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中隊委幫扶帶工作計劃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以創建“衛生強市”為目標,以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為抓手,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通過“醫德醫風建設年”活動,切實加強職業道德和行業作風建設,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通過“公共衛生服務年”活動,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高我市的公共衛生水平。扎實推進“三化”建設,全面實施六大工程。全市甲乙類傳染病總發病率控制在500/10萬以內,自愿無償獻血量占臨床用血量比例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0%以上,農民健康體檢率達到50%以上,全市農民享受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到80%以上,兒童計劃免疫“五苗”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著力推進“衛生強市”建設
按照《*市衛生強市建設和“十一五”衛生發展規劃實施綱要》要求,充分發揮創建衛生強市的主力軍作用,通過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公共衛生建設工程、城鄉社區健康促進工程、科教興衛工程、強院和中醫藥攀登工程等六大工程,推進衛生重點領域的發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整體水平,為全面建成衛生強市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做好省級衛生城市復查迎檢工作
一是制定好省級衛生城市的復查實施方案,根據省級衛生城市考核標準,逐項對照自查,抓好落實,完善各種工作臺帳認真做好省級衛生城市復查的各項準備工作;積極指導巍山鎮開展“浙江省衛生鎮”復查工作,確保復查通過;加大基層創衛工作力度,年內新申報“金華市衛生鎮”1個以上,創建金華公共衛生示范鎮5個;并積極開展各級衛生先進單位、衛生村的考核評比工作,要求各鄉鎮、街道被命名各級衛生先進單位、衛生村2個以上。
二是深入開展城市除四害活動。以滅蟑為重點,分別在5月和10月開展兩次大規模的滅蟑活動,在11月開展1次秋季滅鼠活動。建立健全除四害工作檢查考核機制,在城區設立除四害藥物供應點,方便群眾購藥除害。
三是繼續擴大農村改水改廁普及面,加強飲用水監測,與有關部門配合,認真做好農村改廁技術指導,積極參與農村改廁方案制定和整治村的考核驗收,提升農村改廁質量,要求整治村衛生戶廁覆蓋率提高到80%以上,建有1個以上的衛生公廁。繼續抓好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行政村飲用水水質監測覆蓋率達100%。
(三)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年”活動
實行一月一主題,充分發揮市級指導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和責任醫生的作用,做到公共衛生常規工作和重點工作相結合,層層推進,全面提高我市的公共衛生水平。按照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的要求,不斷健全城鄉基層疾病防控網絡,實現“疾病預防立足社區、衛生監督進駐社區、應急行動依靠社區,婦幼保健扎根社區”的目標,不斷完善農村公共衛生項目管理,健全鄉鎮公共衛生管理員和村公共衛生聯絡員隊伍,有效落實工作責任。進一步研究公共衛生項目服務的有效方法,以公共衛生項目落實率和老百姓對責任醫生的滿意率為核心指標,建立綜合評價制度,形成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經費到人的服務運行機制,切實落實好3大類12項農村公共衛生任務。落實聯村醫生責任制,深化聯村責任醫生工作,豐富聯村責任醫生工作內涵,采取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的方式,為社區居民就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項目的落實率達到85%以上,農村居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率在80%以上。
(四)開展“醫德醫風建設年”活動
20*年確定為“醫德醫風建設年”,不斷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廣大衛生工作者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強化文明服務意識,開展人性化服務;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治理醫藥購銷領域不正當交易行為長效機制,加強對重點崗位、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的監督和管理,堅決糾正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堅決查處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案件;進一步增強文明行醫意識,加強醫患溝通,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規范醫療服務價格行為和醫療服務行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藥,合理檢查,誠信服務,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
(五)扎實推進“三化”建設
一是鎮鄉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制定出臺《*市20*-2010年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計劃》,按照計劃要求,年內完成城東、歌山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新建,完成2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改造。社區衛生服務站按照區域位置、交通、人員流向設置,以方便群眾就醫為目的,以群眾獲得有效、經濟、便捷、安全的醫療衛生服務為前提,建設規模和標準嚴格按照《金華市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執行。創新服務站建設模式,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采取出租房改造、社區辦公用房和新建等方式解決;農村采用財政投入新建、村居委會出資新建、醫療點改造、村衛生室改造、出租房改造等多種方式解決。做好1家山區鎮鄉衛生院收支兩條線管理的試點工作。
二是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切實轉變服務理念,徹底轉變服務模式,從坐等病人轉變為主動上門為病人服務,從單純為病人診治轉向為全體農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隨訪、社區巡診和連續方便的基本醫療服務。進一步規范責任醫生制,完善聯村責任醫生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統一制作聯村責任醫生公示牌,將責任醫生的照片、聯系方式公布上墻,更好的為當地群眾提供健康服務。積極做好二年一次的參保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改進體檢方式、細化體檢流程、增加體檢項目、確保體檢質量、體檢率達到50%以上;責任醫生要及時掌握責任區居民健康信息,科學利用健康檔案,實施針對性健康服務,對體檢出病人進行動態跟蹤服務,重點做好責任區內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切實加強對婦女、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管理。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進一步拓展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逐步實施“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
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普及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擴大覆蓋面,加快建立長效籌資機制,確保人均籌資水平達到100元以上,參保率達到90%以上。進一步完善全市參保農民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政策,規范合作醫療信息化管理,簡化報銷流程,提供優質服務,方便群眾結算報銷。
(六)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一是繼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市、鎮鄉和村(社區)三級公共衛生管理網絡和服務網絡,完成市疾控中心大樓和市婦保院病房大樓后期配套工程,年底前投入使用。以全面落實人員、設施、經費、工作四到位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隊伍的建設,聯絡員隊伍要擴大到各個自然村,不斷落實信息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和應急預案,成立衛生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專家指導組、突出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及專家指導組,編印《*市衛生應急工作手冊》,切實提高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和水平。
二是積極開展疾病防治。采取綜合性措施,開展疾病防治,重點加強病毒性肝炎、傷寒、艾滋病、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加強疫情監測和網絡直報,加強計劃免疫接種門診管理,提高有效接種率,實行免疫規劃信息化。進一步提高流動兒童的建卡率和接種率,消除免疫空白,兒童計劃免疫“五苗”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通過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全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500/10萬以內。
三是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以衛生法律法規為依據,重點加大對食品衛生、醫療衛生、職業衛生的監督執法力度,建立衛生執法稽查制度;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規范執法。進一步加大醫療機構監管力度,規范醫療市場,堅決打擊非法行醫。加強衛生監督執法中隊的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建立起上下配合、整體聯動、協調一致的衛生監督執法新機制。
四是強化婦幼保健工作。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進一步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完善孕28周篩查和高危孕產婦分類管理工作;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宮產率,努力控制孕產婦死亡,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五是做好無償獻血工作。繼續做好“三個轉變,一個延伸”工作,年內計劃在好樂多廣場建立獻血屋,建立健全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和工作機制,街頭自愿無償獻血比例占臨床用血量的比例達到50%,力爭臨床用血百分之百來自志愿無償獻血,成分輸血率達到95%以上。
六是廣泛開展健康教育。結合城市創衛、省級衛生城市復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充分發揮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聯村責任醫生及老年協會等群眾團體的作用,通過《*日報》、*電視臺、*廣播電臺、《*衛生》雜志、《*健康教育報》等媒體,廣泛開展群眾性健康宣教活動,并將健教活動深入到企業、學校和流動人口集中地。
(七)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進一步鞏固等級醫院評審成果,繼續在全市醫療衛生單位推進和完善醫療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體系建設,提高醫學科研層次,力爭醫學科研項目立項4項以上,通過科研評審2項以上,推動重點學科建設,進一步推廣農村適宜技術項目;積極開展“三大學會”學術活動,營造學術氛圍,提高醫療業務水平;加強對醫療機構重癥監護室、急診室、手術室等重點部位的醫療安全管理,完善相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引入第三方參與醫療糾紛解決新機制,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加強醫療機構、人員、技術設備準入管理,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嚴格醫療機構校驗。繼續加強對臨床用藥的監督管理,促進合理用藥;繼續貫徹“專家、專業、專線”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醫療質控中心的技術監督和指導職能。加強中醫藥網絡建設、人才培養、重點專科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參與工作,市中醫院進入省中醫名院建設行列。
(八)深化平安建設、綜治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