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促使其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調動全部身心,超常規(guī)發(fā)揮,精神處于極度亢奮狀態(tài),不僅能夠很好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還能夠及時記住需要記憶的東西。交際化的詞匯教學也即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所倡導的意義學習(sgfcatlearg)。在交際化的詞匯教學中,教師要設置具體的活動場景,有具體的人、事、物和情節(jié)等,所要學的詞匯與學生熟悉的詞匯及語法聯系成為有意義的整體,并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等融于一體,羅杰斯所說的意義學習指所學材料要與學習者有某種聯系,即要有個人意義(persoalsgfcace)。如果學生把一個個互不相干的英文單詞強行塞進大腦時,這些詞匯對他們來說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大腦對這些枯燥、無意義的東西產生本能地排斥。

交際化的詞匯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他們正在學習的詞匯來談及他們自己的事,或者是與他們有關的事,或者是他們感興趣的事。在交談過程中,這些詞匯對他們輸入、輸出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他們來說是有個人意義的,因而他們的大腦對這些詞匯便具有主動吸收的傾向。一個被動、排斥,一個主動、吸收,效果當然不一樣。交際化的詞匯教學實質上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對詞匯所進行的精加工學習。以所要掌握的詞匯為話題進行交談,生詞則受到學生更多的關注,因而印象深刻;在交談過程中,通過思考、想象、回憶促進了生詞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情感體驗或現實生活的聯系,充實了所學詞匯的意義,能增進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在用中學、學中用,學生不只是記住了單詞,更重要的是能夠積極自如地運用詞匯。所以,交際化的詞匯教學能幫助學生大大提高詞匯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增強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信心。超級秘書網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記憶規(guī)律,開發(fā)記憶潛能

篇2

詞匯是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種語言依靠它的詞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組成有意義的語篇。詞匯的重要性,正如wilkins(1972)指出的那樣:“要是沒有語法,很多東西無法表達。要是沒有詞匯,什么東西也無法表達”。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掌握所學語言的詞匯,是提高外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的全部詞匯有一百多萬個左右,但對于大學生來講,我們并不需要掌握那么多詞匯的數量。只要能滿足日常交流溝通,快速閱讀和理解就足夠了。盡管如此,仍有眾多學生普遍抱怨英語單詞難讀、難記、難寫、難用。如何解決大學生詞匯學習難、易遺忘的問題,如何和遺忘打贏這場仗,是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所以從教學中尋找問題的根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 詞匯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每單元詞匯教學主次不分明,教學順序無先后,造成學生詞匯記憶負擔過重,詞匯教學效率低下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為例,在第一單元的section a中,課文生詞總量為36個,一般要求詞匯是34個,其中積極詞匯占15個,這些詞匯將在6個課時的學習中被有效地重復學習和實踐,比如在詞匯、課文、課后習題中。而在第二單元的section b中,一般要求詞匯也是36個,其中包括20個積極詞匯,要在2個課時中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這樣即便是積極詞匯,由于時間的原因,也只能粗略地講解,從而使得學生無法明晰地分辨積極詞匯中哪個詞更積極,一般詞匯中哪個詞匯比較積極,形成模糊概念,造成記憶負擔。 

所以,單元詞匯教學要分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教師要敢于對詞匯進行選擇、刪減和補充。 

2.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對于詞匯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度存在問題,或求深而不求廣,或求廣而不求深 

如果教師把每個重點詞的用法都全盤灌輸的話,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學生的詞匯量不但難以真正有效地擴展,反而會對詞匯學習喪失欲望和興趣,失去拓展自身詞匯量的自主性。而且有一定量的詞匯基礎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先決條件。同時能讓學生在不斷接觸詞匯的過程中,將一部分認讀詞匯自然轉化為應用詞匯,這也正是“習得”的作用。 

3.詞匯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 

詞匯教學應當是有情景和背景依托的,有意義的交際性活動。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方法單一,而且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這既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詞匯學習。 

4.詞匯教學重記憶、輕運用 

目前的詞匯教學多以老師講解為主,練習形式比較單一,過分重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而忽視其對單詞的運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往往強調音、形、義三位一體。然而,現代英語詞匯教學則強調四位一體,即音、形、義、用。這里的“用”不是指詞匯的用法,而是指對詞匯的運用。 

5.詞匯教學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與教授,不利于學生的獨立詞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語言效率的提高 

英語教學不僅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記憶特點,很少涉及詞匯學習的基本策略,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很多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了學習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習策略訓練不僅能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聽力成績,還可以增強他們的策略使用意識和學習信心,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和獨立的學習能力。在對學習成績有影響的可控制的因素中,詞匯學習策略的影響最大,這與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有關。主張詞匯自然習得的前提是學習者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而中國學生的外語輸入極其有限。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對學習者策略的使用有明顯的幫助,對英語成績的提高也有顯著的影響,對低水平學生的幫助大于高水平學生的幫助。 

二 明確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尋找改進詞匯教學的良方 

1.詞匯學習中動機的激發(fā) 

詞匯學習是一種復雜而繁瑣的學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點枯燥乏味。但詞匯學習又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學習。因為詞匯學習就像海洋中的一艘大船,每一個語素,每一個詞,每一個詞組和短語就像是那一塊塊鋼板,學生就是這艘船的主人。這艘船該有多大,怎樣設計構建,怎樣開動,怎樣航行,全都由他們自己來指揮、建造。然而并不是每一艘船都能精美浩大,起航,也有獨木舟,也有擱淺,也有沉沒。怎樣當好這個工程師,當好舵手才是關鍵。而這種動力和毅力又來源于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必須要立足于學生,從學生自己的立場、條件及目標出發(fā)。 

2.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 

許多學生記憶英語詞匯時采用零碎的或片段的記憶方法。他們對接觸的生詞不會分析和比較,遇到生詞要么死記,要么找個詞匯表硬背。這種被動的記憶方法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詞匯難免模糊、淡化,甚至消失,這種事倍功半的記憶方式還會挫傷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和采用了不恰當的學習策略。找到它們在結構上的內部規(guī)律,就能提高其記憶單詞的效率。 

英語詞匯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系統(tǒng),單詞的數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單詞的元素——詞根、前綴和后綴等卻是有限的,比如,常見詞根約有300個,常見的前綴、后綴約有100多個。如果能熟練掌握這些單詞的基本構件,并對單詞進行分析后記憶,則會增強詞匯的記憶效果。而學生對于前綴、后綴及其變體,以及各種構詞法方面的知識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或他們缺乏對詞匯結構的深層理解,所以不得不死記硬背單詞,而且還經常出現一些混淆詞義或拼寫錯誤。學生學習詞匯的困難與英語詞匯教學的缺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出單詞識記中的難點,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以幫助學生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3.幫助學生了解并把握好影響詞匯學習的相關因素 

詞匯教學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心理因素也影響著學生英語單詞的學習和記憶。例如,記憶時是滿懷信心還是精神緊張,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是心不在焉;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詞匯學習抱有極大興趣還是勉強應付等。 

詞匯的出現頻率和評議環(huán)境也與記憶相關。nttion (1990)認為,學習者要經過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復學習才能記住一個詞。通過閱讀不斷增加單詞的復現率是記憶的必備條件。英語單詞依存的書面語言環(huán)境,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記憶提供線索,另一方面可供學生反復閱讀和反復識記。數量和質量并重有利于詞匯學習。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越能提高其英語水平,但數量要建立在一定的質量基礎之上,反之亦然。詞匯教學的質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若質量要求太高,每個單詞都要求學生靈活運用也是不可取的。詞匯學習的策略與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致,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和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詞匯教與學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嶄新的教學理念,更取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與練習,一切新穎、有效的教學都需積極大膽的嘗試與借鑒,并不斷進行總結與運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探索嘗試大有可為,教師應不斷學習,適應新時期的詞匯教學要求,切實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j].現代外語,2003(1) 

篇3

3.研究過程:課題研究過程分五步,第一步主要是通過大量查閱文獻參考,借鑒文獻參考開發(fā)研究工具和設計研究方案,并對研究方案和工具的效度和信度進行論證和檢驗。第二步是檢驗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步是開展實驗研究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所有學生采用同一份問卷進行詞匯學習策略情況調查,采集研究前數據。第四步是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采用實驗前調查所采用的同一份問卷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同學再次問卷調查。第五步對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統(tǒng)計分析,撰寫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等。項目組的課題研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所教授大學英語都是必修課程,實驗研究分別對12級涉外旅游專業(yè)2班和12級市場營銷專業(yè)2班,即研究中的實驗組開展網絡、報刊及多媒體等三維詞匯教學模式教學研究實驗。對12級涉外旅游專業(yè)1班和市場營銷專業(yè)1班,即研究中的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多媒體課堂詞匯教學。對實驗班開展了一個學段(18個教學周)的網絡、報刊、多媒體課件等三維詞匯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實驗教學結束時對兩組學生集中時間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并開展訪談,回收問卷并記錄訪談結果。本次隨機發(fā)放問卷182份,回收182份,1份問卷漏答無效,一份問卷多選無效,即回收有效問卷180份。

4.數據采集:本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采集研究數據。問卷調查的工具是一份關于網絡、報刊及多媒體課堂等多維學習環(huán)境中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問卷,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詞匯學習的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情感與社會策略。首先,在進行大范圍調查前,課題組對問卷進行了試用,在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12級學生中隨機抽取了4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采用了同質信度來檢驗問卷的信度,SPSS15.0輸出的同質信度a具體表現為:元認知策略0.876、認知策略0.891、記憶策略0.912、情感與社會策略0.867,由此可以看出,詞匯學習策略問卷各維度量表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均在0.80以上,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選擇正交因素專注法中的最大變異法,抽取4個因素,經分析條目分布比較合理,且累計解釋變異量達到69.511%,表明量表的效度較好。第二,對實驗教學前和實驗教學后的問卷調查所采集的數據采用SPSS1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訪談數據來源于小組座談和個案訪談筆記及錄音。在研究中實驗教學前和實驗教學后分別對12級涉外旅游和市場營銷2個專業(yè)4個教學班中的21位學生進行訪談,其中實驗班11位,對照班10位,每次訪談都做了訪談筆記和錄音,并隨后對筆記和錄音材料整理、總結歸納和分析。

5.數據分析:本研究中對采集的有效調查問卷數據采用了SPSS15.0進行均值分析、雙尾T檢驗、相關性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統(tǒng)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1.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詞匯學習策略的總體情況對比分析。本研究中的調查問卷采用的是5級量表,均值大于等于3的是經常采用的策略,均值小于3的是較少采用的策略。從表3.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5大類詞匯學習策略的采用均值大于3的都只有1項,而且都是認知策略,其原因還需要在其他研究中進行分析探索;兩組均值小于3的都有4項;對照組最大均值是3.2198,最小均值是1.8560;實驗組最大均值是3.0659,最小均值是1.8683;兩組的統(tǒng)計結果中都沒有均值超過4的策略項目。從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兩組都是認知策略的均值在5大類中最高,而交際策略是均值最低的。元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均值都在2~3之間。

2.實驗后對照組與實驗組在詞匯學習策略的對比分析。經過開展實驗研究之后,為了發(fā)現兩組學生大學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采用情況上是否出現差異,項目組分別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記憶策略、情感和社會策略等層面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開展了問卷調查,并分別從5個層面分析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大學英語詞匯學習中詞匯學習策略的采用情況。研究中采用了獨立T檢驗來比較兩組學生群體的策略均值和顯著性水平。(1)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的對比分析Table3.2.1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詞匯學習中采用元認知策略存在差異,從兩組學生詞匯學習元認知策略均值看,實驗組總體高于對照組;分別從元認知策略的各個因素來看,兩個組在采用策略5、6、7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對策略5和7的采用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對照組對策略6的采用率高于實驗組。(2)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認知策略的對比分析從Table3.2.2可以看出在詞匯學習認知策略層面,實驗組采用各項策略的頻率都高于對照組。對照組采用頻率最高的是策略(S11),均值為3.2527,最低的是S16,均值為1.8571。均值大于3的策略有9項,無均值大于4的策略。實驗組采用頻率最高的是S14,均值為4.893,最小的是S16,均值為2.8519,均值大于4的策略選項有2項。實驗組與對照組策略采用情況存在十分顯著差異的有7項(S10、S13、S14、S15、S16、S17.3)。存在較顯著差異的有1項(S13),存在顯著差異的有2項(S17.4、S17.5)。(3)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記憶策略的對比分析Table3.2.3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詞匯學習記憶策略上共有5項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顯著性差異p≤0.001,共有2項存在比較顯著的差異,顯著性差異p≤0.001,共有6項存在顯著差異,顯著性差異性p≤0.05。從均值看,對照組記憶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1項,實驗組策略采用均值大于等于3的共有17項。(4)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情感策略的對比分析Table3.2.4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詞匯學習中的情感策略采用中,在S49的采用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對照組的第S49想策略的均值為3.8571,實驗組的為2.2346,顯著系數為0.000。(5)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交際策略的對比分析Table3.2.5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詞匯學習中,采用交際策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第S50項策略兩組的顯著系數是0.538;第S51項策略兩組的顯著性系數是0.560。而顯著系數p≤0.05時兩組才具有顯著性差異。(6)對照組與實驗組詞匯學習策略方差分析Table3.3是采用方差分析法分別從元認知、認知、記憶、情感和社交等5個層面分析檢驗高職院學生實驗組與對照組詞匯學習策略的特征與差異。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詞匯學習策略中存在十分顯著差異的是認知策略和記憶策略,存在比較顯著差異的是情感策略,而在元認知和社交策略方面從總體上分析發(fā)現,無顯著性差異。

3.詞匯學習策略與通過PRETCO—B考試時間之間的相關性分析。Table3.4中顯示5大類詞匯學習策略中有4類策略采用的頻率與通過PRETCO—B的時間成負相關,分別是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記憶策略和交際策略。其中情感策略與PRETCO—B通過的時間成正相關。

4.訪談數據結果。(1)訪談問題一:你每周課外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多少小時?對該問題的訪談回答歸納發(fā)現:在大學一年級期間每周課外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大于等于5個小時的人數大約9%,4~5小時的人數大約12%,3~4小時的人數約17%,2~3小時的人數約20%,1~2小時的人數約22%,0~1小時的人數約26%,還有4%的學生課外很少或不學英語。訪談中超過60%的學生表示,上了大學二年級,沒有參加CET—4或其他更高級別的英語等級考試目標了,如果沒有英語課,可能課外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會更少,甚至不會自己在課外學習英語了。(2)訪談問題二:你在課外閱讀中會選擇網絡英文讀物、英文報刊或雜志嗎?近85%的同學回答如果老師要求或指定某些網絡、報刊或雜志閱讀內容,在課外自己就會盡量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如果沒有要求,自己往往及不起來讀英文報刊、雜志或網絡讀物等;近10%的學生回答在課外能主動閱讀英文報刊或雜志;還有5%左右的學生上網時會看英文電影,聽英文歌曲,偶爾也會上英文學習網站學習。(3)訪談問題三:你認為英文網站和報刊雜志在英語學習中能發(fā)揮什么作用?訪談中95%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都認為如果能堅持在英文學習網站上學英語或能堅持在課外閱讀英文報刊、雜志等讀物一定能提高英語水平,但80%同學表示嘗試過,但沒有堅持,主要原因之一是感覺難度大,原因之二是覺得自己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有5%的學生對網絡、報刊及雜志等課外讀物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表示不置可否,因為覺得那些都太難,自己的水平差的太遠,從沒嘗試過在課外閱讀英文報刊、雜志或網絡英文讀物等。(4)訪談問題四:你希望網絡、報刊或雜志等課外英語閱讀學習如何進行比較好?48%以上的學生的回答都是希望在老師的引領下開展英文報刊、雜志或網絡閱讀,老師可以以課外作業(yè)的形式要求或安排學生適量適當內容的英文報刊、雜志或網絡閱讀。希望老師能幫助甄選合適的篇章或內容。有31%的學生表示如果考試不考,就沒有必要。有21%的學生表示希望網絡、報刊或雜志等課外學習能和課堂教學掛鉤,得到一定的指導等。

三、討論及建議

篇4

一 詞匯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每單元詞匯教學主次不分明,教學順序無先后,造成學生詞匯記憶負擔過重,詞匯教學效率低下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為例,在第一單元的section A中,課文生詞總量為36個,一般要求詞匯是34個,其中積極詞匯占15個,這些詞匯將在6個課時的學習中被有效地重復學習和實踐,比如在詞匯、課文、課后習題中。而在第二單元的section B中,一般要求詞匯也是36個,其中包括20個積極詞匯,要在2個課時中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這樣即便是積極詞匯,由于時間的原因,也只能粗略地講解,從而使得學生無法明晰地分辨積極詞匯中哪個詞更積極,一般詞匯中哪個詞匯比較積極,形成模糊概念,造成記憶負擔。

所以,單元詞匯教學要分輕重緩急,保證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教師要敢于對詞匯進行選擇、刪減和補充。

2.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對于詞匯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度存在問題,或求深而不求廣,或求廣而不求深

如果教師把每個重點詞的用法都全盤灌輸的話,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學生的詞匯量不但難以真正有效地擴展,反而會對詞匯學習喪失欲望和興趣,失去拓展自身詞匯量的自主性。而且有一定量的詞匯基礎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先決條件。同時能讓學生在不斷接觸詞匯的過程中,將一部分認讀詞匯自然轉化為應用詞匯,這也正是“習得”的作用。

3.詞匯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

詞匯教學應當是有情景和背景依托的,有意義的交際性活動。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方法單一,而且缺乏語境,導致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這既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詞匯學習。

4.詞匯教學重記憶、輕運用

目前的詞匯教學多以老師講解為主,練習形式比較單一,過分重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而忽視其對單詞的運用。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往往強調音、形、義三位一體。然而,現代英語詞匯教學則強調四位一體,即音、形、義、用。這里的“用”不是指詞匯的用法,而是指對詞匯的運用。

5.詞匯教學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與教授,不利于學生的獨立詞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語言效率的提高

英語教學不僅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記憶特點,很少涉及詞匯學習的基本策略,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很多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者通過實驗,證明了學習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習策略訓練不僅能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聽力成績,還可以增強他們的策略使用意識和學習信心,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和獨立的學習能力。在對學習成績有影響的可控制的因素中,詞匯學習策略的影響最大,這與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有關。主張詞匯自然習得的前提是學習者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而中國學生的外語輸入極其有限。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對學習者策略的使用有明顯的幫助,對英語成績的提高也有顯著的影響,對低水平學生的幫助大于高水平學生的幫助。 轉貼于

二 明確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尋找改進詞匯教學的良方

1.詞匯學習中動機的激發(fā)

詞匯學習是一種復雜而繁瑣的學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點枯燥乏味。但詞匯學習又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學習。因為詞匯學習就像海洋中的一艘大船,每一個語素,每一個詞,每一個詞組和短語就像是那一塊塊鋼板,學生就是這艘船的主人。這艘船該有多大,怎樣設計構建,怎樣開動,怎樣航行,全都由他們自己來指揮、建造。然而并不是每一艘船都能精美浩大,起航,也有獨木舟,也有擱淺,也有沉沒。怎樣當好這個工程師,當好舵手才是關鍵。而這種動力和毅力又來源于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必須要立足于學生,從學生自己的立場、條件及目標出發(fā)。

2.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

許多學生記憶英語詞匯時采用零碎的或片段的記憶方法。他們對接觸的生詞不會分析和比較,遇到生詞要么死記,要么找個詞匯表硬背。這種被動的記憶方法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詞匯難免模糊、淡化,甚至消失,這種事倍功半的記憶方式還會挫傷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其主要原因是學生不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和采用了不恰當的學習策略。找到它們在結構上的內部規(guī)律,就能提高其記憶單詞的效率。

英語詞匯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系統(tǒng),單詞的數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單詞的元素——詞根、前綴和后綴等卻是有限的,比如,常見詞根約有300個,常見的前綴、后綴約有100多個。如果能熟練掌握這些單詞的基本構件,并對單詞進行分析后記憶,則會增強詞匯的記憶效果。而學生對于前綴、后綴及其變體,以及各種構詞法方面的知識完全不知或知之甚少,或他們缺乏對詞匯結構的深層理解,所以不得不死記硬背單詞,而且還經常出現一些混淆詞義或拼寫錯誤。學生學習詞匯的困難與英語詞匯教學的缺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出單詞識記中的難點,降低詞匯記憶的難度,以幫助學生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3.幫助學生了解并把握好影響詞匯學習的相關因素

詞匯教學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心理因素也影響著學生英語單詞的學習和記憶。例如,記憶時是滿懷信心還是精神緊張,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還是心不在焉;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詞匯學習抱有極大興趣還是勉強應付等。

詞匯的出現頻率和評議環(huán)境也與記憶相關。Nttion (1990)認為,學習者要經過5~16次甚至更多的重復學習才能記住一個詞。通過閱讀不斷增加單詞的復現率是記憶的必備條件。英語單詞依存的書面語言環(huán)境,一方面可以為學生記憶提供線索,另一方面可供學生反復閱讀和反復識記。數量和質量并重有利于詞匯學習。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越能提高其英語水平,但數量要建立在一定的質量基礎之上,反之亦然。詞匯教學的質量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若質量要求太高,每個單詞都要求學生靈活運用也是不可取的。詞匯學習的策略與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強求一致,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和不同性格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詞匯教與學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積極的教學態(tài)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嶄新的教學理念,更取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與練習,一切新穎、有效的教學都需積極大膽的嘗試與借鑒,并不斷進行總結與運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探索嘗試大有可為,教師應不斷學習,適應新時期的詞匯教學要求,切實提高外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蘇遠連.論聽力學習策略的可教性[J].現代外語,2003(1)

篇5

    一、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匯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匯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匯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匯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于漢語詞匯系統(tǒng)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tǒng)的復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征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匯教學的影響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匯教學法 

    對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并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匯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匯與文化隔離到詞匯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匯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復出現,讓學生在重復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匯并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匯時所進行的詞匯釋義只是就詞論詞,并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并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tài)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匯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匯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匯、文化與詞匯的關系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于把語言和文化、詞匯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匯發(fā)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tài)的詞匯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匯和文化的關系,改變詞匯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匯進行適當的文化導入,利用文化導入提高詞匯學習效果,使詞匯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導入,在詞匯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匯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后,更重要在于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匯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匯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匯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么我們可以把詞匯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征、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匯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匯,就是在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huán)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征的詞匯。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jié)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匯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匯,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匯象征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匯。 

    繼續(xù)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匯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于詞匯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匯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匯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匯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匯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借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于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像片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huán)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匯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匯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信息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匯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匯應該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jié)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范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匯及其文化含義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信息,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fā)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篇6

1.將學生可以依托上下文語境理解的詞劃為B類詞匯。英語中有些詞匯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要想確定這些詞的準確含義,語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使用的新目標七年級-文本中出現的和屬初中階段較為常見的一詞多義詞匯。我不急于閱讀前就教這兩個單詞而是讓學生借助文本語境來猜測具體詞義。小姐B.思念C.錯過希望B.祝愿對于這類詞,教師應在復現閱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意義入手,根據相關信息選用詞匯,同時提供多個不同的語境拓展目標詞匯的用法。只有學生學會在語境中正確選用詞匯,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2.還有一群詞匯教師也不用急于在課前呈現,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上下文,借助各種構詞來推測詞義學會語用。現行新目標八年級下冊。我圍繞話題設置情景以舊帶新,呈現詞匯繼而設計有效的讀后任務,盡量提高目標詞匯的復現率,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目標詞匯和已學詞匯的不同語用。3.詞匯不僅是單詞還包括由多個單詞組成但表示整體意思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作為融合形式和功能的綜合體,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體現出語義、句法及語用之間的關系,對它們的學習能夠促進語法規(guī)則的發(fā)展,有助于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準確性。教師可以在文本解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凸顯它們,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聚焦詞塊。現行新目標八年級上冊課時詞匯表中出現了7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仔細研讀教材不難發(fā)現,教材編者很注重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教材閱讀文本后刻意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會依次輸出:我在閱讀教學中也會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效仿編者對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教學做類似的簡單而有效的處理。

篇7

詞塊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學者Becker(1975)率先提出的,他將詞塊稱為預制語言,在使用時只需經過稍微加工,就可組成符合語法的句子,用來與人進行溝通交流。詞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不能或不完全能從詞塊的形式預測出詞義;2.它是以某些句法為目的的最小單位;3.它還是社會慣例,具有特定的語用功能。這就要求把詞塊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單位來對待、記憶。Lewis的詞匯法認為,語言習得應遵循“觀察—假設—驗證”的循環(huán),這與普遍語法假設認為的兒童習得語言遵循“輸入—假設—驗證—比較—內化—創(chuàng)造”的語言習得過程是相通的。基于針兒童語言習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兒童在習得英語的過程中都使用了大量的未經分析的語言版塊。比如在英國,兒童在習得母語的過程中會把“Whatisthis”“Iwanttobuyit”等表達當成不可分割的整體輸入、儲存并輸出,而不會像我們傳統(tǒng)學習英語那樣先記住單個詞的意思,再把單個詞組合到一起造句子,然后做替換練習。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記憶中保留著大量預置好的語言模塊,對于哪些詞能同現,哪些詞不能同現,他們掌握的很好。當用語言進行表達時,他們會調動大腦中儲存的詞塊,把它們有機地組合到一起,實現有效的溝通。由此來看,通過板塊記憶單詞可降低語言加工組合的難度。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語的輸出過程異常復雜。由于大腦中儲存的材料都是凌亂的,要把這些毫無秩序的詞匯變成可理解的交際語言,需要經過多次加工。有的學生雖然詞匯量很大,但是口頭表達的并不流利、準確,原因是因為他們對詞匯搭配的能力不夠。這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雖然學習英語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了,單詞也記住了不少,但是不能夠流利準確表達自己想法的原因。Lewis的詞匯法符合中國學生學習的特點,Lewis認為詞匯本身包含了語法的信息。現今的中國學生,在幼兒園時就開始學習英語了,到了中學時期,已經系統(tǒng)地學習了所有的英語語法知識,而到了大學,很多學生學習英語的重點還是放在語法的學習上,忽略了對短語、搭配和慣用語的學習。事實上,強烈的語感是每個語言學習者所必需的。而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使用的詞匯教學法卻阻礙了語感的培養(yǎng)。詞塊,作為語言信息傳遞過程中的語言單位,其實已經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包括詞匯、語法、句法,甚至語篇意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摒棄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模式,以詞匯塊為單位來學習,不僅不會感到困難,相反還會有事半功倍的感覺。

篇8

直接呈現指利用實物、手勢、圖片等來展示詞匯,具體包括如下幾種方式:1.圖片、簡筆畫。直接為學生展示圖片或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具有操作簡便、效果直觀的優(yōu)點。2.實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物可以利用實物來呈現。3.動作與表情。通過教師的動作與表情來呈現一些表示動作或表情的詞匯能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單詞線標

單詞線標是一種以圖畫、標記等為手段的呈現方式,常用于展示同類單詞的語意差別。下面是單詞線標的具體操作步驟。1.確定主題,引導學生主動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詞匯;2.將學生提供的詞匯記錄在黑板上;3.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單詞進行排序;4.對學生的排序結果進行點評;5.給出參考答案,并進行講解。

(三)趣味呈現

單詞的學習過程往往比較單調枯燥,學生對單詞的第一印象將對單詞的學習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呈現單詞時應有意識地提高呈現方式的趣味性,要利用多樣化的呈現方式和詞匯學習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詞匯的興趣。例如:在學習coin,keep,as,moment,tell等5個 生詞時,為了增強趣味性,教師可編一則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問題呈現

問題呈現指通過提問與回答的方式來展示新詞。考慮到學生英語基礎不同,提問可適當采取一些輔助手段,如圖片、實物、情景假設等。下面是一段與購物分類有關的展示對話(欲展示內容在括號內)。

(五)多媒體呈現

多媒體呈現是一種集圖、文、聲于一體的展示方法,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優(yōu)勢。多媒體呈現可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1.播放多媒體資料,幫助學生對欲學材料在大腦中建立粗淺的印象;2.將多媒體資料再次播放,當遇到欲學單詞時及時停頓,并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對其含義進行猜測;3.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展示文字材料,并進行適當的解釋與說明。

篇9

(二)脫離記憶規(guī)律的記憶和復習教學

人的記憶是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遵循規(guī)律,有效的根據規(guī)律來記憶單詞,才能使詞匯記得比較牢靠和長久。而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很多老師因為課時安排緊張,很少會按一定規(guī)律檢查學生單詞記憶情況,往往只是在考試來臨前統(tǒng)一復習,這就造成了詞匯遺忘率的增加,使得學生重復記憶,降低了英語學習效率。

(三)“有口難開”的詞匯教學

有這樣一種情況:看到一個單詞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卻對其發(fā)音無法校準,總是和其它詞形相近的單詞弄混。究其原因,就是老師在課堂上比較偏重對詞匯意義的講解,忽略了對單詞發(fā)音特色的區(qū)分,這不但導致了上面“有口難開”的局面,同時也相對的形成了“有耳難聞”的情況,在英語會話聽力時無法分辨正確的單詞,導致英語整體成績的下滑,學生從而出現厭學情況。

二、運用趣味教學法改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常見問題

(一)“圖文并茂”的解決脫離環(huán)境的單一詞匯教學

詞匯的學習是很枯燥的,尤其是詞匯意義的運用和區(qū)分上。以on、in、up為例,如果只是單單將這三個詞列在黑板上講解含義也很容易,但學生很快就會忘記,可如果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圖畫,并結合文字共同講解,使得學生腦海中形成立體圖畫,形成這些詞匯運用的語言環(huán)境,就很容易理解記憶。再比如,同樣是on、in這兩個詞,在表示位置方向時,如果光講內容很難記住,這時可以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一幅中國地圖,用各個省份為例進行講解。這樣在講解的同時,還可引申出其它詞匯,比如表示東南西北的詞、表示四季變換的詞匯等。

(二)“串聯”“并聯”解決機械式的單詞記憶教學

英語詞匯中有很多詞形相近的詞,比如feet、meet、see這樣的詞匯,將這樣的詞匯集中在一起,“串聯”起來方便記憶。英語詞匯中還有一些意思相近用法不同的詞,比如see、look、watch等,將這些詞匯并列起來,在教授詞匯的同時加以區(qū)分。長時間按照這種方法教授詞匯,使學生達到只要指出一個單詞就能記起一串單詞的能力,避免了機械式記憶單詞的枯燥性。

(三)“吃‘回頭草’”解決脫離記憶規(guī)律的記憶和復習教學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在詞匯記憶上要背道而馳。老師在講解新的單元詞匯的時候,遇到與之前已經講過詞匯相近或相似的詞匯時,要帶動學生一起回憶以前這個詞出現的情形、意義和如何運用。按照人類長期的記憶周期,即1天、2天、4天、7天和15天,和學生做游戲互動,將學生分為幾組,互相出題,這樣既能達到增強詞匯記憶的目的,也在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篇10

(二)網絡環(huán)境中的PBLL

信息技術在不斷的進步著,教學領域中普遍的運用了網絡技術。網絡不僅能夠為詞匯教學提供多元而豐富的信息資源,還可以提供有效的媒介,這種媒介可以進行跨區(qū)域的合作與交流。網絡環(huán)境能夠為以項目為基礎的詞匯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包括技術性、管理型和資源性的支持,以及成果支持和共同體支持。PBLL在網絡環(huán)境下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原型,使得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極大的增強,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對于項目學習方面的研究,不僅引入了理論介紹和概念分析,也出現了針對英語方面的實踐研究,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

二、設計研究

(一)課程相關介紹和研究的對象

人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重點和難點是詞匯的學習,詞匯方面的教學也是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極其重要的方面。大家常用的詞匯教學方式,基本上是教師講授詞綴、詞根和單詞的實際用法,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沒有充足的學習興趣,導致難以取得較佳的學習效果。大多數學習者只是參照詞匯輔導工具對英語單詞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機械而孤立,導致學生不僅詞匯量沒有得到有效地擴充,對于英語學習也失去了興趣,甚至感到恐懼和厭惡。另外,通過使用課外輔導書來學習英語詞匯,由于缺乏規(guī)劃性和系統(tǒng)性,導致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的方式。定性分析的主要數據基本來自于一部分的調查問卷、小組報告和學生個人總結。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反思、項目過程以及學生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定量分析的基本數據主要來源于學生最終的測試成績。根據以上內容的最終數據,助教和研究者通過詳細的分析,獲得最終的研究結果。

(三)研究過程

1.根據大學英語四級、六級的詞匯要求和英語詞匯的具體實用性,指導教師制定六個題目: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商務和環(huán)境,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進行自主選擇。

2.在分組的時候,指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部分,然后再將每個部分分成若干個小組。在進行選題的時候要保證每個主題都會有兩個小組對應。

3.上課的主要地點可以設在多媒體教室。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每個學生都可以配備一臺電腦,學生能夠使用網絡搜索所需資料并且可以充分分享學校資源庫中的資料。

4.每個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都應該交一份個人的經驗總結,每個小組也應該交一份研究報告,匯報進展情況。在整個項目結束后,每個項目小組都應該提交最終的項目報告,內容基本包括項目具體實施過程、組內成員的感想以及總結的學習方法。這些資料可以上傳到學校的資料庫內,作為學生的學習資料。

5.在項目的實行過程中,每一個學習者在項目開始之后和結束之前的短時間內,都應該參加一次英語寫作測試。從寫作中詞匯量的變化,指導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在第一周,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則的主體,選出與主題相符的作文題目,來進行第一次的寫作測試。在最后一周的測試中,指導教師可以從學校系統(tǒng)中選出與第一次測試主題相同但是詞匯量不同的作文題目,對學生進行最后一次的測試。在項目結束后,可以對兩次英文寫作測試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對學生在項目中的學習情況和效果進行最終評定。

6.每個學生的最終評定成績由五個部分構成,分別是個人總結、小組報告、成員互評、結束報告以及系統(tǒng)評分。

三、研究結果的分析和討論

(一)分析測試結果

運用TRP系統(tǒng)對學生的最終寫作情況進行測評,將兩次測試中的詞匯重復率、詞匯總數和平均詞長進行對比。通過整個項目狀況可以發(fā)現,學生對于各自主題內的詞匯知識的了解程度都得到了相應的增加,掌握了相對更多的英語詞匯,并且能夠將這些詞匯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學生寫作中詞匯總量的增加、單詞長度的加上以及重復率的減低,從一定程度上證明,通過項目的實施,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還提高了學生的詞匯運用水平。

(二)相關探討

1.提高合作意識

目前,大學生都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缺乏足夠的合作意識,交流協作能力也不強。這將直接導致他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通過項目的運行,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能夠充分體會到團隊的優(yōu)勢與魅力,提升自己的協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2.增強人文素養(yǎng)

當今時代,大學生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沒有豐富的精神世界。針對這一現狀,項目在進行主題設計時可以側重于人文素養(yǎng)方面。在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學生收集相關的項目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項目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社會現狀。隨著項目進程的不斷加深,學生對于項目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合理的項目設計,不僅可以增強學習者的人文素養(yǎng),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增強民族自豪感。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項目的具體實施中,通過指導教師的積極輔導,學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無論是選擇主題、收集資料,還是組內互動交流,學生都是在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其中,網絡資源的豐富,不僅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篇11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fā)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qū)),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c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yōu)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yè)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guī)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guī)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tǒng)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fā)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詞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tǒng)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胡春洞,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chuàng)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guī)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便坦然、開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tǒng)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的教學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外語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轉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tài)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轉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tài)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tài)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fā)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zhí)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tǒng)中的一個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tǒng)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tǒng)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fā)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fā)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fā)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fā)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guī)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guī)則。”(林祟德,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fā)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huán)境是說漢語的環(huán)境,如果在每天一節(jié)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huán)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yǎng)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huán)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

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jié)課上不太可能,一節(jié)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程世祿、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

當然詞匯教學的方法不止上面所說的這些,比如說:詞性轉化法,同義近義辨析法,交際法,圖表法,比較法,集中單詞教學法等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5.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必需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認真地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中存在的問題,因應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

[1]胡春洞,1990,《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章兼中,1993《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3]程世祿、張國揚,1996,《ESP的理論與實踐》[M],廣西教育出版社。

[4]汪榕培,2000,《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林崇德,2001,《英語教學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7]董蔚君,2001,《英語游戲》[M],安徽教育出版社。

[8]王文斌,2001,《英語詞匯語義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人民教育出版社。

[10]胡文仲,2001,《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篇12

3.運用教學活動的方式建立教學情境。在進行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倘若簡單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對詞匯進行死記硬背,則其教學效果往往較不理想。因而,在現今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使得詞匯能夠融入到學生熟悉且喜愛的情境之中,增加學生對相關詞匯的理解程度,從而能夠提升詞匯教學的效果。所以,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期間,應對本班級的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其中包括學生對詞匯認知規(guī)律的了解,學生思維方式的了解,學生的心里特點等。

在此基礎之上,組織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就一話題開展對話、演繹對話等。從而能夠使得學生了解所學詞匯的運用環(huán)境,有助于幫助學生增強對所學詞匯的記憶效果。在講到初中詞匯方面的時候,大多數的名詞都可以表示具體的時間、地點、事件等信息,但是動詞中有一些卻是比較抽象,例如find、can、could、please、must、love、do等,其他的也表示比較具體行為例如watch、ask、jump等。

篇13

現代英語的詞匯總量已達到200多萬,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而不斷地更新、擴大。而詞匯教學成了當今英語教學中令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難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問題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擬遵循英語詞匯教學原則,就此課題作一探討。

2.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著名語言學家里弗(River)也認為,掌握足夠的詞匯是成功運用外語的關鍵,沒有詞匯就沒有能運用所學的結構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實上,一個人詞匯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這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見詞匯的重要性。

詞匯是學生的最大的“攔路虎”,英語詞匯不但數量大,而且非常活躍,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發(fā)展變化,語言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其中詞匯的變化最快、最明顯。主要表現在:(1)新詞的不斷出現。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economiczone(經濟特區(qū)),yumcha(飲茶),realwoman(淑女)等。(2)舊詞又增添了新義,一詞多義的現象更加普遍。如:runsontheboard:successes;achievement.(口語)表示“榜上有名”。又如:facility(功能:電子裝置具有的具體能力或功能),eyeball(觀察),cowboy(莽撞鬼/標新立異的人),Catchyoulater!(再見!)clone(克隆/復制品)等。(3)英語大量吸收了外來詞。如:elite(優(yōu)秀的團體,精華,杰出的人物)是來自法語,kung-fu(中國功夫)來自漢語,judo(柔道)來自日語等。

英語詞匯的多變性讓學生望而卻步,但其實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yè)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guī)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左右的認讀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①從以上可看出,學生學習三年英語,再加上小學三年,他們只需掌握1500左右單詞,似乎也不算太高要求,再加上派生詞、合成詞和轉化詞,所剩下的基本詞也就更少了。但從中也可看出,詞匯教學包括教授詞匯的讀音規(guī)則、構詞法,要掌握它們的詞義及詞類,更要掌握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應科學地、系統(tǒng)地把單詞教給學生,而且詞匯要放在一定的語境里教,才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類和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所謂的“詞匯教學”更讓學生無所適從。他們只注重了語音、語法和句型的教學,對這些知識,反復講解,反復操練,不厭其煩,只想讓學生在考試時能取得高分。對于詞匯教學卻一點也不重視,認為詞匯并不需要教學,只要教會學生去讀這個單詞和理解它的意思,課后讓學生自己去背,然后給學生聽寫就完成詞匯教學。教師的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詞匯的輕視,不愿花功夫在詞匯學習和積累上,只是考試前突擊一下,抱著僥幸的心理應試,考完之后也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學生對詞匯老是念不出、拼寫易錯,他們花在記憶單詞的時間多但遺忘快,而且連常用詞匯的基本含義也掌握不好,換個場合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明白、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生詞時就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在做看圖寫話時,看圖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但由于詞匯知識的缺乏,一提筆卻抓破頭皮也寫不出一個詞來。以上種種可看出,不是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就失去了興趣,而是教師在剛開始的時候在詞匯教學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導致學生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從而也失去了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②這些任務也是詞匯教學的任務和目的。

3.當前初中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發(fā)現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看教學是否符合英語詞匯教學原則。“詞匯教學原則包括以下三方面:(1)質量并重,逐層加深。((2)立足于詞匯教學系統(tǒng)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3)集中分散,交替互補。”(胡春洞,1990)③

3.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

初中的英語詞匯通常由常用詞、根詞等組成,而這些詞在英語總詞匯量中只占一小部分,這些詞數量雖少,但用途卻非常廣泛,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詞的本義、轉義、比喻義、引申義、修辭義等。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都作了具體的要求,主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作出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都“一古腦兒”地傳授給學生,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一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正是由于這樣,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不但大部分的單詞都不會,而且連常用的詞也掌握不了。也正是這樣,不少學生對掌握詞匯失去了信心。在閱讀文章時,遇到較多的新單詞,便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文章便看也不看,胡亂選個答案,特別在看到似曾相識的詞匯,又認不出的時候,便產生一種焦慮的心理,以致于看到單詞就害怕,從而降低了學習的效果。從中也可看出這樣教學違反了“質量并重,逐層加深”的教學原則。

3.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chuàng)設語境

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如:Isherunninginthe100meters?(賽跑)RunforPresident.(競選)Thereportraninallthenewspapers.(刊登)Heranacowintoabarn.(趕)等。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有些教師還成了“詞典專家”,把那個單詞的意義一個不少地抄給學生,然后讓他們課后去背。如:dark這個單詞,教師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有:名詞:黑暗、愚昧無知;形容詞:黑暗的、深色的、棕黑的、神秘的、無希望的、悲傷的、無精打采的、未啟蒙的、意義不明的、曖昧的等,這種把單詞單獨講授,而與一定的語境脫離的教學方法,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控制下,學習時得不到快樂,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產生抵觸心理,接受不了教師輸入的信息,導致成績下降,只有20、30分,這樣的成績又反過來加重了學生厭煩,抵觸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便由于教學方法的不當和不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而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3.3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輕詞匯的文化內涵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但即使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許多情況下,也會出現與別人溝通不了或出現尷尬的場面。這是因為習俗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更是語言的深層基礎。然而有的教師只按照課后的詞匯表,詳細地講解單詞的拼寫、音標、詞性和搭配等,對于單詞的文化背景卻只字不提,覺得這些一點也不重要,多講浪費了上課的時間。殊不知,多講解一些文化習俗的知識,既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也由于學生在學習外語時,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這樣在詞匯學習中學生就喜歡用漢語詞匯的讀音、類別、釋義來規(guī)范英語詞匯,用漢語的語言習慣來表達英語。比如說在聽到一個外國人說:“Youlookverybeautifultoday.”中國學生第一個反應卻是:“哪里,哪里,一點也不漂亮。”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當聽到別人夸獎時自謙一番也是符合中國文化的,但在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習慣,當聽到別人稱贊時,西方人說聲:“Thankyou。”便坦然、開心地接受,要不稱贊者會以為自己判斷力有問題,也會因此而不高興,由此可見詞匯的文化內涵是多么重要,也由于中國學生受漢語的影響,產生了母語定勢的心理,這種心理無助于學生學習英語,反而拖了學習的后腿。這種方法違背了“立足于詞匯系統(tǒng)之上,著眼于詞匯教學之外。”的教學原則。

4.詞匯教學的幾種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最大程度上參與學習,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能逐步形成積極學習的觀念。“外語積極學習的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外語學習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耳聽、眼看、動腦、動手的學習活動,掌握自辯、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智力、情意,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全面發(fā)展的目的。”(章兼中,1995)④“別利雅也夫認為,從心理學的觀點看,詞就是一個復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說和寫的過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結構復雜的反應(在口關頭或書面表達自己思想時)。”(轉引自程世祿、張國揚,1996)⑤就是因為詞的這些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對外語的積極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英語很單調、枯燥,只有這樣才會積極參與解決上面所產生的多種心理障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4.1利用直觀教具教單詞

從前面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第一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可看出興趣是多么重要,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教師”而直觀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斯波斯克(B.Spolsky)認為,外語學習動機本身包括三方面內容:對待學習外語的態(tài)度、學習這種語言的愿望和為學習這種語言而付出的努力。”(轉引自林崇德,2001)⑥當教師首先呈現的東西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興趣,那他們對待外語的學習態(tài)度將會是積極的,心中也就會很渴望學會這種語言,雖然學起來較難,鞏固較難,但由于態(tài)度積極、而且有種強烈想法的感情,他們便愿意下苦功,掌握這種語言,以便達到他日能在同學、教師面前有好表現,甚至見到外國人也能說上兩句。如:玩“Simonsays.”這個游戲時,由教師或學生發(fā)命令,如,“Handsonhead”,“Pencilsindesk.”,“Handsonshoulders”,“Handsbehindyourback”等等,當在命令前加上“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執(zhí)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沒有“Simonsays”這句話,學生就靜止不動。這個游戲正符合了學生們好動的特點,但如果他們不會說單詞和句子,就無法參與,這樣就使他們迫切想學會單詞,自然他們也愿意為此而付出汗水。這一些都是因為處于青少年這個階段虛榮心較強,愛表現,想引起別人注意的年齡特點。

也正是這樣,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采取直觀教學,筆者認為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開展的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一般可采用直觀教學。對于初學者,對英語是一竅不通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參與。如學習apple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一手舉起蘋果,口中問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舉起兩個蘋果問:“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問自答,再展開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這樣反復操練,學生不但掌握apple這個單詞的詞性,單復數,而且在運用時也瑯瑯上口,教師如能在學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蘋果獎給他,那課堂氣氛就更好,從而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4.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

“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英語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tǒng)中的一個分子。”(胡春洞,1990)⑦由此可見,各個詞匯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系統(tǒng)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tǒng)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fā)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

如學習care這個單詞,可用構詞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也學得了詞匯的知識,再如集中學習單詞時,可把形音相近的單詞,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

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歸納在一起學,從以上的單詞可看出,它們不但詞形大致相同,發(fā)音也一致,特別是元音字母a的發(fā)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不發(fā)音字母e構成,這樣的規(guī)律,也教會了學生用音標記單詞,對于單詞,學生自然也不會那么恐懼。

4.3英語解釋法

“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多聽、多讀,通過聽讀這兩條渠道向大腦輸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語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夠的語言輸入與積累,才能融會貫通形成語言規(guī)則。”(林祟德,2001)⑧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用英語來教學,用英語來解釋單詞、句子等,并用英語設置交際情境來啟發(fā)學生用英語思考,在英語教學大綱中,也要求教師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教學。因為中學生身處的環(huán)境是說漢語的環(huán)境,如果在每天一節(jié)英語課上已不能完全接觸英語,沒有一個說英語的環(huán)境使他們鍛煉和培養(yǎng)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更別說課后能說得更多。而這種英語解釋法正符合了用聽、說向大腦輸入大量語言材料的要求。英語解釋法是用簡單的,學生們已學過,熟悉的詞匯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掌握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這樣用簡單英語解釋單詞,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于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重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了解更多的詞匯知識。學生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能聽得懂,又知道新單詞的意思,這樣增添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厭煩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積極學習的信心。

如可以這樣解釋下列單詞:(1)holiday:timeofffromwork(2)invite:asksomeonetodinneroraparty(3)housework:workdonearoundthehome(4)afternoon:between12:00and6:00inthedaytime(5)exam:animportantschooltest(6)different:notthesame(7)entrance:placewhereyougoin。當然用簡單英語解釋英語單詞,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簡單的詞匯。

4.4語境教學法

“語境不僅包括文章或言談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種社會環(huán)境。”(王文斌,2001)⑨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見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歸納起來說,筆者認為利用語境教學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4.4.1通過句型或上下文來教單詞

當遇到講授新單詞時,教師課前也是要花時間來準備的。如:water這個詞,在講授時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動作,如花灑、澆水的動作和喝水的動作等,這些都必須是學生熟悉的行為,再呈現以下的句子。如:(1)I’mverythirsty,Iwanttodrinksomewater.(2)Theflowersaredry,Imustwaterthemeveryday.(3)Thereissomewaterinthebottle.,wecandrinkit.從語境中我們可猜測出(1)、(3)句中的water是水,(2)句的是澆水的意思,從中我們也可以知道water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利用上下文教單詞的道理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學習umbrella時,可以用下面這段文字:

It’srainingandIwanttogoout.Idon’twanttogetwet.Ihaven’taraincoatbutIhaveanumbrella.I’llputupmyumbrella.Therainiscomingdownonmyumbrellabutitisn’tcomingonme.Myumbrellaisprotectingmefromcatchingrain.Nowtherainhasstopped.I’lltakemyumbrelladown.,Anumbrellaisveryusefulwhenitisraining.這樣把umbrella放段落中學習,不但教會了學生這個單詞,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4.4.2利用情景教單詞

利用情景教單詞,是中學生較喜愛的一種方法,因為情景雖然是模擬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際情景中,這些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的活動,也是他們日常熟悉的場景,比如說,學習打電話用語時便可拿兩部會響的電話,讓他們好像真的在打電話一樣,在交際中,學得了知識。如:

A:Hello!MayIspeaktoJim?

B:I’msorryheisn’there.CanItakeamessageforyou?

A:OK!ThisisKate.Mytelephonenumberis87654321.

B:Allright.

A:Thankyouverymuch.Bye.

B:Bye.

學習交際用語還可以有購物、借物、問路、邀請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這樣學生不但興致勃勃地學知識,讓他們多參與,既能說,又能聽,還能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使用語境教學法,教師的工作量是比較大,而且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首先課前準備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語單詞是學生學過而且比較熟悉的,上課時要能使用全英教學,輕松自如地用英語解決上課遇到的問題。

4.5通過謎語教單詞

猜謎語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有了興趣,再積極參與,從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把單詞牢牢記住。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少采用這種方法,覺得猜謎語在一節(jié)課上不太可能,一節(jié)課45分鐘可能會浪費掉20分鐘左右,特別單詞多的時候,更不可能。但是教師們沒有注意到教授單詞絕對不是只采用一種或兩種方法,對于不同類型的詞匯或根據詞匯的特點,應該找出一種最適合教某個單詞和最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些單詞采用謎語形式來猜測,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便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力。

例如:(1)Whathasfourlegsbutonlyonefoot?(Abed)

(2)Whathasabedbutneversleeps,amouthbutneverspeaks?(Ariver)

(3)Whatfruitisneverfoundsingly?(Apear)

等等,這些謎語都是淺顯易懂的,也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4.6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家也研究認為,興趣可增強記憶,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積極而持久的認識傾向,它與大腦皮層中思維活動的興奮中心相伴隨。”(程世祿、張國揚,1996)⑩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對于這種天性我們不能壓抑,只能加以引導。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不用說小孩,連成年人也不喜歡呆板,沉悶、枯燥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零的,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在詞匯教學中更要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減輕學生對單詞厭煩和焦慮心理,教師只有幫他們清除了這些心理障礙,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關于詞匯的游戲是多不勝數,下面只舉幾個例子,如(1)Whatis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hasfourlegs.It’smadeofwood.It’susedfor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a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學數詞也有不少游戲,如:“Whohasnumber…?寫些數詞卡片,根據所教數詞的多少,卡片上分別寫上從1到25,從25到100,從100到1000和超過1000以上的數詞。當教師指卡與學生背誦、做游戲時,就用數字代替他們的各字。就像他們的英文名字一樣,使用多了就記熟了,這個游戲鍛煉了學生們的記憶能力。(3)Add-on這個游戲結合圖片、實物來做,學生1:“Iseealivingroom.”學生2:“Iseealivingroomandakitchen.”學生3:“Iseealivingroomakitchenandabathroom.”如此類推。或者學生1:“Ilikemilk.”學生2:“Ilikemilkandpie.”學生3“Ilikemilk,pieandcake.”也是如此類推,看誰堅持說得最長時間、最多的詞匯,這樣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復述能力和單詞的貯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