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技術管理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船舶技術管理水平高低的最關鍵因素是人,尤其是高素質船舶技術管理人員他們將決定著整個技術水平的高低,但是由于我國航運事業(yè)發(fā)展較快,高等院校培養(yǎng)的技術人員數量有限,同時這些理論人員只有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磨練出高水平高素質的高素質船舶技術管理人員。另一方面隨著新型船舶的應用及各種新技術、新手段船舶管理中的應用這些都對船舶技術管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顯然目前的船舶技術管理人員還達不到這種要求。第三,同時船上生活比較單調、枯燥乏味,條件比較艱苦,易造成高素質船舶技術管理人員大量流失。
2.船舶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對船舶進行技術管理的過程中,涉及到多系統(tǒng)復雜的技術操作和技術要求,建立制度化是保障技術人員按照規(guī)范操作的必備條件之一,通過制度化規(guī)范操作,防止因不當操作導致的船舶事故發(fā)生。但是目前由于從事航運的技術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公司規(guī)模大小不一,企業(yè)制度建設不健全不完善,這些都影響到船舶管理技術水平的高低。
3.船舶技術管理提升資金投入少
船舶的設備正在不斷更新,船舶相應的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給船舶技術的管理帶來了困難和挑戰(zhàn),船舶管理技術的提升必須讓技術管理人員進行進修和培訓,這些培訓都需要相應的資金,但是現在船舶公司并不太重視員工培訓,對船舶技術管理提升資金投入少也影響技術的提升。
二、提高船舶技術管理水平的建議及對策
船舶技術管理涉及到船舶企業(yè)從企業(yè)組織結構到管理模式,從制度到個體等各個方面,提高船舶技術管理水平,可以通過改變傳統(tǒng)船舶技術管理模式,創(chuàng)建管理新模式、加強船舶技術管理制度化建設、加大船舶技術提升的資金支持和培訓機制建設、提高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術管理的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
1.改變傳統(tǒng)船舶技術管理模式,創(chuàng)建管理新模式
傳統(tǒng)的船舶技術管理模式往往缺乏統(tǒng)一性,經常管理混亂,經常出現問題分析不明、計劃控制不力、人才缺乏、組織內部沖突等各種矛盾,使得船舶組織管理失去應有的活力。因此應打破各自為政的封閉式管理,構建開發(fā)新的技術管理模式。多項目船舶技術管理模式就是一種新的技術管理模式。多項目管理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一個項目部門同時管理多個項目,采取組織、協(xié)調、調配等管理手段,協(xié)調現行船舶技術管理組織中所有的項目的篩選、評估、計劃、執(zhí)行與控制等各項工作,并將多個項目有機的組合起來,進行綜合統(tǒng)計、分析、比較、協(xié)調和均衡統(tǒng)籌的項目管理方式。這既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方法。通過創(chuàng)建新型的船舶技術管理模式能夠實現讓船舶技術管理的決策層,管理層,和基層之間建立雙向互動的聯(lián)系。實現船舶技術管理的計劃性和資源平衡和共享,最終追求整個船舶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強船舶技術管理制度化建設
制度能使工作規(guī)范化,保證船舶技術管理的正常進行避免雜亂無章和亂無頭緒的狀態(tài)。船舶技術管理制度建設應制定總指揮負責管理工作的總體協(xié)調與安排,審批船舶重點檢修項目安全控制措施,指定專人對船舶的運行維修負責。貫徹執(zhí)行國家安全環(huán)保法規(guī)和條例,以及公司的各項安全環(huán)保規(guī)章制度。比如對船舶維修過程的技術管理應該制定詳細、具體的方案,對每一步驟都要有明確的要求和安全環(huán)保注意事項,所有控制措施落實專人負責。同時要對檢修項目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依照辨識和評價結果,根據安全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技術標準、規(guī)范、管理規(guī)定,參照以往事故案例、經驗教訓,制定科學合理的檢修方案。
3.建立完善的提升船舶技術管理的激勵機制
船員對提升船舶技術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認知誤區(qū),也缺乏一定的能動性,只憑借自覺自愿有時很難達到應有的提升船舶技術水平的要求。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升船舶技術管理的激勵機制,通過對船員者的激勵,讓他們自覺自愿的進行自身技術和能力的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給船員提供提升船舶技術的經費和補助。通過資金扶植和獎勵,能夠讓船舶從業(yè)者享受企業(yè)提供的進修機會和培訓機會,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這種方式要比簡單的命令和硬性規(guī)定更能調動進修培訓的積極性。
(2)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如果自由培訓沒有考核可能也會使培訓流于形式,船舶公司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和技能比賽,一方面給參與進修的船舶從業(yè)者一個展示的平臺,給沒參加技術培養(yǎng)的人員以榜樣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競爭性比賽對參與船舶進修和培訓的人員來說也是一種寬松的考核方式,達到監(jiān)督培訓效果和提升業(yè)務能力的作用。
(3)激勵機制要把精神獎勵納入激勵范圍。人的需求即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在建立激勵機制的時候可以考慮建立必要的精神激勵機制,通過各種表彰和技術能手稱號等精神激勵能讓船舶技術能力強的船舶從業(yè)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成就感,讓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或很有創(chuàng)造性時往往會有很大的工作熱情,同時對其它員工也有很好的引領作用。
4.加大船舶技術提升的資金支持和培訓機制建設
船舶技術作為一個前沿領域從理論到技術上發(fā)展和變化很快,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因此要想提升船舶技術的管理水平必須要進行進修和培訓,及時掌握先進的理論和技術,這些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持和資金投入。在培訓機制的建設時應建立健全人才培訓機制,通過制度化的定期培訓和不定期的業(yè)務培訓,然后在結合船舶營運的周期性變化合理安全培訓日程和內容。在培訓時還要做到崗位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崗位的特點和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開展相應的培訓后要融入日常工作中進行鍛煉、磨合達到技術的提升。對職工定崗定責,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同時結合崗位技能進行培訓和鍛煉,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達到的防止事故發(fā)生目的。
5.提高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提高船舶航運企業(yè)效率的重要途徑?,F代企業(yè)只有提升企業(yè)的效率才能獲得良好的效益。通過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能輕松的構建立體的綜合的組織結構網絡,讓船舶航運企業(yè)內部的管理更順暢也更便捷,也更有利于船舶技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進行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著力構建技術培訓信息化,讓培訓技術和實際工作的結合,這樣既不耽誤工作又不耽誤學習達到工作學習的雙收益。提高船舶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過程中還應該著力構建船舶航運企業(yè)內部各部門及各崗位的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及時讓管理者了解各個部門的工作狀況并及時提出相應的決策,對于執(zhí)行者也能及時了解高層的決策部署,調整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
篇2
1.1茶樹幼齡期的定型修剪
在茶樹幼齡期進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齡茶樹主干的頂端優(yōu)勢,促進腋芽萌發(fā),增加骨干枝數量,迅速形成健壯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第1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進行。當移栽苗高達25cm以上時,在離地面15~20cm處留1~2個分枝,剪去頂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25cm時,可留到5月中旬。進行修剪時,用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側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動前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用整枝剪在第1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樹高度為30~40cm。修剪時注意剪去內側芽,保留外側芽,以促使茶樹向外分枝伸展,同時剪去根頸處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第3次定型修剪:在第2次定型修剪1年后進行,用籬剪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離地面40~55cm處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將根頸和樹蓬內的下垂枝、弱枝剪去,促進骨干枝正常生長。通過3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齡茶樹,可形成樹高40~55cm、樹幅60~100cm,具有一定數量的、粗壯的骨干枝層,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頂輕采,蓄枝養(yǎng)蓬”的技術措施。秋茶后進行輕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cm,用籬剪剪成平頂形或略帶弧形。經過2年打頂輕采養(yǎng)蓬,在茶樹高達60~80cm、樹幅達100cm以上時即可正式投產,進行成年茶樹修剪管理。
1.2成年茶樹的周期修剪
1.2.1常規(guī)茶園的周期修剪。①輕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樹冠面,使發(fā)芽部位相對一致,調節(jié)芽數和芽重,控制樹高,刺激下輪茶萌發(fā),提高鮮葉質量等。樹勢強健的修剪宜淺,只要剪去3~5cm即可;樹勢較弱的修剪稍重,以剪去5~10cm為宜。修剪偏重可使單芽重明顯增加,但芽的密度減少;修剪較輕則有利提高發(fā)芽密度,修剪時需根據茶園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輕修剪可在每年秋末冬初(11~12月)進行,也可隔年修剪1次。如在高寒山區(qū)為了早發(fā)春茶,多采春茶,輕修剪最好延遲到春末夏初(5月下旬)時進行。修剪的茶樹以弧形為好,可增大發(fā)芽面和采摘面。修剪工具都采用綠籬剪(杭州、四川生產),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用電動整枝機修剪(日本零件,杭州組裝)。②深修剪。茶樹經過幾年輕修剪和采摘后,樹冠面的枝條會變得密集而瘦弱,為使采摘面上的枝條得到更新就需進行比輕修剪重的修剪,這種剪法稱為深修剪。深修剪程度一般是剪去樹冠面綠色層10~15cm,大葉種20~30cm處,即基本上剪掉上一年留下的全部枝葉。深修剪對當年產量有一定影響,應隔3~5年進行1次較為恰當。
1.2.2密植茶園的修剪。密植茶園成園投產后,在年度輕修剪時盡量減少對萌動芽的損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頂芽和上位肥壯腋芽的生長優(yōu)勢,從而實現繼續(xù)增產。為此可采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雞爪枝和徒長枝。這種修剪法,綠色葉面損失極小,枝條受傷少而輕,越冬芽完好無損,既保證了芽的數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并且可以比一般輕修剪提早5~7d萌發(fā),春茶提早10d以上開采,增產達2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時間和季節(jié)限制,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進行,對密植茶園來說也是協(xié)調個體、群體矛盾的有效手段。連續(xù)抽枝修剪幾年之后,茶樹高增長太快可用深修剪進行調節(jié)。密植茶園因樹冠面大,可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1次邊腳枝。
2茶樹采摘
2.1幼齡茶樹的采摘
在正常肥培管理條件下,經過2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齡茶樹,在春茶后期樹高可達45cm以上,經過第3次定型修剪,茶樹高達60cm左右,均可采用“打頂留葉”的方法采茶。其采留標準是春茶留2~3葉,采1芽1~2葉;夏茶留2葉,采1芽1~2葉;秋茶留1葉,采1芽1~2葉。在幼齡茶樹采摘過程中應注意“采頂養(yǎng)邊、采高養(yǎng)低、采密養(yǎng)稀”的原則。經過3次定型修剪和打頂留葉采摘后的幼齡茶樹,在樹高達60~80cm、樹幅達130cm左右時,即可用成年樹采摘措施管理。
2.2成年茶樹的采摘
成年茶樹應堅持“以采為主、采留結合、及時開采”的原則,才有可能在較長時間內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春茶采名優(yōu)茶原料,多為單芽,1芽1葉初展或1芽1葉展,如有5%達到開采標準時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細嫩勻整,一般采摘1芽1葉初展、1芽1葉展或采單芽。大宗紅條茶、綠茶、紅碎茶要求原料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1芽2~3葉為主及采嫩的對夾葉。打油茶和六堡茶則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對夾2~3葉。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魚葉”或“春、夏茶留魚葉,秋茶留1葉,及時、分批、按標準采留”的方法采茶。
2.3機械采茶
篇3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動機
心理學指出,問題的起點是“疑”,疑能喚起學生的思維,能喚起學生自覺的學習活動。利用CAI課件集聲、光、圖等于一體的特點,可以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疑難情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學習“圓的知識”,引入時有的教師用課件演示:一輛小車的幾個輪子做成扁圓形,小三角形,長方形等,車上的小熊被顛簸得四腳朝天。在學生的笑聲過后,教師提問:這小車為什么會這樣?怎樣的輪子才不會顛簸?為什么圓形的輪子不會顛簸?這一演示利用了學生身邊的事情,學生感興趣的事情為主,創(chuàng)設了疑難情景,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以一種躍躍欲試探究謎底的心理狀態(tài)進入新知的學習,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展示過程形成新知
課堂教學中要正確地、充分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應創(chuàng)造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多媒體教學在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例如長方體體積計算,可設計這樣的教學過程:(1)探討體積大小與什么條件有關。啟發(fā)學生提出有關如何解決體積計算方法的問題,用電腦演示長方體的長、寬、高有怎樣的關系。用電腦依次顯示:①一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②把這樣的5個正方體擺成一排;③把這樣的正方體4排擺成一排;④同樣的,共擺3層(最后得到一個體積為60立方厘米的長方體)。要求學生先說出每次擺成的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體積。(3)分組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以4人為一組,用60粒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出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派代表上臺當“小老師”,用實物投影顯示學生的拼法,并對照本組的實驗報告單說出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總個數的關系,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4)歸納體積公式。(5)驗證公式。以上教學過程,多媒體的優(yōu)化組合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點撥導思探究釋疑
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必定有疑難和理解不透的地方,這時在教師的啟發(fā)、點撥下,通過多媒體演示,通過人機之間、師生之間的啟發(fā)商討,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用觀察、操作、嘗試、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發(fā)現的方法,盡最大可能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和合作交流機會,可使自我學習過程成為探索研究過程,實現學生主題學習過程的多邊互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fā)中,迸射智慧光芒。如教學“求壓路機壓過路面的面積”時,教師可拍攝工程隊修筑柏油馬路時的場景,讓學生真觀看到壓路機壓過路面一周的面積實際上是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它的長是壓路機滾軸圓柱體的周長,寬是它的長。
又如,在教學“圓的周長”用課件演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時,可設計大小不同的三個圖(畫有直徑),分別將圓周曲線拉直,讓“直徑路段”在“圓周直線”上翻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容易得出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究竟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fā)現的?再讓學生觀看、筆算(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腦想,口說,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學生理解圓周率概念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用CAI課件演示,提示題目內容,直觀展示題中情景,可收到粉筆、黑板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四、直觀展示構建結構
知識系統(tǒng)的建構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活動至關重要。只有在這種系統(tǒng)中去掌握知識,才能掌握牢固。而圖形知識的關系對小學來說比較復雜,有相似關系、轉化關系、從屬關系等,所以知識的建構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平常教學中一般采用列表、編提綱等方法,但在直觀特別是“動態(tài)演示”上還不夠。多媒體恰好可彌補這個缺陷。
如引導學生建構平面圖形中四邊形知識系統(tǒng)時,用課件可直接用直觀圖形以提綱形式展示:先出示一個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然后復制一個一樣的不規(guī)則四邊形列右下角,用動畫的方式使其中二條邊平行,得到梯形;同法可在原圖形基礎上使四條邊中對邊分別平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內角為直角,則得到長方形;使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得到正方形……通過這樣的動態(tài)提綱式的整體展示,學生對這些圖形的種屬關系和聯(lián)系差異,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很好地掌握這個知識系統(tǒng)。
五、拓展延伸誘發(fā)求異
篇4
我國自1974年從墨西哥引入滴灌設備至今,地面滴灌技術應用和設備開發(fā)已取得長足的進展。但地下滴灌技術的初步應用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用于果樹作物。近年來,這些技術在山西省運城地區(qū)得到大面積應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但由于采用人工扎孔方式制成灌水器,應用中系統(tǒng)供水均勻性較差、出水孔易堵塞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影響到地下滴灌系統(tǒng)的正常使用和運行。
二、應用及效益
地下滴灌技術在國外已等到廣泛應用,服務對象以經濟作物最為常見,多集中在果樹、蔬菜和其他高產值作物上;大田作物中也有少量使用,以棉花和玉米作物為主。國內地下滴灌技術的應用以果樹為主,目前在山西運城地區(qū)7667h平方米的地下滴灌面積中,果樹、蔬菜和大田作物的比例分別占總數的78.3%、4.3%和17.4%,大田作物是棉花和冬小麥。
地下滴灌條件下的作物產量高于或至少等于其它灌水方法下的相應值,而灌溉用水量則顯著小于后者。Adamsen對地下滴灌和噴灌進行對比的結果表明,地下滴灌下的花生產量明顯高于噴灌方法下的產量,而對玉米產量,兩者間沒有顯著差別,然而前者省水約30%。DeTar等人對地下滴灌與地面溝灌進行對比試驗顯示出,砂壤土質下,地下滴灌的棉花產量較高,砂質土時,兩者產量基本相等,但無論對哪類土壤,地下滴灌用水量都較溝灌低40%。Hjenggeler對美國得克薩斯州西部地區(qū)進行大面積調查表明,地下滴灌與溝灌相比,棉花產量可提高20%。Phene等人的研究結果說明,在美國南卡洛雷納州,地下滴灌條件下的甜玉米產量比溝灌高1%~14%,番茄產量高20%,甘藍和夏季南瓜產量均提高35%,而玉米、棉花、高梁、甜瓜和部分蔬菜的產量基本持平。山西運城地區(qū)的資料表明,與地面灌溉方法相比,果樹可節(jié)水75%,增產50%,西瓜節(jié)水60%,增產30%,而對大田作物,平均節(jié)水達50%,增加產量30%以上。地下滴灌技術不僅節(jié)水增產效果明顯,還具有節(jié)省勞力、能源等諸多優(yōu)點,此外還能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Grattan等人發(fā)現,對應用地下滴灌的地塊在不使用除草劑條件下,田內雜草生產程度明顯低于使用溝灌和噴灌方法并施用除草劑的地塊,但在降雨較多的濕潤地區(qū),效果并不明顯。
三、研究現狀
1.設備及灌水器
國外使用的地下滴灌設備均來自地面滴灌系統(tǒng),灌水器采用內鑲式或帶有補償性能的滴頭以確保系統(tǒng)供水均勻性。由于系統(tǒng)停止供水時易在管內產生負壓,造成管外土壤顆粒內吸而引起滴頭堵塞,故常在系統(tǒng)上安裝真空破壞裝置,這對系統(tǒng)運行管理要求較高。由于作物根系的親水性,根系在毛管滴頭四周的旺盛發(fā)育有可能造成灌水器孔口堵塞,有人試圖在滴灌水器堵塞的目的。山西運城地區(qū)在地下滴灌中使用的灌水器是在毛管上利用簡易工具人工扎眼形成出水孔,該結構形式不具備防堵和壓力補償功能,有待改進和完善。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北京大興縣開展的有關地下滴灌室內外試驗結果證明,對內鑲式或帶有補償性能的滴頭采用外包無紡布處理地埋后,既可獲得較為理想的防負壓堵塞效果,又能在適當的毛管間距布設范圍內獲得較高的灌水均勻度。對于滴頭防負壓堵塞問題,除考慮在地下滴灌系統(tǒng)中設置真空破壞裝置外,研制一種既可防止負壓堵塞,又具有良好壓力補償和調節(jié)功能的灌水器是十分必要的。
2.毛管埋深間距
毛管埋深通常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田間耕作深度,避免因耕翻土壤造成系統(tǒng)管網損壞。對無需耕作的作物(如草皮、紫花苜蓿等),可根據土壤質地和作物根系發(fā)育深度等條件減小毛管埋設深度;二是土壤條件,對土壤導水性能較強的輕質土,則可適當增加埋深來減少因地表濕潤引起的無效土面蒸發(fā)損失?;麑觾群型杆暂^差的黏土夾層時,毛管埋深要考慮其影響,如毛管埋在該夾層以下,會影響土壤水分向上運動,對作物生長發(fā)育不利。最后是作物生長發(fā)育期,由于幼苗根系較淺吸水范圍有限,毛管埋深較大無疑不利于作物生長,但較淺的埋深又將無法滿足作物后期對水分需求。有時為了保證苗期土壤墑情,作物生長前期使用其他灌溉方法,后期再采用地下滴灌方式,但會增加灌溉成本費用,降低收益率。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毛管埋深多介于20~70cm之間。以山西運城地區(qū)情況為例,果樹下的埋深一般在40~50cm,大田作物則為35~40cm較為適宜。
毛管埋設間距主要取決于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質地和作物種類。對于種植在沙性土壤或干旱地區(qū)的作物而言,較小的毛管間距有助于田間土壤水分均勻分布,當然這將增加投資成本。在多雨濕潤地區(qū),可以使用較寬的間距,但這取決于作物類型、土壤條件和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一般較窄的間距多用于平播密植類作物,如草皮、小麥等,而較寬的間距則常見于蔬菜、果樹、棉花、玉米等行播作物,毛管應置于窄行間。運城地區(qū)的果樹滴灌一般采用3m間距,權株排列不正規(guī)的果園使用隨行布設形式,棉田的毛管間距是1.2~1.5m,小麥田多采用1.0~1.2m的距。
3.灌溉制度
地下滴灌制度一般以實測或計算的騰發(fā)量、土壤和作物特性為依據制定。若按作物耗水速度確定灌水時間,應按小定額多次灌水的方式;當土壤水分下降下某個限值時才考慮灌水,則需數天供水1次。對蔬菜等水分含量較多的作物通常使用前一種灌水頻率,果樹和大田作物則適宜于后一種灌溉制度。Caldwell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只要土壤含水量保持在可允許范圍內,采用每日灌水1次與周灌水1次的灌溉制度對玉米產量沒有影響。EL-Gindy等人對每天灌水1次和每3天灌水1次的周期進行對比后發(fā)現,高頻次小流量的灌溉制度不僅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番茄和黃瓜的產量,還能改善根層內的土壤水分布,提高水分利用率,這非常適宜于地下滴灌系統(tǒng)的運行特點。在山西運城地區(qū),蘋果樹年內一般滴灌3~5次,小麥通常灌溉2~3次,每次用水230~450m3/hm2。
4.化肥和農藥施用
滴灌技術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可以在整個作物生育期內,適時適量地通過微灌施肥技術高效地將肥料、微量元素和農藥等作物生長所必需的養(yǎng)分和物質按比例精確的施用到作物根區(qū)土壤,這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減少因灌溉淋洗產生的溶質數量,減輕對地下水的污染,并節(jié)省大量施肥勞力。Mikkelsen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結論,與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地下滴灌條件下磷肥施用量較少,主要原因就是因肥料被直接施用到作物根層,明顯減少了流失量。為延長地下滴灌系統(tǒng)使用壽命、防止灌水器堵塞,除對灌溉水進行適當過濾、清除雜質外,還可在系統(tǒng)中隨水注入適量稀鹽酸,定期清除地下滴灌系統(tǒng)內滋生的微生物以及灌水器內的沉淀物,這同時也能起到減輕灌溉水堿性的作用。這些措施在國外已得到普遍重視并投入實際應用,國內仍處于將化肥技術溶于灌溉水中應用的初級階段,對系統(tǒng)管件進行化學處理、清除根系和沉積物的應用研究還未提到議事日程。
5.設計與管理
地面滴灌系統(tǒng)的設計方法同樣適用于地下滴灌系統(tǒng),特別是在管道水力學性能和灌水均勻性方面。地下滴灌系統(tǒng)的設計及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設計中必須考慮在系統(tǒng)上安裝進排氣閥門,防止斷水進行更好的過濾處理,并對系統(tǒng)實施定期沖洗。與地面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系統(tǒng)的檢修更為困難,在設計和施工階段應對此問題給予重視。
6.經濟適宜性
Henggeler等人發(fā)現將棉花溝灌改為地下滴灌后,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回報,對玉米大豆作物而言,與中心支軸式噴灌系統(tǒng)相比,地下滴灌方法具有較高的經濟可行性。山西運城地區(qū)的資料數據也表明,就當地使用的簡易地下滴灌系統(tǒng)而言,每公頃果園的投資成本是4500元、大田為6000元。該投入強度低于當地采用固定式噴灌的投入,雖高于地面灌溉的投資,但其節(jié)水、擴灌、增產效果非常明顯。當然僅就灌水技術本身,很難得出哪種方法更為經濟適宜的結論,它取決于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因素。其中關鍵因素是當地可利用的水資源數量以及獲取它的成本費用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在類似山西運城這樣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區(qū),工業(yè)和城市用水激增導致可供農業(yè)使用的水量銳減,這對農業(yè)節(jié)水灌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下滴灌系統(tǒng)具有無可辯駁的節(jié)水增產效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選擇地下滴灌方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7.主要問題
由于地下滴灌系統(tǒng)埋設在地下,使得人們無法直接觀測到灌水器出流狀況和灌水效果。當系統(tǒng)需要進行檢修時,往往要比地面滴灌系統(tǒng)投入更多的時間,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管理費用也相對較高。其次,為防止水中雜質引起的灌水器堵塞以及滴頭負壓堵塞等問題,必須在系統(tǒng)內增加相應的附加設備,并對管路經常進行沖洗。沖洗閥及進排所閥的安裝勢必增加系統(tǒng)的造價和運行費用,在某些情況下將致使地下滴灌技術的經濟可行性大打折扣。
篇5
1.1植物形態(tài)
蒼術(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又名南蒼術、茅蒼術,為菊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肥呈結節(jié)狀,外皮棕黑色。主莖直立,株高25~80cm,圓形,有縱棱,上部分枝。葉互生,革質,橢圓狀或卵狀披針形,長3~10cm,寬1.5~3.0cm,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細鋸齒。頭狀花序頂生,下有羽裂的葉狀總苞一輪,多層總苞片。瘦果長圓形,密生白色柔毛,冠毛長約8mm?;ㄆ?~10月,果期9~11月。
1.2藥理作用
蒼術以根莖入藥,具有健脾燥濕,祛風辟穢功能,用于濕陰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濕吐瀉、胃腹脹滿、風寒濕痹、水腫等癥。燒煙辟穢氣。藥理試驗證明:蒼術揮發(fā)油對109食管癌細胞有體外抑制作用,蒼術醇、β-桉油醇有較強的催眠作用,蒼術浸膏對家兔有降低血糖作用,對蟾蜍有減低心臟搏動及使心律就慢作用。
1.3生長習性
蒼術性喜溫暖、通氣、涼爽、較干燥的氣候,耐寒,怕高溫高濕。蒼術喜生于向陽山坡,最適生長溫度為15~22℃。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生長最佳,其次是輕黏土。丘陵山區(qū)半陰半陽荒坡地為最好的種植場地,低洼地不易種植。蒼術不能連作。野生于干燥草叢中及疏林邊緣。忌水浸,水浸后根易腐爛,易發(fā)病。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
育苗地宜選海拔偏高的通風、涼爽、土質深厚肥活疏松的土壤,有一定坡度或排水良好的地塊、疏林、林緣荒坡或者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為前茬的田塊。移栽地選擇海拔500~1000m的山坡地、帶狀地或梯地,宜東曬避西曬,生荒地、拋荒地好于熟地,最低海拔高度不宜低于300m。海拔300~500m高度的種植地宜選陰面;海拔500m以上地區(qū)逐漸向陽,700m以上宜選陽坡,山峽兩邊坡地,通風好的山坡地有利防病。土質以含腐殖質多的砂質壤土為好。大面積的坡地應開廂成1.3m左右寬的地塊,以利于排水和管理。打壟種植,壟寬30cm,溝深15~20cm,溝寬20cm。壟向南北最好,通風透光,但不是絕對的,要依據地勢而定。帶狀地、梯地均應在靠上一塊崖面處開溝,過長的帶狀地應在適當的地方橫向開溝,以利排水。秋冬播種與移栽的田塊,應及早翻秋坑;春播、春栽,宜早冬耕地,以利疏松土壤和減少病蟲害。播種或移栽前再翻耕1次。蒼術是喜肥植物,施足底肥是保證蒼術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底肥以腐熟的土渣肥為主,廄肥、草木灰等均可,施15~30t/hm2,一般結合整地時施下。土渣肥特別要注意腐熟透,殺滅蟲卵、病原菌、雜草種子。
2.2種子選擇與處理
應選顆粒飽滿、色澤新鮮、成熟度一致的無病蟲害的種子作種。蒼術的種子屬低溫萌發(fā)型,發(fā)芽快,發(fā)芽勢強,種子的吸水力高(達干種子的3~4倍),田間出苗時間15d左右。因此,播種前用25℃溫水浸種,讓種子充分吸足水分,嚴格掌握溫度在10~20℃。待種子萌動、胚根露白,立即播種。
2.3播種
利用秋末三年生植株采集的種子,用種量60~75kg/hm2。秋播優(yōu)于春播。秋播時間10月底至11月初,氣溫仍在10℃左右,種子可萌發(fā)生根,翌春氣溫回升達10℃即可出苗,且出苗整齊一致。比春播2月底至3月播種的可提前出苗25d以上,且出苗率高,比春播出苗率增加1/3。條播為主。株行距15~20cm,播幅5~10cm,開2~3cm深的淺溝,溝底宜平整,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1層火土,以淹沒種子為度,施入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或復合肥料,再行覆土。上蓋茅草、稻草遮蔭,保溫保濕,提高出苗率。為防止伏旱、陽光曝曬,可以溝邊植玉米遮蔭。
2.4苗床管理
出苗后及時揭去蓋草,拔除雜草,間去過密苗、弱苗、病苗,當苗高2~3片真葉時,地下根莖開始形成,按株距3cm定苗,保證幼苗生長迅速,平衡健壯。及早進行第1次速效肥料的追施。幼苗期,如遇干旱,早、晚用清潔水澆灌。既要保持土壤濕潤,又要防止水分過多。根據苗情,在7~8月再進行第2次追肥,注意不能過量施用氮肥,以免造成生長過旺,提早抽薹,若有抽薹者應及時摘除。遇干旱、日照過強干燥氣候,沒有遮蔭植物的,可以在廂面用遮陽布或樹枝等材料遮蔭,遮蔭能明顯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
2.5種苗冬季管理
在地上部分枯萎后,挖起根莖,剪去莖蒂及須根,剔除病株,置于室內通氣陰涼處攤晾3~5d,然后置于陰涼干燥室內。在地面上先鋪1層清潔的3~5cm厚的砂,整齊放上種苗,厚約15cm,蓋上1層薄砂,再鋪種苗,如此層層堆放,高不超過50cm為宜。最后蓋上5~10cm厚細砂。堆積前,按照種苗一定級別,分別堆放,以利分別移栽和堆積過程中經常檢查。如果堆積面積過大,可在堆中間插上幾束草把,通氣散熱,防止種苗霉爛。種苗耐寒性較強,可以田間越冬。越冬前,應清除地上部分殘枝落葉和雜草,適當培土,保護根芽。翌年2月下旬,種芽開始萌動,3月上旬邊起苗邊移栽,安全方便。操作時,務必不要挖傷、碰傷種芽。栽種時,按種苗級別種植。
2.6田間管理
2.6.1中耕除草。5~7月雜草叢生,應及早除草松土,先深后淺,不要傷及根部,靠苗周圍邊雜草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淺鋤除草,適當培土。
2.6.2追肥?!霸缡┟绶?,重施蕾肥,增施磷鉀肥”?!霸缡┟绶省笔侵?月上旬施速效氮肥1次,以促進幼苗迅速健壯生長;5~7月植株由營養(yǎng)生長盛期進入孕蕾期,可以適當增施1次氮肥,保持植株茂盛。7~8月,植株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地下根莖迅速膨大增加,這段時期是蒼術需肥量最大的時候,主要施鉀肥,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如施用過多,則植株生長過旺,降低植株抗病能力。開花結果期,可用1%~2%磷酸二氫鉀或過磷酸鈣,進行根外施肥,增施磷、鉀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對根莖膨大十分有利。
2.6.3摘蕾。孕蕾開花,消耗養(yǎng)分。在植株現蕾尚未開花之前,選擇晴天,分期分批摘蕾。摘蕾時防止摘去葉片和搖動根系,宜一手握莖,一手摘蕾。除留下頂端2~3朵花蕾外,其余均應摘掉。
2.7病害防治
篇6
3.ID號使用混亂。為加強電子病歷的監(jiān)管,醫(yī)院為具有資質的不同醫(yī)生設置不同的ID號碼,密碼由個人自行設置,要求專號專用,但實際工作中就會發(fā)現以下問題:a、實習醫(yī)生和來院進修醫(yī)生使用帶教醫(yī)師的ID碼,這樣在帶教老師審查不及時或不嚴格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病歷記錄內容錯誤;b、在檢查過程中通過核對醫(yī)生排班本與電子病歷中醫(yī)囑的下達人就會發(fā)現有時兩者并不相同,而且在電子病歷醫(yī)囑中一個病區(qū)幾個病人連續(xù)幾天的24小時醫(yī)囑都是一個醫(yī)生下達的。
4.電子病歷的法律效力問題:盡管實行了電子病案,紙質病案仍然是不能完全取消的,如手術知情同意書、麻醉知情同意書、各種有創(chuàng)操作的知情同意書、授權委托書以及當病人病情變化需要進行及時溝通的記錄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要用紙質病歷打印出來讓患方簽字認可的,這是電子病歷永遠不可能完全取代的。在現行情況下一般采用電子病案與經醫(yī)生手寫簽名的打印病歷并存的保存模式。
二、防范措施
1.加強教育。通過對醫(yī)務人員開展真實、典型的案例教育,讓醫(yī)務人員提高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能按照病歷書寫要求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guī)范的完成電子病歷的錄入、修改、打印等事項,逐步增強醫(yī)務人員的證據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電子病歷在一系列涉醫(yī)訴訟中的重要作用。
2.健全病案質量監(jiān)管體系,認真執(zhí)行病案的三級監(jiān)管措施。醫(yī)院建立由科室病案質控小組、職能科室(醫(yī)務科、護理部、信息科)、病案管理委員會組成的三級質控監(jiān)督體系,逐級加強對病案的質量控制和監(jiān)管,不斷提高院內病案的整體質量。
篇7
1.2杜絕機械設備的不安全狀況
對于機械設備來說,要想使其不安全狀態(tài)得到很好的控制,就一定要確保機械設備始終保持在優(yōu)良的工作狀態(tài)。
(1)機械設備運到施工現場時一定要做好檢查工作,對于設備的安全性、合格性、完整性和合法性都要進行認真的檢查,也就是對機械設備的生產廠家、出品合格證、產品的完整性能以及安全保護設備等進行認真的檢查,對于沒有達到標準或者超過一定使用年限,甚至國家和地方明令淘汰禁止的機械設備一律不準運送到施工現場。
(2)對于大型起重機械設備的安裝和拆卸,一定要要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接,安裝和拆卸的時候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按規(guī)定流程完成審批和備案。超過一定危險規(guī)模的,還必須按照規(guī)范要求組織專家論證。
(3)工作人員要對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做好維修保養(yǎng)工作并做好記載工作,對塔吊、施工人貨梯、物料提升機等安全保護設備進行重點檢查,現場工作人員為了簡單操作,例如有時候層間安全門一直都處于開放的狀態(tài),所有的問題工程安全管理人員和機械管理員都要進行認真的檢查,確保安全裝置都可以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此外,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不能有任何的大意,機械設備的內部損耗和鋼結構勞損不容易被直觀發(fā)現,此時可以正常工作,過段時間不一定可以正常工作。
1.3消除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
建筑機械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十分的復雜,大多數都是露天作業(yè),風吹日曬,施工現場建筑材料雜亂堆放,環(huán)境非常糟糕,因此建筑機械設備擁有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非常的必要。例如卷揚機、砂漿機搭建防雨棚,四周干凈整潔,操作臺寬敞安全。塔吊回轉半徑之內所有機械設備須搭設雙層防護棚。鋼筋加工機械周邊的成品、半成品、零料等分類擺放。木工機械作業(yè)棚內木屑垃圾及時清理,并配備齊全滅火器材。樁基、土石方施工機械作業(yè)平面地基承載力須滿足要求,作業(yè)路徑須清理滿足施工要求。各機械設備專用電箱按規(guī)范要求配備,留出合理操作空間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高空墜物、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等事故的發(fā)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定期勤清理,多整理,長保持的活動。這同時也是文明施工,綠色施工的要求。
1.4做好質量驗收工作
建筑機械設備安裝完成后,要根據檢驗規(guī)范或檢查標準對機械設備的安全裝置和性能進行驗收或檢測,保證機械設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技術指標達到規(guī)定要求后,要認真將資料填好,檢測人員或機械管理人員要簽字確認。大型起重機械設備(塔吊、施工人貨梯、物料提升機等),還需使用單位向地區(qū)建設主管部門申報,由建設主管部門簽發(fā)使用登記證書后方可投入使用。此外,在拆除建筑機械設備前也要做好驗收工作。
篇8
要確保機電設備具有良好性能,首先要加強新材料的入庫管理,如新采購的機械零件、儀器儀表、電器元件等。有統(tǒng)計顯示,大部分機電設備故障的發(fā)生多因為使用了不合格的零件材料,這不但給公司企業(yè)造成財產損失,也造成了國家資源浪費。因此,要重視新購材料的檢查問題,生產許可證、合格證、說明書、型號等,檢查無誤方可分好類入庫。此外,要嚴格進行日常保養(yǎng),保證機電設備以最佳技術狀態(tài)運作,把機電設備非正常磨損或損壞風險降到最低。經調查表明,不良的措施會加大機電設備故障的發(fā)生。機電設備各零件間組合精密,以維持正常的間隙和適宜溫度做好工作,降低零件間摩擦磨損程度,能減少機電設備故障的發(fā)生。在日常保養(yǎng)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據不同機電設備需求、工作環(huán)境選用合適的劑,另一方面,要經常檢查劑的質量和數量。質量發(fā)生改變時要及時更新,數量不足就要及時補給。同時,要綜合考慮機電設備的技術狀況、保養(yǎng)周期、工作環(huán)境等相關因素,制定有效保養(yǎng)計劃,必要時要停機保養(yǎng)。最后,要加強維修管理。性能再高的機械,即使享有細致的養(yǎng)護,經長時間運作后難免發(fā)生故障。這時便需要進行科學、合理、及時的維修,減少工程損失。在維修方面需要重視的是,莫要輕視小故障,以為小故障不會影響使用就只作小維修,甚至讓機電帶故障繼續(xù)作業(yè),其后果可能是小故障釀成大損傷,不僅加大了修理困難,還延長修復工期,更有甚者便是機電設備報廢,得不償失。
1.2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首先,企業(yè)要保證招入合格的工作人員,并對其進行上崗前的技術培訓并組織上崗后的定期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這要求操作人員要精通機電設備的規(guī)范操作,懂維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為操作不當造成的機電設備故障。其次,企業(yè)一方可以在各部門員工之間開展各種技能比拼比賽并給予獎勵,為員工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通過參與比賽進行現場操作,員工間技藝比拼、相互學習,有助于提高員工規(guī)范操作和愛護機械的意識,達到強化機電設備技術管理的效果。
2.強化機電設備維修成本的管理
第一,賞罰分明,增強相關人員對機電設備維修成本的重視。公司要就維修成本問題制定賞罰條例,已引起各部門對機電設備維修成本的重視。例如,年度指標計劃,根據當年的生產經營情況定一個指標,考核后公開表揚對機電設備維修成本管理做出可觀貢獻的單位,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而對超標了的單位給予深刻批評,視輕重扣取部分年終獎金。第二,提倡節(jié)約。踐行節(jié)約維修成本目標,首先要做好對機電設備修理費和材料費的監(jiān)控工作。尤其技術部門,應認真核對各單位遞交的劉永新內蒙古昆明卷煙有限責任公司010020修理費用計劃,聯(lián)系實際情況盡量縮小維修費用。維修人員方面,要適當“變廢為寶”能修理好的不要更換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最后,要節(jié)約成本,可倡導創(chuàng)新、改革技術,提倡使用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優(yōu)化經濟效益,為此公司應樹立“為生產服務”的宗旨,允許員工參與討論改進生產技術相關活動,集思廣益,真正為生產服務。
3.重視機電工程質量控制管理
3.1確保施工前階段的質量控制萬無一失
在施工準備階段,相關人員一定要認真看待工作設計圖,若發(fā)現有較大誤差要敢于提出修改,以免影響正常施工。高素質的施工人員決定好工程的順利完成的關鍵。因此,為保證工作完滿完成,有必要安排好施工人員數量比,并對其進行考核。編制施工方案要依據實踐情況,并給予嚴格審查,要保正質量體系完善完整,確保做足工程質量各項技術準備;以符合國家的驗收標準。一般,施工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上層在組織員工交底時要分批次、分階段進行,用詳盡周密交底工作保證工程如期開展。明文深化對現行的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程的認識,工程的執(zhí)行要全方位符合該工程所需的資料及有關的技術文件、標準、要求,還要檢查好工程中運用到的所有材料、設備,為起始實施工作做準備。此外,編制落實電氣工程進度計劃、人員計劃、機具計劃時,要根據業(yè)主和土建工程的總體進度來實現,并在施工過程中基于實際情況做適當修補完善整體工作。
3.2保證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正常運作
篇9
1生態(tài)習性及形態(tài)特征
火棘喜光,稍耐陰,可以耐受-6℃左右的低溫。耐旱力強,不擇土壤。萌芽力強,耐修剪?;鸺置缺Z、救命糧、火把果、赤陽子,薔薇科火棘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m,短側枝常成刺狀,小枝細長,水平延展或平臥。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圓或微凹,邊緣有鈍鋸齒,齒尖內彎,近基部全緣,表面暗綠色,兩面無毛?;蓮蛡惴炕ㄐ颍睆?~4cm,花白色,直徑約1cm,萼筒鐘狀,花序梗和小花梗近無毛,雄蕊20枚,花柱5枚。梨果扁圓形,萼片宿存,果實橘紅或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2月,種子千粒重2g。
2繁殖技術
2.1播種繁殖
(1)種子采收和貯存?;鸺炱谠?~12月,育苗果實適宜在1~2月采收。采收后,除去葉片、枝刺、果柄等雜物,置于陰涼處攤開通風約10~15d,并每天翻動1次。
貯存方法:先用塑料盆或桶,放入適量40℃的溫水,再把果實放入容器中浸泡2h,使果皮松軟,用手擠壓,使種子從果肉中擠出,再用清水漂洗4~5次,除去果皮、果肉及癟種子等雜物,即獲得純度較高成熟飽滿的黑色種子。將種子與細沙按1∶3比例進行混合,細沙要經過200目的篩子篩過,濕度為手握成團,松手即散為宜。在室內墻角下層鋪3cm厚細沙置入種子,上層覆5cm厚細沙進行貯藏,并經常檢查濕度,防止凍害。也可以將火棘種子從果肉中取出,晾干備用。
(2)播種?;鸺m宜翌年春季播種,種子貯存時間太長,其萌發(fā)率明顯下降,并且火棘不宜在20℃以下的環(huán)境中播種。應于3月上旬,將種子和細沙一起均勻地撒播于冬前準備好的苗床上,覆蓋細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因種子較小,覆土不可過厚,并在苗床上覆蓋稻草,澆足水。約10d左右開始出苗,此時去除稻草,并視苗床濕度進行水分管理。播種出苗率為82%,用0.2‰的赤霉素處理能夠提高火棘種子的發(fā)芽率。
(3)苗期管理。苗期3個月內每天要查看溫、濕度。若低于20℃或高于30℃,均應采取升溫或降溫措施,主要措施有控制遮蔭、噴霧等。若無異常情況,每周澆水1次即可。雨季要注意防水、排水。
2.2扦插繁殖
春插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取一至二年生的健康豐滿枝條剪成15~20cm的插條扦插。夏插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選取一年生半木質化帶葉嫩枝,剪成12~15cm的插條扦插,并用ABT生根粉處理,注意加強水分管理,一般成活率可達90%以上,翌年春季可移栽。
2.3壓條繁殖
春季至夏季都可進行,進行壓條時,選取接近地面的一至二年生枝條,預先將要埋入土中的枝條部分刻傷至形成層或剝去半圈枝皮,讓有機養(yǎng)分積蓄在此處以利生根,然后將枝條刻傷至形成層埋入土中10~15cm,1~2年可形成新株,然后與母株切斷分離,于翌年春天定植。
3應用
3.1制作綠籬
因火棘適應性強、耐修剪、萌發(fā)快,作綠籬具有優(yōu)勢?;鸺淖匀豢鼓嫘詮?,生長迅速,病蟲害也少,只要勤于修剪,當年栽植的綠籬當年便可見效,適宜在城市中作綠籬植物。
3.2景區(qū)、庭院布景
火棘作為球形布置可以采取拼栽、截枝及修剪整形的手法,錯落有致地栽植于景區(qū)草坪之上,點綴于庭園、花壇中。火棘球規(guī)則式地布置在道路兩旁或中間綠化帶,還能起到綠化美化和醒目的作用。
3.3作盆景和插花材料
篇10
1苗木繁育
中華壽桃屬北方桃品種,通過南方引種栽培,再加以苗木培育馴化,可增強其適應性和抗逆性,提高栽培的成功率。中華壽桃的苗木繁育主要采用嫁接育苗方法: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地塊,用毛桃核在冬春季播種,培育實生苗。嫁接前注意做好苗地施肥、除草和防病工作,促進實生苗的健壯快長。嫁接時間一般在夏季5~7月或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采用單芽腹接,半個月成活后解綁、平茬。如果適當早接,加強管理,當年即可培育出合格大苗;春季枝接,多采用單芽切接或劈接方法,2a出圃,可培育出健壯大苗。
2選地建園
中華壽桃喜光、耐旱,根系需氧量大,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性能好、日照充足的山丘地上建園,若在平原、灘地建園,要求地下水位在1m以下、不積水、不內澇的砂壤土地。在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澇洼、鹽堿地和山丘風口處則不宜建園。定植時期一般在春季發(fā)芽前,山丘地株行距以3m×4m、平地以4m×5m為宜。定植穴要求深度和寬度至少在80cm以上。將表土與腐熟有機肥混合填入穴內,上層為心土進行栽植。
3土肥水管理
中華壽桃栽培后1~2a,行間可套種一些豆類、菜類、塊根類、塊莖類經濟作物,以短養(yǎng)長,但不能間作高桿作物。在間作過程中及時中耕或利用化學藥劑防除雜草,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氣,減少雜草對養(yǎng)分的爭奪。施肥上要根據樹齡、樹勢、產量、土壤肥力等綜合情況決定。對幼旺樹,應少施氮肥,多施復合肥,控制旺長;對結果大樹和土壤瘠薄的山地、灘地栽植的桃樹,應增加施肥量。一般每生產100kg果實,需氮、磷、鉀分別為250g、100g、350g。產量在37.5t/hm2的施肥量為基肥75t/hm2,追施純氮肥240~300kg/hm2,純磷180~225kg/hm2,純鉀375kg/hm2。
4整形修剪
中華壽桃生長勢強,樹姿直立,對修剪反應敏感,易抽生長枝。整形時,對主枝角度要注意適當開張,利用其長勢強的特點,對主枝延伸不要強制性控制,可迅速擴大樹冠;利用其短截發(fā)長枝多的特點,修剪宜輕,多疏少截,特別多疏長枝,適當短截內膛枝,調節(jié)內外長勢、光照,減少小枝自疏現象。生產上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形,即定干高度60~70cm,選留3個主枝,主枝與主干垂直夾角約45°。每個主枝選配2~3個側枝,要互相平衡,避免上下交叉重疊;幼樹期修剪以輕為主,主側枝剪留長度70~80cm,充分利用二次枝,加速樹冠形成;結果期修剪要注意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的關系,維持樹勢,延長結果年限。
5花果管理
中華壽桃的自然座果率較高,花果管理上常采取“先保后疏、分期進行”的原則,先?;?,再分次疏果。防止落花的措施是在開花盛期噴0.1%~0.2%硼砂,并及時摘心,減少旺長新梢的養(yǎng)分消耗。坐果后分次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生理落果期,疏除多余果,留足生產果。為了減少病蟲和藥液為害,防止裂果,保持果實色澤美觀,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價值,應進行果實套袋,時間在第二次疏果定果結束時,對果實噴好殺菌劑,立即套袋。脫袋時間在10月中下旬果實成熟采摘前13~15d,脫袋后使果實轉色,達到商品外觀要求。
6病蟲害防治
篇11
我使用的是3DStudioMAX(簡稱3DSMAX)三維動畫制作軟件。它集建模、材質編輯、修改、渲染、動畫制作等功能于統(tǒng)一的Windows界面中,是一種大型、復雜的三維制作軟件。
3DSMAX對硬件環(huán)境的要求:使用相當于Pentium300MH或以上主頻的CPUl28M內存,板載4M顯存的3D加速顯卡以及支持1024x768分辨率的17英寸顯示器。這種硬件要求今天已比較普遍。操作系統(tǒng)最好采用WindowsNT。對于Windows98的用戶,也可使用3DSMAX,但是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是數值輸入問題,安裝完成后,建立造型時,不能輸入造型的幾何參數,這時將S12sys.ron字體文件拷入操作系統(tǒng)的字體文件夾中,即可解決。其次,可能遇到內存不足的問題,解決辦法是購買內存或安裝一些第三方內存管理軟件。
3DSMAX的窗口界面根據實際的功能大致可分為8個區(qū)域,分別是:視圖顯示區(qū),下拉菜單區(qū)、工具欄、命令面板,信息狀態(tài)欄、動畫控制區(qū)、視圖控制區(qū)、對象捕捉區(qū)。各種工具、命令名目繁多,并且都是英文專業(yè)詞匯,熟悉、掌握需要較長的時間。
作為一名基層化學教師,我曾經建立了一些化學三維動畫模型。
例:建立數個在空間以各種角度旋轉的乙烯分子球棍模型,其中一個漸至滿屏,其余隱至最遠處。
1、制作碳原子模型。打開“Create”命令面板,單擊“Sphere”球體按紐;在透視圖“Perspective”中拉出球體,3DSMAX自動命名球體為“Sphere01”,作為C原子;打開“Modify”命令面板,在“Parameters”參數欄輸入數據,修改球體半徑為所需。
2、制作兩個氫原子模型。同上,建立另一個球體“Sphere02”,作為H原子,兩球半徑比為r(C)/r(H)=30/23:選中Sphere02,按下空格鍵鎖定選擇,單擊工具欄上的“Pan”按紐,按下鍵盤的Shift鍵同時用鼠標拖動球體,在彈出的“CloneOptions”對話框中選擇“COPY”復選框單擊“OK”確認,復制出一個與“Sphere02”完全一樣的的球體。
3、制作兩個連杠。按下“Geometry”命令面板上的“Cylinder''''’按鈕,在透視圖中制作一個圓柱體;設高、半徑為所需。
同上,復制一個連杠。
4、將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前面建立的各部分均為獨立的整體,必須將它們組合為一個整體。
首先單擊“SelectcandLink”按鈕,在大球上按下左鍵,將該球拖到一個連杠上,放開鼠標鍵;對其余各球、連杠同樣操作;
其次,按住Ctrl鍵用鼠標占取各物體,將五個物體全部選中,單擊“Croup”菜單上的“Group”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乙烯片段”,單擊“OK''''’,關閉對話框,這樣五個物體組合為一個整體。完成乙烯分子球棍模型的一半。在場景中移動任何一個物體,組中物體都隨著移動。最后使用“Attach”命令將各部分真正結合成一個實體。
5、復制乙烯分子球棍模型另一半。
6、制作一根較長連杠,將兩部分連接起來。
7、將三部分連接為一個整體,即得到一個完整的乙烯分子球棍模型。
8、復制6至7個乙烯分子模型。
9、制作動畫。按下動畫控制區(qū)“Anim”動畫記錄按鈕(變?yōu)榧t色),移動時間滑塊到50幀,將處于同等位置的數個乙烯分子邊從XY平面、XZ平面、YZ平面旋轉,邊移至漸遠,同時將一個乙烯分子各角度旋轉至漸近;移動時間滑塊到100幀,同樣將漸近的一個乙烯分子移至滿屏,并以正面呈現,其余分子移至屏幕最遠;關閉動畫記錄。
篇12
1制種基地的選擇
基地選擇在光照充足的山區(qū)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離的方式。基地周圍2km隔離區(qū)內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種區(qū)及隔離區(qū)禁止放蜂;制種田要選擇水旱輪作田,不要選擇旱田。因為山區(qū)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油菜生長后期易受高溫、干旱影響,從而造成母本結實率下降,而且后期一般病害較重,易早衰。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同時水旱輪作還能有效避免因連作產生的自生苗,降低菌核病的發(fā)病率。
2培育壯苗
2.1選用優(yōu)質親本種子
親本種子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制種質量,應選用純度高、發(fā)芽率高、籽粒飽滿的種子,最好是用當年生產的新種。播種前對所選用的親本種子質量進行一次檢測,尤其是發(fā)芽率和凈度,要剔除小粒、癟粒,確定適宜的播種量,這是培育壯苗的基礎。
2.2苗床整理
育苗田應首選水旱輪作、地勢稍高的早稻田。如果沒有早稻田,也可選擇2a以上未種過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離水源較近的平整旱地。因油菜籽粒小,整地要求表土細碎平整,利于培育壯苗,墑寬2m,便于管理。施足底肥,以化肥為主,不施農家肥,以防肥中夾雜菜籽,造成制種田雜株率增加。苗床配比母本∶大田=1∶6,父本∶大田=1∶12。
2.3播種及苗床管理
父母本于9月中下旬同期播種,播量7.5kg/hm2,分墑定量播種,一般田塊播后可用大掃帚輕掃,土壤較細田塊可用耬耙輕耬。播后苗床干旱應及時灌水,保證全苗及幼苗正常生長。出苗后一葉一心期間苗,三葉一心期定苗,留苗100萬株/hm2左右,并拔除異形苗,防治病蟲草害。
3適期移栽,加強田管
3.1適期移栽
移栽田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耕翻,整地做墑,并開好三溝,做到旱能灌、澇能排。苗齡控制在40d以內。10月中下旬移栽,父母本行比為2∶4,每墑6行,中間2行栽父本,父本兩邊各栽2行母本,密度15萬株/hm2?;羁煤髴霸绮槊?、補苗,中耕除草,壅根培土,預防凍害,加強病蟲害防治。
3.2肥水管理
油菜制種親本在苗期生長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將直接影響后期技術的應用,從而影響制種的純度和產量。肥料要按氮、磷、鉀的比例合理搭配,并注意增施硼肥。磷、鉀、硼作基肥施;氮肥的施用原則是基肥足、臘肥早、薹肥少或不施。幼苗移栽后無降水,應及時灌水活棵,之后也應注意清溝瀝水,灌水保墑。
4制種技術
在雜交油菜制種過程中,很多人的精力往往集中在母本上,其實決定雜交種純度的不僅僅是母本,更應該是父本和隔離區(qū)好壞,它們同等重要。
4.1清理隔離區(qū)
一般于春節(jié)后組織人員對隔離區(qū)內及制種區(qū)田埂上的自生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進行1次拉網式清除,直到母本進入初花期。此間應進行3~4次,做到干凈徹底。清除方法可用人工拔除或藥劑化學清除。
4.2田間除雜
4.2.1苗床除雜。拔除明顯異形苗、徒長苗、優(yōu)勢苗。
4.2.2苗期除雜。制種田苗期除雜可于第一次清理隔離區(qū)后,進行第一次苗期除雜,去除與父母本形態(tài)差異明顯的植株。以后的每一次除雜都應先除父本后母本。一般苗期除雜不得少于3次。
4.2.3蕾薹期除雜。這是除雜的關鍵時期,對參加除雜人員要進行業(yè)務培訓,掌握技術要點,做到除雜對象看得清、認得準。應集中力量,一遍接一遍,進行多次,直至母本進入初花期。拔除的雜株要帶出田,集中堆放,不能隨手亂扔,由農戶帶回喂牲畜或作堆肥處理。此項操作應嚴格執(zhí)行,不能放松。
4.2.4花期除雜。始花到初花時期的除雜,是油菜除雜的重要時期,因為此時除雜進度直接影響種子的純度。抓住最后時期去除父母本行中的異形株,同時去除母本行中的大花株和可育株。
4.3調節(jié)花期
花期相遇的好壞直接影響制種產量和純度。皖油21的母本不育系不育度高,無需控制開花期,只需調整父母本播期,合理安排花期相遇。因父本初花較遲,江淮之間9月10日前播完父本,母本9月15日前播完,保證在父本出苗后播母本,以確?;ㄆ谙嘤隽己?,奪取高產。
5收獲
篇13
OFSUPER-TALLBUILDINGS
自1968年日本外交部大廈(地上36層,高度147m)建成以來,日本的超高層建筑的發(fā)展已有30年的歷史了。隨著強震記錄的收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動力設計方法的不斷完善以及建筑用鋼材的發(fā)展,日本正迎接鋼結構超高層建筑時代的到來。
1超高層建筑的現狀
高度超過60m的建筑物,需受到日本建筑高層評委的評審,并通過建設大臣的認定后,方可允許建造。從日本《建筑通訊》上刊載的這些建筑物的有關數據資料,可以看出,除塔狀構筑物及煙囪等以外,高度超過60m的建筑物,日本現在(1998年1月)有1000棟以上,其結構類型:純鋼結構(S結構)為60.6%;下部為鋼-鋼筋混凝土結構(SRC結構)、上部為S結構(S+SRC結構)為3.8%;SRC結構為21.3%(如圖1),以RC(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住宅為主的建筑數量不斷增加,且比率達13.9%。高度超過150m以上的建筑物,已有65棟,其中S結構占84.6%;下部為SRC結構、上部為S結構占6.2%;SRC結構占7.7%,從而可以看出超高層建筑以S結構為主的變化狀況(如圖2)。
圖1受高層評委評審的全部建筑物
(1072棟)的結構類型
圖2高度為150m以上的建筑
(65棟)的結構類型
把日本的超高層建筑按高度順序由大到小進行20位的排列(排列表略),第20位的建筑最高高度為200m。如果看一下這些建筑物的結構特性,其主要的結構材料,全部是S結構。并在S結構中,配置了支撐系統(tǒng)及鋼板抗震墻、帶縫墻等,以減小強震或強風時的側移變形。此外還增設了抗震裝置。
2新材料的利用
在抗震設計中,一直以保證骨架結構的強度為重點。通過分析強震記錄,發(fā)現強震時,僅是強度抵抗,并沒有給予建筑物以充分的塑性變形能力。而塑性變形卻可以吸收能量,減輕震害,這在抗震設計中,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對鋼材性能的要求也發(fā)生了變化,研制和開發(fā)出了適用于超高層建筑的高性能鋼材,同時,還開發(fā)出了新的高層結構體系。
2.1高性能鋼
80年代后期,超高層建筑,大跨結構迅速發(fā)展,對鋼材性能的要求也越多。主要包括有高強度,低屈強比,窄屈服幅等的耐震性能;可焊性,形狀尺寸加工精度的施工方面的性能以及耐久性等。
2.1.1高張力鋼
建筑用鋼材的應力-應變曲線如圖3所示。其屈服點在100~780N/mm2的范圍,其中屈服點為400N/mm2的鋼材,占一半以上。
圖3鋼材應力-應變曲線
1-780N鋼;2-建筑結構用780N鋼;
3-建筑結構用高性能590N鋼;4-SN490;
5-SS400;6-極低屈服點鋼
鋼材屈服點的提高,在設計方面就需要保證結構的剛度要求,防止局部屈曲;在施工方面就要保證結構的可焊性。另一方面,在多震國,地震時確保結構建筑物的安全性是一個最大的課題。因此,高張力鋼不僅要有很高的屈服點及抗拉強度,還要具備充分的塑性變形能力。從這些觀點出發(fā),1988~1992年間,日本開發(fā)研制了屈服點為590N/mm2的高張力鋼,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中。近些年來,又開發(fā)研制了屈服點為780N/mm2的高張力鋼,已開始部分應用于超高層建筑中。
2.1.2低屈服點鋼
另一方面,還開發(fā)研制了利用鋼材的低屈服點和屈服特性的技術,耐震設計中的隔震和抗震構造技術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地震對建筑物輸入的能量,通過建筑物特殊的部位吸收,從而確保整個結構的安全,防止結構構件(梁,柱)的破壞和損傷,低屈服點鋼主要用于這些特殊部位,作為吸收地震能的材料。低屈服點鋼,其化學成分主要是純鐵。如屈服點為100N/mm2的鋼材(為普通鋼材屈服點的一半左右),具有很大的塑性變形能力。
2.1.3TMCP鋼
建筑物的高層化、大跨化等,要求使用的鋼材高強度化,大斷面化,極厚化。以往的冶煉方法,若保證鋼材的高強度,就需加入相應的碳元素,鋼材含碳量的增加會導致可焊性的降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fā)研制了490N/mm2級的建筑結構用TMCP鋼。建筑結構用TMCP鋼,是通過TMCP(熱處理)處理后得到的。已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中,如東京都新(廳)舍大廈(地上48層,檐口高241.9m)中的柱子全部采用此種鋼。TMCP鋼的特點是:①改善了可焊性,②保證了極厚部位的強度,③降低了屈強比。
2.1.4SN鋼
根據超高層建筑的抗震要求,鋼材應具有足夠的彈塑性性能和較好的機械性能,可焊性能,具有吸收地震能的能力,日本JIS制定了“建筑結構用鋼材”(SN鋼)標準。廣泛用于超高層建筑。SN鋼要求:①保證可焊性,②保證塑性變形能力,③保證板厚方向的性能,④保證經濟性和加工方便,⑤保證與國際規(guī)格接軌。SN鋼的規(guī)格有A、B、C三種,其板厚都是在6~100mm,分400N/mm2和490N/mm2兩個等級。
2.2新RC結構(鋼筋混凝土)
在鋼結構鋼材的強度不斷提高的同時,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和混凝土強度也在迅速地提高。1988年以來,進行了強度為58.8~117.6MPa的混凝土及強度為686~1176.7MPa的鋼筋的開發(fā),并已用于超高層住宅中,如禮新城北高層住宅(地上45層,高度160m),所用混凝土強度為58.8MPa,主筋強度為686MPa,斷面加強筋強度為784MPa,是以前高層RC結構所用材料強度的兩倍?,F在超高層建筑已開始使用78.4MPa,98MPa的混凝土。
2.3CFT結構(鋼管混凝土)
由于高強度鋼的使用,可以使構件截面做得小而薄,然而這必帶來局部屈曲和剛度降低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采用CFT柱。
繼S結構、SRC結構、RC結構之后,它形成了第四種結構體系。CFT結構體系,就是用圓形或多邊形鋼管內填充混凝土的柱子和S結構,鋼-混凝土結構的梁連接起來而形成的結構體系,具有剛度大,耐久力大,變形能力強,防火性好等方面的優(yōu)良結構性能。因此,超高層建筑,大跨結構等開始廣泛采用此種結構體系。
CFT柱的優(yōu)點是,混凝土填充在鋼管中,在受壓和受彎共同作用下(如圖4所示),混凝土向橫向擴散,然而卻受到鋼管的橫向約束(稱為鋼箍效應)。所以,混凝土的強度和變形能力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的填充,鋼管的局部屈曲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圖5。這樣,CFT柱可以最充分利用高張力鋼的強度。隨著高強混凝土及其組合的研究不斷發(fā)展,將來高度為1000m級的超高層建筑的構想實現,期待著CFT柱將起主要作用。
3隔震,抗震結構構造
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以來,隔震結構急劇增加。從地震加速度反應譜曲線上可知,為了減小建筑物上的地震力,需要延長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使其獲得大的衰減。隔震結構是指,在建筑物基礎上,安裝夾層橡膠等水平方向柔軟的減震支承,使水平變形集中在減震層上,把整體結構的固有周期延長2~3S的同時,再利用某種衰減裝置(阻尼器),使作用在建筑物上部的反應加速度、位移得到大幅度衰減的結構體系。有許多種實用的減震支承和衰減裝置,現將有代表性的列于表1中。
表1減震裝置的性能和種類
裝置
分類
性能種類
支承*支承荷載
*延長固有周期
*降低反應加速度
*降低上下水平振動夾層橡膠
高衰減夾層橡膠
鉛芯夾層橡膠
滾動支承
水平
衰減
裝置*限制水平地震反應位移
*降低水平地震加速度
*限制共振反應彈塑性阻尼器,高粘
性阻尼器,油性阻尼
器,摩擦阻尼器,高
衰減夾層橡膠,鉛
芯夾層橡膠,滑動支
承
這種隔震結構的上部結構常是較剛性的。超高層建筑的固有周期都比較長,所以它自身已包含了減震效應。但是如果把衰減裝置安裝其上,則對于抗震更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圖6蜂窩式阻尼器的循環(huán)過程
用于超高層建筑(高層建筑)上的衰減裝置,有對應于建筑物上下層的水平位移差(層間位移)而運動的鋼制彈塑性阻尼器;高衰減的油性阻尼器;粘性抗震墻;粘彈性阻尼器等。其中,鋼制彈塑性阻尼器,是利用鋼材塑性荷載-變形關系曲線描述大的循環(huán)過程,并把振動能用循環(huán)面積消耗掉的一種裝置。蜂窩式阻尼器就是一例。它是利用200N/mm2級的低屈服鋼,利用它有限的塑性變形特性,提高吸收地震能的能力的裝置。圖6表示蜂窩式阻尼器的循環(huán)過程。
把這些衰減裝置設置在超高層建筑上,多數情況下,可使設計地震力減小約30%左右。
4結論
超高層建筑不僅在日本、美國等發(fā)達國家較為普遍,就是在發(fā)展中的中國,它仍然是今后我國建筑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為此,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不斷借鑒外國先進的建筑技術,并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必將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超高層建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