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效益分析報告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了對廢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的規模化處理,這是推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最大動力,這不僅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也是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現階段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遍布各地的公路網改造翻新產生了大量的廢棄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技術尚未在工程上廣泛利用。對再生混凝土基本特性的研究成果已表明再生骨料應用于工程結構技術上是可行的,關鍵是推廣應用。作為一種新型建材,再生混凝土完全滿足世界環境組織提出的“綠色”的三大含義,符合我國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今后混凝土的一個發展方向。
1再生混凝土的經濟效益
1.1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
由于使用再生集料,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大,要保證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滿足要求,則用水量也會有所增加;要保證再生混凝土必要的強度,則水泥用量也會有所增加,因此,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可能高于普通混凝土。為了分析再生混凝土的直接生產成本,本研究對成都市2004年12月建材市場材料指導價格對再生混凝土和普通碎石混凝土進行了直接材料成本比較。由結果可知,生產每立方米C25再生混凝土的直接材料成本比普通混凝土貴32.10元,高出的百分率為17.3%;每立方米C30再生混凝土的直接材料成本比普通混凝土貴29.60元,高出的百分率為15.3%。所以單從再生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來說,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并沒有經濟優勢,這也是國內再生混凝土沒有得到推廣應用的原因之一。
1.2應用再生混凝土的綜合成本分析
以上就各單項費用作了經濟分析,以下將以成都市一環路改造項目中的沙灣路口項目工地的實際調查數據為基礎進行再生混凝土應用的綜合成本分析。
該項目是為配合以一環路高架橋的建設,對長約1.5公里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翻新改造,共需處理約10000方C30強度等級的廢棄混凝土,處理方式是運至10公里以外的郊區,一部分作填方材料,另一部分作棄置處理,運輸采用載重量為10t的自卸汽車,每一車次的運輸費用為45元,每車按裝載6立方米的混凝土計算,則每一立方米的廢棄混凝土運輸費用為7.50元,此外還需考慮廢棄混凝土堆積棄置產生的占地費用。新混凝土路面以及緣石、水溝等構造物實際采用的是成都市某攪拌站生產的碎石商品混凝土。若采用再生混凝土,則可就地取材,將品質較好的再生粗集料用于路面混凝土,品質較差的再生粗集料和再生細集料用于強度要求較低的緣石、水溝等構造物,這樣就可以免除運輸和占地這部分費用。
由上結果可知,該項目中如果采用再生集料混凝土取代普通商品混凝土,即使按較低的占地費用1.0元/立方米計算,每立方綜合成本可以降低61元,降低百分率達21%,僅此一項該項目就可以節省成本約60萬元。
近年來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多數位于城郊,附近剛好有較大的廢棄混凝土堆料場地,如果這些攪拌站集中收購、加工、利用廢棄混凝土做骨料就很方便。公路混凝土路面的修復,拋棄大量廢棄混凝土,而且這些混凝土所含鋼筋和雜質少,很適合就地加工利用作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拌制混凝土重新用到路面上。如果能在拆除重建現場就地處理、破碎、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再生骨料,成本可以降低,或者當建筑垃圾排放費用很高且天然資源較緊缺時,再生骨料利用的相對價值就更高。
2再生混凝土的環境效益
廢棄混凝土的循環利用,一方面可以解決大量混凝土廢棄物的處理困難和由其引發的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等問題,同時可以節省大量的垃圾清運費用和處理費用;另一方面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骨料應用于混凝土工程中,可以減少對天然砂石的開采,防止因過度開采造成的河川生態破壞。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當利用廢棄混凝土作再生集料時,石灰石資源可節省62%,而當廢棄混凝土用作制造水泥的原料時,除可節省62%的石灰石資源外,還可節約制造水泥的優質石灰石60%、粘土40%和鐵粉35%的資源,同時,可減少20%的CO2排放量,所以,再生混凝土有利于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但利用再生集料制造混凝土的能量消耗并不比使用天然集料節省,相反還要耗費一定的機械設備和人力,從純經濟指標的角度來講,目前再生集料的生產是無利可圖,要綜合考慮環境的因素,則需要政府的產業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保障。
3結論
(1)再生集料的小規模生產本比碎石高,但綜合考慮棄置占地費用和運輸費等因素,某些情況下采用再生混凝土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2)再生混凝土的循環利用可以解決大量混凝土廢棄物的處理困難和由其引發的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等問題,同時可以節省大量的垃圾清運和處理費用。
(3)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應用于混凝土工程中,可以減少對天然砂石的開采,保護天然骨料資源,節省天然骨料開采消耗的能源和費用,減少廢棄混凝土對環境的污染。
參考資料
[1]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綠色建材和建材綠色化[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篇2
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周邊鄉(場)、縣起到了較好的輻射推廣作用。結合項目的實施,對設施農業生產配套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的效益作一分析。
一、經濟效益
2009—2010年主要在塔城市二工鎮設施農業基地,塔城設施農業示訓基地
頭工村、上二工村進行了示范推廣。在設施農業示訓基地實施了設施農業配套生產機械化技術,重點示范推廣了機械卷簾技術、溫室機械耕整地技術、溫室增溫技術、溫室灌溉滴灌技術和物理農業技術。物理農業技術包括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系統、煙氣電凈化二氧化碳氣肥機、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機、溫室病害臭氧防治機、食用菌(菇房)空間電場促蕾防病系統、磁場種子處理機、聲波助長儀、靜電滅蟲燈等。
根據2009—2010年項目的實施情況,在設施大棚生產過程中,在水、
肥等相同條件下,農戶的田間管理水平,經驗具有相當的作用,對作物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
設施機械效益分析
1、微耕機作業效益分析
在溫室采用微耕機耕整地作業約40分鐘可完成,一臺微耕機一天可完成8個溫室的耕整地作業,微耕機的作業收費為每棚60元。而人工進行耕整地作業,一天僅可完成一個溫室,人工費為100元。節本40元/棚,提高工效8倍。微耕機的作業質量要好于人工作業,不僅提高工效,經濟效益也是較好的。
2、溫室用水效益分析
采用漫灌方式澆水每次約需30m3的水量,采用滴灌方式澆水只需約20
m3的水量,作物一個生長周期按6次澆水計漫水澆灌方式約需180
m3的水量,滴灌澆水方式約需120m3的水量,在水價相同的條件下,節約澆水費用約34%。
3、溫度使用燃煤熱風爐效益分析
溫室使用燃煤熱風爐,不僅此土爐子節省燃煤節省40—60%的耗煤量,同時可提高溫室溫度3—7℃。按照燃煤熱風爐每天耗煤10kg,每天5小時計,煤價為0.4元/
kg,電費0.7元/度
每天10×0.4=4元,電費3.5元,計7.5元
每個生產季節按30天,7.5×30=225元
因此可節約費用225元。
4、溫室使用物理農業技術效益分析
物理農業技術在溫室中推廣示范,根據溫室生產的季節和物理農業
技術的使用要求,對物理農業技術作效益分析:
(1)種子磁化處理技術
種子磁化對比試驗情況表
試驗地點:二工鎮頭工村
戶主:王含文
面積:0.5畝
分組
項目
處理
品種
播
種
期
收
獲
期
出
苗
期(%)
壯
苗
率
(%)
產量
(公斤/棚)
增產
(公斤/棚)
增
產
率
(%)
單價
元/公斤
收益
(元)
增收
(元)
第一組
磁
化
萵筍
7.6
9.5
91.5
27.6
1200
217
18
2
2400
434
沒
磁
化
7.5
9.5
78.5
29.2
983
2
1966
第二組
磁
化
毛芹菜
7.20
10.8
92.6
13.9
1223
158
12.9
3.5
4280
553
沒
磁
化
7.1
9.22
83.9
9.8
1065
3.5
3727
第一組:由上表可知,經濟效益較好,處理種子比對照種子早熟1天。
第二組: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處理種子比對照種子早熟3天。
(2)聲波助長技術
2010年在設施農業示訓基地示范的基礎上,通過與農戶協商,選擇種植黃瓜的溫室進行聲波助長技術的示范對比推廣。
溫室面積0.6畝
項目日期
試驗溫室
對照溫室
開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種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開
花
期
始
收
期
產
量
(kg)
開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種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開
花
期
始
收
期
產
量
(kg)
3月15日
3×6
16
2
月
3
日
2
月13日
3
月10日
4
月
8
日
4
月
20
日
5124
2.5×5
15
2
月
3
日
2
月
13
日
3
月
10
日
4
月
10
日
4
月
23
日
4856
4月12日
7.5×15.5
38
6.5×14
34
5月10日
8×16
61
7×14.5
55
由上表可知,示范棚比對照棚多收黃瓜268公斤,按市場均價2元/公斤計,示范棚比對照棚多收益536元,聲波助長儀使用5個月,耗電90度,扣除電費63元,純收益536-63=473元。由此可見,使用聲波助長儀經濟效益是較好的。
(3)土壤連作障礙電處理技術
2010年在二工鎮上二工村,在溫室實施土壤連作障礙處理技術的示范推廣。該大棚的基本情況為:試驗與對照溫室的總面積為763.8m2,其中試驗溫室315
m2,參試品種是美國西芹,土質黑土,前茬青菜(美國西芹),土壤肥力較肥,施用農家肥,畝用量7噸/畝,采用人工撒播。該棚建于2005年,隨后一直是種植美國西芹,沒換茬,屬于連作種植。在實施土壤連作電處理技術前,僅在每年的7—8月期間進行翻曬,沒有采取其他措施。處理溫室第一茬收獲后產量為1400公斤/棚。未處理溫室產量為1285公斤/棚。處理溫室比未處理溫室產量多125公斤,按
2元計,多收益250元/棚。扣除電費后收益為230元。并減少了農藥使用量,經濟效益較好。
(4)溫室靜電滅蟲燈
將多功能靜電滅蟲燈安裝在大棚中央,吊掛于植物上方0.5m處。通過光控器調節將靜電滅蟲燈調整到夜間開啟,白天或光線強時呈關閉狀態。通電使用后經3—4天觀察燈體電極吸附殺死大量飛蟲,燈體下部的托盤布滿殺死的飛蟲,數量無法計數,將托盤情理后繼續使用約一周后飛蟲數量逐步減少,農戶對滅蟲燈滅蟲效果很滿意,表示接受并樂意繼續使用,希望我們幫助聯系購買滅蟲燈。
(5)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技術
地點:塔城設施農業示訓基地
農戶:趙中海
作物:番茄
面積:0.6畝
項目日期
試驗溫室
對照溫室
開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種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開
花
期
始收期
開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種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開花期
始
收
期
11月16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月
13
日
12月25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月
16
日
12
月
28
日
11月27日
4×10
17
4×10
17
12月13日
6×14
35
5.5×13
33
12月27日
7×16
51
6×14
47
試驗溫室產量為2463公斤,對照溫室2185公斤,試驗溫室多178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6元計,試驗溫室增收1068元,扣除電費200元,純收益868元,經濟效益較好。
5、溫室棉被使用情況
篇3
所涉遺傳系譜圖都對應單基因遺傳病,其中2007、2009年為常染色體遺傳病,2008年為伴性遺傳病,而2010、2011、2012年為常染色體或伴性遺傳病。此外,2011、2012年還用文字方式引入了另一種遺傳,體現了難度上升。
2 考查方向
遺傳系譜圖考查方向按難度升序分三種:① 遺傳方式推斷,5年有考查,共占9分;② 基因型推斷,4年有考查,共占8分;③ 概率計算,4年有考查,共占7分。
在選擇題中,三種考查方向一般出現一到兩種,而在非選擇題中,三種考查方向按難度升序依次出現。
3 全息例題
全部呈現近7年小高考中的6個遺傳系譜圖題所占篇幅過大,因此引入“全息例題”這個原創概念,意指包含三種考查方向、各種考查方法的一個例題,以便直觀理解下文分析,同時也為教學中例題或訓練題的組編提供一種模型。
全息例題:圖1為某單基因遺傳病待完善系譜圖。請據圖及假設回答(顯、隱性基因分別用A、a表示):
(1) 根據假設推斷遺傳方式。
① 假設一:若只有Ⅰ-1為患者,則該病的遺傳方式 (能/不能)確定。
② 假設二:若只有Ⅱ-3為患者,則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 (能/不能)表示紅綠色盲遺傳。
③ 假設三:若只有Ⅲ3為患者,則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
④ 假設四:若Ⅰ-1、Ⅱ-3、Ⅲ-3、Ⅲ-4均為患者,其余個體正常,且Ⅱ-4不攜帶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則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
(2) 根據假設推斷基因型。
① 按(1)中假設四,Ⅲ-1的基因型是 ;若該病是多指,且Ⅰ-2也是患者,則Ⅲ-3的基因型是 ,Ⅱ-3的基因型是 。
② 按(1)中假設三,若Ⅱ-1、Ⅲ-1也是患者,則Ⅰ-1的基因型是 。
③ 按(1)中假設四,且該病是多指,色覺正常的Ⅲ3與一個“正常女性”婚配,生了一個正常女兒和一個患紅綠色盲(顯、隱性基因分別用B、b表示)的兒子,則該“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 。
(3) 根據假設計算概率:
① 按(1)中假設三,且Ⅱ-1、Ⅲ-1也是患者,若Ⅱ-2攜帶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則Ⅲ-2與Ⅲ-4個體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Ⅲ-4和一個表現型正常的女性攜帶者結婚,則他們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② 接上題,若Ⅱ-2不攜帶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且Ⅲ-4及其配偶都為表現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攜帶者,則Ⅲ-4及其配偶生一個只患一種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答案:(1) ① 不能 ②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不能 ③ 常或X染色體隱性遺傳 ④ 常或X染色體顯性遺傳 (2) ① aa或XaY;Aa;AA或Aa ② AA或Aa或XAXa ③ aaXBXb (3) ① 2/3 1/12 ② 5/16
4 考查方法
4.1 遺傳方式推斷
此方向上考查的方法按難度升序分四種,一是由“特殊家庭”(如雙親正常,生有病女孩等)直接推斷出唯一遺傳方式,出現于08、09年,共賦4分;二是由“特殊家庭”推斷出雙可能遺傳方式(如常隱或X隱),出現于12年,賦2分;三是由“特殊個體”(如某個體攜帶致病基因等)推斷出雙可能遺傳方式,出現于11年,賦2分;四是無特殊家庭和個體時遺傳方式的多可能推斷,出現于10年,賦1分(17題選項A、B,按選擇題賦分折半計1分)。
從單因子角度也可發現難度升序。條件角度是“特殊”個體數從多到少再到無;結果角度是“可能性”從唯一到雙可能再到多可能。從賦分值可發現考查集中于前三種,約為中等難度。難度高的第四種雖有涉及,也因選擇題可用排除法而降低至約中等難度。
4.2 基因型推斷
此方向上考查的方法按難度升序分4種。① “單基因、唯一遺傳方式”下“正推、反推或正反推(由親代表現型推斷子代基因型稱正推,由子代推親代稱反推)”“唯一或不唯一基因型(如AA或Aa)”,出現于2007、2009年,共占5分[2009年37題(3)在概率計算中涉及基因型推斷,按此小題賦分折半計1分]。② “單基因、雙可能遺傳方式”下“直推(由表現型直接推斷)”“不唯一基因型(如AA或XAY)”,出現于2011年,賦1分。③ “單基因、雙可能遺傳方式”下“反推”“不唯一基因型”,出現于2012年,占1分。④ 用文字引入另一種遺傳病,變為“兩對基因(常+性)、唯一遺傳方式”下“反推”“唯一基因型”,出現于11年,占1分。
從單因子角度也可發現難度升序。條件角度,是從單基因到兩對基因,從唯一到雙可能遺傳方式;推導路徑方面是從“直推”到“正或反推”再到“正和反推”;結果角度是從唯一到雙可能基因型。從賦分值可發現考查集中在第一種,約為中偏難難度,其余三種雖有涉及,但賦分少。
4.3 概率計算
在此方向上考查的方法按難度升序分3種。① “單基因遺傳、已有個體”中“兩個體基因型異同”的概率計算,最多一者基因型不確定,最多涉及二次概率計算,出現于2010、2011、2012年,共占3分(2010年17題選項C、D,按選擇題賦分折半計1分)。② “常染色體單基因遺傳、待生育個體”中“某性別、某表現型個體”的概率計算,涉及雙親之一的基因型、子代基因型、性別概率三次計算,出現于2009年,占1分[37題(3)先推斷基因型再計算概率,按此題賦分折半計1分]。③ 用文字引入另一種遺傳病,變成“常、性染色體兩對基因遺傳、待生育個體”中“特定表現型個體(如只患一種病)”的概率計算,涉及三次以上計算,出現于2011、2012年,共占3分。
從單因子角度也可發現難度升序。條件角度,是從已有個體到待生育個體,從單基因遺傳到常、性染色體兩對基因遺傳;推算路徑角度是概率計算次數逐漸增加;結果角度是從基因型異同到生育特定表現型個體概率。從賦分值可發現,約為中偏難的第一種和難的第二、三種賦分接近,后兩種賦分不低體現控制A等級數量意圖。
5 小結與建議
篇4
Analysis on the out-pati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hospital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MA Lizhen1 YANG Yu2
1.Depatrment of Nursing, School Infirmar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y, School Infirmar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outpatient service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 henc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medical securit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The objects of outpatient service were divided into student group and staff group.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both the number and sum of money of outpatient visits to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5. And the situation of top 15 medicines in the list of prescription was analyz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year 2011 and 2013.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the quick upward trend of medical expenses was reversed, and prescriptions turned to be more rational and more standard. But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amount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medical equipments were in serious low utilization. The operations of university hospitals were facing competitions and challenges.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saves both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ountry's medical expenses, and improves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To achieve bette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s, college or university hospitals may establish health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open to the society and incorporate concept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to its practical work, and strengthen its corporations with large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 University hospital; Out-patient status
北京市高等院校儆詰湫褪亂檔ノ唬教職員工享受公費醫療待遇期間,醫療費用增長過快。2011年某高校教職工校內、校外門診總金額高達11 508 310.01元。高校的公費醫療制度演變成了“透支醫療”,其巨額的醫藥費也成為高校嚴重的經濟負擔[1]。從2012年1月1日起,市屬高校在校生繼續享受公費醫療,教職員工全部納入醫保報銷體制。醫保的實行給高校醫院帶來巨大的影響,研究醫保后高校醫院的利用狀況,對促進基層醫療資源發展、保障高校師生群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某高校教工從2009~2015年公費醫療過渡到醫保期間校醫院門診人次、金額和藥品使用量的變化,提出促進高校醫院發展的建議,為高校醫療保障工作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提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某校醫院門診電子系統平臺數據,對門診人次、金額、處方用藥量進行歸類統計。
1.2 方法
將某校醫院門診對象分為學生組和教職工組,采用定量分析法考查2010~2015年學生組和教職工組就診人次和金額的變化,以及醫保前后處方排名前15位的藥品狀況。
2 結果
2.1 學生和職工門診總人次和金額比較
近年來享受公費醫療的學生就診人次數波動較小,而教職工變化顯著。2011年為教職工享受公費醫療最后1年,存在突擊開藥現象,致使就診人次數顯著上升,比2010年增長40.5%。2012年實行醫保后職工的就診人次大幅下降,比2011年下降了54.0%。2013又繼續呈下降趨勢,2015年就診人次數不及2011年峰值的一半,僅占2015年門診總人次33.4%。2011年教職工門診金額也處于峰值。2012年醫保正式運行后,教職工就診金額迅速回落,比2011年下降了52.7%。而近年來享受公費醫療的學生,其門診金額變化趨勢較平穩。另外,某校教職工與學生人數比雖在1∶4左右,但教職工門診金額占總金額的比例較高,在72.3%~88.2%之間。門診總金額變化趨勢主要受教職工消費變化影響,與其變化趨勢高度平行。見表1。
2.2 學生和職工平均每人就診次數和次均就診金額比較
由表1數據分別計算學生和教職工平均每人就診次數和次均就診金額,考查學生和職工組就診狀況變化,結果顯示,處于公費醫療的大學生患病率低,健康狀況普遍較好,平均每人的就診次數不到1次,有部分學生1年內都沒有到某校醫院就診。大部分學生的醫療花銷較少,平均每次就診金額為20元左右。2011年教職工平均每人就診次數達到峰值,醫保后大幅降低,2012年和2013年平均每人就診次數均不到2011年的50%,甚至低于2010年35%~40%,而職工的次均就診金額每年都呈現上漲趨勢。見表2。
表2 學生和職工平均每人就診次數和次均就診金額比較
2.3 處方量最多的藥品品種發生變化
選取較有代表性的年度2011年和2013年門診數據,對門診使用頻度排名前15位的藥品作比較和分析。DDDs表示每一藥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該藥的限定日劑量,其含義是統計時間內藥物使用的頻率大小。因相對于2012年,到2013年為止某校醫院已實行醫保2年,與社區醫院用藥更加貼近,更能反映醫保用藥情況。從表3可看出,2011年處方DDDs排名前15位的藥品中,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藥品占11種。2013年藥品消耗格局和排名發生變化,抗骨質疏松藥碳酸鈣D3片、高血壓用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富馬酸比索洛爾片幾種進口藥品進入前15位用藥。在抗生素使用方面,2011年有2種抗生素進入使用頻度排名前15位藥品,分別列第8位和第9位,2013年僅1種抗生素進入,列第10位。2013年含抗生素藥物處方占總處方百分比為16.9%,低于醫保前2011年的19.0%。同時,多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使用頻度較高,如清開靈、雙黃連口服液、復方鮮竹瀝液、養陰清肺糖漿等。
3 討論
醫保的實行使高校教職員工的醫療消費行為發生改變,對高校醫院的運營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1 職工節約意識增強,醫療費用大幅增長的趨勢得到扭轉
由于醫療保險有起付線的限制,職工醫療消費更加合理,以往公費醫療的過度開藥得到控制,節省了巨額開支。醫保的實行、個人賬戶的建立有利于增強醫療費用的節約意識,強化醫療消費行為的自我s束[2-3]。職工在就診過程中,代開藥和重復藥現象也大大減少,就診更加貼合自身實際的需要。
3.2 校醫院門診用藥更加合理規范
WHO推薦在藥物利用研究中使用限定日劑量DDD[4],其定義為用于主要治療目的的成人藥物平均日劑量[5]。DDD值以《臨床用藥須知》、《新編藥物學》和藥品說明書為設定依據[6]。DDDs用于分析、評價藥物在臨床的地位,判斷藥品實際消耗量及其變化趨勢[7]。DDDs越大,說明此種(類)藥品應用頻率越高,反映臨床對該藥的選擇傾向越大[8]。經對校醫院藥品的使用頻度按DDDs值統計,抗生素DDDs值較小,說明實行醫保后醫師使用抗生素治療更加慎重。門診患者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均未超過20%,符合原衛生部2012版的最新整治方案,即控制綜合醫院門診患者處方抗菌藥物使用率不超過20%的要求[9]。同時,多品種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進入使用頻度前15位,在校醫院大量使用,有治療效果好、費用低廉的優點,更重要的是顯著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抗生素大量使用造成細菌耐藥性,有利于患者健康,值得在高校醫院和社會醫院推廣。
3.3 校醫院藥品目錄發生變化,次均藥費金額持續上漲
由于醫保取消了原公費醫療的一些用藥限制,質優不良反應少和具有更好治療效果的藥品受到教職工青睞,以前價格低廉的一部分公費醫療品種,教職工已較少問津或不再使用。校醫院根據臨床需求結合自身醫療機構實際特點,增加了常見慢性病用藥,引入了更好劑型和治療效果的品種,與醫保用藥接軌。醫保后某校醫院所備藥品的新舊更替,是職工和學生次均醫療費用每年增漲的主要原因。建議高校醫院對藥品目錄進行精細篩選,將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引入高校醫院作為參考,積累“質優價優”的藥品,并提高基本藥物的內涵和使用率[10],以促進合理用藥。
3.4 門診教職工患者發生明顯分流,校醫院門診量大幅下降
某校近年來在校職工人數呈平穩上漲,但職工在校醫院就診人次幾乎連年下降。原因在于醫保取消了一些就診和轉診上的限制,校醫院的功能相對減弱。當校醫院醫療水平和藥品配備等不能滿足教職工需要時,參保的教職工較易轉向其他醫院就醫,尤其是可以選擇居住地附近便捷的社區醫院,持卡就醫為此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門診教職工患者發生明顯分流,使校醫院門診量下降,甚至低于醫保前2年的數值。
3.5 醫療設備閑置、高素質人才缺乏導致校醫院利用效率不足
校醫院為提高診療量購買了較先進的醫療器械,如B超機、化驗和X光線設備等,但是閑置現象比較嚴重。教職工對大型醫院的診治水平和醫療效果更加信任,傾向于選擇社會醫院,這使校醫院的物力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從人力資源上看,高校衛生工作人員的素質決定著高校醫療衛生的水平。與社會醫院相比,校醫院由于待遇和編制問題難以引入較高素質的醫療人才。同時,校醫院的科室崗位配置也不全,一些熱門或高收入業務科室難以招聘到人才,如口腔科和外科醫師常年空缺,而醫藥衛生人才建設是建立一個高效的衛生系統的重中之重[11],校醫院的醫療水平直接關系著師生疾病的轉歸[12],因而在較高水平醫療專業人才配置不足又缺乏特色業務科室的情況下,校醫院利用效率難以提升。
4 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將公費醫療納入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公費醫療改革的信號,也是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一體化邁出的關鍵一步[13]。醫療保險節省了校方和國家的巨額醫療報銷費用,促進了處方的合理性,大處方、重復用藥得到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率進一步降低,從而引導了合理的藥品消費,校醫院的合理用藥水平提高。另一方面,醫保的實施也使校醫院的門診量下降,其生存和發展面臨競爭挑戰。長期以來,高校醫療機構被視為可被社會醫療機構所替代的醫療部門,它在校園疾病預防、師生健康監測、健康教育、傳染病預防等學校公共衛生工作中的作用也被弱化和忽視[14]。此種狀況也不利于社會醫療衛生資源的優化分配。與社區衛生機構一樣,高校的醫院也屬于基層醫療機構,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首診、慢病管理以及公共衛生等工作,同樣可以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及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方面承擔重要角色。其功能定位與社區衛生職能基本一致[15],高校醫院更是學院師生健康保駕護航的職能部門[16]。高校是知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生產地[17],北京擁有非常豐富的高校教育資源,因此高校醫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社區衛生中心相比,高校醫療機構具有自身的優勢,比如:①醫患關系建立在師生關系和同事關系基礎之上,醫患之間親和性強,有良好的就診氛圍。②高校醫院服務對象的綜合素質偏高,有較強的自我保健意識[18-19],就健康觀、衛生觀和生命觀的特點來看,他們不僅要求治療疾病,同時需要預防疾病和增進健康[20]。這有利于建造穩定深入的健康宣傳和教育平臺。③高校醫院服務群體數目大而集中,相對固定,有利于開展連續性的、針對性的醫療衛生服務,因此應重視高校醫院的建設,充分利用其在診療和保障作用方面的優勢,促進高校衛生機構的良性發展。
4.2 建議
在醫保體制下高校醫院要贏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應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自身地域和患眾群體的優勢。建議:①高校醫院建立起師生電子健康檔案和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統,并立足于師生體檢數據的分析,開展健康管理和疾病干預。這有助于建立高校醫院首診制,提升日常醫療服務內涵和增進師生對校醫院的信任度和忠誠度。②對社會開放,方便附近居民。將社區衛生服務的理念融入實際工作中,擴展診療目標人群。③加強與大型醫院的合作,設立專家到校定期門診,開展與師生群體相關的特色門診,建立和完善雙向轉診機制。
總之,高校醫院應掌握高校衛生工作發展的方向,對衛生工作以及校醫院的發展運用各種方法科學地進行預測、分析,選擇最佳的發展方案,并及時調整管理模式,以增強醫療衛生整體能力,立足于社會醫療機構間的競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瓊.淺析高校公費醫療管理問題[J].時代經貿,2011(4):93.
[2] 徐婷婷.完善職工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功能的對策思考――基于福建省的實證調研[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37-42.
[3] 李春芳,王鴻勇,任金靜,等.公費醫療人群醫改前后衛生服務需求比較[J].衛生經濟研究,2001(9):22-24.
[4] 李艷,丁慶明.限定日劑量在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執業藥師,2010,7(9):6-8.
[5] 趙瑞,徐中山,井智.DDDs在醫院抗菌藥物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3):178-184.
[6] 陳志東.我國抗菌藥物約定日劑量設定方法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30):2790-2795.
[7] 張薇.以限定日劑量值為基礎進行藥物利用研究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9A):2892-2894.
[8] 徐靜,郭新剛,甄健存.2007-2010年北京積水潭醫院門診抗骨質疏松藥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12):1069-1072.
[9] 徐曉云.抗菌藥物整治前后海南某醫院門診處方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9A):3022-3024.
[10] 楊雨,張方.北京市社區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狀況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32(3):180-183.
[11] 王晉豫,王玉享,李曉平,等.新醫改對大型公立醫院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醫院,2010,10(6):3-5.
[12] 戴明卜.新形勢下高校醫療體制改革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學校衛生,2014,35(2):304-305.
[13] 童彤,吳詠璐,李論,等.關于北京市公費醫療制度改革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2(22):1.
[14] 王紹華.當前高校醫院可持續發展策略[J].中國校醫,2014,28(6):439-440.
[15] 胡蘭芬,趙巖,張丹丹,等.高校醫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探討和初步實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4,11(5):93-94.
[16] 楊開宇.從管理到服務――淺談高校醫療衛生的深化改革[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2):85-87.
[17] 宋紀松,賈晨露,等.龍進高校醫療機構現狀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1):1685-1687.
[18] 張娟,周群,侯東彬.某高校醫院創新社區藥學服務的探索[J].中國藥房,2012,23(30):2864-2867.
篇5
要想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能對大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律教育,要想有針對性的開展類似的法制教育必須“知己知彼”,就是對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有比較客觀的了解和掌握。這是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如果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不能準確客觀的掌握,我們最后所采取的法制意識培養的相關教學可能都會與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大相徑庭。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不僅在于他們身份的特殊性和未來走向的特殊性,也在于他們年齡層次的特殊性,他們在大學中,從剛步入成年的18歲左右到二十幾歲,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可塑性的年紀,也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紀。人生經歷的欠缺、社會經驗的不豐富、知識面的不廣闊、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心智的不成熟性,等等,都是這一特殊階段他們的特征。在特殊的年紀如果遇到特殊的環境和特殊的時代事件,會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出現了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上的偏差,偏差與社會對他們相應的要求。由此可見,準確掌握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實狀態和他們特殊年齡段的法律需求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必經階段,對提高這一階層當代法律意識和培養他們在遵紀守法方面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小而言之的好處,大而言之,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與國家建設法治社會的長遠方針有非常高的契合度,是國家建設的需要,也是人才培養的需要。
正是基于這樣的重要性分析,我們法律教學團隊想在我校學生的法律課程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讓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更多的收獲,在法律意識的培養上同樣也有大的收獲。所以對我校的學生們開展了一次有關法律意識現狀的調查。以下是對我校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的現狀與分析。
一、調查形式和結果
通過對我校2015級和2016級學生進行了有關法律意識方面的問卷調查。采用方式分層抽樣獲得調查樣本,發出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達100%。我們從法律知識獲取渠道、通過對問卷的調查的結果進行統計,數據分析如下:
在法律學習的重要性調查中我們調查統計發現,15.3%的學生認為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僅限于稍微了解,可以作為選修課程來應對;78.5%的學生認為需要系統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認為必要的法律知識ψ隕淼姆⒄褂蟹淺C魅返墓娣蹲饔茫恢揮脅蛔10%的學生認為學習法律知識完全沒有必要。
我校學生在法律知識的來源方面的有32.1%的學生來源于學校開展的相關教育,42.7%的學生獲得法律知識來源于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報紙、網絡等),剩余20%左右的學生都是受家庭影響和其他渠道的來源。
在對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運用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23.4%的同學認為自己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識,并且能在現實問題的解決中靈活運用到這些知識。71.1%的同學感覺自己沒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為自己解決較為現實的問題。
當調查學生的具體實踐行為時,大學生兼職工作中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有57%,無意向的人占36%;遇到現實問題自身的利益收到損害時,認為應該向保衛處或者公安機關報案的有74%,這一數據從另一層面也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在法律意識方面的淡薄性值得我們深思。29.6%的學生認為造成目前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在于所接受的法律教學活動的局限性,又有46.2%的同學認為這種淡薄意識源自于社會大環境。
篇6
1.2 監測方法 按衛生部2003版《消毒技術規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附錄中《無菌檢查法》的要求進行。評價標準參照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具體方法略)。空氣中細菌總數測定用平板沉降法、壓力滅菌器械用試管法、物體表面及醫護人員的手用涂抹法。
2 監測結果
為了更好的對縣級醫院與鄉鎮醫院進行比對,此次監測共采樣684份,合格508份,合格率為74.25%。其中市內縣級醫院采樣342份,合格279份,合格率為81.46%;鄉鎮衛生院抽檢342份,合格214份,合格率為62.67%。由此可以看出,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二者存在明顯的差異。
2.1 壓力蒸氣滅菌器械 脫脂棉、鉆頭、止血鉗等,共監測176份,不合格64份,占36.42%。
2.2 一次性醫療用品 注射器共采樣103份,不合格28份,占27.18%。
2.3 化學消毒劑污染情況 高效消毒劑采樣156份,不合格38份,占24.62%;戊二醛消毒液68份,不合格8份,占11.76%;75%的乙醇126份,不合格13份,占10.32%。
2.4 手術室空氣采樣30份,不合格2份,占6.7%;紫外線燈46份,不合格5份,占10.87%;醫護人員的手82份,不合格17份,占20.73%。
3 討論
本次監測結果表明,縣級醫院消毒質量明顯高于鄉鎮衛生院,化學消毒液、滅菌器械污染嚴重。主要原因有縣級醫院已建立嚴格的消毒衛生制度,并實行崗位責任制,醫務人員各盡其職,院領導重視消毒工作,能夠定期檢查,及時處理所出現的問題,醫務人員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而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素質相對較差,無菌觀念不強,消毒知識貧乏,院領導對消毒工作不重視,沒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化管理。常見幾種消毒不合格的原因:
3.1 消毒液不合格原因 不會配制各種濃度液(68%的人不知道配制消毒液的計算公式及方法),配制用水及容器不滅菌,使用時間過長,容器不加蓋,未標明配制日期,不按消毒劑的要求定期更換。
3.2 壓力蒸氣滅菌器械不合格原因 不按規定操作執行,高壓時間不夠,不定期進行壓力滅菌測試,消毒包包裝過大,氣體交換不良等。
3.3 一次性醫療用品不合格原因 過期使用或者購進的注射器,針頭等不是正規廠家生產沒有注明批號及生產日期;
3.4 醫護人員無菌觀念淡薄,沒有按時對手進行消毒,洗手池旁沒有張貼六步洗手法。紫外燈安裝不合格,不會正確使用或使用時間過長,高度過高達不到滅菌效果。
篇7
二、數據分析
1.大學生對國家下撥醫療費的知曉情況
在調查中,只有2%的大學生對國家下撥醫療費用完全了解,7%的大學生部分了解,60%的同學稍有了解,31%的同學不了解。完全了解和部分了解的同學加起來還不到10%,由此可見,大學生對這一項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現在身體還健康,缺少這方面的意識。社會和學校有必要擴大宣傳范圍,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對這方面的意識。
2.大學生的經濟狀況
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來源主要有家庭提供、親友資助、國家貸款、獎學金、助學金和兼職等途徑。在調查中,有80%的同學生活費來源于家庭,有不到2%的同學完全靠獎學金和自己在課外兼職掙錢支持,其他的同學生活費來源包括多種途徑。家庭的經濟情況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費用,大學生的家庭年收入主要集中在1萬~5萬元之間,占76%,1萬元以下的占17%,5萬元以上的占12%。
3.大學生自付醫療費用情況
其中,自付醫療費用在100~500元的同學占51%,在501~1000元的占9%,36%的同學醫療費用支出不到100元,但還有4%的同學自付醫療費用在1000元以上。醫療費用會給最后這部分同學帶來負擔,影響正常的生活水平。對于自付的醫療費用對大學生生活水平的影響,只有16%的同學認為沒有負擔,84%的同學認為自付醫療費給生活帶來或輕或重的負擔,其中10%的同學認為負擔較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調查,可以認為雖然有“公費醫療”的保障,但是“看病貴”依然是高校學子面臨的問題。
4.大學生健康狀況的自我評價和就醫情況
大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不像處在疾病高發期的老人和小孩,但仍然有2%的男生和1%的女生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很差,亟須就醫,還有有5%的男生和9%的女生認為自己健康狀況較差。有11%的同學在一年之內沒有就醫,多為不患病或患病程度輕,自己扛過去了;49%的同學很少去就醫;10%的同學就醫次數頻繁或十分頻繁。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普遍抱有一種樂觀的心態,不夠重視自己的健康。這和大學生現在正處在身體發育剛剛完成,身體素質處于巔峰狀態的階段是密切相連的。
5.大學生首選的就醫機構
患病期間,61%的同學選擇在校醫院看病,而另外39%的同學由于對校醫院服務、設備、醫術等不滿,選擇去校外醫療機構。除了醫療設備落后、藥品種類不夠齊全和醫療技術不夠先進外,可能還有別的原因,比如周末和假期校醫院不提供服務等。
6.大學生對校醫院的評價
對于校醫院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只有1%的同學認為很滿意,10%的同學認為滿意,47%的同學認為一般,32%的同學認為不滿意,還有10%的同學認為很不滿意。對于校醫院的工作時間,4%的同學認為很滿意,23%的同學認為滿意,38%的同學認為一般,24%的同學認為不滿意,11%的同學認為很不滿意。對于校醫院的醫療資源,2%同學認為很滿意,8%的同學認為滿意,44%的同學認為一般,23%的同學認為不滿意,12%的同學認為很不滿意。對校醫院轉診、轉院,5%的同學認為很滿意,28%的同學認為滿意,36%的同學認為一般,7%的同學認為不滿意,24%認為很不滿意。很多同學認為校醫院低廉的醫藥費用很好,但校醫院的設備、醫務人員的態度和業務水平,以及藥品的質量等方面還需改進。
三、大學生醫療保障存在的問題
1.學生保障意識缺乏
在調查中,只有2%的同學對公費醫療完全了解,而31%的同學完全不了解。其他的人也只是略知一二。好多同學并沒有在校期間患過大病,平時去校醫院也只是因為類似感冒一樣的小病。對醫療保險做出評價時,有10%的同學認為參加醫療保險作用非常大,50%的同學認為有一些作用,而有40%的同學認為不起任何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認為身體健康、患病率低,故不重視對這方面政策的了解;同時學校沒有廣泛宣傳大學生醫療保障知識,大學生雖在校醫院看病,但真正了解醫療保障制度的同學卻不多。
2.學校醫療條件滯后
首先在調查中許多學生對校醫院的服務態度、服務時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意見。大多數同學認為校醫院提供的藥品雖然價格低廉,但是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感冒只給開維C銀翹片。其次,校醫院的醫療水平不高,只能看一些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大病還要到大醫院去看。而且校醫院轉院、轉診比較麻煩,看病先要自己墊付,然后才可以拿著發票在指定的日期來報銷。最后,缺少疾病預防機制。有些學生身體不適時選擇扛著,這樣不但影響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也給今后的人生埋下隱患。有些疾病可以通過體檢等途徑早發現、早治療。
3.政府方面,資金支持不足
在大學生醫療保障方面,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提供財政補助。大學生雖然是成年人,但經濟還沒獨立。在資金支持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的財政補貼總體偏低,不能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高的醫療費用支出。二是無論是曾經的公費醫療,還是現在把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體系,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沒有對家庭困難、依靠助學金和兼職維持學習和生活的大學生提出詳細的實施細則,導致相當一部分家庭極度貧困的大學生并沒有得到足夠的保障。
四、對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議
1.提高大學生的醫療保障意識
首先,學校、醫院和社會應該聯合起來,通過海報、書籍、網絡等途徑加強對大學生醫療保障知識的宣傳,使大學生充分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其次,可以讓大學生自己承擔部分費用,通過權責對等的方式來加強大學生對醫療保障的重視。最后,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學生的健康狀況納入對學生的評估和考核指標體系。
2.改善校醫院的醫療環境
篇8
因錯過開放期導致無法贖回資金案
案情簡介
接到吳女士投訴稱,其2016年在A銀行購買基金一份,到期后于2017年10月23日到該行支取,工作人員以必須要在10月1號支取為由,告知吳女士因其未按時支取,系統已自動轉存,需等下一次打開封閉期時才可支取。吳女士稱,相關資料及憑證上,均未寫明取款時間或超期取款自動轉存等相關信息,且期間未接到任何通知或提醒,于是向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投訴,希望盡快取出基金款項。
處理情況
接到投訴后,立即將案件分轉A銀行分行,要求盡快查明事實情況,妥善處理投訴。A銀行分行反饋稱,吳女士于2016年3月2日購買了17萬其代銷的大摩華鑫添利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其工作人員在銷售時為客戶講解該債券基金為18個月定期開放型基金,在開放期內可以選擇贖回該基金,且在封閉期結束后會電話通知客戶。對于客戶所說“未寫明取款時間或超期取款自動轉存等相關信息”,由于基金公司無法在當時確定準確的開放日期,所以在吳女士的憑單上告知10月左右打開封閉期;開放期為客戶選擇追加申購和贖回持有基金的日期,并不存在客戶所說該行將客戶資金繼續轉存情況。2017年10月,在基金公司確定了本次開放期具體日期后,基金公司于10月9日統一為留有聯系方式并持有該基金的客戶發送了開放期提示短信,A銀行理財經理也在10月9日至10月11日多次撥打客戶電話通知客戶,但客戶均未接聽。客戶10月23日表示,自己更換了常用的手機號碼,之前的手機號一般不接聽電話。新的手機號并未在A銀行修改備案,導致吳女士錯過了該次贖回時間。經過協商,A銀行提出通過提供貸款將客戶的基金金額自用周轉的變通方案,客戶表示接受和滿意。
法律分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客戶的投訴原因為“強制交易”,所謂“強制交易”是指經營者銷售商品違背購買者的意圖,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消費者可以拒絕與之交易。
本案例中吳女士稱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該基金自動轉存。吳女士稱“相關資料及憑證上,均未寫明取款時間或超期取款自動轉存等相關信息”。通過查看A銀行提供的合同范本《摩根士丹利華鑫純債穩定添利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顯示合同對該基金類型和運作方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為“契約型開放式,以定期開放方式運作,即采取在封閉期內封閉運作、封閉期與封閉期之間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并規定了開放期和封閉期的起始時間及業務規則:封閉期為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18個月(包括基金合同生效日)或自每一開放期結束之日次日起(包括該日)18個月的期間,封閉期采取封閉運作模式,不辦理申購與贖回業務。本基金自每個封閉期結束之后第一個工作日起進入開放期,開放期間原則上為5至20個工作日,期間可以辦理申購與贖回業務。A銀行稱“其工作人員在銷售時為客戶講解該債券基金為18個月定期開放型基金,在開放期內可以選擇贖回該基金”,吳女士應當對自己簽署的合同相應條款有所了解,不存在侵犯吳女士知情權的問題。吳女士稱“且期間未接到任何通知或提醒”,A銀行稱“基金公司確定了本次開放期具體日期后,統一為留有聯系方式并持有該基金的客戶發送了開放期提示短信”,A銀行工作人員“多次撥打客戶電話通知客戶,但客戶均未接聽”。吳女士稱自己“更換了常用的手機號碼”,但沒有更改在銀行的預留信息。綜上所述,A銀行已盡到合理的告知和提醒義務
篇9
【Key words】hongqing university; Cost inputs; Efficient outputs; Data envelopment method
0 前言
數據包絡分析法以現對效率概念為基礎,用于評價具有相同類型的多投入、多產出的決策單元是否技術有效的一種非參數統計方法[1-3]。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個被評價單位作為一個決策單元,再由眾多DMU構成被評價群體,通過對投入和產出比率的綜合分析,以DMU的各個投入和產出指標的權重為變量進行評價運算,確定有效生產前沿面,并根據各DMU與有效生產前沿面的距離情況,確定各DMU是否有效。由于DEA方法不需要預先估算參數,在避免主觀因素和簡化運算、減少誤差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優勢[4-5]。
1 DEA數據包絡分析模型
2 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投入、效益分析
通過對重慶市2013年高等院校的年報數據,選取了14所院校作為決策單元,產出指標為:本專科畢業人數和在校生人數;投入指標為:本專科學生占全校學生的人數比、專業教師人數、學校固定資產、素質教育人員數(輔導員、心理咨詢師)。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采用極差標準化法處理投入、產出數據,保留數據原有性質。
普通高校的實支成本,一般可分為勞動投入:專業教師情況、素質教育人員;財力投入:固定資產值;物力投入:本科生所占比例三種形式。辦學效益是對辦學實踐活動合乎目的性和有用性的實現程度的評價[6],體現的是辦學實踐活動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以及占用與取得符合社會和人的需要的勞動成果的對比關系。辦學活動涉及的因素量大面廣,彼此之間關系復雜、微妙,且不確定性突出。這些因素從不同的側面、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和制約著辦學效益,所以辦學效益實際上是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知道,高等學校是一種具有多種產出的機構,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和在校生數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產出,這兩個指標可以客觀反應高校的辦學效益。
3 實證分析
3.1 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分析
運用DEAP2.1軟件分析結果如表1。
由表1可知:1)綜合效率為1的學校即達到了DEA有效,共有西南大學、重慶大學、長江師范學院等7所學校,占所研究高等院校的50%,這些學校的規模和配置效率都達到了1,說明這些學校在投入與產出上都達到了最優。2)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范大學處于技術有效、規模效率較為理想(0.9
3.2 投入產出的冗余分析
表2為典型的5所學校投入產出的冗余量,可知,西南大學和重慶大學的產出和投入均沒有冗余情況,說明其在投入與效益方面平衡,沒有出現資源浪費和產出不足的情況。
重慶科技學院、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在投入方面均有冗余,這可能是由于學校的專業教師和素質教育人員分配至各學生的比例較高,學校可考慮減少專業工作人員;且固定資產投入過多,可能由于學校投入的資產未能落到實處,不能產生相應的效益。據以上說明這些學校應該減少投入要素。
而重慶交通大學產出指標――畢業生數有0.057的冗余,出現了產出不足的情況,可能因為其投入經營不當,導致產出效益不足。
4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DEA方法的CCR模型對2013年重慶市14所高等院校本專科教育的綜合效率評價,可以推論出影響院校產生無效率DMU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效率較低。此外,技術效率不高,投入資源使用效率較低,也是導致無效率單位的原因。因此各校在提高辦學效益的做法上,除了應在教育資源使用上開源節流外,還應特別注重各項投入資源的有效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效益。各校應重視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成本管理的各項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使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實處,真正起到合理配置高校有限資源、優化資源結構、提高辦學效益的目的。教師是學校的辦學主體,其自身素質和能力,決定高校的辦學質量[7-8],因此,各高校應以教師為本,加強管理,科學管理,逐步完善有效的績效考評機制,實行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優質教師隊伍,減少非教師的其他人員比例,降低教育成本投入,從而有效地提升高校的辦學效率與效益。
高等院校成本投入與辦學效益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因素量大面廣,而且許多問題尚無定論[9-10],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內在規律,把握其實質,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如此。雖然本研究利用 DEA 分析法對高等教育成本與辦學效益進行了評價,但是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在現有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可能比現有方法更為合理、可行、有效,同時也必然會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相應的限制。所以,我們還將更加努力地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美娟,陳國宏.數據包絡分析法(DEA)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工程科學,2003,5(6):88-94.
[2]馬占新.數據包絡方法的研究進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2,24(3):42-46.
[3]朱喬.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的綜述與展望[J].系統工程方法,1994,3(4):1-8.
[4]Colbert, Levary, Shane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fficiency of MBA Programs Using DE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125):656-669.
[5]Korhnen, Tainio, Wallenius. Valu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cademic Resear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0): 121-132.
[6]李汝.對我國高等教育投入產出效益的實證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6(1): 34-37.
[7]顧建民.大學職能的分析及其結構意義[J].全球教育展望,2001(8):68-72.
篇10
【中圖分類號】 R 51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6-0749-02
甲型H1N1流感(簡稱“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人群對此病毒普遍易感[1]。2009年6月以來,國內已陸續有多所學校及培訓機構出現甲流暴發疫情,引起全社會的強烈關注[2-3]。筆者通過對江西某高校甲流暴發疫情進行調查,進一步探討學校甲流暴發的特點和流行病學特征,以期為下一階段防控和處理學校甲流暴發疫情提供依據。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來源于江西某高校甲流暴發的發熱門診登記材料和現場調查資料。
1.2 方法
1.2.1 疫情定義 按照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學調查和暴發疫情處理技術指南(試行)》、《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3版)》和教育部衛生部《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定義[4-6]。
甲流暴發疫情:1周內,在同一學校(或同一校區、高校同一學院)發現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為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急性起病,發熱(體溫≥37.5℃),或有明顯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
甲流確診病例: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1.2.2 標本采集處理 患者的咽拭子標本采集部位為咽后壁,標本采集后于冷藏(4℃)條件下24h內送景德鎮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1.3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江西某高校是一所以工科為主體的多學科綜合性大學,下轄9個學院(處),有2個校區,3個住宿點,25 棟5~8層宿舍樓(其中22棟雙面樓,3棟單面樓),有寢室3406間,每間寢室面積平均18 m2,住4~6人(研究生2人)。共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7010人,其中大學生16515人(一年級4576人,二年級4511人,三年級3955人,四年級3473人),研究生595人;男生8745人,女生8265人。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流行強度 此次暴發疫情波及2個校區,共報告1506例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者(罹患率為8.85%);采集5例患者的咽拭子標本,確診4例甲流病例。
2.2.2 時間分布 疫情流行時間為2009年11月16日至12月7日,自11月16日出現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病例,發病高峰為11月20日至12月2日,共出現1165例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占總全部病例的77.35%。12月8日回至常態,整個流行過程為22d。見圖1。
2.2.3 年級分布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者一年級499人,占病人總數的33.13%,罹患率為10.90%;二年級390人,占病人總數的25.90%,罹患率為8.64%;三年級348人,占病人總數的23.11%,罹患率為8.79%;四年級244人,占病人總數的16.20%,罹患率為7.02%;研究生25人,占病人總數的1.66%,罹患率為4.20%。
2.2.4 性別分布 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者1506人,其中男性897人,罹患率為10.25%;女性609人,罹患率為7.36%,男、女生罹患率之比為1.39:1。
2.2.5 學院分布及住宿分布 1506名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者累及全校9個學院(處),主要集中在科技學院、設計學院、材料學院、機電學院、工商學院,患病人數分別為513人、280人、217人、181人、166人,罹患率分別為10.10%,13.43%,10.60%,12.32%,9.65%。
2.3 臨床特征 發熱1506人(100%,中度以上發熱占80.41%),咽痛1241人(82.40%),咳嗽1082人(71.84%),頭痛969人(64.34%),鼻塞930人(61.75%),流涕890人(59.09%),打噴嚏862人(57.23%),乏力804人(53.38%),全身酸痛746人(49.53%),嘔吐15人(0.99%),腹瀉10人(0.66%),并發中耳炎5人(0.03%),肺炎2人(0.01%)。所有病例經抗病毒、對癥及支持治療后均痊愈,病程2~7d。無重癥病例出現。
2.4 病原學檢測結果 對5名發病3d內的具有典型癥狀的患者各采集1份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其中4份標本為陽性,1份標本為陰性。
2.5 疫情處理 疫情發生后,學校立即啟動甲型H1N1流感應急預案,并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隔離治療:對聚集性發熱病例(體溫≥38.℃)一律到學校發熱門診或定點醫院就診。(2)疫情監測:加強晨檢、考勤及缺勤查因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學生處和校醫院等學生健康狀況信息收集報送渠道,開展疫情日報、零報告,發現新發病例及時登記、報告。(3)消毒工作:對發病的學生班級教室、宿舍空氣及物品進行預防性消毒和終末消毒,同時加強教室、食堂、宿舍、浴室、廁所、圖書館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工作,保持空氣通暢清新。(4)健康教育:利用知識講座、校園廣播 、宣傳欄、網絡、分發資料等多種形式提高全體師生對甲流的防病意識,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并注意個人衛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防病能力。(5)校園管理:對疫情嚴重的班級,采取停課1周措施。減少大型聚集活動,加強對學校人員出入的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3 討論
學生是季節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高發人群,學校又是人員聚集的高風險場所,極易引起暴發流行,是甲流防控的重點場所[1,6]。教育、衛生行政等部門應密切配合,共同監督和指導所轄學校、教育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學校甲流防控工作格局。嚴格執行《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學調查和暴發疫情處理技術指南(試行)》等文件要求,以降低甲流的發病率,減少續發病例的發生,防止出現重癥或死亡病例[6-7]。
調查發現,此起甲流疫情主要是由于本地社區感染導致,但由于傳播途徑不清晰,無法追蹤到具體傳染源,以及甲流采樣標本數過少,不能及時有效地監測疫情。因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需要進一步加強甲流疫情的監測工作,展開病原學、血清學的流行病學研究和溯源調查工作,這些將會對學校甲流暴發的預防和控制起到積極作用[8]。
甲流暴發疫情報告越早,并能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則疫情越易得到有效控制。當學校甲流疫情暴發時,及時隔離病例以及規范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之一。及早報告、及時隔離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關鍵。對甲流疫情暴發調查處理時,要及時對現癥病例以及病例的接觸者進行采樣檢測,有利于及早發現病例、確定暴發的規模和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8]。
學校應加強晨檢、考勤及缺勤查因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學生處和校醫院等學生健康狀況信息收集報送渠道,開展疫情日報、零報告,發現新發病例及時登記、報告,可有效地減少和控制學校甲流疫情暴發。
接種甲流疫苗是目前預防和控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大學生甲流疫苗接種工作力度,以盡快建立學生人群的免疫防護屏障,對控制校園內的甲流流行具有積極的意義。
4 參考文獻
[1] 張芯. 做好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確保學生身心健康. 中國學校衛生,2009,30(9):771-773.
[2] 孟建彤,張曉春,黃韋唯,等.成都市首例學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實驗室檢測結果.中國學校衛生,2009,30(12):1065-1069.
[3] 孫水林,馮潤,熊志偉,等.某醫學院甲型流感暴發的流行病學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9,30(12):1121-1122.
[4]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學調查和暴發疫情處理技術指南(試行).[EB/OL][2009-05-27].moh.省略.publicifiles/business/htmfiles/mohjbyfkzj/s3578/200905-40900.htm.
[5] 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三版).[EB/OL][2009-10-12].moh.省略/publicifiles/business/htmifieles/mohyzs/s3586/200910/43111.htm.
[6] 教育部,衛生部.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EB/OL][2009-11-06].moe.省略/edoas/website18/46/info125956775709146.htm.
篇11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新概念提出了新的定義,所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構成的健康整體概念。而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了非常優越的條件,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有理想、有追求、求知求新、上進心強,對生活有著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但思維簡單片面,感情脆弱,經不起磨礪,在心理上還很不成熟。
帥帥(男)和美美(女)從小住一個院,上一個幼兒園,一起長大。現在,又在一所小學,同一個年級,不同的班級里學習。美美一直非常喜歡帥帥。一天,她和同學說:“我和帥帥小時候睡過一張床!”此話從他們班傳到帥帥所在的班,有些同學不分場合總是提起,還總是議論帥帥和美美在一起如何如何。帥帥很是反感,他和家長都為制止不了同學對自己傷害的行為而煩惱,只好求助于老師。
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體增高、體重增加,由于生理發育的影響,加上青少年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各種信息量劇然增多,因而對與異往產生了一些從未體驗過的心理困惑,引起他們心理上動蕩不安。有的緊張、惶恐;有的好奇、迷惑不解。給帥帥帶來不良影響的同學的表現,就符合這些癥狀。
青春期發展可有以下階段: 1、疏遠異性期;2、向往年長異性期;3、接近異性的狂熱期;4、后期正式的浪漫戀愛期。每一階段的心理表現是不同的。
疏遠異性期。指青春期開始的半年至一年(11-12歲)期間內的兩性疏遠階段,其尚未完全成熟,性別意識剛剛萌芽。他們發現彼此間性別的差異,便產生明顯的不安,對兩性間的接觸持疏遠和回避態度,如因學習或工作需要,雙方接觸時感到拘束和難為情。帥帥即處于這個時期。
此時,教師在小學高年級的青春期教育工作中,要幫助孩子們克服這種心態,遇事冷靜思考,尊敬師長、理解家長的心,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通過青春期教育,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生活目的,增強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培良好的心理的素質,幫助他們順利走出青春期心理障礙誤區。
正文:
(一)個別輔導:
教師把和此事件有關的人叫到一起,避開其他同學,問:“你們和女的睡過一個床嗎?”他們愣了。
教師又問:“你們從小和媽媽睡過一個床嗎?”他們有的點頭,有的臉紅了,有的不好意思地瞟了帥帥一眼。
教師追問:“媽媽是女的嗎?”有的人臉更紅了,有的人低下了頭,有的人驚詫了。
教師環視了一下所有的人,有意看著帥帥說:“有的人,不但和媽媽,還與奶奶、姑姑、阿姨睡過一個床!對嗎?”
教師知道他們說的“睡”和教師說的“睡”不一樣!知道他們欲言又止,知道他們無法將心里的話說明了。但是,他們更知道這種語言游戲,他們輸了!這次傷害同學“帥帥”的游戲,他們輸得會更慘!于是,一個個蔫頭耷腦,像霜打了的茄子。
望著長噓了口氣的帥帥,教師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既然如此,你們總是提某個話題,有意思嗎?”他們連連搖頭。
(二).團體輔導:
回到班里,教師問學生:“誰有從小到現在都要好的朋友?”站起來的人占百分之九十。
教師又問:“誰有從小到現在都要好的朋友,能做到同吃同睡?”繼續站著的人減少到五分之二。
教師再問:”這樣的朋友是異性的,有嗎?”只有“天天”一個女生還站著,其他同學先是吃驚,繼而困惑地望著教師。
教師祝賀“天天”同學從小至今,擁有異性的好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接著,教師闡述了人際交往的意義:人是生活在各種人際關系中的,與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越先進,人際關系越會顯示出其特有的價值。交往對成長有著特殊意義。心理學家指出:人們總是希望有人與他(她)進行交流,從而擺脫孤獨與寂寞;希望參與具體活動,希望加入某一群體,并為之所接納,從而獲得歸屬感。這樣,快樂時有人與你分享,痛苦時有人為你分擔,迷惘時有人給你指點,困難時有人給你援助,憂傷時有人給你安慰,氣餒時有人給你上鼓勵。通過交往,人們能夠尋求心靈的溝通,能夠尋找感情的寄托。
然后,教師描述了男女同學之間交往的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篇12
截至2015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到人口總數的16%,達到了2.2億。加之曾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形成了“4+2+1”的家庭結構,使我國面臨著嚴峻的養老負擔。但這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產生了對養老產業的巨大需求。其中,高端養老在我國需求強勁,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增長迅速。在個人高端客戶金融服務領域享有盛譽的招商銀行和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的《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截止2015年5月,中國大陸千萬高凈值人群數量已達121萬,同比增長11%,為歷年之最;億元高凈值人群數量7.8萬,同比增長16%。香港和臺灣千萬高凈值人群人數分別為19.8萬和16.7萬,億元高凈值人群分別為1.1萬和9千。在這一龐大的人群基數上,未來高端壽險、養老業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二)高凈值人群傾向靠社區和保險養老。在考慮養老的問題上,高凈值人群一般選擇保險服務。有四分之三的高凈值人群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了保險,平均每年繳納保費13172元,養老險是其中的主要的險種之一。另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現在一些高端養老社區成為高凈值人群投資的方向之一,這些高凈值人群在考慮養老安排時,觀念開放,更能接受在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的高端養老機構中養老。針對這部分高凈值人群的養老產業,孕育著巨大的財富空間。
(三)高端養老社區缺乏資金投入,保險公司險資尋求投資渠道,由此形成互補優勢。目前,高端養老社區所需要的資金缺口嚴重,得不到有效的投入,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普遍不足、布局與結構不合理,總體發展明顯滯后,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壽險公司面臨著大量險資無法得到有效運用,投資結構單一、收益率低以及風險較大、資產負債特征嚴重不匹配等諸多問題。
二、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優勢
所謂高端養老社區嵌入保險單,是指投保人通過購買規定范圍內的一定額度的保險產品,獲得保險公司投資建設高端養老社區的入住權,并在達到規定的年齡后入住。這種高端養老社區獲得充足的壽險資金注入,設施配備一流,集居住、餐飲、理療、健身、娛樂于一體,符合高凈值人群的養老需求。總體而言,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概有以下優勢。
(一)資金優勢。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涉及養老、房地產、保險三個方面。養老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保險則是國家鼓勵大力開發發展的行業。首先,就養老方面,目前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養老問題十分突出,但事實上政府無力進行全盤操辦,統的養老機構雖然能在不同程度上能獲得社會或政府提供的資金、物資、設備,但是由于分散化程度高,不能產生相當程度的規模化效應,政府亟需社會上的企業將資金投入到養老行業。就房地產方面,房地產是初始投資金大、資金周轉周期長的行業,少有企業有足夠資金、敢冒風險投資養老房地產,而保險公司大量閑置的壽險險資的儲蓄性、規模性與長期性的特點,恰好符合養老產業所需資金的要求。同時,保險公司有風險管理的特長,能夠妥善預防、抑制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二)連鎖效應。相比于傳統的養老形式,高端養老社區在滿足高凈值人群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實現了保險、醫療和居住生活的有機結合。社區配備高水平的醫療和護理團隊,通常人均一位專屬護士,各項生活設施均配有求救呼叫裝置,入住者在因疾病、不適都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病歷存檔,則加有助于針對性治療。同時,由于醫療費用的支出與醫療保險賠付的保險金成正比,保險公司會為減少保險金支付而壓低醫療收費,所以在該模式下,被保險人能以付出合理的或者是較低的成本獲取優良的醫療服務;對于保險公司,則可以通過被保險的病例存檔,醫護人員的日常觀察,制定相應的健康計劃,防患于未然,減少保險事故的發生,同時也可以因被保險人醫療成本的壓縮而減少保險金的支付。
三、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的效益與前景
2013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并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養老。對于社會和保險公司而言,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具有以下效益。
(一)高效利用養老資源,緩解養老壓力。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符合供給側改革政策,有助于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同時將養老資源集中供給,可以避免資源分散、利用率低造成的社會資源的浪費,較高的利用率則可以使更多老年人分享養老資源,從而緩解社會養老壓力。
(二)填補服務業發展“短板”,擴大就業。高端養老社區從餐飲到醫護,一對一或者多對一的人員配置,形成了對高水平服務人員的大量需求,創造出較多的就業崗位。對于擇業者而言,在我國服務人員不易得到尊重的情形下,進入高端養老社區從事餐飲或醫護不失體面,得到被服務人員的尊重相對容易,從而服務業的隊伍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
(三)促進保險公司業績增長,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對保險公司而言,高端養老社區與保單的捆綁可以促使客戶購買更多的保險,保險銷售額增長,保險公司現金流增加,投入的資金也逐步得到收回。同時,目前房地產仍是一項增值能力很強的投資渠道,放假升值也將構成保險公司的收益。另一方面,投資高端養老社區使保險公司閑置的大量壽險資金得到有效利用,而這一模式將保險與房地產業結合,以實物為保險保障的構成部分,可以避免出現大規模的養老險集中給付的情況,從而改善壽險公司長期資產負債結構,對企業發展具有非常的意義。
(四)提高保險公司知名度,樹立良好形象。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巧妙地將保險完全融入的被保險人的生活中,入住者享受的餐飲、醫療設置均有保險險資的投入,該模式切實體現了保險行業能發揮的巨大作用,有助于提高保險業在國民心中的形象。同時,保險公司大規模投資新領域是企業能力的體現,是擴展力的體現,有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知名度。
(五)推動相關險種開發,促進保險業發展。一方面,保險公司要使較多客戶總保費額達到能獲得高端養老社區入住權的底限,就需要在關聯險種上進行創新,以擴大客戶的保險需求,由此可以推動保險創新;另一方面,投資渠道的開拓和保險創新有助于拉動保險公司間的積極競爭,從而推動保險行業的發展。
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房地產+保險”實物養老保障模式,目前需求量較大,發展態勢較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保險公司投入大量險資,建設大規模高端養老社區,可產生中小型養老機構不能實現的規模效應。高端養老社區的設施、服務趨近完善,完全褪去了傳統養老的消極成分,對高凈值人群具有極大吸引力,隨著項目的進一步擴大,配合得力的宣傳,勢必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一旦普遍實現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即入住權的獲得需要購買一定數額的有關保險實現,保費收入便會大量增加。除了對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等外,保險公司還可以將急需提升發展的有關保險對接入口,有助于保險公司內部有關項目的發展。同時,由對高端養老社區的大量需求引發的對保險的大量間接需求也會促進保險的進一步設計和有關險種的開發,從而促進保險業的發展。
由此看見,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具有可觀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及廣闊的發展前景。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較為充分地了解到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的優勢、效益和前景。壽險資金可在房地產、養老服務業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既為保險公司開辟了嶄新可靠的投資渠道,又符合相關政策,有助于解決社會養老問題。
當然,并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可以嘗試投資建設高端養老社區,保險公司仍根據其閑置資金量、資產負債比例等謹慎決策,量力而行。對于保險公司發展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模式,本文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高水平的醫療隊伍為重。切實保證入住的被保險人能隨時、及時地得到有效的健康服務,以健康安全保障增強高端養老社區的吸引力。同時,只有被保險人對社區醫療足夠信任,疾病發生時選擇在社區內就醫,才能使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的連鎖效益得以實現,使保險公司獲得從減少醫療費用賠付中獲得盈利。
(二)大力開發潛在目標客戶。調研發現,對于高端養老社區,中年群體的需求最旺盛,遠大于老年群體,其主要原因是中年人群尚有強大的財富創造能力,對未來收入預期樂觀未來,向往較高層次的養老需求。所以,建議保險公司目標客戶的開發不可局限于當前有需求的老年人,中年群體更應注重。
(三)創新設計相關險種,擴大客戶的保險需求。若只通過增加現有險種的購買,或增大保險金額以提高保費,難以使較多客戶總保費額達到能獲得高端養老社區入住權的底限,所以保險公司需要在關聯險種上進行創新,以擴大客戶的保險需求,增加客戶的保險投入。
(四)增大宣傳力度,配合體驗型宣傳。從目前狀況來看,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這種發展模式被了解程度很低。因此在進一步發展保單嵌入高端養老社區模式時,應配合適當合理的宣傳工作。就實現途徑而言,可以建設體驗館,贈予客戶體驗卡,讓客戶切身地體會到高端養老社區的不同,以切身體驗刺激客戶需求,實現更好的宣傳效果。
(五)避免盲目擴大規模。一方面,保險公司投資建設高端養老社區應考慮其閑置資金量、資產負債比例等,量力而行;另一方面,目前房地產是一種增值迅速的資產,但現實是現在房地產業存在較大的泡沫,高端養老社區的建設應分期進行,根據具體運行情況調節規模,并做好風險防范管理工作。(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 祁峰,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新模式對大連市首創“居家養老”模參考文獻,58頁
[2] 隋牧蓉.我國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3.
[3] 劉海強.日本“養老”經驗借鑒[J].房地產導刊,2014
篇13
一、深化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把好生源關
最近有些專科師范學校招收分數才兩百多分,不到高考總分的30%,招那些讀書不努力或不讀書的學生來師范學校,畢業后去為人師表、去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會不會誤人子弟?這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盲目地擴招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低,因此一方面要繼續深化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在科學設定考試科目和考試內容,以盡可能保障高校招生的應有的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參照目前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模式,采用筆試加面試的方法,根據各類學校的特點和要求招思想素質高、學習成績好、具有較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素質強的學生。高質量的生源對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及學校的社會聲譽是一個重要保障。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1.規范辦學,優化和挖掘學校的資源配置。
辦高等學校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否則人才的培養質量將難以得到保障。為此,高校在院校設置和管理方面要堅持達標。國家要加強評價和監督的力度,堅決杜絕低層次學校辦高層次學歷教育的現象發生。因此,高校首要的任務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育資源,挖掘現有設施的潛力,提高各類設施的利用率,解決教育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問題。
2.籌措財力,落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經濟基礎。
我國的國情現狀是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對此,高校要抓住發展良機,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變一元化投資機制為多元化投資機制,形成高校的多元化籌資格局,以保證高校“硬件”建設的需要。
(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是教育發展的主要經費來源。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公民個人接受非義務教育不能是免費的,這些觀念己經被大多數公民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逐步減少對高等教育的投資或者不投資。特別是在我國目前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占GDP的比例僅為2.5%左右,遠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4%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該積極想辦法保證教育經費的落實到位。
(2)充分利用民間和國際資本辦學。欲創造性地解決高教發展財源問題,就應大膽應用非傳統的籌資手段,以有利于集聚更多的高教資金、有利于解放高教生產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居民接受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的需求為標準,調動一切投資和捐資助學的社會力量,發展高等教育。
(3)鼓勵企業財團或個人向高等學校捐贈助學。在一些發達國家,社會捐贈已經成為一些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主要渠道。1996年,在美國高校收入來源中捐贈收入占8.3%,其中公立高校為4.7%,私立高校高達14.3%,其中有10所大學累計超過20億美元。
三、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1.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終身教育已成為時代的特征。每個人都應不斷加強學習,加速知識的更新,教師也不例外。首先,高校教師培訓應當主要由研究型綜合大學來承擔。其次,雖然目前教師負擔比較重,但是我們必須制定中長期教師培訓計劃,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分批、分階段、有針對性地由其他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進行培訓、進修和接受訪學等,由此提升科研水平,改革課堂教學,增強教學的創造性。最后,特別指出的是,高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注重科學技術的創新、開發和轉化,真正把教學和科研同生產力的發展提高聯系起來,不斷提高其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能力,使其具備與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現代化教育手段。
2.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作生活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從根本上講,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表現。教師待遇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保持教師隊伍的相對穩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無后顧之憂,專心于教育與科研工作。
四、深化專業與課程結構調整
實施課程體系改革,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從實際上都應當實現三個轉變。
1.由認同性課程轉向“創造性”課程。
與工業經濟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其職責在于把個體訓練成為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操作者,因此課程具有“認同性”的屬性。課程傳授“有用”的知識、技能及行為規范,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數量上達到高效率及行為變化上達到高質量,學生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地位,扼制了學生的個性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創造性的“構想”及技術更新構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為宗旨的“創造性”課程必將成為學校課程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而進行改革的方向。另外,應該教給學生科學前沿的東西,擴大學生的新視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2.由“專業化”課程轉向“綜合化”課程。
傳統教育只注重“專業化”課程,學生視野局限于狹窄的知識領域,難以有新突破。現代社會,各行各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狹窄專業的孤陋寡聞者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創新往往產生于各專業之間的交叉處。因此,實施“綜合化”課程是現代科學向協同化和綜合化發展的趨勢。通過實施綜合課程,有助于給學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圖景(知識結構),可以消除課程繁多、學生負擔過重的傾向,有助于應付知識的激增,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的發展。
3.由“統一化”課程轉向“多樣化”課程。
傳統的課程強調整齊劃一,同一專業的學生都修習同樣的課程,結果造成人才培養的單一化。由于大學的擴招,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大學生個性豐富多彩,決定了每個人的興趣、愛好與需求都不一樣。“統一化”的課程是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的,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及其創造力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就應盡可能開設較多的課程。除了最基本的知識結構外,還可以實行模塊式課程,將選修科目分成幾個較大的模塊,每一個模塊占一定的比例,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又可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