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工業廢水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工業廢水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業廢水論文

篇1

按照懸浮物的計算公式:以上實驗數據表明,當水樣體積為100mL時,未清洗的濾紙將會導致水樣懸浮物相應減少。從實驗結果和計算數據得知,備用濾紙一定要經蒸餾水洗滌并烘干后,才能用于懸浮物的測量,免除掉濾紙本身帶入的誤差。

3樣品過濾完后對濾樣濾紙的沖洗

中鹽株化集團生產產生的廢水因工業特點含有少量的-CL-、SO42-、Ca2+、Mg2+等可溶性鹽,在測定懸浮物含量時,一定要考慮去除,否則,部分鹽分附著在濾紙和稱量瓶上,經烘干后成為鹽的晶體,增大測量的懸浮物含量。另外,濾紙上截留過多的懸浮物可能夾帶過多的水份,除延長干燥時間外,還可能造成過濾困難,遇此情況,可酌情少取樣。濾紙上懸浮物過少,則會增大稱量誤差,影響測定精度,必要時可增大樣品體積。一般以5~100mg懸浮物量作為量取樣品體積的合適范圍。辨別廢水中鹽分的高低,最簡易辦法是觀察水樣通過濾紙的流速。如水樣不經抽濾通過濾紙速度快,溶液澄清,則其中可溶性鹽相對較少;如水樣不經抽濾通過濾紙速度慢,溶液里有懸浮物沉淀,則其中可溶性鹽相對較多。

3.1試劑

3.1.1硝酸銀溶液(約0.1mol/L)將0.17g硝酸銀溶解于80mL蒸餾水中,加0.1mL硝酸,稀釋至100mL,貯存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3.1.2氯化鋇飽和溶液取適量氯化鋇溶于100mL蒸餾水中,以溶液中有少許氯化鋇未完全溶解為宜。

3.2實驗方法

去除附著在濾紙上的可溶性鹽,可在水樣過濾完后,用蒸餾水對濾紙進行洗滌。每個樣品至少洗滌三次。對過濾速度慢的水樣濾紙應增加洗滌次數。取洗滌濾紙后的濾液分別滴加硝酸銀溶液或氯化鋇飽和溶液,若沒有白色沉淀產生或者不變渾濁,則說明附著在濾紙上的可溶性鹽已沖洗干凈,此時可以取下濾紙放入原稱量瓶中,移入烘箱干燥。即通過在樣品過濾完后用蒸餾水洗滌濾紙來減少水樣中可溶性鹽帶入的誤差。

4備用濾紙或樣品烘干后的稱量時間控制

備用濾紙或樣品烘干后在干燥器中放置時間長短也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因為濾紙或樣品的吸濕性等原因,干燥器內的硅膠也不能完全阻止濾紙或樣品的吸濕,在沒有改變干燥劑的情況下,樣品放置時間越長,稱量結果相應增大,從而引起誤差。對比用備用濾紙烘干后的稱量時間長短,進行了一系列相應的實驗。

4.1儀器烘箱,電子天平。

4.2實驗方法備用濾紙烘干后,立即蓋緊稱量瓶蓋,移入干燥器內,放置約30min使冷卻至室溫,稱量。然后將它們重復烘干相同時間后繼續放入同一干燥器中,放置一晚(期間共約18h),稱量。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

4.3測定結果(如表2)

4.4結果討論從實驗結果得知,備用濾紙烘干后在干燥器中分別放置30min和18h,兩者之間的重量相差可達0.0091h,也即按懸浮物計算公式計算,當取水樣體積為100mL時,引入懸浮物含量測定中的誤差將高達91mg/L[SS(懸浮物,mg/L)=0.0091/100×106=91mg/L]。所以為減少放置時間過長引入的誤差,備用濾紙和樣品烘干后在干燥器中的放置時間應基本一致。在干燥器中冷卻約30min(樣品數量少時,溫度下降塊,應相應減少冷卻時間),就須立即稱量。

篇2

1.2放射性廢水特點

具有放射性的重金屬元素是放射性廢水處理的主要去除對象,而放射性核素只能通過自然衰變來降低其放射性,所有的水處理方法都不能改變其固有的放射性衰變特性。在進行放射性廢水處理的時候,我們只有通過各種方法將放射性核素濃縮到較小體積的廢物內,降低處理后可排放廢水的放射性核素濃度。

2普通工業廢水處理方法

為了使工業廢水得到凈化,一般將廢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離出來,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穩定的物質。我們按照處理原則,將工業廢水處理方法中物理化學法分為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膜分離法、汽提法、吹脫法、萃取法、蒸發法、結晶法等。離子交換法在普通工業廢水處理中,主要用以回收貴重金屬離子。膜分離技術在70年代后大規模應用到各個工業領域及科研中,發展非常迅速。蒸發法處理多用于酸、堿廢液的回收。自然界存在種類繁多的具有氧化分解有機物能力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具有數量巨大、分布范圍廣、繁殖力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制革造紙、煉油化工、印染紡織、食品制藥等行業的廢水處理中。

3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

放射性核素使用任何水處理方法都改變不了其固定的放射性衰變特性,其處理一般都是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①將放射性廢水排入水體,通過稀釋和擴散達到無害水平。主要適用于極低水平的放射性廢水的處理。②將放射性廢水濃縮后,將其濃縮產物與人類的生活環境長期隔離,任其自然衰減。對高、中、低水平放射性廢水均適用。目前國內外普遍做法是對放射性廢水進行濃縮處理后貯存或固化處理。

3.1蒸發法

蒸發濃縮法具有較高的濃縮倍數和去污因子,可用于處理高、中、低放廢水。尉鳳珍等利用真空蒸發濃縮裝置處理中低水平核放射廢水,對總α和總β的去污因子能達到104量級,出水滿足國內放射性廢水排放標準。

3.2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主要通過投加合適的絮凝劑,然后與廢水中的微量放射性核素發生沉淀后,將放射性核素轉移并濃縮到體積量小的沉淀底泥中。在進行化學沉淀法時主要投加鋁鹽、鐵鹽、磷酸鹽、蘇打、石灰等,同時可投加助凝劑,如粘土、活性二氧化硅等加快凝結過程。羅明標等的試驗結果顯示氫氧化鎂處理劑具有良好的除鈾效果,特別適合酸溶浸鈾后的地下低放射性含鈾廢水的處理。

3.3離子交換法

目前離子交換主要處理低放廢水,包括有機離子和無機離子兩種交換體系。此法特點是操作方便、設備簡單、去除效率高且減容比高,適用于含鹽量低、懸浮物含量少的水體。國內外研究都表明離子交換劑對Cs的有很高的吸附容量。

3.4膜分離技術

膜處理方法是處理放射性廢水相對經濟、高效、可靠的方法,此法具有出水水質好、物料無相變、低能耗、操作方便和適應性強等特點等特點,膜技術的研究比較廣泛。美國、加拿大許多核電站采用反滲透和超濾工藝處理放射性廢水。

3.5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包括植物修復法、微生物法。微生物治理低放射性廢水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的新工藝,國內外都有人開展研究微生物富集鈾的工作。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Geobactersulfurreducens的細菌能夠去除地下水中溶解的鈾,Geobacter能夠還原金屬離子,從而降低金屬在水中的溶解度,使金屬以固體形式沉淀下來,因此,這種細菌有可能被用于放射性金屬的生物處理。生物法處理流程復雜,處理周期長,運行管理難度大,國內核電廠還未采用生物法處理放射性廢水。

4放射性廢水和普通工業廢水處理方法比較

工業廢水中污染物成分復雜多樣,我們采用單一的處理方法很難達到完全凈化的效果,因此需要我們尋找適合的工藝進行處理。其中廢水處理工藝的組成需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先除去大塊垃圾和漂浮物質,然后依次去除懸浮固體、膠體物質及溶解性物質。放射性廢水與普通工業廢水處理的一個根本區別是:能夠用物理、化學或者生物方法將普通工業廢水的一些有毒物分解破壞,轉化為無毒物質,例如六價鉻、氰、有機磷等;而用這些方法無法破壞放射性核素,不能改變其衰變輻射的固有特性,只能靠其自然衰變來降低直至消失其放射性。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方法一般是普通工業廢水處理中的預處理或深度處理方法,主要處理方法采用生物處理法。而物理化學法是目前放射性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些處理方法只適用于處理普通工業廢水,而較難應用于處理放射性廢水。

篇3

2.1針對5B-3C型COD快速測定儀校準

2.2標準溶液的配制

依據《GB11914—89水質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鹽法》中規定的方法進行配制,注意配制的標準溶液準確度和不確定度,主要取決于配制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誤差。

2.3配制方法

稱取在105℃條件下干燥2h并冷卻后的鄰苯二甲酸氫鉀(HOOCC6H4COOK)0.4251g全部溶于蒸餾水,并稀釋至1000mL,混勻,該溶液的理論COD值為500mg/L。

2.4儀器校準

用標準溶液對當前的曲線值進行校準,確定新的Kv曲線值,(連華科技5B-3型COD測定儀已將部分曲線號中的曲線值進行了設置,用戶可選擇使用按照儀器校準方法,重新對曲線值進行校準修改):取鄰苯二甲酸氫鉀標準溶液稀釋三個濃度點,分別為1#:500mg/L、2#:250mg/L、3#:125mg/L。操作與試樣分析步驟相同,用儀器自身設置的Kv=1505來進行比色。COD測定儀校準前后誤差值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在校準前Kv=1505時相對誤差>2%,在此K值下的曲線不符合測定要求。而在Kv=1552時,將標準溶液的理論濃度與曲線值修改后所測定濃度進行對比,相對誤差在2%范圍內,代表儀器的校準過程合格,完全能夠滿足測定的需要。所以定此曲線下Kv為1552來進行污水分析。

2.5精密度實驗

選取COD處于不同水平的6種類型試樣進行平行分析,結果見表2。當廢水中的COD高于100mg/L時,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均低于2%;對于COD低于100mg/L的水樣,相對標準偏差RSD為2.71%,COD低于50mg/L的水樣結果相對標準偏差RSD為4.17%.符合實驗室內相對標準偏差4.3%的要求。

2.6加標回收實驗

為驗證該分析方法的準確性,取5種廢水進行加標回收實驗(強調指出:加標量不能過大,一般為待測物含量的0.5~2.0倍,且加標后的總含量不應超過方法的測定上限;加標物的濃度宜較高,加標物的體積應很小,一般以不超過原始試樣體積的1%為好),加標回收實驗結果見表3,其加標回收率為96%~104%。

2.7對比實驗

用標準方法和自制藥劑比色的方法,分別對比測定2個濃度標準試樣和5種類型水樣的COD,其結果見表4。通過t檢驗法(顯著性差異檢驗法)來檢驗兩者的差異,所得的t均小于t(4,0.05)=2.77。可見分光光度法與重鉻酸鉀回流滴定法之間無明顯差異。

2.8主要影響因素

2.8.1氯離子的影響氯離子是C0D測定中常見的干擾因素。配制COD為100mg/L和500mg/L的兩種溶液(我公司循環水中氯離子含量150~450mg/L),每種溶液中設3組氯離子濃度(濃度分別為0、500、1000mg/L),測定時分別取1、2、4倍量的硫酸汞加入各組試樣中。將各組試樣消解比色,測定其COD,結果見表5。從表5可以看出,對于兩種COD試樣,當水中的氯離子質量濃度≤1000mg/L時,硫酸汞的加入倍量基本不會對COD的測定結果造成影響。

2.8.2比色時間的影響以同一批試樣完全冷卻開始計時,分別于0、0.5、1.0、1.5、2.0h后進行比色,從表6可以看出,比色時間對COD測定結果的影響不大,在2h內基本無變化。

篇4

1.2回收利用分析

工業冷卻水對水質要求較低,水量需求巨大,主要用于補充冷卻水蒸發與排污的水量消耗,是工業廢水處理尾水回用的理想對象。當然,尾水作為中水回用于冷卻水時應考慮可能對冷卻水系統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通過對廠區廢水排放量的調查,廢水站排放廢水水量能夠滿足冷卻水補水需求。排放廢水的水質滿足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排放標準,雖然未滿足中水回用要求,但僅COD、濁度等個別指標略有差距,經過深度處理后作為冷卻水系統水源具有很大的潛力。

2中水處理方案

2.1回用工藝選擇

再生水的細菌總數與懸浮物是相對于自來水有較大差異的2個指標,懸浮物指標雖未在回用標準中予以規定,但考慮到懸浮物的累積對循環水系統的穩定運行可能會產生較大影響,也應在工藝設計時予以重點考慮。因此,回用工藝宜選擇采用物理分離的工藝模式。

2.2工藝流程

超濾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流程短、分離效果好,處理效率高、能耗低等特點,在廢水處理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也比較適宜于作為廢水處理尾水的深度處理。中水回用處理工藝采用預處理+超濾的多級過濾工藝流程。

2.3工藝介紹

(1)預處理

預處理由砂濾器、活性炭過濾器、保安過濾器組成。砂過濾器與活性炭過濾器均為2組并聯運行,作用是預先去除水中部分的污染物質,減輕超濾設備的負荷,延長超濾膜的壽命。排放廢水進入砂濾器前通過計量泵向水中投加PAC絮凝劑,使水中的懸浮物形成較大的絮體,經過砂濾器時被其中的石英砂截留,從水中去除。砂濾器出水進入活性炭過濾器,利用活性碳的吸附能力降低水中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濃度。2組活性炭過濾器的出水合流進入保安過濾器,保安過濾器濾芯孔徑50μm,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較大顆粒物,保護超濾膜不受損傷。

(2)超濾

保安過濾器的出水進入超濾系統,超濾系統由16支超濾膜組件及配套的氣動閥門、流量計等設備組成。超濾主要應用于將溶液中的顆粒物、膠體和大分子與溶劑等小分子物質分離,分離過程主要有:在膜表面及微孔內吸附(一次吸附);在孔中停留而被去除(阻塞);在膜面的機械截留(篩分)。利用超濾膜的上述分離能力可進一步降低處理廢水中的懸浮顆粒、膠體、微生物的含量。

(3)供水

向超濾膜出水中投加次氯酸鈉,保持水中余氯含量,防止細菌、藻類滋生,最終進入回用水池,通過回用水泵升壓后回用于冷卻水系統。

(4)處理工藝特點

本處理工藝采用全自動控制方式,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可靠性強。利用濾料層的截留與超濾膜的分離機理,對細小懸浮固體顆粒與微生物具有較高的去除率。

2.4工藝及設備參數

中水處理設備設計產水能力為60m3/h。超濾膜組件為東麗(TORAY)HFU-2020外壓式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纖維膜,截留分子量150000g/mol,有效膜面積72m2,最大進水流量12m3/h。

2.5設備運行說明

(1)砂碳濾

砂濾器、活性炭過濾器運行時,水流自上而下流經濾層,進水流量為55~60m3/h,進水壓力為0.08~0.1MPa。為保證持續良好的過濾效果,每48h進行一次清洗,按先反沖洗后正沖洗的步驟進行。砂濾器反洗前先以25m3/h進行5min空氣擦洗,使附著在濾料表面的污染物脫落,提高反沖洗效果。反沖洗時沖洗水自下而上流經濾層,帶出污染物,反洗流量為120m3/h,沖洗時間為10min。

(2)超濾

超濾機組進膜壓力為0.05~0.1MPa,中水回收率達90%以上。超濾膜組件連續產水運行過程中,污染物會使超濾膜產水量發生不可逆的變化,為確保超濾膜連續穩定運行,需定期反洗恢復超濾膜產水量。為此,超濾膜每隔30min執行一次物理清洗,包括反洗與空氣沖刷。運行表明,反洗時間1.5min,流量60m3/h,空氣擦洗時間1min,可以使超濾產水量達到較為穩定的狀態。除了物理清洗,超濾膜組件每24h進行一次維護性清洗。維護性清洗是為了確保膜的最適宜壽命及透過水產量。維護性清洗時,將帶有次氯酸鈉的反洗水注入超濾膜組件并浸泡20分鐘。化學清洗用于去除附著在膜表面或積蓄在膜孔內的污染物質,當過膜壓差上升或膜過濾性能下降時實施化學清洗。化學清洗通常使用檸檬酸與次氯酸鈉進行酸堿組合清洗以獲得最佳的清洗效果。清洗時,配制質量分數3%的檸檬酸與質量濃度為3000mg/L的次氯酸鈉以50L/min的循環流量別循環1~3h后排放。一般2~3月實施一次化學清洗。

3回用可行性分析

3.1中水處理效果

中水回用處理設備經過調試運行,運行情況良好,產水水質穩定。具體水質指標(2014年3,4月的數據平均值)與回用標準。

3.2經濟與環境效益分析

中水回用工業冷卻水系統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中水回用后,每年可以節約新鮮自來水量并減少排污量約14.4萬t,按工業用水費用3.4元/t,廢水COD平均質量濃度為60mg/L計算,每年直接經濟效益約48.96萬元,減少向環境排放污染物8.64t。

4結論

(1)汽車工業廢水具有水質變化大

成份復雜等特點,經處理后排放的尾水采用預處理+超濾工藝可以克服傳統中水處理工藝對進水水質條件要求苛刻的問題,經過深度處理后的再生水,出水滿足回用標準,回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是完全可行的。

篇5

2.1精密度對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的氨氮標樣200542(1.50±0.07)重復9次測定,氨氮保留時間在4.98~4.99min之間,保留時間的RSD為0.1%,氨氮測定結果的RSD為1%.標樣分析結果統計如表2所示。

2.2準確度加標試驗使用氨氮標液,分別進行3次加標,每次加標測定4次,回收率結果如表3所示。對環境標準樣品研究所的氨氮標樣200542(1.50±0.07)進行測定,其測定結果均在標準值要求范圍內,具體結果如表3所示。

3定量范圍

參考EPASW-846,測定9次空白加標試驗,加標量為估計濃度的3~5倍。計算測定結果的標準偏差,采用98%的置信度,查臨界值表t為2.896,方法的檢出限為t值與標準偏差的乘積,方法的檢測限為4倍的檢出限,結果統計如表4所示。采用離子色譜法可直接對濃度在0.04~50mg/L范圍內的樣品進行分析,操作簡便,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二級最低標準要求(50mg/L)。

4鈉氏試劑分光光度法和離子色譜法的比較

采集樣品7組,分別采用《鈉氏試劑分光光度法》和《離子色譜法》進行測定,結果統計如表5所示。分別對7組樣品的測定結果對比、分析、統計,標準偏差范圍為0.8%~3.7%,結果均滿足質控小于5%的要求。因此,此方法可用于工業廢水中氨氮的測定。

5干擾及消除方法

樣品中鈉和銨質量比超過10000∶1會影響分離,對此,可通過調整淋洗液濃度、采用梯度淋洗或加入調節劑來消除影響。對于樣品中金屬離子的干擾,可通過在分離柱前加裝預處理柱消除干擾。樣品在進樣前,可通過0.45μm水系針頭過濾器過濾來消除顆粒物對儀器系統的影響。

篇6

2.1制漿造紙行業水污染物產生來源制漿造紙工業的整個過程,包括從備料到成紙、化學品回收、紙張的加工等都需要大量的水,用于輸送、洗滌、分散物料及冷卻設備等,雖然生產過程中也有回收、再用,但仍有大量的廢水排入水體,造成水環境的嚴重污染。主要水污染來源于化學法制漿產生的蒸煮廢液、洗漿漂白過程中產生的中段廢水及抄紙工序中產生的白水,本文以中段廢水污染治理為主進行介紹。

2.2制漿中段廢水的產生在提取黑夜之后,紙漿要進行清洗、篩選和漂白,從而得到合格紙漿,同時形成攜帶生片、木節、粗纖維素及非纖維素細胞、砂礫、金屬屑的中段廢水。中段廢水顏色呈深黃色,主要污染物有木質素、懸浮物、硫化物、有機物等,可生化性較差,有機物難降解,處理難度大。

2.3制漿中段廢水的治理中段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氧化法、物化法、生物法、電子束法、電化學法、物理法等,其中以生物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下面以生物法為主進行介紹。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機物的功能,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境,獲得大量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以提高其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效率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是目前應用最多、技術最為成熟的污水處理方法。根據微生物需要氧的情況,可分為好氧法、厭氧法和生物酶法等。好氧法是在有氧條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代謝處理廢水的方法,常用的人工好氧生物處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好氧法具有工藝成熟、運行穩定,有機物去除效率高等優點,但是也有耐沖擊負荷低,占地面積大、電耗大、基建費用高等缺點,通常應用于進水水質穩定而處理程度要求較高的大型污水處理工程。厭氧法又叫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是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和兼性微生物共同作用將廢水分解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厭氧法具有占地少、耗能少、剩余污泥少、應用范圍廣等優點,系統復雜、環境影響大、易產生臭味和腐蝕性氣體等缺點明顯,最大的缺點是出水水質波動較大,容易產生出水不達標的情況。因此在生產實踐上通常將好氧法和厭氧法聯合使用。有關專家針對草漿造紙中段廢水,進行了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naerobicBaffledReactor,ABR)、序批式反應器(SequencingBatchReactor,SBR)及ABR—SBR組合處理工藝的研究,結果表明:ABR的水力停留時間(HRT)為6h時,廢水可生化性由0.2~0.25增加到0.4~0.5;SBR最佳HRT為8h,單獨運行,COD去除率65%左右;ABR—SBR組合工藝中SBR處理效果明顯提高,COD去除率達80%左右,且組合工藝處理效果好,COD和BOD5去除率達90%左右,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生物酶處理有機廢水是近年興起的一種先進處理工藝。生物酶具有很高的活性和催化能力,可以加速廢水有機物降解的速度,而且環境條件要求寬松,對進水水質要求低,可以重復使用等優點,特別是固化酶技術研究與開發,為生物酶技術在廢水處理工程大規模推廣奠定堅實基礎。在生產實踐中基本上是綜合各種技術優缺點,根據進水水質的不同,選擇最佳組合作為生產工藝。利用水解—好氧工藝處理山東某制漿造紙廠產生的中段廢水,經現場采樣監測,處理后出水水質良好,COD去除率達98%以上。

篇7

1概述

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產鋼960萬噸/年,消耗生產新水670萬噸/年。為了節能減排,唐鋼決定將全廠綜合廢水收集在一起,并購買城市中水,處理后作為生產新水、除鹽水全部回用。唐鋼于2009年4月開始建設城市中水與工業廢水綜合利用工程。本工程預處理采用:高密度沉淀池和V型濾池,設計規模: 7.2×2萬m3/d;深度處理采用:超濾、反滲透及混合離子交換器,設計規模:軟化水(反滲透產水)3.168萬m3/d,除鹽水(混合離子交換器產水)0.72萬m3/d。

1.1設計進、出水水質

本工程有兩路原水:城市中水及工業廢水。

城市中水來自市政污水處理廠,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工業廢水來自唐鋼廠區各循環系統的工業排污水、少量生活污水及雨水。根據唐鋼生產新水的水質要求及深度處理對進水水質的要求,預處理的設計進、出水水質如表1,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堿度、暫硬、COD、BOD5及少量浮油等。考慮到城市中水具有低硬度、低溶解性固體的特點,經預處理后作為生產新水,工業廢水具有高硬度、高溶解性固體的特點,經預處理后作為深度處理的原水。工業廢水經預處理后的其他項指標詳見表2。深度處理出水水質詳見表3。

表1 預處理設計進、出水水質

Tab.1Design influent and effluent quality of pre-treatment

 

項目

城市中水設計水質

工業廢水設計水質

進水水質

出水水質

進水范圍

進水水質

出水水質

1

溫度/°C

10~40

 

  20~40

20~40

  2

pH

6.5~9.5

7~9

8~10

8~10

7~9

3

懸浮物/(mgL-1)

50

≤5

300~500

500

≤5

4

濁度/NTU

50

≤5

  200

≤5

5

總硬度/(mgL-1)

330

  200~500

500

  6

總堿度/(mgL-1)

250

≤100

150~400

400

≤100

7

暫時硬度/(mgL-1)

  ≤100

130~350

350

≤100

8

鈣硬度/(mgL-1)

200

≤100

  300

≤100

9

CODcr/(mgL-1)

40

 

 

 

  10

CODMn/(mgL-1)

 

  10~30

30

≤25

11

BOD5/(mgL-1)

10

 

 

  ≤10

12

總磷/(mgL-1)

2

 

  5

  13

油類/(mgL-1)

0.5

  10~20

20

≤2

14

總溶解性固體/(mgL-1)

700

  1600~2000

2000

  15

電導率/(μS/cm)

1100

篇8

1 前言:

隨著紡織印染行業蓬勃發展,印染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化學藥劑、染化料及各種纖維物的廢水成為工業廢水污染大戶。據統計,印染廠每加工100㎡織物,產生廢水3~5m3,我國印染廢水排放量約為每天3.5×106~4.5×106 m3,全行業年排水量超過16億立方,約占整個工業廢水的35%,且印染廢水具有排水量大、有機污染物濃度高、色度深、堿性大、水質變化大、成分復雜等特點,屬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由此造成的生態及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1-3]。近年來我國對印染廢水處理力度在不斷加大,印染企業配套的廢水處理投入運行后,每天產生大量污泥,而且印染廢水趨向集中處理后印染污泥,污泥量日益增加,產生的污泥的組成成分日益復雜。當前所產生的大量污泥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利用機械壓濾裝置將污泥的含水率壓濾到80%以下后外運,以填埋、堆放、或傾倒的方式作最終處置[4-5]。這樣的處置方法往往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存在比較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另外從資源化角度來看,印染污泥中含有染料、漿料、助劑、油劑、酸堿、纖維雜質、砂類物質、無機鹽等,其中纖維雜質等有機物含量高,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把印染污泥經過適當的處理后作為新能源加以利用是一種既環保又節能的印染污泥處理方法,以后將成為印染污泥處理的發展方向cssci期刊目錄。因此,本文從印染污泥熱值入手,找出熱值與污泥組成成分間的潛在關系,根據熱值確定污泥與煤的配比,以其達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2 試驗材料及方法

2.1試驗材料

試驗用印染污泥取自浙江省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某印染公司的印染污水處理廠,該廠日處理綜合印染廢水約8000噸,日均生產印染污泥接近14噸(含水率35%)。為了測試不同特性廢水及不同時段產生的污泥的熱值,分別選取牛仔紗線漿染廢水和機織布印染廢水所壓濾的污泥。

2.2試驗儀器及試驗環境

實驗儀器包括烘干儀器、電子秤、粉碎機及量熱儀器等,測試環境要求獨立實驗室且保持恒溫,試驗設備及測試環境如表1。

表1 試驗設備及測試環境(

測試儀器

檢測環境

設備要求

烘干儀器

恒溫

密封式電熱恒溫干燥箱一個。

電子秤

電子秤FA1004一臺(精確度為萬分之一)。

粉碎機

篇9

傳統的機械工業廢水中重金屬的污染評價與研究都是基于統計方法進行的,當需要評價的重金屬項目多、數據量大時,用統計方法只能分析出重金屬含量的高低與污染狀況,不能通過重金屬含量找出地區間機械廢水污染的相關關系。用神經網絡方法進行各地區的重金屬污染評價,僅需要將各地區不同年份的各重金屬做為輸入,構造好一個網絡之后,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待網絡穩定后,即可對輸入的樣本進行識別和分類,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地區間機械工業廢水污染的相關關系的判定。

人工神經網絡系統從20世紀40年代末誕生至今僅半個多世紀,能實現分類自動化和智能,使判讀、識別過程更加精確、簡練、省功、省時,省經費。神經網絡中BP算法在訓練時達到收斂的思想是:對于一個給定的BP神經網絡,它突出一個誤差函數,這個誤差量函數沿減少的方向進行,一直達到一個極小值為止,并能證明誤差函數在達到極小門限值時網絡可到達穩定狀態。在上述的解決交叉線識別問題的BP算法里,BP算法[5]的具體步驟如下:

用S型(Sigmoid)函數作為激發函數:

此圖顯示了2000年到2005年長春市綠園朝陽南關各行政區域工業廢水污染負荷之間的地區差異,在圖中所占的比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圖1將2000年朝陽區和經濟開發區2000年的金屬污染指標聚集在一起 ,說明兩區域在2000的時候污染情況相同,在2000年里這兩個區域內工廠分布基本均勻。在2004年到2008年之間經濟開發區成為產業聚集的平臺,此區域內大量建立工業企業。因此,需要加強對這些工業企業的環境管理。

3、結論:

基于ANN的地區間各年份的聚類算法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聚類邊界。通過聚類結果,可以清楚分析出各地區間重金屬污染的內在關系,其聚類結果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基于ANN算法的地區間重金屬污染分析是可行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曹愛軍等基于多層神經網絡的交叉線自動識別 中國圖像圖形學報2000.5(2):149-152

篇10

1.概述

氨氮的存在使給水消毒和工業循環水殺菌處理過程中氯量增大;對某些金屬,特別是對銅具有腐蝕性;當污水回用時,再生水中的氨氮可以促進輸水管道和用水設備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用水設備,并影響換熱效率,更嚴重的是氨氮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氨氮存在于許多工業廢水中。鋼鐵、煉油、化肥、無機化工、鐵合金、玻璃制造、肉類加工和飼料生產等工業,均排放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某些工業自身會產生氨氮污染物,如鋼鐵工業(副產品焦炭、錳鐵生產、高爐)以及肉類加工業等。而另一些工業將氨用作化學原料,如用氨等配成消光液以制造磨砂玻璃。此外,皮革、孵化、動物排泄物等廢水中氨氮初始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廢水中有機氮的脫氨基反應,在廢水存積過程中氨氮濃度會迅速增加。不同類的工業廢水中氨氮濃度千變萬化,即使同類工業不同工廠的廢水中氨氮濃度也不完全相同,這取決于原料性質、工藝流程、水的耗量及水的復用等。進入水體的氮主要有無機氮和有機氮之分。無機氮包括氨態氮(簡稱氨氮)和硝態氮,亞硝態氮不穩定可以還原成氨氮,或氧化成硝態氮。有機氮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基糖等含氮的有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有機氮會通過氨化作用轉化成無機氮。免費論文參考網。

2.水體富營養化及其危害

2.1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及主要成因

“富營養化”是湖泊分類與演化方面的概念,過量的植物性營養元素氮、磷排入水體會加速水體富營養化的進程。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是指在光照和其它適宜環境條件情況下,水中含有的植物性營養元素氮的營養物質使水體中的藻類過量生長,在隨后的藻類植物的死亡以及異樣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中,水體中的溶解氧逐步耗盡,造成水體質量惡化、水生態環境機構破壞。

當水體中含N>0.2mg/L,含P>0.02mg/L水體就會營養化。水體營養化后會引起某些藻類惡性繁殖,一方面有些藻類本身有藻腥味會引起水質惡化使水變得腥臭難聞;另一方面有些藻類所含的蛋白質毒素會富集在水產物體內,并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的健康,甚至使人中毒。如海生腰鞭毛目生物的過度繁殖能使海水呈紅色或褐色,即俗稱“赤潮”;溝藻屬是形成赤潮的常見種類,它們所產生的毒素會被貝類動物所積累,人體食用后會引起嚴重的胃病甚至死亡。水體中大量藻類死亡的同時會耗去水體中的溶解氧,從而引起水體中魚蝦類等水產物的大量死亡,致使湖泊退化、淤泥化,甚至變淺、變成沼澤地甚至消亡。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我國廣東珠海沿江、廈門沿海、長江口近海水域、渤海灣曾多次發生藻類過度繁殖引起的赤潮,造成魚類等水產物大量的死亡,使海洋漁業資源遭到的破壞,經濟損失嚴重。而水體一旦富營養化后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是很難恢復的,有的甚至無法恢復,如美國的伊利湖是典型的富營養湖,科學家估計需要100年才能恢復。

2.2降低水體的觀賞價值

通常1mg氨氮氧化成硝態氮需消耗4.6mg溶解氧。水體中氨態氮愈多,耗去的溶解氧就愈多,水體的黑臭現象就越發嚴重。這就影響了水體中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使其易因缺氧而死亡。富營養的水質不僅又黑又臭,且透明度差(僅有0.2m),往往影響了江河湖泊的觀賞和旅游價值。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趨提高,旅游已成為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需求。而水質優良的江河、湖泊、公園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生活娛樂、游泳、觀賞、休閑的最佳場所。但我國的大部分湖泊已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營養態。有些通常發黑、發臭,人們已無法在其中游泳、游覽了,更觀賞不到魚類在其中嬉戲的情景,大大降低了這些湖泊的利用價值。影響當地人民的生活,并且也嚴重影響當地的旅游業發展,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3危害人類及生物生存

當水體中pH值較高時。氨態氮往往呈游離氨的形式存在,游離氨對水體中的魚及生物皆有毒害作用,當水體中NH3-N>1mg/L時,會使生物血液結合氧的能力下降;當NH3-N>3mg/L在24~96h內金魚及鳊魚等大部分魚類和水生物就會死亡。可使人體內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血紅蛋白在體內的輸氧能力,出現缺氧的癥狀,尤其是嬰兒。當人體血液中高鐵血紅蛋白>70%時會發生窒息現象。若亞硝酸鹽長時間作用于人體可引起細胞癌變。經水煮沸后的亞硝酸鹽濃縮,其危害程度更大。免費論文參考網。以亞硝酸鹽為例,自來水中含量為0.06mg/L時,煮沸5min后增加到0.12mg/L,增加了100%。亞硝酸鹽與胺類作用生成亞硝酸胺,對人體有極強的致癌作用,并有致畸胎的威脅。美國推薦水中亞硝酸鹽的最高允許濃度時1mg/L,而我國上海第一醫院建議在飲用水中的亞硝酸鹽的濃度必須控制在0.2mg/L以下。

水體中的氮營養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人類活動造成的氮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未經處理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這類污水的氨氮含量高,排入江河湖泊,造成藻類過度生長的危害最大。城市污水、農業污水,食品等工業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機物質。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施入農田的數千萬噸氮肥中約有一半經河流進入海洋。美國沿海城市每年僅通過糞便排入沿海的磷近十萬噸。2.污水處理場出水:采用常規工藝的污水處理廠,有機物被氧化分解產生了氨氮,除了構成微生物細胞組分外,剩余部分隨出水排入河道,這是城市污水雖經過二級常規處理但河道仍然出現富營養化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3.面源性的農業污染物,包括廢料、農藥和動物糞便等。

3.氨氮廢水處理的研究現狀及主要處理技術

氨氮處理技術的選擇與氨氮濃度密切相關,而對一給定廢水,選擇技術方案主要取決于以下幾方面:(1)水的性質;(2)處理要求達到的效果;(3)經濟效益,以及處理后出水的最后處置方法等。根據廢水中氨氮濃度的不同,可將廢水分為3類:高濃度氨氮廢水、中等濃度氨氮廢水、低濃度氨氮廢水。隨著工業的發展,中、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排放日益增多。免費論文參考網。現在,由于對氨氮廢水的控制日益嚴格,對氨氮廢水的處理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工業廢水的氨氮去除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其中物理法有反滲透、蒸餾、土壤灌溉等技術;化學法有離子交換、氨吹脫、折點氯化、焚燒、催化裂解、電滲析、電化學處理等技術;生物法有藻類養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術等。雖然每種處理技術都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但應用于工業廢水的處理必須具有應用方便、處理性能穩定、適用于廢水水質且經濟實用的特點。根據國內外工程實例及資料介紹和環境工作者所研究的重點,目前處理氨氮廢水比較實用的方法主要有折點氯化法、選擇性離子交換法、氨吹脫法、生物法以及化學沉淀法等。下面就這幾種方法作一簡單介紹。

3.1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生產上用加氯機將氯氣制成氯水)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4+-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量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法稱為折點氯化。廢水中的氨氮常被氧化成氮氣而被脫去,處理氨氮廢水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于溫度、pH值及氨氮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反應最佳,接觸時間為0.5~2小時。在上述條件下,出水中氨氮濃度小于0.1mg/L。

折點加氯法處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進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氯。1mg殘留氯大約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時會產生氫離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殘留氯只消耗2mg左右的堿(以CaCO3計)。

折點氯化法最突出的優點是可通過正確控制氯的添加量和對流量進行均化,使廢水中全部氨氮降為零,同時使廢水達到消毒的目的。對于氨氮濃度低于5mg/L的廢水來說,用這種方法較為經濟。為了克服單獨采用折點加氯法處理氨氮廢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點,常將此法與生物硝化連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殘留氨氮。氯化法的處理率達90%~100%,處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在寒冷地區此法特別有吸引力。雖初次投資較少,但運行費用高,副產物氯胺和氯代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氯化法只適用于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3.2選擇性離子交換法去除氨氮

離子交換是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法選用對NH4+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沸石作為交換樹脂,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而常規的離子交換樹脂不具備對氨離子的選擇性,故不能用于廢水中去除氨氮。沸石具有對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它是一類硅質的陽離子交換劑,儲量豐富價格低廉,對NH4+有很強的選擇性。

【參考文獻】

[1]沈耀良,王寶貞.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理論與應用[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0:11-8

[2]錢易,唐孝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性發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15-128

[3]鄭興燦,李亞新.污水除磷脫氮技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15-87

[4]陳慧中,楊宏.給水系統中藻類研究現狀及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01,28(l):79-80

[5]孫錦宜.含氮廢水處理技術與應用[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15-36

[6]許國強,曾光明,殷志偉等.氨氮廢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J].湖南有色金屬,2002,18(2):29-30

[7]胡孫林,鐘理.氨氮廢水處理技術[J].現代化工,2001,21(6):47-50

[8]李曄.沸石改性及其對氨氮廢水處理效果的研究[J].非金屬礦,2003,26(2):53-55

篇11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視,環境承載力對經濟增長的制約日益嚴重。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人們對清潔環境的需求日益提高。追求鳥語花香、藍天碧水、空氣清新的生存環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節能減排論文,反映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訴求。

經濟學家一直關注環境的承載力變化。羅馬俱樂部的世界末日模型體現了經濟學家對經濟增長的一種極度悲觀的看法。庫茲涅茨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假說,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呈現一種倒U型曲線,即在經濟發展的初期,環境污染會隨經濟增長而增加;但到達一定收入水平后,環境污染會隨經濟增長而減少怎么寫論文。

對于FDI、污染行業轉移與環境的關系研究的結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污染天堂假說”,即外商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的環境污染是有關系的,并且東道國較弱的環境規制會吸引環境管制較高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從而使東道國成為“污染避難所”;第二類“污染光環假說”,即進行投資的跨國公司總是傾向于對投向東道國的公司散播綠色技術,通過運用統一的環境標準而有利于東道國的環境污染減少;第三類則認為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促使東道國產出大量增加,從而引致相應污染的增加。國外的學者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Mani,M.和D. Wheeler(1997)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污染產業投向了發達國家,而非發展中國家[1]。Eskeland和 Harrison(2003)的研究表明,外資企業比國內企業排放污染明顯要少[2]。JieHe(2006)利用中國數據研究節能減排論文,發現 FDI資本每增加1%,工業SO2排放量增加 0.098%,FDI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轉換引起的污染排放增加完全抵消了FDI對環境管制影響引起的污染減少[3]。楊海生、賈佳、周永章和王樹功(2005)根據1990~2002年中國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其結論是FDI與污染物排放呈現顯著的正相關[4]。潘申彪、余妙志(2005)利用1986~2003年江浙滬三省市數據,進行了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與環境污染加劇的因果關系檢驗,發現三省市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是導致該區域環境污染加劇的原因[5]。沙文兵和石濤(2006)利用中國30個省市、區1999~2004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生態環境具有顯著的負面效應[6]。陳凌佳(2008)利用2001~2006年全國112座重點城市(均為地級市)的面板數據研究發現三個地區的FDI對環境均產生負面效應,外商直接投資每增加1%,東部、中部和西部工業SO2污染強度增加0.0316%,0.0568%和0.0716%[7]。賀文華(2010)利用東部十一省市的面板數據研究發現,中國東部的數據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說”[8]。因FDI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的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本文在環境庫茲涅茨假說基礎上,以FDI為污染輸出變量,利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面板數據研究FDI對環境的影響。

二、污染指標選取及模型構建。

(一)數據來源和污染指標選取

因2004年前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的統計口徑發生了變化,考慮統計口徑一致及數據的連續性,本文數據全部來自2004~2009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以上海、浙江、江蘇代表長三角節能減排論文,以廣東省代表珠三角怎么寫論文。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代表經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萬美元)表示污染輸入的變量,根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以工業廢水排放量(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噸)和工業煙塵排放量(噸)代表環境污染指標。

上海的工業廢水排放量呈遞減趨勢,從2003年的61112萬噸減少到2008年的44120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003年的300734噸增加到2005年375231噸,而后遞減,到2008年為298000噸;工業煙塵呈現遞減趨勢,從2003年的49671噸減少到2008年的40629噸;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FDI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分別從2003年的46718元、585022萬美元快速增加到2008年的73124元和1008427萬美元(見圖1)。

圖1 2003~2008年上海市環境污染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FDI變化趨勢

注:坐標軸單位為千,即坐標軸上100是100*1000。 圖2和圖3同

浙江和江蘇共有24個城市,分別是江蘇的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和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麗水。2008年工業廢水排放量超過4億噸的有江蘇的無錫、蘇州和浙江的杭州,杭州達75585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10萬噸的有江蘇的南京、徐州、蘇州和浙江的寧波、嘉興,蘇州達176990噸;工業煙塵排放量超過4萬噸的有江蘇的無錫、蘇州,無錫達44487噸;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的有江蘇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和浙江的杭州、寧波,蘇州達106863元;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有江蘇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寧波。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是蘇州節能減排論文,達813260萬美元。從2007至2008年,三大污染指標都減少的有江蘇的南京、無錫、蘇州、鎮江和浙江的溫州、紹興、金華、麗水;除江蘇的南通和浙江的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臺州的外商直接投資有所減少外,其他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資呈現快速增加趨勢(見圖2)。

2007~2008年浙江和江蘇24市環境污染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FDI變化趨勢

廣東省共有21個城市,它們是廣州、韶關、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江門、湛江、茂名、肇慶、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陽江、清遠、東莞、中山、潮州、揭陽、云浮。2008年工業廢水排放量超過1億噸的有廣州、韶關、佛山、江門、肇慶、東莞、中山,東莞達33359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超過10萬噸的有東莞、佛山,佛山達124100噸;工業煙塵排放量超過2萬噸的有佛山、江門、茂名、東莞,東莞達41612噸;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的有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深圳達89814元,東莞和中山都低于6萬元,分別為53285和56106元;外商直接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有廣州、深圳、東莞,吸納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是深圳,達402018萬美元。從2007至2008年,三大污染指標都減少的有韶關、深圳、佛山、江門、湛江、梅州;除云浮的外商直接投資有所減少外,其他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資呈現增加趨勢(見圖3)。

2007~2008年廣東21市環境污染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FDI變化趨勢

用FS、SO2、GYYC、Y和FDI分別表示工業廢水、工業二氧化硫、工業煙塵、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外商直接投資,為了消除序列相關節能減排論文,把數據取自然對數,用LNFS、LNSO2、LNGYYC、LNY和LNFDI分別表示FS、SO2、GYYC、Y和FDI的自然對數值。利用Eviews6.0對長三角和珠三角污染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FDI進行統計分析得表1,從表1可以看出長三角所有指標的均值、中位數都高于珠三角指標的對應值;除工業廢水排放量的最大值是珠三角高于長三角,其他指標值均低于長三角;除FDI的最小值是珠三角高于長三角,其他都比長三角的對應值小;其他如標準差、峰度、偏度和JB值都存在較大差異。

表1 長三角和珠三角污染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FDI的數據分析

 

 

  長三角

珠三角

  FS

SO2

GYYC

Y

FDI

FS

SO2

GYYC

Y

FDI

Mean

20412.62

88902.54

24157.65

31444.96

135035.6

8622

44570.37

10106.2

25262.12

72592.93

Median

11601.5

68778.5

19384

26628.5

73068

5449.5

33775

8176

15493

20373

Maximum

85735

375231

61606

106863

1008427

91260

197500

41612

89814

403018

Minimum

958

6269

2797

5400

1245

220

924

47

4111

2118

Std. Dev.

20004.63

74157.97

14660.33

19957.31

187197.6

10103.19

44421.6

8174.932

20870.59

99027.69

Skewness

1.5486

1.9216

0.7381

1.1892

2.4204

4.7855

1.7104

1.2361

1.1934

1.8052

Kurtosis

4.3719

7.010

2.5440

4.3536

8.8407

36.990

5.3677

4.6722

3.1731

5.3140

Jarque-Bera

71.7175

192.8161

14.9192

46.8043

359.671

6546.445

90.8637

46.7687

30.0658

96.5423

Probability

0.000576

Sum

3061893

13335381

3623648

4716744

20255335

1086372

5615867

1273381

3183027

9146709

Sum Sq. Dev.

5.96E+10

8.19E+11

3.20E+10

5.93E+10

5.22E+12

1.28E+10

2.47E+11

8.35E+09

5.44E+10

1.23E+12

Observations

150

150

150

150

150

126

126

126

126

126

Cross sections

25

25

25

25

25

21

21

篇12

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對維系人類生存、保障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平衡具有中心作用和綜合作用。然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水資源短缺、污染嚴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我國,也面臨著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環境持續惡化與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保證安全供水,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的矛盾。水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限制、對人民健康和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越來越明顯。

1 .我國水污染的狀況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時空分布不均衡,開發利用難度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用水的要求會更高,缺水威脅還可能加重。加之,水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

(1)地表水體污染。我國污水的年排放總量已達600多億噸,其中80%以上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域的污水。全國7大河流經過的主要大城市的河段,大部分水質污染嚴重,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有的已經不適宜作為飲用水源。

(2)地下水體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點“三氮”污染,硬度升高,酚、氰化物、砷、汞、鉻、氟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升高。這類物質不易分解,不易沉淀,在遷移循環過程中遍布水體、土壤和作物,污染環境,危害生態。

(3)降水酸化日趨突出。全國已有不少地區降落酸雨,并呈由北向南擴展之勢。

(4)飲用水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按照國家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水質規范》和國家建設部頒布的行業標準《城市供水水質標準》,我國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在使用不合格的飲用水。飲用水安全問題嚴重威脅到居民身體健康,成為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2 .水污染的影響

水污染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極為重要的制約因素。水污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工業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工業生產離不開水,水質會直接影響工業產品的質量。二是對農業的影響。用污染的水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質量降低,農作物減產、變質,甚至顆粒不收;污水對漁業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可使水生生物緩慢中毒,出現畸形的或是帶有怪味的魚蝦,嚴重時一夜之間成百上千的魚死亡。三是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未經處理或處理不當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中,當數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時,就會造成水體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3. 加強水污染控制的對策思考

(1)加強全民的環保教育。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世世代代持續發展的戰略工程。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加大環保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水憂患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積極投身防治水污染的偉大實踐。特別是政府要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堅持實施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發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把污水作為一種穩定可靠的水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形成良性循環,努力實現經濟建設與水污染控制的協調發展。

(2)加強工業廢水的源頭治理。按照節能、降耗、減污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原則,全面推行廢水排放量最小化清潔生產。一是加強對工業企業的執法力度。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強化對工業企業的監管,嚴肅查處違法排污現象。二是嚴格工業項目環保審批。博士論文,供水安全。。對于新建基本建設項目,嚴格實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和排放許可證制度,堅持做到生產線設計與污染治理設計、生產線施工與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生產線建成投資與污染治理設備啟用“三同時”,嚴格杜絕對環境產生新的污染。三是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環保生產工藝,生產綠色產品,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四是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博士論文,供水安全。。博士論文,供水安全。。從源頭削減污染,清潔生產包括合理選擇原料和進行產品的生態設計、改革生產工藝和更新生產設備、提高水的循環使用和重復使用率,以及加強生產管理,減少和杜絕跑冒滴漏。五是提高工業廢水處理及利用的水平。

篇13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設施

試驗設施位于浙江大學農業生物環境工程研究所的玻璃溫室內,設施為多槽道栽培槽,基底是水泥結構,每槽長×寬×高為750cm×60cm×30cm,槽坡度為2°,每槽可利用種植面

浙江省水利廳科技專項資助項目(RCO910)

水調節池長×寬×高為230cm×160cm×150cm,可貯存水量5.5m,以水泵循環抽水,自動調時控制,試驗設施如圖1所示。

圖1.植物濾器系統裝置

Fig.1Thesystemofplantfilter

1.2試驗材料

植物濾器試驗牧草選用多花黑麥草(LoliummultiflorumL.),在玻璃溫室內采用NFT培,共有300盤牧草,育苗盤(底面510×250mm,厚0.7mm,含288個7×7mm方孔,孔面積占總面積11.1%;上口540×280mm,高60mm)上墊層為3層無紡布(10g/㎡),栽培槽槽面鋪2層無紡布。每盤播量為5g,即39.2g/㎡。試驗前牧草已用配方商品營養液培養30d,經過兩次刈割(分別為播種后第20d和第30d),留茬高度60mm(與育苗盤上口平齊)。印染廢水采自紹興濱海工業區一印染廠。試驗于2009年9月5日開始,至2009年10月5日結束。

1.3檢測方法

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懸浮物SS采用重量法測定;BOD采用國標法,即GB7488—1987測定。

2結果與分析

2.1植物濾器對COD的降解效應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COD含量從初始的956mg/l下降到結束時的362mg/l,COD降解幅度達76%,從圖2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COD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52.8%,而后15天COD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49%。

圖2植物濾器對印染廢水中COD的降解效果

Fig.2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C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2植物濾器對BOD的降解效果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BOD含量從初始的217mg/l下降到結束時的32mg/l,BOD降解幅度達85.8%,從圖3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BOD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66%,而后15天BOD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56.7%。

圖3.植物濾器對BOD的降解效果

Fig.3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B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3植物濾器對SS的降解效果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SS含量從初始的198mg/l下降到結束時的41mg/l,SS降解幅度達79.3%,從圖4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SS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59.1%,而后15天SS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49.4%。

圖4植物濾器對SS的降解效果

Fig.4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SS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3結論與討論

目前,在廢水處理裝置中,利用植物與工程相結合的技術,從而提高凈化效率的環境修復方法,由于成本低、效率高的優點,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結果表明,以盤培多花黑麥草為主要內容的植物濾器對印染廢水具有明顯的降解效果。印染廢水進入植物濾器系統,經運行30天后,能降解COD達76%,BOD達85.8%,SS達79.3%,并且在開始15天內降解速度較快,后15天降解速度相對較慢。本研究所設計的植物濾器還具有運行費用低,易于維護,適于處理間歇排放污水等特點,在處理印染廢水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明銀安,陸曉華.印染廢水處理技術進展.工業安全與環保,2003,29(8):16~18.

2 侯文俊,余健.印染廢水處理工藝進展.工業用水與廢水,2004,35(2):57~60.

3 張林生.印染廢水處理技術及典型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8.

4 張宇峰,滕潔,張雪英等.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工業水處理,2003,23(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