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英語日常交際用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根據對話內容,選用方框中所給句子補全對話,使對話完整連貫。
A
B
MrsBlack:Goodmorning,doctor.
Doctor:Goodmorning,MrsBlack.What’syourtrouble?
MrsBlack:(A1)There’ssomethingwrongwithmydaughter,Mary.
Doctor:Haveyougotaheadache?
Mary:(A2)
Doctor:Haveyoutakenyourtemperature?
Mary:No,Ihaven’t.
Doctor:(A3)Well,you’vegotabadcold.(A4)Haveagoodrest.You’llbeallrightinafewdays.
MrsBlack:Howoftendoesshetakethemedicine?
Doctor:(A5)
M:Excuseme,(B1).
W:Thenearesthospital?Godownthisstreet,(B2).It’sonyourright.
M:(B3).
W:It’saboutfivekilometresaway.You’dbettertakeabus.
M:(B4).
W:TheNo.10bus.
M:(B5).
W:Youarewelcome.
A.Threetimesaday,aftermeals.
B.Takethismedicine.
C.Pleaseaskthenursetotakeyourtemperature.
D.Yes,andI’vegotacough,too.
E.There’snothingwrongwithme.
A.Howfarisitfromhere?
B.Canyoutellmethewaytothenearesthospital?
C.WhichbusshallItake?
D.Thanksalot
E.thenturnleftatthethirdturning
C
D
A:Hello,8-9-0-double6-2-1.
B:Goodevening.MayIspeaktoChenHui,please?
A:(C1).
B:Yes,thisisAnn.(C2).Myparentsareverygladandwouldliketocomewithme.
A:Great.I’lltellmymothernow.(C3).
B:Bytheway,mymotherletmetellyouwe’llbealittlelate.(C4).
A:(C5).
B:Allright.Seeyou.
A:Seeyou.
A:Excuseme,LiPing.Whatareyougoingtodothisevening?
B:Well,Ihavenoidea.(D1)
A:I’mgoingtothecinema.
B:Goodidea!(D2)
A:Certainly.Youarewelcome.
B:(D3)
A:Let’smakeithalfpastseven.OK?
B:Noproblem.(D4)
A:Infrontofthecinemagate.
B:OK.Seeyouthen.
A:(D5)
A.Ithinkshewillbegladandwe’llhaveagoodtimethen.
B.Itdoesn’tmatter.
C.ChenHuiishereandisthatAnn?
D.Thankyouforaskingustocometoyourhouseforsupperthisweekend.
E.Becausewemaycomebackalittlelatefromtheparty.
A.Whattimeshallwego?
B.CanIcome,too?
C.Seeyou.
D.Whataboutyou?
E.Whereshallwemeet?
1、A1:
ABCDE
2、A2:
ABCDE
3、A3:
ABCDE
4、A4:
ABCDE
5、A5:
ABCDE
6、B1:
ABCDE
7、B2:
ABCDE
8、B3:
ABCDE
9、B4:
ABCDE
10、B5:
ABCDE
11、C1:
ABCDE
12、C2:
ABCDE
13、C3:
ABCDE
14、C4:
ABCDE
15、C5:
ABCDE
16、D1:
ABCDE
17、D2:
ABCDE
18、D3:
ABCDE
19、D4:
ABCDE
20、D5:
ABCDE
考點聚焦:掌握日常交際用語在購物、打電話、問候等場合中的正確用法
測試題總數:15
根據所給情景選擇最佳答案。
1、與陌生人相遇,該如何打招呼?
A.Howareyou?
B.Howdoyoudo?
C.Hello!
D.Areyoufine?
2、路上遇見你的老師,該如何打招呼?
A.Goodmorning,Mr.Wang.
B.Hi,Mr.Wang.
C.Nicetomeetyou.
D.Howdoyoudo?
3、球賽你們班贏了,向隊員們說:
A.Dowell!
B.You’regood!
C.Congratulations!
D.Badluck!
4、晚上臨睡前,你應向父母說:
A.Goodevening!
B.I’mgoingtobed.
C.Goodnight!
D.Seeyoutomorrow.
5、如果你問路,而對方說“不知道”時,你應該如何應答?
A.Thankyou.
B.You’rewelcome.
C.Thankyouallthesame.
D.Thanksalot.
6、請別人幫忙,你可說:
A.Couldyoudosomethingforme,please?
B.I’dlikeyourhelpingme.
C.Help,help!
D.What’sthematterwithyou?
7、別人感謝你的幫助,你可回答:
A.Thankyouallthesame.
B.Nevermind.
C.Itdoesn’tmatter.
D.Withpleasure!
8、It’sverykindofyoutohelpme.
A.Itdoesn’tmatter.
B.Don’tsayso.
C.It’smypleasure.
D.It’smyduty.
9、MayIuseyourpen?
A.Certainly!Hereyouare.
B.Verywell.
C.Excuseme.
D.No,youcan’t.
10、I’msorrytokeepyouwaitingsolong.
A.You’rewelcome!
B.I’msorry.
C.Whynotalittleearlier?
D.Itdoesn’tmatter.
11、Wouldyouliketocometotheparty,please?
A.Thankyouforyourasking.
B.Ithinkwewillhaveagoodtime.
C.No,Iwouldn’t.
D.I’dliketo,butIhavealotofthingstodotonight.
12、It’scoldhere.WouldyoumindifIclosethewindow?
A.Withpleasure.
B.Yes,please.
C.Ofcoursenot.
D.That’sagoodidea.
13、I’mafraidI’vegotabadcold.
A.Nevermind.
B.Keepawayfromme.
C.Bettergoandseeadoctor.
D.Youneedtoeatlessfood.
14、CanIspeaktoMr.John?
A.Holdon,please.
B.Yes,I’mJohnhere.
C.Sorry,heisn’there.
D.Ofcourse,butwhoareyou?
15、Happybirthdaytoyou!
A.Thesametoyou.
篇2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適應我國就業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的目標的,在人才培養中強調專業性和技術性。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學生開展其他各項學習的基礎,其中應用文寫作作為語文素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適用性較強,因此要求更加嚴格。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高職教育應用文寫作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果。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育教學現狀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優化和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逐漸轉向實用化,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滿足社會的需求,進而使他們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成為當前高校應用文教學改革的重點。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日常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是現階段我國教育的主要目標,主要體現在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以及業務素質等各個方面。其中文化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技能的基礎和根本;思想道德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素質教育中占據首位;身體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業務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技能[1]。在對學生基礎知識提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應用文寫作教學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能夠從整體上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應用實踐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能夠對應用文寫作知識和訓練進行融會貫通,這對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從事工作具有很大幫助。因此應用文寫作教學應該受到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二、目前高職語文教學中日常應用文寫作存在的缺失
(一)高職院校對應用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教育機構,其教學成果主要是以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很多學校為了能夠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工作中,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較突出。比如,有一些高職學校將應用文寫作看做是專業課的一個可有可無的附屬物,在教學設計中對其進行隨意刪減;有一些學校根本就不重視應用文寫作課,甚至取消了這門課程,即使開了,也只是作為點綴每周只開設一兩個課時,學習分配的時間非常有限。并且在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這與社會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不相符。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以后反映在大學里沒學到一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導致在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崗位之后難以快速適應工作,這就使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給素質教育帶來了諸多弊端。
(二)學生對應用文的學習意識薄弱
課程的性質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在高職院校的教學課程安排中,應用文屬于公共必修基礎課,因此很多學生在應用文寫作的學習上都表現為意識薄弱,他們從自己的職業生涯出發,將其看成一門可學可不學的課程。在這種主觀意識的作用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對應用文寫作課缺乏學習興趣,在學習中不重視,導致學習效果差,甚至有的學生在上完一學期的應用文寫作課后,還不知道課程都講述了什么內容,沒有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更不用說有效應用在實際學習和生活當中。由此可見,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在學生學習意識淡薄的情況下進行教學,學生并沒有對其進行認真學習和掌握,因此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非常重要。
(三)教材不規范,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還沒有專門用于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的教材,一些學校選擇借用本科院校的教材來進行教學工作,由于本科院校對知識的學習比較深刻,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理論太深、學生學得很吃力,學習效果差,操作甚少的弊端。雖然有一些學校在教材的完善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仍然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缺乏規范性、科學性和適用性,因此,改革教學內容成為高職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必由之路。
三、高職語文教學中日常應用文寫作的彌補措施
(一)高職應用文寫作應從教學觀念上進行改變
應用文寫作作為語文教學基礎中的基礎,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其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的重要意義,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這方面的管理,促進其教學觀念的轉變,加強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教育,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2]。改變語文教學觀念主要可以從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師應重視對應用文作品的分析和欣賞,在講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基礎上,增加應用文寫作的錯誤做法的糾正方面的內容。
(二)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地創新和改革
首先,教師應在授課前對學生進行心理突破,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先使學生充分意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強調它對未來踏入社會后對工作的幫助,進而形成好好學習應用文寫作的意識。其次,有些學生認為應用文非常容易,根本就不需要教師來教,他們就能夠完成,對于這批學生教師應該讓他們改變這種錯誤思想。然后,教師要摒棄之前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否則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應用文的興趣,教師應以引導者的身份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實踐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師在應用文教學中可以采取模擬情境的教學方式,通過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對一些設定的角色進行模擬,這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鑒別能力,并且讓學生有效掌握重點[3]。最后,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自己寫然后由教師進行評價,或者通過搜集一些學生以前寫過的請假條等對其進行點評,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錯誤進行糾正,使學生提高對應用文寫作的認識,端正學習態度。
(三)應用文寫作教學應該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
高職院校的學生所學專業各不相同,大部分學生只對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或者是今后在工作中能用得上的知識和課程比較感興趣,而對與自己專業相關性不大的課程則缺乏興致[4]。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將應用文寫作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在進行教學安排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劃分,以及教學先后順序的安排。
(四)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影響。一般來說,從事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的教師大多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他們畢業之后直接到學校任職,缺乏專門的教學培訓,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方法單一而乏味。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多從實踐中積累教學經驗,重視對應用文寫作相關知識以及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的了解,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5]。
結語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文體,它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應該對其教學給予充分重視,這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未來踏入社會從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語
參考文獻
[1]冉啟蒙.高效語文課堂學習的三個維度[J].現代交際,2013(02) :73-74.
[2]闞丁丁.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應重視思維能力的課堂訓練[J].文教資料,2011(21):105-106.
[3]董淑紅.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J].職業,2009(06) :98-99.
篇3
1、通過網絡用語活化日常交際
通過了解和學習網絡交流中為節省時間將常用的短語和句子縮略成幾個字母的網絡用詞,往往能夠快捷有效地掌握英語日常交際用語,并體會不同形式且詼諧有趣的口語溝通。打招呼時,傳統的說法GTSY = Glad To See Ya (認識你很高興),而LTNS =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則相對較新,與中國式寒暄同出一轍。網絡語言中流行多種告別的方式,慣用法:BBN = Bye Bye Now ;CU = See You。 極具口語特色的CIAO = Goodbye;TTFN = Ta Ta For Now ;G2G = Got To Go。英語國家的書面語交流習慣以祝福作為結語,網絡交流秉承了這一交際策略,英語學習者可以學習并運用一些縮略詞:GL = Good Luck (祝你好運)。GLYASDI = God Loves You And So Do I (上帝與你同在,我永伴你身邊)。MTFBWY =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祝你一帆風順)。
網絡聊天可以隨時中斷,并約定“請稍后,馬上回來”,伴隨而來五花八門的英語表達法:BRB = Be Right Back;BBL = Be Back Later; CUL8R = See You Later。聊天終止時網友約定KIT = Keep In Touch,“請保持聯系”在日常會話中同樣適用,表達會話者希望繼續交往和交流的訴求。
2、利用網絡用語巧設情景交際
交際教學法的核心內容是“用語言去學”和“學會用語言”,其最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獲得足夠的交際能力,因此交際教學法教學在具體實施中需要應用模擬情景鼓勵學生即興表達,強化語言學習者的交際能力。情景教學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者最有效的學習途徑應當是在現實世界和真實環境中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體驗語言。然而情景設置對教師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如何籌備既能重現真實生活,又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情景就成為了交際法教學的關鍵。巧妙利用青年人熟悉和感興趣的網絡交流情境,不失為構建課堂活動的可行辦法。
順暢的對話常涉及合作、策略、贊揚等準則,這些原則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盡有體現。傾聽他人之言,適時地陳述自己觀點是推進交流的必要策略。網絡用語中AISI = As I See It ;AFAIK = As Far As I Know ;AFAIC = As Far As I’m Concerned都是發表觀點的禮貌用語。而IOW = In Other Words; OTOH = On The Other Hand則是表達不同意見或進一步闡述時的適用形式。PMFJI = Pardon Me For Jumping In則以非常俏皮的方式插入或打斷對話,取得話語權。日常交流中難免有情緒的表達和抒發,情境設置時很難體現,利用網絡流行語就可以填補這一空白。LOL = laugh out loud; ROTFL =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大笑,滿心歡喜)。EG = Evil Grin (壞笑,幸災樂禍或者陰謀得逞)。DS = Dunce Smiley (傻笑,嘲諷戲謔)。HHOK = Ha Ha, Only Kidding (別當真,和你開玩笑);HHO1/2K = Ha Ha, Only Half Kidding (半真半假,弦外有音)。OMG = Oh My God/Oh My Gosh 是口語中頻繁使用的情緒表達,可表詫異、失望、驚喜、擔憂等。網絡用語有很多形象的表達贊揚和鼓勵的說法值得推廣,因為真實交際中的稱贊和激勵也會取得很好的會話效果。G8T/GR8 = Great (真棒);LLTA = Lots And Lots Of Thunderous Applause (奉上如雷般的掌聲);GMTA =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見略同)。HTH = Hope This Helps (希望有所裨益)。
網絡是虛擬的,而網絡交際是真實的會話行為,利用網絡用語在青年人生活中傳播的熱度,將網絡用語應用于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網絡交流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語言點,并借助情景教學使學生使用語言,實現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飛躍,這將是英語交際法教學理念并置現有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及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友好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麗華,劉宇慧. 建構“交際能力為核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2010, (11).
篇4
本冊教材的知識要求是掌握一定量的詞匯,二十多個基本句子結構和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包括:“位置關系”、“介紹地點”、“贈送物品”、“課堂實錄”、“尋找人物”、“電話用語”、“詢問去向”、“物品形狀”,等等。其中一部分與前幾冊課文有間接或直接的聯系。
新授單元由七個板塊組成:
第一部分是Read and say情景對話板塊。該板塊通過情景會話,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提高會話能力。
第二部分是Look read and learn,主要呈現詞匯。
第三、四板塊中的句型是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
第五板塊Read and act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閱讀能力和良好的朗讀習慣。
第六板塊Listen and repeat 是語音訓練板塊。
第七板塊Fun house是一個活動板塊,可利用它來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雙基"目標
(1) 掌握每個單元的詞匯和句型。
(2) 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情意目標
(1) 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2)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 培養同學間的協作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四、教學安排:
單元 課時 周次 目標 活動
Unit 1 5教時 2~3 1 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day,at school,all,alot(of),aroom,any,a house,a flower等等。
2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寫句型Is there a/an …?Are there any …?How many …are there…?及它們的回答。
3 能聽得懂、會說、會讀日常交際用語和句型 I’m not sure. Let’s go and see.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4 了解元音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
5 會唱英文歌曲Two jackets.
唱歌
游戲
表演對話
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5A教學計劃
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5A教學計劃
2007.9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 過兩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渴望通過新學期的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以豐富自己的交際內容,提高交際能力。本冊教材所涉及的話題內容更豐富,涉 及的詞匯和日常交際用語、句型也有所增加。教學時應注意教材前后編排的連續性,以便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知識要求是掌握一定量的詞匯,二十多個基本句子結構和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包括:“位置關系”、“介紹地點”、“贈送物品”、“課堂實錄”、“尋找人物”、“電話用語”、“詢問去向”、“物品形狀”,等等。其中一部分與前幾冊課文有間接或直接的聯系。
篇5
語言作為思想與文化的載體,作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交流手段,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語言。語言貫穿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對語言的掌握和使用,我們能真正做到應用自如嗎?我們都能運用語言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嗎?也許答案不是肯定的。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想用語言準確表達某個意圖時,總會出現一些困難,這些困難有時不是詞匯、語法或聽力造成的問題,而是一種語言運用的問題,有時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文化知識,語用能力的相對匱乏,所用的表達方式和習慣不合乎本族語者的說話習慣,不合乎相應的語境。這樣便會造成交流的失誤甚至是失敗,在外語教學中尤其如此。因此了解一些有關語用失誤的知識,有助于避免交際的失誤,提高交際的有效性。
一、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
根據Thomas的觀點,言語交際中因沒有達到完滿的交際效果而出現的差錯,統稱為“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在這里我們不用“錯誤”(error),而用“失誤”,是因為失誤不是語言本身的語法錯誤引起的,即不是語法結構出錯導致的詞不達意。語用失誤主要是由于說話者的說話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達的習慣,有時是由于說話不注重場合不合時宜。Thomas(1983)把語用失誤大體上分為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兩類。二者都屬于跨文化語用學的內容。語用語言失誤主要是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或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引起的;社交語用失誤主要是由于不同語言所依附的文化差異或社交文化習慣引起的。但這兩種方式在表現形式、產生原因等方面都不盡相同。
1.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語用語言失誤是指人們交流時以一種本族語者不用的和與本族語不同的語言結構來表達某種語用功能。也就是說在使用語言時,人們所使用的英語不符合操英語的本族語者的習慣,誤用了英語的其它表達方式,或不懂得使用英語的正確表達方式,按照母語的語言習慣進行套用,按母語的習慣去生成話語選擇話語,以至于出現了與話語語境不相符的話語。
2.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
社交語用失誤是指跨文化交際中因不了解對方的社交規約、禮儀準則或風俗習慣等文化差異,導致語言形式選擇上的不恰當。它與雙方的身份、地位、語域、話題熟悉程度有關,與交際準則有關。社交語用失誤與語用語言失誤最明顯的差別在于后者是語言障礙(即措辭不當或誤解意圖)所致,而社交語用失誤更多的是屬于談話雙方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交準則差異所造成的。
二、造成語用失誤的原因
造成語用失誤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為交際雙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缺少一個共有的語用前提,具體而言,就是由于母語策略遷移、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缺乏,英語課堂教學因素等造成的。非本族語者的母語策略向第二語言遷移是跨文化交際中產生語用失誤的一個常見原因。這主要是由于人們的說話方式都是在成長過程、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之后便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很難改變。在實際交往中,交際雙方總是會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說話方式,非本族語者往往會將其母語中的一些在語義或結構上與其目的語相同或相近,但語用意義不同的話語遷移到自己的中介語系統中去。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說話方式或習慣都不盡相同。在交際時,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社會文化傳統缺乏了解,就會出現不符合語言習慣的不恰當言語。英語課堂教學因素方面,中國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比較重視語言形式的教學,對語言知識的輸入和語用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這也是英語學習者所犯的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如學生在詞語上的隨便套用、亂用。又如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完整句來回答問題,長期如此就會養成學生的思維定勢,矯枉過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會靈活自如的應用語言,缺乏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從而造成實際交往中的語用失誤。
三、語用失誤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在外語教學中我們都要求學生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盡量少犯語法錯誤,這是外語教學的基本任務。但實際說明這些都還不夠,因為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在于交際,并要達到成功交際目的。學生的發音和語法不夠標準,可能會影響交際,但這類錯誤是表層的錯誤,也很容易被本族語者諒解,最多認為說話人英語不夠熟練、不標準、不地道。但很多語境下的語用失誤可能給交際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如不注意交際的語境,準確得體地使用英語,在交際中就可能出現冒失唐突的不禮貌現象,破壞交際氣氛或直接導致交際的失敗。
中國學生在使用英語時容易出現語用失誤,是與中國的英語教學沒有足夠重視培養語用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語用意識有很大的關系。在實際英語教學中一些語用原則必須融會到日常英語的教學內容與過程之中,強調語言形式與策略選擇的語境性、靈活性、得體性,強調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的灌輸與練習,讓學生明白除了語言知識以外,語用知識也是學好一門外語的重要方面,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和培養他們的語用意識。
語用語言失誤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是明顯的,如我們作為教師過度強調清楚的英語語法概念、強調使用完整句子回答問題,這樣都容易出現上述的語用失誤。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提醒學生如何使用省略句,特別應指出省略結構所表達的特殊功能。Criper & Widdowson曾指出:“外語教學中存在一種傾向,那就是在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之間劃等號……致使學生錯誤地認為,要發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要提問就一律使用疑問句。”如果在教學中注意克服這種傾向,恰當給學生介紹一些語用知識,如有關直接言語行為與間接言語行為的語用區別,培養他們的英漢語用差異意識,就可大大減少語用語言失誤。
傳統的語言教學應注意語言的交際價值,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教師沒有足夠重視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很少強調學生應注意如何說話、何時說話和為什么說這些話。培養中國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關鍵在于幫助他們了解英、漢語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區分哪些是自由話題、哪些是禁忌話題、哪些是有可能導致交際失誤的交流方式。語用失誤是日常交談,尤其是文化沖突的常見現象,也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瓶頸”,是影響交際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出現語法錯誤,最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而沒有按語用原則而出現語用失誤則可能被認為是“學得不好”,導致交流失敗。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教授,還要注意將交際文化與教學結合,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語用能力,以減少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的發生。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語用原則,老師必須教會學生懂得這些原則,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用語言知識和社交語用知識,結合具體語言教學給予指導,切忌課堂上的機械操練,要增強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文化背景知識性的傳授,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
參考文獻
篇6
交際能力是經過交際活動培養出來的,而英語課堂上的交際活動重點是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做到自由地、真實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交際能力的培養是需要精心設計和組織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否則學生就容易動不起來或者動而無效。在交際情景中,交流者身份、性別、年齡、社會關系;時間、場合、話題等因素都對語言的使用加以制約。因此,說話和寫作不僅要做到語法正確、合乎規范,而且還要做到恰當得體。因而,如何掌握和使用英語日常交際用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
一、什么是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首創的術語。在他看來,一個學語言的人,語言能力不僅是指說出合乎語法的句子,而且還包括恰當地使用語言的能力,即什么時候說什么話,什么時候不說什么話,對誰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談什么內容等。而列脫爾胡特則主張交際能力包括:一是盡可能高的語言能力水平;二是認識語言形式的交際能力;三是在具體情景中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四是了解語言形式的社會意義的能力。因此,英語口語教學應該圍繞這幾個方面進行,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
1. 打電話的常用語(Making phone calls)
(1)讓某人接電話: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 Someone is asking for you on the phone. / A phone calls for you.等。
(2)接通電話后:May I speak to...? / Could I have a word with...? / Who’s that? / Who’s that speaking? / This is Tom speaking. / It’s me speaking. / Speaking.等。
2. 表示問候(Expressing greeting)
(1)詢問和回答的表達方法相同的交際語:Good morning / afternoon /evening/night. See you later. / How do you do? /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 Hi (Hello) 等。
(2)詢問健康狀況等及答語:Fine,thank you. And you? / Very well, thank you. / Fine, thanks. / I’m fine (very well, OK). /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等。
3. 感謝與應答(Thanks and responses)
(1)表示“感謝”的用語:Thank you. / thank you very much. / Thanks a lot. / Thank you for your.../ It’s very nice (kind) of you. / Many thanks.等。
(2)回答“致謝”的答語:Not at all. / You’re welcome / Don’t mention it. / That’s all right. It’s my pleasure. / It’s nothing. / thank you all the same.等。
4.祝愿、祝賀及應答(Good wishes, congratulations and responses)
(1)表示“祝愿、祝賀”的用語:Good luck! / I wish you success (Wish you success) / Best wishes (to your family)! / Please give my best wish to ... / Have a good time (trip)! / All the beat! / Happy birthday to you! / May you succeed! / Enjoy yourself! / Congratulations! / I’d like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success.等。
(2)回答“祝愿、祝賀”的常用語:Thank you. / Many thanks. / Thank you very much.等。
5. 問路和應答(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
(1)問路: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Where is...? / Which is the way to...? / How can I get to...? / I don’t know the way.等。
(2)指路:Go down this road (street), and take... / Take bus No.25 and get off.../ Turn right (left) at the first (second...) crossing. / It’s about... meters from here. / It’s about ten minutes’ walk. / I’m sorry;I’m new around here, too. 等。
6. 請求和應答(Requests and responses)
(1)請求他人做某事時的用語:May I use your...? / May I have a word with you?/ Can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 Would (will) you please...? / Would you mind if I.../ I wonder if you can ... / Please give (pass) me ... / Don’t .../ No noise (smoking), please.等。
(2)肯定回答用語:Certainly. / Of course. / With pleasure. / I’d be glad to. / I’d love to .../ I would if I could.等。
(3)否定回答用語:Certainly not. / No, I won’t. / No, I’m afraid I can’t. / I’m sorry, but I .../ I’d like to, but I don’t...等。
二、培養學生的交際習慣
英語口語教學最重要的是口頭交際能力,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習慣呢?要培養這種習慣,應該以“習慣”語言為主要形式。因此,在口語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地道的英語尤為重要,讓地道的口語保存在他們的大腦中,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才能獲得真正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因此,口語教學中應該適度地、有選擇性地把西方文化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相融合。在口語教學的初級階段,應注重交際文化的導入,包括日常生活交往的文化差異等,要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人民的信仰、觀念、風俗、行為、情感和社會習慣等生活方式、思維方法,也應知道一些他們的經濟、社會、政治、歷史和偉大人物的情況。在選擇文化教育內容時,教師應從日常生活開始逐步擴展到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偉大人物。若能堅持把文化教育列為教學目標之一,必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1. 大量背誦,積聚言語素材
為了學生未來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形時可以將英語脫口而出,就請求學生把功用句型整句背誦,借以培育學生良好的語感,進一步培養口語表達才能,這是流利表達的根底。因而,筆者把背誦每周新教的英語課文作為每周的必備作業。筆者充分運用學生資源檢查、催促。
2. 復述課文
首先,我們要熟讀課文,充沛了解課文內容、構造、理解敘說次第、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然后,對文章言語停止口頭加工。假如是扼要復述,就要對文章的內容停止緊縮,略去一般枝節,抓住主干連綴成篇。假如是細致復述,雖然文章的內容原封不動,但也要把它改成本人的話去講。當然,關于較難的課文,我們要依據需求,在黑板上大綱挈領地寫文字或畫出圖表。讓學生依照板書的引領復述課文內容。
3. 創設情形、氛圍,激起交際興味
激起學習動機,培育學習興味。初中學生愛說、愛動,而且擅長模擬,記憶力強,有激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喜歡嘗試著把學到的言語資料隨時停止對話、敘說和扮演。我們應展開豐厚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采用情形教學,留意教學內容的興趣性、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教學辦法的靈敏性。
創設情境,停止真實或逼真的教學演示。如: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Go for it!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What’s this in English?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n orange. C:It’s a map. D:It’s a ruler. E: It’s a pen. F: It’s a jacket... 新課開端時,筆者借助這些實物,一邊說英語,一邊停止演示,常伴以手勢、動作等表情。有些內容,筆者運用模象(或圖畫、掛圖)來停止教學演示。如: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Go for it!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Where’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A,我們能夠把課文中的圖加以放大,指著圖來進行英語對話,把學生帶到圖中的情形,讓大家似乎置身于圖中的情形之中。
Teacher: 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Students: Yes, there is. It’s on Center Street...?
Teacher: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Students: Um, yes, there is. There’s one on Bridge Street...?
A: Is there a restaurant near here?
B: Yes, there is. It’s on Fifth Avenue...?
A:Is there a supermarket near here?
B: No, there isn’t...?
讓學生進入圖中的“情形”后停止對話的教學,也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味,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與深化。
篇7
本冊是小學開設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或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英語字母Aa——Zz,并能按字母順序背誦、默寫二十六個字母.
2、根據實物、圖片說出所學單詞要求讀音正確。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4、能在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
1、能聽、說、讀、寫英語字母Aa——Zz。。
2、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范、整潔。
篇8
(一)培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現行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交際能力”的要求的確是一大進步。對“交際能力”的涵義,語言學家們有許多分析。概括起來,交際能力至少要包含三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語言能力,即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的形式,也就是有語法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第二是運用語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指在預先未知的真實情景中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填補信息溝通,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會語言能力,要求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具體該用什么方式和態度說什么話,要求得體地使用語言達到交流的目的。過去的英語教學雖然一直強調運用語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影響,對“能力”的理解比較狹隘,滿足于學生理解語言形式、完成機械的句型操練、掌握一般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無疑是比過去的要求提高了。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部分不僅列出了語音、詞匯、語法等項目,而且詳細列出了日常交際和基本句型用語。教學要求部分提出了學生能聽懂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表達方法,圍繞日常生活話題,進行初步的交際。高中要繼續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其目的是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實踐,培養實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應盡量加強實踐,進行有目的的語言運用。開展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例如,角色表演、調查、解題、討論、辯論、采訪、寫便條、寫信、記日記等,使學生能有充分的機會通過口、筆頭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側重培養閱讀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聽和說是英語起始教學的基礎在初中階段側重聽說,逐步培養讀寫,有助于打好語音和口語基礎,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讀寫可以鞏固和加強聽說,提高語言的能力。在高中階段,四項技能綜合訓練,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這種階段側重的做法已被實踐證明是符合我國英語教學規律的。高中階段書面語大量增加,培養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為今后打基礎都至關重要。吸收語言和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聽和讀,在我國相當一部分地區的學生不可能以聽為主要渠道,但大量開展閱讀是可行的。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吸收,是輸入;說和寫是產出,是輸出。只有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輸入越多,輸出就越多。在我國缺少英語環境的條件下,要迅速大幅度地增加詞匯量,使學生產生語感,訓練他們用英語思維,自由地表達思想進行交際,大量閱讀是一條便捷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加強聽讀訓練,特別要增加泛讀訓練,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篇9
一、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1、一個合格的教師應具備全面的語言、文化、文學等方面的知識
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認識到語言交際能力不僅包括語言能力,還包括對社會文化的了解,這樣才能自覺地把文化知識與語言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教學中。例如A tale of two cities這個故事是由著名作家Charles Dickens寫的,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以故事形式描寫了國王和貴族對法國人民的殘忍和人民的反抗斗爭。教師在講授此文時,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法國大革命。學生清楚了背景,就容易把握住故事中各個人物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從而對文章有了整體和較透徹的理解。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堅持做到在教學中滲透文化,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比中西節日,學習背景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日,隨著文化的融合,中國節日特別是傳統節日倍受外國朋友的青睞,如燈籠節又叫元霄節(Lantern Festival),龍舟節又叫端午節(Dragon-boat Festival)。同樣,學習英語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可以開展“中西節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專欄。
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收集關于西方節日的相關信息資料,向“中國人”簡介西方節日的相關習俗知識;另一組收集中國的節日,同樣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其由來、習俗等等。由此學生可以了解到眾多的西方節日的知識。例如圣誕節(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誕生的日子,了解眾多相關的詞匯Christmas tide圣誕節期、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等等。
二、注意文化差異,加強文化對比,提高文化意識
人類進行交際活動的主要工具是語言,但絕不只是語言,還伴隨著非語言交際。為了達到成功的交際目的,交際者必須弄清交際雙方的文化及非語言行為。
如高二第二冊中的關于身勢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以點頭為例,講到不同國家的差異,多數國家以點頭表示不同意。以體距行為為例,英國人不習慣彼此靠得很近,但阿拉伯人同朋友談話時,習慣靠得很近,對他們而言這是表示禮貌。針對此文,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英國的手勢語,增進學生對文化差異的了解,提高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置身于異國文化范圍中
高中教材已充分體現文化與語言的融入,其文章選材的內容涉及到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在文化中內容有一定的廣度。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隨課的磁帶、VCD盤,還可以根據所教課文的內容收集和選擇一些涉及相關文化的電影、錄像,讓學生通過觀看英國國家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打電話時的用語、商店售貨員和顧客的對話等,直觀的感受異域文化,在了解文化中掌握語言的正確使用。《走遍美國》就是一整套生活氣息很濃的媒體教材,地道的語言,直觀的環境,教師可以每周利用一到二節課選擇與課文相關的故事情節,讓學生觀看。
篇10
一、英漢招呼語的對比
稱呼是招呼語中重要的內容。英美人在日常交往中用名字稱呼別人(如:Tom,Jack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如:Mr.白蠟蟲可,Mrs.Smith等)。無論是師生、家庭成員、男女老少之間,彼此都直呼其名,以顯親切、平等,然而中國人彼此之間的稱呼卻相對嚴格、拘謹,如“老王、小張、周大伯”等,尤其是師生、長幼、上下級之間不能以名相稱,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沒教養的。
必要的寒暄是招呼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漢語中“辛苦了”是一句熱情的客套話,表示對別人的關心。它的適應范圍很廣,而英語中卻沒有完全對應的說法。
英語中詢問型禮貌語“How are you?”“How are you doing?”“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等,這些詢問語在更多的情況下也成為人們見面時的寒暄語、客套話,并不是真正要問別人情況。一般來說,只要回答“Fine,thank you”就行了。漢語中有“吃了嗎?”“忙什么呢?”“去哪呀?”“還好嗎?”“過得怎樣?”
漢語打招呼著眼于事實,英語以不涉及事實為特點。英美人使用的招呼語常以談論天氣,如“A nice day,isn’t it?”及標準格式的一般性問候為主,如“You look nice today.”不涉及個人隱私問題,如:收入、婚姻、年齡等。漢語招呼語常常把體重、年齡、容顏的改變作為話題,如“您發福了”來隱含生活寬裕,保養得好,無憂無慮的意思。但對英美人,尤其是對婦女而言,你若說她長胖了(gain weight),就顯得十分無禮,因為西方人很忌諱別人說自己胖。
二、英漢稱贊語的對比
在英語國家中,一般說來,你可以稱贊任何人,朋友或同事、上司或下屬、父母、配偶或子女、老師或學生,甚至完全陌生的人。英國人和美國人總是樂意聽到當面對他們的贊美之詞,同樣他們也愿意稱贊別人。英語國家的人,尤其是美國人,就常常用稱贊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比如熟人、同事或朋友,在路上、辦公室的過道里、會議和聚會上碰面時便會以稱贊對方寒暄幾句。他們經常當著別人的面稱贊家庭成員和親戚。例如:“You are pretty nice today!”Mother said to her daughter.(媽媽對女兒說:“你今天真漂亮。”)
“The fish you cooked is really delicious!”Husband said to his wife.
(丈夫對妻子說:“你今晚做的魚太好吃了。”)
這樣的稱贊語在西方國家如此普遍,就好像是日常的例行公事,而不是真正的贊美。在中國沒有這樣的習慣。中國人很少公開稱贊家人。如果這樣做的話,他們就常常被認為是不謙虛。在中國,關系越親密,他們之間的禮貌用語就越少。在中國家庭成員之間有稱贊行為的發生,常常是父母稱贊兒女們,很少發生在夫妻之間。例如,媽媽對孩子說:“你很棒,今天的表現很出色。”
此外,在西方國家,男士稱贊女士是非常普遍的,如一位男士在辦公室看見自己的女同事,可用這樣稱贊的方式稱贊她。“Hello,Mary,you look so beautiful in this dress!”或者“Well,you look sexy today,your dress suits you very well!”但是在中國,男士很少這樣稱贊女士,尤其是陌生男女之間。因為女士會認為男士稱贊她是圖謀不軌,所以在中國,男士如果想稱贊異性的話,就要謹慎小心。
三、英漢告別語的對比
英語國家的人道別時很注意對雙方接觸的評價,以表達愉快相會的心情。例如:“I’m glad talking to you.”“Thank you.I have a very good time this afternoon.”etc.中國人道別時一般沒有如此復雜的對當前接觸的評價語,中國人注重的是相互表達關切之情。然而,因事求教于人之后或拜訪受到熱情的招待之后,客人則會以感激的心情和卑己尊人的態度對當前的接觸作出積極的評價。例如:“今天的交談很有收獲,謝謝你的幫助。”“您的指點很有啟發,謝謝您的教誨。”
在辭別語方面,中西方存在差異。英語國家的人結束交談或訪問人辭別時所提出的理由總是自己因故而不得不告別,即使涉及別人,也只是在確知別人很忙而不愿打亂他的日程安排上做文章。因為他們的文化心理是愿意與某人相聚或交談,是表示對其有興趣,是對他的尊重。終止交談或訪問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而是因為其他的安排不得已而為之,因此總要提出不得不離開的理由,并表示歉意。人們為了找一個借口離去而不使主人難堪,常常不得不編造一個謊話,這就是西方人人皆知的“white lie”。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則不同。中國人著眼的是對別人的關心。所以,拜訪人告別時會說:“你要早點休息,我就不多打擾了。”或“你挺忙的,我就告辭了。”等。英語國家的人對中國人這種交際禮俗極不理解:明明是你自己要終止談話或離去卻把原因歸于對方,這就既說了謊話,又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因而不僅違背了合作原則,還會給人以被粗暴拋棄之感。
總之,禮貌原則是人們在進行語言交際時要普遍遵守的原則。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巨大差異,導致中西方禮貌原則及禮貌表達方式的很大差別。如果各自按各自的禮貌原則行事,就會導致交際失敗。因此,我們在跨文化的交際中,要正確運用禮貌原則,選擇恰當的禮貌表達方式,以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同時對英漢語言中體現的禮貌原則和表達方式的比較及文化差異的分析,會對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應當意識到不同語言的語用及文化差異沒有優劣之分,應當重視并尊重中西方在價值取向、思維模式等方面的差異,提高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Longman,1983.
[2]曹文.英語文化教學的兩個層次[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3).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5]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篇11
在人才競爭激烈的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綜合素質優良。通過交際,人們會傳播思想、表達情感、洽談業務等,是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為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后續發展和就業競爭力提高了保障。近年來,國內的職業院校開始意識到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紛紛開始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等課程,目的就是為了給高職高專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英語口語使用環境和對外交流機會,以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一、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現狀
(一)語音面貌欠佳
個別學生在英語語音方面存在口音嚴重或發音障礙。某些地區的學生在說普通話時就存在平翹舌不分的問題,在學習英語時,這種語音障礙并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克服,例如,單詞seat與sheet,wash與watch發音分不清楚。學生說出來的單詞被人誤解或嘲笑,使學生喪失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的信心。實際教學中,有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英語基礎扎實,讀、寫、譯能力良好,但就是礙于語音,羞于開口。
(二)聽力能力有待提高
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取決于英語的聽說能力。交際是以聽得懂、聽得準為前提,其次用詞匯、語言,甚至肢體動作配合將思想充分表達。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聽力能力有限,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實用英語三級考試,但三級考試中的聽力相對簡單,還不能完全滿足日常交流的需要,而且考試中的聽力訓練存在備選項供學生參考。僅針對過級的聽力訓練,對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進而刺激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作用并不明顯。
(三)缺乏英語口語交際環境
高職高專學生練習英語口語的環境基本還局限在英語課堂。英語課堂又很容易被教師占用絕大部分時間進行知識講解,并非是練習英語口語的純語言環境。如果課堂上缺乏互動、提問、演說、對話等英語口語練習,就完全失去了英語口語交際的可能性。
二、任務教學法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Brown(1994)指出:“交際能力即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下,在交際的過程中學習者為了傳遞和溝通信息所運用到的技能。”口語能力和書寫能力都屬于交際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不僅需要說話者用語言表述,還涉及在特定語境下如何得體的使用語言。在口語課堂中,可以利用任務教學法設置特定的主題,在給定的語言環境中逐漸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任務的選擇要兼顧日常交際、英語語言文化、風俗習慣。這樣訓練的英語口語才更貼近生活,交際能力才會提升。
(一)日常交際主題,貼近職場需求
高職高專學生擇業時的范圍比較廣泛,涵蓋銷售、管理、生產、服務等多方面領域。因此,在基于任務教學法設計英語口語課時,日常交際的主題選擇要充分貼近學生的就業方向,符合職業發展規律,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例如,可以設置介紹接待、電話問詢、食宿旅游、出行交通、求職應聘等公共主題。也可針對某一特定專業需求,設置專門的主題,例如,對汽車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設置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等主題進行訓練。當然,主題的設置應從簡到難,這樣更符合語言學習的發展規律。
(二)語言文化主題,培養英語思維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在中英文的表達上就有充分的體現。例如,在中國,龍是神圣而吉祥的象征,中國古代甚至用龍來象征天子。然而,在英語中,dragon卻完全顛覆了中國人對龍的定義,它可以理解為噴火的、兇猛的動物,可以用來形容兇暴的人、兇惡的人,像這樣的文化差異很多。因此,在口語訓練當中,可以設置一些小的任務,讓學生去區分、講解。學生既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又鍛煉了演講表述能力,培養英語思維。
三、結束語
最后,在英語口語課堂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任務教學法設置交際主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語境。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言得體程度、語言準確性等問題,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ew Jersey:Tina Carver,199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12
1.考查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法的能力
從近幾年各省市考題看,幾乎所有的考題都提供了一個微型語境,讓同學們根據講話人所處的語言環境來選擇答案。此類考題,所提供的四個備選答案,不看特定的語境,四個選項往往都可成立,因而有較強的干擾性和迷惑性。
2.考查同學們掌握和運用日常交際用語的能力
新出版的《英語教學大綱》專門列出了日常交際用語簡表,共有30類。這30類交際功能是我們初中三年所學內容的總結。“新大綱”明確提出:要使學生獲得“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此類考題就是針對這項教育任務而提出的,主要考查同學們的日常交際能力及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
3.考查同學們的應試能力
近年的單項選擇題出現題干增長的情況,試題常在主要成分中插入一些次要的內容。這些次要的內容常常干擾同學們的思維,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同學們如何撇開多余的內容,抓住題干中的個別關鍵詞,成為解題的關鍵。有些考題在題干空格后還附有一些內容,這些內容有的甚至對解題起決定性作用。所以答題時一定要瞻前顧后,通盤考慮。如果同學們平時只是不作任何理解地死記硬背,要想在單項選擇中獲取高分,那是很困難的。
由于單項選擇題所考查的范圍較廣,所以要想做好此類題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二要緊扣語境,抓住關鍵詞。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復習時要弄清初中階段所出現的幾種主要時態和語態的用法、結構、與之連用的狀語及各自的特殊用法。重點要分清現在完成時、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對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動詞不定式、比較等級以及它們的用法規則都要一一弄清楚。還要注意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動詞的時態和語態、動詞辨析以及不同詞性的詞的用法。在解題方面要突出語境,在語境中選語句和詞匯,防止漢語思維的干擾。英語中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往往是由它所處的語義環境決定的,答題時如忽視了語境,就很容易答錯題。在解題時要注意句型結構和語序,要掌握初中階段所出現的句型結構,注意賓語從句、感嘆句的語序,掌握習語和日常交際用語,還應掌握大綱詞匯、習慣用語。由于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對于一些日常交際用語也應記牢。
二、研究依據――單項填空試題設計之變化
本研究參照《英語課程標準》,對中考英語單項填空題題型設計進行分類。從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單項填空題中可以明確看到,選擇填空題設計類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結構型試題,二是語法型試題,三是語境型試題,四是習語型試題,五是搭配型試題,六是邏輯型試題,七是交際型試題,八是綜合型試題。評析2010年全國各地中考英語試卷的單項填空題的設計,發現其變化應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情境,語境型試題增多。2010年中考單項填空題注重對語言功能的考查,設計者更注重題干的情境性,因此加大了從口語中選擇材料的力度,使得試卷中以對話形式出現的題干比重不斷上升,從而在情境中實現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考生在做此類試題時要按照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來解題,切忌選擇那種“中國式英語”的選項。
2.以對話為平臺,考查學生對習慣用語的掌握,使試題呈現口語化的特征,從而使傳統上的結構型試題在詞匯和語法方面的測試更加注意到語言的真實性、趣味性和實踐性。
3.以語境為載體,考查學生對語法和詞匯知識的運用,使試題呈現綜合化的特征,使語法富有積極和現實的意義,即通過設置不同的語境,體現出“活”的語言。因此考生不僅要全面掌握語法知識,同時要具有使語法知識活用的能力。
4.更加注重對整體邏輯關系的考查。分析中考單項填空題可以看到,2010年在考查考生基礎語言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整體邏輯關系的考查,特別是上下文關系的考查。因此,在解題時,一定要理解和掌握文字的內在含義和內在邏輯關系,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做好此類試題。
但是無論中考英語單項填空題怎么變化,傳統的“定位語篇,注重意義,凸顯運用,強調語境,注重能力,進一步增加主觀題量”仍舊是全國各地中考英語單項填空題考查的重點,這些大大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和這些理念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引領和點撥作用,相信在隨后的各地中考英語試卷單項填空題中這一作用將顯現得更為突出。
三、研究過程――以2010紹興中考單項填空試題為例
單項填空的測試目的明確,覆蓋面廣,不僅可以測試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也可以考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解答此類題型時,可根據其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分清題干,弄清目的:單項填空的每道題都有一定的考查目的。大量的信息隱含在各題的題干中,解答每道題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題干,因此答題時首先要分析題干,了解出題的意圖,弄清測試目的,才可避免盲目性。
例1.(2010年紹興市中考試題第16題)
――Hi, Emily. are you going?
――To the library. I want to borrow some books.
A.How B.Why C.When D.Where
【答案與解析】該題一看就可以明白它考查的是提問地點的疑問詞,應選A。
2.對比選項,排除干擾:對于某些題目,如果僅從題干上分析,不一定能弄清楚其考查目的,所以也就不能解題。這時可以采用分析對比選項,結合題干意義,排除干擾選項的做法來選擇正確答案。
例2.There are 120 in two school .
A.children; bus B.childs; buses
C.childrens; buses D.children; buses
【答案與解析】該題如果僅從題干上看是不太明確的。但分析一下四個選項可發現該題的考查目的是名詞的復數形式,選項B、C中child的復數形式均不正確,可將其排除。題干中前后兩空所需名詞均為復數,由此可判斷出正確答案為D。
3.語法要正確:單項填空是以測試語法和習慣用法為重點的,大部分題目是為了測試學生對語法的理解和習慣用法的掌握而設計的,所以解題時,要從語法規則入手,根據英語的表達習慣來選擇正確答案。
例3.(2010年紹興市中考試題第18題)
Itennis with my cousin every day when I was in America.
A.play B.played
C.had played D.has played
【答案與解析】本題是對動詞時態的考查。句中有明顯的信息詞“was”,就確定句中的時態應用一般過去時,故選B。
4.合乎推理:語法是衡量句子是否符合語言規律,邏輯規則是衡量句子是否符合客觀規律。有些單項填空的選項從語法上分析是對的,但句意不合邏輯。只有語法無誤,在具體語境中合情合理的答案才能成立。做單項填空也應從這一角度考慮問題。
例4.(2010年紹興市中考試題第23題)
――What can we do for the people in Yushu, Qinghai Province?
――Why notsome clothes?
A.throw away B.put away
C.give away D.take away
【答案與解析】從語法角度看,該題的四個選項似乎都對。但根據邏輯推理,“我們為什么不捐贈一些衣服呢?”應該是“give away”,故選C。
例5.(2010年紹興市中考試題第24題)
They told me it would be cheap but,it cost me nearly 5,000 dollars.
A.in fact B.for example
C.of course D.by the way
【答案與解析】根據上下文語境,應該是表示轉折,故選A。
四、研究結果――單項填空題應試之策略
縱觀近幾年單項選擇填空題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命題者已逐漸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能力考查已成為了中考命題的指導思想和趨勢。那么,我們在中考復習過程中,應采取怎樣的策略,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呢?
1.語法與語境結合復習,為語言運用打下扎實的基礎。沒有基本的語言知識,就談不上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把好基礎知識關,在全面、系統的復習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具體的語法知識,把與之相關的知識通過橫向、縱向的聯系,正確、恰當地設計運用到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語境,采用推測、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的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2.舍棄把知識與能力分離復習的傳統做法。在以往的復習中,教師多按語法分類進行復習,在最后階段才做綜合練習,這種把知識與能力兩大基本要素分割出來的傳統做法,是難以適應現在考綱的要求的。“全面”就要抓好全面知識的覆蓋;“扎實”就要抓好知識的理解;“系統”則指前掛后聯,有機結合,注意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靈活”則指在復習中,以知識小綜合訓練為主,而非孤立的練習一個語言點,在訓練上也要增強題目的綜合性和靈活性,突出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3.引進以交際功能為主線的復習方法。初中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它們各有側重,又有聯系。教師可以把相關的交際項目和話題先分類、歸納,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然后抓住與話題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擴散、提煉,通過口頭練習、表演、筆頭小作文等多種形式復習、鞏固所學詞匯、交際用語,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熟練程度,培養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復習效率。如:在復習“談論活動”這個話題時,教師就必須設計這樣的復習內容:(1)邀請。包括:當面邀請、轉告和電話邀請。感謝、道歉與應答、傳遞信息以及涉及天氣、時間、日期、打電話等的交際用語;(2)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復習食物、飲料、喜好和購物等話題;(3)赴宴。復習到赴宴習俗、問路、祝賀及應答用語;(4)待客。涉及問候、介紹、請求允許和就餐交際用語;(5)結束。復習告別用語。
總之,筆者認為,考生首先要在復習中注意積累,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還要注意培養語感,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尤為重要的是,考生應掌握這樣的做題技巧:左顧右盼,上瞧下看(不是看別人的哦),根據語境選擇答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胡玲,胡明橋.“中考英語試卷單項填空題設計的變化與解題例析”.考試與評價,2008(3).
[4]王艷偉.高考英語單項填空題分析(2001年-2006年).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2).
篇13
一、語用知識在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具體分析
相鄰語對是人類漫長歷史中交際活動中語言交流的結晶,是一種人們日常對話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主要存在有兩類,即交際型和信息型。信息型也稱為問答型,是一種信息交流的談話語對。交際型相鄰語對含有大量日常對話交流的套用語對,例如道歉和道歉的反應、稱贊和稱贊的反應等。有些國內教育學家認為為了學生日后在英語語用知識方面的進一步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國內初中英語課堂中應首先將日常交際用語以及各種習慣用語進行教授。另外,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要求7至9年級的學生,也就是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正確恰當的表達出感謝、問候等情感態度,另外,還具有介紹、告別、詢問等日常交流能力。整體來說,初中語用知識教學重點是交際型相鄰語對知識。
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存有較多的社交型相鄰語對知識。目前,霍文保先生的對于初中英語教材的語用評估結果顯示有大量的社交型相鄰語對存在于初中階段教材中,例如,各種祝愿、問候、介紹、不同意、同意、建議等。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并不能滿足現實生活中社交需要,例如教材中只含有較少的拒絕相鄰語對知識。因而,我們在實際初中英語課堂對話教學中可以適當對相鄰語對的語用知識進行拓展。參照很多教育學者對于初中英語諺語行為的分析與研究成果,作者結合自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踐經驗將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需要進行拓展的相鄰語對知識類別進行了歸納與總結,主要是:不喜歡、喜歡、感謝、提供、請求、夸獎、邀請、道歉、打招呼以及介紹。
根據以上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中顯性語用知識內容以及分類介紹,我們可以總結出:通過對學生進行交際型相鄰語對知識內容的教授,提高學生語境把握能力是初中英語對話教學的重點。
二、顯性語用在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模式
1.初中英語語用教學課堂模式分析
根據國內外外語教育學者的分析,隱性語用教學和顯性語用教學共同組成語用教學。隱性教學注重學生借助教師展示的例子和交際活動掌握語言的使用規則;顯性語用教學則注重學生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授的不同語境中各種語用特征的不同交際功能和用法規則,最終使得學生對英語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更加重視。顯性教學中所謂的教師教授相鄰語對的各種語境使用規則以及功能并不是指教師單純的進行各種語用知識規則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給學生講解明確的目的語元語用知識,更要加強課堂教學中互動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有效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相比起隱形語用教學,顯性語用教學明確的信息表達對于初中生掌握英語對話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加顯著的效果。
目前對于語用課堂教學模式國內有不同的分類,但所有學者對于語用教學課堂模式的分類本質具有相同性,他們共同注重的是有效反饋信息、交際性輸出、真實語用材料的提供、元語用信息的輸入。不過,基于日常教學實踐經驗,作者認為初中英語語用知識教學模式要對語用知識和語法知識教學采用兩者兼顧的方式進行,并且在總結前人的理論研究后作者對初中顯性語用知識教學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探索。
2.對于初中英語對話教學顯性語用教學模式的分析
初中英語對話教學的合理順序是語言——語義——語用,知識難度逐步提高,具體課堂教學模式如下分析:
(1)講解新語言知識。這個階段是在學生進行聽對話前進行的,教師要在課前設計好的新情境中重點進行新語言知識的意義以及形式兩方面的講授,這樣有利于減少學生對對話的不解或者錯解。
(2)理解對話。這個在傳統教學中是一個很常見的環節,就是學生仔細聽對話,然后閱讀對話內容,掌握對話基本內容和信息。
(3)培養語用意識。如何逐步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是語用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分為以下三步: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真實語料。例如,對話內容是道歉,那么就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道歉的電影片段,可以選取西方不同階層人物道歉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仔細體會各種語境下語用知識的用法。
其次,問題設置。這一環節一般在影片播放之前進行,讓學生增加對影片細節的注意力。問題可以多樣化,比如對話人物的社會地位、年齡,道歉理由等,提高學語境意識。
最后,交流討論。影片觀看完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之前的問題進行交流,表達觀點。
(4)明示元語語用知識。這個階段也顯性語用教學的“顯”的環節。教師除了進行課堂講解外還要用書面形式將語用知識呈現給學生,這對于學生課后的溫習、掌握具有重要作用。材料中明確標注相應的交際相鄰語對使用語境、情感表達程度、雙方言語行為方式等。
(5)話題輸出。作者認為話題輸出可分為兩種:自由輸出和控制性話題輸出。自由輸出就是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選擇任一話題進行對話展示;控制性話題輸出就是指教師設置對話情境,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對話展示。
(6)反思。學生根據前面幾個環節的學習過程,對自己對話中知識的運用以及掌握進行自我反思,溫習各種相鄰語對語用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對話能力。
總之,顯性語用教學對于初中英語對話教學具有顯著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運用顯性語用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對話能力。
參考文獻:
[1]鄭艷.初中英語對話教學中顯性語用的教學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