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描寫冬天的詩歌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描寫冬天的詩歌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描寫冬天的詩歌

篇1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是19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開拓者。他的詩歌對19世紀英國和美國的詩歌影響很大。華茲華斯是大自然的歌者,在他的詩篇中體現了對大自然和人的樸素天性的崇拜。他把自然界生活中每一幅快樂的畫面,看作是人類理想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自然的美麗風光就是人類社會的良師益友。他對大自然和人與自然界關系的關愛和崇尚,得到了20世紀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的回應。弗羅斯特一生中寫了大量自然抒情詩,也被人們認為是一位大自然詩人。二位詩人都堅持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出的“回歸自然”的理想,對他們來說,回歸自然是對純樸美德的回歸。但他們的詩中卻蘊含著詩人不同的思想情懷和人生態度,弗羅斯特三分之一的詩,涉及的是對秋天和冬天的描繪,他所記述的新英格蘭秋天和冬天的自然風光,和華茲華斯描繪的充滿快樂和希望的春天和夏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一 自然畫面的描寫

浪漫主義詩人對自然風光和鄉村生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把自己融入自然界中,享受自然,并認為大自然所具有的魅力,值得去描繪。華茲華斯就是這樣一位生活在新英格蘭西北部湖區的詩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時代在那度過。幼小的華茲華斯充分領略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盡情享受了大自然的壯麗山水。在他的詩中,河水和高山就像人一樣會說話,風和云可以與人交流。

華茲華斯大部分的詩記述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色。春天萬物新生,植物開始生長,花開了,新的枝葉發芽了。白色、粉色和黃色的花兒裝飾著春天,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農民們在天野里播下的種子,鳥兒在歡快得啼鳴,傳遞著春的信息。春天是一個令人娛躍、奮發向上的季節。華茲華斯的《早春三月》(Written in March)展示了一幅生動的春天畫面,字里行間充滿了對這個快樂季節的幸福描寫:“溪水流汩汩/雄雞啼喔喔/小鳥鳴啾啾/明湖閃爍爍/沉睡的綠色田野沐陽光……”在語言清新質樸,意趣盎然的詩句中,人與自然都是快樂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情景交融,物我兩忘。

讀弗羅斯特的詩我們會發現,在他的詩歌里,詩人大量運用了描寫秋天、雪以及冬天的意象。同華茲華斯記敘春天和夏天的詩句相比,弗羅斯特的詩歌中描寫的冬天、雪以及樹林永遠在黑暗的籠罩中,詩歌的主題主要是表現“自然界的冷漠、殘暴及人類的孤獨、困惑”(楊金才,2002:142),如描寫秋天和冬天的代表作《荒涼之地》、《一個老人的冬夜》和《摘蘋果之后》。

《荒涼之地》(Desert Places)描寫的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詩人一個人在夜色茫茫中觀賞雪景,大地和自然界中的一切被雪覆蓋,面對蒼茫大地,詩人孤身一人,內心孤寂,無法排解?!痘臎鲋亍罚―esert Places)實質上想要表達的是詩人荒涼的孤寂的內心世界。在華茲華斯的詩歌中,自然界往往能撫慰人的心靈,使孤獨的人不再孤獨,但是弗羅斯特的詩歌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幅美國新英格蘭凄涼的冬天畫面。人類不僅不能從自然界中獲得安慰,反而變得更加孤獨。

二 對大自然的態度

對浪漫主義詩人來說,大自然是一個寧靜祥和的世界,它能治愈詩人受傷的心,撫平他們心靈上的創傷。他們崇尚大自然,甘居鄉村,過田園生活。通過與大自然交流,他們感受到了美麗的鄉村風光帶來的歡樂。華茲華斯稱:“(那時)大自然對我就是一切(Nature then to me was all in all),我是長期崇拜大自然的人(I, so long a worshipper of Nature)?!彼皇且话愕匦蕾p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他將大自然視為自己精神生命之根,未來生命的歸宿。

華茲華斯在經歷了人生失意后,于1793年8月他與他妹妹羅西重游葳河,寫下了著名詩篇《丁 寺》。他聽見潺潺作響的山泉,又目睹岸邊的危崖陡峭,還有那黑壓壓的槭樹、村舍院落、森森的果園和樹林中冉冉升起的團團青煙,不禁發出了由衷感嘆:“多少次/我在精神上求助于你!穿過樹林蜿蜒流去的葳河啊/我的靈魂多少次求助于你!”從自然那里找到安慰,是大自然使孤獨而敏感的他,在經歷了心靈的創傷后,卻仍有著美好童年的回憶,他可以在自然那里擦干身上的血跡,又重新站起來。因此,自然是他“心靈的/保姆、向導和護衛”,是他的“精神世界核心”。每當他人生遇到了失意,心靈受到了創傷,大自然總會給他滋養與撫慰。

華茲華斯和弗羅斯特都被譽為田園詩人。華茲華斯的詩歌喚起人們回歸大自然的強烈愿望。然而弗羅斯特的詩,與華茲華斯的詩歌《丁 寺》完全不一樣。弗羅斯特的詩歌展示給我們的,是人對大自然的懼怕,大自然具有破壞性,令人厭惡,而不是盲目的愛。他的詩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大自然總是被描述成邪惡的產物,是有邪惡的元素構成的,對人類具有掠奪性。他想象的世界,也許被令人吃驚的黑暗設計所控制,他的這一想法在他的著名詩歌《設計》(Design)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設計》(Design)講的是作者在早晨,發現一只白色的蜘蛛在一朵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飛蛾。整首詩重復最多的是這兩個字“白色”(white)和“死亡”(death)。蜘蛛在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飛蛾,整幅畫面就像一塊堅硬的白色布料上,布滿了死亡和枯萎的氣息,像巫師做的有毒的湯藥的配料一樣,已經死去的飛蛾的翅膀就像白色的紙風箏一樣。當我們讀到這首詩時,白色的恐怖氣息幾乎使人窒息,壓得人喘不過氣。

在詩的最后詩人不禁發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蜘蛛剛好落到那樣的高度去捕捉一只飛蛾呢?是黑暗的設計嗎(Design)?這首詩表面上看是說飛蛾,但實際上,飛蛾象征著人類,蜘蛛象征著冷酷的宇宙。在殘酷的宇宙面前,人類是無能為力的,是軟弱的,人類永遠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像那只飛蛾一樣,永遠也不會明白,自己會在什么時候由于什么原因而死去。這首詩揭示了自然界的冷酷無情,深不可測!

三 人與自然的關系

大自然包括山川、河流、電閃、雷鳴等等。太陽、月亮和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大自然的統一。大自然是人類的物質基礎,自然界中每一件物體都有它的特殊價值,它的涵義很廣。

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是詩人喜愛描述的對象。華茲華斯從大自然中得到創作靈感,他認為“人們的熱情,是與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二為一的”。大自然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人們能從大自然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大自然既是美麗的又是充滿智慧的,自然界的和諧給人們帶來了歡樂,使人們忘記了人間的煩惱。更重要的是,人們從大自然中獲得了智慧和知識。

在華茲華斯的詩歌《早春吟》(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中,表達了大自然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和諧的。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能和睦相處,人們能從自然界中獲得美德。詩中寫道“I heard a thousand blended notes.While in grove I sate reclined.”描寫的是一天詩人來到小溪邊休憩,聽見有百曲千歌的諧唱交響,快樂的思緒涌上心頭,在小溪邊,他還看到“繞著綠陰下的蔥蔥櫻草/長春花綰出了個個花環/我深知每朵花的心奧/如吐納氤氳而覺著心歡”。長春花和櫻草在綠蔭下和睦相處,它們共享大自然的自由和歡樂。與祥和快樂的自然界相比,人類社會充滿了煩惱和沖突,詩的最后兩句寫道:“Have I not reason to lament/What man has made of man?”詩人有足夠的理由悲哀,因為人類社會的不幸福和不公,人們應向大自然學習。

根據浪漫主義的特點,大自然不僅美麗,還能給人們提供知識,人們真正的老師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一本令人不厭的奇書,能啟發人的智慧,教給人真理。在華茲華斯《轉折》(The Tables Turned)一詩中有明顯的闡述:“Books! Is a dull and endless strife,Come, hear the woodland linnet,How sweet his music! On my life,There is more of wisdom in it.”華茲華斯告訴人們,林間紅雀甜蜜的歌聲包含著智慧,小畫眉的歌聲也是不同凡響的,他號召人們都來聆聽自然的教導。大自然中有豐饒完美的寶藏,能啟發人的智慧。而自然這本書永遠讀不夠的。

再看弗羅斯特的詩,唯一的主題就是人與自然間的矛盾關系。自然以各種各樣的消極、負面形象出現,或者冷酷殘忍,或者荒涼漠然,或者潛伏著危險,或者陰險狡詐,根本就無視人類的存在,自然不僅不能撫慰人的心靈,而且還給人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創傷。

如《一個老人的冬夜》,詩中“屋頂白雪”是老人的白發,“墻上的冰凌”是老人的眼淚,暗示老人與屋子之間的關系,老人的生存狀況受到了大自然的威脅。老人與外界失去了聯系,在夜晚他只能與月亮為伴,表達了人與外界的隔閡,強調老人的孤獨、絕望和無助。

通過對兩位詩人的詩歌比較,華茲華斯詩歌最大的特點,是采用樸素、生動的日??谡Z,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和勞動人民的不幸與質樸,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開創了一種清新、自然、抒情的新詩風。弗羅斯特詩歌風格是語言樸素無華、含義雋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無奇的內容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強調自然界的冷漠無情。他在看到冷漠的宇宙同時,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

四 兩位詩人不同自然觀的成因

從以上對兩位詩人的詩歌比較和分析中,我們看到兩位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不同的自然畫面和他們對自然的不同態度。這與兩位詩人所生活的人生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

華茲華斯出生在新英格蘭的西北部湖區內,湖區以秀麗的山色和星羅棋布的湖泊聞名,他在那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時代,領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他深受法國哲學家盧梭的影響,認為人應該回歸自然。所以華茲華斯對大自然表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敏感。

而弗羅斯特可謂嘗盡世間的艱辛困苦,他幼年喪父,很小的時候就擔起生活的重擔?;楹蟛痪茫谝粋€孩子夭折。他的妹妹死于精神病。1938年,妻子心臟病突發而死。1940年,他成年的兒子自殺身亡。從他這些坎坷的人生經歷來看,死亡、宇宙的冷酷、命運的無情、未來的無法預測等等成為他詩歌的主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弗羅斯特詩歌深受華茲華斯的影響,他也以自己生活的新英格蘭鄉村和鄉下人為素材,描繪了大自然以及人與大自然的聯系。兩位詩人都對英語語言的詩歌文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Bateson,F.W. Wordsworth:A Re-Interpretation. 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954.

[2] Baym,Nina.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 Literature. New York:Norton and Company,Inc.1994.

篇2

住進了冬季

那一片 十片 百片

大朵大朵的雪花

不就是春天的李花

紛紛揚揚地落了一地

那一顆十顆百顆

潔白潔白的冰雹

不就是春天的小梨

叭叭啦啦地落了一地

那一根十根百根

晶亮晶亮的冰柱

不就是春天的竹筍

冒冒尖尖地在屋檐下倒立

那一塊十塊百塊

飄飄蕩蕩的冰塊

不就是春天的船兒

悠悠晃晃地飄在河里

玻璃窗里

鑲著一幅幅畫

那里盛開著

迎春山茶茉莉……

呵冬天孕育著春天

春天生長著

在冬媽媽的懷抱里

冬天的創意

冬天

也是一個孩子

她聰明 伶俐

很頑皮 很有創意

她拔著鵝毛

紛紛揚揚地落了一地

制成羽絨被褥

讓麥苗睡得暖暖和和的

她把小河變成魚缸

安上晶晶亮亮的玻璃

小魚們多快活

在里面自由自在游弋

她把窗戶變成畫框

讓春天的花朵

在小小的花園盛開

有山茶杜鵑茉莉

她爬上天上果園里的梨樹

搖下一個個小梨

把梨種在地下

她還教孩子們

把一個個夢

堆成一個大雪人

讓雪人笑著藏著秘密

冬孩子的創意

標新立異有趣

那一個個潔白的童話

如詩 如畫 如謎

飛翔的冬天

冬天

為我們播上翅膀

歌唱著

我們飛翔 飛翔

追著雪花

嬉戲著狡黠

變成一只只白蝴蝶

采著憧憬 采著希望

追趕春天

我們飛翔 飛翔

拄著雪杖

雪橇滑出快樂

變成一只只小白鴿

銜著夢幻 銜著向往

追趕春天

我們飛翔 飛翔

踏著冰鞋

旋出唱片

變成一只只小飛燕

馱著好奇 馱著猜想

追趕春天

我們飛翔 飛翔

冬天

為我們插上翅膀

沖著冬季 向往春天

我們飛翔 飛翔

冬天要出嫁

冬天

已經長大

她要當新娘了

明天 要出嫁

雪山是她的倩影

著一身潔白的衣褂

玉樹瓊枝

是她的頭飾

白鷺仙鶴

是她的發夾

臘梅的花黃

也貼在鬢發

那冰封的銀色小溪

是一副副項鏈

晶晶亮亮地在她脖子上掛……

駕著北風之車

迎親的隊伍來了

于是 冬天

坐上了花轎

披著潔白的婚紗

正向著春天小伙子家

出發……

冬的創作

用北風之力

雕塑出銀色的世界

一幅幅潔白的童話

玉樹 瓊枝

在雪山上生長 挺拔

白鷺 銀鶴

在雪山上鳴叫 起舞

冰朵 雪花

在玻璃窗上怒放 進發

孩子 追著雪朵

被塑成

快快樂樂的事故

孩子 堆著雪人

被塑成

晶晶瑩瑩的童話

用北風之刀

雕刻著潔白的立意

篇3

《夏感》則抓住了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征展開,“熱烈”即麥浪翻滾、熱風浮動,“緊張”農民忙著打麥子,忙著給秋苗施肥。“急促”指田間禾苗、麥子、玉米高粱,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寫景著眼于景物細節,書寫生動,概括有個性,角度新穎,見解獨特。

《秋天》以敘述筆觸為詩,語言清新婉麗,秋天“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轉換景物角度,由景及人,脈絡分明。詩歌語言的韻律美、和諧美可見一斑。

《古代詩歌四首》書寫春秋之景,想象或宏闊,或清麗,展現了不同風格的詩歌特色。或是秋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或是春天,“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好課文就是寫作的好范例,學習本單元,就是要模仿這些經典文學作品來嘗試寫作的樂趣。如何才能寫好景物類文章呢?

其一,要靜心觀察,細心體悟。春天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春意表現在一草一木上。只有細心觀察,方有獨特的審美體驗,才能做到描寫到位,表達生動?!笆掌鹎圉~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才是典型的秋景嘛,撒網撈起的樹葉,這是秋天最美的一片葉子。

篇4

        謝靈運為開山水詩一派的巨匠,他博采眾長,特別是吸收運用《楚辭》典故入詩。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指出:“康樂固富學術,而于《莊子》郭注及屈子尤熟,其取用多出此?!秉S節先生也曾慨嘆說:“康樂之詩,合《詩》、《易》、聃、周、《騷》、《辯》、仙、釋以成之。”兩人皆指出謝靈運詩歌運用《楚辭》典故的事實。關于用典,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濟九三,遠引高之伐;……斯略舉人事,以征義者也?!P庚誥民,敘遲任之言:此全引成辭,以明理者也。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征義舉乎人事,乃圣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彼^事類,即是用典。劉永濟解釋說:“文家用典,實乃修辭之一法。用典之要,不出以少字明多意,其大別有二:一用古事,二用成辭。用古事者,援古事以證今情也。用成辭者,引彼語以明此義也?!边@里所謂的典故,是指凡引證歷史事實或前人言語入詩者,是就“用事”與“用詞”而言,在本文專指用《楚辭》之事,用《楚辭》之詞。現存謝靈運詩歌有104首(其中3首存目,依顧紹柏的《謝靈運集校注》),包括19首樂府詩和85首雜詩,這些詩歌中大量運用了《楚辭》典故,本文擬對他詩歌用典的內容進行分析。

        二、運用神話傳說

        謝靈運詩歌中所用的神話傳說多為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及仙境之物。如《順東西門行》:“揮斤扶木墜虞泉?!狈瞿?,神話傳說中的樹名,又名扶桑、若木。顧紹柏先生認為扶木取自《楚辭》屈原《離騷》:“折扶木以拂日”。王逸注云:“若木在昆侖西極,其華照下地。”作者這句話是說,揮斤砍下若木枝條拂拭太陽,也無法阻止太陽下山,黃昏降臨。旨在說明時間過得太快,表達作者的遷逝感?!毒徃栊小分械摹帮w客結靈友,凌空萃丹丘”出自《楚辭》屈原《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丹丘指仙人所居之地。“娥皇發湘浦,霄明出河洲?!逼渲小岸鸹省眰髡f是堯之女舜之妃子。這里實指娥皇、女英兩人,因受字數限制,故舉偏以概全。二人死于湘江一帶,成為湘水之神,稱湘君。屈原《楚辭》《九歌·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钡圩又赶婢??!毒徃栊小愤@首詩為擬作,內容為描寫仙人生活,故詩中多用神話傳說。崑山、石林皆為神話傳說之地,川后、天吳分別為神話傳說中的河伯和水伯。

        三、關于景物描寫

        謝靈運詩歌汲取《楚辭》對景物描寫的手法,前人早有論述。清人陳祚明在《采菽堂古詩選》里說:“詳謝詩格調,深得《三白篇》旨趣,取澤于《離騷》、《九歌》,江水、江楓、斫冰、積雪,是其所師也。間作理語,輒近《十九首》?!标愳衩髅鞔_指出其詩歌師法《楚辭》景物描寫。

        縱觀其詩歌中自然景物的描寫,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的描寫。描寫春景,充滿了生機活力,如《東山望海》:“開春獻初歲,白日出悠悠。蕩志將愉樂,瞰海庶忘憂”。描寫在春天的某一天早晨,太陽冉冉升起,“我”出外散心,在山頂上看海,希望排解憂愁。描寫夏天的景物,如《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陽烏尚傾翰,幽簧未為邅”。描繪了一幅夏日圖畫:夕陽照耀著茂密的竹林,竹林長的很茂盛,顯得十分幽深,竹林在夕陽下尚可以穿行。描寫秋景,顯得有些蕭條,如《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修竹茂林》:“裊裊秋風過”。描寫冬天的景物,如《苦寒行二首其一》:“歲歲曾冰合,紛紛霰雪落”。天上下著雪,地上已經結冰了。冰天雪地的冬天,是那么的寒冷。

        謝靈運詩歌對山林物色的描寫,也十分有特色。他筆下的山,是險峻的。如《泰山吟》:“岞崿既崄巇,觸石輒千眠”。在云氣籠罩下的山,恍若仙境。如《泰山吟》:“石閭何晻藹,明堂秘靈篇” 。他筆下的竹林,是幽深茂盛的,稱之為“幽篁”。還有對傍晚太陽的描寫,如《善哉行》:“景躍東隅,晼晚西薄?!泵鑼懱栂律降臉幼印!扒鍟熌軍嗜?,游子憺忘歸”(《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傍晚時清淡柔和的陽光,使作者忘記歸去。

        四、意象的運用

        謝靈運詩歌中多次使用了香草、美人等意象,如:杜若、蘭、桂枝、薜蘿、蘭苕、芙蓉、白芷、綠蘋、山阿人、美人等等。在《楚辭》中香草、美人有特定的含義,謝靈運汲取《楚辭》香草美人的手法,在他的詩歌中香草、美人也有著特殊的含義。先說香草意象,在謝詩中,香草作為一種獨立的意象,象征了謝靈運所向往的高尚的人格,“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長洲”(《東山望?!罚H?,香草名。《石門巖上宿》:“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游南亭》:“澤蘭漸被徑,芙蓉始發池”。蘭,芙蓉,皆為香草,象征著品行高潔。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謝靈運的恃才傲物。懂得他的苦樂。他詩中的“美人佳人”大多喻指朋友、知音,他的詩里處處透露對知音的渴慕。那在現實生活中謝靈運有沒有遇到“賞心人”呢?從《從斤竹澗越嶺西行》一詩中我們可以得到答案。詩這樣寫道:“想見山阿人,薛蘿若在眼。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痹獎⒙摹哆x詩補注》曾對此詩作了詳細解釋,他說:“山阿人,《楚辭》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蘿。本指山鬼,是時廬陵王已死,故托言之……事昧,謂廬陵王為徐羨之僭廢,尋復見殺。及己亦因此而出也?!笨磥碇x靈運的美人、知音,應該是廬陵王劉義真。劉義真死后,謝靈運作詩表現了對義真的懷念,以及對徐羨之等的不滿。如《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裊裊秋風過,萋萋春草繁。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石門巖上宿》:“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昧發”。這里的美人指的應該是劉義真,或者是謝靈運苦苦尋覓等待的知音,這一等待的形象來源于《九歌·山鬼》。

篇5

(1)領讀。每篇文章的題目,讓一個學生先大聲地讀出來,其他人再接下去讀;也可以讓領讀的學生先范讀,然后其他學生接著讀。這樣,擔任領讀的學生會很有成就感,因為他能像小老師一樣帶領其他人。為了能當上領讀者,許多學生都在家里讀熟了要讀的內容。(2)輪讀。即讓學生按段落輪流讀,且比一比哪個同學讀得最有韻味。(3)分角色讀。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如讀《論語》時讓學生分別扮演孔子和孔子的學生進行朗讀。(4)比賽讀。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如男孩組和女孩組,讓他們進行PK,看哪一組讀得好。我們采用得最多的是男女生對讀,即男生讀上句,女生接下句,或是女生讀上句,男生接下句。這樣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起來了,個個搖頭晃腦,興趣盎然地誦讀著。被叫到講臺上領讀或是扮演角色朗讀的學生,精神都為之一振,全身心地投入誦讀中。沒被叫上去的學生,也爭取好好表現,因為表現好就可以當領讀者或者扮演角色朗讀。(5)配樂讀。先讓學生欣賞古典音樂,讓他們在音樂中誦讀。此效果也十分理想。音樂響起時,學生們似乎陶醉了,而后隨著音樂開始誦讀,別提有多投入了。另外,激勵機制在這里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周我們都評選班級的“誦讀之星”,每組一位。對表現最好的學生,我推選他代表我們班參加學校的“誦讀之星”評比。我們班的宋巨譜同學就在學校的“誦讀之星”大賽中榮獲了一等獎。

二、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誦讀的樂趣

內容枯燥是學生覺得誦讀無趣的一個原因。天天拿著同樣的一本書,日復一日地讀肯定會厭倦。利用多媒體擴展誦讀內容,就為經典誦讀注入了一股活水,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誦讀的無限樂趣。

1.利用多媒體整合圖文資料,化抽象為形象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具有深刻的內涵。對那些語感、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真正理解經典還是有困難的。為了讓學生加入其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整合圖文資料,化抽象為形象。如誦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用課件出示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誦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時,播放美麗的江南春景。黃香溫席、祖塋學詩、孟母三遷、大禹治水、囊螢映雪等故事都出自《三字經》。誦讀前我先播放有關故事的木偶劇,當那簡單的幾行字變成有血有肉,會說會動的人物時,學生們完全被吸引住了。他們再次誦讀時,腦中不僅有抽象的文字,也有生動的形象。這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啊,他們能不喜歡誦讀嗎?

篇6

因為哈代所取得的杰出的小說成就,他的詩歌常常為人所忽視。但是,哈代的詩名到了20世紀后期日益隆起,已經絲毫不遜色于他作為小說家的名聲,而這也是哈代本人生前所樂于看到的。其從不掩飾自己對于詩歌的偏愛,寧愿被別人稱為詩人,而不是小說家。

因為在哈代看來,詩歌比小說更高雅,更能自由地表達思想,不受限制。哈代最早走向文學道路就是從詩歌起步的,他曾仔細研讀過斯賓塞、彌爾頓、華茲華斯等人的作品,在倫敦作學徒期間就開始嘗試寫詩,他早期的詩作《無色的音樂》、《深思的少女》情感真摯,富有想象力,意境深遠,展示了他的詩歌才華。而在寫作小說期間,哈代仍然堅持詩歌創作,當《無名的裘德》遭受到評論界的抨擊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詩歌創作,在1898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威塞克斯詩集》后,哈代接連出版了8部詩集,包括《時光笑柄集》、《環境諷刺集》、《今昔抒情詩集》等,詩歌創作多達918首,最后一部詩集《冬天的話》于1928年他去世后出版。

如果說哈代創作的小說有一種詩的意境,那么他創作的詩歌則屬現實主義。哈詩冷靜、嚴肅,甚至略帶嘲諷地觀察人們日常生活的希望與恐懼、困惑與迷惘、喜與悲、苦與樂,而且詩作大多具有自傳性。正如他的第二位妻子弗洛倫斯所說:“要了解哈代的一生,讀他一百行詩勝過讀他的全部小說。”①哈代抒情詩有四類題材,即愛情、自然、戰爭和死亡,這構成了他創作的主要領域。

在西方文化中,愛情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愛情即人生。在文學作品中謳歌愛情的美好和美妙一直是其長盛不衰的傳統。哈代是珍惜愛情的,他那一千多首詩中,有不少是歌頌愛情的力作。哈代的愛情詩真摯純樸,深切感人,體現了他豐富的感情世界和敏感的內心感觸。特別是在1912至1913年間為追憶第一位妻子埃瑪而作的總題為“舊焰余燼”的組詩,用詞質樸,情真意切。哈代與埃瑪年輕時的熱戀曾轟轟烈烈,婚后初期也是琴瑟和諧,但其后的生活卻并不美滿。哈代喜歡結交少女,而?,攲Υ藙t極為不滿,兩人的感情自然很難融洽。1912年?,斎ナ篮?哈代對她思念不已,他對曾同他一起度過人生最幸福時刻的女人的突然離去感到震驚和悲痛,并把自己的情思寫入詩中來傳達他在埃瑪去世后的心境。

哈代詩中另一頻繁出現的題材是自然。盡管自然從來不曾是他的主題,僅僅作為人類活動的背景,但他依然是一位熱衷描寫自然的詩人。哈代一生寫過近百首自然詩,是其詩歌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由于長年居住在鄉村,他對鄉村生活和大自然有一種天然的親密關系,哈代的詩歌長于對大自然景觀的描繪,并寓情于景,表達他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在他的詩歌中,仿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風雨雷電、飛禽走獸都具有了人的情感。尤其是對樹枝的描寫,達到了活靈活現的地步,有人甚至稱呼哈代為“樹枝詩人”。他對自然的關注實際上是對人類生存狀況的關注,他從自然萬物的悲劇性中看到了人類的悲劇命運。雖然對于哈代來說自然是災難的承受者,本身有許多不和諧因素,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均充滿著殘酷的競爭,然而他在自然詩中從來沒有讓人們放棄生存意志,而是將希望寄托于人這一大自然殊的群體,尋求著人與人之間的愛,希望人們用堅韌和剛毅的態度來對待生存的痛苦。所以對于大自然,哈代既不像他的前人那樣頂禮膜拜,又不是簡單地回避。在繼承華茲華斯的一部分思想的同時,他又拋開了華茲華斯積極向上、充滿希冀的一面。他試圖在大自然中找尋智慧、善良與美,但又在詩中展現自然陰暗殘酷的一面,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自然觀。

哈代試圖從自然中尋找善與美,可是又難以掩飾他內心的荒涼,因此,他所描寫的自然經常呈現出陰慘蕭瑟的景象,這也是因為哈代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戰爭和死亡的威脅所自然流露出的情感,而這兩個方面也是哈代詩歌經常涉及的主題。哈代生活的年代,英國經歷過英印錫克戰爭(1845―1846年)、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英阿戰爭(1838―1842年、1878―1891年)、第二次英緬戰爭(1885―1886年)、英布戰爭(1899―1902年)、幾次入侵中國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等多次重要的國際戰爭。戰爭對哈代的詩歌創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哈代一生寫了40多首以戰爭為題材的詩歌。他的戰爭詩在他的全部詩作乃至英國的戰爭詩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戰爭,哈代是明確反對的。1899年當英國發動侵略南非的戰爭時,他曾以《離別》一詩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作于1902年的《他殺死的人》則進一步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荒謬。此外,哈代還寫了諸如《士兵的妻子和戀人之歌》等不少優秀的反戰詩。哈代認為,戰爭是對生活的否定,是對人性的摧殘,在戰爭中人性被扭曲,真善美被摧殘。在其戰爭詩中,哈代揭示了戰爭的荒誕性和邪惡性,對戰爭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揭示了戰爭給人類生存狀況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同時也流露出悲觀的情緒。

戰爭必然會帶來死亡,暮年的哈代越來越感受到死亡的陰影。哈代活到87歲,親朋故友大多先他而去,難免有不勝感慨之嘆。哈代在《他在她的葬禮》等詩歌中以低沉哀惋的筆調寫出了對生命的留戀,也揭示了死亡的不可避免和人生的短暫與脆弱,充滿了感人的憂傷。

在哈代創作的詩歌中,除了短小的抒情詩外,還有《列王》這樣的鴻篇巨制?!读型酢肥怯⒄Z文學中最長的詩,共19幕130場,它的創作和構思,哈代共花費了30多年?!读型酢房梢员豢醋魇且徊渴吩?通過對拿破侖的刻畫,以及對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展現,再現了一個混亂和痛苦的時代,探討了人類的歷史命運?!读型酢啡珓∫幠:甏?氣勢磅礴,形式多變,在哈代的詩歌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為詩人的哈代,取得了輝煌成就。他的詩中所表達的悲觀情緒,對于科技迅速發展下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思考,以及對愛情、婚姻等人生課題的探討,與現代人的心理不謀而合。正因如此,他贏得了讀者。用米勒的話來說:“現在,哈代已被公認為是用英語寫作的最偉大的現代詩人之一。”②

注釋:

①弗洛倫斯?哈代.哈代生平.倫敦:麥克米倫出版社,1983:392.

②米勒.哈代.普林斯頓: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5:269.

篇7

1.從直白的古詩入門

在古詩中有很多語言直白的佳作,比如《詠鵝》《鋤禾》等,都被很多家長和老師選作入門必學。例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钡谝恍性妼W生很容易從字面上來理解意思?!霸鹿馔高^窗戶找到床前的地面上,好像是地上有一層厚厚的霜”。引導學生――虛景和實景。我們所見到的月光是白色的,“白色”的月光讓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地面上結了一層“霜”?!八笔谴笞匀恢械囊环N現象,是孩子日常能見到的一種現象。學生們對“霜”的評價是“冷”“冬天才有”“冷冰冰”等等。前兩行詩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是“抬頭仰望皎潔的月亮,低頭思念遠在故鄉的親人”。遠在他鄉的一個人在深夜不能入睡,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孤獨、凄涼”派生出怎樣的情,想要家人的溫暖、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讀了《靜夜思》你有什么感受呢?6、7歲左右的孩子感受的其中的氛圍和情感。

2.從直白到含蓄的提升

與入門的簡單直白相比,學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與《詠鵝》和《靜夜思》比起來《江雪》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古詩都是曲折見意?!扒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是作者對現實環境的描畫,畫外之意是生存環境的一種寫照?!肮轮鬯蝮椅蹋氠灪笔窃趯憣嵕案亲髡邔ψ约禾幨赖男膽B的一種描寫。從整首詩來看是是作者在寫景,景中蘊含作者對自己審視的描寫對人生態度,全部從古詩的字里行間體悟出來,然而從詩面上卻看不出作者的身世之感。只有和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環境,聯系起來,才能更深刻的體味到這一層意思。詩歌表達的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層意思。

3.同類情的不同詩歌進行比較

比較是認識事物異同的方式,是啟迪思維,深化理解的途徑,閱讀古典詩詞時,對詩歌進行思路比較,中心比較,語言比較等,在比較中讀出異同,讀出詩情的優劣。我把《渭城曲》《別董大》《贈汪倫》這三首詩同時呈現給學生三幅不同的畫面,《渭城曲》畫面清新,卻以樂景寫悲情;《別董大》畫面凄涼,卻以悲景寫豪情。奮發精神盡顯其中;《贈汪倫》平淡直白的畫面是敘事體情,“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感激,依戀全在詩句之中。

二、領略畫義

(1)從構圖入手,在古詩中作者通過環境的描寫來調動讀者情緒,使讀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響接受作者的觀點和情緒。如《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备鶕@兩行詩我們看到了一副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的畫卷,河面上“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畫面變得飽滿而恬靜,給人一種愜意自適的感覺。從結構上講純屬遠景寫意的詩如《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眻D畫顯得蒼勁而飄渺,給予讀者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詩作不同的風格的畫,從他們的意象不同的詩人作不同風格的畫,從他們的意象和構圖充分體現這樣直觀的視覺沖擊力更易引起學生共鳴,真正是通俗易懂。

篇8

一.意象運用中的知性與感性意識

九葉詩派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知性與感性的融合。西方現代主義的特點之一就是知性。知性是九葉派詩人找到對付長時期以來詩壇上浪漫與感傷和詩歌情感泛濫的手段。九葉詩人對現代主義詩歌運用意象的這一表現手法并不陌生,他們曾大力推介過意象派詩歌, 比如在《詩創造》雜志上就有對英美現代六大意象派詩人的介紹。而在穆旦詩歌中流露出的“奧登詩風”足以體現奧登對其的巨大影響。穆旦詩歌中采用了大量現代化的、陌生的意象,他提出了“新的抒情”的詩學主張,認為“新的抒情”應該遵守詩人生活所給的范圍。穆旦論詩,強調的是形象的現代生活化,強調表現當時那一代人的獨特歷史經驗,用形象或感覺表現出來,展現新穎的看法。他可以用任何他所熟悉的事物、田野、碼頭、機器或者花草。

在奧登的詩歌里面,現代化的意象符號比起艾略特而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詩歌里大量涌進現代化、工業化的形象,如發電機、渦輪機、高鐵軌、華爾茲、印刷機等等。同樣,在穆旦詩中也少了徐志摩、戴望舒筆下的那種風花雪月的古典意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現代化的、科學化工業化的語言,如電子、宇宙、化合、工程師、企業家、鋼鐵水泥等意象。如《五月》中“而謀害者,凱歌著五月的自由/握一切無形電力的總樞紐”,還有在《愛情》中將愛情視為“快破產的企業”,以雇傭、推銷、資本和銀行等物象將詩人對愛情的看法敘述得十分貼切?;仡櫮碌┰缙诘淖髌罚纭段铱础分械脑娋渑c其后來充滿現代性的意象相比則顯得更加回環往復,溫婉和諧。所謂知性,并不是晶瑩透徹的說理或寓言,知性存在于意象之中,是經過分析之后的綜合呈現。詩人強調知性,并不等于忽視感性,其所追求的是使詩歌同時活在讀者感性、知性和想象的世界里。

二.情感抒發中的玄學思想

西方現代主義的又一顯著特征則是社會性與個性的統一。穆旦的詩歌看似內斂凝重,專注貫徹自己的個性,好像詩人愉悅于自我分裂與自我折磨,似乎只是在作最深入、最細微的人性抒情,然而他也在尋求自我與現實世界的平衡。如《海戀》中的描寫“比現實更真的夢/比水更濕潤的思想在這里枯萎/青色的魔/跳躍/從不休止/路的創造者/無路的旅人”,看似矛盾的關系事實上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激蕩和困惑。

西方現代主義詩人敏感地發現,在現代世界中,過去的英雄已不復存在,人失去了理性的價值和道德的尊嚴,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人就像艾略特在《空心人》中所描述的“空心人”?,F代人面對這一充滿異化力量的世界手足無措、無能為力、痛苦窘迫, 人的失落成了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一個核心主題。現代主義詩人對于人的境況的變化是極其敏感,也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他們反對浪漫主義的一味主觀抒情,因為他們已無法再用肯定的形式來表達理想,面對已被扭曲的社會,任何思想和情感都是蒼白無力、虛無縹緲的。

同時,穆旦用官能的形象將肉體感覺與形而上學的玄學思想相結合。西方現代派詩歌注重思想反思和思考,而非像浪漫派那樣直接地情感宣泄,玄學思維是現代派詩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穆旦的詩歌《冬》中寫道,“生命跳動在嚴酷的冬天…人生的樂趣也在嚴酷的冬天”,冬天使心靈枯瘦,是感情和好夢的劊子手,然而它又渴望感情的溫暖,所以“血液閉塞著欲望”,“年輕的靈魂裹進老年的硬殼”,他的詩厚重深沉,熱烈而冷漠,“仿佛整個二十世紀的苦難和憂患都壓在了他的身上”,他在自我心靈的掙扎中痛苦的思索人生、命運和現實存在等形而上學的玄學命題,強調自我的復雜和變幻、破碎和轉變。穆旦詩中多玄學思辨的篇章與段落,這與艾略特等現代詩派的影響不無關系,穆旦在西南聯大時期非常喜愛艾略特的《荒原》,以此穆旦詩中的玄學思辨、重思想、重智性特色與《荒原》中的隱晦、艱澀的“睿智”、玄思相比,可

見蹤跡。

三.藝術創作的戲劇化

在艾略特反浪漫主義理論的倡導下, 穆旦理解了現代主義的核心精神之一――“非個性化”。他使用了變換敘事角度、蒙太奇、客觀對應物、戲劇性場景、古今并置、現代反諷、悖論、機智、戲擬等一系列藝術手法, 以達到這樣一種消解自我、模糊個性的效果,而“戲劇性場景”也是艾略特詩歌最富表現力的一種方法。艾略特的作品《一個哭泣的年輕姑娘》中運用了場景變換的方式展現戲劇化的人物內心情感的反復。穆旦對這一手法心領神會,在《蛇的誘惑》中所構建的則是一出極具沖突性的戲劇,在狂歡的夜晚,“我”陪著德明太太去百貨公司的途中途經窮人區與富人區,由此生發對貧富兩種生活道路選擇的困惑和思考。而《小鎮一日》以故事為媒介, 在戲劇敘事中彰顯人物的思想情緒,使現代人的復雜的社會意識得到生動的傳達。

二十世紀的詩人都曾面臨著在民族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詩之間作選擇的問題,而穆旦卻勇于吸收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內涵,將其自身所擁有的儒家文化等古典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相結合,在艾略特、奧登等現代主義詩人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雖然有部分評論者認為穆旦詩晦澀難懂,甚至他在晚年對自己的總結也這么說道,“總的說來,我寫的東西自己覺得不夠詩意,即傳統的詩意很少。這在自己心中有時產生了懷疑。有時覺得抽象而枯燥,有時又覺得這正是我所要的:要排除傳統的陳詞濫調和模糊不清的浪漫詩意,給詩以hard and clear front(嚴肅而清晰的形象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現代主義對穆旦詩歌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促進了穆旦對中國新詩現代化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藍棣之,《九葉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2]杜心源,《論穆旦詩的現代主義意識》,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3]李彬,《“一群自覺的現代主義者”――九葉詩人與西方現代主義論》,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3期。

[4]鄒戈奔,《穆旦與西方現代主義詩歌》,文學教育,2011年12月。

篇9

篇10

嘿喲嘿喲,四只田鼠在傳遞堅果,把它們滾到洞里去。阿佛坐在石頭上,盯著草地看。阿佛阿佛,你在干什么?阿佛在采集顏色,因為冬天是灰色的,太難看太單調了。

嘿喲嘿喲,大家在忙著搬秸稈,到時候睡在上面又軟又暖。阿佛在旁邊的泥地里,都快要睡著了。阿佛,你在做夢嗎?其他的田鼠們可有點不高興了。好歹你也動一動呀!可是,阿佛說他在采集詞語呢!因為冬天的日子又多又長,大家每天待在室內,總有一天,會把現在的話說完的。

干完所有的活兒,如大家的預料,冬天如期來了。冬天真的很冷,第一場雪飄落的時候,所有的田鼠都躲到了石墻的洞里面。

五只小田鼠是快樂的一家子。石墻的洞里有充足的糧食,小田鼠們在一起,說著傻狐貍和淳貓咪的故事。哈哈哈哈。好玩極了??墒侨兆右惶焯爝^去,它們一點點吃光了幾乎所有的堅果和玉米,連秸稈都沒有了。洞里面很冷,大家都不想說話。這時候,大家想起了阿佛說過的話。阿佛,該你上場了!你采集的那些東西呢?

那些是陽光、顏色和詞語。

啊哈,講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得閉上眼睛,得坐得直直的,把背挺起來,得認真一點,思想放松一點……

現在,阿佛帶給大家陽光。大家感覺到了嗎?陽光是金黃色的,太陽出來的時候,它就射到大地上了。它很溫暖,玉米的顏色有點像它。冬天在陽光下睡覺,可舒服了。

??!阿佛的聲音有魔力嗎?另外四只小田鼠開始感覺暖和些了。它們感覺陽光真的照進洞里了。

那顏色呢?能給生活帶來精彩的顏色呢?四只田鼠非常地期待。

那么請大家一起,再閉上眼睛吧!春天的時候,金黃色的油菜花,有著綠色的桿子。草莓叢中,顆顆紅色的草莓夾雜在綠葉子中,閃閃發亮。粉色的櫻花,隨著風,片片飄落。大家的腦子里,出現了這些花的顏色了嗎?四只田鼠,清清楚楚地看見了這些顏色,春天的顏色真美啊。

還有詞語呢?從嘴巴里說出的,表達美妙的感情,和其他人進行交流所必須的,組成句子的詞語呢?

阿佛,快點說吧!阿佛跳上了洞里的大石塊。

誰在天上撒雪花?誰融化地上的冰塊?

誰會把天氣變好?誰又會把天氣變壞?

誰讓四葉幸運草在六月里生長?

誰熄滅了陽光?誰又把月兒點亮?

是四只小田鼠,他們都住在天上。

是四只小田鼠……就和你我一樣。

四只小田鼠一起鼓掌喝彩。好啊,阿佛!你是個詩人,真是讓人想不到?。?/p>

阿佛害羞了,紅著臉,給大家鞠了一躬:“是的,我知道。”

阿佛的故事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小男孩和一個詩人的故事。

小男孩生活在一條街上。有一天一個非常古怪的流浪漢,穿戴整齊,戴著一頂帽子,站在院門口不走。“我想看你們的蜜蜂?!边@人說。小男孩和他一起看蜜蜂。他們蹲在樹下,大約有一個小時。那人說:“小弟弟,你喜歡看蜜蜂嗎?”小男孩搖了搖頭,他可沒這個閑工夫。男人說:“我就干這個,就是看。我能一連看上好幾天?!薄澳闶歉墒裁吹??”“我是一個詩人。”男人說,“孩子,要知道,你也是個詩人,等你成了詩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會使你哭出來的?!彼麖暮笱澏道锾统鲆粡埣埰骸斑@上面是首描寫母親的最偉大的詩篇。我打算賤賣給你,只要4分錢?!毙∧泻⑴苓M屋問媽媽:“媽,你想花4分錢買一首詩嗎?”媽媽說:“你告訴那個家伙,讓他趕快走。”這個男人笑了:“看,這就是詩人的遭遇?!?/p>

有一天他告訴小男孩一個重要的秘密,只有他們倆知道。他在寫一首詩,每月只寫一行,還有二十二年才能寫成?!巴羯铄涠婷睢!彼ь^說。小男孩充滿了驚嘆之情。

在這個故事里,詩人的遭遇沒有得到身邊人的同情,除了小男孩。因為每個小孩子,天生就具備詩人的眼光??墒窃娙擞泻芏嗟闹R,他告訴小男孩星星的名字。他們一起吃全西班牙最甜的芒果。詩人四處轉悠,這樣他就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還能夠遇到其他的詩人。他遇到了。

篇11

要討論網絡詩歌,首先要弄清楚網絡詩歌到底指什么。網絡作為不同于傳統紙質文本而存在的一種新的物質媒介,給人類的文化傳承帶來了不容置疑的影響。一直以來,關于網絡詩歌的論爭不斷,主要可以概括為兩種截然相對的觀點。

一種觀點肯定了網絡詩歌的存在,并大力推廣網絡詩歌的發展,充分認可網絡詩歌對當代詩歌發展的意義。1997年學者兼詩人楊曉民在《網絡時代的詩歌》①一文中,率先在中國大陸將“網絡詩歌”這一命題推到了文學研究的前沿,該文是中國內地最早關于網絡時代的詩歌特質和詩歌發展走向的論文。作者在論文中提出,網絡的開放性、游戲性、參與性與交互性,為詩歌徹底打通走向大眾之路開辟了一個新的視野,網絡文學將徹底瓦解現行的詩歌文本,現行的詩歌將悄然隱退,網絡詩歌必然崛起。

另一種觀點則主張在場地意義上理解網絡詩歌,反對“網絡詩歌”這一詞語的命名,甚至主張取消這一命名。認為根本就不存在著所謂的網絡詩歌,詩歌只是通過網絡這樣一電子媒介而得到更廣泛的交流,但這并不意味著網絡詩歌的本質因為網絡這一傳播方式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所謂的網絡詩歌更多的是指代有具有網絡氣息的詩歌。網絡并不能催生一種新的詩歌精神。無論詩歌是在紙質文本上刊出發表,還是在網絡上張貼發表,評判詩歌之所以成為詩歌的標準不會改變。詩人伊沙說:“我以為對詩人而言,不該有‘網絡詩歌’這個概念,詩歌以任何載體存在都不能降低它的至高標準——在此一點上,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的我,決不妥協。”②

由上面兩個關于網絡詩歌的主要觀點,我們可以嘗試著為網絡詩歌下一個定義:網絡詩歌是以網絡為媒介和平臺,以網絡電子技術為依托,進行存儲、創造、傳播和接受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詩歌包括網上在線創作以及非在線創作但存儲在網絡服務器上,可供詩人與網民進行交流和傳播的一切詩歌作品;狹義的網絡詩歌則特指運用電子網絡技術手段,即超鏈接技術制作的超文本(下轉第145頁)詩歌和多媒體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詩歌。目前,學者所關注的主要是廣義的網絡詩歌。

二、網絡詩歌的民間化寫作傾向

網絡詩歌區別于傳統詩歌最顯著的特征在于它的新的民間化寫作傾向。要分析和討論網絡詩歌,“民間”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事實上,網絡詩歌就是一種新的民間詩歌。傳統的民間詩歌寫作強調的是勞動人民的詩歌創作,主要反映的人民大眾的生活情況和思想感情,表現的是勞動者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其中最關鍵的是強調詩歌創作與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網絡詩歌與傳統的民間詩歌創作在對待這一關鍵點的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網絡詩歌的民間化寫作傾向的“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新的方式中。

(一)網絡詩歌的崇低性特點。

篇12

作為美國現代詩壇上擁有最廣泛讀者的詩人,弗羅斯特的詩歌獨具風格,他以口語人詩,真切而生動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的日常生活,他的詩歌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詩人主要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由此切入對人生奧秘的探索與揭示,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曾4次榮獲普利策詩歌獎,被譽為桂冠詩人。弗羅斯特生活在20世紀的美國。正值美國詩歌歷史上力求改革創新的時期,但弗羅斯特堅持使用傳統的詩歌形式,如兩行詩、四行詩、無韻詩及十四行詩等,所以批評家們大都認為弗羅斯特屬于傳統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是,弗羅斯特確立了屬于自己的詩歌語言風格。他以清新自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語言作為詩歌語言。有評論家說弗羅斯特的詩是唱歌的詩或說話的詩。評論家多倫認為,弗羅斯特的奇特之處就在于他詩中那種談話式的語氣。他說:無論是對話詩還是抒情詩,他的詩就是人們的談話……那個名叫弗羅斯特的人知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表達無限的東西……

弗羅斯特生于弗蘭西斯科,1897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古典文學,但中途因病而輟學回家。26歲的弗羅斯特經營起了他祖父為他買的農場。12年的農場生活使他有機會和條件仔細觀察新英格蘭的一切事物。給這位后來被稱作農場生活詩人的弗羅斯特的詩提供了充足的營養。所以。他的詩中充滿了新英格蘭農場的種種意象,如野花、森林、白雪、草地……農場生活的經歷給他的創作提供了無限的靈感。弗羅斯特將清新自然的日常生活語言融入詩歌,被譽為“農場生活詩人”。約翰?弗來倫曾這樣評論弗羅斯特的詩歌:“田園風格是詩人對自然世界的一種綜合感受。詩人在詩中融入了自己的觀點。并以一名鄉村居住者的身份來比較有著自然風光和純真的鄉民的自然世界和由權力和金錢統治的喧囂而復雜的外部世界。在對這兩種世界的描寫中,詩人那田園式的風格就顯得格外栩栩如生……”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話語,對農夫進行生動刻畫,深入淺出,從現實世界表達出抽象的概念。以景寫理,借景抒情。以詩人特有的,以淡淡的詩句。把縈回腦際的思索糅進樸實無華的景物描寫,讓讀者回味無窮。意猶未盡。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作,而《雪夜林邊小立》被眾多讀者認為是最好的一首抒情詩。美國的一位評論家說:“這樣的詩一旦進入讀者的腦海將永遠不會離去。”那么,此詩又好在何處呢?

該詩在韻律上有獨特之處:每節四行。每行八音節、四音步,抑揚格,每行以弱音開始。弱音節與重音節相同。這種格律節奏感強,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富有音樂美和詩味。尤其是詩的最后一節:

The woods are 10rely,dark,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走完了余下的路程,主人公便可以香甜地入夢了,為此。弗羅斯特在這一部分里特意使用了整齊劃一的詩行和相同的尾韻,創造了催眠曲一樣的藝術效果,給人以一種和諧寧靜的感覺。尤其是最后兩行的重復,宛如余音繞梁,韻味悠長。令人回味無窮。不論從深化內容上還是美化韻律上看,這一技巧的運用都是十分成功的。弗羅斯特十分看重音韻在詩歌語言中的價值。他在《詩歌構成的形象》一文中指出:“音韻是含于礦石中的金子。我們需要借助語境――意義――主題,這對詩體的多樣化極為有利?!痹娙嗽谠姼鑴撟髦辛D從主題與韻律、意義與音韻方面使詩歌整體上達到和諧一致,以表達詩的深刻哲理和美感。

從形式上看,這首詩文字淡雅,寓意深遠。音韻優美。沒有驚人的渲染、沒有刻意的雕飾,也沒有復雜的句子。詩句如行云流水,恬淡自然。全詩句式簡短凝練,每一詩行都像從水晶中提煉出來一般精練、扼要。多數句式采用正常的語序和嚴格的語法。詩人借助簡單的句子結構,輕而易舉地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傳達給讀者。弗羅斯特善于用簡練通俗的語言來敘述一件看似平淡無奇的故事。借助于描寫平凡的人物、自然的景色,來抒發內心的感受。用如此淺意的文字寫出那樣優美的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運用語言的高超技巧。寓哲理于小事,融深刻于平淡,這正是弗羅斯特的藝術特色。

《雪夜林邊小立》講述一個冬天的夜晚,一個農夫騎馬路過一片樹林,被林中美景所吸引,不禁勒馬佇立,欣賞紛紛揚揚的雪花落人黝黑的樹林。馬兒等不耐煩了,搖了一下佩鈴,催促主人;于是,他決定繼續趕路。此詩中,樹林、農舍、白雪、馬、冰湖、佩鈴、旅程等普通具體的事物承載了深刻抽象的意義。看似僅僅在描寫冬夜偶遇的一個“可愛幽深的林子”。究其深意。讀者就會發現這遠遠不只是一幅靜謐的雪夜林景,而是表達了人生旅途中的片刻徘徊:樹林靜謐、深邃,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似乎已超越了現實。不再是物質的存在,而是達到了一個完美、神秘、永恒的境界,令人迷惑、憧憬。農夫本能地駐足凝視,思緒飛揚,忘卻了現實。但馬只相信現實,受客觀需要的驅動,它只關注附近有無農舍可以提供飼料和歇腳的地方。既然沒有,馬就不理解為何在一年中最黑暗的雪夜駐足。于是,它便搖了搖鈴,打斷主人的遐想,將他唉回現實,使他記起了在現實中所許下的諾言和承擔的責任。安謐永恒的死亡引誘著詩人投人它的懷抱,而內心的責任感又呼喚他回到現實?!皹淞终婵蓯?,既深又黑,但我有許多諾言不能違背,,還要趕多少路才能安睡,/還要趕多少路才能安睡”。詩人渴望離開這紛繁的世界。但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他義無反顧地回到日常生活的軌道上來,因為他還有許多任務要去完成。

篇13

描寫臘梅花的詩歌有很多首,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安石的《梅》。這首詩是這樣的:墻角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我喜歡的原因是:這首詩可以充分的體現出臘梅花堅強不屈和不畏困難所害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