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天冬的作用與功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清肺火、滋腎陰、潤燥止咳。
2、天冬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塊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凈,除去莖基和須根,在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熱除去外皮,洗凈,干燥后入藥。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
3、天冬能清肺火、滋腎陰、潤腸燥。適用于肺腎陰虛有熱之癥。天冬可以清熱滋陰,潤燥止咳,用于肺燥干咳,頓咳痰黏,勞熱咳嗽,咯血吐血等;天冬可以清熱滋陰,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陰,口干口渴或津虧消渴。天冬還可以滋陰潤燥,潤腸通便,用于腸燥津枯,大便秘結。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大廚出手:
接到求助,中國大廚烹飪實驗室的主廚們開始了緊張的試做。幸運的是,主廚們在研究“羊腦燒海參”時,打聽到這是一道“全國海參比賽”中的獲獎菜,通過大賽組委會找到這道菜的制作人趙冠勛師傅,在趙師傅的指導下,輕松搞定這道菜。
而另一道“天冬燒海參”的試做就顯得有點曲折,實驗室金牌主廚楊建華先從網上查到關于天冬的基本資料,又親自跑到中藥店去咨詢,沒想到買回來的天冬是被切碎的,與求助者說的一根天冬釀在海參內有點出入,不過楊師傅用切碎的天冬試做這道菜,成菜口感和賣相都不錯。金牌主廚宮傳龍買到了整根的天冬,同樣也成功地做出了此菜,并且還稍加改動,增加了瑤柱做配料,準備在自己店中推出。
天冬:
又叫天門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性寒,味甘甜,回口微有苦味。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適合與豬肝、羊肉、蘿卜等原料搭配做成滋補菜肴,可與主料一起食用,口感清爽甘甜。
天冬可在中藥店買到,但一般是干制品,可以直接入菜,也可以發好再下鍋,具體發制方法:用清水浸泡3個小時至晶瑩剔透即可,發好的天冬潔白剔透,手感略發粘。干制品天冬藥店售價每50克3元左右,成本不高。
天冬燒海參
原料:發好的天冬1根,發好的海參1個。
調料:黃酒20克,清湯250克,鹽2克。
制作:1、海參、天冬入開水加黃酒飛水30秒鐘,取出同入清湯大火燒開改小火煨15分鐘至入味,取出。2、取天冬釀入海參肚子內,裝盤。3、原湯加鹽調味,勾薄芡,淋在海參上,點綴即可。
主廚點評:此菜創意新穎,從營養上。海參和天冬同屬潤燥補腎,搭配非常合理;從口感上,海參軟糯香滑,天冬清爽甘甜,搭配也恰到好處;從賣相上,暗色的海參與潔白的天冬搭配,視覺效果不錯,同時制作簡單,值得推廣。
宮傳龍試做點評:我認為海參加天冬在清湯中煨的做法不太好掌握,尤其是煨好后再釀比較麻煩,我試做時先釀好再加清湯上籠蒸,大約蒸10分鐘,取出,原湯打芡淋在上面即可。另外,我還用其他方案進行試做,釀好的海參加瑤柱一起蒸,按位上桌,每位一個天冬海參,一個瑤柱、一朵西蘭花(或一根蘆筍),搭配更好,也更顯檔次。
羊腦燒海參
(御品養腦海參)
原料:水發海參10只,羊腦400克,牙片魚肉200克,蔥段50克,鮮蟹黃30克。
調料:鹽2克,味精3克,蔥姜汁50克,清湯100克,御廚海參汁(詳細制作方法見2008年3月B-8頁)35克,蔥姜油30克,生粉20克。
制法:1、將羊腦筋脈、血絲摘除干凈后用攪拌機攪拌均勻。
2、將牙片魚肉制成魚蓉。
3、將兩種原料混合在一起,加蔥姜汁、鹽、味精調好味攪拌上勁。
4、將海參搌干水分,內壁抹上層生粉后將拌好的羊腦釀入海參肚中,上蒸車(加保鮮膜)大火蒸制5分鐘。
5、另起鍋加蔥姜油小火煸炒出香,加入海參汁、清湯放入海參,煨3分鐘后勾芡出鍋,淋燒熱的蔥姜油,放上蟹黃即可。
味型:鮮香。
制作關鍵:1、蔥姜油即用蔥、姜、香菜煉制的料油。
篇3
關鍵詞: 中藥; 天冬; 溶血實驗
The Haemolytic Experiment of Asparagus Colloid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Asparagus Colloid used as vascular embolization agent.Methods: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d0.3ml and0.5ml Asparagus Colloid,while the normal saline was used as negative control and distilled water as positive control.Two percent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of rabbit was added to every sample of which the absorption at576nm wave-length was measured after90minutes.Results:The hemolytic rates of0.3ml and0.5ml Asparagus Colloid were0.09%and2.41%,all less than5%.Conclusion:The experimient shows that Asimragus Colloid will not cause hemolytic reaction.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Asparagus; Hemolytic experiment
經動脈化療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TACE)現已被公認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最有效的保守方法[1] 。尤其是原發或轉移性肝癌的TACE應用更為普遍,其中栓塞劑的確當應用是提高TACE療效的主要因素之一[2,3] 。我院用中藥天冬制成膠樣制劑,擬作血管栓塞劑。本文通過對中藥天冬膠溶血實驗的報道,為其安全用藥提供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藥品
天冬膠:自制;肝素:12500iu/ml/支,若干支;乙醚、生理鹽水、蒸餾水等。
1.2 動物
新西蘭大白兔:3.0kg。供采血。
1.3 儀器
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制造UV-24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DL-8R型電動離心機;恒溫水浴箱1臺,比色皿、試管、燒杯、移液器、吸管、量杯、離心管、注射器等,各若干。
2 方法
2.1 制備2%的兔紅細胞混懸液:乙醚麻醉兔后,自心臟抽取血液40ml,加入肝素4ml抗凝,用生理鹽水洗滌、離心,至上清夜不顯紅色,棄上清液后取2ml再加入100ml生理鹽水即得。 2.2 天冬膠溶血度檢測樣品的制備:取天冬膠0.3ml(A組)、0.5ml(B組)各4份,分別置于試管中,其中3份為試樣管,另一份為底色管,試樣管中加生理鹽水至2.5ml,底色管中加生理鹽水至5ml;另取新鮮蒸餾水2.5ml作為陽性對照管,取生理鹽水2.5ml作為陰性對照管。上述各管搖勻后置于37℃恒溫水浴箱中30min。然后各試樣管和對照管中分別加入2%兔紅細胞混懸液2.5ml,輕輕搖勻后,與底色管一同置37℃水浴1h,取出,離心5min(1000r/min)。
2.3 樣品檢測
2.3.1 肉眼觀察:肉眼觀察比較A、B兩組試樣管和底色管的上清液;以及A、B兩組試樣管和陰性對照管的紅細胞沉積。
2.3.2 分光光度計檢測:取所有各管的上清液置于比色器中,于576nm波長處測定各管吸光度。其溶血度的計算如下。 樣品吸光度=試樣管液吸光度-底色管液吸光度溶血度= 樣品吸光度-陰性對照液吸光度陽性對照液吸光度-陰性對照液吸光度×100%
3 結果
3.1 肉眼觀察結果
3.1.1 肉眼觀察A組(0.3ml),B組(0.5ml)兩組試樣管和底色管的上清液顏色無明顯差異。
3.1.2 A、B兩組試樣管和陰性對照管的紅細胞沉積量相似。由上述結果判斷肉眼未見明顯溶血現象。
3.2 分光光度計檢測結果,見表1。表1 各組試樣溶血實驗結果(略)
1 2 3 平均值底色管
溶血率(%)試樣A組 0.2510.2460.2070.2350.148 0.09試樣B組 0.3530.3220.2810.3190.206 2.41陰性對照組 0.086 -陽性對照組 1.192
4 討論
天冬始載于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本經所載天冬具有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延年。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的功能。主治燥熱咳嗽,陰虛勞嗽,熱病傷陰等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冬具有抗腫瘤作用,抗氧化 [4] 和反突變作用[5] 。臨床上已長期用于治療乳腺癌、惡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等[6] 。天冬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7] 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6,8,9] ,這些也是其中藥栓塞劑所沒有的功效。天冬還有抗菌作用[2,7] ,可減少被栓塞器官的感染。天冬含有大量的粘液質,具備制成膠樣劑的條件,藥源豐富,置備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便宜。且毒性低,使用安全,生物相容性好
[10] 。本研究對天冬膠的溶血性進行初評定,為后續的實驗研究提供依據。
溶血實驗中,藥液和血液接觸時,其溶血成分可導致紅細胞破壞和血紅蛋白釋放,從而使游離血漿血紅蛋白增加,產生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根據紅細胞破裂釋放出來的血紅素的可見波長段具有最大吸收的原理,采用分光光度法可測定溶血程度。因為所研制的天冬膠本身為淺黃色,預試驗證實會影響試驗結果,故設一試樣底色組,即不加2%兔紅細胞混懸液,只保濕1.5h。所以樣品的吸光度等于試樣管液吸光度減去底色管液吸光度的差值,提高了實驗的準確度。
在本實驗中,天冬膠0.3,0.5ml在1h之后肉眼判斷無明顯溶血現象;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溶血度均小于5%。根據現行衛生部《藥品標準》和文獻報道[11~13] ,規定供試品的溶液在0.3ml在1h出現溶血反應或溶血度大于5%的制劑不宜作靜脈注射。故從溶血度標準上,可以認為本品生物相容性好,無明顯的溶血作用,作為血管內注射劑使用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Okusaki T,Odada s,Ueno H,et al.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Oncology,2000,58(4):293-299.
[2] Yamamoto K,Maxuzawa M,Kato M,et al.Yamamoto k,Masuzawa M,Kato M,et al.Evaluation of combined therapy with chemoembolization and ethanal injection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emin Oncol.1997,24(2suppl6):S6-50-S6-55.
[3] 史仲華,郭彥君,劉德忠,等.132例原發性肝癌灌注化療及栓塞治療療效觀察[J].中華腫瘤雜志,1999,21(3):211-213
[4] 羅 俊,龍慶德,李誠秀,等.地冬及天冬對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J].藥學學報,2000,35(5):358-362.
[5] 李志孝,黃成鋼,蔡育軍,等.天門冬多糖的化學結構及體外抗氧化活性[J].藥學學報,2000,35(5):358-362.
[6] 阮萃才.山揸12種中藥對黃曲霉毒素B1誘變效應的抑[J].癌癥,1987,8(1):29-29.
[7] 駱和生,周岱翰.常用抗腫瘤中草藥,第1版[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81;199-200.
[8] 鄭虎占,董澤宏,佘 靖.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M].第1版。北京:學苑出版社,1997;877-884.
[9] 徐群英.抗癌中藥藥理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2):165-165.
[10] 張閩光,黃學菁,蔣海平,等.天冬膠作為血管栓塞劑毒性實驗的初步報告[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3,1(1):20-22.
篇4
石斛
來源: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的莖。主產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性微寒。
藥材性狀:鮮石斛莖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易折斷。
功用主治:益胃生津,滋陰清熱。臨床常用于治療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即胃陰虛證、熱病傷津證、腎陰虛證。入復方宜先煎,單用可久煎。
石斛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加腸胃蠕動而通便;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對半乳糖性白內障不僅有延緩作用,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麥冬
來源: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塊根。主產于四川、浙江、江蘇等地。
氣微香,味甘、微苦,性微寒,嚼之有黏性。
藥材性狀:塊根呈紡錘形,兩端略尖。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面黃白色,半透明,中柱細小。
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肺燥干咳、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即胃陰虛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
麥冬可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機體適應性;改善左心室功能與抗休克;還有一定的鎮靜和抗菌作用。
天冬
來源: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塊根。主產于貴州、四川、廣西等地。
氣微,味甘、苦,性寒。
藥材性狀:塊根呈長紡錘形,稍彎曲。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有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硬或柔潤,有黏性。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
功能主治:養陰潤燥,清肺生津。臨床常用于治療肺燥干咳、頓咳痰黏,或熱病傷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腸燥便秘,即肺陰虛證、腎陰虛證。
天冬有平喘、鎮咳、祛痰的作用;可降低血壓、增強心臟功能和利尿;有抑菌作用;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作用,可抑制腫瘤細胞增生。
麥冬VS天冬:
強弱有別
天冬與麥冬,既能滋肺陰、潤肺燥、清肺熱,又可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止咳,對于熱病傷津之腸燥便秘,還能增液潤腸以通便。二藥性能功效相似,相須為用。不過,它們也有不同之處,天冬較為苦寒,清火與潤燥之力強于麥冬,且入腎滋陰,更適用于腎陰不足,虛火亢盛之癥。麥冬微寒,清火與滋陰之力稍弱,滋膩性較小,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故可治心陰不足及心火旺盛之癥。
龜甲
來源:龜科動物烏龜的腹甲及背甲。主產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氣微腥,味甘、咸,性微寒。
藥材性狀:背甲及腹甲由甲橋相連,背甲稍長于腹甲,與腹甲常分離。背甲呈長橢圓形拱狀;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條。腹甲呈板片狀,近長方橢圓形;外表面淡黃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塊,每塊常具紫褐色放射狀紋理;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呈鋸齒狀嵌接。質堅硬。
功用主治: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臨床常用于治療陰虛潮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筋骨萎軟,囟門不合,驚悸、失眠、健忘。入湯劑宜先煎。
龜甲能增強免疫功能,對子宮有興奮作用;有解熱、補血、鎮靜作用;尚有抗凝血、增加冠脈流量等利于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鱉甲
來源:鱉科動物鱉的背甲。主產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
氣微腥,味咸,性微寒。
藥材性狀: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外表面呈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各有八條左右對稱的橫凹紋,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背椎骨,頸骨向內卷曲,兩側各有肋骨八條,伸出邊緣。質堅硬。
功能主治: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陰虛發熱、勞蒸骨蒸、眩暈、閉經,婦科良性腫瘤,瘧疾久延不愈者,即肝腎陰虛證。
鱉甲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增強免疫功能;能保護腎上腺皮質功能;促進造血功能,提高血紅蛋白含量;能抑制結締組織增生,故可消散腫塊;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龜甲VS鱉甲:
攻守有道
龜甲和鱉甲常被人們混用,不僅影響療效,且還會加重病情。龜甲和鱉甲均能滋養肝腎之陰、平肝潛陽,同治腎陰不足,陰虛亢旺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以及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癥。但是它們各有千秋,龜甲功效主要在于滋腎,有健骨、補血、養心等功效,常用于肝腎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軟、婦女崩漏、月經過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癥。而鱉甲則主攻退虛熱,軟堅散結,常用于女性下腹婦科腫塊的治療。
常用補陰藥方
1六味地黃丸:熟地黃24克,山茱萸(制)、山藥各12克,澤瀉、牡丹皮、茯苓各9克,制成蜜丸。主治肝腎陰虛證。熟地黃、山茱萸和山藥配伍,滋養腎肝脾之陰,稱為“三補”。此為滋陰補腎的基本方子,經加減藥味的方劑還有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和都氣丸等。
2左歸丸:大懷地黃240克,山藥、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膠、龜甲膠、菟絲子各120克,川牛膝90克,制成蜜丸。主治真陰不足證。龜甲膠偏于補陰,鹿角膠偏于補陽,在補陰之中配伍補陽藥,取“陽中求陰”之義。左歸丸是張介賓由六味地黃丸化裁而成。去掉了“三瀉”(澤瀉、茯苓、牡丹皮),純補無瀉、陽中求陰是本方配伍特點,補力較峻,故適用于真陰不足。
3大補陰丸:熟地黃、龜甲(制)各180克,黃柏(鹽炒)、知母(鹽炒)各120克,豬脊髓240克,制成蜜丸。四者皆滋陰補腎之藥,補水(腎主水)即可以降火,主治陰虛火旺證、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等。
4一貫煎:北沙參、麥冬、當歸身各9克,生地黃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水煎服。主治肝腎陰虛、肝氣郁滯證。本方是治療陰虛氣滯而致脘脅疼痛的代表方劑。由于方子中滋膩藥較多,故有停痰積飲而舌苔白膩,脈沉弦者不宜使用。
進補有原則
在選用補陰藥保健養生時,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體質以及氣候季節辨證用藥,才能達到提高身體質量、延長生命的作用。我們使用或購買補陰藥時應注意以下五點:
一是注意認清藥材來源,辨明藥材性狀。
二是防止不須補而誤補。補虛藥以補虛扶弱為主要作用,能以其偏性糾正人體氣血陰陽虛衰的病理偏向。不恰當地依賴補虛藥強身健體,可能會破壞機體陰陽之間的相對平衡,導致新的病理變化。
篇5
天冬味甘苦,性大寒。又名天門冬、大當門根。干透者質堅硬而脆,未干透者質柔軟,有黏性。它能滋陰潤肺、止咳消痰,有效幫助排除肺部的毒素,同時還能降火,幫助排泄,主治肺結核、吐膿吐血、痰嗽喘促、糖尿病、咽喉炎、扁桃體炎、足下熱痛、虛勞骨蒸、陰虛有火之癥。
用法:煎湯,用量一般為6~15克。
當歸煎湯清腸胃
當歸味甘、辛,性溫,能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腸燥便秘,進食后能增強腸胃吸收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利于身體廢物的排出。同時其甘溫質潤,為活血、補血良藥,能維持身體血液的正常循環,幫助血液排毒。
用法:煎服,用量一般為5~15克。
使君字促進消化
使君子,性溫味甘,入脾、胃、大腸經,具殺蟲、消積、健脾的功效。其甘溫是溫和之溫,能助飲食之動化,而疏導腸中積滯,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流通,能幫助身體的毒素從腸道順暢排出。以使君子為主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十分有效。
用法:取使君子30克,去皮炙厚樸、陳皮、川芎各0.3克,研為細末調勻,用蜂蜜調制成黃豆大小的丸,3歲以上的小兒每次服2顆,3歲以下者每次服1顆,以米湯送服。
海松子潤肺去爆
海松子性溫,味甘,入肝、肺、大腸經。海松子含有脂肪油(約占74%,其中以油酸酯、亞油酸脂為主)、蛋白質、揮發油、糖、磷、鐵、鈣等。海松子的主要功效是清除肺部的毒素,能滋陰、潤肺、止咳,祛風通絡,散寒除濕,補血養肝,滋陰潛陽,益氣補血。與胡桃肉一起可以溫養肺腎、潤燥、止咳、化痰。二味相合,以蜂蜜相輔,補l腎、潤肺、止咳,宜于肺腎兩虛之久咳痰喘。用量一般為10克。
常食蓮子能靜心
蓮子性味甘澀平。發主要作用于心、脾、腎,能養心益腎,抑制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擴張冠狀動脈,松弛血管,降低血壓,補脾澀腸,并有抗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蓮子作為保健藥膳食療時,一般是不棄蓮子心的,蓮子心味苦,有清除心熱、固精、安神、強心之功效。蓮子的排毒元素也主要來自于蓮子心。用量一般為6~12克。
篇6
黃豆芽、豬血各250g,料酒、植物油、蒜茸、蔥末、姜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黃豆芽去根洗凈;豬血劃成小方塊,用清水漂凈。鍋內加植物油燒熱,爆香蒜茸、蔥末、姜末,下豬血并烹入料酒,加水煮沸,放入黃豆芽,煮2分鐘,調入精鹽、味精即成。隨意服食。
功效: 適用于血虛頭暈,缺鐵性貧血等癥。
牛骨髓膏
牛骨髓60g,天冬300g,生地、黃精各500g,紹興黃酒適量。
做法:先將牛骨砸碎取油髓,備用。將黃精、生地、天冬加適量的水,煎熬、濃縮成膏。趁初成之濃縮膏尚熱時,加入骨髓,用銀匙不斷地攪拌和勻,冷卻即成。每日起空腹時,用紹興黃酒調膏10g服食。
功效: 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化療、放療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損害有一定防治作用。
花生衣紅棗汁
花生米100g,干紅棗50g,紅糖適量。
做法:花生米用溫水泡半小時,取皮,干紅棗洗凈后溫水泡發,與花生米皮同放鋁鍋內。倒入泡花生米水,加清水適量,小火煎半小時,撈出花生衣,加紅糖即成。飲汁,吃棗,每日3次。
功效: 適用于身體虛弱,病后血虛及營養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等癥。
生地烏雞湯
烏骨雞1只(約1500g以上),大生地、飴糖各120g。
做法:先將烏骨雞宰殺后去毛及腸雜,洗凈。大生地洗后切片,飴糖拌和后,裝入雞肚子內縫好,放進瓦缽內,放入銅鍋中隔水蒸爛,佐餐。
功效: 適用于肝血虧虛及一切失血后所出現的貧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所致的貧血。
糯米阿膠粥
阿膠30g,糯米100g,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入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稍煮2~3沸加入紅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日為1個療程。
功效: 適用于血虛,虛勞咳嗽,吐血,鼻出血,便血等癥。
豬血粥
豬血、粳米各100g,精鹽、味精、蔥、姜、菠菜各適量。
做法:先將豬血放沸水中稍煮,然后撈出切成小塊,再將菠菜洗凈,放入沸水中,略燙數分鐘,撈出后切細,同豬血塊、粳米煮粥,粥熟后放入精鹽、味精、蔥、姜即可;每日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 :適用于各種貧血,痔瘡便血等。
仙人粥
何首烏60g,粳米60g,紅棗5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何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熟時放入紅糖以調味,再煮1~2沸即可。
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精血虧損型貧血。
當歸羊肉羹
篇7
制用法:將前5味藥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小火煎煮2個小時,去渣取汁。將此藥汁和酒一起倒入玻璃容器中,攪拌均勻即成,可每日在空腹時服用1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藥酒具有補五臟、和六腑、健體除濕的功效,適合有肝腎虧虛、精血不足等虛癥的中老年人服用。
2.助陽益壽酒
原料:黨參、熟地黃、枸杞子各20克,沙苑子、仙靈脾、公丁香各15克,遠志肉10克,廣沉香6克,荔枝10個(去皮、核),白酒1000克。
制用法:將前9味藥研成碎末,放入布袋內。將此藥袋與白酒一起倒入瓦壇中,加蓋密封浸泡3天。然后,將此酒壇的壇口稍打開一些,用小火加熱熬煮30分鐘,再密封浸泡21天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20克,應在空腹時服用。
功效:此藥酒具有補腎壯陽、益肝養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壽的功效,適合有腰膝無力、遺精、氣虛少力、面色少華、頭昏眼花、食欲不振或便溏泄瀉等脾腎陽虛癥狀的中老年人服用。有骨蒸潮熱、盜汗顴紅等陰虛火旺癥狀的患者應慎用此藥酒,在服用此藥期間禁服郁金。
3.百壽長春酒
原料:黨參、生地、茯苓各150克,白術、白芍、當歸、神曲各100克,川芎50克,桂花500克,桂圓肉400克,冰糖1.5千克,白酒5千克。
制用法: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粗粉,裝入布袋中。將此布袋和白酒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浸泡4~5日,去渣取汁,調入冰糖即成,可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藥酒具有補肝益腎、強筋健骨、延年益壽、補養氣血、健脾助運的功效,適合有虛勞損傷、偏癱等癥狀的中老年人服用。
4.十全大補酒
原料:當歸、白芍、熟地黃、黨參、白術、川芎、茯苓、黃芪各60克,甘草、肉桂各30克,白酒2000克。
制用法: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粗末,和白酒一起放入玻璃容器中密封浸泡,應每日晃動此酒瓶1次,連續浸泡7天后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克。
功效:此藥酒具有補血益氣、溫陽散寒的功效,適合有食欲不振、乏力、頭暈心悸、婦女崩漏、瘡瘍潰而不斂等癥狀的中老年人服用。
5.固本酒
原料:人參、熟地黃、生地、麥冬各30克,天冬、白茯苓各20克,白酒1500克。
制用法:將前6味藥一起打碎,與白酒一起放入酒壇中用小火加熱熬煮半個小時,待酒色發黑時熄火,密封浸泡3日(每日晃動1次)即成,可每日服用2次,每次服10~20克。
功效:此藥酒具有滋陰補虛、益氣養血、振奮精神、滋養容顏的功效,適合有乏力、須發早白、骨蒸潮熱、腰膝酸楚、肺熱燥咳、精神不振等氣陰兩虛癥狀的中老年人服用。感冒患者及屬于陽虛濕盛體質者忌用此藥酒。
6.烏發益壽酒
原料:女貞子80克,旱蓮草、黑桑椹各60克,黃酒1500克。
制用法:將上述藥物搗碎,放入布袋中,扎緊袋口。將此藥袋和黃酒一起放入小瓦壇內,密封浸泡14日(每日應晃動1次)即成,可每日服2次,每次服20克。
功效:此藥酒具有滋肝腎、清虛熱、烏發益壽的功效,適合有頭昏目眩、腰酸耳鳴、須發早白等肝腎不足癥狀的中老年人服用。屬于陽虛體質者應慎服此藥酒。
7.參茸酒
篇8
“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是中醫治病之常法。本方所治頭痛眩暈,腦脹耳鳴,或喘咳吐血,上盛下虛之證。方中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重鎮降逆之品以鎮攝上逆之氣血,平抑熾盛之風火,以達降逆治標之目的,合“高者抑之”之義。治本緩圖剛柔相濟“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蓋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肝陰不足則肝臟失養;肝陽上亢,陽升風動,木火相煽,勢必形成翕張之勢。所用白芍、龜板、元參、天叁柔肝養陰,抑木清熱之品,以達熄風治本之旨。合釜底抽薪之義。實為治本緩圖,與隨逆之藥相伍,剛柔相濟,不失去為標本兼顧之范例。
升降結合 雙向調節
方中重用懷牛膝,意在引血下行。同時,張氏恐多用重鎮藥物易繳發“反之力”,故加茵陳、生麥芽、川楝子等,第一是肝木同氣相求,瀉肝熱、舒肝郁、能順肝木之性;第二是能焊衛胃氣,以防重鎮藥物。
克伐;第三是與懷夕配伍,升降結合起雙向調節作用,以防“反向之力”。閘明了張氏組成方劑別具匠心。
回顧自己在三十來年的臨床實踐中屢用鎮肝熄風湯,并有深刻體會一只要辨證確切,加減得宜,不但治療范圍廣泛,而且療效極佳。
病例舉要
用鎮肝熄風湯臨床治療中風、高血壓、冠心病等。
趙患,女,51歲,干部,一九八七年七月就診;夜間器然左側身麻木無力,口眼歪斜,語言蹇澀。診見:面色潮紅、舌質紅、苔黃干,脈象弦滑數。治以盲陰熄風通經活絡之法。方藥:生赭石25g、生龍骨25g,生牡蠣25g、龜板15g、懷牛膝15g、白芍15g、茵陳10g、生麥芽15g、膽星15g、鉤藤15g、天麻15g、當歸15g、丹參15g。服二十一劑生活能自理,余癥基本消失,后又鞏固療效運用上方加減一個月的時間,告痊愈,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本病屬“中風”。其病多由痰火阻滯,憂思惱怒,或恣嗜肥以致肝風浮動所致。其病機為陽盛陰虛,肝陽暴漲,內風旋動,氣血逆亂,夾痰火橫竄經脈而發病;或因疾火蒙蔽心竅而猝然昏倒。本例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經絡瘀阻以痰瘀互結故豐身不遂,麻木無力,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實用鎮肝熄風湯加減。
耿患,女,38歲,干部。一九六月就診:患高血壓三年來,血壓:180/110mm/hg,著火生氣,精神緊張時則加劇,眩暈耳鳴,兩目發黑,失眠。診見:面色潮紅,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數,治以平肝潛陽引火歸原之法。方藥:生赭石25g、生龍骨25g生牡蠣25g、懷牛膝l 5 g、天冬l 5g、元參l 5g、白芍25g、川楝子10g、生麥芽1 5g,肉桂2g、15 g、薄荷10g、天麻15g。服十五劑癥狀明顯緩解,運用上方加減共服四十二劑己獲痊愈,隨訪至今未見復發。
本例高血壓山肝陽偏亢,浮陽上越,火不歸原所致,故用鎮肝熄風湯加減收到顯著功效。
篇9
黑豆又名黑大豆、烏豆,在我國分布廣泛,全國各地均可栽培。黑豆營養價值很高,吃法很多,可以直接與米一同煮粥,也可以打成豆漿喝。
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除熱解毒的功效,用于腎虛陰虧、消渴多飲、須發早白、腳氣水腫、濕痹拘攣、腹中攣急作痛或瀉痢腹痛等癥。現代研究發現,黑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黑豆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代謝、降低血脂,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黑豆中纖維含量高,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黑豆中的異黃酮可促進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松;黑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皮中含有花青素,兩者均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有較好的美容養顏作用;黑豆中含有蛋黃素,具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黑豆一定要煮熟再吃,因為生黑豆中有一種叫抗胰蛋白酶的成分,可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引起腹脹、腹瀉,抗胰蛋白酶加熱后可被破壞。
1.黑豆雞蛋粥
原料:黑豆30克,小米90克,雞蛋2枚。
做法:黑豆、小米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放入洗凈的雞蛋,一同煮至蛋熟,取出雞蛋,去殼后再放入粥中,煮至粥熟即可。
用法:做晚餐服食,食后以微出汗為佳。
功效:益腎健脾,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腎陽虛所致的水腫。
2.天冬黑豆粥
原料:天冬、黑豆、黑芝麻各3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天冬、黑豆、黑芝麻、糯米洗凈,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沸2次即可。
用法:每日2次食用。
功效:益肝補腎,滋陰養血,固齒烏發,延年益壽。適用于肝腎虛弱者。
3.黑豆棗杞湯
原料:黑豆60克,小紅棗12枚,枸杞子10克。
做法:上3味洗凈,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后,改用文火煮至黑豆酥爛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食用。
功效:滋養肝腎,補益心脾。適用于肝腎虧虛、心脾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眼花、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癥。
禁忌:濕熱內盛者慎用。
馬鈴薯
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山藥蛋等,是一種常見的蔬菜,原產于南美洲,17世紀傳入中國,在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南、西北等氣候較涼的地區大量栽培。馬鈴薯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蔬菜,還可用來加工粉條、淀粉等。
中醫認為,馬鈴薯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通利大便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利等癥。現代研究發現,馬鈴薯含有淀粉、蛋白質、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馬鈴薯中含有鉀,有利尿作用,對高血壓、腎炎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馬鈴薯中的黏體蛋白質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的發生;馬鈴薯中的B族維生素和優質的纖維素可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馬鈴薯中脂肪含量極少,且營養豐富,是一種優質的減肥食品。此外,馬鈴薯有很好的護膚美容作用。新鮮馬鈴薯汁液直接涂敷于面部,有很好的祛斑、增白作用;皮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每周做一次馬鈴薯面膜可免受青春痘困擾;冬天氣候干燥,將馬鈴薯切片貼于面部,可有效地為肌膚補充水分、減少皺紋;熟馬鈴薯切片貼于眼部,能減輕下眼袋的浮腫。
馬鈴薯中含有龍葵素,主要存在于皮部。馬鈴薯如果暴露在光線下儲存會變綠,龍葵素會增加,發芽的馬鈴薯龍葵素也會增高。食用含龍葵素高的馬鈴薯后易發生中毒,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瞳孔散大、心跳減慢、精神錯亂甚至昏迷等癥狀。
1.馬鈴薯粥
原料:馬鈴薯、粳米各適量,白糖少許。
做法:馬鈴薯洗凈,去皮,切成丁;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放入馬鈴薯,再改小火煮至粥稠,調入白糖即可。
功效:補氣健脾。適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習慣性便秘等癥。
2.蜂蜜土豆粥
原料:土豆300克,糯米1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土豆洗凈,去皮,切塊,與洗凈的糯米同煮成粥。
用法:每日分2次熱食,食時調入蜂蜜。
功效:溫中理氣和胃。適用于慢性胃氣不和。
3.土豆濃湯
原料:土豆200克,洋蔥100克,胡蘿卜50克,芹菜1棵,清湯400毫升,大蒜、鹽、味精、胡椒粉、青豆、面包丁、香油各適量。
做法:土豆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洋蔥切成片,胡蘿卜和芹菜分別切成小丁,蒜切成片,一同放入鍋中,加入清湯,煮沸后撇去浮沫,小火煮至蔬菜軟爛,將蔬菜全部撈出,在湯中加入鹽、胡椒粉、青豆略煮,放入面包丁、味精、香油攪勻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清熱。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口淡無味、食欲不振、肢倦乏力,也可用于高血壓、高脂血癥的輔助食療。
蘋 果
蘋果是常見的水果之一,在我國廣泛栽培。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蘋果營養豐富,又有較好的保健作用,被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中醫認為,蘋果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益脾止瀉、和胃降逆的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蘋果含有糖類、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蘋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蘋果中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可保持血糖的穩定;吃蘋果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蘋果中所含的多酚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黃酮類物質也有抗癌作用;蘋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果膠,對于調整腸道菌群有很大的幫助;未成熟或半熟的蘋果具有防輻射的作用;吃蘋果可以促進乙酰膽堿的產生,能幫助老年人增強記憶力,降低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蘋果的香氣有消除心理壓抑感的作用,失眠者在枕邊放一個蘋果可較快入睡。
平時胃寒的人不要生吃蘋果。蘋果與胡蘿卜同食易產生誘發甲狀腺腫的物質,應避免同時食用。
1.蘋果二米粥
原料:蘋果1個,高粱米、白米各30克,白糖適量。
做法:蘋果洗凈,去皮、核,切片。高粱米、白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水煮熟,放入蘋果片、白糖調勻即可。
用法:當早點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和胃生津。適用于脾虛、神疲乏力、消化不良、腹瀉腹脹、心煩口渴、面黃體瘦等癥。
2.玉米蘋果糊
原料:蘋果2個,玉米粉50克,紅糖20克,紅葡萄酒適量。
做法:蘋果洗凈,去皮、核,切碎,放入鍋中,加入玉米粉、紅糖和適量水,用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煮5分鐘,離火后加入紅葡萄酒,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分食。
功效:活血散淤,健腦益智。適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單純性肥胖、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癥。
3.蘋果泥
原料:蘋果1個。
篇10
世界范圍內干旱導致作物減產的損失遠高于其他非生物脅迫[1];研究表明,適當濃度的甘露醇處理能顯著提高黑豆幼苗的抗旱性[2];適當濃度的ALA處理能明顯促進干旱脅迫下香蕉幼苗生長,有效緩解干旱脅迫對香蕉幼苗的傷害,提高香蕉幼苗的抗旱能力[3];而適當濃度的外源ABA處理也可以顯著提高萱草的抗旱性[4];所以化學調控也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有效途徑[5]。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蓼科蕎麥屬一年生作物,具有營養價值高、保健功效強的特點[6]。本研究以不同抗逆性蕎麥品種為試驗材料,在PEG滲透脅迫下添加不同濃度氨基酸處理,通過測定質膜透性、MDA(Malondialdehyde)含量、SOD(Superoxide dismutase)和CAT(Catalase)活性等指標,探討滲透脅迫下外源氨基酸對蕎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為提高滲透脅迫下蕎麥幼苗的抗逆性提供一定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培養與處理
以敏感蕎麥品種川蕎3號和抗逆蕎麥品種川蕎4號為材料,選用子粒飽滿種子,1 g/L高錳酸鉀消毒5 min,于26 ℃培養箱中萌發,幼苗以Hoagland營養液培養(5 d更換1次),晝夜溫度為26 ℃/16 ℃,相對濕度60%左右,自然光照。在幼苗兩葉一心期處理,設對照組(CK)及15% PEG 6000滲透脅迫,另10組是在PEG滲透脅迫下添加20、40、60、80和100 μmol/L谷氨酸及天冬氨酸,3 d后取蕎麥頂端第2片葉測定相關指標。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
1.2 測定指標及方法
采用李錦樹等[7]方法測定葉片質膜透性;采用林植芳等[8]方法測定葉片MDA含量;采用李文卿等[9]氮藍四唑法測定葉片SOD活性;采用何冰等[10]方法測定葉片CAT活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滲透脅迫下外源氨基酸對蕎麥葉片質膜透性的影響
由圖1可見,蕎麥葉片質膜透性在滲透脅迫下明顯高于對照,添加不同濃度外源氨基酸處理使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質膜透性顯著降低,其中80 μmol/L外源谷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質膜透性下降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降低了34.76%和29.66%;40 μmol/L外源天冬氨酸使得川蕎3號葉片質膜透性降低最多,比滲透脅迫降低了48.52%,40和60 μmol/L外源天冬氨酸使川蕎4號降低較多,比滲透脅迫分別降低了43.37%和42.97%,外源氨基酸處理使川蕎3號葉片質膜透性降低幅度較大。
2.2 滲透脅迫下外源氨基酸對蕎麥葉片MDA含量的影響
如圖2所示,蕎麥葉片MDA含量在滲透脅迫下明顯高于對照,而添加適當濃度的外源氨基酸處理使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MDA含量顯著降低,80 μmol/L外源谷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MDA含量下降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降低了32.13%和25.87%;40 μmol/L外源天冬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MDA含量降低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降低了42.54%和38.70%,可見適當濃度外源氨基酸處理使川蕎3號葉片MDA含量降低幅度較大。
2.3 滲透脅迫下外源氨基酸對蕎麥葉片SOD活性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蕎麥葉片SOD活性在滲透脅迫下明顯低于對照,添加不同濃度外源氨基酸處理使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SOD活性顯著增加,60和80 μmmol/L外源谷氨酸使得川蕎3號葉片SOD活性增加較多,比滲透脅迫分別增加了36.83%和36.52%,80 μmol/L外源谷氨酸使得川蕎4號葉片SOD活性增加最多,比滲透脅迫增加了30.07%;而40 μmol/L外源天冬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SOD活性增加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增加了55.16%和47.82%,外源氨基酸處理使川蕎3號葉片SOD活性增加幅度較大。
2.4 滲透脅迫下外源氨基酸對蕎麥葉片CAT活性的影響
蕎麥葉片CAT活性在滲透脅迫下明顯低于對照(圖4),添加適當濃度的外源氨基酸處理使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CAT活性顯著增加,其中80 μmol/L外源谷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CAT活性增加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增加了54.14%和37.99%;40 μmol/L外源天冬氨酸使得川蕎3號和川蕎4號葉片CAT活性增加最多,比滲透脅迫分別增加了88.51%和75.33%,使滲透脅迫下川蕎4號葉片CAT活性增加到對照水平。
3 討論
隨著PEG滲透脅迫濃度的增加,紅砂幼苗[11]和大巖桐組培苗[12]質膜透性及MDA含量均呈增加趨勢;而適當濃度的外源鈣處理可以明顯降低滲透脅迫下大花萱草葉片質膜透性,有效緩解滲透脅迫對質膜的傷害[13];高氮處理也可以降低滲透脅迫條件下土沉香葉片的相對電導率及MDA含量[14]。本試驗中適當濃度的外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顯著降低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質膜透性和MDA含量,敏感蕎麥品種降低幅度較大,說明外源氨基酸更有利于提高敏感蕎麥品種的抗滲透脅迫能力。
研究表明,輕度滲透脅迫下芒果[15]和青岡[16]葉片SOD及CAT活性有增加現象;而中度以上滲透脅迫下,隨著脅迫時間的增加,水稻幼苗CAT活性[17]和猴耳環SOD活性[18]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而外源SNP處理可以明顯增加滲透脅迫下高羊茅[19]和草地早熟禾[20]幼苗SOD和CAT活性,減輕了滲透脅迫對幼苗的傷害,提高了植株的抗旱性。適當濃度的外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顯著增加滲透脅迫下蕎麥葉片SOD和CAT活性,特別是適當濃度的天冬氨酸處理能使抗逆蕎麥品種CAT活性恢復到對照水平,從而消除了滲透脅迫的傷害效應。
總之,適當濃度外源氨基酸處理對滲透脅迫下蕎麥幼苗生理特性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外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處理最適濃度分別為80 μmol/L和40 μmol/L,天冬氨酸處理效果優于谷氨酸。
參考文獻:
[1] 程 量,林良斌.作物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標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27-31.
[2] 楊衛民,劉寶琦,張世珍.甘露醇、過氧化氫和氯化鈉處理對黑豆苗期抗旱性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0,29(2):350-353.
[3] 何 娟,李茂富,吳 凡,等.干旱脅迫下香蕉幼苗對外源ALA的生理響應[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5):745-740.
[4] 廖偉彪,張美玲.外源過氧化氫和脫落酸對3種萱草抗旱性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3,31(3):173-177.
[5] 任艷芳,何俊瑜.外源SA對鹽脅迫下萵苣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8(11):11-13.
[6] 王安虎,熊 梅,耿選珍,等.中國蕎麥的開發利用現狀與展望[J].作物雜志,2003(3):7-8.
[7] 李錦樹,王洪春,王文英,等.干旱對玉米葉片細胞透性及膜脂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報,1983,9(3):223-229.
[8] 林植芳,李雙順,林桂珠,等.水稻葉片的衰老與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脂質過氧化作用的關系[J].植物學報,1984,26(6):605-615.
[9] 李文卿,潘廷國,柯玉琴,等.土壤水分脅迫對甘薯苗期活性氧代謝的影響[J].福建農業學報,2000,15(4):45-50.
[10] 何 冰,葉海波,楊肖娥.鉛脅迫下不同生態型東南景天葉片抗氧化酶活性及葉綠素含量比較[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3, 22(3):274-278.
[11] 種培芳,蘇世平,李 毅,等.不同地理種源紅砂幼苗對PEG脅迫的生理響應[J].草業學報,2013,22(1):183-192.
[12] 王存綱,郭 麗.水分脅迫對大巖桐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3(1):35-37,43.
[13] 何 淼,楊絮茹,劉曉東.鈣對滲透脅迫下大花萱草幼苗生理響應及葉肉組織超微結構的影響[J].中國草地學報,2012,34(1):84-88.
[14] 楊曉清,周再知,梁坤南,等.氮素對模擬脅迫下土沉香幼苗抗旱生理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13,34(6):1121-1127.
[15] 陳由強.水分脅迫對芒果幼葉細胞活性氧傷害影響[J].生命科學研究,2000,4(1):60-64.
[16] 林永英.水分脅迫對青岡葉片活性氧的傷害[J].福建林業大學學報,2002,22(1):1-3.
[17] 楊俊年,胡廷章,劉仁華,等.滲透脅迫對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1):1-4,15.
篇11
一、濕度致變色
濕度的變化時影響藥材保管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藥材含水分過多可在內部發熱而致藥材本身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并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甚至霉爛變質。如受潮后變色、失香和散瓣,枸杞子吸潮后而由紅變黑,黨參、牛膝、當歸吸潮后變軟并變色,丹皮具粉性吸潮后易發熱,其斷面即變成紅色,起麻點或轉為黑色。
二、溫度致變色
藥材的成分在常溫(15-23℃)條件下是比較穩定的,但隨著溫度的升高和下降將使藥材自身產生物理、化學和生物的變化。如引起退色、揮發、粘連、泛油、干枯、脆裂等現象,均可致藥材原有的顏色和色澤改變。
溫度上升將加速物質分子的運動,使藥材自身發熱,水分蒸發。使揮發油加速揮發如荊芥、薄荷等;使含粘性物質的藥材軟化粘結,如阿膠、天冬等,使含脂肪油的藥油質外溢如柏子人、桃仁等。所有這些都將使藥材的顏色及色澤改變。
溫度過低也會使某些新鮮藥材出現變色現象,如當溫度驟降至0℃以下時,引起局部細胞死亡,顏色往往變深,品質變劣。因此溫度是影響藥材變色的重要因素。
三、氧氣致變色
空氣中的氧氣能使藥材中的成分氧化,而使藥材變色。特別是含有輕基結構成分的,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經過氧化聚合作用,形成了大分子的化合物,于是藥材的顏色改變。含有鞣質的藥材,經過一時間后就會被氧化為紅棕色或更深色的物質稱為鞣紅,而致藥材變色。對于以上類的藥都應避免長期暴露在空氣中,以免藥材變色降低藥效。
四、日光致變色
曬藥是一種常用、經濟、簡便的藥材干燥方法,藥材在光的照射下可發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學變化,尤其是藥材中的色素更會有所破壞,特別是暴曬,如果曬藥的方法不當更會影響藥材的顏色。如薄荷、荊芥、當歸等含揮發油的藥曬后顏色和香氣改變。柏子仁、火麻仁等油脂類藥在強日光下照射會產生“泛油”現象。花類、葉類、草類等含色素多的藥在日光溫度的影響下易分解、退色、色素沉著使藥材色澤發生變化。含淀粉多的和色白的鋼結構強光曬后色澤泛紅或發黃等等。
五、酶致變色
藥材內部常存在一種生物催化劑“酶”,它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能促進藥材的成分發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反應,以致藥材顏色改變,藥效被破壞。如黃岑遇潮變綠,苦杏仁泛紅變色,均是酶的作用原故使藥材顏色改變。。
六、殺蟲劑致變色
目前對中藥材采用氣體殺蟲的方法較多,常用的殺蟲劑有氯化苦、二氧化硫、磷化鋁及對二氯苯等。在使用殺蟲劑時,通過熏蒸法用于藥材殺蟲,它會附著于藥材上不易揮發,目,滲透力強,對某些藥材的成分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亦致藥材染色、變色。如甘草硫熏后內部顏色變淡黃白色,外部呈淡紅色,并變質走味。銀耳硫熏顏色變黃。礦物、動物類藥易被磷化鋁和氯化苦腐蝕而變色無法藥用等等
七、久貯及與鐵反應變色
藥材貯存久后外色往往黯而沉,內色深而暗。如白術久貯走油變黑,枸杞子久貯色深甚至變黑,麻黃、桑葉久貯變黃等等,均會失去應有的鮮明色澤。有的藥材用鐵器貯藏,鐵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機時其氧化物能與鞣質、黃酮、生物堿、為飽和油脂等產生反應生成鞣酸鐵,呈蘭黑色或綠黑色,產生絡合物等引起藥材變色、失效。因此必須加以注意。
八、采收加工方法不當致變色
篇12
這些作用來源于竹汁含有多種復雜成分的混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學成分。本文以廣東特有的竹品種――青皮竹作原料,通過壓榨的方法提取竹汁的化學成分,并對其各類氨基酸的含量進行了測定,這些實驗結果為竹汁的產品開發提取實驗依據。
1實驗方法
1.1竹汁的提取
(1)選材:選擇經過l~5年生長的青皮竹作為原料。
(2)竹材處理:將竹材去枝、去葉、水洗、晾干,備用。
(3)壓榨汁:竹材處理后,將備用竹材送入已清潔干凈的壓榨汁機內,壓榨汁得竹汁(竹汁量為竹材的40%~50%),竹渣作造紙用原料。
(4)分級過濾:將壓榨出的竹汁先通過第一級的網篩過濾,除去壓榨汁時帶來的竹渣、枝條等粗物;再經二級紗網過濾,將竹汁內的一些大顆粒過濾除去;最后經微孔過濾,除去小顆粒,得到淡青色的濃竹汁。
(5)紫外消毒處理:將竹汁放入裝有高強度紫外光的容器中,保持15rain消毒,備用。
1.2儀器
日立835250型氨基酸自動分析儀。
1.3供試樣品的制備
精取上述1.1提取的竹汁樣品10.OOml,濃縮至hnl左右。樣品濃縮液中加入3ml-10ml/L鹽酸溶液,再加入lml去離子水,混合均勻后移入10ml的長頸安瓿瓶中,抽成真空封口,于110℃加熱水解24h。
水解完畢后放冷,啟封安瓿,將水解液移至lOml量瓶中,以高純水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2ml,于50℃真空干燥箱中揮干,反復操作3次后取出,加入lml專用稀釋液溶解均勻,以微孔濾膜濾入2ml潔凈容器中,待測。
1.4氨基酸測定
測定條件:層析柱216mm×150mm,離子交換樹脂日立2619型;緩沖液流速0.2ml?min-1,泵壓90~120kg?cm-2,茚三酮流速0.5ml?min-1;泵壓15~35kg?cm-2,柱溫55℃,進樣量50ul,標準品進樣量3nmol/50ul,氧氣壓力O.28kg?cm-2。測定結果見表1。
1.5重現性和回收率試驗
取制備好的樣品溶液,按照選定的色譜條件,進樣50ul,連續進樣4次,根據測定的結果,計算其標準差和變異系數,以4次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氨基酸的含量。
在上述的測定方法中,加入1.00ml氨基酸標準溶液,測定各種氨基酸的回收率,結果見表1。
2結果與討論
天然竹汁中氨基酸的分析結果表明,所含的氨基酸種類較豐富,達16種之多,其中尤以天冬氨基酸、谷氨酸、絲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含量為高,前三種氨基酸達到28rag/100ml~46mg/100ml,后三種也有10mg/100ml以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很高,這是天然竹汁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基礎。氨基酸是人體體內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原料,各種氨基酸必須滿足一定的構成比例,缺少任何一種或比例失調,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另外某些氨基酸還能夠參與體內的代謝,同時在基因表達控制方面它和激素一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有關天然竹汁中氨基酸含量的多少在保健功效及藥用功效上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的探討。本文的結果為其在保健和藥用等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參考依據。
采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控制一定的測定條件,經重現性和回收率試驗結果表明,其標準差、變異系數和回收率都較好(見表1),所用的測定方法準確可靠,可用于竹汁氨基酸的測定方法。但要注意層析柱的大小、離子交換樹脂類型、緩沖液流速、泵壓、茚三酮流速、柱溫、進樣量、氧氣壓力等測定條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佐玉,張喜.竹子在中醫藥和保健品開發中的潛力.中藥現代化,2000,2(3):54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26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99
篇13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2(c)-065-01
筆者于1999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自擬降糖Ⅰ號治療糖尿病50例,應用西藥治療本病的46例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6例均為本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46例。其中治療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齡52.4歲;平均病程5.3年。對照組: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齡51.9歲;平均病程5.1年。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衛生部頒發的《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糖尿病)的臨床指導原則》制定,即凡具有口渴多飲、消谷善饑、尿多而甜、形體漸瘦等證候即可診斷。
1.2 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采用口服自擬降糖Ⅰ號,藥物組成:黃芪25 g,人參5 g,炒山藥25 g,枸杞子10 g,女貞子10 g,天冬12 g,沙參12 g,葛根20 g,丹參18 g,當歸12 g。隨證加減:口渴甚、大便燥結者加大黃、肉蓯蓉;視力模糊者加、天麻;便溏、乏力氣短者加蓮子、枳實;肝郁化火者加丹皮、青黛。1劑/d,水煎早晚兩次服用,每次300 ml。
1.2.2 對照組口服拜糖片50 mg, 3次/d,餐前給藥。
2 結果
2.2 遠期療效
治療1年后對兩組病例均進行隨訪,復查空腹血糖,并觀察癥狀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組遠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表2)。
3 討論