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會計專業認知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培養學生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
1.實踐課是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掌握過硬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做好這項工作。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學用結合,邊學邊用,學有所用”,對于會計理論要求夠用即可,更注重實際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這樣的目的,來安排教學內容,大幅度提高實踐教學比重,是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徑。
在進行實踐之前,學生必須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在掌握了扎實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會計實踐。在教學中可以分階段進行實施。以基礎會計為例,在每階段的知識講解過程中,可以用真實的道具,比如票據,賬簿等,學生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它們的形象、用途,使用時的注意事項,邊學邊練,真實感很強,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加深記憶,也會增加這些知識的掌握速度。在整個基礎會計學完之后,在進行綜合實踐,要求學生把所學的所有基礎會計知識融會貫通地進行系統的訓練,模擬企業的在正常的經濟活動中,需要進行的會計流程,進行經濟業務的處理。學生在掌握手工記賬的基礎上,還要能夠熟練地使用和維護財務軟件,進行計算機操作。這樣學生就會把書本上抽象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使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實踐課訓練,還能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團隊意識。
2.具備一套完整的實踐課教材、教學大綱是上好實踐課的前提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依據,是老師的幫手。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規劃課程地位、作用、性質、目的和任務的基本綱要。它是實施教育思想和教學計劃的基本保證,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制定考核說明和評分標準的指導性文件。優秀的會計實踐教材和規范的符合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教學大綱是提高實踐課的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編寫的會計實踐課教材要完善,教材內容要豐富,要新穎,要實用,更要貼近實際。增加實際案例。這樣學生在實踐過程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會開闊他們的視野,會在實踐當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分崗與綜合相結合;仿真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手工操作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相結合。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體會會計的工作。
實踐課教學大綱要詳細闡述學生該掌握的知識要點、實習目的、方法和作業,以及考核標準。這樣可以有效的督促、監督、考核教師與學生,這樣會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保證,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教師既能擔任教師,也能擔任專業技術人員。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對于缺少實踐經驗的教師,創造一切條件,安排他們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科研單位進行專業實踐,通過實踐,能夠迅速提高這些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充分利用教育部批準的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在假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
其次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可以彌補在職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比如聘請會計事務所的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高級工程師、會計師等,學生們可以有機會和專業人士,專家直接對話。更直觀的接受他們的指導,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校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使其終身學習”,這是美國會計教育的目標。
我國古代也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論。另據統計,一個人所需知識的5%~10%來自于學校,另外90%~95%是通過工作和繼續教育獲得的,其宗旨都在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如今教育的目的,是全世界的共識。現代科技高速發展,信息日益增長,經濟活動頻繁復雜,新的經濟事項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代同步,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只有教會學生樹立終身受教育思想,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尤為重要,我們會計教師一定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漸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并逐漸形成學習的能力。
總之,高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對學生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自信地走向社會,用所學的知識,以及獲取知識的能力,來適應當今經濟騰飛的社會,服務與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