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以人民為中心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人的城鎮化建設的提出、確立及基本內涵
1.人的城鎮化建設的提出與確立2013年1月15日,考察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時,首次提出“人的城鎮化”。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系統闡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明確人、地、錢掛鉤,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2013)明確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市民化是首要任務,主要任務是落戶問題。至此,推進人的城鎮化建設在中央層面得以確立。2.人的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內涵與價值取向(1)人的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內涵“人的城鎮化”的內涵是什么?不同學者做了不同回答,內容極其豐富。從主體看,有農民、農民工以及市民的區分。從內容看,涉及以戶籍為核心的相關制度改革以及城鎮化進程中人的發展兩個基本方面。現有文獻主要從市民化、人的現代化與城鄉一體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方面來釋義人的城鎮化的涵義。筆者認為,第一,正確認識人的城鎮化的內涵,概念比較很重要。相對于傳統城鎮化,“人的城鎮化”凸顯了“人”的重要性;相對于“人的發展”,“人的城鎮化”強調“城鎮化”這一時代內涵;相對于“人口城鎮化”,“人的城鎮化”更具人文內涵。第二,市民化是人的城鎮化的時代內涵。第三,人本論、中心論與核心論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城鎮化前置的限定詞是“人口”、“人”還是“人民”,體現不同的人文社會內涵。第四,人的城鎮化是由于就業結構變化而引起的人口由鄉村向城鎮的地域遷移,并成為市民的過程。(2)人的城鎮化建設的價值取向人的城鎮化建設就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推進城鎮化的抓手,關鍵是解決好人的問題。人的城鎮化不能不研究價值取向,歸納學者研究,大致有三種觀點。一是社會公平正義。主流觀點意指農業轉移人口與市民、農民與市民的權利與福利平等,也有學者認為是“城鄉共同精神”。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的理想,是人的發展的最高價值取向。三是“平等、人本與和諧”。認為人與人之間關系是平等,人與社會之間關系是人本,人與自然之間關系是和諧。筆者認為,人的城鎮化的價值取向,一是社會公平正義,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社會公平正義是穩定的基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最高價值指引。
二、人的城鎮化建設的最新進展
1.人的城鎮化建設的主要舉措人的城鎮化建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的城鎮化建設的提出與確立。第二個階段是推進人的城鎮化建設。一是2014年的推進階段。要解決好“三個1億人”的問題,“建立居住證制度”,探索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指出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規劃的目標是,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到2020年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二是2015年的大力推進階段。重點解決好“三個1億人”問題,“一融雙新”工程;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向綜合試點地區傾斜。《居住證暫行條例》主要是賦權職能和推動政府提更好的服務功能,為戶籍改革提供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通過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消化房地產庫存。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中央城市會議(2015)關注城市建設和管理問題的頂層設計,強調規劃科學性,著力治理城市病,建設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統籌、多規合一、配套改革”,打造“城市精神”。第三個階段,2016年以來階段性成果涌現,強調聯動、配套、統籌。針對新型城鎮化推進遲緩,落戶難的問題,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堅持點面結合、統籌推進;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堅持補齊短板、重點突破”。在這個階段,階段性建設成果不斷涌現,試點有序展開。2.人的城鎮化建設的階段性成果(1)人的城鎮化的內涵定位為市民化,重點發展中等收入群體人的城鎮化的內容包括人口市民化、素質市民化和同城同待遇,人的城鎮化的重點是發展中等收入群體,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2)戶籍制度改革與住房制度改革聯動,市民化破題戶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保留戶籍人口管理功能,剝離附著在戶籍上的福利與服務,全面建立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但是僅僅是戶籍改革,還不能真正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必須改革住房制度,把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農民工才能實現安居樂業。所以,也應該把住房作為突破口。(3)其他相關制度改革成果第一,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2016)總結了8個方面24條經驗,推廣福建省三明市以及江蘇、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綜合醫改試點省為代表的醫改經驗做法。第二,土地制改革。“堅守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防止犯顛覆性錯誤。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第三,住房制度改革。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第四,財政體制改革。主要是規范和合理劃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支付責任與財政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