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公交調查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ey words:schoolfellows;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為了更好地掌握我校近年教育教學工作狀況與效果,不斷促進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我們在2006和2007年期間,分批對在醫藥、衛生及相關行業的我校校友進行了抽樣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的對象
2006年以前畢業的部分廣東藥學院校友(留校工作的除外)。
2.調查的方法與內容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法,通過郵寄、各地校友會聚會、校友回校等形式進行。
調查內容:校友的基本情況、對母校教學工作的評價等。
二、結果與分析
(一)校友基本情況統計結果與分析
兩次校友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500份,收回問卷395份,回收率79%,有效份數378份(2006年176份,2007年202份),有效率為95.70%。
調查對象的單位:涉及廣東省內部分地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所、藥監局、藥檢所等政府機關的占19.84%,在疾控中心、醫院、科研機構、醫藥院校等事業單位的占48.14%、制藥企業、醫藥公司等企業占17.73%,其他醫藥衛生及相關的單位占17.99%。單位性質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
被調查的校友基本情況:性別,男性66.14%,女性33.86%;年齡,20~39歲占48.42%,40~59歲占50.26%,60歲以上占1.32%;從母校畢業的時間,1~10年占46.56%,11~30年占51.85%,31年以上占1.59%;在母校的畢業學歷,本科82.01%,專科16.40%,其他1.59%;目前的職稱,初級36.24%,中級32.54%,副高23.81%,正高7.41%;目前的職務,科員29.37%,科級(含副科)31.48%,處級(含副處)13.49%,其他20.37%;所學專業是否與工作對口,“是”占83.33%,“否”占5.03%,“相關”占11.64%;有無跳槽經歷,“沒有”占72.22%,“一次”占16.14%,兩次以上(含兩次)占11.64%。
此次調查的醫藥衛生行業面基本涵蓋歷年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各年齡段和畢業時段都有一定分布;學歷以本科為主;職稱與職務由低到高呈正態分布,并與年齡段和畢業時段基本吻合,所以總體樣本具有代表性。絕大部分校友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對口,多數無跳槽經歷。
(二)校友對學校教育工作評價的統計結果與分析
校友對學校工作的評價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反映:一是對母校總體教學情況評價,二是對母校總體教育質量的評價,三是學校教育對畢業生參加工作后影響的評價。
1.對母校總體教學情況的評價
這一類評價包括所學專業課程設置、所學專業教學內容和學校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該項目為單項選擇。由于2006年的調查表對此類問題調查缺如,故調查數據只有2007年的202人。
所學專業課程設置的評價結果見圖1A,認為非常合理占12.86%、合理占50.98%,基本合理占31.20%,不合理占3.96%;所學專業教學內容見圖1B,認為很好的17.60%,好的占43.50%,較好占30.70%,一般為7.45%,差占0.75%;從圖1C可見,認為教學方法與手段非常合理占11.37%、合理的占57.90%,基本合理的占30.23%,不合理的占0.50%。
以上3個圖均有六成多的校友對我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表示“好”或“很好”(“合理”或“很合理”),說明他們總體上比較認可學校的教學情況。由于本次調查的校友覆蓋了各個時期,也表明學校的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這與我校長期比較重視課程設置的調整、教學內容更新、以及堅持教學方法改革有很大的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每項都有個別選擇差或不合理,盡管比例很低,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幾項都屬于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學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其改革的力度,以便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更加有利于適應性強的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
2.對母校總體教育質量的評價
對母校總體教育質量的評價,包括對母校教學質量、學風的評價以及教師在教風和教書育人方面的評價。該項目為單項選擇。這部分包括2006年和2007年兩次調查數據,對總的選項人數進行分析。
對母校教學質量評價見圖2A,很好15.04%,好55.43%,較好24.46%,一般為5.07%;圖2B是對學風的評價,很好占18.80%,好占53.58%,較好占22.28%, 一般為5.34%;對教師在教風和教書育人方面的評價見圖2C,很滿意12.19%,滿意53.32%,比較滿意25.79%,基本滿意為8.70%。這3項都無人選差或不滿意。
總的來看,校友對學校的教育質量是滿意的。不過,對教師在教風和教書育人方面的評價,比較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人數超過了30%,而且,基本滿意只有2007年調查的校友有選擇。可能的原因是,這年調查的校友近幾年畢業的較多,相對來說他們接觸到年青教師也較多,而這幾年正是我校快速發展,大量引進新教師的時期。雖然學校也積極采取措施培養年青教師,但畢竟增長速度較快,無法保證所有教師在教風和教書育人方面都十分令人滿意。雖然此項也無不滿意的選擇,不過仍然提示我們要繼續加大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3.學校教育對校友參加工作后的影響
這類問題主要包括:①您認為母校哪些方面對您的工作影響較大?②您在母校學習期間的最大收獲是什么?③您認為我校畢業生在哪些方面能力較強?這幾項主要反映畢業生的知識面、能力等,故為多項選擇。每個問題的幾點用一組柱狀圖表示,單位為人。
從圖3A可見,對工作影響較大的選項人數,依次為專業知識、基礎理論、實驗與實習、課外科技活動與社會實踐。反映我校的專業教育、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教學工作做得比較扎實,課外科技活動與社會實踐排第四位,也與學校教育以課堂為主,課外為輔是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認為畢業論文對工作影響較大的只有40余人。本次被調查的校友八成以上的工作與專業對口,為何僅一成左右的選擇此項?這一結果至少提示我們,原本應該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專業水平和能力的畢業論文在其設計和完成過程上亟待改進。
圖3B選項人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學到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了綜合能力,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這些結果基本與圖3A吻合。認為綜合能力得到培養的人數較多,說明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上是比較成功的。而選擇培養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人數不足四成,提示教師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方面有待加強。
圖3C選項人數依次為專業知識、實踐動手能力、團隊精神與協調能力、基礎理論、學習能力、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專業知識的影響仍排第一位,一來畢竟大學期間主要是學習專業知識,二也說明學校歷來對專業知識教育抓得緊而且工作扎實,另外也反映出我校畢業生大多數從事的是專業或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工作,才使得他們這方面的感受特別深刻。實踐動手能力影響排第二位,且2006、2007年兩次調查的結果比較一致,反映學校各教育環節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團隊精神與協調能力排第三,說明我校學生比較顧全大局,善于人際溝通和團結協作。可能是因為我校針對畢業生多在基層或醫藥企業的一線,主要面臨具體工作和事務的特點,一貫注重培養學生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這一結果與圖3B綜合能力得到培養選項的人數較多較為吻合。這就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我校學生上手快、善溝通、能力強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